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分享式教育教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教師轉變教學思想是切實做好“減負增效”的根本。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培養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符合當今社會發展潮流的有用之才。有的教師一聽說要“減負增效”,認為這是矛盾之想: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這行嗎?我說:這想法不正確。我們是要讓馬兒吃好草,而不是不吃草。“好草”從哪里來?當然從教師那里來。要教改,首先要在教學思想上轉變過來。教師的職責不是把課本、教參上的文字重復講出來,讓學生聽明白,不出錯誤;不是讓學生死記硬背,搞“題海”,使學生成為缺乏創新的低能者。教師應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及時恰當地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的思維活動過程達到完整。也就是說,教師是要塑造靈魂而不是禁錮靈魂。只有教學思想轉變了,才能做到設計出先進的教學思路,即不只是給出結論,而是更注重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才能切實做到“減負增效”。譬如:教師把課堂物理實驗僅作為獲取知識的一種教學手段看待,這樣的思想就影響了教學效果,影響到了物理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如果轉變一下教學思想,把物理實驗作為一種真正的教學目標進行教學,則通過實驗得到的是一種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觀察方法,分析處理能力,動手實踐能力等等,可以起到觸類旁通,減負增效的作用,真正實施和推進了素質教育。
所以,面對教改新形勢,我們應該及時地轉變教學思想,教學觀念,確立正確的教育思想,不斷地探索追求,讓學生真正吃到“好草”,消化吸收,健康成長!
二、教師給自己加壓是減負增效的前提。
“減負增效”的教改實際上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提高課堂45分鐘效率,培養學生的各種素質能力。
提高課堂效率是一項復雜的工程。首先是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和業務能力。俗話說得好: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應有一桶水。現在,知識信息正高速發展,教育系統的新事物也是層出不窮,如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利用,多媒體的制作,軟件的開發等等。教學方法更是不斷優化和創新,具有其先進性。所以,教師得不斷學習充電,吸取先進的教學思想和手段,提高自身素質和教學能力,為高效率的教學創造自身條件。
提高課堂效率其次是備課上下功夫。備課,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教師在備課上應多研究,多斟酌,多進行教學探索。有句話說得好“不打無準備的仗。準備充分,對一堂課的教學思路,教學邏輯清晰可見,教學目標明確無誤,是高效率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為此,教師應化幾倍于一堂課的時間和精力去備好一堂課。我認為,備好課應從下面幾個方面去認真的實施。
1、備教材。教師要反復地看教材和輔導材料,吃透教材的組織結構,重點和難點,對每一章節的系統性和連貫性做到心中有數,領會教材所需達到的教學目標和素質教育的目的。要做到這些要求,我們一定要靜心地坐下來,去研究,去比較,去熟悉。
2、備學生。教師要充分了解每個班的每個學生,可以通過多接觸、多談心、多融洽的手段和方式弄清每個學生的興趣動機,接受能力,理解水平,個別差異;弄清每個班的整體差異和特點,然后才能“以學論教”和“因材施教”。例如針對不同班級應有不同的教學方法,針對不同學生準備不同問題等。
3、備教法。教法應是建立在學生學法的基礎上,是在結合考慮教材、學生、設備和教師自身的特點基礎上,再以教學法的體系中優選出上好一堂課的教學方法。教育界有個說法:教無定法,但教有法。教師確實要全面考慮,恰當選擇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率。實際上,不管什么方法,都應立足于“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實施寓教于樂,學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識,掌握知識和學法,提高素質的教學境界。教師在考慮利用教學手段上也應該是積極的,多種形式并進的,傳統和現代手段相結合的思路,目的是使學生直觀、形象、生動地掌握好物理知識,加深對知識的印象,同時懂得怎樣才能學好物理的學法。如多做實驗,多用投影片、板畫、示教板等。當然,要準備好這些內容需化一定量的精力去實施安排。如要做演示實驗,教師首先要預先做一遍,看看儀器的好壞,現象清晰程度,同時考慮到可能要出現的一些問題和意外,做到課堂上演示效果良好,不出差錯。如果學校里暫時沒有你所要的儀器,教師盡量得自制,可能時間化費了些,但目的只有一個:激發興趣,直觀教學,輕松學習,減負增效。一位蘇大教授也曾說過:瓶瓶罐罐做實驗乃不可少。如果投影儀來輔助教學,投影片的制作要精心準備好,達到最好的效果。
4、備練習。在以前,教師搞“題海戰術”的很多。布置的練習沒有選擇性,不管是有用無用,是否重復等擺出了一大堆,學生苦不堪言,窮于應付,事倍功半。現在要減負,就必須精選習題,精心琢磨,自編自擬也必不可少,這樣的習題目的性更強,減負增效更明顯。準備好了的習題可早作準備,或寫在黑板上,或寫在投影片上。一部分可作課堂練習之用,另一部分作課后作業。
三、教師上好每一節課是減負增效的關健。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備好課不等于能上好課。備課中的主角是教師本身,而上好課的主角是師生雙方。上課如演戲,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備課本是劇本。有了好的劇本,好的導演,好的演員,這出戲才演得好。若光有好劇本,導演平庸,演員散慢不用心,這戲肯定演砸。上好課除了課前的充分準備以外,課堂上要把握好幾點是關鍵。
第一是課堂教學的原則要體現教師為主導作用,學生為主體作用。在課堂上應師生互動,且動而不亂。教師要加強課堂組織教學,注意雙邊活動來引起學生注意力。上課做到明白、準確、新穎、生動,啟發學生積極思維,使學生處于良好的心理狀態。試想,教師上得很認真,學生不積極參與,不認真聽講,有何效率可言?
第二是教學手段靈活多樣和綜合利用。任何事作都應一分為二地看待,我們一方面要應用電化教學手段,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視傳統教學手段的應用。所以,我們要綜合利用好各種教學手段必須注意到:
1、要從教學實際出發,不論使用什么教學手段,都必須目的明確,計劃周到。因為一節課的時間有限,運用輔助工具不是越多越好,而要恰到好處,少而精,絕不能搞花架子。運用好教學手段,能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發展智力,而不能把它們變成課堂上的娛樂,或分散了學生對學習知識的注意力。
2、要把現代化教學手段和傳統的教學手段結合起來。凡是能通過掛圖、標本、模型、實驗或教師敘述講授清楚的內容,就不一定要用電化教育工具。電教工具應集中在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上。便如電子計算機模擬實驗,故然有其直觀、形象、省時間、省費用等優點,但它畢竟不能代替真正的實驗,特別是對無一定感性認識的初中生來說,容易認為它和電子游戲機一樣是假的。因此,要把教師的演示實驗,學生的實物實驗和微機實驗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第三是注意學生的學法指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設法讓學生學會物理,更要讓學生會學物理。“給人于魚,不如授人于漁”,教學生學習物理方法也就是說教學生用物理的方法學習物理(如觀察、實驗、形象演示與邏輯推理相結合、教師點撥……),并長期成為一種教學思想,教學思路貫穿于每節課堂教學,讓學生真正地變“學會”為“會學”,變“死學”為“活學”,會理論聯系實踐地應用物理,這是減負增效所需要的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體現。
第四是及時掌握課堂教學的反饋信息。學生是否掌握了所學知識,教師不能不知,在教學中及時反饋教學信息很必要的。獲取反饋信息的方式很多,可提問一些中差生,可面向整體學生發問,可讓學生上黑板練習,可以在講授完某一知識點、某一練習后讓學生舉手示意獲取反饋。根據反饋信息教師可及時調整課堂教學方法和手段,直到學生理解和掌握為止。
第五是恰當分配時間,優化課堂結構。有些教師上課時沒有時間概念,上到哪里是哪里。若沒有完成原本應一堂課完成的內容,就延長一節課時間或教學時數,把完整內容分割開完成,這是不可取的,不符合最優化原則,也加重了學生負擔,降低了教學效率和教學的藝術性。所以,為了提高課堂效率,切實減負增效,教師應把握好一堂課的時間結構,優化課堂結構。
做到了上面課堂教學的幾點,教學效果可以事半功倍,學生的心理和課務負擔減輕,對學習感興趣,學習效率明顯提高了,能力明顯增強了。因此,上好每一堂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減負增效的關鍵。
四、當堂作業是減負增效的重要措施。
課后做作業,學生雖然完成了,但有一部分學生是抄抄了事。教師批改后不能所饋到真實信息,學生也沒有起到鞏固練習作用,課后作業成了一道虛設的工程,費時費力無效果,且形成惡性循環,逃學、厭學者應運而生。現在為了真正地能反饋到學生掌握和應用知識的程度,同時為了真正地減負增效,教師可以盡量留一些課堂時間(一般5~10分鐘)給學生用來完成作業。教師同時巡視、察看學生當堂的作業情況,獲得正確反饋并可及時糾正學生錯誤的認識,學生也會最大限度的自己開動腦筋考慮問題,獨立完成作業,真正做到“做有成效”。課堂上作業后,課外可以少布置或布置一些思考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讓學生沒有那種課業負擔的心理,反到有一種意有未盡的感覺,激發他們再學習,再探索的興趣和熱情,讓學物理、用物理之心永久扎根。
五、認真批改作業和及時評講、輔導是減負增效的重要環節。
關鍵詞:中小學教師;有償家教;現狀;原因;建議
中圖分類號:G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3-0319-02
中小學教師從事有償家教,是當前教育領域的一個熱點和社會各界極為關注的焦點,是教師管理過程中無法回避的問題,也是行風建設和治理教育亂收費領域關注的熱點之一。教師有償家教現象不僅有損教師形象,而且可能擾亂正常的教學秩序,應當引起高度重視。
一、基本現狀
1.學生參加有償家教情況。隨著社會的進步發展,競爭日趨激烈。在家長望子成龍的心理和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學生對家教的需求已形成一定的市場,尤其是城區中小學。通過調查發現,因為面臨升學的沉重壓力和上重點學校的強烈競爭,無論是起始年級還是畢業年級,都表現出對家教的極大需求:城區中小學有近乎一半的學生參加有償家教,鄉鎮中小學也有近1/3的高年級學生參加。且隨著年級的升高參加家教的學生比例也隨之增大。
2.中小學教師參加有償家教的情況。通過各種媒體公布的信息和自己的走訪調查發現,從事有償家教的教師多為在職教師。從地域分布看,經濟發達地區多于貧困地區,城市多于農村。從年級的特點看,多為高中階段和初中九年級教師。從學科分布看,多屬于升學考試中的主要科目和理科類的學科教師,主要是語、數、外等三門學科的教師,且名校名教師更受社會親睞,授課報酬奇高。
二、中小學教師從事有償家教的原因分析
中小學教師有償家教現象的存在,是教育改革和發展中出現的一個現實問題,也是市場經濟體制成為主導經濟運行模式后的必然產物,其存在是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結果。教育體制中的應試模式、優質教育資源的短缺、家長望子成龍的心理和教師的主觀意愿都催生了中小學教師有償家教現象的產生。
1.優質教育資源短缺。優質教育資源短缺與廣大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之間的矛盾是有償家教存在的一個重要因素。以我市為例,建陽市高中一級達標校僅有1所,三級達標校1所,沒有級別的3所。學生都希望進入好的學校就讀,一些薄弱學校的學生希望得到名校教師的家庭輔導,抑或進入城區好的學校,一個班級也多達60~70多人,即使老師有責任心也可能力不從心,無法面面俱到,關注到每一個學生,這也導致一些學生功課因此拉下而需通過家教單一輔導。再者,師資隊伍的結構性短缺,特別是名師總量不足,力量分散且多在重點學校,遠遠不能滿足新形勢的需要和群眾期望接受高質量教育的需求。同時,校際之間、城鄉之間存在的差別,也制約了教育發展的速度和效益,從某種程度上影響了更多的學生接受更好教育的覆蓋面。
2.升學的壓力與競爭。盡管目前正在大力實施素質教育,但由于高考指揮棒客觀存在,導致應試教育在短期內難以消除。學生進入重點高中和重點大學的比例十分有限,而家長望子成龍的心理和學生希望進入重點學校接受優質教育的愿望十分強烈,為了獲得好的成績而進入心目中的理想學校,聘請教師進行輔導就成為一種必然。在某種程度上說,升學比例和應試模式的存在決定著教師有償家教市場的存在。應試的壓力必然導致有償家教市場出現。鑒于在職教師熟悉教材和應試模式,能夠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其效果整體上好于其他家教老師,聘請在職教師作為輔導教師就成為家長和學生的首選。
3.家長難以輔導。家庭作為學生的成長環境,對家教市場的形成具有一定程度的影響。第一,每個家庭的教育理念不同,對學生學習的要求就不同。大部分家長認為學生考試成績是衡量其未來發展優劣的唯一尺度。僅有極少數的家長會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讓學生自由發展。第二,現在絕大部分的學生家長的生活工作壓力都比較大,根本無暇監督孩子的整個學習過程,普遍都只關注考試結果。此外,知識的更新、更替加快,家長們的知識儲備不能完全解決學生的學習問題,可以說是力不從心,甚至有時由于家長知識的缺乏,反而誤導了學生。于是迫切需要給孩子找一個較為滿意的家庭教師,在職教師就成為其首選。可以說“教師有償家教”的興旺發達,主要由學生家長的需求所決定,且這種需求又是社會性的,因而教師有償家教的行為就成為市場經濟體制運行下的一種必然產物。
4.經濟利益驅動。市場經濟取代計劃經濟是一場深刻的革命,在空前的市場浪潮沖擊和經濟環境作用下,教師和教育本身自然受到市場化觀念的影響和侵襲。目前昂貴的房價、偏高的消費與在職教師的收入具有較大的落差,有償家教卻是一筆可觀收入,比如一周分二批(每批10個學生)開課二節,每個學生收費50元,收入就達1 000元,一個月就達4 000元,遠超工資收入。為了增加經濟收入,改善生活狀況,一些教師就進入有償家教的行列,通過勞動獲得一定的經濟收入,就成為了很多教師兼職做家教的主要原因。
三、加強教師有償家教管理的有關建議
教師有償家教的規范管理既涉及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又牽涉教師、學生的切身利益。既不能簡單地禁止,又不能有悖市場規律。理性的選擇在于用良好的政策和制度予以引導、規范其運行。
1.從制度和管理上著手,制定有償家教的申報制度和相關的指引(規定)細則等,既保障相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又要防止不合規的有償家教。黑格爾曾說過:“凡是合乎理性的東西都是現實的,凡是現實的東西都是合乎理性的。”家教市場的存在有其客觀必然性,但家教市場的運行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甚至可以說是處于無序狀態。其主要表現是:家教老師的從業資格沒有相關法律、法規的約束,導致教師隊伍良莠不齊。有償家教的收費標準不統一,也沒有相關行業標準做依據,更沒有得到物價部門的核準。安全事故屢見不鮮。由于缺少安全教育和保衛工作,未對學生進行安全防護,學生在上下課途中遭遇安全事故頻繁發生。因此,對有償家教建立相關的監督機構、評估機構;向社會公開監督舉報、投訴電話。對于違反規定的家教行為予以嚴厲的處罰,對于那些在校工作散漫、得過且過,下班做家教卻“精神抖擻”的教師要進行嚴厲的批評教育,嚴厲查處,嚴重的給予處分直至解聘。
2.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崇高的師德和精湛的業務,是培養創新人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基礎和保證。學生的美好心靈和優良個性正是通過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形式塑造的。首先,要求教師樹立“為了學生的一切”的職業觀,必須用“身正為范,學高為師”這一基本的教師行為規范,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知識業務素質。在教育教學中,用高尚的道德情操,精深的專業知識和良好的教育水平去感染學生、訓練學生,努力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使學生得到全面的健康成長。其次,學校要建立客觀公正的評價觀,建立科學的、有效的導向機制、制約機制和評估機制。對教師的教學行為,教學效果和學生的“質量”進行達標監測。這種機制將引導教師按目標體系鉆研教學方法和教學業務,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有的放矢地輔導學生,注重訓練學生綜合素質和各種能力,進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
3.實施名師義教、網上家教抵制有償家教。通過正面的導向效應,實施“名師義教”行動,充分發揮名師的示范帶動作用,鼓勵優秀教師參與網絡助學活動,搭建網絡教育平臺,大力推廣優秀教學成果,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一個延伸課堂、拓展知識、提升能力的高質量的平臺。進一步落實讓更多的學生,更快、更好地接受教育新理念,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4.在政策許可的情況下,改革現有的中考、會考制度,改革升學考試的內容與辦法,改革目前以分數為本的人才選拔機制,進一步推進教育改革。引導學生多元化學習,通過網絡、同學相互輔導等個性化的學習方式,提高自己的素質。
總之,要切實解決中小學教師有償家教行為,要加強統籌協調,充分依靠和調動各職能部門及社會各方面的力量,齊抓共管、形成合力。政府在加大整治有償家教力度的同時,應出臺針對性、操作性強的具體措施;學校也應加強教師的管理工作,規范教師的行為;社會要發揮輿論監督作用,共同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只有如此,有償家教才會有所收斂,直至銷聲匿跡。
參考文獻:
[1] 趙雁鴻.有償家教的成因、危害及對策思考[J].黃石教育學院學報,2005,(2).
[2] 袁振國.教育政策學[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
[3] 董苾芬,劉新玲.有償家教的歷史與現狀——基于文獻研究的綜述[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9,(4).
[4] 何宏偉.教師有償家教的治理機制研究[J].教學與管理,2008,(5) .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招生規模的擴大,生源的素質參差不齊,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計算機能力,我國高校將計算機課程作為一門必修的基礎課。而作為編程語言中的常青樹,C語言成為了計算機基礎課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使學生從計算機的應用者轉變成計算機的設計者,但是這一轉變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產生的根源主要是“一個不足”和“兩個差異”。
1.一個不足: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足。這門課程的開設對象主要是大一的學生,他們大都是第一次接觸到編程語言,所以部分學生反映這門課很難。C語言的知識點比較多,且復雜難記,容易讓學生感覺枯燥,特別是到了數組、指針這些難度大的章節,往往失去了學習的信心和興趣,而久而久之,便會對這門課程有懼怕的心理,產生厭學的情緒。
2.兩個差異:第一,學生文化課水平的差異。計算機基礎課的授課對象是全校學生,不同專業的學生入學分數存在差異,說明他們的文化課水平是存在差異的,甚至是同一班級的學生,也存在這種水平不平衡的情況。第二,生源地區差異。隨著招生規模的擴大,招生范圍也擴展到國內的大部分省市,由于各省市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和對計算機教育重視程度的不同,導致了存在南北地區、省市與省市、發達地區與不發達地區、城市學校與農村學校之間的差異,這些差異導致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
所以,如果沿用傳統的“大鍋飯”式教學方法,教學質量很難得到保證。
二、分類式項目教學法
1.項目教學法
傳統的項目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設定和課程知識點相關的實際項目,讓學生參與到項目的開發過程當中來,主要包括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概要設計、詳細設計、編碼、調試等階段,這種任務驅動的教學方式更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習主體由教師轉變為學生,每完成一個項目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從中獲得滿足感,進而達到提高學習興趣的目的。這種教學方法也廣泛應用于各科的教學過程中。
然而,傳統的項目教學法并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專業的知識背景差異,對所有專業的學生都設計相同的項目和任務,這樣會導致一些問題的出現:
(1)項目難度設定困難。學生的技術水平是不一樣的,如果讓他們做同一個項目,難度設定偏大,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太過困難,不僅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甚至會使他們失去學習的興趣。難度設定偏小,對于基礎好的同學又太過簡單,會有吃不飽的感覺,這樣也不利于對拔尖學生的培養,顯然也是和教育目標相違背的。
(2)項目專業背景選擇困難。計算機基礎課面對的是全校的學生,他們專業背景各異,所掌握的專業知識也不同,如果只設定一個項目,那么項目的專業背景的選擇便成為了一個難題,比如選擇金融背景的項目實例,那么機械系的學生做的時候會無從下手。因此,傳統的項目教學法已經不能適應當前高校專業眾多、特色各異的實際情況了。
2.分類式項目教學法
分類式項目教學法是對傳統的項目教學法的補充和改進,在選擇項目時,以傳統的項目教學法為基礎,還要擴充以下幾個方面:
(1)以學生的知識水平為依據進行分類。根據學生的類別數量設定項目的難度等級數量,它們是一一對應的關系,這樣做的好處既使得基礎好的學生能夠得到提高,也照顧到了基礎薄弱的學生,各層次各取所需,共同進步。
(2)根據學生的專業背景進行分類。在教學過程中項目的選取上,選擇和學生專業背景、后續課程相關的項目,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效果。
(3)分組式項目實踐。在項目的開發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分組,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協作開發,增強團隊協作精神。
三、分類式項目教學法在C語言教學中的實踐
1.教學準備與學生動員
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認真分析教學任務和目的,設計和組織教學過程。進行一次計算機水平的摸底考試,掌握學生的知識水平。了解各專業學生的專業背景,掌握學生所學的背景知識,必要時可專門組織一次討論會,讓學生談自己的專業、興趣和希望參與的項目背景等,為后續的分類教學的實施打下基礎,而且學生往往能夠提出一些具有建設性的方案,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分類式項目教學法的實施
(1)學生分類。根據摸底考試的成績將學生分為A、B、C三類,A類為成績85分以上的學生,B類為60-84分的學生,C類為60分以下的學生,在實際的分類結果中發現,A類學生大約占25%,B類學生大約占50%,C類學生大約占25%。
(2)項目設計。項目的選取和設計上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首先,要考慮要和學生的專業背景相關聯。比如對于經濟管理類的學生,可以選擇“XX公司財務管理系統”作為實施的項目,這樣的好處在于學生具有本項目的專業背景知識,對財務的管理流程了如指掌,那么這個系統應該具有的功能他們也會有所了解,需求分析階段對于他們就容易的多,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如何把財務管理流程在計算機中去實現,不會有無處下手的感覺,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其次,項目的設計必須有層次性。所謂層次是指難度要具有層次,充分了解學生的差異性,根據學生能力水平的不同設置不同層次難度的項目任務,并貫穿于整個項目的實施過程當中。這樣做的好處在于對于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使他們有所收獲,基礎好的同學能夠得到提高,基礎差的同學通過努力也能完成任務,實現共同進步,提高學生參與項目的積極性和熱情,提高教學效果。
最后,項目的規模要適中。項目規模太大,一方面可能會使項目在規定時間內不能完成,影響的項目的完整性,也打擊學生的學習熱情。另一方面,項目規模大,難度也相應會增大,涉及面太廣,給人以瑣碎的感覺,降低整個項目的內聚性。反之,項目規模太小,難以運用于實踐,而且可能不能完全覆蓋教學大綱中所要求的所有知識點,降低了項目的效率和功能,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所以項目的選取和設計是整個教學法的關鍵所在,既要覆蓋教學大綱中所要求的所有知識點,又要難度、規模適宜,既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不能影響學生的自信心。通過選擇這些實用性較強的項目,增加趣味性,使學生有更大的熱情和動力投入到項目的實施過程中來。
(3)項目實施。項目的具體實施采用小組協作的方式,根據學生的類別進行分組,以每班30個學生為例,可以劃分6組,每個小組5人,并且5個人中必須要覆蓋所有類別的學生,比如可以參照ABBBC、AABBC或ABBCC的分組方式。分組完成后,每個小組3個類別的學生分別完成項目3個層次的任務,A類學生完成難度最大的部分,B類學生完成難度適中的部分,C類學生完成最容易的任務。以經濟管理類學生完成的“XX公司財務管理系統”項目為例,具體實施情況如圖1所示。
圖1 項目實施情況圖
(4)項目結果評價和總結。教師對項目結果的評價要靈活多樣。第一,要對階段性結果進行評價,評價內容包括學生參與項目各環節的表現以及階段性成果等。第二,對項目的最終結果進行 總體評價,評價內容包括學生在整個項目中的完成情況,項目的總結報告等。評價方式可以采用多種方式,如自評、小組評、教師評定等。
3.在教學中應用分類項目教學法應注意的問題
(1)圍繞教學大綱與講授法相結合。分類項目教學法的實施是要建立在學生已經掌握項目所涉及的全部知識點的基礎上,所以在課堂上應當與講授法相結合,把教學大綱包含的,以及項目所涉及的基礎知識講授給學生。
(2)精心設計項目。分類項目教學法的核心是項目的選擇,所以在準備階段。應當深入了解學生所學專業的知識背景,這樣才能精選出與學生專業、生活息息相關的優秀的項目。
論文關鍵詞;教材 教師 教學策略
論文摘要:嘗試從學理上探討教材影響教師教學策略的含義和本質,審視教材影響教師角色意識轉換的具體形態,并從教育理念、教學方法、自身素質等方面分析了新課標英語教材影響教師教學策略的3個墓本維度。
一、教材影響教師教學策略的含義和本質
(一)教材影響教師教學策略的含義
教材對教師教學策略的影響不同于傳統意義上教師對教材內容的增刪加工,也不僅是教材如何引導教師從教學實踐手段上對教材所進行的調整、改造或二次開發,而是指教師根據課程標準和具體某個班、某個組或某個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對英語課程的一種情境重建的過程。這樣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要求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在保持個性化的同時,必須靈活而有創意;二是強調教師必須主觀上愿意且客觀上有能力對其它教學備用素材或資源進行選擇、整合和優化;三是要求教師能夠根據教學的實際情境自主設計或編制新的教學資源。
(二)教材影響教師教學策略的本質
1.教師借助教材實現課程情景化
教材如果脫離了具體的教學情景,也就失去了其作為課程載體的價值。任何教材在編制開發之初,設計者都總是預設了適用于該教材的典型情景、使用對象和使用方法。但是,由于地域、經濟和社會,文化發展的不平衡,同一套教材的具體使用情景卻可能差別很大。因此,沒有一套教材是完美的教材,最好的教材僅僅是教材的內容和預設情景與實際使用環境或學生的學習需要之間匹配度最高的教材。作為課堂教學第一線的教師.他們對學生的認知水平、語言能力、興趣、愛好和慣用學習模式,應該最為了解。因此,在如何高效而準確地按教材編制者的意圖處理教材與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之間達成平衡問題上,他們的意見往往最有參考價值.也最具建設意義。只要他們才能根據實際情境對教材進行適當的二次開發,幫助教材適應具體教育情景,協調教材與教育情景之間的不對稱。
2.教師基于教材重構課程
課程實施與教材的使用過程一樣,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性。因為教材的使用情景繁雜,且每種情境都有其某種意義上的獨特性。而且,在教材使用過程的不同階段.教師都會將自己的認知和經驗帶入教材的解讀過程,從而使教材的使用具有很大的個性化特征。教師在課堂上憑借教材而實施課程的過程中.總是會根據自己所認同的課程教學理論,和以往讀書、教書的直接或間接經驗.而對既定的教材進行恰當地篩選、補充或刪減.從而賦予教材新的意義。但是,這種改變或創造并不是教師本人主觀上的隨性而為.而是以既定教材為藍本的個性化解讀.是在照顧到既定教材的原有各種要素、單元主題設計和展開路徑的基礎上。而對教材進行的情景化改造,因而是對課程的一種重新建構。
3.教師藉由教材解讀實現專業發展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情境中.教師對教材內容的處理主要體現在素材和練習數量的增減或局部內容的替換。新課程倡導教師是課程的開發者和協調者.從教材的使用上來說,就是要求教師擺脫對教材和教參的過多依賴和附和,針對具體教學過程的突景和不期事件。合理地對教材的各種元素進行組合、整合和優化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掌握一定的素材組織和編排知識及技能。而且這類知識和技能不能僅僅是理論和觀念層次的抽象術語,而是來自于教師教學實踐中所接觸或使用過的各種各類教材。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眾多其他教材的參照背景下,通過對現有教材的適切運用,不斷豐富自己的課程教學知識和教材分析解讀能力,提高專業發展水平。
二、新課標英語教材影響教師角色意識的具體形態
每一輪課程改革都有新的課程哲學觀和課程價值觀背景。對于已經適應了既有教育思想和實踐手段的一線教師而言,這些新的理念所帶來的思想觀念和教學實踐的挑戰和沖擊都是巨大的。這不僅意味著他們以前的經驗的無效或失效.而且還要求他們必須放棄已經駕輕就熟的各種策略,重新掌握新的教學行為.接受新的角色定位。
新課標教材在編制理念和實踐上都改變了以知識堆積和儲存為目標的教學,從理念、內容選擇、習得模式和評價方式等各方面都強調培養具有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個體。為此.教師必須首先轉變自己的既定角色.放棄知識的單向灌輸和技能的操練控制,通過教材培訓和學習,結合具體教育情景和教學對象.在教材知識結構和學生認知結構和情感需求之間進行協調.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設計逐漸影響直至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實現從知識傳授者到學習促進者的轉變。 三、新課標英語教材影響教師教學策略的維度
(一)宏觀教育理念
l.語言學習觀念的更新
由于根據新課標所編制的各種英語教材采用了新的教學法理論,在使用過程中,教師原有的教學理念會逐漸發生變化。比如,要求教師要有整體教學觀念,即“使學生獲得綜合英語語言技能”。其實,任何一種語言教學課程,都絕不可能是單純的語言知識的轉移或傳授。作為文化載體的語言,學習者在學習一種語言時,那種語言背后的生活方式、社會階層、態度和價值觀都會透過不同語體、重音和語調、語法和詞匯等語言現象得以傳播或強化。因此,教師在使用新課標教材時.通過組織、實施和評價新教材所設計的各種學習任務,教師的語言觀和語言學習觀都會發生潛移默化的轉變,教師對學生語言學習過程的刺激和誘導也會有不同的側重。
2由教師中心到學生中心
新教材注重教會學生學會學習,用各種顯性或隱性的方式.將各種學習策略納入教材,力求語言教學、交際教學與學習策略的掌握互相滲透。要求教師把教學目的、語言素材、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建立在分析學生的需求和程度的基礎上。教師作為目標語的掌握者,雖然依然必須提供大量語言示范,但更多的注意力不是放在語言知識和結構的分析上,而是轉移到組織和領導學生的小組活動、配對學習、個別輔導上,設計話題和任務,與學生一起構思會話、開展討論,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適時評價。提供反饋,引導學生“發現、探究、歸納、習得,直至內化語言規則。”
3語言與文化的聯系
文化和語言不可分割。語言是一個群體使用和理解的一套詞語和賦予這些詞語以意義的規則系統。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對相同的現象也有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比如,打噴嚏是一種不同語言的人都會遇到的生理現象。但不同文化對于打噴嚏后該說什么,怎么說卻有不同的規矩或習俗。斷以,學習一門語言不可能不了解說這種語言的民族文化。教一門語言也必須同時傳授相關國家的文化習俗。新課標英語教材為了追求語言素材的真實、地道和生動,采用了大量異國文化的語言素材.教師在使用這些語言素材的同時,不僅向學生傳授了語言的文化功能.也在無形中拓寬了自己的文化視野,豐富了自己的知識面
(二)微觀教學手段
1.從語法翻譯法到交際法
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國的中學英語教學長期采用語法翻譯法。這種方法不要求互動,不考慮學生的需要和情感。對教師和教學環境的要求都很低。教師只需要手上有一本教科書,就可以上課。各大出版社新出版的英語教材大多根據交際法的原則。強調聽說領先.讀寫跟上.強調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另外,新教材提倡的的語言學習方式是運用真實的語言材料在真實語境中完成真實的任務。所謂“做中學”、“用中學”。同時,新教材注重學生在教學的每個階段結束時有一個自我評估,引導學生重視中對學習過程的反思和監控。
2.從“知識”型到“任務”型
使用新教材進行英語教學。教師的的主要角色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學習任務的設計者、指導者。具體來講。在任務驅動型學習活動中,教師首先交給學生獨立學習的技巧;在活動中教師對學生的交際過程起促進作用.觀察監控活動過程,提供個別幫助指導,在適當時機參與活動;活動后檢測活動結果,搜集反饋信息,必要時給活動以后續擴展與強化。
(三)自身素質的提高
1教學能力
新課標的各種教材除了專用術語和書末詞表,絕大多數都沒有中文注釋,這意味著翻譯法的必然失效。這實際上首先挑戰的就是英語教師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要求教師的語言在符合目標語語法的同時,還要將這種語言以學生的少量詞匯積累所能理解的方式表達出來。由于新教材沒有語法現象的詳細解釋和海量操練,而各地考試指揮棒的作用依然存在,教師往往不可能只用一套教材,而必須采取多套教材相互參照、補缺,以一套為主,一套或幾套為輔的現象十分普遍。這也在無形中錘煉了教師對教材的評價、選擇能力和補充、修改技巧。另外.由于科技和信息工具的迅猛發展.新教材大多配有現代化的音頻和視頻節目。為了課堂操作的得心應手,教師在使用這些教材之前,往往要先花時間學習設備的使用。這無異于幫助教師提高了現代化教學設備的使用能力.確保為學生提供更好的英語學習環境。
【關鍵詞】高等教育 服務視角 大學生逃課 原因 對策
【基金項目】牡丹江師范學院人文社會科學項目(輔導員專項)。項目編號:XS2012008
【中圖分類號】G4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0-0151-01
社會和經濟的不斷發展,為現代大學生造成了嚴峻的就業壓力,也對教育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這種形勢下,在高校中卻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隱性或者是顯性的逃課現象,而且屢禁不止,這不得不引起人們高度的重視。這不僅是大學生自身的原因所引起的,同時也與學校的管理體制等方面有著重要的關系。
一、大學生出現逃課現象的原因分析
關于逃課的原因,大學生們有著各種各樣的理由,有的是出于自身的原因,有的則是迫于無奈,筆者對這些理由進行了歸納,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學校管理體制的原因
有很多學生認為,學校在安排上課時間以及教學班的安排等方面存在著一些欠缺的地方,有的課程被安排在學生的休息時間;在很多高校中有并班上課的安排,由于小小的教室內幾個班級的學生同時上課,空氣混濁;有的學校宿舍在管理方面較為滯后,學生無法得到很好的休息,所以導致白天的課程無法按時完成。另外,有的學校由于不斷的擴招而造成宿舍的緊張,很多學生不得不到校外去居住,距離學校較遠,這也是導致一部分學生上課遲到、逃課的原因。有的學校對于學生逃課現象,沒有明確的管理制度,甚至對于逃課的學生都無從知曉,這也從另一個方面縱容了逃課現象的發生。在很多高校的周圍,都有網吧等娛樂場所,由于距離學校較近,有的學生無法進行有效的自我控制,為了游戲和娛樂而選擇逃課。
2.教師的原因
在筆者的調查中,有一部分大學生反應,有的教師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上存在著欠缺,學生對教師產生一定的反感,進而產生厭課的情緒。有的教師在講課時,缺乏自己的觀點,照本宣科,而有的教師則對學生保持一副敬而遠之的態度,使學生對于課堂缺乏吸引力。另外,部分高校的教師往往缺乏對大學生課堂的紀律和出勤等方面的管理,很多任課教師認為與自身無關,所以對學生的逃課現象視而不見,這也從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學生的不良風氣。在一部分高校中,有的學科往往只在學期末進行一次綜合考評,與平時的成績不掛鉤,因此很多學生都存在著僥幸心理,認為平時的課程無關緊要。
3.大學生自身的原因
大學生個人的一些想法、生活狀態也容易引起他們不想上課。①大學生認為,有些課程不重要,不聽也沒什么關系,甚至根本就不值得花時間去學,比如法律基礎、思想道德修養等課程。②大學生認為,有些課程理論性太強、很枯燥,聽起來沒興趣,所以缺課的較多,比如大學物理、生物技術等課程。③有些大學生上課聽不懂,對教師的講解不知所云,干脆就不去。④懶惰,貪玩,厭學。這樣的學生得過且過,生活懶散,貪睡貪玩,即便是有意思的課他們也不愿意去上。⑤課程時間有沖突,或忙于社團工作,是少數大學生給出的又一些逃課的理由。
二、高等教育服務視角下避免大學生逃課的對策
1.正確認識高校的服務定位,維護大學生權益
在新時期,高校應當明確其服務角色的定位,充分保護大學生的權益,轉變以往的觀念,以學生為中心,力求為學生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同時,要尊重高等教育的規律,將大學生的消費權益的保障視為提高高校服務質量的主要體現。只有學校樹立了服務意識,才能夠與學生形成一種提品與消費的關系,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為學生提供服務,正確處理管理與管制、管理與服務之間的關系,充分維護大學生的合法權益,為大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空間。
2.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大學生作為高文化素質的消費者,應該有意識、有能力通過知情權、選擇權、監督權等的行使維護自己的利益。當大學生明確自己的消費者身份時,就會積極爭取自己需求的高等教育服務,而不是主動放棄受教育的機會,即會要求學校對專業課程、教師等進行改革、改進,而不是消極地選擇逃課。
3.針對高等教育服務特點,規避消費風險
(1)高校提供高質量服務。雖然高等教育服務的非標準性、無形性、同步性等特點使得大學生消費存在一些無法避免的風險,但是通過提供高質量的教育服務可以減少這些風險。因為不管教育服務具有怎樣的特點,教育服務的要求都體現在教育質量上,這是高等教育服務的關鍵。只要質量提高了,消費者的滿意度必然提升,消費風險也會降低。所以高校要充分利用現有的硬件、軟件資源,積極爭取政府、社會的辦學資源,加強教師培訓,開發教師人力資源,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盡可能高質量的教學與管理。
(2)制訂市場導向型的培養計劃。高等教育服務是準公共產品,既要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又要與社會發展的需求相匹配。能不能提高自己在社會上就業和發展的能力是大學生消費教育服務的一個現實性原因。按照學校的安排,大學生消費者可以實現自己的消費目的,他們就沒必要消極對待高校服務,采取逃課等行動。當然,市場導向的培養計劃也要與學生的全面發展相結合,并不是單純的職業教育。
4.加強雙向溝通,建立雙方良性互動關系
高等教育服務的是高校與大學生雙方參與的過程,高校最終服務社會的責任是通過大學生消費服務并得到發展而體現出來的。在高校不斷了解消費者對教育服務的需求和疑慮,并根據反饋不斷地調整高等教育服務的供給的過程中,大學生消費者根據自身發展要求爭取獲得高質量的教育服務,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綜合素質。這樣,高校和消費者就可以在一個和諧的環境里協調發展,通過高等教育服務的供給與需求,實現高校培養人才與服務社會的雙重目的。
結束語:
大學生逃課現象,是當前高校中較為嚴重的一種現象,造成該現象的原因,既有來自于社會和學校的外部因素,也有來自于大學生自身的內部因素,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堅持素質教育的根本思想,應當不斷的加強對大學生逃課現象的管理,在不斷完善相關管理體制的同時,也需要不斷加強大學生素質建設,以此來實現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
參考文獻:
[1]莊瑋,陽榮威.高等教育服務視角下大學生逃課行為分析[J].江蘇高教,2008(06)
[2]鄭新夷,管晶晶.大學生逃課行為和心理控制點的歸因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09)
[3]陳剛.大學生“逃課”的心理動力分析及對策[J].中國青年研究,2005(08)
高校大學生作為社會的先進群體,不僅會受到社會負面情緒的影響和感染,在生活中甚至還會受到社會陰暗面的傷害。在這種情況下,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作為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應該樹立全面的思想政治課教學觀,轉變傳統教學中只使用正面素材和案例教學的方式,一方面堅持正面引導,另一方面也要主動開展并適當增加陰暗面教育的內容,兩方面結合才能更好地發揮思想政治課的積極作用,從而使大學生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
一、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師要轉變思想認識
在積極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下,很多人包括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師認為思想政治課理應堅持正面引導,更多地宣揚社會中那些積極正面的東西,認為開展社會主義陰暗面教育會打擊學生對社會的信心,會影響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的形成。但實際情況卻是,學生已經認識到或接觸到了社會陰暗面,他們產生了疑惑,甚至對社會產生了懷疑,希望教師們能夠“釋疑解惑”,幫助他們正確認識現實社會生活。所以,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師首要的是轉變思想,全面認識陰暗面教育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必要性和積極作用。
1.陰暗面教育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
在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開展陰暗面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從實際出發,社會陰暗面是一種客觀存在,任何人都無法逃避,大學生包括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就無法拒絕和回避陰暗面教育,只有接受它、正視它才能解決問題。大學生的心智已經成熟,不應只局限于學校單純的“象牙塔”中。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通過陰暗面教育,一方面可以把一個真實的社會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對社會有一個客觀全面的認識,促使學生能夠接受并正視社會陰暗面,在此基礎上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進一步幫助學生正確分析和看待社會陰暗面,排除主觀隨意性,避免形成思維定勢,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打下良好基礎。
2.陰暗面教育可以鍛煉和提高大學生的社會適應性
心理學家認為,如果一個人缺乏思想準備,在遭遇突發事件時一定會不知所措,很容易出現焦躁、悲觀等負面情緒。對于大學生群體來說,由于思想單純,缺乏社會經驗等原因,對于社會陰暗面以及踏入社會后可能遭遇到的問題都缺乏心理準備,一旦發現社會上的不良現象,或遭遇到不公正的對待,就會產生消極的心理反應,甚至引發極端行為。由此可見,要想解決這一問題,必須提前對大學生進行這方面的教育。
3.陰暗面教育可以增強大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認同感
當前大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認同感不強,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學內容缺乏時效性仍是核心原因。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一貫倡導內容要緊密結合改革開放和社會實際,結合學生思想實際,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主要關注社會主流價值和利益,而在關注和結合學生思想實際方面,尤其是在社會急劇變化中學生所普遍感受到和關心的各種社會陰暗面問題上,不能很好地進行結合并加以“釋疑解惑”和引導。因此,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陰暗面教育的實施,能夠幫助學生認識和解決他們在人生和社會生活中面臨的各種問題,能夠為其適應并走向社會奠定基礎,這樣就可以增強學生對思想政治課教學的認同感。
二、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陰暗面教育應遵循的原則
1.目的性原則
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陰暗面教育的實施,要求教師要遵循目的性原則,即教師要明確陰暗面教育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以及這一目標對實現思想政治課總目標的意義,這樣才會有利于陰暗面教育的順利開展。陰暗面教育的主要目標應與思想政治課正面教育的總體目標一致,實質還是要通過反面教育來達到正面教育的目的。
2.真實性原則
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陰暗面教育的實施要堅持真實性原則,就是做到既不掩飾,也不夸大。一方面不掩飾,如實告訴學生社會存在的陰暗面。社會陰暗面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也和社會制度沒有關系,社會陰暗面可以減少但絕不可能消失,要正確地對待社會陰暗面,另一方面也不能因為社會陰暗面問題的增多而放大社會的陰暗面,把社會描繪得一片黑暗。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幫助學生形成理性的態度和思維來達到教育的目的。
3.適度原則
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陰暗面教育的實施要堅持適度原則。在實際社會生活中,光明面始終是主要方面,陰暗面只是很小的部分,否則就解釋不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所以在進行陰暗面教育時,思想政治課教師要把握好陰暗面教育的度。
4.疏導原則
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陰暗面教育的實施要堅持疏導原則。對于社會陰暗面怎么看,客觀是一方面,主觀評價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學生在認識和接觸社會陰暗面問題時,肯定會產生不滿情緒,甚至因對有些問題形成“先入為主”的片面認識而“憤世嫉俗”,在這種情況下,思想政治課教師在進行陰暗面教育時,就不能在堅持正確價值導向的前提下強行對學生進行“灌輸”,而是先創造條件,讓學生能夠把自己對社會陰暗面問題的觀點和看法充分表達出來,讓學生的情緒有一個宣泄的渠道,在此基礎上教師對學生正確的認識加以支持和鼓勵。
三、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陰暗面教育的方法
1.唯物辯證法的運用
唯物辯證法不僅能讓人科學思維,也能指導實踐。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陰暗面教育運用唯物辯證法,一方面可以給學生提供很多看社會問題的角度,另一方面也可以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學生在認識和接觸到社會陰暗面時,難免會產生消極低落情緒,這時教師若能及時引導學生運用唯物辯證法去分析遇到的問題,使學生不把這種困難當作人生的挫敗來看,而是將其看作是成長的歷練和契機,這樣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可以提高學生自我調節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2.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
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在開展陰暗面教育時,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要避免照本宣科,泛泛地講一些大道理,對社會陰暗面教育淺嘗輒止,這樣很難讓學生記憶深刻。另一方面要進行實踐教學,把課堂實踐與校外實踐結合起來。在課堂上可以開展針對社會陰暗面問題的討論、辯論,觀看視頻資料等,課外可以讓學生開展相關社會調查等,指導學生主動認識和接觸社會。
關鍵詞:分析項目教學法;管理學;分組;協調;團隊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120X(2016)29-0047-02收稿日期:2016-08-15
高職教育需要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管理學基礎是經濟管理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這一課程需要進一步突出其知識的應用性,才能不斷提升學生對管理理論的理解和掌握。管理學基礎課程教學的難點在于其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例如,管理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等若運用通常的教學方法,會使得學生難以理解管理學基礎課程的相關原理和方法以及具體的應用。分析項目教學法屬于應用性的教學方法,進一步突出知識的應用,從一個企業管理的實際案例出發,分析其蘊含的相關管理學基礎原理和一般方法,這種具有實踐應用性的教學方式,實現了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理念,突出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應用性,可以有效提升管理學基礎課程的教學質量。
一、分析項目教學法對管理學基礎課程的教學意義1化解教學內容中的抽象知識
抽象知識的掌握難點就是在于這些內容難以被學生理解,因為一些相對抽象的問題已經超出了高職學生的理解范圍。這一類抽象知識在管理學基礎課堂中相對較多,多個章節中的知識點都具有這一特點,例如,現代管理理論中的七個學派就是典型的抽象知識點,學生接受起來難度較大。分析項目教學法的運用引入了更多的教學案例,這些案例中蘊含了抽象的管理學知識點,可以實現這些抽象知識點的有效應用,從而讓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相關管理學知識。
2拓展學生分析問題等應用能力
經濟管理專業的高職學生將成為今后一些單位基礎的管理人員,他們需要在對單位進行有效管理的過程中不斷突出自己的管理能力,這種能力就需要在學校歷練。管理學基礎課程就是現代管理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門,相關的理念和方法都是經濟管理專業學生今后進入工作崗位需要應用的知識,這些知識和內容的靈活掌握就需要學生進一步加強分析問題的能力。分析項目教學法多元化的教學案例為學生分析管理問題、探討管理思想、提出管理方法等給出了直接的機會,在這些案例的分析過程中,學生運用管理學基礎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3提升學生的團隊意識
在實施分析項目教學法的時候,在分析管理學知識的過程中,學生需要進行組隊開展案例的分析,不同的學生開展不同的工作,分工協作,各司其職,最后分享成果,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整個項目案例的有效解決,這種團隊意識也是今后在工作崗位需要掌握的一項技能,因為在任何企業或者單位里,一項工作或者任務都需要員工進行相互合作,共同完成。
二、分析項目教學法在管理學基礎課程中具體的實施措施1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組建項目研究小組
學生在管理學基礎課程的學習和理解能力上是存在差異性的。教師需要進一步掌握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首先將學生根據其學習能力進行分層,主要可以分為優等生、中等生和學困生三類;在學習能力分層確定好之后,可以進一步實施管理學基礎課程教學小組的組建工作,將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有機組合成一個項目研究小組,這樣他們之間可以相互影響,共同完成相關的教學任務。這種分層式學習小組的組建可以實現學生之間的相互幫助,在管理學基礎知識上共同進步。
2布置項目任務
在開展管理學基礎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對相關的理論知識進行分析講解,讓學生有一個知識的整體性掌握,再布置相關的項目案例,設置相關的問題分析,給定學生探討分析的時間。這些項目任務的確定需要進一步突出對已學過管理學基礎知識的應用,只有對相關的理論知識有所了解和認知,學生才能進一步開展相關問題的分析探討工作。可安排一個企業讓學生進行調研,在對企業進行調研的過程中,可以布置學生相關的管理學項目任務。例如:該企業在進行自我管理中使用了什么樣的智能,企業領導層是怎樣開展管理日常工作的,根據調研企業的基本情況,最終提出一個調研報告。在這一任務的完成過程中,有的學生需要設計有針對性的問題,咨詢企業,有的學生需要負責查找相關資料和理論依據等,還有的學生需要進行最終調研報告的起草工作,學生在分工協作之后,進行相互之間的討論,經過多次修訂,最終形成他們的調研報告。還可以假設學生自己經營一個小型的餐飲企業,讓他們思考一下怎樣開展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例如,首先需要進行企業內部員工的分工,有人負責買菜,有人負責后廚,有人負責前臺服務,有人服務收銀,等等。對這些員工的管理需要怎樣做到制度化和人性化的兼容,如何使員工工作積極性持續激發等都是需要學生思考的問題。在項目問題布置完成之后,要求學生制訂完成任務的計劃,這也是今后工作所需要具備的素養。管理某項企業具體工作之后,領導需要了解他們在工作中的具體實施內容,就需要他們起草相關的企劃案等。在進行調研和學生組織報告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遇到的一些問題及時提醒,不斷調整學生的調查方向及報告撰寫方向。
3項目成果匯報及點評工作
學生在分組提交相關的項目完成的報告之后,教師首先需要仔細閱讀他們的報告,組織一場項目成果匯報會,模擬企業管理層聽取基礎管理者的匯報,這種形式可以進一步使學生適應今后崗位需要,不斷構建他們成熟的心理。在匯報會上,不同研究小組匯報各自的報告,在完成匯報之后,其他學生也可以提出問題,匯報小組需要給予相關的回答,最終教師再根據事前閱讀過的報告內容,結合管理學基礎知識理論,進行引導式的點評,給報告小組更多的啟示。這種形式可以進一步激發他們主動運用管理學知識的意識,提升他們在管理能力上的水平,同時其他同學和老師的點評可能對學生是一個更好的啟發,因為多人的思考更加全面、系統。在點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以鼓勵為主,因為學生組織出這樣一份報告,是經過多個合作、多次討論而最終形成的,是值得肯定的。畢竟他們對相關知識的應用沒有經驗,需要多多磨煉,這就需要教師在最終點評的時候給予更多的鼓勵,在鼓勵的過程中給予有針對性的問題分析,這樣學生更容易接受。
分析項目教學法屬于現代職業教學的重要教學方式之一,可以實現學生在管理學基礎知識上的具體應用,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理解、應用能力,有助于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生更好地適應今后的企業基層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馮偉明項目教學法在管理學課程教學中的實踐探討[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5).
[2]董常亮,周斌項目教學法在高職應用管理學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廣西教育,2013,(11).
首先,分組教學模式有利于系統化落實中學生各項運動技能的標準化鍛煉指標。傳統的教學方式中,教師在進行中學體育知識科學化講解過程中,經常依照課本內容進行“填鴨式”教學,部分基礎差的學生在無法深刻理解所學知識,就會滋生出強烈懈怠厭倦情緒,最終導致所學課程內容掌握質量和身體鍛煉狀況都不夠理想。而應用分組教學方式過后,學生便可以結合自身身體素質狀況進行適當強度的鍛煉,在訓練難度遞增過程中不斷突破自我,最終掌握不同類型運動技能,為推動課程進度和素質化教育方針覆蓋及落實提供了堅實保障。
其次,促進學生身心同步健康發展。我國自從實施新課改政策后,中學身心素質發展結果便引起了廣大教師領導關注,而在中學開展體育分組教學改革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倍增,體育項目挑戰恐懼感逐漸消除,為其身心健康發展提供了穩固的支撐動力。
最后,激活學生思維創新潛能。我國各方面的不斷發展,創新技能型人才培養方針的出現,便是中學教育事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結果,尤其是在體育分組教學模式作用下,學生的思維、實踐技能都發生了本質性的變化。同時,在小組合作環節中,學生能夠更好地學會與人相處,愿意虛心向別的同學或是教師學習,這一系列內容都可被認定是新時代下中學生思維創新的表現。
二、開展中學體育課程分組教學引導模式策略
筆者結合中學體育課程教學經驗,想要增強中學生體育鍛煉欲望和改善身心素質,第一要務便是指導他們進行自身學習實際狀況鑒定,為小組合作學習奠定基礎。
第一,教師聯系日常教學工作實況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從而進行有層次的小組合作學習,因材施教,科學合理地運用分組教學模式。如引進自我競賽機制,令每個學生在運動中都獲得滿意的成績,依照不同階段個人進步狀況給予獎勵,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中學體育課堂教學質量。
第二,依照興趣特征靈活劃分訓練小組。主要就是通過不同方法來提升學生身體素質,教學引導方案盡量迎合分組教學規范指標和學生個性健康成長需求。如在球類運動項目布置過程中,令學生自主選擇個人傾向的球類項目并進行反復練習,此時大多數女生都會選擇排球,教師便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精英、基礎、初學等小組劃分。其中,精英組旨在發揮個人無限潛能,自覺探索出不同創新式練習動作;基礎組和初學組, 則是依照預設基礎性訓練內容,在組長指導作用下進行反復練習,在此期間,教師應該給予適當的情感交流,將該類群體經常出現的錯誤動作進行修正,并提供科學的獎勵措施,避免訓練活動日漸頻繁令學生產生不良的消極抵抗心態。
基于以下理由,我們將Scratch導入高一信息課程:①易于學習程序設計,引發學生興趣。它提供圖形化的接口,用戶無需使用鍵盤來逐個輸入指令,只用鼠標拖曳程序區塊到腳本區,以組合積木的方式來撰寫程序代碼即可。使用者可以使用Scratch來創造故事、動畫、游戲或音樂等。②易于創作互動游戲,延伸創意思維。玩游戲是孩子天生的本能,且面對現代的學生而言,計算機游戲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若能將計算機游戲創作和程序設計課程的學習結合,讓學生能在學習的同時發揮創意游戲設計,必定能增加學習時的樂趣及熱忱,相信一定能有不同于傳統教學的效果。通過簡易的鼠標的拖拉,將指令從程序指令區移進程序腳本區即可進行程序代碼的撰寫。而利用邏輯判斷、變量值與偵測改變等來互相配合,即可創作出具有互動性的游戲。③易于取得自由軟件,創造無國界的學習。Scratch可在網絡上免費下載。學生不僅在課堂上可以使用,也可以免費安裝在家里的計算機,以供課后練習使用。Scratch官網亦提供來自全世界愛好者的創意,讓學生身處在一個無國界的學習環境。
我們從游戲案例研究開始帶領學生進入程序設計學習領域,先講解程序邏輯觀念,然后提供互動游戲讓學生試玩,接著提供游戲解題操作步驟,讓學生能夠實做出簡單的游戲案例。在實做過程中,除了教師講解說明之外,亦透過配對程序設計的模式,讓學生可以互相討論,合作學習。在經歷游戲案例研究后,我們設計了游戲創作挑戰題目,教師可以藉由挑戰題目,澄清程序邏輯觀念,學生可藉由試玩互動游戲成品,與配對程序設計的討論,思考游戲解題的邏輯,完成創作挑戰。
學生對于使用Scratch進行計算機游戲設計覺得很有趣并具有成就感,他們對學習如何創造自己的游戲保持著高度動機,對于程序設計的基本概念(流程控制、變量)也覺得很實用,認為程序設計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也樂于創作游戲給家人或朋友分享。藉由計算機游戲設計,學生有很明確要達成的目標,也很明確知道游戲可以改進的功能。在完成作品的過程中,學生必須運用程序邏輯思考的能力,來組合出可以玩的游戲,而Scratch使用拖曳程序積木的方式來撰寫程序代碼,有效地克服了語法的障礙,讓學生可以將專注力集中在程序的邏輯與解題的思維上。玩計算機游戲很簡單,但是設計計算機游戲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計算機游戲是一種復雜的設計,學生必須思考如何使用現有的積木來組合出游戲的各項功能,考慮游戲如何與玩家產生互動,這些都必須用到程序邏輯的思維。
除了用Scratch來設計互動游戲之外,我們也引入了Arduino硬件及S4A(Scratch for Arduino)軟件來讓學生了解程序設計軟硬件的整合。學生可以將程序執行的結果輸出到LED、蜂鳴器與馬達等外接裝置,也可以使用按鈕、光敏電阻、滑桿與游戲桿等設備來輸入。在臺灣我們參與了由佛光大學許惠美教授與苗栗縣蟠桃小學范運平老師共同發起的S4A社群,其成員是由一群熱愛自由軟件的中小學教師所組成,藉由定期的聚會,互相交流Scratch的教學經驗與創意,開發更多元的教材。社群成員共同的目標是希望透過彼此分享機器人教材的運用,一同研究未來將硬件機器人導入教材的具體做法,藉由社群討論的力量助力教學發展。
Scratch的推出讓更多年齡更小的學生能夠進入程序設計的殿堂,在臺灣有許多中小學信息技術老師也陸陸續續地將Scratch引入他們的課堂中,各地區也興起辦理Scratch競賽的風氣。就我們所在的臺北市為例,在臺北市自由軟件桌面應用推動與發展小組的推動之下,臺北市自2011年開始舉辦全市小學和初中Scratch競賽,由南港高中與玉成小學共同承辦互動游戲創作競賽及動畫短片創作競賽。在動畫短片創作方面,主要評測學生的腳本策劃、美工、聲音處理能力,采用投稿式的做法,學生必須針對該年度指定的主題進行創作,作品長度為60~120秒。2012年小學組的題目是“日行一善”,中學組的題目是“世大運在臺北”。評分標準為創意20%、視覺效果15%、聽覺效果15%、主題表達50%,初賽由承辦單位聘請專家學者組成評審團進行評選,評選各組參賽作品15件進入決賽,獲決賽資格的學生須參與創作歷程發表決賽,針對其創作的作品進行5分鐘的闡述,發表內容包括如何構思、選用數據源及創作歷程說明,并接受3分鐘的評審問答。
在互動游戲創作方面,主要評測學生的程序設計能力,采用現場上機的方式,學生必須在三個小時內完成指定題目4題與自由創作1題。指定題的部分會提供游戲的執行檔讓學生試玩以了解游戲的規則與運作,也會提供游戲所需的圖片給學生使用,還會提供游戲制作的文字指引,作為評分的準則。自由創作題的部分,目的在于考察學生的規劃組織能力,能否將設計的游戲運用簡短文字提供游戲說明,并期待學生能發揮想象力創造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