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銀的化學性質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隱性知識”定義和分類
20世紀70年代,心理學家Reber和Weiskrantz、Warrington幾乎同時分別在內隱學習、內隱記憶領域開展實驗研究,其中邁克爾波蘭尼(Michael Polanyi,1891~1976)于1958年出版的《個人知識》和1966年出版的《隱性方面》是西方學術界最早對隱性知識及隱性認識與科學研究進行較為系統地探討和分析的著作。按照波蘭尼的理解,顯性知識是人類能夠以一定符號系統(最典型的是語言,也包括數學公式、各類圖表、盲文、手勢語、體語等諸種符號形式)加以完整表述的知識,隱性知識(Tacit Knowledge)和顯性知識相對,是指我們知道但難以言述的知識。分為基于身體的隱性知識、基于言語的隱性知識、基于個體元認知的隱性知識、基于社會文化的隱性知識。后來很多專家對隱性知識進行了研究和分類,典型的分類法有日本野中郁次郎(Nonaka)的形成方式分類、英國Ted Hedesstrom and Edgar A.Whitley形式化情況分類、哈佛大學教育學院的David Perkins表達形式的隱顯性分類等。
二、中學化學教學中的“隱性知識”及作用
筆者借用“隱性知識”的概念來定義“中學化學教學中的隱性知識”,從范圍上縮小到化學教學,從具體內容上略加擴展,是指中學化學教材沒有寫出來的,分散在教學參考書、課外教輔或相關雜志中的;有的甚至這類書都沒有寫、靠教師自己摸索或有經驗的教師示范或言傳心授才能把握的教學知識。這些知識有的是能用語言和符號表達出來的,有的不能。如果教學中沒有關注到或者不補充這類隱性知識,學生就會聽不懂,教學效果差,學生的成長也會受影響。我們從知識本質新論的知識表征形式作一些分析:
陳述性知識:是能用語言和文字描述出來的知識,例如:物質的物理性質(如顏色、密度、硬度等)、化學性質、實驗操作方法等。在大腦中處理過程是:感知理解貯存提取再現。
程序性知識:處理或做某件事的方法、步驟。在大腦和行為上表現為:學習分類記憶、或反復練習形成下意識動作,運用時就是:匹配執行。教師對某類題型、某種操作,教給學生處理的方法,學生一遇到這類問題時立即照此方法處理。這些應該歸結為教學中的“隱性知識”。
三、中學化學教學中的“隱性知識”分類和實例
中學化學教學中的“隱性知識”可以分為:教學方法和策略類;教學態度、教學風格類;教學情境創設類;知識點間過渡類;關鍵詞分析類;解答習題的思路類;知識解釋類;知識補充拓展類;實驗操作補充和解釋類等。不同的知識內容、不同年段的學生、以及不同層次和不同班級風格的學生,同類隱性知識的補充和滲透方式也不同。
3.1教學方法、策略類
在初中化學教學時,由于初三生學的年齡特點,又是化學的啟蒙教育,要更多地要采用激發興趣的策略,教學中的隱性知識最好較多地利用有趣的實驗和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動手動腦,并輔以教師的情感投入等。
3.2教學態度、教學風格類
我們在現實中會發現,部分頭腦不那么靈活、表達和教法欠佳的教師相對受學生歡迎一些,教學效果相對也較好。為什么?筆者認為:這可能是教學態度、責任心、對學生的關心程度和處理學生事務是否公平等。例如備課上課是否踏實?是否在課外多花時間收集資料和素材服務于教學?是否向優秀教師學習?對自己的教學有無反思和總結?是因為學校要求或評職稱才寫論文、搞一點兒課題研究?還是為了提高教學水平、自我發展積極主動地寫論文和開展課題研究?這些都影響著一個教師的教學受歡迎的程度及教學效果的好與差。
3.3教學情境創設類
恰當情境可以將學生輕松地帶進要學習的新知識中,或者使學生形成新舊知識的矛盾沖突,教師的點撥和講解解決了這個沖突,并輕松地引導學生主動建構了新的知識。教學情境的創設切入角度可以是:化學史實、生產生活實例、實驗展示、學生的錯誤等。教學情境創的方法可以是提問式、現象激疑式、要點導引式、實驗探究式等。
3.4知識點間的過渡類
講課時從一個知識點到下一個知識點,沒有經驗的教師總是非常地生硬或直接抬出,而有經驗的教師卻有很好的過渡性語言,利用知識的延伸、知識的來源、核心知識的應用等過渡到新的知識。
3.5關鍵詞分析類
一個概念的定義、一道習題的題干都有其關鍵詞,在教學中一定要引導學生找到,并能理解關鍵詞的意義。
3.6習題解答思路類
如果學生解答練習題出現錯誤,教師講評不能只公布正確答案,要分析學生出現錯誤的原因,講評時抓住重點,展示思維過程,并配以恰當的板書。
3.7知識解釋類
對一些相對難以理解的知識,往往需要教師針對知識點進行一些輔助說明、舉例類比才能使學生明白。
3.8知識補充類
或者運用這一知識的范圍、注意事項和可能出現的錯誤。這一類知識也可以算作“隱性知識”
3.9知識拓展類
教師的教學盡可能要做到“淺入深出”,“淺的能講深、深的講得淺”。淺入,就是要由學生明白的、理解的、身邊的、熟悉的實例創設情境切入;深出,就是要將知識總結、升華,與古詩詞、諺語、人生、哲學和辯證法聯系起來,這也是知識的拓展。
3.10實驗操作補充和解釋類
雄性新西蘭大耳兔隨機分為3組:實驗組(8只)、實驗對照組(8只)和空白對照組(2只)。解剖分離兔的股動靜脈血管束,將其包裹于溶液澆鑄-顆粒瀝取法制備的同軸雙層PLGA支架中央。實驗組支架的外層加注PDGF,內層加注VEGF;實驗對照組支架的外層為空白,內層加注VEGF;空白對照組不予特殊處理。實驗組及實驗對照組于支架植入術后第7、10、14、21天觀察新生血管的形態特征,空白對照組于支架植入術后第7、10天觀察作為對照。結果 術后第7天,實驗組及實驗對照組股動靜脈血管束可見少量呈放射狀分布的血管芽;術后第10天,兩組大量的新生血管芽沿支架孔隙空間向內層支架放射狀生長并貫通支架全層,密度由內向外梯度遞減;術后第14天,實驗組血管壁較厚,呈分層結構,實驗對照組以單層內皮樣細胞襯里的幼稚血管為主;術后第21天,實驗組支架內以成熟血管為主,而實驗對照組血管數量明顯減少。空白對照組始終未見明顯血管結構。結論 同軸雙層PLGA支架復合VEGF/PDGF可有效促進早期血管化。
[關鍵詞] 骨組織工程; 血管化; 動靜脈血管束; 血管新生
[中圖分類號] Q 81 [文獻標志碼] A [doi] 10.7518/hxkq.2013.02.022
組織工程骨因具有無抗原性、來源不受限制、可預先設計塑形和具有生物功能等獨特優勢,而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但如何提高并確保骨組織工程的早期血管化,迄今仍是影響其規模化及實用性的瓶頸之一[1-3]。組織工程血管化的關鍵是功能血管的數量及其營養能力,而不是僅僅在于成功誘導新生血管的總量。真正有實際價值的早期血管化過程,應既能誘導新生血管在支架空間結構內大量增殖,又能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促進其結構成熟以形成穩定有效的血循系統[4]。本研究設計同軸雙層聚乳酸-羥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支
架,將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分別復合于內外層支架形成空間差異分布方式,并將股動靜脈血管束包裹于支架中央,觀察支架內部早期誘導血管化的效能及其時間-空間動態變化與轉歸。
1 材料和方法
1.1 同軸雙層PLGA支架的制備
將PLGA(聚乳酸∶聚羥基乙酸為50∶50,相對分子
量50×103,固有黏度0.24 dL·g-1,山東醫療器械研究所)及粒徑150~300 μm的氯化鈉顆粒混勻溶于氯仿,澆鑄于軸型模具[5]內,按溶液澆鑄-顆粒瀝取法[6]制備大小兩套中空管狀支架各18套,套迭形成雙層結構。Co60 25 kGy輻照滅菌,-20 ℃保存。
1.2 股動靜脈血管束分離及支架植入
將18只3月齡成年雄性新西蘭大耳兔(天津醫科大學動物實驗中心提供,體重2.0~2.5 kg)隨機分為3組:實驗組(8只)、實驗對照組(8只)和空白對照組(2只)。全身麻醉下于兔左側中份縱行解剖游離股動靜脈血管束,結扎分支,顯露約2.5 cm,包裹于植入體內的同軸雙層PLGA支架的中央管腔內。根據分組,實驗組雙層軸型PLGA支架的外層用微量注射器加注含PDGF 0.5 ng的溶液50 μL,內層加注含VEGF 0.5 ng的溶液50 μL;實驗對照組的支架外層為空白,僅在內層加注含VEGF 0.5 ng的溶液50 μL;空白對照組植入支架不予特殊處理。將支架與毗鄰肌合固定,分層嚴密縫合。
1.3 標本取材及檢測
實驗組及實驗對照組分別于支架植入后第7、10、14、21天各取2只動物處死,切取包含支架周緣5 mm肌肉組織在內的完整組織塊。-20 ℃直接冰凍包埋后行7 μm切片及蘇木精-伊紅(hematine-eosin,HE)染色,觀察新生血管的形態特征。空白對照組于支架植入術后第7、10天各取1只動物,進行對比觀察。
2 結果
術后第7天,實驗組(圖1A)與實驗對照組(圖1B)表現相近,均可見VEGF誘導下,股動靜脈血管外壁向內層支架多孔間隙內呈放射分布方式,長入條索狀新生組織,周圍植床組織亦可見少量纖維樣組織長入外層支架孔隙,新生組織分布以內、外層支架表淺區域為主。高倍鏡下股動靜脈血管束可見少量由單層內皮樣細胞襯里的幼稚血管芽。空白對照組(圖1C)僅見少量纖維組織,未見明顯血管結構。
術后第10天,實驗組(圖2A、B)、實驗對照組
(圖2C、D)標本可見大量新生血管芽廣泛長入支架
內部,沿支架孔隙空間向內層支架放射狀生長,走行呈迂曲狀,貫穿支架內外全層,血管外周的纖維結締組織基質豐富,新生血管密度由內層支架表面向外梯度遞減。兩組對比可見,實驗組近外層支架
(PDGF)區域內新生血管的管徑較粗且管壁較厚,腔
內聚集血細胞,近內層支架(VEGF)區域內的血管則以單層內皮樣細胞襯里的幼稚血管結構為主,內含少量血細胞;實驗對照組仍多為單層內皮樣細胞襯里的幼稚血管。空白對照組(圖2E)僅見少量纖維組織,未見明顯血管結構。
術后第14天,實驗組(圖3A、B)標本可見雙層支架腔隙內廣泛分布新生血管網絡并貫穿全層,其管壁較厚且結構較成熟圓潤,清晰可見逐步過渡的內、中、外膜分層,同時可見少量幼稚血管。實驗對照組(圖3C、D)則以單層內皮樣細胞襯里、形狀
較不規則的幼稚血管為主,成熟血管相對較少。
術后第21天,實驗組、實驗對照組血管密度均降低,實驗組支架內以成熟血管為主(圖4A),沿新生血管軸的縱剖面尚可見血管芽(圖4B)或豐富分支架構,管腔內含有大量的血細胞,支架內可見少量血細胞。實驗對照組(圖4C、D)管徑較粗的血管數量較實驗組明顯減少,支架內可見大量散逸的血細胞。
3 討論
皮膚、軟骨及角膜等少數組織細胞可通過周圍血管的擴散而得到充分的氧氣和養分[3]。但這種擴散
能力僅限于血管周圍200 μm范圍之內。對于骨、肌肉等較大工程組織的成功應用,血管化問題尚待進一步解決[7]。當組織工程支架植入體內時,雖因手術
創傷引起的炎癥反應和支架內部種子細胞在缺氧條件下釋放的成血管因子可共同誘導支架血管化,但此方式形成血管的速度較慢,無法轉運充分的氧氣和養分至支架內部的種子細胞。因此學者[4]通過改變
支架構型設計、復合誘導血管再生細胞因子、體內外預血管化等方式促進工程組織的血管化進程。
誘導骨組織工程血管化的關鍵是要形成結構成熟、功能穩定、能夠長期提供血運的循環系統,因此,血管新生應包括兩方面:內皮細胞的遷徙、增殖及周細胞維持新生血管芽的穩定[8]。只有依靠早期
形成的有效血循網絡,方可在組織工程支架內,為受控的組織細胞分化增殖及最終形成具有預期形態及功能的組織/器官提供有效的供氧/供養功效。
Richardson等[9]認為VEGF在血管化早期促進血
管新生,PDGF在血管化后期誘導血管成熟,聯合應用這兩種因子將能更好地促進血管的再生與成熟。在組織工程領域,構建一個具有復雜功能的組織,其關鍵是要精確地協調好干細胞所處微循環環境的時間及空間變化。本研究中,將股動靜脈血管束包裹于構建的同軸雙層PLGA支架中央作為軸型血供來源,通過在其外層復合PDGF、內層復合VEGF的設計方式,使兩種分別作用在血管形成不同時期的誘導因子利用空間分布的差異方式,形成對血管組織誘導再生的時間差異效應。VEGF接近股動靜脈,利于早期誘導大量血管芽生及幼稚血管生成。PDGF位居外層,利于促進后期放射狀向外生長,并促進最終與周圍組織血循溝通的新生血管結構的成熟與穩定。事實上,這種后期的血管成熟與穩定,才是真正有意義的支架血管化的組織結構基礎。與此同時,在外層管壁支架上的PDGF,還依賴滲透方式逐步作用于較靠內的新生血管叢,使之最終穩定下來。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第10天時,隨著兩種因子在雙層支架內部逐漸形成的不同濃度梯度,由外層支架到內層支架可見新生血管由成熟到幼稚。第21天時,實驗對照組新生血管密度較前明顯降低。動靜脈血管束早期在VEGF的誘導下,支架內部形成大量的幼稚血管,這些幼稚血管成熟之前在VEGF的持續作用下可以避免退化及內皮細胞凋亡。但隨著VEGF的逐步降解,新生的幼稚血管急劇退化而大量血細胞殘存于支架內部。實驗組早期在VEGF誘導下大量新生幼稚血管伴隨纖維組織貫穿雙層支架,后期在PDGF作用下,幼稚血管逐漸改建成熟,雖然VEGF和PDGF不斷降解,但僅少部分未成熟的新生血管逐漸退化,最終形成貫通雙層支架內部的成熟穩定的循環網絡。
在VEGF及其他成血管因子的誘導下,內皮細胞釋放基質金屬蛋白酶降解周圍的細胞外基質,內皮細胞增殖并向高濃度因子部位遷徙[10],內皮細胞遷
徙至降解后形成的腔隙最終形成新生血管。其過程受黏附蛋白、生長因子、連接分子、內源性抑制分子等的聯合作用[11]。新生血管進一步改建為成熟血
管則需要多種功能不同因子之間的相互作用[10],但
是Greenberg等[12]發現在誘導組織工程血管化過程中
聯合應用VEGF和PDGF并不能獲得持久的血管效應,認為VEGF受體2抑制PDGF受體β信號通路,進而干擾血管平滑肌功能及血管成熟。關于不同因子之間的協調機制,尚須從分子層面及細胞信號通路方面等進一步研究。
本研究表明:同軸雙層PLGA支架構建方式可顯著改善組織工程支架內部的早期血運環境,提高氧氣和養分的輸送效能。
[參考文獻]
[1] Arkudas A, Pryymachuk G, Beier JP, et al. Combination of ex-
trinsic and intrinsic pathways significantly accelerates axial vas-
cularization of bioartificial tissues[J]. Plast Reconstr Surg, 2012,
129(1):55e-65e.
[2] Jain RK. Molecular regulation of vessel maturation[J]. Nat Med,
2003, 9(6):685-693.
[3] Novosel EC, Kleinhans C, Kluger PJ. Vascularization is the key
challenge in tissue engineering[J]. Adv Drug Deliv Rev, 2011, 63
(4/5):300-311.
[4] Rouwkema J, Rivron NC, van Blitterswijk CA. Vascularization in
tissue engineering[J]. Trends Biotechnol, 2008, 26(8):434-441.
[5] 喬峰, 陳剛. 軸型血供骨組織工程雙層梯度控釋支架模具: 中國,
201120216196.X[P]. 2012-04-11.
Qiao Feng, Chen Gang. The double-layered gradient controlled re-
lease scaffold mold of axial blood supply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China, 201120216196.X[P]. 2012-04-11.
[6] Liao CJ, Chen CF, Chen JH, et al. Fabrication of porous biode-
gradable polymer scaffolds using a solvent merging/particulate lea-
ching method[J]. J Biomed Mater Res, 2002, 59(4):676-681.
[7] Johnson PC, Mikos AG, Fisher JP, et al. Strategic directions in
tissue engineering[J]. Tissue Eng, 2007, 13(12):2827-2837.
[8] Carmeliet P. Angiogenesis in life, disease and medicine[J]. Nature,
2005, 438(7070):932-936.
[9] Richardson TP, Peters MC, Ennett AB, et al. Polymeric system
for dual growth factor delivery[J]. Nat Biotechnol, 2001, 19(11):
1029-1034.
[10] Yancopoulos GD, Davis S, Gale NW, et al. Vascular-specific growth
factors and blood vessel formation[J]. Nature, 2000, 407(6801):
242-248.
[11] Laschke MW, Harder Y, Amon M, et al. Angiogenesis in tissue
engineering: Breathing life into constructed tissue substitutes[J].
Tissue Eng, 2006, 12(8):2093-2104.
[12] Greenberg JI, Shields DJ, Barillas SG, et al. A role for VEGF as
關鍵詞:先行組織者;運用;方法;策略
在進行高中化學教學時,老師常常會遇到這樣兩種情況,第一種,學生對于新知識是完全陌生的,而且對于新知識的理解也是比較困難的,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中對于吸收新的知識就需要適當的上位概念,就比如在對物質的量、化學鍵、原電池等內容進行學習的時候。第二種,學生對于需要學習的新知識并不是完全陌生的,但也不太明確新舊知識之間的差異性,也就是說在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中雖然有一些適當的概念,但也不是穩定的、清晰的,很難與新知識形成有意義的結合點。比如在對強弱電解質、燃燒反應、金屬腐蝕等內容進行學習的時候,學生對這些內容常常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但是又不能對這些概念進行準確的回憶和描述。在這兩種情況下,想要讓學生不受阻礙的把新舊知識進行同化順應,就需要老師在教學中給學生有效地建立起新舊知識間的橋梁,這樣學生才會避免機械學習,為主動構建知識體系并進行有意義地學習奠定基礎。
1生活體驗策略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老師把“生活化學化,化學社會化”的理念很好的運用到教學當中,就是所說的生活體驗策略,這是一種把學生的生活體驗作為組織者的策略。教育家陶行知提出,教育即生活;著名的心理學家的知識構建理論也指出:學生都是基于自己實際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對自己知識進行主動構建的。讓化學更加貼近生活更貼近社會就是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的一個明顯的特點。所以老師應該緊密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能夠運用學過的化學原理和化學概念理解和解釋一些生活中現象和社會問題,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比如在高二學習的對于化學反應的碰撞理論,就這個知識點而言,學生倍感抽象,老師要想講解透徹也非易事,這時就需要設計“先行組織者”。以投籃為例,對于投籃很多學生都有體驗過,自然就會理解力度和方向性是投籃時的兩個重要因素,兩者不可或缺。經過這樣引導,學生不但容易理解化學反應中微觀過程,而且也會深刻理解有效碰撞的概念,從而達到知識遷移的目的。
2化學實驗策略
化學實驗策略是指老師把化學實驗當成“先行組織者”來指導學生對新的知識進行構建的一種教學策略。實驗可以說是化學學習的基礎,利用化學實驗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可以幫助學生對于化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比如,在初中就是通過磷的燃燒實驗進行燃燒條件學習的,而在高中在進行燃燒概念以及燃燒條件的學習時,就要對初中學習掌握的知識進行修正,所以如果老師只是口頭進行講解是很難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這時候想讓學生全面掌握燃燒的概念就要進行一系列的實驗,由實驗作為“先行組織者”,學生在新舊知識沖突的情況下進行分析和研究之后,才逐步實現新舊知識的同化和順應,從而建立新的知識認知結構,自然而然的就得出了燃燒的概念,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求異思維。
3設疑的提問策略
設疑提問策略就是老師以設疑提問的方式對學生構建新的認知結構的一種教學策略。學生新舊知識的聯系點往往就是設疑提問組織者主要的出發點,這樣老師就可以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認知結構容易出現錯誤的出發點設置“先行組織者”。比如學習 “鹽類的水解”時,就可以有意的結合以前學過的舊知識進行提問,學生大多都會根據舊的認知結構進行回答,當實驗的結果和學生的回答形成了矛盾時,學生就會疑惑,同時對問題的答案感興趣,接著學生通過對問題的討論和研究,不僅對于鹽類水解的本質進行了理解,還學會了研究問題的基本方法,對自己主動探究的能力也得到了的提高。
總之,“先行組織者”本質就是把準備工作放在學習之前,以達到讓學生對新課程知識更容易接受的目的。展現“先行組織者”對學生學習思維可以起到引導和激發作用,同時也有助于對學生關鍵性思維方法和認知技能的培養。設置良好的“先行組織者”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而且對學生有效的構建自己的認知結構大有幫助。但是也要注意到設置“先行組織者”這種學習方式在培養學生創造力還有開拓性思維方面的局限性,在課堂的教學中,應該有效地把發現學習和接受學習結合到一起,靈活運用多樣的教學方式,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科學素養。
參考文獻:
【關鍵詞】 職業素質;崗位;個性;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17-00-01
職校學生是未來社會建設的生力軍,在職校教學中設法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意義重大。
職業素質簡單說來就是一個人在職業活動中所體現的職業技能、職業道德、職業精神。職業技能是顯性的,比較容易改變和發展,培訓起來也比較容易見成效;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是隱性的,是決定職業素質好與不好的關鍵。因此,在強化學生職業技能訓練的同時更要注重職業道德的教育和訓練、注重職業精神和毅力的磨練。
在教學中提高職業素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學生明確自己能勝任什么崗位,并努力做好。我們以蘇州工業園區企業為“工學平臺”,以電子專業核心課程《無線電裝配與調試》為案例,探究職業素質引領的崗位式個性化教學,力求在崗位情境中注重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和提高。
1.設計“典型產品項目化”的工學模式
1.1確定項目—模塊—任務—終極目標
由職業分析崗位分析課程內容分析的途徑制定課程標準,選取蘇州市“無線電裝配與調試中級工”職業技能考核8塊典型電路板為教學項目,并針對項目劃分模塊、設計任務,在具體任務驅動下完成符合崗位工作邏輯的理實一體化教學。
本課程的終極目標是使學生具備無線電裝配與調試中級工的職業素質,并獲取中級無線電調試工技能等級證書。
1.2實訓室崗位環境課堂
本課程采用實訓室崗位教學,所有項目均在無線電裝配與調試實訓室完成。實訓室崗位環境設置如圖1所示,學生在崗位情境中邊學邊做,實現工學交替的教學模式,有效提高學生的無線電調試技能水平,為順利就業打下堅實的職業素質基礎。
1.3“階段目標”遞進教學方式
本課程先確定總目標,按照總目標來設置階段目標,分解具體任務,循序遞進教學。學生在熟悉和掌握崗位相關知識點和操作規范的基礎上,在學期末考取無線電中級調試工職業技能證書,從完整的學、做過程中明確自己“能做什么”,并努力做好,以實現課程終極目標。
2.按崗位“分工”,教師個性化地教
“工學結合”、“學做一體”,已成為實現職校辦學目標、與企業崗位無縫對接的主要教學方式。課堂融合于實訓室,學生的個體差異明顯突出,教師的角色也隨之變得復雜、困難。教師必須運用任務分組、角色換演、競爭評價等多種教學方法,實施個性化教學。在我校08級電子2班(42人)的專業核心課程《無線電裝配與調試》教學中,我們探索并實施了崗位式個性化教學,有效提高了課程的教學質量,實現了教學目標。最可貴的是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多角色地有序“忙活”,知道了、會做了、明白了、自信了。具體操作如下:
2.1將全班學生按崗位工種分組:6個裝配調試小組(6條生產線);PCB質檢;PCB排故;儀器儀表工具維護與維修;紀律安全衛生監控。
2.2培養6名能力較強的學生任裝配調試小組組長,負責考核、記錄本組成員存在的問題,交給指導教師存閱。
2.3培養2名學生對PCB裝配工藝質量進行評分,解釋、說明原因并記錄。
2.4培養1名學生對電路板進行故障維修,記錄問題。
2.5培養2名學生對實訓室所用儀器、儀表、工具進行維修和維護,記錄問題。
2.6培養1名學生監控實訓室6S管理,記錄相關問題。
3.于崗位情境中操作,學生個性化地學
職校電子專業學生一直是園區電子企業的“生力軍”。職校學習時期是中職學生個性人格趨于定型的最重要、最關鍵的時期,職業素質引領的《無線電裝配與調試》崗位式個性化教學無疑是為了最大程度地滿足學生的成長和優質企業的用人愿望。“裝配調試組長”,協調完成任務,考核別人,自己必須熟練項目并規范操作,是課程學習的“領頭羊”,如同企業生產線組長,要有“備飛”的能力;“電路板裝配工藝質量評分員”,為電路板焊接與裝配打分,自己要熟悉裝配工藝與質量檢測標準,學會評價,學會嚴格,學習溝通;“電路板排故技術員”,是技能大賽和創新的苗子,“沒吃飽”又愿意“跳起來”摘果子,肯思考,不放棄,還能帶動更多的同學自己處理電路板故障,增強職業技能;“實訓室儀器、儀表、工具維修和維護員”,喜歡和老師一起修理“大件”,體驗自豪;“紀律安全衛生監控員”,6S檢查監督提醒,強化學生的工作紀律、安全意識和社會公益觀念。
總之,實施職業素質引領的《無線電裝配與調試》崗位式個性化教學,學生的綜合素質有了明顯提高。越來越多的學生聚成堆因爭論而思索,越來越多的“師傅”在相互切磋后將經驗交給自己的“徒弟”,越來越多的學生放學后不愿離開,越來越多的學生下課后主動留下來清掃、整理、關電源,越來越多的學生參與修理和維護實訓儀器儀表、工具等,越來越多的學生能夠對電路板故障現象進行分析排除,有的學生還創意性地將精心調試好的OTL電路板、揚聲器、改裝的連接線和手機組合在一起播放樂曲……。
職業素質引領的職校崗位式個性化教學,在崗位情境中最大程度地尊重了學生的個體特點、激發了學生的自信、鼓舞了學生的創新熱情、磨煉了學生做事的毅力,是職校教學尤其是專業核心課程教學的有效模式。
參考文獻
[關鍵詞] SWOT分析法 職業生涯規劃 職業生涯“五步法” 思想政治教育
當今就業形勢嚴峻,我們應該集思廣益,積極探索新思路新方法,使大學生的成長更加科學,更加完美,不至于千人一面。在教育方法上應該是百花爭妍,百家爭鳴。筆者認為SWOT分析法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應該大有作為。SWOT分析法是通過分析優勢、劣勢、機會與威脅來分析個人特性的教育方法。在近兩年的工作中,我針對學生的特點和目標趨向,并結合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對不少同學進行分析,并積極進行指導。
一、SWOT分析法的分解與引入。
SWOT分析法(具體是指以下四個因素: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es,機會Opportunities,威脅Threats)即態勢分析法,20世紀80年代初由美國舊金山大學的管理學教授韋里克提出,經常被用于企業戰略制定、競爭對手分析等場合。主要是著眼于企業自身的實力及其與競爭對手的比較,而機會和威脅分析將注意力放在外部環境的變化及對企業的可能影響上。
(一) 機會與威脅分析(OT)
隨著經濟、社會、科技等諸多方面的迅速發展,特別是世界經濟全球化、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全球信息網絡的建立和消費需求的多樣化,使得企業所處的環境更為開放和動蕩。這種變化幾乎對所有企業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正因為如此,環境分析成為一種日益重要的企業職能。
環境發展趨勢分為兩大類:環境威脅和環境機會。環境威脅指的是環境中一種不利的發展趨勢所形成的挑戰,如果不采取果斷的戰略行為,這種不利趨勢將導致公司的競爭地位受到削弱。環境機會就是對公司行為富有吸引力的領域,在這一領域內,該公司將擁有競爭優勢。
(二) 優勢與劣勢分析(SW)
識別環境中的機會是一回事,擁有成功所必需的競爭能力是另外一回事。每個企業都要定期檢查自己的優勢與劣勢。
筆者認為SWOT分析法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應該大有作為。SWOT分析法是通過分析優勢、劣勢、機會與威脅來分析特性的教育方法。在近兩年的工作中,筆者針對學生的特點和目標趨向,并結合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對不少同學進行分析,并積極進行指導。SWOT分析步驟如下:
1、確認當前的戰略是什么? 即學生的需求及目標趨向。
2、確認企業外部環境的變化。即當今各種就業政策及壓力。
3、根據企業資源組合情況,確認企業的關鍵能力和關鍵限制。即挖掘學生的優勢,尋找適合學每個學生的職業。
4、按照通用矩陣或類似的方式打分評價。即對學生自己總結的優缺點進行點評。
把識別出的所有優勢分成兩組,分的時候以兩個原則為基礎:它們是與行業中潛在的機會有關,還是與潛在的威脅有關。用同樣的辦法把所有的劣勢分成兩組,一組與機會有關,另一組與威脅有關。
5、將結果在SWOT分析圖(見圖1)上定位或者用SWOT分析表,將剛才的優勢和劣勢按機會和威脅分別填入表格。
圖1.SWOT分析圖
6、 戰略分析。即根據學生自己所得結論進行有效指導,這個過程溝通很重要。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方法探索
現舉出一例:學生石XX,女性,來自農村家庭,長相一般,皮膚稍黑,國際商務專業,2011屆畢業生。在進入大二時,該生對自身產生了疑惑和迷茫,不知道自己的將來怎么規劃,并一度認為自己一無是處,導致該生很是缺乏自信。針對這些,我向其介紹SWOT分析法,并讓其用該方法分析自身,該生通過自我分析和向同學、朋友、家人咨詢得到以下結果: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該生有些自卑,雖然想上進,但是由于各方面條件人認為比不上別人,所以感到自己一無是處,對未來失去了信心,一定程度上,與周圍環境與同學格格不入。
于是,為了讓該生能夠從自卑的陰影中走出來和讓她對前途充滿信心,將其所得結果進行了分析和修改得到以下結果:
從修改結果中,優點占有優勢,而且,很多的缺點稍微努力就可以克服或者轉變為優點,并勸其注重內在修養提高,增強本領,用發展的眼光看世界。對其中的優點,對其進行了強化,對缺點指導其改進。并將分析結果復印一份,留給其本人,用優點鼓勵自己,那些缺點,克服一個就劃掉一個。最后,向該生介紹了什么是職業樹,怎么樣制作自己的職業樹,和怎么樣澆灌這棵“職業樹”(圖2),指導其利用職業生涯“五步法”( 見圖3)制作三十年的職業生涯規劃連同職業樹一起一式兩份,她和我每人一份。
圖2.職業樹
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過程,總體上看可以分為五個步驟,包括自我認知、職業認知、目標定位、方案設計以及動態調整等。簡而言之,職業生涯規劃就是知己知彼,擇優選擇職業目標和路徑,并用高效行動去實現職業目標。
圖3. 職業生涯“五步法”
第一步:客觀認識自我,準確職業定位(自我認知)
職業生涯規劃最基礎的工作首先是要知己,即要客觀全面認清自我,充分了解自己的職業興趣、能力結構、職業價值觀、行為風格、自己的優勢與劣勢等,人才素質測評是全面、科學地認識自我的有效手段和工具。只有正確地認識自己,才能進行準確的職業定位并對自己的職業發展目標做出正確的選擇,才能選定適合自己發展的職業生涯路線,才能對自己的職業生涯目標做出最佳選擇。
在客觀認識自我方面,我們至少需要了解以下四個方面:
1、喜歡干什么――職業興趣;
2、能夠干什么――職業技能;
3、最看重什么――職業價值觀;
4、適合干什么――個人特質;
正確自我認識越來越受到各界的關注,哈佛大學的入學申請要求必須剖析自己的優缺點,列舉個人興趣愛好,還要列出三項成就并作說明,從中可見一斑。
第二步:評估職業機會、知己知彼(職業認知)
每一個人都處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之中,離開了這個環境,便無法生存與成長。只有對這些環境因素充分了解,才能做到在復雜的環境中避害趨利,使你的職業生涯規劃具有實際意義。
除了要正確客觀地認識自我,還必須更多地了解各種職業機會,尤其是一些熱門行業、熱門職位對人才素質與能力的要求。深入地了解這些行業與職位的需求狀況,結合自身特點評估外部事業機會,才能選擇可以終生從事的理想職業。
對職業機會的評估需要理性評估,真正做到知己知彼,切忌想當然,對不熟悉的行業和職位不切實際的向往,結果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進入城中,一入圍城馬上受到現實沖擊,迫不急待又要出城,兜兜轉轉之間,年已蹉跎,空自消磨。
第三步:擇優選擇職業目標和路徑(確定目標和路徑)
職業生涯規劃的核心是制定自己的職業目標和選擇職業發展路徑,通過前面兩個步驟,對自己的優勢劣勢有了清晰的判斷,對外部環境和各行各業的發展趨勢和人才素質要求有了客觀的了解,在此基礎上制定出與符合實際的短期目標、中期目標與長期目標。
職業目標的選擇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人生事業的成功與失敗。據統計,在選錯職業目標的人當中,超過80%的人在事業上是失敗者。正如人們所說的“女怕嫁錯郎,男怕選錯行”。由此可見,職業目標選擇對人生事業發展是何等重要。正確的職業選擇至少應考慮以下幾點:
1、興趣與職業的匹配;
2 、性格與職業的匹配;
3、特長與職業的匹配;
4、價值觀與職業的匹配;
5、內外環境與職業相適應。
職業目標確定后,向哪一條路線發展,此時要做出選擇。是向行政管理路線發展,還是向專業技術路線發展;是先走技術路線,再轉向行政主管路線;在具體的崗位方面也需要作出選擇,行政管理?市場營銷?技術研發?……由于發展路線不同,對職業發展的要求也不相同。因此,在職業生涯規劃中,必須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抉擇,以便使自己的學習、工作以及各種行動措施沿著你的職業生涯路線或預定的方向前進。
第四步:終生學習、高效行動 (計劃、策略、行動)
在確定了職業生涯目標后,行動便成了關鍵的環節。沒有達成目標的行動,目標就難以實現,也就談不上事業的成功。這里所指的行動,是指落實目標的具體措施,主要包括工作、訓練、教育、輪崗等方面的措施。例如,為達成職業目標,在工作方面,你計劃采取什么措施,提高你的工作效率?在業務素質方面,你計劃學習哪些知識,掌握哪些技能,提高你的業務能力?在潛能開發方面,采取什么措施開發你的潛能等等,都要有具體的計劃與明確的措施。并且這些計劃要特別具體,以便于定時檢查。
彼得•圣吉在第五項修煉中說,企業未來唯一持久的競爭優勢是比競爭對手學習的更快和更好,個人也是一樣(個人需要注意學習方法的探索與堅持)。我們現在的時代是終生學習的時代,要取得事業上的成功,重要的是要不斷更新知識、提升能力,才能保持自己的職業競爭力,逐步達到自己設定的職業目標。
第五部分:與時俱進、靈活調整(動態反饋調整)
俗話說:“計劃趕不上變化”。影響職業生涯規劃與發展的因素有很多。有的變化因素是可以預測的,而有的變化因素難卻以預測。在此狀況下,要使職業生涯規劃行之有效,就須不斷地對職業生涯規劃進行評估與調整。其調整的內容包括:職業的重新選擇;職業生涯路線的選擇;人生目標的修正;實施措施與計劃的變更等等。
職業發展過程中理想與現實的脫節幾乎人人都會碰上,對職業人來說,有些是致命的,有些卻能走通另一條路。發生這種情況時,最不可取的態度是急于求成,消極對待當前工作。正確的做法是――穩定中求發展。
當然,事在人為,再優秀、再動人的職業生涯規劃也取代不了個人的主觀努力。職業生涯規劃的目的是建立目標、樹立信心,職業生涯規劃只是走向成功的必要手段,能否成功則主要取決于個人的努力。
談話之后,該生修訂了“三十年職業生涯規劃”。一個月左右,該生狀況有了明顯改善,性格開朗了,班級里的活動參加的多了,還當了校報記者,并且每天下午六點到操場跑步鍛煉身體,整個人的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在暑假中,該生到山東省濰坊市找到了滿意的工作,而且,通過兩個月的工作,很受單位重視,現在已經被單位正式聘用。
當今就業形勢嚴峻,作為高校教育者,我們應該集思廣益,善于探索新思路新方法,使大學生的成長更加科學,更加完美,不至于千人一面。在教育方法上應該是百花爭妍,百家爭鳴。
作者簡介:
留置針就是俗稱的套管針,近些年已經普遍應用于臨床,它可以減少穿刺的次數,保護患者血管,不易損傷,保證輸液順利和安全,配合多次用藥,提高療效,減少患者費用、減輕患者痛苦,已被廣大患者及護理人員所接受,但在使用過程中容易引起靜脈炎,以化學性靜脈炎尤為突出,現將本人在臨床上所碰到的一些問題及應對措施介紹如下。
發生化學性靜脈炎的原因
選擇血管不當:選擇關節部位及有靜脈瓣的血管,留置針固定不牢靠,易滑脫,損傷血管,選擇小靜脈進行留置時小靜脈血流量少,沒有充足的血液稀釋藥液,藥液對血管壁的刺激性增高,易出現化學性靜脈炎。
留置針的型號選擇不當:大型號的留置針相對小型號的留置針在血管內所在的空間大小不一樣,對血管壁的刺激也不一樣。臨床上外周靜脈輸液常用20~24G留置針,其中20~22G留置針靜脈炎發生率明顯高于24G留置針。
藥物的滲透壓:臨床上很多顱腦損傷的患者都需要20%甘露醇125ml間隔幾小時靜脈快速滴入進行治療,而20%甘露醇的滲透壓是1100mosm/L,發現這類患者發生化學性靜脈炎的機率幾乎100%,因為高濃度藥物的輸入會引起局部血流速度減慢,血管擴張,血管壁通透性增加,還使血漿滲透壓增高,血管內皮細胞脫水變性,從而導致液體外滲,血管變硬。
消毒劑未干:有些護士在進行留置針穿刺操作時,消毒液未完全干燥時就進行局部穿刺,將一些消毒劑帶入到血管中刺激血管壁,引起化學性靜脈炎。
留置針留置時間過長:留置針留置的時間一般72~96小時,但在臨床上有時出現留置針留置到第6天時液體輸入速度依然很好,患者也未感穿刺部位有疼痛,但護理人員沒有引起重視,認為液體輸入速度好,局部沒有明顯癥狀就可以一直留置,其實留置針對于機體是一個異物,在體內的時間越長,對血管壁的刺激就越大越持久。
刺激性藥物輸注后沒有進行充分沖管:輸入刺激性藥物后未充分沖管時,刺激性藥物會殘留在導管內,刺激局部血管。
護理措施
合理選擇血管:選擇粗、直,彈性好,血流量豐富,避開關節部位及靜脈瓣的血管,首選前臂血管。
在滿足患者輸液治療的前提下,選用最短、最細、最少腔的導管。
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穿刺部位皮膚要嚴格消毒,消毒范圍要大于無菌敷貼面積,直徑不<8cm,消毒液應充分待干,以達到延長消毒時間、保證滅菌效果;避免在穿刺時將消毒劑帶入血管,引起化學性靜脈炎。
合理輸液:在輸注滲透壓高的液體時,應安排在順序中間,且宜相互間隔,在不影響治療的前提下,應減慢輸液速度,此外,護士應加強巡視,觀察輸液是否順暢,輸液過程中應濕熱敷患側肢體,促進血液循環。
合理的留置時間:一般情況下靜脈留置針的留置時間不超過96小時,通過對護理人員進行留置針知識的培訓,改變她們的一些觀念,既便有些留置針留置時間超過96小時后輸入液體速度較快時,仍應拔除留置針,另選靜脈重新穿刺。同時各班的護士應加強巡視,如靜脈走向出現紅腫、痛,應立即拔除留置針,24小時內冷敷,24小時后局部濕熱敷,以促進血液循環。
練習題
一、基礎知識
1、________其他物質的變化叫做物理變化。例如:汽油揮發,蔗糖溶解水中。
2、________其他物質的變化叫做化學變化。例如:木炭燃燒,鐵生銹。
3、物質在_________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化學性質。例如:可燃性、毒性、腐蝕性。
4、物質不需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________。例如:溶解性、導電性。
二、選擇題
1、你正在做的這套練習題所用的紙張,其下列性質中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
)
A.可燃
B.不溶于水
C.白色
D.易撕碎
2.下列敘述屬于物質的物理性質的是
(
)
A.常溫下,碳酸氫銨是白色粉末狀固體
B.加熱能使碳酸氫銨分解
C.煤油能燃燒
D.加熱試管中的火柴頭,火柴能燃
3、下列氫氣的性質中,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
)
A.密度比空氣小
B.無色無味
C.能跟氧氣反應
D.難溶于水
4、“真金不怕火煉”這句廣為流傳的俗語,能充分體現金具有的性質是
(
)
A.硬度較小
B.密度較大
C.導電性好
D.化學性質穩定
5、下列物質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學性質的是
(
)
A.可燃冰用作燃料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生鐵鑄造鐵鍋
D.銅用于制造導線
6、需要根據物質的化學性質來區別的一組物質是
(
)
A.白醋與水
B.鐵絲與保險絲
C.銅與鐵
D.煤粉與黑火藥
7、下列自然災害發生時,其主要變化為化學變化的是(
)
A.
臺風
B.
雪災
C.
山體滑坡
D.
森林火災
8、下列成語或俗語涉及到化學變化的是(
)
A.
滴水成冰
B.
木已成舟
C.
百煉成鋼
D.
大浪淘沙
9、下列變化肯定是化學變化的是(
)
A.
蒸發
B.
燃燒
C.
爆炸
D.
變色
10、下列四種性質中,有一種與其他三種有本質區別,這種性質是(
)
A.
顏色
B.
狀態
C.
硬度
D.
可燃性
11、下列物質的性質中,前者屬于物理性質,后者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
A.
狀態、熔點
B.
硬度、密度
C.
溶解性、可燃性
D.
導電性、揮發性
12、下列物質的性質中,既包含物理性質,又包含化學性質的是(
)
A.
一氧化碳是無色無味的氣體
B.
堿式碳酸銅呈綠色,受熱易分解
C.
鋁是銀白色固體、易導電、傳熱
D.
石墨是灰黑色固體,熔點較高
13、需要根據物質的化學性質來鑒別的一組物質是(
)
A.
白醋和水
B.
銅和鋁
C.
食鹽和蔗糖
D.
煤粉和黑火藥
14、下列敘述表明化學性質的是(
),表明物質化學變化的是(
)
A.
用糧食釀酒
B.
鎂條能燃燒
C.
堿式碳酸銅受熱分解
D.
金屬易生銹
15、水冷卻后,除了會凝固成冰晶體外,還會形成玻璃態。它是由液態水急速冷卻到-108℃時形成的,玻璃態的水與普通液態水的密度相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水由液態變為玻璃態,體積減小
B.
水由液態變為玻璃態,體積膨脹
C.
水由液態變為玻璃態是物理變化
D.
水由液態變為玻璃態是化學變化
16、下列有關我們所熟悉的物質的性質的描述,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
A.水在常溫下是無色無味的液體
B.食鹽能溶于水
C.蔗糖是甜的
D.銅制容器久置于空氣中會產生銅綠
17、下列關于物質性質的描述中,屬于物理性質的是(
)
A.木炭在空氣中能燃燒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C.石灰石能與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
D.膽礬是一種藍色固體
三、填空題
18、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在下列物質的應用中,主要利用了其物理性質的有___________(填序號)。
①利用蠟燭燃燒發光,用于照明
②利用氦氣的密度比空氣小,用充滿氦氣的氣球升空懸掛標語
③利用鐵的導熱性,制作鐵鍋炒菜
④利用氫氣燃燒放出的能量推動運載火箭
⑤利用干冰升華吸熱,用于人工降雨
19、小龍特別喜歡看一些有關戰爭的書籍,通過看書他了解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軍在比利時戰場上使用了一種叫作氯氣的化學武器,使法國士兵大量死亡。氯氣是一種什么樣的物質呢?小龍立即上網查找有關氯氣的資料,得知:常溫下氯氣是一種黃綠色氣體,密度比空氣大,有劇毒,能溶于水,且能與水、堿等物質反應。其用途廣泛,可用于消毒,制鹽酸、農藥等。請根據以上信息回答:
(1)根據上述文字敘述可歸納出:
氯氣的物理性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氯氣的化學性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氯氣泄漏時,下列防御自救措施合理的是________(填序號)。
A.立即用浸過水或弱堿性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
B.逃生時應往高處逆風跑
C.逃生時應往低處順風跑
(3)寫出氯氣的一種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列語句描述了有關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①潺潺的流水能蒸發成水蒸氣
②水蒸氣可以變成天空中的白云
③白云變成了雨滴或雪花降落到地面
④鐵礦石冶煉成鋼鐵
⑤鋼鐵能變成鐵銹
⑥煤著火燃燒,殘余一堆灰燼。請你分析,其中屬于物理性質的是
(填序號,下同),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21、選用“物理變化、化學變化、化學性質、物理性質”之一,填寫下列空格。
(1)氮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
。(2)煤氣燃燒
。
(3)水沸騰變成水蒸氣
。(4)鋁箔能在空氣中劇烈燃燒
。
22、從下列概念中選擇正確的序號填入括號中
A.物理變化
B.化學變化
C.物理性質
D.化學性質
①在0℃時水結成冰(
)
②汽油可以燃燒(
)
③煤塊變成煤粉(
)
④酒精易揮發(
)
⑤煤氣燃燒(
)
⑥雞蛋變臭(
)
⑦鎂條能在空氣中燃燒(
)
⑧鐵的密度是7.86g/cm3(
)
一、教學過程與學習方法的培養
高中階段,化學可分為有機與無機兩大塊,結束無機化學的學習,同學剛接觸到有機化學,興趣很濃。這時候,是再一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最佳時期,也是進行學習方法與學習能力培養的最佳時期。在教完甲烷、乙烯、乙炔之后,我就總結出有機化學學習的一般規律與方法:結構性質(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用途制法(工業制法、實驗室制法)一類物質。
比如“乙烯”這一節的教學,我就打破書本上的順序,先講乙烯的分子結構。介紹乙烯分子的結構時,先由分子組成講到化學鍵類型、分子的極性、空間構型;據碳原子結合的氫原子數少于烷烴分子中碳所結合的氫原子數引出不飽和烴的概念,得出乙烯是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的不飽和烴。再由其結構看其物理、化學性質,展示一瓶事先收集好的乙烯氣體,讓學生從顏色、狀態、氣味、溶解性、密度、毒性等幾個方面來思考;根據乙烯結構中化學鍵的特征――雙鍵容易斷裂講乙烯的特征化學反應――加成反應、加聚反應,根據絕大部分有機物易燃燒的性質講乙烯的氧化反應(補充講乙烯能跟強氧化劑發生氧化反應)。再由乙烯的物理、化學性質來講其用途并結合實際生活中的事例,如作有機溶劑(物理性質)、制造塑料和纖維(化學性質)等。最后對這一類含有碳碳雙鍵的烴,介紹其物理、化學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
以后幾節的教學,我都反復強調這樣的學習方法:結構性質用途制法一類物質。到了講烴的衍生物,我請同學自己站起來闡述這樣的研究方法,我順著這樣的思路一點一點地講下去,很清晰。學生自己掌握,復習時也就感覺到有規律可循、有方法可用。有機化學其實很好學,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學習方法,時時提醒學生,以后就是進入高一級學校,有機化學的學習與研究也采用的是同樣的方法,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發了他們學習與探索的興趣。
二、教學過程與能力培養
1.自學能力的培養
適應于有機化學的特點,在教學學習方法和知識的同時,我還加強了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在學生基本上都掌握了有機化學的一般學習方法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自己閱讀教材,自己總結。比如《乙醛》這一節,通過約20min的閱讀,我就請同學自己列提綱,然后復述,重點圍繞“乙醛的組成和結構是什么?有哪些物理性質(展示樣品)、化學性質?由這樣的物理、化學性質決定了它有哪些重要用途?工業上如何制取?這類物質(如甲醛)有哪些物理、化學性質?”進行教學,通過這樣的訓練,我覺得學生不但強化了方法,更培養了能力,特別是自學能力。
2.觀察能力的培養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有機實驗的過程中,我時時提醒同學要細致、全面,而且要有思維。比如實驗室制取乙烯時,加藥品的過程,溫度計的擺放,實驗中燒瓶、集氣瓶內的變化,為什么要加石棉網、碎瓷片等等都應特別重視,不但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3.動手能力的培養
在強調觀察、思維能力培養的同時,我還特別注重動手能力的培養。比如演示完乙醛的銀鏡反應和乙醛與氫氧化銅的反應后,我就請兩個同學來演示用甲醛代替乙醛的同樣反應,要求其他同學注意觀察并指出其錯誤。在演示完乙醇與鈉的反應實驗后,要求同學做鈉與水反應的實驗,有的同學竟用大塊的鈉并用手去撥。通過這些課堂實驗,課堂上及時糾正錯誤,學生感受頗深,他們自己做實驗時就很動腦筋,也很規范,提高了他們的動手能力。
[關鍵詞] 高脂血癥;動脈粥樣硬化;纈沙坦;炎性因子
[中圖分類號] R96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2)02(b)-0015-02
Effects of valsartan on inflammatory factor in rats hyperlipidemia athrosclerosis model
REN Xiaobo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the 2nd People′s Hospital of Changsha County in Hunan Province, Changsha 4101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valsartan on athrosclerosis in rats hyperlipidemia mode, and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the level of inflammatory factor. Methods Thirty male health Wistar rats were selected, and feeded adaptability,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normal control group, high fat model group, and losartan intervention group after a week. The levels of serum lipids TNF-α, IL-6, IL-8 of the hyperlipidemia and atherosclerosis model rats were monitored dynamically and systematically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of valsartan. Results Serum TNF-α, IL-6 and IL-8 in hyperlipaemia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normal group (P < 0.05). The expression of IL-6 in valsarta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hyperlipaemia group,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valsartan group and hyperlipaemia group (P < 0.05). The expression of TNF-α and IL-8 in valsarta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hyperlipaemia group,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While valsartan can effectively lower blood pressure, and can play the anti-atherosclerotic effect by reducing some inflammatory cytokine.
[Key words] Hyperlipidemia; Athrosclerosis; Valsartan; Inflammation factors
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AS)以前被認為是一種脂質沉積性疾病,近年來大量研究證實,動脈粥樣硬化是炎癥參與的慢性疾病[1]。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以及白介素-8(IL-8)是重要的促炎癥因子,參與了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及發展過程[2]。研究發現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除降壓作用外,還具有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3],筆者通過建立高脂血癥動脈粥樣硬化大鼠模型,動態、系統地監測了纈沙坦干預后炎性因子水平的變化,觀察纈沙坦的抗動脈粥樣硬化效果。現報道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材料
于2010年6~10月選用30只雄性健康Wistar大鼠進行實驗,所有大鼠體重100~120 g,1月齡,清潔級。適應性喂養1周后,隨機分為3組:正常對照組10只、高脂血癥模型組10只和纈沙坦干預組10只。3組大鼠在體重、月齡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
1.2 方法
采用高脂飼料喂養的方法建立高脂模型,從第9周開始,高脂血癥模型組和纈沙坦干預組分別給予0.9%氯化鈉溶液和纈沙坦14 mg/(kg?d)灌胃,于第10周末,處死大鼠。采用放免法,應用γ-放射免疫計數器檢測血清中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以及白介素-8(IL-8)的水平。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實驗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多組間均數差異性比較采用t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高脂模型組的TNF-α、IL-6、IL-8均升高,且與正常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 0.05)。應用纈沙坦治療10周后,IL-6的水平均降低,與高脂模型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P < 0.05);TNF-α和IL-8的水平均降低,但與高脂模型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體見表1。
3 討論
目前公認動脈粥樣硬化(AS)與腦梗死、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存在著密切聯系。動脈粥樣硬化是一個慢性炎癥過程,從疾病的啟動、進展到繼發病變都有炎癥事件的參與[4-5]。因此,針對炎性因子在AS作用的研究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炎癥過程是一種非特異性炎癥表現,參與此過程的組成成分包括直接參與炎癥反應有關的細胞(如單核細胞等)、間接參與炎癥反應有關的細胞(血管內皮細胞等)、促炎因子(如TNF-α、IL-1、IL-6等)。白介素-8是趨化因子cxc亞家族的一員,對中性粒細胞有趨化作用,可以誘導平滑肌細胞的增殖和遷移,促使單核細胞在內皮細胞上的滾動轉變成強有力的黏附,IL-8的增多進一步放大及加重炎癥反應[6]。IL-8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病及程度存在一定的關系,但IL-8升高主要在動脈粥樣硬化的脂紋期。總之,炎癥介質和細胞因子的釋放增多,進一步促使中膜的平滑肌細胞向內膜下遷移、增殖并發生表型轉化,除形成平滑肌細胞源性泡沫細胞外,還導致更多的炎癥介質釋放,炎性因子可引起細胞壞死、血栓和新血管形成。
有研究報道[7],高脂肪飲食即可增加動脈粥樣硬化相關炎癥因子的釋放。本研究證明,高膽固醇飲食可明顯增加相關炎癥因子的釋放,高脂模型組的IL-6和IL-8的水平都與正常對照組有顯著差異。
纈沙坦為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是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的主要活性物質,其受體分為AT1和AT2兩型,通過阻斷AT1發揮降壓作用。有研究[8]發現其還具有抗AS作用,特別是心臟、血管局部AngⅡ在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和發展的多個環節中起作用。本實驗證實纈沙坦可能減少炎性因子釋放TNF-α、IL-6、IL-8而發揮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
綜上所述,纈沙坦能夠有效地降壓的同時,能減少部分炎性因子釋放的作用,發揮其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陳昕琳,顧仁樾,章怡. 丹參多酚酸B對動脈粥樣硬化大鼠炎癥細胞因子的影響[J]. 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25(1):63-66.
[2] 李娜,張林. 小陷胸湯加味方對動脈粥樣硬化大鼠炎性因子的影響[J]. 中醫雜志,2011,52(2):147-150.
[3] 孫寶紅. 纈沙坦對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后期的實驗研究[J]. 社區醫學雜志,2011,9(8):5-7.
[4] Staub D,Schinkel AF,Coll B,et al.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imaging of the vasa vasorum: from early atherosclerosis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unstable plaques[J]. JACC Cardiovasc Imaging,2010,3(7):761-771.
[5] Takahashi M. 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therosclerosis[J]. Nippon Rinsho,2011,69(1):30-33.
[6] 范照冬. 纈沙坦對兔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中核因子-κB和單核細胞趨化因子-1的影響[J]. 中醫學報,2009,24(5):31-32.
[7] 馬毅. 纈沙坦對高脂血癥兔動脈粥樣硬化的影響[J]. 藥物研究,2008,17(15):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