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提高課堂教學效能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目前我校教師對教材的分析理解不夠深入,對學生的原有基礎、認知能力認識不足,造成課堂教學缺乏實效性,更多的是盲目性、隨意性,40分鐘的教學效能不高。掘課堂效能潛力理應成為教師的共識。
1.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樂于學數學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我認為,對于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他遠遠超過責任感?!睂W習數學也是如此,只有對數學產生濃厚興趣,才能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去攀登數學的最高峰。對于小學生來說,興趣的培養則更顯重要。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角色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之中,從而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學生,把他們看成知識的主動探索者,創設和諧的氛圍,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師把愛滲透在課堂上,關愛每一個給學生,就是增強他們學習興趣、學習信心,提高學習效率。在教學中做到尊重學生的異見、寬容學生的誤見、鼓勵學生的創見。鼓勵他們獨立思考,善于持贊賞的態度正確地評價學生,以表揚、鼓勵為主。讓學生喜歡數學這門學科,如果學生喜歡了數學,那么學生就對數學有了興趣,學生對這門課程有了興趣就會主動、愉快地參與學習過程,只有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了學習的全過程,這樣的課堂才毫無疑問是有效的。
2.以人為本,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蓖瑫r也指出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在教學中,教師要做到給充分的時間、空間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思維,使每一位想說的同學都有機會去說。做到尊重每位學生的權利,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課堂中充滿濃濃的人文氣息。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是僅僅體現在部分學生身上,而要尊重每一位學生的選擇,不強加給學生某一種解題策略,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思維方法,讓更多的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歡樂。
有效的課堂教學是我們教育實踐者的不懈追求!現代教學理論認為:教學過程既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認知過程,又是學生能力的發展過程。因此,教師要徹底擺脫傳統的“填鴨式”教學,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整個學習活動中去;同時,又要注意學生個性的發展,這是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個性差異畢竟存在,所以在課堂上必須做到“上不封頂,下要保底”。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各種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堂練習,讓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都有話可說,有題可做。
3.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課堂教學模式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富有創意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它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利用教學中動態因素之間互動,促進學生的學習,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活動。通過合作學習,能彌補個人思維狹小單一的缺陷,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能充分給予每個學生展示自我和鍛煉自己的機會;能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是實施新課程實驗、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有效措施。變革學生學習方法,是實施新課程的關鍵。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小組合作學習是時代賦予數學教學活動的要求。是實施新課程實驗的必需。同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能夠實現優勢互補,促進知識的結構,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能給每一個學生創造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的機會,將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一起構建的,這里需要教師的課堂智慧、深厚涵養以及孜孜不倦探求的心靈。教學是一門藝術,課堂就是它施展的場所,讓課堂少一點熱鬧多一點熱度,少一點花哨多一些效率,真正把語文學科的特性落到實處,真正實現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 效率
一、師生交流,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在真正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學上,學生的參與程度是很高的。一些有經驗的教師非常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并教會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并教會學生質疑問難、引導并鼓勵學生發表個人見解。他們會積極參與教學的每個環節,熱烈響應教師的每個要求。而且他們對教學的每個環節都充滿了好奇和興趣,教師可以引導他們參與到教學設計之中來。建立在師生交流基礎上的教學是高效的。
二、情境教學.激發探究興趣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詹姆士曾用實驗證明:“如果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人的積極性可以增加3~4倍?!苯菘私逃铱涿兰~斯曾說:“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薄霸诳赡艿姆秶鷥?,一切事物應盡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見的東西應盡量地放在視官的跟前,一切聽得見的東西應盡量地放到聽官的跟前。假如有一個東西能夠同時在幾個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應當用幾個感官去接觸?!币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計劃要達到一個什么樣的教學目的,面對課堂教學,也必須從教學需要出發,力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氛圍,引起學生共鳴,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教學是師生雙邊活動,但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學效果的好壞,關鍵要看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小學生天動、好展示,如果能根據課文內容,編排一些適合學生表演的環節,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一種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海底世界》一課著重描寫了海底的景色奇異和物產豐富。課前筆者耐心地制作了課件,搜集了相關的資料,把聲音和圖畫巧妙地組織起來,通過聲音與圖像的融合,為學生創設了形象、直觀的教學情境,使學生不由自主地融入其中。在課堂上,他們被海底世界的奇異景色和豐富的物產,深深地吸引住了??赐旰螅P者提問:“你覺得海底是個怎樣的世界?”學生們爭先恐后地要求發表自己的見解,此時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其實,創設課堂情境的方法有許多,只要教師能下功夫在教學中主動、適宜地創設一些靈活有趣、得體有效的教學情境,語文課堂就會活起來,就能誘發學生情感共鳴,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因材施教,提高學生水平
受不同生活環境的影響,學生的學習能力總是存在著差異,這在一定程度上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困難,在客觀上制約著教師的教學成效。因為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要面對的是幾十個知識基礎和性格各異的學生,教師如果不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而是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方式,必然導致有些學生跟不上教學,影響到學生的學習進展。所以教師要變“一刀切”為“因材施教”,允許學生采用自己的方法方式去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給學生一個自主學習的舞臺,讓每個學生都可以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進而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效地提高小學語文的總體教學水平和質量。這也是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
四、多媒體教學,拓寬學生視野
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是“滿堂灌”,在課堂上教師依靠教材和黑板,主要在講臺上進行教學,雖然說這樣也可以向學生傳達盡可能多的知識,是學生投入其中,但是這種教學模式與現代化的先進的教學媒體相比,差之甚遠。如果教師能夠合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結合教材的特點和實際需要,把語言、文字、聲音、圖片和圖像等綜合運用起來,創設多種感官的課堂教學情境,通過鮮明的圖像、逼真的聲音,讓學生沉浸在美妙的情境之中,引起學生思想上的共鳴,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課堂氣氛和節奏,以提高課堂實效。例如,筆者在講授《驚弓之鳥》一課時,學生對只拉弓不射箭就把大雁射下來感到迷惑不解。于是,筆者就通過多媒體把這一情境展示給學生,把有聲的圖像播放給學生,通過多種感官,學生能夠合情合理地進行判斷與推測,受傷的大雁悲慘的叫聲,聽到拉弓后的振翅欲飛以及傷口裂開后摔落在地上。他們深切地感受了“驚弓之鳥”處境,這樣通過多媒體教學很好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五、多讀課外讀物,拓寬知識面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等名詩名句都為我們說明了多讀書的好處。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多讀課外讀物,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語文教師應教給學生正確閱讀的方法,并努力為學生創造有利條件,給他們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去閱讀。例如,在教室里設一個圖書架,方便學生閱讀;也可以每周舉行一次讀書交流活動,鼓勵學生多做讀書筆記,積極交流讀書感受。長此以往,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就會有很大的提高,語文的學習能力也一定會有顯著提高。這種方法還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有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以及對知識的積累。
六、促進合作交流,提高學生水平
本節課教師選擇與觀察物體有關的語文詩詞,有表情的進行朗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每一個過程。通過動手擺一擺,看一看,畫一畫,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小組討論交流,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
[關鍵詞]創設情境 激發興趣 提高效率 培養能力
一、創設有效情境,激發學生興趣,進入課題
上課鈴聲剛響,我邁著輕盈的腳步,面帶微笑走進教室,師生相互問候后,我對全班學生說:“這節課,我給同學們上一節語文課,好不好?”
(做為一名數學教師,在數學課堂上主動提出要給學生上一節語文課,已讓學生感到好奇了。)
我聽到的不是齊聲說“好!”看到的也不是激動和興奮,而是驚奇、詫異和懷疑的表情。(這些不同的表情,正體現了學生的不同心里和學生的年齡特征。)
一個學生說道:“老師,這一節不是數學課嗎,怎么要上語文?”
又一個學生說道:“老師,你教數學,還會教語文嗎?”
我沒有直接回答學生的問題,而是清了清嗓子,抑揚頓挫的吟起了宋朝蘇軾的《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保ū芏淮穑脤嶋H行動來告訴學生,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我最后一句吟完,教室里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同學們一個個興奮不已。
一個學生說道:“老師,沒想到你朗讀的這么好!”很多學生附和說,是啊!是?。。ㄓ刹乱?,驚奇和不信,變成現實,學生由衷的鼓起掌聲?。?/p>
我一看剛才驚奇、質疑的表情沒有了,趕緊說道:“現在愿不愿意和老師一起來學習這首詩?”學生聲音響亮的答道:“愿意!”
(《新課標》指出:“學生的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以上各環節的處理,讓學生由驚奇、猜疑和不信的思維狀態,到不由自主的鼓起掌聲,由要我學,到我要學,由被動式的學轉向主動式的學,這是《新課標》倡導的,也正是主體性高效課堂所追求的目標。)
好!下面請同學們先和老師一起有表情的朗讀一遍:“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師生一起朗讀后我問道:“誰知道這首詩的大體意思?”
一個同學答道:“這是宋朝大詩人蘇軾游廬山后的觀后感,描寫了廬山美麗的景色?!?/p>
我趕緊表揚說:“不錯!你基本上概括出了這首詩的意思。下面老師簡單的把這首詩給同學們分析一下,如果老師分析的不全面或不準確的地方,下去后可以查一查相關資料或網上搜集一下相關內容?!?/p>
“這首詩是蘇軾由黃州貶赴汝州任團練副使時經過九江,游覽廬山。瑰麗的山水觸發逸興壯思,于是寫下了若干首廬山記游詩。《題西林壁》是游觀廬山后的總結,它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
開頭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實寫游山所見。廬山是座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游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換形、千姿萬態的廬山風景。
后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說理,談游山的體會。為什么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呢?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局部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游山所見如此,觀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p>
(教師簡單而短暫的分析,讓學生初步了解了詩的大體意思,激發了學生學習欲望,重要的是為《觀察物體》這一課做好了鋪墊。)
我給同學們分析完后,問道:“學習了這首詩,你有什么想法和感受?”
一個學生答道:“觀察任何事物,不能只停留在某一個位置,某一個面上,不然你看到的只是片面的?!?/p>
“你回答的真好!下面我們就來學習《觀察物體》,好不好?”我邊說邊把課題板書在黑板上面。(課題的引出恰到好處,達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學生高興的答道:“好!”
二、動手操作,觀察探究
1.讓學生先拿出自己準備的紙箱。
2.講觀察要求(兩人一小組,觀察時視線要與觀察物體的面保持水平與垂直)。
3.每觀察一次,把自己觀察到的若干個面和形狀在大腦中想一想,說給同位聽,然后把觀察到的面的形狀畫下來。
4.兩人轉換方向和觀察角度,再觀察,再想一想,說一說,畫一畫。
(《新課標》指出:“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這一環節中,教師提出了明確的觀察要求和目標,即通過“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畫一畫”來達到教學目標。同時,這一環節的處理,即有獨立思考,又有合作交流;教學內容的組織,即重視了過程,又處理好了過程與結果的關系;即重視了直觀,又處理好了直觀與抽象的關系;即重視了直接經驗,又處理好了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的關系。)
三、匯報交流,總結評價
1.我請一個小組的兩個同學匯報觀察的結果:
(1)我問甲生:“第一次你看到幾個面,各是什么形狀?”
甲生答:“我看到一個面,是長方形。”(我在黑板上板書:一個面)
(2)我又問乙生:“第一次你看到幾個面,各是什么形狀?”
乙生答:“我看到兩個面,是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我接著板書:兩個面)
(3)我問甲:“第二次你看到幾個面,各又是什么形狀?”
甲答:“我看到了三個面,兩個長方形,一個正方形?!?(我板書 :三個面)
2.我向全班質疑:“同樣一個長方體紙箱,放在那里沒動,為什么有的同學看到一個面,有的同學看到兩個面?”
一生搶著舉手回答道:“因為觀察的角度和方向不同,所以同一小組的兩個同學,看到的面的多少和形狀也不相同?!保S即板書:觀察角度和方向不同)
聽完他的回答,我會心的笑了,同學們也為他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這是一位不善言答的學生,我知道這一節課他在用功了。
(教師的微笑是對回答問題學生的一種肯定和嘉獎,教師的微笑也引導了全班學生為他掌聲鼓勵,這種時時對學生的呵護和鼓勵,激發每一個學生積極向上。)
3.我接著問道:“一個物體最少可以看到幾個面?最多可以看到 幾個面?”
看到同學們紛紛舉起了一雙雙可愛的小手,我把這個問題留給了班上平時不回答問題的一位女生。
她顫顫驚驚地站起來答道:“最少一個面,最多三個面。”
我帶頭為她鼓起了掌聲,同學們也隨之響起了熱烈 的掌聲。
(《新課標》指出:“教師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經驗為基礎,要因材施教,要面向全體學生”。教師的這一細小舉措,在這一方面做得很好,把簡單的問題留給那些學困生來回答,讓他們也有展示自己的機會,也品嘗學習的樂趣和喜悅,實現《新課標》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在同學們鼓掌的同時,我在前面板書的“一個面”的前面添上“最少”二字,在“三個面”的前面添上“最多”兩個字,這樣,這節課的知識同學們掌握了,板書也層層遞進完成了,難點也突破了!
4.階段評價:我看到同學們一個個高興的樣子,趕緊說道:“這節課到目前為止,同學們都學的很認真,很積極,只要我們堅持這樣,每一個同學都會是最棒的,最優秀的!下面我們輕松一下,做一個游戲好不好?(評價的目的是激勵學生的學習,評價達到了及時,恰到好處。)
學生高興答道:“好!”
四、猜測驗證
一個長方體紙箱,四個同學分別垂直、水平對著每一個面。
1.猜一猜,誰和誰觀察到的面的形狀是一樣的?
2.游戲驗證:四人一小組分別坐在紙箱的四個面前,把觀察到的面的形狀畫下來,然后交給你認為和你觀察到的面的形狀相同的同學手里。
3.匯報游戲驗證結果:前――后、左――右,與猜測結果相同。
(這一環節的處理,讓學生在游戲中完成,即緩解了學生學習的疲勞,又通過游戲的形式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
五、全課總結
本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和感受?
甲生說:“一個物體,當你的觀察視線與物體水平垂直時,你只能看到一個面,無論你怎樣轉換角度,最多也只能看到三個面,不可能看到所有的面?!?/p>
我贊許的點頭說道:“這節課你學的很不錯,希望保持下去!”
乙生說:“觀察景物,觀察物體是這樣,只要你換個角度,看到的就不一樣。對于我們生活中的事情也是這樣,如兩個同學要動手打架,趕快換個角度去想一想:我這樣做對嗎?如果他這樣對我,我會怎樣?這樣兩個人就不會打起來了!”
我聽到這位同學說這么好,隨即說道:“是啊,就像剛才這位同學說地一樣,生活中有許多事情,只要你換個角度去考慮,想一想,也許什么事情都解決了,學習成績提高了,同學之間也不會鬧矛盾了!”
(課堂評價全面,及時,不只簡單的停留在知識層面上,思想教育抓住時機,恰到好處)
隨著話音剛落,下課鈴聲也響了,這節課在歡樂中結束了。
六、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設計以學生為主體,通過一首詩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為學生營造了輕松自主的學習氛圍。
1.創設情境,有效導課?!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币粋€數學教師在數學課堂上要給學生上一節語文課,這對于學生來說,既是驚喜,又是驚異。學生半信半疑,學生的大腦已進入思維狀態,這也應了“學來源于思,思來源于慮。”教師這一有效情境的創設,把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和集中了過來。
2.評價及時恰當。《新課標》指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本節課教師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狀況,或者簡單的語言激勵,或一個微笑,或帶頭鼓掌,語言之簡練,動作之簡單,可很有效。在評價時既關注了學生的學習結果,有關注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同時還關注了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的評價,幫助學生認識了自我,找回了自信,明白了道理。
3.教學思路清新,環節流暢,知識點聯系緊密。本節課由數學教師在數學課堂上給學生上一節語文課,把學生帶入半信半疑的狀態,同時也把 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教師的有感情的朗讀和熱情簡單的講解,提出讀后之感受,由學生的回答,巧妙的引出本節課的課題。在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的基礎上,教師進行有效的提問和解答,游戲的猜測與驗證,既調配了學生學習的疲勞感,又進一步鞏固了所學知識。
4.板書設計科學合理、層層遞進。本節課的板書設計,從課題的呈現上體現了自然與巧妙,達到水到渠成;從知識點的展現上體現了層層深入,環環相扣;從板書的目標上達到了突出知識點,突破重點,攻破難點的目的。
一、要發揮師的情感作用
1.愛是是教育工作的前提,基礎和源泉。
教師不但要愛學生,而且要知道怎樣去愛學生,更要知道怎樣去贏得學生的愛。教師應傾心竭力地將熱情投入所熱愛的教育事業中去,用真情去關心愛護學生,給學生以生理和情感上的安全感,關愛每一個學生,有信心教育好每一位學生,特別是那些“問題”學生、家庭不健全的學生。教師要做到“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那么怎樣去愛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其主要在“尊重、關懷、理解”六個字上。尊重學生,最主要的是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最不能容忍那些損害他們自尊心的教師。對學生諷刺、挖苦、冷漠、體罰或變相體罰等有傷學生尊嚴和不利學生個性發展的手段,只能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和對抗情緒,造成師生關系緊張。
2.關懷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催化劑。
教師對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懷,必然會引起學生愛的反饋,因為學生感受了教師的關懷和愛護,產生了愉快的情緒體驗,對教師就會更熱愛更信賴。
3.理解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橋梁。
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這就需要教師理解學生,做學生的知己。這樣,學生就自然會把教師當成知心朋友,愿意向教師敞開心扉,吐露秘密。師生心靈相通了,彼此就像有了一座無形的橋梁,思想的交流,知識的傳遞,就暢通無阻了,師生關系就會越來越密切。教師應信任和理解學生,善于與學生溝通,使學生愛你,尊敬和擁戴你,主動接近和配合你。只有在愛的氛圍里,在信任和理解中,學生才會盡可能地釋放出所有的潛能,發展其天賦與個性,從而自我教育、自我踐行、自我評價,全面健康地發展。
二、樹立平等的教學觀
平等是指在教與學的關系上,沒有尊卑高低之分。課堂上師生間的平等關系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新型教育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學生的“學”上,要重視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這就要建立平等、良好的師生合作關系。怎樣才能建立平等、良好的師生合作關系呢?實現師生良好合作,教師要放下架子,融入學生之中,給人一種親切感,開展創造性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而學生要主動地、活潑地參與學習過程,而不是被動地、消極地成為接受知識的容器。師生良好合作程度能夠從課堂教學中反映出來。如果學生怕答錯問題被教師批評而不舉手或站在那里有話不說,這常常是由于教師居高臨下,使學生產生畏懼心理而造成的,這必然會妨礙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多一些微笑,多幾句鼓勵的話語,多主動與學生進行溝通,堅持“無錯原則”,那么,課堂上必然會出現積極舉手、各抒己見的場面。我給自己提出了要求:要面帶微笑地上每一節課,不在課堂上批評學生,不用過多的時間處理不良問題,表揚激勵的語言不離口。這種做法使我和學生在課堂上的關系融洽了。課堂上形成了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氛圍。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不僅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得到了發展,個人的長處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而且進一步促進了師生關系健康和諧地發展。這樣的教學,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學質量才會顯著提高。
三、良好的課堂互動模式
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掌握知識的多少已經不是最終目標,如何學會知識才是至關重要的,這個道理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基礎教育的任務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可持續的學習動機和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改變原有的單純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互動式的教學方式是勢在必行的。良好的課堂互動模式的建立也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環節。
如何構建出具有互動性質的課堂教學呢?因素有很多,下面我就“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課堂上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談談自己的做法和感受。
“互動”必須“參與”,只有“參與”才能“互動”。數學是一門對學生邏輯思維要求非常高的學科,一堂課的效率高低完全取決于學生有沒有開動腦筋,有沒有跟著你轉,即有沒有真正地跟你互動起來。所以我上數學課的宗旨就是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真正讓他們掌握知識。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參與教學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有師生對話、分組討論、實踐活動和獨立探究,甚至可以是師生換位等。當然要在課堂上形成互動,首先應要求教師調整好自己的狀態,因為教師應當是課堂上良好氣氛的首先帶動者。
四、提高教師自身修養
一、作業的設計
數學作業的設計,是一件具有創造性的工作。在全面實施新課程的今天,數學課程需要數學的作業設計及策略。只有與數學課程相匹配的行之有效的作業才能促進課程的發展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
(一)選題要“精”
教師應根據自己班級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精心挑選和適當地設計有針對性的題目,使學生通過做這些作業題得到所期望的發展,而且練得恰到好處。這樣的練習不僅減輕了學生的作業負擔,又提高了課堂的效率,同時也解決了教師批閱量大的問題,可謂一舉多得。
(二)選題要源于生活
生活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場所,也是學生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場所。課外作業設計的根本是讓學生能品嘗學習的樂趣,而不是一種負擔?!霸谏罾镎医逃瑸樯疃逃笔翘招兄壬囊粋€重要的教育觀念,他的“社會即學?!睂W說,更是告訴教師“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環境,都可以大大增加”。數學課作業也應將觸角伸向小學生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作業設計可以與兒童的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學習活動結合起來,構成一個和諧的學習整體。
(三)選題要有“趣”
趣味性的作業設計,有助于學生的求知興趣持續發展。延伸課堂空間,使學生研究、探討數學的潛力在課后得以充分發掘。特別是對于校學生而言,趣味性的作業更是讓他們學習數學的過程成為了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學習過程。
二、數學課堂教學的藝術性、科學性
提高課堂教學的藝術性,將課堂教學內容藝術性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愛聽、愛看、愛學,學得生動活潑,學得妙趣橫生。教師在教學中要認真鉆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的興趣因素,運用生動、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開展豐富多彩的訓練心智技能的教學活動,注重課堂語言的藝術性,努力營造出“課伊始,趣已生;課進行,趣正濃;課結束,趣猶存”的教學氣氛。讓學生“會學”“、善學”,實現“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
(一)把握最優教學時間
教師要備課認真,準備充分。要喚起學生的興趣,就要想方設法制作一些精美的圖片,比如各種圖案、頭飾。教師首先讓學生觀察,然后引導學生從中發現數學概念,改變圖形的大小可以把圖形按比例放大或縮小。這樣讓學生在欣賞圖案的過程中對所學知識進行回顧,避免學生空想,不僅給學生以美的熏陶,而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體會圖形的變換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二)選擇最優教學手段
教學手段的優選是實施教學過程最優化的主要方案之一。優選教學手段,要以能否提高信息的傳遞效率,是否有利于學生對教學信息的輸入、加工、儲存為依據。以教學長方體的認識為例。教材提供的是冰箱、餅干盒、玩具盒等圖片,教師可以選擇一個或幾個實物抽象出長方體的圖形,并進一步介紹長方體的面、棱、頂點等。目前在有條件的學校,教師大多采用多媒體課件演示長方體的形狀。此外,還應因地制宜選擇教學手段。
三、教師需有“一桶水”
師者,無才、無德、無信不立也。教師應時刻謹記慎獨律己,言行一致,樹立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時刻保持樂觀態度,臨危不亂,處事泰然。業余時間,更應不滿自身現狀,廣泛涉獵,博覽全書,參加職后培訓和進修考核,這樣,才無愧于人民教師這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教師的人格魅力、淵博學識和處世哲學,都將是邁向“素質教育”的鑰匙和通行證。
(一)教師觀念的轉變
數學教師必須更新教育觀念,努力貫徹素質教育原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的過程,從而體現數學在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方面的重要性。教師應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
課堂上總是會出現一些小”意外”。恰到好處地處理好小意外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是教師課堂教學駕馭能力的具體體現。
處理課堂中的小意外,對于教師來說,教育機智非常重要。對此 ,我感悟良多。一次,我在講生物課《擴散和滲透作用》的教學前,準備了硫酸銅擴散和蔗糖溶液發生滲透作用的演示實驗,我的課堂設計是要將兩個實驗用同一裝置分別演示。在課堂上當我演示完蔗糖溶液滲透作用實驗后,準備請學生去衛生間將裝置里面的蔗糖溶液倒掉,繼續演示CuSO4擴散時,突然有個學生調皮的提出:就將CuSO4溶液混合在已發生滲透作用蔗糖溶液中看一看!我一聽,好想法呀,以前上課都是按課本要求的實驗步驟去做。從來沒有想過將CuSO4溶液混合在已發生滲透作用的蔗糖溶液中會是什么現象。也許分離的兩個實驗學生早就知道了結果,所以這個學生一提出這問題,引起很多學生的好奇心都嚷嚷著做做看,我也很興奮,毫不猶豫地就答應了。
當我將CuSO4溶液加在已發生滲透作用的漏斗中,5分鐘后,燒杯中出現了藍色現象,實驗效果、結果令我吃驚。在整個實驗過程中所有的同學都聚精會神地觀察,實驗后都積極討論、發言。這突如其來的教學小意外產生了一種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一節有意義的創造性教學活動就誕生了。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一百條建議》中有這樣的論述:“學生與教師的爭論中,學生為真理與教師的辯論,如果教師對真理搪塞和不負責任,以強權壓制學生以保證其面子,那么學生不僅是認為這個教師沒有水平,更重要的是學生認為這個教師是沒有道德的。” 基于這種認識:我的課堂上,在課堂教學能順利進行的同時允許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因為他們是在為他們的真理辯解。在上述案例中,學生提出想將CuSO4溶液與蔗糖溶液加在一起試一試看結果怎樣時,表面上這是一個調皮搗蛋的想法,但是實際上學生敢于在課堂上提出問題,本身也說明你的教學是成功的,如果不加以理睬,絕對不會出現課堂上學生的興奮和好奇。當我順從學生的意見給實驗加藥品時,所有學生已經按捺不住情緒,都紛紛站起來觀察,但由于實驗需要幾分鐘,我就將加好CuSO4溶液的漏斗裝置移到講臺下面。開始講下一個內容時,教室馬上就安靜了,這就是課堂的駕馭能力,不是短暫的一個偶爾現象,而是在平時教學中能調動學生的思想積極性,使教學在高效而有序的狀態中進行的結果。同時,教師和學生都處于一種創造性的勞動中,這是教師與學生的美好時刻,正如一句名言所說:教育是師生共享的生命歷程。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與教師的教育機智密不可分。而教育機智的運用必須注意以下策略:一是要因勢利導;二是要隨機應變;三是要掌握分寸;四是要審時度勢;只有這樣,才能發揮教師教育機智的潛質。
總之,教師在課堂上尊重學生,創造課堂氣氛,提高學生興奮點又能很好地組織教學,體現了教師的課堂駕馭能力,同時激活了課堂。
——家長叮嚀孩子:“上課要認真聽講,回答老師的問題?!?/p>
——老師要求學生:“認真聽講,積極動腦,踴躍發言?!?/p>
然而,孩子的做法不盡如人意。家長、老師的要求籠統抽象,怎樣做才是認真聽講、踴躍發言呢?凡此具體實在的指導,幾乎是空白。如何糾正這一重視結果而忽視過程的指導偏差呢?
從社會學的角度講,課堂教學的本質是人際交往作用的過程。教學過程中傳遞的信息要為學生接受、加工、順應或同化,需要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相互間展開平等而充分的多向交往。只有當師生間的垂直交往與學生間的水平交往的渠道都暢通無阻時,學生的認知主體性才能充分的發揮,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下面談談我的一些粗淺的探索。
一、從實用性和可操作性角度出發,把課堂交往技能訓練內容具體化為四個“學會”
1.學會傾聽他人發言。傾聽他人發言包括傾聽教師講課和傾聽同學發言。要求學生積極做好傾聽的心理準備,注意力集中指向所要探索的學習問題,先獨立想一想對這個問題是怎樣想的,然后虛心傾聽別人的發言,逐步學會記住他人的發言要點,不隨便打斷別人的發言,學會用言語信號和非言語信號,作積極的信息交流。所謂非言語信號,主要包括交換目光、側耳傾聽、舉目凝視等;所謂言語信號,主要是對他人的發言贊同、接受時,說出表示支持性的言語,如“我也是這樣想的”,“我覺得你說的對”;如果他人說的不全或答錯了,則應該陳述自己的想法,擴充或修正他人的意見;學會質疑、發問,學會向他人請教,聽不懂時請求對方作進一步解釋。
2.學會陳述自己想法。我們要求學生先想后說,想好再說,做有準備的發言,逐步做到語言完整、條理清晰、連貫流暢、生動自然,注意恰當控制音量。即參與討論時音量要小,不能影響其他小組的學習;回答提問時音量要大,讓全班學生都能聽見。
3.學會修正他人觀點。修正他人觀點,主要指修正同學發言。我們要求學生先肯定對方發言中好的、對的方面,再誠懇地指出不足,談出自己的意見,切忌講傷害對方的話。當然,教師也要敢于接受學生的“挑刺”。
4.學會接受他人意見。接受他人意見包括接受批評與建議。我們要求雙方本著平等的態度,樂于接受意見,耐心的聽對方說完。意見中肯,點頭表示感謝;意見不太符合實際情況,也要聽得進,提醒自己今后要注意這方面的問題,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冕。
二、課堂交往技能訓練,關注的不僅是訓練的目標和內容,更重視訓練的過程和方式
1.認知指導。不良的交往方式往往是缺乏交往策略知識所致。課堂交往技能的訓練,首先要教給學生有關交往策略知識,以指導交往行為。教師可以通過言語講解指導學生應該做什么和怎么去做。講解時,遵循技能訓練的基本規律,在把握交往技能的總體結構的基礎上,將其分解為一系列的具體行為,分要點進行訓練。如傾聽技能分解為:注視對方目光、身體前傾、點頭微笑等。在分項講解的基礎上再指導學生綜合應用于實際交往中。
2.榜樣示范。課堂上進行訓練的一種最普遍的形式就是教師為學生提供榜樣,學生進行模仿。教師是一本活生生的教科書,其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曾今有一位專家指出:交往技能是教師的一種素養。對學生來說,教師應是交往方面的“專家”。如課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發言,不隨意打斷,不輕易否定,哪怕學生說錯時,教師也要耐心等待,讓學生說完,充分展現其思維過程。
3.體驗引導。課堂交往技能的訓練必須誘感體驗,因為從認識到行為都離不開以情感為核心的意向系統的驅動。交往過程中,要讓學生體會他人情感,體驗交往之樂,體驗交往技能訓練的價值感、成功感。
4.行為演練。教師要指導學生在課堂情境中抓住契機進行練習,也可設定相關情境,塑造良好的交往行為。練習時,當學生的交往行為表現接近預期目標時,應及時予以適當的鼓勵,如教師微笑肯定、口頭表揚等,從而促進交往技能的保持與內化。
三、要強化課堂交往技能訓練的意識,促使偶然性轉化為必然性,促使學生的課堂交往行為規范化
訓練時注意兩個問題:
關鍵詞: 新課程 高中數學 課堂教學效能
課堂教學作為教師進行知識傳授,技能培養、品質塑造的主陣地和重要途徑,在學習活動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高中數學學科作為高中階段基礎知識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知識點多、邏輯性強、實用性廣、解答性活等方面的特點,對學生學習能力提升發揮著重要作用。加之當前,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和高考改革的不斷變化,如何在有限課堂教學時間內實現教學效能的最大提升,已經成為廣大教師進行實踐和探索的重要課題。新實施的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提出:“要注重課堂有效性教學,使人人獲得學習技能的有效提高,人人獲得解題思維的切實增強,人人獲得數學品質的扎實樹立,人人獲得學習成效的整體進步?!边@就對教師提出了在減少教學時間和總課時的情況下,如何通過有效方法,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較好地完成數學教學任務的要求。我在教學中進行了實踐和探索,得出了一些的觀點,認為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
一、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
“磨刀不誤砍柴工”,“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制定詳實、全面的教學目標對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和學生學習活動的正常進行具有重要的鋪墊和保障作用。教學目標包括學生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學法技能領域等三個方面。因此,教師在進行有效課堂教學前,要按照“教學目標三維性”要求,制定切合學生實際、體現學生學習特點、促進學習效能提升的教學目標,針對不同層次學生,提出具有梯度的學習要求,遵循由易到難、有簡單到復雜的原則,實現學生在知識、能力、技能、品質、素養等方面綜合素質的提高。如在《三角函數》這一章節教學目標制定時,我針對學生學習實際,提出“1.了解三角函數概念形成的背景,能夠注重集合和對應思想的運用;2.能夠運用數形結合思想和劃歸思想進行問題解決;3.能夠在解答實際問題中運用坐標法、換元法、五點作圖法、待定系數法及綜合法等數學方法進行解答?!钡慕虒W目標,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遞進性、針對性和層次性,為進行有效教學奠定了基礎。
二、借助直觀形象的教學資源
隨著生產技術和科技水平的發展和進步,以前“一塊黑板、一張畫”枯乏的課堂教學被更加具有科技含量、生動直觀的現代教學多媒體取而代之。教學實驗證明,豐富多樣、直觀形象的教學多媒體,以它豐富、大量的內容性、高效便捷的實效性、簡易能動的操作性,對教學效能的提升和學生學習知識的掌握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由此可見,教師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就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由于數學學科知識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系統的整體性等特點,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針對課堂教學內容,選用適宜的教學資源進行知識點和難點的教學。如在講授正弦曲線、余弦曲線的圖形、棱錐性形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等方面教學時,教師可以用電腦來進行演示;對任意角、弧度知識內容講解可以用時鐘來進行演示。
三、實現重點難點的有效解決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只有切中要害,抓住關鍵,才能實現問題的有效解決,高中數學知識教學同樣如此。每堂課都有知識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師進行教學活動應圍繞知識的重難點來進行教學活動的開展。如何將教學重難點進行有效解決,使學生能夠準確、輕松地掌握,是體現教師教學水平和能力高低的重要體現。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教學重難點,充分利用現有的電腦、投影儀、掛圖等豐富教學資源,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調動和激發起來,提高學生對重難點的探究和解答興趣,實現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如在三角函數教學時,我根據本章節重點“任意角的三角函數的定義,同角三角函數的基本關系;正弦函數、余弦函數的性質與正切函數的性質以及簡單三角函數式的化解和三角恒等式的證明”和難點“正切函數在(-π/2,π/2)上的性質;五點作圖法;簡單的三角函數式的化解和三角恒等式的證明”,先創設一個生活情境,引導學生思考,然后通過多媒體教學資源將三角函數的要求和做法進行直觀的展示,使學生對三角函數的重難點有清晰和準確的掌握,提升教學活動的實效性。又如,在《橢圓》第一課時的教學時,我根據教學的重點掌握橢圓的定義和標準方程,難點橢圓方程的化簡,采用讓學生進行動手操作,實物演示、多媒體展示等方法,讓學生進行體驗和掌握,使學生對求出的橢圓方程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橢圓方程的化簡時,我通過提問的方式,循循善誘,讓學生聯系以前平方的知識進行化簡,從而得出橢圓方程化簡的答案。這種教學方法為學生在以后進行雙曲線的標準方程化簡時打下了基礎。
四、注重學習能力的有效培養
教學效能的提升不僅僅是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學生實踐探究、自主學習、思維創新等方面能力的有效提升。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教會學生進行動手探究活動的要求、方法、步驟和要領,做好學生探索過程中的指導和引導工作,有意識地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動手操作,善于提供學生進行問題探究的時機,讓學生進行有目的性、針對性的學習探索活動,實現學生探究實踐能力的提升;要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運用積極的鼓勵性語言和豐富的教學實例,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和內動性,發揮集體的作用,組成學習小組,進行互助合作學習,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提升;要注重發揮學生思維發散性的特點,在教學中善于利用具有典型代表的開發性例題,讓學生進行解答,同時讓學生能夠根據所學內容,自己進行問題的改編和編寫,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認識,使學生在學習中利用知識的前后聯系,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問題的解答,實現學生思維創新能力的增強。
總之,教學是一門豐富的藝術,需要教師的努力和辛勤的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廣大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數學教師只有按照新課標要求,以學生能力培養為目標,精心開展教學活動,提高教學藝術,才能實現課堂教學成效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高中數學新課標內容摘要(實驗稿).
――家長叮嚀孩子:“上課要認真聽講,回答老師的問題?!?/p>
――老師要求學生:“認真聽講,積極動腦,踴躍發言。”
然而,孩子是怎么做的呢?不盡如人意。家長、老師的要求籠統抽象,怎樣做才是認真聽講、踴躍發言呢?凡此具體實在的指導,幾乎是空白。如何糾正這一重視結果而忽視過程的指導偏差呢?
從社會學的角度講,課堂教學的本質是人際交往作用的過程。教學過程中傳遞的信息要為學生接受、加工、順應或同化,需要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相互間展開平等而充分的多向交往。因而,我在日常教學中著力對學生進行課堂交往技能的訓練。下面談談我的一些粗淺的探索。
一、我們所進行的課堂交往技能的訓練。關注的不僅是訓練的目標和內容,更重視訓練的過程和方式
(一)行為演練
教師要指導學生在課堂情境中抓住契機進行練習,也可設定相關情境,塑造良好的交往行為。練習時,當學生的交往行為表現接近預期目標時,應及時予以適當的鼓勵,如教師微笑肯定、口頭表揚等,從而促進交往技能的保持與內化。
(二)榜樣示范
課堂上進行訓練的一種最普遍的形式就是教師為學生提供榜樣,學生進行模仿。教師是一本活生生的“教科書”,其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美國的奇尤依指出:交往技能是教師的一種素養。對學生來說,教師應是交往方面的“專家”、“典范”。如課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發言,不隨意打斷,不輕易否定,哪怕學生說錯時,教師也要耐心等待,讓學生說完,充分展現其思維過程。教師還要注意樹立學生榜樣,學生觀察到自己與榜樣的相似性,更會用心觀察學習。
(三)體驗引導
課堂交往技能的訓練必須誘感體驗,因為從認識到行為都離不開以情感為核心的意向系統的驅動。交往過程中,要讓學生體會他人情感,體驗交往之樂,體驗交往技能訓練的價值感、成功感。
(四)認知指導
不良的交往方式往往是缺乏交往策略知識所致。課堂交往技能的訓練,首先要教給學生有關交往策略知識,以指導交往行為。教師可以通過言語講解指導學生應該做什么和怎么去做。講解時,遵循技能訓練的基本規律,在把握交往技能的總體結構的基礎上,將其分解為一系列的具體行為,分要點進行訓練。
二、從實用性和可操作性角度出發,我們把課堂交往技能訓練內容具體化為四個“學會”
(一)學會接受他人意見
接受他人意見包括接受批評與建議。我們要求雙方本著平等的態度,樂于接受意見,耐心的聽對方說完。意見中肯,點頭表示感謝;意見不太符合實際情況,甚至于不恰當時,也要聽得進,提醒自己今后要注意這方面的問題,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冕。如果時機適宜,也要學會適當的進行辯解,以保持交往雙方心理的融貫。
(二)學會修正他人觀點
修正他人觀點,主要指修正同學發言。我們要求學生先肯定對方發言中好的、對的方面,再誠懇地指出不足,談出自己的意見,切忌講傷害對方的話。當然,教師也要敢于接受學生的“挑刺”。
(三)學會陳述自己想法
陳述自己想法包括回答教師的提問,參與學生間討論時的發言。我們要求學生先想后說,想好再說,做有準備的發言,逐步做到語言完整、條理清晰、連貫流暢、生動自然,注意恰當控制音量。即參與討論時音量要小,不能影響其他小組的學習;回答提問時音量要大,讓全班學生都能聽見。
(四)學會傾聽他人發言
傾聽他人發言包括傾聽教師講課和傾聽同學發言。要求學生積極做好傾聽的心理準備,注意力集中指向所要探索的學習問題,先獨立想一想對這個問題是怎樣想的,然后虛心傾聽別人的發言,逐步學會記住他人的發言要點,不隨便打斷別人的發言,學會用言語信號和非言語信號,作積極的信息交流。
三、課堂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
兒童的許多課堂行為是帶有偶然性的,這種偶然性可以向必然性轉化。教師要強化課堂交往技能訓練的意識,促使偶然性轉化為必然性,促使學生的課堂交往行為規范化。訓練時注意兩個問題。
(一)課堂交往技能是一系列行為的、認知的、情感的過程和諧的結合起來的能力,因而訓練時應靈活、綜合運用各種方式
認知指導是訓練的起點,體驗引導是訓練的中介,行為演練是訓練的落腳點。如課中提問,學生應答時,教師輕輕地提示一句“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這是對別人的尊重”,其將受到春風化雨般的教學效果。而當學生答錯被部分同學哄笑時,教師應及時引導:“別人說錯了,你應主動修正,積極幫助他。試想:如果是你說錯了,別人取笑你,你又怎么想呢?”移情性的話語將在學生的心中激起波瀾。而當大部分學生做得正確時,教師的一句“說得好,大家聽得也很投入”,這種語言表揚又無疑對學生的行為給予了積極的強化。
(二)訓練時間的長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