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拼音標音規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學習漢語需要先學習拼音,那么學習英語就需要先學習音標。每個音標跟中文的每個字母一樣,通過學習音標來了解每個單詞的發音。下面丁博士就來說說如何學好英語音標。
如何學好英語音標
學過語文的人都知道漢語拼音的重要性,它是讀書、認字的基礎,也是今后查閱資料以及提高各方面水平的不可缺少的拐杖。音標在英語中的作用和拼音在漢語中的作用一樣,學好音標是學好英語的基礎,學習和掌握好音標是初中英語教學的一個重點。
48個英語音標猶如60個漢語拼音,只要學生熟練地掌握了它們,對學習英語的作用是相當大的。第一、能握簡馭繁地把眾多的英語單詞讀準。
第二、英語的音和形有很多相似之處,只要平時注意積累發音規則,就可以達到聽其音而知其形,見其形而曉其音。這一點比學漢語容易多了。
學習英語音標的方法
1. 熟練掌握一種音標(美式或英式)的讀音
英語音標分美式(kk音標)和英式(dj音標)兩種,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一種來學習。比如你要到英國去留學,那你就選擇英式的;你喜歡看美國大片,那你就選擇美式的。一般來說美式發音比較清晰,音拖的長,連讀
比較多,且比較夸張;而英式發音似乎比較短促,抑揚頓挫.其實只要能說一口純正的英語,無論是美式的還是英式的都無所謂(個人意見)。好了,去網上找一份視頻教材,跟著仔細地練習發音。注意:1.一定要動口,絕對
不要只聽不練,否則就是做無用功;2.要反復地練習。剛開始的時候你可能發現學了就忘,其實這里很正常的事,別泄氣,你要做的就是反復學習。多學幾遍自然就記住了。你可以一天就學幾個,第二天再學幾個,同時復習以
前學過的。或者一天學完,然后再每天復習一遍。一直到你能夠看到某個音標就能立刻讀出它的發音。
2.音標的發展和變化
也許你發現有些音標變你不認識了。不要緊,音標自從制定之后就一直朝著更科學的方向變化發展。其實它的每一次變化都是很小的,并且變的更合理,更易于學習了,你只要花費一點時間,就能夠輕松地掌握它。
3.英語音標的發音規則
有時候你注意到你聽到的發音可能和實際標注的讀音并不一樣。這不奇怪,畢竟是先有了語言才有的音標。音標是為了標注語言而產生的,但是語言是一種復雜的東西,音標并不能完全地表達它。于是就出現了一些規則來作為
補充。如:連讀,重讀,爆破及不完全爆破音,清輔音的濁化等等。。。學會了這些,才可以說真正學會了音標。
音標學習方法
多聽。學習音標要先練習聽,最初接觸音標的時候聽個一兩遍幾乎沒有什么印象,因此要多聽幾遍,多磨耳朵,這樣才會在頭腦中留下印象。
模仿練習,學習國際音標的發音,要注意觀察老師的口型,觀察發音部位的變化,主動模仿發音,初學可以對著鏡子模仿練習,特別是元音發音的舌位高低,口腔開口度大小與音色關系十分密切,可以通過鏡子觀察口型上的區別,觀察舌尖、舌面、舌葉的活動情況,比如u和o、i和e、e和ε等等,掌握準確口腔開口度,對于準確發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動口,動口是加強實踐的關鍵和核心,聽音也好,模仿也好,比較也好,最終要歸結到自己發音這一目標上來,所以勤動口是掌握國際音標發音的關鍵。俗話說,“三天不生,三天不念口生”,說的就是要加強動手動口能力的培養。因此學習國際音標,要時時加強語音訓練,勤動口,反復實踐練習,在實踐中比較,在實踐中體會差別,做到熟能生巧,這樣自然就掌握國際音標的發音了。
多寫。音標和字母,拼音都不同,要想牢固的掌握音標,可以連續不同音標的寫法,掌握它們的寫法,有利于更好的掌握它們。
注意比較,比較有兩個方面,一是音標本身發音特點的異同比較,分清特色,避免混淆,比如[ε]和[ ],
[ ]和[ ],注意其發音音色上的差別;二是注意普通話音素和外語或方言音素音色的差異,例如普通話的音素[p]、[k]、[t]與英語中的音素、[ ]、[d]的異同,通過比較,可以有效地認識到音素上的差異,從而準確發音。特別是要注意普通話音素和英語音素的差別,像、[ ]、[d]這些濁音音素,都是普通話音系中所沒有的,初學不能把它們與普通話的一些輔音混為一談。
音標學習資料
一、農村職業中學學生在英語語音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職業中學的學生多是過去成績較差的學生,所以學習基礎都比較差,并且絕大多數學生都是因為英語成績差才來職業中學的,故很多學生因成績差情緒很低落,有的甚至自暴自棄,因此,英語教學是難上加難。就英語學習而言,盡管大多數學生雖然已經學習英語三年多,可好多學生沒有系統地學習過英語語音理論知識,而是簡單地模仿教師課堂的讀法而讀,因此學生因記不住怎么讀就習慣用相似或相同的漢語來標注英語,比如說“Thankyou”讀成“三克油”等。總之,單詞發音的困難成了他們學習英語的第一道難題,不會讀或讀不準的結果最終影響到單詞的記憶和積累,詞匯量少也就難以讀懂語法和英語句段,久而久之,學習英語的興趣銳減,最后導致放棄不學。這些都是語音基礎不過關帶來的問題。我校的大多數學生都是這種情況,特別是男生。
二、加強語音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英語教學中語音教學是不可忽視的部分。因為語音在學生拼讀、拼寫方面的影響很大。沒有很好的語音,在與他人交流英語就會產生歧義。
(一)加強語音教學有利于正確讀音
學生機械地跟教師讀,聽磁帶模仿英語,因為自己不懂,往往有“歪嘴和尚念錯經”的現象。有的甚至因為記不住,就會有漢字標音,把英語讀得千奇百怪。如果從語音入手,教會學生拼讀,就會避免讀錯或用漢字標音的現象,并有利于學生養成正確的語音語調和良好的拼讀習慣,也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聽說讀寫的能力和交際能力。
(二)加強語音教學有利于更快、更準地記住單詞
根據字母在單詞中的讀音規則以及音節劃分規則,只要學生能記住元音的發音,那么再長的單詞也能拼讀出百分之八九十,這樣也就克服了機械的死記硬背和今天記住了、明天就忘掉的現象,也大大降低了拼讀和單詞記憶的難度,并且能更快、更準確地記住單詞。
三、如何提高語音教學
(一)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
作為21世紀的英語教師,面對這樣一群學生,教學任重而道遠。因此我們教師自己應該必須要有語言的正確發音和良好的語音素養,才能有好的教學效果。那么什么是好的發音?良好的發音就是指能正確發出這種語言的全部音系、正確地讀出在單詞和語句中的全部的語音組合;以正確的重音、連續、節奏、停頓和語調,按照交際情境所要求的語速進行流利的朗讀。良好的語音是語言的基礎,正確、優美的語音、語調也有利于詞匯和語法的掌握,也有利于自學能力和聽說讀寫等能力的培養,并且也有利于得體、達意、進行感情、思想和文化等方面的交際,而這些要求和目標都是建立在有良好的、熟練的語音基礎上的。因此,英語教師應努力提高自身語音素質,這對學生是否有良好的語音基礎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二)創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
成功的英語教學依賴于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這種氛圍對于英語基礎差、沒有自信不敢說的中職學生來說才能使學生敢開口。同時教師和藹的態度和鼓勵的語氣可以構建良好的師生感情,并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創設各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語音學習比較枯燥,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繼而提高教學的效果,教師應在教學中創設各種教學活動。英語語音教學的具體方法有很多,如比較法、辨音法以及模仿法等。比如比較法,在教輔音發音時,可以與漢語拼音相比較,讓學生找出他們的異同點(大多數輔音和漢語拼音讀法一樣,就是比漢語拼音要輕許多)再讀,這樣不但能很快地認讀,而且能記得牢。教師還可以將多媒體教學手段引入到語音課堂中,通過圖文并茂的視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也能起到活躍課堂、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作用。
(四)系統的音標和音節劃分教學,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音標是語音教學的基礎,所以先要教會學生怎樣發音,并培養學生運用音標的拼讀來學習英語的能力是關鍵。以我的課堂教學為例,每接上一個新班,我會先花一周的時間不厭其煩地教學生音標和怎樣劃分音節及怎樣記單詞。然后每堂課都反復練3分鐘,好多學生會在一分鐘內記住五到六個單詞。學生都爭先恐后地搶答單詞,效果真不錯。一學期之后,學生基本可以完成單詞的自學。英語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成績也突飛猛進。
(五)語音教學與試聽、朗讀教學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
關鍵詞 母語遷移 積極作用 英語教學
一、語言遷移
“遷移”是哲學的一個基本概念。在哲學中它指“將以前的知識擴展到新知識上,也就是說,我們之前學的知識對后續學的知識有影響力。”這也是語言遷移的哲學基礎。(Ye,2006,p.9)語言遷移指說話者將母語知識擴展到二語中。在英語學習和教學過程中人們經常會提到語言遷移。
二、母語對二語習得的促進作用
世界上有許多語言,它們分屬于不同的語系但語言中都有一個共同的“核心規則”。 語言的共同特征與二語習得聯系緊密。在學習過程中,無論學習者本身是否能意識到但他/她必然對語言共同特征有一定了解。這樣他就用到了第一語言知識。因此,從本質上說學習者第一語言背景是二語習得的基礎。Ellis(1994)指出,在第二語言習得早期母語的促進作用比較明顯,因此這時學習者還未能構建一個發展規則。語言共同性對二語習得有積極作用。當一語與二語較為相似時,學習者通過快速掌握共同特征從而加速了二語習得過程。本文從三個方面具體論述了這個問題。
(一)語音
查看漢語拼音和英語音標表,不難發現二者在不僅形式上相似,讀音上也有不少相同點。先看英語元音與漢語韻母的分析。英語元音中單元音/i:/和/?/與漢語拼音i、u發音相似,只不過i的口型比/i:/大,而/?/的口型比u小,兩個音的音長大致一致。雙元音/??/、/e?/、/??/與拼音組合i+er、e+er和u+er相似。這些雙元音的第二個元音發音與拼音er相似,發音時舌尖微卷向舌面,比拼音er舌位低。對比漢語聲母表和英語輔音表發現,有11個漢語聲母和英語韻母形式完全相同。如輔音/p/、/k/、/t/ 與拼音韻母p、k、t近似。二者口型相似、均送氣、音輕,拼音音較重,輔音產生爆破。輔音:/b/、/d/、/g/與拼音b、d、g口型相似,發音也類似,均不送氣。輔音音較重,產生爆破聲。輔音/f/ 、/s/和拼音f 、si相似,音標音較短,較用力,有摩擦聲。/v/與拼音w音似,輔音上齒位于下唇面上,有氣流阻塞,拼音唇圓。/m/和m音似,輔音雙唇緊閉后張開,不送氣,音標較用力。基于這些相似點,教師在英語語音教學中可以通過對比相似點及不同點促進學生學習。
(二)語法
任何一種語言的句子都有長有短,有簡有繁,表面看來,變化不定;但若細加探究,就可以發現其中的內在聯系,即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以功能為標準英漢句子都可分為四個句類:陳述句,祈使句,疑問句和感嘆句。就英語而言,可以根據相似性,把它們概括為 5 種基本句型。如:
1)S+V+C (主—動—補) She is in good health.
2)S+V(主—動)Prices are going down. .
3)S+V +O (主—動—賓)Nobody could answer me the question,.
4)S +V +O +O (主—動—間賓—直賓)David showed me the way.
5)S+V+O +C (主—動—賓—賓補)They elected him president.
漢語和英語在句型 1),2),3),4)中的基本結構是一致的。例如:
1)我爸爸是工程師。2)太陽出來了。3)他在看電視。4)王老師教我們英語。
正是由于英漢具有極為相似的語法結構才使得中國學生在用英語造句或寫作時不需要進行語法層次轉換,為學習創造了便利。
(三)詞匯
在世界眾多的語言中, 詞的分類盡管項目不同, 粗細有別, 但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在同一種語言里,詞的分類通常是根據其句法功能來決定的。詞匯學習是通過將新詞與母語中詞匯和概念聯系起來加以語境化而實現的。英語和漢語的詞類大致相當,根據詞的句法特征,詞可以分成兩大類: 實詞和虛詞。許多詞在英漢兩種語言中都有對應的表達。如:tea-茶葉,bread-面包,boy-小男孩。有些詞如果單純用二語解釋則不如用母語解釋更為直接,比如baby這個詞,英文解釋為a very young child or infant, especially one not yet able to walk. 為了弄清這個詞的含義,教師還必須解釋child和 infant的意思,那么就不如用漢語“嬰兒”這個解釋來的簡單。通過母語將新詞與概念之間建立聯系對那些有對詞匯學習有極大幫助作用。
三、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Douglas Brown (2002) 認為:“學習用另一種語言進行思維,需要以對該種語言相當程度的掌握為前提,但一般說來,學習第二種語言,不必重新學習如何進行思維,需要摒棄的只是起干擾作用的洗澡水,而不是起促進作用的嬰兒。”(p.36) 學習外語的學生一般都具有相當的思維能力,已有相當的母語知識,排除母語對外語學習的影響事實上是不可能的。母語可用于語法教學中。一方面由于語法的教學很難用事物或其他語言手段加以輔助,另一方面,語法的講解通常會涉及術語或其他元語言,而很多術語或元語言都超出了學生的詞匯量,有時教師對相關術語的掌握也不充分。如果完全使用外語講解語法,教師就會花很多時間解釋一些語法現象,結果使得學生更加茫然。因此,完全使用外語講解語法會造成學生的理解困難。當使用外語的成本過高時,教師就應該考慮使用母語。Cook (1994)曾建議在外語課上使用10%的母語。既然母語在外語教學中的影響是客觀存在的、不可避免的,那么就應客觀看待母語的作用。學習英語教學經驗告訴我們,在第二語言學習過程中,特別是初級階段,恰當地利用母語,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外語詞匯和表達法的理解和記憶,提高學習效率,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奠定堅實的英語基礎,養成正確的英語學習習慣,使外語的教與學更有成效。
四、結論
二語習得本身是一個由本族語開始向目標語過渡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習者通過包括母語知識在內的一切知識來構建自己的中介語。也就是說,母語在二語習得過程中是不可避免的。Ellis(1985)說過:任何一個二語習得理論如果沒有母語遷移都是不完整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即應看到母語對二語習得的積極作用也應看到它的阻礙作用。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教學的時候揚長避短,將母語的積極作用發揮到最大程度。
參考文獻:
[1]Brown, H.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2]Ellis Rod.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85.
[3]Ellis Rod.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4]Cook, V..Internal and External Uses of a Second Language .Department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University of Essex, England,1994.
關鍵詞: 南通中小學 清音濁化 平均錯誤率
1.引言
英語輔音分為清輔音和濁輔音。發音時聲帶不振動的輔音稱為清輔音(voiceless consonants);發音時聲帶振動的輔音稱為濁輔音(voiced consonants)。清輔音的特點是送氣、強、長;濁輔音的特點通常是不送氣、弱、短[2]。塞音/t/,/p/,/k/屬于清輔音,塞音/d/,/b/,/g/屬于濁輔音。
S后面的清塞音濁化現象可以歸納為:當字母s+清塞音+元音時,無論是在單詞的最前面還是中間,只要是在重讀音節或次重讀音節里,一般都讀成對應濁輔音,即/t/,/p/,/k/清輔音被濁化成/d/,/b/,/g/。
例如:單音節的詞school中,ch本應發為/k/,但濁化后應發/g/,此種情況還有skate,story,spring等。
多音節的詞respect中,p本應發為/p/,但濁化后應發為/b/,此種情況還有construct,prescription,district等。
我通過對南通地區中小學生進行錄音及向各中小學師生進行問卷調查等途徑,對該地區中小學生摩擦音/s/后的清塞音/t/,/p/,/k/發音狀況進行初步了解,就目前南通地區中小學生該類發音狀況進行分析與探討,提出個人看法及建議。
2.研究方法
2.1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的來自南通地區不同學校的30名中小學生。
2.2錄音任務
2.2.1錄音步驟
準備朗讀材料,材料分三組,每組五個單詞,共計十五個單詞。
準備一間安靜寬敞的教室作為錄音室,將錄音軟件設置在錄音狀態,并調試好話筒等其他相關錄音設備。
進行錄音
注:共獲得30個錄音文本,錄音的設備排除了噪音干擾,語料所選的是南通地區小學三年級課程標準要求的單詞。
2.3數據提取
對所錄語料進行整理,繼而使用Praat進行標注。
使用SPSS(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統計分析軟件統計南通地區中小學學生摩擦音/s/后的清塞音/t/,/p/,/k/發音錯誤率。
3.結果與討論
3.1數據分析
中學生平均錯誤率為19.33%,而小學生平均錯誤率高達45.33%。數據表明:中學生的濁化意識明顯強于小學生。
3.2數據討論
3.2.1“清音濁化”意識薄弱
對南通地區中小學生進行調查問卷,最終統計結果為:南通各地區中小學生完全清楚知道“清音濁化”規則的僅占26.92%,略微了解“清音濁化”規則的占42.31%,完全不清楚“清音濁化”規則的占30.77%,也就是說有73.08%的中小學生對“清音濁化”規則不是很清楚。我認為這是造成摩擦音/s/后清塞音/t/,/p/,/k/發音情況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造成中小學生不了解清音濁化規則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老師沒有講授。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老師系統講授過“清音濁化”規則的比例僅占11.54%,稍微提過“清音濁化”規則的占53.85%,完全沒有提過“清音濁化”規則的占34.61%。換言之,南通地區88.46%的中小學生沒有系統地學習過“清音濁化”規則。教師的講授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一個最重要途徑,如果教師沒有教授,談何要求學生了解該規則,又談何要求學生正確發摩擦音/s/后清塞音/t/,/p/,/k/?眾所周知,南通地區中小學教育水平很高,調查問卷數據卻表明該地區教育某種程度上存在著忽視英語聽說教學的情況;師資力量多是有經驗的老教師,發音有些問題等情況。如:對南通地區中小學生進行調查問卷,最終統計結果為:在老師講過“清音濁化”規則后,學生印象深刻的比例僅占7.69%,略有印象、但偶爾出錯的占80.77%,完全不記得的占11.54%,也就是說南通地區有92.31%的中小學生在老師講過“清音濁化”規則后仍記憶不深刻。我認為這是造成摩擦音/s/后清塞音/t/,/p/,/k/發音情況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造成中小學生在學習過清音濁化規則后仍濁化意識薄弱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老師講授方法沒有因材施教。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老師遇到此類單詞時,講授的方法中,領讀的比例為33.33%,學習音標的比例為12.50%,聽磁帶等借助多媒體工具的比例為41.67%,建立英語興趣小組的比例為8.33%,通過布置課外作業、希望學生自己總結的比例為4.17%,換言之,大部分老師著重強調的是學生“清音濁化”規則的輸入,忽略了學生的知識輸出。
3.2.2負遷移影響
在《跨文化語言學》(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1957)中,美國語言學家Robert Lado提出了語言遷移(language transfer)的概念。所謂語言遷移,是指學習者在用目的語進行交際時,廣泛依賴已經掌握的母語,經常將母語的語音、詞義、結構規則及與母語相聯系的文化遷移到第二語言習得中去。Lado(1957)的對比分析假說認為:學習者的母語是第二語言習得中的主要障礙,母語和目的語之間的差異與其可能導致的困難之間成正比,差異越大,難度就越大 [1])。換言之,當母語規則與目的語規則有差異時,學習者把母語規則遷移到目的語習得中去,母語便會嚴重干擾目的語的學習,此時母語對目的語學習的影響是消極的,這種影響被稱為負遷移。負遷移造成第二語言習得的困難和學生的錯誤,第二語言習得的主要障礙來自第一語言(母語)的干擾。據研究,一個人正確的發音方式在其年幼時已經非意識地養成。大多數中國學生在學習英語之前,已經熟練地掌握了所在地區方言的語音系統,并且已經養成了一種發音習慣,因此,他們常常會不自覺地用自己熟悉的音替代外語中某些類似的音。在英語語音學習中,漢語與英語之間的差異會對語音的習得產生干擾作用,學生常常將方言的發音特點遷移到英語發音中來,影響英語語音的學習和運用。
南通方言屬于北方方言中的江淮方言,有學者將江淮方言進一步細分為洪巢和通泰兩片,南通市區屬于通泰片。從地理上說,江淮方言區已經處在北方方言區的南邊緣,而南通地處相對偏僻,與吳語區(這里指海門及通州部分地區)緊挨在一起。
從歷史上說,“南通方言是在古代江南吳語的基礎上逐漸發展,因受古海陵方言的影響逐漸向江淮話轉化而形成”[12])。因此,南通話既含有吳語底層成分,又帶有北方方言的基本性質。
顧黔在《通泰方言音韻研究》中這樣寫道:“南通話的聲母系統接近北方,而韻母和音調系統接近北部吳語。”為更進一步了解南通方言對中小學生英語習得的影響情況,我隨機對一些土生土長的南通人進行了調查。調查表明:南通話古全濁聲母清化,但是與一般北方話的“平送仄不送”不同,南通話(通泰方言)中的古全濁聲母今天遇到塞音、塞擦音無論平仄一概送氣,如p′“敗辦笨白”,這一點與贛客方言倒有幾分相似。另常出現塞音/d/,/b/,/g/與清輔音/t/,/p/,/k/混淆不清、通用的情況。如:“泰”,即大,如“泰舅舅”表示“大舅”;“派”,應該,如“不派說的”,不應該說的;“絲泰”,即“舒泰”,舒服的意思,如“我昨子有點兒心里頭不絲泰”,即我昨天有些不舒服;“biao”音“標”,即看。如“叫他自個來標標”,即叫他自己來看看,等等。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可見,南通方言的這種“負遷移”在一定程度上對南通中小學學生的“清音濁化”意識薄弱現象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3.2.3發音方式與發音習慣
調查中,我發現不少學生經常利用漢語拼音代替音標識記英文單詞發音,尤其是小學生。孩子存在完全把英語漢語化的現象,教條地認為某些英文單詞就是這樣讀。在朗讀英語26個字母時,許多學生常把字母“T”讀成漢語拼音“te”(特);字母“K”讀成漢字“ke(克)”。當然,字母和音標有時很容易混淆。比如:元音字母e和元音音標/e/;元音字母i和元音音標/i/;元音字母u和元音音標/u/;輔音字母p和輔音音標/p/;輔音字母s和輔音音標/s/;輔音字母n和輔音音標/n/,等等。這就需要我們在學習字母和音標的過程中,注意從音和形上對它們加以區分。比如,音標是音素的書面表現形式,常用符號//表示;而字母和音標在發音上則是有區別的。如將“study”標注為“斯他迪”,“speak”標注為“斯匹克”等,忽視了清音濁化現象。
4.個人看法與建議
我認為清輔音濁化只是一種發音現象,不是規則,地道英語教學者都反對專門制定一個規則來說明這個問題。總的發音規則只有一條:按照字典里的注音讀,要怎么變化就按地道英語的習慣。s后面的清輔音被濁化,只是清輔音濁化的一小部分,很多時候不用加s也可能被濁化。如water,happy,meeting,walking等,地道英語一般將這些單詞中間那個清輔音發成對應的濁輔音了,才像英語。很多相關單詞中的清輔音也會濁化成濁輔音。像grasp,test,desk類的單詞等如果后面沒有元音,就不存在濁化的問題,仍發清輔音。也有例外的,不要說它不符合規則,因為本來就沒有規則,硬要定規則的話就行不通。比如student,stupid,如果按那個所謂的規則讀成[sd...],就不是很地道,操地道英語的人就會知道問“你是從中國來的吧”。這里的字母“t”一般被習慣發成jeep中“j”所發的那個音才地道。我建議相關教育工作者從中小學生不了解“清音濁化”規則、“清音濁化”意識薄弱、受“語言遷移之負遷移”影響、國際音標識記混亂、借助漢語拼音來識英文、記發音等幾個方面著手,研究新的教學方法,以解決中小學生“清音不濁化”的問題。
如在教學過程中,描述清音濁化現象,解釋清音濁化原理,對英語目標音素的發音進行描述,以英語音素與方言發音之間的相似與區別,針對方言語音中的缺陷進行重點突破,強化練習。重視練習頻率,加強教學針對性。讓學生多進行語音模仿,不僅是單純的聲音模仿,而且包括口型、口腔打開程度、發音器官、發音部位等有關的模仿,幫助學生把習慣了的口型和發音方式糾正過來。通過系統的教授和訓練后,相信學生的語音面貌會進步很多。
5.結語
清音濁化問題看似小事,實際上是一個人基本素質的表現,師范院校的畢業生畢業后將從事基礎教學工作,他們自身的專業功底與教育質量將直接關系到今后的教育質量。教師應針對學生特點,將學生發音比較困難的音作為重點正音對象,而不是進行泛而全的教學。《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中的語音教學四級要求中指出,發音正確;較好地掌握朗讀和說話的節奏感;掌握語流中的變化規律、連讀、輔音爆破和語音同化等技巧及陳述句、疑問句和祈使句的語調;初步掌握語段中的語音輕重和新舊信息傳遞之間的關系。實踐證明,正確掌握“清音濁化”現象不僅有利于語言交流,而且有利于將來從事教學工作。作為一名師范生,自己發音不準,肯定是教不好學生的。加強語音理論學習,精心指導學生語音實踐勢在必行。只要師生在認識上達成共識,相互努力,就一定會達到大綱的要求。
參考文獻:
[1]Lado R. 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M].Michigan: University of Michigan,1957.
[2]戴煒棟,何兆熊.新編簡明英語語言學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3]王茂林.中國學習者英語詞中塞音發音分析[J].廣東:現代外語,2009,(02).
[4]陳平利.英語特殊爆破音的成因與實踐[J].大連: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04.
[5]梁慶合.英語爆破輔音音「t「d的發音特點對比研究[J].黑龍江: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3.
[6]顏寧.論英語的“清/輕”輔音[J].云南:云南師范大學外語學院,2005.
[7]蔣慧,張鵬,方潔,楊靜.江蘇地區方言對英語語音的負遷移作用[J]江蘇: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2009.
[8]田寨耕.英語清音濁化現象的普遍性[J].成都:成都大學學報,2004,(03).
[9]王國華.也談英語清塞音濁化問題[J].吉林: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8,(06).
[10]詹伯慧.現代漢語方言[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03).
[11]顧黔.通泰方言音韻研究――共時分布及歷史溯[J].北京:中國語文,1997,(03).
[12]徐鐵生.南通方言的形成及其與官話的關系[J].
鳴謝:南通大學外國語學院戴崢崢老師
關鍵詞: 女書;信息化;規范化
1開展女書信息化工程的意義
1983年,中南民族大學女書文化研究中心鑒定出流傳在湖南省江永縣一帶婦女中的女書,是一種獨特的女性文字體系。該消息迅即引起了海內外眾多媒體和學者的濃厚興趣和廣泛關注[1]。
女書是世界上最具性別意識的文字,是女性文字的唯一“活化石”[2]。它在結構和書寫上有非常顯著的特點:女書的筆畫只有點、豎、斜、弧四種,其最富有特色的筆畫是它的“弧筆”,弧度或大或小,變化多端(如圖1所示)。字符形體呈長斜體菱形,一般右上角為全字的最高點,左下角為全字的最低點。書寫格式自上而下,從右到左,沒有標點符號,不分段落,一書到底[4,5]。
盡管女書在學術上的價值已得到國內外學者的共識,但對于女書本身,隨著女書老藝人的相繼去世,則出現了生存處境艱難、未解之謎眾多、文獻散失嚴重、收集整理困難等問題,屬于瀕危的文化遺產。采用信息化技術對復雜背景下的女書字符進行規范化與識別,對搶救和保護女書這種中華民族珍貴的文明基因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意義與實用價值。女書的信息化工程是一個文化搶救工程,對延續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對婦女學、女性文化、民俗學、古文字學、語言學等領域的研究都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隨著時間的推移,通過它所產生的社會效益和歷史價值是用金錢無法衡量的。本項目的研究成果可用于其他少數民族文獻及古籍(如水書、古彝文)的保護和信息化工作。
2女書信息化工程的總體思路
女書信息化工程的總體思路如圖2所示。
從信息化的角度來講,首先要有能夠在計算機中顯示女書字符的女書字庫,這是信息化的基礎。其次還應有相應的輸入法與之配合,使得女書的計算機顯示、輸入、修改、復制、剪切、粘貼和打印成為可能。以上兩步可統稱為建立女書信息交換用顯示輸入應用平臺,這一基礎性平臺將使女書獲得通向信息時代的通行證,實現“數字化生存”。這一平臺建立好之后,可著手建立一個“中華女書網”,主要從事女書文字、音像資料的收集整理,女書字庫和輸入法推廣,女書教學,女書創作,女書專家和愛好者交流、女書論壇等工作。與此同時,采用Flas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對女書中重要的文獻以Flash電子畫卷和虛擬碑林的形式加以固化保護,Flash電子畫卷和虛擬碑林將從形、音、義、唱等多角度全方位對女書加以推廣。
3女書信息化工程進展情況
3.1 女書字符集構建構建女書字符集首先要保證所收錄的字符是真正“原汁原味”的女書。女書雖然古本失存,史志無載,給女書歷史的研究帶來了巨大的困難。但是語言文字的歷史與民族文化的歷史往往是并行發展的,而且語言文字比民族文化更具穩定性,不少古代民族文化消失了,其中某些因素卻仍保存在語言文字中,因而語言文字本身就是一部歷史,研究者有可能發掘語言文字中的歷史沉積揭示語言文字的某些被淹沒了的歷史。這就要求研究者必須堅持嚴肅的研究態度,實事求是,運用科學的研究方法,摒棄追名求利的影響。為此,我們的女書字庫將采用凝結謝志民教授半生心血的《中國女字字典》為字源。這本字典的編纂從1983年的女書單字匯編即已開始,至2006年底完稿,歷時二十有四年。使用的材料包括:①謝志民教授收集的:1983年前遺存的女書作品25篇,36462字;公認的女書傳人高銀仙老太太抄存的女書作品390篇(首),84008字;高銀仙老太太本人撰寫的女書作品45篇(首),8937字;義年華老太太抄存的女書作品117篇(首),10287字;義年華老太太早期撰寫的女書作品5篇,5294字。共計原始傳統女書作品582篇(首),144988字。②《中國女書合集》(趙麗明編著,中華書局,2005)第一冊,傳世佚名女書作品62篇,35000字;第二冊,高銀仙女書作品180篇(首),62000字。從中辨析,采集出女書單字2435個。每字嚴格保持其字符形體結構原貌,按已故公認的女書傳人高銀仙和義年華兩位老太太讀解女書作品使用的女書書面語音系標音注義,并一一標明出處,以備查考。該書稿由國家新聞署資助,已于2009年3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
其次,建立女書字符集要有一套比較規范的女書手寫字符作為信息化標準字符集的底本。女書字符集應盡可能的保持女書的原貌,原因依舊是在女書尚有眾多未解之謎的情況下,不希望后人的擅自變化或是藝術化處理破壞了女書原始的形體結構。為此,我們專門聘請了高銀先的孫女胡美月女士來中南民族大學作為研究顧問,按照當年高銀先教她的女書筆法,為我們書寫了全部2435個女書字符。所有字符均經過謝志民教授嚴格批閱審查,確保字符書寫的原生態化。
在得到2435個規范女書字符之后,我們采用圖像處理的方法對字符逐個進行了邊沿平滑和放大,再將修正的字符圖片導入字符處理軟件中對字符做進一步修訂,最后生成可被Windows系統使用的True Type字體文件,于是計算機就可以正確的顯示女書字符了。(圖3)
3.2 女書輸入法設計建立女書字符集之后,需要有與之相配合的輸入法。在信息時代,女書輸入法不僅承擔女書字符的輸入、傳播功能,還擔負著女書教學和延續的重要功能,是女書文化傳承與發揚的重要工具。輸入法與其每一個女書字符之間的關系,要考慮女書自身的特點,輸入者的輸入習慣,基于工程心理學的原理獨立設計,同時不需要預裝漢字字庫和漢字輸入法,這對女書走向國際有著重要意義。
如前文所述,字符集中的每個字符均按已故公認的女書傳人高銀仙和義年華兩位老太太讀解女書作品使用的女書書面語音系標注國際音標,但國際音標在中國并不普及。為了首先讓女書在其故鄉中國得以順利傳播,謝志民教授在中國女書字典的最后附上了《女書音標與漢語拼音字母對照表》,我們根據這張對照表,將女書國際音標“翻譯”成了女書拼音,然后根據這些女書拼音,制作了女書拼音輸入法。(圖4)
拼音輸入法需要使用者熟悉2300多個女書字符的發音,這并不容易。為了讓一般的打字員經過短時間的培訓就可以輸入女書文稿,我們參考了漢字中五筆輸入法,設計女書的部首輸入法。其思路是將女書依一定的規則分成為一些部件的組合,將這些部件分布在鍵盤不同的字母上,按一定順序輸入這些字母,就可以組合成一個女書字符。如果說拼音輸入法的要求是知音會打,那么對女書部首輸入法的要求則是“規則簡潔,見字能打”。女書部首輸入法現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圖5)
邁入新世紀的大門,面對五彩繽紛的信息,人們從沒有像今天這樣渴望交流。在這個信息時代,失去交流,就意味著落后。從語言學角度來說,所謂信息化社會,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利用電子計算機等先進工具對語言文字信息進行各種處理,目的是建立現代化語言信息系統,使語言文字得到最佳利用,使凝聚在語言文字中的知識信息發揮最大效能。所以我們說信息社會的信息離不開語言文字這個載體,而這個載體根本離不開漢語拼音這個標音工具。高度發達的社會需要流動,而流動的信息急切需要一個通用的語言文字環境。目前已經廣為國際采用的漢語拼音顯然最有資格承擔這項傳播任務。可見,漢語拼音是未來一代步入信息社會必備的基本工具。
語文現代化是國家現代化的組成部分。語文現代化的首要而迫切的任務是推廣普通話。我國憲法在總綱第十一條明確規定: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我們國家地大物博,民族眾多,國內共有幾十種語言,光漢語就分十個方言區。隨著市場經濟越來越發達,交際越來越廣,一口流利的普通話,成為現代人必備的素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漢語拼音是學好普通話最好的工具。
二、理論依據
教育家認為:“教學是師生共同參與的圍繞著教材所進行的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它既是以傳授知識和吸收人類間接經驗為主的實踐活動,也是特定的情緒中的人際交往活動。”因此,師生間不僅有認知方面的信息傳遞,而且也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意學生接受信息過程中的能力加工情況,而且還要重視學生接受信息過程中的情感狀況,努力使學生在愉悅和諧的氣氛中學習知識,在認知過程中體嘗思維之趣,成功之樂。在漢語拼音教學中,根據兒童心理發展規律,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了認知與情感的和諧統一。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習如果為思想感情、創造、美和游戲的璀璨所照,就能成為孩子妙趣橫生和心醉神迷的樂事。”基于這種認識,針對兒童形象思維發達的特點,在教學中采用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方法,寓拼音教學于兒歌、故事、音樂、游戲、表演之中,讓兒童在歡樂的氣氛中獲取知識,培養能力。
三、研究目標
1.開放教學時空──讓拼音走進生活
①走進校園,規范校園語言。學生以學校生活為主,學校的語言環境直接影響學生的語言習慣。如:“窗戶”、“桌子”、“電視機”、“大屏幕”、“辦公室”、“廁所”、“數學”、“考試”、“吃飯”、“老師”、“出去玩兒”、“灑水”、“掃地”等常用語詞,使用頻率高,錯誤率也很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受方言語音的影響:平翹舌音、前后鼻音不分。為規范學生口語,教師和學生約法三章,養成時時處處相互糾音的習慣,有意識地學說普通話,形成良好的校園語言環境。
②走進家庭,鞏固生活語言。目前,很多家長對孩子的語言習慣不重視,家里的語言環境比較差。對此,我鼓勵孩子做家里的小推普員,糾正父母的方音,同時接受家長的監督,每天說一說學校里的新鮮事,或講一個故事,念一首兒歌、繞口令等等,并用錄音機錄下來,既可以反復聽,進行自我糾正,又可以和同學相互交流,取長補短,還可以交給老師聽,以便老師及時給予指導。
③走進大自然,豐富生活語言。各種動植物的名稱、旅游景點、超市、學校、幼兒園及馬路、小區等名稱,都是很好的學習材料。如:曲院風荷、三潭印月、城隍閣、保路、朝暉一小、江干區、十四幢等常用語,受方言的影響,聲母、韻母和聲調都很容易讀錯,讓學生用“這是××”、“我去過××”、“我認識××”等語句,練習說話,熟悉周圍的生活環境,熟練語音,積累語言。并結合旅游城市的特點,鼓勵學生外出游玩時,學做小導游,為中外游客指路,介紹景點,介紹家鄉特產,做熱情的小主人,在為別人服務中,鍛煉自身的語言能力。
讓拼音走向生活,還要“授之以漁”,讓學生學會查字典。這是最管用的正音工具。查字典的過程也是在復習拼音。我們班的學生學會查字典以后,學習積極性日益濃厚,自我正音的意識也越來越強烈。
走進社會生活,培養一種良好的語言習慣,實質上是人們認識上由自然王國向必然王國邁進的過程。其過程是艱辛的。改變一種語言習慣需要經過上百次的重復練習,甚至要調動意志、熱情、毅力乃至決心。
2.開放教學方法
開放教學要求學習者應當具備符合自己學習習慣的學習方法。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一萬個人可能有一萬種學習方法。“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是最好的。”根據教學“個性化”的原則,教學中要讓學生按照自己的個性和興趣,有自由選擇的余地,以發揮自己在某一方面的優勢、特長,以利于獨立個性的發展。學生對拼音字母的形狀、發音,都有自己的理解。學了書上的識記方法之后,讓學生想一想:你還有更好的辦法嗎?學生熱情高漲,他們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等多方信息,都在五花八門、生動有趣的順口溜中體現出來了。
引導學生自編順口溜,為學生創設了表現自身創造才能的機會,把學生學習語言的潛能激發出來,把他們想象、創造等多方面的智能開發出來。我認為,學生的創作比教參上提供的內容更有童趣,更貼近生活,更富有時代氣息。孩子們把順口溜輸入電腦,寫上自己的姓名,打印出來貼在墻上,并歡天喜地地回家告訴家長,自己是個小作家了,還邀請家長一定要來學校看看他的作品,分享他的學習成果。
3.開放學習環境──讓教室會說話
為了滿足每個孩子的學習欲求,形成適合不同個體的開放學習方式,教師必須營造一個開放的學習環境。良好的學習環境能優化學生的學習覺悟和學習行為。為了給學生創造強烈的學習拼音的氛圍,我把與學生朝夕相處的教室,布置成“拼音的世界”,為每個孩子做一塊姓名牌,給漢字注上拼音,掛在墻上,讓孩子們用拼音介紹自己的名字并認識同伴。又把聲母、韻母和新學的帶彩圖的音節貼在墻上,隨時可以見到,防止遺忘;給教室里的每一件東西都貼上“拼音標簽”。如:mnyǐzihēibǎnrguāngdēngzhuōzichuānghudinshjījiǎngtifěnbǐ等等;教師節、中秋節、國慶節臨近之際,把祝賀語和相關的詩文如:《靜夜思》等用拼音抄貼在墻上,進行學習;一些日常用語如:“lǎoshīhǎo!”、“dubuqǐ!”、“xixie!”、“zijin!”等,專門掛在“每日一句”的墻角,天天學,天天用。總之,學生一進教室,目及之處便是各種拼音語句,仿佛融進了拼音的海洋,可以自由地獲取。貼滿拼音的教室既使孩子們學得有趣,又不增加課業負擔,在不知不覺中鞏固了所學的知識。
四、研究原則和方法
(一)插圖提示法
漢語拼音教材中的插圖具體直觀、貼近生活、富有情趣。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編者意圖,從課文的插圖入手,啟發學生發現插圖跟字母音形的內在聯系。例如:在教聲母k時,先讓學生觀察圖上畫的是什么?(生:圖上有小蝌蚪和水草)你們喜歡小蝌蚪嗎?(生:喜歡)這些可愛的小蝌蚪在那干什么?(生:小蝌蚪在水草邊玩)接著板書k讓學生看,這個字母像什么?(生:它像兩只小蝌蚪靠在水草邊玩)這樣結合看圖,啟發學生想象,不僅增加了兒童情趣,而且能幫助學生記憶字母的音和形。
(二)創設情境法
創設情境法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用語言、插圖、演示教具、表情等手段把學生帶入情境,從而使學生在一個愉悅、寬松的環境中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的方法。比如我在教u的四聲時,運用教具演示,邊演示邊模擬汽車開動的聲音發u的四聲,學生們看到后感到很有趣,也跟著我做手握方向盤的姿勢,并且邊開車邊發音。隨后,我就向學生總結規律:“一聲道路平又直,二聲就像上山坡,三聲下坡又上坡,四聲就像下山坡。”這樣讓學生的腦、眼、手、口多種感官協調活動,化難為易,學生學得特別輕松愉快。
(三)趣味故事法
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是最容易接受一些生動具體又有趣的知識。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講一些與課文內容緊密相關的故事趣談,創造一個愉快而緊張的氛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如我在教整體認讀音節yiwuyu時,先講一個故事:有一天,iu三個小孩要到公園去玩,可是他們三個年紀太小了又不認識路,怎么辦呢?它們就請大y和大w帶路,大y帶著小i一塊走了,就成音節yi,(領讀)大w帶著小u走了就成了音節wu,(領讀)只有小沒人帶他,急得哭了,兩滴眼淚直往外流,怎么辦呢?大y聽到哭聲轉過身來,見小哭得好傷心,于是來到他身邊,摸摸它的頭說:“好吧,我再帶一個,可是你得把眼淚擦干凈,記住不許哭。”小高興極了,邊走邊唱著歌:“iu單獨走,大y大w來帶路,小眼淚擦干凈,大家齊步向前進。”這樣把知識化為有趣的故事使學生對整體認讀音節yiwuyu接受快,理解深,記憶牢,還能使學生對跟大y后面去掉兩點引起注意。
(四)游戲學習法
游戲學習法是指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學生參與游戲活動,在游戲中獲取知識,發展思維,培養能力,達到寓教于樂。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成果表明,兒童的思維是從活動開始的,在活動中,孩子的大腦處于高度興奮狀態。因此,在教學中我經常采用游戲學習法,讓學生在玩中思,玩中學,使認知與情感融為一體。
如:在學習整體認讀音節后,我設計了如下練習(出示圖:圖上畫的是一棵大樹,樹上結滿蘋果,蘋果上寫著整體認讀音節)。師:秋天到了,果園豐收了,我們一起去果園幫農民伯伯摘蘋果好嗎?(生:好極了)農民伯伯還說了,如果你能帶領全班同學讀一讀蘋果上的音節,他就把這個大蘋果送給你,你們想不想要?學生很興奮,有的同學甚至說:“老師,我最愛吃蘋果了,叫我去吧,我肯定能讀對。”這樣緊密結合課文,針對兒童年齡特征安排一些游戲,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體會到學中有趣、趣中有知,使認知活動與師生情感交織在一起。
(五)歌訣鞏固法
兒童的感知具有模糊性,對音形相近的字母容易混淆,若采用編寫兒歌、口訣來辨別鞏固字母的音和形,學生學后會印象深刻。例如:上兩點的省寫規則可以編成:“小真驕傲,兩眼往上翹,j、q、x,來幫助,摘掉了驕傲帽”;或者:“小見到j、q、x,擦掉眼淚笑嘻嘻”。再如:“bbb聽廣播,ppp把水潑,小馬快跑ddd,氣球上升qqq,拐棍加橫fff,傘把撐開ttt,小鴿子ggg,小草蝌蚪kkk,像把椅子hhh”等。這些兒歌突出了字母形體的特點,形象生動,學生便于記憶。
(六)自主創新法
古人言:“授人以魚,只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漁,方為終生受用。”因此,教學應注重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其終生受用。例如:在教學拼音c時,我問學生:“誰能想個辦法記住這個字母?”有的同學彎下腰說:“同學們看我現在像不像c?”還有的伸出左手用拇指和其他四指,擺成c狀,說:“我這才叫像呢!”學生們興趣高漲,并由此一發不可收拾,有的說:“c好像是一個月餅,被人咬了一口。”還有的用手擺成彎月狀,說:“老師,這不是一個月牙嗎?”同學們為了證明自己的方法與眾不同,想出了許多方法,競相發言:“老師,我有個好辦法。”“老師,我想得比他的好。”“老師我這個辦法最好了。”……學生的創造之門由此被打開。
五、研究步驟
1、準備階段(2004、10——2004、11)
2、實施階段(2004、12——2005、11)
3、總結階段(2005、12)
六、研究的組織與管理
(1)分析現狀,確立目標。
(2)學習理論,更新觀念,提高認識。
(3)全員參與,優勢互補,共同提高素質。
(4)積極啟動“名師”工程,為學校發展增強后勁。
(5)改革人事管理,優化配置人才資源。
七、成果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