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會計思維導圖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思維導圖;中職;企業財務會計;應收賬款
《企業財務會計》課程是中等職業學校會計專業學生的主干課程,也是核心課程。通過學習,學生從整體上對企業會計要素的核算有了系統的認識,并具備進行主要經濟業務核算的基本職業能力,為學習后續專業課程做準備。筆者針對《企業財務會計》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嘗試以思維導圖來改變傳統教學方式的“滿堂灌”,經過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中職學校《企業財務會計》課程存在的問題
1.由于中職學校學生學業水平測試的開展,教師在講解基礎會計中涉及的主要經濟業務核算時進行了補充和深入,導致《企業財務會計》課程內容有部分的學習重復性,教師要在教學內容上進行適當的處理,主次分明,以便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企業財務會計》課程的理論知識相對前面的基礎課程而言難度有所提升,如果只停留在教師講、學生聽,那么整個學習過程會比較枯燥。學完之后,不少學生覺得滿腦子沒完沒了的會計分錄,卻處理不了企業的各項業務,而且學生的應用能力參差不齊,教師“滿堂灌”,不易把握學生的差異性,收效甚微。
3.中職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主動性不強,往往存在著課前不預習、課后不復習的現象。由于基礎知識薄弱、學習能力欠缺,對于文字性多的內容缺乏耐心,不敢甚至不愿思考難題,更不擅長歸納和總結。
二、思維導圖應用于《企業財務會計》課堂教學
(一)思維導圖的概念
思維導圖是由英國學者所創的一種放射性的思維工具,從中心發散出來,利用圖形和網狀的結構,將一長串枯燥的信息進行篩選、梳理、壓縮和優化,提高了學習者的學習效率和能力。中心可以是文字、數字、符號等,用關鍵詞把各級隸屬關系的關聯性表現出來,具有較強的結構性和層次感,加速了學習者的資料累積量,增進了記憶力和創造力。
(二)教材分析
絕大多數《企業財務會計》教材基本包括貨幣資金、應收及預付款項、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長期待攤費用、流動負債和非流動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財務報表等模塊。每個大模塊又對其所包含的會計科目以小模塊的形式展開。每個小模塊針對該會計科目的概念與內容、經濟業務的核算進行闡述。新授課程的思維導圖建議可以從會計科目為單位的小模塊出發,這樣涉及的知識內容不會太多、太繁雜,學生較易理清思路,完成任務的可能性較大,整個教學環節的開展也會較為順利。
(三)具體案例
以高等教育出版社《企業財務會計》第三章第一節“應收賬款”為例。
1.第一環節:課前。教師在備課時,以思維導圖的形式開展,理清思路的同時還能更好地把握教學內容的重難點,也能更好地控制講課的節奏和時間。教師關于“應收賬款”繪制備課的思維導圖,可畫圖1,此圖展示了教師在講授時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內容。課前要求學生預習“應收賬款”,每人完成一張思維導圖。教師可以幫學生繪制出一級分支,即“概念”、“核算”、“現金折扣”和“壞賬”,而二級、三級分支則由學生自行完成。每個學生可視自身情況來決定分支所包含的內容和詳略程度,盡量做到層次分明、重難點突出且風格獨特。從學生上交的思維導圖,教師可以看出其預習的思維過程,也可以了解學生對新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這樣,在授課過程中就可以有針對性地講解,做到游刃有余、了然于胸。而學生通過繪制思維導圖,可以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并對本章節所要學習的內容有個初步的了解。
2.第二環節:課堂。課堂上,教師根據自己備課時設計的思維導圖結合學生的預習情況展開教學,帶領學生進行“應收賬款”的系統學習。首先,教師確定主題并畫出主干即一級分支,讓學生明確本章節學習的重點。其次,向二級分支進行延伸,對每個關鍵詞進行擴充。因為學生課前進行了預習和繪制,自己已經有了初步的框架,可以更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與教師、同學展開互動,根據關鍵詞聯想相關會計知識。再次,教師引導學生繼續探索、思考三級分支,由于涉及到不同情境下經濟業務的不同處理是本章節的重點且有一定難度,可以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展開。課前各自畫思維導圖,每個學生程度不同、思路不同,內容也會有所不同。課堂上通過組內交流、討論,原本獨立思考時的難題可能就迎刃而解了。畫出的思維導圖既具有個人風格,又聚有眾人智慧,能把所有與應收賬款相關的業務流程聯系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的框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討論過程和成果,適時地引導,以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把握全局。然后,可以讓學生展示思維導圖的最終成果圖,各組派代表上講臺介紹構圖思路,自評亮點,再進行組間互評。教師通過思維導圖了解不同層次學生的掌握程度,點評每組思維導圖的特色,指導具有共性的問題,整合有效的思維導圖設計,適當地修改授課前所畫的備課思維導圖,再有針對性地講解重點和難點。完成本章節的教學任務的同時生成一張內容豐富、知識全面的應收賬款專題圖。最后,針對應收賬款專題圖中涉及的經濟業務,講解例題并布置一系列專題訓練,學生在解題過程中,靈活運用了思維導圖中的知識體系,不僅理順了業務流程的邏輯關系,也掌握了經濟業務的處理。
3.第三環節:課后。為了檢測學生對應收賬款知識點的掌握情況,要求再畫一幅思維導圖,可如圖2。和之前不同的是學生根據自己的記憶和理解以T型賬戶的形式劃出整個業務流程,要求獨立完成。這一環節可以提升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也是對本章節重難點的強化學習,同時也有助于教師發現哪些知識點學生需要進一步鞏固。
三、思維導圖在企業財務會計教學中的實踐效果
1.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枯燥的理論學習變成了有趣的“畫畫”,挖掘了學生創造力的同時也激發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思維導圖利用簡單明了的文字、線條和圖像使原本生硬的知識體系和框架變得生動起來,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記憶起來簡單很多,學習也更加有效。
2.強化了學生的記憶力。思維導圖中心主題明確,通過關鍵詞不斷向下一級分支延伸,很好體現了整個章節的知識體系、重難點和業務流程。原本零散的知識變得系統化,學生歸納整理的能力得到提升,專題思維導圖的形成也便于學生記憶和復習。
3.提升了學生的運用能力。不同的思維方式會形成不同的思維導圖,在概括知識點的過程中學生學會了把各個知識點進行梳理,并與實際問題聯系以來,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大提升。
4.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課前設計思維導圖可以給課堂留有更充裕的時間,同時督促學生認真預習以便更好地參與到課堂中。教師不再照本宣科,而是適時地引導學生交流和討論,分析并整合學生設計的思維導圖,有針對性地講解本章節的重點和難點,從而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作者:周麗芳 單位:嘉興技師學院
參考文獻:
[1]戴斌.思維導圖在基礎會計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新課程研究,2015,(11).
[2]林倩.基礎會計核算流程圖的中職會計復習課教學模式初探[J].職業教育,2014,(8).
[3]莊芳.基于思維導圖的案例教學在中職《Photoshop》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1,(22).
關鍵詞:導學式教學法;思維導圖;歸納總結法;案例分析法
近兩年,筆者在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課程教學中實施了導學式教學法的教學模式,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該門課程的考級通過率相比往年有了明顯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交流溝通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一、導學式教學法的概念
導學式教學法是在傳統的教學模式基礎上,強調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通過把教師對學生的“授”轉移到對學生的“導”以及把教師對學生的“教”轉移到對學生的“學”,實現新課改教學目標中的教學觀、學習方式、教學評價、學生評價、教育教學管理等五個方面的轉變和提升,從而促進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及個性發展。導學式教學法主要由自主學習、預習展示、合作探究、拓展延伸、達標檢測、總結提升、布置作業、總結反思等幾個教學環節組成。
在導學式教學法中以學生為主體,在課堂教學之前要求學生對相關知識有針對性地進行自學預習,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分組進行預習展示,并對有關問題和案例進行合作探究,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課堂參與積極性有較高的要求。下面就自主學習這個教學環節在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課程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初步的探討。
二、自主學習環節是導學式教學法順利實施的前提和基礎
自主學習是導學式教學法的第一個環節,如果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夠,甚至部分學生不預習,這樣導學案中自主學習部分中的預習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就無法真正起到導學的作用,導學式模式的教學優勢也就得不到充分體現,因此,這個環節實施的好壞決定了后面幾個環節能否順利進行,它是導學式教學法順利實施的前提和基礎。
三、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學到真知,更重要的是讓學生不斷增強自我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只有讓他們真正認識到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掌握好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學生才有學習的動力,學生也就會積極主動地去學,控制好自身的思維、情感和行為,從而適應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的需要。
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任何一種成功的教學模式都有其好的學習方法,導學式教學模式中也同樣有很多很好的學習方法,因此,培養學生養成好的學習方法也是我們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生受用無窮”就說明了這個道理。針對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這門課程內容枯燥、概念多、理論性與實踐性都較強、要理解記憶知識比較多的特點,本人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了思維導圖法、歸納總結法、諧音記憶法、編打油詩記憶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學方法與學習技巧。
1 思維導圖法
思維導圖(Mind Mapping)是英國學者Tony Buzan在1970年代初期所創的,他發現可以將人類頭腦的每一個腦細胞及大腦的各種技巧進行和諧而巧妙的運用,將彼此分開工作能提高效率。
由于概念多是這門課程的基本特點,然而本人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往往忽視對基本概念的掌握,更不能夠比較深刻地了解概念間的聯系。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自己制作思維導圖,對關鍵字進行加工、分析,促使學生進行積極思考,促使他們在制作思維導圖的過程中觀察、體會、理解知識之間的聯系,并加強對知識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和理解能力,對于邏輯思維和創造性思維都有很大的幫助和提高,從而產生具有創新性的思維,達到創新性的學習目標,這樣更能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并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2 編打油詩記憶法
在會計檔案保管年限的學習中,需要記憶各種會計檔案的保管年限,為了加強學生對相關知識的記憶,可引導學生編制這樣的打油詩:憑證賬簿十五年,現銀日記二十五,固定報廢后五年,年報表報銷最永久,日報季報是三年,銀行調表對單是五年。通過這樣簡單易記的打油詩,學生就能很快牢記各種會計檔案保管的年限,而且幾個月后也不容易忘記。
3 歸納總結法
對容易混淆的知識點,以及記憶容量比較大的知識可以采用歸納總結法,如:不依法設置會計賬簿等會計行為的法律責任是一個教學難點,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感覺困難較大,可以將對于不依法設置賬簿的罰款歸納為:(單位)3522理解為單位的罰款為3000元~50000元,剩下為個人罰款為2000元~20000元,總體歸納為:罰金都是2萬~20萬,罰款出現有三處,一處(單位)3522,2處(個人)35510,3處仍是(個人)55。通過這樣的歸納總結,調動了大家的學習積極性,解決了大家在學習中記憶難、記不住、不愿記的情況。
4 諧音記憶法
在營業稅的學習中,為了讓學生記住各種營業稅的稅率,根據諧音編寫了口訣:郵文交建(有一個老人有文化,還矯健)為3%,意思是:郵電業、文化體育業、交通運輸業、建筑業稅率為3%。20%的就只有娛樂業,剩下的行業稅率都為5%。這樣記憶起來變得很輕松,也增強了大家學習的積極性,自主學習的意識也會不斷地增強。
5 案例分析法
合理地以案例的形式來設計每堂教學案的預習題,將案例分析引入到自主學習環節中,為學生提供近乎真實的場景,讓學生通過調動所有相關理論與經驗知識去解決問題,并在此過程中獲取知識,提高能力。
五、總結
在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時,通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多向互動、平等對話等形式引導全班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自主學習活動過程中,靈活運用事先設計的教學方案,引導學生采取多種學習方式進行自主學習。
當然,某一種好的學習方法也并不一定對所有的學生都適用,因此,作為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過程中要因材施教,通過創設多種教學情境,靈活地采用多種方法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引導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盡可能地調動學生參與到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在充分經歷、感受、體驗感知的基礎上,借助豐厚的感性認識和鮮活的生活經驗在感悟中學習,從而提高自主學習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肖月華,思維導圖在財經法規教學中的應用,科技咨詢。2007(02).
[2]蔣小蘭,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初探,職業教育,2010(10).
[3]曾昭坤,淺談案例教學法在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教學中的應用,財會研究,2010(08).
關鍵詞:中職;思維導圖;計算機應用基礎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強調結合中職生的生活和學習實際設計問題,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掌握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鼓勵學生將所學的信息技術積極應用到生產、生活乃至信息技術革新等各項實踐活動中去,在實踐中創新,在創新中實踐。
為了讓學生深刻體會《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與生產、生活的實際聯系,很多計算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了任務驅動法。但新的問題也隨之產生:學生在制作作品時不能對作品產生總體策劃,致使學生無法根據自己的設計意圖篩選出素材,因而導致學生將大量時間花費在搜索資料中;學生雖然有很多設計思想,但不能很好地將其組織起來,通過對版面的設計和規劃,把設計意圖完整地表現在作品上。因此在任務驅動法的教學過程中,計算機教師還應對學生的思維加以引導,讓學生的思維更加清晰。思維導圖就是一種將大腦思維過程具體化、直觀化的方法。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解決上述問題。
本研究選取了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的“WORD的排版”為教學內容,將思維導圖應用到教學當中,檢驗思維導圖在幫助學生進行作品的版面設計與規劃方面的效果。
一、思維導圖的概述
1. 思維導圖的定義。
思維導圖是放射性思維的表達,因此也是人類思維的自然功能。這是一種有用的圖形技術,是打開大腦潛力的鑰匙。思維導圖可以應用于生活的各個方面,其改進后的學習能力和清晰的思維方式會改善人的行為表現。
2. 思維導圖的特點。
(1)思維導圖有一個中心主題,中心主題應具有延伸性。中心主題可以是一個中心詞,也可以是一個中央圖畫,把詞匯和圖形這兩個技巧合并起來,可以使智力翻番,特別是當你制作圖形時。
(2)思維導圖可從中心主題出發,進行放射性聯想,思維導圖是放射性思維的外部表現。思維導圖總是從一個中心點開始的,每個詞或者圖像自身都成為一個子中心或者聯想,整個合起來以一種無窮無盡的分支鏈的形式從中心向四周放射,或者歸于一個共同的中心。
(3)思維導圖具有層次與分類的特點。為駕馭大腦無窮的想象力,思維導圖需要層次與分類來控制和組織我們的思想。在思維導圖的層次與分類里,基本順序思想是最為簡單和最為明顯的順序發生器。基本順序思想是一些關鍵的概念,本身容納了最大的聯想數目。在這些概念之下,其它的概念才能組織起來。
二、思維導圖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1. “WORD的排版”教學問題的研究。
筆者選取了我校10會計B班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為研究對象。在“WORD的排版”教學活動中,筆者主要采用了如下教學步驟:
在本課的第一次教學活動過程中,筆者主要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進行教學,要求學生根據主題,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自主完成任務。
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筆者發現學生在制作作品時不能對作品產生總體策劃,學生雖然知道有很多能表現主題的素材,但沒能將這些素材聯結起來進行深層分析,未能在這些素材中發掘出可以表現的主題,未能結合自己的興趣和設計意圖篩選出一個方向作為目標進行資料搜索,因而導致學生將大量時間花費在漫無目的的資料搜索中。作品完成后,筆者發現主要存在如下的問題:學生的思維還未完全被啟發,學生的作品內容單一,無法達到多樣化的預期效果;在設計上很多學生的作品也只是圖片加文字的簡單效果,沒有很好地發揮創造性,與要求的學習目標還有一段距離。
2. 思維導圖在“WODR的排版”教學中的應用。
針對第一次教學活動發現的問題,經過反思后,筆者對教師的教學活動進行了改善,在學生完成任務的教學中加入了思維導圖作為輔助教學的工具,形成了教學設計改進方案。新的教學方案主要對“介紹報刊的制作過程”這一教學活動作了改進:在介紹報刊的制作過程時,以任務的主題作為例子,運用思維導圖作為輔助工具,進行講解。其具體過程如下:
(1)介紹報刊的制作過程。
(2)結合報刊的制作過程,對任務進行分析。
Ⅰ確定主題:本教學任務以“潮州旅游”為主題制作一份電子報刊。
Ⅱ收集與選材:在這一環節中,教師運用思維導圖,發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聯想與潮州旅游相關的資料,最后教師匯總成一個完整的思維導圖(如圖3),學生在完成任務時就可以在這個思維導圖中選擇自己感興趣和能表達自己設計意圖的方向收集和選擇素材。
Ⅲ設計版面:教師運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設計電子報刊的版面;要求學生模仿思維導圖示意圖(如下圖所示),繪制一份版面設計稿。
Ⅳ制作作品:學生按照版面設計稿,運用文字、圖片、文本框、藝術字、自選圖形等基本要素制作作品。
在第二次教學活動中,筆者發現學生在制作作品時能夠較快地收集和選擇好材料,并能在思維導圖的引導下完成版面設計稿,然后根據設計稿制作作品。對比第一次作品,本次作品的個性表現力更強,構思新穎獨特,版式設計豐富多彩,版面設計也較合理。
三、結論和建議
1. 結論。
從以上的研究結果發現,利用思維導圖這種特殊的工具來輔助《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從學生的作品制作方面提高了該課程的教學質量,更好地培養了學生的作品設計能力與審美能力。學生在思維導圖的幫助下,發散思維,開拓思維,學會總體策劃作品,提高了選材的質量和搜索資料的效率,為作品的制作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學生通過思維導圖的引導,學會組織設計思想和版面規劃,并能把組織好的設計思想通過版面規劃表現出來,表達其設計意圖。
2. 建議。
以上的研究是以“WORD的排版”為教學內容所開展的。同理,思維導圖的作用也可以延伸至《計算機應用基礎》的其它教學內容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采用思維導圖進行輔助教學時,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做相應的教學設計,使思維導圖得到恰當的運用。
(作者單位:紫金縣職業技術學校)
關鍵詞:項目導學單 看學做評練 五步合一
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國民素質、增強民族產業發展實力基礎性工程。擔負著技能型人才培養任務的職業教育仍然是我國教育事業的薄弱環節。因此要創新教學方式,深入開展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場景教學、模擬崗位教學,增強教學實踐性、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教學質量。
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由于各種原因,造成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很低,學生真正自主進行技能練習的時間相對比較少,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厭學、各種懈怠,最終形成課堂學習氛圍不濃、技能練習效果較差的局面。深入分析各種原因,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是解決問題的途徑之一。本人以項目導學單為指引,圍繞導學單開展的“看、學、做、評、練”五步合一法,將學生放在課堂主角的位置,全程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來完成內容的學習和技能的鞏固提升,以完全轉變原來以教師為主的教學過程,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一、主要問題剖析――學生厭學原因
(一)自卑心理強,習慣當落后生
從小被冠上差生的名號之后,他們就無形之中把自己圈到永久差生的范圍內,自暴自棄、沒有自信、沒有目標、沒有追求。甚至進入中職后,教師耐心開導他們,也被認為是虛偽的行為。要重拾他們的信心非常困難,需要教師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加上他們的自控能力比較薄弱,今天下決心好好努力,可能明天又回歸原點,長期的支持和引導必不可少。
(二)思維敏捷,動手能力較強
職校生源知識基礎比較差,但智力素質并不差。他們對新事物、新觀念容易接受,適應性強;且追求時尚,出人頭地的夢想非常強烈。所以,如果注重發掘他們的潛力,努力實施“因材施教”。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改變“填鴨式”的傳統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進步。
二、項目導學單――學生從被動轉向主動
基礎會計是會計專業學生最早接觸的專業課程,是學生的會計啟蒙課程,如果從一開始就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獲取專業學習的信心,不僅能解決專業課課堂教學效果不佳的問題,更能讓學生打好扎實的學習基礎。
導學單是用于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合作探究、優化發展的學習任務單。它需要經教師集體研究、個人備課、再集體研討制定,并且要以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技能練習為目標編寫。導學單以學生為本,是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新、自主發展的路線圖。教學過程中學生以導學單為自主學習的方案,也是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案。它將知識問題化,能力過程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潛移化。在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前提下,積極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通過科學有效的訓練,達到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大化。導學單遵循學生的學習規律,按照學生的學習全過程設計,將學生的重心前移,充分體現課前、課中、課后的發展和聯系,在先學后教的基礎上實現教與學的最佳結合。
根據基礎會計課程建設小組的分析和討論,將課程分成若干個學習項目,每個學習項目都研制一份項目導學單,每個項目導學單都由多個學習任務組成,貫穿課程始終,連貫課堂學習。根據學習任務的需要,每個項目導學單將需要占用不同的課時數,學生需要在規定課時內自行完成所有學習任務,教師在整個項目完成過程中充當導向的作用,將課堂完全交給學生(見圖1)。
教學和學習可以都在實訓室或者實訓基地,但是現實當中不可能達到這么高的要求。這就需要教師在有限的條件下,盡可能開發資源,利用一定的教學方法將教室打造成“非教室”的感覺,讓學生放松心情,調整心態,創造非課堂的學習氛圍。項目導學單可以最大限度地將課堂轉化成實訓場地,學生邊學習、邊練習、邊討論,最終通過動手操作完成技能訓練,從而達到學習知識和實踐操作的目的。
三、以浙江省課改教材基礎會計項目二――填制和審核原始憑證為例
整個項目設計四至八個課時(可根據學生掌握情況進行適當增減),項目實施過程完全放手讓學生完成,教師只是適當引導和點撥評價,學生幾乎忘記這是在課堂,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熱情明顯提高。
(一)設計說明
1.設計思路。(1)本教學內容主要設計理念是“行為導向完成技能聯系”和“就業導向強化技能訓練”相結合的模式,全面體現了職業教育技能需求目標。(2)整個教學過程采用,“進入實訓情景”+“導學單輔導”+“分組合作”+“自主實訓”+“成果展示”+“自評互評”+“自我修正”+“強化訓練”+“總結提升”的設計思路。(3)整個設計過程充分展示了學生的自主性、體現了學生的主導性、發揮了學生的創造性、實現了教室的引導性、達到了教育的根本性。
2.設計亮點。導學單輔導、學生先實訓、教師后點評;看學做評練、五步合一法、任務很明確、目標很清晰。
(二)教情、學情分析
1. 教情分析。本教學內容選自潘上永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基礎會計》中的項目二――填制和審核原始憑證。原始憑證是會計核算的起點和基礎,是下一步記賬憑證填制的鋪墊,是學生必備的技能。教學重點是正確規范填制原始憑證,教學難點是識別有問題的原始憑證并正確處理。教學目標是學會正確填制和審核原始憑證,學會人與人的有效溝通,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加強競爭意識,強化職業道德和工作態度。
2. 學情分析。教學對象是職高一年級會計專業學生,學生具有學習積極性不高、專業知識欠扎實、動手能力強的特點。
(三)教學準備
1. 教法學法。原創情境――貼近生活,激發興趣;任務驅動――任務明確,目標清晰;導學單輔導――邊學邊做,自主學習;分組競爭――團隊合作,組間競爭;自主探究――自我發現,自我探究;五步合一――看、學、做、評、練結合。
2. 教學準備。教學任務:任務一:識別原始憑證,任務二:填制原始憑證,任務三:審核原始憑證,用時四課時,每組安排6到8人,需要準備教學材料(課前收集的原始憑證、空白原始憑證、導學單、評分表、組牌、崗位牌、鉛筆、橡皮、簽字筆、獎品、多媒體設備等)。
(四)教學過程
1.“看”――預習或者瀏覽整個項目導學單。
2.“學”――學習導學單具體操作步驟。根據導學單中有關各個操作步驟的分析和講解,學生分小組開展自我學習和自我探究過程。
3.“做”――處理實際企業發生的經濟業務(實例略)。
4.“評――展示評價完成的作品,自評互評(課堂學習評價表略)。
5.“練”――強化技能訓練。
實訓資料1(提供空白原始憑證)
公司名稱:安達高溫材料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北京市環城東路151號
經營范圍:高溫材料等
電話:0105636××××
開戶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北京分行
納稅人識別號:33010747380××××
賬號:106784208392××××
法人代表:王旭 財務經理:李萍 會計:高維 出納:張芳
(1) 5月2日,出納填制現金支票一張,金額2 000元,從銀行提取作為備用金。
(2) 5月8日,將銷售商品所得66 130.07元存入銀行,出納員填制銀行進賬單。其中購貨方:永欣鋼鐵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工商銀行北京東城分理處,105289362781××××。
(3)5月14日,向宏利鋼鐵有限公司銷售石墨100千克,不含稅價3 000元,增值稅稅率17%,會計開出增值稅專用發票一張。對方納稅人識別號:33010858270××××,地址、電話:北京市長福路70號,0103628××××,開戶銀行及賬號:中國建設銀行北京分行,236183892372××××。
(4) 5月20日經采購經理郭華批準,采購員陳冬梅出差北京,預借差旅費3 000元,以現金付訖。
(5) 5月25日采購員陳冬梅出差返回,報銷差旅費2 800元,余款200元交回,出納張芳開具收據。
(6) 5月26日生產車間為生產領用材料(材料編號008)1 200千克,單價3元,總價3 600元。
6.“看學做評練”五步合一,見圖2。
四、課堂圍墻,重塑學生自信
近幾年職業教育都在進行改革和建設,教育部、發改委等六部門聯合印發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明確指出我國職業教育仍然存在著社會吸引力不強、發展理念相對落后、行業企業參與不足、人才培養模式相對陳舊、基礎能力相對薄弱、層次結構不合理、基本制度不健全、國際化程度不高等諸多問題。想要從最基層改變,現在就要建立真實應用驅動教學改革機制,按照真實環境真學真做掌握真本領的要求開展教學活動。推動教學內容改革,按照企業真實的技術和裝備水平設計理論、技術和實訓課程;推動教學流程改革,依據生產服務的真實業務流程設計教學空間和課程模塊;推動教學方法改革,通過真實案例、真實項目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探究興趣和職業興趣。
對于喜歡動手,樂于操作的職校生來講,傳統的課堂講授簡直就是將他們一次又一次推入自卑和消極的深淵。改變課堂教學模式,轉變學生地位,將他們放在醒目的位置,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角,能盡可能挖掘他們的潛能和發揮他們的優勢,實現技能教學、技術傳授,學生能真正學到知識,施展才能,重拾信心,最終實現人人成才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關于實施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計劃的意見[EB/OL].2010.
[2]浙江省教育廳.浙江省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工程實施方案[EB/OL].2014.
[關鍵詞]企業財務會計案例教學法課型
1案例教學課型及特點
課型就是課的類型或者模型,是指在一定教育理論的指導下,通過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方式等,有效組織課堂教學的教學模式。案例教學課型是運用案例教學法設計并組織教學的課堂模型。中職企業財務會計案例教學是教學中圍繞仿真案例,教學過程以“例”到“理”,從實踐中獲取理論知識,通過小組討論和班級展示生成知識。案例教學課型是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型,區別于傳統的教學課型,具有以下特點:
1.1突出主體參與
案例教學課型是教學中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型。作為課堂活動的主體參與者,學生需要充分運用理論知識,以獨立思考及小組合作方式,最終得出案例的決策。案例教學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才是教學活動的主角。案例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促使他們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分析、判斷和協作能力。例如,在學習商品銷售收入的時候,教師可以發動學生搜集生活中的發票,讓學生根據搜集的發票形成小組案例,組間交互完成案例中的賬戶處理。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前案例選編,課中案例討論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2重視情境創設
案例作為教學媒介,均具有一定的職業情境。案例的選編注重真實性,以具體的實例讓學生體驗逼真的實例情境,在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中學習相關的教學內容。通過直觀具體的情境,縮短課堂學習與實際工作的差距,喚起學生思考的欲望,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例如,在講授貨幣資金的清查時,教師引入某企業月末清查的情景。學生通過完成案例中庫存現金、銀行存款的清查,體驗貨幣資金清查的過程,通過實踐掌握理論知識。
1.3提倡多元互動
案例教學課型是講究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向互動的開放互動式課型。在案例教學中,學生要先獨立地查閱案例中涉及的理論知識,通過思考形成自己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完成個體的自主探究。其次,通過小組討論和班級展示,在反復交流中形成集體思維的碰撞,互相補充得出相對統一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完成合作探究。教師作為引導者,與學生的互動則是貫穿于整個課堂之中,要隨時關注全體學生,進行適時引導。例如,在學習壞賬損失和壞賬準備的時候,學生圍繞著案例,小組討論每年末的應收賬款減值處理,通過課堂展示小組討論成果的同時,教師引導生成知識。
1.4強調技能訓練
案例教學課型重視體現企業財務工作的流程,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強調技能訓練。教學案例原則上選取企業實例,也可以是在實際調查的基礎上編寫的仿真例子。教學案例的內容一定要有客觀依據,講究實用性和典型性。在案例教學中,學生是通過自主學習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通過運用理論知識獲得實踐能力的。剖析案例不僅有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梳理過程,而且還有學生把理論知識上升為實踐能力的過程。在學習應付職工薪酬時,教師從學校人事部門獲得工資模板,按小微制造企業的規模和部門設置制作工資表,編寫月末工資賬務處理案例。學生通過完成月末工資賬務處理,深化理論知識,提高實踐能力。
2企業財務會計課程分析
企業財務會計課程是會計專業的主干課程和核心課程,其任務是使學生掌握企業會計核算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達到企業會計崗位的上崗標準。本課程服務于會計崗位的工作要求,開設在會計基礎課程之后,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課程。以講授為主的傳統教法不能滿足課程的教學需要。在企業財務會計課程中引入案例教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生成理論知識,達成課程目標。中職學生普遍學習基礎比較差,對理論知識有抵觸心理,愿意動手實踐,對設置情境的仿真實操有較高的興趣,喜歡從直觀感受學習知識。然而,以講授為主的傳統教法課堂上以教師為中心,過分重視理論的講解,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容易忽略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一學年會計基礎的學習,學生掌握了基本的會計理論知識,具備一定的會計核算能力。案例教學創設職業情景,能夠較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通過完成案例中的賬務處理,直觀感受真實會計核算的流程,提高理論和實踐能力。因此,企業財務會計課程適合案例教學,學生適合案例教學。
3案例教學課型的構建
中職企業財務會計案例教學課型結構是:選編案例—討論案例—課堂展示—學習評價。
3.1選編案例
會計案例教學的準備工作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教師的準備工作,二是學生的準備工作。教師要立足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特點,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深入企業搜集實際案例,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經驗整理、設計教學案例,根據案例提出問題。案例是教學內容的延伸,是理論與實際的銜接媒體,教師在選編案例時要注重實用性與針對性。課前準備工作質量的高低決定著課堂效果的好壞,因此教師必須精心編排案例,緊扣教材的知識點,以層層遞進的方式設計問題,擬好教學提綱,做好課前的準備工作。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以邀請學生一起搜集企業實例,參與到案例的準備工作中。在學習委托加工物資時,可以選擇真善美牛仔服飾有限公司委托加工牛仔褲的案例。善美牛仔服飾有限公司對材料和委托加工物資采用實際成本核算。2018年3月2日,委托豐盈牛仔廠加工一批牛仔褲,發出材料的實際成本為80000元;同時,以銀行存款支付相關運費1000元,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的增值稅稅額為110元;3月10日,以銀行存款支付加工費20000元,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的增值稅稅額為3400元;3月12日,收回代加工的牛仔褲,以銀行存款支付運費1000元,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的增值稅稅額為110元;同時,該批代加工牛仔褲驗收合格入庫。
3.2案例討論
案例討論是案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建立在學生自主完成案例分析的基礎上的。在案例教學中,討論一般以分組討論的形式進行。通過小組的合作交流,相互啟發,相互補充,最終形成一個組內統一的案例決策。案例教學法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法。在討論過程中,教師的作用是組織與引導。教師要主動營造以學生為主體的環境氛圍,設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時刻掌握班級的討論情況,在必要時進行適當引導,使課堂有序進行。在學習委托加工物資時,學生就委托加工物資業務核算的三個流程進行討論。學生思考并列示撥付物資及支付運費、支付加工費及相關增值稅和收回物資支付運費及入庫等流程中所涉及的賬戶,結合賬戶的性質與變化情況進行討論,小組長及時記錄小組討論過程中的觀點。最后,形成小組公認的賬務處理結果并梳理思維導圖。通過自主思考、小組交流、自主總結,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理論知識,學習效果明顯。
3.3課堂展示
成果展示是由各小組或部分小組選派代表上講臺展示并講解組內統一的案例決策。通過成果展示,促進小組與小組間的交流。成果展示的時候要注重分享決策的思路與遇到的問題,說明解決問題的方法。其他組的小組長對展示小組的表現進行評分,教師作為總評委,隨機提問相關問題并對展示小組的表現進行及時點評。成果展示環節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臺,及時點評能夠提高學生的專注度,活躍課堂氣氛。在學習委托加工物資時,教師邀請了1個小組展示賬務核算結果,又邀請了另外1個小組展示思維導圖。在學生展示物資入庫的分錄時,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委托加工物資成本的組成。在學生展示思維導圖時,學生很細心地拓展了課本小知識中消費稅的處理。教師適時進行補充,引導學生寫出物資收回后直接用于銷售和物資收回后用于連續生產這兩種情況的分錄。在學生展示時,教師認真記錄學生的觀點和展示表現,及時對學生的展示表現進行反饋。
3.4學習評價
在學生對案例進行討論與決策之后,教師要求學生撰寫案例分析報告。案例分析報告中,學生要歸納案例中涉及的會計理論知識,闡明案例分析的重難點,分享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收獲,認真進行自我反思。通過撰寫案例分析報告,可以提高學生對會計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加強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學習評價就是通過自我評價、小組評價、教師評價三者結合,對學生學習成果、學習態度、協作能力進行定量和定性的雙重評價,是平時成績的計算依據。這樣的評價方式可以體現學生各方面的表現,教師對進步的地方加以肯定,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課型實踐的反思
案例教學課型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提倡多元互動,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可以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為了更好地開展案例教學,教師要精心選編案例,重視自身的主導作用,正確處理理論教學和案例教學的關系。
4.1精心選編會計案例
會計案例貫穿于案例教學過程,其質量直接影響案例教學的效果。教師選編會計案例時要注重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特點以案促教。設計案例時,教師應遵循三個原則:一是針對性原則。教學案例的選編應針對教學目的,結合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促進學生對會計理論知識的理解掌握。二是啟發性原則。設計案例的問題時應注意層次,照顧各個階段的學生,有助于啟發學生思考,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三是典型性原則。教師應盡量選擇本地區有代表性的企業實例,對學生能起舉一反三的作用,使學生通過案例學習靈活地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4.2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
案例教學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應具備較好地課堂掌控能力,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善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課堂討論和展示的時候,教師要適時引導學生突破教學重難點,又要及時對學生進行點評。
關鍵詞:職業教育;會計專業;基礎會計;教學實踐
一、概述
(一)賬務處理能力為導向教學實踐概述
《基礎會計》是會計學科課程體系的入門課,理論性強、專業性高。理論講解為主實踐教學為輔的方式并不適合高職學生,實踐操作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賬務處理實務作為引導思維的切入點和立足點,從實務導出理論;引導學生在實務中設疑,在理論中找到解答;并尋求實務、理論與實訓的前后呼應,這是賬務處理為導向的教學法設計思路。
(二)賬務處理能力為導向教學法作用
第一堂課學生就動手練習“怎么做賬”以及以后課程強調先實務后理論,理論與實務相互融合,加強實務操作的比重,使枯燥的課程學習變得形象而生動。第一堂課就看到種類繁多、五花八門的原始憑證、記賬憑證、賬頁和報表等內容,學生感覺非常新鮮、好奇且激動,而這情緒與感受將加深對內容的理解、提高對課程的情感,調動良好課堂氛圍。研究表明,學生們在積極參與學習的全過程時,學習的效果最好[1]。本教學法還致力于提升課程對學生的相關性與趣味性,“賬務處理”與學生就業息息相關,通過“賬務處理”訓練、重點內容背誦、課堂默寫、個性化的思維圖制作等方式,學生積極地參與并體會學習過程中的每一步驟。教學強調“個性化圖表”的設計以幫助學生將會計概念形象化。個性化的圖表,有的是結構簡圖(類似于思維導圖),有的是信息歸納圖表,還有的利用現有圖表(如資產負債表)對信息重新加工整理出延伸的圖表。眾所周知,會計的知識點非常多,個性化圖表設計的學習方法不僅提高了記憶的質量,還創新地把不同知識串到一起。例如:資產類、負債類、所有者權益類賬戶融合到資產負債表中,學生不需要記憶就知道這幾個賬戶的增減方向、期初期末余額所在位置。
二、賬務處理為導向教學方法的操作思路
(一)總體思路
從現實世界賬務處理的視角來學習和把握基礎會計的內容,這是貫穿整個課程教學實踐的一條主線和基本精神。基于這一精神的引導,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始終把具體的會計基礎理論與豐富多彩的企業賬務處理操作結合起來。現實世界的“味道”貫穿于每個章節。財務處理能力的核心是“會計是干什么的,怎么做”。也就是要掌握:自制或取得原始憑證,根據原始憑證填制記賬憑證,根據記賬憑證登記賬薄,根據賬薄編制財務報表(簡稱四大內容)。在開學前兩周,老師演示學生模仿四大內容的操作步驟;二周之后圍繞四大內容以及書寫會計分錄講授理論;最后,以《基礎會計實訓》夯實前面的實務與理論。也就是說,課程分三個階段進行。
(二)具體操作
1.第一階段:會計初體驗(開學前2周)仿真實訓為主穿插核心理論,學生模仿四大內容操作步驟。模仿之前,要求學生當場背下四大內容,以建立實務工作的基本框架結構;簡要介紹財務報表,把“背誦財務報表”的第一次課后作業布置給大家。背誦報表有助于理解財務目標,有助于學生從使用者的角度打開會計思路,有助于深化對報表本身的掌握,為后續財務會計、財務管理等課程打好堅實基礎。課程講授不從總論而從報表起頭,因為以形象化的方式講解抽象原理是本教學法指引。財務報表是基礎會計里最形象且是理論知識中最為提綱挈領的部分。教學從這里作為切入點,整門課程是以知識網而非切割成零星知識點方式傳授給學生。背誦時學生需關注報表與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會計要素之間的聯系,表中所隱含的恒等關系,探索式的理解報表項目、計算公式,嘗試計算報表金額,并與老師的答案作比較。接下來是正式的會計初體驗環節,思路如下:(1)以實物方式向學生展示原始憑證、賬薄、報表等。其中出庫單、入庫單、各種結算憑證、發票、差旅費報銷單、領料單、納稅憑證,需請學生仔細觀察里主要記載事項。(2)學生模仿填三張代表性的原始憑證。建議填增值稅專用發票、現金支票、入庫單。(3)根據原始憑證填制記賬憑證。只需填“通用記賬憑證”,教師需要強調分錄在各種考試中比重,以往同學沒入門,問題基本上出在書寫分錄上,多角度向學生灌輸,分錄書寫是難點、重點。(4)根據記賬憑證登記賬薄。跟著老師登記總賬與明細賬等。此處需向學生傳達平行登記的概念。(5)報表填制。操作方法此處先行省略。只需要給學生展示課本樣例。到此學生雖理解有限,后面的兩個階段可彌補這一不足。2.第二階段:編制會計分錄與四大內容理論(第3周開始)編制會計分錄分書寫理論和借貸記賬法下主要經濟業務的處理,處理思路:(1)編制分錄理論。本階段開始前,學生需要記住并理解:①會計科目表(包括代碼),理解常用會計科目核算內容的關鍵詞8次以上;熟悉科目隸屬于哪個會計要素。②借貸記賬法下,賬戶的結構。③記住“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的記賬規則。上述內容除課堂講解,還要默寫、書面測試加以強化,此外課外還要求學生加強自學,以達到背誦的目的。背誦能有效幫助快速建立初步概念,被迫調動思維,這對學習主動性不強的高職學生必要且有效。在此基礎上,講解編制會計分錄理論和企業主要經濟業務的賬務處理,學生的理解水到渠成。(2)“三輪式”主要經濟業務的賬務處理。①分解主要業務賬務處理。但凡基礎會計教材,主要經濟業務的賬務處理均集中在一章;但是,作為初入門要克服的難點與重點,集中講解并要求熟練掌握,學生“壓力山大”。從第一次課起,主要經濟業務的分錄盡量分配到每節課,以舉例方式每次10分種為宜,并作為當天的課后作業要求進一步復習鞏固。特別是采購材料,領料,產品完工入庫,銷售商品確認收入,結轉已銷產品成本,結賬損益類賬戶,管理費用,銷售費用有關分錄要講到。這是逐步積累的第一輪。②第二輪講解分二段。第一段材料采購、生產、銷售、資金籌集、固定資產、期間費用,這段放在講完如何書寫正確分錄理論之后。第二段為利潤形成與分配業務,這塊放在賬薄之后、報表之前。最難掌握是損益類科目的結轉、利潤的計算、利潤分配、所得稅計算、本年利潤的結轉,這些分錄在講解時要放慢速度、多加訓練。③分錄的第三輪學習。所有理論結束后,以一個小型企業的案例形式給出,讓學生在課程綜合實訓中的鞏固、串連所需掌握的分錄。(3)四大內容中的其他。會計憑證、賬薄、報表理論的理論知識學習,下面以記賬憑證填制為例。先回憶第一階段填過的記賬憑證。出幾道經濟業務,老師不講解學生各自直接把分錄填到記賬憑證上,校對答案。對于曾經做過的內容若再出錯,學生必然印象深刻。分發收款、付款、轉賬憑證。讓學生總結三種憑證的相同與不同點,思考不同點的填寫方法,隨后老師再一起總結、補充。再分別給出幾筆收款、付款、未涉及到收付款的經濟業務,學生猜測填哪種類別的憑證,并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三種憑證的填制。取現存現的經濟業務,讓學生判斷該填哪種憑證。做完以上內容,再講記賬憑證的分類,按用途、填列方式。對于純理論知識部分,教會學生關鍵詞學習法和用EXCEL整理思維圖的方法。所謂關鍵詞學習法,要求學生重視關鍵專業詞匯。具體有形象化、粗顯化、多次重復、異想天開式的想象(想得越離奇,記憶越深刻)等。所謂用EXCEL整理思維圖是用EXCEL工具把每一小節的內容按并頭腦思考問題的方式,把知識點理成合乎自己思維的內容。使用此法后學習效果顯著提升,之前零散抽象知識點變得形象具體而系統,此外整理是把書從厚讀到薄,精簡知識點的過程。需強調,這種整理強調每個學生自己動手,否則學習易陷入死記硬背的誤區。記賬憑證的基本內容。填了多張記賬憑證后,再聽有關理論,學生就不會再那么茫然與沒有知覺。而憑證的填制要求,在做的過程中已經掌握,這里只是系統化整合的過程。憑證的審核需要結合會計技能大賽的樣題來講解。因為大賽審核成本會計與會計主管填制的憑證是總賬會計的職責,這個崗位沒有盡責的危害,同學們一聽便觸目驚心,從而印象深刻。同樣道理,賬薄、報表處理的思路基本上相似,此處不再展開。3.第三階段:綜合實訓(20個課時)在實訓老師的協助與指導下完成小型工業企業的一個月經濟業務的完整賬務處理。達到真正入門,知道“做什么,怎么做,為什么這樣做”;了解的重點難點,搭好初級會計工作的結構框架。至此,學生體會到“會計知識深如海”,對學好會計需要的投入耐心、精力有了充分的認識;產生學習緊迫感。受到以上啟蒙教育后,學生學習熱情高漲,自動性更強。而這正好滿足大學階段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要求。
三、賬務處理為導向教學法注意事項
(一)強調課前課后的背誦與預習復習需注意,雖然我們強調背誦的重要性與必要性,但并不認為它是唯一的好方法。背誦的最終目的是迫使學生被動思考。而思考才是學好會計最好根本途徑。預習復習是提出問題的過程、是學習思考的過程;會計知識深如海,任何個體沒有個性化整合知識的過程是學不好會計的,不按著自己的思維梳理,學習便是呆板的死記硬背。課堂學習應該是師生共同演奏的交響樂,而預習則是正式演出之前的預演,新的課程猶如新的曲目,合奏者必須都熟諳此曲,否則上臺之后,就成了教師的獨奏[2]。歸根結底,背誦預習復習都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其他注意事項在分配本課授課任務時,最好選同時具備企業經歷和教學經驗豐富的師資承擔。學精會計是很難的,倘若入門課授課教師經驗豐富,學生一開始就獲得更好的啟迪,勢必在專業的學習生涯中將少走許多彎路。教師要多設問,鼓勵學生多提問,以勾起學生思考欲望。有疑問才有自主的思考,進而激發強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引導學生自己悟出答案,而非直接把答案告訴給學生。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教師應想方設法使學生能在課堂上提出問題,這樣才能活躍課堂氣氛,才能把灌輸知識化為吸取知識,使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
四、結束語
總之,本教學方法強調實踐與理論交互式的學習氛圍,盡量使課程充滿趣味性,它使相對枯燥的會計課程的學習變得生動而形象。從現實世界的賬務處理的視角來學習和把握基礎會計的內容。現實世界的感覺貫穿于每個章節,并能輕而易舉地使學生對會計產生濃厚的興趣和熱情。
參考文獻:
一、會計人員職業能力與會計人員能力框架
(一)會計人員職業能力的理解會計人員職業能力,一般是指從事會計職業的人員應具備的能力。這一概念看似簡單,但仔細推敲,“能力”這一概念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可以把“能力”看作是從事會計職業應具備的素質,即會計人員職業能力是指打算從事或正在從事會計職業的人員應具備的各項素質;也可以把能力理解為已經具備勝任會計職業各項具體工作的才能和技巧,即會計人員職業能力是指會計人員經過學習和實踐,進入會計職業時在既定的標準下完成這些職責和任務的才能和技巧。
對會計人員職業能力的不同理解代表了兩種能力研究方法的區別。第一種理解稱為能力要素法(也稱投入法),這種研究方法著眼于從投入的角度列舉出會計人員應具備的知識、技能、職業價值觀念等。能力要素法強調的是教育過程為形成勝任能力而培養的能力,這些能力以學習成果的形式來表達。第二種理解稱為功能分析法(也稱產出法),這種研究方法的起點是觀察會計人員在實際工作中履行的職責和完成的任務,將能力定義為預備人員在進入會計職業時在規定的標準下完成這些職責和任務的才能和技巧,強調的是教育和培訓過程的結果。
在研究會計人員職業能力的基礎上,將會計人員在履行其職責和完成其任務所應該達到的標準和必須具備的各種能力加以系統化,所構建的會計人員職業能力體系一般稱為會議員能力框架或會計人員職業能力框架。
(二)會計人員能力框架構建方法20世紀80年代前后,國外會計職業團體相繼開展了會計人員能力框架研究。他們普遍認為,構建會計人員能力框架對于確立會計職業準入標準,促進會計職業發展,改進會計教育,加強和完善會計人力資源管理都有著積極的意義。如何構建會計人員能力框架,根據國外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有能力要素法(投入法)與功能分析法(產出法)。
采用能力要素法構建會計人員能力框架,通常會在財務會計、審計等標題下分別列出從事這一職業所需要的知識要求以及相關的技能。如國際會計師聯合會(IFAC)在2003年4月的IEP-2《培養有能力的會計師》中,將會計人員的素質能力分為六大類:態度、行為技能、寬廣的商業視野、功能性技能、技術性知識、智力能力。其中態度、行為技能、寬廣的商業視野、功能性技能中包括職業價值觀、領導能力、戰略性思維、判斷力和風險分析能力。技術性知識構成會計專業知識的基礎,包括了所有的會計專業課程的內容。智力能力反映了人的基本素質。能力要素法在美國進行的一些能力研究中有所應用,在國際會計師聯合會(IFAC)公布的《國際教育指南第9號》中就采用了這種方法。這種方法通常沒有功能分析法詳細,但是更傾向于關注會計人員在不同的職業角色的卓越表現所具有的特點,并著眼于未來的需要來確定那些對長期的職業發展有價值的技能,而不是那些在特定工作領域應具備的、容易迅速發生變化的工作要求。
采用功能分析法構建會計人員能力框架,通常會描繪一張功能性導圖,圖中會列出會計人員在核心的關鍵工作領域以及決策和功能性領域所從事的工作,然后將這些領域逐層分解為各個單元和要素,再為每一個要素設計適當的表現標準,通過以層次不斷提高的細節來描繪職業會計人員的工作。加拿大特許會計師協會(CICA)2003年的《特許會計師導圖》就是采用功能分析法構建會計人員能力框架的范例。采用功能分析法的優點在于將不同的會計崗位的職責和任務分解為詳細的單元和元素,確定每一個元素應達到的標準,用會計人員的實際表現與各標準對照,全面評價會計人員的職業勝任能力,
構建會計人員能力框架的兩種方法各有所長,有很強的互補性。因此,國際會計師聯合會(IFAC)認為在構建會計人員能力框架時,兩種方法均可采用,也可以融合使用。顯然,對改進會計教育而言,采用能力要素法比較合適,而對于確立會計職業準入標準,加強會計人員人力資源管理而言,功能分析法更加恰當。
(三)會計人員能力框架的國外經驗國外對會計人員能力框架的研究和主要由會計職業團體承擔。20世紀80年代前后,國外各會計職業團體已經了各種會計人員能力框架的文件,體現了其在這一領域的研究成果。
’
1999年,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AICPA)了《進入會計職業的核心勝任能力框架》,該框架包括會計行業普遍適用的能力,并為會計教育由知識型向技能型轉型提供了理論支持。該框架列示了包括功能性勝任能力、個人勝任能力和廣泛的經營視野等三類核心勝任能力。功能性勝任能力包括決策模型、風險分析、計量、報告、研究、技術;個人勝任能力包括職業行為、解決問題、人際交往、領導能力、溝通、項目管理、技術;廣泛的經營視野包括戰略性/批判性思維,行業/分部視野,國際性/全球性視野,資源管理,法律/法規視野,市場/客戶中心,技術。
此外,該框架還進一步提出當前的鑒證服務需要的能力分為高機會的能力和低機會的能力兩種,共19項能力。低機會的能力包括會計和審計準則、行政管理能力和管理審計風險;高機會能力包括:分析性技能、企業咨詢技能、企業知識、工作能力、溝通技能、對客戶的業務流程的理解、效率、智力能力、學習和恢復活力、營銷及銷售、模型構建、人的發展、關系管理、回應及與時俱進、技術、驗證。高機會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為提供新興鑒證服務打下很好的基礎,而低機會的能力在提供現時的鑒證業務時很重要,但卻無法應付未來新興鑒證服務。
在總結各職業團體研究經驗的基礎上,國際會計師聯合會(IFAC)2003年了《國際教育白皮書》(IEP2)――《成為勝任的會計師》,指出會計教育和培訓的目標是培養有能力的職業會計師。IFAC提出,能力包括:態度(如職業行為和價值觀)、行為技能(如行為能力)、廣闊的企業視野(如戰略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功能性技能(如風險分析)、技術知識(如審計)、智力能力(如知識、理解力、運用能力、分析能力、綜合能力和評價能力)。IFAC建議,與
職業會計師相關的核心實務領域至少應包括財務會計與報告、審計與鑒證(內部和外部)、管理和成本會計、稅務、財務管理、一般管理、IT技術、公司治理與倫理。職業團體也可視具體情況向現金管理、清算與公司重整、財務分析、組織與物流、公司理財、經管責任與控制、股東報告、戰略規劃與決策支持等方向拓展。與核心實務相關的核心知識是勝任能力的基礎,要達到既定業績目標,職業會計師至少還需具備一些素質,如正直公正、行為技能、廣闊的經營視野、職業技能、技術水平及智力等。職業團體可擴展能力需求,如分析技能、問題解決技能、人際和交流技能等。除核心知識外,職業會計師至少應具備法律、經濟、數量方法、營銷和行為科學等相關知識。IFAC指出,知識、技能和態度分別適用不同的評價方法(考試、模擬現場、口試、自我評價、直接觀察等)。
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1999年12月了《職業會計師資格要求國際指南》。該指南旨在為各國制定注冊會計師資格要求和教學大綱提供一套國際標準。該指南說明了對于想獲取職業會計師資格的人士在教育、勝任能力、實踐經驗以及職業道德方面的要求。指南中包括的《職業會計師教育的國際教學大綱》對職業會計師應接受的基礎教育及職業教育進行了規范,包括三大類:(1)組織和商業經營知識。主要有以下五類知識點:經濟學;數量方法和商業統計;一般經營政策和基本組織結構;管理功能和實務、組織行為、營銷功能、國際商業原則;經營管理和戰略。(2)信息技術。具體有以下內容:經營系統中信息技術的概念;以計算機為基礎的商務系統的內部控制;商務系統的開發標準與實務;信息技術采用、實施與運用的管理;信息安全管理;人工智能;專家系統與模糊邏輯及電子商務。(3)會計和會計相關知識。具體有以下方面:基礎會計、財務報表的編制、會計職業和國際會計準則;高級財務會計實務;高級財務報告原則;管理會計――基本概念;管理會計――進行計劃、決策和控制的信息;稅務;企業法和商法;審計基礎;審計――高級概念;企業財務和財務管理。
二、會計人員能力框架下我國會計教育問題
(一)培養目標發生偏差大多數人認為會計教育目標是使受教育者在畢業進入會計職業界時已經是職業會計師,而不是使會計專業的學生在畢業時掌握了如何學習會計的方法和能力,為成為職業會計師做好準備。即會計教育的目標是教育學生如何成為一個會計師還是將學生訓練成一個會計師這一基本問題還未解決。
(二)教育層次界定不明確,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大多數院校將培養目標定位于培養高級會計專業人才,但專科、本科、碩士研究生的課程體系基本相同,各層次課程交叉重復現象突出。專業知識課程與專業發展實踐課程比例失調。
(三)過分注重專業能力的訓練,輕視非專業技能的培養會計教育目標的偏差導致會計教學過于關注簿記技術和會計準則、制度,忽視了會計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培養。使會計專業的畢業生缺乏口頭和書面的表達、溝通能力;團隊精神和領導能力,組織、談判和解決矛盾的能力;時間管理、承受壓力和辨別能力。
(四)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落后 目前國內高校大都采用“填鴨式”的課堂教學,很少利用網絡技術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也沒有廣泛使用案例教學等先進的教學方法,師生間缺乏交流,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五)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未得到足夠重視,會計職業判斷能力的培養缺乏我國會計信息失真現象較為嚴重,會計信息失真與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有很大關系。提高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水平,主要應通過加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來完成,目前在會計專業教育中,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屬于薄弱環節,各高校幾乎均未開展系統的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導致學生對會計職業道德的重要性缺乏認識。現行的會計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以教科書為依據。教師按部就班地講授課本知識,課程結束時學生也不一定能夠形成對該門課的一個總體認識。這種會計教育模式忽視了教會學生如何應用這些知識,使得學生面臨不確定情況時,難以依據所學的專業知識,對某一事項做出分析、判斷和決策。
三、會計教育改革設想
(一)會計教育目標。根據“會計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訓練學生在畢業時即成為一個專業人員,而在于培養其未來成為一個專業人員應有的終生學習的能力”,可將會計教育的基本目標定位于:會計教育致力于培養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水平,掌握扎實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具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和專業技能的會計人才。
(二)能力型目標驅動課程體系構建為了實現上述會計教育目標,有必要改革目前的會計課程體系,變知識型目標驅動為能力型目標驅動課程體系。傳統的會計課程大都是知識驅動型,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和教材講授會計的各專業課程,課程及其內容關心的是專業考試和獲得正確的答案,學生所受的教育是記憶性的,而非能力培養。以能力型目標驅動的課程體系,強調在會計教育中對會計人才能力的培養。課程體系的目標由能夠促進學生一系列能力發展的目標構成。
能力型目標驅動課程強調學習的結果,它應該能回答以下問題:(1)內容:學生學完這門課程必須掌握哪些知識?會解決什么問題?(2)行動:如何使用這些知識?(3)環境:使學生知道其在什么樣的環境下運用這些知識?(4)考核:如何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能力型目標驅動課程的內容和結構要有一定的彈性。教師按教學計劃進行授課,并對每一授課單元指定閱讀書目,并不局限于一本固定的教材,考試時不以一本教材的觀點為答案,允許學生在博覽群書的基礎上以不同的觀點為背景進行回答。
所謂的管理會計,就是以提升組織管理水準為核心或旨歸的會計模式,對于其具體的目標選擇,就是與管理相關的事項。具體而言有四個,一是決策,即系列管理方向及方法的選擇;二是規劃,是將決策具體化為具有執行價值的事項的一種行為模式;三是控制,是確保決策及規劃貫徹落實的行為模式;四是評價,是配合控制而滋生的一種特殊行為模式。正是基于對這四方面目標的清醒認知,《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管理會計實際上是“在單位規劃、決策、控制和評價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動”。如上所言及的四方面目標,彼此之間的地位并不是絕對對等或者均衡的。實際上,決策是其中的核心要素,后三種實際上都是圍繞決策而進行的,離開決策無法獨立存在或運行。對于特定企業組織來說,在四者之中,唯一不可取代的是決策,雖然管理會計之前依舊存在相關決策行為,但其科學水準及適當性無法與管理會計應用后相比,如果應用后與應用前持平甚至不如,管理會計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也就是說,決策水準的提升是管理會計存在的核心價值所在。
二、管理會計報告能否有效影響決策的因素分析
一是報告內容。管理會計報告實現對決策的有效影響,應該確保其內容相對于目標主體或目標決策的針對性。做到這一點,應該對目標主體及目標決策在信息方面的相關需求情況有充分地了解。對此,基于對目標主體及目標決策把握和認知的不夠確切和全面,相當一部分企業呈現給目標主體或目標決策的信息在針對性方面的對應程度往往不足,沒有讓目標主體得到其相關決策需要的有效信息,制約了有效影響決策效用的實現。二是報告形式。在報告形式方面,主要有兩點,一是表格還是圖形,抑或純文字敘述等方式的選擇,具體而言圖形簡單,表格次之,純文字最復雜。不過,就信息本身承載的信息量而言,純文字最佳,表格次之,圖形最簡單。對于其具體選擇,應該根據具體目標主體的具體情況而定,避免一種格式打天下的惰性思維。二是敘述序列,對于不同目標主體及目標決策而言,同一方面的數據或事項雖然都具有參考價值,不過重要程度不同,具體的敘述序列安排不同,這樣才能讓不同的決策者在最短時間內看到最重要的參考信息。三是意識和素質。管理會計報告及其體系有效影響相關決策,還需要一個關鍵條件,就是目標主體或者說決策者的重視。對此,目前相當一部分企業組織雖然在推進管理會計方面有一定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但是在決策層面的決策事項方面往往比較漠視,尤其是高級管理者及董事會對利用管理會計報告內容提升其決策水準的動力不足。另外,部分企業的系列決策者雖然比較重視利用管理會計報告為決策服務,但是部分人士在這方面的素質比較有限,甚至存在看不懂管理會計報告的情況。另外,管理者的個性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管理會計報告的制定及其體系的構建應該充分顧及這方面因素。另外,規模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規模過小對管理會計的需求度較低,管理會計報告及其體系發揮的作用比較有限,而且中小企業的決策者角色及其決策之間存在混雜狀態,難以把握具體的針對性。在規模型企業中,管理會計發揮作用的效用潛力較大。
三、構建、優化管理會計報告體系的思路
論文摘要:《基礎會計》是職業高中會計專業學生的入門課程,學好《基礎會計》,將對后續課程的學習產生深遠的影響。本文將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分組學習技能和個別輔導方面展開探討。
《基礎會計》是職業高中會計專業學生的入門課程,具有基礎性和先導性的作用。學好《基礎會計》,將對后續會計專業課程的學習產生深遠的影響。
目前,職業學校招生對象是應屆或往屆初中畢業生,學生的科學文化知識普通薄弱,學習能力也參差不齊。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采用多種方法,優化教學,提高教學效果,使學生得到最優的發展。本文就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分組學習技能和個別學生輔導方面展開探討。
1 培養興趣,激發學習熱情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對于學習《基礎會計》,興趣的培養尤為重要,因為《基礎會計》是會計專業學習的第一門專業課程,具有理論性與實踐性強、概念多、圖表多等特點,給學習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極易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引起一系列副作用。通過培養學生學習《基礎會計》的興趣,激發其學習的熱情,將使教學的開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興趣呢?首先,在教學過程中可采用小笑話、講故事等語言藝術活躍課堂氣氛,創設一個愉快的學習環境。例如在講“復式記賬”時,可以講這樣的一則笑話:一個家庭在日常生活中,為了掌握家庭的經濟支出數額和支出結構,采用了復式記賬法來記錄家庭的日常開支情況。每發生一筆開支,妻子都要記在家庭賬本上。如用現金100元購買了一包金絲苗大米,記錄“庫存現金”賬戶減少100元,“食物”賬戶增加100元;有一天,妻子刷卡購買500元化妝品,記錄“銀行存款”減少500元后,于是妻子問丈夫記什么賬戶增加500元,丈夫不假思索就說,那記“維修費用”賬戶增加500元吧!用上面的笑話來說明復式記賬的原理和作用,可以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掌握復式記賬法,而且印象深刻。其次,采用成功激勵法。在教學中多介紹國內外會計發展的新動態以激勵學生,特別是會計行業誘人的發展前景。經常列舉我們身邊成功的會計人士,尤其是我校優秀畢業生的案例,激發學生對本專業產生美好的憧憬,樹立將來要從事會計的專業理想,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基礎會計》的興趣,為深入學習打下較堅實的基礎。
2 深入淺出,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基礎會計的原理和專業術語多,學生要掌握會計實務操作,必須弄清楚有關的原理和專業名詞。然而學生們缺乏社會經驗,一下子很難理解《基礎會計》中出現的大量的專業術語和科目名稱,課聽不懂,內容難理解。因此,講解時可以把抽象枯燥的專業術語分解成生活中的通俗易懂的實語,如借貸記賬法是以“借”和“貸”為記賬符號,記錄反映各項要素增減變動情況的一種復式記賬方法。在講解時,首先強調“借、貸”不能理解為日常生活中向銀行借或貸款,在會計上它們已失去本身的涵義,只是一個代號,就好像人的名字只代表某一個人。其次,重點說明“借、貸”符號代表什么?“借”表示資產、費用的增加,所有者權益、負債、收入、利潤的減少;“貸”則表示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和利潤的增加或資產、費用的減少。例如:把現金1000元存入銀行。那么資產中的銀行存款增加1000元——記借方;而資產中的現金減少1000元——記貸方,如果把借方和貸方及其內容按規定格式擺放,則是會計分錄:
借:銀行存款 1000
貸:庫存現金 1000
然后再舉例子分析會計分錄的類別及編制方法(記賬憑證的編制),從而使學生扎實地掌握會計專業術語和理論知識,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逐步達到教學目的。
3 分組實習,在合作中掌握會計技能
會計教學必須以社會對會計人才的需求為導向,通過實驗教學,培養實踐能力較強并具有創新精神和綜合素質的會計人才,以滿足社會需求。實踐教學對實驗教程的要求較高,教程必須能給學生提供較真實的經濟業務、創造一種仿真的經濟環境,給學生一定的場所和模擬材料,由學生自己動手完成所有會計實務操作。
在學生已掌握單項會計憑證填寫和賬簿登記基礎上,由5至8名好中差學生組合為一個小組,教師將高度防真的實習資料發放給小組,要求從填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到編制會計報表都是由小組合作完成,成績好的學生起領隊和輔導的作用,讓他們互幫互學,對學習中的隨時展開討論,提高學習效果。教師要控制好學生操作進度,對不同的小組要根據其不同的情況,及時給予指導,以免學生操作嚴重出錯,導致偏離會計實務操作方向。實習操作結束后,教師對各組的實習情況給予恰當的評價和鼓勵,通過全班交流,相互補充、修正,達成共識。
學生按照會計核算流程采用真實的賬證表等進行規范化會計業務實訓后,再對學生固定角色,采取“分組輪崗制”。每組代表一個財務科,在組內對學生進行崗位分工,設置出納、記賬、主管、稽核和檔案管理等不同的會計工作崗位,并明確各崗位的任務與職責,每一循環結束后,將崗位進行輪換調整,使學生熟悉并掌握每一個會計工作崗位的權限及職責。
合作學習不僅可以提高學習能力,提升思維的深度及廣度,更大的作用是提高人的合作能力、溝通能力和團隊意識,另一方面,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有爭辯,而這種爭辯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專業的理解,還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和智慧。
4 個別輔導,有針對性地因人施教
在課堂教學和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可能有些問題還不能解決,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個別指導。個別輔導要注重方法,善于啟迪。有些學生,抽象思維相對薄弱,可以將抽象問題要具體化,如,學生問到“會計科目和會計賬戶的區別”時,可以用中藥房抽屜及其標簽創設情景來幫助學生區分。會計賬戶如同抽屜,是有一定的格式的,用來擺放“會計信息”,而會計科目如同抽屜上的標簽,是為了“寫明會計信息的名稱”。恰當比喻生動形象,學生很容易理解。有些學生在會計實務操作能力欠缺的,如手工點鈔、鑒別真假幣、裝訂憑證和賬簿等,教師可以通過手把手地教導,幫助學生提高會計實操技能。
個別輔導也可以借助學生的力量。教師一個人“單兵作戰”的力量是有限的,可以發動成績好的同學來幫助成績相對落后的同學。學生之間的思維有相似點,從其他的學生角度理解,這樣更有助于問題的解決。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在中職會計專業教學中,教師應當結合教學對象的實際情況,在注重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更要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的發揮,采用多樣教學方法,使每個學生都得到最優的發展,從而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為社會培養更多合格的會計專門人才。
參考文獻
[1] 彭欣.基礎會計課的教學方法新探[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