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情感化設計的思考范文

        情感化設計的思考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情感化設計的思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情感化設計的思考

        第1篇:情感化設計的思考范文

        在智能家電產品的設計上,要考慮這些特殊群體的用戶特點,從而更好地體現出智能家電產品的智能化。通過上述關于智能家用電器的特點和問題的分析研究,目前的智能家電產品,更多的是體現功能化設計,用戶與智能家電產品的情感交流并不突出。而在今后智能家電產品的發展上,用戶的情感因素非常重要。所以情感化設計作為一種以人為中心的、探索人的情感與產品設計的關系的理論,如果能應用在智能家電產品的設計中,會使智能家電產品的設計更具人文化氣息。情感化設計的概念是由美國著名的認知心理學家唐納德·A·諾曼(DonaldArthurNorman)提出的,情感化設計的主要內容是通過對用戶心理狀態和心理活動的研究,產品設計師分析總結出用戶對于產品產生情感的規律和原理,然后帶有目的性的、意識性的進行引發用戶某種情感的產品設計,以便用戶對產品產生情感共鳴,達到產品被用戶所接受和選擇的結果。現在的家電行業,產品同質化十分明顯,用戶與產品的交互行為幾近相同。雖然智能家電產品與傳統家電產品相比,在技術層面上有所突破,但仍然沒有改變產品同質化的趨勢。而情感化設計能夠賦予產品在技術層面以外新的產品精神力量。所以,在智能家電產品的設計中,應用情感化設計理論,引發智能家電產品新的設計內涵,給用戶營造新的感官體驗。

        2情感化設計策略研究

        情感化設計的三個層面是基于用戶的人腦加工水平的反映,是以用戶為研究對象的一種設計理論。將情感化設計應用于智能家用電器產品中,可以從本能層面、行為層面、反思層面三個方面進行,形成三位一體的情感化設計策略。

        2.1本能層面設計策略

        人的本能處于意識之后,思維之前。因此情感化設計在本能層面的要求,主要體現在用戶的對于產品的直觀體驗和最初印象。在本能層面的產品設計,主要涉及到產品的外觀造型、色彩搭配、材料質地等方面。在智能家電產品的設計中,要注意這些方面對于用戶的不同情感影響。傳統家用電器因為多采用白色或黑色的外觀,所以也因此分為“白電”或“黑電”。而隨著用戶審美水平的提高與物質生活追求的提升,僅僅只要白色和黑色的家電產品已經不能滿足消費者了。所以智能家電產品除了在技術層面與傳統家電產品有區別之外,在顏色和造型上也要尋求突破。此外,不同的用戶群體,在對待外觀造型、色彩搭配、材料質地這些因素而產生的情感也是不同的。通過對于情感化設計本能層面的思考,可以在智能家用電器產品的設計中,采用創新的造型與材質,能夠給用戶耳目一新的感覺,提升用戶對于產品的第一印象。在智能家電產品的設計中,本能層面主要設計產品的外觀造型。造型是產品的實體形態,是產品實用功能的表現形式。首先在形態方面,一般家電產品多采用方體的形態,給人沉悶古板的印象。如果能采用不同的設計形態就會給用戶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比如格力i系列空調,采用了圓柱體形態的造型,與通常方體形態的立式空調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圓柱形態給人圓潤細膩的感覺,相比方體形態給用戶的是一種輕盈柔和的情感體驗,更能抓住用戶的眼球。其次在色彩上,傳統的白黑顏色已經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多彩的配色可以給用戶帶來新鮮的感覺。此外,在材質的選擇上能給用戶不同的情感感受。現在家電產品多采用工程塑料或金屬制造產品外殼,給用戶的情感感受較為單一,可以考慮使用皮革材料、木質材料、紡織材料甚至是玻璃材料用于家電產品全部或部分外殼。各種材質代表的不同情感感受刺激用戶的感官,能給用戶帶來更多的選擇。總之,在本能層面的設計,最能刺激用戶的感官,在形態、色彩、材質的選擇上要能突破傳統,也是智能家電產品全面創新的表現。

        2.2行為層面設計策略

        情感化設計在行為層面的要求是直接與產品的功能、性能、效用掛鉤的。簡而言之,產品的功能表示了產品能為用戶提供怎樣的活動,用戶可以通過產品達到怎樣的目的;產品的性能表示了產品的內部結構以及零件的性質是怎樣的,能否滿足用戶的使用需求;產品的效用表示了產品完成用戶活動的時效性,也是產品的使用效率。這些都是產品行為層面的表現。在情感化設計的行為層面,用戶通過對產品的操作感受決定了用戶對待產品的情感。如果用戶可以很順利地使用產品達到預期效果,并且使用過程充滿了樂趣,就會激發用戶積極的情緒;反之,用戶在使用過程遭遇障礙或困惑,不能達到預期效果,就會給用戶造成消極的情緒。在智能家電產品的設計中,技術的突破和創新是一大賣點,用戶的操作行為也與傳統的家電產品有所不同。那么在智能家電產品的效用方面就要注意,在一些新興功能的操作方面要簡單易行,讓用戶能順利完成,以保證用戶在使用過程中有良好的情緒。情感化設計在行為層面上,主要強調的是用戶與產品之間的交互過程。首先用戶能有效的完成智能家電產品的各項產品功能,其次在使用智能家電產品時產生有趣、愉快、舒適的情感,這兩點是情感化設計在行為層面的要求。智能家電產品與傳統家電產品相比,在外觀結構上的差異不大,差別主要是配備了圖形界面、網絡化操作等。所以,在行為層面上的情感化設計,實際是對用戶與家電產品的交互過程進行設計。在圖形界面方面,可以使用一些能帶動用戶情緒的圖形,比如笑臉、紅心等一些能夠帶給用戶積極情緒的圖形。當用戶在進行某些行為時,如啟動智能家電產品或成功使用智能家電產品的功能等等,在交互界面上顯示這些圖形,用戶就會被這樣帶有積極情緒的圖形所帶動,有助于提升用戶自身的情感感受。其次還可以使用一些語音的方式。智能家電產品目前還是一種新興事物,所以一些用戶并不能非常熟悉地進行操作。而面對不會使用或使用困難的產品,用戶會產生負面情緒,所以利用語音提示操作步驟,指導用戶操作就會減少這些負面情緒的產生,這也涉及到產品的易用性。產品使用起來得心應手會令人快樂,加倍喜歡。這是設計中為什么易用與情感總要聯系起來的原因。在智能家電產品行為層面的情感化設計會與交互設計有很多聯系,應用一些交互設計的技巧會提高用戶的情感感受。

        2.3反思層面設計策略

        反思層面是情感化設計中的最高級層面,是產品的內隱無形層,將對產品設計的要求提升到文化形態、精神需求和社會價值的層面。而且反思層面非常容易隨著不同用戶的文化水平、生活經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因素產生個體化的差異。情感化設計的反思層面的體現包括用戶在使用產品過程中的對于自我形象和對于用戶自身的滿意程度,甚至還體現在是否能引起用戶的記憶。基于反思層面的設計,會引發用戶的思考,用戶會將產品標簽化,以便思考是否符合用戶對于這個產品的認知。結合產品而言,即某種產品會特別受一些用戶的歡迎,而另一些用戶非常不喜歡這種產品。在智能家電產品的設計中,在反思層面的考慮因素是全方位的,反思層面智能家電產品的設計能夠給用戶產品的概念。而且反思層面的設計還與用戶的使用經歷、品牌效應有關。智能家電產品通過反思層面的情感化設計,決定了用戶對于產品的最終印象,用戶在反思層面會給產品定下結論,也是用戶選擇產品的至關重要的因素。情感化設計中反思層面的設計,投射在產品上,更多表現在產品品牌文化方面。在反思層面上,用戶會對產品產生有一定的思考,品牌文化會對用戶在理解產品方面起到一定的影響。品牌文化是品牌在經營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文化積淀,代表了企業和消費者的利益認知、情感歸屬。所以,在反思層面的智能家電產品設計中,在用戶心目中建立健康的品牌文化也是一種設計策略。比如德國西門子品牌,給用戶營造的是一種嚴謹、專業、可靠的品牌形象,所以在西門子的產品設計上,造型簡約而性能持久穩定。用戶在使用過西門子產品之后,就會感受到這樣的品牌文化,從而建立起長效的品牌意識。品牌文化的建立與民族文化也有一定的聯系。如果品牌文化與用戶內心的民族文化相統一,產生情感共鳴,也會對用戶在選擇時產生影響。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如果本土品牌在產品的設計上,能結合一些民族文化,這樣的產品能和用戶產生情感共鳴,用戶就非常容易認同產品,而且還能激發用戶的民族熱情。同時,很多用戶是帶有很強烈的本土化品牌傾向的,這樣對于我國的智能家電產品會是一個很好的契機。此外,品牌形象除了和產品本身有關之外,與產品的配套服務也有很大的關系。智能家電產品設計還處于發展階段,很多用戶對于其具體功能操作有待熟悉,應該加強產品的引導服務和售后服務,這樣也會使用戶產生較好的產品印象,有助于增強用戶在反思層面的情感感受。

        3結語

        第2篇:情感化設計的思考范文

        1.藝術的基本屬性和本質。由于藝術特殊的學科屬性和現階段學科發展的局限性。導致對藝術品的判斷沒有達成統一的標準。李澤厚也指出,藝術品與非藝術品的界限異常模糊。通過分析藝術品所共有的屬性和特征,可以幫助我們認識和理解什么是藝術品。目前學界對藝術品的特性形成了比較公認的觀點,認為藝術品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審美性等特性。正是這些基本屬性,為實現藝術化提供了實踐和理論上的指導。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有必要在理解藝術品基本特征的基礎上,掌握它的本質屬性。藝術化是使實用品在滿足人們使用需求的基礎上,提升它的藝術含量。以一種人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呈現在人們的面前,使人們在身心上獲得一種享受。

        2.教學語言藝術化的本質。教學語言藝術化與其他實用品的藝術化在本質上是相同的,是以滿足人的超功利需要為主,同時兼顧功利性需要。因此,為了更好利用教學語言,傳達教學知識,進行信息交流。使其成為學生易于接受和樂于接受的理想化形式。這就要求教學語言在簡潔、準確、規范的基礎上,實現教學語言的審美化、情感化、啟發化和趣味化。如果教學語言的運用與設計符合這種理念,也就意味著實現了教學語言的藝術化。比如:教師審美化的語言描述,可以使學生身臨其境,深刻的理解知識,提高教學效果;如果教學語言能夠融入情感元素,就能使師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這樣學生就樂于接受教師傳遞的教學信息,良好地與教師進行教學互動;啟發性的語言,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得知識;幽默的語言、趣味的表達不僅是一個人才華、智慧的體現,也能夠活躍課堂氣氛,使書本知識不再枯燥,提高教學有效性。

        二、教學語言藝術化的目標及其途徑

        1.教學語言的審美化及其途徑。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頭腦不是一個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無疑教師具有美感的語言,就是點燃學生這智慧“火把“的火花。藝術品的審美性是藝術的最本質、最顯著的特征。實現教學語言審美化,詞匯的選擇是基礎,語言的使用是重點,生動的表達是靈魂。首先,選擇形象生動,而具有美感的詞匯,會無形中減輕學生學習的難度。相對于學生單薄的知識基礎和匱乏的生活經驗,使用過于專業、呆板的語言,不利于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其次,在精心選擇詞匯和組織語句的基礎上,如果沒有生動的講解,也是無法達到教學語言審美化的質的飛躍。初中學生的年齡相對較小,教師要更加注意語言的通俗易懂,講解時要繪聲繪色,生動而不失深刻。最后,肢體語言的審美化,指教師的教態要自然優美。讓學生在接收聽覺信息的同時,感受視覺上的審美。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表達技巧,精心設計,巧妙地運用教學語言來傳達的信息,讓知識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呈現出來。教學語言審美化對教師的詞匯的積累、語言的組織、表達技巧有較高的要求。教師也可能因為各種主客觀因素,無法在課堂教學中完美地實現,但是總體上是可行的。

        2.教學語言的啟發化及其途徑。教學語言的啟發性,即教師的語言能夠調動學生積極思考問題,指引思維的道路或方向,使學生從教師的語言中能夠得到比詞語表面更多的東西。這種啟發性,可以為學生的獨立思考留下足夠的空間,這種思考“空間”,也就是維果斯基提出的“最近發展區”概念,即學生經過努力可以理解并產生相應的思維過程,獲得了發展。當學生通過獨立的思考解決了問題,就會產生成就感,從而激發了學習動機,讓學生產生自主學習的內部動力。它不僅使學生渴望獲得知識和技能,而且在學習活動中始終伴隨著愉快的教學體驗。學生這種超功利的愉悅體驗,也契合了教學語言藝術化的本質要求。教學語言的啟發性主要表現在:語言的豐富性和含蓄性的結合;以及內容的可接受性和超前性的結合。這是判斷教學語言啟發性的標準,標準的確定為教學語言啟發化指明了方向。首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內涵豐富的語言信息。這些信息要經過精心地篩選,并力求豐富多樣。大量的信息只是為學生進行思考提供了所需的基本資料,而語言的啟發性要求這些資料,存在進一步推導和思考的價值,并能衍生出更多的信息。其目的是讓學生對信息,進行判斷、選擇、二次的加工和建構。其次,教師的語言設計應該符合學生現有的發展水平,并能夠激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產生獨立思考的過程。教師在教學語言啟發化設計的同時,也不能忽略學生認識的主體性和差異性。所以語言的設計既要面向學生主體,也要兼顧到學生的個體性和差異性。

        3.教學語言的情感化及其途徑。如果教學融入更多的情感因素,使教學情感化。可以引發師生在情感上的共鳴,達到情理交融的目標。袁書琪認為:“所謂的情理交融是教學語言的科學性與藝術性的有機結合。教學語言的科學性指語言的嚴謹性、邏輯上的嚴密性。教學語言的藝術性強調人與人在情感上的交流,突出人的社會屬性在教學中的表現”。首先,教師要具備豐富的情感,講解時能夠聲情并茂、情理交融。利用富有情感的語言激發學生對家鄉、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其次,教師要擁有高超的表達技巧。要注意語言與語調、手勢、表情、目光的配合。最后,情感化的教學也要注意度的把握。適度的利用課本知識進行情感培養和教育,不可畫蛇添足、牽強附會,這樣只會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表達豐富的情感需要語言的載體,教學語言的情感化,是針對課堂教學來設計和實施的。教師是進行教學語言情感化的主體,而其面對的學生是一群特殊的社會群體。他們在心理上處于成長階段,思想上還不夠成熟。而正是這種特殊性,增加了教學語言情感化的難度。但只要教師善于積累、勤于思考,情感化的語言教學也是能夠做到的。

        三、結論

        第3篇:情感化設計的思考范文

        關鍵詞:書籍設計;情感化

        中圖分類號:TS8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2)08-0253-01

        時至今日,我國在書籍設計領域已取得了巨大進步,但仍存在著諸如設計觀念滯后等問題。這些問題已經影響到我國書籍設計發展的整體水平,加之現今圖書市場已經基本飽和,電子書籍應運而生,情況不容樂觀。在這種市場狀態下,設計師如果不能把情感因素引入書籍設計當中,就不能激發人們對書籍潛在的情感愉悅需求,我國的書籍設計就會止步不前。

        “情感化設計”即指結合人腦的每一水平進行不同的針對性設計,使產品符合目標消費群需要的態度或體驗,進而在使用者情感的驅動下,對產品施加反作用力,使之產生價值增值。這一概念建立在唐納德?諾曼(Donald Norman)對人腦屬性三個層面的劃分上,即本能水平(visceral level)、行為水平(behavioral level)和反思水平(reflective level)。其中每一水平都在人類的整體機能中發揮不同作用。目前,“情感化設計”主要應用于工業產品設計、游戲設計及軟件開發等領域,并得到了很好的驗證和市場的認可。我個人認為,這一概念完全可以衍生到書籍設計范疇之中。書籍的本質是傳遞文化而絕非單純的商品。書籍作為文化商品,要做到情感化設計就必須從本能水平、行為水平和反思水平三個層面上把握讀者的情感――

        一、書籍設計的本能水平處于意識和思維之前,追求的就是即刻的情感效果。在這一水平的設計中,讀者的視覺和觸覺處于絕對的支配地位。因此,書籍藝術設計作品必須看著好看,摸著舒服,并應針對不同的讀者群在諸如色彩選擇等細節方面作出有針對性的相應調整,使其令人愉快。本能水平的設計是書籍外觀的必要元素,承載著信息溝通的重要作用,同時也是書籍本身在陳列擺放時吸引讀者的唯一機會。這一水平的設計要引起讀者的最強烈的本能反應――“就是它了,我想要它”。這也是設計者在這一水平中必須爭取到的情感反應。

        二、行為水平的設計講究的是效用。在這一水平中重要的是性能,即優秀的行為水平設計的四個方面:功能、易懂性、可用性和物理感覺。易懂性、可用性和物理感覺在書籍設計中可概括為書籍的可讀性,指的是書籍的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也是任何書籍都應該具有的便于人們閱讀的方便功能。因此,在行為水平的設計中,書籍設計者在根據書籍內容考慮相應工藝操作以便出版印刷的同時,也應針對具體讀者群的視覺感受作出細致思考。這包括、封面、版式、插圖及內文的編排,也包括開本、裝訂、紙張、甚至是字體和字號的選擇。可見,在書籍的行為水平設計中,只有盡量考慮周全,才能排除讀者閱讀時可能存在的各種障礙,幫助書籍充分發揮其閱讀效用,完成傳遞文化的本質功能。從而滿足讀者的行為目的,并在閱讀體驗中在情感上得到充分的激發,感受到閱讀的輕松暢快和無限樂趣。

        三、反思水平實際上指的是書籍設計通過前兩個水平的作用,在消費者內心所產生的更深度的影響。這種影響是由讀者的意識、理解、情感及文化背景等交織在一起造成的。反思水平的設計注重信息、文化及書籍或書籍效用的意義,能夠決定一個書籍設計的成敗。 書籍本身在內容上就已經具備了某種情感,幫助讀者準確把握這種情感并在閱讀時乃至閱讀后不斷的延續這種情感,是設計師在這一水平中的設計目標。現代書籍設計應該針對書籍所要傳遞的內容為讀者建立一個更為完善的反思系統。這個系統包括書籍本身以及由此書衍生出來的相關產品。這意味著,書籍的情感延續不再僅僅依靠讀者的反復閱讀,而是可以通過一些衍生物將這種情感巧妙的滲透到讀者觸手可及的日常生活中。這個系統也要包括對特定讀者群普遍的審美水平、行為習慣和社會習俗等因素的綜合考慮。

        通過對三個設計水平的闡述,我們看到書籍設計的情感化系統十分復雜。我們必須認識到,書籍的情感化設計是一個正在發展的過程。它需要一段時間來完成理論上的完善,同時也需要設計師及時轉變設計觀念并主動努力加快這一階段的發展進程。書籍的情感化設計是時展的必然趨勢。將情感化融入書籍設計是一個需要重視并需要不斷重視的命題,這是對設計師素質的挑戰。當然,也是機遇。

        第4篇:情感化設計的思考范文

        [關鍵詞]教學語言;藝術化的本質;藝術化的目標

        教學既是技術,也是藝術。教學的藝術性很多時候表現在語言的使用上[1]。學界普遍認為,教學語言在具備科學性、實用性的同時,還應具備藝術性[2―4]。賦予教學語言藝術性是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和途徑。什么樣的教學語言具有藝術性,如何提高教學語言的藝術性,這些理論問題有待進一步明確。如果這些本質問題不能解決,就不能把握教學語言藝術化的方向,藝術化也就很難落到實處。基于以上原因,本文以探索教學語言藝術化的本質入手,探討了教學語言藝術化的途徑。

        一、教學語言藝術化的本質

        認識和把握藝術化的本質,是實現教學語言藝術化的理論前提和依據。教學語言藝術化就是,對課堂教學中使用的語言賦予藝術性,使其具備真正藝術品的基本屬性,并以藝術品為參照目標來實施藝術化設計。因此,如果把握了藝術的基本屬性,藝術化便有了明確的目標,藝術化的本質也就更加清晰了[5]。

        1、藝術的基本屬性和本質。

        由于藝術特殊的學科屬性和現階段學科發展的局限性。導致對藝術品的判斷沒有達成統一的標準。李澤厚也指出,藝術品與非藝術品的界限異常模糊[6]。 通過分析藝術品所共有的屬性和特征,可以幫助我們認識和理解什么是藝術品。目前學界對藝術品的特性形成了比較公認的觀點,認為藝術品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審美性等特性[7]。正是這些基本屬性,為實現藝術化提供了實踐和理論上的指導。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有必要在理解藝術品基本特征的基礎上,掌握它的本質屬性。藝術化是使實用品在滿足人們使用需求的基礎上,提升它的藝術含量。以一種人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呈現在人們的面前,使人們在身心上獲得一種享受。

        2、教學語言藝術化的本質。

        教學語言藝術化與其他實用品的藝術化在本質上是相同的,是以滿足人的超功利需要為主,同時兼顧功利性需要[5]。因此,為了更好利用教學語言,傳達教學知識,進行信息交流。使其成為學生易于接受和樂于接受的理想化形式[5]。這就要求教學語言在簡潔、準確、規范的基礎上,實現教學語言的審美化、情感化、啟發化和趣味化。如果教學語言的運用與設計符合這種理念,也就意味著實現了教學語言的藝術化[ 8]。

        比如:教師審美化的語言描述,可以使學生身臨其境,深刻的理解知識,提高教學效果;如果教學語言能夠融入情感元素,就能使師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這樣學生就樂于接受教師傳遞的教學信息,良好地與教師進行教學互動;啟發性的語言,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得知識;幽默的語言、趣味的表達不僅是一個人才華、智慧的體現,也能夠活躍課堂氣氛,使書本知識不再枯燥,提高教學有效性。

        二、教學語言藝術化的目標及其途徑

        藝術的本質和基本特征的確定,為藝術化目標的實施指明了方向。實現教學語言藝術化,應根據教學語言的結構、類型,圍繞藝術化的本質來制定。筆者認為教學語言的藝術化,應該是包括口頭語言、肢體語言在內的廣義上的語言。通過大量的教學實踐發現,如果可以將教學語言在簡潔準確、科學規范的基礎上,進一步審美化、情感化和啟發化,就可以使其成為學生易于和樂于接受的形式,也就實現了教學語言藝術化目標。

        (1)教學語言的審美化及其途徑。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頭腦不是一個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無疑教師具有美感的語言,就是點燃學生這智慧“火把”的火花。藝術品的審美性是藝術的最本質、最顯著的特征。

        實現教學語言審美化,詞匯的選擇是基礎,語言的使用是重點,生動的表達是靈魂。首先,選擇形象生動,而具有美感的詞匯,會無形中減輕學生學習的難度。相對于學生單薄的知識基礎和匱乏的生活經驗,使用過于專業、呆板的語言,不利于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其次,在精心選擇詞匯和組織語句的基礎上,如果沒有生動的講解,也是無法達到教學語言審美化的質的飛躍。初中學生的年齡相對較小,教師要更加注意語言的通俗易懂,講解時要繪聲繪色,生動而不失深刻。最后,肢體語言的審美化,指教師的教態要自然優美。讓學生在接收聽覺信息的同時,感受視覺上的審美。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表達技巧、精心設計、巧妙地運用教學語言來傳達的信息,讓知識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呈現出來。教學語言審美化對教師的詞匯的積累、語言的組織、表達技巧有較高的要求。教師也可能因為各種主客觀因素,無法在課堂教學中完美地實現,但是總體上是可行的。

        (2)教學語言的啟發化及其途徑。

        教學語言的啟發性,即教師的語言能夠調動學生積極思考問題,指引思維的道路或方向,使學生從教師的語言中能夠得到比詞語表面更多的東西。這種啟發性,可以為學生的獨立思考留下足夠的空間,這種思考“空間”,也就是維果斯基提出的“最近發展區”概念,即學生經過努力可以理解并產生相應的思維過程,獲得了發展。當學生通過獨立的思考解決了問題,就會產生成就感,從而激發了學習動機,讓學生產生自主學習的內部動力。它不僅使學生渴望獲得知識和技能,而且在學習活動中始終伴隨著愉快的教學體驗[9]。學生這種超功利的愉悅體驗,也契合了教學語言藝術化的本質要求。

        教學語言的啟發性主要表現在:語言的豐富性和含蓄性的結合;以及內容的可接受性和超前性的結合[1]。這是判斷教學語言啟發性的標準,標準的確定為教學語言啟發化指明了方向。首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內涵豐富的語言信息。這些信息要經過精心地篩選,并力求豐富多樣。大量的信息只是為學生進行思考提供了所需的基本資料,而語言的啟發性要求這些資料,存在進一步推導和思考的價值,并能衍生出更多的信息。其目的是讓學生對信息,進行判斷、選擇、二次的加工和建構。其次,教師的語言設計應該符合學生現有的發展水平,并能夠激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產生獨立思考的過程。教師在教學語言啟發化設計的同時,也不能忽略學生認識的主體性和差異性。所以語言的設計既要面向學生主體,也要兼顧到學生的個體性和差異性。

        (3)教學語言的情感化及其途徑。

        如果教學融入更多的情感因素,使教學情感化。可以引發師生在情感上的共鳴,達到情理交融的目標。袁書琪認為:“所謂的情理交融是教學語言的科學性與藝術性的有機結合。”教學語言的科學性指語言的嚴謹性、邏輯上的嚴密性。教學語言的藝術性強調人與人在情感上的交流,突出人的社會屬性在教學中的表現[1]。

        首先,教師要具備豐富的情感,講解時能夠聲情并茂、情理交融。利用富有情感的語言激發學生對家鄉、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其次,教師要擁有高超的表達技巧。要注意語言與語調、手勢、表情、目光的配合。最后,情感化的教學也要注意度的把握。適度的利用課本知識進行情感培養和教育,不可畫蛇添足、牽強附會,這樣只會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表達豐富的情感需要語言的載體,教學語言的情感化,是針對課堂教學來設計和實施的。教師是進行教學語言情感化的主體,而其面對的學生是一群特殊的社會群體。他們在心理上處于成長階段,思想上還不夠成熟。而正是這種特殊性,增加了教學語言情感化的難度。但只要教師善于積累、勤于思考,情感化的語言教學也是能夠做到的。

        三、結論

        教學語言藝術化的本質是讓教學語言成為學生易于和樂于接受的形式。讓學生在知識的獲得過程伴隨著愉快地體驗。這樣的語言必定有利于實現教學目的,提高教學效果。藝術化的目標是讓教學語言審美化、情感化、啟發化和趣味化。在某些方面教學語言藝術化也受到科學化、實用化的影響。此外,也與教師語言駕馭能力的高低有關,但通過分析,教學語言藝術化的目標是可行的。

        參考文獻:

        [1] 袁書琪.地理教育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56―160.

        [2] 李宗先.地理教學中如何運用語言藝術[J].新課程,2011(9):31.

        [3] 賀斌.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J].教育論壇,2011(5):25.

        [4] 晉秀花.地理教學的藝術性[J].學苑教育,2011(3):83.

        [5] 凌善金,孟衛東.地圖語言藝術化的本質、目標分析[J].藝術與設計,2012(8)

        [6] 李澤厚.美學三書[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548―550.

        第5篇:情感化設計的思考范文

        關鍵詞:景觀設計;情感化設計;城市;人性化

        1引言

        人們對客觀世界的感知和反應來自所處的時代與環境等諸多因素所帶來的綜合刺激,即客觀對象的形、色、聲、味等因素通過人體器官反應到大腦,體現在人的感情、行為和反思活動中。從這一點來說,人們內心深處時常產生出對舊時生活印記和情感故事的回味,而所處的生活環境是產生這種心理活動的媒介,也就是說,人與城市景觀之間的情感反應一直進行著。“情感化設計”最初在計算機用戶中心(UCD——user centered design)設計、產品設計領域提出,后又擴展到家具、室內空間等。實際上,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伴隨人主觀情感的參與,科學研究表明:情感在人類決策、感知、學習以及其他一些類似的行為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情感影響著真正的理性思考機制。因此,正是人們的感性需求促使著情感化設計對象也蔓延到了景觀設計領域中。那么,當代情感化的景觀設計所遵循的原則和客觀規律有哪些?它所面臨的現狀及情感化途徑是什么?本文將通過對受眾群體的情感分析、景觀設計情感化三個層面的表現和實例應用來解析。

        2受眾群體的情感分析

        人的主觀情感是由多方面構成的,“OCC情感構成模型”理論反映了人們復雜的情感結構。從圖1我們可以看出,情感的構成有兩個層面的涵義:一是情感體驗(人的感受),二是情感的個性化特點(個體的性格)。也就是說,人們通過專注于自我、他人或它物所得的感受和自身天生所固有的癖好來實現主體對客觀事物的情感反映。情感化因素蘊含在人們所處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中,景觀影響著人們的情感活動,這種活動通過人們的情感體驗和個體性格特點反映出來。因此,情感化的景觀設計同樣要關注人的活動和需求,遵循“以人為本”、“人性化設計”的原則。

        從情感體驗的角度來說,商業步行街是典型的體驗空間。人們漫步其中,購物、休閑和娛樂,情緒上處于或舒緩或愉悅的狀態。在這種人流涌動的空間中,人們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商鋪和商品上,所以,此地段的雕塑小品就需更具有吸引力,更形象地表現這一氛圍,體現這里的商業氣息和購物文化。鄭州德化步行街上的“摩登女郎”極好地反映了此地段時尚先鋒的特點(圖2)。肩挎著購物袋逛街的摩登女郎金發熠熠,亮麗的衣著、挎包和購物袋體現出了城市商業街前衛、別具一格的特點。同時,三位美女窈窕、性感的身材和行走購物的狀態是此地段人群中個體活動的典型代表,通過對她們夸張的藝術表現,體現出了城市商業步行街的動感和充滿青春活力的鮮明特點。

        圖1OCC情感構成模型

        3景觀設計情感化三個層面的表現

        唐納德·諾曼將人們對物品的情感體驗根據大腦活動水平的高低劃分為三類:本能水平的情感、行為水平的情感、反思水平的情感。在諾曼劃分的

        基礎上,我們進一步將其描述為感官、效能和理解。這種理論同樣適用于景觀設計領域。”景觀設計“指在建筑設計或規劃設計的過程中,對周圍環境要素進行整體考慮和設計,它包括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人的情感則可體現在景觀中各自然與人工要素的體量、色彩、形狀,人的行為效能和反思活動中。本文將從這三個層次出發,解析景觀設計中的情感化表達。

        圖2鄭州德化步行街“摩登女郎”

        3.1景觀設計感官層面的情感化表現

        設計情感來自對物的綜合體驗,但首當其沖的便是對物的形式的體驗,這也是最基本的、最直觀的,是情感設計的基礎環節(點、線、面、形、色)。人對物的形式的體驗包括看、聽和聞,即人的視覺、聽覺(聲)和嗅覺(味)。表現在自然要素方面,如樹蔭下斑斑點點的陽光,鳥語花香;人工要素方面,有小徑旁隱約的絲竹聲,噴泉潺潺的流水聲,花卉組合的人工造型、“瘦,漏、逸、透”的山石和花窗等,都是給人帶來好心情的感官因素。功能性方面,如園林景觀空間:可觀、可居、可游;景觀設計也是為人們提供可觀、可游、休憩的場所。

        3.2景觀設計行為水平層面的情感化表現

        設計情感第二個層次在于這些造型的要素及其結構使人們無意識或有意識地聯想到具有某種關聯的情景或物品,即行為水平層面。在數碼產品中,產品的功能性體現著對人的情感化關懷,即人的行為特點主導著產品智能化的系統設計,如人機界面的觸感等;在文學理論上,“情景交融”是意境創造的表現特征。王國維說:“文學中有二元質焉:曰景,曰情。”意境創造就是把二者結合起來的藝術。文學上的描寫反映到現實生活中就體現在景觀設計上。如在景觀設計中,常設計“春、夏、秋、冬”四季園來表現自然界變化的特點,通過對四季的景觀表現傳達人對四季的不同情感,烘托季節的氛圍,人們穿梭于四季園中,體驗季節變化中的景觀帶來的不同感受。同時,景觀設計中對意境的創造還體現為現在與過去的融合,常使人觸景生情,勾起舊時的記憶。

        3.3景觀設計反思層面的情感化因素

        設計情感第三個層次的意義在于形式的象征意義……,在設計藝術的造型中,功能符號與文化、情感符號往往交織在一起難以區別開來。由此可見,景觀設計情感化表達反思層面的意義還體現在城市的文化符號中。文化符號包括的文學藝術形式有詩歌、對聯;藝術形式有中國畫、書法等。它體現在連接歷史與現代的中國古典園林景觀的詩性審美空間中,體現在張錦秋主持設計的西安曲江新區的街頭景觀設計中。她利用“古城墻”意向元素,并附上唐詩的表現手法來烘托古城人文氛圍,體現出唐都底蘊(圖3)。由此可見,景觀中反思層面的情感化設計還體現城市的文化。文化由城市歷史文脈和城市肌理組成,而城市肌理和文脈構成城市個性。由此可知,城市的個性特點受景觀情感化設計的影響。

        圖3西安曲江新區街頭景觀設計

        4景觀設計情感化表達的應用實例

        景觀設計中“寄景喻情”,“借景抒情”的實例很多,尤其是在歷史人文景觀中,歷史景觀特征常常與神話、傳說相連,使自然景觀帶有神秘的色彩,體現人們的情感,景觀的情感化因素占重要的比重。如開封的潘楊二湖濱水景觀設計就是最為典型的實例。兩個湖泊位于龍亭大殿的兩邊,東為潘家湖,西為楊家湖,相傳“楊湖清,潘湖渾,奸賊謀害忠臣”。此傳說因豫劇《潘楊訟》演變為民間傳說,兩湖實則因地理、自然環境變化演變而成。潘楊二湖以湖水清濁喻忠奸,反映了開封人民的愛憎分明的個性,并以此紀念曾叱咤風云忠勇報國的楊家將。可見,在此景觀環境中,人們的情感與歷史和現在相連,體現了民風和古城的文化底蘊。

        “宋都底蘊”是此景觀設計情感化表達的主題,對潘楊湖景區的景觀設計亦可以此為中心,聯系開封古城的歷史文化特點,古城“因水而興衰”的城市命運,體現古城民眾銳意進取,不屈不撓的奮斗性格。筆者認為,從情感化景觀設計的感官、行為效能和反思層面進行規劃設計,開辟濱水及周邊綠地,增置街頭小廣場,公共設施,人文雕塑等,關注自然因素的營造,關注情感化因素

        的表達,是潘楊湖景區未來良性發展的方向。不過,就目前的發展形勢來看,周邊的商業樓盤和步行街的開發極大限度地影響景區交通和其他配套功能。商業性的開發模式逐漸掩蓋了景觀獨有的特征,掩蓋了以自然因素為景觀背景的良好環境,商業氛圍濃重。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應清醒地認識到,任何以盈利為目的的短期投資必將阻礙城市文明進步,破壞城市獨有的景觀風貌和歷史文化遺產,并為后人所恥笑,得不償失。

        5結語

        人類擁有著極為豐富的情感,人們賴以生存的城市空間和景觀是一個極為特殊的藝術創作。現代化城市在給人帶來便捷化、高科技、快節奏的同時也帶來了鋼筋混凝土的冰冷和人性化觀念的淡漠,當代城市中的人們更需要情感的記錄和真摯的感動。城市景觀設計的情感化是使現代設計語言與城市語境相結合,延續城市文脈,彰顯城市特征的有效途徑。在當代城市改造運動中,它體現了城市設計的人文精神和人文關懷。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對未來城市景觀設計深度的推進和對城市景觀特性的開發,起到積極的參考作用。

        參考文獻:

        [1] Marinier R,Laird J.Towardacomprehensive computational model of emotionsand feelings[J].Intemational Conferenceon Cognitive Modeling,2004.

        [2] 許利劍.情感化設計的評價指標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學,2008.

        第6篇:情感化設計的思考范文

        近些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增長,我國一躍成為了人口老齡化的大國。本文從空巢老人的生理、心理特征入手進行分析,研究產品情感化設計對于空巢老人的重要性。深入分析空巢老人的心理需求,結合實際的案例進行分析,總結出針對空巢老人的產品情感化設計的方式和途徑,通過情感化設計來滿足空巢老人的情感缺失。

        關鍵詞:

        空巢老人 情感化 產品設計

        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增長,使我國成為了人口老齡化的大國。.隨著子女的成長和經濟格局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子女離家工作,空巢老人的現象愈發突出。原有的家庭格局產生了重大變化,原本熱鬧溫馨的家庭環境開始變得冷清,對于空巢老人而言無論是心理上還是生理上都會帶來一定的影響。空巢老年人是與子女分開居住和生活的老兩口或獨自生活的老年人。據統計,我國目前有老齡人口1.69億,占總人口的12%,有近一半的老年人是空巢家庭或類空巢家庭。據預計,到2030年我國老齡人口將達到3億,而空巢老年人家庭比例接近90%,這意味著屆時將有超過2億的空巢老年人。在現有的產品設計中,很多都是對于老人生活、醫療方面的設計,在產品中主要注重了產品設計中的使用功能,卻忽視了產品中的情感化設計。筆者針對空巢老人群體性特征,從生理和心理來分析產品設計中的情感化因素對于空巢老人的重要性。

        1.空巢老人的生理特征及心理特征

        生理特征:空巢老人從生理特征上而言與其他老年人一樣,在步入老年期之后,都會出現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以及心肺功能退化的現象。由于視力的下降會影響對于色彩的分辨力,聽力的下降會影響老年人與其他人之間的交流活動。在行動能力方面而言:由于骨骼和肌肉的退化使得老年人的活動機能受到影響,如彎腰困難、無法長時間站立、手腳活動不靈活等,對于環境的適應能力相對以前有所減弱。

        心理特征:隨著老年人年齡的增長,他們的思考能力、記憶力和智力都會隨之下降。生理機能的衰退引起了老年人生活中的不便,從而給老年人帶來心理上的受挫感。退休之后老年人的社會地位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從前各個崗位上的骨干變成了現在的“閑人”使得老年人心理上產生了巨大的落差。空巢老人相對于普通老年人而言他們的心理落差會更大,普通老年^有完整的家庭有兒孫相伴,心理上會擁有更多的滿足感,然而空巢老人因為長期沒有兒孫在身旁陪伴和照顧,長時間處于孤單的生活狀態之中,使得他們心理上產生了失落感和寂寞感。依據空巢老人自身的特點筆者將空巢老人的心理特征歸結為:首先空巢老人相對于普通老人心理更具自卑感和失落感,由于長期沒有子女的照料,在需要呵護和關心時沒有人在身邊陪伴,造成老人心理上的自卑感和失落感。其次,容易形成老年人情感上的枯竭,由于長期沒有人陪伴和照顧,老年人容易產生消極情緒對子女產生責備心理造成家庭不和睦。

        2.產品情感化設計

        約翰.奈斯比特曾說:“無論何處都需要有補償性的高情感。社會中高技術越多,我們就越渴望創造高情感的環境,用設計軟性的一面來平衡技術硬性的一面。”因此我們可以看出情感化設計在產品設計中的重要性,產品設計發展到如今并非是一種單純的只針對于外在形式的設計,更應該是一種增加人與人之間交流的設計,所要創造出是能夠激發和容納人類情感的設計。空巢老人也是一個具有自我獨立情感的群體,在產品設計過程不能忽視他們的情感所在。空巢老人由于生理機能的衰退,長期的獨身生活,使其產生了比較特殊和復雜的心理特征,他們更加追求關懷感、歸屬感、認同感。當產品設計針對于空巢老人進行設計時更應該注重空巢老人的情感需求,力求通過產品設計來彌補空巢老人在心理上的情感欠缺。設計大師菲利普斯塔克(Philippe Starck)他曾經說過:“我并不關心(我的設計)看上去是什么,我只關心它們在人們心中引起的情感。”由此可見一個好的產品設計是人類情感溝通的橋梁,可以讓人對其產生依賴性。在空巢老人中實行“情感化設計”,就是要把精確的定位在空巢老人身上,從他們的生活形態出現研究他們的心理欠缺和情感需求,設計出無論是使用功能、產品形態、還是情感訴求上都符合他們需求的產品。放眼于現有的產品市場,相對于其他產品而言專門針對于空巢老人情感需求的產品設計比較少,所以在老齡化社會的大背景下研究空巢老人的情感化產品設計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3.針對空巢老人的產品情感化設計研究

        3.1針對空巢老人生理特征的情感化設計研究

        產品設計是通過材料、色彩及造型使人們產生本能的反應,產品中的情感化設計就是將情感注入到產品設計之中去使用戶產生情感共鳴,從而獲得情感上的滿足感和愉悅感。情感化的產品設計在設計時一定要滿足用戶的情感訴求,并且確定這種訴求是用戶所真正需要的。針對空巢老人的產品設計,首先要給老人帶來生理上的認同感,這是產品情感化設計的最基本層面,設計師必須深入了解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和審美體驗,產品需要符合老年人的情感需求。隨著老年人各方面機能的衰退同時造成了他們心理上的特殊需求,所以在產品設計的材料、色彩、造型的選取上要注重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不要帶給他們負面的影響。在選擇產品材料,應當多使用觸感柔和的材料比如塑料、木材、橡膠等。色彩上的選擇,由于老年人視力的下降,盡量不要采用陰暗、深沉的顏色或者是對比太過強烈刺激的色彩,避免給老年人的心理帶來不舒適的感覺,色彩搭配應該清晰、明快,識別度高避免應用太多的顏色,給老年人心理上帶來認同感和舒適感。產品造型的元素的選用上應該多使用可以與老年人產生共鳴的元素和符號,老年人有追憶往事的心理特征,有一種強烈的懷舊感,對于新事物的接受度比價低,所以在造型上可以選擇古樸的形式。產品造型的曲線上可以采用柔和線條,給老年人帶來親近感,力求與老年人達到心理上的共鳴。嘉蘭圖公司針對老年人設計開發的雅器老年人手機,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作品,針對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進行分析和研究,深入調研老年人對于手機的需求,設計出適合老年人使用的手機。見圖1,這款手機造型細膩、曲線柔和,使用對比清晰明快的色彩,更容易看見鍵盤上的數字和功能。手機按鍵設計比較大,易操作。手機最下方設有子女鍵可以一鍵撥通,并且手機的背面還設計了SOS按鍵,老年人在緊急情況下可以直接與急救中心聯系。手機的整體設計從外觀上來說符合老年人的審美特征,功能上簡單易操作,是空巢老人的社交變得更加簡單容易,增強了空巢老人與他人的情感交流。

        3.1針對空巢老人心理特征的情感化設計研究

        由于長期無人照料,空巢老人需要獨自處理生活實物,隨著身體機能的日益衰退,容易造成生理障礙,同時免疫力的下降引發各種疾病的產生,使得空巢老人產生了自卑、寂寞、無歸屬感等各種消極情緒的產生。相對于普通老年人空巢老人更需要情感上的安慰,在進行情感化設計時應該關注空巢老人的情感需求,產品設計要能夠與老年人產生情感互動,以此來緩解老年人孤寂、自卑的心理活動。因為沒有子女在旁幫助和指導,為空巢老人設計的產品更應該容易學習和使用,以此來保護老年人的自尊心,提高老年人的自信心,改變老人獨居的生活質量。

        情感代償心理是普遍存在于空巢老年人之中的心理特征,當自己追求某種東西追求不到,因而不能滿足自己的欲望時,人們就不再去追求原來的目的,而是試圖重新假設一個目的來追求,其目的并未重新設立,而是找了個替身來代替,這個替身是可以追求得到的。這樣,假借它去造成―種目的實現了的假象,以滿足自己的欲望,這種心理狀態叫作情感代償。空巢老人的情感空缺會通過其他方式進行彌補,例如現在的很多老年人都會飼養寵物,將自己的情感寄托于寵物身上,這是一種情感代償行為在空巢老人身上的體現。所以在針對空巢老人的產品情感化設計時應該考慮到他們特殊的情感需求,提高產品的愉悅性增加老年人的生活情趣,從而彌補空巢老人在情感上的缺失,讓他們的生活更加幸福快樂。

        第7篇:情感化設計的思考范文

        【關鍵詞】求異心理;產品設計;情感化設計

        引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產品設計呈現出了多元化,在人們求異心理有所追求的今天,產品設計對于我們設計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重視人的內心情感需求為基礎的情感化設計已成為一種嶄新的設計思潮,正是基于這種時代背景,對人的求異心理做些探討是十分必要的,研究情感化設計如何滿足人們的求異心理更加成為一種必然。

        一、情感化設計

        (一)產品的情感化設計

        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產品的功能性已經達到了較高的層次,產品設計要更加完美,就要賦予產品情感,提高它的內在功能。人性化就是情感的主要組成部分,設計的產品要符合人的行為方式,體諒人的情感,使人感覺到舒適自然。

        產品設計應把人放在第一位,設計者要了解人的生理、心理需求才能設計出符合人情感需求的產品。產品設計是人類生活中情感表達的主要方式之一,產品不僅是一種有使用價值的工具,更多的是傳遞一種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它在為人們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時也迎合我們的精神需求,讓人得到美的享受與體驗。

        好的產品設計不一定設計的多么有創意,只要它具備應有的使用價值,能夠帶給消費者輕松愉悅的情感體驗,能夠打動人心,能被大多數消費者所接受,它就是一件好的設計作品。唐納德說過“產品具有好的功能是重要的;產品讓人易學會用也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這個產品要能使人感到愉悅 [1]。”

        (二)產品情感化設計產生的原因

        1、從審美要求出發分析

        不同時期對于美的定義是不同的,它受社會文化,經濟,市場,科技等的影響,但萬變不離其宗,美的產品之所以美,是因為在大多數消費者審美標準范圍之內它做到了標新立異,吸引了人的眼球,滿足了人的情感需求,且解決了實際問題。李建盛先生說過:“美得設計應該是滿足一種有形式的情感性和內涵的豐富性的東西;是一種具有審美文化的可解讀的東西而不是現代功能主義結構的純粹和形式的簡單 [2]。”

        2、從社會發展要求出發分析

        在社會生活節奏加快的今天,人與人面對面交流越來越少,情感也越來越淡漠,產品成了人與人交流的一種載體。隨著人們生活的富足,也更加追求情感上的交流。雖然產品設計以人為本,但大部分人也只能滿足自身需求和產品需求,不能滿足精神需求,在這種環境下,我們必須學會把技術的物質奇跡和人性的精神需要平衡起來,尋求更加人性化、更美觀、更舒適的使用方式或生活體驗來滿足感情匱乏的精神世界。

        3、從設計者自身出發分析

        當下,對于我們這些年輕的設計者提出了更高要求:設計師們不僅要在設計中體現自己的設計情感,更重要的是通過設計讓更多的人在物質和心理上得到滿足,滿足人們功能需求的同時還要考慮人們的精神感受。帶有情感化的產品才能讓消費者容易接受,感覺比較親近。在當下及未來,產品和消費者之間的情感交流將成為設計的關鍵要素。

        二、求異心理下的情感化設計

        (一)什么是求異心理

        求異是不依常規地從多種假設和構思中尋求答案的創造性思維方式,是人在生活和學習中總喜歡尋找或接受新奇事物來學玩的一種表現,受本能的求新立異心理趨使求新、求異、求變,求異心理具有多變性、隨意性、缺乏專一性。也許追求“個性化”本就是人類的天性,正如“與眾不同”在很多人看來是對某件事物的最好評價。求異心理應著實于辯證地分析各種觀點,在浮躁的當今社會中保持理智,才是求異心理的價值所在。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人們在一個欲望滿足之后,就會轉而追求另一個欲望[3]。從審美求異心里角度上講,消費者總會期待產品帶給他們不同的視覺美感沖擊,帶給他們與眾不同,帶給他們不一樣的情感體驗。“審美求異心理是指在對探究對象與對象、主題與客體、自己審美感受與他人之間的差異、矛盾、對立的心理運動與特征,是審美探究心里的一種恒常方式,并發出審美求新、求異、斥異等心態[4]。”當前社會產品只有呈現出個性化,滿足消費者求新、求異、追求多層次、高層次的心里欲望,才能彰顯它獨特的魅力而倍受青睞。

        (二)求異心理下的產品情感化設計的表現形式

        求異心理下的產品情感化設計的表現形式主要分兩個層次:產品形態層次和產品精神層次。有必要說明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情感化設計都能達到精神層次,只要造型可愛或幽默能帶給消費者美得體驗,它就是一件好的設計作品。造型層次主要從產品的造型要素如:形態、色彩、材質、使用方式等進行分析;而精神層面主要從產品的情感體現,給產品注入靈魂,關注用戶體驗以引起使用者的深層次的心理共鳴。

        1、形態求異

        產品形態的好與壞,直接關系和影響產品的銷售和市場占有率,一般消費者對產品所傳達的意識形態,視覺形態和應用形態都比較敏感,往往在幾秒鐘就會對一個產品做一個大體的感官評價。所以設計產品要滿足顧客需求,形態是首位的,是基礎性的,形態直接決定產品造型的成敗。例如:法國設計師“菲利普斯達克”設計的“檸檬榨汁機”(如圖1),形態宛如一個小昆蟲,既優雅又充滿活力的形體帶給消費者難以忘卻的印象,盡管該產品使用時并不方便而且不易清洗,但是人們還是非常愿意把它放在自己的廚房里,有人說它是廚房中的一件藝術品。

        2、色彩求異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產品從“”轉到“色彩斑斕”時代,色彩在產品設計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能最先引起消費者注意,并給人深刻的印象。產品色彩效果的好壞關鍵在配色上,成功的色彩設計應把色彩的審美性與產品的實用性緊密結合在一起,取得高度統一的色彩效果。同時各種產品都有自身的特性,功效對色彩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例如: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開始追求廚房裝修的一體化,但是廚電市場產品的外觀顏色基本比較單一,因此“海爾”強力推出了彩色“晶彩?夢之隊”系列化高端套餐,讓消費者能夠享受多彩的、更高品質的舒心生活。該套餐包括“珊瑚紅”、“陽光橙”、“海洋藍”等多個色系(如圖2),多種色彩,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整體廚房的顏色進行自由選擇。

        3、材質求異

        材料是人類生產和生活水平提高的物質基礎,好的材質不僅可以提高產品本身的附加值,還可以增加消費者對產品質量或品牌的信賴度。如果同一種產品換另外一種材質表現的話可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更能引起消費者的共鳴。例如:“jaguchi創意支架”日本nendo設計事務所為elecom公司設計的第五個系列產品“jaguchi”是一款專為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設計的支架(如圖3)。這個設計是采用聚碳酸酯塑料和ABS水龍頭部件制作的,在形式設計上,支架模仿了舊式水龍頭的式樣,水從水龍頭里流出,在底部形成了一灘水灣,漣漪微動婉轉而美麗,一股水流作為支架,絕對不單指外在的美麗,而是熱愛生活、享受生活反映出來的一種智慧。

        4.使用方式求異

        打破常規使用獨特的方式操作產品,在很大程度上都會引起消費者的喜愛。當消費者看到該產品操作時,與想象中的美好事物、情景聯系在一起,從而產生愉悅的心情。現在大家隨身取火都在用打火機,但傳統的火柴也一直在沿用,尤其是在一些特殊的場合環境下。Clement Eloy設計的超離奇的火柴盒很像一個裝牙簽的小瓶子(如圖4),火柴裝入瓶內,將瓶子倒轉過來,會有一根火柴的下半部分漏出在外面,而大的頂頭會被卡在瓶內,此時只需稍微用力將火柴全部抽出,就可以取火了。不同的使用方式,滿足了消費者的好奇心,迎合了消費者的求異心理。

        5.情感求異

        消費者在使用產品時不僅要享受著產品帶來的功能和形式上的滿足,更重要的是希望產品能帶給他們精神體驗或感觸,引感共鳴獲得精神上的享受和快意。例如:例如設計師Damion O’Sullivan設計的“早安水杯Morning Mug”杯子表面有熱敏涂層(如圖5),平時一副困倦的狀態,但是一有熱飲倒入杯子,立馬就眉開眼笑了。早上起床后,用這個杯子喝一杯熱牛奶,自然心情也會開朗愉快許多。不同的情感體驗,可以引發人們對生活的思考,對生活品味的提升。

        三、結論

        如果能針對消費者的需要,有區別的激發各種不同類型的情感,把情感融入到產品這個載體中不僅給人們新奇感,而且還可以使設計更適合目的性的需要[5]。求異心理代表的是一種時尚,并不完全能成為大眾的消費產品。但情感化產品設計中的求異心理有悖于常規的消費者的心理訴求,在形式上求新、求異、不落俗套,打破了人們的好奇心,并滿足了消費者的求奇求異心理,因此當前應保持它的設計活力。

        【參考文獻】

        [1] Donald .A.Norman(唐納德.A.諾曼).情感化設計[M].第四版:電子工業出版社,2006.

        [2] 李建盛.藝術設計與交流美學[M].第一版:河南美術出版社,2001.

        [3] 朱瀅.實驗心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第8篇:情感化設計的思考范文

        論文摘要:隨著物質資料的極大豐富,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人們對精神上滿足感的需求也變的愈加緊迫。情感作為人與人交流的重要通道,在各種藝術和文學形式中都得到了最廣泛的研究和討論,同時,也引發了對產品設計的再度思考:現代產品設計應當是一種關乎情感的活動,而不是發展初期簡單的物質造型過程,從一定意義上講就是物質情感化的過程。當代的設計師們應當在設計中充分考慮到情感因素的影響,把握情感定位,關注設計溝通環節。

        引言

        人所屬的社會群體是富有情感的,這樣的特性決定了人們在進行各種活動的時候,就必須會受到這樣或那樣的情感影響。在面對選擇產品的問題上,同樣存在著這樣的現象。人們往往對一件物品情有獨鐘、愛不釋手,有的人可以表明各種理由,有的人卻無法具體說出喜愛的原因,不論是哪種狀態,卻都能說明一個問題:人與物品之間已經產生了情感上的某種共鳴,這才是人們對之一見鐘情的根本原因。而人們對產品的要求也不僅僅停留在物質的表層,情感上的深層訴求更顯得至關重要。

        1產品設計中的情感因素

        產品設計是一種由多重相關的要素構成的系統過程。從產品的誕生到消亡即從成品到廢品的整個產品的生命周期來看,產品設計活動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受到多種要素的影響,在實踐中,往往是通過調整各個環節要素來達到最終目的的。這其中的要素就包括功能、結構要素、人因要素、形態要素、色彩要素、環境要素等等,而其中人因要素則是我們要加以強調和重視的部分。人因要素的目的就是在于實現產品與人的身心之間的最好的匹配關系。所以,情感因素作為人與產品心靈上的溝通橋梁尤其應該加強重視和研究。

        生活中我們所認識的情感指的是人的各種感情及情趣,更多強調的是人的感受,是一種表層的現象。而實際上,就產品設計而言,一件在情感上打動人的成功作品,往往是設計師自覺地將優良的審美情趣及真實感受融入設計的過程,最終追求的是設計師注入的和用戶接收到的信息,在情感上得到的共鳴,即價值觀上的認同。在這個層面上理解,情感是同人的社會性需要相關聯的態度體驗,人的情感如此復雜多樣,但其核心內容可以概括為價值,所以情感的判別其實與價值觀的樹立緊密相連。也就是說,我們這里談及到的情感絕不僅僅是感情信息的表達,更重要的則是深層意義上的認知,是遵從設計價值觀而進行的活動,這種設計觀的認同必須貼近現實社會,應該是一種責任,體現的是為客戶負責,為市場經濟行為負責。

        由此可見,在產品設計中,情感定位的環節將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發于根基,伴隨整個設計過程,之后體現在成品中,將在與用戶的交流中產生某種心靈上的沖擊,直到購買行為的發生,最終形成市場的運作。

        2產品設計中的情感體現

        縱觀整個產品設計的發展,我們不難看出不論在哪個階段,產品的設計中都不缺乏情感的表達,同樣不缺乏對各個時期風格喜好的擁戴者。但同時,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認知的進步,人們開始審視自己過去的腳步,卻發現,在某些時期,人們對產品的情感需求是缺乏理性約束的,然而,慶幸的是,理性的思考方式及設計態度已經越來越受到重視,對設計中的深層情感問題的探究也漸漸成為了必不可少的環節。

        2.1產品設計觀念的演進

        產品設計中情感因素被愈加關注,首先就可以從觀念上的完善得以體現。理論思想是具有結論性及指導性的,因此,每一個微小概念的提出都能反映出一個階段對事物的理解程度,我們也試著通過這樣的方式來了解情感設計融入產品設計的滲透過程。

        2.1.1“以人為本”的設計宗旨

        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源于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人道主義思想體系。提倡關懷人、重視人、以人為中心的世界觀。對現代的產品設計而言,以人為本的思想核心指的就是在設計過程中,協調產品-社會-環境這三者之間的關系。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界,目的就是為了給人類自身創造良好的生存條件和發展環境。然而,這個簡單的道理,曾一再被模糊和曲解。在過去相當長的時期內,人們的各種行為活動都是尊循以科學技術為手段,以征服自然為目的,以物質財富的增長為動力的傳統發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人們在試圖征服自然的同時,往往成為了被自然懲罰的對象。機器大工業時代的工業產品就是個極典型的例子,他們的出現滿足了人們的物質需求,可帶給人們更多的是情感上的失落和生活環境的重創。一再被自然警告后,人們開始意識到以人為本的真諦在于對人性的真正關懷,人們開始挖掘人與社會與自然的和諧關系。而產品設計中對產品情感化的追求以及對產品人性化的強調在以人為本的宗旨下順理成章。而人-社會-環境的和諧關系在產品設計中也可以被理解為人-產品-情感的和諧關系。材料環保,工藝簡捷,形態美觀,制作精良的產品才是人們真正從心理上接受的。2.1.2價值觀的思想基礎

        其次,價值觀的強調也推動了人們對于情感的認知。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期,設計過程被看作是一個藝術過程,藝術家的審美代替了更多人的選擇,往往用戶只能是被動接受。這樣的結果,使得產品和用戶之間的距離越加疏遠,人們甚至感受不到產品帶來的任何功能以外的享受。人們內心的感受也因此變得麻木起來。隨著市場運作方式的改變,用戶的思想更加主動的參與到了設計過程,設計者不再是藝術家,專業的設計師應當調和各種設計因素的影響。好的設計追求的是價值觀的認同,思想的共鳴,情感的觸動。設計有關情感的思考也就孕育在價值觀樹立的沃土里。

        2.1.3地域性民族文化的重視

        另外,設計中對地域性民族文化的保護和發揚同樣體現了人們對于情感的關注。設計不再追求批量化、標準化所帶來的單一審美,而是趨于多元化的考慮。設計中的情感需求漸漸被意識到是多向的。地域性差別,名族文化的沉積以及習俗、慣例都在設計中得以討論和探究。最終,能體現名族特性和個性的產品才是設計的成功范例。這都是對設計中情感注重的佐證。現代的產品設計,讓人們意識到產品與人之間的交流關系,設計的重點也放在如何定位用戶對象的情感需求以及如何表達這種情感上,設計中對于情感因素各種形式的考慮也變的比任何時候都更加周全。

        2.2現代產品設計新思想的探究

        如果說設計理論的完善意味著人們對于設計的重新思考,那么新的設計類型的誕生則是從實踐出發的最實際需求及最直接反應的體現。越來越多有關于情感的問題被提到設計的過程中來,于是人因設計、界面設計、交互設計、無障礙設計等等一系列關乎交流和情感的設計思考方式被越來越多地加以重視和研究,并最終應用到設計生產過程中。產品設計與各類心理學、社會學等關乎人性特點研究的學科之間的協作研究也成為了指導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晨

        結論

        無論是從縱向的產品設計發展概況來看,還是從橫向的現代產品設計的現狀及各學科之間的關系來看,情感設計無疑已經成為了當下設計中最為熱門的話題之一。人們漸漸意識到產品設計過程中,設計師對產品靈魂的賦予過程是至關重要的。這里的靈魂指的就是產品所表達出的,能與用戶產生交流的情感。換句話說,現代產品設計應當是一種關乎情感的規劃活動,不再是發展初期簡單的物質造型的過程。它的整個設計過程從一定意義上講就是一個物質情感化的過程。當代的設計師們也應當在設計中充分考慮到情感因素的影響,把握情感定位,設計出真正能與人溝通的產品。在現代這樣一個物欲橫流、信息更迭迅速的時代里,由于情感上的嚴重缺失感,人們對于情感上滿足感的需求比以往任何一個時期都顯得急迫。設計師將面臨更多的挑戰和責任,設計在很好的滿足功能,為人服務的基礎上,更加被期待的就是情感的回歸。

        參考文獻

        [1]DONALDA.NORMAN.情感化設計.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5.5.

        第9篇:情感化設計的思考范文

        文章編碼:1672-7053(2019)02-0079-02

        未來學家阿爾溫托夫勒認為21世紀將是消費文化的世紀。廣義的消費文化包括消費活動中的物質和精神產品,也包括與消費相關的生活方式、理念與價值判斷。隨著資本的擴張,消費文化日益暴露出其弊端,消費文化對人類社會和消費者的影響體現在物質和精神的各個層面。作為設計師應該理智地設計,注重為人的本身設計,而不是設計僅僅代表符號化的商品去迎合市場。本文嘗試對此問題展開探究,以此探討設計師在消費文化背景下的社會責任。

        1 當代社會消費文化的弊端

        現如今消費占據了現代人生活的主導地位,但是當人們沉浸在購物的喜悅時,也許并沒有想象到自己正在參與消費游戲。在消費游戲中,人們購買的物品都被標上了隱形的符號,而商家在當中扮演童話故事中蠱惑皇帝的騙子,他們鼓吹自己的商品有影響力和號召力,無論什么商品,甚至是無用的商品,只要將其貼上價值符號都會有人乖乖買單,并會讓消費了的人獲得別人的羨慕而得到虛榮心的滿足。作家梁文道認為,今天的消費社會與以前的生產型社會最大的區別在于,人們過去認為生活的價值來自于工作,因為人創造了一些東西,或是他們做了一份工作,這使人覺得的生活是有意義的。但是在今天,工作的意義是空洞的,真正讓人們感到生命是完整的其實是消費——我就是我買的東西。我消費,所以我存在。

        關于價值的定義鮑德里亞在馬克思的基礎上有新的定義。馬克思區別了三種不同的價值:(1)價值;(2)交換價值;(3)使用價值。鮑德里亞提出來第四種價值——符號價值,即商品在物體系中通過區別自身并獲得奢侈地位的價值。并提出,符號價值超越了其他價值因素,開始成為所有價值中的最重要的決定因素。為什么商品之間有所區別?在所有量化標準相同的基礎上,品牌符號賦予了商品的聲望與地位,將這些商品置于物品等級的頂端。舉一個極端的例子,美國品牌出售的Supreme板磚,這是一塊真實的板磚;與其他板磚唯一不同的是它印著品牌的logo,由Supreme作為限量單品并售價不菲,這不意味著它比其他普通的板磚更好用,而是因為它的品牌,也即是它的符號,將他和其他的板磚區別開來。

        我們縱觀歷史,經久不衰的是人類創造的物品,我們從先人那里繼承了那么多的物品,我們能從這些物的身上尋找到每一代文明的印記,那么我們這一代的文明印記是什么呢?被符號化的物質本身的價值是其真正的價值嗎?

        2 消費文化對消費者的影響

        鮑德里亞《消費社會》中有一個小故事:太平洋上群島上的土著人看到白人在空中開飛機飛翔時非常困惑。他們在自己的森林里安排一個像機場一樣的地方,然后用樹枝和藤條搭建“飛機場”,仔細地繪制出發光的地面,然后耐心地等待。他們相信在這樣一個偽造的機場之后,將會有真正的飛機來。鮑德里亞用這個故事來解釋,消費者像那些傻乎乎的土著人一樣,消費者買了很多東西,因為他們看到了廣告中買這些東西的人們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所以他們把這些東西買回來放在家里,他們覺得只要等待,幸福就來了。

        消費者面對紛雜的消費社會似乎都失去了判斷力,他們想追尋不同,所以購買廣告里的商品,卻不想自己買到的只是成千上萬商品中的那一個。

        3 消費文化影響下產品設計師的社會責任

        3.1 產品的創新設計

        產品設計不僅僅是設計出具體的物品或是一種設計服務,更重要的內涵是設計一種關系,包括四個方面的聯系:物與物、物與人、物與環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面對設計泛濫的時代,設計在滿足一代人消費優勢的同時,也會引發許多問題和糾紛:種族、性別、精英、窮人等。那么設計的目的應該是什么呢?設計師應該承擔責任,始終保持理性的設計,設計需要誠實,設計師想要人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們的設計能減少資源浪費嗎?我們的設計能給人帶來幸福嗎?我們的設計能進一步提高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嗎?我們的設計技巧能給別人帶來靈感和機會嗎?

        3.2 產品的造“型”設計

        深澤直人建立的品牌+0,繼承了無印良品的商品沒有商標的風格,我們從深澤直人的設計中可以找到設計師初心的純粹。例如,日本的+0公司出品的Pop Up方式的烤面包機,很多人都會很疑惑,為什么不設計兩個面包片插口,這樣效率就會高很多,可以同時烤出兩人份的面包,但是深澤直人他的理念是:“用一臺烤面包機烤出一片面包”。如果有兩個人吃的話,你就會先烤給對方,所以使對方感覺很好。這就是他一直倡導的“無意識設計”的具體表現。深澤直人將人的潛意識行為視為驅動力,他稱之為“設計融入行為”,因為好的設計會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我們的行為中,并被融入到我們的生活方式中,而沒有思考的負擔。深澤直人的無意識設計可以分成如下三個角度:A.動作與功能可見性B.動作的激發C.情緒的激發。動作與功能的可見性,指的是用戶能夠非常容易地理解和領會產品的功能,很大程度上去降低用戶的學習和認知成本;動作的激發指的是當用戶要完成一個動作的時候,潛意識的層面就足夠反饋所需要的回應;而情緒的激發,很大程度上是對于用戶情感的刺激,人是復雜的情感動物,設計的初心應該本著情感化的理念為人所服務。

        3.3 設計“情感化”

        人們生活在物質符號的世界,忽略了精神和情感層面的追求,設計的人性化、情感化在現在的生活中的作用日漸凸顯。

        人性化設計的表達方式在于,以有形的物質態去反映和承載無形的精神狀態,包括:(1)通過設計的形式要素,如造型、色彩、裝飾、材料等的變化,引發人積極的情感體驗和心理感受。(2)通過對設計無功能的開發和挖掘,在日臻完善的功能中,滲透人類倫理道德的優秀思想,如平等、正直、關愛等,使人感到親切溫馨,讓人感受到人道主義。人性化化設計擺脫了現代設計中理性、抽象表現的束縛,把產品的使用者——“人”的重要性放在了第一位,是現代社會對人性的回歸。其特點在于最大限度的滿足了消費者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

        情感化設計是指通過各種形狀、色彩、肌理等造型要素的使用,將情感融到設計作品中,在消費者欣賞、使用產品的過程中激發人們的聯想,產生共鳴,進而獲得精神上的愉悅和情感上的滿足。情感化設計是心理學在工業設計學科的一個應用,也是工業設計中高端設計的一種表現形式。代表人物是認知心理學家唐納德諾曼,他在《情感化設計》一書,旨在引導廣大設計者重視人們的情緒,在設計中考慮產品的情感因素。一個成功的設計要在重視產品的易用性的同時強調產品對用戶的情感影響。諾曼指出:情感化設計中對產品的設計要有三種水平:本能水平的設計、行為水平的設計和反思水平的設計。本能水平的設計關乎產品外形,行為水平的設計關乎到產品使用的樂趣和效率,而反思水平的設計則涉及用戶的自我形象、個人滿意度、記憶等因素情感化設計對現代工業設計的意義在于:把設計師、使用者的情感融入到產品設計中,使設計的對象從一個工業產品上升到了擬人化的境界,給設計對象注入了靈魂,使產品能先與設計師、之后與使用者進行情感的表達和交互。

        不同的消費群體對商品有著不同的情感訴求,為了使產品與人建立起良好的“情感聯系”,設計師要研究不同類型人群的生活方式與價值觀念,從消費心理的多維性和差異性的角度出發,通過多層面的設計反思、多循環的信息反饋,使產品設計能夠充分滿足現代人個性化、多樣化、多層次的情感需求。我們也必須認識到,在具體的設計中,對人性化、情感化的強調應該適度,過度最求滿足人性的消費欲望,也是消費文化的弊端,可能帶來環境乃至生態的災難。

        3.4 設計“以人為本”

        一個民族及其文化是相攜共生的,不同地域文化所折射出的審美認知及自我需要不同。當人與產品互動時,產品會傳遞文化和信賴。在滿足產品自身功能性的條件下,要更關注人的情感需求和精神享受,因此,注重情感訴求在產品審美中的應用將成為設計的發展方向之一。創新是核心,實踐是根本,這是設計專業產品設計最著的特征,也是將創意變成現實的唯一途徑。設計者在綜合所有設計因素后應將消費者的心理需求放置首位,以此綜合考慮人與產品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協調關系,把握最具個性、最具價值的情感化設計,體現出對人性的關懷,并始終貫徹“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努力為消費者提供最佳的體驗感。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一区二区 | 在线观看国产欧美亚洲 | 亚洲aⅴ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揄拍自拍第一页 |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久久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蜜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