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呼吸道傳染病防治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上思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疾病控制科,廣西防城港 535500
[摘要] 呼吸道傳染病因具有易感性高、傳播速度快、易交叉感染等成為突出的公共衛生問題。其中,風疹、麻疹、水痘、腮腺炎等是呼吸道最為常見的傳染病類型。近年來,隨著環境問題的日漸突出,患呼吸道傳染病的患者數量呈上升趨勢,嚴重威脅人們的身心健康,若得不到有效的控制,還會影響社會的和諧和穩定。因此,針對呼吸道傳染病的特點,采取有效的預防和控制措施是疾病防控工作的重點。該研究分析了呼吸道傳染病的特點,并提出了相應的預防控制對策方法,以期能對提高呼吸道傳染病的防控水平有借鑒意義。
[
關鍵詞 ] 呼吸道傳染病;預防;控制;特點;對策
[中圖分類號]R18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5)03(a)-0124-02
Discussion Respiratory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HUANG Zhanfang
Shangsi County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aevention Disease Control Depertment,fangchenggang,Guasngxi Province,535500 China
[Abstract] High susceptibility to respiratory infections due to have spread fast, easy cross-infection have become prominent public health problem. Among them, rubella, measles, chicken pox, mumps, etc. are the most common types of respiratory diseases. In recent years, environmental issue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e number of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respiratory diseases on the rise, a serious threat to people´s health, if not effectively controlled, will also affect the harmony and stability of society. Theref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spiratory diseases,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re focused on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spiratory diseas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methods, with a view to improving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level of respiratory diseases is worth learning.
[Key words] Respiratory diseases; Prevention; Control; Features; Countermeasure
[作者簡介] 黃戰芳(1970-),男,壯族,廣西上思人,大專,主管醫師,研究方向:疾病控制方向。
呼吸道傳染病主要是由于病原體侵入呼吸道粘膜后所引起的病變,近些年來呼吸道傳染病的新病種類型以每年2個或以上的速度遞增,給社會的穩定發展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并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社會的恐慌,不利于社會的穩定、和諧發展。因此,預防控制呼吸道傳染病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當前,呼吸道傳染病已被納入我國傳染病防治法中的乙類傳染病中,可見國家對呼吸道傳染病預防控制的重視[1]。下面先就呼吸道傳染病的特點進行總結分析,然后據此提出幾點預防控制的對策。
1 呼吸道傳染病的特點
1.1傳播方式
呼吸道傳染病主要是病原體經過咽喉、鼻腔、支氣管、氣管等呼吸道進入人體,并在機體中生長和繁殖,從而引起有傳染性的疾病[2]。在入侵的病原體中,一些細菌還可能會產生外毒素或者內毒素,引起呼吸道局部出現嚴重病變。由于呼吸道傳染病的病原體是通過呼吸道傳出的,因此,病原體往往以噴嚏、咳嗽、談話中排出的飛沫或通過呼吸的方式進行傳播,并引發相應的感染疾病,而病原體的攜帶者就是傳染疾病最主要的傳染源[3]。
1.2傳播的特點
總結呼吸道傳染病的傳播特點主要包括以下幾點:第一,傳播速度快且范圍廣。例如,水痘會在一定區域內流行,具有高度的傳染性,會隨著人員的流動迅速傳播。第二,傳播呈周期性流行。這與傳播中所接觸到的易感人群增多有密切關系。第三,弱勢群體和兒童是易感群體,尤其是兒童的發病率更高。這些群體由于對疾病缺乏免疫能力,或抵抗力差,因而在接觸病原體后易受感染。第四,同樣的傳染病可能常年持續不斷,由于是在人口密度高的地方,而且還可能會引起新的病原體。
1.3流行季節
呼吸道傳染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并以春冬兩季最為多見。這是因為春冬時期,室內外的溫差比較大,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并破壞呼吸道的內環境,從而提高了易感的幾率[4]。此外,與夏秋兩季相比,春冬兩季的紫外線強度相對較弱,傳染病的病原體更加難以殺滅,活躍度較高。
1.4臨床癥狀
呼吸道傳染病患者早期均會出現一些相似的臨床癥狀,如頭疼、發熱、咳嗽、感冒等。之后會由于病原體的不同而呈現有差別的臨床癥狀。例如,麻疹患者的眼結膜往往有充血,并伴有流涕,皮膚出現斑丘疹,口腔黏膜有麻疹粘膜斑等。水痘患者皮膚粘膜會分批出現丘疹、斑疹、痂皮或皰疹等。風疹患者則主要表現為枕部或耳后淋巴結腫大、出現皮疹等。大部分傳染病有其自身的典型癥狀。
2 呼吸道傳染病的預防控制對策
鑒于呼吸道傳染疾病的傳播特點(傳播快、范圍廣等),采取積極有效的預防和控制措施是關鍵。為此,筆者結合多年的工作經驗,認為在預防控制呼吸道傳染病方面應做好以下工作。
2.1接種疫苗進行預防
當前,接種疫苗是預防和控制各類傳染病的重要舉措。一般疫苗接受的對象為15歲以下的兒童[5]。在注射針對性的疫苗后能有效提高這類群體的機體免疫能力,從而有效預防和減少病原體的傳播。如流感、風疹、流行腮腺炎、麻疹、流感等疫苗在接種后能有效防止致病菌的侵犯,降低傳染病的發病率。接種疫苗除了具有疾病預防的功效之外,還可用于一些疾病病發后的治療。因此,接種疫苗是一種兼具預防和控制的有效方法。
2.2一般藥物的預防和控制
除接種疫苗之外,一些藥物對于呼吸道傳染病也具有一定的預防功效。例如,結核菌素試驗呈陽性的患者可給予其異煙肼口服治療,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又如紅霉素能預防百日咳、支原體肺炎等。在已發生疾病感染時,也可通過服用針對性的藥物進行疾病控制,例如,水痘患者可服用阿昔洛韋或或噴昔洛韋,麻疹患者可服用抗過敏藥、撲爾敏等。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醫護人員是接觸病人的重要人群,有必要做好自身的防護措施。如在接觸患者或疑似患者前可服用一些預防性的藥物,防止自身受到感染。另外,在預防控制呼吸道傳染病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根據傳染病的流行規律、季節性、特點,針對性地選擇安全性好、療效高且抗菌譜廣的藥物,以達到良好的防治效果[6]。第二,確定服藥的人群。預防類藥物不能濫用,應有針對性。重點服藥人群應為易感者、醫護人員以及密切接觸者。第三,應保證服藥的時間和有效劑量。在使用藥物時,作用效果受藥物劑量的影響很大,每一種藥物都有一定的中毒劑量、治療劑量和預防劑量,劑量不同所能達到的效果也有所差異。為此,應嚴格按照規定的藥物劑量和療程使用。同樣,藥物的使用功效還受藥物使用時間的影響,禁止隨意改變藥物的劑量和用藥時間。
2.3及時隔離觀察
為便于控制患者的病情,縮小傳染的范圍,應對傳染病患者進行及時隔離觀察。可設立獨立的呼吸道傳染病隔離區域。將存在與呼吸道傳染病相似癥狀的患者及時送至醫院隔離區。同時,嚴格執行預檢分診制度,對傳染病患者進行分類診治[7]。如將發熱病人分診至發熱門診進行治療,對于已經確診的呼吸道傳染病患者應果斷隔離起來,并對密切接觸者進行相關的醫學觀察。出入隔離區的醫護人員應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如佩戴口罩、手套、隔離衣等,在診療護理后需嚴格做好洗手和消毒工作。對隔離區使用過的各種物品應運送至特定的區域處理,避免造成交叉感染。
2.4做好消毒工作
呼吸道傳染病房內含有大量的致病病菌,而高效含氯消毒劑是殺滅呼吸道傳染病致病菌的有效消毒劑,用于控制呼吸道傳染病有顯著效果。除對病房進行嚴格的消毒工作之外,還應對患者使用過的物品、醫療器械等進行殺菌消毒。對于患者的衣物應分開進行消毒處理,防止出現交叉感染。為保證含氯高效消毒劑的使用效果,應注意每日檢測消毒劑的濃度,同時,選擇符合國家相關指標規定的消毒劑,并嚴格按照使用說明書進行消毒。消毒時應徹底、全面,不留死角。為防止出現次生疾病,必要時可開窗通風,并加強個人防護?;颊呷鲈汉?,對其使用過的各種器械均需進行終末消毒。
2.5加強衛生方面的教育
呼吸道傳染病的發生和傳播與人們掌握的衛生知識的程度有密切關系。因此,加強相關衛生知識的教育工作是預防和控制呼吸道傳染病的重要內容。衛生知識的教育內容包括呼吸道傳染病的傳播途徑、發病原因、預防措施、注意事項等。例如,教育人們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勤換衣物、不隨地吐痰、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咳嗽或打噴嚏時用手帕或紙巾等捂住口鼻、盡量少去公共場所等。通過提高人們的衛生知識水平,減少呼吸道傳染病的傳播和發生。與此同時,鼓勵人們多參加體育活動,加強身體鍛煉,提高機體對抗疾病的能力。日常生活中備好一些呼吸道傳染病的防治藥物。
2.6兒童針對性防護
兒童是呼吸道傳染病的主要易感群體,這與兒童自身免疫系統不健全、自身抵抗力較弱有密切關系。而且在特定的年齡段,兒童易患一些疾病,因此,相較于成人而言,對兒童加強防護尤為重要[8]。首先,應對家長進行健康教育,通過家長協助做好兒童的疾病防護工作。例如,保持室內的清潔衛生,定期使用含氯消毒液進行消毒,并對室內的物品和空氣進行細菌檢測等。其次,做好藥物和飲食管理工作。為提高兒童的機體免疫能力,可使用丙種球蛋白,每月一次靜脈注射。飲食方面則叮囑家長選擇一些能止咳化痰、健脾益腎的食物,如牛肉、豬肉、核桃、蜂蜜等。最后,日常生活方面幫助孩子養成勤洗手、去公共場所戴口罩等習慣,減少傳染病的感染幾率。
3 結語
在呼吸道傳染病的傳染源中,很多都屬于隱性感染者、輕型感染者或非典型性者,因此,在疾病確診和防控方面存在一定難度,加上缺乏對面積空氣的有效消毒方式等,呼吸道傳染病的防控工作較為困難。為此,有必要了解呼吸道傳染病的特點,堅持早預防、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的相關原則,從多方面同時入手預防控制疾病,盡量減緩呼吸道傳染病蔓延,縮小傳染范圍。
[
參考文獻]
[1] 馮文林.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的幾點建議[J].健康必讀,2013(8下旬刊):581-582.
[2] 凌曉芬.淺述基層醫院呼吸道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J].中國保健營養,2013,23(6上旬刊):3430.
[3] 宋宏劍.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的特點以及防治要點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4(17):192-193.
[4] 馮俊林.呼吸道傳染病的特點及預防控制探討[J].醫學信息,2014(31):100-101.
[5] 胡為海.基層醫院呼吸道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探究[J].大家健康,2013(8中旬版):171-172.
[6] 木云仙,和皋,楊鐵龍.學校呼吸道傳染病預防控制分析[J].當代醫學,2012,18(13):157-158.
[7] 秦雪梅.呼吸道傳染病預防與控制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14(3下半月):11-12.
【關鍵詞】 呼吸道傳染??;疾病傳播;預防控制
【中圖分類號】R183.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3)12-0469-01
經呼吸道傳播疾病的流行特征為:季節性,一般冬、春季升高;由于呼吸道傳染病容易傳播,故傳播廣泛、發病率高;未進行預防接種的人群,發病可呈周期性升高;人口密度、居住環境條件與易感者的比例是疾病傳播的主要影響因素。
一 呼吸道傳染病預防與控制原則
發生重大傳染病疫情時,要統一指揮,有步驟、有序地進行應急處理,其預防控制的主要原則是:
1. 迅速確定傳染源,控制傳染病進一步蔓延。迅速確定病因和傳染源,消除或隔離并治療患者、病原體攜帶者,消除傳染源的傳播狀態。估計潛伏期,提出人群隔離的標準,對人群進行隔離、留驗、醫學觀察或監測。
2. 統一指揮,分級負責。發現重大傳染病疫情時,各有關部門要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統一領導和指揮下,按照規定的職責開展工作。
3. 保護易感人群。使用生物制品和預防性用藥,保護易感人群,加強健康教育,改善環境及個人衛生,提高人群抗病能力。
4. 展開流行病學調查,確定傳染病的流行特征。迅速展開流行病學調查,根據疫情具體情況,劃分出不同的區域,如疫點、疫區;對疫源地進行徹底消毒處理,切斷傳播途徑。
二 預防與控制基本程序
當疫情發生后,通過疫情報告程序把疫情報告到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接到報告的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應迅速組織人力、物力及有關技術資源赴現場進行調查處理。
三 呼吸道傳染病預防與控制基本方法和措施
1.接報疫情與處理
接到呼吸道傳染病暴發疫情報告的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值班人員或責任部門人員為責任匯報人,要詳細記錄報告內容,并主動詢問記錄有關事項及接報后初步處理。
主要應記錄內容如下;
(1)報告者單位、姓名、性別、職務或職稱、聯系地址、聯系電話、傳真、電子郵箱、報告日期和時間。
(2)事件基本概況:包括發生疫情的類型、性質、時間、地點,疫情發生發展經過,發病人數、死亡人數,發病和死亡者的年齡、性別和職業分布,患者主要臨床癥狀,檢查檢驗結果,初步診斷意見,當地已采取的措施及效果,可能的原因等。
(3)詢問是否已將疫情報告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如沒有,應要求報告者向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及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報告。
(4)提出將患者送入就近大醫院診治的建議及采取的緊急控制措施的意見,詢問所需的技術支持。
(5)初步處理情況:將接報疫情報告有關責任部門及向有關領導匯報,并報告同級衛生行政管理部門。
(6)記錄人姓名、接報時間。
2.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前準備
包括現場調查組織措施、調查物品準備和現場調查人員衛生防護物品準備等。
(1)現場調查組織措施、疫情分級調查處理及組織協調。
(2)調查物品準備:現場調查物品充分準備是順利進行現場調查的保證,包括個案調查、暴發調查、采樣登記等各種調查表格,采樣器材,消殺藥品和器械,車輛等。
(3)現場調查人員衛生防護物品準備與使用衛生防護措施:主要包括事先接種相關的傳染病疫苗,執行職務時穿著防護服裝,建立實施操作時的隔離制度及安全操作制度,污染物的消毒制度及定期體格檢查等。呼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飛沫、飛沫核和塵埃傳播,在現場調查過程中,調查人員與患者接觸密切,因此現場調查人員做好個人防護非常重要,尤其是要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的衛生和保護,預防感染。
3.現場流行病學調查
包括初步調查、個案流行病學調查、暴發流行病學調查、病例一對照調查和密切接觸者追蹤調查等。
(1) 暴發流行病學調查:在已判斷暴發的前提下,進一步進行暴發的流行病學調查。了解暴發疫情開始發生的日期,暴發按日發病的人數,哪些地區或單位部門有病例及發病人數,查清并登記暴發過程中的患者、疑似患者、密切接觸者,已采取什么措施和效果等。
(2)個案流行病學調查:初步判斷疫情暴發后,結合職業、環境、生活、接觸人群、動植物情況對患者、疑似患者和接觸者進行個案流行病學調查。
(3) 初步調查:核實臨床診斷,判斷暴發:核實診斷是向接診醫生詳細詢問疾病的診療經過,并認真查閱病歷,了解患者的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結果、影像學檢查結果和臨床診斷等。
4.采取措施控制疫情進一步發展
其措施包括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等。
(1)控制傳染源:對暴發的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源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
1) 保護易感人群:對密切接觸者進行留驗或家庭醫學追蹤觀察,發現病例及時隔離治療。對普通人群和患者一般接觸者進行監測,根據暴發傳染病的特性和相應疫苗的性質,決定是否進行應急預防接種工作,并有針對性地進行有關傳染病防病知識和措施的宣傳工作,提高易感人群對疾病流行的認識,預防疾病繼續發生和傳播。
2)在呼吸道傳染病暴發疫情期,隱性感染者和潛伏期病原攜帶者存在于密切接觸者中可能性比較大,因為無癥狀,其傳播疾病的危險性也高。
3)對于染病的動物,除采取樣本進行實驗研究外,應立即殺滅,并用焚燒等方法殺滅疫源地可能傳播疾病的蟲媒或動物,控制病原微生物的擴散。
(2)切斷傳播途徑:疫源地分為疫點和疫區,一般單個或范同較小的疫源地稱為疫點,若干個疫源地連成片或較大范圍的疫源地稱為疫區。
(3) 對患者和疑似患者要立刻隔離,要求患者戴口罩,并根據不同的呼吸道傳染病進行相應的治療,密切觀察其臨床過程和治療效果。
5.總結評價,撰寫報告,提出建議
描述疫情暴發的基本情況,分析暴發原因、傳染病暴發流行的三環節和流行病學特征。確定臨床診斷與實驗室分析結果是否符合、初步假設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是否吻合,評估采取的應急預防控制措施的效果??偨Y暴發疫情預防控制全過程應急處理的經驗教訓,提出進一步的防治、監測措施,形成書面報告上報和反饋,最后對有關資料分類歸檔。
參考文獻
[1]徐更強,盧文波,鐘峰.關于加強呼吸道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的體會中華臨床醫學衛生雜志, 2007(5): 79-80.
[2]李立明.流行病學 2001.
關鍵詞:傳染?。话l病率;流行病學
為了解和掌握會理縣傳染病的發生、流行特點及其影響因素,找出流行規律,為今后科學制訂傳染病防治和措施提供可靠依據,對會理縣1996年~2007年法定報告乙、丙類傳染病疫情進行匯總、分析結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傳染病資料來源于會理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所屬區、鄉各醫療衛生機構上報的1996年~2007年法定甲、乙、丙類傳染病報告卡,人口資料來源于會理縣統計局。
1.2 方法:對會理縣1996年~2007年上報的各類法定傳染病按發病趨勢、構成、傳染病的主要途徑分類排序,并對主要傳染病的發病情況進行比較分析。
2 結果
2.1 發病情況:會理縣1996年~2007年共上報法定傳染病22種,累計報告10 667例,年平均發病率為207.64/10萬;死亡2例,年均死亡率為0.04/10萬。發病最高峰為2004年,全年報告1 614例,占發病總數的15.13%;最低年為1996年全年報告342例,占發病總數的3.21%。12年間發病整體呈曲線波動狀態詳見圖1。
圖1 會理縣1996年~2007年傳染病流行趨勢
1996年~2007年共報告乙類傳染病16種,9 439例,占乙、丙兩類傳染病總數的88.49%,死亡2例,占死亡總數的100%;丙類傳染病6種,1228例,占乙、丙兩類傳染病總數的11.51%,無死亡病例報告。1996年~2007年乙、丙類傳染病發病率詳見表1。
表1 會理縣1996年~2007年乙、丙類傳染病發病率、死亡率(1/10萬)年份
2.2 各類傳染病發病情況:1996年~2007年會理縣傳染病發病以消化道傳染病為主,共報告4 180例,占發病總數的39.19%,其次是呼吸道傳染病,共報告3 928例,占發病總數的36.83%,位居第三位的是血源性疾病及性傳播疾病,共報告2 451例,占發病總數的22.98%,最低的是蟲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共報告107例,占發病總數的1.00%,1996年~2007年各類傳染病發病例數及順位詳見表2。
表2 會理縣1996年~2007年各類傳染病發病數和順位年份
2.3 主要傳染病發病順位:每年報告發病率居前5位的傳染病順位詳見表3。
表3 會理縣1996年~2007年傳染病發病居前5位疾病順位
2.4 主要傳染病發病情況:①病毒性肝炎:1996年~2007共報告發病2 869例,年均發病率為55.85/10萬,死亡2病例,年平均死亡率為0.04/10萬,發病無明顯季節性、無明顯發病高峰,分型以乙型肝炎為主,12年間共發生1 961例,占病毒性肝炎的68.35%,位居乙、丙類傳染病首位;②痢疾:12年間主要以細菌性痢疾為主,年均發病率49.31/10萬,報告發病2 533例,占腸道傳染病總數的41.25%,細菌性痢疾發病呈常年散發,以夏秋季多見;③肺結核:1996年~2007年以來呈上升趨勢,共報告發病1 905例,年均發病率為37.08/10萬,占呼吸道傳染病總數的48.50%,尤其是近年來結核病的歸口管理和疫情直報工作的不斷深入開展,2004年后急劇上升,2007年達87.36/10萬,處在歷年發病最高水平;④麻疹:1996年~2007年共報告發病1 002例,無死亡病例,發病處于一種不穩定狀態,年均發病率為19.50/10萬,占呼吸道傳染病總數的25.51%,占法定報告乙類傳染病總數的10.62%;⑤傷寒:12年共報告發病428例,年均發病率為8.33/10萬,2004年和2005年為發病高峰年和報道一致,近2年有所下降[1]。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重點疾病健康教育的開展、人民生活水平、文化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對傳染病防病知識的增強,傳染病防治工作得到很大提高,尤其是計劃免疫針對疾病得到有效控制。12年來病毒性肝炎位居會理縣傳染病之首,而控制病毒性肝炎的重點是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是防治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措施,特別是提高乙肝疫苗首針及時接種率,同時提高青壯年乙肝疫苗覆蓋率、加強血液制品和醫院消毒管理??刂萍仔透窝壮龖訌娛称沸l生的管理和加強食品從業人員體檢外,還應加大力度對特殊人群的監測和甲肝疫苗的預防接種,以提高人群免疫力。對痢疾和結核這兩種傳染病的防治任務也十分艱巨,痢疾在這12年來一直居高不下,因此要加強飲水、食品衛生的監管和重點疾病健康教育的力度,增強人民群眾的防病意識,有效預防腸道傳染病的發生和傳播。
肺結核疫情也相當活躍、這方面與肺結核在全世界死灰復燃有關,也與1996年由丙類傳染病改為乙類傳染病實行歸口管理,傳染病網絡直報的實施,以及重點疾病健康教育的深入開展,從而提高了報告率和檢診率有關,對肺結核應給予足夠重視,加強轉診,歸口管理,嚴格執行規范治療,減低該病對人民群眾健康造成的危害[2]。
麻疹、百日咳、流腦等計劃免疫針對疾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麻疹仍處于不穩定狀態,因此必須提高兒童麻疹疫苗接種率,消除免疫空白,在一定時間內進行麻疹強化免疫,為在2012年消除麻疹打下堅實的基礎。
血源及性傳播疾病有抬頭趨勢,一方面會理縣流動人口來往頻繁,娛樂場所的增加為性病的發生、發展提供了溫床,增加了性病防治工作的難度。另一方面的原因可能與以前會理縣性病診所缺乏有效的規范管理有關,以致于存在不同程度的性傳播疾病漏報,瞞報或不報現象,其潛在的危害有可能被低估[3]。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會理縣流動人口的日益增多,人員交往的頻繁,給傳染病的管理工作帶來一定困難,傳染病防治工作任務越來越艱巨。
綜上所述,會理縣今后應該把病毒性肝炎、痢疾、肺結核、麻疹等作為傳染病控制重點的同時還應加強控制血源性及性傳播疾病和艾滋病的防控工作,針對流動人口制定出符合會理縣實際情況、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傳染病管理機制,以防外源性疾病在會理縣的傳播和流行,加強疫情監測與暴發疫情的控制措施,繼續保持和鞏固計劃免疫工作成果。
參考文獻 :
[1] 許玉梅,蒙建作.黃俊德??h1996年~2005法定傳染病疫情動態分析[J].華南預防醫學,2008,34(4):62.
【關鍵詞】學校;傳染病;預防;控制
傳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立克次體、細菌、螺旋體等)感染人體后所產生的有傳染性的疾病。學校是一個特殊場所,就餐、就寢人員集中,容易造成傳染病的傳播、蔓延和暴發流行。因此,做好學校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工作顯得尤為重要。為了進一步加強學校傳染病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工作,2006年4月6日衛生部同教育部制定了《學校和托幼機構傳染病疫情報告工作規范(試行)》[1],現就如何開展高等院校傳染病的預防與控制工作,報告如下。
1 學校傳染病的預防
1.1 認真做好學生入校、職工就業前體檢及定期體檢,建立、健全健康檔案對每一名入學的學生,新就業的教職工都要進行嚴格的體檢,按照《學校衛生管理條例》和學生常見病防治要求執行,并且做好以后的定期體檢工作。高等院校應當有校醫務室,專人負責學生、老師的健康檔案。入學、就業前體檢及定期體檢可以及時發現傳染源,以便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避免傳染病的傳播和流行。
1.2 搞好學校食堂、寢室、教室衛生學校食堂就餐人數多,人員集中,容易發生食源性疾病的暴發、流行。為防止食源性疾病的發生,學校食堂必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有關規定。確保飲用水、食品原料、食品加工和貯藏符合要求,同時做好餐具、炊具消毒工作,認真執行食品的加工流程和有關食品留樣規定并做好登記。教室、寢室是學生們集中學習、休息的場所。人均教室、寢室空間應達到相應的標準;采取濕式打掃衛生方式,保持教室、寢室的整潔衛生;要做到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必要時進行空氣消毒,如傳統的醋熏方法、漂白粉澄清液噴霧消毒法等。
1.3 加強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的自我防護能力改善營養,鍛煉身體,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可提高身體的非特異性免疫力。學生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注意預防季節性疾病。冬春季節預防呼吸道傳染病,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有流行性感冒、水痘、風疹、流腦、流行性腮腺炎、肺結核等,還有最近幾年發現的SARS、人禽流感等,主要癥狀有發熱、頭痛、咳嗽、呼吸困難、全身乏力、皮疹等。人群對多數呼吸道傳染病普遍易感,最經濟有效的預防措施是接種相應的疫苗。但良好的衛生習慣也有利于預防呼吸道傳染病:如多開窗換氣,多喝開水,多吃含有維生素B、C的食物,勞逸結合,保持體力和充足的睡眠,及時增減衣服做好自身保暖,不隨地吐痰,不吸煙等。夏季重點預防腸道傳染病,常見的腸道傳染病有傷寒、副傷寒、細菌性痢疾、霍亂、甲肝、細菌性食物中毒等,腸道傳染病是病原微生物經口進入人體消化道后,引起的以腹瀉為主的一系列人體病變的傳染病,預防腸道傳染病,關鍵是把好“病從口入”這一關,不喝生水,不吃腐敗變質的食物,不隨便在外面的零售攤點就餐,飯前便后要洗手。 1.4 社會上有傳染病流行時,學校做好相應的學生的預防工作校醫應經常向防疫部門了解傳染病的流行情況,在傳染病流行高峰時期,組織抵抗力低下的學生應急性預防接種、做好相應的預防措施。如在流感流行期間,組織接種流感疫苗、告誡學生避免參加大型的聚會活動,少到超市、影院等公共場所,做好教室、寢室的空氣消毒、分服預防的中藥等。
2 學校傳染病的控制
2.1 健全學校傳染病報告機制校醫負責傳染病的報告管理工作,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發現法定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或病源攜帶者,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進行疫情報告。學校最好建立晨檢及缺課報告登記制度,以便及時發現疫情。班主任或輔導員、班級衛生員對早晨到校的學生進行觀察詢問,發現學生有傳染病早期癥狀(如發熱、皮疹、腹瀉、嘔吐、黃疸等)及時報校醫。校醫接到以上報告后,進一步追查學生的患病情況和可能的病因,發現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及時報告給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做好傳染病的控制工作。
2.2 啟動應急預案,做好傳染病的控制工作隨著傳染病傳播因素的復雜化,單純依靠衛生部門已很難確保其控制效果,須各級政府、各部門協同努力,共同參與采取綜合性防制措施。為應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學校也應制訂切實可行的傳染病防制預案。一旦校內傳染病發生時,啟動應急預案,及時上報疫情,并配合疾病控制部門做好疫情的控制工作,通知學生采取防制措施,減少聚會,對發病學生做好隔離治療。學校及時發放學校、學生、家長三位一體防控資料,防止疾病的進一步傳播和蔓延。
一、堅持預防為主工作方針,做好傳染病防治工作。
1、建立了預防接種證查驗制度,依法對全輔導區xx年秋季入學新生及轉學插班生進行預防接種證查驗,對發現無證或有漏種現象的兒童,及時開出補種通知單,通知家長及時到衛生院進行補種。
2、根據國家、省計免程序和要求,積極配合保健所做好了預防接種前的組織發動、家長告知等工作,努力提高接種率。
3、秋季是各種傳染病的高發季節,為有效阻斷呼吸道傳染病在校園的傳播,本學期一開學,學校衛生室就著手開展了防控工作,召開了三次班主任會議,組織學習有關呼吸道傳染病的預防知識和學校、班級、學生停課標準,落實防控措施。建立了晨檢制度和缺勤、缺課監測,加強疫情監測與報告,班主任每天及時上報晨檢情況。開展多種形式的衛生宣教,利用校廣播為全校師生作了多次的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知識的講座,出了二期黑板報和櫥窗宣傳。為有效防控,印發了預防呼吸道傳染病告家長書,讓家長配合學校做好預防工作。要求每個任課教師與班主任一起做好課間的開窗通風、空氣消毒工作。使學校未因流感流行而停課,保障了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
4、加強對學校飲食、飲水管理監督,衛生領導小組成員經常對食堂進行衛生工作監督。食堂工作人員100%持有健康證,食堂食品貯存、加工及餐具清洗、消毒各個環節符合衛生要求,杜絕了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疫病的發生。
二、加強學生健康狀況的監測與常見病防治。
1、制訂了“六病”防治計劃,并按計劃實施防治措施。期末校醫、體育教師對全校學生進行身高、體重、視力檢測,做好學生健康狀況監測,建檔率達100%。對有器質性病癥的學生專門建檔進行跟蹤管理,對患近視、沙眼、齲齒、貧血、營養不良及肥胖的學生均通知家長,指導家長做好疾病防治。
2、利用學校廣播、櫥窗、板報、小報等陣地進行“六病”防治宣傳,培訓小衛生員加強監督,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六病”防治率達100%。
三、加強日常衛生服務,方便廣大學生。
設立衛生室,由衛技專業人員負責。建立了一卡、四薄、二統計。一卡:學生健康卡(達100%);四?。簩W生晨檢個人衛生記載薄、因病缺課記載薄、傳染病預防記載薄、衛生室門診記載薄;二統計:“六病”防治、學生形態機能統計。做到定期檢查,及時統計分析、上報、制表上墻,做好各項衛生保健資料積累歸檔工作。保健老師能做到每天早上班、晚下班,中午不休息,全天候為廣大師生服務,如測血壓、量體溫,學生的小傷小病都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不僅方便了大家,而且大大降低了學生因病缺課率。
四、認真實施健康教育工作
1、開設健康教育課,開課率達到100%,并做到“五有”:有課時(每周0.5課時 )、有教師(體育教師兼)、有課本、有教案、有考核,并把考核情況及時匯總上報市教育局。
一、工作目標
1法定傳染病發病率控制在0.3%以內。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情傳入;控制鉤體病、傷寒、肝炎、痢疾、流感等重點傳染病的暴發和流行。
2全司范圍內兒童計劃免疫五苗全程接種率達95%以上。
3強化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艾滋病防治知識知曉率達90%以上,有效控制艾滋病疫情擴散和傳播均勢。
4全司職工預防性健康體檢率達80%以上。
二、任務與要求
1各單位成立相應組織。定期討論本單位重大傳染病防治工作。
2開展健康教育。各單位要以非典、禽流感、霍亂、艾滋病、結核病等重大傳染病為宣傳重點,利用標語、墻板報、宣傳欄等形式開展健康宣傳,大力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提高廣大職工的自我防病意識。
3加強飲食、飲水衛生管理。否則一律不準上班或從業。
聯系有關部門對水源進行一次檢查,強化飲用水的消毒措施。采取措施必須達到飲用標準。
4認真做好sars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防治工作。密切注意疫情動向,發現問題,立即報告公司重大傳染病防治領導小組。
5各單位對所轄范圍內人員全面進行一次身體健康情況登記。督促進行一次預防性健康檢查和相關疾病監測,對傳染病人要重點管理和跟蹤信息,安排專人負責組織落實各類疫苗的預防接種,督促新出生兒童按規定程序落實疫苗免疫接種,并及時報告給公司重大傳染病防治領導小組。
6要求公司范圍內人員盡量不要養狗。發現有人一旦被狗、貓、鼠等動物抓、咬傷,一定要及時作好傷口處理,并注射抗狂犬病毒血清和接種狂犬疫苗。
7各單位加強《艾滋病防治條例》宣傳。各單位至少書寫一條以上的艾滋病防治相關的宣傳標語。
8各單位如有人員死亡后(不論原因)立即報告給公司重大傳染病防治專干。
【關鍵詞】傳染病 流行特征 疫情分析
中圖分類號:R1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2-341-02
我國傳染病防控形勢日趨嚴峻,以往傳染病疫情的控制主要以疾病預防控制部門為主,近年針對醫療機構常常是傳染病患者就診的第一關口,醫院在傳染病預防與控制上把好第一道關,顯得尤為重要。為更好地指導今后的防治工作,現對2007-2009年報告傳染病病例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來源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疫情資料來源于某基層醫院傳染病報告卡和醫院網絡系統。
1.2疾病分類疾病分類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傳染病防治法》,按照傳播途徑分為呼吸道傳染病腸道傳染病、蟲媒及自然疫源性傳染病、血源及傳播疾病。
1.3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學方法,對某基層醫院2007-2009年來的疫情狀況進行分析。
2結果
2.1 疫情概況 2007-2009年共報告傳染病1061例,報告傳染病病種均為乙類、丙類和其它類,無甲類傳染病報告,無死亡病例報告。其中風疹爆發疫情2起,均發生在學校。轄區內人口52123人。年平均發病率6.78‰。2007-2009年各類傳染病發病情況見表1-2。
表1 2007-2009年各類傳染病發病情況(例)
2.2傳染病發病情況
2.2.1呼吸道傳染病3年共報告呼吸道傳染病例465例 ,居各類傳染病第一位,主要以肺結核、風疹水痘為主。肺結核發病數為168,占呼吸道傳染病的36.13%, 2009年發病率最低,僅為23例。
2.2.2腸道傳染病3年共報告腸道傳染病399例,主要以痢疾和感染性腹瀉為主, 占腸道傳染病發病率的90.97%。
2.2.3蟲媒及自然疫原性傳染病3年僅報告1例,為1例血吸蟲病例。
2.2.4血源及性傳播疾病共報告196例。以病毒性肝炎的報告居首位,2008年淋病報告29例,2009年僅為2例。
2.3爆發疫情2008年爆發兩起風疹疫情,均在轄區中學內發生。
3討論
基層醫院作為患者就診的第一站,起第一道關卡作用,基層醫院的傳染病防控工作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對基層醫院2007-2009年傳染病疫情分析結果顯示,基層醫院傳染病患者仍以呼吸道和腸道傳染病為主,占發病總數的91.80%,呼吸道傳染病中以肺結核的發病率占首位,流行性腮腺炎和風疹等季節性傳染病高發,以人群聚集較多的單位容易造成疫情暴發。血源及性傳播疾病,3年共報告196例,以病毒性肝炎為主,仍是基層醫院傳染病防控的重點,性病和艾滋病也比較常見,基層醫院今后應加強性病和艾滋病的監測,通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教育人們養成良好的健康行為。針對呼吸道傳染病發病率居高不下,應進一步加強呼吸道傳染病防控。肺結核發病率較高存在原因可能是因為全球基金結核病控制項目全面啟動,調動了患者就醫的積極性,再加上各級疾控部門主動監測力度加大,使得肺結核病報告病例數增加。腸道傳染病還是以季節性傳染病感染性腹瀉和細菌性痢疾為主,其他烈性傳染病如霍亂等均少見,三年僅發生1例,但仍應該重視衛生宣教,增強轄區內居民衛生意識,減少了病從口入的機會,形成良好的飲食和行為習慣,切斷傳播途徑,盡量降低季節性腸道傳染病發病的發病率。
學校是人群較密集的場所,因此疫情發生后要及時采取控制措施,以免造成播散[1]。針對轄區內中學發生的兩起風疹暴發疫情,建議發生暴發疫情的班級及時采取停課處理,避免擴大疫情傳播范圍,采取的主要控制措施有及時隔離、治療患者,對發生疫情單位的內外環境進行消毒,對疫點人群進行健康教育,提倡飯前便后洗手等。學校應加強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減少該類疫情的發生。傳染病的預防控制工作單獨依靠任何一個部門都是無法完成的,需要各部門、社會各界人群的共同合作。醫務人員對患者治療的同時,也應該聯合相關部門及早加強預防接種與傳染病相關知識宣傳教育,對易感人群進行健康教育及行為干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注意開窗通風等[2-4],是避免常見呼吸道和腸道傳染病疫情暴發的關鍵。
參考文獻
[1]沈紀川,劉,蔡衍珊等. 廣州市2003-2007年學校諾如病毒胃腸炎疫情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08,29(11):1018-1019.
[2] 余焱,張一丹,林根芳.綜合性醫院傳染病房醫院感染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7,17(5):520-521.
目的 了解馬鞍山市學校傳染病疫情,為有關部門決策提供依據。方法 資料來源于《國家傳染病疫情報告信息系統》數據,對馬鞍山市2005-2007年學校傳染病發病規律進行分析。結果 2005年報告學校傳染病疫情430例,發病率為1.44‰,占全人群總發病的10.65%;2006年報告1 082例,發病率為3.61‰,占全人群總發病的21.71%;2007年報告1 459例,發病率為4.87‰,占全人群總發病的30.15%;2005-2007年學校傳染病發病上升較快,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其中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瀉、水痘、細菌性痢疾、手足口病的發病率位于前5位;3 a平均發病率小學階段高于托幼階段,托幼階段高于中學階段,男、女性別比為1∶0.66。月發病高峰在6-7月和12月至次年1月。結論 各級政府和教育、衛生部門要加強學校傳染病防治,按照衛生部、教育部入托入學新生查驗預防接種證的要求開展查漏補種工作。
【關鍵詞】 傳染病 流行病學研究 疾病報告 學生
analysis on the school infectious diseases outbreaks in maanshan in 2005-2007/
fang dachun, yao weiling, chen haiqin, et al.
maansha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maanshan(243000), anhui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school infectious disease outbreaks in maanshan, and to provide bases for making related policies. methods data of national infectious disease epidemic reporting information system in 2005-2007 in maanshan were analyzed. results school reported infectious diseases epidemics were 430, 1 082 and 1 459 cases, the incidence rate was 1.44‰, 3.61‰ and 4.87‰,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was 10.65%, 21.71% and 4.87% in 2005, 2006 and 2007 respectively.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us for school was increased rapidly in 2005-2007. among them, the prevalence rates of the mumps, other infectious diarrhea, chicken pox, bacillary dysentery, hand 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were in the top five. the average incidence rate of the three years of the primary school was higher than the nurseries, the nurseries was higher than the secondary schools, male to female ration was 1∶0.66. the peak incidence was in june to july and december to january. conclusion all levels of government and education, and health departments should strength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of schools. leak investigation and replant should be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request of the ministry of health and ministry of education for the entrance vaccination identification checking.
【key words】 communicable diseases; epidemiologic studies; disease notification; students
學校(含托幼機構)是兒童和青少年最集中的地方,也是各種傳染病疫情最容易發生和傳播的場所。2005年以來,馬鞍山市學校發生多起傳染病疫情,嚴重影響了正常教學秩序和兒童身體健康,并造成了很大的社會影響[1]。為科學開展防治工作,現對馬鞍山市2005-2007年學校傳染病疫情進行分析,為有關部門決策提供依據。
1 資料來源與方法
國家傳染病疫情報告信息系統2005-2007年傳染病報告歷史數據。病例選取3歲以上托幼兒童(不含散居兒童)至20歲以下高三學生(不含大中專學生)。人口數據取2005-2007年統計局報告的3~20歲年齡組人口數據平均值,計算發病率。按照國家傳染病臨床診斷標準執行,各醫療衛生單位的執行職務的醫務人員為責任報告人,實行誰診斷誰報告的原則。報告的病例包括臨床診斷和實驗室確診病例。
2 結果
2.1 學校傳染病發病率和主要疾病發病率 2005年報告學校甲、乙、丙類傳染病430例,發病率為1.44‰,占全人群總發病(4 038例)的10.65%;其中呼吸道傳播占44.19%,腸道傳播占39.53%,血液傳播占6.98%,蟲媒傳播占2.09%,其他傳播占7.21%;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瀉、細菌性痢疾發病率位于前3位,分別占學校傳染病發病數的24.65%,23.26%和16.28%。
2006年報告學校傳染病1 082例,發病率為3.61‰,占全人群總發病(4 983例)的21.71%;其中呼吸道傳播占77.82%,腸道傳播占18.11%,血液傳播占2.03%,蟲媒傳播占0.09%,其他傳播占1.94%;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瀉、細菌性痢疾的發病率位于前3位,分別占學校發病數的65.43%,10.26%和7.86%。
2007年報告學校傳染病1 459例,發病率為4.87‰,占全人群總發?。? 839例)的30.15%;其中呼吸道傳播占72.72%,腸道傳播占22.62%,血液傳播占1.99%,蟲媒傳播占0.48%,其他傳播占2.19%;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手足口病發病率位于前3位,分別占學校發病數的47.43%,16.31%,10.21%。
2005-2007年學校傳染病發病上升較快,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49.131,p=0.000);其中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瀉、水痘、細菌性痢疾、手足口病的發病率位于前5位,平均占學校傳染病的50.69%,11.51%,9.02%,6.90%,5.02%。
2.2 年齡、性別分布 2005年學校傳染病發病總體平穩,小學階段發病整體偏高,沒有明顯的年齡高峰,男、女性別比為1∶0.58;2006年7~12歲有發病高峰,10歲組最高(12.22‰),男、女性別比為1∶0.67;2007年托幼、小學階段有多次高峰,12歲組最高,為9.39‰,男、女性別比為1∶0.67。3 a平均發病10歲組最高,為8.00‰,小學階段(7~12歲)高于托幼階段(3~6歲),托幼階段高于中學階段(13~20歲),男、女性別比為1∶0.66。
圖1 馬鞍山市2005-2007年學校傳染病發病率(略)
圖2 馬鞍山市2005-2007年學校傳染病發病率年齡分布(略)
2.3 時間分布 2005-2007年的1-12月份每月均有發病,2005年4-9月發病較高;2006年12月為發病高峰;2007年6-7月和12月發病較高; 3 a平均月發病高峰在6-7月和12月至次年1月。
圖3 馬鞍山市2005-2007年學校傳染病發病時間分布(略)
2.4 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情況 2005年報告2起疫情,均為小學流行性腮腺炎暴發疫情,報告發病54例,占年度報告該病的50.94%。2006年報告6起疫情,均為小學流行性腮腺炎暴發疫情,報告發病366例,占年度報告該病的51.69%。2007年報告5起疫情,3起小學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報告發病410例,占年度報告該病的59.25%;2起小學水痘疫情,占年度報告該病的18.91%。疫情報告資料無其他聚集性病例。
3 討論
2005-2007年馬鞍山市學校傳染病發病數上升較快,提醒各級政府和教育、衛生部門要加強學校傳染病的防治工作。發病數前5位分別為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瀉、水痘、細菌性痢疾、手足口病,占學校傳染病發病的71.22%。2006-2007年腮腺炎處于發病高峰期;水痘發病數量迅速增多,2005年發病為0,2007年比2006年增加6.93倍;3 a平均呼吸道傳染病占70.45%,提示腮腺炎等呼吸道傳染病需要重點防治,教育部門應根據學校傳染病的季節特征,有重點地進行預防和控制;其他感染性腹瀉和細菌性痢疾等腸道傳染病發病相對平穩,3 a平均腸道傳染病占23.43%,提示隨著生活與衛生水平的提高,學校腸道傳染病防治工作仍不能放松;與桂林市2002年度學校傳染病疫情(主要為呼吸道和腸道疾病)結果[2]相近,與我國學校傳染病以細菌性腸道傳染病疫情為主的結果[3]不符;引發手足口病發病的病原體有20余種,2007年學校發病149例,安徽阜陽地區還發生了重癥或死亡病例,提示要高度關注手足口病防治[4];乙肝等血液傳播疾病只占2.73%,但血液傳播疾病周期長、危害重,要加強乙肝防治不能松懈[5-6];蟲媒等其他傳播占2.83%,還要重視各種新發或重發(復燃)傳染病的發生。
學校傳染病發病年齡分布是小學階段高于托幼階段,托幼階段高于中學階段??赡茉驗橥杏變和€處在有計劃的疫苗免疫預防接種時期,其活動范圍較小學階段小,接觸對象也比小學階段單純等,而高中階段的學生的身體發育水平已較好。學校傳染病發病的年齡分布還需要繼續觀察與研究。時間分布是每月均有發病,平均月發病高峰在6-7月和12月至次年1月。與學校傳染病發病數處于前5位的其他感染性腹瀉、細菌性痢疾、手足口病等腸道傳染病疫情好發于夏季,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呼吸道傳染病疫情好發于冬春季節相符。提示上述2個時間段是學校傳染病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
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報告主要為流行性腮腺炎(11起)和水痘(2起)疫情;加強學校傳染病監測與報告,貫徹實施《學校和托幼機構傳染病疫情報告工作規范(試行)》,掌握傳染病發生發展規律,科學防治學校各類傳染病疫情;加強健康教育、開展入校體檢、加強食品衛生和飲水安全等學校傳染病預防工作[7],按照衛生部、教育部的入托入學新生查驗預防接種證的要求開展查漏補種工作。
【參考文獻】
[1] 尹怡璇,張麗清,李旭東. 學校傳染病疫情的特點及預防.醫學動物防制,2006,22(11):808-810.
[2] 麥浩.桂林市2002年度學校傳染病疫情分析.中國學校衛生,2004,25(5):625.
[3] 林玫.我國學校細菌性腸道傳染病疫情特點及防治對策.中國熱帶醫學,2006,6(3):515-517.
【關鍵詞】新發急性呼吸道傳染??;概況;控制措施
據調查,從上個世紀80年代到現在,新發傳染病已經出現了近50例。近年來出現各種新發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比如:SARS、H1Nl流感以及H7N9型禽流感等。由于新發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具有新發性、傳播快、途徑多、范圍廣以及難控制等特點,嚴重危害人類的身體健康。
1新發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的概況
2003年爆發的世界性SARS傳染病引起了世界的高度關注,發達國家針對疫情制定了相關的防控標準,我國也在“非典”期間對呼吸道傳染病制定相關標準。經過衛生部的不斷調查研究,近幾年新發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的發病率得以控制。目前,我國已經出現了H7N9型禽流感,感染人數已經達到130人,其中死亡人數36人,死亡率達到28%。如此高的死亡率,引起了人民群眾的極度恐慌,同時也影響了經濟的發展。
1.1流行現狀據國家衛生部信息,2003年爆發的SARS疫情,我國感染病例5327例,349人不幸死亡,死亡率高達6.56%;2005年,我國出現“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也出現了死亡病例,直到2009年,全球感染“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438例,其中死亡人數高達262,占總數的60%;2013年,全國各地陸續出現H7N9型禽流感疫情,截止到2013年5月16日,全國發現感染人數130人,其中36人不幸死亡,占總數的27.7%。由于這些傳染在短時間內無法得到全面控制,容易造成人類心理恐慌。因此,對新發急性呼吸道傳染病進行全面的控制是現階段醫療工作的重點。
1.2流行特點新發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具有新發性、傳播快、途徑多、范圍廣以及難控制等特點。易感人群無法早發現早治療,再加上沒有特效藥,導致了死亡率一直高居不下。特別是疫情剛出現時,由于人類對疾病認識不足,引發了社會性的恐慌,嚴重影響了經濟的發展。
2新發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的感染控制措施
為了實現對新發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的全面控制,要按照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確實做到早發現、早治療。當出現大范圍疫情時,要充分發揮政府部門的職能,實現統一指揮,統一部署,統一控制。組織人民群眾做好疫情檢查、防護措施、隔離措施以及消毒殺菌工作,發放預防性藥物,保護易感人群,做好控制工作。醫院作為治療區,務必先將醫院的疫情控制好,再將有效控制的方式方法向社會各界公布,從而達到穩定人心的效果。
2.1控制措施隨著近幾年的新發疫情的不斷出現,國家現已將新發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的乙類傳染病,并采取甲類傳染病的控制措施。醫院要通過對應急預案制度的制定,對整個應急救治流程進行全方位的演練,通過對醫務人員的培訓,減少醫院內部的感染率。培訓內容包括新發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的消毒、隔離、穿脫防護用品的程序等。通過全院的共同探討,設計出科學合理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患者入院與出院以及交換物品的流程;醫務人員進、出病區流程以及穿、脫防護用品流程。并制定個人防護、隔離以及消毒措施,確保疫情的有效控制。
2.2隔離措施在疫情突發期間,要做好分區工作,確診區、疑似病區,以及單間隔離隔離區。另外,還要安排好醫務人員通道與患者的通道,確保醫務人員不易被感染。還要在各個病區做好分區,比如安全區、危險區、高度危險區,避免患者家屬也受傳染?;颊卟豢呻S意走動,安排在特定隔離室進行活動,而且必須要帶防護口罩。
2.3防護措施對轉運過患者的司機、醫務人員與進入過隔離室、治療區的醫務人員要嚴格執行標準化的防護措施。醫院要強調醫務人員雙手的清潔與消毒,配備防護用品。另外,還要設立監督哨,對全體醫務人員在進入隔離室與離開病區時的防護用品是否穿戴合理進行監督。另外要求隔離病區的醫務人員每天都要進行體溫檢測。
2.4消毒措施消毒工作是要求全方位、多方面進行的空氣消毒:強調空氣流通,注重消毒,將重癥患者安排到層流病房。②地面消毒:要對病區和隔離區的地面與物體表面進行全面的清潔與消毒。另外清潔工具要劃分,只可在指定區域使用。③防護物品的消毒:一次性的防護用品要及時科學地進行處理,可以循環使用的物品就要嚴格進行消毒。對于容易被患者接觸的儀器設備、體溫計、血壓計、聽診器甚至病例等,都要進行全面的消毒。同時,醫院還要設立相關部門,專門對消毒工作進行質量檢驗,保障消毒工作的質量。
2.5結語新發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嚴重危害人類的身體健康,因此,我們要更加科學地進行控制,只有將隔離、防護、消毒等基礎措施做好,才能確保疫情的有效控制,確保人類身體健康,促進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金偉斌,盧建華,吳建國.基于健康管理的新發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社區防控策略[J].醫學與社會,2011,11(24):49-51.
[2]孫曉冬,王海銀.新發傳染病流行現狀及防治策略[J].上海預防醫學雜志,2009,09(21):461-465.
[3]張素,趙燕,高占成.隔離在呼吸道傳染病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中國護理管理,2009,9(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