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管理學的歷史范文

        管理學的歷史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管理學的歷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管理學的歷史

        第1篇:管理學的歷史范文

        關鍵詞:管理學;學科屬性;范式紛爭

        一、管理思想的演變與發展

        管理思想的出現是管理實踐的產物。管理作為一種職能是奴隸制興起的直接產物( 肯尼迪·克洛克, 2002) 。較高一級的管理產生于希臘和羅馬帝國時代( 小詹姆斯·h·唐納利, 1982) 。古羅馬人的偉大之處在于他們利用等級原理和委任、授權辦法, 把羅馬城擴展為一個前所未有的、組織效率很高的羅馬帝國( 羅珉, 2003) 。人類管理思想的演進標志著人類從最初的求得生存而產生的自覺意識經過歷史的錘煉—— 成功和失敗考驗的螺旋式上升, 最終成為人類社會前行的燈塔。人類管理思想的提煉大致經歷六個過程: 管理者的需要、思想價值、時間性、提高和展現(addreja .huczynski, 1996) 。

        把管理思想升華為一門科學, 以此構建管理學學科大廈, 是由發端于19 世紀末現代工廠制度下的“泰羅科學主義”完成的。不同于經濟學, 管理學從一誕生就陷入到“管理理論的叢林”( 哈羅德·孔茨, 1961) : 人們對管理的職能、原理、方法甚至管理的定義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解釋。管理學盡管較經濟學年輕, 在其發展的一百多年里,管理學的發展與創新速度遠遠超出了其他社會學科。從科學管理的確立到人際關系學派發展, 從“管理理論的叢林”到“管理理論叢林的再探”, 從新人際關系學派的興盛到新泰羅主義的回歸, 管理理論絲毫沒有走向統一的跡象。早期哈羅德·孔茨把管理學理論概括為管理過程學派、經驗或案例學派、人際行為學派、社會系統學派、決策理論學派及數量學派等六大學派。海因茨·韋里克( 1993) 繼續對管理理論叢林進行分類, 隨著“叢林”生態結構的變化, 形成了11 個有代表性的學派。huczynski( 1996) 按照市場接受度、爭論性、獨特性、作者聲望把管理學派分為馬克思·韋伯為代表官位主義學派, 以泰羅為代表的科學管理學派, 以法約爾、巴納德為代表的行政管理學派, 以梅奧為代表的人際關系學派, 以本尼斯、沙因為代表的人際關系學派, 以德魯克、彼特斯為代表的大師理論學派。

        二、管理學的學科屬性

        任何一門學科都必須具備三個根本要素, 即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和概念( 范疇) 體系。研究對象是該學科的根本出發點, 也代表了該學科的本質屬性。研究方法是人們認識對象的方式與方法的學問, 它是科學發展最活躍的因素。人們用特定的研究方法來研究特定的研究對象, 便逐步形成了上升為理性的認識, 并借助詞語以概念、范疇的形式加以表述。當用來進行理論思維的概念、范疇積累起來, 形成認識或解釋對象的理論體系之后, 便標志著這一門科學走向了成熟。而管理理論的分歧至少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對“管理”至少存在三個不同的理解。管理科學主義認為管理就是組織在即定資源約束下如何通過優化配置以實現的目標。人際關系學派認為管理就是設計并保持一種良好的環境, 使人在群體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標的過程。管理過程學派的視角, 認為管理就是從計劃到控制的循環過程, 即管理人員在管理活動中執行著計劃、組織、領導、控制若干活動。系統學派認為, 管理是將多變的客觀環境( 宏觀、中觀、微觀) 視為一個復雜系統, 為有效地實現系統目標( 產生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或提高效率或使企業價值最大化等) 而激活人的智力, 優化配置系統中各種資源,并改變資源產出的一系列決策、措施、辦法。概括起來, 上述認識最根本的分歧點在于管理學的人本主義主張和科學主義主張。也有人認為二者各有側重分別形成管理學學科和管理科學學科。事實上二者有明顯的“鴻溝”, 但也不是截然分離的, 二者的關系就像并行的兩個車輪, 在管理學科的發展中, 二者永遠無法交融, 但也永遠無法分離。彌合二者的鴻溝的努力一直在進行。這里以席酉民的和諧管理理論為代表。和諧管理理論認為,“管理”的現實基礎在于“理”, 形式在“管”,“管”必須從“理”來實現。席酉民提出, 管理必須遵循兩個原則, 用優化思路解決客觀科學的一面, 用不確定的思路解決主觀情感的一面, 并使兩者有機結合起來, 互動作用, 實現整體的一致性。

        另一方面, 人們對管理的對象或內容也還存在不同意見。管理學很多概念無論內涵外延均不相同, 分類方式合標準也不相同。從營運職能看, 盡管營運職能的決策過程都包含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四個過程, 但是它們的內容是截然不同的。正如學者芮明杰批評的那樣, 把管理限定為計劃、組織、領導、控制是錯誤的, 管理的核心在于對現實資源的有效整合, 計劃、組織、領導、控制等活動是有效資源整合的手段和方法, 他們本身并不是管理。為了調和矛盾, 學者們把上述對象稱為廣義的管理學研究對象, 把管理科學的內容也囊括進去了。狹義的研究對象則限定為管理的過程或職能: 計劃、組織、領導、控制等活動。英國科學哲學家卡爾·r·波普爾指出, 科學方法是由科學目標決定的, 研究方法和手段只相對于具體目的才有意義??巳R默( 1975) 認為, 管理思想來自于歸納和演繹推理, 它是一個應用于相當廣泛的情境的系統化的知識。不少管理實踐都是建立在傳統方法和理論基礎上的, 而這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泰羅的思想上。

        三、管理學的范式紛爭

        范式( paradigm) 理論最初是由庫恩( 1968) 提出的, 指常規科學所賴以運作的理論基礎和實踐規范。范式是從事某一科學的研究者群體所共同遵從的世界觀和行為方式,它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 共同的基本理論、觀念和方法; 共同的信念; 某種自然觀( 包括形而上學假定) 。范式的基本原則可以在本體論、認識論和方法論三個層次表現出來,分別回答的是事物存在的真實性問題、知者與被知者之間的關系問題以及研究方法的理論體系問題。當一門學科的知識處在一個范式的指導下時,這門學科就處在“常態科學”(normalscience) 時期。在范式的指導下, 科學家們不斷研究、解決問題, 積累知識。但隨著研究的進步, 必然會出現常態科學的范式所不能解釋的“異例”(anomaly) 。當異例多到一定程度時, 就會導致知識危機(crisis) 。后者將迫使科學家們去尋求另外更有說服力的解釋。在這個過程中, 新的定律、概念、假設、價值、技術和解決問題的范例出現, 科學就發生了一場革命(revelution) , 科學研究的新范式形成了。

        把管理學理論范式分為追求使管理更有效率的科學主義范式和追求使管理更加人性的人本主義范式, 這種分類方法的突出意義是強調管理學理論范式追求的目標??茖W管理理論的創立者泰羅信奉的哲學, 就是“科學理性主義”或“工具理性主義”。他第一個把科學方法運用于管理當中。泰羅的科學管理理論把人看成“經濟人”,認為追求經濟利益是人的理性的主要表現。它強調通過勞資協調來提高勞動生產率, 以最小的付出使勞資雙方得到最大的利益。行為主義學派通過霍桑試驗對古典管理理論進行了大膽的突破, 第一次把管理研究的重點從“經濟人”的基本假設和從物的因素上轉向“社會人”的基本假設和人的因素上。梅奧的人際關系理論(human relations theory) 通過對霍桑效應(hawthorne effect) 的揭示, 對古典組織管理理論的研究范式維度作了四個方向的拓展( 羅珉, 2001) : 單個行為主體的社會性; 人是社會人, 工作中的人際關系( in-terpersonalrelations) 是影響生產效率的首要因素; 組織是人們希望實現自導、自治、自我負責和自我實現的場所; 群體(group) 總是通過建立他們的價值觀和規范來控制人們的行為。其蘊涵的理論假設是, 組織善待員工, 員工會改進工作態度, 并不斷增加滿意度和承諾感, 這種態度會影響行為, 反過來促進組織績效的改善。如果按照庫恩的范式革命學說, 在兩個范式之間, 存在四個階段:范式ⅰ常態科學異例危機革命范式ⅱ。這里的常態科學是指在范式i 指引下積累的知識; 異例是指范式i 不能解釋的新現象; 危機是指范式i 從根本上受到懷疑; 革命是指范式i 全面崩潰。人本主義取代科學主義如果是一場革命的化, 那么將是一個新的范式的誕生。在無法調和勞資糾紛時, 泰羅主義學說出現了異例, 但是說泰羅主義出現了危機, 是不符合管理思想史實。huczynski 指出, 人際關系學派從未偏離過泰羅主義的思想范疇。正如梅奧( 1924,1925) 在對霍桑研究報告的解釋中看出: 工廠內友好寬松的管理氛圍將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盡管這種因果關系可能逆轉( 生產的高效率會使管理氣氛寬松) , 管理者仍然能夠看到他期待的東西。人際學派的動機思想強調管理刺激和控制、非正式群體的社會作用力、社會滿意度和產量定額等因素的重要性。梅奧給管理者提供了一個通過咨詢和領導技術重建人與社會平衡的新模式。事實上, 人際關系學派倡導加強了管理者的中心地位。而管理者的中心主義恰恰是肯尼迪·克洛克認為導致管理終結(managementending) 的元兇。因此, 割裂不同學派的歷史聯系性是錯誤的。正如羅珉( 2005) 所指出的那樣: 科學主義范式和人本主義范式從管理學誕生開始, 一直主導著管理學的發展。它們都是管理學范式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同一個硬幣的兩面, 都對管理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四 總結

        總而言之,管理思想家們所選擇的眾多路徑、取向或“范式”, 是可以兼容、互濟的。不同的學術觀點、學術流派相互間應當寬容、共處。對因理論和方法不同而出現的“分歧”,不必急于達成“一律”。管理學研究不斷涌現新的“范式”和多種“范式”并存, 管理學界出現不同的流派或“學派”, 是管理學走出“叢林”的征兆, 也是有利于管理理論研究繁盛的好事。

        參考文獻:

        1.肯尼迪·克洛克,瓊·戈德史密斯著.王宏偉譯.管理的終結.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第2篇:管理學的歷史范文

        論文關鍵詞:泰羅;科學管理;管理主義;經驗管理;工具理性;社會理性

        弗雷德里克·泰羅是古典管理時期的開山鼻祖,開創了管理學發展史上的科學管理原理學派。然而,隨著知識經濟、信息社會和后工業時代的來臨,泰羅的經典管理思想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非議和挑戰。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科學管理原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工廠的勞動生產率,管理的哲學基礎是亞當·斯密以來的理性“經濟人”假設,管理方式是一種“大棒加胡蘿卜”的物本管理手法,已經適應不了新時期的要求。更有甚者,有人簡單地把科學管理原理與人際關系學派思想對立起來,認為科學管理原理是一種冷酷的非人本管理,因此,在人本管理已經成為普適管理價值的今天,泰羅的思想更是顯得格格不入。那么,泰羅的管理思想是否真的過時了呢?我們到底應該以怎樣的一種態度,看待泰羅及其科學管理原理在過去、現在乃至未來的地位呢?本文從管理學說和管理學理論的歷史演進的角度進行探討,認為它開創了公共行政學的管理主義研究途徑,挑戰了傳統的經驗管理范式,并注重組織管理由工具理性向社會理性的轉型。

        一、開創公共行政學的管理主義研究途徑

        當代美國公共行政學家戴維·羅森布魯姆認為,自伍德羅·威爾遜以來,公共行政學開創了三種研究途徑,即管理、政治和法律途徑。而管理途徑又可區分為兩派,即傳統(正統)管理途徑,以及當代以革新為導向的新公共管理(NPM)。公共行政研究的傳統管理途徑可追溯至19世紀美國的文官制度的改革運動。當時為消除政黨分贓和官僚腐敗給美國聯邦政府系統帶來的禍害,改革者提出“政府事務中具有商業性質的部分應當以一種完全企業化的模式運作?!眰鹘y管理途徑的思維和邏輯主要是建立在政治與行政分離的觀點之上的。任職于1913—1921年的威爾遜總統提出,應該用(企業)行政管理的穩定原則———企業式原則來指導公共機構的運作,認為“行政的領域是一個企業的領域”。因此,為了提高政府運作的效率,我們應該以私有企業的行政管理為榜樣,所謂行政問題就是管理問題。根據傳統管理途徑的觀點,公共行政的意義在于追求效能、效率以及經濟的最大化。

        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歐美國家普遍掀起了一場政府改革運動,其矛頭直指政府的機構膨脹、職能臃腫、成本高昂、效率低下,由此也推動了公共行政研究新的熱潮,催生了公共行政研究的新管理途徑。所謂新管理途徑,一般又稱為新公共管理(NPM)途徑。與傳統管理途徑之發源相類似,這一新途徑也主要是改革取向的,以期改善公共部門的績效。新公共管理途徑包含諸多改革假設,比如,公共行政的焦點應放在獲取結果而非遵循程序上;公共行政在產品和服務的提供方面應妥善運用各種市場競爭機制;公共行政應強調顧客導向的觀念,等等。與傳統管理途徑觀點相類似,認為公共行政是非政治化的和企業化的,這是新公共管理途徑的根本。在羅森布魯姆看來,從價值、組織結構、對人的認識、認知模式、預算、決策觀、政府職能等幾個特征來說,盡管公共行政的傳統管理途徑和新管理途徑之間存在不少差異,但總體上看是殊途同歸的,崇尚效率和系統管理是其不二法門的哲學基礎。而追根溯源,管理途徑作為現代公共行政學的一種主流研究途徑,歷史上濫觴于泰羅及其科學管理原理??梢哉f,正是泰羅的學說,奠定了管理學在現代社會科學中的合法性地位;也正是泰羅的思想,啟發了威爾遜的研究靈感,從而觸動他去吸收和借鑒私營部門的管理哲學和管理技術,寫出了流傳百年的《公共行政之研究》,進而創立了適應現代社會要求的公共行政科學。

        泰羅通過對時間動作制、職能工長制、計時工資與計件工資制的親身體察,發掘出現代組織管理中的重要法則———效率法則。在他看來,勞資雙方都應崇尚科學管理工藝,追求生產率的提高,以實現雙贏的目的。著名學者歐文·休斯認為,工廠裝配線是體現泰羅思想的主要的社會領域,但政府運用科學管理的時間并不比它晚多少。因此,泰羅的科學管理理論在公共行政領域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因為泰羅當時就認為,科學管理可運用于公共部門的原因在于:它提供了政府中官僚制組織形式的運作方式,是一種最佳方法,其系統控制的思想非常符合僵化的等級制、過程和慣例。標準化任務及按其操作的工人與傳統的行政模式是吻合的。甚至利用秒表計時進行績效測量的做法在龐大的官僚組織及其分支中也較為普遍。

        在泰羅其后的近百年時間里,盡管人際關系學派、管理決策學說、權變組織理論、知識管理理論等各種管理學說和理論流派層出不窮,眾說紛紜,對公共行政學的研究產生了不同的影響。然而,泰羅開創的傳統管理研究途徑,以及由其衍生的新管理研究途徑,始終是公共行政學的正統研究途徑,并未受到其它學派和研究途徑的沖擊而被邊緣化。正如美國著名管理學家哈羅德·孔茨所指出的,二戰后管理學科領域出現所謂“理論叢林”現象,這使得泰羅等古典管理學者的觀點被人發展得過于枝蔓,先后出現6個甚至11個學派的混亂局面。但很多學派其實是標新立異,只是迎合了社會的需要,在學科發展的角度看其科學性值得質疑。而惟獨由泰羅開創的管理科學研究途徑,其合法性一直經久不衰甚至有久爾彌堅之勢。對于泰羅及其科學管理原理在公共行政學研究中的歷史地位,博茲曼提出過一個更具結論性的評論。他說:“科學管理在教科書中占有一席之地;它在公共行政的實踐和政府研究中具有很大的影響。由于對科學管理和科學原則的信奉迅速擴展并使其流行的正統做法,公共行政和公共行政人員的影響達到了頂峰??茖W管理在1910—1940年期間一直對公共行政起著支配作用,它使公共行政具體化為一個學術領域?!?/p>

        二、推動傳統經驗管理范式向現代的科學管理的轉變

        科學管理原理的本質是一場思想或精神革命,它挑戰了傳統的經驗管理范式,倡導新的科學管理精神,推動了傳統經驗管理范式向現代科學管理的轉變。關于這個問題,泰羅在《科學管理原理》一文中曾多次提醒人們不能只重技術而忘記了它的精神實質。他說:“科學管理是通過研究和實踐發展起來的,它是以測量手段和工程技術為基礎的,用科學的調查方法,根據實際而不是傳統來決定所能完成任務的正確方法”“具體體現在科學管理的‘四個原理’上。不僅是管理手段上的,更是管理理念上的。”因此,“他自己由于對大批的所謂‘效率專家’借用了他的方法而忘卻了他的基本原理而感到苦惱”。管理學家鄧恩評論道,“科學管理的‘措施’絕不等同也不應取代科學成本核算方式等等的管理技巧問題,而后者則是一種堅持收集數據、列表分析并將知識應用于解決工業社會問題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是倡導一種全新管理范式的‘思想革命’?!?/p>

        為什么說泰羅的科學管理原理的本質是一場思想或精神革命,而且挑戰了傳統的經驗管理范式呢?這是因為泰羅一反傳統的經驗沿襲方法,采用科學的途徑來解剖管理生活,探究管理的內在規律和普遍原則。他把科學視為良好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因為在他之前,沒有數據,沒有理論、原則或制度,就沒有人會相信管理能出效益,人們也不會把管理看成是一件嚴肅的事情。比如,此前法國經濟學家薩伊就意識到管理是土地、勞動和資本之外的生產力的“第四要素”,但沒有得到社會的普遍承認和重視?!爸挥刑┝_第一次從理論的高度向社會的勞資雙方、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階層證明:真正的科學,那種能夠導致充分掌握信息專業實踐的科學不只是技巧、公式和規則,而是一種思想革命,一種世界觀和解決問題的方法?!?/p>

        當代管理學大師彼德·杜拉克認為,“直到1885年泰羅開始探索之前,還從沒有人對工人的日常工作進行過系統的研究。怎樣工作被看作是一種想當然的事情”。英國著名管理學家厄威克也指出:“泰羅所做的工作并不是發明某種全新的東西,而是把整個19世紀在英美兩國產生、發展起來的東西加以綜合而成的一整套思想。他使一系列無條理的首創事物和實驗有了一個哲學體系,稱之為‘科學管理’?!?/p>

        羅伯特·丹哈特則從公共組織理論的角度評價了科學管理原理對于實現管理范式演變的貢獻。他提出:“泰羅著作中的哲學含義對公共行政學者來說具有重大意義。雖然我們有可能覺得泰羅的科學很粗糙,但我們不能否定他推進了將嚴格的科學性運用于組織研究的觀念。這種方法不久便成為了管理科學的主流。此外,科學原則最先是被運用于生產,但隨后便‘向上和向外’擴大到組織的更高層次,或許可以說普及到了社會?!睔W文·休斯更是對泰羅的思想充滿譽美之詞,他認為:“泰羅所追求的是一種根本性的變革,用效率和科學取代了特定決策,當通過科學管理使雇主和雇員擁有相同利益時,它甚至成為一種社會變革?!?/p>

        上述說明,正是泰羅把科學的知識和科學的精神應用于管理的實踐和理論探索,才使人類社會的管理世界觀和管理范式進行了一次哥白尼式的變革,實現了由經驗管理向科學管理的轉變。具體來看,這種轉變體現在四個方面:

        (1)經驗管理的主體是個人,主要是通過有經驗者起“傳、幫、帶”的作用,把長期積累的管理常識和管理竅門傳授給其他人。相反,科學管理的主體不再僅僅是個人而是一個群體,他由領導群體或管理群體來控制,同時還外加了參謀機構和智囊團(外腦)來輔助決策和參與管理。

        (2)經驗管理的客體(對象)是單純的物,屬于見物不見人的管理;而泰羅的科學管理對象不僅有物(如機器、工場),更重要還有人,它是通過對人的有效管理來實現對人和對物有機統一管理。

        (3)經驗管理的主要依據是人類以往積累的知識、智慧、經驗和個人膽識與閱歷;科學管理依據的則是科學的方法、理論、工具、技術和藝術,實現了我國古代提倡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境界。泰羅明確指出:“必須用科學知識來代替個人的見解或個人的經驗知識。否則,就談不上科學管理?!?/p>

        (4)經驗管理的程序簡單和隨意,沒有規則意識和制度觀念,“謀”和“斷”合而為一;科學管理是一種程序管理和規則管理,講究程序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管理的過程是分階段、按步驟進行的,避免了主觀的隨意性和盲目性。泰羅反復強調:“最佳的管理是一門實在的科學,其基礎建立在明確規定的法律、條例和原則上?!?/p>

        三、注重組織管理由工具理性向社會理性的轉型

        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認為,理性化是現代化的核心要義,而要實現管理的現代化,就必須首先進行理性化的組織設計。為此,他提出了“官僚組織”(或稱“科層制”)的概念。與此相對應,韋伯極力倡導工具理性,以適應工業社會條件下社會化大生產對組織管理的要求。由于泰羅與韋伯大體生活在同一個時代,因此很多人以為泰羅也效法韋伯,在具體的管理實踐中把工具理性發揮到了極致,并由此斷定泰羅的管理是以“經濟人”假設為根基的。然而,事實并非如此。我們不能簡單地以“經濟人”假設來斷定泰羅的管理就是見物不見人的物本管理,屬于典型的工具理性;恰恰相反,在泰羅的著作和思想中,始終閃爍著社會理性的光芒,充滿了關注弱者和勞資共同利益的人本意識。

        要研討這個問題,首先必須區分工具理性和社會理性的基本涵義。所謂工具理性,是指在人性的設定上,把組織人單純看作“經濟人”,訴求物質利益上的最大化;在管理的對象上,把人看作是機器的附件或依附物,實施一種見物不見人的物本管理;在管理的價值取向上,關注組織贏利的最大化,忽視個人和社會的利益。而社會理性,則同時關注人的多方面需要特別是社會心理需要、社會的公共精神和國家的公共利益。從總體上看,前工業社會的傳統管理屬于典型的工具理性管理,見物不見人,純粹把人看作是工具性附屬物。泰羅的科學管理雖然是在科層組織場景下進行的,受特定歷史環境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工具理性的組織管理方式,因為其根本目標在于最大限度提高組織效率和生產能力。但必須承認,它同時也注重由工具理性向社會理性的轉變。主要表現在:

        (1)泰羅的管理哲學的初衷在于高揚“提高全國性效果”大旗,配合羅斯??偨y倡導的“保護國家資源,增進全國性效果”的呼吁。泰羅認為他自己寫《科學管理原理》一文有三個目的,其中第一個目的是“通過一系列簡明的例證,指出由于我們日常的幾乎所有行為的低效能使全國遭受到巨大的損失”,并因此在美國全社會宣傳和灌輸科學管理的精神,提高社會效率和全國性效果。但很顯然,傳統的基于工具理性的組織管理思路往往是狹隘的,它只重視組織個人或內部的效益,其目標訴求尚未升華到社會和國家利益的層次。

        (2)關注管理層和被管理層雙方的收益,實現了由瓜分既定蛋糕向做大蛋糕的理念嬗變。在《科學管理原理》第一章的開篇泰羅就旗幟鮮明地提出:“管理的主要目的應該是使雇主實現最大限度的富裕,也聯系著使每個雇員實現最大限度的富裕。”當時社會上絕大多數人都相信雇主和雇員的根本利益必然是對立的,但泰羅認為,“科學管理則恰恰相反,它的真正基礎在于相信兩者的利益是一致的?!?/p>

        (3)強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間是合作博弈而非勞工階層的“囚徒困境”博弈。在論證《科學管理原理》時,泰羅明確地指出“資方和工人的緊密、親切和個人之間的協作,是現代科學或責任管理的精髓?!彼压椭髋c雇員之間的親密友好的關系,強調為是科學管理中最重要的一個特點。

        (4)關注人的價值而非完全的“經濟人”取向。如泰羅在國會證詞中說:“先生們,有很多人把工人看成是貪心、自私、貪婪,甚至更壞的人。我完全不同意這些在社會上散布的污辱工人的濫言。我完全不同意這種說法。工人同社會上各個階層的人沒有什么不同。他們并不比其他階層的人更加貪心、更加自私。他們也不比其他階層的人少貪心、少自私?!碑敶绹芾韺W大師T·彼德斯則認為:“注重時間和動作模式的泰羅,以他特有的方式增加了人們的自由。他的確定工序最佳時間的方法,使一線工人從盲目的、反復無常的工頭手中解放出來。人們往往忘記了科學管理革命的兩重性,一是對上面的管理者的,二是對下層被管理者的?!?/p>

        第3篇:管理學的歷史范文

            關鍵詞:管理實踐;工廠;現代企業

            在管理學介紹中,比較一致的是從20世紀初的科學管理時代開始。以泰勒的秒表管理,法約爾的一般管理原則和韋伯的官僚組織理論,共同構建了現代管理學的基石。但在科學管理之前,人類社會也存在著大量的管理活動和商業組織,這些社會商業事物是現代管理學和企業理論發展的淵源和演化的前身。對這些管理活動進行了解,有助于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現代的管理活動和商業企業。

            1 工業時代之前的管理

            管理活動,自人類社會誕生之初就已然出現了。社會本身,就是具有階層性的,如何統治民眾,如何安排宗教事宜,如何分配剩余物資,都是最早的管理問題。人類最早也是當時最輝煌的四大文明古國,不約而同都是產生在河流附近,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對于河流泛濫的防范與治理,是一項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來協同工作的任務。正是這種任務的挑戰和不斷實踐,逐漸產生了協調與管理的需要,進而產生了文明社會。不論是埃及的治理尼羅河泛濫還是中國的大禹治水,都是這種活動的典型體現。

            宗教方面,中東地區在公元前三千年就很流行建立共同的機構來管理一大批寺廟。軍事方面,公元前六世紀,孫子提出了管理軍隊的《孫子兵法》。政治方面,公元前五世紀的孔子,除了德育教育,也提出了國家管理和官員選拔的主張,并影響了其后兩千年的中國政府官員管理。公元前3世紀,印度的考底里耶的《政事論》也闡述了公共行政管理的思想。而且政治領域也誕生了最早的職業“宰相”,出現于公元前1750年,與法老實現了宗教事務與世俗事務的部分分權,并領導其下的官僚機構,以執行監測尼羅河水位、預測全國農業產量和實施分配等任務。

            工業化前,組織主要是家庭、部落、教會、軍隊和國家。這些古代的管理活動,取得了很多管理成就。埃及治理尼羅河泛濫時,已經形成了“以十為限”的管理原則,即一個監工只能管理十個奴隸,以保證管理的效果和效率。希臘時代的蘇格拉底和亞里斯多德都意識到管理的普遍性,不論在私人事務和公共事務,還是在國家管理和家庭管理中。公元前370年的色諾芬觀察到社會分工的好處,到羅馬時代已普遍實現了社會工種的職業化。在世界的東方,公元前3世紀,印度的考底里耶的《政事論》闡述了公共行政管理的思想。公元前六世紀,孫子提出了管理軍隊的《孫子兵法》。公元前五世紀的孔子,除了德育教育,也提出了國家管理和官員選拔的主張,并影響了其后兩千年的中國政府官員管理。中世紀,封建主義促使十字軍產生,而又促使封建主義的消亡。此外,開辟了東西方的貿易道路,目睹了東方在各個方面的領先和繁榮,削弱了天主教的信仰,使歐洲社會生活更加世俗化,并且促進了東西方的貿易。不斷活躍的商業活動,導致了記賬技術的發展。復式簿記的記賬原理自14世紀意大利商人就已使用,但規范的表述是在1500年的僧侶帕喬利,形成了第一個財務信息管理系統。

            2 早期的工廠管理

            隨著資本主義興起,作為新商業階段的代表——工廠及工廠制度廣泛普及并發展開來。在早期的工廠活動中,經濟活動的規模并不是很大。早期工廠的雇工通常不多,在伐木業中不多于12個人。在1840年之前,只有紡織業才可以達到40以上的固定雇工,可以常常以實物作為報酬。在1832年,美國財政部長路易斯?麥克萊恩批準對美國制造業進行調查,在不少產業中,只有1-2家企業能達到50人以上的雇工,只有六種工業能達到3-7家雇工大于50人的企業。其描繪的主要工業情景,是由許多不到50人的小單位。

            早期工廠的規模比較小,實際上也是由于管理技術生產技術所決定的。以美國的工廠為例,在早期工廠內,面臨著三個很大的問題:招募,培訓和激勵。早期的美國紡織工人獨立性很強,反感工廠的強制性和惡劣的工作環境。此外,早期的專業人員是非常缺乏的,包括技術、管理和財務人員,因為沒有成熟的學校體系來培養。會計制度當時依舊停留在帕喬利時代,而且除了記賬,基本沒有服務于管理。此外,監督手段落后、監督人力資源缺乏,懶惰和開小差的情況比比皆是。

            因此,早期工廠的管理手段,也非常簡單并具有針對性。首先是實行監工合同,其實質是一種包工制度,以詳細的合同約定監工的責任,將監督的職能轉移給監工,但這種制度會產生包工為短期利益犧牲企業主的長期利益,比如虐待工人和濫用設備。此外,對于工人實施計件工資,實施個人的成果激勵,到1833年,47.5%的工廠都是通過計件工資來激勵的。鑒于存在著很多需要監督的管理活動,資本家大量動用家族親情,在工業革命早期,企業家常常讓親屬擔任管理職務。

            3 現代企業的形成環境

            隨著社會的發展,一系列商業活動的技術和經營環境發生了改變。這種轉變不僅促使了大型商業組織的出現,更直接形成了導致現代企業誕生的商業環境。

            在運輸方面,隨著鐵路技術的成熟和普及,這種快速而廉價的物流手段促使了全國性的大市場的產生。19世紀40年代,鐵路技術快速發展,包括鐵路、橋梁、涵洞等的修建和T型鐵軌的普及。在美國,至1870年代經濟蕭條來臨,美國已經建成陸地的基本鐵路網。此階段鐵路公司已成功管理者數千名員工,數千萬美元的設備,以及數億美元的運貨,在美國具有規模城市,已經實現一車到目的地。至1910年代合并階段結束后,美國鐵路網形成了穩定的寡頭局面,提供通遍美國的高速運輸市場。

            金融方面,商業銀行和期貨交易制度的形成幫助了企業的融資和成長。1840-1870年間,私人或小型投資團體為主的融資模式逐漸被政府資助、大規模公債、投資銀行的權益資本等形成取代。大公司股票可以上市融資,投資銀行起到了重要作用。

            商業教育方面,大學商學院已經形成體系。1881年,賓夕法尼亞大學華登商業和財務學院,教授會計和法律。1899后的十年,企業管理已經成為各大學的普遍課程。1908年,哈佛大學企業管理研究院,專業化的企業管理研究生教育開始。管理咨詢行業也隨之發展。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后,職業化的管理顧問或管理咨詢形成,從工程咨詢中脫離出來。到1920年代,管理咨詢已經提供職能咨詢。

            分銷方面,鐵路和電報提供了大量分銷的可能,大規模分銷出現。到了19世紀70年代,最大的紡織品經銷商年銷售額達到5000萬美元,雇員2000人。19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現代大型零售業,如百貨公司、郵購公司和連鎖商店發展。另一方面,農產品交易所出現,農產品交易標準化、等級化,并出現期貨交易。由于鐵路保證了運輸,電報保證了通訊,期貨交易取代了傳統的寄售交易,并大幅降低了交易的風險。

            4 現代企業誕生

            0美國著名商業史學家錢德勒對現代企業做出了經典的定義:現代企業是包含多個單位(多地域、多功能),以及支薪管理階層(包括由高層和中層經理構成的管理體系)的經濟組織。這種企業在1840年在美國尚不存在,但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已經在美國經濟中占優勢地位。

            科學知識的產業化催生了大量生產技術,通訊和交通的發展催生了全國大市場,兩者共同提升了流通量。從外部的市場協調頂點到內部的管理協調頂點,一系列不同的位置,都代表不同的資源配置和單位協調的方式組合,在不同的流通量下分別具有各自的優勢性。當流通量增大到一個程度時,通過支薪經理來實現管理內部化更優時,支薪經理就取代了外部的市場協調,從此現代工商企業就在流通量的壓力下產生了。進一步,繼續擴大的流通量又促使了集中生產和縱向一體化,使得多單位結合在同一個管理機構下來優化資源配置、提升效率。而且,規模增大導致了巨額的資本總量,促使了高層經理的職業化,從而實現了經營權和所有權的分離。至此,現代企業的建立才最終宣告完成。

            最早的現代企業誕生于美國的鐵路業。鐵路業的管理非常之復雜,因此必須需要專門的技術人員來擔負管理任務。這些管理任務遠非資本家所能負擔,所以必須聘請外部的支薪經理,從而就誕生了現代企業的職業經理人階層。

            比如在技術方面,鐵路公司的復雜性體現在調度的復雜。經常性的協調與控制是鐵路管理的基本原則,此前歷史上從未有過如此大的協調需求。鐵路行使具有排他性,自從快速的蒸汽機車出現后尤其如此。到了19世紀40年代,鐵路公司發現自己擁有火車,協調工作量和成本會更優,直到后來復雜的管理和計費系統誕生之前都是如此。時間安排也是如此,一個可供參考的鐵道線是每天兩端對開三趟列車,相對的列車每天交會12次,在沒有電報的條件下極易出現事故。

            此外,在會計方面,鐵路公司也非常復雜。首先是資本量巨大。1815至1860年間,美國修建運河的總費用約為1.88億美元,其中73%由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發行公債籌集。而私營鐵路公司的股票投資至1860年已達到11億美元。當時干線鐵路的投資額在數千萬美元,相比之下,只有少數的紡織廠和煉鐵廠的投資額超過100萬美元。而且會計,相對于傳統的紡織廠和運河,鐵路公司的列車、采購、維修等多方面人員都會直接處理相當數量的資金流轉。而且,會計內容相對復雜。19世紀50年代時,最大的紡織工廠會計賬目僅有5組,而鐵路公司達到144組。紡織廠會計半年編制一次,而鐵路公司每月編制一次。

            正是由于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不斷豐富,管理活動也日益復雜,從而出現了工廠、企業等復雜的現代商業組織。進一步,技術的演變、社會消費的擴大使得這些商業組織經濟規模量持續擴大,競爭的加劇也迫使商業組織采用更加復雜的管理技術。這些動因推動了管理理論和管理實踐的繼續進步,終于在20世紀初,孕育出了科學管理的思想,從而創建了現代意義的管理學。其后的管理學發展廣為人知,而了解前科學管理時代的管理活動和商業組織的發展,則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了管理學創建和演進的脈絡。

        第4篇:管理學的歷史范文

        (一)實踐教學是本科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基本要求教學方法是為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而設計的。作為一種人才培養的手段,教學方法從根本上來講是由培養目標決定的,培養目標不同,教學手段也不同,培養目標發生了變化,教學手段遲早會隨之進行調整。根據1999年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的規定,本科教育的培養目標是“應當使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本學科、專業必需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掌握本專業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關知識,具有從事本專業實際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我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水平評估方案〉指標內涵說明》中明確指出:“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既有密切聯系,又有相對獨立性,它對提高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有著理論教學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庇纱丝梢?,培養大學生的實踐能力是我國本科人才培養的目標之一,實踐教學是實現培養目標的重要方法。

        (二)實踐教學是行政管理學課程的性質所要求的行政管理學是公共管理學科的核心基礎課程,在公共管理學科體系中具有明顯的基礎和導向作用,也是法學、新聞學、檔案學、財政學等與公共組織密切相關專業本科生的選修課。作為一門研究政府對社會進行有效管理規律的科學,行政管理學的原則、原理有很強的理論性。同時,作為系統總結了國家行政管理的科學方法的學科,又具有很強的實用性,行政管理學“貴在有用”。作為一門科學性與藝術性有機結合的實用性很強的學科,行政管理學在要求學生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等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必須重視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行政管理學這一鮮明的特征決定了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把理論講授和實踐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加強實踐教學,這是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能力的關鍵所在。

        (三)實踐教學是解決目前行政管理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培養新形勢下行政管理專業人才的需要持續多年的,導致了我國人才培養的斷裂,因此,隨著高考的恢復,我國各方面的高等人才的培養急需首先補上理論匱乏這一課。20世紀80年代,我國開始研究行政管理學理論,開設行政管理學課程。行政管理學在研究和教學方法上以政治學作為價值取向,采用傳統的研究型、學術型教學方法。這種研究方法滿足了當時一個新的理論和課程最初建立和發展的需要。但是,隨著改革的不斷推進和我國社會的迅速發展,尤其是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社會對行政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由傳統的研究型、學術型向應用型、操作型人才轉變。據此,國家在20世紀90年代的學科調整中把行政管理從原來隸屬于政治學一級學科轉到了隸屬于公共管理學,突出了行政管理學學科的管理性,即實踐性。從學科的調整可見我國對人才培養目標要求的變化。那么,作為行政管理學科最基礎的課程《行政管理學》的研究和教學也必須隨之發生變化,突出其實踐性。但是長期以來,高校行政管理學教學的軟肋就是實踐教學環節非常薄弱,嚴重影響了行政管理學課應有的教學效果,也是導致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具體方法

        本科教育培養目標、行政管理學的課程特點以及目前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決定了在行政管理學的教學方法上必須進行優化和改革,其中首先必須堅持的一個根本原則就是理論聯系實際,加強和優化實踐教學,綜合運用各種方法和手段。

        (一)課堂實踐課堂實踐教學活動是指以課堂為教學場所,在課堂講授的基礎上,為了深化和鞏固學生的認知而開展的教學實踐活動。課堂實踐活動的目的就是為了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學生處于被動地位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從而深化學生對教師所傳授的理論知識的掌握。課堂實踐教學包括以下幾種方式:

        1.案例分析法。這一方法是20世紀初哈佛大學創造的,即圍繞一定的教學目的,把實際中真實的情景加以典型化處理,形成案例,通過學生的獨立研究和相互討論的方式,來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一種方法。行政管理學的實用性特別強,它的重點不在抽象的推理,而在指導解決現實的社會公共問題,以及這種解決方法在其他相關情形下的推廣。這一特性決定了案例分析在行政管理學教學工作中有普遍的應用價值。

        2“.角色模擬”教學法。這一方法在于在課堂上人為地營造某種行政管理情景,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行政管理角色,從事相應的具體工作。通過這一方法,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直觀地去感受、領悟所涉及的問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行政管理工作的基本技巧,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及人際關系處理能力。這一方法比較適用于涉及大量常規細節和現象、需進行較為復雜的綜合方法技能訓練的場合。行政司法、行政執法、公文處理、會議管理、機關物產材管理等內容非常適合運用這種方法。

        3.課堂討論。這種方法是在教師講授基礎知識后,為加深學生對所講授內容的理解,在教師的組織與指導下,學生通過充分準備,師生圍繞一個主題,發表意見,展開討論。通過討論,既可以達到形成共識、的目的,也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其創造性學習的興趣和能力。例如,在教學中針對“西方公共行政理論歷史沿革及其啟示”“我國大部制改革的困境與對策”“行政決策科學化和民主化的路徑“”深化我國行政體制改革的基本路徑”“西方行政改革對我國的啟示”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問題,就應該運用討論的方法。

        4.換位教學法。對于一些簡單的章節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學的方式備課,然后在課堂上師生身份互換,老師隨機點名,讓個別同學以老師的身份給大家講解,其他同學隨時提問,老師最后作點評。這樣,通過備課、講課,學生把所學習的內容學懂、學透,提高了其自學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和組織能力。

        5.任務驅動法。任務驅動法就是教師通過讓學生在完成提出的某一“任務”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和技能并提高綜合素質的方法。任務驅動法包括以下三個環節: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布置教學任務、學生獨立完成任務、教師進行成績評定?!叭蝿镇寗印弊鳛橐环N學習方法,它使教師由“主角”轉變為“配角,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極大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實現了由被動地接受知識向主動地尋求知識的轉變。這一方法既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了他們解決實際困難的能力。

        (二)課外實踐課外實踐是指學生在課堂之外、在學校的范圍內進行的實踐活動。這類活動的目的就是為了充分利用學生課下的業余時間,使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擴展和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并提高其認識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1.指導性自學。這一方法是通過教師給學生布置課外作業的方式,讓學生自學來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論知識的一種方法。自學的內容大體包括兩方面:一是布置學生閱讀與行政管理學相關的課外書籍,包括經典著作、重要文獻、高質量的專業論文等,其目的是擴大和加深學生對所學的教材內容的理解。二是教材中的一些非重點、非難點的章節,學生通過自己閱讀就能理解的內容。如行政管理學當中的“行政決策”這一章,關于行政決策的定義、程序、類型以及行政決策的地位和作用等問題,在管理學等課程中基本的東西都學過,因此,這部分內容完全可以布置學生自學,教師沒有必要花大力氣來講,只是提示學生在把握的過程中注意決策同行政決策的區別就可以了。教學的重點應該放在“行政決策體制以及我國行政決策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的教授上。自學不僅達到了擴大和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把握,更主要的是在自學的過程中學生養成了良好的閱讀和思考的習慣。

        2.科學研究法??蒲惺歉咝5闹匾毮苤?,這種職能不單純是要求教師從事科研工作,而且要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因此,引導學生參加科研活動是高等教育的特征之一。為了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應該創造各種機會讓學生參與適當的科研工作。如以教學中的疑點、難點問題為突破口,布置學生撰寫小論文,選拔基礎好的具有刻苦鉆研精神的優秀學生參加教師的課題研究或鼓勵學生參與科研團體等,讓學生有足夠的空間充分發揮和展示個人的才華。

        3.模擬實驗。在校內建立行政管理模擬實驗室,模擬各種行政管理場景和運作,使學生身臨其境地處于某種管理角色中,從而增進學生對管理知識和方法的認知,培養綜合管理能力。

        (三)社會實踐社會實踐是指學生走出校門進入到真實的社會中去,實現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的緊密結合,通過社會實踐印證和加深學生的理論認知,把學到的理論向實踐轉化,提升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社會調查。針對行政管理要解決的一些社會熱點問題,利用節假日、寒暑假開展專題調研,在調查中深入生活、了解社會,如行政管理學“行政組織“這一章,可以布置“我國省直管縣改革———以綏中為例“”遼寧省大部制改革的困境及對策”等。人事制度這一章可以布置“遼寧政府雇員制”“遼寧公務員考試制度研究”等。在調研過程中,學生通過設計調查問卷、發袋徇卷、撰寫調查報告等,鍛煉學生的交際溝通、撰寫調查報告的能力。

        2.參觀教學法。為了使行政管理學抽象的理論知識感性化,使學生獲得新知識的同時鞏固驗證已學知識,可以組織學生到政府等部門去實地參觀。參觀法資源鮮活、生動,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同時教學空間被極大地拓展,教學同社會生活緊密相聯。參觀訪問作為課堂教學的直觀印證,對學生的情感、思想和行為的影響非常明顯。參觀一般由校外實踐教師指導和講解,要求學生圍繞參觀內容收集有關資料,整理參觀筆記,撰寫參觀報告。

        3.實習。顧名思義,實習就是在實踐中學習,把學到的理論知識拿到實際工作中去應用,以鍛煉工作能力。對于應用性極強的行政管理學這一課程而言,實習具有一切課堂教學所不能替代的特殊功用。為了保證實習的實效,最好應在相對穩定的實習基地進行。

        三、問題思考

        課堂實踐、課外實踐和社會實踐等多種方法和形式表明了《行政管理學》課程的實踐教學方法非常多,五花八門,各具特色,為行政管理學的實踐教學提供了豐厚的理論基礎。但是這只是從應然的角度來講的,而在實際上,教學方法作為實現教學目標的手段和措施,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實踐性教學方法的采用必須從實際出發。從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行政管理學的實踐教學尚屬探索階段,加強實踐性教學必須解決好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合理地運用實踐教學的具體方法,構建比較合適的實踐教學方法體系實踐教學方法豐富多彩,并不是說在每個學校的教學實踐中對每種方法都要采用,也不是某個教學內容都可以隨意采用某種教學方法。實際上,每種具體的實踐教學方法都有其特定的教學目的和要求,我們必須從客觀實際出發,合理地運用各種具體的實踐教學方法。在多種教學方法中,從達到教學目標的角度來看,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是最基本的基礎實踐手段,其目的是加深學生對行政管理學基本理論和知識的理解,如實驗、參觀、自學;二是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培養學生運用所學到的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中層實踐手段,如情景模擬、案例分析、討論法等;三是為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提高學生創新能力而設置的高層綜合實踐手段,如項目驅動、科學研究法、調研、實習等。因此,應加深對各種具體的實踐教學方法的研究和探討,合理地對各種方法進行組合,構建比較合適的實踐教學方法體系。

        (二)系統地規劃和安排實踐教學體系教學方法作為實現教學目標的手段和方式,與教學計劃、教學內容、考核方法等要素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有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就應該有與之相配套的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和考核方法。從總體上看,教學方法有理論講授和實踐教學兩大類。作為兩類不同的教學方法,其在教學計劃、教學內容以及考核方法等方面存在明顯的區別。在長期的行政管理學的教學實踐中,由于更多地采用的是理論講授法,因此,在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學內容以及考核等方面具備了許多經驗,理論講授比較規范和系統。而實踐教學雖然隨著教學改革的進行其重要性越來越被人們所認識,但是由于多種原因,至今還沒有單獨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學內容以及考核方法,從而使得實踐教學難以落到實處或者變形走樣。因此,加強實踐性教學,必須首先對其進行系統地安排和規劃。如調整和完善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增加與實踐性手段相適應的內容;明確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在總學時中的比例,改變實踐學時隨意性的情況;將實踐教學內容納入到考試制度中,建立和完善獨立的實踐教學考核辦法,從而使實踐教學得以貫徹落實。

        (三)建立和完善一系列保障機制教師隊伍是教學質量提升的根本保障。實踐性教學方法運用的一個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教師必須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較強的實踐能力,但是,由于多種原因,在目前從事行政管理學課的教師隊伍中,大部分教師是直接從學校到學校,博士畢業后直接進入到了高校從事教學工作,這種情況不僅是在行政管理學科比較常見,在其他學科也司空見慣。實踐教學經驗的缺乏嚴重地影響著實踐教學方法的使用,從而成為提高行政管理學課程教學質量的一個瓶頸。因此,加強實踐性教學必須在教師隊伍的建設上下功夫。如有計劃地讓從事該課的教師到行政部門掛職鍛煉、吸引優秀的行政領導干部加盟等。實踐教學方法的成本比理論教學要高得多,一定的物質條件是實踐教學方法運用的前提,無論是實驗設備的配置、實踐基地的建立和使用,還是調查、參觀以及實習方法的使用都需要必備的資金物材的支撐,沒有這些條件,實踐教學無法開展。但是,從目前高校的實際情況來看,這部分投入還有很大差距,部分學校甚至是空白。因此,加強實踐教學,學校必須在教學的硬件環境上下功夫。

        (四)防止實踐性教學方法目的化近年來,隨著高校教學模式改革問題的提出,實踐性教學方法被許多學者和專家所關注,從而在一些高校的行政管理學課的教學改革中實踐性教學方法被提上議事日程,在實踐中做了一些可貴的探索。但是也出現了一個極端化的現象,就是為實踐教學而實踐教學,實踐教學被異化為目的。而在客觀上,無論是理論講授還是實踐教學,都是實現教學目標的一種手段,方法再重要,也必須要為教學目標服務,否則,過分地抬高實踐教學的地位,忽視其實效性,就會使這一教學手段極端化。因此,正確發揮實踐性這一教學手段的功用,在教學過程中,首先,必須正確區分在教學內容上哪些內容適合使用實踐性教學方法,因為并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實踐性教學;其次,實踐性教學方法豐富多彩,每種方法都有其適合的條件,必須從實際情況出發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最后,檢驗實踐性教學方法效果的唯一標準是教學目標的實現。

        第5篇:管理學的歷史范文

        [關鍵詞]人性化;管理;大學生

        近年來,隨著高校改革腳步的加快,國家不僅要求高校要不斷提升對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質量,還要求高校在大學生管理中要實施人性化管理。高校想要切實加快改革的步伐,不斷增強自身的教育實效性,大學生管理工作是核心問題之一。當下,高校必須樹立人性化管理的理念,在大學生管理中實施人性化管理,注重人文關懷,尊重大學生的個性特點,讓大學生健康的人格、科學的生活方式得以快速發展。

        一、大學生教育管理人性化的基本內涵

        人性化管理是指高校在管理大學生的過程中,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遵從學生的個人意愿,從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提供適合他們的教學內容、教學空間及教學方式,積極調動大學生的主動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每個學生都能學到自己想要學的東西,使其得到充分的發展。具體來說,大學生教育管理人性化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要素:

        (一)情感要素

        情感要素主要包含以下兩方面:第一,重視學生的情感、情緒。通過各種方式創造一個和諧、融洽的教育環境,構建和諧的非正式師生溝通途徑,讓大學生在被管理的過程中時刻保持著愉悅的心情。第二,注重學生的身心健康。當下社會的快速發展對于高校學生的培養規模及培養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2],所以大學生在面臨各種競爭時肯定要承受更多的壓力,在各種壓力面前,學生的自我調控能力較差,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的調整與解決,會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注重學生的身心健康,為其營造良好的生活空間,學生才能擁有健康的心理環境。

        (二)民主要素

        人性化管理在大學生管理中實施的核心內容是要積極培養大學生的個人責任感,讓他們也參與到管理工作中來。所以高校在大學生的管理工作中在需要做出重要決策時,應積極聽取學生的意見及建議,培養每一位大學生在管理工作中的個人責任感,以此來提高決策的民主性及科學性。此外,大學生在參與學校管理的過程中,要基于高校發展的基礎之上,制定與此一致的計劃及實施細節,逐漸將參與管理視為自覺管理的過程。

        (三)文化要素

        文化要素的建立過程是一個內化過程,需要全體教師和學生的共同認可。相應的,優良的校園文化一旦形成,對于大學生的身心成長與發展都有促進作用,可以科學地引導他們如何更好地待人接物,如何更好地發展健康的身心。

        二、目前高校大學生管理工作的現狀

        (一)管理水平較落后

        大學生管理工作需要結合所有學生的整體情況有整體性、層次性地開展,這就要求從事大學生管理工作的人員要有更加扎實的管理學理論基礎與管理實戰經驗。雖然很多高校對于從事大學生管理工作的人員有很多切實的獎勵機制,但是這些工作人員的工作激情還是不高。而且,許多高校大學生管理工作人員與教學人員有重疊現象,即工作人員有兼職的形式存在,他們根本沒有時間與學生進行細致的溝通,導致管理水平比較落后。

        (二)規章制度過于傳統

        高校的發展都有一定的歷史,所以高校中的大學生管理工作都習慣研習傳統的管理模式。當下,大部分高校中的大學生管理工作都將大學生定為監管對象,導致其個人特性往往無法充分發揮;傳統的大學生管理模式處于主導地位,管理模式比較片面。而且,由于中國具有多年的應試教育體制,導致大學生都有慣性思維,無法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其實,對大學生具有實效性的管理應該以服務為主,但較多高校都無法意識到這一點。如此情況之下,大學生很難發展成創造性思維強、具有較高主觀能動性的優秀人才。

        (三)管理重形式輕成效

        在高校中倡導人性化的大學生管理模式已有一段時日,但是在大部分高校中開展人性化管理的工作還僅僅停留于表面,并沒有真切地領會人性化管理的實質。由于高校中從事管理工作的人員日常工作比較繁瑣,大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又比較容易出現各種狀況,再加上近幾年的高校擴招現象,一個大學生管理工作人員要面對幾百個大學生。在這種情況下,大學生管理工作人員就變成了學生的后勤工作者,忙于處理各種瑣碎的事務,沒有足夠的時間關心學生的日常生活,更談不上對出現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做出分析與研究。

        三、人性化管理在大學生管理中實施的對策

        (一)堅持“以生為本”的管理理念

        當下,社會經濟、文化都發展較快,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已經被全球各地的教育學理論所廣泛接受。高校管理工作中到底如何將對學生的管理轉變為對學生的服務,以此來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與發展,是當下教育界研究的熱點之一。人性化管理實施要求高校要堅持“以生為本”的管理理念,即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自己的主人翁精神。與此同時,還要通過充分發揮教師的服務性質有目的性有針對性地提升學生的創造、實踐能力。高校在組織與開展各項校園活動時,其宗旨都是促進學生的發展,制定以學生為中心的管理模式與管理辦法,始終將學生的切實利益置于管理工作的首要考慮因素中。當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碰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管理工作者要及時發現問題并對學生進行正確、科學的引導,使學生的困難可以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不僅如此,還要讓學生感受到學校對于自己的關心,這樣才能讓他們更快地投入到正常的學習中去。

        (二)人性化理念和大學生管理制度充分融合

        大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快速發展成熟的階段,高校需要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對他們的行為舉止進行一定的約束。但是,管理制度的建立必須與人性化理念充分融合。具體來說,就是制度的建立過程中必須全面考慮學生的個人情感、個人性格等多方面的因素,而不是本著越嚴厲越好的原則。由于大學生處于“準社會人”的特殊階段,高校中的制度不僅要對學生的行為有所約束,還要讓學生感受到制度對于他們個人人格的尊重。高校平時還應該在學生群體中做好調研工作,不斷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并不斷根據調研結果修改與完善制度,這樣才能修訂出真正科學、合理、有利于促進學生發展的人性化的管理制度。

        (三)將民主參與和法制融入管理中

        高校管理工作的人性化實施需要將民主參與和法制管理融入其中。雖然大學生人性化管理的概念已經出現了較多時日,但是在實施過程中卻沒有將民主參與和法制融入其中,所以實施過程并不順利,甚至沒有任何成效。高校在實施人性化管理的過程中必須堅持“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還要堅持“依法治校”“依德治校”。若偏重于“依德治?!?,就會使管理過于民主化而沒有紀律可言;若偏重于“依法治校”,就會使管理工作缺少人性化的理念。由于人的特性使然,人們都喜歡追求有利于個人利益的事務,但是這種追求也需要有個“度”,即通過“依法治?!笨梢粤炕@個“度”,可以在公平、公正的校園環境中開展人性化的管理工作[3]。

        (四)建立一支人性化的教師團隊

        大學生管理工作的涉及面比較廣,需要高校按照自下而上原則分層次地開展工作。從高校領導到教師再到學生,工作的開展需要各個環節之間的相互理解與尊重。所以,建立一支人性化的教師隊伍是開展人性化管理工作的核心。在具體的工作開展中必須注意以下幾點:第一,高校領導不僅要有寬闊的胸懷,還要有為人師表的風度。高校領導不僅要堅持服務理念,還要培養教師的服務促進發展理念,讓教師能夠虛心為學生服務并愿意接受學生的意見及建議;第二,高校中的規章制度、組織建設等內容的確定需要高校各個層次人員的共同商榷,其中包括高校領導、教師、學生等,在綜合參與人員所有意見之后再確定最終的方案;第三,高校要積極考慮教師的利益及發展,使教師的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由于當下社會發展較快,高校的教學理念也必須與時俱進,對教師的要求提高的同時,也要關注高校給教師帶來的發展機遇;不僅要培養教師扎實的基本理論功底,還要為教師創造提升其實踐能力的機會?;诋斍按髮W生管理工作水平較落后、規章制度過于傳統、管理重形式輕成效的現狀,應堅持“以生為本”的管理理念,將人性化理念和大學生管理制度充分融合,將民主參與和法制融入管理中,建立一支人性化的教師團隊,提高大學生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楊薇,王征兵,姜羽.農村籍女大學生教育個人直接成本實證研究———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2(2).

        [2]盧黎歌,王福益,周輝.遵循大學生思想成長規律推進高校大眾化[J].思想教育研究,2012(1).

        第6篇:管理學的歷史范文

        論文關鍵詞 公共事業管理學 案例 案例設計

        案例教學法起源于美國哈佛大學,因其獨特的作用而受到教育實踐界的廣泛青睞,被廣泛運用于各學科的教育教學中。反思案例教學法能在哈佛取得巨大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哈佛有一流的教師,一流的學生,一流的案例中心,良好的支持系統等。但案例教學法有效實施的關鍵在于:良好的案例設計。正如亨利.艾伯斯指出的:“案例討論可以彌補理論與現實的脫節”,案例教學法可以利用案例這樣一個工具,連接起老師和學生相互作用,連接起理論與現實。因此,教學中選擇的案例是否恰當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是一門理論性與應用性均較強的學科,因此要把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學生培養成適應性較強的復合型人才,我們必須要借鑒哈佛大學的案例教學法的成功經驗。另外,由于我國公共事業管理是一門新興學科,在我國的辦學歷史不長。如果從1999年正式開始招生算起,到現在不過13年的辦學歷史。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公共事業組織生存的環境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僅確立了市場經濟體制,而且政治體制改革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也在逐步推進中,最為重要的是我國已經進入了社會管理體制改革的階段。這也就意味著,我國公共事業管理領域相關的社會實踐正在不斷地發生改變。因此,作為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基礎的《公共事業管理學》課程在采用案例教學法時,案例的選擇與設計也就尤為關鍵。

        一、《公共事業管理學》課程案例選擇與設計的原則

        《公共事業管理學》課程案例選擇與設計應具備以下原則:

        (一)針對性原則

        案例教學的目的在于創造一個模擬的真實環境,讓學生利用所學的理論知識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因此,在進行案例設計時應針對教學目的、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案例,并進行精心編寫。選擇的案例一定要符合教學內容,同時也要符合我國的國情。

        (二)時效性原則

        《公共事業管理學》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課程,加之我國社會管理體制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展開,書本中的理論和實踐中的一些做法可能產生一些不一致的地方。因此,在開展案例教學時既要求教師掌握公共事業管理的基礎理論知識,又要了解社會改革的實踐,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因此,教師在選擇案例時,一定要緊密結合我國改革的方向,選擇相關的熱點話題,幫助學生更改地了解我們的社會,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能力。

        (三)鮮活性原則

        教師在案例的選擇與設計時應采用多種方式來展示案例,比如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方式共同使用。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案例相關的背景和情況解釋清楚,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案例,激發學生深入探討和分析案例的興趣。

        (四)啟發性原則

        案例的選擇與設計必須要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最好是學生比較熟悉的或者和學生直接相關的,這樣讓學生在看過案例之后能夠有所感悟。然后再在這個基礎上通過問題的設置,啟發學生思考一些社會問題。

        (五)難易適中原則

        教師在選擇和設計案例時,應該注意案例應該難易適中,既要考慮學生的理論基礎,也要考慮學生對社會的認識程度。保證絕大多數學生在進行案例討論時都能夠有話可說,調動學生參與案例討論的積極性。

        二、《公共事業管理學》課程案例選擇與設計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我國《公共事業管理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普遍都采用了案例教學法。教學中所采用的案例主要來自于三個方面:一是國外公共事業管理的先進案例;二是國內學者編寫的案例教材;三是任課教師自己根據時事編寫的課程案例。任課教師基于這三個渠道所選擇與設計的案例,仍存在諸多的問題。

        (一)國外引進

        由于我國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辦學歷史短,加之公共事業管理本來就是一個舶來品。因此國內公共事業管理教材基本上是介紹國外原理,并且關于公共事業管理的案例教材也非常少,主要是引進國外公共事業管理案例。這必然就導致一些問題:西方國家的國情和我國國情不一致,這些案例在應用時必然會遭遇“水土不服”的問題。學生在進行案例討論時,因無法了解國外的國情,而導致不感興趣,案例討論無法進行。

        (二)國內學者自己編寫的教材

        目前,我國一些知名高校,比如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都有專門的NPO研究所,致力于我國公共事業管理領域的研究工作。一些學者在開展研究工作過程中也編寫出版了一些關于公共事業管理案例的教材。但是,傳統的教材編寫到最后出版成冊,需要花費比較長的周期。而我國現在正處于社會管理體制改革階段,公共事業組織生存的環境在不斷發生變化,實踐中總會有許多新的動向、新的問題出現。因此,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教師必須有敏銳的嗅覺,能夠在課堂上提供熱點性比較強的案例給學生進行分析,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社會實踐。顯然,傳統的紙質媒介——教材,無法滿足信息化時代對教學案例的時效性要求。

        (三)實例改寫

        實例改寫,即從新聞報道、報紙、雜志摘錄改寫的實例。這種方法具有比較強的時效性及鮮活性。教師可以把新聞媒體報道的相關案例進行綜合整理,能夠體現近期焦點和熱點。另外,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文字、圖片、視頻全方位展示案例,可以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案例并激發學生學習討論的興趣。但是,目前絕大多數教師在采用這種案例設計方法時,基本上是單槍匹馬,往往需要花費比較多的時間和精力來進行案例的選擇與設計,而且可能最后制作的案例質量并不高。

        三、構建“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案例選擇與設計模式

        目前,我國案例來源主要有國外引進、國內學者編寫、實例改寫,任課教師基于這三種案例,并不能實現最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我們需要調動各方的積極性,鼓勵教師、學生共同參與案例選擇與設計,構建“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案例選擇與設計模式。

        (一)以教研室為依托,形成以教學團隊為主的案例選擇與設計隊伍

        我國《公共事業管理學》課程的特點決定了,教學案例的選擇與設計必須具有很強的時效性。而傳統的依靠任課教師自己選擇與編寫案例顯然力量過于單薄,效果有限。我們可以以公共事業管理教研室為依托,形成以教研室任課老師共同參與的格局,發揮集體的力量,多渠道多途徑,有針對性地開展案例的收集整理與設計工作。這樣保證編寫的案例既有針對性、時效性,又具有比較高的質量。

        (二)鼓勵學生參與案例選擇與設計工作,擴大案例來源渠道

        過去我們的案例選擇與設計基本以教師為主體完成,這樣教學中采用的一些案例可能并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F在,我們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智慧,鼓勵學生積極提供一些他們感興趣的案例給任課教師。比如,我們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有許多學生假期都會到各個社區實習或進社區開展服務工作。他們在參加社會實踐過程中碰到的感興趣的問題,無法解決的問題,都可以提供給任課教師進行課堂的案例討論。這樣可以讓學生主動去思考,也能調動學生參與案例討論的積極性。

        第7篇:管理學的歷史范文

        一、“一長執兩校”管理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一長執兩校”是一種校際的深度聯盟戰略,是指讓重點學校的校長一人擔當兩所學校的校長、法人,負責兩所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以北京市的相關政策為例,2008年4月,北京市東城區史家小學、東四七條小學在東城區教委的領導下結為“深度聯盟?!?。2010年7月,西中街小學、北新橋小學成為東城區深化學校聯盟,探索“一長執兩?!惫芾砟J降牡谝慌圏c學校。史家小學是聯合國教科文俱樂部組織的成員之一,學校有著悠久的辦學歷史,擁有豐富的教育資源和辦學經驗,而東四七條小學則是一所名副其實的打工子弟學校,學生大多是非京籍務工人員子弟,學校硬件條件較差,師資力量也有限。西中街小學是東城區重點小學,而北新橋小學卻由于辦學規模比較小給其帶來了軟實力的缺失??傮w來看,這兩組學校有著類似的特征。

        在“一長執兩校”這一學校間的深度聯盟政策之下,史家小學和東四七條小學提出了“教育廣場”概念,即建立一種基于資源共享促進學生成長的教育空間。在物理形態上,表現為共享的課程、活動、場館等。在制度內容上,表現為聯盟學校、學區制、藍天工程等。在精神實質上,則聚焦為教育均衡、共享成長,兩校在師資、課程資源、德育資源和硬件資源方面共享共進。通過上述一系列措施,史家小學的優質教育資源得到了深度挖潛,七條小學的固有教育資源得到了迅速擴充,從而有效提升了每個學生對教育資源的實際擁有率和利用率。

        在深度聯盟建設中,史家小學與七條小學擁有共同的校長和書記,并專門成立“聯盟指揮部”負責調度兩所學校的教育、教學、行政以及后勤工作。同時,兩校的領導班子在學校發展規劃、辦公流程、相關制度等方面已經達成共識,并構建了管理共促、研訓互動、質量同進、項目合作等深度聯盟的長效機制。

        二、“一長執兩?!惫芾砟J降闹贫然A

        在我國,基礎教育領域的學校內部管理體制為“校長負責制”,它是在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下,由校長全面負責、黨支部監督保證、教職工大會民主參與的一種學校管理制度。我國中小學校長負責制是一種帶有民主監督和民主管理成分的一長制,它的理論基礎來源于一長制,是由列寧提出并科學論證了的社會主義下實行的一種領導體制,它是由一名長官享有組織的最高管理權、決策權等權力,并且負擔組織的一切責任。

        從“校長負責制”的內涵來看,校長對外代表學校,對內全面負責學校內部各項工作,也就是說,重點學校的校長在某種程度上是重點學校的一個標志,他對于家長、受教育者以及教師對學校的評價有著一定的影響。這些校長中很多有著豐富的學校管理經驗以及先進的教育理念,并且管理著大量優質的教育資源。因此,由兩所學校中優質學校的校長擔任兩所學校共同的校長,不但可以提升薄弱學校的美譽度,而且可以通過這種模式使薄弱學校分享優質學校的管理經驗和資源,并提升其教育理念。

        三、“一長執兩校”管理模式的理論依據

        1.一種新的學校戰略管理模式

        所謂戰略,就是指一個組織所制定的關乎全局的計劃,它的實質是創新。戰略本質上是一個隨著環境變化和組織自身的發展而不斷建構的過程。戰略管理的使命就是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集合優勢力量最大程度消除或減少不確定性,逼近理想中的目標。

        “一長執兩?!钡哪J绞且环N深度的學校聯盟戰略。學校聯盟戰略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學校組織為了實現長遠的利益,形成不同程度的聯合體,從而共同發展的戰略模式。該戰略可以使學校之間優勢互補,共享管理經驗、優秀教師、校舍場地、資金和生源等資源,拓展學校發展的空間。

        2.一種新的學校法人代表關系

        “一長執兩校”,作為一種深度聯盟戰略,與普通的聯盟戰略最大的區別就在于作為學校法人代表的校長同時代表并管理著兩所學校,對兩所學校負有法律責任。從教育法學的角度看,校長是學校的直接管理者和經營者,他應該掌握著校內機構的設置權、人事管理權、經費使用權、教育教學管理權、校舍校產管理權等一系列權利,而這些權利的合理運用都有可能緩解基礎教育領域重點學校帶來的教育公平問題。

        3.一種對學校效能要求的回應

        “一長執兩校”的政策嘗試體現了對于學校效能的重視。學校效能是指學校選擇目標的適宜程度及實現學校功能的程度,是學校合理利用教育資源,實現教育目標,并能不斷滿足系統內其他各方面的要求,進而使學校及其成員和社會得到相應的發展的特征和有效作用。學校目標及功能具有多層次性和多元性,當前,教育公平是政府、社會、公眾廣泛重視的問題,在基礎教育已經基本普及的基礎上,由于人們的觀念變化、社會發展多元化,社會結構分層,利益分層,長期的歷史和政策原因,以及現在人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等原因,教育公平已經越來越成為學校不可回避的一個目標和功能,“一長執兩?!闭呒词菍τ谶@一學校效能要求的一種回應。

        4.一種教育管理現代化趨勢的體現

        “一長執兩校”符合教育管理現代化的趨勢。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教育管理現代化具有以下五個特點:首先,由重視學校功能管理轉到學校的效能管理。這就是說管理的作用不僅僅是應該做些什么,而是要怎樣做才能做得更好,更有成效。學校存在的價值不僅僅是能夠招生,有教學實驗室、教師,教師能夠按時上課,更為重要的是如何充分發揮辦學資源的效能,減少對人、財、物的消耗。其次,由重視各個職能部門的優化管理轉到整體優化管理,以整體目標為依據,減少部門之間因利益矛盾而產生的整體“內耗”現象。第三,由重視對教育管理過程的監督和檢查為主轉到以激勵職工的工作熱情、責任感和成就欲為主的管理。第四,由強調教育管理規范化、標準化和制度化為主的管理,轉到以權變思想為指導的,更加靈活多變的管理。第五,在教育管理方法上由重視行政管理方法為主,轉到行政方式和科學手段相結合的方式。正是基于上述一系列教育管理理念、方式、方法上的轉變,“一長執兩校”這一靈活的管理方式才能應運而生。

        5.追求最佳的辦學經濟效益

        從教育經濟學的角度考慮,“一長執兩?!狈弦幠=洕头秶洕碚摗R幠=洕c范圍經濟本是經濟學領域的概念,規模經濟是指“考慮在既定的技術條件下,生產一單位單一的或復合的產品的成本,如果在某一區間生產的平均成本遞減,那么就可以說這里有規模經濟。范圍經濟是指單個企業聯合生產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產品時,其成本要比將它們分別放在不同的企業生產要節省,這種生產方式也被稱為聯合生產。現階段我國優質基礎教育資源較為有限,故更應該注重通過應用規模經濟與范圍經濟的原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取得最佳的辦學經濟效益。

        6.權變的組織形態與協作的組織系統

        現代權變的組織理論認為,組織是開放的、有機的、權變的系統,它與環境之間存在著交換關系,要適應并在一定程度上改造環境。對不同的組織來說,環境是千差萬別的,即使對同一組織,環境也在不斷變化。組織總在具體的環境下運行,沒有一種適用于一切的組織結構模式,只有根據具體情況采取與之相適應的組織結構,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社會系統理論將組織看作活動的協作系統,認為社會是一個巨大的協作系統,任何組織都是這個系統中的一個部分,而不是由有限成員組成的孤立系統,人與人、組織與組織只有在協作中才能發揮作用,一個協作系統的效率尺度就是它滿足其成員需要,從而使他們為實現組織目標而奮斗的能力。結構決定功能,組織的結構決定了它的內部張力,在現階段基礎教育以教育公平為重要目標之一的情況下,開放、協作、資源共享的學校組織結構是基礎教育領域的不二選擇。

        四、“一長執兩?!惫芾砟J降膬瀯菖c局限

        1.“一長執兩校”模式的優勢

        “一長執兩?!弊鳛橐环N學校間深度聯盟的新嘗試,具有其特殊的優勢,這在北京市東城區幾所學校的試點中已有所體現,具體表現在四個方面。

        首先,設施設備的共享改善了基礎薄弱校師生的工作、學習條件,使學??焖侔l展。仍然以北京市東城區史家小學、東四七條小學的“一長執兩?!鄙疃嚷撁藶槔?,通過聯盟機制,史家小學的操場、游泳館、圖書館、科技館、錄課室全部對東四七條小學開放,學生們在史家小學的運動場召開運動會,在科技館開展實踐活動,在改善了七條小學孩子們學習條件的同時,使相對弱勢的非京籍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得以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

        其次,人力資源的共享,提升管理水平,使教師專業發展。史家小學與東四七條小學聯盟以來,史小校長多次選派學校干部或市區級骨干教師到七小任教,他們給七條小學的老師們帶來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寶貴的教學經驗、最直接的幫助和支持。兩校之間辦學規模、辦學條件、學生來源及他們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異也給老師們的教育教學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內容,對兩校教師隊伍素養的整體提升起到了極大的相互促進作用。在此基礎上,為了便于兩校教師的溝通和交流,促進教師的成長,兩校開放周計劃工作全部相互開放,研活動時間。

        第三,課程資源、教育活動共享,使學生全面發展。課程資源中心的運行,為兩校課程資源的共享搭建了平臺。數學實驗、英語閱讀、家藝、茶藝、圍棋等17門課程的自主選課、走校走班制教學、套排課表實現了兩校學生共同學習。校本課程資源的共享,不僅為學生自主選修課程提供了可能,使更多的孩子享受優質的課堂,也為教師們相互學習搭建了切磋研討的平臺。由兩校教師組成的教學與學習團隊在探索課程融合的過程中,推進了兩校三級課程整體建設,推動了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

        第四,提升了基礎薄弱學校的學校形象?;A薄弱校也由重點學校的校長進行管理,并且兩所學校進行全方位的深度聯盟,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薄弱校的學校形象,在辦學理念、師資、學校硬件等各方面,“一長執兩?!闭呤够A薄弱校在學校知名度、美譽度和定位度方面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這一結果緩解了廣大教育消費者對于重點學校的“擇校熱”,使教育資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均衡。

        2.“一長執兩?!蹦J降牟蛔?/p>

        任何政策都有一定的實施條件,對于“一長執兩?!痹诨A教育領域的試點,現階段主要呈現出了其優勢的一面,但對其今后可能出現的弊端,其使用的條件與范圍,以及進一步發展可能出現的問題,都需要進行理論上的思考。

        首先,以其作為一種聯盟戰略的角度看,要處理好以下問題:

        第一,缺少思想準備,貿然聯手。貿然聯手是指,對對方的利益要求不清楚,沒有明確的契約,造成彼此猜疑,陷入被動。對于對方和自己的優、劣勢沒有分析清楚,合作抵消。對對方的管理層不了解,不能以誠相待。自己心理準備不足,期望過高,不能承受磨合過程中的矛盾。

        第二,文化沖突。文化沖突主要包括管理模式、工作習慣、被管理者的權威意識、競爭心理、對于公平的理解和追求等方面的差異。沒有彼此之間文化的溝通、理解、調適、磨合和重構,就不會有真正的聯盟。

        第三,缺乏信任。王安石在人的任用問題上說過:寧可艱于擇人,不可任用而不信。選擇聯盟對象時應當謹慎從事,詳細考察對方的優劣勢、目的和誠信品質,而一旦形成聯盟,就要在制度基礎上互相信任和支持,并形成一套增強互信的機制,有了問題,不要互相指責,而要針對問題拿出辦法去解決。

        第四,獨斷專行。一些學校在聯盟中優勢比較大,可能會以“盟主”自居,免不了頤指氣使,引發沖突。

        第五,業績風險。包括業績失敗和業績高速增長兩種風險。業績不良,會導致管理層的爭吵和分裂。業績高速增長,也會出現爭功爭利,要求利益重新分配,或者強勢成員打壓弱勢加盟成員,造成聯盟分裂。

        其次,從權力的授予和權力的行使角度來看?!耙婚L執兩校”后,優質學校的校長身兼兩職,作為兩所學校的共同法人代表,他對于兩所學校的發展都負有不可推卸的法律責任,而教師資源的流動、硬件設施的共享、兩所學校發展的規劃、學校的日常管理等等都需要校長去統籌協調管理,工作量和責任都明顯增大。因此,一方面在選擇聯盟學校的校長人選時,必須對校長各方面能力、素質進行全方位的考核,對被選人員進行充分的培訓。并且,在選擇聯盟學校時,要考慮兩所學校的辦學規模、師資力量、硬件設施承載能力等一系列條件。另一方面,“一長執兩?!甭撁藨鹇缘膶嵤l件以及其是否具有大范圍推廣的意義都有待進一步論證。比如:在教育資源較為匱乏的貧困地區是否適宜此政策,是否可以擴大這種深度聯盟戰略學校的數量,可以試想如果“一長執兩?!弊兂闪恕耙婚L執多校”,可能會影響學校與學校之間的良性競爭,并且很可能會引起學校內部管理上的混亂,故這一政策必然是有一定的適用范圍和條件約束的。

        再次,從教育行政部門的角度來看,對于“一長執兩?!闭呦碌穆撁藢W校和聯盟學校校長應該在必要的監督、引導之下充分放權。作為一種政策嘗試,只有給予聯盟學校和校長充分的自才能觀察到其政策效果,也才可以使聯盟學校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取長補短,交流溝通,根據各自以及聯盟整體的各種情況作出相應的變化。當然,教育行政部門的監管還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對于聯盟學校校長的授權范圍和監督,如果聯盟中優質學校的校長對于劣勢學校采取消極的管理政策,就會極大地影響到“一長執兩校”的政策效果,也會背離其促進基礎教育領域教育公平的初衷,這時教育行政部門應該對其進行處罰。

        均衡發展是治理擇校問題的根本出路。必須多管齊下,綜合治理,標本兼治,最終縮小學校發展差距,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從源頭上遏制重點學校擇校問題的產生。

        參考文獻

        [1] 謝維和,李樂夫,文雯.中國的教育公平與發展(1990-2005).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2] 王后雄.“重點學?!眴栴}及其背后之坎.中國教育學刊,2009(8).

        [3] 劉宇舸,李麗霞.基礎教育資源配置制度的分析.教育探索,2002(10).

        [4] 蘇少潔.校長負責制的內涵解析.科教前沿,2009(5).

        [5] 王德清.學校管理學.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4.

        [6] 陳孝彬,高洪源.教育管理學.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7] 張國慶.人事與決策.行政管理中的組織.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

        第8篇:管理學的歷史范文

        關鍵詞: 以人為本 學生管理 管理模式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不僅是一切高校工作的基礎,而且是實現高校人才培養這一歷史使命的關鍵因素。然而,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面臨著許多新的情況和問題。因此,要主動適應這種新形勢的發展變化,高校就必須與時俱進,改變對學生管理工作的傳統做法,積極推進學生管理工作的理念與模式創新。

        一、樹立以人為本的新型學生管理工作理念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要“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以人為本”作為一種價值觀,其實就是要突出人的發展,以人為根本,以人為前提,即要尊重人的主體地位,大力弘揚人的主體性和自我意識,充分發揮人的能動作用;要尊重人的需要,凡是涉及人性展示的方面,都要被理解和尊重;要肯定人的價值,一切為人的全面發展服務,以實現人的最高人生價值為目標。高校是國家培養各類人才的重要基地,承擔著育人育賢的重要歷史使命,這就決定了其必須以科學的發展觀為指導,樹立科學的育人理念,制定和實行科學的育人制度與模式。而在高校樹立育人的科學發展觀,其核心就在于堅持以人為本,使師生員工都成為育人的主體,把尊重人、關心人、培養人、激勵人、發展人作為學校發展的根本目的,確立只有人的發展才是事業發展的全新理念。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是學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學生成人成才的培養重任。因此,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體意識和一切發展都是為了學生的科學發展理念,把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學生管理工作乃至整個高校工作的根本價值所在。

        二、以人為本管理理念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適用性

        (一)以人為本是高校學生管理適應形勢發展的現實要求

        長期以來,我國高校的學生管理一直采用以規章制度為中心,以“說教式”和“管教式”兩種模式為主的傳統模式。這種模式大多是站在以高校為利益主體的視角下,重視對學生的硬性管理,而忽視了對學生的柔性導向。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傳統的單純以“規章制度為中心”,憑借制度約束、紀律監督、獎懲規則等手段對大學生進行管理的模式在實踐中日漸顯露弊端,難以適應現代人才培養的要求。因此,在倡導以人為本、構建和諧校園的今天,盡快改變原有學生管理模式,努力建立一種以適應時展要求,以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最終目標的新型管理模式成了高??茖W發展的必然之舉。

        (二)以人為本是高校學生管理適應當代大學生思想特點和促進其全面發展的客觀需要

        當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行為方式、生活態度的多樣化日趨明顯,大學生的群體意識結構漸趨復雜,顯現出多層次的特點。特別是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生成才的愿望非常迫切,主體意識和民主意識大大增強。學生不再是消極被動的接受者,他們要求尊重、理解和關懷,要求與管理者站在平等、互動的平臺上,一起參與到管理工作中來。

        同時,目前大多數高校比較重視大學生的科學文化知識教育和技術技能培養,而忽視了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教育和培養。要使大學生各方面素質得到全面發展,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充分考慮大學生心理特點和行為特征,充分喚醒和增強大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大學生自覺主動地去認識自我、尋求真理和完善人格,從而能夠有效地面對生活,適應社會,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三、建立學生自我管理模式

        管理學“大師中的大師”彼得?德魯克先生早就指出,現代組織管理的核心是自我管理。高校學生管理要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突破以管理者和管理制度為中心的傳統管理模式,必須摒棄“保姆式”、“警察式”的管理方法,重視學生的思想和情感,發揮學生的潛能和參與精神,真正把管理和大學生的需求聯系起來,最終實現學生的自我管理。

        (一)轉換管理者角色定位

        引導是方向,服務是根本。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的管理人員仍然沒有意識到管理的理念要變革,管理者的角色要轉換,他們依然根據以往的經驗,把管理當作是一種手段,要求學生嚴格服從管理、服從約束,而對學生的人文關懷、情感教育等方面卻做得不夠。長此以往,傳統的行政化管理方法,使學生和管理者的矛盾和對立日益加大,缺乏學生的信賴與支持,無法使學生心悅誠服地服從管理,管理工作難度增加,并且效果不佳。因此,要建立以人為本的學生自主管理模式,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人員必須轉換傳統的訓導者或領導的角色定位,站在服務者的角度,培養以學生為本的服務意識,一切為學生利益著想。

        (二)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

        以人為本的學生自我管理模式要求學生既是高校管理的對象,又是管理的主體。所以,改變傳統的強勢、僵硬,不利于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做法,有目的地對大學生因勢利導,充分調動與發揮學生自身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給予學生充分的信任,引導和培養學生自我管理意識,鼓舞學生有效地實施自我控制,實現自我管理,達到自我完善,最終實現“無為而治”。

        同時,培養、鼓勵學生實行自我管理,不是讓其隨意發展,更不是放任自流。學生工作者必須在此過程中,注意引導和培養的態度、方法,時刻對學生的自我管理行為進行有效的監控,避免走上教育管理的另一個極端。

        (三)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高校實施學生自我管理模式,必須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制度,確保學生自我管理順利進行。同時,注重引導并扶持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組織的建立,重視和支持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激勵活動的開展,通過實際的參與管理,培養和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如在學校提供條件的情況下,充分發揮學生組織“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約束”的作用,讓學生建立運轉正常的自我管理機構,如學生自律委員會、學生評議聯席會、學務助理等。這種自治方式大大提高了學生自我管理的積極性。在學生組織開展工作的過程中,不僅管理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更主要的是廣大學生從中受到深刻的社會實踐教育,學到課堂里所學不到的知識,得到難得的鍛煉工作能力的機會,從而堅定走入社會的自信心,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質,達到高校培養學生的目的。

        (四)營造學生自我管理氛圍

        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必須借助校園文化的渲染和烘托,在建立以良好教風和學風為基礎的校園文化的同時,把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列入校園文化的范疇。通過講座、演講、辯論、競賽等形式,借助廣播、電臺、刊物、網站等途徑開展自我管理為主題的討論,加強學生對自我管理能力的認識,營造良好的氛圍,倡導學生自覺加入自我管理行列。

        參考文獻:

        [1]徐鋒,郭玟.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理念與體制創新的思考[J].黨史文苑(學術版),2006.

        [2]汪強.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探析[J].江蘇高等教育,2006.

        [3]賈海燕.論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改革與創新[J].高等教育研究,2005.

        第9篇:管理學的歷史范文

        關鍵詞: 獨立學院 教學管理 機構設置

        近年來,隨著獨立學院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及各項事業的發展,辦學之初高度集中統一的教學管理機構已難以適應當前獨立學院事業發展,不少獨立學院開始設立院系兩級管理體制。但調查發現,由于獨立學院自身發展的特殊性,致使很多獨立學院院系兩級改革只是停留在名稱上的簡單改變,而沒有實質上的變化,特別是院系兩級實體教學管理機構基本沒有建立起來。教育部第26號令《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突出了不斷提高獨立學院教育教學質量的要求,并把建立健全教學管理機構,加強教學管理隊伍建設作為重要任務提了出來。如何結合當前獨立學院辦學實際,建立健全獨立學院教學管理決策機構、教學管理保障機構、教學管理運作機構、教學管理監督評價機構等四個教學管理子機構,是關系到獨立學院成功轉設后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重大課題。

        一、當前獨立學院教學管理機構存在的現實問題

        獨立學院發源于1993—1995年,產生在一些公立高等學校內部以民辦機制運行的二級學院,形成規模于1999年高等學校的持續擴招,命名定位于2003年教育部的8號文件,并要求實施相對獨立的教學組織和管理。2008年2月4日經教育部部務會議審議通過了《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26號),自2008年4月1日起實行,對獨立學院重新作了規范,要求在5年內成功轉設向教育部提出驗收,并把建立健全教學管理機構,加強教學管理隊伍建設作為重要任務提了出來,此時母體學校教學管理部門也由原來的指導監督關系轉變為協助配合關系。

        近年來,獨立學院為適應辦學規模急劇擴大帶來的教學管理任務繁重的形勢,開始進行院系兩級教學管理改革,但由于獨立學院發展歷史不長,其教學管理體制改革相對滯后,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教學管理機構功能不健全。

        在獨立學院初創時期,辦學規模不大,教學管理人員和師資隊伍人數較少,因此普遍采用了管理層次較少的組織結構,實行扁平化一級管理模式,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和管理深度廣度的逐步增進,原先一級教學管理模式使得許多教學管理工作無法深入開展。

        2.教學管理重點職能不突出。

        由于獨立學院的辦學目標和教學管理理念正在逐步形成,相應的教學管理模式和方式處在不斷嘗試和改進過程中,這些問題表現在教學管理機構上,就是部門工作職責不明確,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或者發揮作用的方向出現偏差,因此,獨立學院需要進一步理順教學管理系統的職能。

        3.教學管理機構設置不靈活。

        某些教學活動是常規的,某些教學活動是非常規的。對于常規的教學活動要求教學管理機構具有一定的剛性和穩定性;對于非常規的教學活動要求教學管理機構設置具有一定的彈性與靈活性。而目前大多獨立學院教學管理機構彈性與靈活性不足,致使非常規教學活動的要求難以得到滿足,具有創新性的教學活動難以得到發展。

        4.教學管理隊伍思想不穩定。

        當前多數獨立學院二級學系教學管理工作繁重,系級教學管理隊伍構成復雜,系內工作分工不合理,多數獨立學院系務秘書整天疲于奔命,思想壓力過大,效率低下。此外對教學管理人員考核培養激勵機制不健全,很多教學管理人員的工作還沒有成熟或剛成熟就已經離開了。

        二、建立健全獨立學院教學管理機構的現實意義

        1.建立健全獨立學院教學管理機構是我國獨立學院轉設發展期面臨的緊迫課題。

        獨立學院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重大創新,近十年來為我國大眾化高等教育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由母體高校完全或半托管式的教學管理模式已難以適應新的形勢,必須建立相對獨立的教學管理模式,并積極推行院系兩級實體教學管理機構改革?,F代管理學認為,在一個組織體系內,管理者的管理幅度總是有限的,當組織規模擴大到一定程度時,在管理層次不變的情況下,如果上級給下級授權,使管理重心適當下移,管理幅度可以加大,反之,管理幅度應適當減小,否則就會影響管理效率[1]。在當前獨立學院轉設發展期院級教學管理部門應以宏觀管理為主,通過加強二級學系的教學管理職責,擴大二級學系的教學管理自,落實二級學系的教學管理實體地位,使管理控制在有效幅度內,并適時對二級學系的教學管理工作進行督導和評估,以提高獨立學院整體教學管理水平。

        2.建立健全獨立學院教學管理機構是我國獨立學院轉設后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基本要求。

        獨立學院生存和發展的關鍵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培養社會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是獨立學院的中心工作之一,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著力點就是實行獨立的教學管理工作,搞好教學管理,必須有一個結構合理、機制健全、運轉自如、功能高效的教學管理機構。建立健全獨立學院教學管理機構,應包括教學管理決策機構、教學管理保障機構、教學管理運行機構和教學管理檢查與評價機構等四個子機構。他們對教學管理質量的提高具有以下邏輯關系。首先,教學管理決策機構就教學管理的重大事項作出決策,并將決策指令分別發往教學管理保障機構與教學管理運作機構。其次,教學管理保障構按照決策指令的要求,為教學管理運作機構配備必要的人、財、物、技術、信息等資源并提供相關服務,教管理運作機構則按照決策指令的要求編制具體的工作方案與實施細則并組織實施。最后,教學質量檢查評價機構就教學管理運作機構執行決策指令的情況及成效進行定期或不定期、常規或非常規的檢查與評價,并將檢查與評價結果分別反饋給教學管理運作機構與教學管理決策機構[2]。如此形成良性循環,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三、建立健全獨立學院教學管理機構的現實選擇

        1.健全學院教學管理決策機構是完善獨立學院教學管理機構的首要任務。

        建立高效合理的獨立學院教學管理決策機構體系包括教學業務決策機構和教學行政決策機構,教學業務決策機構可由院系兩級教學指導委員會組成,院級教學指導委員會在具有全局性、方向性、戰略性、關鍵性的重大教學業務事項中作出決策;系級教學指導委員會在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實驗與實踐教學等方面作出決策。兩級教學指導委員會一般由直接從事教學工作、有豐富教學工作經驗的教師和懂得教學工作、有管理專長的教學管理人員組成,研究和決定各級教學管理工作中的一些重大問題。教學行政決策機構可由獨立學院院長全面負責教學工作,分管教學的副院長主持日常工作,并通過職能部門的作用,統一調動全院各種資源為教學服務,統一管理教學工作進程及信息反饋,實現各項教學管理目標,同時在董事會的統一領導下,由院務會議討論決定,有關教學及管理的指導思想、政策、規劃、重大改革舉措等。

        2.教學管理保障機構是完善獨立學院教學管理機構的有力保證。

        任何教學管理活動要想順暢、有序、高效地進行,都離不開人、財、物、信息、技術等條件的保障與教學管理研究成果的支持。教學管理保障機構體系由教學資源配置機構、教學管理技術機構、教學管理信息機構和教學與教學管理研究機構四部分組成。教學管理資源配置機構,下設人事處、財務處、資產設備管理處,分別行使人、財、物的配置職責。校教育技術中心,作為教學管理技術機構,一般下設多媒體中心、網絡中心與教育技術開發中心,主要為教學管理提供多媒體技術、網絡信息技術等服務。教學管理信息處理中心,作為教學管理信息機構,主要為各級教學管理者、教師、學生與社會公眾提供信息處理與信息查詢服務。高教研究室與高教研究期刊編輯部作為高校的教學與教學管理研究機構,可視情況,或者隸屬于教務處,或者獨立設置。然而,無論如何設置,都不能漠視其作為教學工作可持續發展保障系統重要組成部分的存在。

        3.院系兩級教學管理運作機構是完善獨立學院教學管理機構的關鍵舉措。

        獨立學院的教學管理運作機構一般包括院、系兩級:一是院級教學管理職能機構要充分發揮教務處、學生工作處等部門在教學管理系統中的職能作用,明確各職能處及各類人員的崗位職責,協調好各種工作關系。教務處是獨立學院管理教學工作的主要職能部門,教務處的工作狀態反映一個學校整體教學工作的狀態。獨立學院應健全教務處的科室結構,配備較強的管理干部隊伍,明確組織教學改革和建設的責任,保證教學工作穩定運行,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質量。二是在系級教學管理運作機構中,由系主任全面負責系教學管理和教學研究等工作,分管教學管理的系副主任主持系教學管理辦公室日常工作并從事教學狀態、質量信息的經常性調查了解工作。另外,各系要按專業教學研究組織學科組建設,其主要職能是完成教學計劃所規定的課程及其他環節的教學任務;開展教學研究、科學研究和組織學術活動;組織師資的培養提高及提出補充、調整的建議,分配教師的工作任務;加強相關專業實驗室、資料室的基本建設等,學科組要重視開展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學術水平。

        4.教學質量監督評價機構是完善獨立學院教學管理機構的基本要求。

        隨著獨立學院辦學自主意識的不斷提高和高等教育大眾化面臨的“質量危機”問題,獨立學院應以政府評估為主導的外部評估的管理模式中構建出適合本院特色的內部教學質量監督評價機制,成立由學院教學副院長、學院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中心專家督導組、教學管理人員、學生管理人員,各系及教研室負責人組成的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領導小組。建立“縱向四級”:即“學院管理人員+院專家督導+專業同事同行+學生”的監控組織,在不同的層面,不同角度上實施監控。重點做好三種評估和三類評價,即教師課堂教學評價、學生學業評價、教學管理評價和課程建設評估、專業建設評估、學院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另外,在橫向上,教師之間互相評教,互相聽課,互相幫助,二級學系不定期進行教學質量集體討論、總結、提高。

        參考文獻: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精品 | 日韩AV一区三区 | 最新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 | 久久99一区二区五月天 | 日韩一级毛欧美一级国产一级 | 亚洲日韩欧美少妇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