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風險預測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民航 空中交通管制 風險預警 決策模式
一、引言
空中交通管制目標是維護空中交通秩序,防止飛機間碰撞。隨著航空新標準的實施,各航線飛行距離已經大大減少,各大航空公司間飛機之間的相互干擾不斷增多,發生碰撞的概率也逐漸增多。因此,要推行預防為主的交通安全管理模式,在深入分析空中交通控制安全風險預警管理的基礎上,設計安全風險預警決策模型控制,提高空中交通管制風險預警的準確性,完善風險管理體系,這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本文對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風險預警決策模式及方法進行了研究。
二、空中交管安全風險管理的內涵
空中交通管制即利用通信、導航技術和監測手段,監測和控制飛機飛行活動,確保飛行安全。空中交通管制的內容不同,包括航班信息,并根據空域管理領域根據不同的管理領域使用不同的雷達設備來進行分層管理。在空間分割管理方面,可通過導航設備、雷達系統、通信設備以實現地面控制,完成空中交通管制的系統,對空中交通管制區域加以識別。空中交通管制體系的構建主要體現在空中交通管制體系的決策模式的運作及潛在因素的管理方面,如行動不及時或會導致飛行事故。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風險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空中交通管制的目標要實現安全風險管理,這是各種飛行事故或事故隱患防范的目的,空中交通管制對安全隱患加以管理,目標是防止各種安全事故的發生,盡可能減少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
三、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風險預警決策模式
1、做好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風險的預測工作。建立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風險管理體系的意義在于:一是其含義在于根據實際情況,在相同或類似情況發生基礎上,對過去空中交通管制中出現的經驗教育進行分析,總結有效的管理經驗,形成完善的機制,用以防范風險,在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風險管理過程中,要對風險防范措施進行管理,做好風險管控工作,對各類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對問題加以預測,以提升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風險管理水平,特別是要對空中交通管制出現的風險問題加以統計分析,對相關信息加以總結分析,對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風險管理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加以預測分析,對安全狀況加以管理,制訂相應的安全管理措施,對可能出現的問題加以預測,避免空管安全事故的發生,以大大減少空氣交通安全事故發生的頻率,避免發生較大的空中交通管制安全損失。
2、做好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風險預警決策目標及模式構建工作。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風險管理的目標是在預警實施階段對決策對象進行有效分析,對影響安全的因素加以分析,分類總結預警信號,對多發問題總結分析,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管理,構建起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風險管理的模式,促進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風險管理水平的提升,讓空中交通管制工作人員不斷提升管理水平,對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加以管控。在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風險管理過程中要樹立起安全管理的理念,要將安全管理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形,切實做好空中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要牢記樹立起安全運營原則,合理的確定預警對象,對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風險管理中的危險源加以識別,對問題進行分類,并建立起預警機制,對風險預警中常出現的問題加以管控,對風險因子進行分析,開展重點防控工作,提高資源的利用率。
3、做好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風險預警決策的實施工作。依據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風險預警決策模式的管理要求,進行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管理決策分析中要做的工作是:一是要提高信息的準確性,二是要提高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風險管理的預測方法,提高空中交通管制預警信號的準確率,在空中交通管制過程中要不斷的探索與創新,提升風險預警決策模式的合理性和科學性,提高空中安全風險預警決策水平,降低故事的發生頻率,提高空中交通管制的水平。
四、結論
中國經濟發展促進了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空中交通管制要做的工作越來越多,要做好空中交通管制工作,避免發生空中交通安全事故,維護好空中交通秩序。通過對當前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風險預警決策模式的管理,可清晰的了解到空中交通管制風險預警的模式特點及方法,根據國內的空中交通管制的要求來制訂管理制度,運用現代化的科學技術手段來建立空中交通管制體系,以提高空中交通管制的交通安全風險決策水平,降低空中交通管制的風險,提升安全系數。
參 考 文 獻
[1]羅帆,楊智.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風險預警決策模式[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信息與管理工程版),2013.
關鍵詞:房地產開發;風險;應對
Abstract: in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throughout the process of there is a lot of risk factors, such as industry policy adjustment, the housing market fluctuations, building materials price change, labor, the change of policy, foreign exchange rates and interest rates rise or fall risk, etc, they are directly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project, for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activities if can't fully consider these risks, and take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the whole project will produce immeasurable heavy losses.
Keywords: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Risk; Deal with
中圖分類號: F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引言
房地產開發風險,是指在房地產開發活動過程中存在影響開發利潤的多種因素,而這些因素的作用是難以避免或無法預料、控制,使得企業實際開發利潤可能與預計利潤發生較大背離,因而使企業有蒙受經濟損失的風險。
一、房地產開發存在風險
在房地產開發過程中存在諸多因素影響著開發最終結果,改善經營管理、增強競爭能力、強調風險管理有的放矢,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關鍵。
1.1 政策風險
毋庸置疑,國家政策對產業發展的影響是全面的,行業政策的變化可以給房地產項目開發帶來有利影響,也可以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尤其在市場經濟環境尚未完善的情況下政策風險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更加顯著,其影響最為直接的是金融政策和財政政策。
由于房地產市場狀況關乎民生,其發展的波動不可避免吸引輿論的關注推動政策按照中央和諧發展的要求不斷進行宏觀調控。其手段必然遵過金融財政和土地政策的變動來落實。
1.2 經營風險
眾所周知房地產項目基本依靠銀行貸款進行開發,國家金融政策的調整使依靠銀行貸款進行投資的企業面臨著經營風險。銀根緊縮使開發企業融資困難經營壓力增大,房價波動導致市場觀望程度增加。銀行利率的波動也影響著房地產市場變化。當利率上升時房地產開發的資金成本增加消費者的購買欲望降低,生產成本增加市場需求降低開發利潤風險增加。
1.3 技術風險
項目建設施工階段設計理念落后導致的商品房實用性差、承包商技術和施工管理落后、偷工減料以及項目監管責任心不強、監督不夠、失職瀆職、濫用權力等導致建筑物存在質量和安全隱患也是伴隨房地產開發過程的風險。管理不完善造成工期拖延,不僅房地產市場狀況與項目策劃時相比可能會發生較大的變化,錯過最佳租售時機,如已預售會承擔逾期交付的違約損失信譽損失,還會加大資金成本增加管理費。在建設期間隨著建筑科學的進步,消防標準提高和節能環保要求的深化,國家和項目當地政府調整產業政策,會要求未竣工項目采用新的或更高的技術標準、施工方法,如禁止施工現場攬拌砂漿、強制推行商品預拌砂漿、提高節能環保要求、強制實行外墻外保溫系統和采用太陽能供熱水,提升消防設計和材料防火等級等都會使項目開發成本增加。除此之外建設過程中人工費上漲建材價格上漲和施工中意外事故等都是速一階段將要面臨的風險。
當然,影響房地產開發風險的因素還有市場風險、財務風險等,在這里由于篇幅有限作者就不一一具體介紹。
二、房地產開發項目風險產生的原因
房地產開發項目風險應對策略應該首先分析其產生風險的原因,從而制定恰當的策略。房地產開發項目風險產生的客觀原因主要有:競爭對手搶先進入市場,推出產品,市場競爭加劇;銀行貸款利率升高,投資風險增大等。
主觀的原因有:企業信息不靈,開發出來的產品不夠好,或只是本地區先進,這樣就失去了設計上的優勢。有的企業在開發上由于設計障礙產品遲遲研制不出,造成開發時機過遲,市場已被競爭者占領;過分重設計輕市場。既過分重視設計的先進性而忽視對市場需求的分析,結果開發出來的項目產品盡管設計水平和性能均比較高,但因不符合當地居民的需求或超過消費者承受能力而缺乏市場需求。集中表現在售價太高。產品投放市場后,企業沒能熟練運用促銷手段進行宣傳,價格過高或過低。缺少配件,售后服務跟不上,沒能掌握好產品推出的時機等。
另外,房地產銷售階段也容易產生法律風險。第一,與銷售中介公司相關的風險,因銷售合同簽訂及履行產生的法律風險或因銷售公司及其員工虛假承諾及不當行為引起的法律風險;第二,與廣告策劃相關的法律風險,因廣告策劃合同簽訂及履行產生的法律風險;因廣告策劃文字或圖片侵犯第三人知識產權的法律風險;因虛假廣告帶來的法律風險;因廣告內容不當的法律風險。第三,與銷售行為相關的法律風險,違規銷售產生的法律風險;取得商品房預售證書的相關法律風險;預售房款的收取和使用的相關法律風險;促銷方案的相關法律風險;銷售現場布置和樣版房相關的法律風險;銷售人員違規操作、擅自修改認購書、購房合同產生的法律風險;認購書、購房合同書相關的法律風險。第四,與購房者相關的法律風險,因房屋質量問題產生的法律風險;因延期交房、延期辦理房地產證產生的法律風險;因設計方案變更產生的法律風險;因公共設施使用等相關問題的法律風險;因按揭貸款合同產生的風險。在房地產市場低迷、經濟衰退的時候,這類風險特別突出。
三、加強風險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房地產開發風險管理是房地產開發企業采用科學的方法,對開發過程中存在的風險進行預測、識別、分析、評價,選擇最佳風險管理措施,保證以較低的耗費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損失,獲得安全保障的過程。加強房地產開發風險管理對房地產開發企業而言,意義重大:風險管理為全面、合理地處置風險提供了可能性,風險管理既能夠為風險損失的出現與衡量提供科學、準確的計算基礎,又能夠用科學、系統的方法,對各種風險對策的成本及效益加以比較,從而得到各種對策的最佳組合;風險管理能夠促進房地產投資主體決策的科學化、合理化,減少決策的風險性;風險管理有利于房地產開發商增強風險意識,從被動成為主動管理型,為項目開發提供安全的生產經營環境。
四、加強房地產開發風險管理的對策
房地產開發企業要加強風險的防范,強化風險管理,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風險管理:
4.1正確對待開發風險
風險是一種客觀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房地產開發商開展業務,就必然伴隨著風險。對待風險,不能過于保守,要合理承擔,不能為了回避風險,而降低工作效率,從而失去競爭力;但也不能盲目樂觀,有的風險雖然較少發生,但它一旦發生,帶來的后果較為嚴重,損失巨大,甚至有可能“拖垮”一個企業,所以要正確衡量風險的發生概率及其后果,使“風險與收益對等”。
4.2主動進行風險識別
風險識別是風險管理的首要內容和基礎工作,任何風險,尤其是重大風險,如被忽略都可能導致風險管理的失誤和失敗。房地產開發企業應周密分析企業所處的社會經濟環境,剖析企業在房地產開發活動中客觀存在的種種不利因素和弱點,以及對企業利益可能造成的威脅。
4.3科學進行風險評估
對房地產開發風險進行量化和測定,確定開發活動中各種風險發生的概率及確定風險可能給開發活動帶來的損失程度。
4.4強化風險防范與控制
在市場經濟下,房地產市場是瞬息萬變的,風險無處不在,制訂一系統的防范風險措施有利于開發商管理業務、優化資源。重視前期可行性研究工作。可行性研究是開發建設項目投資決策的基礎,是防范開發風險的保證,因此必須重視加強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加大可行性研究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投入;科學、全面而不失重點地開展可行性研究工作,在進行可行性研究時,尤其要注重對市場需求預測和競爭情況分析;同時要保證可行性研究工作的獨立性。研究小組按科學的路子,獨立、客觀地去調查、分析和研究,從而保證項目決策的科學化。
合理安排項目資金。根據可能的建設進度和將會發生的實際付款時間和金額,同時考慮各種投資款項的付款特點,編制資金使用計劃;實施建設項目全過程投資控制,這是實現項目投資管理目標和企業投資效益的有力保證,要重視多方案
的設計和選擇,尋求一次性投入少而全壽命經濟好的設計方案,嚴格控制施工階段的費用;協調好投資控制與進度控制和質量控制的關系,做到三者的有機配合和相互平衡。加強投資動態管理,及時發現可能導致未完工程投資增加的現實問題和潛在因素,盡早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和控制。
加強合同管理。嚴格執行建設工程合同管理法律法規;普及相關法律知識,培訓合同管理人才;設立合同管理機構,配備合同管理人員;建立合同管理目標制度;推行合同示范文本制度;重視合同分析;建立合同實施保證體系、完善合同變更管理和合同資料的文檔管理。
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調溝通。在內部關系的協調中,要按照職能分工和需求設置部門和人員,明確每個部門的目標,職責和權限,事先約定各個部門在工作中的相互關系,建立信息溝通制度,使局部了解全局,服從并適應全局需要。在外部關系協調中,開發商需要整合自身資源,建立一個由主管工程領導牽頭并整合工程管理、開發、銷售、物業管理等內部人員組成的工程項目臨時機構,與工程項目現場人員分工。
4.5靈活進行風險分散與轉移
房地產開發企業可通過調整開發結構,實行開發類型多元化、開發區域多元化、開發時間差異化來分散風險。如通過投資建造不同檔次的住宅;或者是把資金分散投資在不同類型的房地產,如住宅房地產、商業房地產等。用個別房地產開發的高收益去彌補個別低收益的房地產損失,以減少未來收益的不確定性,從而降低整體開發風險,最終獲取平均的投資收益。
房地產開發企業可以采用以下形式進行風險轉移:①通過契約或合同將損失的財務負擔和法律責任轉移給非保險業的其他人,達到降低風險發生頻率和縮小其損失程度的目的;②用外部資金來支付可能發生的損失,將損失的財務負擔轉移給其他人;⑦通過購買保險,業主作為投保人將應由自己承擔的工程風險(包括第三方責任)轉移給保險公司,從而使自己免受風險損失。
參考文獻
[1]王麒.我國房地產金融風險及防范.遼寧經濟,2007.8.
關鍵詞:房地產;抵押貸款;法律風險;防范對策
中圖分類號:F832.4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4-2265(2008)11-0055-03
房地產抵押貸款是銀行以借款人或第三人合法擁有的房地產作為抵押物發放的貸款。銀行在辦理房地產抵押貸款時一般分審查、手續辦理、貸后管理、實現等階段。在每個階段,如未履行審慎注意義務,會引發法律風險。 本文在現有的法律、法規框架內,對銀行在辦理房地產抵押每個階段可能存在的法律風險進行分析,并提出了防范措施。
一、審查階段風險與防范
(一)抵押主體資格的法律風險與防范
1. 公益設施的抵押限制。《物權法》第184條規定:“學校、幼兒園、醫院等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教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和其他社會公益設施不得抵押。”《擔保法》第37條也有同樣規定。值得注意的是,民辦教育和醫療等機構是否為“公益性的單位”?《民辦教育促進法》第3條規定:“民辦教育事業屬于公益性事業,是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第3條規定:“醫療機構以救死扶傷、防病治病、為公民的健康服務為宗旨。”可見,學校、幼兒園、醫院無論是公立還是私立,都是以社會公益為目的的,在抵押方面的要求是一致的。
2. 未成年人作為房地產抵押人的限制。《民法通則》第18條規定,除為被監護人利益外,監護人不得處理被監護人財產。一般情況下,銀行不能接受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所提供的抵押物作貸款的抵押。但在個人住房貸款中,監護人以未成年人名義購置房產申請貸款,并以購置的房產作為該貸款的抵押,由于法律對此無明確規定,此類業務可能存在法律風險,應謹慎處理。
(二)抵押標的物的法律風險與防范
1. 權屬不一致的房地產抵押效力。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房屋和其所占用的土地使用權一般應歸屬同一主體所有,如房屋和土地使用權歸屬不同主體,不是土地使用權處于交易之中,就有可能是財產權屬不清晰或權屬登記不規范,一般情況下,不宜接受房、地權屬不一致的抵押物。如確實需要接受此類抵押物,鑒于其所有權的特殊性,應格外謹慎。一要將房、地產同時抵押,二要將房、地產分別到相應的部門辦理抵押登記,最大限度地保證抵押合法有效。
2. 共同共有的房地產抵押。《物權法》第97條規定:“處分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以及對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作重大修繕的,應當經占份額三分之二以上的按份共有人或者全體共同共有人同意,但共有人之間另有約定的除外。”《合伙企業法》第31條也規定,除合伙協議另有約定外,處分合伙企業的不動產,必須經全體合伙人同意。所以以共同共有物提供抵押的,除非當事人另有約定,須經全體共有人同意,以按份共有物抵押的,除非當事人另有約定,應當經占份額三分之二以上的按份共有人同意。
(三)公司為他人債務提供抵押的法律風險與防范
1. 為公司股東及實際控制人提供抵押的情形。《公司法》第16條第二款規定:“公司為公司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提供擔保的,必須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決議。”上述規定可理解為:實際控制人指非公司股東但通過投資關系、協議或其他方式,能夠實際支配公司的自然人或法人。公司為股東或實際控制人提供擔保的,應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決議,而非董事會。在擔保的表現形式上,擔保應是以公司名義進行,對外應是法人行為,而不是指董事、經理的個人行為。
2. 上市公司對外抵押的特殊規定。上市公司為他人提供擔保,除要遵守《公司法》第16條規定外,還要遵守《公司法》第132條“上市公司在一年內購買、出售重大資產或者擔保金額超過公司資產總額30%的,應當由股東大會做出決議,并經出席會議的股東所持有表決權的三分之二以上通過”之規定。需注意的是,所謂“擔保金額”既包括上市公司為自身債務提供的擔保,也包括為他人債務提供的擔保總金額;股東表決權或股權數額的三分之二以上,而非股東人數的三分之二。
二、手續辦理階段風險與防范
(一)注意事后抵押的限制
一般情況下,在債權成立之后設定抵押的,抵押并不因為設立在后而無效。但有兩種事后抵押是無效的:第一,《企業破產法》第31條規定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前一年內,對無財產擔保的債務提供財產擔保的,管理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銷。第二,《擔保法》司法解釋第69條規定:“債務人有多個普通債權人,清償債務時,債務人與其中一個債權人惡意串通,將其全部或者部分財產抵押給該債權人,因此喪失了履行其他債務的能力,損害了其他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受損害的其他債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該抵押行為。”在房地產抵押業務中,要注意上述規定,防范事后抵押風險。
(二)房地產抵押權是否善意取得
《物權法》第106條規定:“無處分權人將不動產或者動產轉讓給受讓人的,所有權人有權追回;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讓人取得該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1)受讓人受讓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時是善意的;(2)以合理的價格轉讓;(3)轉讓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已經登記,不需要登記的已經交付給受讓人。受讓人依照前款規定取得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的,原所有權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賠償損失。當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權的,參照前兩款規定。”此條以“參照處理”的方式肯定了房地產抵押權善意取得制度,在辦理貸款時要嚴格審查。
三、貸后管理階段風險與防范
(一)合同變更引起的風險與防范
1. 合同履行期間,有關合同內容需要變更的,須經當事人協商同意,并簽訂相應變更協議,根據合同約定必須事先征得其他抵押人書面同意的,須取得其他抵押人的書面同意,如需辦理抵押登記變更手續的,應到原抵押登記部門辦理。
2. 在合同履行期間,抵押人申請變更抵押物的,由抵押人提出書面申請。應審查新抵押物是否符合抵押要求;以新的房產作為抵押物,需重新評估的,須由貸款銀行認可的評估機構進行評估;變更抵押后,貸款余額與新的抵押物、質押物評估價值之比不得高于規定的抵押率;與借款人、抵押人簽訂變更抵押協議或重新簽訂抵押合同,辦理抵押登記變更等有關手續。
(二)抵押物轉讓行為風險與防范
1. 抵押期間,抵押人轉讓已辦理登記的抵押物的,應當通知抵押權人并告知受讓人轉讓物已經抵押的情況;抵押人未通知抵押權人或者未告知受讓人的,轉讓行為無效。轉讓抵押物的價款明顯低于其價值的,抵押權人可以要求抵押人提供相應的擔保;抵押人不提供的,不得轉讓抵押物。 抵押人轉讓抵押物所得的價款,應當向抵押權人提前清償所擔保的債權或者向與抵押權人約定的第三人提存。超過債權數額的部分,歸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債務人清償。
2. 抵押期間,抵押人經抵押權人同意轉讓抵押財產的,應當將轉讓所得的價款向抵押權人提前清償債務或者提存。轉讓的價款超過債權數額的部分歸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債務人清償。抵押期間,抵押人未經抵押權人同意,不得轉讓抵押財產,但受讓人代為清償債務消滅抵押權的除外。
(三)放棄抵押權或抵押權順位的風險與防范
《物權法》第194條規定:“抵押權人可以放棄抵押權或者抵押權順位。抵押權人與抵押人可以協議變更抵押權順位以及被抵押的債權數額等內容,但抵押權的變更,未經其他抵押權人書面同意,不得對其他抵押權人產生不利影響。債務人以自己的財產設定抵押,抵押權人放棄該抵押權、抵押權順位或者變更抵押權的,其他抵押人在抵押權人喪失優先受償權益的范圍內免除抵押責任,但其他抵押人承諾仍然提供抵押的除外。”根據該規定,抵押權存續期間,銀行與抵押人約定變更抵押權順位或其抵押債權數額的,該變動如給其他抵押權人產生不利影響,則應事先征得其同意,否則變更行為對其他抵押權人不具有對抗效力。在多種抵押并存情況下,當債務人提供抵押時,如果放棄該抵押權、抵押權順位或者變更抵押權,除非其他抵押人有繼續承擔責任的承諾,其他抵押人將在抵押權人喪失優先受償權益的范圍內免除抵押責任。所以在債務沒有清償前,如放棄債務人提供抵押的抵押權、抵押權順位或者變更抵押權的,需慎重處理。
四、實現階段風險與其防范
(一)抵押權實現的法律風險及防范
《擔保法》第53條第二款規定:“債務履行期屆滿抵押權人未受清償的,可以與抵押人協商以抵押物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抵押物所得的價款受償;協商不成的,抵押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訟。”《物權法》第195條第二款規定:“抵押權人與抵押人未就抵押權實現方式達成協議的,抵押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拍賣、變賣抵押財產。”實現抵押權可采取協議、訴訟、直接請求法院處置抵押物三種途徑。通過訴訟途徑實現抵押權的應注意以下問題:一是抵押權存續期間問題。《物權法》第202條規定:“抵押權人應當在主債權訴訟實效期間行使抵押權;未行使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根據該規定,抵押權的存續期間與主債權的訴訟時效相同。二是執行時效問題。《民事訴訟法》第215條規定申請執行的期間為二年,如果在法定申請期限內,當事人沒有申請強制執行,當事人即喪失了要求法院強制執行的權利。因此,對已勝訴的案件,應在申請期限內及時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二)抵押權與其他權利的沖突與救濟
1. 物保與人保并存時的權利實現。《物權法》第176條規定:“被擔保的債權既有物的擔保又有人的擔保的,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擔保物權的情形,債權人應當按照約定實現債權;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債務人自己提供物的擔保的,債權人應當先就該物的擔保實現債權;第三人提供物的擔保的,債權人可以就物的擔保實現債權,也可以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提供擔保的第三人承擔擔保責任后,有權向債務人追償。”也就是說,在債權既有人的抵押又有物的抵押時,如“物的抵押”系由第三人提供,債務人不能履行債務或發生其他實現抵押權情形的,債權人可選擇行使抵押物權或保證債權;如“物的抵押”是由債務人本身提供的,當事人對承擔抵押責任順序有約定的,按照約定處理,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的,則適用“物保優于人保”的原則,債權人須先行處置抵押物,受償后不足部分才能向保證人主張。
關鍵詞:房地產投資 多目標決策 層次分析法 風險
一、房地產投資決策概述
房地產作為一種投資工具,其風險性受到房地產投資者越來好越普遍的關注。房地產投資者所追求目標有多個:經濟效益、回收期、信譽價值、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等。房地產投資過程中有許多風險因素:土地價格、工程建設費用、投資收益及工期、投資回收期的不確定性等。這些風險因素是客觀存在的,因此,房地產投資決策是風險型決策。
二、房地產多目標層次結構分析
層次分析法是決策者通過將復雜問題分解為若干層次和若干要素在各要素間簡單地進行比較、判斷和計算,以獲得不同要素和不同待選方案的權重,從而為選擇最優方案提供決策依據。
根據對風險投資因素的分析,各個備選項目的評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信譽價值[F1]:擁有地段好、規模大、檔次高、性能優異的房地產往往被視為無形的收益。社會效益[F2]:社會效益是指為社會發展所作出的投入與努力和它們所產生的社會效能、利益之比。環境效益[F3]:環境效益是衡量房地產投資會對周邊的環境及其可持續發展能力產生的影響。經濟效益[F4]:指房地產投資給投資人所帶來的經濟價值。投資回收期[F5]:指凈收益抵償初期投資所需要的時間。確定了這些影響項目選擇的評價準則,也就構造出如圖 1所示的層次結構分析模型。
三、多目標的多級決策系統方法設計
(一)基本步驟
1.對構成決策問題的各種要素建立多級遞進的結構模型進行層次結構分析,得到層次結構圖。
2.建立決策矩陣A。假設目標函數對應M個目標:y1,y2,…ym和決策方案x1,x2,…xn。方案xi(i =1,2,…i…,n)和目標yj(j =1,2,…j…m)下的屬性值為aij,則組成決策矩陣A。
3.利用Satty給出的公認屬性重要性等級表(表1所示),對矩陣A中的屬性進行評價,并根據相互比較重要性進行賦值。
6.方案排序。當各備選方案的各目標屬性已知時,可以根據指標的大小,排出方案i的優劣。
(二)計算結果與比較
選用5個不同的方案來進行計算比較,分別為A,B,C,D,E。將信譽價值、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投資回收期,作為衡量最佳周期選擇的屬性特征,根據屬性之間的重要性,列出矩陣A為:
四、結束語
在本文案例中,在面對房地產風險投資時,若有幾個方案的情況下,對影響投資的幾個屬性或因素進行核算,并運用層次分析法對以信譽價值、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經濟效益。投資回收期5個屬性構成的多目標決策系統進行計算,通過加權和法計算出備選方案綜合評價排序,從而得到最優方案,為投資者在風險存在的情況下選擇最優的房地產投資方案提供了決策依據。
參考文獻:
[1]郭亞軍.綜合評價理論、方法與應用[M].北京市:科學出版社,2007.
論文摘要 為滿足電力企業的發展的不同需求,其法律風險的預防工作越來越重要,電力企業的法律風險主要是在社會市場競爭中,法律的不斷完善和市場實施成本競爭手段下產生的。盡管我國電力企業在法律風險管理方面取得很大進步并且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但在實際情況中,還是存在很多電力企業法律風險問題。本文將從我國電力企業法律風險預防方向和對策兩方面進行簡要分析。
論文關鍵詞 電力企業 法律風險 預防
法律是企業經營活動的行為準則,也是也是企業能夠發展壯大的關鍵。企業在日常經營管理活動中,無不涉及到各種各樣的法律行為,所以也帶來了各種法律風險。法律風險是在一定時期和一定環境中客觀存在的,能夠導致電力企業費用損害等,所以法律風險實際上存在于電力企業的風險防范領域和法律事務領域,是電力企業所承擔的發生潛在其他或者經濟損失的風險。
一、電力企業法律風險的預防內容
(一)保護電力設施
電力企業不管在電力設備建設過程中,還是在電網的建設和改造過程中,都存在著很多糾紛問題。比如審批環節和環保部門的審批工作環節都比較復雜,組要對電力設備產生的各種污染項目進行逐項審核。我們都知道在電網建設或維護過程中,難免會存在電磁污染,目前我國對電磁污染方面還沒有明確的法律條文加以規范,所以就造成了電網建設過程的拖延。由于電網建設不同于其他住房占地或者商業用地,所以在征地面積和補償方面的計算項目比較復雜,不同區域上的征地損失相差會比較大。違章建筑是電力設施建設過程總最大的障礙物,電力設備通常不會選擇建立在新建建筑中,但是老街坊中桿線建設又不方便,難度較大。還有一些建筑是私自建造的,居民在原有房屋基礎上加寬加高建筑面積,也不利于賠償核算。
(二)管理經濟活動
電力企業對外進行一些列經濟活動時,簽訂完善的合同是經濟活動的有效保障,但目前我國電力企業的經濟活動中,由于個別負責人在活動中沒有依靠相關法律,所以合同的簽訂存在的很多問題造成電力企業不必要的額外支出。較低的利用法律維權意識,給電力企業帶來很多經濟損失,嚴重制約電力企業的發展。電力企業的日常經濟活動中,合同簽訂是造成損失的主要原因,因為電力企業合同簽訂環節不完整,所以施工合同和承包租賃等合同存在較大法律風險。
(三)觸電事故
電力企業風險問題上人們首先會想到其造成的出點事故,觸電事故在所有的電力企業中都是普遍存在的,但近幾年其事故發生率只增不減,企業需要支付高額的賠償金,這給企業的工作環境和企業形象都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觸電事故只能在事前加以預防,但其預防措施對于經濟活動或是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來說都是比較困難的。觸電事故預防方面不能抱有僥幸心理,事故一旦發生,造成人員死亡,后果不可挽回。我國目前法律條文在觸電損失方面規定,設備出現故障造成的觸電損失,產權人是不需要進行賠償的,但政府部門的監管工作不到位,使得電力企業在觸電損失方面預防工作開展緩慢,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面臨很多困難。
(四)人員管理
目前我國電力企業日常工作中沒有引進先進的自動化和智能化設備,很多工作還是需要聘用人員來進行建設和維護。雖然在社會發展的推動下,電力企業在人員選用方面有了很大進步,但還是存在一些勞動合同簽訂或勞動制度不明確等方面的問題。企業在和人員簽訂勞動合同前,應將明確說明和寫明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危險性,合同簽訂形式也應該合理化,應保障勞動合同的有效性。在合同條款上,應明確保險條款,并根據職工的工作性質對保險種類進行合理配置。對已經入職的職工加強日常管理,對臨時工或者新員工要進行重點培訓,員工必須嚴格規范作業,并且企業應注重安全宣傳工作,保證所有員工都能將安全作業放在第一位。
二、電力企業法律風險的解決對策
(一)進行法制宣傳教育
現代電力企業應將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作為企業內一項重要工作,通過宣傳教育法律知識,能夠提高社會公民的安全用電、合理用電意識,自覺避免風險發生。減少觸電事故的發生從而減少電力企業的法律風險。在偷電、違反合同用電等情況發生時,電力企業應和國家普法部門一齊開展案例宣傳,嚴厲打擊犯罪,維護企業的法律利益。在進行宣傳過程中,應積極鼓勵學校、社區居委會、司法機關等參與其中,實現綜合治理。
上述是對企業外部進行的法律宣傳工作,企業內部法制宣傳教育是為了促進企業法治化管理,使得電力企業員工能夠依法經營和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實現企業經濟利益最大化。應定期對電力企業員工進行法律知識宣傳教育,并結合電力企業案例組織法治講座,在對人員進行崗位和技能培訓時,將所涉及的法律和行政法規以及企業規章制度納入到培訓計劃和日常的業務學習計劃中,要求員工在學習業務知識的同時強化法律風險意識。企業領導者也應具有較強的法律風險意識,否則這些潛在的風險將變成不可挽回的人員傷亡,因此,企業管理這也應學習法律知識來提高法律風險意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保持清醒的頭腦。
當然,電力企業法制宣傳教育離不開一支優秀的法律風險防范推廣隊伍,法律風險防范推廣隊伍是電力企業引導的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主力軍。加強法律風險推廣隊伍的建設,能夠做到真正有效和快速的強化電力企業法律風險推廣人員的責任意識,將其工作認真落實到基層中。電力企業應建立法律風險防范部門,任用高素質的防范人員和管理人才,來從事相關方面的法律風險防范工作。
(二)完善電力法律法規
電力企業應積極推動電力法律和法規的完善進度,消除電力法體系內部的相互矛盾,電力行業立法為人大立法,保證其權威性。電力企業應推動落實政企分開的電力行業法律、法規,我國現階段很多電力行業對電力行業民事、行政兩種性質的管理并不明確,電力管理很難在有序的法律框架下有效進行工作。還應專門完善觸電傷害事故的處理方法和相同案件不同的處理結果,在判決結果上具有很大差異。也許是出于對受害者的同情,觸電事故的宣判結果一般傾向于電力企業承擔法律責任,這樣違背了法律的科學嚴謹性。所以應完善電力方面觸電傷害事故的處理法規,明確事故人員責任和電力企業責任,這是電力企業法律防范的需要,也是現代社會法制建設的需要。
企業內部建立法律風險防范機制時首先應遵循全方位原則,法律風險存在與電力企業日常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全方位管理過程中,應將法律風險防范機制滲入到經營管理的各個細節中,并運用綜合法律風險防范手段筑起一道堅固的法律風險長城。規范化運作原則中要求各電力行業應通過本企業規章制度來規范各部門、各崗位在法律風險防范工作中的角色,建立和完善本企業內部法律風險管理制度體系。在制定內部規章制度時應與時俱進,體現時代特色,根據國家電力法律的不斷完善而進行更新。所以,電力企業內法律風險防范機制應不斷進行動態更新,并定期進行評估,完善更新機制。
(三)合同管理體系的建立
市場經濟的逐步規范形勢下,電力企業應加強對合同管理為核心的管理體系建設,是解決企業法律風險的有效方法之一。現階段我國很多電力企業對合同管理只是例行公事,并沒有充分發揮合同的效力,不能滿足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活動以合同為有效證明的需要,所以,合同管理工作是否有效進行關系著電力企業的經濟利益。企業建立健全與之相應的規章制度,并且委派專人對合同進行規范化管理,提高電力企業內合同管理水平,對企業法律風險進行有效防范。
電力企業應以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為基礎,并結合本企業實際發展情況,制定出合同規管制度、合同授權委托制度、合同審查制度、合同專用章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合同管理工作,以事前防范、事中控制為主,事后補救為輔的合同管理制度,使合同逐漸趨于規范化,規范和監督電力企業的合同簽約和履行合同的行為,減少合同漏洞,能夠極大地降低電力企業法律風險。
(四)建立法律顧問制度
電力企業法律顧問是指具有電力法律方面專業知識,能夠為電力企業提供多方面法律服務的專業人員。企業法律顧問包括經全國統一考試合格,由電力企業聘用并在相關注冊機關注冊后專制從事企業法律事務工作的企業內部專業人員和企業聘用的社會律師。電力企業在生產經營方面具有很強的特殊性,所以需要既懂得電力企業生產經營又熟悉相關電力法律法規的人才。電力企業在實施這一制度中,應注重自身職工的法律顧問和社會律師共同為企業提供法律服務,二者相互聯系但工作內容又不相同。電力企業在實行法律顧問機制中,企業應注重培養專業水平高,業務能力強、思想積極健康的企業法律人才,充實企業法律顧問隊伍,提高企業法律顧問的整體水平。
關鍵詞:往復密封;光纖傳感;密封失效檢測
中圖分類號:TH137.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08-0056-01
液壓系統是一種最常用的傳動系統,密封是液壓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主機裝備能夠實現作業、調速、換向等各項功能的關鍵。液壓缸的密封元件在活塞的往復過程中,動密封和液壓缸缸筒內壁的之間存在的摩擦,以及油液中的污染物顆粒等,容易導致動密封發生失效。
本文提供一種基于光纖光柵傳感的液壓缸動密封狀態監測方法。該方法通過在活塞動密封槽底部和側面,以及在液壓缸活塞桿鋪設光纖光柵傳感器,對液壓缸中動密封的狀態變化進行及時、準確的檢測。從而及時避免因動密封失效引起液體介質泄露等一系列問題。
1 液壓密封失效準則
液壓密封失效準則主要包括最大接觸應力準則和最大剪切力準則,以下以O型密封圈為例進行具體說明,如圖1所示。
(1)最大接觸壓應力準則。最大接觸壓應力大于或等于工作壓力。工作狀態下,密封工作面上會產生接觸壓力,為了避免介質的泄漏,當接觸壓力的最大值都高于介質壓力時才能達到有效密封的目的,反之會出現密封失效,導致介質的泄漏。
(2)最大剪切應力準則。當密封件工作時會受到剪切作用,當密封件受到的剪切作用過大且超過密封件本身所能承受的剪切強度時,會導致密封件內部出現裂紋,發生密封失效。
因此,密封圈的密封性能可以通過其與密封槽接觸面的最大接觸壓應力來加以判定。如果能夠在密封接觸面上布置傳感器監測密封表面最大接觸應力變化情況,將有助于實現對往復密封失效的監測。
2 光纖光柵傳感的檢測原理
傳統的電類應變傳感器由于抗干擾能力差,無法在液體介質中實現安全測量,再加上測量時線路連接繁雜,密封工作空間小,使測量變得復雜。導致其不適用于液壓往復密封的監測。因此考慮選擇光纖光柵傳感作為往復密封失效監測的方法。
檢測的原理是:當光源發出的連續寬帶光Li通過傳輸光纖射入時,在光柵處有選擇的反射回一個窄帶光Lr,其余寬帶光Lt繼續透射過去,當傳感器受到拉伸應力或外界溫度發生變化,造成有效折射率或光柵周期發生變化時,反射回的窄帶光的中心波長會隨之波動。因此可通過波長解調儀將波長信號顯示出來,并對信號進行處理實現對外界參量的測量。
如果將應變或溫度單獨作為其中的一項進行測量時,需要對另一項進行補償才能準確得出單獨一項所帶來的變化。把應變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鋪設在一個相同的溫度場中,保證溫度變化對兩個光柵的影響相同,參考光柵用作溫度傳感器,用來測量被測對象的溫度,將它鋪設在一個不受力的部件上,將測量的溫度對中心波長的變化量的影響用來抵消應變傳感器采集到的中心波長變化量中由溫度升高產生的影響。
溫度和應變變化對光纖光柵中心波長的影響被看作是線性、獨立的疊加。光纖光柵應變傳感器中心波L的變化可表示為:
光纖光柵溫度傳感器中心波長的變化表示為:
可導出:
3 信號分析及處理
針對應變信號,其低頻段的能量值非常大。因此論文 首先采用小波包分解,對原始信號去除低頻信號后重構,再應用功率譜分析方法,分析應變信號的變化情況。根據功率譜的計算方法對應變信號進行處理,正常密封件和磨損密封件的功率譜圖對比可以發現,正常密封件和磨損密封件的功率譜圖存在很大差異,因此,采用光纖光柵傳感實時檢測密封件的應變信號,并通過分析功率譜圖來判斷液壓缸密封件是否失效的方法是可行的。
參考文獻
1 五大連池風景區晚疫病發生情況
五大連池風景區年降雨量在300~500毫米,主要集中在6~8月份,晚疫病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開始發病,發病率約30%左右。但也有地域差異,漫崗地發病輕,低洼地塊發病重;雜草少的地塊發病輕,雜草多的地塊發病重;施肥高地塊發病輕,施肥低的地塊重。晚疫病發表情況與6月上旬至7月中旬的降雨量多少有直接關系,一般降雨量少時發病輕,降雨量多時發病重。晚疫病對品種的敏感性較強,抗晚疫病品種感病輕,反之則重;馬鈴薯品種間對晚疫病的抗病力有很大差異,一般葉片平滑寬大,葉色黃綠,匍匐型的品種容易感病,葉片小而茸毛多,葉肉厚,顏色深綠的直立型品種比較抗病;葉片表面氣孔數目多的品種也容易感病。馬鈴薯的不同生育時期對晚疫病的抗病力也不一致,一般幼苗期抗病力強,而開花期前后最容易感病。葉片著生部位不同發病率不同,頂葉最抗病,中部次之,底葉最容易感病。
2 晚疫病防治措施與對策
2.1 選用抗病品種
選用抗病品種是防治晚疫病的重要措施,盡量選用地理位置近的育種部門選育的品種,其抗病性強。在黑龍江省中部可選用克山所選育的克新12、克新13等;東北農業大學選育的東農303等。
2.2 建立無病留種地
由于病薯是主要的初侵染來源,建立無病留種地。可以減少初期菌源。留種地應采取更為嚴格的防治措施。有條件的地方,留種地應與大田相距2公里以上。
2.3 加強栽培管理措施
選用無病種薯減少初侵染來源;選擇土層深厚、結構疏松、PH在5.6~7.0之間、地勢平坦的沙壤土地或漫崗地,前茬為麥豆茬秋翻地。特別注意避開上年用過長殘效農藥的地塊,以免發生藥害,不能選擇茄果類作物作前茬,同時合理輪作、間套作;配方施肥,增強抗病性;生長后期培土,減少病菌侵染薯塊的機會;在流行年份,提早割蔓,兩周后再收薯塊,可以減少病菌與薯塊接觸,降低薯塊侵染率。
2.4 嚴格把好種薯關
2.4.1 選種 選用適宜當地氣候條件、優質高產、適應性強、抗病性強的脫毒種薯,選好品種后要剔除病、爛、傷薯。
2.4.2 曬種 將馬鈴薯種薯在平坦的土質場上或院落上攤開,曬種2~3天,忌在水泥地上曬種。
2.4.3 種薯切塊時做好切刀消毒 切塊時如發現病薯、爛薯,不但應立即扔掉,而且還必須進行切刀消毒,否則切刀傳染病毒,大田種植后會大面積發病,影響產量。切刀消毒最經濟最方便的方法是沸水消毒。簡單的方法是準備兩把切刀,在爐火上燒一鍋沸水,一把放入沸水中,另一把切塊,遇到病薯、爛薯后拿出沸水中切刀,把另一把放入沸水中進行消毒。
2.4.4 藥劑拌種 采用藥劑拌種如50%多菌靈500倍液浸種,也可用200倍福爾馬林溶液浸種。并在17℃~18℃和80~85%的濕度條件下保持3~5天,使切口木栓化,以避免播后爛塊缺苗。
2.5 積極開展田間防治
馬鈴薯晚疫病防治原則是“預防為主”。
2.5.1 加強病情測報和預防。每年易發病地區,設立發病中心觀察圃。在當地常年晚疫病發生季節以前。進行詳細調查,特別是氣候條件有利發病之后,要每天觀察。發現發病中心后。立即拔除中心病株就地深埋,或噴1%的硫酸銅或5%的硫銨殺死中心病株。同時進行全田噴藥防治。
關鍵詞:風險管理;風險值;組合預測;分位數回歸
中圖分類號:F83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5192(2008)03-0075-06
Forecast Combination of Value-at-Risk
LIU Qi-hao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022,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we discuss the meaning of using forecast combination approach to improve the forecast performance of Value-at-Risk,present the method of estimating VaR forecast combination weights and give out the related empirical study. The two individual VaR approaches are historical simulation approach and RiskMetrics approach respectively,and the weights of forecast combination are obtained by quantile regression technique. The empirical study on the Shanghai Composite Index shows that the suitable VaR forecast combina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VaR out-of-sample forecast performance.
Key words:risk management;Value-at-Risk;forecast combination;quantile regression
1 引言
風險值(Value-at-Risk,以下簡稱VaR)是金融市場風險的一種度量標準,常被用于投資決策、金融監管、風險資本分配等。關于VaR研究中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如何得到準確的VaR預測。盡管預測VaR的方法很多,包括歷史模擬法(Historical Simulation)、風險矩陣法(RiskMetrics)、極值理論方法(Extreme Value Theory)以及條件自回歸法(CAViaR) 等[1,2],但是目前所提出的預測VaR方法并沒有給出一個令人滿意的答案,準確地預測VaR(特別是99%水平的VaR)仍是一個統計難題[2]。VaR本質上是資產收益損失分布的一個分位數,在實踐中通常取95% 和99%兩種水平,或者說VaR通常位于收益損失分布的尾部,致使可以利用的信息比較少,加之收益損失分布隨時間變動的特性,因此VaR的預測往往缺乏穩健性。一種可行的解決辦法是,對不同模型預測出的VaR進行組合(類似于投資組合),從而提取更多的信息,以使VaR的預測更穩健。這種對預測進行組合以提高預測表現的方法被稱為組合預測,該方法由Bates和Granger首先提出,現在已發展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組合預測具有柔韌性,可以通過替換用于組合的某種單個預測或增加單個預測的數目等方法來提高組合預測的表現;另外組合預測具有使用簡單等優點,合適的組合預測能夠提高單個預測的表現也基本達成共識,因此組合預測方法在實踐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3]。
在一般組合預測問題中,我們能夠知道預測后被預測變量的實際發生值。但是VaR組合預測屬于分位數的組合預測,在預測后并不知道VaR的實際發生值,這就造成了估計其權重具有一定困難,因此關于VaR組合預測的研究并不多見。就分位數的組合預測而言,Granger,White和Kamstra首先探討了某經濟指標的分位數組合預測,實證分析表明分位數的組合預測有助于提高估計分位數的準確性。該研究所考慮的是對25%和75%等幾種沒有處于分布尾部的分位數的組合預測,提出用分位數回歸(Quantile Regression)方法估計分位數組合預測的權重,對研究VaR組合預測具有借鑒意義[4]。一個直接關于VaR組合預測的研究是Giacomini和Komunjer給出的條件覆蓋檢驗(CQFE test),該檢驗可用于判斷是否分位數的組合預測能夠從每種單個預測中提取信息;如果組合預測能夠比單個預測含有更多的信息,就可使用其來提高預測的表現。Giacomini和Komunjer的條件覆蓋檢驗采取對組合預測的表現進行間接評價方式,評價的準確性依賴于該檢驗的功效;采用廣義矩(GMM)方法估計VaR組合預測的權重,這與Granger,White和Kamstra的權重估計方法是不同的[5]。
常用的評價組合預測方法是直接評價的方式,即直接對組合預測與單個預測進行樣本外預測表現比較;如果組合預測能提高單個預測的樣本外預測表現就使用組合預測,否則不使用組合預測。本文就用組合預測方法來預測VaR的意義、組合權重的估計方法等問題進行了探討,并基于我國上證綜合指數對VaR組合預測的樣本外預測表現進行了實證分析。本文的實證研究是從直接評價的角度出發,對組合預測與單個預測的樣本外預測表現進行直接的比較,而不是Giacomini和Komunjer的間接比較方法[5]。本文的實證分析發現合適的組合預測能夠顯著地提高單個方法預測VaR的樣本外預測表現。
2 方法
2.1 VaR的定義及組合預測的意義
VaR度量一種金融資產在給定置信水平下某一時間內的最大可能損失。VaR可被定義為一種金融資產條件收益分布的τ分位數的相反數,即
其中下標t為時刻,rt指該資產在時刻t的收益率,P表示概率運算。1-τ被稱為VaR的水平,下文中1-τ水平的VaR被簡稱為1-τVaR。在實際應用中,τ經常取為0.01和0.05,或者說VaR取99%和95%兩種水平。在用于預測VaR的歷史樣本大小一定的情況下,預測99%VaR可以利用的信息要比預測95%VaR可以利用的信息少很多,因此99%VaR要比95%VaR更難以準確地預測。一個解決方法似乎是通過增加歷史樣本信息來提高99%VaR的預測準確性,但使用更多的歷史樣本信息,會存在較遠的歷史信息可能與當前市場上風險變化情況關系不大,即樣本缺乏代表性的問題。另外,金融監管機構通常要求金融機構報告99%水平的VaR,所以我們不能通過只預測95%水平的VaR來回避這一問題。這就造成了準確預測99%VaR的困難,組合預測方法對解決這個問題有所幫助。
VaR在實際中有廣泛的應用,探討它的組合預測方法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同時從極端分位數組合預測的角度來說,探討VaR的組合預測方法也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具體意義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1)VaR的組合預測有助于提高預測的準確性和穩健性。通過投資組合來分散風險已成為投資的基本方法;組合預測的思想類似于投資組合,目的在于分散使用單一預測模型可能導致的風險。對于一些預測,用于預測的信息可能比較充分,如果單個預測有著較好的預測表現,并不必一定使用組合預測。但對于VaR(特別是99%水平)的預測來說,單個預測模型往往表現欠佳,并且其不足之處往往是很明顯的,因此更有必要通過組合預測的方式獲取更多信息來提高預測的表現[4]。
(2)對VaR使用組合預測擴大了預測VaR的可選模型范圍,并有助于減輕不同模型給出不同預測所導致的困惑。通過改變單個預測模型、增多單個預測模型的數量,以及改變確定權重的方法都相當于給出了一個新的預測模型。在實際預測VaR時,面對不同模型給出的截然不同的預測,風險管理者可能對究竟使用哪種模型給出的預測感到困惑,組合預測有助于解決該問題。
(3)VaR的組合預測方法簡單易行,具有實際的可操作性。如果簡單的單個預測模型的組合預測有較好的預測表現,我們可能就不必要去尋找復雜的單個模型來提高預測表現。因為一般來說復雜的模型盡管預測表現可能較好,但是在實際中可能難以應用。有效并且簡單的方法往往更具實際應用價值,VaR的組合預測具有這一優點。
2.2 兩種單個預測方法
如果假設在t時刻,我們想用組合預測方法來預測未來h時期的VaR,那么VaR的組合預測可表示為
其中下標C表示組合預測,下標i表示第i種VaR預測,f表示VaR的組合預測是n種單個VaR的函數。
盡管存在多種可行的預測VaR的方法,但基于方法的簡單性和代表性來考慮,本文用歷史模擬法和風險矩陣法作為VaR的單個預測方法;同時為避免單個VaR預測的數目過多可能導致多重共線性的問題,本文僅考慮對兩種單個預測進行組合。實際上,這也是Granger,White和Kamstra在探討分位數組合預測時僅考慮對兩種單個預測進行組合的一個原因[4]。
實際上,評價VaR預測表現的方法不只是上面提到的Christofferson檢驗,還有其它方法,它們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假設檢驗方法[9,10],另一類是損失函數方法[11,12]。假設檢驗方法的優點是有堅實的統計理論基礎,缺點是樣本容量較小時檢驗的功效較低;而損失函數法的出發點在于選擇那些使損失函數達到最小的模型,優點是樣本容量較小時也可以進行模型比較,缺點是損失函數的選擇具有一定的隨意性,并且最小化某個損失函數選擇出來的模型,可能導致Ht不滿足相互獨立、同服從參數為τ的Bernoulli分布的要求。考慮到本文是要比較組合預測和單個預測間的樣本外預測表現,為提高比較結果的穩健性應在實證分析時使用較大的樣本容量,而假設檢驗方法對于大的樣本容量來說具有較高的功效。基于此,本文主要考慮使用假設檢驗方法進行模型比較。能同時考慮違背次數是否適當以及是否出現波動性集聚這兩個主要因素的一個檢驗方法是Christofferson檢驗,并且該檢驗在假設檢驗方法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本文用其進行模型比較。
3 實證分析
3.1 樣本
我們利用我國上證綜合指數數據進行實證分析(數據來源:Datastream),時間跨度為1994年7月18日至2006年12月29日,共 3250個樣本。我們對指數的對數進行一階差分,從而得到上證綜合指數的日對數收益率。表1給出了該收益率的一些描述性統計量。樣本偏度為1.9065,這表明收益損失分布是明顯非對稱的,再加上樣本峰度為32.3947,表明收益損失分布嚴重偏離正態分布,因此風險矩陣法的前提假設是基本不成立的,可以預計用風險矩陣法估計VaR可能不會有較好的預測表現。
我們采用一步向前的VaR預測,即預測未來一天的VaR;如果要預測某一天的VaR,本文用這一天的前250天(相當于一年)的歷史收益率來預測VaR,因此可用于本文進行分析的VaR預測序列為3000個樣本。在風險矩陣法中,估計波動率時指數加權移動平均法(EWMA)中的衰減因子λ為0.94。我們采用在實踐應用中頗為流行的滾動窗寬法(Rolling Window)來估計組合預測的權重。具體來說,根據數量固定的歷史樣本來確定某一天組合預測的權重,該天過后,仍然保持用于預測的樣本量不變,但用最新的數據來替換時間上最遠的數據,這樣可使我們不斷更新信息。為使權重估計比較準確,我們使用樣本量相對大一些的樣本來估計組合預測的權重,本文樣本量大小為1000。我們根據這些預測VaR方法的樣本外預測表現來進行評價,一共可以得到2000個樣本外預測表現數據,即Ht序列的長度為2000。3.2 實證結果及分析
本文考慮99%和95%兩種水平的VaR(它們理論上的違背率分別為0.01和0.05),用R 2.5.0版本進行計算。表2給出了兩種單個VaR預測以及組合預測的檢驗p值,本文用其評價模型的預測能力。p值越大表明所使用的模型在該檢驗所考慮的因素上越有可能是正確的,或者說模型的預測能力越強;盡管比較無條件覆蓋檢驗p值的相對大小可大致推測出各自違背率的大小,但為清楚起見,表2也列出了在評價區間內的違背率。表2中所給出的p值保留到小數點后四位,故p值為0.0000表示該值很小,接近于0。
從表2可以看出,對99%VaR而言,VaRHS和VaRRM預測分別在0.10和0.01的水平下被無條件覆蓋檢驗拒絕;它們的組合預測VaRC的p值已接近于1,要明顯高于VaRHS和VaRRM的p值,因此從無條件覆蓋檢驗的p值來看沒有證據表明VaRC的預測有很大偏差。對95%VaR而言,VaRHS和VaRRM預測的無條件覆蓋檢驗p值均明顯小于它們的組合預測VaRC的p值,但它們在0.10水平下沒有被拒絕;值得注意的是VaRRM的無條件覆蓋檢驗p值為0.1090,已十分接近0.10水平。此外,與VaRHS和VaRRM相比,兩種水平下VaRC所產生的違背率最為接近他們的理論違背率,表2中列出的違背率的結果與無條件覆蓋檢驗的結果基本一致。考慮到99%VaR一般難以準確地預測,此結果說明組合預測具有吸引力。
獨立性檢驗的結果表明VaRC在預測99%VaR上要明顯優于VaRHS和VaRRM,但這里VaRHS和VaRRM的獨立性檢驗的p值明顯大于0.10,因此這種優勢并沒有在違背的無條件覆蓋方面的優勢大。就預測95%VaR而言,在違背發生的獨立性方面與預測99%VaR有明顯不同的結果。95%VaRC的獨立性檢驗p值僅略微高于VaRRM的獨立性檢驗p值,但它們都在0.01的水平下被拒絕;VaRHS的獨立性檢驗p值略微高于0.10,這說明VaRC在違背發生的獨立性方面表現不如VaRHS。因此對于預測95%VaR來說,組合預測表現的提高只是體現在其違背率更接近理論值,而違背發生的獨立性沒有得到提高,實際上有所下降。這說明使用組合預測并不必然在各個方面都提高預測表現。產生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在于本文是對預測模型進行樣本外表現評價,而預測方法的表現受數據生成過程未來變化的影響,這個結論與其它組合預測文獻中的結論是一致的。
表2中條件覆蓋檢驗的結果綜合反映了無條件覆蓋檢驗和獨立性檢驗的結果。VaRC在預測99%VaR上有很好的表現,但對于預測95%VaR來說,VaRC在0.01的水平被檢驗拒絕。值得注意的是,此時VaRHS在0.10的水平上也是被檢驗拒絕的。
4 結論
對VaR進行組合預測是解決VaR難以得到準確的預測這一問題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探討了VaR的組合預測的意義、具體操作方法,基于上證綜合指數的實證分析表明合適的組合預測能夠顯著提高VaR的預測表現。實證分析的主要結果是針對99%VaR而言的;考慮到99%VaR一般難以準確地預測,這個結果說明組合預測在實際應用上是具有吸引力的。實證分析同時表明組合預測受到單個預測的表現等因素影響,并不必然提高預測表現。基于這種結果,在實際使用中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通過樣本外預測表現評價等程序來選擇模型;必要時可替換某些單個預測或對多種單個預測進行組合來提高預測表現,而組合預測的柔韌性使這樣做簡單易行。
參 考 文 獻:
[1] 王春峰.金融市場風險管理[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1.204-216.
[2]Engle R F,Mangaelli S. CAViaR:conditional autoregressive value at risk by regression quantiles[J]. Journal of Business & Economic Statistics,2004,(22):367-381.
[3]Bates J M,Granger C W. The combination of forecasts[J]. Operation Research Quarterly,1969,(20):451-468.
[4]Granger C W J,White H,Kamstra M. Interval forecasting and analysis based upon ARCH-quantile estimators[J]. 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89,(40):87-96.
[5]Giacomini R,Komunjer I. Evaluation and combination of conditional quantile forecasts[J]. Journal of Business & Economic Statistics,2005,4(23):416-431.
[6]Elliott G,Timmermann A. Optimal forecast combinations under general loss functions and forecast error distributions[J]. Journal of Econometrics,2004,(122):47-80.
[7]Koenker R,Bassett G W. Regression quantiles[J]. Econometrica,1978,(46):33-50.
[8]Taylor J,Bunn D W. Combining forecast quantile using quantile regression:investigating the derived weights,estimator bias and imposing constraints[J]. Journal of Applied Statistics,1998,(25):193-206.
[9]Christofferson P. Evaluating interval forecasts[J].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1998,(39):841-862.
[10]Kupiec P. Techniques for verifying the accuracy of risk measurement models[J]. Journal of Derivatives,1995,(3):73-84.
[11]Lopez J A. Methods for evaluating value-at-risk estimates[J]. FRBSF Economic Review,1999,(2):3-18.
關鍵詞:電力 供需 改革建議
負荷預測是電力系統規劃與運行的基礎工作,長期以來,人們給予了足夠的重視,提出了大量的預測方法。文中綜合討論了傳統負荷預測中的年度預測、月度預測和短期預測的特點、成熟方法,分析了傳統預測問題的各種解決方案。同時,隨著時代的進步,特別是電力市場的迅猛發展,電力系統中預測問題的內涵也在不斷充實。在電力市場環境下,傳統的負荷預測實際上已經轉變為電力市場需求的預測。從負荷預測轉變為需求預測,絕對不是字面意義上的更新,而是對預測問題認識的深化。傳統的負荷預測把用戶的需求看成是剛性的,電力部門單獨從供應者的角度設法去滿足用戶的用電需求;而電力市場需求預測則站在市場的角度看待用戶的需求,存在什么樣的交易市場,就會提出什么樣的預測要求,并且所有的預測總是圍繞某個市場展開的,這種預測往往要為確定市場的競價空間提供基礎數據。不僅如此,從市場需求預測擴展開去,還提出了對電價、風險等進行預測的新問題。因此,電力市場中的預測問題是傳統負荷預測的大幅度擴展。
1傳統負荷預測的分析與定位
從市場的觀點去審視傳統負荷預測,可以發現傳統負荷預測具有如下特點:
a.以總量預測為主,一般不區分用戶、不進行市場細分;b.以計劃性預測為主,很少考慮市場作用;c.以剛性預測為主,一般不考慮彈性,特別是電力需求的價格彈性;d.以外推預測為主,一般不進行市場調查;e.以主觀預測為主,許多預測方法中較少考慮其他領域因素的影響。
2用戶側開放對預測提出的新要求
從綜合資源規劃的角度看,用戶積極參與電力市場,其身份已不再是單純的“用戶”,而是作為一種資源進入電力市場。例如,用戶通過可中斷負荷的參與,相當于為電力市場提供更多的備用容量。因此,電力市場中對用戶側的分析成為一個迫切的要求。以下簡要分析用戶側開放對預測提出的新要求。
2.1基于用戶調查的電力需求預測
電力部門面對用戶側開放的電力消費市場,首先應該進行深人的用戶調查。就調查的組織、方法、內容、結果分析進行了敘述。根據這些調查結果,可以設計不同的預測方法,例如,基于神經網絡的用戶需求預測卿〕。這方面研究主要針對中長期預測進行,研究重
點是:研究可調查的數據范圍;針對不同大小的用戶,設計規范的調查表格;調查數據的量化分析;以調查為基礎的預測方法研究等。
2.2考慮用戶管理措施影響的預測
電網峰谷差日漸加大、調峰問題日益突出,是電力系統所面臨的迫切問題。采用適當的用戶管理措施,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手段。當考慮用戶管理措施后,預測問題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因此,研究直接負荷控制吻、需求側管理等措施對預測的影響,特別是對系統移峰填谷的效果分析,是提高預測精度、提高全社會資源的綜合利用程度的關鍵。將改變生產班制、改變上下班時間、調整用電曲線等措施通盤考慮,建立綜合模型,是考慮用戶管理的預測方法的研究重點。
2.3用電意愿曲線的建模與預測
用電意愿曲線,即電量一電價曲線,表示在使用某數量的電量時所愿意支付的價格,相當于發電側市場的報價曲線,也稱為電力需求曲線。這是電力市場的一個基本觀點,即認為用戶的需求不總是恒定的,需求一般隨電價變化。電力需求曲線的趨勢是:電價上升,用電數量下降,它反映了用戶的支付意愿。在用戶參與電力市場后,該曲線的調查與預測非常重要。可以從用戶調查人手,分析用電情況;根據調查所得到的用戶數據擬合曲線的基本特征,選用數學模型進行參數辨識,從而得到用電意愿曲線。
3發電側市場對預測的新要求
各國所推行的電力系統改革,大都是首先開展發電側市場的競價。發電側市場中,預測工作是對傳統負荷預測的繼承和發展。在保留了傳統負荷預測的大部分內容的同時,發電側市場突破了“負荷”這個分析對象,提出了許多新的內容和要求。
3.1發電側市場中預測工作的重要性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如果發現預測的偏差較大,機組出力的安排不滿足要求,將在實時運行過程中盡可能通過調度手段進行調整,由于廠網不分,因預測偏差較大所引起的運行費用的增加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
在市場環境下,負荷預測工作的重要性就顯得更為突出。負荷預測的誤差直接影響購電計劃合同的履行。例如,日前市場中負荷預測偏低,將導致在實時市場上購買昂貴的高峰電力;日前市場中負荷預測偏高,將導致更多的機組在日前的預調度計劃中組合進來,由此會支付過多的容量成本和啟停費用川,從而影響電網企業的經濟效益。研究表明,對于某個裝機容量為10GW的系統,預測誤差降低1%,可節省年運行費用160萬美元。因此,必須加倍重視發電側市場中的預測工作,努力提高市場運行的效率和效益。
3.2電力市場風險預測與評估
上述電價預測方法都是確定性的,預測結果是每個交易時段的市場價格。為了進行市場風險決策,進行電價的不確定分析非常必要,包括以概率密度函數給出的電價概率預測方法以離散電價點給出的不確定電價預測方法等。不僅如此,還要對市場成員未來可能面臨的風
險做出事先的估計。此時,預測已經不單純是根據歷史規律進行延伸和推測,而是建立在一定的模擬和評估的基礎之上。實際上,文中所給出的電價不確定分析與預測方法,都是在電力市場環境下模擬機組競價過程得到的。傳統電力系統規劃中的各種生產模擬方法,可以在市場環境下的電價預測與風險預測問題上發揮重要作用困。由此評價考慮電價不確定性的購電計劃的風險,進一步擴展為考慮電力與煤氣等在不同價格預測下的競爭風險問題。電力市場化的運行要求研究實用化的中長期和短期風險預估方法。引人金融領域的一些分析手
段,可能成為將來的研究方向。
3.3可用輸電能力預測
輸電網開放后,可用輸電能力或可用傳輸容量(ATC—available transfere apability)是電網運行的一個重要約束條件,也是電廠進行報價決策的依據之一。提前估計電網未來的ATC,對于電廠根據自身所處的地域特點進行策略性報價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文中提出了ATC的預測問題,將各條線路的ATC作為隨機變量處理,進行概率性預測,最后給出各線路期望的ATC,供市場成員決策時參考,以降低參與市場的風險。這方面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需要更多的研究。
電力市場中的預測問題是傳統負荷預測的擴展和升華。文中初步探索了電力市場中的預測問題的特點、內容和方法。本文認為,未來對電力市場中預測問題的研究,應隨著時代的發展,根據新的情況和需求,期望能夠提出新的預測內容。例如,在負荷預測、電價預測之外,應研究還有什么新的預測內容、用戶的市場行為如何預測等。
參考文獻:
[1]全國電力工業統計快報(2009年)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統計信息部 二〇一〇年一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