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農村電子商務研究綜述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農產品;跨境電子商務;文獻綜述
中圖分類號: F323.7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ki.jlny.2016.23.004
近幾年農村電子商務崛起,跨境電商承載著農業貿易轉型的使命,得到國家的大力推廣。2015年上半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為2萬億,同比增長42.8%,占進出口總值的17.3%,跨境電子商務發展迅速。雖然農產品進出易額巨大,但是農產品的出口主要以傳統出口方式為主。因此亟需一種新的方式來改變,農產品跨境電商應運而生。
1近年我國對農產品跨境電子商務的研究成果
1.1關于農產品跨境電商模式的研究
原征(2013)通過對農產品跨境流通的特點和電子商務的適應性進行研究,提出了建立跨境農產品電商主流模式的建議。隨博文(2015)認為農產品跨境電商可以作為渠道對接局部區域生產和廣域市場需求,產生借助預售、周期購等銷售模式創新,建構和重塑農產品品牌。洪濤(2015)則是從淘寶村的角度看農產品電商模式分為淘寶村模式、特色館模式、O2O模式,對于全國的淘寶村和淘寶鎮來說,又分為走平臺化道路、走資源整合道路、走品牌化道路。
1.2關于農產品跨境電商貿易平臺的研究
對于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的研究,覃偉賦(2015)認為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為外貿企業提供了一個相當有利的國際環境和發展空間,例如:中國最大的食糖貿易中心和網上交易平臺,通過“電子商務+現代物流”信息化商務模式,網上年交易額達3000億元人民幣;通過廣西名特優農產品銷售平臺,廣西農產品年綜合銷售額近1億元,市場前景廣大。而張瑋瑋(2015)在對比了B2B、B2C、C2C平臺的優缺點之后,建議采取政府搭建B2B電商平臺參與管理監督及銷售。或者大中型企業針對國外大型市場或者大中型企業建立B2B進行網絡銷售。洪濤(2015)則主要是對現有的跨境電商平臺及現狀進行描述,但是沒有涉及跨境電商平臺的對比分析。
1.3關于農產品跨境電商成本的研究
崔艷紅(2015)通過研究對我國農產品出口成本高的現狀及原因和跨境電子商務對農產品出口成本下降的影響進行分析,提出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對推進農產品出口成本下降的路徑。隨博文(2015)認為通過對農產品的供應鏈信息的有效整合,建立健全共享信息數據庫,使得各類跨境農產品供應鏈均可在該平臺上尋找和分享市場需求信息、價格信息、流通信息、品類信息、質量信息、天氣信息以及貿易壁壘、冷鏈保險知識等,進行適時調整計劃、方案或開啟合作來降低跨境農產品供應鏈的成本。
1.4關于農產品跨境電商物流的研究
朱建杰(2015)通過對生鮮農產品網購對物流的特殊要求和中美生鮮農產品網購物流發展現狀進行總結,提出采用自營物流+第三方物流的組合策略來支持生鮮農產品網購的發展。洪濤(2015)對生鮮農產品的物流模式進行了歸納,共九種模式,缺點是并沒有對這些物流模式進行對比分析,而張瑋瑋對此做了較好的分析對比。
韓雅麗(2015)提出將物聯網融入農產品產業鏈對農產品信息進行電子化采集、實時傳遞,保證信息傳遞的準確性、及時性、高效性。隨博文(2015)提出物流園區的建設可實現強大的農產品集散功能。
1.5關于農產品跨境電商政策的研究
近幾年,國家頻頻出臺政策,扶持跨境電商的發展。隨博文與莊麗娟(2015)在《跨境農產品供應鏈的形成機制、類型特點及整合政策》中提出由國家建設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雙邊農產品流通實行“零關稅”政策,使得跨境農產品供應鏈應運而生,對我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影響日益增大。張瑋瑋(2015)認為政府要加大對跨境電商的扶持力度,將跨境電商企業組織起來,打造品牌,加強培訓,完善獎勵機制,同時增派特派員下鄉,指導電子商務基礎培訓,加強物流配送,整合資源創建好基地,打造更深遠的跨境電商之路。
2我國農產品跨境電子商務研究存在的問題
2.1從普通民眾角度對農產品跨境電商的研究較少
目前研究較多的是跨境電商平臺搭建,物流體系建立等大的方面。由于成本高,平臺的搭建主要是針對大型企業,對個人來說最好的方法還是依靠現有的跨境電商平臺。雖然農戶可以利用國內跨境電商平臺Ali-express、Amazon等,但仍存在諸多問題,如開店、在線服務需英語、計算機等專業技能,也增加農戶進行農產品跨境電商的難度。食品安全問題導致發達國家在我國進口食品嚴格且量少,食品進出口檢驗將導致農產品跨境電商無法像其他輕工業品一樣,如果是農產品小額跨境電商,對食品的檢驗問題值得探討。
2.2缺乏對農產品跨境電商的針對性政策
現階段的政策都是針對跨境電商整體而言,缺少對農產品的鼓勵性政策,因為農產品跨境電商還處于初級階段,沒有打開市場的入口,讓企業和小額貿易經營者無從下手,只有政府出臺一些針對性的政策,才能加速推動農產品跨境電商的發展。
2.3對阻礙形成流通網絡的問題研究不夠
國內的農村電商網絡已經比較完善,而且對外的自由貿易區也建立多個,自貿區的建立較好的解決了跨境電商中最重要的存儲和物流問題,應大力推廣。目前已有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中日韓自貿區等,不同的自貿區針對不同的國家區域,借助各自獨特的地理位置優勢和交通網絡,為催生跨境電商供應鏈的變革和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但沒有形成一個流通網絡,包括物流、信息共享等多方面。
2.4對于跨境電商平臺的研究深度不夠
多數研究者對跨境電商平臺的研究存在的問題是注重平臺整體的框架,沒有對問題深入的了解,例如,平臺的模式,平臺的選擇,國內存在哪些平臺,都是自上而下的研究,少有自下而上的研究,政府的政策大方向很重要,但是市場的發展推動政府進一步的政策也非常的重要。
2.5關于跨境電商農產品的質檢問題關注不夠
跨境電商的增長速度驚人,但是依然面臨著通關、商檢等多個環節沒有實現便利化,這涉及財務部、商務部、海關、稅務總局等多個部門的協調。這個問題對農產品的跨境電商尤為突出。農產品的出口,如何保證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極其重要。
2.6對于跨境電商的糾紛問題研究不多
跨境電商面對的是不同的國家,法律與標準都是不同的,當出現問題時,如何進行解決保護雙方的利益就顯得尤為重要,應做進一步探討。
3結語
本文對我國農產品跨境電商的研究文獻進行綜述,將主要研究方向歸結為以下幾點:農產品跨境電商模式研究、平臺研究、成本研究、物流研究、政策研究。
根據對農產品跨境電商的研究,了解到存在以下問題:從普通民眾角度對農產品跨境電商問題、缺乏針對性政策、阻礙形成流通網絡的問題、跨境電商平臺的研究問題、跨境電商農產品的質檢問題、跨境電商的糾紛問題。本文的研究可為進一步對農產品跨境電商的研究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原征,張寶明.跨境農產品電商主流模式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4,(21).
[2] 崔艷紅. 跨境電子商務促進農產品出口成本下降的路徑分析[J].對外經貿實務,2015,(09).
[3] 隋博文,莊麗娟. 跨境農產品供應鏈的形成機制、類型特點及整合策略――基于廣西―東盟的實踐[J].對外經貿實務,2015,(06).
[4] 張瑋瑋,張學彬. 貴州特色農產品跨境電商交易的機遇及對策研究[J].電子商務,2015,(12).
[5] 韓雅麗,徐力,范靜.后互聯網時代農產品出口對策研究[J]. 淮陰工學院學報,2015,(05).
【關鍵詞】聯想集團;電腦下鄉;物流配送;策略
21世紀物流配送的發展趨向可以歸納為信息化、網絡化、柔性化、標準化、社會化等。專家認為:面對世界物流發展趨勢,中國物流應該把握供應鏈,提升核心競爭力。聯想集團是一家極富創新性的新國際化科技公司,由聯想及原IBM個人電腦事業部組成,2012全球企業第370強。作為全球個人電腦市場的領導企業,聯想從事開發制造并銷售最可靠的安全易用的技術產品及優質專業的服務。早在2004年8月,聯想就了“圓夢計劃”,開始了對農村市場的戰略拓展,為這次電腦下鄉迅速得到農民認可提供了可靠的基礎,而這也是現今眾多廠商所先天缺乏的條件。之后,從05年開展“同在藍天下”信息教育普及活動,到06年啟動為期三年的奧運聯想千縣行大型公益活動;從07年聯想新農村戰略、加速農村市場發展,到08年推出新一代的教育電腦,聯想在農村地區持續地普及信息科技。五年來,聯想已走遍全國13700多個縣鎮,為2000多萬農村群眾普及電腦知識。業內人士認為:這些年來,聯想用實際行動實踐著自身對全國7億農民的承諾,為廣大農民打開了一扇高科技信息之門。相信,隨著聯想電腦下鄉計劃的不斷深入和對新農村市場的不斷開發,聯想將為7億中國農民帶去更加幸福的新小康社會。信息化帶來高效率信息流與物流緊密結合。在IT行業,這一點顯得尤為突出。所以IT企業必須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加強物流管理,提高物流效率。在中國IT業,聯想是當之無愧的龍頭企業,銷量一直位于國內銷量第一促使聯想加強與完善信息系統建設。本文以主要分析聯想物流配送和配送策略的優勢。
一、聯想電腦下鄉活動方案
早在2004年8月,聯想就了“圓夢計劃”,開始了對農村市場的戰略拓展,為這次電腦下鄉迅速得到農民認可提供了可靠的基礎,而這也是現今眾多廠商所先天缺乏的條件。之后,從05年開展“同在藍天下”信息教育普及活動,到06年啟動為期三年的奧運聯想千縣行大型公益活動;從07年聯想新農村戰略、加速農村市場發展,到08年推出新一代的教育電腦,聯想在農村地區持續地普及信息科技。聯想集團副總裁劉杰說:“農村市場地域廣闊,用戶在購買產品、獲得服務等方面,都非常依賴店面。因此,針對新農村市場,聯想特別創建了1+N+N.的渠道模式。其中的‘1’,就是縣級地標店,它可以為農民提品、培訓、售后維修等一體化的全面服務;N指的就是數千家深入鄉鎮的聯想專賣店,而N.則代表聯想在村里的便民窗口。聯想將在1年內建立700家縣級地標店,3年建7800家鄉鎮專賣店,并將便民窗口覆蓋到全國的32萬個行政村,讓農民兄弟在一個小時車程內就能購買到聯想下鄉產品,享受到聯想的服務。劉杰親臨其中的一家――位于郭莊鎮的銘達電腦科技有限公司,為其舉行掛牌儀式,并與該公司經理郭立中一起為當地在五一期間購買了聯想C305一體電腦的一位姓翟的農戶“送機上門”。翟先生是當地種植大戶,種植面積達150畝,種植品種有草莓、麥子、西瓜等。他表示,他購買電腦的用途主要是查看各地蔬菜瓜果及其種子的銷售與購買價格;如果沒有補貼政策,他不會急著購買電腦。他之所以購買聯想電腦是因為其質量好、服務好。“村長、書記買的都是聯想電腦,全村的電腦也基本上都是聯想品牌的。
聯想集團電腦下鄉活動宗旨:開拓鄉村市場,挖掘農村消費電腦能力,提高聯想電腦在市場的知名度,使聯想電腦的品牌深入農民心中。活動意義:響應家電下鄉政府深入農村宣傳,與農民消費者互動起來,以特色產品直面消費者,讓農民消費者清晰的感受到產品的魅力,提高聯想電腦銷量,且在購買聯想電腦的同時享受政府補貼優惠。
在技術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聯想公司用貼近百姓的活動調整戰略保持并發揚聯想的企業文化。五年來,聯想已走遍全國13700多個縣鎮,為2000多萬農村群眾普及電腦知識。業內人士認為:這些年來,聯想用實際行動實踐著自身對全國7億農民的承諾,為廣大農民打開了一扇高科技信息之門。相信,隨著聯想電腦下鄉計劃的不斷深入和對新農村市場的不斷開發,聯想將為7億中國農民帶去更加幸福的新小康社會。
二、聯想物流綜述
(一)為活動形成專項物流配送體系
為了做好電腦下鄉項目的物流工作,聯想家電下鄉工作組將專項召開物流協調會,提前組織各項工作,確保在有特殊需求或特殊情況發生時按照用戶指定的方式順利完成物流工作。原因是聯想公司領導與整個團隊完善的預案設計和高度重視的意識;聯想公司與國外知名的物流公司良好且長遠合作;有多家物流商供用戶選擇指定;公司與物流的配合默契并對各種問題處理及時有效。
(二)聯想物流配送目標
作為全球個人電腦市場的領導企業,聯想從事開發制造并銷售最可靠安全、易用的技術產品及優質專業的服務。追求速度效率是新聯想的企業價值觀和體系。充分達到以客戶為本的經濟、高效的物流。具體分析如下:
(1)快速響應客戶的需求;
(2)部件的長采購周期;
(3)部件的頻繁升級;
(4)需求多樣性;
(5)訂單的響應速度;
(6)最優的總成。
三、聯想物流配送特點
(一)充分利用聯想原有的物流體系
由于聯想以及主要合作分銷伙伴神州數碼現有的供應鏈體系已經非常成熟,因此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開展電子商務是其最優的選擇。同時,由于神州數碼自身的定位是整合IT服務提供商,并不是單純的分銷商,因此聯想電子商務的業務模式與神州數碼的業務并不沖突。對于大多數傳統企業來講,現有的物流渠道體系已經成熟。如何高效的利用現有體系為自己的電子商務服務,可以幫助其快速降低,甚至邁過電子商務的物流門檻。
(二)物流方備貨模式
通過物流服務提供商根據每月預測向聯想的工廠提交訂單,由物流服務商備貨,降低聯想的資金壓力,并且最大限度的利用物流商對于供應鏈的經驗和知識,保證供應鏈體系的柔性化。同時,聯想還致力于將整個供應鏈流程電子化,使客戶端的信息快速反饋到供應鏈后端。
盡管采用第三方物流可以通過專業分工來提升物流配送效率,進而有效地降低電子商務企業在物流管理方面的風險,控制物流成本,但是其中帶來的對物流商的管理和質量控制的難題,一直困擾著各大電子商務運營商。京東、卓越和當當等大型電子商務運營商均在近期表示要投入大量經費進入物流建設;同時,德意志銀行等資本市場也對存在物流設施的電子商務運營商表示了更多的偏愛。但是,聯想的成功,向市場提供了另外一種開展電子商務的物流選擇。關于渠道問題,聯想已經在5年前解決了,配送、物流的交付體系已經往前推進到農村鄉鎮一級五年前就完成了。現在我們要做的是把交付網點編制更加密集,覆蓋更加廣闊,我們未來的重點在覆蓋。至于未來要建700個縣級地標店,縣級是非常重要的,他是對周邊鄉鎮輻射的基地。這就是我們說的形象店,大店,會集銷售、服務、培訓、推廣、產品體驗所有的職能于一體。聯想電子商務運營部門通過創新地將供應鏈管理通過外包的形式,與第三方物流商緊密合作,將自己不擅長的物流工作交付給專業機構,而自身則專注于電子商務中的營銷和客戶運營的形式,有效地補充了自身物流能力的不足,為聯想電子商務的突出表現提供了基礎。
四、聯想的運輸管理模式調研分析
(一)聯想采用什么樣的運輸模式
聯想采用分區的物流外包模式,原因是中國市場上的物流供應商在各地區的能力發展不均衡,沒有一家物流供應商能提供在中間網絡皆具競爭優勢的物流服務。于是,聯想采取了這種分地區外包運作策略。
(二)原材料采購物流管理
采購物流管理根據模式不同分三部分:對于價格變化快的采購中心統一負責。其次對于一些輔助物料由供應商根據訂單需求負責將物料運到生產線。最后剩下的原材料推行供應商管理庫存模式。
(三)產成品物流運輸管理
成品從配送中心發出后到目的地的運輸也是外包給物流供應商來負責,然后再每個區內尋找該地區服務能力強的物流供應商為提供配送中心到該地區的干線運輸、異地暫存倉庫和區域配送服務。
聯想集團的這種嚴密的物流系統在電腦下鄉活動中體現的淋漓盡致。使產品快捷的到達農民手中,而且還教農民朋友很好的操作和使用電腦,體現了他們優質的服務。
(四)1+N+N
就是縣級地標店,它可以為農民提品、培訓、售后維修等一體化的全面服務;N指的就是數千家深入鄉鎮的聯想專賣店,而N則代表聯想在村里的便民窗口。聯想將在1年內建立700家縣級地標店,3年建7800家鄉鎮專賣店,并將便民窗口覆蓋到全國的32萬個行政村,讓農民兄弟在一個小時車程內就能購買到聯想下鄉產品,享受到聯想的服務。
五、聯想物流的優勢及其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目前,新聯想最具優勢的戰斗力就是擁有一個被其他企業羨慕不已的管理平臺。這個平臺以引入了客戶關系管理,產品技術管理,關心網絡方面的控制管理能力近乎完美。僅以物流配送的速度加快而言,即可減少運輸的貯存成本,設備成本,能耗成本,中間環節成本的減少,直接影響到物價水平,物價水平降低到適當水平但是不以壓縮生產商的成本的基礎。生產商,中間商,消費者三方共贏刺激消費,消費進而影響生產商利潤,生產商獲利則加大競爭,投資創新,加快產品的更新換代,進而促進社會生產水平提高,整個社會經濟體系進入良性循環。物流也被認為是繼勞動力,資源之后的“第三方利潤資源”所以調整好物流系統化,合理化能夠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
六、結語
總之,聯想的物流效率提高了,成本下降了,市場競爭力增強了客戶滿意度有了明顯提高。通過聯想的五六及服務聯想品牌也深入到消費者的心中。如今,電腦走進農村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但如何滿足農民致富、教育、娛樂的三大需求才是關鍵。作為國內PC廠商的領導者,聯想集團憑借對農村市場的深刻洞察,和多年累積的經驗,再一次為農村帶去了根據農民的使用需求而量身打造的適農產品。為用戶朋友帶去完美的電腦使用體驗和更多實惠,圓大家的生活夢想!
“電腦下鄉”是中國商務部和財政部共同推出的家電下鄉的一個產品類別,農民購買中標電腦可以獲得售價13%的財政補貼。這也為進入國內消費疲軟的PC產業帶來一股暖流,對于日益競爭激烈PC廠商來說意義重大,因此備受關注。經過調研表明,村鎮的客戶在購買產品的時候會非常在意整體的成本是否最優。我們計劃與電信運營商談一個類似于半價資費包的政策。從聯想開拓五年以來發現情況來說,不是所有的地方,農民非常渴望買電腦,但是一些局部的地方,電腦已經加入一個高速成長的拐點。
經濟全球化的日益深入發展使得任何一個國家和企業都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未來的世界市場不再是企業與企業的競爭,而是供應鏈與供應鏈的競爭,它是一種過程性的競爭模式,而非一種結構性的競爭模式。聯想集團通過運用先進的信息化技術和實施高效的運作流程,使得聯想集團的供應鏈基本實現了敏捷,但其供應鏈還存在些許不足。本文運用文獻分析和實際調查的方法,首先,對供應鏈的概念、結構模型及特點進行了闡述。其次,對聯想集團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在分析的基礎上從采購、運營、配送、整合四個方面,分析了聯想集團供應鏈存在的問題。最后,從不同角度提出了完善聯想集團供應鏈的對策,即構建一體化采購運作體系、有效進行全球采購、準確營運與供應商共贏、實施以顧客為核心的物流配送、整合供應鏈流程、采用一流三網同步模式。本文旨在提高聯想集團供應鏈的整體水平,對促進聯想集團競爭力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汪群,韓翔.企業商務電子化物流管理[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2]崔介何.電子商務與物流[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2.
[3]范冰.基于電子商務環境的我國企業物流配送研究[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7.
[4]文龍光,易偉義.推動我國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發展的對策探討[J].商場現代化,2009(1).
關鍵詞:電子商務;產業升級;動力模型;作用機理
0引言
電子商務是信息時代背景下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商務模式,是互聯網技術與傳統商業貿易活動融合發展的新型經濟活動。近四年間,全國電子商務交易總額從2012年8萬億元到2013年10萬億,再到2014年的16萬億和2015年的20.8億,電子商務的持續高速發展,對生產、消費、流通、服務乃至人們的生活都產生了變革性影響,不僅為各類企業發展創造了更多的空間和機會,也在推進技術創新、促進勞動就業、帶動產業轉型、推動貿易全球化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1]。
1產業升級的動因分析
產業升級即不斷提高產業結構層次和產業發展水平,主要表現在產業的協調發展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以及科技創新能力和產品質量的提高[2]。從產業發展的宏觀角度來看,產業升級關注的是產業結構變化,通過一二三產業的比重變化來反應社會整體產業升級的狀況。產業升級即產業結構向第三產業傾斜以及全球價值鏈中產業地位的提升。從產業發展的微觀角度來看,產業升級關注微觀生產要素,通過技術進步、生產要素的流動促進產業的轉型優化。產業升級即企業通過不斷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生產高附加值產品,提升產品質量和競爭力[3]。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一個具有時代特色的產業歷史發展過程。影響產業升級的因素有:技術進步、社會需求結構調整、體制創新、政策變動、資源供給約束、世界經濟發展環境、進出口貿易等。產業升級的動力正是來自于經濟發展的需求和內外各要素作用力的耦合,多種影響要素相互作用,使得生產要素系統重新組合,從而形成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推動力。
1.1技術進步和創新是產業升級的源動力
技術進步與創新一方面深刻地影響著傳統產業部門的生產技術和生產率,從而提升產品質量,刺激和創造新的需求來改變傳統產業的生產方式和生產規模。改變其市場競爭狀況和市場需求狀況;信息產業對傳統產業生產效率的促進使得資源配置在生產效率較高的產業與較低的產業之間發生變動,加速產業結構的整合與重組,進而確立新的產業分工結構和產業關聯結構。另一方面,信息技術進步與創新在更新原有生產工藝和產業技術的過程中,影響生產要素的投入配比,促進生產過程的社會化、專業化程度,從而引起產業系統內不同產業比重的調整和變動,使得資源配置在生產效率較高的產業和較低的產業間發生變動,加速傳統產業結構的重組與整合,進而確立新的產業分工結構和產業關聯結構。
1.2社會供需結構的變動是產業升級的助推器
社會供需結構的變化對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產生最直接的拉動作用,是產業結構升級的出發點和立足點。社會供需結構的變動通過市場機制的作用直接拉動產業產品的不斷更新換代,促進產業結構的演進升級,使產業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對消費者而言,電子商務商業模式的創新縮短了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降低了商品流通成本,較高的商品性價比更易激發消費者的消費熱情,因此增加了某個特定價格水平上的商品或服務的總需求;對于生產者而言,由于運營和銷售成本的降低以及銷售范圍的擴大,使得企業更易具備進行大規模采購、擴大生產的前提條件,從而促進市場銷售規模和消費者消費需求大幅增長。
2電子商務促進產業升級的動力模型及解釋
電子商務對傳統產業的滲透發展,對產業的市場輻射范圍、信息暢通性、產業集聚發展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并催生出新的行業—電商服務業,從而調整了地區產業結構,優化了產業布局,有利于社會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4],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帶來了技術進步與創新,二是社會供需結構的變化。技術進步和創新是產業升級的源動力,社會需求結構的變動是產業升級的助推器。因此電子商務促進產業升級的動力模型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是電子商務促進產業升級發展的作用機理,即擴大市場輻射范圍、解決信息不對稱、推進產業集聚發展、改變競爭形態以及提高社會資源配置效率[5];二是電子商務促進產業升級的內在動因,即技術進步與創新和社會供需結構的變化。
3電子商務促進產業升級的作用機理
3.1突破時空限制,擴大市場輻射范圍
互聯網年度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國網購用戶規模達4.13億,其中移動端購物用戶規模3.4億,龐大的用戶規模為電子商務的應用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7*24小時不間斷的網絡通信,讓跨時區、跨地區、跨語言瞬時交易成為現實。無需人力守護,不受時間限制,隨時隨地交易成為電商最亮點的服務。電子商務對市場輻射范圍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一方面,伴隨著電子商務購物理念的強化與普及,網絡用戶群體的日益擴大使得電商市場消費者群體越來越大,同時網絡交易規模占社會總交易規模的比例也逐步擴大。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據顯示,中國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占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例2014年為8.7%,2015年達11.4%。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傳統產業經營者開始探索遠程開拓市場,將市場輻射至全國乃至全球[6]。融合性電商平臺的信息集聚功能,使得顧客群體特性突出,產品銷售特性突顯,從而驅動產業規模效率,同時電商平臺的發展又反作用于產業的專業分工,從而進一步推動了市場輻射范圍的拓展。
3.2解決信息不對稱,提升市場交易效率
傳統產業行業內,由于企業規模、信息技術應用水平的不同,導致所掌握的關于市場、產品等方面的信息是不對稱的,由此可能會導致整體市場產品質量不高的“檸檬問題”,進而影響到市場的平穩運作。電子商務具有互聯網開放性的特點,使得生產者與生產者、生產者與消費者、消費者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聯絡更為自由方便,市場、產品信息更容易傳遞,從而有利于緩解買賣雙方由于信息不對稱而造成的不利后果。在傳統產業中,一件商品從生產到消費中間環節較多,消費者的需要難以反饋到生產環節,商品的改進與創新速度較慢,難以打造市場熱銷商品。電子商務的出現,拓寬了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信息溝通渠道,讓生產者更容易采集到消費者的商品需要,從而通過對網絡銷售數據的分析比對,定位適銷對路的產品。生產者還可以利用電子商務的信息實時共享特性,通過行業電子商務網站和收集行業最新市場動態等信息,也可以收集不同消費者群體的商品需求,有助于企業及時獲得市場、行業等多方面的資料,為提升企業競爭力作參考。電商平臺的商品搜索、參數對比等功能,大大降低了消費者貨比三家的時間成本、精力成本等,同時,消費者的售后反饋不僅能為其他消費者的選購提供參考,還可以讓生產者了解自家商品的不足,從而不斷改進產品和提升服務質量。
3.3優化產業鏈結構,加快產業創新發展
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電子商務改造了傳統產業并與傳統產業加速融合,提升生產、流通和市場管理的效率,促進上下游企業間的供求關系,優化產業鏈結構,加快產業創新發展。電子商務促進企業信息化轉型,用技術改進業務流程,用數據挖掘市場潛力。電子商務的普及促進了新技術的應用傳播,而互聯網的高度競爭壓力迫使企業不斷加大技術投入力度,提高技術創新能力,重視用大數據分析引導企業發展方向,從而促進企業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轉型,提高傳統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同時,電商經濟使得生產企業不得不緊跟電商行情,關注國內國外產業發展的趨勢現狀,進行產品的研發、設計、制造,不斷優化調整產品生產方向與銷售策略,逐漸形成由網絡供應商、服務商、產品供應商以及消費者和社會環境共同構成的電商生態體系[7]。在政府、行業、企業、電商平臺及消費者在內的全社會共同努力下,電商經濟圍繞產品產業鏈進一步優化了上下游企業之間的供求關系,加快了產業創新發展,有利于形成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電子商務生態系統。
3.4加強分工協作,推進產業集群發展
集群化模式是集聚化模式的更高形態。集聚是物理上的簡單匯聚,集群是邏輯上的群體整合,必須形成流程上的貫穿、環節上的配套、功能上的互補、體系上的完整和運作上的流暢。在傳統的商業模式中,用戶需求相對穩定,需求變化節奏慢,傳統企業通常采用規模化生產降低成本,提高商品生產效率。隨著社會供需結構的變化以及產業結構優化的需求,電商與傳統產業不斷融合發展,進一步加強了企業間的前后向聯系,在促進消費者需求多樣化、個性化的同時,促使企業為提高用戶需求的響應能力而專注于企業優勢的培養,使得生產環節分工更為精細,企業與上下游企業間的合作更加密切,也使得傳統產業由過去的分散式生產向集聚式生產轉變。電子商務集聚、集群發展的種種特性有利于地方產業鏈經濟的發展。產業結構的優化需求促進政府以及企業在產業鏈經濟中分工協作,逐步培育和完善交易平臺、物流體系、監管機制等配套體系,形成完備的電子商務集群發展生態環境,推動產業的集群化發展,提高地方經濟的核心競爭力。
3.5改變競爭形態,完善競爭性市場體系
電子商務為行業、企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潛力,以網絡為媒介搭建了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橋梁,創造了全新的銷售方式。網絡信息的公開特性也使得電子商務市場的競爭更加公開,產業界、地區界、國界都變得更加模糊。企業不僅要面臨同地區企業、同行企業的競爭,同樣也要面臨全國乃至全球的企業的競爭。從電子商務影響和改造傳統經濟的發展實踐看,依托于信息技術的電子商務市場改變了競爭形態,解決了傳統市場信息不對稱和信息傳播手段不發達問題,降低了跨地區的交易成本,從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地方市場割據現象,推動形成全國及至全球競爭性開放市場體系的形成。
3.6增加社會就業,提高社會資源配置效率
電子商務對社會就業的拉動作用,主要表現兩個方面:一是直接拉動就業,二是通過電子商務平臺拉動相關產業產出,間接拉動更多的人就業。隨著電子商務進農村工作進程的推進,各地政府大力推進電子商務與地方特色產業的融合發展,電子商務對產業鏈上下游行業的帶動作用突顯,由此衍生出來的就業需求也大幅增加,如客服、配送、運營、技術等崗位供不應求。尤其是電子商務服務業的出現,改變了服務業原有的格局,擴大了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有的數據比例,同時也帶來就業結構的改變,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社會資源配置效率[8]。截至2015年12月,中國電子商務服務企業直接從業人數據超過270萬人,由電子商務間接帶動的就業人數,已超過1835萬人。
4結束語
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對提升企業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行業數據分析應用能力,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方面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從而也促進了政府、科研機構、企業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扶持力度,通過商業模式創新與科學技術發展融合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隨著電子商務對全社會信息流、資金流、物流以及勞動就業的不斷影響和滲透,電子商務引導和創造了新的消費需求,改變了企業的生產、銷售與流通方式,從而帶來了科學技術的進步與創新以及社會供需結構的變化,大大降低了經濟運行成本,提高了經濟運行效率,引導著傳統產業朝著更優化更協調的產業方向發展,進而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參考文獻
[1]張國棟.電子商務發展對中國產業升級的影響[D].北京:北京郵電大學,2009.
[2]劉聰.信息產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機理與實證研究[D].廣州:廣東省社會科學院,2015.
[3]丁曉強,葛秋穎.產業升級內涵及研究思路的文獻綜述[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6):66-70.
[4]冼康.電子商務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及策略研究[J].當代經濟,2012,(15):42-44.
[5]桂學文.電子商務促進經濟發展的效果測度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1.
[6]萬琳.電子商務對我國產業升級的影響及推動效果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6,(08):81-83.
[7]劉晶仁,周小剛.基于GVC視角的創新驅動光伏產業升級路徑及對策研究[J].科技廣場,2015,(05):170-174.
1 引言與文獻綜述
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技術和金融功能的有機結合,依托大數據和云計算在開放的互聯網平臺上形成的功能化金融業態及其服務體系,包括基于網絡平臺的金融市場體系、金融服務體系、金融組織體系、金融產品體系以及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等,并具有眾籌、P2P網貸、第三方支付、數字貨幣、大數據金融、信息化金融機構等金融模式。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發展階段:第一個階段是1990年代~2005年左右的傳統金融行業互聯網化階段;第二個階段是2005 - 2011年前后的第三方支付蓬勃發展階段;而第三個階段是2011年以來至今的互聯網實質性金融業務發展階段。在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過程中,國內互聯網金融呈現出多種多樣的業務模式和運行機制。本文圍繞眾籌、P2P網貸和第三方支付等互聯網金融模式,探討其為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提供的動力分析。
我國目前處于農村向城鎮化轉型的重要階段,判斷一個區域是否達到城鎮標準的重要指標來源于人口指標和經濟指標兩個方面,而這兩個指標都與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及農民增收息息相關。根據發改委報告我國2015年城鎮化水平達到56.1%,比2014年國家統計局公布的49.7%上升了6.4%,城鎮人口增加數達到8755萬人,從這一數據可以間接看出我國農村地區經濟發展之快。地區經濟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支持和居民的增收,在農村一直處于資金借貸困難和供給不足的情況下,互聯網金融平臺無疑給農村地區解決資金需求提供便利,發展迅速的電子商務和第三方支付平臺也給農民增收提供有利的渠道。
很多學者已關注互聯網金融對農村經濟或農業發展提供的機遇,范琳、王懷明(2015)通過研究農業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分析農村地區融資渠道單一,融資風險偏大且融資成本高,可抵押資產匱乏等現狀,認為互聯網金融提供的基于大數據的小額貸款、點對點融資、大眾籌資等模式能夠滿足農業中小企業的多樣化需求。江維國、李立清(2015)通過分析我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模式創新,表明互聯網金融拓展資金供給新渠道,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模式具有契合性,提出應優化互聯網金融融資軟環境的建議。李國英(2015)通過研究“互聯網+”與現代農業產業鏈與商業模式的關系,得出互聯網將轉化現代農業發展方式并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農產品電商及農村消費品電商加速現代農業產業與互聯網的融合。以上研究可以看出,相關學者從兩個方面研究互聯網金融與農村發展之間的關系,一是互聯網金融模式為農村資金需求提供新渠道,一是互聯網平臺為現代農業產業提供發展動力,本文從這兩個方面分析互聯網金融模式對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影響。
2 農村互聯網金融的必要性分析
我國農村地區資金需求的滿足一般來源于自己財富的積累,即今年所需農業生產投入來源于往年農產品銷售收入,這筆資金還要滿足農民日常生活和農業企業經營所需,這種資金循環使用模式就是內源融資模式,內源融資最大的缺陷是影響擴大再生產。隨著科技發展和技術進步,現代化農業產業對農業生產的質量和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這是對傳統農業生產方式的挑戰,需要農民改變傳統僅依靠手工作業的生產模式,引進更加先進的生產設備和技術,資金問題就成為發展現代化農業產業的障礙。我國銀行等金融機構對農民和農業企業的貸款數量較少,原因主要是農業生產受自然因素影響大,農民還款的保障是農產品的銷售收入,如果遇到當年氣候災害和意外事故,農民不能按期還款的可能性很大。第二就是可抵押資產的困乏。對于農民個體來說,土地公有制度基本決定了其沒有抵押物;農業企業的廠房和設備價值相對來說偏低,對于借貸資金數額微不足道;傳統銀行借貸渠道對于農戶和農業企業苛刻,互聯網金融平臺提供的眾籌、點對點借貸方式擴展了農村地區的資金來源。
3 農村互聯網金融模式分析
眾籌是指中小企業通過互聯網平臺向社會公共募集資金的融資模式,是一種較新的創業投資代表,其資金來源不再局限于銀行、基金等傳統的金融機構,民間資本成為主要的來源,具有注重創意、進入門檻低、操作簡便等特征。點對點融資即大眾普遍了解的P2P( peer to peer) 網絡信貸模式,該模式對現有銀行體系進行了有益補充與完善,避免了傳統金融體系在選擇貸款受益方時對中小企業存在歧視的問題。根據2016年網貸平臺發展指數評級結果,排在前10位的P2P平臺截止目前成交額分別達到:紅嶺創投796999.15萬元、網信理財482531.79萬元、鑫合匯333344.42萬元、PPmoney329028.65萬元、微貸網283868.32萬元、鏈家理財193767.1萬元、團貸網188309.24萬元、小牛在線187595.47萬元、翼龍貸139759.40 萬元、宜人貸133791.63 萬元。
通過發揮互聯網的技術優勢,互聯網金融為農業中小企業提供了更加平等的、低門檻、便捷的融資平臺。在該網絡平臺上,農業中小企業只需完成注冊便可以平等地獲取所需的發展資金。從點對點融資模式來看,互聯網金融企業的職責是審核每一筆貸款申請,在對申請者的管理水平、經營效益等方面考察后再進行貸款發放。對于眾籌模式來說,資金擁有者亦是通過互聯網金融企業提供的網絡平臺對自身較為感興趣的項目與創意進行投資,將社會閑散資金聚集起來。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無論是通過哪種互聯網金融平臺都可以有效的幫助信用好、有規劃的農民及農業企業獲得所需資金,為滿足發展現代化農業產業和建設現代化農村奠定基礎。互聯網金融除了滿足農民資金需求,在現代化農業產業鏈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從農業生產源頭生產資料、到生產成品農產品的銷售,互聯網金融第三方支付模式—即電子商務平臺,為農產品流通帶來極大的支持。傳統的農產品銷售模式就是農民或農業企業把自己生產的產品運輸至農貿市場,或者直接銷售給批發商或零售商,自己能賺取的利潤很少,中間商把產品拿到市場以高價銷售獲取大量利潤。電子商務平臺的應用,讓農民能把農產品直接銷售給消費者,沒有中間商在其中剝削利潤,農戶能夠得到銷售直接收益,消費者也能獲得更物美價廉的農產品。從目前大眾使用廣泛的電子商務平臺來看,越來越多的電商平臺開始銷售農產品。從最初就涉獵農產品的淘寶網、一號店,到轉型增加農產品銷售的京東商城、當當網、亞馬遜,包括現在超市電商平臺如大潤發超市的飛牛網、以家用電器為主的蘇寧易購和國美在線等都開始涉及農產品。
4 結論及建議
農村地區生產經營離不開資金的支持,傳統農村借貸存在固有的困難,由于缺乏信用記錄,征信難,難以通過傳統金融機構獲得服務;單筆借款金額小而分散,成本高,難管理;無擔保,缺乏抵押物,純靠信用;這些都是農村地區農戶和企業難以滿足其資金需求的原因。農業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給農戶和企業提供新的思路,農戶和企業規劃出有創意的發展方案可以通過眾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創意,有興趣和有資金的投資者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對項目進行投資;或者通過在P2P平臺通過注冊表明自己資金需求,能承擔風險的投資人把閑置資金使用權讓渡,通過承擔高風險獲得高收益。有了資金的農村地區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擴大再生產的農產品通過電子商務平臺擴大銷售渠道收回資金,這是互聯網金融平臺良性資金循環模式。
為了加快農村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金融機構協同創新,錯位競爭,共同創造互聯網金融新生態,互聯網金融理念認為,用戶是核心,一種金融產品的產生首先源自用戶的需求,當某種需求在具體場景中被發現后,再反向進行相應的產品開發,并最終將產品嵌入到場景中。所以只有將傳統金融的深度與互聯網金融的廣度相結合,才能創造農村金融新生態,最后實現普惠金融的目標。以大數據為基礎建立健全互聯網征信體系,推動農村互聯網金融持續健康發展。在農村互聯網金融領域,征信的基礎支撐作用顯得格外重要,當然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也將推動征信行業的發展與成熟。做好金融監管,構建農村互聯網金融的風險防范機制,隨著農村互聯網金融的推廣,傳統風險控制和互聯網風險控制的有效融合,在這一過程中風險控制是最核心的環節。控制好金融融資風險和第三方支付信用風險,大力完善互聯網金融技術平臺,促進農村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電子商務 末端 配送 物流 對比研究
近幾年,國內電子商務業高速發展,然而電子商務末端配送上的效率低下成為了制約電子商務發展的一大瓶頸。究其原因,我國城市末端物流網絡資源的松散狀況導致了快遞配送效率低下。反觀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其電子商務企業在“最后一公里”問題的處理上,也有著值得借鑒的方法。在美國,典型的有亞馬遜的儲物柜服務和prime服務。在日本,電商借助便利店的末端配送模式十分流行。
最后一公里問題的本質上是一個服務,這種服務質量用客戶的滿意度來評估,例如Parasuramaetal 早在1988年就在e-Work based collaborative optimization approach for strategic logistic network design problem提出的SERVQUAL。Long 和McMellon 在提出客戶服務質量的滿意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 “經典”人機交互和需要調整的網絡環境。包括一些元素最后一公里物流。然而,由于他們的調查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因此只能可以得出有限的值得借鑒的可實行的措施。郭道猛在科教導刊中提出:對于解決最后一公里的服務問題的方案主要有自營物流,第三方的物流聯盟和第三方物流小區聯盟。《“電子商務最后一公里”實現的可行性研究》中描述道:“建立以社區(或農村)為配送中心、信用中心的第三方配送、認證體系,使得電子商務末端的配送網絡幾乎覆蓋每個顧客的生活區,送貨距離近,又沒有時間限制,十分方便,其意義將是電子商務產業質的飛躍,相當于一次產業革命。”
對于快遞共同配送的相關研究。尋求快遞末端網絡的布局與物流服務需求相互匹配是我們的目標。快遞公司尋求解決方案,共同配送的研究是目前較為創新的一種快遞末端配送模式。它追求的是配送的合理化,是經過長期的發展和探索優化出的一中新型配送模式,將成為現代快遞企業采用廣泛、影響面較大的運輸方式。國內外許多專家對其做了相近的分析,其中對共同配送的優勢分析占很大部分。徐同連等和李建華等提到日本的地區共同配送合并配送,并引用了Hall RW的關于每次出貨成本的運算,證明了共同配送對節省總成本的重要作用。
從上面的文獻綜述可以看出,前人在末端配送上的研究很廣泛。本文的研究角度則更加細化,最大特點就是以具體企業為研究對象。雖然之前有不少京東與亞馬遜的比較研究不同,但主要都是著眼于其公司的戰略層面、物流體系的分析。和之前的對比研究不同,本文的以最后一公里問題為研究出發點,對比以國外的亞馬遜和國內京東商城在末端配送模式上的差異。文章將圍繞亞馬遜和京東商城的企業戰略、財務狀況、庫存水平、客戶服務水平這幾個層面展開具體分析,希望借此發掘出這些層面對電子商務企業末端配送模式選擇的影響。
1.國外電子商務末端的幾種模式
1.1Amazon的儲物柜服務和“Collect+”計劃
美國的亞馬遜公司著推出了一項儲物柜服務(Amazon Locker)。由于沒有實體店,所以亞馬遜通過尋找合作伙伴如7-Elevens便利店、雜貨店或連鎖藥品店等為儲物柜提供空間,亞馬遜也只需每月合作伙伴支付一定的租賃費用。客戶在進行網購后可要求將貨物發到儲物柜,然后通過電子郵件獲得一個代碼,在包裹到達后,在數天內他們可以用這個代碼打開儲物柜取走商品,而且不必支付額外費用。此外亞馬遜在英國推出類似的“Collect+”計劃:街頭小店和報刊經銷商的“包裹暫存服務”。消費者可以更輕松的將不滿意的網購物品通過街頭小店或者報刊經銷商寄回商家。 “Collect+”服務提供了非常便捷和靈活的郵包收寄服務。根據調查,“Collect+”計劃80%的客戶表示,該服務促使他們進行二次購物。
1.2 加拿大的BufferBox
加拿大的一家專門針對于電商末端配送服務的企業BufferBox與零售商以及UPS等大型快遞服務商建立合作關系。與亞馬遜的儲物柜服務相似,用戶只需在BufferBox上注冊即可獲得在自己工作地點公司或住宅附近的一個BufferBox箱子的特別地址,然后根據這個地址收取包裹。包裹寄送到后,用戶就會收到一封帶有取包裹唯一密碼的電子郵件,到指定的BufferBox面前輸入儲物柜密碼,取回包裹。在每次包裹成功交付后,會向已集成服務的零售商收取一定的費用。收費取決于他們的遞送量,而用戶并不需要支付任何費用。
1.3英國的Argos
英國大型零售商Argos, 采用網絡+雜志+地面自提點的經營模式。Argos的商品被儲存在門店后或樓上的倉庫里。顧客購物通過可以翻閱擺設在店里的購物導向書。顧客利用庫存查詢終端,輸入商品編碼來查詢查閱該店想要購買商品的庫存。顧客還可以通過24小時的購物熱線和網站訂貨,查詢任何一家Argos門店的商品庫存、門店的地理位置、商品價格和其它信息。這種以傳統門店和電子商務企業經營相結合的經營方式,同時也贏得了在街上購物的顧客的光臨,結合其它購物方式,最大化捕獲了消費群體。
2.國內電商末端配送的典型模式分析
2.1亞馬遜和京東商城的末端配送模式
眾所周知,電子商務企業的物流有外包和自營兩種模式,本文在此主要以國外的亞馬遜和國內的京東商城作為研究對象,先從這兩家電商企業的戰略、財務狀況 、庫存水平等幾方面對比研究,從而分析其末端各自特定配送模式的原因。我們要研究電子商務末端的配送模式。
表1:亞馬遜與京東企業狀況比較
企業戰略:
亞馬遜為Prime服務投入了大量資金,目前投入的錢要比賺的錢還多,平均在每位用戶身上要投入11美元。此外,在凈運輸成本上損失了約24億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源于Prime服務的運送。但是亞馬遜希望潛移默化地讓人們逐漸增加消費,并用其他業務來補償盈利。亞馬遜的舉動表明,為了適應公司擴張步伐,一定程度上的利潤率降低是可以接受的。
與美國的情況不同,國內電商間的競爭已進入到新階段,更具創新性的營銷、更高品質的服務已經成為決定未來電商生死的關鍵。因此京東的“限時達”服務最大目的是末端服務達到個性化,通過配送服務完善“最后一公里”服務以所獲取良好的口碑,進一步鞏固其在電商領域的巨頭地位。
財務狀況:
末端物流的配送模式同時也受倉儲和配送成本的影響。下面本文將從盈利和配送成本角度分析亞馬遜與京東末端配送采取不同模式的原因。
表2:亞馬遜與京東經營指標比較
注:亞馬遜成本中還計入了Net shipping cost,即配送費,因此亞馬遜的實際毛利應更高
(1)毛利率比較
通過比較我們可以看出,作為美國最大的綜合性電商網站,亞馬遜以規模優勢換取了和供應商的議價能力,近幾年毛利率都保持在22%以上。而京東商城的毛利率就相對較低,僅為5.5%。原因主要在于,一方面京東一直引以為豪的3C領域,毛利本身相對較低,另一方面近期進行家電、百貨、圖書品類擴張暫不據優勢,加上擴張過程中價格戰不斷,都嚴重影響著京東毛利的提升。
(2)運營利潤率比較
從運營利潤率來看,京東的營業利潤已處于負值,而亞馬遜的運營利潤率在1.79%左右。
(3)物流費用的比較
從數字上來看,京東的物流費用占比最低,為6.6%(這里包含的倉儲費用),但這同京東的客單價高相關(據網上資料顯示京東客單價(平均訂單價格)為300-400元,按300元的6.6%計其每單物流費用費為19.8元,與劉強東在采訪時透露的單個訂單運送成本20元基本吻合。),原因是京東以出售單價較高的3C品類為主,但隨著百貨、圖書品類擴張,會拉低客單價,物流費用壓力也會逐漸顯現。此外,京東在末端大力建設自己的配送隊伍。自建配送在訂單量足夠大的情況下會起到節約成本的作用,相反則會造成成本壓力,隨著人力成本的上升,配送隊伍也會加劇京東的成本壓力。
目前,京東的配送模式主要包括上門自提、211限時達和快遞運輸三種方式。表2是京東配送費用數據,根據表2我們發現,自建物流的京東每單配送成本3.3元,外地5.3元;第三方8.1元。京東配送綜合平均成本4.9元/每單。
表3:京東配送費用表
數據來源:
如果按上述每單300元、物流費用占比6.6%計算,京東的物流總費用為19.8元/每單,則京東的倉儲費用占比為 。自建物流雖然短期內攤銷的費用會比較高,但從長遠來看,將極大的降低京東的倉儲和物流成本。相比之下,亞馬遜的物流外包模式下費用占比較高,為9.52%。
總體來說,亞馬遜的盈利能力較強,具有整體經營規模優勢。因此可通過物流外包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加強客戶體驗。但相比之下,京東目前在國內處于擴張趨勢,從長遠角度來看,大力投資物流建設一方面是為了節約配送成本,擴大企業品牌占有率;另一方面京東也希望效仿亞馬遜,通過自提點建設提高末端配送網絡的時效性和準確性,加強客戶體驗。
庫存水平:
眾所周知,庫存周轉率與盈利水平息息相關,尤其是對于價格敏感性較高的商品。有資料顯示,一臺筆記本電腦,1月份出廠后,當月賣給消費者,毛利率達40%,而在三個月后,毛利率只有20%,縮水近一半。因此零售企業都在努力提高其庫存周轉水平,亞馬遜和京東也不例外。京東選擇自建物流的一大原因就是為了提高其庫存周轉率,通過對配送周期、配送質量以及配送成本進行有效的控制,與庫房作業做到無縫連接,來降低訂單的生命周期。但與此同時,配送成本與運營成本的大幅提升加重了京東的物流瓶頸,而且目前其倉儲信息化程度與訂單增速還不成正比。在末端配送上,京東通過建立自提點將部分庫存轉移至末端,促進了商品的快速流通。
亞馬遜則通過信息化的技術路線來實現倉庫的高效運轉。據調查,亞馬遜倉庫系統可以自動將訂單數據編排,理貨員只需通過手持移動終端將貨物按要求擺放即可。系統給出了最省時省空間的堆放方案。同理,配貨員也可按照手持終端的指令,以最短的路線和最經濟的時間將貨物配齊。在末端配送上,亞馬遜美國選擇與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在末端共享物流資源,而亞馬遜中國則選擇了自建物流,但目前其自建物流還未達到規模經濟水平。
客戶服務:
以亞馬遜的“Prime” 服務為例:會員用戶通過繳納固定的年費享受網購商品兩日送達的服務。雖然此舉極具吸引力,但亞馬遜付出了高昂的配送成本。有研究者經過分析表明,亞馬遜在“Prime”服務項目的現金流入無法補償其該服務項目的物流成本。然而,換一個角度來分析,亞馬遜的“Prime”服務其實是雙贏的舉措。為了滿足兩日達服務,雖然在末端上付出高昂的代價,但是亞馬遜認為“Prime”服務有利于公司未來的成功。因為“Prime”服務潛移默化地讓人們逐漸增加消費,亞馬遜通過顧客忠誠度的提高所帶來的利益彌補這部分成本。
該末端服務模式的成功可歸結為兩方面原因:一方面美國人注重電子商務企業的物流服務水平,可以說電子商務公司末端的服務質量直接決定了客戶是否選擇在此家電商網站的購物;另一方面由于購物人群十分分散,人工成本昂貴,導致物流費用比中國要高很多,因此增加了客戶的轉移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商品本身的價格敏感度,而客觀增加了他們的忠誠度。美國人雖不愿意支付高額的物流費用,卻對網上商品的價格和額外的服務費用并不敏感,他們更加注重用戶體驗。這種模式使得末端物流資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對于整個社會而言是有經濟效益的。對客戶而言雖然付出了隱性的成本,但是體驗得到了最大化的滿足。因此這是一種雙贏的模式。
京東的客戶服務與其戰略密切相關。為了達到企業的擴張,選擇自營物流,通過提高其物流服務水平來提高企業的銷售業績。
在上面分析完了亞馬遜和京東商城在物流上外包與自營商的選擇原因后,再來看看它們各自末端配送的差異。
2.2亞馬遜和京東商城的末端配送模式對比
亞馬遜的儲物柜在美國十分普遍。如果亞馬遜在用戶下單的同一天能夠把貨物發送到用戶所在的城市,而且把它們投放到亞馬遜儲物柜中等待著消費者來取貨,那么亞馬遜就已經接近于獲得常規零售店的所有賣點,同時還避免了高昂的實體店運營支出。但是亞馬遜儲物柜也存在缺點:儲物柜不接受超過體積1立方英尺或重量超過10磅的包裹。所以儲物柜服務并無法全面滿足顧客的需求
京東商城在末端建立自提點方便顧客自行取貨。如在北京5號線和10號線的地鐵便利店里共開設20個貨物自提站點。用戶除了可以選擇快遞送貨外,還可以選在最近的地鐵站進行自提。地鐵自提支持貨到付款,并且原則上免收運費。
通過以上的幾個方面對比,我們京東商城和亞馬遜在末端配送模式的選擇給各自帶來的巨大的效益。具體如下表:
表4 亞馬遜儲物柜與京東自提點分別帶來的效益
根據上表分析可以看出,末端自提點模式通過改善用戶體驗有效的滿足了消費者的服務需求。京東商城通過末端設置自提點不僅節約了成本而且增加了用戶的體驗,亞馬遜的儲物柜服務雖然代價昂貴,但是以其良好的客戶體驗著實提高了其顧客的忠誠度。
當然無論是外包自營,第三方物流公司的物流能力也是左右電商選擇的一個關鍵因素。
亞馬遜放心經營其電子商務業務的一大原因是它在國內擁有聯邦快遞和UPS兩大物流服務商給其強有力的支持。相比之下,在我國除了順豐物流市場定位較高外,其他的快遞公司其物流體系、倉儲能力均較落后。例如在遇到節假日電商促銷活動時的網購高峰,我國的快遞企業明顯力不從心,其物流體系無法支持它在銷售高峰階段的仍擁有高水平的服務,這就導致了送貨上門服務效率低下。而且。
當然還有一個無法忽略的因素即國民素質,UPS和聯邦快遞的高效率部分也得益于美國普遍高的國民素質。在市郊,UPS的快遞員可以不用考慮顧客是否在家的情況,將貨物直接堆放在門口,這種情形在國內是不現實的。
3.終端配送公司
除了電子商務企業在末端上配送模式自營與外包的區別外,現在還存在一種新型的末端配送模式即一家專門服務性企業在末端進行配送。典型例子有Bufferbox與城市一百。
城市一百與多家快遞企業合作,在社區較為集中的地方開設門店以作為各大快遞公司的中轉站,所覆蓋區域的快遞提供暫時性存儲、配送、自提服務,也包括代寄發快遞。快遞企業將快件送到門店內,再由公司的員工進行配送,或由消費者到相關門店自提快件。此類模式雖有創新,但如果只有一家公司進行終端配送,難免會形成壟斷。市場內至少需要3家以上的終端配送公司,才能保證這種模式良性發展。而且其運營成本令人擔憂,其中存在租金、商品采購占壓資金等現實問題,能否自負盈虧仍遭到業界質疑。
城市一百和Bufferbox最大的相同點是它們都是針對于電子商務末端的配送的服務性企業。但是二者之間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區別。首先城市一百門店是作為末端快遞公司的中轉站。其末端配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由員工進行配送,另一種由消費者到相關門店自提快件。Bufferbox完全由消費者自提,它沒有自己的物流體系,完全依靠UPS等物流商為其提供服務。而且Bufferbox利用電子箱和信息技術完全代替了人力,省去了人力成本。
4.結論
通過上文對國內外典型電子商務企業的末端配送模式的比較分析我們可以得到如下結論:
4.1基于現狀,因地制宜
電子商務在末端配送模式的選擇上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考慮到了企業目前的庫存狀況。如果企業的倉儲庫存系統已經十分先進,完全可以利用信息化在末端設置類似亞馬遜儲物柜服務的儲存空間。我們知道采用集中送貨的方式將貨物運送至儲物柜儲物柜很大程度上節約了物流成本。因為通過增大經濟批量來達到經濟地進貨,又通過將各種商品用戶集中一起進行一次發貨,代替分別向不同用戶小批量發貨來達到經濟地發貨使末端物流經濟效益提高。如果電商企業的信息化水平還沒達到一定高度,倉儲能力有限,那么在末端的自提點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上級中轉站的庫存壓力。通過庫存轉移至末端,能夠有效提高庫存周轉效率。
因此,電子商務在末端配送模式的選擇上要基于企業目前的現狀,針對性做出調整,才能因地制宜,即有效改善了最后一公里問題,又適合自身的發展。
4.2小規模快遞聯盟
國內中小型快遞企業可以效仿美國的零售商聯盟模式,在物流末端組成配送聯盟,這樣有益于物流資源的整合,達到資源共享。
4.3終端服務公司
一方面可以通過快遞公司之間的合作或是建立起一個快遞公司的中轉站能夠有效的利用物流末端的資源,通過一定的整合,使得其利用率最大化。鑒于中國電子商務企業目前的發展現狀和我國國情,我們無法效仿亞馬遜去不惜增加物流成本去改善末端的服務水平,我們的出發點恰恰相反,即在縮減物流成本的情況下去提高末端配送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借鑒國外的便利店和儲物柜的方式,也減少了快遞公司的壓力。
參考文獻:
[1] 徐杰、鞠頌東.城市物流網絡體系的構建[J] 中國流通經濟 2008(1)10-12
[2] 鞠頌東、徐杰 物流網絡理論及其意義和研究方法 中國流通經濟 2007(8)10-13
[3] 鄒奇. 電子商務企業物流配送行業最后一公里服務問題探討[J]. 江蘇科技信息(學術研究). 2011(10).123-124
[4] 郭道猛. 電子商務物流最后一公里解決方案初探[J]. 科教導刊. 2010(35) 90-102
[5] 徐勇. 快遞式物流配送將現井噴 TRUCK&LOGISTICS 2011 2-5
[6] 應森林. “電子商務最后一公里”實現的可行性研究
[7] 黃鵬霄,莊英.擊碎電子商務中的物流瓶頸[J].中外科技信息,2000(6)
[8] Hau L.Lee and Seungjin Whang.Winning the Last Mile of E-Commerce[J].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2001)
[關鍵詞]產業鏈整合物流產業優化升級
一、引言
全球產業鏈是指在全球范圍內為實現某種商品或服務的價值而連接生產、銷售、回收至處理過程的跨企業網絡組織,它包括所有參與者和銷售活動的組織及其價值、利潤的分配。隨著貿易和投資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國際分工格局開始加快由產業間分布向產業內分布轉化,按產業鏈的縱向分離和協調為內容的全球一體化的生產、流通逐漸形成。全球產業鏈的產品及服務的價值創造活動分布在不同國家和地區,從而為這些國家和地區嵌入該產業鏈,實現產業調整和自主創新能力提供了機遇。隨著全球產業鏈的形成和整合,物流產業集群為產業鏈服務的特征越來越明顯,在全球產業鏈系統中,物流產業作為子系統,其功能在于實現該產業鏈內部產業組織之間物流活動整體性、一致性和協調性,以提高產業鏈的競爭力和運行效率。本文在完成理論論述后,以寧波為實證研究案例,首先介紹了寧波主體產業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和物流產業現狀,然后根據理論論證部分提出了寧波市物流產業升級的對策,最后在結論中進行了總結。
二、相關理論綜述
1.產業鏈相關理論綜述
從物流角度看,Houlihan認為產業鏈是從供應商開始,經生產者或流通業者,到最終消費者的所有物質流動。從信息化角度看,Stevens將產業鏈定義為由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和消費者連接在一起組成的系統,其中貫穿著反饋的物流和信息流。這種觀點把信息流提高到與產品同等重要的地位,并且強調產業鏈中存在反饋過程,是產業鏈思想的一大進步。從組成結構上看,最近產業鏈的概念更加注重圍繞核心企業的網鏈關系,同時強調合作企業的戰略伙伴關系問題。馬士華在總結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認為產業鏈是圍繞核心企業,通過對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控制,從采購原材料開始,制成中間產品以及最終產品,最后由銷售網絡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將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結構模式。
2.產業升級相關理論綜述
在產業升級方面,Humprey和Schmitz首次清晰地提出了嵌入全球產業鏈的地方產業集群實現升級的四種方式,從理論上把地方產業集群的升級研究推進了一大步。在實證研究方面,LieteM,BazanL,RobertaRabellotti和Halder等分別從不同產業類別入手,對歐洲、亞洲、拉丁美洲的汽車、塑料、制鞋、醫療機械、服裝等產業集群進行了實證研究,分析地方產業集群如何嵌入全球產業鏈鏈及其對地方經濟發展的經驗和教訓。從實證研究來看,目前國外對全球產業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制造業。
國內學者張漢業認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涉及產業結構重組、產業布局優化、技術與裝備的高級化、從業人員的知識與技能的更新等一系列的轉變。另外國內有些學者把產業結構升級的內涵歸納為:在產業結構和經濟增長的互動過程中,產業結構從低級向高級狀態逐漸演進的過程。還有一些學者從較為寬泛的方面來研究。認為產業結構升級,是實現高加工度與高附加值導向的產出結構、規模經濟導向的組織結構和高新技術導向的技術結構的升級。
三、全球產業鏈整合對物流產業升級的影響
1.對物流功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全球產業鏈垂直分離的情況下,不但原材料、零部件的采購來自不同國家,而且產成品的銷售市場也是遍布世界各地。原本是企業內部或本地區的物流活動,現在已變化為全球范圍,空間上的距離加大及不同企業間協作的難度都對物流的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全球產業鏈片段化后,供應鏈上不同企業間的協作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對供應鏈上各企業間的協調,可實現采購、生產、分銷等功能的優化,從而實現最佳業務績效。物流作為供應鏈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需具有高度靈敏反應能力的物流系統,重視速度、靈活性和準確性,以減少牛鞭效應。這需要復雜的現代信息管理系統來支撐,能使供應商、制造商、庫存、承運人和客戶之間實時數據共享,以增強供應鏈之間的協同能力。這樣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統的重要特征包括可無縫連接的數據接口、基于互聯網的用戶端、實時的貨物跟蹤功能等。
2.對全球物流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離岸使跨國企業的原料與零部件供應商、生產企業及客戶之間的空間距離加大。各種產品在高度集約的生產地和消費地之間不斷流動,大大增加了世界范圍內的物流需求,物流活動逐步成為跨國公司生產經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物流企業需要調整其物流管理戰略、擴展物流設施及物流網絡布局,促進與生產企業的產業鏈各個環節建立與保持良好的聯系,以適應新的生產布局和國際貿易發展的需要。全球物流空間及時間跨度大,跨境手續復雜,這些都對物流的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3.物流外包增加了對第三方物流的需求
外包是全球產業鏈整合的特征之一。企業基于增強核心競爭能力、降低成本或提高應變能力等方面的考慮,往往會把產業鏈上的非核心環節外包,如生產外包、服務外包等。隨著專業化分工的進一步深化,生產者服務會逐步從產業整體的產業鏈當中垂直分離出來,并成為市場中獨立的、專業化的企業或產業部門,如信息技術與網絡通訊服務、培訓、售后服務、第三方物流等。
物流業務外包是一種長期的、戰略的、互相滲透的、互利互惠的業務委托和合約執行方式。第三方物流能夠基于客戶價值戰略快速對客戶的需求做出反應,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優化物流服務,實現倉儲、運輸、庫存管理、配送等服務的自動化和一體化。
4.促進了物流企業組織結構與運作模式的變化
為了適應現代物流的要求,物流企業的組織結構以流程為導向來提高客戶服務水平。不同客戶對物流的需求不同,如生產者驅動型的產業鏈與采購者驅動型的產業鏈在對物流服務的要求上有較大的差異。柔性生產的實質是變單品種大批量生產為多品種小批量生產,以靈活的方式應對多變的市場環境。物流企業在組織結構方面也要柔性化。現代物流企業,受自身資源和能力的限制,即不可能投資所有的基礎設施,也不可能擁有產業鏈上所有環節上的優勢。因此,物流企業最好在關鍵的戰略環節上建立核心競爭力,非戰略環節以外包、聯盟的方式,通過信息技術突破原有組織的有形邊界,實現資源整合和共享,以“虛”務“實”。
四、實證研究——以寧波為例
1.寧波物流業發展現狀
寧波市公路基本形成“一環六射”,里程9884公里,密度超過100公里/百平方公里,基本達到先進國家水平;鐵路初步構建“二干四支”,正線里程超過180公里;港口成為世界著名的大港和遠洋干線港;機場成為長三角第五個國際機場。為港口及臨港產業配套的北侖經濟技術開發區現代國際物流園區已有普洛斯、AMB、蓋世理、嘉明、中外運物流等一批知名物流企業落戶,正在全力打造依托港口的高端國際物流園區。
2009年6月,全市物流相關企業有4077家,注冊資本超過110億元,實際從事物流相關業務的企業超過5000家。注冊資本超過600萬元以上的第三方物流企業達到100家以上,營業額過億元的企業約為35家,A級物流企業達到29家。
港口物流業得到快速發展,其增加值占全市物流業增加值的70%,港口物流的服務范圍進一步擴大。依托寧波傳統優勢產業集群和臨港工業集群、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專業市場體系等,寧波基本形成“依托臨港產業和集群經濟的工業物流、依托專業市場的商貿物流、依托外向型經濟的國際物流、依托都市圈和農村的配送物流、依托綜合樞紐的中轉物流”等五大類型并駕齊驅的物流需求格局。
2.寧波物流業優化升級對策
(1)推廣物流信息技術應用以實現港口物流升級進一步完善寧波電子口岸骨干網絡,運用條形碼、RFID、智能標簽等自動識別、標識技術及EDI技術,建立各部門統一的口岸信息平臺,使政府單位、外貿和物流各相關單位通過一個信息平臺,實現信息交換和共享,通過網上辦事、聯網資料交換、信息共享、企業信用和政府效能評估等主要功能,減少單證輸入和傳遞的環節信息及網絡技術,實現電子信息通暢流動,提高大通關速度和效率,為寧波口岸大通關提供“一站式”的服務,從而達到以最低的物流總成本向企業提供最大附加值服務的戰略目標,以口岸信息化推動口岸的國際化。
(2)發展專業的物流咨詢公司為不同產業鏈的制造企業提供專業化服務物流咨詢就是針對物流與供應鏈環節進行專業化的咨詢服務。調集和管理組織自己及具有互補提供的資源、能力和技術,以提供一個綜合的供應鏈解決方案。寧波市物流發展落后于全球產業鏈布局的發展需要,需要專業的物流咨詢公司,站在國際化的視角,提供服務于整個產業鏈條的供應鏈解決方案。寧波市物流公司可以同管理咨詢公司合作共同制定解決方案,高校也應該培養相關的物流人才,為專業的物流公司發展提供動力。
(3)發展港口物流,形成本土的全球物流服務商,提供全球供應鏈一體化服務。目前寧波港以國際物流服務為主,港口物流為滿足不斷擴大的運輸需求,必須整合內部資源,拓展服務功能,形成集約型的物流供應鏈,逐步向功能完備、協作性強、標準統一的規模化方向發展。為了提高整個物流鏈的效率,沿海口岸功能逐漸延伸到內陸,向內陸城市群的內、外資企業和周邊地區的企業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務,順利完成海關、聯檢、理貨、報關等通關手續。要與航運企業、鐵路企業和公路企業之間建立有效、穩定的關系,實現物流的多式聯運;拓展國內外戰略聯盟,特別是與國際優秀物流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促進我國物流產業的國際化。
(4)發展第四方電子商務物流,以整合現有的物流資源,實現寧波物流業的整體升級。寧波IT產業已經初具規模,并在有關物流的支持技術上有所突破,有能力在第四方物流發展中發揮作用,通過其技術、資金、人才方面的優勢,協調各方面力量進行產業整合。把當前蓬勃發展的電子商務和現代物流產業結合起來的最佳途徑就是培育第四方物流,建立第四方物流供應鏈的信息整合,通過電子商務整合物流企業(包括第三方物流企業)的資源,使寧波市物流產業真正有質的提高。當前寧波利用電子商務運行業務的物流企業很多,但是能夠整合一定社會資源的和具有一定社會影響的并不多,所以當前的任務是重點培育已經具有第四方物流的雛形、在整合物流資源方面有一定基礎的物流信息平臺,使其發展成為第四方物流。
論我國收入分配關系調整的關鍵
對“十二五”時期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政策建議
金融媒介與社會媒介的融合——印度小額信貸反思
創建“一縣一品”文化品牌促進湖北縣域經濟發展——專訪湖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陳連生
扎實推進湖北“一縣一品”文化品牌創建工作
關于湖北省“一縣一品”文化品牌建設的經濟走向
以“一縣一品”助推湖北縣域經濟跨越發展
推動縣域文化科學發展的有效載體——關于湖北省“一縣一品”文化品牌創建的調查與思考
論企業內部控制與監督的完善
關于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的思考
論以稅收刺激對中小企業的長期投資
淺談房地產開發造價控制
財務共享服務及其在連鎖企業中的應用
淺議如何做好公司資金預算管理工作
完善事業單位財政專項資金管理的思考
淺析我國電網企業資金“零余額”管理
關于民營企業如何加強內部控制的思考
電力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問題探討
激情成就夢想創新締造偉業——記大禹電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怡華
未來五年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展望
初次分配公平性研究綜述
美國巨額貿易逆差的歷史背景和現實原因
解決收入分配問題重在建機制增渠道
通江連漢興孝感——孝感市縣域經濟發展情況調查報告
我國企業內部控制的現狀及對策
企業物資采購風險及其管理防范
穩定傳統市場開發高鐵客源——馬鞍山森林公園積極應對“高鐵”經濟的思路與對策
基于農戶借貸需求的農村金融改革研究
淺析土地規模經營中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作用
社區養老——新型養老模式的構建
寧德市居民收入與消費關系的實證分析
企業政治聯系與企業價值利弊分析
試論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
淺析企業管理會計應用的問題與對策
淺談“外圓內方”在管理職能上的應用
星級飯店員工高流失成因與對策研究——以連云港市為例
我國公辦高校財務困境的成因及對策
加強醫院財務管理的思考
著名金融學專家——王仁祥
領導者必須堅持城市現代化建設的和諧發展
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之動態因果關系分析——基于東北三省的樣本檢驗
金融危機的國際傳導機制及發展趨勢新思考
新時期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著力點分析
淺析房地產開發企業收入確認納稅籌劃
提升企業物資成本控制能力的途徑探析
企業集團財務控制的關鍵影響因素分析與控制
論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的會計核算
淺談如何通過內部控制提高會計誠信
電網基建工程項目后評價研究
交通運輸企業內部控制的現狀與對策
淺談建筑企業施工項目成本控制
論上市公司關聯交易風險防范
電子商務對稅收征管的影響與挑戰
政策對新股發行市場的影響——基于《關于進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發行體制的指導意見》的分析
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機制創新研究——基于金華市的實證分析
當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 應用型本科院校土建類專業“五位一體”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五位一體”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五位一體”創新創業實踐教育體系構建分析 應用型本科院校“四位一體”實踐教學改革的策略研究 關于構建高職院校“五位一體”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研究 五位一體的高職學生素質教育評價體系構建 大學生村官五位一體的培養體系構建研究 電子商務專業“五位一體”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 高校應用型旅游管理專業人才“五位一體”培養模式構建與實施研究 預防醫學專業“五位一體”應用型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三位一體化”應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應用型本科院校“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研究 “五位一體”生態果園模式的研究與應用 應用型本科創業教育體系構建的研究 建構“五位一體”體系,推進民族地區農村小學的素質教育 論構建站際對標體系視角下的“五位一體”應用深化 軍校教員“五位一體”知識體系的構建 基于“五位一體”的項目預算全過程管控體系 加快推進“五位一體”的改革 建構五位一體的教學模式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2015-11-01.
[3]陳雪鈞.國內外高校創業教育研究綜述[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 (1):113-116.
[4]林文偉.創業教育價值意蘊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2015(12):90-94.
[5]熊禮杭.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實踐探索[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8):397-400.
[6]張恩韶,李清晨.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與探索[J].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5(1):73-77.
[7]王春燕,史曉鶴.我國現代職業教育支撐體系模型的構建[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3(8):26-29.
關鍵詞:農民;創業;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2-00-01
一、農民創業存在的問題
(一)項目實力不強、項目技術含量偏低
由于大部分農民整體素質偏低,受教育程度也偏低,掌握的創業知識、財務管理、市場運營等方面的知識還是相對欠缺。而且受資金、廠房、人才等要素的限制,很多創業項目的起點都不高,缺乏科技含量,產品同質化比較嚴重,很多創業項目都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技術含量比較低。而且員工的待遇比較低,難以引入優秀的管理人才及先進的企業技術,導致企業的資本回報周期比較長、資本轉化率比較低,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比較低、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比較弱,很難做大做強,取得長久的發展。
(二)創業資金不足、融資難
農民創業的啟動資金主要依靠有限的資金積累,以及親朋好友的一些借款。而創業初始的場地租賃、設備原材料購買、員工招聘的一次性資金比較大,但是由于受農民信貸條件的制約、且缺乏相應的擔保物及合適的擔保人,一般融資都比較困難,融資額度比較低、融資成本比較高。而創業資金的不足容易導致企業的資金周轉出現困難,一旦企業發生什么用錢多的時候容易出現資金鏈斷裂,導致企業無法正常運轉,甚至是虧損或破產。
(三)創業意識不強、創業成功率不高
部分農民雖然有創業的想法,但是思想比較保守落后,缺乏長遠的目光,容易瞻前顧后、畏首畏尾。農民的信息渠道不暢,獲取的信息不夠充足、獲取信息不夠及時會有滯后,導致農民創業無法及時正常地把握市場方向,無法及時抓住機遇,導致產品不暢銷或滯銷,企業發展壯大比較困難。同時農民創業的項目技術含量比較低,項目同質性比較強,市場競爭力比較弱、市場抗風險能力比較差,導致農民創業成功率不高。
(四)創業環境不優
農民創業很多都是以農業為主的基礎產業領域,技術含量比較低,勞動密度比較大、勞動強度大,而且農村的交通、物流、用電、用水、用網的基礎設施都不夠完善,使用不便捷,而且企業的待遇比較低、生活環境比較差,很難吸引優秀的人才。而且農民創業創辦企業需要辦理很多文件,要要開具場地、資金證明,辦理環保評估、消防和安全許可,生產許可,衛生許可,建筑規劃、設計,工商登記等多項手續,輾轉多個部門,缺乏簡約方便的一條龍服務機制。而且很多農民并不清楚現在的優惠政策,不知道自己能享受什么服務及優惠。這些都導致了農民創業的環境不夠優化。
二、解決農民創業存在問題的對策
(一)加強對農民職業技能的培訓
人才是創業的關鍵,首先要加強對農民職業技能的培訓,提升農民的職業技能,提升農民工創業的理論知識水平。要因人施教,根據農民創業的特點、需求、地域性等因素,制定適合的培訓體系,突出重點、注重實效。同時增加對電子商務、互聯網、云數據應用、市場營銷等新興行業的培訓,提升農民的營銷能力、決策能力、組織管理能力、財務分析能力、市場分析能力,全面提升農民的綜合素質。
(二)加強對農民創業的指導與服務
為了減少農民創業的盲目性,增加農民創業的成功率,要切實加強對農民創業的指導與服務。為農民創業項目進行有效的評估及指導,并且根據當地的特色,開發新的創業項目,比如發展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發休閑農業、鄉村旅游項目;發展“互聯網”和農村電子商務,拓寬農民工返鄉創業新領域,提高創業的層次,促進農民創業、創新蔚然成風。并且針對農民創業中遇到的問題提出建議及指導,成立相關的創業指導部門,為農民創業答疑解惑,提供一些理論指導及技能培訓,引導農民創業取得成功。
(三)加大對農民創業的財政支持力度
業資金是農民創業的一大問題,政府要加大對農民創業的財政支持力度,可以成立相應的農民創業基金,為農民創業提供一些財政支持、小額貸款或貼息,鼓勵銀行創新農村金融產品及金融服務,鼓勵銀行支持有發展前景的農民創業項目,讓銀行貸款能夠寬廣地覆蓋,為農民創業提供好的信貸服務。拓寬農民融資的渠道,通過政府財政支持、財政補貼、銀行貸款、信用社合作、相關企業基金的支持等途徑來獲取創業資金,切實解決農民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四)切實落實相關的政策、改善農民創業的環境
政府要切實落實好相關的農民創業的優惠政策,簡化農民創業審批程序,提供環保評估、消防和安全許可、生產許可、衛生許可、建筑規劃、設計,工商登記等多項手續的一站式服務,減少農民創業的麻煩與阻礙。同時要完善農民創業當地的基礎設施,完善交通、用網、用電、用水等基礎設施建設,建立相應的創業產業園或產業基地,提供好的創業平臺及創業項目。加大宣傳鼓勵農民創業的方針政策,宣傳農民創業的成功事例,充分發揮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激發返鄉農民工的創業熱情,使創業成為時代的主旋律,吸引更多人加入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行列中來。
三、結語
農民創業既有利于增加農民收入,又有利于增加就業崗位、增加就業率,有利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地全民推廣。但是農民創業仍然存在著項目實力不強、項目技術含量偏低,創業資金不足、融資難,創業意識不強、創業成功率不高,創業環境不優等問題。因此,要加強對農民職業技能的培訓,加強對農民創業的指導與服務,加大對農民創業的財政支持力度,切實落實相關的政策、改善農民創業的環境。只有這樣,才能提升農民創業的積極性,增加農民創業的成功率。
參考文獻:
[1]朱嘉蔚,朱曉妹.江西省農民創業的環境因素分析[J].特區經濟,2009(12).
[2]木志榮.國外創業研究綜述及分析[J].中國經濟問題,2007(6).
[3]黃德林,宋維平,王珍.新形勢下農民創業能力來源的基本判斷[J].農業經濟問題,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