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電子商務社會調研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高職電子商務;工學結合;專業建設
這些年來,盡管各高校積極努力,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緊缺的電子商務人才,但目前電子商務人才培養中仍存在嚴峻問題。一方面,社會對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迫切,另一方面,電子商務專業卻成了入學的熱門專業,畢業的冷門專業,造成這一現象最根本的原因是人才培養系統性的偏差,集中體現在人才培養的效果與市場需求之間的偏離。
一、培養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存在的問題
1.培養專業人才的目標定位不明確
近年來,電子商務專業一直沒有突破在專業的人才是應該重技術還是重商務的爭論,導致培養專業人才的目標不清,學生的專業特點不鮮明,就業去向不明確。
2.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沒有突破學科性人才培養模式
電子商務的人才培養還是建立在以學科為中心的學科知識體系上,這種模式下培養的人才與市場上需要的實用型的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不相適應。
3.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與高職人才培養要求不相適應
以培養實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為主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應用型的技術人才是面向市場具有一定的實際操作和動手能力的人,他們掌握技術的目的是為了工程化、為了應用。而我們目前的課程體系還是建立在學科體系上的,與職業崗位的對應性不明晰,課程內容與職業崗位工作任務對應性不明了,導致培養的人才不符合職業崗位的需求。
4.缺乏雙師素質教師
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必須要建立一支既掌握專業理論知識,又具有實踐技能的“雙師”素質師資隊伍,而目前我們的教師絕大多數都是一畢業就走上教學的崗位,對企業電子商務實際的開展情況,需要掌握什么實踐技能不清楚。
5.實訓基地建設還很薄弱
經過這幾年的專業建設,建立了一些校內模擬教學實訓室,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教學的需求,但模擬實訓,畢竟離企業實戰還是有很大的區別。我們也試圖與企業合作建立一些校外的實訓基地,但目前無論在實訓基地的數量上,還是能接受實習生的數量上以及合作的方式,管理的體制都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
二、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的職業崗位分析
電子商務專業是涉及計算機科學、網絡技術、市場學、市場營銷學等基礎學科和技術學科的綜合性應用技術專業,就業面寬,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同時,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也沖擊了國際貿易和市場營銷的傳統觀念、管理體制和運行模式,這就對各行各業的經貿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經貿人才懂得數據庫技術、電子支付系統、電子商務平臺的應用技術等。
1.高職電子商務人才崗位分析
電子商務網站建設方向、網絡營銷和電子商務客戶服務。三個崗位對人才的素質和技能都有各自不同的要求,基本明確了其工作任務。(1)網絡營銷:包括客戶開發、信息收集與處理、客戶溝通、營銷策略執行、網絡搜索、系統推廣等;(2)電子商務客戶服務:包括客戶咨詢問題回答、根據規則處理客戶投訴、舉報和客服數據整理分析等;(3)電子商務網站建設:包括網站運營、網站維護、產品推廣和信息采編等。
2.職業崗位主要工作任務分析
通過調研,目前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可從事的工作崗位:客戶服務、網絡客服、辦公文秘、網絡銷售、電話營銷、網站策劃、網站推廣、網站美工設計、網站設計開發、網站維護管理、物流管理等崗位,他們主要的工作任務見下表。
三、電子商務專業建設
1.建立起基于工作任務的專業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
進行廣泛的社會調研,加強與電子商務業內的典型企業的聯系,在專業現有的合作企業的基礎上,既要開拓新的合作企業,同時更要深化與現有合作企業的合作模式。在校企合作的基礎上,剖析電子商務典型企業和關鍵崗位對從業人員的職業素質、知識和能力的需求。
2.能力結構分析
建立以工作任務(項目)為中心的,突出崗位職業能力培養的專業課程體系,明確專業的電子商務網頁設計與制作、電子商務網站建設、網絡營銷策劃、電子商務客戶服務四門核心課程。
3.建立校企合作的實訓基地
在與企業廣泛和深入的合作過程中建立了包括阿里巴巴、淘寶網、宏創等企業在內的電子商務校外實習基地,為學生在校外的實訓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利用校內的場所與資源,與企業合作開展比短期實習更為持久、也更有深度的合作。例如目前與淘寶網共建的淘寶創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
4.建立結構合理、具備“雙師”素質的專兼職教師隊伍
電子商務專業要求課教師既要懂電腦又要懂商務,既懂理論又懂實踐操作。因此必須建立和健全教師參與企業掛職鍛煉或進修制度,使專職教師“雙師”素質達到90%以上,能真正掌握企業電子商務應用的實踐技能;并積極引進和聘請來自企業生產經營一線的高技能人員擔任實踐技能課程的兼職教師,從而優化師資結構?;诠W結合的專業崗位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分析,專業課程體系建設、課程內容開發、教學場景和實訓環境的設計、師資的培養等專業建設的具體內容的改革都是在實踐的基礎上初步理清思路、完善建設方案,基于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方案是對現有人才培養方案的一種創新和突破,在此過程中會出現許多問題。因此,我們要建立起階段性工作總結制度,找出問題、制訂解決方案,通過不斷的總結、反饋和實踐,逐步建立起基于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方案。
四、結束語
通過我院基于工學結合的高職電子商務專業建設研究和實踐,進一步明確了專業的定位、合理的人才培養規格,科學的專業課程體系。同時,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地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校企合作,才能不斷推動專業的建設和發展,使專業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
課題來源: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課題
[關鍵詞]“互聯網+物流”;電商物流;課程群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3177
1“互聯網+物流”的建設背景
互聯網時代,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與不斷發展,以電子商務為顯著代表的網絡經濟成為一種新的經濟形式。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存在著緊密聯系,研究電子商務與物流管理兩個專業的課程群建設與改革,需基于“互聯網+物流”的視角展開研究和實踐。
(1)物流活動是電子商務過程的基本要素:電子商務活動過程中的任何一筆交易,都是由信息流、資金流、物流組成,物流是最特殊的一種。
(2)現代物流是實現電子商務的基本保證:只有合理化、現代化的物流活動,才能優化庫存結構、減少資金占壓、保障現代化生產的高效進行。
(3)現代物流發展制約電子商務的發展:電子商務發展速度快,若物流發展水平無法與之共進,會成為電子商務的阻礙因素。
(4)電子商務引導現代物流的發展:電子商務高效率和全球性的特點,要求物流也必須達到這一目標。而物流要達到這一目標,良好的交通運輸網絡、通信網絡等基礎設施則是最基本的保證。
(5)電子商務提供現代物流發展的信息處理平臺和技術。
(6)電子商務對供應鏈管理的影響:實現供應鏈短路化;使供應鏈中貨物流動方向由“推動式”變成“拉動式”。
基于上述分析[1],電子商務與物流作為現代流通的兩大手段,相互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電商物流課程群的建設,以“互聯網+物流”為視角,對電子商務下的物流模式、物流服務、物流成本管理、物流配送、物流信息技術、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物流系統分析與設計等進行分析和探討,探究互聯網時代下電商與物流的內在聯系和協同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因此我們提出在“互聯網+物流”背景下建設電商物流課程群。
2電商物流課程群建設的內容
2.1電商物流課程體系的構建
根據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的定位,配合省重點特色專業物流管理專業和電子商務專業的建設,我們依托電子商務和物流管理專業構建了基于“互聯網+物流”視角的電商物流課程體系,分為三個學習領域,學習重點是以核心課程為主的專業學習領域課程。[2]
(1)素質與基礎學習領域課程。此領域課程重在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和職業能力,如思政課、體育、英語、計算機應用基礎、學涯規劃與就業指導、社會實踐等課程。
(2)專業學習領域課程。此領域課程重在培養學生的電商物流作業、運營和管理技能。設計的核心課程包括運輸管理、倉儲管理、電商物流配送實務、物流成本管理、物流市場營銷、電子商務開發技術、電子商務系統分析與設計等。支撐性的專業課程,包括電子商務概論、物流管理基礎、采購管理、供應鏈管理、企業物流管理等課程。還有重在提升學生實踐技能的專業實踐課程:物流專業認識調研、物流運作流程調研、物流專題調研、電子商務認識實習、電子商務社會調查、電子商務專業實習等課程。
(3)專業拓展領域課程。此領域課程主要根據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個性化職業拓展技能,主要有物流系統建模與仿真、物流系統設計技術、物流技術與裝備、物聯網技術與應用等課程。
2.2電商物流課程中心平臺課程群建設
在學校教務處課程中心平臺進行電商物流課程群的建設[3],通過課程群網站各個欄目的建設過程,最終完成師資隊伍、教學條件、教學方法、課程內容等方面的具體建設。[4]
2.2.1專業概覽欄目的建設
通過深入開展電商物流市場調研和人才需求分析,確定電子商務和物流管理的專業定位和培養目標,形成兩個專業的培養方案,并根據實際情況逐年對培養方案進行補充完善,以適應新經濟常態下的新要求。在對兩個專業培養方案認真研究和修訂的基礎上,理解電子商務與物流的緊密關系,對電商物流業務流程和主要崗位及工作任務進行分析,以更好地將電子商務和物流管理融合發展,拓展兩個專業學生的視野,從而提高專業水平。[5]
2.2.2課程群簡介欄目的建設
為適應互聯網時代物流專業發展的要求,基于“互聯網+物流”視角,構建電商物流課程群,進行相關課程的一體化建設。以課程群的方式建設專業課程,探尋課程之間的內在聯系,并不斷拓寬課程群的外延課,使學生能夠更加全面系統、整體綜合地梳理專業脈絡,把握專業課程體系,拓展專業視野,提高專業水平。[6]
2.2.3教學團隊欄目的建設
物流與電商專業教學團隊注重老、中、青相結合,教師隊伍里不但有教學經驗豐富的高職稱教師,留學海外的高學歷專業人才,同時還有在本行業中工作多年、有著豐富專業工作經驗的企業負責人。根據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的定位,通過師資隊伍的建設,力爭使高職稱、雙師型教師發揮更大的作用。在專業科研工作中,通過專業研究課題帶動專業教師對電商物流理論與教學工作進一步深入研究,爭取發表更多專業論文和出版教材。[7]
2.2.4實踐教學欄目的建設
實踐教學體系包括校內課程實驗、校外專業調研和社會實踐、畢業設計與論文等。積極開展實驗教學方法改革,努力提高實驗教學效果,形成“立體化、交互式”的實踐教學模式。采用虛擬、仿真、硬件實驗、設計、創新相結合,獨立設課、課程實驗、綜合實驗、設計制作、學科競賽活動、創新創業相結合,將電商物流實驗教學體系分為基礎型實驗、綜合設計型實驗、自主創新型實驗三個層次,形成了以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為主的實驗教學方法,實現了立體化、交互式的實驗教學模式。[8]經管學院具有電商物流實務實訓室與物流仿真實驗室,將電商物流多項專業基礎課程融入于實訓課程之中,使學生通過實訓課程的學習,達到深入領會與掌握電商物流各項專業理論與技能的目的。
專業調研利用校外實訓基地,通過安排學生參觀行業企業專業運作流程,進行現場教學,豐富學生的視野,了解相關管理系統以及設施,通過與本行業企業從業者和管理者的講座交流,了解電商物流業發展現狀和問題,保持學校教學與職業技能的一致性。社會實踐通過學生頂崗實踐和實習工作,將所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并真正掌握從事電商物流實際工作應具備的各項能力。
充分利用課程中心平臺電商物流課程群網站,邀請企業導師作為共建教師,使學生可以通過網站平臺與企業人員建立聯系、交流互動,在論壇和答疑板塊,可與企業在職人員提問和討論,接觸到實際工作流程和企業各種崗位的角色,以便直接了解電商物流市場,把握行業動態,掌握專業技能,實現學與用的零距離,學習更具有全面性、應用性和操作性。這一網站也為教師與學生的相互交流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大大激發了學生課下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拓展師生交流渠道,加強了師生之間的學習互動。[9]
2.2.5行業動態欄目的建設
本欄目展示電商物流行業相關企業,使學生能更充分的了解企業實際需求和具體工作流程,做到學以致用,縮短適應社會和上崗培訓時間,為企業更加順暢地提供相關人才。電商物流專業相對應的職業技術工種信息,以及國家職業資格考試相關信息資源,幫助學生對接所學專業對應的職業資格,促進學生在專業職業資格認證方面的自我學習,為將來順利就業準備好職業技能方面的訓練。利用專業教師和企業人員的社會資源,提供物流管理和電子商務專業在職人員的崗位說明書和職業經驗供學生參考學習,以便在校學生能充分了解職業崗位性質、崗位要求、工作職責與工作內容、任職資格、所需技能,從而在校學習期間充分做好面向職業的準備,找準個人定位,有針對性的學習,激發自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2.2.6教學資料欄目的建設
教學資料中的內容是電商物流課程群網站中集中所有相關教學資料的欄目,在課程群網站建設過程中需不斷完善。硬件方面,建成運作良好的課程群相關信息及時上網的機制的開放式課程網站。軟件方面,建立完善相關的教學資源,包括教學大綱、教案、課件、案例及習題中心、參考文獻目錄、視頻教學、實驗指導,實現優質專業資源共享功能,鏈接課程群相關專業課程網站,帶動專業課程的建設。在課程內容上,經過專業教師長期教學經驗積累,課程內容設計更加合理,對教材、教學資源提出較高的要求,同時對于在線實訓以及視頻教學模塊有針對性的突破。首先,在線實訓模塊配備用于指導的實訓指導書,更好的幫助學生進行網上實訓。其次,課程視頻對教材的重點章節提供較深刻的講解,同時,相應章節配有專門的習題與案例來加深學生的理解,這對于在校學生的自我學習以及遠程教學具有很強針對性。
3電商物流課程群網站特色
基于“互聯網+物流”視角建設電商物流課程中心平臺課程群,將電商的商業模式與物流各環節的管理緊密結合,通過課程群的建設構建完整系統的電商物流課程體系,挖掘課程之間的內在聯系。通過課程中心平臺建設的不斷完善,加大了課程信息量,豐富了專業教學資源,注重應用技術型人才的培養,通過與行業企業合作,不僅可以滿足校內學生加強專業實踐技能的訓練,構建企業與高校的線上與線下互動,也可以進一步滿足教師專業教學以及企業員工技術培訓與社會人員繼續教育的需求。
各專業教師負責的專業課程的模塊完整,包括教學的各個部分,課程教學大綱、教學資源等,通過課程群網站提供的鏈接即可到達,界面具有美觀大方、效果清晰、操作簡單的特點,符合網絡開放式課程的各項基本要求。課程群網站在布局上,體現出科學性與合理性的設計,在充分保證專業課程體系的各項基礎部分的同時,對重點部分有明顯的突出效果,例如:網上實訓(實踐教學欄目)、培訓與考證(行業動態欄目)、教學資源(教學資料欄目)、教學論壇(互動欄目)等環節采用單獨的模塊,簡潔明了,對學生的遠程操作提供良好的指示作用。
電商物流課程群網站擬逐步建立在校學生與企業員工溝通的橋梁,為在校學生提供來自企業的實踐機會,為企業人員提供系統學習專業知識的平臺。逐步做到教師利用資源庫備課,包括教學大綱、教學設計、素材(案例、動畫、視頻、圖形);學生利用資源庫學習,實現自主學習,共享優質教學資源;社會利用資源庫培訓,包括基本培訓和定制培訓。
4結論
基于“互聯網+物流”視角的電商物流課程群以“互聯網+”的思維進行課程群建設,經過精心設計和嚴謹建設,將成為多學科專業交叉的較完善且具有特色的網絡教學學習平臺,在課程教學、學生學習、企業培訓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對于深入探索跨學科、跨專業、多層次校企合作、產教融合開展教育教學的綜合研究和創新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通過課程中心平臺建設電商物流課程群網站,有效促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提高師生課外互動和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有效提高教學質量。聯合物流管理和電子商務專業以及其他涉及的相關專業,共建電商物流課程群,對于專業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建設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我們將以建設專業課程群為指導思想,群策群力,將我校物流管理和電子商務專業進行一體化建設,建成較具特色和知名度的專業課程群網站。
參考文獻:
[1]燕春蓉.電子商務與物流[M].2版.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10.
[2]張德洲,夏文燕,鞏向瑋.電商物流課程體系構建及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3).
[3]洪怡恬,劉松先,姜紅波,等.電商物流課程群.http:///G2S/Template/View.aspx?action=view &courseType=0&courseId=2005339.
[4]秦惠民,鞠光宇.基于網絡的大學開放式課程現象研究――以麻省理工學院為例[J].中國高教研究,2009(11).
[5]陶榮湘.臺灣地區高校開放式課程發展狀況及啟示[J].電化教育研究,2014(4).
[6]曹剛,于欣言,楊晨.深度課程改革下Moodle開放式課程平臺的應用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1).
[7]張周,鄭瓊,呂立偉.國外著名高校財經類開放式課程研究與啟示[J].財會月刊,2012(36).
大學的課程體系不斷發生變化,但始終都圍繞著培養學生能力這一核心理念,致力于提高人才的質量水平[1-2]。電子商務人才需求的相關研究發現移動電子商務有著較高的行業需求,其改變了傳統電子商務經營方式,提出新的崗位需求與職業技能[3-4]。我們結合崗位調查對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的?R鄧刂逝嘌?和能力培養提出幾點改革建議,同時針對課程規劃進行調整[5],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授課方式、考核方式、能力評價幾方面進行調整,完善課程體系建設及實現培養目標。
1 移動電子商務課程體系研究
本次研究采用理論聯系實際的方式進行課程設計,隨后采用實踐檢驗的方式對移動電子商務課程進行規劃,具體研究思路如圖1所示。
1.1 電子商務人才需求分析
電子商務專業人才需求分析由兩部分組成:文獻研究,通過分析我國電子商務行業研究文獻,了解我國行業研究現狀;社會調查,對電子商務相關企業進行崗位調研,了解崗位需求情況。
1.1.1 電子商務行業研究可視化分析
通過收集和匯總我國電子商務行業研究相關文獻,發現我國電子商務行業研究現狀與電子商務的應用[6]、跨境電子商務、電子商務對策研究聯系密切[7]。對電子商務應用的相關研究發現移動電子商務是移動電子商務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也是解決電子商務面臨問題的重要途徑[8-9];同時,我國電子商務行業的發展同物流創新有較高聯系,并且物流創新同跨境電子商務與商務對策研究聯系密切[10-11]。因此,在對電子商務專業進行課程體系建設時應側重培養學生的商務決策能力和分析問題能力,在此基礎上也要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電子商務應用能力。對電子商務專業來說,移動電子商務將是電子商務的重點。
1.1.2 電子商務行業崗位需求分析
對大連市周邊企業進行崗位調研,通過調查發現移動電子商務崗位有設計開發類崗位和策劃運營類崗位。設計開發崗位要求掌握Web前端開發技術、交互設計技術等,策劃運營類崗位需要掌握產品策劃、運營數據分析、網絡編輯等,由此可見移動電子商務要求學生既要掌握專業基礎知識,又應該掌握必要的技術能力。
1.1.3 移動電子商務課程目標
學生需要理解移動商務與應用領域的結合創新趨勢,并通過分析學習資料理解移動電子商務的概念,此外還應掌握一定的實際應用能力,見表1。
1.2 課程內容設計
課程內容設計由可行性分析、課時安排、教材選取、授課方式、考核方式6部分組成[12-14],教師可按照該流程對移動電子商務課程進行設計。
1.2.1 可行性分析
學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術才能夠實現能力培養。對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已修課程統計,發現學生具備了一定的網頁設計、營銷管理等相關能力以及學習移動電子商務的前提條件。對教學環境進行可行性分析發現,學校提供實驗室能夠滿足學生實踐操作的需求。成立移動電子商務教研團隊,為該門課程教學提供了較好的師資。從以上3方面來看,具備了教學的可行性,能夠開展課程。
1.2.2 教材選取
進行文獻檢索共得出中文核心文獻1.2萬,其中移動電子商務圖書25種。組織專職教師A、B、C進行教學研討,最后得出文獻[15-18]4本教材;組織校內教師與校外教師進行二次評審,按照教學目標與本校學生具體情況選擇參考教材,確定教材為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此外,我們經過多次研討得出移動電子商務時間能動性較強,因此在課程設計過程中需要結合實際發展情況。
1.2.3 課時安排
為考查學生實際應用情況,需要安排學生活動實踐,在學時分配上采用理論學時與實踐學時相結合的方式。本次實踐由一個完整的移動商務策劃貫穿整個學期,具體的學時安排見表2。
結合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可將該門課程分為移動商務概述、移動商務技術基礎、移動商務價值鏈模式、移動商務安全、移動商務支付、云計算、移動商務信息服務、移動娛樂、移動學習、移動商務應用10部分。具體課時安排與重難點分布見表3。
1.3 專家訪談
1.3.1 專家選擇
本次專家訪談采用校內與校外結合方式進行,由于環境限制選取本校教師5名、校外教師3名,教師具體情況如下:副教授,數據分析團隊成員;副教授,電子商務平臺建設團隊成員;副教授,網站策劃與運營團隊成員;副教授,國際貿易專業教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專業教師;教授,博士生導師,電子商務數據分析專業教師;副教授,物流工程專業教師;副教授,供應鏈管理教師。
1.3.2 訪談提綱設計與實施
為了了解移動電子商務教材選取、教學內容設計、課時安排、理論與實踐比例設計、教學方法、考核方式6方面的設計[19], 可參考表2與表3設計教材、教學內容題目、理論與實踐安排題目,并在此基礎之上提出閉卷考試、項目實踐、大作業3種考核方式,選取講授教學、實踐教學兩種教學方式,采用錄音的方式記錄。
1.3.3 訪談分析
1)學時安排與理論實踐比。
每周2學時或者4學時,或者采用單雙周上課的方式,故學時為32學時、48學時、64學時。大三上學期還開設移動平臺建設、市場營銷等課程,故選取32學時。學生在其他課程中也會有其他項目實踐,應適當降低實踐比例。移動電子商務類課程需要以理論為主,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學內容與課時安排。
對課程的設計應與實際情況相結合,課程內容需以實時事件為依托。關于課程內容的訪談匯總見表4。將實踐學時調為4學時,縮短實踐學時的比例,將學生的項目實踐更多放在課外。
3)教學方式與考核方式。
單一的理論教授無法滿足教學需求,移動電子商務需要學生積極參與。平時考核以學生的實踐能力為主,末考以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為主。平時成績評定由學生考勤、課堂發言、三級項目、課堂作業4部分組成;終結性考核在題型上需要多元化,加入案例分析和模式設計的題目。教師可按照能力要求比例設計期末能力考核評定表,見表5。
2 移動電子商務教學效果分析
針對學生具體情況及學習安排,教師制訂教學大綱和教案設計,收集教學資料,編寫教學進度安排,進行教學實踐,發現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為課程改革提供建議。
2.1 形成性考核分析
我們對學生平時成績進行標準化處理與描述統計。在統計過程中沒有出現該項為0 的學生,并且超過半數的學生能夠在課堂上積極發言。結合能力考核標準得出的成績統計中可以看出學生在實踐環節表現良好,3組實驗超過半數的學生為B級,超過1/4的學生為A級。本次教學內容設計和教學方法設計較為合理,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課堂參與性;同時,采用應用項目實踐教學環節可以鍛煉學生的問題分析能力和項目策劃能力。
2.2 終結性考核分析
單項選擇與填空題的頻次變化情況較為相似,僅有1~2名學生的成績為C。案例分析選項頻次波動范圍較小,策劃設計類題目較案例分析類成績較差,半數以上學生能夠運用移動商務思維設計商務活動。論述類環節有15名學生能夠達到B級以上成績,有3名學生成績為D,占整體的12.5%。
通過考核分析發現,學生掌握了部分移動電子商務理論知識,并且部分學生能夠運用該理論分析遇到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途徑,僅有少數學生能夠運用移動電子商務進行策劃,部分學生不能夠運用移動電子商務模式進行商務活動。
2.3 回歸分析
我們采用極大自然數估計的方式對各項考核成績進行回歸分析,采用線性建模的方式構建學生能力考核模型。統計發現本次建模的準確度為0.95,具有較高的模擬系數。
(1)課堂表現、實驗1對整體影響程度較高,需要提高課堂效率以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也應提高對移動電子商務技術的學習,減小學生之間由技術帶來的差異。
(2)考勤、三級項目、實驗2與填空類項目回歸系數較為接近,且系數值較低。學生上課情況良好,能夠按時完成平時作業,故學生在該環節表現良好。
(3)在終結性能力考核項目中,各能力指標的回歸系數較為相近,由此可見考核標準與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較為符合。本次終結性考核方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題型的選擇、內容的選取符合考試要求,既能夠涵蓋較多知識點,又能夠保證考核的公平性。
(4)三級項目的預測系數與貢獻度分別為0.39、0.308,可見本環節在整個考核中占據重要位置,與人才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培養目標相符合,但同時也體現了學生綜合能力培養不均衡,需要進一步改進教學計劃。
3 結論與建議
采用文獻研究、專家研討方式制定的教學計劃具有較高的實用性,與社會實際需求相匹配,有效降低了教師教學設計的工作量,此外經過多次論證研討確定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時設計和動態式教學內容設計。結合教學效果分析,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文獻資源質量保證。在進行文獻研究時,應確保文獻質量與數量,盡可能多地收集文獻資源,根據內容、主題等進行文獻篩選,確保選取的文獻與研究具有較高的契合度。
(2)多種研究方法?C合使用。使用文獻研究得出的更多的是教學內容、教學設計、研究熱點等,而課程所教內容更多的是教學管理方面的。
一、電子商務的產生及發展
根據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對電子商務的定義,是指發生在開放網絡上的、包含企業之間、企業和消費者之間的商業交易。由定義看出,電子商務是通過計算機和網絡來完成商品或產品的交易、結算等一系列商業活動的一種方式,以其高效率、低支付、高收益及全球性的特點,沖擊著傳統的手工操作式的商務活動,作為一種新的技術手段和方法,其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正受到世界各國政府和企業界的重視與積極的投入。
與此同時,隨著電子商務在目前的世界經濟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隨著電子商務在我國國民經濟建設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信息化技術的快速建設及普及,電子商務應用的蓬勃發展,社會急需大量的電子商務專業人才。電子商務學科及其人才的培養也就顯得越來越迫切。
二、電子商務的現狀
面對目前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的巨大的市場需求,國內許多高校紛紛設立了電子商務專業,其中包括高職高專、本科、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等不同層次的培養。但目前我國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的培養以本科層次為主。從2001年開始設立電子商務專業以來,2001年教育部首批批準13所高校設立電子商務專業,2002年增加到96所,2003年增加到153所,2004年增加到近200所,增長速度非???充分反映了國內高校對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的高度重視和飽滿熱情。但隨之而來的用戶的信息來源渠道日益增多,信息的時效性、容量和內涵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根據目前的信息高速公路的飛速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在教學過程中也必須逐漸向媒體化、網絡化和實踐性轉變。
2005年8月,全國高校電子商務專業建設協作組聯席會議對電子商務教學做了一次全面的調查統計。據調查報告顯示,目前在全國高校中,本科開設電子商務專業的已有275所,較2001年的13所已經有了近20倍的增長。如果算上開辦電子商務專業的專科與高職院校,已遠遠超過這個數字。在短短四五年的時間里,一個嶄新的專業,能夠發展到如此大的規模,一方面說明這個專業正倍受社會青睞,另一方面也說明電子商務在其發展過程中必定存在著尚待解決的問題。
三、電子商務專業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盡管我作為電子商務專業教師只有短短一年的時間,但在這不長的實際教學中我深刻體會到我校的電子商務專業還是一個新生事物,電子商務的相關理論還沒有形成系統的、完善的理論體系。因此,在教學上存在許多問題,突出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教材缺乏規范性和科學性
據我所了解情況,目前,國內先后出版了好幾套電子商務的系列教材,分別由各相關高校根據自己學校的教學情況組織編寫,所以在教材的內容上差別很大。同時還有一些不成系列的教材,可以看出電子商務教材的編寫滯后于電子商務的發展,也落后于教學內容的更新。雖然是系列教材,但并不系統和完整,也不具備一定的規范性,因此同系列的教材之間相互有重復和沖突,不同的系列教材之間的重復和沖突更加嚴重,最終造成各高校在教材的選擇上難度較大。
(二)實踐教學的缺乏
電子商務是一個交叉學科,理論性和實踐性要求都很強。電子商務專業培養的是復合型人才,既有商務和管理的內容,又有相關的技術內容,具有很強的操作性,需要理論和實踐的緊密結合。因此,更迫切需要豐富的實踐教學。從我國各所高校的目前情況來看,許多學校僅僅設立了一個簡單的電子商務實驗室,安裝了一套簡單的模擬實驗系統,部分學校還沒有實驗室,甚至不具備上網的條件。大部分學校缺乏必要的實習基地,學生無法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理論和實踐難以結合,培養的學生只會動口,不會動手,這樣就很難適應社會的需要。
(三)專業課程所占的比例太低
在一般高校的專業課程中,涉及商務方面課程僅占20%左右,大部分為計算機課程。高校電子商務專業的培養教學思想不應該僅局限在加強網絡和編程語言的學習,而更應該注重在線商務理念的培養。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如果不注重學生在線商務策劃,那么也只能學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簡單操作,根本談不上系統掌握電子商務網站的策劃及應付瞬息萬變的商務網絡環境。
(四)學生對教師的滿意度較低
據該調查統計顯示,目前從事電子商務專業教學的老師平均教齡不到兩年,其中大多是直接從應屆畢業生走上講臺。領域的差異和經驗不足等因素,造成了如今(下轉第60頁)
(上接第34頁)這些年輕的教師采用“摸著石頭過河”的教學方式,從而也造成了學生對教師的滿意度不高的原因之一。這也正好說明我國現階段電子商務人才的匱乏,沒有本專業出身的教師,在教授專業知識的時候必定不能滿足學生對于專業的期望和要求。
四、加強電子商務專業教學的措施與對策
(一)加強教師電子商務軟件應用能力的培訓力度
要加強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就必須加強教師自身的實踐能力。電子商務是一門應用型,實踐性極強的課程,它要求專業教師不僅要具備系統豐富的電子商務的理論知識,而且要具有扎實熟練的實際操作技能和電子商務的系統管理技能。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進行常用電子商務軟件系統個模塊操作的培訓,長期以來教師普遍重視理論課的備課,對于實驗課,由于很少進行社會調研,所以幾乎普遍缺乏充分的備課過程。因此作為專業課教師要在實踐課的教學準備上下很大的功夫,對上機內容、流程、目標等必須非常熟練。
(二)不斷提高教師的自身知識結構水平
電子商務教學要求教師具備全面、體系化的素質,即使跨專業的老師和電子商務領域沾邊,但是沒有對這個領域的整體理解和把握也是沒法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真正學到知識的。在目前專業電子商務教師普遍缺乏的情況下,要充分地發揮教師的能動作用,積極地探索新路子來教好學生相當必要。這就要求教師們應該從電子商務這個專業的特點出發來安排自己所教的每一門課程,而不能仍然局限于原來的專業。自己所代的每門課程,在電子商務學科中處于什么地位,心里要清楚。做到這一點,既非難事,也非易事。教師必須做到對其他相關課程內容基本熟悉,對專業教學計劃、教學進度、各門課程之間的接口和邏輯關系胸有成竹,這樣才能應付自如。
(三)處理好教學質量與教學滿意度之間的關系
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應該把提高教學質量放在第一位,要高度重視學生對自己教學的反饋意見,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但學生的意見也要辨證分析,特別對當前不少學生抱著混文憑、應付考試的態度,教師就更不能放松對其教育引導。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是為學生終身負責,有了這個認識,才能以嚴謹的態度克服現在的困難,投身到教學事業中去。
(四)應用現代教學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隨著科學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現代教學技術和手段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多媒體教學技術、網絡教學技術等成為現代教學手段的典型代表。這些教學方法和手段與電子商務專業的教學特點和課程要求相吻合,充分利用這些現代教學方法和手段能夠大大提高電子商務專業的教學效果和質量。
(五)加強實踐性教學
首先,要加強實驗室建設。電子商務專業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許多課程都要進行實驗,而實驗室是進行實驗教學的基本條件。加強實驗室建設,主要包括實驗室的硬件和軟件的建設投入,建立電子商務教學實驗所必需的計算機、網絡等硬件設施,同時還要開發和引進電子商務專業實驗所需的各種軟件和模擬系統。其次,要加強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學校可以通過自建或與電子商務企業聯建等方式建立電子商務專業實踐基地,讓學生有機會參與電子商務的實際活動,體會電子商務的運營情況,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有機結合起來。
【參考文獻】
[1]馬強.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高教發展與評估,2004,(6).
[2]吳應良.電子商務學科建設的發展現狀與對策[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3,(9).
【關鍵詞】電子商務;高職院校;職業需求;專業定位
艾瑞咨詢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整體交易規模達到7.0萬億元,同比增長46.4%。預計未來3-5年內,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仍將維持穩定的增長態勢,平均增速超過35%,預計2015年將達到26.5萬億元。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發展前景樂觀,同時各類電子商務人才短缺嚴重。
為迎合迫切的人才需求,高職院校所設專業、課程也紛紛轉向電子商務方向設置。然而,出人意料,理應是擁有極好生源和就業市場的新興電子商務專業,卻不能適應企業需要,培養出的電子商務畢業生就業困難。
一、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設置存在的問題
1.以“生源需求為導向”設置電子商務專業
開設伊始,作為新興的專業,電子商務對應屆考生形成了極大的吸引力。最初的幾年間,各類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的報考人數與實際錄取人數的比例均超過1.5:1。旺盛的生源需求致使更多的高職高專院校開始電子商務專業。當時,由于高職院校專業設置的開放性,很多院校在沒有行業職業標準指導、沒有進行嚴謹的職業分析、沒有做深入的人才需求評估,甚至在沒有符合要求的辦學軟硬件基礎上,電子商務專業被大面積開設、招生。
結果當第一批高校或是高職院校的電子商務畢業生走出校門時,卻發現:非常迷惘,自己學了幾年的電子商務都不知道要干什么?而且,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遠低于全國大學生就業平均水平。之后的幾年,這種情況更加嚴重,導致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生源急劇萎縮,最終以生源為生命的許多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只能停辦。
2.模糊不清的“復合型”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高職院校的電子商務專業在生源需求拉動下倉促上馬。同時,我國的電子商務實踐還處于起步、發展階段。尚無明確的職業崗位群,這一現狀使得大多數高職院校無法清晰地界定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目標?;旧细呗氃盒D軌蛱岢龅呐囵B目標非常寬泛,就是簡單的“電子信息技術+商務”的結合,形成模糊不清的“復合型”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即高職院校的電子商務專業要培養出:既懂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又懂商務貿易知識,既能進行電子商務系統設計開發、管理維護,又能開展網絡營銷、企業管理、電子貿易;既適合新型電子商務企業,有適合傳統企業;既能服務于制造企業、流通企業,又能服務于銀行、證券、保險、海關等經貿領域的專業應用技能型人才。
這種“萬能型”的人才培養目標本身就極不科學。即便是看上去滿足了電子商務發展的種種需求,但事實上,卻根本不符合我國企業對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的實際需要。結果只能是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的人才供給,與各類企業對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的需求出現嚴重錯位。
3.“資源導向型”的電子商務專業建設
由于對電子商務、電子商務人才本身缺乏廣泛的認識和深入的理解,高職院校專業設置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又加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模糊不清,電子商務專業師資力量更是嚴重匱乏,進而導致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建設出現嚴重的資源導向性,即僅僅局限于利用學校的現有資源開設電子商務專業,而其他必要的投入甚至連專門的軟硬件也不愿增加。許多高職院校開設的電子商務專業只是對原有相近專業的簡單調整,例如在國際貿易專業中加開網絡技術、電子交易、網絡營銷等課程形成電子商務專業;在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中加開國際貿易、市場營銷等課程形成電子商務專業;更有甚者竟將會計專業改頭換面后辦成電子商務專業。這種“資源導向型”專業建設思路,使得高職院校的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成為“掛羊頭賣狗肉”。出現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生就業率低、崗位適應性差的現象也就在所難免了。
上述一系列問題的存在,嚴重制約了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的建設與發展,對以培養應用型高技能專門人才為首要任務的高職院校而言,對電子商務專業重新定位就成為了當務之急。
二、電子商務專業的工作崗位群分析
高職院校要對電子商務專業進行重新定位,首先應該深入了解當前企業對電子商務人才的真實需求,也就是必須對電子商務專業的工作崗位群進行科學的分析。
為此,筆者對國內一些主要的求職網站上有關電子商務專業的工作崗位做了整理匯總,以便能對目前電子商務專業的工作崗位群有一個較為直觀的認識。詳細崗位名稱以及崗位具體要求,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見,電子商務專業的工作崗位群主要集中于兩個就業領域:
1.中小企業及事業單位電子商務應用類工作崗位群
主要的工作崗位有:電子商務專員、電子商務工程師、外貿電子商務專員、網站管理/維護專員、網絡管理/維護專員、網絡廣告設計專員、網站編輯,以及側重于電子商務應用的辦公室行政助理、辦公室文秘等。
2.第三方電子商務服務行業類工作崗位群
第三方電子商務服務行業是那些為我國的企、事業單位提供技術支持、營銷推廣、平臺服務的互聯網科技企業。主要的工作崗位有:C2C/B2C網絡店鋪客服專員、網站運營專員、網站策劃專員/師、社區(論壇)管理專員/版主、網絡營銷/推廣專員、渠道客戶專員、銷售助理、網絡廣告經營專員等。
三、以“工作崗位需求為導向”的電子商務專業重新定位
在上文對電子商務工作崗位群深入了解的基礎上,筆者認為:高職院校的電子商務專業必須以“工作崗位需求為導向”,進行重新定位。
1.立足高職教育,理性回歸“培養應用技能型人才”原點
從社會整體需求看,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分為以下三類:第一類是技術開發型人才,這是基礎性電子商務人才,特點是精通電子商務開發技術,把握電子商務技術的最新進展,具備足夠的商務知識,理解商務發展需求,能用有效的技術手段實現電子商務;第二類是應用技能型人才,著眼于電子商務軟件、平臺的具體操作應用,掌握網絡信息使用技術,結合一定的商務理論與實務,通過電子商務方式進行相關服務活動;第三類是戰略管理型人才,這是高層次電子商務人才,特點是能通曉電子商務發展全局,具有前瞻性思維,懂得電子商務在企業經營生產和管理中的作用,知道如何利用電子商務來改善企業經營戰略,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
很顯然,絕大多數高職院校以目前的辦學能力,不可能培養出第一類和第三類的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只能定位于培養“懂企業經營管理,熟悉掌握電子商務軟件、技術應用”的第二類——應用技能型人才。這又何嘗不是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的一種理性回歸?
2.突出行業特征,明確定位于工作崗位群
稍有市場營銷常識的人都應該知道企業在制定經營戰略前要先進行目標市場選擇,而對目標市場進行正確選擇,又先要對市場進行合理細分來提供選擇的可能性。所謂市場細分就是把整體市場劃分為若干個具有鮮明特征的小市場或消費群體。同樣,我們可以把這種理論應用到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的定位上來。在對電子商務專業進行定位時,先對電子商務人才的市場需求進行細分,找到一個合適的工作崗位群。作為培養應用技能型人才的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在專業定位時,必須依托明確的行業,根據行業具體工作崗位群的特點和要求,確定相應的人才培養方案和模式。例如,可以定位于保險、證券、電訊、外貿、物流、工業設備及供應、汽車及配件等某一行業或領域。這樣的定位,既避免了模糊不清的“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的不足,又能夠根據具體工作崗位群,培養出與工作崗位實現“零適應期”、能快速切入企業具體工作的應用技能型電子商務專業人才。
這樣就能符合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導向與趨勢。同時,也必將使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的發展與行業企業的發展實現雙贏,推動高等職業教育與行業需求的完全接軌。
3.突出地方特色,服務于區域經濟發展
高職院校能否主動適應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需要,是高職院校辦學成功與否的直接體現。我國不同地區的經濟與社會發展水平有著很大的差異,這就決定了高職院校必須從學校所在地區的實際需要出發,服務于地方經濟,體現地區行業特性和地域特色。江蘇省處于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電子商務起步早,發展快,應用領域廣,已由基礎應用向縱深應用方向發展轉變,這就要求高職院校的電子商務專業定位要與江蘇省的經濟社會發展優勢相結合,以服務于體現江蘇省區域經濟特色的眾多外貿企業和中小型企業的信息工程建設。
4.合理動態調整,適應電子商務發展需要
電子商務自誕生以來,其發展速度之快,應用領域之廣,對經濟、社會、文化的影響之深,都是始料未及的。肩負為各行各業培養電子商務專業應用技能型人才的高職院校,在專業定位上,一方面要根據電子商務的發展變化趨勢適時地進行調整,使其具有動態性;另一方面,專業定位又必須具有前瞻性,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才能適應未來發展的需求。電子商務專業定位的動態調整周期應與網絡信息技術、商務應用技術的發展、行業產業的調整周期相一致。前瞻性則要求在電子商務專業定位過程中,必須準確把握電子商務的發展脈搏,在做好充分的社會調研基礎上,預測未來電子商務的發展方向與程度,并適度超前。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的人才培養一般為5年一個周期,適度超前才能與電子商務的發展同步;此外,適度超前定位還有利于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自主創業,并推動電子商務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全國高職高專校長聯席會.點擊核心——高等職業教育專業設置與課程開發導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1-127.
[2]王學軍.中職學校電子商務專業市場定位問題的思考[J].職業教育研究,2008(9).
[3]王憲榮.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現代商業,2007(27).
2015年國務院印發《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大力發展創新,全民開展創業活動。《教育部關于做好2013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教學[2012]11號)中提出,“要大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各高校要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學和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加快建立和完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注重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性特點,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創新創業競賽、模擬創業等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新精神,提高創業能力?!弊?010年教育部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高校教學主渠道,電子商務行業飛速發展,由于創業成本低,形式靈活,需要創新性思維。因此為了貫徹落實國家和教育部相關文件指示精神,借鑒國內高校的人才培養經驗,結合學院的辦學理念,積極探索具有學院特色的創新創業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在深入企業調研,掌握企業對電子商務的人才需求的基礎之上,認真分析了電子商務專業的教學環節,設計了適合創新創業的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二、創新創業導向的高職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實踐教學體系在人才培養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是培養創新創業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而電子商務專業是一個綜合性非常強的學科,而且行業的變化發展快速,需要不斷學習和實踐。因此經過多年的不斷探索與改革,學院逐漸構建了實踐教學體系。創新創業導向下的電子商務實踐教學體系主要內容包括識崗實習、跟崗實習、頂崗實習、課程實訓、大學生實踐創新項目、技能競賽、學生創業項目孵化等模塊。這些模塊分布在各個學期之中,都有著各自的培養目標,逐層遞進,共同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新能力。(一)一年級的實踐教學內容。一年級的課程設置主要以公共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程為主。一年級新生剛剛步入大學校園,好奇心非常強,對大學生活也充滿了憧憬與向往。因此可以在新生的入學教育過程中,鼓勵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在新生心中埋下創新創業的火種。隨后可以通過開設職業生涯規劃、創業基礎等公選課,舉辦創新創業講座、新老生交流會等多種形式,提高學生創新創業的興趣。在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注重讓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提高技能水平。大一暑假期間進行的識崗實習,可以安排學生去企業參觀,短期實踐,讓學生對電子商務企業的基本情況和主要工作內容、流程等有所了解,提高專業興趣,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規劃。這一階段的創新創業的實踐教學內容還比較淺顯,主要的目的是讓學生初步了解創新創業,認識到創新創業的必要性和實現途徑,為開展創新創業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二)二年級的實踐教學內容。二年級的實踐教學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是專業課程的學習及課程實訓。專業課程的學習過程中,盡可能多安排實踐內容,一般要求實踐課時內容不低于30%。部分課程如網頁設計與制作、網店經營等技術類課程還安排了教學實訓周,通過0.5周到1周的實訓,完成實訓任務,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二是建立學生創業團隊,成立大學生創業團體,吸納有志于創新創業的同學入會。學生可以定期舉辦各類活動,比如邀請成功創業的人士進行講座,創業經驗分享,舉辦創業“金點子”大賽等,通過這些活動,可以啟發學生的創業思維,吸取創業經驗,激發創業靈感,形成創業氛圍。三是舉辦各類創新創業比賽。參加創新創業比賽,能極大地鍛煉學生能力,開闊眼界,拓展創業思路。在比賽之前,學生往往要經過長期艱苦而扎實的訓練。比賽時,又充分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學生在比賽中的收獲是非常巨大的,是任何一門課程都無法比擬的。“以賽促學”也是進行電子商務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手段。我們每年都在學校里舉辦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新、創意、創業”大賽、“金點子”創業比賽、電子商務沙盤比賽,通過比賽,激發更多學生參與,普及創新創業知識,鍛煉學生能力,增強創新創業氛圍。選的優秀選手,可以參加省級比賽,甚至全國比賽。學院連續兩年獲得全國職業院校“模擬創業技能競賽”電子商務企業技能賽項全國一等獎,參加江蘇省創業大賽也獲得一等獎的好成績。四是學生可以參與到教師的科研項目、申報大學生實踐創新項目,社會服務項目中去。學生在項目中可以承擔社會調查、數據整理、技術支持等工作。如果學生有比較好的科研項目或者創業,學院也會提供一些支持,助力學生創業項目的孵化。(三)三年級的實踐教學內容。三年級的實踐教學內容由三部分組成,跟崗實習、畢業設計和頂崗實習。跟崗實習階段主要是在校企合作單位和大學生創業基地完成。在學生完成二年級的校內課程學習之后,可以進入校企合作單位進行6個月左右的實習工作。這時電商企業正面臨著“雙11”,“雙12”等促銷活動,正是急需人才之際,學生在實際工作崗位之中,能充分運用所學知識,提高實戰能力,為將來的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實習過程中表現優秀的同學,往往會被用人單位正式錄取,成為企業的一員。這既解決了學生的就業問題,又為企業招聘到了合適的人才。跟崗實習過程中,學生可以結合工作實際、創業實際經歷,選取合適的論文選題,進行畢業論文的寫作。學生返校實習階段,完成畢業設計后,可以進入學校雙選會,選擇企業進行頂崗實習。部分有創業意向的同學可以進入學院的創業公園,學院、企業提供一系列的創業扶持政策,比如提供場地,資金支持,工商注冊咨詢,創業培訓等等,提高學生創業的成功率。
三、構建創新創業導向的高職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中的注意事項
一、實踐教學在國際貿易專業培養中的重要性
1、國貿專業的發展現狀決定了實踐教學的重要性
目前多數高等院校已經意識到了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從專業培養方案到教學計劃的制定,都紛紛向實踐教學傾斜。但是許多高等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課程設置仍然過多地沿襲了舊的做法,重理論、輕實務,課程設置的調整還很不到位,沒有突出實踐教學的地位,實踐教學環節課時在整個教學課時中所占比例過低。有的高校即使在教學計劃中明確規定了實踐教學環節,但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也沒有嚴格的質量監控體系和檢查標準。我國的民辦高校起步較晚,基礎薄弱,國貿專業的發展較滯后,競爭的激烈性和發展現狀決定了實踐教學在整個教學中的重要性。
2、培養目標決定了實踐教學的重要性
高校是以培養實踐型、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標的,國際貿易專業又是操作技能很強的應用型學科,與生俱來地具備應用型的特點。本專業的學生除了要掌握國際經濟和國際貿易方面的基本理論以外,更要具備很強的實踐操作能力。本專業培養的學生應在系統掌握經濟學基本原理和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熟悉通行的國際貿易與國際投融資規則和慣例,以及中國對外貿易的政策法規的基礎上,掌握國際貿易實務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熟練進行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融資業務的能力,成為基礎扎實,知識面廣,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強,能在涉外經濟貿易部門、企業及政府機構從事實際業務及管理工作的應用型國際經貿高級人才。而要達到這一培養目標,僅有理論教學是不夠的,因為培養學生專業能力最有效的途徑是教學、研究與關注真實世界問題的結合。
3、社會的需求決定了實踐教學的重要性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社會產生了對人才的多層次需求。它不僅需要高層次的具有領導才能的精英群體,也需要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一線高素質員工。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國貿專業各類層次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和國際商務專業應運而生。但是,畢業生中真正從事國際貿易工作的卻寥寥無幾,出現了外貿行業急需要大批國貿人才,而國貿專業的學生卻無法就業或不在外貿崗位就業的現象。外貿企業需要的外貿人才,不僅要懂得外貿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外貿業務能力。據2005年麥肯錫咨詢公司對83家高等院校畢業生進行的調查,畢業生進入企業后馬上能夠勝任工作的僅占10%。這些年的情況也大體如此。如何培養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應用型國際貿易人才,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面臨的一項新課題。
二、應用型高校國際貿易專業的實踐教學主要內容
實踐教學環節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根本途徑,是學生理解、消化課堂知識的重要過程,為學生創造了廣闊開放的空間、身臨其境的感觸和發展變化的社會經濟背景,能有效激發學生的自主創新活力。
1、利用網絡教學平臺進行模擬訓練
可以對學生進行如制單、報關、網頁制作等單項實訓,也可以進行綜合業務實訓,亦即貨物出口整個流程,從洽談簽約到貨、證、船、匯,直到核銷、退稅等環節逐一地操作,提高學生的綜合業務水平。
2、課內仿真案例討論
在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理論教學中,可以精選真實案例組織討論。案例核心事實應接近事實,對采用的處理方式和結果可以拓展討論。
3、組織專業講座
請有實踐經驗的企業專家為學生講授工作實例、常見問題以及新動態、新趨勢等,增加學生的間接經驗。
4、積極參加社會實踐
假期社會實踐能夠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和職業道德。近年來中國貿促會商業行業分會主辦的“全國商科教育學科競賽”,是結合國際經貿專業的一項很有實踐意義的行業社會活動,高校應當積極組織學生參與。
5、專業實習
安排學生到商貿流通領域進行專業實踐,從而讓學生了解商貿活動的一般規則和基本要求,參與進出口業務流程及各部門之間的聯系,并了解行業人才的素質要求。
6、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
畢業實習是學生在畢業前的練兵,能為就業做好準備,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畢業論文的設計和制作,提高學生的專業理論水平。
三、目前國際貿易專業實踐性教學環節存在的問題
1、校內實踐性教學環節上存在的問題
在校內實驗、實訓條件方面,首先需要投入相當大的財力,建立實驗室、實訓室,購買適合本專業的教學軟件、硬件,配套的教學設備。其次對教師的教學水平要有較高的要求。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師資隊伍的質量與結構確實有所優化,學歷結構與科研能力迅速提升,但真正能夠勝任實踐類教學課程的師資顯然不足。從實踐教學考慮,國際貿易專業的教師必須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同時還要有嫻熟的業務經驗,較強的外語說聽能力,能理論聯系實踐地將知識與業務能力傳授給學生。而事實上,許多專業老師是高校畢業后直接到高校任教的,理論功底沒有問題,但在國際貿易實務、運輸保險、商檢報關、國際結算、商務外語溝通等領域的實踐環節顯然薄弱。教科書上的有些內容在文意上空洞艱澀,但只要有實踐經歷,通過簡單的解釋就能讓學生理解掌握。
2、校外實踐性教學環節上存在的問題
要使國際貿易專業的學生應用能力突出,必須建立健全良好的校外實訓、實習基地。對這類基地來說,既要能配合教學需要安排生產作業周期、配備經驗豐富的職業人士傳授和指導實踐操作,又要完成企業的工作任務和經營運作。學生到公司實習,對公司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形成一定的沖擊,因而有些公司不愿意接受學生實習。同時對學生實習的管理需要嚴密的制度安排,需要學校、指導老師和企業的潛心合作。往往因為管理的缺失,使得實踐教學環節得不到較好的效果,甚至有些內容根本無法落實。
以通常教學安排來說,大學一年級要組織學生到相關外貿企業參觀學習,使學生對國際經貿活動建立基本認識,為專業課學習做好鋪墊。而進出口業務涉及到商品生產、包裝、運輸、保險、商檢、報關、制單結匯等多個環節,這一過程不可能由一次參觀而達到深入全面的效果,也不可能給學生帶來深刻影響。
實習階段是國際貿易專業實踐性教學最為關鍵的階段。但是外貿企業除了前面分析的不太歡迎學生實習的一般原因以外,還有其特殊原因:首先,在洽談簽約環節,貿易談判及營銷策略涉及到進出口雙方的商業機密,而且在談判中也需要營造特殊的談判氛圍,一般不會讓實習生親臨其境,當然談不上實習效果。其次,進出口業務涉及時間較長,實習單位很難有一單完整的交易過程讓學生觀其首尾。最后,進出口貿易涉及很多部門,業務工作量大面廣,所需的人力、物力較多,實習過程的組織頗費周章,如果安排不好,費時費力還不見效果。因此,大多數情況下,實習生到實習單位后,也只能感受一下外貿企業的工作氛圍,要想達到真正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的效果比較困難。
四、對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改革建議
1、配備高水平的教師隊伍
為了保證實踐教學效果,配備一支高水平的指導實踐教學的師資隊伍是必不可少的。從事實踐教學的指導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課堂教學知識和經驗,更要具備豐富的實踐教學能力和經驗。要使教師達到相應的要求,需要不斷對專業教師進行培訓。首先,引導教師樹立“基礎理論適度、專業知識牢固、應用能力突出”的培養應用性人才的教育理念;其次,通過培訓使教師改進教學能力和方法;再次,通過進修學習和到企業實踐學習,提高教師自身的實踐能力。與企業共建師資隊伍是實踐教學勢在必行的選擇。所謂共建,就是在校內教師“走出去”的同時,還可以以“請進來”的方式聘請既懂理論又有實際操作能力的國際經濟與貿易業界人員做教師,可以在實訓實習階段請他們授課,也可以不定期請他們來校面向師生進行業務專題講座。
2、對校內實驗資源加大投入,同時進行科學整合,開設特色課程,設立學用密切結合的實踐環節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在開設實踐課程時,應充分考慮學校學科優勢及特點,開設相應特色的實踐教學環節。考慮到電子商務作為一種全新的商業運作模式,已經成為當今國際商務往來的主流,國際經濟與貿易課程中的實踐教學完全可以和電子商務課程整合,讓學生在校期間掌握國際電子商務的常見處理方式及運作手段。在軟件環境建設方面,配備世格外貿實習平臺、國際貿易實務教學軟件、外貿單證模擬軟件、國際貿易全景仿真系統軟件、電子商務實驗軟件、信息管理系統軟件等形成軟件平臺和知識連鎖,創造一個完全仿真的國際經貿環境,讓學生掌握進出口業務在電子商務環境下的操作技能,增強涉外商務實踐能力。
3、建立穩定的校外實訓、實習場所
穩定的實訓、實習基地是實踐性教學環節順利進行的基本保證。學校應當與從事進出口業務的企業建立長期固定的實訓實習基地,與基地簽訂學生實習合同,落實學生實踐環節的實訓安排,并保持密切的溝通聯絡。實習結束以后,由實習基地對學生的綜合表現做出鑒定。這樣緊密合作的方式,便于高校和企業的及時溝通和調整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手段,可以保證學校對學生實習過程的跟蹤了解。
河南2016年初冬的天氣不同于往年,溫度忽高忽低,白天還很平靜,晚上溫度就驟降,隨之而來的雪花便肆無忌憚地開始在中原大地上狂舞。2016年11月21日至23日,本刊記者跟隨河南省人大常委會調研組赴洛陽對該市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工作情況進行調研采訪。一路上的猜測,一路上的質疑,供銷社,一個已被時代淘汰的產物,還能重新發揮作用嗎?隨著對洛陽市供銷社花榮棉業公司、農超網及洛寧縣王村的為農服務中心等近距離接觸,真正看到了什么叫專業人做專業事,其結果讓人震撼。重振供銷合作社網絡體系不是空穴來風,它好比眼前銀裝素裹的洛陽古城一樣,給人帶來新景象和好心情。
緊緊圍繞主業創新發展思路
點開“農超網”和“聚客隆商城”,就會看到各類農產品琳瑯滿目,這里沒有買不到的東西,沒有找不到的賣家。這是洛陽市聚客隆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根據國家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實際,結合精準扶貧,整合各類網絡資源,構建農村電子商務經營服務體系中的典型企業代表,是適應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而進行的業態創新。公司以電商平臺運營、特色農產品網銷、“三農”信息服務、商品物流配送、農村電商培訓、智慧社區服務建設為主營業務。公司負責人說:“我們目前擁有日用百貨網銷的‘聚客隆商城’及洛陽特色農產品網銷的‘洛陽農超網’兩個電商平臺,同時入駐第三方電商平臺,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電商體系?!睋私猓摴镜膬蓚€電商平臺設立有涵蓋農業生產資料、日用消費品、農副產品、莊稼醫院等16大板塊。在線會員13.3萬人,商品1.2萬種,商城線上銷售額累計2813.74萬元,線下加盟點及實體銷售3.4億元,組織各類電商人才培訓6批,累計培訓電商專業人員300余人。很好地迎合了市場需求,同時把“一村一品”也搬進來,使農產品在網上賣個好價錢。
中原產棉,但近些年,河南田里已基本看不到棉花的蹤影。而花榮棉業公司卻能夠“無中生有”,把外地的棉紡產品調過來加工,并讓自己成為洛陽最大的床上棉紡用品公司,這讓調研組一行驚嘆不已。洛陽市花榮棉業有限公司是在洛陽市棉麻公司基礎上改制重組的,其所屬的花榮廣場則是洛陽市供銷社直屬企業針對存量資產質量差、單位面積收益低而進行的資產提升。該公司經過改制重組后,從產品質量到銷售額都有了較大提升。目前,公司生產有精品棉被、牡丹被、新婚喜被等6大系列近百個品種,年加工銷售花榮放心棉系列產品490萬元?;s廣場在老舊倉庫的基礎上進行了重建,記者在相關負責人的引領下,在建設中的華榮廣場看到,這里目前已入駐超市、家紡、餐飲等多家經營主體,熱鬧繁榮的場景已現雛形。預計花榮廣場完全投入使用后,將安置400余人就業,較原來老舊倉庫,花榮棉業公司將年增收120萬元。
緊緊圍繞為農宗旨轉變服務體系
頂著大雪,調研組一行走進洛寧縣,了解基層供銷社的現狀。洛寧縣供銷社主任張澤超在介紹情況時滿懷信心地說,“洛寧縣供銷合作社隊伍還在,陣地沒有失去,還能打硬仗!”洛寧縣供銷社王村為農服務中心屬于洛陽市供銷社的基層社,是洛寧縣供銷社為推進農村社會化服務與社會力量開展的聯合合作。洛寧縣供銷社依托興業煙葉專業合作社,成立了洛寧縣供銷社王村為農服務中心。該服務中心積極拓展專業化服務空間,努力提高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方便了煙農生產,降低了煙農的生產成本。目前,服務中心已整合各類農機950臺,農機專業服務實現利潤32.05萬元。為更好地推進社會化服務工作,服務中心還專門組建了機耕專業服務隊、育苗專業服務隊、植保專業服務隊、烘烤專業服務隊和分級專業服務隊,為煙農生產提供全程服務,為農民解決了諸多難題,有效解決了因大量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而產生的土地撂荒或管理粗放等問題。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洛陽市供銷社在開展土地托管服務實際工作中,根據客觀情況,因地制宜,總結和形成了一系列有利于開展土地托管工作的切實可行的方式方法,同時也為現代農業的科學快速發展,起到了很好的推進作用。如通過托管載體與托管農戶實行雙向選擇,形成了良性互動的合作發展關系;托管農戶種糧成本降低,土地產出相應提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借勢發展,土地托管成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孵化器;開展優化組合,各類服務主體重新找到服務位置;優化了發展環境,有利于農業規?;a;助推勞務經濟,有利于工業化城鎮化;增產還能增收,有利于農業持續發展等。目前,洛陽市供銷社系統通過多種方式,托管各類土地71萬畝,為農民節約直接種糧成本6000萬元以上。
河南省人大常委會農工委主任盛國民說,近年來,洛陽市供銷社不斷深化供銷社綜合改革,進一步適應市場需求,按照“農民需要什么服務,供銷社就提供什么服務”的目標,在創新中建設為農服務體系,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顯著提升,社有企業實力不斷壯大,實現了“脫胎換骨”般的變化,通過開展土地托管服務,推進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
緊緊圍繞專業推進三產融合發展
在新安縣,由倉頭供銷社牽頭,新安縣順程中藥材N植專業合作社、新安縣萬民種植專業合作社、新安縣慶豐種植專業合作社、新安縣江成種植專業合作社、新安縣治業農機專業合作社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組建了新安縣倉豐種植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示范引領全鎮的中藥材種植產業。
聯合社共發展中藥材生產基地3000余畝,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2個。同時,全力實施農技服務,為廣大農民提供農資、種苗,提供技術服務,定期請專家為老百姓講解種植技術,為倉頭鎮中藥材種植發展提供了安全保障,解決了農產品賣難問題。在聯合社的帶動下,倉頭鎮、黃芩、丹參等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1萬余畝,年中藥材銷售收入450萬元,實現利潤50萬元。目前,中藥材種植成為倉頭鎮的支柱產業之一。
【關 鍵 詞】應用能力 自我發展力 實踐教學模式
一、現狀分析
實踐教學既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理論教學的延伸。實踐教學開展得好不好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踐教學在培養應用型人才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各涉外商務專業(如商務英語專業、翻譯專業、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會計專業、市場營銷專業、涉外文秘專業、國際旅游專業)是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的專業,實踐教學對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應用能力發揮巨大作用。因此,研究實踐教學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然而,現階段很多高校的經貿專業的實踐教學主要集中在《國際貿易實務》、《電子商務》及《國際結算》等專業必修課中,并不能體現出國經貿專業綜合能力的培養(劉麗、褚法政,2010)。總體上看,以經貿專業為代表的各涉外商務專業的實踐教學模式還不是很完善,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實踐性教學目標不明確,實踐教學大綱制定不夠科學,實踐教學實施方案不夠具體,實踐教學內容和形式較為單一,實踐教學的組織方式、訓練程序不當,實踐教學設置應用性不強等。本文擬就涉外專業的實踐教學模式進行探討。
二、涉外商務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構建理念
1.培養應用能力是涉外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落腳點。除了一定的專業領域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較高的綜合素質外,涉外商務專業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目標的落腳點應該是培養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具備解決工作實際問題能力的涉外商務專業人才。具備專業基礎理論知識,但卻無應用能力,這不是應用型本科涉外商務專業教育的科學定位和辦學立足點,因此,一定要強化實踐教學,改革實踐教學模式,突出“應用能力”的培養。
2.實踐教學目標的構建要以培育學生“自我發展力”為終極目標。我們認為,大學教育教學的目的是鍛造學生的“自我發展力”,這種自我發展力由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三個要素組成。而自我發展力的核心是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而非適應能力。創新源于實踐,實踐教學是造就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高素質人才的重要途徑。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設和發展及其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實踐教學的各個環節。為此,應圍繞人才培養目標,制定以創造力培養為主線的實踐教學體系,不斷更新實踐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林雪燕,2011)。實踐教學就是要為學生提供一個促進學生“自我發展力”形成的平臺,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提升,主要是通過社會實踐、專業實習、課程實訓等多種形式的實踐教學環節來實現的。
3.“校企交互”共同確立學生的能力目標并構建相應的實踐教學模式。要培養符合學生在涉外企業就業及在涉外企業持續發展的能力,單靠學校力量可能不行,因此,迫切需要涉外企業的積極參與,由學校和涉外企業共同探討需要培養哪些能力?只有根據學校與企業共同確立的涉外商務專業學生所必需具備的能力目標,設置相應的實踐課程、實踐環節、實踐課程的教學方法、實踐課程的考核方式等等,才可能培養出學生的動手能力、就業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實踐教學的目的,實現涉外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
三、涉外商務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創新實踐
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根據各涉外商務專業的培養目標,尤其是各專業學生應具備的專業技能與應用能力的目標要求,與企業共同設計與涉外商務專業(商務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涉外文秘、翻譯等)辦學定位相一致的實踐課程體系與課程內容。我校各涉外商務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由三部分構成,即“校內分段仿真,校外拓展遞進”分專業實訓、“跨專業交叉實訓”和“決策性項目實訓”。
(一)“校內分段仿真,校外拓展遞進”主要包括:(1)單項課堂仿真實訓。通過營造模擬情景、設置案例等形式,將實訓引入課堂。在學校創設仿真商務環境,利用真實的材料、案例對學生進行實訓,該階段的實訓主要是根據各應用型專業的課程如《商務翻譯》、《跨文化商務溝通》、《外貿洽談》、《國際貿易實務》、《基礎會計》、《財務管理》、《稅收》、《會計電算化》、《審計》等開設的隨課分散實訓。如《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中貨物出口報盤、國際貿易案例分析、出口退稅操作流程、外貿實務單證的制作等單項實訓;《會計電算化》課程中針對工資子系統、固定資產子系統、總賬子系統等進行的單項實訓;《跨文化商務溝通》課程中的跨國公司外派失敗的文化因素分析、跨文化溝通非語言障礙剖析、跨文化團隊管理等單項實訓。這些實訓都需要體現在每門課程的教學計劃中,可與理論教學同步進行,注意前后的連貫性,邊講邊練,講練結合。(2)崗位能力實訓。即在專業技能教學過程中,將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相結合,根據崗位技能和課程的特點,適時地將某一崗位的實踐信息進行傳授。這一階段的實訓主要通過對一些專業主干課程的整合而設置的針對某一基本崗位進行的實訓,如商務助理崗位實訓、出納崗位實訓、外貿單證員崗位實訓、企業報關員崗位實訓、涉外企業辦公室秘書崗位實訓、商務口譯崗位實訓、電子商務專員崗位實訓、市場開拓業務員崗位實訓等。(3)綜合實訓。綜合實訓包括分課綜合實訓與畢業前的專業綜合實訓兩部分。分課綜合實訓是對某一專業主干課程結束后進行的系統實訓。如會計專業主干核心課程《基礎會計》課程結束后進行的單門課程的系統實訓;國際貿易專業核心課程《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結束后對有助于提升國際貿易實務操作能力的各個環節包括進出口流程、出口退稅、外貿函電、外貿單證、信用證、外貿保險、國際貨運等進行的單門課程的系統實訓。而專業綜合實訓是在某一專業學生全部課程結束之后進行的一次專業綜合實訓。如會計專業的綜合實訓,其內容涵蓋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會計電算化、財務管理、企業管理等課程的綜合實訓。當然,會計專業綜合實訓還應該包括財務與會計一體化綜合業務實訓、ERP沙盤對抗模擬實訓等會計專業技能訓練。(4)模擬實體公司進行綜合實訓。建立校內實訓基地,模擬實體公司及相關部門機構,使學生的各項技能都得到訓練和提升。例如,學校建立了商務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學生在實驗中心可以模擬完成進出口業務公司的整套業務流程。(5)為了培養出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我們將校內仿真實訓拓展延伸至校外,主要設置了認知實踐、社會調查、畢業實習等校外實習的有效形式。這些校外實習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具體地說,認知實踐樹立了學生對本專業的榮譽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從而獲得對自己專業的感性認識;社會調查鍛煉了學生的協調能力、溝通能力和對理論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畢業實習內容涵蓋了幾乎所有的專業課內容。為了保證校外專業實習的質量,我們聘請了企業相關人員擔任實習導師,全程督導學生的實習過程,保障實習效果。通過校外實習,鍛煉和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素質,提供真實情境下的技能演練機會,實現技能運用的“零距離”。
(二)跨專業交叉綜合實訓。根據我校培養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的定位,開發出具有特色的跨專業交叉綜合實訓項目。即在同一情景下,利用“嵌入式”實踐周,組織不同專業方向的學生,結合各自的專業知識,開展不同角度的實踐活動,促進專業實訓相互交叉相互融合,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和團隊精神。例如,“外貿談判項目”,可以由翻譯專業、商務英語專業、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漢語言文學(涉外秘書)專業學生在同一實訓背景下共同完成模擬商務談判、模擬翻譯、模擬涉外秘書為一體的跨專業交叉實訓教學模式,即4人一組:分別由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扮演中方業務經理、商務英語專業學生扮演外商代表、翻譯專業學生扮演翻譯人員、涉外秘書專業學生扮演涉外談判秘書。又如,“產品會”項目實訓,產品會方案策劃由市場營銷專業學生擔任,會主持由商務英語專業學生(或涉外文管專業學生)擔任,禮儀人員由涉外禮儀專業學生負責完成,產品介紹由市場營銷專業學生完成,現場簽約儀式由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完成,口譯由翻譯專業學生擔任,宣傳海報由涉外文管專業學生擔任,展架布置由市場營銷專業學生擔任。上述例舉的實訓項目可以由多個專業的多名學生來共同完成。只要老師精心設計實訓項目,通過這種多專業交叉實訓不僅可以拓展學生的應用性知識、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同時還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取得一舉多得的效果。
(三)商務項目設計實訓。外經貿專業引入商務項目設計理念,實現文科教學工程化。商務項目設計是針對專業主干課程的深度開發與提高,是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動手意識、知識轉化意識的重要環節。在商務項目設計中,學生可以提高決策水平,培養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比如我們可以開設進出口業務項目設計、證券投資項目設計、銀行信貸項目設計、理財規劃項目設計等等。以進出口業務項目設計為例,通過讓學生對某一產品的出口貿易進行宏觀、中觀、微觀基本面的可行性綜合分析,在進行一系列技術指標的觀察研判的基礎上,結合理論分析,作出一份邏輯清晰、數據翔實、客觀審慎的策劃分析報告。項目設計是實踐教學的最高形式,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決策能力。
四、結語
近年來,通過構建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模式,即由“校內分段仿真,校外拓展遞進的分專業實訓”、“跨專業交叉實訓”和“決策性項目實訓”組成的實踐教學模式應用于本科涉外商務專業學生培養的實踐教學,將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落到了實處,從而解決了學生單一課程或單一途徑實踐的片面性。這一新模式的推廣應用,對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和由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三個要素組成“自我發展力”的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