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學生工作思路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總的指導思想:圍繞著人才培養工程,加強學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務,全方位做好學生工作。
(一)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人文學院非常重視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它當做人才培養的重要戰略目標。為此,我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予以加強和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主要有:一者非常重視大學生的理論學習,以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理論水平和時事政策水平;二者以先進的文化引導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并通過開展一系列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來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三者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創優爭先”活動,評選、表彰各種層面上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通過榜樣的作用來帶動青年學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質。由于我院的努力,一年來,人文學院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主要有:我院團總支獲得全省優秀團總支,也是本年度陶瓷學院獲得的唯一一個全省優秀團總支的獎項; 我院學生會當選2009-2010年度校優秀學生分會;
班當選我校先進團總支?;1名同學獲得全省優秀團員稱號; 名同學獲得校優秀黨員、 名學生獲得校優秀團員的光榮稱號;其他政治思想方面的獎項?
(二)大力開展學風建設,效果顯然
人文學院始終把學風建設當做學生工作和人才培養的中心和重點,長抓不懈。為此,我院制定了一整套較為完善的學風建設制度和措施,行政口、教學口、學生口齊抓共管,相互配合。一年來,我院的學風和以往相比有了較為明顯的好轉,學生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主要有:
1、學位率和等級通過率
2010屆畢業生學位率達到90%以上;公事、法學專業學生四級累計通過率73.16%,六級累計通過率25.36%;英語專業學生專四累計通過率66.66%,六級累計通過率77.91%;體育專業學生三級累計通過率80%,四級累計通過率2.08%;全院學生計算機一級累計通過率達到96.75%;
2、學生校外專業參賽及獲獎
本年度,我院學生積極參加校外各種層面上的大學生專業競賽活動,取得了較為優異的成績,為我校爭取了榮譽。主要有:英語專業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英語能力競賽江西賽區決賽,其中1人獲得英語演講比賽一等獎及綜合能力二等獎,2人獲得英語能力競賽二等獎;英語專業學生參加江西省筆譯大賽,其中1人獲得三等獎;日語專業學生參加“江玲杯”江西省大學生日語演講比賽,其中1人獲得三等獎,1人獲得優秀獎;體育教育專業學生代表景德鎮參加省運會,收獲一枚金牌、兩枚銀牌,四枚銅牌,取得團體總分第三名的好成績并獲得團體體育道德風尚獎;五位學生代表我校參加全省唱響鄱湖電視大賽,取得三等獎的好成績。
3、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參賽及獲獎
一年來,我院學生積極參加校內外科技創新活動,也取了一定的成績。其中有1人次獲得江西省大學生挑戰杯一等獎,1人次獲得江西省大學生挑戰杯二等獎。
(三)積極開展學生文體、社會實踐等課外活動,取得較好的成績
一年來,我院學生積極活躍在學校文體和社會實踐等舞臺,展現了良好的素質能力和精神面貌,也取得了不少的成績,為人文學院爭取了榮譽。主要成績有:
在今年的第三十三屆校運動會中,獲得團體總分第七名和體育道德風尚獎;在紅五月系列活動中,獲得辯論賽第一名和團旗接力賽第一名;我院社會實踐隊獲得校級優秀實踐隊稱號,其中13人獲得先進個人稱號;我院健美隊在校健美操大賽中獲得第一名以及最具活力獎;在社團活動方面,英語俱樂部獲得校十佳社團稱號,綠色服務團在運動會服務過程中獲得道德風尚獎以及十佳社團稱號;另有很多同學在校文體方面獲得多項個人獎項。
(四)全力做好畢業生工作,為畢業生就業和安全文明離校提供優良服務
一年來,我院全力做好2010屆畢業生的各項工作,尤其是重點做好畢業生的就業工作,確保畢業生能安全文明離校和順利就業。我院嚴格按照學校制定的畢業生就業目標計劃開展就業工作,積極開拓就業渠道,為畢業生就業提供各種優良服務。本年度,我院的畢業生就業率統計數據一直位于學校前列,較好地支撐了學校的就業工作。
二、2011年度學生工作思路
(一)進一步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進一步抓學風建設和改善學風
(三)進一步加強大學生的安全穩定工作
(四)大力抓大學生的素質教育,力爭我院學生在專業競賽、科技創新、文藝體育、社會實踐等各項活動中取得更多更好的成績
(五)進一步做好2011屆畢業生的各項工作,促進畢業生順利就業和安全文明離校。
附:一年來我院參加校外比賽學生獲獎詳情:
1、參加全國大學生英語能力競賽江西賽區決賽
(1)07英語3班雷珊同學獲得全國大學生英語能力競賽英語演講比賽一等獎及綜合能力二等獎
(2)07英語3班同學和08法學易鈞櫟同學獲全國大學生英語能力競賽二等獎
2、07英語2班顏蘆紅同學獲得江西省筆譯大賽三等獎
3、參加省大學生日語演講比賽
(1)08日語張尋同學獲得“江玲杯”江西省大學生日語演講比賽三等獎
(2)08日語易亮同學獲得“江玲杯”江西省大學生日語演講比賽優秀獎
4、體育教育專業學生代表景德鎮參加省運會,收獲一枚金牌、兩枚銀牌,四枚銅牌,并取得團體總分第三名和團體體育道德風尚獎的好成績。
(1)跆拳道62公斤級獲金牌,84公斤級和62公斤級共獲兩枚銀牌,58公斤級、63公斤級、78公斤級、72公斤級共獲四枚銅牌,另有一人獲54公斤級第五名。
(2)團體獲體育道德風尚獎,另有周德興同學獲個人體育道德風尚獎。
(3)獲得女子跳高獲第四名。
(4)獲男子4* 100米接力賽第五名。
(6)獲男子一萬米第八名。
(7)獲男子1500米第七名。
(8)張奇同學獲得精神文明運動員稱號。
5、五位同學代表我校參加全省唱響鄱湖電視大賽,取得三等獎的成績
09英語2班鄒夢霞同學、陳鯨穎同學;09日語邱楠同學;08法學揭琴同學。
6、二人在江西省大學生“挑戰杯”比賽中獲獎
時光如白駒過隙般飛快,轉眼間,中學已成立一個年頭。在這歲末的寒冬里,中學第一屆學生會成立了。這對于中學的歷史來說有重要意義,因為它畢竟開創了中學的一個“第一”。朝氣蓬勃的我們在學生會這艘大船上才剛剛起航。雖然有些倉促,但是我們回盡力去做的,我們都相信,時間會檢驗一切。
對于新一屆學生會來說,它只不過完成了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一切對于我們來說,都是嶄新的。新一屆學生會是在基礎薄弱的情況下成立的,因此,新一年的工作,首先要把學生會的結構完善。這也是眼下工作的當務之急,應著力去完成。各個部門應及時招募干事,社團部下屬的各個社團要及時成立等等。學生會作為學生們自己的組織,應以為同學們服務為己任。這些的前提條件就是學生會是完整的,因為只有一個完善的機構,才能更好地為廣大同學服務。 接下來各個部門應落實行動。各個部門要及時地制定工作計劃,把屬于自己的工作有聲有色地趕起來。在工作中,要積極探索,勇于實踐,為中學的校園文化做出貢獻,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奮發向上的精神,打造一屆有特色的學生會,使老師放心,同學滿意,為中學的學生會開一個好頭。 新一屆學生會工作要本著以下幾項原則: 第一,堅持科學的方法,引導同學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民族的希望。處于花季的我們,正被各種思想觀念沖擊著。新一年的工作,要從實際出發,結合校園政治文化特點,營造積極向上的理論學習氣氛,這也是學生會配合學校開展各項活動的重要方向和根本目標。
學生會作為學生們自己的組織,要切實做好廣大同學的思想政治工作,團結帶領廣大同學在新的時期里努力學習,扎實工作,經受鍛煉,增長才干,是同學們的愛國熱情得以激發,從而增強同學們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時代賦予的使命感。
第二,充分發揮學生會橋梁、紐帶作用,進一步加強學校與學生之間的聯系與溝通,解決實際問題,維護廣大同學的權益。學生會作為學校與學生間用來溝通的重要組織,要充分發揮其自身接觸面廣的特點,促進學校與學生間的進一步聯系。在工作中,要關心同學生活,了解同學需求,對同學們的意見及時反饋,解決同學們的實際問題,本著全心全意為同學服務的宗旨,力爭贏得老師與同學的一致認可。 第三,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倡導創新精神,培養創造能力,促進我校學生全面發展。學生會要緊密圍繞素質教育,結合學校的實際工作,廣泛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努力打造品牌活動,不斷開拓創新,爭取在同學們當中贏得良好的聲譽。 第四,加強學生會的自身建設。不斷提高學生會干部的整體素質增強組織的戰斗力和凝聚力,形成朝氣蓬勃、奮發向上的工作氛圍,保障學生會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第五,學生會作為學生們自己的組織,要健全民主制度,擴大學生的有序參與,各項工作都要由學生會全體成員討論決定。每月學生會都要召開例會,各部門及部分干事都要準時參加,及時部署工作,不脫離實際的校園、社會情況,迎合同學們的普遍心理。 新一屆學生會各部門的工作以開展活動為主,應以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提高全體同學素質,開拓全體同學視野為方針。
關鍵詞:技工學校 學生管理 工作思路
技工學校學生處于青春期,人生觀和價值觀正在逐步建立,這個時期對他們未來的發展有很深遠的影響。探索一套恰當的學生管理工作方法,不但對學生的發展有很大影響,還與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有密切關系。所以,技工學校應該認真研究,探索科學可行的管理方法,并落實到行動當中。
一、轉變管理方式
很多技工學校的學生管理工作者都將“管”作為管理重點,試圖通過管教來營造良好的教學秩序,讓學校的教育環境更加和諧。這種做法的出發點是好的,有時候也是有效的。不過,技工學校的學生已經不是小學生了,他們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因此對他們的管理不應該只是為了“管”而管。太注重“管”,一些學生管理工作者就容易將處罰、開除等手段作為主要管理方式,總是想著如何管住、管死學生,總是以罰、扣、壓的方式去殺一儆百,管理方式過于僵硬。這是一種以人治校的思想。而新時期的技工學校應該按照以人為本、以德治校、以法治校的工作思路來管理學生。管理者要了解學生的心理,做到柔性管理,在管理中激發學生的個性和創造能力,使學生甘心服從管理,為他們創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
二、重視人本管理
學生是充滿激情和活力的個體,管理者不能將他們當做對手或者敵人,應該用富有人文關懷的管理措施給予學生關愛,為學生創造一個和諧溫暖的教育環境,讓他們隨時保持好心情,積極樂觀地學習知識和技能。營造一個政通人和的學校環境,這應該是學生管理工作的目標。這就要求技工學校學生管理要以“理”為主,這是以人為本管理思想的具體體現。技工學校要將學生放在管理工作的首位,體現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在管理工作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引導學生成為自我管理的主人;重新認識學校和學生的關系,在管理中做到公平、公正、有序,提高學生的自理能力;積極樹立人本管理思想,以德育教育、人本管理、法治管理來形成規范、科學、民主的管理機制。
三、建立聯合管理機制
技工學校應該加強和學生家長的溝通,利用學校、家庭的力量全面參與學生管理工作,提高學生管理工作水平。學校對學生的管理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但家庭的作用也不可忽視,因為學生的生活環境除了學校就是家庭。管理者應該密切聯系家長,交換學生的相關信息,動員家長參與學生管理工作,支持和理解班級、學校的管理工作;同時,特別注重就學生沉迷網絡、厭學等不良習慣進行溝通協調,呼吁家長給予孩子心靈上的關愛,及時表揚和鼓勵他們。通過學校和家長的聯合管理,進一步幫助技工學校的學生學好知識和技能,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為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加強學生自我管理
技工學校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要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將被動管理變為主動管理,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改變學生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的被動地位,不再簡單地將之作為管理客體,而是將學生引入學生管理工作中,使之在參與管理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改變學生在被管理中的叛逆心理,幫助他們學會自我管理。例如在競選學校學生干部和制定學校班級管理制度時,發動全校學生積極獻言獻策,然后管理者根據學生的意見選舉學生干部,制定科學的管理制度。學生喜歡做的事,做起來會有興趣、干勁足、效果好。所以,讓學生代表參與制定校規校紀或者班規班紀,學生執行起來也就鮮有怨言;并且學生干部帶頭參與學校日常管理,履行管理職責,能夠進一步增強他們的責任意識,為管理好學校貢獻自己的力量。在各種學校活動中,教師要積極動員學生參與,讓他們在活動中各司其職,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總之,學生管理工作是一門科學,要做好就必須認真對待。學校的發展和學生管理工作密切相關,要培養出高質量的技術工人,學生管理工作者首先就要意識到自身的責任,重視學生管理工作。學生管理涉及的方面很多,需要全校教職員工和學生的通力配合,從整體上抓好、管好,并根據學校的發展目標創新工作思路,改進工作方法,才能夠讓技工學校學生管理工作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任勇.現代技工成才導向[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1.
[2]史川.淺談技工學校的學生管理工作[J].決策探索,2008(7).
關鍵詞:輔導員;大學生;自由學習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28-0114-02
在培養創新人才、杰出人才的時代要求下,我國高等教育卻遭遇“錢學森之問”,難以培養具有創造才能的“杰出人才”,傳統的功利化、任務型、被動式的學習模式備受詬病。同志2011年指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激勵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創造精神和獨立思考的能力。[1]作為大學生成長領路人的高校輔導員,培養創新人才的時代使命賦予其幫助學生養成終身學習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才能的角色要求。
一、自由學習:實現學習內在價值,促進創新人才培養
卡爾?羅杰斯的“自由學習”理論為高校輔導員促進創新人才培養提供了一種可能,啟迪開辟高校輔導員工作新路向。自由學習的價值一方面表征為學生對學習與否,以及學習內容、方式等外在權利的獲得,另一方面則表征為學習者獲得學習的精神狀態或精神境界,即學習者對學習的向往、主動性、積極性、掌握學習內容時展現出的游刃有余、在學習活動中所獲得和享受的快樂[2]。羅杰斯認為理想的學校教育是為學生創造自由學習的環境,讓學生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中自由地學習;自由學習的核心是以學生為中心,倡導學生自主學習,重視學生的價值和情感;以內心自然渴求為動力,具有去權威的性質。雅斯貝爾斯亦指出:教育訴諸自由……教育以從自由中不斷獲得的東西為其內容,假如學校里游蕩著教育權威的幽靈,對此學生也不反抗的話……將來這樣的學生在下意識里只知道服從與固執,卻不懂得怎樣自由地去生活。[3]在實際的工作中,筆者時常聽到:“是上課而不是被上課”、“我就是我”、“我渴望自由”、“我是一個人,我需要的是對我這個人的關愛,而非僅對我學業前途的關心”。也許這其中有不負責任的抱怨,但也能體會到當前大學教育帶給學生的壓迫感,及學生強烈的自主意識和被尊重、理解、關心的愿望。可見,自由學習是必要的大學學習方式,促進自由學習是輔導員迫切的角色使命。
二、輔導員促進自由學習的可能路徑
輔導員的工作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緊密相聯,具有促進自由學習的有利條件:其年齡結構年輕化,思想較先進開放,減少交流代溝及師長所代表的外在權威影響;了解現代交流學習工具及方式,能為學生搭建自由學習平臺;掌握教師及教學資源信息,能協調提供自由學習同伴、教師及其他支持資源等。基于這些有利條件,促進自由學習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著力。
1.建構促進自由學習的人際關系。傳統教育系統中,教師是權威和主導者,甚至是某種標準的代言人,輔導員要成為自由學習的促進者,首先要打破原有的人際關系,形成自尊、民主,充滿溫暖和愛的人際氛圍。①以真實的自己面對真實的學生,“真實性可以說是學習促進者最基本的態度。如果促進者以一個真實的人、真實的自己的身份和學習者互動,不帶任何面具、沒有任何隔閡地與學習者產生聯系,她更有可能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4]輔導員要以真誠的姿態與學生互動,讓學生在其中懂得自尊和負責任,使其自覺學習、愉快成長。輔導員要面對自己的真實情感,在學生面前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情感,會增加相互的信任和理解;輔導員要面對真實的學生,不能成為某種官方立場或標準的代言人,也不可因事累人,因為某一方面而否定學生的一切。②珍視、接納并信任學生,珍視學生的感受、觀點及他們作為獨立個體的存在;接納他們的一切:他們的成就榮耀,抑或失敗沮喪;積極上進,抑或頹廢虛度;明晰執著,抑或迷惘氣餒;他們所有的頑皮、沖動、理想化、不成熟甚至各種壞習慣……他們有時會讓你氣急敗壞,有時又讓你發自內心地感動和快樂。輔導員作為兼具管理工作的教師,要珍視、接納并信任學生,給予每一個獨特的個體最大的機會,提供適合的平臺,激發他們無限的潛能。③同感理解,當老師能夠真正了解學生反應的內在含義,并且能夠敏感地意識到對這樣的學生應該采取什么教育方式時,有意義學習發生的可能性才會增加。輔導員尤其要深入體會學生微妙的情感及情緒反應,并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不能簡單地就事論事,基于自己的標準或者官方的標準做出批判或評價。面對個性、習慣、興趣各異,已具有較成熟人格、思想的大學生,這種基于同感理解的教育引導會更加有效。
2.幫助學習主體明確其獨特性并確立目標。自由學習的一大特性是它是一種內心導向的動力源,要促進學生的自由學習,必須首先幫助學生明確自己的獨特性并確立目標:①以學生個體獨特性為導向的專業方向引導。首先,幫助學生認識自我,發現獨特性。獨特性主要可以通過興趣、性格、能力、價值觀四個維度來表征。可以通過專業的性格、興趣、能力測評工具來幫助學生了解職業興趣、能力等,如,霍蘭德興趣類型理論、MBTI性格測評工具及九型人格理論等;也可通過體驗幫助學生認識能力特點和澄清價值傾向,如心靈游戲,圖畫投射,自我敘述等方式。其次,引導學生了解自己的專業或專業方向。輔導員要了解并分析學生的專業及專業方向,明確學生未來發展的領域和方向。最后,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特點及專業方向特點,明確未來的專業方向。②以行業需求為參照的職業定位引導。學生所學專業或專業方向所對應的行業需求直接影響學生求職及就業崗位的選擇。輔導員要引導學生以行業需求為直接參照定位職業發展。在學生比較了解自己的專業及專業方向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掌握未來自己所從事行業的需求情況:行業領頭企業,行業信息獲取渠道,職位需求,職位知識和能力要求等。③閱讀明“志”,鼓勵和引導學生閱讀,拓展視野,明晰心志,對學生明確自己的人生發展目標有很好的幫助。輔導員可以根據自己的閱讀和了解,為大學生提供經典或前沿閱讀書目,如果對專業書目不甚了解,可以求助于專業老師;引導學生開展閱讀分享活動,分享信息,激發閱讀興趣。
3.搭建自由學習多元互動平臺。給學生搭建多元系統的交流、探究、展示、提高的平臺,虛擬的網絡平臺,實體的討論室平臺,激勵性的競賽平臺,自主性的興趣小組平臺等為學生提供多元互動的自由學習平臺。①網絡平臺。在現代信息技術的推動下,網絡平臺能夠直接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自由學習。這種以學生為中心,以真實需求為導向的學習機制充分體現了自由學習的核心思想。現代互動交流平臺非常多元,如貼吧、論壇、聊天群、討論組、博客、空間、微博、微信,以及專業開發的網絡學習軟件或系統,可以提供文字或視頻資源共享,情境模擬、提問、答疑、作業批閱,等等。輔導員可以有效借助學生的智慧和力量,建立多樣的互動交流平臺,讓具有不同學習需求的學生自主交流互動。②討論室平臺。討論室或活動室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容易進行全面準確的信息交流。輔導員可以配合專業學習任務,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形成自由組合或優化組合討論小組,小組成員可以自主開展活動,討論學習主題,溝通情感,促進學習過程的愉悅性。此外,輔導員可為學生提供各類資源信息,方便圖書館討論室、實驗室或活動室申請。③競賽平臺。競賽平臺能夠有效激勵學習并檢驗學習結果,對自由學習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輔導員可以為學生或學生團隊提供各類比賽信息,鼓勵學生參與比賽,甚至可以協調各類資源搭建以賽促學的平臺。④專業興趣團隊平臺。在良好的專業興趣氛圍影響下,專業興趣團隊可有效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便于展開自由自主的探究。在學生有一定專業認識后,輔導員可以協助學生組建專業興趣團隊,幫助學生找到志同道合的隊友;還可以配合專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主題探究或項目研發。
除以上路徑外,為保障學生從被動的學習逐步過渡到基于自我意識的主動的、創造性的自由學習中,輔導員可以利用契約的形式,針對具體的學習主題或研究項目,訂立能夠說明學習內容及方式,評價方式,雙方的責任等問題的規范約定。羅杰斯認為使用契約的學習是一種過渡經驗,在自由學習的過程中,它可以減少教師的不確定性,而增加教師及學習者本身的安全感和責任感。這種過渡經驗對于我國一直以來習慣被動式、接受式學習的學生來說顯得尤為適用,能夠很好地解決學習習慣不太好,學習主動性不強的學生的學習問題。有效使用契約可以有效規避學者提到的可能,即“如果破壞學習自由和學習制度之間的張力和平衡,就可能導致學習自由失落和學習制度低效。”
羅杰斯自由學習理論自引入我國教育改革以來,在中小學教育中得到了比較積極的實踐和發展,但在高等教育中的研究和應用不足。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成長發展的引路人,需要在新的形勢下創新工作模式,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引導和促進大學生自由學習的相關理論探究和實踐探索還需要不斷深入。
參考文獻:
[1]石毓智.為什么中國出不了大師[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1.
[2]學習自由:學習權利和學習價值的雙重實現[J].當代教育科學,2011,(5):12-13.
[3]雅斯貝爾斯.什么是教育[M].鄒進,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1:55-56.
體育衛生工作,關系到學生的身心健康。為了適應新的課改需要,學科的教學設計、設施發生了很大變化,但對于課堂教學為輔,課外教學為主的體育、衛生科,相對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新課改要求體育衛生教師不能再作總導演,一言堂,學生也不再是演員。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協作者、促進者,學生詩問者、說者、做者、思者。
二、具體要求
1.體育方面
根據新課改要求體育教學工作具體做好如下幾個方面
(一)明確上體育課的目的,了解體育課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向學生講明體育課的常規要求,使學生明確體育課的足以事項,上好體育課。
(三)懂得早睡早起的好處,并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直到為什么從小鍛煉身體,鍛煉身體有什么好處。
(四)知道鍛煉身體前要做好準備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懂得一些準備活動的方法。
(五)根據學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及身體素質,適當選擇體育器材,選擇學生喜歡的體育項目,根據小學生體育達標要求,保護性的學習、鍛煉。
(六)懂得動作、要領、保護,達到體育鍛煉標準要求。
(七)有組織、有紀律的參加運動會及體育活動。
(八)上好“三操二課”,多參加戶外活動。
(九)責任教師對學深的安全負責。
2.衛生方面
(一)校園衛生
1、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建立健全衛生工作制度,成立衛生工作領導小組。
2、對校園實行美化、綠化、凈化措施,努力創建良好的校園環境。
3、對教師、各功能教室、廁所分工到班,做到定期打掃,保持清潔,無異味。
4、嚴加管理,及時清除學校死角。
5、學校定期對衛生情況進行檢查,有記錄并及時進行表揚。
(二)飲食衛生
1、學校對廣大師生的飲食進行嚴加管理。教育學生不亂買零食,不吃霉亂變質的東西,不喝生水。
2、不吃陌生人給的東西,注意防毒。
3、教師對學生的飲食衛生負責。
(三)健康教育
1、各班每周至少一節健康教育課,教師要認真準備,精心備課,保質保量。
2、利用宣傳欄、黑板報、專題講座等形式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宣傳。
3、建立健全健康檔案。
4、每天有教師對學生個人衛生進行檢查,使學生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
【關鍵詞】做思共生;課堂建構;內涵;框架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規劃第“十三五”重點課題“小學科學‘做思共生’課堂的建構與實施研究”(課題編號:B-b/2016/02/03)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10 文I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7)10-0045-04
科學是一門實驗學科,也是一門實證學科。科學教育倡導兒童動手與動腦“學科學”,動手是“做”的表征,動腦是“思”的表征。動手動腦學科學旨在手腦并用,做思結合,同向共進,以做促思,以思導做,在“做”中發現、體驗、感悟、思考和內化,從而提高科學學習品質。其實,若把科學學習活動看作是一枚硬幣的話,那“做”與“思”猶如這枚硬幣的兩面,實難分開。而在現實的科學教學中,“以講代做”“有做無思”“得做忘思”“有思無做”或“得思忘做”的現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往往會制約科學學習的品質與效益的提高,一直為人們所詬病。如何破解這種尷尬的局面,讓科學課堂中的“做”與“思”共處、共融、共生,讓學生在科學學習中“得做”“得思”“得法”,進而提升科學學習的品質和效率,促進深度科學學習,這是需要我們直面的現實問題。我們試圖從實踐與研究的兩種視角建構與實施“做思共生”科學課堂,并詮釋其內涵,設計其框架,規劃其路徑,確定其目標,探討其方法,預測其成果。這種實踐探索與課題研究有機結合,無疑是一種最佳的組合,課堂實施的操作性與課題研究的實驗性不期而遇,課堂建構的科學性與課題研究的規劃性不謀而合,教學研究的應用性與課題研究的前瞻性共通互融,相應的課題研究必將把“做思共生”課堂建構與實施置于更加科學、更加規范、更加系統的平臺之上。同時,“做思共生”課堂建構與實施也必將使課題研究更有載體,更有依托,更有抓手。兩者同構共生,同向共促,相得而益彰。
一、“做思共生”科學課堂建構和實施研究的概念詮釋
“做思共生”的“做”側重于動手、操作、經歷、體驗與實踐,主要是指具有實踐特質的科學活動,諸如搜集信息、現場考察、自然狀態下的觀察、科學實驗、情景模擬、科學游戲、動手操作、科技制作、家庭科技、參觀訪問、種植飼養等實踐活動;“做思共生”的“思”側重于動腦、思維、思考、思路與反思,主要是指具有心智特質的思維活動,諸如“做”前問題的提出、假設的作出、方案的設計、路徑的規劃和結果的預測等,“做”中變量的控制、實證的檢驗、過程的監控和現象的梳理等,“做”后對事實的歸納、因果的推論、規律的發現、概念的抽象、知識的歸整和過程的反思等;“做思共生”中的“共生”原指在生物學領域種群生態學范疇內的兩個或多個生物,在生理上相互依存程度達到穩定、持久、親密、共利、平衡的狀態。其理論在多領域多學科中有著廣泛應用,并彰顯出了共生理論的核心要義――共存、合作、互利、互補、和諧、雙贏與共進。
“做思共生”是根據“具身認知理論”和“共生理論”將兒童科學學習中外顯的“動手”與“動腦”從認知發生與思維發展的角度表征為“做”與“思”,嘗試建構一種以具象認知為原型,以動作思維為支撐,以操作表象為紐帶,以知行合一為表征,以動作技能為外顯,以心智技能為內隱,以智慧學習為發軔的科學教學活動形態。
幫助學生積累“基本科學活動經驗”是科學課程的重要目標。“科學活動經驗”主要包括“實踐的經驗”和“思維的經驗”。“實踐經驗”的獲得依賴于科學與現實世界的相互作用(如科學應用),“思維經驗”是在思維活動過程中所獲得的那些最直接、最樸素的感性認識。在日常科學教學中,“思維的經驗”與“實踐的經驗”往往相伴而行,這也揭示了“做”與“思”的同宗同源,“思”源于“做”但又需要不斷超越“做”,這表明“做”與“思”的共處、共融、共生不僅可能,而且可行,將有助于學生經歷科學知識的發生、生展與形成的過程。
“做思共生”科學課堂建構和實施包括課堂建構與課堂實施兩個方面。一方面,“做思共生”科學課堂建構側重于課堂結構的重塑。結構往往決定性質,課堂結構發生變化,課堂的效率也發生嬗變。為達成“做思共生”的教學目標,著力設計與建構符合“做思共生”特質要求的課堂教學時空與先后順序的呈現方式及活動程序;另一方面,“做思共生”科學課堂實施側重于操作策略的形成,即為實現研究目標或研究意圖而采用的一系列具體的問題解決行為方式。
“做思共生”科學課堂的建構與實施研究,在理論上,試圖探尋“做”與“思”在對接、融合、互利、轉化和共促方面的表現形式與共生機制,探討并概括“做思共生”科學課堂教學的共同特征,梳理并提煉“做思共生”科學課堂教學實施原則;在實踐上,通過課堂觀察與典型課例分析,著力探索科學學習活動中“做”與“思”互為表里,合為一體,同向共促,協同發展的路徑,以及源于具象,始于手腦,發于經歷,基于體驗,融于身心,合于內化,成于貫通的方式與方法。形成“做”與“思”彼此交融、彼此支撐、彼此相長,手腦并用,同向共進,以思導做,以做促思的實踐策略;在范式上,基于嘗試、實踐、反思與行動逐步建構“做思共生”科學課堂的主要環節和結構范式。著眼于科學學科的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豐盈科學知識的內涵,改造兒童的活動經驗,增強科學活動的內涵,提升兒童科學探究水平,凸顯兒童的深度學習,全面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與學的品質。
“做思共生”的科學課堂教學是集小學科學學科特點及教學特質于一體的教學實踐形態。“做思共生”是基于連云港區域推進建構式生態課堂的歷史與現實,并與之相適應的科學學科實施操作范式,與學生核心素養特別科學素養以及學科關鍵能力相呼應而擬立的教學主張。“做思共生”的實踐源點和主脈是“做中學”與“做科學”,在其實踐與發展過程中,不同程度地受到具身認知理論、實踐的科學理論、建構主義理論、兒童發展階段理論、經驗課程理論、思維可視化理論等教育理論的影響,特別是對身心二元理論進行合理揚棄。將身體的意象、心智的意境與環境的影響延展為“做”“思”“場”,并將“做”與“思”置于“共生”場的生態環境中,致力于學生科學活動經驗的豐富與豐滿。
“做思共生”科學課堂建構的研究價值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表現在科學課程建設方面,另一方面表現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方面。從科學課程建設方面來看,科學課程建設的一個重要方向,就是回歸教育的原點――兒童立場,順應兒童的科學教育的核心任務是找到適合兒童學習科學的方式。科學教學發展一個重要方向,就是回歸課堂原點――深度學習,深度學習是有意義的、理解性的和階梯式的學習。深度學習是學生源于自身內部動機的對有價值的學習內容展開的完整的、準確的、豐富的、深刻的學習。“做思共生”的實踐源點和主脈是“科學實驗教學”、科學“做中學”與“做科學”,其要旨是深度的科學學習。要實現深度科學學習,就必須研究學生的內源性動機是如何被激發與保持的,完整、準確、豐富、深刻的科學學習是如何發生的,哪些科學學習內容是更有價值的。這也是在回答學生、學習、學科三大課堂教學原點問題。基于此的小學科學“做思共生”課堂建構與實施研究就尤為重要;“做思共生”科學課堂的研究價值還表現在課程改革的要求方面。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旨在改變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其實質是“讓人回到教學”的教育哲學變革。人回到教學的根本就是讓“身體”回到教學,喚醒教學中的身體知覺,使以人為本的教育更加確鑿、實在并富有底氣。用身體現象學的思想改變當下積習已久的教學效果往往體現在“脖頸”以上,與“脖頸”以下的身體無關的弊端,強調身體知覺是人認識事物的基點,它與情感和理性共生,引導學生將身體知覺表達成為思想,使學生的身體切實回到教學。“做思共生”的科學教學將師生變為行動者和思考者,將自由支配的時間和廣闊的空間還給身體,使學生的身體、理智和精神進一步得到和諧發展。基于此的小學科學課堂范式建構和實施策略探尋也尤為緊迫。
四、“做思共生”課堂建構實施的思路方法與預期成果
圍繞“做思共生”科學課堂建構與實施的研究目標,從“做思共生”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兩個層面展開,探索“做思共生”的表現形式、互動表征及轉化機制,以此建構“做思共生”課堂教與學范式與模型,并在持續實踐與反思中完善“做思共生”的教學理念,打造“做思共生”的科學教育。
研究過程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內涵詮釋與框架設計階段。制定研究方案,成立研究團隊組并完成人員分工,學習“做思共生”的相關理論,為研究的實施作好思想、知識準備;第二階段為探索實施階段。小學科學教學中“做思”現狀調查分析,反思、調整研究方案,探索科學教學實施“做思共生”途徑和方法,開展教學活動。圍繞研究組織培訓和中期評估,指導階段性成果交流活動;第三階段為總結提升階段。采集研究數據,積累資料,分析實證數據,設計總報告思路。對研究成果進行評估指導。撰寫研究報告,準備研究結項工作。
主要采取四種研究方法:一是文獻研究法,通過檢索明確“做思共生”的概念、內涵和特征,做好理論闡釋;二是調查研究法,分析當前科學教學中師生在“做”與“思”互動中的現狀及感受,把握科學教學實踐的現狀,提出應對策略;三是案例研究法,選取具有代表性的課堂案例,分析其隱含的價值取向、結構特征及需要改進的問題,建構“做思共生”科W教學范式;四是經驗篩選法,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及時進行動態分析,不斷總結研究成果,進行階段性反思,篩選出“做思共生”科學教學的實施策略。
研究的主要觀點有三點:一是“做思共生”的科學教學是集小學科學學科特點及教學特質于一體的教學實踐形態。試圖建構具有小學科學“做思共生”學與教特質的操作范式,形成問題解決的行為方式及實施策略,提升小學科學教學的品質,營造新型科學課堂文化形態;二是“做思共生”科學教學體現了教學對人的發展性的深刻影響。通過“做”與“思”銜接、轉化與共生來促進動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動作思維與形象思維、科學知識與科學能力的協同發展。通過深度加工知識信息、理解科學概念,主動建構個人知識體系并有效遷移應用到真實情境中以解決實際問題;三是“做思共生”的科學教學將師生變為行動者和思考者,助推師生的共同成長。有助于建構新型師生關系和“教”與“學”的方式,推動教學從“知識體系”走向“能力體系”,促使教師在不斷的“做”與“思”中提升專業知識與學科素養,使科學課堂教學方式呈現出越來越豐富而多樣的教學形態。
將基于具身認知“做思共生”引入科學教育教學,凸顯了對“整體人”和“全面人”的關注,彰顯了對兒童學習特別是兒童科學學習深度關注,有可能引發傳統科學教學模式、課堂結構、教與學的方式和教學研究方式的變革與創新;對學生而言,參與“做思共生”的科學學習活動,將其變為行動者和思考者,將自由支配的時間和廣闊的空間還給身體,發揮學生的經驗和經歷在科學理解與科學深度學習中的作用,使其身體、理智和精神進一步得到和諧而豐富的發展,從而回歸課堂原點,促進深度科學學習的開展。無疑,以上兩個方面都具有創新的意蘊。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做思共生”科學課堂的建構與實施旨在實現科學教學中學生主體意識的覺醒,是科學學科本質的回歸,是科學素養與關鍵能力指向的弘揚。其研究內涵、規劃、路徑與框架必將為相應實踐探索提供時間表、路線圖和施工單,讓“做思共生”科學課堂的建構與實施更加科學、更加規范、更加有效和更加前瞻,促進科學教學改革從“實然”向“應然”的嬗變。
參考文獻:
[1] 顧長明.做中學:在“動手”與“動腦”間追尋[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3,(8).
[2] 顧長明.中小學生科學素養發展的實證研究――基于江蘇省連云港市的監測數據[J].教育測量與評價,2014,(5).
[3] 茍志效.論動作思維的特征及其認識論價值[J].晉陽學刊,1994,(2).
[4] 顧長明.“做思共生”科學教學主張與實踐建構[J].教育研究與評論,2016,(7).
關鍵詞:大學生; 思想政治工作; 新常態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6)02-132-001
近年來,中國經濟呈現出新常態,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新常態”使中國政治生活進入新階段,中國政治呈現出新常態,高校的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也出現了很多新情況和新問題.
一、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新情況
(一)國內國外社會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
當前,“新常態”使中國政治經濟生活進入新階段,中國呈現出新常態,給公款吃喝、公車私用、奢侈消費、公款旅游、迎來送往等戴上“緊箍咒”;“新常態”使中國文化發展進入新階段,中國文化發展呈現出新常態。目前國際國內形勢復雜多變,多元文化碰撞融合,但是當前少數發達國家在信息和資源上利用自身占有的絕對優勢造成壟斷局面,一些其他的國家往往被排斥在這種進步的文化之外,如何使得全球各個國家民族都能夠共享人類文明進步所帶來的繁榮,是我們當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遇到的一個新課題。
(二)高等教育不斷發展帶來了許多新情況
我國高等教育已經實現了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目標。當前,我們面對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新情況,應該如何實現以前的高校精英教育模式轉變為現在的大眾普通教育模式,如何建立起相應的質量保證體系來保證教育的高質量,如何解決好當前畢業生就業越來越困難的局面等等,都是當前高等教育普及化所帶來的新情況新問題。另一方面,社會中的不良風氣在高校內的影響日益嚴重,很多高校內出現了不良的思潮。這些新情況新問題,都是當前高等教育思想政治工作所面臨的,我們必須加以研究和制定出相應的對策。
(三)大學生思想實際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
現在大學生具有很強的進取心,面對越來越激烈的社會競爭環境,他們成才的愿望非常強烈,具有濃厚的競爭意識,并且非常注重個性的發展。但是另一方面,他們的社會責任感相對缺乏,奉獻精神也相對欠缺,更多地關注個人的利益,并且缺乏社會磨礪的經驗,思想相對單純。
二、新形勢下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
(一)樹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確理念
首先必須樹立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當前時代在不斷發展,對于大學生的思想品德要求也越來越高。在大學階段,大學生的思想處于轉變時期,思想觀念形成就是在這一時期定型的,因此必須把德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內容來抓,不斷提高當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其次,要用以人為本的觀念來抓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圍繞大學生的思想實際,不斷從內心深處去關懷尊重幫助他們,不斷在思想上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三是要貫徹全程抓思想工作的意識。應當在他們的工作、生活、學習、就業各個環節都給予充分的關懷和關照,這樣才能夠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貫穿于大學生活的全過程中。
(二)突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
一方面要抓好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大學時期是一個人人生觀價值觀成型的關鍵時期,我們應當注重這一特殊的發展時期,幫助大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育他們崇高的理想信念。另一方面要抓好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我們必須通過各種方法營造出濃厚的氛圍,通過抓歷史教育和文化教育等多種手段,培養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最后,還應當突出抓好大學生的公民道德教育,使他們養成符合我國實際的良好道德習慣,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并體現時代的進步和要求。
(三)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一是要貼近大學生的思想實際。用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引導他們的思想,不能夠把矛盾回避過去,要堅持以理服人,不能避重就輕。二是要找到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突破口。使得他們真正理解我們所說的道理,在心底接受這些道理。三是要在實踐環節上下功夫。應當結合時代的實際特點,用大學生喜愛參加的各種活動形式,來使他們在活動中接受教育,在實踐中領會道理,這樣比只是口頭上的教育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石國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指引[M]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07
摘要:隨著目前我國所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念在社會各個層面上的滲透,在高校教育工作中得到了較為廣泛的運用,也發揮出非常關鍵的促進作用。因此淺談高校輔導員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應該如何進行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思想教育; 高校大學生; 科學發展觀; 輔導員
我國各類高等院校目前在對高素質人才培養過程中,學校的重心工作就在于對學生的教育工作,這里所提到的教育既包括知識和能力上的教育,還包含了對學生觀念、社會認知、價值觀念等方面的思想教育工作,在教育任務上較為艱巨,同時其影響也較為深遠。而輔導員作為大學生管理工作、教育工作以及學生指導工作中的主體,不僅和學生的相處時間最長,同時和學生進行聯系的次數也最多,是針對高校大學生所進行的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導者、實施者和組織者,肩負著提高大學生科學文化知識、心理健康素質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素質的重任。同時隨著目前我國所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念在社會各個層面上的滲透,在高校教育工作中得到了較為廣泛的運用,也發揮出非常關鍵的促進作用。因此淺談高校輔導員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應該如何進行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在大學生思想教育過程中突出“以人為本”
科學發展觀多包含的一個重要的思想內容就是“以人為本”,而對于高校學會生思想教育工作而言,實際上突出的應該是“以學生為本”。具體而言,要將學生轉變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主體,將傳統教育中被動接受轉變為“以學生為本”下的主動接受。由于在傳統的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中,一直強調的是對學生施加一定的道德規范、思想觀念上的影響,但是在這種影響施加的教育過程中突出的是教育者的個人權威和話語權,而忽視了大學生所應該具備的個人主觀能動性和主體地位,僅僅是進行教育內容上的簡單灌輸。由于目前大學生思想教育過程中,輔導員所面對的都是具備一定行為能力和思想意識下的大學生,這種填鴨式的教育方式很明顯無法符合當地思想教育工作的要求,同時也違背了“以學生為本”的主觀要求。
因此作為科學發展觀下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主體之一,輔導員需要在具體的教育工作者,首先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盡可能的貼近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實際,確保學生可以對所傳輸的思想道德內容實現主動接受,并通過對自身的思想活動來將其轉變為被自身所利用的道德意識和思想觀念。同時從教育理念上來說,需要對傳統的思想教育手段和方法進行轉變,利用和大學生之間所進行的交談,對其在思想內容上所存在的困惑問題進行疏通,然后在思想交流的基礎上實現教育者和大學生之間的平等對話,最終可以引導受教育者可以在潛移默化下形成正確和高尚的思想道德和觀念。
二、教育工作中注重對科學發展觀的體現
首先是要在具體的思想教育內容上充分體現科學發展觀。由于大學生思想教育本身涉及到可持續發展、全面協調等方面的問題,同時在其教育內容上需要充分體現時代精神,而這些方面的內容體現的也是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同時隨著目前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利益格局以及社會結構上的不斷調整和變動,在創造出巨大發展機遇的同時也要迎接更多的全新挑戰,這些方面的變化和發展都決定了在高校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過程中,輔導員必須要順應目前社會發展的新形勢和新任務,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全面貫徹到教育工作的各個方面,讓高校大學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達成社會核心價值體系上的共識,從而實現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
其次在注重大學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同時加強輔導員的自我完善。上文中也已經提到過,高校思想教育重要在于做到以學生為本。而高校輔導員作為大學生管理以及思想教育工作上的指導者、組織者和工作者,并作為大學生最親密的知心朋友,需要利用思想教育工作來實現學生全面發展和可持續發展,而為了實現這一教育目標,還要注意到輔導員自身的教育和完善工作。由于目前高校輔導員其工作內容上越來越復雜,同時對專業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對于輔導員素質要求上也越來越全面。對于輔導員的自身素質提高方面,僅僅依靠進修或者是培訓方式是不夠的,最為重要的還是需要依靠自身主觀能動性上的發揮,進行自我完善和自我教育。目前我國各高校對于輔導員隊伍建設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利用攻讀學位計劃、研修基地以及示范培訓基地的建立等多種方面來實現輔導員業務能力和專業化能力上的提高。所以輔導員應該牢牢的把握住這種發展機遇,實現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
三、在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注重兩種制度
(一)注重高校輔導員的團隊組合制度
高校的輔導員往往很多,有專職有兼職,各有各的特長,有的擅長心理輔導,有的擅長文娛活動,有的擅長體育活動,有的對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理論問題有較深入的研究等等。這樣,在基層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組織中優化人員,通過角色搭配方式來更好地實現角色扮演,更好地完成推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任務。
(二)制定科學合理的班級管理制度
班級和黨團組織的健康發展離不開行為規范和約束機制的制度保障,完善健全的制度才可以使班級和黨團組織建設有規可依、有章可行。對于班級來說,一個好的制度不僅可以令輔導員的工作更加規范,而且以制度治理代替人治更具有公正性和管理有效性。
除了院系及相關部門的有關規章制度外,在班級的日常管理中,根據不同時期的需要,制定相應的班級制度,涉及到學習、生活、班級事務、黨團活動、組織和發展等。如請假制度、綜合素質測評辦法、宿舍衛生評分標準、周末的晚點名制度、定期查宿舍制度、班會和班團活動的舉辦要求、班費的管理、班干部的考評、團員推薦和黨員的發展等。通過這些制度的嚴格執行和同學的自覺遵守,班級的各項工作才能有條不紊開展,形成良好的班風。好的班風才能形成好的學風,好的學風構成了好的校風。制定客觀可行的規章制度,還要不折不扣去執行。真正做到有章可依、有規可行、執行必嚴、一視同仁,良好的班風、學風、校風才能真正建立起來。
參考文獻:
[1]夏瑞武,彭宇,王建,蔣宏偉.新形勢下高校學生工作的幾點思考[J].中國建設教育,2009, (02) .
關鍵詞 大學生 管理工作 措施
學生是學校賴以生存的本體,學生的素質依賴于高校的管理水平。但是,新形勢下,大學生的思想讓人難以琢磨,這就對高校的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形勢下的大學生具備很廣的知識面,很高的智商,能夠為祖國、為社會貢獻一份力量,但是他們的心理素質也受到了很大的挑戰,過于理想化,這些都是高校管理工作者需要研究的地方,只有不斷地進行管理方式的創新,才能徹底解決大學生“管理難”的問題。
1 新形勢下大學生的思想特征
1.1 強個性,弱心理
新形勢下的大學生能夠勇于批判一些事物,能夠在激烈的思想斗爭中,保持自己的觀點。他們更喜歡創新的模式,不喜歡教條的思路,死板的教育方法在他們看來就是扼殺他們的聰明才智。但是對于大學生的管理創新工作來說,很困難的一個點是他們的心理抗挫能力不足,要想提高其心理素質,這是一個很復雜的工程,要求我們能夠在思想、組織、管理、教育等多方面進行謀劃。
1.2 強主體,弱合作
新形勢下的大學生具有很強的主體意識,在團隊合作的過程中,容易以自我為中心,沒有辦法用最快的途徑融入集體之中。因此對于大學生,高校管理工作的重心將根據他們的特點與喜好將課堂從校內移到校外,將傳統的學習方式改為實地參觀,徹底改變他們的思維模式,讓他們這些獨生子女了解和服務社會,了解團隊意識,這樣更利于大學生的管理工作。
1.3 強時代感,弱價值觀
對于大學生而言,他們大多都親身體驗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變化過程,能夠體驗到其中的不易,因此他們大多數都具有很強的時代感,能夠做到愛憎分明,有積極向上的態度,這些都是高校的管理工作的優勢。但是在高度發展的社會面前,他們卻沒有正確的價值觀,更多的是比富貴,而不是比自己的能力,這些都是高校的管理工作需要進行創新的地方。
2 新形勢下加強大學生管理工作新思路
2.1 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要想做好大學生的管理工作,需要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進一步加強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因此新形勢下,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受到高校管理者的重視。人才素質主要包含四個方面: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專業素質以及身體心理素質。而這些素質中的基礎就是心理素質,如果大學生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就沒有辦法完成學業,在未來更沒有辦法承擔建設祖國的重任。所以說心理素質關系著大學生的全面素質,關系著高校能否完成為祖國培養人才的重任。我們應把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看作是新形勢下管理工作的重心,不斷地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就是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可以建設一個與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的網絡專題,通過這樣的一個校園宣傳,讓思想政治教育成為大學生關注和熱議的焦點。高校只有牢牢把握住思政教育工作的主動權,對大學生進行教育,疏導,就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動向,針對特定的網絡行為,制定教育對策,才能更好地做好大學生的管理工作。
2.2 利用好網絡平臺
高校大學生的管理工作要充分利用好網絡這個平臺,利用微博或是QQ等新型工具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了解。新形勢下的大學生接觸社會、獲取信息的途徑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報紙電視,更多的是接觸網絡,因此作為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者,要了解這樣的一個動態,通過這些手段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新形勢下的管理工作不能缺少多媒體技術,它有很多優勢,能夠展示更加全面的信息。在管理工作中,適當地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能夠讓學生更加直觀生動地了解思想的動態,激發他們的興趣。要采取一些措施提高大學生的自我約束力以及自我保護能力,這樣能夠讓大學生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對于一些網絡行為具有一定的防范意識。高校通過建設網站,加強對學生對網絡不良行為的控制,對于校內共建網絡要加強管理,不能任由處置。通過一些網絡的手段,為大學生搭建一個新的網絡平臺,為他們尋找網絡的真實用途,通過這樣的一個制度的建設為大學生學習生活提供更加全面、優質以及高效的服務。讓大學生真正喜歡校園網絡,并正確使用它,讓網絡成為自己最重要的工具,這也是高校管理工作需要進行思考的地方。
2.3 綜合考慮大學生全面成長的需求
由于大學生的成長環境不一,這就為大學生管理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能夠讓大學生全面發展,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雖然當前大學生面對著不同的社會、家庭和成長環境,而且在遇到問題的過程中,會導致學生出現很大的壓力和誤區。近年來,大學生會由于一些心理問題而出現休學或是退學的狀況,而且導致突發事件和惡性事件的出現。高校的管理工作就是要避免這類事件的發生,以最大的可能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生活條件。學校是否有足夠的資源和平臺讓學生的學業技能和職業能力得以均衡提升,幫助學生對自己的學業與職業生涯有清晰的認識和規劃,并健康成長。當前形勢下,選擇學校不僅為了學習專業知識和繼續深造,更是為了畢業后能獲得適合自身發展的職業的關鍵選擇。而在學生就業的時候,企業主要考察的是學生的職業能力,也就是為企業創造價值的能力。因此要綜合考慮大學生全面成長的需求,這樣才能做好大學生的管理工作。
2.4 加強學生工作隊伍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