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生德育活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生物學科課堂教學活動化的研究實施
1、尋找“動點”
(1)“科學、人文”的氛圍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動點”。
“科學、人文”的學習氛圍即民主、和諧、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給學生提供參與課堂教學的機會,為學生創造自我實現的條件是主體發展的前提。讓學生享受到學習快樂,從而激發學生主體積極性,激發學生“動點”。
(2)從學生的生活中挖掘“動點”。
學生的生活與經驗是接受教育、學習理解的基礎,所以,要通過日常生活中具體的經驗來學習,使教育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生物學本身就是一門生活中的科學。在教學中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和理解生物知識,學會生活。總之,現實生活為生物課堂教學提供了最豐富的活動內容。只要留心,你就會發現無處不有豐富的教育環境與教育資源。
(3)創設生動的教學活動情景,激發“動點”。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們能在活動的起始階段多著筆墨,多動腦筋,使創設的教學活動情景具有針對性、趣味性、創造性,活動中常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每節課,我會更改電腦桌面背景,將生物科技成果與生物科學家作為桌面,通過猜一猜、聽一聽、講一講,動一動活動,極大吸引學生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引發很多疑問,讓學生真正動起來,課堂也真正活起來。
2、 設計“動法”
初中生物課堂活動教學旨在讓學生生動活潑、愉快學習,德、智、體協調發展。根據初中生物教材內容、教學目的及初中生的心理特點,我們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主要設計以下幾類活動:
(1) 游戲類。人們對喜歡的東西學得最快。學生對于游戲有很強烈的興趣。游戲活動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使其思維和情感需求得到和諧發展,在游戲中,學生快樂學習,快樂發展。教學中我們常采用拼圖游戲、競猜游戲、填字游戲、角色扮演游戲等。如我們采用人體骨骼拼圖,消化系統拼圖;編制食物網和“一個也不能少”,跟我做生態球,貓和老鼠、聽聲音比賽,神經調節系列活動等等。通過各種活動,變具體為抽象,寓知識于游戲中,極大激發學生興趣和參與欲望,充分調動每位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人人動手、個個動腦,個個動起來。
(2)制作類。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意思是說,兒童多動手操作會促進智力的發展。從腦的結構看,人的大腦皮層的各種感覺和運動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積很大,所以手的運動能使大腦的很大區域得到訓練。俗話說:心靈手巧。訓練手就是訓練腦,“十指連心”手巧才會促進心靈。在課堂上,我們設計許多制作活動,如:細胞模型、人體骨骼模型、耳模型、骨骼肌在運動中的協調作用的模型制作,環境污染課件、手抄報等等,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習慣,同時也充分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如在學習生態系統時,我們設計《跟我做生態球》的活動,目的在使學生在制作“生態球”及觀察中認識生態系統和生態平衡的真正含義。通過實驗和觀察提高學生學習生態環境知識的興趣,培養實驗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樹立環境觀念,提高環境意識。
(3)探究實驗類。如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種子結構和成分的探究,種子萌發的條件探究、探測脈搏與運動關系,探究反應速度……。如在探究魚鰭作用、觀察魚呼吸時,我們沒有完全照搬教材,在實驗材料、教學方法等方面都根據實際作了相應改變。在課堂上,給予學生極大的自由空間,教師只適當介紹實驗內容、目的,實驗器材、提出紀律要求,然后讓學生根據所給材料自己設計方案,自己開展實驗。開放性的活動為學生創造力培養提供自由空間。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積極觀察、思考能力、合作精神,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珍惜生命的良好品德以及不盲從,敢于向老師、權威挑戰的科學探究的精神。
二、生物課堂活動化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課堂組織。生物課堂活動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潛能,擴大了學生的創新思維,發散思維,活動中學生情緒激昂,教師如組織不當,容易出現為了活動而活動,忽視學習目標思維內化活動。要做到形、神結合,形散而神不散。師生需要默契,老師更需要有較強組織能力。不是每個老師都能很好地控制。
2、課堂評價。由于不同班級,不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存在一定差異,興趣愛好也有差異,從而導致在生物課堂活動化教學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學進度與產生效果產生一定差異。因此,在活動中如何及時、科學地評價課堂活動化教學效果,具有一定困難。
3、教師的知識與能力。生物課堂教學內容是豐富多彩的,具有很強的時代性的,因此活動形式應該具有多樣性,老師應該具備淵博的知識和不斷進取的精神。但是對于新課程,教師普遍缺乏相關的教學經驗和資料,在教學活動設計中會遇到很大困難,深感自己知識和能力嚴重不足,故往往會需要花很多精力和時間去搜集資料,不斷學習,給自己充電。
[關鍵詞]英語 教學活動 學習風格
[中圖分類號]G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5962(2012)02(a)-0043-01
1學習風格的概念
學習風格(Learning Style)由哈伯特?塞倫于1954年首次提出。譚頂良先生認為“學習風格是學習者持續一貫的帶有個性特征的學習方式,是學習策略和學習傾向的總和。Reid將學習風格定義為:“學習者所采用的吸收、處理和儲存新的信息,掌握新技能的方式,這種方式是自然的和習慣性的,不會因為教學方法或教學內容的不同而發生變化。”
學習風格的種類也很多,根據《感知學習風格傾向問卷》初中生的學習風格主要可以分為三種類型,(1)視覺型,這是一種對圖表、圖片、繪畫及電視畫面比較敏感并有很強視覺性記憶的類型;(2)聽覺型,這是一種喜歡與他人進行合作或學習并接受語言信息好的類型;(3)觸覺型,這是一種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并擅長角色扮演的類型。
2測量概述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是通過問卷調查法測量出學生的主要學習風格并針對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習者設計不同教學活動,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調查工具是Reid(1987)所設計的《感知學習風格傾向問卷》。
3課堂活動
教師在了解了所教班級學生的學習風格后就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習風格設計不同的教學活動。
3.1與視覺型學習者相匹配的教學活動
每一節課的開始,在電腦屏幕上可以放一首英文歌曲并配有歌詞,并在學生聽過歌曲后對一些詞匯進行講解,這樣可以加深記憶。
如果熱身活動是講故事,那么可以讓學生先找些書面材料,題材不限,長度控制在三到四分鐘講完,教師可以幫助他們把較難的句子、詞匯改變成大多數學生可以接受的水平。故事講完后,可以設計一些二、三道問題,供學生練習。
在詞匯教學中不要簡單地根據單詞表或字典里的釋義給學生講解,可以根據所要學習的詞匯配以繪畫,這樣每堂課會有新鮮感,印象深刻當堂課就可以記下單詞,提高了課堂效率。在復習單詞時,可以展示這些圖片,讓視覺性學習者說出單詞,拼寫,以及中文的意思,避免了復習課的枯燥。教師在傳授知識的時候,一定要考慮視覺型學習者的學習特點,一些詞匯,短語,句子一定要有板書。
課后的活動,教師可以為視覺型學習者準備一些簡單中英文對照的書籍,指導他們寫讀后感,每天的默寫五個一百分可以換取讀一本書,這樣的機會很容易得到,同學們爭先恐后要拿到五個一百,課上,課下認真背單詞,都以得到英文書為榮,學習英語的氣氛很濃厚。
3.2與聽覺型學習者相匹配的教學活動
在課前的英文歌曲中,聽覺型學習者可以聽到旋律優美,歌詞清楚的英文歌曲,這是他們喜歡的接受信息的方式,學生通過模仿單詞的發音可以在興趣中擴大詞匯量。教師要對所選的歌曲進行把關,不僅要流行的,內容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七年級可以是英文歌謠,級可以讓他們接觸一些給予愛,奉獻愛的歌曲,例如Take me to your heart,Hero.
在講故事環節中,聽覺型學習者在聽完故事后可以很快地回答出Question。在詞匯學習中除了圖片,文字,還可以加上聲音,比如動物的聲音,某人物臺詞的聲音等等。
課后,教師要介紹一些簡單的演講稿,美國總統的就職演說,Special English給聽覺型學習者,這樣通過聽來模仿聽到的語音,可以改善自己的語音,語調。
3.3與觸覺型學習者相匹配的教學活動
觸覺型學習者動手能力強,許多是班級的“搗蛋鬼”,教師首先不要討厭他們,可以設計一些英文故事,使觸覺型學習者根據故事內容設計表演動作,使聽故事的同學更好得理解故事,這樣他們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也會慢慢提高。。講授和復習詞匯時,觸覺型學習者也可以根據單詞設計肢體語言。在課外活動中,教師可以組織指導同學們排練英語課本劇,這時同學們樂在英語學習中。
有一位男學生,一進校從七年級對各學科的學習興趣都不大,課上不認真聽講,小動作多,課上總是制造麻煩,但是他動手能力強,同學們的修正帶,手表壞了,修理時總能看見他的身影。經過Reid的感知風格問卷測試后,他確實是觸覺型學習者。我在教學中先讓他找一些流行的英文歌曲,他開始很驚訝,但還是同意了。隨著他的歌曲在英語課上播放,一種認同感在他心中萌生。后來的英語課他總是主動提供英文歌曲,和同學們一起唱,態度非常認真。有時還用動作和聲音把卡通人物展現出來,同學們為他喝彩,他的內心也在悄悄改變:課上安靜了,小動作少了,成績也提高了。
人的個性對學習的影響和作用往往是間接的,它直接參與學習過程,使學習過程得以順利進行。教師只有有針對性的照顧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施以適應教育,才能使每一類學習風格的學習者都有機會按照自己的學習風格來學習,發揮自己的長處,讓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都有所得。
參考文獻
[1]Reid,J.M.Learning Styles in the ESL/EFL classroom[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5.
[2]譚頂良.《學習風格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一、精心備課
在傳統的教學中,很多老師強調以教材為本,過分依賴教材,最后變成死教書。新課改指出,教材是一種教學資源,至于老師如何備課,如何安排教學,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在新課程教學中除了對學生進行知識與技能傳授外,還要發展學生的各種能力,尤其要讓學生體驗各種探知的過程,因此,在設計教學過程的時候,要精心備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多安排一些小實驗、小游戲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掌握學習方法,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在備課的時候,老師要時刻注意面向全體學生,這句口號人人會喊的,但真正要做到卻是很不容易的。除了注意因材施教外,還要考慮到學生在活動中如何相互幫助。學生相互幫助,能促使每個學生都有所提高,它是面向全體學生進行教學的重要手段。
二、挖掘生活資源
生物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生活中有很多生物教學資源,我們老師要讓無聲的日常生活資源,變成有聲有色的課堂教學素材,再將這些生活資源與教材進行有機的整合,使生物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比如,酸奶是我們常用的飲品,好喝又有營養,那么它是怎么做出來的呢?引導學生進行資料收集,探知它的制作過程。有些學生在查閱資料后發現,在制作酸奶的時候,需要無污染的新鮮牛奶與器具,那么,如何保證制作酸奶的器具是沒有被污染過的呢?再如,夏天的食物容易變質,我們能不能猜測一些防止食物變質的方法呢?這些活動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
三、設計豐富的學習活動
初中學生天生好動,假如死板地要求他們在課堂只聽不動,是沒有教學效果的。在應試教學中,老師過分的強調師道尊嚴,過分的強調嚴格的課堂紀律,學生在課堂上動也不敢動,被動地聽老師的講解,對生物課沒有什么興趣,再加上生物學科在中考中的作用也不高,很多學生的心根本就不在學習上,教學的效率十分低下。因此,在生物教學中我們要設計各種學習活動,讓學生真正的“動”起來,不僅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還能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使我們的教學更有效。比如,在學習消化系統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品嘗水果,如小西紅柿、紅棗等等;在驗證水對植物的作用的時候,可以用吹風機吹芹菜,學生會看到被吹風機吹過的芹菜,耷拉下來,假如,將這些芹菜再放置在水中,可以看到芹菜又挺起來了,這說明水具有使植物堅挺,保持直立的作用;在學習呼吸系統的時候,老師可以在課堂上組織這樣的活動:讓學生一起做深呼吸,然后看看誰逼的時間長些;在學習血型、輸血與獻血的時候,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搶救病人表演”,讓學生在活動中掌握輸血的時候怎么配對血型。總之豐富多彩的活動,能使學生增加學習生物的興趣,使學生在輕松快樂中掌握生物知識。
四、設計探究性學習活動
探究教學是新課改大力倡導的教學模式,因為它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很多老師怕跑堂,常常不喜歡開展,但,只要我們組織得好,它與其他教學模式是一樣的。如果我們的生物教學能經常性的開展探究活動,學生習慣了也就不會跑堂了,時間上也好控制。更何況,我們的教學是為學生的發展服務的,不是為了完成教書的任務。因此,在生物教學中要盡量貼近學生的生活開展各種探究活動,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提高科學素養,并學會與其他同學交流技巧。比如,探究魚鰭的作用,這是用時不多的探究活動,在課堂上能很快完成,但對學生的素質提高會起到很大的幫助。假如憑老師的講解,估計也沒有幾分鐘就能講完,但學生無法體驗到像科學家那樣研究科學的過程,更無法樹立嚴謹的科學作風。有些探究活動在課堂上不好開展,可以組織學生到野外去探究,比如,土壤中無脊椎動物的多樣性與環境的關系。有的探究活動,需要的時間比較長,就布置學生在家完成。比如,探究霉菌的生長環境,將某些新鮮的食物放在不同的環境中觀察,從而得到食物霉變的原因。讓學生在家做探究活動有很多優點,首先是時間充足,其次是能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總之,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為了學生的發展,讓每一個學生都有進步,要創造各種機會讓學生開展探究活動。
在具體的探究活動中,我們要鼓勵學生設計實驗時大膽的猜想,敢于標新立異,設計的實驗方案、步驟要力求科學、簡單。當然,初中學生的知識與生活經驗畢竟還有限,憑一人之力常常設計不出好的方案來,我們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利用集體的智慧,找到科學、合理的實驗方案。假如某些學生模仿了別人的方法,也不要批評他們,因為模仿是創新的基礎,如果批評了,他們可能連模仿的能力都會失去,更不要說去創新了。
關鍵詞:初中英語;生本課堂;教學有效性
對于初中英語課堂來說,要想貫徹實施生本課堂原則,就要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與學生充分交流溝通,這樣對于老師了解學生需求,然后根據學生的課堂反應調整自己的教學進程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使教學活動效果達到最佳,實現高效率教學。下面,我們主要探討一下如何增強初中英語生本課堂教學活動設計的有效性。
一、掌握提問技巧
了解學生的需求就是要知曉學生對于老師教學所持的看法。要想了解學生的真實所想,老師就要多創造一些可以與學生產生互動交流的機會,從學生的課堂表現了解學生對于老師講述內容的接受度。因此,老師要通過各種方式增強學生在英語課堂的參與度,學生在英語課堂的參與程度的強弱與老師的提問方式有很大程度上的關聯。如果學生認為老師的提問沒有意義,無法進行回答,都有可能使學生在老師提問過程中“失聲”,無法與老師進行有效互動,從而使老師預期的教學進程無法有效地進行下去。所以,英語老師如果想要在課堂上進行提問式教學,就要充分思考自己提問方式是否適合學生,能否使學生積極響應自己的提問,從而達到使學生積極思考的教學目標。以“When is your birthday?”這一課為例,如果想在課堂上運用提問方式,老師可以將自己的問題選在讓學生講述自己生日時間或者自己過生日的場景等這類讓學生有話可說的方面,使自己的問題讓學生能夠理解并且有回答的欲望,這樣,便可以使提問的方式發揮其原本的作用,也真正落實了以生為本的原則。
二、實現情景教學
情景教學較強的代入感有助于將學生帶入教學內容中去,使學生對于所學內容的理解更加深入化,只有學生掌握了老師的授課內容,才能說明老師的教學活動設計實現了有效性這一目標。尤其對于英語來說,語境對于學生的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學生在最真實的場景下才能有感而發,有思考的方向,才能進行有質量的回答。在學習“Don’t eat in class.”這篇課文時,老師為了了解學生對于課文和相關句型的掌握情況,可以讓學生聯想最近幾次遇到的自己班上同學在班上吃東西的行為,對這一行為進行觀點闡述,表明自己對于這種行為的所持觀點,以及今后遇到這種行為會采取什么行動。通過這種情景的設置可以讓學生盡快進入話題討論中去,避免了無話可說,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老師要對學生英語表達中不得體的地方進行指出改正,與學生形成一個良好的互動。情景教學是一種引導式的教學方法,其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夠進行獨立思考,讓學生在老師設定的大方向中盡情發散思維,最終實現老師預想的教學效果。所以,針對英語具備的開放性的語言學特點,老師在進行英語教學時可以經常運用此方法,以使學生的英語能力得到提高。
三、增強課堂趣味性
趣味性的課堂有助于幫助學生打開思維,放松心情,進而實現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表現,增強學生在英語課堂上的參與程度。因此,老師就要避免將課堂打造得過于嚴肅性,一味追求震懾學生,從而忽略了學生的主觀感受,使學生在英語課堂上會有緊張感和懼怕錯誤的想法,遏制學生的課堂參與性。老師應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將課堂盡量打造的充滿趣味性,讓學生感覺在如此輕松的課堂上即使回答錯誤也無所謂,從而積極投身于課堂參與中,與老師形成良好互動。以“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這一課為例,老師可以在課堂上引入小游戲,讓學生通過肢體語言表現一種運動方式,其余同學用英語進行競猜。這種英語小游戲可以充分將學生的參與度帶動起來,活躍了課堂氣氛,還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掌握了與課堂學習內容相關的各種運動單詞,增加了學生的詞匯量積累。
生本課堂要求老師以學生的需求為自己的教學指明方向,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是對老師教學是否滿足學生需要的重要體現,學生參與性高,老師才有更多可能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為自己今后的教學提供方向。所以,老師要積極調動起學生的參與度,使自己的教學目標實現最優化,也使學生的英語能力得到相應提高,最終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齊小健.A sample teaching plan for reading:教學設計[J].語數外學習:英語教育,2013(01).
1.對教材活動內容的重新調整
1.1以蘇教版八年級上冊為例,按照教學進度,“探究酒精對水蚤心率的影響”的教學是在學期末的時候進行,那時天氣寒冷,池塘里基本撈不到水蚤,在花鳥市場也不易購買到,因此這個探究性實驗幾乎很少有學校安排學生操作。而9月份天氣溫暖,正是水蚤大量繁殖、活動的時候,因此,筆者開學初就安排學生捕撈,進行探究性實驗。學生探究欲望濃,參與度高、思維活躍,實驗效果好,保證了探究性實驗的正常開展,產生了對生物學的興趣,提高了探究能力。
1.2“人的性別決定”這節內容,紙片游戲“生男生女的奧秘”存在紙片剪裁花費時間、不簡便、紙片不易混合、演示實驗時視覺效果不顯著等問題,可將此活動改成乒乓球游戲。(1)在一個紙袋上標明“母親”,在另一個紙帶上標明“父親”。(2)把兩個黃色乒乓球放到標有“母親”的紙袋中,每個黃色小球代表一個X染色體。(3)在標有“父親”的紙袋中放入一個黃色乒乓球和一個白色乒乓球。白球代表Y染色體。(4)從每個紙袋中隨機抽取一個球(不要用眼睛看)。如果拿出的是兩個黃球,表示孩子是女的;如果一個黃球和一個白球,則表示孩子是男的。記錄得到的“后代”的性別。(5)把小球按原樣放回紙袋,再重復步驟(4)九次。
2.組織栽培和飼養活動
七年級上冊教材主要是植物學有關知識,生物學課程標準提出的活動建議是栽培一種常見植物,觀察從種子到成熟植株的生長發育及開花結果的整個過程。秋冬季節,正是栽培小麥的季節,因此給學生分發小麥種子,安排學生栽培并觀察小麥的一生。通過這個活動,學生自覺地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活動中,如種子的結構,種子萌發需要的環境條件,植物生長需要的營養物質,植物的開花與傳粉,等等。除了用種子繁殖種植小麥外,也可以營養生殖,例如用馬鈴薯的塊莖進行繁殖、種植大蒜、生姜等都能觀察到植物生長發育的整個過程。在活動中,學生會自發產生探究欲望和各種疑問,極大地培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培養持之以恒的精神和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的情感。七年級下學期是春夏季節,正是飼養家蠶的時間段,教師給學生分發蠶卵,讓學生在飼養過程中了解昆蟲發育的過程,培養學生熱愛動物、珍愛生命、敬畏自然的情感。
八年級上冊主要是動物學方面的知識,其中教學“昆蟲的生殖和發育”這部分內容時,部分學生有飼養春蠶的經歷,鑒于秋蠶不易獲得,為了讓更多的學生觀察到更豐富的生命世界,可讓學生捕捉果蠅,并飼養和觀察果蠅的生殖和發育過程。果蠅這種材料具有容易捕捉、生命周期短的優點。在25℃左右,從受精卵到成蟲大概10天左右,但由于果蠅個體小,會飛,學生在飼養和觀察過程中會遇到飼養容器不易清潔、較難觀察到受精卵和羽化過程的問題。而另一種材料黃粉蟲又名面包蟲,具有個體大易觀察、易飼養、易清潔、成蟲不飛的優點,但其生命周期較長,從受精卵到成蟲需要三四個月的時間,如果直接從花鳥市場買回幼蟲,學生就可在1個月左右觀察到幼蟲、蛹、成蟲的發育過程。通過這個活動,在飼養過程中,學生直觀地觀察和了解昆蟲的生活習性、形態結構、生殖和發育過程及遺傳性狀等知識,在飼養中發現、在飼養中收獲。
3.以科技創新大賽為平臺,開發探究性活動
科技創新大賽是一項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大賽,有全國賽和各個省、市賽。借助這個平臺,教師可通過講座和課堂宣傳這項比賽,挑選對生物學興趣濃厚,喜歡做實驗和探究的學生進行定期培訓,輔導參賽學生開展探究性活動,例如:挑選主題、設計方案、實驗探究,并指導學生撰寫科技小論文,在這些活動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能得到快速提高。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及時抓住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和他們提出的具有挑戰性的或有價值的問題,鼓勵學生像科學家那樣思考和研究,并嘗試用科學的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為國家培養一批具有創新精神和科學探究能力的后備力量。
一、營造自主、投入、清醒的閱讀氛圍
每個身心發展正常的學生,都有與生俱來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喜歡課外閱讀并非難事,問題是絕大部分的初中學生只是把課外閱讀當作是一種消遣調劑,而有一部分的教師、家長把課外閱讀看作是提高考分的一種手段,這樣的閱讀就難以發揮書本應有的作用,體現出閱讀的力量。必須注意為學生的課外閱讀營造一種自主、投入、清醒的氛圍。筆者發現選擇一個合適的時間、地點,讓學生初嘗自主閱讀的樂趣,感受閱讀的魅力這一環節非常重要。我們可以抓住學生對機械的抄寫、無聊的練習深惡痛絕這一心理,在經過必要的準備以后,嘗試在本該進行的語文訓練或考試中宣布到閱覽室去讀自己喜歡的書,請要求學生把感興趣的內容摘抄下來,想想自己為什么要摘抄這些內容。事實上筆者的這一步已經讓所有的學生都喜出望外,他們十分珍惜這節不同尋常的課,選擇自己愛看的書后,個個都像“餓漢”一樣撲在書上,邊看邊想,邊記邊抄。課后,我還組織學生把摘抄的內容在班級的黑板報上展覽出來,供同學在課余時間中互相欣賞,口頭點評。這樣,學生在自己閱讀時,評點他人的摘抄時,動口、動手,又動腦。在這樣的氛圍下,堅持一段時間以后,不僅要讀書的學生學有收獲,而且原來讀書興趣不濃的同學也受到了積極的熏陶和感染,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再一味地附和別人的見解,而是經過自己的思考,有了獨到的看法,初步具有批評的意識。這對學生的課外閱讀來說是一種可喜的變化。理性能夠使學生、辨別是非與真偽,獨立會讓他們的思想更自由。
二、加強新課程意識下的閱讀內容引導
實踐證明:一個人的興趣是與心理需求緊密聯系的。只有在學生潛在的閱讀興趣被激發起來后,他們在閱讀中才會投入更大的熱情和智慧,才會在閱讀過程中自覺地、自主地去嘗試、體驗、思考與實踐,主動與文本的思維碰撞,主動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形成能力。這樣,課外閱讀的優勢才會漸漸凸顯出來,知識與思想的萌芽才會越加粗壯。
為此,筆者注意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注意課外閱讀內容與課內內容的溝通,將課內教育教學的內容當作是點,把課外的相關閱讀當作是面,由點到面的拓展閱讀,以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形成以課堂教學為中心,外溢于課外的“漣漪效應”。二是注意課外閱讀與自己的生活實際相結合。課外閱讀是學生與人類最富于智慧,最充滿個性的思想者的對話,要善于讓學生聯系自身實際,從他們的思想和經驗中吸取有益的營養,積累更多的社會生活經驗,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三是注意各學科內容的融合。新課程理念下,我們應該更清楚地認識到:學生不只需要學習語文,還要學習更多更新的東西。根據初中學生的閱讀水平和知識面,我們可以設計“套餐”方案。即為學生增加喜聞樂見的古典小說、具有時代氣息的科幻小說、科普書籍和適合學生閱讀的歷史、地理、天文書籍等。這樣,使學生的閱讀內容做到文學與自然科學共重,使文學作品滋養學生倫理情感,用自然與社會科學知識豐富其知識世界,為構建學生完善的知識體系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組成相容、互補的閱讀小組
信息論告訴我們:學生的知識有很大一部分來源于同伴。因此,組織好閱讀小組是提高課外閱讀質量的又一個重要方面。閱讀小組一般由學生自由組合而成,認輸可在4—6人之間。可考慮方便性、相似性、補償性等因素。這樣,志趣相投、心理相容、智能互補等良好小群體的心理原則可落實:學生個體內在的“群體感”、“親和感”、“友誼感”等能在社會交往中得到較好體現;學生的“歸屬感”、“認同感”、“群體支持力量”等方面的心理效應也能夠得到很好的體現。但是組成閱讀小組的這些優勢不是自然而然地體現的,還需要學生主動地、協同地進行閱讀,學會彼此傾聽、共同討論、相互借鑒、吸收,達到利用集體的教育力量實現小組成員的智、情、意等方面的共同發展、提高。
一、有效學生活動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數學教學中利用活動可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參與,可以極大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的活動可以消除學生在數學課中的疲勞,使學生更主動地去汲取新知。蘇霍姆林斯基說了這樣一句話,“當知識與積極的活動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時候,學習才能成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學生在活動中,體腦結合,手腦并用,能減輕學習負擔,他們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才能得以充分發揮,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得以進一步發展。
二、有效學生活動的四個要素
課堂教學中要提高學生活動的實效,我們要認真把握好活動的“四要素”,即活動時間、活動內容、活動方式、活動效果。
1.合理安排學生的活動時間。課堂四十五分鐘,需要涉及教師的活動和學生的活動。那么,師生的活動時間應如何分配呢?不同的課型,不同的教學內容,時間分配也會有所不同,但最基本的要求應保證學生的活動時間要多于教師的活動時間。如果沒有合理的時間安排,再好的教學設計也不會取得理想的效果。
2.認真確定學生的活動內容。有了合理的時間安排,我們就要認真確定一下學生的活動內容了。我們要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的安排及訓練要點來認真確定每節課讓學生活動的內容。
3.精心設計學生的活動方式。活動方式有課外的,也有課內的,在課堂上主要有:觀察、動手操作,動腦,自主交流,小組探究、猜想、歸納、驗證、推理等活動方式。
4.努力提高學生的活動效果。“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活動效果的好壞是檢驗活動內容、活動方式設計優劣的唯一標準。
三、有效學生活動的設計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老師要提高學生活動設計的有效性,要實現課堂教學中學生活動的時效性,則在備課中就要考慮自己學生的實際學情。
(一)創設有效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導入是進入新課題時建立問題情境的教學方式,它有明確要求:時間合理,一般以課前5分鐘以內為宜;目的明確,明確學習任務和調動學習積極性;富有啟發性,導入的問題情境要求是學生能部分了解又不完全理解的材料,使學生處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狀態。
(二)新知識的探究活動設計的有效性
學生通過觀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等活動,在原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親身經歷新知識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從活動中獲得新知。
學生通過操作活動,順利地進入到邏輯推理的證明,便輕松愉快地得到了三角形內角和定理。
(三)課堂練習設計的有效性
課堂練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徑。因此,教師精心設計每堂課的練習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
1.課堂練習的設計應遵循以下原則
①目的性原則;②層次性原則;③啟發性原則;④多樣性原則;⑤少精活原則;⑥量力性原則。
2.練習設計的類型
①設計復習性練習;②設計準備性練習;③設計形成性練習;④設計基本性練習;⑤設計變式練習;⑥設計判斷性練習;⑦設計混合性練習;⑧設計綜合性習題;⑨設計拓廣性練習;⑩設計系統性練習。
除以上練習設計外,為了反饋調節教學過程,檢測評價教學效果,還需設計“檢測性練習”。當然不是每堂課都要全用上面各類練習,應根據教學實際來確定。
四、課堂小結設計的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 班主任 創新 德育教育 對策
在初中階段,學生的思維還不成熟,人格品德方面的教育極為迫切,因為他們還處在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這也是他們品德塑造的黃金時期,為此,在初中階段,班主任必須想方設法的創新德育教育,提高德育質量。新形勢下面對社會發展的要求及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對初中生開展德育教育,班主任是責無旁貸,班主任是開展學生德育工作的先鋒者,在日常工作中應該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包括他們的個性、道德觀念及法律意識。
一、巧用班會時間,狠抓德育教育工作
對于初中生來說,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身份識別,有了既定的自身價值觀念和價值判斷,在初中階段他們又處在個價值觀發展的關鍵時期,由于初中生的個性特征,他們好模仿,極易受到外界的影響,所在在德育方面,他們也會被感化和同化。學校是一個大集體,初中生的數量較多,質量也是參差不齊,很難進行有效的德育教育。但是我們不可忽視班集體的作用,班級作為初中生的日常生活單位之一及自治組織,其學習氛圍、班風及班主任的教育對學生的德育工作有著直接的影響。雖然素質教育已經推行多年,但是目前初中生的學習壓力依然較大,學習任務依然較重,學生的德育教育很難擠出專門的時間,這時候班會或者班級活動就成為開展德育教育的大好時機。班會作為上情下達,下情上傳的平臺,對學生的教育起著重要的作用,班級活動,作為聯絡師生感情和同學之情的盛會,對學生的德育感化和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在這些活動中,班主任可以開展德育教育,如進行日常的校紀校規的教育、開展尊老愛幼的教育、遵守交通規則的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等,同時在開展這些教育的時候可以選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如觀看教育類的視頻、開展話劇表演等等,最好選取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讓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的內化為學生的行為。
二、發揮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和課堂的作用
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為此,班主任在開展德育教育的時候,要發揮科任老師的作用,因為作為人民教師,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為此,作為初中教師除了完成教書的任務外,還要有責任有義務的培養學生的品德,對其進行德育教育。比如作為初中語文教師,就可以充分的利用了課堂教學的機會,給學生潛移默化的德育熏陶。初中生幾乎沒有什么生活經驗和生活閱歷,他們對知識的理解一般都來自老師的講解或者父母的熏陶,他們的個性在此階段還沒有完全凸現出來。如果單純的進行德育教育,初中生的學習興趣較淡,也達不到應有的教育效果。初中生對專業知識缺乏了解,可能學習起來比較吃力,但是如果我們的老師能運用好知識遷移及圖示理論,做好日常生活與課堂知識的完美結合,那初中生的學習興趣就會大大激發,為此,初中語文教師要依據初中生的日常生活,努力打造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也把德育工作運用生活化的情境和語言表達出來,讓學生喜聞樂見,學有所獲。例如,在學習牽扯到文明行駛和有關交通的問題時,就可以讓學生了解交通規則“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后,讓學生分別扮演交警叔叔和行人,通過簡單的小游戲,讓學生了解許多的交通法規的同時,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增強了維護交通秩序的觀念。
三、開展德育實踐,讓學生感悟德育
初中生的德育教育,我們還不能僅僅依靠教材,教材中的文章必定是有限的,內容涉及也可能存在一定的漏洞,這樣是達不到既定的教學效果的,為此,我們應該認識到這一點。為此,我們要開拓視野,可以通過開展一些生活實踐活動來進一步加強初中生的德育、法律教育。也就是說在指導學生掌握一定的德育和法律知識后,有意識、有計劃的指導學生加強對這些品德情感的感悟。如在日常生活中,同學之間開展互幫互助活動,在學習上,生活上結成幫扶隊,這樣既能幫助學生養成樂于助人的高尚品德,又能增進學生之間的友誼,還能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學生。
四、挖掘學生資源,培養得力小助手
初中教育教學管理活動紛繁復雜,如果班主任都事事親躬,不但把自己弄得疲憊不堪,同時也養成了學生的依賴性。一旦班級管理跟不上,學生就會失去自覺性,班里就會亂了套。為此,班主任老師要學會借力管力,使用民主推薦與自薦相結合的方法,選出幾個責任心強、辦事公正、品學兼優、有較強組織能力和活動能力的學生,然后把班里的衛生、紀律、兩操、文藝等工作放手大膽交給他們,讓學生來管理學生。定期召開班干部會,不斷指導他們的工作方法,提升他們的工作能力。在日常的學校生活中,學校德育工作中要突出培養學生的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讓初中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逐漸擺脫老師和父母的督促與管理,這對以后的發展都十分的有利。
五、以身示范,家校合力
初中生喜歡把自己的老師作為模仿和學習的對象,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會他們有著深遠的影響。作為班主任就要給學生做好榜樣,做到高為師,身正為范,不光有驚人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還要有高尚的品德和職業操守,要擁有一顆愛心,要擁有高尚的品格,讓學生尊崇自己。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從老師身上學習高尚的品質,提高自身素養。對于初中生的德育教育來說,不僅僅是學校的事情,還包括家庭。現代化的教育觀念認為有效的教育活動不是簡單的學校教育,而是家校合力,兩者相互推動和促進。對于學校來說,要有效的聯系學生家長,只要學校的條件允許就可以讓家長參與到學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中來,家長可以以身說法,用現實案例來開導和教育學生。學校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邀請德育事跡進校園,開展德育活動。學校建立教師家訪制、家校定期對話制、教師家長共評制等一系列制度,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家校參與活動,讓德育教育工作落到實處,形成了德育合力。對于家長來說,要相信學校和老師,要大力配合學校的工作,對于學校開展的德育工作,只要條件允許就要積極參加,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和孩子一起成長和發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不良品德,矯正,文化,教育
我們國家在加快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也在加強初中生的道德發展教育事業,在當前的新形勢下初中生的道德發展呈現出諸多良好的表現,例如思想活躍、成才欲望強烈、自我意識較強等方面。但是對于初中生的道德發展同時仍存在不良的現狀,初中生對待人生不夠積極、心理素質明顯很差、誠信觀念淡薄等問題,面對這些問題,必須從根本上采取所示,進行矯正。
1、重視家庭教育,去除不良品德的根基
家庭是導致初中生的德育的根基所在。家庭是初中生成長的重要場所,家庭教育對未成年的思想道德起著非常特殊的作用。總體上看,家庭教育大體上對學生的影響是積極的,但也存在著問題,有時也會影響著學生的健康成長。例如:比如有的家長以工作忙為借口,把學校作為看管孩子的場所,對學生的思想和學習不聞不問;有的家長的極端個人主義、享樂主義和投機行為,低級庸俗的生活作風,甚至違法犯罪活動,使其子女耳濡目染。對于這些家長的做法潛移默化的就影響著初中生的健康成長,他們對社會做出的不滿的行為,還有一些不文明的話語都會造成初中生的效仿,在這種的家庭的教育中初中生的道德修養也不會很好,因此,家庭環境的好壞是至關重要的。舉辦家庭教育講師團師資培訓班,進一步推動家庭教育進社區、進村鎮、進家庭。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環境對初中生道德人格影響很大,父母總是認為自己所說的永遠是正確,不能夠聽取孩子自己的意見,這樣很容易使自己的子女產生逆反心理。家庭在培養孩子時應該實行民主的家庭教育方式,但是有的家庭也對孩子望子成龍心切,而對子女過度的溺愛,并對其放任不管的家庭教育,這種教育方式很容易使初中生產生各種道德人格問題。轉變學生家長的教育觀念,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要樹立教育子女“要成人,先做人”的正確思想。借鑒以往中外家庭教育的經驗,并且根據當今的社會經濟需要和時代要求,樹立正確的家庭育人目標,即做“四有”新人,成為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有用的人才。常言道家長是子女的第一位老師,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思想對學生的影響很大,對子女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家長的一言一行都將成為子女日后做事的標準。所以必須加強與家長的聯系,使家長明白,家長應當平等對待孩子,規范自己的行為,凈化家庭環境,讓孩子耳濡目染,一開始就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對孩子的引導是很重要的。因此一是我們要明確家庭在初中生道德教育中的義務、責任和日標構建家庭道德教育的科學體系運用機制和評估系統。二是要制定具體化的家庭道德教育指標體系和實施規則使家長們知道孩子在不同成長階段的教育內容、方法步驟及要達到的具體目標并形成相應的責任制度。二是要建立家庭道德教育評價體系形成科學規范、協調統一、系統運作的評價標準促進學校、家庭和社會在初中生道德教育中的整合與互動。
2、抓好學校教育,提升品德教育的效果
學校教育是初中生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但是,當今,已經忽視了將思想道德教育的標貫徹到學校全部課程的教學和各項工作中去,學校教育起著主導作用。學校在教育方面考慮到應該讓學生多學習一些文化知識,側重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對于道德教育看的很輕,這種做法是不正確的。當前大多學校都把教育質量當成學校的生命線,家長用以衡量和判斷學校的教學質量的第一標準就是學生的考試成績,這一標準也是判斷學校教師教學能力和綜合素質的重要指。于是,學校重知識傳授,輕德育教育,重近期效應,輕長遠效應,重局部利益,輕國家利益。而在教師的德育教育中,一些教師無視德育教育的規律,不遵守德育教育的基本原則,學生犯錯誤則嚴加懲罰,經常采取一些傳統的、簡單粗暴的、壓制堵塞的的辦法來教育他們。對后進生進行挖苦、諷刺,對自己與對學生,標準不一致。缺乏社會實踐,致使對初中生的道德教育“孤軍奮戰”,與其他學科的教育彼此孤立,達不到預期的德育綜合目的思想道德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初中生的全面發展起著極其重要作用,但長期以來,各級中小學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卻不盡人意。“目前學校在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的最主要問題不在不重視,而在不實在;不在不突出,而在不滲透;不在不知情,而在不貼心;不在不活動,而在缺實效。”
學校教育是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關鍵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學校對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應將思想道德教育滲透在各類活動之中。并應重視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思想道德教育。現在的問題是一些學校道德教育目標過于抽象脫離初中生生活實際。而在相對封閉的德育課堂中進行的獨立過程依靠單獨的課程如公民課、思想品德課等、單獨教師、單獨機構來實施。
3、實施實踐教育,培養學生自身道德實踐能力
在初中生德育工作中,要深刻認識初中生的主體地位,德育工作要為初中生服務,注重初中生的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教育。初中生作為肩負建設祖國和完成歷史使命的新一代,具有優良的道德品質是首當其沖的。在德育工作中要從初中生的發展需求出發從社會需要的角度出發,制定德育內容,設計、實施德育教育的方式。當前教育工作中存在很大的問題,“90后”群體身上呈現的道德人格“知行脫節”。現今學校只注重學生的課業學習,對德育教育很放松,使學生對道德實踐卻一無所知。我們要對初中生全面培養,在實踐中增強初中生道德觀念。現如今,道德實踐活動在校園中廣為流傳,也吸引了很多大學生,“講文明、樹新風”就是不變的口號。通過實踐提高道德素質也是最快最有效地方法,這樣每個大學生不但是參與者,也是受益者,讓每個大學生切身體會到要想成為一個有德之人,就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改掉校園不文明行為,避免道德思想與道德行為脫節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建立具有實踐性的德育方式,強化初中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其主動接受教育的積極性,增強學校德育實效。就應改變以政治課堂教學為主的德育方式。德育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個人的道德素養以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需要,應該對學生的現實生活具有指導意義,幫助他們認識世界,解決生活中的難題,德育方式就要具有實踐性,而且要把它全面落實到教育實踐活動中。在課堂中任何學科教學都要滲透德育的思想,更為重要的是在學生的集體生活中,家庭生活中,社會生活中,規范他們的言行矯正他們的思想,提倡和鼓勵高尚,無私等傳統美德,鄙視懲戒和卑劣等惡劣行為,從而指引他們走正確的路。將來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有用的人。
總之,在初中生思想道德發展工作中,必須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核心,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有的放矢地謀劃工作新思路,改進工作新舉措,拓展工作新領域,才能使工作上水平、上臺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