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事業單位會計規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事業單位 西方非盈利組織 會計制度 比較 啟示
一、我國事業單位會計與西方非盈利組織會計的比較
(一)會計概念的比較
1、西方非營利組織通常是指不以盈利為目的,業務開展不以營業性質為特征的各種組織,其管理會計適用于非營利組織會計體系,遵循有關的會計規則。主要的特點有三:一是資金或資產的提供者不指望返還其資產,也沒有獲得回報的期望;二是非營利組織對外提供商品或服務即其業務運行不以營利為目的;三是在組織資財出售、轉讓、贖買或清算后不存在可以分享剩余的利益所有者。
2、《事業單位會計準則》這樣定義我國事業單位會計:以事業單位實際發生的各項經濟業務作為對象,記錄、反映和監督事業單位預算執行過程及其結果的專業會計,是預算會計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事業單位會計體現出以下三個特點:一是事業單位的宗旨是服務社會為,以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二是資金投入以滿足社會服務需求為根本,資產的盈虧不重要,一般不進行完全的成本核算;三是在投入上以國家財政撥付為主,其它組織對事業單位無償的投入較少,但也不要求償還與回報,不存在業益問題。
3、比較二者會計概念的特點,從本質上說,西方非營利組織會計與我國事業單位會計沒有根本的差異。但我國事業單位會計概念在會計管理和預算管理上更加明確,聯系緊密,相對而言,西方非營利組織的概念顯得有點含糊,內涵不夠明確。
(二)財務來源和資源分配的比較
1、西方非營利組織的主要財務來源包括政府財政撥款、社會各界資財捐贈等形成的基金、補償性收入等。因此,西方非營利組織建立了和政府一樣的核算模式,對公益基金的管理模式比較成熟,出資者對資財的一般有明確的要求,其財務資源必須據此進行管理與分配。一般可劃分為未限定用途基金、暫時限定用途基金、永久限定用途基金等類型。
2、從我國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基礎出發,事業單位財務資金的主要來源財政預算撥款,但也有各種社會捐贈和事業單位自身創收,不過一般所占比例通常較小。事業單位財務資源的管理可分為專用基金、固定基金、事業基金以及財務結余等。在具體財務管理中按照資金用途進行管理,獨立進行財務核算和形成財務報告,如經費管理中有專項支出和收入以及非專項支出和收入。
3、西方非營利組織財務資源的分配使用有嚴格的規定,而我國事業單位財務資源除專用基金的限制性較強以外,其它基金則沒有明確的限制,特別是對自身收益這一塊相對混亂。新形勢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事業單位改革向深層推進,未來部分事業單位肯定要與政府,轉變為企業性質,成為獨立會計主體。
(三)會計核算基礎的比較
1、西方非營利組織會計核算基礎采用權責發生制,根據權責發生制會計規則,與企業在基本一致。以西方會計界較為公認的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的第93號公告《非營利組織折舊的確認》為例,非營利組織的大部分固定資產應計提折舊;其資源提供者提供當前不能使用的資源,應確認為遞延收入;對限定用途的資源,應在該資源滿足其所附限制條件時才可確認為收入。
2、我國事業單位會計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實現制。收付實現制是會計核算的基礎,經營性收支業務可采用權責發生制。會計收付實現制比較直觀,操作簡單易行,但核算不夠全面準確,不能真實全面反映事業單位的財務狀況,與國際慣例仍有一定的差距。
(四)會計要素的比較
1、會計要素是對會計對象所作的基本分類,是會計核算對象的具體化,是用于反映會計主體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基本單位。西方非營利組織的會計等式為:“資產減去負債等于基金或凈資產”以太“收入減去支出等于溢余或損失,其包含的會計要素比較全面,內涵豐富。
2、我國事業單位會計的會計要素為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和支出五項,采用的是“資產加支出等于負債加凈資產再加收入”的會計等式。
3、比較而言,我國事業單位會計沒有“溢余或損失”這一項要素,我國在會計制度中又規定“結余分配”、“事業結余”和“經營結余”等會計賬戶,而在會計實踐中的收入支出表中列有“結余”欄目,也即是說,承認“結余”的客觀存在,但不確定為會計要素,顯然不夠恰當、合理。
(五)會計報表的比較
1、組成西方非營利組織的會計報表體系項目有:資產負債表、職能費用表、收支余額表以及財務狀況變動表。資產負債表是對該組織一定時期內其擁有的經濟資源、債務負擔狀況以及剩余凈資產情況的直觀反映。職能費用表反映職能劃分的費用項目在當期累計發生情況。收支余額表反映一定會計時期內收入、支出及節余情況。財務狀況變動表則是對現金的變動結果的反映以及原因的分析。
2、我國事業單位會計報表體系是由主要報表附表及會計報表附注和收支情況說明書等構成,主要包括資產負債表、收人支出表、基建投資表等報表。
3、我國事業單位報表資產負債表將資產和支出混合在一起,沒有按功能分類,導致會計報告信息失真,不利于報表使用者判斷分析;西方非營利組織會計資產負債表的會計等式為“資產等于負債加基金余額或凈資產”,不包括支出項目。在會計報告的編制方式上,我國事業單位主要采用匯總的方式,而西方非營利組織主要采用會計報告的方式,更能充分反映本單位的經濟運行及業務活動情況。在報告種類上,西方非營利組織要編制現金流量表,反映現金等的形成及運行情況,而我國事業單位沒有財務狀況變動表,對資金情況的反映不夠全面系統。
關鍵詞:政府會計改革;政府會計準則;收付實現制;權責發生制
一、政府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實施的背景
政府會計準則的推行是在政府會計改革的背景下出臺的,政府會計改革是響應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建立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的號召,建立符合現行部門預算管理的政府會計體系。2014年底,財政部的《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改革方案》正式開啟了我國政府會計改革的進程。2015年10月23日,財政部第78號文《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以下稱《基本準則》),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2015年7月6日財政部印發的存貨、投資、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四項具體準則和2016年8月份發出《政府會計制度(征求意見稿)》,政府會計標準體系正在逐步完善的過程中。政府會計改革的推進對我國的財政體系和行政事業單位有著深遠的影響。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改革是基于政府會計規則的重大改革,其前提和基礎任務就是要建立健全政府會計核算體系,包括制定政府會計基本準則、具體準則及應用指南和政府會計制度。
二、政府會計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我國現行政府會計制度體系中統馭性的法規是《會計法》和《預算法》,具體的會計制度主要包括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行政單位會計制度與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等,以及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高等學校、中小學校、科學事業單位等特殊行業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和有關基金會計制度等。自2012年起,財政部相繼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進行了全面修訂,在某些方面引入了權責發生制的核算辦法,為進一步推行財政體制改革打好了基礎。以收付實現制為主的會計核算體系是我國政府會計工作領域的基本核算基礎。收付實現制在我國財務管理體系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構成了財政體系的核算基礎。收付實現制能夠完整反映政府部門的預算收支執行情況,能夠為決算報告提供數據支持,為政府的財政資金的合理合規使用和政府職能的有效運行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但是隨著我國國情的變化,經濟的高速發展,政府部門職能的改變和政府部門機構改革的需求下,僅僅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的政府會計核算制度已經遠遠滿足不了日漸繁雜的政府會計經濟事務。例如,修訂后的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要求事業單位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無形資產進行攤銷,但是計提折舊、攤銷后都是“虛提”,折舊費、攤銷費用都是計入基金項目并不直接計入成本,所以不能真實反映行政事業單位的成本費用的實際狀況,這就違背了會計核算中的收入與成本匹配的原則。成本費用核算的不準確就會影響政府資產負債的真實情況的披露,也會影響政府的實際運行成本情況、科學評價政府績效等方面的反映,難以滿足編制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的信息需求。因此,在新的形勢下,現行政府會計規則和會計制度的改革勢在必行。當舊的制度和準則不能適應層出不窮的新需求新問題的時候,《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的制定及成為政府會計體系變革必然要求,這也會是政府會計工作準則的一個新突破和新發展?!耙皇て鹎印?,政府及社會各界對政府會計基本準則進行了廣泛的討論和調研。而四項具體準則和政府會計制度(征求意見稿)的,為具體落實實施政府會計改革提供了行動的指南。
三、對政府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的創新性解讀
(一)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的統一性
政府會計準則和政府會計制度打破了政府部門的性質差異,一般情況下,不再區分行政和事業單位。將行政事業財務規則以及行業事業單位會計制度進行了統一,基本實現了會計科目統一、核算內容和報表統一,為各級政府財政部門編制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和各部門、各單位編制財務報告及進行成本核算打好了堅實的會計核算基礎,有利于不同行業、不同背景的政府部門之間的對比。
(二)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核算“二元化”
政府會計準則和政府會計制度中二元化特征最為鮮明,為了滿足政府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核算的雙重功能,在核算基礎上,預算會計采用收付實現制,財務會計采用權責發生制,。會計要素也體現了“二元結構”,創新性的引入了“8要素”的會計核算思路,將會計要素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預算收支表會計要素,以收付實現制為主要核算基礎的會計科目,應準確完整反映政府預算收入、預算支出和結轉結余等預算執行信息;另一類是資產負債表會計要素,以權責發生制為主要核算基礎的,應全面準確反映政府的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費用等政府主體的財務信息。
(三)政府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具有互補性
政府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適度分離又相互銜接是此次政府會計準則的突出特點。所謂適度分離是指實現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的雙重功能,同時提供決算報告和財務報告,能夠全面反映政府部門的預算信息和財務信息。所謂相互銜接是指在同一會計核算體系中,預算會計要素和財務要素相互協調,決算報告和財務報告相互補充,預算信息和財務信息同時提供政府部門的真實情況。二者既各司其職又是統一的有機整體,不同的核算方向提供完整的政府主體的財務信息和報告。
四、政府會計改革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影響
(一)有利于行政事業單位加強自身的資產和負債的管理
通過推行政府會計改革,在政府會計準則和政府會計制度下,能夠反映行政事業單位真實的資產和負債情況和預算執行情況,由此會促使行政事業單位完善自身的制度管理,嚴格落實有關的國有資產管理的規定,加強資產管理基礎,提高國有資產管理的效果,實現資產和資源的合理配置,防范和化解財務風險。
(二)有利于行政事業單位建立科學的績效評價機制
政府會計準則要求政府主體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進行核算,按照“實提”的原則計提固定資產折舊費用、無形資產的攤銷費用等,應按照要求編制收入費用表,由此,才能合理反映單位運行成本、提供高質量的會計信息,建立并有效實施預算績效考評制度,提升單位的績效管理水平,提高政府部門的服務能力。
(三)有利于行政事業單位廉政建設杜絕腐敗
政府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要求行政事業單位不僅僅提供決算報告,還要提供資產負債表、收入費用表和現金流量表等在內的財務報告,全面反映單位的預算執行情況、財務狀況、運行情況和現金流量等。政府部門的財務報告的信息使用對象,不僅僅是上級單位和主管部門,還有廣大的民眾。政府財務信息的公開化和透明化,尤其是對政府資金的使用和“三公經費”的公開,有利于民眾的了解政府的運行情況和運行效率,加強了民眾對政府部門的監督,由此保證了政府部門的廉政建設,減少腐敗的發生。
參考文獻:
[1]王晨明.《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新坐標,新起點[J].財務與會計,2016(04).
[2]建立健全政府會計標準體系,夯實政府財務報告編制基礎——財政部有關負責人就制定《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有關問題答記者問[J].財務與會計,2015(23).
[3]《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令第78號,2015(10).
[4]張月玲,劉藝明.我國政府會計準則體系構建研究[J].財政監督,2014(17).
由于這種國家撥款的方式使很多的事業單位都不需要對其本單位進行必要的預算,因為他們只要按照國家要求完成相關任務,就會獲得預算內的撥款,因此,對于事業單位的經濟效益考核以及財務的管理并不是他們的重點。各級事業單位由于對其的放任造成了大量的資金浪費,這就使管理出現混亂局面。但是,隨著改革的逐漸深化,國家頒布了一系列措施,但是由于事業單位的監督力度不夠,財務會計制度方面自身存在著漏洞,使撥款缺乏監管,資金的隨意和盲目的使用經常發生,這就無形中增加了財政負擔。
2知識經濟對事業單位會計人員及財務管理的影響
2.1知識經濟拓寬了事業單位會計上作的內容
人力資源的管理開始進入事業單位會計管理領域,20世紀80年代后傳入我國的會計核算領域,其發展依據是隨著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企業的生產經營越來越依靠智力和知識的創新。從現行的企業會計準則對資產的定義來看,人力資源作為無形資產應當視為事業單位的資產進行單獨計量核算。否則,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和管理的內容將不完整。
2.2知識經濟對事業單位會計人員工作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戰
傳統會計目標主要是以實體資本出資者與債權人作為出發點來詳細記錄會計主體與經濟相關的事項與活動,達到有關利益最大化的效果。知識經濟以知識資本作為基礎,可以確保經濟主體資本達到保值增值的效果。知識經濟使傳統的事業單位會計管理在空間和形式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信息技術網絡的連通,使得全球的經濟逐步走向網絡化和虛擬化,有形的會計憑證逐步被無紙化核算所代替,資本的流動速度更加快捷方便,但操作風險也隨之加大,在客觀上要求傳統的事業單位會計工作方式必須與時俱進。
2.3知識經濟對財務會計報告的影響
傳統的財務會計報告主要以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等組成,制式化、具體化的會計信息真實、準確、有效的體現出事業單位的財務信息。當今知識經濟的背景下,財務信息和市場信息面對的是一個動態的變化機制,知識和技術的指向性明顯。會計報告的內容就有了新的要求,增加了獲取最準確的數據輔助決策的難度。
2.4知識經濟要求事業單位有一批高素質的會計管理人員
知識經濟對事業單位財務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有一批高素質的會計管理人員。新知識經濟時代不僅需要事業單位會計管理的模式有所改變,而且急切需要一批精通業務的綜合性管理人員。會計管理者不僅需要具備比較高的政治素養和職業道德水平,還必須要求掌握比較新的財務基礎知識。不只是具有事業單位會計管理的基本基礎,而且應熟悉國際上通用的管理會計和審計知識,進一步掌握相關經濟、法律、財稅、金融知識,基本具備現代會計管理能力。
2.5知識經濟將使事業單位會計的職能改變
傳統的事業單位會計職能主要包括會計核算、會計監督和決策三項內容。知識經濟時代互聯網在為人們提供快捷、便利的同時,也拓展了傳統會計的智能。知識在會計工作中成為重要部分。并要求事業單位會計要參與企業單位經營決策,提供真實可靠的會計數據和信息,這將成為事業單位會計人員的一項重要工作。只有充分利用會計核算信息,才能了解市場的競爭狀況。新形勢下事業單位也需要依靠市場生存,所以,如何提高自己單位的資金使用效率,如何使資金發揮最佳效果直接關系著單位的經濟效益和發展水平。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建立一整套事業單位內部財務管理制度成為必然選擇。
3應對知識經濟對事業單位會計管理創新策略
第一,加強事業單位會計法制建設。其一是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的必然選擇,另外是為了能更好的保證會計規則的秩序。相關部門應對照《會計法》出臺的各項法規,對本單位的財務制度進行規范化管理,保證本單位的財務會計運行受到一定監督,這樣就可以極大的維護會計準則的法規,很規范的對國家財產進行保護,更好的保障納稅人的權益。國家還可以設立相應的基金,對于那些國家財產保護的實績進行宣傳并且獎勵,而對那些違法行為則追究到底,以打擊挪用公款,公款吃喝現象。
第二,進行事業單位財會各項相關制度的改革,應該具體明確事業單位財會管理基本職能,即規范事業單位的具體財務管理,以避免由于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過程中財會管理和會計核算職能的相互影響,克服并相應改變過于重視會計核算,對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狀況加以輕視,并能夠結合事業單位具體特點,制定出適合本單位的合理的財務管理方法,做到支出結構的優化組合。最后,要注意加強對于事業單位管理績效的考核管理,以鞏固和促進事業單位財務制度的革新成果。
4結語
關鍵詞:固定資產 聯合監督 編碼 程序
從1997年以來,我國先后實施了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收支兩條線”等多項改革,原有財務制度體系因其固有的滯后性決定了它已無法客觀真實反映事業單位資金活動.從2007年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就著手研究新的事業單位財務制度體系。經過15年,財政部于2012年2月7日以財政部第68號令正式頒布《事業單位財務規則》,并于2012年4月1日全國施行;財政部于2012年12月6日以財政部第72號令正式頒布《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并于2013年1月1日全國施行;《科學事業會計制度》、《高等學校會計制度》、《彩票機構會計制度》、《中小學會計制度行業會計制度》行業會計制度,財政部決定從2014年1月1日起全國執行。到目前為止,我國以《事業單位財務規則》為宗旨,《事業單位會計準則》為規范,《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為基礎,《科學事業會計制度》、《高等學校會計制度》、《彩票機構會計制度》、《中小學會計制度》等行業會計制度為補充的新事業單位財務制度體系已基本建立。
一、固定資產定義
固定資產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單位價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專用設備單位價值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過程中基本保持原來物質形態的資產。單位價值雖未達到規定標準,但是耐用時間在一年 以上的大批同類物質,作為固定管理。固定資產一般分為六大類:包括房屋及構筑物;專用設備;通用設備;文物和陳列品;圖書;檔案;家具;用具 ;裝具及動植物。行業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明細目錄由國務院主管部門制定,報國務院財政部備案。對于應用軟件,如果其構成相關硬件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應當將該軟件價值包括在所屬硬件價值中,一并作為固定資產進行核算;如果其不構成相關硬件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應當將該軟件作為無形資產核算。
二、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現狀
(一)資產管理部門未設置或名存實亡
據筆者了解,大部分事業單位根本就未設立資產管理部門,其職責由單位辦公室或財務部門兼任。這樣的崗位設置極不合理,原因很簡單:一、不專業 ;二、如由財務部門兼管,既不符合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制度,也易出現腐敗。
(二)“二重、二輕”―重購買、輕管理、重使用、輕保養
單位重購買是有原因的:一、單位年底突擊花錢,有“洗錢”嫌疑;二、單位負責人的認為:單位固定資產購買的多,對外就能體現單位業務繁忙,提供的社會服務多,也就是說負責人的政績就能體現出來;三、通過固定資產票據來處理“三公”經費,以規避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正是由于這些原因,直接導致虛假資產出現,資產管理處在無序狀態,部分資產長期閑置,使用率低,資源浪費和流失現象十分嚴重,造成極大的浪費。
(三)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執行不到位,賬賬不符、賬卡不符、賬實不符,盤虧、盤贏混亂假象時有發生
沒有資產管理部門,沒有專業的管理人員,就必然導致固定資產總賬與固定資產明細賬不符,與固定資產卡卡片不符,與實際存在實物不符。單位不重視制度執行,在資產清查盤點時,發現盤虧原因是使用部門設備已報廢,未辦報廢手續和進行賬務處理;發現盤贏卻是購入或受贈的固定資產未入賬等等混亂假象。
三、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混亂原因
(一)外部聯合監督機制不健全,監督力度不夠
外部監督包括上級主管機關監督、同級財政部門監督、同級審計部門監督、政府采購部門監督以及媒體監督等等監督。單部門監督是遠遠不夠,如何聯合監督,怎樣聯合監督,聯合監督什么等等一系列問題決定了,我國目前聯合監督機制不健全,沒有了這種聯合監督機制,就其本源,監督力度無法體現。
(二)內部管理制度不完善,賬務體系不合理
大部分單位沒有建立固定資產編碼、購置、保管、使用、維護、調撥、報廢、盤存制度。賬面只反映固定資產原值總額,未建立固定資產臺賬或卡片,導致賬物脫節,賬面總值對實物失去控制。
四、針對管理混亂原因,筆者認為應采取以下決策方案
(一)外部聯合監督
1、財政部門聯合政府采購部門狠抓源頭,嚴控固定資產采購第一關
事業單位年初預算表中有一項政府采購預算表,其中包括項目名稱、計量單位、數量、采購項目類型、采購目錄、采購方式、采購資金來源等事項,單位預算經過“二上二下”程序,經過人大批準后,予確定 。財政部門應根據審批預算下達直接支付指標,采購辦加強審核事業單位政府采購形式合法性。財政部門聯合政府采購部門提高預算執行的有效性,確保政府采購工作在公開透明的環境下運行,防止固定資產購買隨意性、變相性,預防腐敗的發生。
2、事業單位上級主管部門應聯合媒體、審計部門加大聯合審計力度
上級主管部門聯合媒體、審計部門,對下屬事業單位進行法定審計或專項審計時,發現固定資產管理方面有漏洞的,應及時提出整改建議,防止漏洞發生。如資產管理方面漏洞嚴重,其中相關負責人已觸犯刑律的,應及時移交司法機關處理。以資產審計作為一個突破點,構建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并把審計反映的情況納入領導干部的考核評價體系,堅決懲治腐敗行為,充分發揮審計監督作用,提高審計的震撼力。
3、提高單位負責人認識,走出不以固定購買數量為政績導向的誤區
事業單位提供的是公共產品,它的特性如不具有消費的竟爭性、消費的非排他性、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具有消費的強制性決定了事業單位的公益屬性。作為單位負責人應該認識到,事業單位的公益屬性決定了事業單位活動宗旨是給人民提供高效,優質、便捷的公共產品,當然也應遵循一個前提:以最小投入達到最大輸出。事業單位的資金活動是財政資金不斷投入,提供的產品不斷輸出。如出現投入大于輸出時,談何政績?購買固定資產的目的是為了能夠更好的提供公益產品,單位固定資產數量之多,金額之大,不是主要,主要的是人們老百姓能夠親身感受公共服務與產品的優越性,對此單位負責人應該走出這樣認識誤區。所以單位負責人加強正確的政績觀學習是很有必要的。
(二)內部管理
1、成立資產管理部,明確管理職責
事業單位資產管理部應加強同其他部門編制、下達和組織落實每年資產采購計劃;做好資產登記、保管、盤存等日常性工作;在堅持社會效益的同時兼顧經濟效益的原則下,盤活資產,提高資產利用率。
2、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提升固定資產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單位資產信息化管理程度很低, 不能動態反映資產的真實狀況。信息化程度越高,效率越高,隨著用友、IBM等資產管理系統都比較完善,事業單位可以通過這些資產管理信息平臺進一步完善資產管理系統。隨著單位規模的逐步擴大,其固定資產的投資規模相應擴大,而目前很多單位仍停留在手工管理模式,其運作機制已和單位的業務發展規模不相適應。
3、堅持“誰用、誰管、誰負責”原則,制定固定資產編碼、采購、保管、使用、維護、調撥、報廢、盤存制度
資產采購與驗收、庫管等職責應予分立,避免集中一人。資產的保管與賬簿的記載應當由不同人員分管,嚴禁責任混淆。同時建立健全資產管理制度落實的工作機制,完善資產管理制度執行的有關規定,將資產管理制度落實到責任部門、落實到責任人。對此,筆者就編號到盤存的資產管理程序制度,談談我的個人經驗與看法。
(1)明確編碼制度
原國家標準(GB/T 14885-2010)采用4層7位數字代碼表示,第1位表示門類,第2、3位表示大類;第4、5位表示中類;第6、7位表示小類。其分類結構如圖1所示。
固定資產分類代碼的第1位表示的是固定資產定義6個門類。
根據筆者的工作經歷,通過增加數字代碼能夠更加全面地反映固定資產分類。
編號公式如下:固定資產編碼=【國家標準分類代碼】+年份+月份+日數+購買序號
舉一例 : 某單位在2014年2月份通過政府采購購買了三項固定資產:2月6號購買彩色辦公旗艦 HP CP6015dn打印機二臺、2月28日購買綠友牌22寸草坪修剪機一臺.
打印機按照固定資產分類與代碼(GB/T 14885-2010)標準屬于【通用設備(2)-計算機設備及軟件(01)-輸入輸出設備(06)-打印設備(01)】【國家標準分類代碼】為2010601
修剪機按照固定資產分類與代碼(GB/T 14885-2010)標準屬于【專用設備(3)-農業和林業機械(11)-植物管理機械(04)-修剪機械(03)】【國家標準分類代碼】為3110403
按照上述編碼公式:
彩色辦公旗艦 HP CP6015dn打印機二臺固定資產編碼分別為
【國家標準分類代碼】+2014+02+06+001=201060120140206001
【國家標準分類代碼】+2014+02+06+002=201060120140206002
綠友牌22寸草坪修剪機一臺固定資產編碼為
【國家標準分類代碼】+2014+02+28+003=311040320140226003
(2)明確采購至盤點程序制度
先有申請部門填寫資產購置申請單一式三份,報請單位政府采購小組、單位負責人通過后,由申請部門送資產管理部門、財務部門各一份。
固定資產管理部門采購后,應及時將發票、采購貨物驗收單位送交財務部門。
資產管理部門根據采購貨物票據副本,做好固定資產明細賬、卡片及標簽登記工作。
資產管理部門將資產交給申請部門后,申請部門負責人應在固定資產登記明細表上簽字,以明確科室保管責任。
部門負責人、單位負責人調動、離任,免職等事項盤點、年度時期盤點,財務部門應配合資產管理部門做好盤點統計工作。
需要處置資產,申請部門填寫固定資產處置表,報政府采購小組同意后,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備案,(如屬于上報主管財政部門的事項,還應獲財政部門批準)資產管理部門做好善后處置工作,財務部門負責監督全過程。
資產管理部門將處置結果報送財務部門,財務部門根據結果負責財務處理或財政部門備案工作。
資產管理部門做好資產減少登記工作。
資產管理部門根據固定資產盤點明細表將盤點分析報告上報本單位政府采購小組負責人及單位負責人,另交財務部門負責人一份做賬務處理。
參考文獻:
[1]財政部.事業單位會計規則.經濟科學出版社,2012;3
關鍵詞:高校會計;會計信息披露;披露內容;披露方法
一、引言
在高校會計制度改革的推動下,中國的高校會計工作遇到了新的發展瓶頸與契機。高校會計管理者在時代背景下,開展了各項會計發展研究,其中高校會計信息披露研究的開展,成了會計管理研究的重要內容。研究的重點包括了影響會計信息披露的主要因素,以及披露內容與方法的轉變研究。這一研究的開展,對于高校會計信息披露工作以及會計工作的整體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二、影響高校會計信息披露工作因素分析
在高校會計改革過程中,會計信息披露改革開展刻不容緩。會計實踐工作中,影響會計信息披露工作的實踐因素包括了以下三點內容。第一,高校會計制度改革因素。[1]為了確實做好高校會計管理工作,提高高校會計管理效率與質量,2014年1月財政部頒布執行了新的《高校會計制度》。這一制度的執行,為高校會計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與執行標準。這一制度改革對高校會計工作提出了新的管理要求,其中對會計信息新要求的提出成為了影響披露工作的重要因素。如在新會計制度中,嚴格要求將高校獨立核算單位的相關會計信息納入高校年度財務報表反映,就增加了會計信息披露數據內容,進而更好地提高了會計信息與報表的完整性與真實性。第二,大數據時代會計管理要求。[2]大數據時代技術的來臨,對于中國各項會計工作發展都有重要的技術與理念支持作用。在大數據理念支持下,高校會計管理中的數據化內容有了極大的發展。正因如此,高校會計管理者對信息披露中的數據量與數據精度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別是對資產負債、收入支出、現金存款等各類會計數據的披露中,信息數據精度要求在大數據技術支持下得到了有效提升。與此同時,大數據挖掘技術在高校會計信息披露中的應用,對于高校、上級單位以及中國整體教育管理決策都起到了極大的數據支持作用。為此這些數據管理者,也對高校會計信息披露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三,市場經濟機制變化。在高校財務改革過程中,市場化機制的引進是高校會計改革中不可避免的因素。在這一因素影響下,高校會計管理中的市場化要求有了很大提升。在會計信息披露中,這種市場化特點主要表現在信息披露內容的變化中。如資產類會計信息中,對于市場經營預測、資產升值情況等信息披露內容,都是市場化因素在會計信息中的主要展現內容。單就高校會計信息披露內容而言,市場性內容的增加對于信息管理者提出了更加嚴格的管理要求。
三、高校會計信息披露內容與方法轉變研究
在實際的高校會計管理中,受到以上因素影響會計信息披露的轉變主要集中在信息內容與方法兩個方面。下面人們分別就這兩點內容進行分別研究。第一,信息披露內容的轉變。在高校會計改革背景下,會計信息披露內容的轉變是不可避免的。在新的會計信息披露過程中,新的信息披露內容包括了以下幾點。一是內容更加充實。與傳統的高校會計信息相比較,其披露內容更加充實。如在資產信息中,除了需要披露資產余額與增值情況外,還應加入下一年度資產增值預期、資產貶值情況說明以及資產管理審計內容等相關性內容;同時對高校無形資產,也應進行充分的披露,全面完整地展現出高校資產的整體情況。這種更加充實的財務信息內容,也符合高校會計管理的市場原則。二是新內容的增加。傳統的會計信息披露只是將一個會計管理年度內的會計數據進行展示,便于社會與上級單位監督工作的開展。但是新的會計管理模式中,會計信息披露可以為高校與管理部門相關管理決策提供數據支持。所以在新的會計信息披露內容中,管理者需要增加決策性支持性信息數據,使會計信息披露內容更加便于決策開展。如在會計信息中增加預測性內容、市場因素影響內容等,使管理者可以更好地開展決策過程。單就高校自身財務管理決策而言,經決策內容通過會計信息進行披露,對于財務審計與責任審計的開展也有著重要的支持作用。三是數據內容比例的提升。在大數據技術理念支持下,當前會計信息中的文字說明比例逐步下降,同時數據化內容比例有著很大的提升。如傳統的高校會計信息中對于固定資產描述往往文字表述過多,但實際價值、增值空間等數據較為模糊。但是新的會計信息披露中,其數據性內容增加較多,極大地減少了文字表述內容。第二,信息披露方式的轉變。信息披露方式是會計信息披露的主要形式,也是此次高校會計改革的重要內容。在信息披露方式的轉變過程中,其主要的轉變內容包括以下幾點。一是單獨會計信息報告的撰寫。傳統的高校會計信息主要是通過三張報表(資產負債、收入支出以及支出明細報表),以及相關附表進行披露,對于復雜內容簡要解釋即可。但是市場環境下,為了更好做好會計信息披露工作,這種傳統的披露方式已經不再適應新的高校會計工作。所以新的會計信息披露方式應吸收企業會計管理方式,在單純的會計報表模式上撰寫詳細的會計報告。這種會計報告內容應針對報告對象,進行調整。如對上級管理單位的報告中,應重視決策性內容的披露;而對于科研資金披露而言,其披露內容應集中在科研資金使用方面,避免資金被侵占問題的出現。二是突發臨時性問題會計信息披露方式的轉變。對于突發性臨時財務問題,高校會計管理工作一般采用簡單的會計公報形式進行披露。但是新的會計制度中,要求對這種問題必須撰寫專項的會計財務報告進行說明,這種形式的轉變使得高校內部與管理部門可以對突發性會計問題及時應對。
四、國外高校會計信息披露系統模式及對中國的啟示
第一,美國高校會計信息披露。美國大學會計核算歷史上主要運用“基金”會計方式,會計報表主要遵守一種被稱為“審計模式”(AICPA模式)的披露準則。這種準則,需要依照“基金”施行信息披露,基金余額變化表、資產負債表和流動營運基金收支表包含在報表內。1993年“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頒布了第117號規則“非營利組織的財務報表”,要點應落在凈資產是非營利高校財務報表需要的,繼而需要以責任產生制為根本說明用費,業務表、資產負債表和資金流量表包含在報表內。此種模式透露出以下的訊息:首先,摒棄了古老的“基金”方式會計報表為非營利高校,繼而摒棄了運用多年的“基金”會計核算方法。固然,“基金”會計時至今日依然是美國大多數高校運用的核算方式,但由于頒布了117號規則,至少高校會計核算的天然方式并不是闡述“基金”會計,基本能夠因環境而改動;其次,不管從方式到內涵高校會計報告都傾向于企業會計報告方式。企業報告中的“利潤表、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和117號規則中需要披露的“業務表、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有著一致的范疇,而且,報表的規范和企業報表有相同之處。和企業資產負債表相比,高校報表缺乏全部者權益項目,而為凈資產工作,并劃分暫時制約性、非制約性和長久制約性。新規則沒有依照基金劃分,而是由學?!叭帧狈轿槐硎矩攧涨闆r。第二,英國高校會計信息披露。英國高等學校按照有關法律的規則,每一年的年末都往投資人、教育行政管制部門、學生(家長)、債權人、捐贈者等有關收益者透露學校有關的科研狀況、教導以及資金等層面的信息,按照訊息不同的方式和內容的不同能夠分為:年度回望(AnnualReview)、財務報表(FinancialStatement)和現實與數據(factsandfigures)三個方面。學校年末的報表與另外有關的闡述是年度財務報表。通過單獨注冊會計師的審計,關于學校管制報表、財務報表的報告、獨立審計報告、學校理事會人員、學校理事會的擔責、合并損益表、會計策略、資產負債表、財務報表附注、現金合并流量表等都包含在內,對去年年度的科研、教導和社會服務層面的成功施行全盤的披露和匯總被稱為年度回顧;現實與數據訊息對外暴露相關師資水平、學生狀況、教育和科研、財務與資金等簡易的訊息。第三,加拿大高校會計信息披露。能夠變為典型的為加拿大高等學校訊息透露軌制。依照加拿大教育有關的法律表明,高等學校每一年年末都往教育行政管制部門、學生(家長)、投資人、債權人、捐贈者等有關收益者透露有關學校的科研狀況、教導以及資金等層面的訊息,現實與數據(factsandfigures)財務報告(FinancialReport)和管制指標施行年度報告三個方面組成了學校的訊息透露,財務報告早已過單獨的注冊會計師審計;現實與數據訊息也運用了相對正式的方法,利用數字和圖標施行充足的透露學校一年來的學生情況、財務情況、師資水平、研究狀況、圖書館狀況等;為了使有關利益者對現實和數據訊息的了解與運用相對便捷,利用細致指標對有關的訊息數據施行評估和分析是管制指標執行年度報告。此外,在后兩方面報告中,透露訊息的內涵和細致指標比較穩定,但各高校也依照本身的狀況截然不同。第四,對中國的啟示。中國是以1998年修正后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為依據創設的《高等學校會計制度》與《高等學校財務制度》。眼下,中國高校會計怎么適宜市場化革新的需求,能夠從美國高校會計軌制變化的“一角”,獲得下面的啟發:其一,作為預測會計軌制革新的目的需達到多方信息運用者的需求。歷史上因為中國高校皆是以公立為多,因此全局會計軌制的創設也是為了達到國家的需求,例如,現行軌制要求高校要避免國有資產流失施行預算管制等。伴隨高校多道路匯集資金的進展,會有層出不窮的國家之外的主體和高校產生財務聯系,他們也力需明白高校的運營狀況。由此,在創設會計軌制時,務必要思考這些有關利益者的需要。眼下中國高校會計訊息還未達到公開披露,而單單為向上級管制部門報告。這讓其他主體沒有辦法取得他們需求的訊息。訊息公開,有助于提升捐贈人、國家、贊助者甚至學生對學校的財務監督,提升學校運用資金的效率;其二,應維持財政部門為所有會計規則系統的制訂機構。雙軌制為美國高校會計核算的運用,政府會計規則委員會規定公立大學,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管制私立大學。這種軌制,在處理會計訊息的比較性問題有很大難度。近幾年來,美國私立和公立大學的會計軌制慢慢傾向相同。實踐表明,沒有較多的卓越性在兩套管制機構里。中國創設兩套會計管制制度幾乎是沒有必要的。中國的國情,確認了會計管制機構客觀上僅為財政部門。人們明白,針對私立和公立大學創設兩套會計核算和披露方法是沒有必要的。畢竟,還未有如此的需要在客觀上,并且,在中國私立大學還在起步水平,在一套核算方法中,能夠把這種會計差異協調過來;其三,政府和非營利組織會計規則與企業會計規則傾向相同。美國高校信息透露由基金主體轉為學校主體,目的就是使較多的人明白財務報告。眼下非營利組織會計和國際上政府在很多層面租用了企業會計的方式,例如用收付實現制被權責發生制代替,支出概念被費用概念替代,編制現金流量表、資產負債表等,都力證了兩種會計方法的相融性;其四,不應當運用“基金”會計核算方式。人們明白,非營利組織會計的基礎特點并不是“基金會計”,它僅為特殊會計條件下的產物。除了學費和政府撥款為美國高校資金的源頭外,占有較大比例的為其他方式像捐贈等。因此用基金賬戶劃分核算,有助于表達責任的不同。中國很大部分高校資金來源于學費和財政撥款,在其他渠道匯集的資金占比很小,由此整個會計核算系統應環繞著財政撥款來定制。中國現行高校會計表明:對經營性支出依照權責發生制,通常性支出依照收付實現制。采用權責發生制的美國的高校會計,可以更精確地反映教育的“成本”是其優點,繼而為獲得相應的補償鋪墊基礎。中國高校還未全部開放本科生的收費軌制,但培育碩士、博士和博士后的現實早已大范圍采用“自費”軌制,這就說明了非常有必要地施行成本核算,運用權責發生制也是客觀需要。
五、結束語
高校會計信息披露的改革,是高校財務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會計管理工作者重要研究內容。為此高校會計工作者,與相關管理部門對信息披露內容與方式轉變,開展了專項實踐研究,為高校會計改革的開展提供有效支持。
參考文獻:
[1]秦光瑞.淺議高校會計信息披露問題[J].邢臺學院學報,2013(03).
關鍵詞:部隊;會計制度;改革;政策;分析
1引言
《中國會計規則》是在2003年為了軍隊內資金信息運動以及資金管理情況而頒布的一項重要制度,也是部隊內會計制度建立的重要依據,通過參照于這樣的制度,從而建立會計合理的會計制度,加強部隊內資金運動的管理的合理性和規范性。但隨著軍隊財經改革的進行以及近些年軍隊內經濟活動情況的不斷變化,其傳統的會計制度問題頻出,已經無法滿足于如今的部隊資金管理需求,因此,對部隊會計制度進行改革和政策進行分析是必要可行的。
2部隊會計制度改革現狀
在目前的部隊會計制度中,其涵蓋范圍不夠廣,缺乏整體設計,在基層收付核算制度、醫院成本核算制度、規則成本核算制度、建設施工工程會計核算制度上沒有得到應用,造成了部隊會計制度的零散分割現象,從而導致其會計制度的在軍隊的資金以及財政事務的管理中上存在一些紕漏,于軍隊的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目前,軍隊已經開始大力實行會計制度改革工作。一方面,在會計制度制定觀念上,改變傳統的觀念,從實際變化、實際需求出發,建立健全部隊會計制度,提升會計職能的有用性,從而帶動軍隊的發展。另一方面,部隊會計改革正在不斷的跟隨科技發展的腳步,將一系列新型的電子設備、網絡信息管理理念引入部隊的會計制度建設之中,以期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建立健全更加便利、更加牢固的會計制度運行體系,以便于部隊內資金管理、資金調動以及資金分配等問題的處理和監控。
3部隊會計制度改革的具體內容
3.1規范會計核算制度
會計核算制度是會計工作中重要的一環,其應用廣泛,對于會計制度的完善與綜合應有盡有無比深遠影響意義。一方面,一些過時的會計項目應該被取消,在部隊中存在的一些會計項目,還是在20世紀80年代建立的,那時候為了度過經濟危機的特殊時期,才建立了相應的會計科目,而這樣的會計科目已經不適用于當前的社會發展,必須進行改革創新,建立起規范的、嚴格的會計核算制度。另一方面,對于相關的支付撥入工作要做好,部隊中需要層層往下進行撥款,而在這個過程,資金的流動性波動較大,因此,必須對支付撥入的問題加以重視,采用現在比較常用的撥款方式對其進行規范是必要可行的,通過設置“銀行存款用款額度”賬戶的設立來解決支付問題是當前部隊會計改革中比較有效果的方法。另外,規范存款科目名稱在軍隊資金集中支付和公務卡支付結算改革后,目前存款明晰設置復雜混亂,可考慮按照銀行賬戶的類別,統一設置為財務單一賬戶、專用賬戶、轉賬卡賬戶、零余額賬戶等。通過這一系列的改革方式,目前部隊中會計管理工作已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3.2加強經費收支監管
無論是在任何事業單位中,經費問題都是必須加以重視的問題,很多活動都關系到經費問題,如果不對經費收支情況進行加強,那么,就很可能對其會計工作的開展產生不利影響,而在部隊中經費問題更是至關重要的問題,目前在部隊會計制度改革工作中,其對于經費收支的管理主要集中于兩個方面。其一,對經費的收入管理,在部隊需要的經費收入主要來自撥款以及一些保險基金項目,部隊將對這些經費來源加強管理,保證其經費的收入能對其產生積極影響,能夠被落實于各方面的經濟活動之中。其二,對經費支出的管理,部隊在進行一些活動時,會在不同程度上用到不同數額的經費,因此,會計管理工作對其如何分配將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管理,以保證經費的應用能夠取得更好的效果。
3.3提高會計人員水平
目前,無論是在部隊中還是在其他事業單位中,會計的改革工作都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而想要使其會計改革工作的進展更加有力,那么,對其會計人員的水平能力就不能不加以重視。會計人員的能力水平直接關系到對于資金管理及其分配的問題。在部隊中,對會計人員水平的要求則應更高。一方面,就應該加強會計人員的挑選,在會計人員選擇中,對其水平的考核不能僅限于資格證書以及理論知識,更應該注重于他們與現實結合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對于在職的會計工作人員更應該加強他們的會計知識水平,可以通過開展培訓和交流會的方式讓他們加強自身的能力水平,與此同時,還需要加強他們的職業道德和綜合素質的培養,使得他們在會計管理工作中更盡心盡力。如此,對于部隊內會計改革的進程才能得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4結語
綜上所述,部隊的會計制度改革工作是國家非常重視的問題,而要促進社會的進步,國家的發展,以及經濟水平的提升,那么,部隊內的會計改革工作勢在必行。而且,就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現狀而言,對于部隊內的會計制度改革不僅需要結合實際情況,改變傳統的會計制度模式,而且還要利用網絡化、信息化技術加強會計制度的改革工作。只有這樣,才能使得部隊的建設越來越好,在加強我國經濟建設進程的同時,也為我國綜合實力的提升帶來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一、作者簡況及本文獻誕生的背景
瓦茨是著名會計學家、會計教育家,羅切斯特大學威廉?E?西蒙工商管理研究生院教授。1966年,瓦茨畢業于澳大利亞的紐卡斯爾大學(University of Newcastle)并獲得學士學位,1968年與1971年在芝加哥大學分別獲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曾任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商業系主任,羅切斯特大學教員委員會副主席,西蒙商學院院長遴選委員會主席,金融研究與政策項目主任、院長顧問,《會計與經濟學雜志》等著名學術期刊的編委。瓦茨曾受聘擔任香港中文大學和廈門大學的兼職教授。齊默爾曼是著名會計學家,美國會計學會重要成員,羅切斯特大學威廉?E?西蒙工商管理研究生院教授。1974年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博士學位,曾任西蒙商學院副院長,《會計與經濟學雜志》等著名學術期刊的編委。齊默爾曼曾是香港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的訪問學者。齊默爾曼的研究和教學領域主要集中于財務和管理會計等方面,因其獨到的見解與高質量的理論價值而多次獲獎。
自從美國會計準則開始制定之后,就在許多團體之間造成了復雜的相互作用,這些團體包括聯邦政府的機構(著名的有證券交易委員會和財政部),州管制委員會,公眾會計師,半公眾會計準則制定委員會(CAP、APB和FASB)以及公司管理層。由于會計準則會對這些團體造成影響,這些團體也一直在努力去影響會計準則的制定。瓦茨和齊默爾曼認為管理層在決定會計準則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擬通過分析會計準則在企業管理中所產生的成本和利益,擴展最初的成果,從而有助于理解管理層反對或支持各種會計準則的動機。1974年,FASB了討論備忘錄“報告一般價格水平變化在財務報表中的影響”(簡稱GPLA)并舉行了公眾聽證會,懇求公眾進行評論并給出意見書。作者以此為契機,提出理論假設,建立預測模型,并通過FASB進行反饋意見對公司的數據進行檢驗。
二、《理論》的基本結構
文章開篇就鮮明提出其目的是要發展一種決定會計準則的實證理論。這種理論有助于理解“民間”會計準則制定機構所承受的壓力來源,有助于理解各種團體花費資源來努力影響會計準則制定的程序的原因。與以往研究不同,文章認為管理層利益與股東利益的非一致性是研究會計準則制定實證理論的前提,在此基礎上提出基于自身效用最大化的管理層在決定會計準則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從而構建出管理層對準則制定游說的理論模型假設,并以1974年FASB“一般物價水平調整”準則的企業意見反饋為例,進行理論測試和判別式分析來驗證該假設,得出管理層對GPLA投票行為最重要的單個因素是公司規模(在控制盈余變化方向之后);其他條件相同時,規模較大的公司更可能贊成GPLA(如果盈余下降)。由此驗證了所構建管理層對準則制定游說理論假設的顯著性和適用性。文章基本結構如圖1所示:
文章共分六大部分,第一部分探討影響管理層對準則態度的因素;第二部分分析影響管理層財富的因素;第三部分指出各群體根據會計準則變化進行調整的動機;第四部分構建管理層對會計準則游說的―個實證理論;第五部分進行經驗測試;第六部分為總結與結論。從行文的邏輯順序看,每一部分環環相扣、層層遞進,體現了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實證方法與會計理論及實踐研究的完美結合。
三、《理論》的主要內容
(一)決定會計準則制定的契約觀《理論》的核心概念是契約理念,這一概念直接引自詹森和梅克林于1976年發表的論文《企業理論:經濟人行為、成本和所有權結構》;而詹森等在這一論文中的想法,又源自科斯于1936年發表的《企業的性質》一文及后來的制度經濟學派學者們的研究成果(轉引許家林,2004)。文章在引言段和第一部分按照契約觀的思路,假設管理層將基于自身利益對會計準則進行游說,以最大化自己的效用。在此,管理層效用是未來期間(或財富)的預期薪酬的正函數,是未來薪酬(或財富)離差的負函數。然后提出問題:會計準則怎樣影響管理層的財富。
作者認為,管理層從公司獲得的全部薪酬包括工資、激勵薪酬(現金紅利和股票或股票期權)以及非貨幣收入,包括額外的補貼。由于會計準則在非貨幣收人層次中所起的作用并不明顯,可將其排除在外,而集中在前兩種形式的薪酬上。因此,會計準則主要通過兩種機制增加管理層財富:通過提升股價(如股票和股票期權更有價值)和通過提高激勵性現金紅利。會計準則的選擇既能直接改變薪酬激勵的條款增加管理層財富,也間接地受到稅收、管制(如果公司受到管制的話)、政治成本、信息生產成本的影響,并以增加現金流或股價的方式提高管理層財富。這種契約觀的視角有助于從更深層面理解管理層支持或反對各種會計準則的態度。
(二)嚴謹縝密的理論鋪墊文章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在整理大量文獻的基礎上,深入分析了影響管理層財富的各種因素和企業各利益群體根據準則變化進行調整的動機。影響管理層財富的因素包括稅收、管制、政治成本、信息生產成本,管理層薪酬計劃等。稅收對財務會計準則的間接關系來自于Zeff(1972)和Moonitz(1974)的前期成果;管制的存在使得公共事業單位的收費由會計成本而非市場決定,若會計準則變化可能導致其收費(以及現金流)上升(暫時或永久),公共事業單位就有動機支持這一變化。同樣,他們也有動機反對降低其收費的會計準則變化。政治成本主要取決于公司規模(Siegfried,1975),大企業的政治敏感性和所承受的財富轉移額均大于小企業。由于政府和公眾將高報利潤和壟斷租金聯系起來,為避免“高”利潤帶來的關注,大企業往往通過發起社會責任運動、進行政府游說以及選擇會計程序來減少報告收益;對公司而言,會計程序的變化并非沒有成本。增加披露要求或者要求公司改變會計方法的會計準則變化,會增加公司的記賬成本(包括為了薪酬額外培訓而引起的會計師薪水的增加);管理層薪酬往往取決于會計收益為基礎的激勵(紅利)收益(Confrence Board,1974))和股價。在既定條件下,導致公司收
益增加的會計準則的變化,會帶來更大的激勵收益。但是,這會減少公司的現金流,并且會導致股價下跌。作者認為,當管理層的稅后激勵收益的現值大于其所持股票的下跌值,且股東和非經理董事并不反對這一會計準則的變化時,就預期管理層會支持這一會計準則的變化。
需要說明的是,會計準則變化引起的政治成本、管制和稅收效應若要真正起到作用,立足于一個嚴格而重要的假設,即政客和官員對會計準則變化調整的非充分性。因為個體(無論是股東,非管理董事,或者政客)是否對會計準則變化調整公司的會計數據,取決于其進行調整的邊際成本不超過邊際利益。在存在權益要求權的有效資本市場的條件下,股東和非管理董事根據會計準則的變化來調整薪酬方案的利益能直接實現。但對政客和官員而言,卻缺少一個可以資本化對投資者未來現金流影響的資本市場,結果就是其針對會計準則的變化做出較少的調整。因此,鑒于政客和管理者比股東、非管理董事和其他資本市場參與者具有更高的邊際調整成本,作者預測經營者從稅收、管理和政治的角度考慮,受管制大企業選擇能報告較低盈余(由此會增加現金流、公司價值和他們的財富)的會計準則比選擇報告較高盈余的會計準則的動機要強。瓦茨和齊默爾曼專門用一章“企業各利益群體根據會計準則進行調整的動機”對這重要前提進行詳細闡述,足見其嚴謹縝密的學術態度。
(三)精彩絕倫的模型構建瓦茨和齊默爾曼構建了一個精彩絕倫的管理層對會計準則游說模型,從而為后面的實證檢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就一項被提議的會計準則而言,管理層只有在預期現值大于零(即游說收益大于游說成本)時才會進行游說。準則變化導致盈余下降時管理層對FASB意見反饋的模型如圖2所示。
圖2的曲線GB表明,只考慮稅收、管制、政治成本和管理層薪酬計劃的條件下,被提議會計準則對管理層預期現值與公司規模之間的函數關系。對于并不受到太大政治壓力的小公司而言(規模在E點以下),經理人有動機反對所提議的準則。但超過E點,由于新準則而導致報告較低盈余的政治、管制以及稅收利益就被認為能超過激勵薪酬因素,管理層會傾向于支持所提議的準則。
曲線IC表明,隨著公司規模的增大,公司會計系統的復雜性和容量也將上升,造成了更多的信息生產成本。預期現值曲線GB與以及額外的信息成本IC之差,形成了凈利益曲線NB。
如果公司規模在區域0到B之間,那么凈利益曲線NB就是負值,公司就會向FASB做出反對的意見反饋。在公司做出意見反饋之前,管理層將對FASB將采用準則的可能性以及如果公司做出反對意見反饋的情況下FASB采用準則的可能性仔細評估,以衡量是否反饋意見的價值增量。由此導致新的凈利益曲線的預期現值ENB。例如,如果準則被采用的話,公司就會產生負的凈利益現值100000美元。那么準則被采用的可能性是0.6。如果公司對FASB發表反對的意見反饋,這個可能性降到了0.59,那么,進行意見反饋的利益的預期凈現值就是正的1000美元。
如果準則被采用,規模在B點以上的公司就會面臨正的凈利益。管理層會考慮對FASB支持該準則,從而增加了準則被采用的可能性。因此,預期凈利益曲線在B點之外也是正的,因為它是在正的凈利益和做出有利意見反饋情況下FASB采納可能性的正的變化時的結果。
如果意見反饋成本是CS美元,包含最初的經理時間機會成本,那么既定意見反饋成本下意見反饋的總預期凈利益就是ENB曲線向下垂直移動CS,即ENB-CS曲線。如果ENB-CS是正的話,公司就會發表反對的意見。這種情況發生在反對意見的DA區域,以及贊成意見情況下的C點之外。在O和D之間,以及A和C之間沒有意見反饋發生。
圖3表示準則變化導致盈余上升時管理層對FASB意見反饋的模型。這種情況與圖2相似,它預期對小公司而言,只有在管理層薪酬計劃被認為超過稅收、政治以及管制因素的影響時,總利益才是正的。規模在E’點以上,總利益就是負的,因為對那些公司而言,收益增加被認為會增加政府干涉(政治成本),提高未來稅收支付,并且導致公共事業單位委員會減少公司收入(如果該公司受到管制的話)。凈利益曲線再次成為GB(總利益)和Ic(信息成本)的代數和,而且意見反饋的期望凈利益減去意見反饋成本,即ENB-CS,與橫軸相交在A’點。相應地,資產規模在OA’之間的公司沒有做出意見反饋,規模超過A’的公司做出了反對的意見反饋。
當綜合考慮兩個圖的含義時發現:因所提議會計準則導致收益減少大公司(圖2中規模大于C)就會做出贊成的意見反饋,如果收益增加的話,就會做出反對的意見反饋。小公司(圖2中規模小于C,圖3中規模小于A')不發表反饋意見或發表反對意見。如此簡單一個的結論,背后竟蘊涵著深厚的理論內涵,這種大家的思維的確值得學習與借鑒。作者也指出,雖然圖2和圖3反映了會計準則的成本與利益隨公司規模而變化的一般趨勢,對此關系也有例外的情況。主要是忽略了相關變量,如經營盈余行業的政治敏感性的影響。
(四)巧妙適宜的經驗測試 瓦茨和齊默爾曼巧妙地以1974年對FASB的“一般物價水平調整準則”討論備忘錄提交意見反饋的單位與公眾公司為樣本來檢驗上述實證理論,財務數據從COMPUSTA磁盤和穆迪手冊中獲取,管理層薪酬計劃數據來源于問卷調查、人聲明書(proxy statement)、年報等。
GPLA對公司報告盈利的主要影響表現在折舊和凈貨幣性資產的損益上。在通貨膨脹時期,按GPLA調整的折舊大于按歷史成本計提的折舊,從而減少盈利。凈貨幣性資產是貨幣性資產(即名義價值固定、不會隨通貨膨脹上升的資產,如定額存款)與貨幣性負債之間的差額。如果通貨膨脹時期凈貨幣性資產為正,公司將報告凈貨幣性資產的損失。因此,瓦茨和齊默爾曼借鑒先前Davidson,Weil以及Davidson,Stiekney,Weil的前期關于GPLA的調整程序,用未調整的折舊和凈貨幣性資產作為GPLA的替代變量,來估計所報告的企業因GPLA導致收益變化的方向。按照理論模型,作者假設:因GPLA準則而導致盈余增加的企業將反對該準則,而不論其規模大小;因GPLA準則而導致盈余下降的企業是否贊同該準則,取決于其在臨界點資產規模c。
從理論檢驗(主要是簡單的描述性統計)的結果看:因GPLA準則而導致盈余減少的26家企業中有8家贊成,18家反對。且8家贊成的企業都是大企業,18家反對都是小企業。為檢驗8家贊成票的大企業與18家反對的小企業具有同樣規模的零假設,作者采用Mann-Whitney u檢驗,結果顯示可在0.001水平拒絕零假設;因GPLA準則而導致盈余增加或沒有改變的8家企業中1家贊成,7家反對。這樣,基本符合管理層對會計準則游說模型中所作的預測,并證實了企業規模與管理層對GPLA態度的相關性。
由于上述檢驗是基于盈余變動的方向而非根據變動值進行的,作者接著又進行了判別式分析。判別式函數如下:
其中:pi是當第i個支持GPLA,pi為反對GPLA的企業數占總企業數的比率,當第i個反對GPLA時,pi為支持GPLA的企業數占總企業數的比率;
MKTVLi是第i個企業權益的市場價值(發行在外普通股數量×平均每股價格);
REGi表示當企業i受管制時為l,否則為O,為管制程度的替代變量;
MCOMPi表示當企業有管理層薪酬計劃時為1,否則為O,為管理層薪酬計劃影響的替代變量;
DEPi是1973年第i個企業未調整的折舊費用;
NMAi是1973年第i個企業的凈貨幣性資產;
CHGi是當一般物價水平調整收益低于未調整收益時且企業受管制時為1,一般物價水平調整收益高于未調整收益時為-1,否則為O;
SALESi是第i個企業的銷售收入;
TSALESi是具有SIC代碼的全部數據庫企業的總銷售收入;
常數項在控制其他因素后揭示出信息生產成本的部分影響。
通過對上述變量變換組合所構建七組模型的檢驗中,估計判別式函數與理論檢驗相一致。所有的判別式函數都顯著,尤以企業規模為甚。事實上,企業規模解釋了投票行為中已解釋變量的超過一半以上。這些結論與Davidson和Weil研究中的結論一致。判別式函數顯示政治成本因素較之稅收因素更為影響管理層的態度。
(五)富于啟迪的研究結論 瓦茨和齊默爾曼最后得出結論:影響管理層對GPLA意見的最重要的單個因素是公司規模,公司規模與政府干預(政治成本)正相關,準則制定機構面臨巨大游說壓力,政治活動影響企業管理層選擇會計政策。這些試驗性的結論對在一個混合經濟中制定財務會計準則有著重要的含義。作者指出,“只要財務會計準則對公司未來現金流具有潛在的影響,諸如APB、FASB或SEC等機構的準則制定就會遇到公司的游說。CAP和APB不能夠抵擋這種壓力。FASB的前任主席也對政治游說進行了抱怨,而且FASB被迫推遲了受到爭議的GPLA準則。直到最近,SEC才避免了直接涉入會計準則制定中。人們可以假設,這只是為了他們的自身利益。通過讓AICPA成為替罪羊,SEC保持了其對美國國會和公眾的‘可信性’”。
三、《理論》對西方會計科學理論發展的影響
(一)對前期會計科學理論的評析20世紀50年代,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弗里德曼首創了新的經濟科學一實證經濟學,將實證主義思想和方法運用到經濟領域。受弗里德曼及其他實證經濟學家的影響,西方會計學者也開始借鑒實證的研究方法。鮑爾(Ray Ball)與布朗(Philip Brown)的“會計收益數據的經驗研究評價”、比弗(William H.Beaver)的“年度收益報告的信息含量”,正式在會計界提出了一個與原有的會計理論研究截然不同的研究內容、研究思路和論證手段,從而產生了新的研究流派――實證會計研究。此時的實證會計側重于研究會計信息與資本市場的關系,研究者把有效市場假說視為既定,認為盈利和反映了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中變量的其他會計數據可向資本市場傳遞信息,從實證方面檢驗了會計信息的作用。
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實證會計研究方法中派生出一種以經濟學為基礎的實證法,這種研究方法注重對不同企業和行業的會計慣例和會計政策選擇的差異進行解釋,而不是強調會計在提供計價信息中的作用。以詹森(Jensen)、瓦茨和齊默爾曼為代表的羅切斯特學派在倡導這種實證研究方法方面,發表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文章,對美國乃至整個西方會計界的開始接受實證會計研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1976年詹森教授在斯坦福大學商學研究生院舉辦的“1976斯坦福會計”會上發表了《羅切斯特學派宣言》,同年發表《關于會計研究現狀和會計管制的思考》一文,文章指出傳統的會計研究幾乎完全致力于回答含有“應該做什么”的問題,對會計實務幾乎不產生實質性的作用。用實證會計理論則可以解釋為什么會計具有目前的狀態,為什么會計師從事他們目前的工作,會計實質對人們和社會貫源的應用產生了何種影響。
此后,瓦茨和齊默爾曼發表了一系列有影響的文章,不僅重申了詹森的基本觀點,而且提出了新的看法。他們認為,傳統會計研究之所以對現行會計實務和會計準則的制定不能產生實質性的直接影響,其關鍵原因就在于缺乏有效的研究方法和缺乏事實證據。傳統會計理論在方法上表現出的種種欠缺和薄弱,致使會計理論研究遠遠落后于相鄰學科。如果要從規范會計理論中得出真正有助于會計實務發展和完善的規定,就需要建立實證會計理論。
(二)對其后會計科學理論發展的影響《理論》的貢獻在于:通過驗證管理層游說會計準則的模型,揭示了會計實務中管制的經驗證據,正式檢驗了政治成本假設的存在,是最早對單一會計政策選擇進行實證分析的經典論文之一。文章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結論在會計界引起了激烈的大討論,極大地推動了實證會計的快速發展。
McKee(1984)在擴展《理論》一文中的樣本和修正相關偏誤后,對該文的顯著性和解釋力提出置疑。Zmijewski and Hagerman(1981)則突破只調查管理層對單一會計政策的選擇,從企業存貨政策、折舊政策、投資減免稅政策、退休金成本的攤銷期限等會計政策組合的方面,綜合檢驗了分紅計劃、負債與權益比率和規模假設,得出管理層可能選擇不同的會計程序來獲得當期最佳的盈利額,當然,更有學者將瓦茨和齊默爾曼倡導的實證會計研究等同于哲學上的邏輯實證主義(Christenson,1983)。一時間,圍繞實證會計的探討和爭論的現象呈愈演愈烈之勢。瓦茨和齊默爾曼認為,實證源自實證經濟學,用實證作為對所從事的研究其立意是區別于傳統的規范會計研究;解釋和預測會計實務是實證會計研究的宗旨和出發點;會計選擇是實證會計研究的重心。
如果說1968年鮑爾和布朗的《會計收益數據的經驗性評價》一文標志著實證會計研究初露端倪,20世紀70年代中期詹森的《關于會計師研究現狀及會計管制的評論》一文視為是向實證會計研究挑戰的宣言的話(杜興強,2000),那么,瓦茨和齊默爾曼這篇《理論》則成為實施會計研究開始與規范會計研究分庭抗禮的標志性“檄文”之一。之后,瓦茨和齊默爾曼的《實證會計理論》一書出版,更推動了西方傳統實證會計三大假設(分紅計劃假設、債務契約假設、政治成本假設)的發展與成熟(斯科特,2006),實證
會計研究方法逐步成為會計學術研究的主流。
四、《理論》對我國會計科學理論發展的啟示與展望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資本市場的開放與發展為會計制度與會計思想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動力,使實證會計研究逐步獲得學術界的認可并得到快速發展。蔡祥、李志文、張為國(2003)分別從“會計信息的編報”和“會計信息的使用和評價”兩個角度對中國的實證會計研究進行了精彩的述評,系統分析了主要文獻的發現和潛在的改進之處,并指出各領域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
(一)軍隊療養院現行會計制度的主要內容.
軍隊療養院會計的會計要素。軍隊療養院會計采用權責發生制基礎,會計要素由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費用所構成,分為反映資金運動相對靜止狀態的要素和反映資金運動顯著變動狀態的要素。資產、負債和凈資產即反映單位在一定時期的財務狀況,是對單位資金運動的靜態反映,屬于靜態要素。收入和費用反映單位在一定時期的經營成果,是對資金運動的動態反映,屬于動態要素。
(二)軍隊療養院現行會計制度的特征
為滿足軍隊主管部門和國家衛生部門的管理需要,現行軍隊療養院會計制度在核算方法和要求上具有其特殊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以權責發生制為核算基礎兼有收付實現制的核算方式。軍隊療養院是國家為現役及退役軍人設置的促進健康服務的醫療保健機構,提供這些服務的費用來自國防撥款和專項經費等。同時,為促進軍事醫學技術的發展,軍隊療養院也利用現有軍事衛生資源面向社會公眾開展醫療服務,并按照國家相關政策收取費用,獲得收入。所以軍隊療養院的服務對象具有雙重性,資金來源也多渠道,這些特性決定了軍隊療養院會計既有軍隊預算單位會計性質,又有國家事業單位會計性質;相應的其核算一方面必須滿足預算管理目標,即獲得收、支、余信息及預算執行情況,核算基礎是收付實現制;另一方面又要以權責發生制確認對外有償服務的成本收益情況。
2.核算系統融預算管理與成本管理于一體。軍隊療養院是軍隊預算單位,必須按照軍隊預算管理規定編制年度預算,軍隊療養院經費收支情況,應編制完善的預算并在實際工作中執行,同時也必須按照《會計規則》要求反映預算執行情況。軍隊療養院提供的預算會計報表在預算經費收支的確認等方面需完全符合《會計規則》要求。另外,軍隊療養院利用現有軍事衛生資源面向社會公眾開展醫療服務,在這個過程中參與醫療服務市場的競爭,產生了醫療服務成本,療養院必須按照會計制度的要求核算并提供統一、可比的醫藥服務成本信息為上級主管部門決策及醫藥資源的分配提供依據。目前軍隊療養院引入成本核算觀念,規范成本核算范疇,提出了以“軍隊人員”和“地方人員”為對象歸集收支,分別計算出為軍隊人員和地方人員提供醫藥服務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所以,軍隊療養院會計制度需要既能適應預算會計管理需求,又能滿足軍隊療養院進行對外醫療收支核算的基本需求,并通過一套報表綜合反映預算執行情況和成本核算結果。
3.醫藥收支的歸集賬算和表算相結合。為實現會計預算收支核算和醫藥成本核算的雙重目標,完整反映會計核算結果,軍隊療養院對醫藥收支的歸集采用賬算和表算相結合的方法。賬算是指經濟業務發生時通過成本收支賬戶,按成本對象歸集收入和費用,為成本報表直接提供數據;表算是指經濟業務發生時通過預算收支賬戶歸集收入和費用,期末按分配標準和成本對象計算后為成本報表提供數據。軍隊人員醫藥直接收入(支出)、地方人員醫療(藥品)收入、地方人員醫療(藥品)直接支出,采用賬算歸集方法;軍隊人員間接支出、地方人員醫療間接支出、地方人員藥品間接支出,采用表算歸集方法。這種核算方法在成本范圍、對象、方法等方面符合國家會計制度的要求,又能清晰反應軍隊療養院核算結果,有力促進了軍隊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
二、軍隊療養院現行會計制度的局限性分析
現行會計制度自頒布實施以來,對于加強軍隊療養院財務管理、提高會計核算質量、控制醫療成本等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隨著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深入,現行會計核算制度在運行過程中,逐漸暴露出一些不足和局限性:
1.核算內容不夠準確。療養院的經費來源包括上級撥付的標準經費,對外有償服務的醫療收入,還有專項經費。服務對象除了軍隊人員外也包括社會公眾。在核算這些復雜的科目時,如果科目類別和層次分類不明確,核算結果也不準確。另外,會計核算中,對風險基金計提比例的規定模糊,應根據療養院的類別、等級、醫療風險程度等,區別確定計提醫療風險基金的比例。如何使用也沒有具體規定,難以按照權責發生制要求準確歸集計算出醫療成本。此外,軍隊療養院的收入和負債關系界限還不夠明確,常常造成核算時發生混淆的現象,還需要合理預計負債,列入當期開支,才能真實反映財務狀況?,F行軍隊療養院會計制度沒有設置無形資產核算內容也影響著核算的準確性。
2.核算系統效率低下。軍隊療養院現行的信息管理系統主要是“軍隊醫院會計核算管理系統”與“軍隊醫院衛生信息管理系統”(即“軍衛一號”),這兩套系統的由于開發目標不同,所以開發技術、標準及維護主體也不相同,造成數據采集沒有形成良好接口,存在重復設計和數據不能共享的問題,許多數據需要手工處理,嚴重影響了數據的收集、傳輸、匯總和分析,核算系統效率低下。此外,軍隊療養院現在使用的財務信息管理系統的子系統間也存在數據重復記錄和輸出的情況,且在范圍和計量方法上不同,造成財務人員工作效率不高。
3.會計信息披露過于簡單。全面的會計信息可以反映軍隊療養院的財務狀況,為上級主管部門和財務部門提供重要決策依據。但是療養院現行的財務報告信息不夠及時且完整性不足,主要表現在重貨幣性信息輕非貨幣性信息;重硬性資產輕軟資產;重財務資產輕財務核心能力等。如會計報表沒有如實的反映預算執行情況,即使一些會計報表的附注中對本單位的預算執行情況及差異產生的原因有所分析,但差異較大,這勢必對信息使用者了解預算執行情況極為不利。又如資產負債表中,資產類中的固定資產一般情況下按相等金額列示,反映固定資產的原始價值,信息使用者難以真正了解實際資產狀況,無法合理分析資產使用的潛力,也難以真實反映其資產保值增值的狀況。另外,軍隊療養院現行報表中沒有設置現金流量表,不能及時了解單位的支付能力和現金流動狀況,不利于信息使用者特別是單位內部管理者作出正確的財務決策。此外,不同部門、不同方面的人員獲取會計信息的側重點不同,這也要求軍隊療養院披露的會計信息不斷增多,越來越全面,以便決策者盡早了解療養院的運行狀況,發現其中的問題,盡早作出對策。
三、改進現行軍隊療養院會計制度的建議
為了規范會計工作秩序,提供更加確切的會計信息,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完善現行軍隊療養院會計制度,針對前面闡述的現行軍隊療養院會計制度存在的缺陷,提出以下改進建議:
1.實行實物管理與價值管理相結合的管理辦法。軍隊療養院的實物資產主要包括藥品、衛生物資、后勤物資、醫療設備、房屋及建筑物等,其消耗是成本構成的重要內容。這些資產種類繁多、使用地點分散,加之長期受重錢輕物、重購輕管思想的影響,實物資產價值管理與實物管理分離,固定資產賬實不符、閑置甚至流失或虛增等問題客觀存在,導致成本核算的不夠準確,收益率不實。為改進軍隊療養院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建議采取實物管理與價值管理相結合的方法。實物管理是對各類實物資產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價值管理是指以貨幣為計量單位,對實物資產預算、采購、核銷、登記、核算以及對實物資產存量清查核準、分類統計、處置等采取的一系列管理、監督活動。首先要強化思想,不斷深化思想認識,更新管理理念,使管理工作成為常態,其次要嚴格落實制度,構建多部門聯動管理機制,和規范的財務管理流程,拓展管理渠道,實現固定資產管理手段信息化,實現從資產預算、購置、使用到處置全方位、多角度的動態管控,最大限度地發揮資產效能,為成本核算提供良好的基礎。
2.改進核算方法,擴大成本核算范圍。軍隊療養院是全額預算單位,其會計核算首先要反映年度預算執行情況,其次才是反映醫藥成本費用情況。因此,建議在維持現行會計核算方法基礎上作適當調整。藥品核算方面,按藥品實際成本作為醫療業務成本進行會計處理,不再按零售價核算,這樣若遇藥品調價,則不應影響藥品的計量。會計報表方面,將療養院報告期內的預算經費收支、預算外經費收支和其他經費收支分項目列示,同時增加“現金流量表”和有關附表。對于必須發生的財政專項支出科目應設明細科目單獨核算,還需確認固定資產的累計折舊方式。此外,為了使成本核算結果更加真實有用,建議進一步擴大成本核算范圍,將療養院的所有經費、全部消耗納入醫療成本范圍。
3.提高軍隊療養院信息化水平。為了切實提高工作效率和軍隊療養院信息化建設管理水平,軍隊療養院應加大硬件投入,進行信息化改造,應建立一個涵蓋會計核算、物資管理核算、成本費用核算、工資獎金核算和資產設備管理等內容的信息管理模塊,形成財務和管理數據共享、同步操作的信息系統,各個系統既可以單獨工作,又相互牽制。同時,改進軍隊療養院會計信息披露模式,應包括貨幣性和非貨幣性信息,硬性資產和軟資產信息,各種數據的分析信息以及經營活動的背景資料等信息,不斷完善會計報表體系,加強財務分析,以更好地滿足不同層面對會計信息的需求。
關鍵詞:水利預算;項目管理;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TV 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水利工程和我國其他基礎性產業有明顯的區別,它的投資數額巨大、工程周期長、施工面廣、對各部門協同工作的要求高。因此水利工程從投資決策到施工的各個環節都應該得到重視,避免“失之毫厘差以千里”的發生。為了實現水利工程過程中的預算管理,國家出臺了相應的管理辦法和具體實施指導,然而水利工程的各個環節相當復雜,實際操作中常常出現差錯。
一、預算管理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水利工程預算管理者專業素質不高
在水利工程的立項、研究、設計、施工、運行各個階段保證工程預算管理的正常實施,對預算管理者的綜合素質是極大的考驗。預算管理人員需要擁有相當高的專業素養,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能夠獨立解決水利工程施工中面臨的問題。然而實際中的水利工程管理者在進行投資時對預算并沒有充分的控制,使得工程進展中問題頻發,面對工程里的各種問題依舊停留在事后處理的層面,并不能積極預防和規避風險。同時水利工程管理人員對工程相關的經濟學知識了解甚微,對相關法律條文的認識更是淺薄,當工程實施中出現嚴重問題,在處理索賠等事宜時表現得十分被動,處理結果時顯得十分草率,也因此嚴重影響工期。
2、工程預算缺乏全局考慮
由于水利工程的建造周期長、范圍廣,所以在工程運行過程中各個環節都會出現問題。施工單位中較為明顯的“輕預算、重結算”現象對于水利工程這個動態性極強的工程的發展極為不利,工程預算工作毫無創新和改進,不能適應新的環境,因而往往并不能起到實際效果。為避免水利工程各個環節嚴重脫節,應當加強各個環節的協調配合,加強信息整合能力,并鼓勵施工人員關注工程質量與造價之間的關系,積極反饋施工情況以及優化辦法,盤活工程全局,才能為預算管理的實現提供基礎。水利工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工程結算之前解決各類問題是保證工程質量和預算控制的重要保證。
3、預算管理的基礎工作和執行監督工作不到位
現行的水利工程預算管理缺乏全過程的綜合管理工作,沒有及時根據單位特點和自身實際需要編制預算標準,沒有嚴格把控預算的執行過程,事后的監督工作也不到位,使得問題頻現,各個單位之間缺乏統一的預算管理目標和溝通,水利工程監理單位只局限于工程施工階段的質量管理,講求進度,很少進行投資決策的分析和研究,水利工程項目管理不能嚴格的進行執行可行性和投資分析研究的審批程序,缺乏科學合理地系統組織實施。對于變更的部分和項目缺乏合理的監督,對于那些因變更而造成的經濟損失沒有及時的相應的責任追究制度。
二、深化預算管理在水利工程管理單位中的應用
1、編制預算項目規劃
(1)申報預算項目規劃。關鍵控制點是申報的預算項目規劃內容是否科學合理,從而促進單位職能的有效履行。(2)評審預算項目規劃。關鍵控制點是評審專家評審最終出具的預算項目規劃的評審意見是否客觀公正。(3)審定預算項目規劃。關鍵控制點是申報的預算項目規劃審定標準是否統一、審定程序是否合規、審定依據是否充分。(4)申請納入部門預算。關鍵控制點是通過審定的預算項目規劃的項目是否按照規定納入部門預算、是否落實具體承擔單位是關鍵控制點。(5)審定預算項目規劃。預算項目規劃的審定,是整個預算項目規劃的關鍵控制程序。審定預算項目規劃是承上啟下的關鍵控制點,對申報的預算項目規劃進行審定,不符合要求的可以刪除或修改,控制預算項目規劃是否能納入部門預算。審定預算項目規劃標準不統一、程序不規范或者依據不充分,不能根據規劃期內開展的業務工作進行明確和細化,不能擇優篩選,可能使得審定的隨意性較大,或者,依據個人意愿審定。
2、強化部門間的統籌合作
目前,水利績效評價工作在各部委的績效評價工作中名列前茅,且一年一個臺階逐年推進,組成評價指標主要內容的產出指標、效益指標和服務對象滿意度指標全部與項目的業務工作完成情況掛鉤。以黃河水利委員會為例,已經由2011年的“防汛業務費”、“水質監測業務費”兩個績效評價試點項目發展到2014年的六個績效評價試點項目,績效指標都是“防汛值守人次”、“水土流失規律觀測點數”及“監測斷面數量”等與項目息息相關的業務成果的反映。實際工作中,僅靠財務部門是無法準確完成填報要求的。因此,財務部門要和業務部門密切溝通,保證制定的指標體現業務部門的工作;同時,后推行績效評價試點項目的業務部門需要向先推行試點項目的業務部門學習。只有通過強化各部門間的統籌合作,不同業務部門之間相互借鑒學習,才能反映出項目真實有效的成果,為績效評價奠定良好的基礎。
3、把握績效評價的實質要求
績效評價工作實質要求最終還是要落實到項目本身完成的成果是否達到了國家投入資金所期望達到的效果。按照《行政單位會計規則》和《事業單位會計規則》的解釋,項目支出“是指行政或者事業單位為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務(和事業發展目標),在基本支出之外發生的支出”。目前,績效評價工作的推進速度領先于項目單位對績效評價工作的掌握程度。2014年水利部首次開展了兩個基層試點單位績效評價,將來勢必推進到對所有項目單位項目完成情況進行績效評價,目的就是了解項目資金的投入和實際支出狀況,切實掌握項目的完成情況。所有使用財政撥款項目的預算單位均應對此有充分的認識和準備,清楚績效評價工作的實質,迎接績效評價工作的全面挑戰。
4、加強動態預算管理機制的建設
企業應當認識到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要積極改變原先采用固定不變的預算定額的局面,要清晰地分析水利工程建設中的動態過程,鼓勵加強策略更新、提升發展速度、注重科學創新。工程管理人員應當對市場動向有充足的把握,對于各種材料的費用、人工單價、場地費用、機械設備管理費用上漲或者下跌的信息有及時的掌握,實時地對工程預算進行修改和調整,使預算定額始終處于動態的過程,表現出較強的適應能力,這樣才能與市場上的其他行業縮小差距。在進行工程預算時要綜合考慮很多因素,在不同地區要有相應的預算定額調整,對于不同的環境特點或者氣候差異,也要準確評估施工難度,從而對預算進行精確修正。企業應當借助于動態機制加強與市場、時代的匹配,要積極采集對建設過程有積極作用的新工藝、新材料或者新技術的相關信息,做出新的預算定額,提高工程建設效率,爭取縮小時間成本,縮短周期。在新工藝、新材料和新技術的引入過程中,要制定標準,使造價透明化。
5、重視單位內部建設,提升自身的業務水平
想要使得水利工程的預算管理工作進展良好,一支專業素養過強和業務能力過硬的財務管理人員隊伍是必不可少的,他們不僅能夠適應工作要求而且熟悉水利工程項目管理,這也是當前整個預算管理行業的客觀要求。也可以采用引進優秀人才和培訓現有人員相結合的方式,大力提高單位內部預算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水平。培訓內容要系統化,具有時代性,不斷變化以適應水利工程管理動態發展的需要。
結束語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水利工程管理對于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質量的提高影響也日益明顯。因此,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加強自身的預算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水利工程管理的預算體系,加強和深化預算管理在水利工程管理單位中的應用,是當前水利工程管理單位的必不可少的工作內容之一,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