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鄉村振興的措施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自我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以來,重點把“三農”問題的解決方案放在了各項工作的重要位置,堅持農村經濟優先穩定發展,為新型農業經濟主體發展營造一種良好的發展環境。隨著現代農村土地流轉政策的推進,我國農村現已經逐步的形成了以多種新型農業經營為主體的各種經濟競相發展的經濟結構體系,在新型農業經濟主體的發展帶動下,農業化商品已經成為農村現代化建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進而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推動鄉村產業振興力量上的重要作用,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建成。
1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載體
想要更好的實施鄉村振興重要發展戰略,必須推動鄉村經營模式和人文文化進行大力振興,例如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等等,在新型農業經濟主體的帶動下,無論是現代家庭農場還是一些當地的龍頭企業,都要大量的吸引和凝聚復合型人才,所以建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載體,同時也是推動鄉村振興發展戰略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將鄉村內部的文化、生態等方面同步發展和振興[1]。隨著我國農村產業的不斷發展以及農業經濟環境的不斷改善,國家出臺了大量的政策以及措施來鼓勵農村青壯勞動力留鄉,同時也號召外出的勞動力回鄉返鄉創業,另外還大力支持一些愿意參加到農村產業建設的科技型人才下鄉支持鄉村建設。近些年從農村經濟發展現狀來看,我國各類返鄉下鄉的人數已經逐漸增多,到2018年已經達到了780萬余人,并且學歷和技能方面也在逐步的提高;同時在農村農業發展中的各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已經達到了近300萬家,這樣的數據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又推向了一個新高度,成為產業振興的重要主導力量。
2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推動鄉村振興的助推器
在我國各大經濟發展戰略中,鄉村振興戰略已經成為現階段重要發展戰略之一,所以在農業發展階段的各級政府和組織人員應當首先在思想上有足夠的重視。將鄉村人才、產業以及文化的振興放在首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落實。現階段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不斷涌現,其特點吸引了大量的商業投資以及人才,因此可以看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推動鄉村振興的助推器。另外在我國的精準扶貧政策的實施中,對農村經濟的發展環境也起到了良好的改善作用,相比于城市經濟發展其具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更新型的發展方向,在傳統的鄉村經濟發展基礎上帶動青壯年返鄉熱潮,同時將更為先進的經營理念和科學技術帶到了鄉村發展的環境中,使鄉村經濟真正的實現產業新、理念新以及模式新的“三新”發展現狀[2]。在未來的農村經濟發展中,進一步的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必將會提高市場競爭力,以及解決大量農村生產力發展的適應問題。在全面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同時,必須將農民對于未來經濟發展的美好向往以及思想做出重點的引導,將經濟發展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時解決,以現代經濟發展為基礎,著重提高農業生產能力和經營水平,將先進的農業產業轉型工作加快落實,并且積極的調整農業發展結構,將特色農業的發展道路作為導向,加強新型農產品的安全,發展當地特色農產品的品牌效應,利用農業產業的多功能建設農業“新六產”,大力推動鄉村經濟建設邁上新臺階。
3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廣大的農民利益相互兼顧
在現階段和未來的農業發展中,主體參與群體和受益群眾依舊是農民,所以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民利益緊密的聯系,是現代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的重要核心內容[3]。所以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同時,應當時刻為農民的切身利益著想,建立相關的產業建設鼓勵機制,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來滿足農民的自身利益需求。例如完善社會服務機制、增加農民就業崗位等等,將鄉村經濟發展戰略與廣大農民的利益相互結合,實現二者成為利益共同體的經濟發展模式,充分的增加農民在新型農業主體產業推動中的工作參與率,這樣才能充分的將農民參與新型經營主體建設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從而更加務實的實現鄉村經濟的全面發展。在農業經濟發展的同時,可能會損害相關一部分農民的切身利益,所以,在建設農業相關經濟產業時應當以農民自身利益與需求為基礎,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建立在農民利益的基礎之上,同時為農民建立相關的鼓勵機制和獎勵措施,拓展農民的再就業路徑展,提升廣大農民的參與積極性,保證鄉村經濟發展與農民的主體利益相結合,為發展新型農業產業做出突出的貢獻。
激勵年輕干部下沉基層,當好鄉村振興“勤務員”。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農村村容村貌改觀明顯,產業發展勢頭良好,但也應該看到,部分農村發展觀念還較為落后,一些干部工作方法偏向保守,與新時代對干部能力素質的新要求還存在差距,這就迫切需要一批頭腦靈活、思維開闊、學習能力強的年輕干部傳好鄉村振興“接力棒”。
要樹立服務基層鮮明導向,激勵引導年輕干部以廣袤農村為考場,以鄉村振興各項目標任務為考卷,深入田間地頭傾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扎扎實實為群眾解決農產品生產、銷售等方面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要出臺激勵保障措施,從經濟待遇、辦公條件、健康保險等方面給予全面保障,在干部提拔重用等方面向基層傾斜,讓年輕干部在農村能扎根、有盼頭。
引回外出能人返鄉創業,當好鄉村振興“突擊隊”。部分外出能人產業發展理念先進,創業有成,回鄉興辦實業、帶動群眾致富有著資金、技術和理念上的優勢。要注重引回品德素質較好、報效家鄉意愿較強的外出能人返鄉,實現人才回歸、資金回流、創業回鄉,有效填補部分貧困鄉村經濟基礎薄弱、缺乏主導產業等掣肘短板。
要大力扶持回歸能人領辦創辦新興產業、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結合村情實際發展特色項目,壯大支柱產業,有效激活集體經濟。同時,要在政治經濟待遇、政策支持、后勤服務等方面予以保障,為能人在村安心創業提供良好環境。
鄉村振興金融創新示范區是由國家鄉村振興局聯合地方政府、大型金融機構共同發起,聚焦發展“三農”、產業、綠色、數字以及普惠等金融領域,發揮各自優勢,創新服務體系,創新有效模式、創新場景平臺、創新發展范例、創新金融環境,共同打造的金融創新示范區。國家大力構建鄉村振興金融創新示范區主要目的是為了鼓勵金融業加大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力度,盡快探索出一條可推廣復制的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新路徑。通過大型金融機構的引領示范,可以充分發揮金融的行業優勢和融通功能,進一步集聚金融要素資源,對于農業農村的支持力度將會進一步加強。目前,鄉村振興金融創新示范區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無法滿足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的金融需求,還需要進一步加快推進建設。鄉村振興金融創新示范區建設目前面臨以下困難:一是農村金融體系有待完善。缺乏完善的農村信用體系,缺乏科學有效的信貸風險防控、補償等制度體系。在涉農貸款的政策支持方面,貸款貼息、補助的鼓勵措施較少,影響農業經營主體貸款的積極性、主動性。二是農村金融機構抗風險能力較弱。如農信社、農商行等中小農村金融機構存在大量的不良貸款,經營發展能力和資本實力較弱,管理水平落后,資產質量較差,內部治理結構不健全,抗風險能力嚴重不足。三是農村金融資源供需嚴重失衡。在傳統農村金融模式下,金融機構對農業、農村投入的資金較少,農村地區特別是貧困地區資金外流明顯,導致農村資本結構性短缺。另外,受農村經濟體制制約,涉農企業產業鏈條短、附加值低、抵押擔保條件差,導致涉農企業融資規模小、利率高、以抵押擔保方式為主,具體表現為融資難、融資貴,且長期得不到解決,阻礙了農村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四是農村金融產品創新性不足。農村金融機構缺乏創新動力,金融產品供給不足,主要集中于存款、貸款、取款、轉賬、匯兌等傳統金融產品和服務,已經不能滿足農民群眾日益增加的金融需求。農業保險也存在供給不足的問題,缺乏特色的農業保險產品,并且保險品種少、覆蓋范圍小、保障額度低,已經無法滿足廣大農戶、農村經營主體的保險保障需求。五是農村金融科技創新乏力。農村地區人口老齡化現象明顯,受教育程度相對較低,思想觀念較為保守,對金融科技和產品認知程度低。此外,在農村地區,公安、醫保、工商等政務系統建設滯后,政務大數據共享系統尚未搭建,政務數據無法實現共享。
二、創新內容
鄉村振興創新示范區主要圍繞“三農”領域中金融產品和服務的短板進行創新,提升農村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能力。一是開發更多為農民創收的金融產品。圍繞農村中的低收入群體和脫貧戶,加大農村金融服務方面的支持力度,開發更多利率較高、風險較低的特色化金融理財產品,由農村金融機構組織專門人員進行入戶推廣,不斷提升農村貧困人員的財產性收入。二是擴大農村資產抵押、質押物品范圍。逐步將農業生產設施、農民自住房、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活體畜禽、圈舍、養殖設施、特色農作物等納入抵押、質押物品范圍,在依法合規前提下,切實幫助農民提高融資能力。三是建設數字人民幣惠農場景。加快推動農村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不斷提升農村金融數字化服務水平。圍繞農村的金融服務、日常消費、教育醫療等具體場景,搭建數字人民幣服務體系,鼓勵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民設立數字化支付錢包,在日常經營、消費中使用,不斷提升農村地區的金融支付環境。四是鼓勵金融機構加強研發綠色低碳金融產品。圍繞我國農村地區的各類資源條件,加大農村生態保護、人居環境治理合同收益權以及基于碳匯數據的金融產品,設立農村碳交易服務平臺,加大碳產品的交易力度,支持農村地區努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
三、實施路徑
[關鍵詞]鄉村振興;欽州;鄉村旅游
一、引言
鄉村旅游是在一定區域范圍內利用鄉村田園景觀、原生自然生態、農業生產過程和鄉村民俗文化,為游客提供旅游度假、鄉村休閑、觀光娛樂、農事體驗、康養服務、購物消費、度假游樂等多種服務的新型產業形態,是促進農業增效、農村發展、農民增收的重要推動力量。目前,欽州鄉村旅游借助全市文化旅游產業政策契機飛速發展,鄉村旅游產業大格局正在形成,對提升全市經濟發展質量,推動鄉村產業培育,助推鄉村振興進程,提高農民收入,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二、欽州市鄉村旅游發展基本情況
欽州擁有得天獨厚的山、海、林、島資源組合,地處著名的湘桂地理走廊與廣西最南部的弧形山系的交匯區,地質構造獨特,自然生態資源豐富。擁有中華白海豚、茅尾海等優質濱海類資源,五皇山、八寨溝等高等級山林生態資源,還有浦北香蕉園、欽北金華果場、濱海紅樹林等“綠色”旅游資源,是知名的“中國荔枝之鄉”、“中國香蕉之鄉”、“中國大蠔之鄉”。欽州鄉村旅游是全市文化旅游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最具活力的消費熱點和增長點,也是文化旅游產業特色化的重要支撐點。經過多年的發展,欽州鄉村旅游已具備一定的產業規模和產業基礎。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欽州市各級政府高度重視鄉村旅游發展,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和鄉村旅游號召的同時,進一步推動欽州市鄉村旅游的發展,先后出臺了《欽州市旅游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欽州市全域旅游發展規劃(2018-2025)》《關于促進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等系列政策文件和發展規劃。欽州市抓住自治區提出的創建北部灣國際旅游度假區的有利契機,充分依托豐富的旅游資源,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切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助推鄉村振興計劃。近年來,大力發展星際鄉村旅游區、星級農家樂,推進鄉村旅游試點示范工程,推進傳統農業向科技型、生態型、服務型和效益型農業轉型升級。鄉村旅游的消費群體在不斷擴大,消費能力逐步在提高,對鄉村旅游美好體驗的要求不斷在提升,鄉村旅游投資主體趨向多元化,鄉村旅游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欽州市找準文化旅游發展需求與民生期盼的結合點,挖掘生態資源、歷史古跡、傳統習俗和風土人情等資源優勢,大力開發田園觀光、農事采摘、休閑度假和生活體驗游等內容的鄉村旅游,基本形成城市近郊休閑娛樂型、特色產業帶動型、生態農業體驗型等旅游產品體系。截止2020年12月,欽州市共有國家級傳統村落7個,自治區傳統村落13個;4A級旅游景區10個,3A級旅游景區18個,2A級旅游景區2個;四星級以上鄉村旅游區25家,四星級以上農家樂11家、廣西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15家。2019年欽州鄉村旅游接待游客約2456.30萬人次,同比增長37.67%,占全市接待游客量的49.16%;鄉村旅游消費約240.32億元,同比增長50.94%,占全市旅游總消費的46.65%。
三、欽州鄉村旅游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鄉村旅游發展不溫不火
人氣不旺、流量不高,“游人如織”“人頭攢動”的景點罕見。回頭客較少、回游率較低,吸引力不強。多以本地游客的“一次游”“一日游”為主,時間安排多以半天或一天為主。
(二)鄉村旅游體驗淺顯單一
旅游體驗全鏈條挖掘不充分、旅游項目單一、設計不精致,多以“吃農家飯”為主,“住農家房、干農家事、觀農家景”還在起步階段,有的僅僅是“吃農家飯”,無全鏈條的系列產品,不能充分滿足游客多元化的心理體驗。
(三)鄉村旅游產品深度開發不充分
欽州市鄉村旅游現有的產品層次低、影響力小、開發主題不明確,表現形式也單一。目前主要以農業觀光和休閑農業為主,還處在“田頭采摘園、村頭農家樂”的“兩頭”初級階段,典型的有欽州牧歌田園、北部灣花卉小鎮、欽北梨花谷等。未能以消費者為中心設計、開發鄉村旅游產品,個性化不足、規模化欠缺,種類少、品質低、層次低、鏈條短,體驗感差,營銷能力不足,文化意蘊欠缺,地域特色不明顯,附加值不高。
(四)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滯后
近年來,欽州旅游基礎設施投入很大,但通達不便利問題還未徹底解決,有的鄉村旅游景點距離主干公路較遠,游客多以自駕為主,班車不能直達,即使能夠直達,道路也較為狹窄,遇到節假日,堵車比較嚴重。
(五)鄉村旅游投資主體狹窄
鄉村旅游的精致打造需要龐大的資金投入,欽州鄉村旅游投資主體多以個體為主,資金不雄厚。實力強、專業化、資金多的投資主體少。
四、欽州鄉村旅游轉型升級的對策
黨的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鄉村旅游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動力。欽州要抓住鄉村振興的有利契機,牢固樹立“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理念,科學分析鄉村旅游的優勢與劣勢,推動欽州鄉村旅游產業發展步伐。
(一)推動旅游頂層設計落實落地見效
發展鄉村旅游,統籌布局和規劃引導是重要前提。一是定位明確,政策充分。欽州市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政策儲備比較完善,高起點編制實施的系列規劃為科學務實、有序規范推動鄉村旅游發展奠定了基礎,關鍵在于不折不扣地將好政策落實落地見效。二是明確職責,合力推動。從縱向看,發展欽州鄉村旅游涉及市、縣(區)、鄉、村;從橫向看,涉及發改、文旅、農業、自然資源、規劃、交通、財政、金融、林業、水利、生態環境保護等多個職能部門,其中文旅部門是鄉村旅游發展的核心部門。各級、各部門要通力合作、促進發展。三是活力迸發,競爭有序。鄉村旅游產業發展需要引進多種投資主體、經營主體,對初具規模的鄉村旅游示范點,要“扶一把、送一程”,竭力鞏固現有成果,爭取建一個成功一個,見效一個。要鼓勵鄉村旅游市場主體結成聯盟,相互支持、抱團發展,充分發揮行業協會自律、自治的功能,推動鄉村旅游發展。四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按照“一村一品、一鎮一特”的原則,在全市規劃四個示范帶和五條精品旅游線路。四個示范帶即靈山縣打造龍武鄉村振興荔枝特色農業示范帶、浦北縣打造五皇山—越州天湖鄉村旅游示范帶、欽南區打造三娘灣濱海風光示范帶、欽北區打造貴臺鎮八寨溝生態體驗片區示范帶。五條精品旅游線路即三娘灣-大環漁家風情體驗游、七十二涇-茅尾海十里蠔排海洋生態體驗游、環五皇山長壽養生休閑游、環八寨溝壯鄉農家生態風情游、中國荔枝之鄉民俗風情體驗游等五條鄉村旅游精品線路。
(二)注重鄉村旅游的內涵建設和品質提升
科學全面認識鄉村旅游的本質,準確把握鄉村旅游的定位,時刻保持鄉村旅游的“鄉村性”和“農字牌”。一是突出鄉村旅游的本色。在鄉村旅游景觀設計、開發包裝、房屋風格、道路建設、用料用材等方面不片面追求城市化風格,堅持因地制宜,不讓城市化遮蔽鄉村性的本色。建筑要就地取材、就地利用,杜絕崇洋、不古不今、不城不鄉、不土不洋。讓游客真切地體會到鄉風淳樸,品嘗到鄉村氣息,欣賞到建筑風格,品味到歷史韻味。二是擴展鄉村旅游認識視野。不能簡單地將吃粗糧、品野菜、嘗野味與鄉村旅游劃等號,更不能讓農家飯成為鄉村旅游的代名詞,農家樂成為喝酒、釣魚、打牌的休閑地。這些僅僅是鄉村旅游的一項功能,不能以偏概全。要注重模式創新,讓游客有更多的選擇項。鄉村旅游過程中的康養、休閑、研學和運動等旅游形態,無疑讓生命質量得到提高,也是一種生活品質的改善。鄉村旅游向深度發展,農民也應當享受更高層次生活品質。只有這樣,才能從產品創新、業態創新、效率創新上,進行跨界融合,重塑產業業態。依托欽州特色農業資源發展觀光休閑農業旅游;依托森林、水域、醫藥等資源發展康養旅游,建設森林人家、田園綜合體、水利風景區和鄉村康養小鎮;將科普元素融入鄉村旅游,推進文化科普基地建設成為鄉村研學旅游目的地,打造科普鄉村旅游品牌。深入挖掘鄉村旅游特色文化,加強古村落、古建筑、鄉村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三是提升管理服務質量。以管理吸引人,以服務暖人心。樹立正確的經營理念和超前的經營意識,提升管理服務質量,轉變用主體建筑、設施設備等硬件設施吸引游客的狹隘觀念,在地方特色、鄉村環境、服務水平、經營特色、服務質量、休閑環境等軟環境上下功夫、求突破。要健全人才培養機制,提升“家族式”管理經營服務者的綜合素質,爭取引進專業管理經營服務團隊,全面提升人員素質。
(三)提升鄉村旅游產品的質量和效益
一是注重旅游產品的整體性規劃。打破鄉村旅游以個體、家庭或村落發展為主要方式的窠臼,更加注重整體性、協同性,推動集團式發展、集體式競爭。二是向打造綠色有機生態鄉村旅游產品轉變,提升產品層次。突出農業屬性、凸顯農村本色,打造特色農業產業體系,深度挖掘欽州農業潛力,全力打造休閑式農業、訂單式農業、觀賞型農業,增加游樂、觀賞、體驗、感受等元素,寓農于樂、寓樂于游,讓游客享受“鄉愁”之美。三是提升鄉村旅游產品開發水平,加大研發力度,豐富產品種類。重點實施鄉村旅游“后備箱”工程,加大宣傳營銷力度,牢牢抓住游客的味覺感受,讓游客空車而來、滿載而歸,開發加工特產食品、原生態農產品、特色餐飲、紀念品、高檔禮品、養生保健品等具有“鄉村味”的地方特色產品,變低端為高端、讓產區變景區、農產品變禮品、農民變商人,增加鄉村旅游產品的附加值。四是注重融入文化特色,變單純的旅游產品為復合的文化產品。要高度重視鄉村旅游產品的文化特色,提升文化品味,張揚個性、挖掘深度、善于包裝、注重創新,充分利用文學藝術、電影電視、文藝節目、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工藝等鄉村文化旅游產品,舉辦特色文化活動,滿足游客精神消費、文化消費的需求。修復保護提升一批特色民居,遵從“修舊如故”原則,展示鄉村建筑美學,在保證農村風貌不變質的前提下,對住房進行升級改造、完善功能,打造鄉村民宿,變農民房為客房。
(四)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
突出問題導向,求解思維,加大鄉村旅游基礎設施資金投入力度,切實推動基礎設施建設上臺階、有變化,打通鄉村旅游“最后一公里”。一是實施鄉村旅游道路通暢工程。尤其針對鄉村旅游景點與主干道距離較遠,要結合實際建設等候站、接駁點,進出道路要適當加寬,注重精細化管理、景觀化建設,做到人車分道,確保大巴車雙向通行、安全通過;自駕游客進的來、出得去;散客上下車方向明確,一站式到達。二是實施公共設施升級改造工程。保證“水電暖網”暢通,緊密結合鄉村“廁所革命”機遇,升級改造鄉村旅游區域內的廁所,配套污水管網、污水處理等設施,為游客打造安靜、舒適、干凈、整潔、現代的環境。三是實施鄉村旅游服務功能完善工程。人性化設計、精細化管理,加快推進鄉村旅游區域內功能設施完善,推進停車場、餐飲店、娛樂場、運動場、旅游標識標牌、購物場所等集吃、住、游、娛、購等一體的配套設施標準化、規范化建設,不斷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增強鄉村旅游的吸引力,為游客提供便利、舒心的環境,讓游客來了不想走、去了還想來。
(五)拓寬鄉村旅游投融資渠道,促進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一是積極引進專業化程度高、經驗豐富、有實力的龍頭企業,以“農戶+基地+公司”“互聯網+鄉村旅游”模式推動鄉村旅游發展。二是鼓勵農戶以個人承包土地、住房入股參與鄉村旅游發展,形成與龍頭企業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聯結體,讓農民變股東、資產變資本、資金變股金。三是有重點、有側重地整合林業、農業、生態保護等部門資金,擴展鄉村旅游資金池,對特色鮮明、經營有方、前景廣闊的鄉村旅游經營主體實施重點支持。四是探索試點設立鄉村旅游發展基金,創新投融資機制,組建鄉村旅游經營主體和中小旅游企業貸款擔保機構,引導金融機構以經營權、使用權抵押貸款,向鄉村旅游經營主體提供金融支持,解決后顧之憂,更多地引導社會資本投向鄉村旅游產業。鄉村旅游就是要立足當地資源稟賦,以自然生態美景為基礎、以本土文化品牌為特色、以體驗產品為賣點、以產業融合為發展目標,因地制宜規劃獨具特色的鄉村旅游產品,才能真正依托鄉村旅游實現鄉村振興。
[參考文獻]
[1]王欣.基于鄉村旅游視角分析鄉村振興[J].商業經濟,2021(1):124-129.
[2]劉萍,姜濤.鄉村振興視角下黑龍江省鄉村旅游SWOT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J].商業經濟,2019(11):10-11.
[3]吳靜激.淺談后疫情時代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轉型升級[N].欽州日報,2021-04-21(002).
[4]閆雪梅,黃幼霞,陸遙等.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旅游轉型升級路徑探析[J].沿海企業與科技,2021(1):33-37.
[5]王俊婕,何珍.鄉村振興背景下李家染坊村鄉村旅游轉型升級研究[J].農業經濟與科技,2021(21):89-90.
[6]楊美霞.新時代鄉村旅游轉型升級的路徑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9,47(9):2-3.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以產業興旺為重點,提升特色現代農業發展水平。一是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打造特色產業。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建設,加大農業標準化種養作用與效益的宣傳和推廣農業標準化種養實施經驗,推廣高效成熟綠色立體養殖模式。鼓勵支持企業參加農展會、博覽會、交易會、推介會等經貿活動以及名優農產品評選,提高資源農產品整體知名度。目前我縣以優質谷、紅提、西紅柿、獼猴桃、辣椒、茶葉、食用菌、百合、中草藥等為代表的特色種植業及以竹貍、生態豬、生態牛、黑雞等為代表的特色養殖業已初具規模。例如特色產業“三木”藥材種植面積22.8萬畝,白芨、重樓等特色作物1.95萬畝(其中:高山優質茶葉0.5萬畝、百合種植0.3萬畝、白芨0.6萬畝,重樓0.2萬畝,玉竹0.35萬畝)。二是示范引領、以點帶面,加快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建設。重點圍繞糧食、水果、蔬菜、食用菌、藥材、肉牛肉羊、 生豬七大種養業,以及富硒農業、有機循環農業、休閑農業三個新興產業加大示范創建力度,促進大宗農產品品牌化、特色農產品高端化。目前全縣累計完成創建自治區級核心示范區1家、市級1縣、縣級4家、鄉級26家,示范區通過科技創新、產品創新、品牌創新、產業組織創新等舉措,為全縣現代農業發展起到了標桿作用,有力示范帶動了現代農業特色產業的發展。
(二)以生態宜居為關鍵,村容村貌日新月異。一是推動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全力推進土地整治和高標準農田建設、農田水利建設等項目,農業農村設施進一步完善。2019年小型農田水利建設資金項目,項目總投資983.13萬元,共分29個項目點,新建渠道38.96千米、攔水壩1座,項目建成后改善灌溉面積2000畝,恢復灌溉面積600畝。2019年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項目總投資1166.2萬元,項目建成后,可新增糧食產量426噸、水果279噸、紅柿25噸。2019年生態鄉村示范建設工作, 12個村屯道路硬化道路20000多米,14個村屯安裝太陽能路燈300盞,1900余戶、11000余人。二是加大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力度。目前已發放宣傳資料15600張,懸掛宣傳標語451條,電視、報紙等媒體宣傳次數868次。清理積存和散落的垃圾累計20939噸,清理河塘溝渠累計21.3公里,清理廢棄秸稈農膜及露天堆放農業廢棄物累計462.3噸,集中開展大掃除、大清潔的戶數5153戶,農村受益群眾人數58775人。財政資金投入32萬元,自籌資金408萬元。將在24個自然村做無害化廁所600座,6個村整村推進無害化廁所,結合新農村生態(幸福鄉村)示范建設點,建設6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點,建一座集市公共廁所,10座300戶以上的村屯公共廁所。三是全力統籌抓好田園綜合體項目。成立縣委書記、縣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舉全縣之力推進園綜合體建設,引進全國第一批田園綜合體創建區域浙江省城鄉規劃設計院,結合我縣中峰鎮獨具的紅提產業,旅游業態,鄉村特色,佛教文化等量身定制資水丹霞田園綜合體。目前縣財政落實300萬元設計規劃資金,整合3000萬元資金落實基礎設施建設,投入1000萬元資金發展產業。
(三)以鄉風文明為保障,凝聚鄉村振興正能量。一是實施鄉村風貌提升三年行動,完成縣域鄉村建設規劃和部分村莊實用性規劃編制,達到特色風貌提升,鄉村文明治理有效,基礎設施全面改造,公共服務逐步完善的總體要求。加強傳統村落保護和農村風貌管控,傳承發揚鄉村優秀歷史文化。二是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繼續推進“改廚改廁改圈”工作,實現農村清潔廚房普及率60%以上、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90%以上、人畜混居改造完成率達100%。三是深入開展文明村鎮創建活動,大力提倡移風易俗,培育鄉村文明新風尚。積極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做好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和農村土地確權頒證掃尾工作。健全自治法制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機制,完善縣、鄉、村三級綜治中心功能,發揮農村基層組織作用,提升鄉村治理水平。
二、工作做法
(一)強化組織領導,精心安排部署。成立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縣領導任副組長,縣縣直單位相關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負責研究制定全鎮鄉村振興戰略規劃,部署推進重大政策、重大行動和重要工作,協調解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點難點問題。并制定督促檢查工作年度計劃和階段性安排,不定期開展督查,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有效工作機制。
(二)培育農業品牌,抓好示范區建設。通過抓有機農業政策落地、抓“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等模式、抓標準化生產、抓質量安全體系、抓電商及訂單銷售模式等五大內容,大力發展優質農產品,推進有機農業全覆蓋,確保到2020年全縣累計建成各級園示范區(園、點)102個、其中自治核心示范區2個,市級示范區3個,縣級示范區3個、鄉級示范園19個,村級示范點78個。
(三)加強宣傳力度,營造濃厚氛圍。不斷優化創業環境,借力“互聯網+”發展,鼓勵有能力的農民工、有文化的“二代”農民、有技能的“兩后生”返鄉從事涉農行業創新創業,支持優秀農業技術科技人員參與現代農業和鄉村振興,優化農業從業者結構,大力培養懂經營、善管理、高素質的新農民。目前共開辦各類農業技術培訓班310余期,培訓農民2.48萬人次,印發技術資料2萬余份,受益人數達5.8萬余人次。
三、存在問題
(一)在培育帶動型的龍頭企業方面,我縣農產品外銷以初級產品為主,附加值低,市場競爭力不強,龍頭支撐產業發展的作用不明顯。
(二)在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方面,我縣新型經營主體實力弱,成立的各類農民合作組織實力薄弱,帶動能力有限,難以擔負起規模化、標準化的農業產業化建設重任。
(三)在培育扶貧產業方面,我縣屬于典型的山區縣,貧困村大多地處邊遠山區和少數民族聚居區,貧困戶科技文化素質不高,產業結構單一,農民收入低,普及農業技術不到位等因素制約了產業的發展。
四、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目標。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積極進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農村人居環境、營商環境進一步改善,農村對人才吸引力逐步增強;鄉村治理體系進一步完善,黨的農村工作領導體制機制進一步健全;農村基礎設施水平明顯改善,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進一步提高,“美麗資源”鄉村建設四個階段目標任務全面完成;農民收入接近全國平均水平,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與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二)工作思路
1.規劃先行,做好三個規劃。一是縣發改部門牽頭做好全縣的鄉村振興整體規劃,統籌全縣鄉村振興各項工作的。二是規劃做好農村建設規劃,確保農業、水利、住建等各項建設有序推進。三是農業部門做好現代農業產業區域規劃,因地制宜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2.示范引領,做好示范區域建設。一是打造資江沿線示范區域。以繞資源縣城水為基礎,以山水相依、碧水藍天為主題發展資江休閑旅游產業,把資江沿線的旅游產業發展作為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的主要內容,著力打造生態宜居示范區。以支部為龍頭,以文明村創建和鄉規民約制定為抓手,以文化活動為載體,開展好人家、好人好事評選,著力打造鄉風文明和治理有效示范區。二是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為主體,積極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及其他現代農業產業,打造產業興旺示范片。
(三)主要措施
(一)進一步抓好人才培育,建立技術人才庫。著力培育一支懂農業、愛農業、愛農村的三農工作隊伍。一方面要積極營造良好氛圍,引導大學生、在外務工人員等人才回農村領辦創辦農業產業;另一方面通過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等項目,加快農村人才的培養,為全市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
[關鍵詞]節水灌溉;農田水利;鄉村振興;高職教育;創新
1研究背景
1.1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背景下農田水利節水灌溉工程的重要性
我國是農業生產大國,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統計,全國共有耕地面積12786.19萬hm2,全國耕地灌溉面積為6916.05萬hm2,其中廣西為173.10萬hm2[1]。與此同時,我國還是一個水資源短缺的國家。根據2021年《中國統計年鑒》數據顯示,我國水資源總量31605.2億m3,但是人均水資源量僅為2239.8m3/人[1],遠少于世界平均水平。發展農田水利節水灌溉工程是十分必要的。進入21世紀以來,在農業節水措施上得到大力發展,據統計,有效灌溉面積由2000年的5382.00萬hm2持續增加至2019年的6760.00萬hm2[2],與此同時,盡管每年全社會投入節水農業的資金高達50億元以上,但是農業部門的節水成果與預期仍有較大差距,農業用水量的降幅僅為2.9%[3]。可見,農業水資源短缺目前還是我們仍需面臨的一大難題,農業節水工作還任重道遠。
1.2廣西農田水利節水灌溉技術應用現狀
廣西耕地面積為441.94萬hm2,截至2020年底,廣西全區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到173.10萬hm2,占全區灌溉面積的95.66%;全區工程節水灌溉面積達到118.93萬hm2,占全區農田有效灌溉面積的68.70%。在廣西全部工程節水灌溉面積中,以低壓管灌為主,達19.46萬hm2;其次為噴、微灌,面積達13.33萬hm2,其他工程節水灌溉面積達67.18萬hm2,廣西全區設計灌溉面積達萬畝以上的灌區共計3525處。廣西有效灌溉面積自2010年以來呈現逐年穩步增長的趨勢,農田水利節水灌溉技術在廣西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和應用。新時期廣西水利任務艱巨,全區農田水利工程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節水灌溉技術也勢必會得到更廣泛、更科學、更合理的應用。
1.3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節水灌溉技術課程教育現狀
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是以水利、電力等工科類專業為主的創新型高職學院,是國家示范性(骨干)高職院校、全國優質水利高等職業院校、全國水利高等職業教育示范院校。2021年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入選全國水利人才培養基地,并入選廣西首批節水型高校。作為水利高職院校,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以培養專業技能型人才為主。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大力發展農田水利節水灌溉技術可幫促產業振興,實現以產業振興推動鄉村振興。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十分注重培養學生對于農田水利節水灌溉技術的應用能力,學院面向水利工程專業、水利水電工程智能管理專業、水利水電建筑工程專業學生開設了灌溉排水工程技術、水利工程管理、灌溉與管理、水利水電工程管理技術等專業課程,并結合課程實訓,以理論加實踐的教學,緊跟行業發展趨勢,最大滿足行業及企業對學生專業技能的需求。此外,在學生的技能競賽方面,學院鼓勵在校生積極參與各類技能競賽,并鼓勵學生在各類創新創業大賽中充分應用節水灌溉技術原理制作模型開展創新創業競賽活動,激發創新潛能。
2農田水利節水灌溉工程技術與高職教育有效融合
2.1理論結合實踐育人
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在開設節水灌溉技術相關課程的同時,注重節水灌溉實訓實踐教育。2021年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與廣西勇越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在校內成立校企合作節水灌溉技術協同中心,進一步促進節水灌溉技術在人才培養、課程建設及實習實訓等方面的融合發展。學院校內建設的節水灌溉實訓基地為教育部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項目認定的生產性實訓基地,為節水灌溉相關課程實訓提供了良好的實訓平臺。在學習任務安排上,主要結合地區常用的灌溉排水工程措施以及以后的發展趨勢,重點講述渠道灌溉和現代節水灌溉規劃設計。校內可開展節水灌溉相關課程實訓地點包括了節水灌溉技術展示長廊、節水灌溉技術實操室、節水灌溉產品及模型展示室、節水灌溉示范實訓場(智慧農莊、無土栽培實訓室)等。實訓學生可在節水灌溉技術展示長廊認識節水灌溉技術科普知識,情景式實地認知節水灌溉管路鋪設、灌水器種類及效果等知識;可在節水灌溉技術實操室模擬進行微灌系統首部樞紐設計、田間管網模擬鋪設實操及微噴灌系統的組裝等實訓內容;可在節水灌溉實訓場的無土栽培實訓室開展水肥一體化原理及應用、田間管路鋪設、微灌智能控制系統設計與安裝等實訓內容;節水灌溉產品及模型展示室內陳列節水灌溉相關管材、管件、過濾器、各類閥門及灌水器等農田水利節水灌溉工程實際應用相關器材。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開設的節水灌溉相關實訓內容多樣,注重學生技術技能實踐教學,多方法多手段培養學生對于節水灌溉工程技術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適應崗位需要。
2.2以技能競賽促進農田水利節水灌溉工程技術教學
職業素質及專業技能是從業人員必備的綜合素質,通過職業技能大賽,在促進職業教育發展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職業技能競賽是加強技能人才選拔培養工作的有力抓手。全國水利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是全國性水利職業教育學生競賽活動,自舉辦以來,旨在提升水利職業院校學生實操能力,加強水利行業后備技能人才培養,促進水利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推動行業發展。賽項選擇有利于水利事業發展和水利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所涉及的技術技能也是水利行業需要的。第十四屆全國水利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設置了《節水灌溉技術》賽項,第十五屆全國水利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設置的《節水技術》賽項對于農田水利節水灌溉工程技術的職業教育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賽項的設置不斷提升學生節水灌溉技術的專業綜合技能水平,也促進了節水灌溉技術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背景下的發展。《節水技術》賽項整體分為理論和技能操作兩部分,理論部分涉及到水利職業道德、新時代水利行業精神、新時期水利工作方針及節水灌溉相關的專業知識,包括噴微灌工程設備基本知識及系統設計、噴微灌工程系統施工安裝、噴微灌工程的運行管理、低壓管道灌溉技術、雨水集蓄利用技術、水肥一體化及節水灌溉自動化基本知識。技能操作部分則涉及到微觀系統的識圖及安裝與運行。大賽全方面鍛煉了學生在節水灌溉系統設計、施工安裝與運行維護等方面的綜合性實踐與創新能力,對職業教育課程改革起到引領作用,也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培養高技能人才。
2.3農田水利節水灌溉
工程技術與創新創業實踐融合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可增強高校學生創新能力。近年來舉辦的各類大學生創新項目鍛煉了大學生創新的意識及能力,并且提高了大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與執行力[5]。近年來,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各項舉措推動創新創業優勢資源集聚[6],于2021年入選廣西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典型示范基地。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水利工程系與美國亨特綠友集團、上海華維集團有限公司等共建了節水灌溉創新創業中心,由校內專業教師及校外的企業專家共同指導學生利用節水灌溉技術原理參與創新創業項目,校企合作共同培養學生的創業創新能力。水利工程系學生參與了《旋轉式魚菜共生模型》《柬埔寨智慧生態示范村》《自主感應灌溉系統》《淋致80°——一種純凈水自熱裝置》《植物管家》等創新產品的研制,所研制產品在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廣西賽區、“挑戰杯”廣西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廣西高校大學生創新設計與制作大賽、中華職業教育創新創業大賽等大學生創新創業比賽中獲得不錯成績。學院依托職業教育集團及八桂水利產業學院等校企合作平臺,結合節水灌溉實訓基地,校企協同培養節水灌溉技術應用創新人才。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2021[Z].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
[2]徐依婷,穆月英,侯玲玲.水資源稀缺性、灌溉技術采用與節水效應[J].農業技術經濟,2022(2):47-61.
[3]徐濤,趙敏娟,李二輝,等.技術認知、補貼政策對農戶不同節水技術采用階段的影響分析[J].資源科學,2018,40(4):809-817.
[4]武建玲,趙文靜.推進鄉村振興留住美麗鄉愁[N].鄭州日報,2022-01-08(5).
[5]張家玲,周倩薈,鄭一帆,等.大學生創新項目與大學生培養目標的關系分析[J].科技與創新,2022(2):113-115.
**村2014年被定為貧困村,2016年實現脫貧摘帽。現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 71戶280人,其中已脫貧68 戶272人(標注穩定脫貧56戶240人;脫貧享受政策 12 戶32人),未脫貧3戶8人。邊緣易致貧戶3戶9人。
一、扶貧對象動態調整情況
**區2020年度扶貧對象動態管理培訓會召開之后,9月30日,我村迅速組織脫貧攻堅責任組、兩委干部、幫扶責任人召開會議,傳達區、鄉會議精神,研究動態調整方案,圍繞貧困戶脫貧退出、兩類戶排查、扶貧對象信息采集等安排具體工作。近期,我們組織幫扶責任人對貧困戶進行全面算賬,我村7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年收入均達到6千元以上,收入穩定有保障。同時按照2020年貧困戶信息對照表,每組3人,逐戶逐人進行信息核準,確保信息零差錯,賬實相一致。目前,我村建檔立卡戶信息已完成采集。
二、兩類戶排查情況
我村持續開展兩類戶排查,目前沒有發現新的脫貧不穩定戶,有3戶邊緣易致貧戶**、**、**。結合近期動態管理,再次對其進行信息采集,3戶均穩定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為五保老人,每年享受五保救助5880元,擔任保潔員,每月工資600元,全年人均收入1萬4千元;**丈夫在長葛擔任廚師,全年人均收入1萬2千元;**父母及兄長均有務工,家庭收入穩定,全年人均收入達到1萬7千元。
三、貧困戶脫貧保障情況
我村嚴格按照“一研一編一兜”工作機制,著力在貧困戶增收上下功夫,通過疊加幫扶措施、增強生活保障等,確保貧困戶真脫貧穩脫貧。3戶未脫貧戶**、**、**均享受產業扶貧基地收益、公益崗位就業、企業帶貧幫扶等措施。**人均年收入達1萬3千元,**、**人均年收入達9千元。其中**家學生**、**家學生**,我們為其爭取有教育補貼及助學金。2位五保老人**、**已按照“一協議三明白三評議”實現穩定居家兜底。目前我村7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均能實現穩定脫貧,脫貧成色足可持續。
四、下步工作打算
1、強化就業保障。我村將依托**鄉項目發展良好前景,積極拓展村民及貧困戶就業渠道,協調就業崗位,確保脫貧有后勁。
一、指導思想
根據鄉村振興的總體要求以治臟、治亂、治差為重點,以“廁所革命、村莊整潔、農村垃圾生活污水治理、檢查激勵措施四大任務”為方向,以垃圾分類為目標,堅持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屬地管理,全民參與,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注重長效的原則,采取集中重點整治,完善配套設施,強化基礎管理,徹底改善全鎮環境衛生狀況,切實改變全鎮環境面貌,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工作目標
(1)加強宣傳。利用大喇叭、宣傳車、宣傳單、各屯微信做好宣傳工作,使老百姓自覺做到垃圾清理和分類。
(2)對保潔員實施網格化管理。各村書記是第一責任人,“三委”要保證一名干部主抓環境衛生工作;屯長負責本屯環境衛生工作,并負責管理本片區保潔員的各項工作。
(3)重點工作。保潔員要保證村內主干道兩側干凈無雜草、無亂堆、亂放,大街小巷無垃圾。村民住宅房前屋后環境整潔,無私塔亂建。垃圾箱保證按時清運,清運的垃圾能夠進行無害化處理,清運的垃圾和渣土必須對清運車輛加蓋蓬布,做到沿街無拋灑泄漏,并做好垃圾分類保證勾臂箱經常消毒。
(4)鎮區保潔工作。鎮區內保潔工作要堅持高標準。沿街面垃圾必須要投放至垃圾箱內。保潔員要及時清運垃圾投放至垃圾箱內,人居辦人員將對鎮內的大街小巷無死角的跟蹤檢查,并經常性的利用宣傳車到村屯、進行宣傳。
(5)環衛設施發放。各村的環衛設施保證發放到位,正常使用,如有損壞及時維修。
(6)保潔員的管理方式。①保潔員上崗時必須穿工作服,電話保持暢通,必須保證環境干凈整潔;②保潔員無故曠工三天、查崗三次不在崗、完不成本職工作的予以辭退;
③保潔員必須參加人身意外保險,否則不予聘用;④保潔人員由各村聘用,鎮人居辦把關,鎮、村統一管理;⑤鎮人居辦對全鎮保潔員實施全面考核,對考核不合格保潔員及時予以清退。
三、領導組織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下設辦公室
主任:
副主任:
四、人居辦責任分工
鎮人居辦按照本方案制定《鎮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實施細則》對各村進行全面考核。
五、考核辦法
1、人居辦人員對各村的人居環境檢查和考核,留好影像資料,對檢查出的問題進行上報處罰。
2、對市農居辦每月檢查出的問題,要求各村做到及時整改,鎮人居辦進行跟蹤檢查。
3、如發現各村不立行立改,按市里和鎮里要求進行處罰,并限時整改。
量體裁衣,揮鋤“鏟去”脫貧攻堅中的硬釘子。健全黨的全面領導制度要求我們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斷提升為人民服務的水平,基層工作者要善于學習,善于以農民為師。在脫貧工作中,基層工作者立足農村從實際出發,多方面了解扶貧對象并加以科學區分,有針對性的做出扶貧對策,量身打造脫貧攻略,結合農村基本情況,因地制宜落實扶貧項目,帶領農民們實實在在提高物質生活水平,真真切切地摘掉貧困帽子。
對扶貧工作中最難的“自身想脫貧卻受條件限制而不能和利用自身條件可以脫貧而不想”兩種“硬釘子”分別制定出專業有效的策略,多方面創造客觀條件給“想脫貧而不能的”對象,如培養他們至少掌握一種專門的手藝,讓他們通過就業增加收入,穩步實現脫貧,而對“躺著不想起”的脫貧對象,通過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鼓勵其戒掉惡習,通過自身勤勞致富積極脫貧,強化了黨在人民群眾心中的領導地位,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深厲淺揭,揮鋤“挖掉”鄉村振興中的頑石。基層工作者要以健全黨的全面領導制度為指導,以實踐為師,不斷總結經驗,改進工作措施,在鄉村振興的科教文衛工作中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以專業的視角打開眼界,理論聯系實際,做好手上的工作。如農村普及科學知識時,應該采取入戶宣傳到個人的方法,面對面詳細講解,聯系農村所遇到的熱點難點問題相互探討,讓老百姓信任黨的全面領導,還要善于回答農民們突然提出來的實際問題,在答復中加于專業分析引導,讓群眾在接受科學知識的同時擁護黨的全面領導地位。
又如加強農村衛生環境防治“登革熱”工作時,不是拿著患者最后發病的不良結果“嚇唬”農民,而是要樹立專業的形象,以生活問題為切入口,黨員干部醫務者親自帶頭倒掉一些盆盆罐罐中的積水和操作噴打殺蚊子藥劑等,帶動大家的熱情,讓農民們了解到加強衛生建設可以獲得安全又舒適的環境,放心跟黨走,很快地整個村莊都會行動起來,相互幫忙做好滅蚊工作。
因勢利導,揮鋤“清除”人居環境整治中的宿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的農村生態環境資源是一筆寶貴的共同財富,農村面貌和人居環境的發展改善,關系到人民群眾生活的幸福感、獲得感,健全黨的全面領導制度要求基層工作者要以人民群眾為中心,以專業的前瞻性目光和科學的規劃為前提,敢于向實際學習,以先進為師。針對多年來沒有規劃的鄉村布局,到處亂擺亂放,出入村的道路往往掩埋在雜草中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的整治清理措施推動整治工作的全面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