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生物科研課題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在生物課堂上采用體驗式教學法,首先,可以改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與學的方式。體驗式教學所提倡的就是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的體驗與實踐,在課上通過學生主動的體驗與實踐,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其次,可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教學“活”起來。在體驗式教學活動中,以學生為中心,能改變以前傳統的以授課教師為主體“滿堂灌”的教學模式,使生物課堂充滿活力與生機,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激活生物課堂氛圍。第三,有助于師生之間建立良好的關系,增加教學的民主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關心愛護自己的學生,學生也尊重老師,雙方在這種融洽的氛圍下愉快地學習,必將產生積極的情緒,努力學習,不斷進取。
既然體驗式教學法在生物課堂中有如此大的作用,那么我們如何正確地應用呢?
一、讓自身的相關經驗得以激活,使學生能夠在想象中進行體驗
首先讓學生會靈活運用積累的知識進行想象并體驗。學生只有將要學習的新知識和自己大腦中已經儲備積累的知識進行某種對比聯系,才能深深地印記在自己的大腦中。例如在學習八年級生物課關于“基因和染色體”的相關知識時,學生可以想到在七年級課本上已經接觸過這方面的內容,所以在授課前,教師可用一些多媒體、圖片等相關資料,使學生能夠聯想起七年級曾經學習到的關于細胞結構中“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的相關知識。通過對學生的引導,能使學生回想起細胞核、染色體、蛋白質、DNA等內容。教師在此基礎上,再教授新的知識,就起到了“溫故而知新”的目的。
其次對學生運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現象及經驗進行想象體驗。生物科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和經驗往往有著深刻的科學道理,因而教師在生物學教學過程中要積極為學生創設情境,使學生能夠把書本上的生物學知識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發揮想象,進行生活中的生物科學體驗,不斷汲取新知識。
例如我們學習《眼與視覺》這節課時,我們可讓學生首先想象白天去電影院看電影的場景:當我們剛進入電影院時,一定會感到特別黑,稍后我們就能感到慢慢地亮了起來;而當我們走出電影院的那一剎那,就會感到特別的刺眼,雙眼會自然而然地閉上,這是為什么呢?這個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切身體會的例子,可以使學生很容易明白了人的瞳孔在明亮及黑暗環境中能自由地調節大小,使自己在明暗的地方都能夠看清物體。很平常的生活經驗,極易引起學生的共鳴,使學生產生積極探究的興趣。
二、積極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得到切身體驗
首先,創設提出問題的恰當情境,讓學生能針對提出的問題情境得到切身體驗,并進行問題的積極探究。好的問題情境可有助于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提高,并且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與生物學科的特點,創設相應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體驗中能夠產生探究問題的意識。
例如在講解鳥適行的特點時,首先向學生提出“物體在天空中飛行所要具備什么條件”的問題,這個問題與物理的關系非常密切,由于初二的學生剛剛學習物理課程,對這個問題會非常有興趣,他們會積極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得出飛行的條件:一是要克服地球的吸引力,二是要克服空氣阻力,三是要有動力。教師趁勢提出說鳥類能夠在空中飛行也要具備這三個條件,應該如何才能探究“鳥適行的特點”這個問題呢?學生們帶著問題,開始分組活動,各自提出所探究的問題并制訂出相應的計劃。
其次,要創設游戲情境,激發興趣,激活思維。初中的學生還保持著童趣,他們渴望課堂生動有趣,教師應根據他們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開展一些游戲,讓他們以愉悅的心情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在游戲中獲取新知識。例如進行《生物進化的原因》這一課的教學時,為了使學生了解動物形成保護色的原因,我設計了這樣的小游戲:用彩紙做背景來模擬它們的生存環境,用彩色的小紙片來表示動物體色的變異類型,同學們來充當“捕食者”,小紙片是“獵物”。孩子們高興地投入到游戲中,結果與背景顏色接近的“幸存者”最多,從而使他們感悟出保護色的形成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第三,創設動手活動,在活動中去體驗。生物學是一門動手動腦活動很強的學科,它的研究對象就是我們大自然界各種各樣的生物。動手活動能使學生的感知得以增強,也會引起學生對學習的足夠興趣。幾乎所有學生都喜歡自己動手去做實驗、觀察、制作等,而他們這種興趣又會遷移到相關的知識上來,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所以,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多創造條件,開展各種各樣的動手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激發學習樂趣,體驗成功的喜悅。
三、對體驗式教學法的反思
1. 學生之間存在興趣、水平、體驗等差異
教師在教學時,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要尊重差異,不要強求一致;在教學評價中,要注意學生的個性感受和尊嚴。
2. 體驗分為積極體驗和消極體驗
積極體驗可以使人振奮精神,出現愉悅感并充滿激情;而消極體驗則會使人產生挫折感、沮喪感,對學習失去信心。但消極體驗通過教師的引導,可以轉化成積極因素,成為學習的動力。
3. 在教學過程中要特別引導學生將自身的體驗轉變為經驗
傳統的經驗式教學方法與體驗式教學方法應是緊密聯系、互為補充的關系,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對知識的切身體驗,將人類的經驗和個體的經驗實現融合,形成對前人經驗的再認識、再創造,進而成為學生自身的生活經驗,這才是體驗式教學法最終的目的。
【關鍵詞】生物研究課;教學;初探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biology research class’s teaching principles and the selected topic initially search
Jing Xuekun
【Abstract】Organizes the student column the form to be possible to diversify, besides may use various classes the blackboard to report that the introduction in the aspects biological knowledge which in the daily life, the study involves, but may also use lets student arrange manages the biological wall newspaper or the biology copies out forms and so on newspaper, lets the student to the biotechnology material collection, the reorganization, in the arrangement process, expands its aspect of knowledge, enhances its study biology knowledge the interest and collection process information ability.
【Key words】Biological research class; Teaching; Initially searches
二十世紀是自然科學發展歷史上最為輝煌的時代,而生物科學又是自然科學中發展最迅速的學科之一,由于它與人類生存和健康、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為了適應21世紀對科技人才的要求,以滿足科教興國的需要,學校教育也隨之出現了一個全新的教學板塊――研究課的開設。那么,作為一個生物教師,在開設并實施生物學科研究課的教學中,應遵循怎樣的教學原則?又該怎樣來選題呢?本人對此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1 研究課的開設應遵循的的原則
1.1 學生主體化原則:生物研究課應改變常規生物課中,學生圍著教師轉的被動局面,不以教師為課堂的中心角色,真正把學生當作教學的主體,要注意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充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讓學生在自主活動中展開豐富的科學想象,這將有利于其參與活動的主觀能動性的充分發揮。而教師在其間則需做好“客串”,只需在適當的時候,加以輔導和點撥,要注意把知識傳授與學生的能力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讓知識和能力并重,從而使其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思維能力和綜合素質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1.2 興趣激發原則: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的心理傾向,也是參與學習的強大動力。興趣的濃厚與否,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學習的能動性。因此,在生物研究課的教學上,必須貫徹和遵循興趣激發原則。
1.3 循序漸進原則:荀子在《勸學》一文中曾講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學生在學習知識和掌握技能上,都有一個知識和能力的積累過程。故在對研究課的教學內容進行編排時,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注意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切忌貪多圖快,違背學生的認知規律,否則將會是“欲速則不達”。此外,教師在實施教學之前,還應注意要對每一次研究課的知識結構進行充分分析,對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應逐一進行分解,做到心中有數。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一方面要注意將知識學習和技能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以促使學生打下扎實的基礎,并培養學生系統學習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師還要注意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盡量采用多變的教學方法,去啟發引導學生把所學到的知識技能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上來,使學生學會理論聯系實際,做到活學活用,并促使學生養成一個勤于思考的良好習慣。
1.4 知識內涵結合性原則: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為了能夠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要求,特別是21世紀對科技人才的要求,學校研究課的開展就必須要注意遵循知識與內涵結合性原則,研究課的教學不能只停留在課本內容上的那一點點知識,而是應把著眼點放在當前生物科學發展最前沿的科技成果上來,教師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將整個科學文化的內涵,即科學知識、科學精神、科學道德和科學方法等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不同的側面把涉及科學文化和人類文明寶庫的璀璨明珠展現給學生。此外,還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去觀察新事物,形成新概念,并勇于去探索目前人們尚未解決的問題,并鼓勵其大膽地提出自己對這些問題的看法。
1.5 思維擴展創造性原則:教學研究課的一個很重要的著眼點就是如何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力。研究課的一個根本性原則就是要教會學生“漁”的本領,從而使其終身受益。
教師在實施教學中,應注意通過激發其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參與性,讓他們能積極主動地開動腦筋,去思考問題,去探索生物科學的奧秘。亞里士多德曾說過:“思維自驚奇和疑問開始”,教師的問題在于要能引起學生的思索。許多枯燥無味的科學概念、原理、規律等,正是學生在回答教師提出的一系列使他們感到有興趣,并足以引起思索的問題的過程中,使得其思維能力獲得發展的。
此外,教師在傳授知識和技能時,還要注意隨時要求學生在掌握好基本功夫的基礎上,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從而逐步引導學生自然進入發散性思維的境界,并由此進一步去培養和挖掘其自身的創造力和獨立探索問題的能力,從而為其能具備一定的科學素質打下良好的基礎。
2 研究課的開設形式與選題
中學生物研究課所能輻射的知識范圍較為廣泛,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其開設的形式最好有一定的靈活性和多樣性。為此,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種形式入手:
2.1 開展學生實踐活動:生物學是一門重視實踐和創造的學科,故教學研究課必須重視對學生實踐活動的開展。教師可聯系課堂教學,開展一些觀察實驗和教具制作等活動。如:臨時裝片、切片的制作與觀察;動物形態結構、生活習性、生長發育的觀察;簡單的生理實驗;實驗材料的采集與培養;以及生物標本的采集和制作;生物模型的模仿與創制;生物掛圖的繪制等。此外,還可組織學生考察當地的野生植物資源,對當地昆蟲進行捕捉、分類等。在校園讓學生對校園植物進行分類、掛牌,協助學生規劃管理校園的綠化等。
在實踐活動中,無論是采集標本或栽培、養殖生物,都要注意引導學生去仔細觀察,分析各種生物現象,并參閱大量資料,去說明和解決一些問題,這樣既有利于加深對課堂所學基礎知識的理解,又可促進學生的觀察能力、自學能力、思維能力以及獨立工作能力的發展,使其生物學的基本技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從而為學生進行社會實踐和科學探索打下一定的基礎。
2.2 開設專題講座:可結合當前生物學科中的一些熱門話題,或與我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話題,來開設一些專題講座。如有關生物克隆技術、基因工程、環境污染等方面的一些內容,都可開設出相應的子課題來舉辦一些講座,其目的是: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使其了解當前生物科學的發展動態,并激發學生探索生命奧秘的興趣。
2.3 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索:即在學生從課堂教學和實踐活動中獲得的知識技能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和愛好,從自己在學習、生活的過程中發現的一些問題里,選擇有實用價值或科學價值的小型科研項目而開展的探索性活動。如:微生物的觀察與培養實驗;動物生活習性的觀察;動物的飼養與繁殖;植物的無土栽培;環境的監測實驗;植物的無性繁殖;水果蔬菜的貯存實驗;也可帶領學生就本地的環境污染情況、資源保護情況、以及學生健康狀況、遺傳性狀等問題做一些科學考察。其主要目的在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不斷探索新知識的科學精神,以及對生物科學進行初步研究和科學論文的撰寫等能力。
2.4 創辦學生專欄:即指導學生自己通過收集或剪貼報刊雜志上有關生物方面的資料或論文,來設置生物專欄。如:辦一期有關“生物與環境”問題的專欄,并由此提高每位學生的環保意識,增強其對環保的責任感,從小培養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的良好習慣。
創辦學生專欄的形式可多樣化,除可利用各班的黑板報來介紹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生物知識外,還可采用讓學生自己編辦生物墻報或生物手抄報等形式,讓學生在對生物科技資料的收集、整理、編排的過程中,拓寬其知識面,提高其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和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2.5 開辟生物實驗園地:在學校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帶領學生在校園內開辟生物實驗園地,在園地里種植各種植物,注明它們的科屬名稱。也可在園地里設置人工鳥巢或進行小型動物的飼養。若園子較大,還可進行一些農作物如:玉米、向日葵或果樹等的栽培和護理,以及設置小型生態系統等活動。
出在校園里開辟實驗園地外,還可在各班布置自己的“生物角”,如種上一兩盆花,由學生輪流照管,既賞心悅目,又培養學生愛護綠化的責任心。通過開展生物園地和布置生物角等活動,既可美化校園,又可為開設一些生物實驗提供必要的實驗材料,可謂“一舉兩得”。
關鍵詞:提高;初中;生物;實驗課;教學質量;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9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5)08-0392-01
實驗是生物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生物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培育初中的品質課堂,一定程度上就是要提高生物實驗教學的質量,在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生物實驗動手、動腦的能力。而且生物實驗課的有效教學可以使學生加深理解、鞏固和驗證所學到的基礎知識,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不僅有利于當前的學習,也為將來進一步學習和參加各種工作打下初步的基礎,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辯證唯物主義觀點,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培養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和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所以教師一定要上好生物實驗課,提高實驗課的教學質量,從而提高學生的能力。下面就實驗教學的具體環節談談本人的看法。
1.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和源泉,初中生活潑好動,好奇心與求知欲強,這樣便會激發他們主動進行學習和探究。所以教師要突破傳統的教育觀念,轉變傳統法人教育方法,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使學生能親身實踐。做實驗是他們上生物課最高興的事了。但是,課本實驗雖然數量不少,內容和形式與學生的需求卻有一定的距離,他們感覺好象是木偶一樣被牽著走。這樣的實驗遠遠滿足不了他們對生物的好奇心。因此,在實驗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創造興趣顯得尤為重要。在學生實驗過程中,教師主要是巡視和具體指導。在發現有共性問題時,可暫停全班實驗,進行集體輔導。教師在巡視中發現學生操作有錯誤或要領沒有掌握時,應該誘導啟發學生自己糾正,不能包辦代替。這樣便會加深學生對實驗教學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從而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最大化了教學的量和質。做好實驗教學的準備工作實驗教學和一般的授課有不同的要求,而生物教材又往往受到地方性和季節性的限制,有些生理性實驗還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看到結果。因此,我們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實驗情感,從而提高實驗課教學質量。
2.教師要充分做好實驗課準備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和掌舵者,只有教師自身素質提高,為實驗課的開端奠定良好的基礎,方能是學生在課程中興趣倍增、注意力集中、效率提高。那么教師該如何做好實驗課的準備工作呢?首先,精心設計好實驗教學程序。教師在設計實驗教學程序時,應認真構思好學生觀察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和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對實驗中出現的問題、現象、失敗的原因要盡可能考慮細致,盡可能多設置幾個"為什么",以激發學生思維。其次,反復演練,做好示范操作。教師實驗操作的基本功如何直接影響實驗的效果。因此,每個實驗教學前,教師應按課本的實驗要求,認真做即便,使自己的實驗操作規范、熟練。在演練中還要研究和摸索學生可能發生的問題和實驗成敗的關鍵,做到心中有數。最后,適時地、科學地準備好實驗材料。解決生物實驗材料的途徑主要有三個:一是采取替代材料。只要我們處處留心,初中的生物實驗材料幾乎都可以在當地找到合適的替代材料;二是分工合作獲取材料,一些生物材料的培養需要較長時間,有些不易采集到,這些就需要教師之間分工合作,避免因個人的時間倉促或精力有限造成實驗材料準備不足;三是發動學生采集和培養。發動學生參與采集和培養不但能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還能讓學生獲得對生物的生活環境、生活習性的感性認識。
3.重視學生的課外實驗
關鍵詞:初中科學;女生學習力;策略研究
一、問題的提出
“老師,我是不是腦組織中比別人少一團物理細胞,如電學、力學、光學,我是一團亂麻!怎么辦?”這是一位全校英語拼詞大賽冠軍得主,語文功底雄厚,學習態度極端正的女生常問我的一個問題,面對這樣一個學習品質優秀但學習物理一籌莫展的孩子,筆者認為有必要在教學活動中關注性別差異,分析問題成因,提升女生學習力,以幫助每個學生平衡發展。
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多元智能理論注重特長的發展,注意各種智能的配合以及學生與教師的互動。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教師應從實際出發根據教學內容和教育對象的不同,從多方面去了解學生,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幫助學生遵循他們自己所理解的方式去獲取知識,保障每位學生學習和發展的權利。多元智能理論強調要根據不同教育對象的特點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去獲得最好的效果。
眾所周知,男女生不僅在性別上存在差異,在心理、生理、興趣愛好和行為表現上都存在著差異。科學教學中如果我們仍進行“無性別”教育,勢必會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建構產生不利影響,物理學習中女生則屬于相對的弱勢群體,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更應充分了解女生的性格、心理差異,分析其特點,偏重從女生學習物理的優劣勢出發,采用揚長避短的策略,指導女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策略。因此,樹立正確的性別差異觀,加強學習策略的指導,是教師全面提升女生物理學習力的重點之一。
本文筆者以多元智能理論為指導,根據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結合筆者從教以來的教學實踐采用了能有效縮小差異,使女生學習物理的基本能力得到最大限度提高的激發興趣策略、情景教學策略、圖形教學策略、構建模型策略、發散思維策略等來弱化感性知覺能力,提升理性思維維度;充分了解和尊重女生學習中的前概念,有效地引導學生將前概念轉化為科學概念;提升理性思維品質,強調手腦并用,實踐出真理;激發女生學習動機,多種方法齊頭并進,來提升女生的物理學習力。
二、男女生學習力差異分析
由于男女生理結構和機能的不同,男女生存在性別差異是眾所周知的。因此,男女生因生理結構的差異而表現出某些性格、心理特質或是行為表現方面的差異也就成了必然現象。
1.男女生在智力因素上的差異
在感知覺方面,男生立體視覺感較強,具有較強的視覺空間想象能力;女生的感受性較高,空間建構力較弱,因此男生分析物體運動的空間表象力優于女生。在記憶方面,男生傾向于理解記憶和抽象記憶,記憶持久而深入;女生則偏重于形象記憶和機械記憶,短時記憶量大而快,但遺忘的速度也快。在注意力方面,男生的注意力多定向于物,偏好探究物體內部構造的奧秘;女生注意力多定向具體的人和物,人際關系比較敏感并能很快順應這種關系的變化,因此在聽課過程中容易受主觀情感喜好的影響。在思維品質上,男生偏向于抽象思維類型,擅長推理演繹、歸納,主要依靠概念進行判斷,思維的靈活性好,理解力較強;女生偏重類比和聯想,富于想象力,偏向于形象思維類型,但思維的靈活性不夠,理解力較差。
2.男女生在非智力因素上的差異
(1)興趣方面
男生對事物的結構和功能感興趣,喜歡改裝甚至拆卸安裝,物理學習中擅長動手實踐,勇于探索,樂于解構,有較高的創造性。女生則對非生命的物體感興趣,對之缺乏進行探究的動機,所以動手能力較差。
(2)性格特征方面
隨著青春期生理發育和自我意識的覺醒,女生易產生依賴、焦慮、煩躁、閉鎖等心理,對物理學習中的一些抽象的、疑難的、綜合性應用較強的問題難于理出頭緒,不敢大膽提問以求得及時解惑,往往停留在不求甚解、模棱兩可的狀態,造成物理知識掌握不扎實,缺漏較多。
三、提升女生物理學習力的策略
1.關注差異,揚長避短,在情景教學中激發女生的理性思維
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男生更喜歡動手實踐,而女生更喜歡“看”演示,這反映出女生更喜歡形象思維。女生的思維見長于具體的形象思維,機械記憶能力強,而抽象思維和動態思維弱。而物理較多地通過定量地研究物理規律、物理概念,依靠數學方法推理和圖象描述物理規律,這就要求學生有較高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推理論證能力,而這恰恰是女生的弱點,是導致男女生物理學習力分化的主要原因。了解女生的優缺點,充分發揮其優點,在教學中針對女生的優缺點進行教學,通過情景教學策略、圖形教學策略揚長避短,逐漸增強其學習物理的信心。筆者在聽取兩堂同課異構課――電荷與電流,深有感觸。在幫助學生建構摩擦起電的本質原因時,體現了學生生成問題――如何通過良好的情景教學策略迎刃而解的妙處。現將過程呈現如下:
(教師甲)
設疑:摩擦真的能生電嗎?
解惑:展示構成物質的微粒――原子結構圖
近代科學告訴我們:物體可以由分子構成,分子又是由原子所構成的,而原子由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帶負電的電子所構成,電子繞著原子核運動。
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質子帶正電,中子不帶電。所以,原子核質子數就決定了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數。在通常情況下,原子核帶的正電荷數跟核外電子帶的負電荷數相等,原子不顯電性,所以整個物體是中性的。原子核里正電荷數量很難改變(電荷一般不會轉移),而核外電子卻能擺脫原子核的束縛,轉移到另一物體上,從而使核外電子帶的負電荷數目改變。不同物質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不同。
由于電子得到的束縛力小、易轉移,于是發生如下情景(教師舉例板書):
結論:摩擦生電原因是電子轉移。
筆者觀察課堂氣氛沉悶,只有幾個男生跟上老師的節奏不時回答老師的提問,課后詢問了一組12位同學,6位男生說不難可以理解,6位女生則一臉茫然,一知半解。
(教師乙)
設疑:摩擦起電的原因?
出示下面的閱讀材料,學生自學。
近代科學告訴我們:物體可以由分子構成,分子又是由原子所構成的,而原子由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帶負電的電子所構成,電子繞著原子核運動。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質子帶正電,中子不帶電。所以,原子核質子數就決定了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數。在通常情況下,原子核帶的正電荷數跟核外電子帶的負電荷數相等,原子不顯電性,所以整個物體是中性的。原子核里正電荷數量很難改變(電荷一般不會轉移),而核外電子卻能擺脫原子核的束縛,轉移到另一物體上,從而使核外電子帶的負電荷數目改變。不同物質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不同。
物質分子( )原子核( )_________( )不能電?搖( )_________
(1)為什么一般物體不帶電?_________________(學生解答)
教具圖形教學(學生板演):
說明:吸盤表示正電荷,吸盤表示負電荷。
(2)摩擦起電__________(有或沒有)創造新的電荷,其本質原因是什么?
學生板演圖形分析:
結論:摩擦起電原因是電子轉移。
筆者觀察發現:教師乙的課堂學生積極踴躍,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對該知識難點建構非常到位,尤其是女生,積極上臺板演,掌握情況與男生不相上下。分析兩堂課教師甲以平鋪直敘的方式呈現原子結構圖,將得失電子的特性告知學生,直接畫出原子結構簡圖來構筑電子得失,將知識點以灌輸的形式告知學生,既沒有對學生已有概念的了解,也沒有給予學生時間去思考和深度挖掘,而以抽象的方式將該知識點交給學生,對于抽象思維薄弱的女生而言,停留在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狀態。教師乙充分尊重學生原有知識水平,通過情景教學、圖形教學來搭建橋梁,將知識點以層層遞進,一步一臺階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學生拾階而上,通過圖形這種傾向女生形象思維的方式來建構知識,大大激發了女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2.巧設情境,因勢利導,在知識碰撞中幫助女生建立科學概念
學生在學習某一科學概念前,由于生活經驗往往對該概念會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即前概念。這些前概念會很大程度上干擾學生對科學概念的建構。概念建構的本質是轉化。教師應當充分了解和尊重學生的前概念,促成學生將前概念轉化為科學概念。而偏向于感性思維的女生,在學習物理抽象理論時更易受生活經驗及事物表象所干擾。對于注重事物感受的女生來說,這些感受在她們的腦海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成為學生極為重要的生活經驗,并為他們解釋有關科學現象提供了“可信賴”的錯誤依據。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走近學生去了解、分析,并恰當利用學生的前概念,巧妙地在前概念與科學概念之間架設溝通的橋梁,以幫助學生將前概念轉化為科學概念。如學氣壓這一知識點時,有關大氣壓的存在,有很多生活實例,教師運用時也得心應手,如覆杯實驗、吸盤、滴管等。但筆者發現,女生在掌握這一知識點時缺乏動手和實踐,往往顧此失彼。筆者在一份資料中學得一“魔瓶”實驗,發現效果不錯。
第一步,準備一只空飲料瓶,在瓶身中部用針戳一個小洞。
第二步,將空飲料瓶灌滿水,同學看到一邊灌水,一邊的小孔在往外漏水。(瓶子是漏的)
第三步,蓋上瓶蓋漏水的瓶子馬上不漏了!(學生一陣驚訝)
提出問題:是什么堵住了漏洞?
該魔術巧妙利用學生的先決認知――瓶子有洞,漏水。然后在沒有補漏的狀態下,漏洞被空氣堵住了,有意識地構建知識碰撞來幫助女生建立科學概念,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再者,探究飲料究竟是吸入口中還是被大氣壓壓入口中?筆者也巧妙設置了對比實驗來排解生活經驗及事物表象的干擾,兩位學生同時當堂演示,進行對比后一目了然,說明飲料不是靠“吸力”吸入口中的,與生活經驗相矛盾。再設疑:飲料是怎樣進入口中的呢?進行以下實驗:
通過右圖實驗對比,相當于在女生頭腦中進行一場“頭腦風暴”,用實驗事實去碰撞女生原來根深蒂固的生活經驗,在“碰撞”火花中激發理性思維維度。又如,在建構熱傳遞――熱對流這一知識體系時,筆者也巧妙地利用了“沸水不能養魚”這一“可信賴”的學生生活經驗,演繹了一出“沸水游魚”小實驗(如圖):
第一步:在大試管中加水,液面接近試管高度三分之二,然后將小金魚放入大試管,注意小金魚的頭朝下。
第二步:將大試管固定在鐵架臺上,試管口微微向上傾斜。
第三步:用酒精燈加熱試管上部,幾分鐘后,觀察到試管上部的水沸騰了,而底部的小金魚安然無恙。
通過該實驗巧妙建構了兩個物理原理,對流和水是熱的不良導體。進一步探究,在回行管中裝滿水,若要使管內水沿順時針方向流動,應該在哪個位置加熱?
以上案例均用強有力的實驗事實動搖并女生以感受為前提的錯誤前概念,并為科學概念的建構奠定堅實的基礎,幫助學生將不正確的前概念轉化為科學概念。
3.因材施教,優化教學,通過經典錯題訓練培養女生的發散思維
由于女生抽象思維能力差,在理解物理概念時易發生困難,教學時重視發散思維訓練,通過一題多問、一題多解等手段來培養學生發散思維。
示例:在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源電壓為6V,閉合開關后,電流表和電壓表的讀數分別是0.2A和4V,求通過R2的電流是_________A,R2兩端的電壓是_________V,R1的電阻是_________Ω。
筆者在教學中發現此類電學常規題,男生在解答中思路明顯較女生清晰,且方法多樣。而女生求解過程往往煩瑣且不得要領,方法單一,于是筆者嘗試著改變評價的方式,不單單要求學生解答出結果而是引入競爭機制,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尋求一題多解。力爭引導男女學生思維互補,從不同的角度和途徑去分析問題,從而激發學生求異創新的愿望,利用盡可能多的方法來設計方案,并對各方案進行評價,選擇最佳方案。
解析:總結得出四種解法:(1)常規解法;(2)利用串聯電路中電流處處相等解題;(3)利用串聯電路中分壓規律;(4)利用串聯電路電阻規律求解。
對每個小組的解答進行適當的點評之際指導學生進行考點分析,尋找解題的突破口在哪里,什么才是最佳解題途徑。這樣既解決了問題、鞏固了知識,又通過小組互評訓練了女生思維。
在教學中可編制“套題”“類題”“變式題”,并對其中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剖析,以起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作用。
示例:將圖1中某一電阻改為滑動變阻器變型為圖2
變式題1:當圖2為“研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的實驗電路圖。
(1)為了達到實驗目的,實驗過程中必須保持_______不變。
(2)滑動變阻器的作用是_______。
變式題2:當圖2為“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的實驗電路圖。
(1)為了達到實驗目的,實驗過程中必須保持_______不變。
(2)滑動變阻器的作用是_______。
變式題3:如圖2為測量某電阻R的阻值時。
(1)閉合開關前,應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滑到_________端。
(2)滑動變阻器的作用是_______。
變式題4:測定小燈泡的額定功率,電路如圖2所示(圖中R符號改為燈泡),已知燈泡的額定電壓為2.5伏特。
(1)在閉合開關前,圖中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應滑到____________端位置。
(2)滑動變阻器的作用是_______。
通過一題多變意在喚醒女生探究性學習的意識,有助于女生對某一類知識點的融會貫通,通過這一類型問題的相似解法,拓展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
4.手腦并用,積極參與,在實驗體驗中提升女生的思辨能力
初中女生正處于生理發育期,她們害怕失敗,害怕做錯了被人笑話。因此,背公式、定理她們在行,一旦要做實驗,她們多是自覺靠后,把動手機會讓給別人。往往是男生主動做而女生主動看。為了促使女生參與實驗的全過程,必須要求其親自動手實驗,獨立完成實驗報告,使她們在親自動手中不知不覺地接近“物理”,同時提升了動手能力。如在學完大氣壓后學生完成以下習題時,讓人出乎意料。
如圖,把充滿水的啤酒瓶倒立在水中,然后抓住瓶底慢慢向上提,在瓶口離開水面之前,瓶內露出水面的部分將( )
A.充滿水 B.有水,但不滿
C.酒瓶中無水 D.瓶內外水面始終保持相平
本以為一道對學生而言輕而易舉的題目,想不到卻出現意想不到的結果,任教學生55名男同學全部做對,50名女同學只有20人做對,女生對該知識點的應用力只有40%,于是筆者對學生逐個進行調查統計,發現男同學普遍是在平時的生活體驗中了解這一事實,在大氣壓知識落實中掌握了現象的本質原理。而女同學盡管不少在平日生活洗漱中感受過此事實,卻鮮少于用知識體系去解答。這恰恰體現了男生在物理學習中動手能力強且樂于探索,女生對非生命的物體不感興趣,缺乏對之進行探究的、動機的性別差異。于是在第二天課間,筆者特意帶領全體女生到實驗室,運用生活中信手拈來的各種器皿進行一場“大氣壓應用我發現”的比賽,讓女生在體驗中感受知識的妙處。
同時,筆者在物理解題中注重培養學生見題畫圖分析的習慣,做到手腦并用,多利用圖形、圖象、框圖進行輔助分析,有梯度地降低教學節奏,增加教學層次,給理性思維建構緩慢的女生搭起思維的小臺階,使她們順勢而上,以此來促進學生知識面的螺旋式上升。
四、反思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經典原則之一,差異教學正是遵循這一教學規律而產生,它立足于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學生個別學習的需要。但在現有的教育中,我們不可能將男女生完全劃開界限分類教學,也難以利用課堂上的大部分時間來關注個體女生。所以,在本文中筆者主要針對女生普遍存在的個性、心理特點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采用改進的教學方法進行差異教學,而對個體女生的個別研究以及對應學習策略的指導還有待于進一步的探求。
參考文獻:
1.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2.霍華德?加德納.重構多元智能.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03).
3.華國棟.差異教學論.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關鍵詞】生物實驗;存在問題;農村初中生
生物作為一門自然地學科集實驗性、科學性及實踐性于一身的自然科學,如今獲取知識途徑不斷的增加還有知識的不斷豐富,初中生大多數會選擇從有趣的經歷中獲取知識,來豐富自己,充實自己。然而,目前的農村學校初中生的生物實驗教學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學生的思維跟不上,缺乏創新意識,動手能力不強,很多時候,只是簡單的、大概知道對實驗的設計、方法、步驟的流程,卻很少有學生去想為什么這樣做,這樣做的原因是什么。要使學生們完全的參與其中,并真正的清楚其中的意思,學生們才能用心的去接受這么學科。
一、生物實驗教學的重要性
在農村生物教學的過程中,如果不讓學生進行實物的觀察,不產生實驗的過程,學生就體會不到實驗過程中的感受,對學生生物的思維形成就會受到嚴重的影響。如果生物教學,不做實驗、不進行實驗探究,會導致學生只會答題,沒有活躍的思維,沒有最基本的操作能力,最直接的影響就學生素質的培養。如果只是單純的黑板化的說教,對于學生來說,上一節生物課,就是枯燥無味的,學生更不會產生學習興趣。因此在生物教學的過程中,生物實驗室尤為重要的。從教學的心理學角度來看的話,自然現象的直觀更能引起學生的好奇心、上進心,培養其興趣。比起老師書本上的說教,學生更喜歡接受教師在實驗過程中,在他們自己操作,自己動手的過程中,去學習知識,積累知識,豐富自己。
生物實驗教學就是要最大的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動腦動手的參與性,激發學生對自認科學的求知欲,教師在教學中要及時的更新自己的授課內容。經常和學生們開展實驗,要開展一些適合學生,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驗,會有利于學生發現問題、出問題、解決問題,能夠使學生們充分的去體驗其中的過程,感受科學探究的艱辛與曲折,并感知知識生成的激情和歡喜,使學生在實驗的探究中,形成良好的科學價值觀和對新鮮事物不斷的去研究與探索。
二、學思想觀念陳舊
在前幾年,生物這門學科是不在中考的范圍內,只是進行會考,這樣就會導致學校老師及學生的不重視,只要考試不考,就不會花時間去重視它,認為生物并不是像英語、數學那樣是主科,與美術課音樂課歸于一類。很常見的一種情況就是,在準備段考或期考時,原本的生物課會被改成語文課、數學課。很多學校都不是很重視生物這門學科,導致學校會把原本生物的課時會改成其他考試的科目。
而生物并不是沒有它存在的價值,它也有它的專業術語,如食物鏈、生產者、光合作用、呼吸系統、生態平衡等,就像是數學里的符號一樣,而現在的學生并沒有時間去實驗與探索,很多的知識學生們無法自己去摸索,老師又不去引導,這些因素會一點點的影響到生物教育的教學效果,更不用去想生物實驗的探索了。在最基本的每周兩節生物課的課表中,教師能夠用有限的時間去把課本的知識講完已經很不錯了,生物實驗準備實驗的過程所需的時間要比講課本上的知識要多很多,這樣就導致生物教學一味的簡單化、講述化、黑板化。想要改變這一現狀,學校必須要明白一點,要對生物這門學科引起重視,增加生物學科的課節,有足夠的時間讓教師去帶學生開展實驗。
很多教師都會重視結果,而忽略過程。很多時候,學生成績的優異都是以書面來評價,就是讓學生記住一些死的規律以及注意事項,結果或是理論論據,因此無論如何調整,都不能改善學生缺乏自己動手的能力。不能給學生絕對的空間讓他們去自由的發揮創造想象。教師應該多重視其過程,讓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不僅僅學習到了應學到的知識,也鍛煉了學生的動手操作的能力,培養了學生去學習、探索的興趣。
三、生物實驗在農村中教學存在的問題
實驗教學安排管理不合理,在農村中學每個班級都會有五十以上的學生,人多空間小,會導致每次都要六、七個學生同做一個實驗的狀況,直接的影響就是每次做實驗都是看的人多,實際動手的人卻沒幾個,更有同學隨意走動,不珍惜實驗的機會。由于學生比較多,教師在實驗的過程中,會一邊管理課堂紀律,一邊去指導學生實驗,一心不可二用,教師是沒有那么多的時間既要去管理學生,又要指導學生實驗的,很多時候是學生還沒有明白其中的道理,就已經下課了,一節實驗課下來,教師累得夠嗆,學生也沒學到什么,這就導致實驗效率很低。
生物實驗教學,由于學生、教師、實驗條件等很多的原因,很難得到更好的發展。改變這一現狀,就是要學校和教師改變應有的觀念,要明確生物實驗教學對培養學生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培養生物教師的實驗操作能力,加強實驗課堂的管理,組織好學生們的每一次實驗。只有學校教師意識到生物實驗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開展工作,學生能夠更好地去發散思維。
結束語
在農村的生物教學體系中,有很多的欠缺,也有大量的不足,想要根本改變這些,需要學校的大力支持,教師的完全配合,真正的使學生接受這一門學科,并喜歡上這門學科,在這一過程中,必定是任重而道遠的。學校不僅僅要形式上的支持,要有資金的投入,購買實驗器材、設備等,資金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購買一些關于生物實驗的圖書,使學生真正的投入其中去。在實驗的過程中,學習知識,提高動手能力,培養其興趣。
作者簡介:張清(1966-),男,四川省綿陽市人,民 族:漢,職稱:中學一級教師,學歷:大專,研究方向:生物教學。單位:四川省綿陽市游仙區玉河博愛學校。
參考文獻:
1.集中培訓階段的培訓模式
1.1 學習-講座-研討。據當前教育教學理論研究和發展現狀、學員的實際需要,有的放矢地安排了講座。學員們結合講座內容,與主講者進行互動、研討,以促進學員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專家講座與研討交流、學員沙龍和案例分析、實踐教學與課外活動結合、普遍性與區域性生物多樣性特色教學、體驗反思與訓后提高等豐富多樣的形式,分享教學經驗與智慧,著眼于提供專家與培訓者互動的平臺。
1.2 優質基地中學跟崗研修。到有特色的優質中學進行跟崗指導為特征,以參與式培訓為主打形式,通過專家專題發言、學員參與式討論、觀摩課堂教學和以學科為載體的校本培訓等形式實施,力求在參與互動中建構骨干教師的專業素養。研修中既注重方法引領、理念內化,又注重實踐指導。
1.3 通過送教下鄉活動,展示成果。針對兵團農牧團場中學生物教師對各類培訓的需求,做到按需培訓、送教下鄉,努力解決農牧團場生物學科教師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通過學員獻課、學員教學反思、學員專題講座、學員組織參與式討論、專家組評課及評估考核等形式開展送教下鄉活動,以展示培訓研修的成果。
1.4 經驗共享。通過“結業考核與學員經驗交流有機融合”的形式,使學員之間交流分享經驗。從培訓內容的板塊設計來看,各學科的培訓形式基本上都包括以下三大板塊:(1)學員交流。學員先分組交流自己近5個月來的培訓成果、個人體會、教育故事和教學案例,再把小組交流中表現優秀的學員推薦到全班交流。(2)論文答辯。由高校學科教育專家和省、市、區教科所教研員以及中小學一線優秀教師組成的論文答辯小組主持論文答辯。(3)提交豐厚的結業成果。學員需提交農村骨干教師培訓期間的個人發展規劃、培訓總結、個人教育教學中的敘事小故事、優秀公開課教案、校本研修方案、公開發表的教育教學優秀論文、優秀課堂教學實錄(或視頻案例)等內容。每個學員都將自己提交的培訓成果裝訂成冊,相關電子文本刻錄成盤,并放在班上展覽,以達到經驗交流、智慧共享的目的。
2.分散培訓階段的培訓模式
分散培訓階段,對返回工作崗位的學習、研究,我們注重發揮這些骨干教師在當地的輻射、引領作用。為了保證分散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我們采用的培訓模式為:
2.1 個人課表學習。通過培訓中心引導教師結合課程改革,設計教學生涯發展規劃,指導學習者自主制定學習與培訓的時間表,為學習者提供讀書、講授與實踐活動的“菜單”供他們自主選擇,設立開放的培訓和信息資料中心,創造豐富的信息環境。在校本教研的過程中養成專業自我發展的意識與能力。鼓勵兵團農牧團場中學生物教師與本師(市)城鎮內市級骨干教師結對子,進行相互聽評,個別指導和相互交流,并將結對子情況作為城鎮骨干教師考核的一項重要依據。促進校本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和生物教師專業發展策略、構建獨特的教學風格和教學特色等,建立良好的可持續跟蹤交流發展態勢。
2.2 遠程網絡學習。培訓中心利用E-mail、QQ、博客等網絡通信開展的教研活動。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建立起兵團農牧團場教師以自主學習為主、以教研活動為支撐、以信息資源為支持的交流網絡,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關注教學熱點、難點問題,貼近中學教學實際,貼近教師專業需求,提高培訓的針對性與實效性,讓凝聚在基層教師身上的實戰經驗與各位專家教授的高度理論指導相碰撞、熔合。
2.3 課題研究形式。以課題研究為中心的培訓方式。指導教師選擇適當的教育科研課題,并擔任申報人,然后分設若干個子課題,組織學員分工承擔研究或實驗任務。其目的是使課題研究或實驗的全過程成為培訓學習的過程,從中培養學員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針對兵團農牧團場骨干教師基礎較薄弱的情況,選擇了貼近學員實際的小課題(具有近、小、真、準、高、深的特點)。
2.4 教學實踐反思。這種做法是指學員運用所學理論于教育教學實踐中,并對自己的實踐行為進行梳理,重新審視,作出理性思考。要求學員分散培訓時采用“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的培訓模式。具體流程為:(1)實踐:組內備課、上課,完成課堂實錄;(2)反思:與所在學校教師一道對課堂教學細節共同進行研討,結合案例研討方式,賞析課堂的愉悅與困惑。借鑒他人創意,突顯自我風格,完成新的實施方案;(3)再實踐:組內教師對同年段不同班級學生,進行二度實踐,完成第二輪課堂實錄;(4)再反思,再調整,完成第二次修改方案。
2.5 特色式校本在研引領。通過與受訓學員及單位的“手拉手”長效性培訓機制,探索結對申報、資源共享、合作論壇、互訪交流、對口支援、“捆綁式”評價、彼此促進的均衡發展模式,為學員急需解決的實際問題提供方向性與策略性的引領。推出一批新時期優秀初中生物教師的典型及初中生物教師工作的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