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規則教育的內容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在中小學進行完整系統的交通法規和交通安全知識教育的必要性
1.交通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
據新華網記者姚玉潔2008年5月25日報道,目前,中國約擁有全世界2.5%的汽車,然而引發的交通死亡事故卻占了全球的15%,已成為交通事故多發國家。據不完全統計,2007年中國共發生交通事故32.7萬起,造成8.2萬人死亡,38萬人受傷,直接財產損失高達12億元。按發生事故的原因分析,駕駛員違章占70%-80%,機動車機械故障原因小于5%,道路及相關設施占1%,行人違章占15%。可見,駕駛員和行人違章是導致交通事故的最主要原因。
這就表明,中國因駕駛員和行人違章導致的交通事故約占總數的九成。因此,普及交通法規知識,讓機動車駕駛員、非機動車駕駛員、行人懂得并掌握這些常識、遵循這些常識是非常必要的。這不僅僅是交通管理部門的事,更是整個社會的事,也是教育部門應該擔當起的主要教育職責和教育任務。
2.在中小學進行完整系統的交通法規和交通安全知識教育的必要性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教材第24頁告訴我們:“國家少年兒童安康計劃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少年兒童因安全事故、食物中毒、溺水等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取40至50的中間值45,也就是每年約有1.6萬名少年兒童(絕大部分為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其中在交通事故中死亡的人數占的比例相當大。通過對這些事故的全面、深入的分析,專家們認為,通過安全教育,提高中小學生的自我防護能力,80%的意外事故是可以避免的。也就是說,每年因缺乏安全常識,缺乏自我保護能力無辜死亡的人數達1.28萬人。不客氣地說,每年1.28萬少年兒童是被社會的無知、教育的無為害死的。這說明,在中小學進行完整系統的交通安全、交通法規知識教育是多么必要和迫切啊!
交通安全知識教育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注意交通安全不僅僅是駕駛員的事,更是全體公民的事。全體公民,特別是少年兒童都有接受這種教育的必要,都有了解、掌握這些知識的權力。每個人都有權關注自己的安全,有權珍惜自己的生命,而且應該具備讓自己受傷害的可能性降至最小的能力。了解掌握了這些知識,并嚴格遵守這些規則,我們的安全就多了一分保障,我們的健康就多了一分呵護,我們的生命就多了一分尊嚴。交通規則、交通安全知識教育是公民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國家應當把這項內容列入義務教育必修的教學內容之中。
當全體公民都理解、掌握了交通規則和交通安全知識,并自覺地遵守這些規則,中國的交通形勢就一定能有一個根本性的好轉,交通事故就一定會大幅降低,因此而造成的人員傷亡的數量和財產損失的額度也一定會大幅減少。
要讓人們遵守某種規則,必須先讓人們了解這些規則,掌握這些規則,認同這些規則。同時,還要讓人們知道遵守這些規則的必要性,清楚不遵守規則可能會給自己或別人造成的危害并應承擔的相應責任(或可能受到的處罰)。只有這樣,人們才有可能在思想上、意識上高度認同這些規則,在行為習慣上自覺遵守這些規則。
所以說,在中小學校進行交通法規和交通安全知識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是完全應該的,更是非常迫切的。
二、在中小學進行完整系統的交通法規和交通安全知識教育的可能性
交通法規的相關知識并不高深,都是一些常識,是每個正常社會人都能掌握的常識。
比如,“綠燈行,紅燈停”“靠右行”“過馬路要走斑馬線”等知識,連幼兒園的小朋友都懂得。“雨雪天要減速緩行,霧霾天除要減速緩行外,還要打開相應的燈光”,像這樣的知識(規定),只要稍提醒一下,人們就能理解。至于那些畫成圖形的標志,就更加形象、簡潔、易懂了。當然也有一些較難記、較難理解的內容和標志,但并不是什么艱深、復雜的難題,只要花點時間去學、去理解,還是比較容易掌握的。
交通安全知識和道路交通信號(及含義)的條款內容雖然比較多,但絕大部分都簡單易懂,非常容易理解和掌握,不需要什么邏輯推理和繁雜的演算。只要有初中的文化水平,甚至只要有小學畢業的水平,就能理解、掌握這些常識。所以,在義務教育階段進行全面、系統的交通法規、交通安全教育是完全可能的。
三、我國中小學交通法規和交通安全知識教育的現狀
1.目前,我國中小學交通知識的教育非常零散,不全面、不系統,內容非常少,且“東一榔頭,西一板斧”,不能形成一個整體,不能使學生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
2.內容的設置針對性不強,可操作性很差,發散得太寬泛,具體的規則和安全知識的篇幅很少。
小學的交通安全知識主要集中在《品德與社會》(一、二年級為《品德與生活》下同)科目中。我查閱了我校一至六年級2011-2012學年使用的《品德與社會》教材(其中一至四年級為人教版,五、六年級為科教版),這方面的內容實在少得可憐,在12冊書里只有3冊教材有這方面的內容。(1)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4小節(18頁至21頁):《放學了》《平安回家》《我會看標志》。這個單元算是小學階段針對性最強的教學內容了。(2)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尋路和行路》中只有第3、第4小節是有關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識的(66頁至76頁)。(3)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交通與生活》,雖然教學內容與交通有關,但并不屬于交通安全和交通規則方面的知識。也就是說,在小學階段,嚴格地講,只有兩個單元,共14頁的教學內容與交通安全、交通規則有關。
3.初中階段能與交通知識掛上鉤的科目應該只有《思想品德》(又稱《政治》)這一科,但是不管是課標還是課文,都找不到一絲一毫關于交通知識方面的內容。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課《珍愛生命》,雖然涉及了生命,但也沒有交通安全方面的內容。七年級上冊第九課《保護自我》也沒有講如何在交通方面保護自我。有關法律方面的幾篇課文,同樣沒有涉及交通法規方面的內容。
這怎么能讓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交通法規,遵守交通法規呢?又怎么能讓學生在交通安全中多一分保障呢?
四、在中小學進行完整系統的交通法規和交通安全知識教育的簡要實施方案
我們有必要從小學一年級到初中三年級,完整、系統、有計劃、循序漸進地實施這項教育內容。
1.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初中畢業以前,全面、完整、系統地掌握、理解交通法規和交通安全知識的全部內容(包括現在駕駛學員考駕照所學的理論知識的全部內容)。
(2)使學生了解一些重要的交通法規的立法原則,如以責論處的原則、過(罪)罰相當的原則、人的生命至上的原則、各行其道的原則等。了解了這些原則能幫助學生更透徹地理解交通法規,也更有利于學生的記憶、理解、背誦。
(3)使每個學生都樹立起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養成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的良好習慣。遵守規則比什么都重要,如果雖然有規則,但大家都不遵守,這就跟沒有規則一個樣。只有人人講規則,人人遵守規則,才會有良好的秩序,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4)使學生懂得違法違規的后果,形成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識,做一個守法公民。違反交通法規,最容易受到傷害的是自己。不論你是駕駛機動車,還是騎非機動車,還是步行,如果你違反了交通規則,結果就可能很悲慘,輕則受點傷,財產受到損失,重則有殘廢甚至死亡的危險。同時還極有可能傷害他人。傷害他人的后果也是很嚴重的,不但要向受害方賠償,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嚴重的還要負刑事責任。
2.教學要求
編排教材時,小學和中學要統籌安排,使之成為一個完整、系統的整體,并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進行這項教育。
(1)小學低年級,雖然大部分學生在上學和放學時有家長接送,但他們已經比較經常的在馬路上獨立行走了。這一階段的教育,以按交通規則和按信號燈的指示安全行走的內容為主。比如,懂得“紅黃綠”三種信號燈的不同含義,懂得過馬路要走“斑馬線”,在沒有信號燈的路口過馬路時,懂得如何安全過馬路等。
(2)中高年級的教學內容以識別各種交通標志和按交通規則安全步行和安全騎自行車為主。
小學階段的教學,特別是中低年級的教學,要突出趣味性,除了在課堂上進行比較系統的教學外,還可以讓學生在玩中體驗,在游戲中體驗,在各種不同的活動中體驗。這樣,不但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熱情,還能極大地提高學習效果,同時可以發展學生的智力。建議每個年級至少用一個單元的課時進行交通規則、交通安全知識教育,把這方面的教學當做《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教學重點內容之一。
(3)初中階段要漸次提高理論性,突出系統性,教學的內容要涵蓋交通法規和交通安全知識的全部,在初三畢業前要把這些知識、法規、理論全部學完,把這個科目當做初中畢業考的必考科目。
建議在畢業考時參照汽車駕駛學員理論考試的模式進行統一的、正式的免費考試。考試時,可由交警或交通部門派人(當然也可委托教師)監考。凡達到90分及以上的(參照駕照考試合格標準),發給駕照理論考試合格證書(可同時輸入個人相關的電子檔案)。交通管理部門應認可這個成績,應與駕駛員“理論考試合格證”具有同樣的法律效應。凡取得這個合格證(即成績在90分及以上)的學生,在以后考駕照時不需要再參加理論考試。相信幾年以后,大部分的年輕人都可能會去考駕照,這樣,他們在學校學習的這方面知識,不但使他們更早、更及時地了解、掌握了他們應該掌握的生活常識,不但沒有加重他們的學業負擔,還減少了他們以后參加此類考試可能遇到的麻煩,也減少了一些不必要的費用。
一、遵循兒童邏輯,建立規則認知
認識規則是培養規則意識的前提和條件,讓受教育者形成規則意識,這是所有教育的基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對于義務教育階段的要求很明確,以基礎性的行為規則和法律常識為主,側重法治意識。對于剛接觸小學生日常行為規則的一年級學生來說,規則意識的培育重點首先應該是建立正確的兒童觀,在此基礎上引導兒童形成對規則的認識和發展。
例如在執教《上學的一天》第二課時,筆者以本校學生上學路上每天會看到的交通標志入手,讓學生說一說,這些標志都告訴了我們什么?學生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說出這些標志的作用,但是在實際的生活中有些家長并不能做到遵守規則,比如看到禁止停車標志仍然停車、隨意闖紅燈、進入學校區域不減速慢行等等。接著,筆者又安排了一個討論環節:“這樣做對不對?”我們以學生的問題引出主題,列舉在上學途中兒童最容易遇到的問題,如:“過馬路的時候,遇紅燈但沒有車,媽??一定要拉著我過馬路,對不對?為什么?”讓兒童展開討論,判斷是非。最后歸納出過馬路要注意的事項。由學生自己碰到的生活問題入手引出話題,開展討論,讓學生在交流中明確規則。學生在已有的交通安全規則的經驗上,進一步形成正確的規則認知,認識到遵守交通規則可以讓我們的上學之路更安全。在教學中,筆者呈現的是兒童親歷的生活場景,這些場景是來源于生活的,而且是需要在生活中尋找解決方法的。這樣才能真正實現遵循兒童邏輯,建立規則認知。
二、注重價值引領,深化規則認同
我們在規則意識教育中,應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以正確的價值導向引領學生牢固樹立規則意識、誠信觀念等核心價值觀,懂得尊崇公序良俗。《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指出,法治教育必須與道德教育相結合,注重以法治精神和法律規范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良法善治傳導正確的價值導向。規則意識的培養不靠一朝一夕,也沒有整齊劃一的手段,我們在課堂上努力通過正確的價值觀引導,讓他們認同規則,并在此基礎上使孩子的個性和社會性相得益彰,和諧發展。
以《歡歡喜喜過新年》的教學為例,了解當地春節的一些風俗習慣是學生很感興趣的內容。除了吃年夜飯、外出拜年收紅包,還有很多其他的慶祝活動。教材中呈現了“中華好傳統”:長者立,不可坐;長者來,起身迎;長者與物,雙手奉接。春節拜年的傳統文明禮儀是本節課的重要內容,雖然拜年方式與時俱進,現在有微信、電話、視頻、聚餐等拜年方式,但是拜年禮儀的重要性和作用不能忽視,特別是現在的孩子在家個個都是寶,過度的溺愛,導致有些孩子外出時在長輩面前不懂禮貌。基于此,筆者在課堂上設計了一些小組活動,表演各種拜年方式,來強化拜年禮儀,課堂展示的時候重點評價一般禮貌用語的使用,向他人道祝福,說吉利話等。
燃放煙花爆竹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一項很有特色的慶祝活動。人們在每年春節、元宵要燃放煙花爆竹,如果自家有喜事,如建房開業、婚嫁等都喜歡用這樣的慶祝方式。但是新教材第54頁的“法治墻”上明確寫著:燃放煙花爆竹,要遵守當地的法規。我們的學生原來已有的生活經驗是:過年了可以放煙花嘍!在他們的心目中放爆竹代表喜慶,特別是男孩子最喜歡放小鞭炮了。但是事實上這一項有特色的娛樂活動在逐年減少,所以在課堂上筆者用漫畫的形式呈現,縣城區對燃放煙花爆竹的規定。然后拋出問題:我們的家人是否遵守當地的法規?課后作業要求:學生和家長一起遵守今年燃放煙花爆竹的規定,同時發放學校少總部發出的倡議書。
三、注重實踐參與,促進規則養成
有效的學校德育強調體驗重于知識,踐行重于言說,過程重于結果,隱性重于顯性。規則與法制意識的形成和發展,不僅要求教師要從兒童生活出發,使兒童在體驗中感受規則和法治,而且要讓兒童加以應用,知行統一,才能真正促進兒童法制意識的養成。作為一年級的學生,在課堂上利用活動可以更好地為他們提供實踐的機會。
小學生的認知發展正處于具體運算階段,他們對新知識的學習依賴于自己的具體經驗,接受性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教師要盡量使用學生能夠理解的淺顯語言、理解的情境,讓他們明白教師話語的含義。法律知識比較單調乏味,如果對學生照本宣科地講解抽象的法律條文,或者借助于聽一兩次法制理論教育講座,都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為那樣的教育會顯得枯燥無味,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法制教育,不但不能提高他們的法制意識,增強法制觀念,甚至還會造成學生用消極的方式去抵觸,從而背離了學校開展法制教育的初衷。因此,教師有必要將現行各類學科的教學內容進行全面的開發,并把開發出來的法制因素在各個學科的教學中有機地進行滲透,從而真正在課堂教學中唱響法制教育的旋律。《品德與社會》教材安排了相當豐富的法律知識,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和認知特征,充分利用品德課的資源,對學生多形式、多渠道地進行法制教育,以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下面我就從以下幾方面談談我如何在《品德與社會》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
一、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
在遵循教學計劃和不改變新課程標準理念的情況下,對學科內容的知識進行巧妙設計,努力尋找切入點和滲透點,向學生講授該課知識的同時,將法律知識融入進去。
例如,在講授五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學會集體小主人――自主選舉班委會這一課的時候,我利用教材和根據實際情況組織本班的學生自主選舉班委會,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民主選舉的方法,在真切的生活體驗中體會民主選舉的意義,增強民主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同時為他們將來參與社會民主生活打下一定的基礎。在學習《信任是做人的根本》這一課,利用書本上的案例:廣州發生了嚴重的“假酒中毒”事件,導致50多人中毒,十多人死亡。在向學生講授誠信是一份社會的責任,也是社會生活中的重要規則,同時也讓學生樹立了保護產權道德意識和法律意識。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有以下幾個優點,第一,可以解決法制教育與一般教育在課時上的矛盾。滲透教育追求的是與主課內容的自然融合,并非教師在主課上專門設置時間進行法制教育,而是在課堂教學中自然而然,順理成章地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滲透,不僅豐富了主課的內容,還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其次,可以較好地解決法制教育與教學計劃之間的矛盾。課時少、教學容量大是當今義務教育的一大特征。如果法制教育的內容根據主課的內容而確定滲透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就沒有必要改變原來的教學計劃,也無須重新編制專門的法制教材,通過教師對主課的內容進行巧妙的安排就能實現法制教育;第三,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法律知識本來就是抽象乏味的條文,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但是,如果把這些法律條文通過教材的具體內容進行演繹,使抽象的東西形象化、實用化,這樣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和理解。
二、在教學案例中滲透法制教育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列舉生活中真實的事例,讓學生充分討論,透過實例,掌握法律知識。例如,我利用《法在我們身邊》這一課的事例:我們社區有一個叫玉娟的同學,今年11歲,父母下崗后,家庭生活困難,因此,家里的人不打算讓她上學,要讓她到大伯開的飯店里打工。讓學生討論后說出自己的看法。首先,我問學生:由于家庭生活困難,玉娟的父母讓孩子輟學打工這種做法對嗎?孩子們都說不對,玉娟應該上學讀書,但是,至于為什么不對,孩子們就說不上來了,于是我就相機給孩子出示有關的法律條文,《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保護法》十三條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權利,必須使適齡未成年人依法入學接受并完成義務教育,不得使接受義務教育的未成年人輟學。玉娟的父母的做法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保護法》。其次,玉娟的大伯也違反了此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保護法》規定:非法招用未滿十六歲的未成年人,由勞動保障部門責令改正,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這樣一說,孩子們都明白了自己原來享有如此重要的權利。就這樣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法律知識深入到每個學生的心里,取得了較好的教育效果。
三、結合品德教學游戲對學生進行遵紀守法的教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通過游戲的方式習得知識是小學生最喜歡的學習方式。我們在進行游戲教學時,可借助情境教學,結合游戲規則對學生進行遵紀守法教育,使學生知道為什么要守法。
關鍵詞:幼兒;思想品德;教育發展
一、從小培養幼兒接受紀律,遵守規則
1.使幼兒養成接受紀律,遵守規則的行為習慣
結合幼兒園的各種教學活動、游戲活動,不斷向幼兒滲透紀律、規則內容要求,使幼兒在潛移默化、持之以恒的日常教養訓練中形成相應的守紀律、守規則意識。對幼兒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首先要了解幼兒的心理發展特點,制定出有針對性并切實可行的教育計劃;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情感,以鼓勵的方式使得幼兒初步認識道德行為,為以后的思想品德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例如,根據幼兒好奇心強,愛模仿的特點,開展角色游戲,以某一社會角色約束、調控幼兒的行為,進一步培養幼兒遵守紀律和規則的意識。在“大帶小”活動中,要求大班幼兒自覺以哥哥姐姐的角色定位,做小班幼兒的榜樣。在“我是交警”活動中,要求扮演交警的幼兒準確掌握交通指揮手勢,文明禮貌的執行交通規則。這樣,扮演行人的幼兒才會聽從指揮……在這些游戲中,幼兒通過扮演不同的角色,使法規、紀律由概念逐步內化為個人的認知內容,進一步形成相應的觀念、態度。
2.幫助幼兒逐步形成思想道德價值標準
幼兒的思想品德教育已從最初的心理健康游戲開始,不斷拓展為以心理健康為主題的教育活動。其內容廣泛,活動時間持續不斷,將情感培養和行為練習相結合,多層次、全方位、廣內涵。在各科教學中,有意識地進行幼兒思想品德養成教育。通過角色游戲、規則游戲培養幼兒團結、合作、友愛、分享、互助等積極的社會情感,進而培養孩子的自尊感、責任感、義務感、榮譽感等。
在語言活動中,通過聽故事“小猴上街”,使幼兒意識到違反交通規則產生的嚴重后果。在科學活動中,教幼兒熱愛我們生存的地球,保護環境。
在幼兒一日生活中,培養幼兒謙讓、合作、樂于助人、樂觀向上的品質;在分派餐具、毛巾時,讓幼兒學會不爭搶;在排隊集中時,學會有序、不吵鬧;在集體活動時,學會聽從指揮,統一行動;當小朋友有困難時,懂得要及時給予幫助。
二、培養幼兒的道德創新意識及能力
1.在認知選擇―判斷―內化―外顯的整個過程中,促進幼兒道德創新能力的發展
思想品德教育有效地培養了幼兒協調整合能力。幼兒在角色體驗中學會家長的一切行為,這是幼兒初步自律能力的表現。認同―遷移―初步自律是幼兒品德創新能力的發展規律,是幼兒的思想品德從感性經驗到行為結果,從模仿到自律的發展過程。
2.讓幼兒創造性反映現實生活的能力在活動中得到培養
幼兒通過參與思想品德教育系列活動,培養了通過模仿而學習知識的能力;通過角色扮演,獲得感情經驗和概括知識的能力;通過實際的訓練運用信號調控行為,逐步養成自律的能力;通過集體活動,鍛煉了表達合理要求,逐步形成寬容與謙讓的態度等。
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滲透法律、紀律、規則知識,培養幼兒的紀律、法律意識;在形成幼兒良好的法律、紀律意識及行為習慣過程中,同時也培養了幼兒創造性反映現實生活的能力。在紀律的約束下,幼兒自由而健康地在玩中學,學中玩,盡情表達自己的所感、所知、所能。幼兒遵守交通規則、遵守課堂紀律及各種活動紀律的自覺性提高了,并初步形成聽指揮、守規則、愛護他人、幫助同學的行為習慣。
三、培養幼兒安全健康成長的意識
健康分為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沒有健康的身體,即使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也是不完整的。3~6歲的幼兒大腦發育已接近成人,他們能精確地認識周圍外界事物,能較好地調節和控制自己的行為,但容易興奮、激動,還特別好動。因此,應著重讓幼兒建立健康的概念,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行,引導他們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會傷害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不能做,并訓練幼兒對意外事故的防范和處理能力。要讓幼兒懂得如何防范壞人,保護自己,幫助他人,愛護公物。例如,不吃陌生人的東西,不跟陌生人走;不玩危險的游戲;不罵人,不打人;小朋友摔倒了扶起來;撿到東西要交給老師;走路靠右邊不闖紅燈;不損壞公共財產,不隨地吐痰扔垃圾,等等。
一、游戲的選擇
選擇游戲應與教學計劃相吻合,要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在內容選擇上應考慮不同素質的提高,教材內容應多樣化。
(1)選擇一般身體發展的作為準備活動的游戲(如“拉網撈魚”等)。
(2)選擇配合基本教材的作為輔助練習的游戲(如“迎面接力跑”等)。
(3)選擇完成某些教學訓練任務的為教學訓練手段的游戲。
(4)選擇能使游戲者大腦皮層的興奮性達到高度集中,把其注意力集中到教學訓練中來的游戲。
二、游戲的講解
(1)首先應注意教師與游戲者站立的位置,教師應站在游戲者都能看得見和聽得清的地方,講解要簡明扼要。并注意不讓游戲者面向陽光或迎風站立。
(2)講解游戲的順序為“游戲的名稱;場地布置;游戲者的隊形及站位;游戲的方法;游戲的規則與要求;游戲的結果。
(3)講解的要求:為了讓學生掌握游戲的過程和方法,應采用講解與示范,既要講解示范游戲的方法、規則和要求,又要講解示范動作的結構和要領,幫助游戲者掌握正確的動作。此外,在講解游戲內容時,還要對游戲者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自然常識的教育。
三、游戲的領導
游戲應在教師規定的信號下開始,在進行中,教師應觀察游戲者的行動,及時補充說明游戲的方法和規則,使游戲能正確地進行;及時教育參加者自覺遵守規則、尊重裁判員,對于違犯紀律的行為,應根據不同情況進行教育;教師要善于觀察與調整游戲的活動量,如發現運動負荷不足或過大時,應增減活動的緊張程度、比賽的次數,擴大或縮小場地,或者進行輪流活動和短時間的休息。如發生偶發事件應及時進行教育。
四、裁判員和裁判工作在游戲過程中,裁判員要嚴肅、認真、公正、準確
只有客觀地評定游戲結果和監督遵守規則的情況,才能保證游戲的教育作用,否則就會降低游戲者的情緒,甚至會發生互相爭執。裁判員通常是由教師擔任,也可以由游戲者擔任,以培養他們的獨立工作能力。教師要全面觀察整個游戲的過程,保證游戲的順利進行。
五、游戲的結束與總結
游戲結束后,對游戲應進行總結,首先要公正地評定游戲的結果。對整個游戲與個別人要作出獎評,指出各隊在發揮集體力量和遵守規則、執行規則方面,在技術、戰術的運用和發揮上的優缺點。對在游戲中表現好的,應提出表揚,對游戲的失敗者,不應指責,而要多從積極方面鼓勵他們,克服缺點,爭取下次取得勝利。
語文教學在完成學校德育工作任務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先決條件,因此,教師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應憑借學科特點,挖掘教材內容,既注重知識的傳授、情感的熏陶,又進行規則方面的引領。通過多種途徑進行規則意識的培養,讓學生把規則自覺地形成一種習慣,知道用規則來規范自己的行為。
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冊課文《雨林的毀滅――世界性的災難》時,要培養學生愛護環境的意識;學習《期行》(七年級上冊)時,教育學生懂得明禮誠信;學習《背影》《永久的悔》教育學生尊老愛幼等,這些都是極好的教育題材。
二、在綜合實踐中模擬,形成規則意識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可以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以及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因此,開展綜合性學習自然也為學生創設規則意識提供了氛圍。教學中,要積極縮短教學與生活的距離,將學生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統一起來,主動拓展教學空間,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引導學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得到情感的體驗,從而巧妙地滲透品德教育、規則意識教育、法制教育。 比如,八年上冊第五單元綜合性學習《環境小課題研究》,結合當前進行的環境綜合治理,讓學生走出去,親身體驗環境保護。當然,從安全教育的角度,就要遵守一些規則,這些規則,讓學生結合自身實際制定,讓學生在討論、篩選、確定、執行規則中自己教育自己,達成一致性。也就是說讓學生在實踐中認識什么叫規則,體驗規則的重要,比如,外出活動期間的行車安全規則等。同時,在實際的活動中,學生明白了如何進行垃圾分類、在公共場所如何保持文明舉止等。
三、在寫作活動中關注,規范規則意識
關鍵詞: “迎青奧” 南京中小學生 體育教學 法制教育
一、引言
2014年南京青奧會是繼成功舉辦2008年夏季奧運會后,中國承辦的又一世界盛大綜合性體育賽事。為給2014年南京青奧會成功舉辦營造更好的社會法治環境,2012年11月22日,南京市啟動了“法治與青奧同行”行動計劃。為更好地利用南京青奧會對南京中小學生的積極影響與作用,貫徹落實“法治與青奧同行”計劃,廣泛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南京市教育局帶領全市學校積極行動起來,積極應用好學校這個法制工作的重要陣地,積極引導中小學生通過“小手拉大手”的活動掀起家庭學法用法的,進一步提高廣大市民法制意識和法律素質,作出自己更大的貢獻。“迎青奧”給體育中小學教師的教學改革提供一個好的機遇,同時為體育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提供一個良好的宣傳氛圍。通過“迎青奧”活動,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遵循體育教學規律的前提下,滲透法制教育,使學科與法制教育處于一個相融的統一體中,這樣將使學科教學中的法制教育收到更好的實效。
二、研究對象和方法
本文從實際出發,運用文獻資料、訪談等方法,對南京中小學生的法制教育在迎接青奧會(簡稱迎青奧)期間的滲透途徑進行探索。
三、研究結果和分析
在體育教學中,大多數教師往往注重師生情感,忽略法制方面的引領。隨著我國法制建設的不斷完善,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更好地貫徹落實“法治與青奧同行”,推動南京中小學學校體育教學中法制教育地滲透,為更好地貫徹落實“法治與青奧同行”,推動南京中小學學校體育教學中法制教育的滲透,體育教師應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不同的教學過程中給學生滲透法制教育,讓學生從身邊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的事做起,從遵守校規校紀做起,給學生明確違反校規校紀,教學就無法進行。還可以以憲法第53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制,保守國家秘密,愛護公共財產,遵守勞動紀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為基礎,結合“迎青奧”對孩子們進行自覺遵守社會公德,遵守公共秩序教育。體育教師結合“迎青奧”在體育教學中可以從課堂常規、游戲、比賽、規則、活動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滲透法制教育。
(一)與課堂常規相結合滲透法制教育
課堂常規是保證教學順利進行,向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的基本途徑。教師要根據不同年級、不同班級的具體情況有重點地把課堂常規內容和講禮貌、講道德、守紀律等結合起來,通過隊列練習和團體操學習,加強組織紀律性教育,結合各種大型體育賽事的開幕式和“迎青奧”活動適時對學生灌輸遵守規章制度和熱愛集體的思想品質。
(二)在《體育與健康》理論課中滲透法制教育
現在體育理論教學中有很多教學內容,根據不同教學內容,我們可以滲透不同的法制知識,讓學生感受體育的精彩,同時深受法制知識的熏陶。如上營養、體育鍛煉和控制體重這一內容的時候,可以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通過認識“膳食平衡”和“正確利用體育和營養手段控制體重”,進而理解有關食品的法制法律知識。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發揮課堂的作用,利用圖片、多媒體等教學工具,形象具體地給學生滲透法制知識,讓他們深刻地體會到法制就在我們身邊。在體育安全課中滲透法制教育。了解和預防運動損傷是上好體育課的基礎,我們在對學生進行體育教學常規教育的時候,不僅要交代清楚運動安全常識和注意事項,更要借此機會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讓學生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等法制知識,讓學生明白在必要的時候要用法制手段保護自己的合法權利。同時,也可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結合《青少年青奧讀本》學習更多青奧和法制知識。
(三)“迎青奧”在實踐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
實踐教學是體育教學最重要的部分,對于室外教學,學生的參與興趣比較濃,自主能力也比較強。在室外教學時,我從這幾個方面滲透法制知識。1.根據不同教學題材滲透不同法制教育。中小學體育教學內容涉及范圍廣,知識多樣,田徑、球類、武術等都是我們的教學范圍,當前又是“迎青奧”的關鍵期,中小學體育教學內容和形式更靈活生動,而這些內容中蘊含了豐富的法制知識。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等。因此,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些教學資源,合理地將法制教育滲透到其中,讓學生知法、懂法、用法。2.在游戲中滲透。新課程改革后,教育內容與社會、生活的聯系更緊密,學生也比較關心社會熱點問題。圍繞青奧會,教學內容涉及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問題特別是熱點問題時,為體育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創造條件,此時借機滲透相關法制知識,就會既顯得自然,又很有效果。如利用學生上學、放學過斑馬線這一生活細節,體育課中就可以滲透《道路交通安全法》,讓學生懂得遵守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不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是違法行為。如玩游戲是兒童的天性,它能有效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課上先講解游戲規則,讓學生做游戲,請三人分別扮演指示燈、警察、行人,表演過馬路的情景,教師將一些簡單的禁令標志布置在教室里,如左轉、右轉、禁止停車等。學生在愉快的游戲中了解游戲規則和許多交通法規,增強自覺遵守規則、交通法規和維護交通秩序的觀念。從一個小小的游戲做起,使學生懂得遵守規則是任何事情得以順利進行的基本保證。
總之,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是每個教育工作者應盡的義務。作為一名中小學體育教育工作者,“迎青奧”期間將法制教育滲透到課堂中比其他科目更具體、更形象。
(四)“迎青奧”在體育比賽中滲透法制教育
體育比賽不僅是大型的比賽,更是體育課中常常用到的。為迎接2014年青奧會的召開,南京舉辦了很多體育賽事,如亞青會的順利召開,我們組織學生觀看多媒體或現場比賽時,講解容易違反的法律法規。任何體育活動都離不開規則,如果沒有規則,比賽是不可想象的,規則在比賽場上就是法制。規則對體育傷害事故有抑制作用,比如:在進行擲鉛球、跨過障礙物賽跑、跳高等體育活動時,不遵守比賽規則,可能導致意外傷害事故發生。如果在體育活動中,加強學生的法制觀念和規則意識教育,對于減少體育傷害事故的發生具有積極意義。如籃球比賽中,如果裁判員不公正,就會受到學生的指責。這實際上就是一種簡單的法制意識,學生在籃球比賽中受到法制教育,逐步形成法制觀念,養成遵紀守法的行為,同時逐步培養自己的法制意識和實踐能力,為“法治與青奧同行”作出自己的貢獻。
通過研究,我發現:1.“迎青奧”對南京中小學生普及法制知識的必要性提出要求。2.“迎青奧”期間,南京小學生法制知識掌握狀況明顯改善,但缺乏深度和廣度。3.“迎青奧”期間宣傳法制知識,使南京小學生對學習了解法制知識的態度有所改變。4.“迎青奧”期間,南京中小學生對學習法制知識的重視程度明顯提高,參加學習宣傳法制的活動次數明顯增加。
四、結語
一、在品德與生活課中滲透法制教育
如:我在教學《我和規則交朋友》一課中,聯系學生實實在在的事例,學生排隊打飯、走斑馬線、上下樓梯靠右走、主動讓座,車輛按道行駛等實例交流,讓學生知道什么是規則,規則具有法律性。學生會深深地感悟到法律可以約束、規范人們的行為,有利于正常的生活秩序,進一步增強法制的意義和有效性,從小必須遵守規則。并要求學生自己給自己定規則,并相互交流規則,如:上課不遲到、獨立完成作業、認真聽課、遵守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等,教學內容與法制教育得到有機結合。恰當滲透法制教育內容,創設教育情境,充分發揮了學科教材中法制教育內容的實效性。
二、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
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時,必須將數學教學內容與法律知識有機結合。如:在教學六年級百分率時,有一道練習題是計算個人所得稅的稅率,當學生把結果算出來后,我通過具體的教材內容來演繹法律條文,使抽象的條文形象化、具體化和實用化,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又理解了交稅和護稅的光榮。如:在教學過簡單的數據整理后,我給學生布置作業:放學回家后調查自己家里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數量,通過計算一個家庭一個月使用垃圾袋的數量,然后結合垃圾袋對環境造成的影響,說說自己的看法,這樣學生既掌握了有關的數學知識,又對他們進行了環境保護教育,可謂是一舉兩得。再如:在教學重量單位“千克、克”的認識一課中,可一邊指導學生通過用手來掂量物品感受重量,一邊告訴學生:一克物品很輕,但一克的危害卻很大,適時對學生進行遠離,珍愛生命的教育,使學生認識到的危害。
三、在綜合實踐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
在綜合實踐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時,必須將綜合實踐教學內容與法律知識有機結合。如:在教學《讓家園更美好》這一單元,可在帶領學生體會地球上環境和動物的同時,問學生:“熊貓、老虎等是國家珍貴的保護動物,我們是不能傷害它的。現在有些人鋌而走險,捕殺老虎、藏羚羊等國家保護動物來謀取暴利。你們怎樣看待這件事情呢?”學生經過討論、交流,明白了保護動物的重要性,懂得了捕殺野生動物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是犯罪行為,從而使學生的法制意識得到增強。同樣有人為了自己的利益破壞環境,這樣做對不對?學生經過討論、交流,明白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懂得了破壞環境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也是犯罪行為。
四、在體育游戲中滲透法制教育
在體育課上學習交通知識:課前準備讓學生動動手、剪一剪、畫一畫,每人準備紅、綠、黃三種指示燈,課上先講解游戲規則,讓學生做游戲。請三人分別扮演指示燈、警察、行人,表演過馬路的情景。教師將一些簡單的禁令標志布置在教室里,如左轉、右轉、禁止停車等標志,讓小小的教室變成公園、馬路、停車場。學生在愉快的游戲中了解了游戲規則和許多交通法規,增強了學生自覺遵守規則、交通法規和維護交通秩序的觀念。
五、列舉現實生活中的實例滲透法制教育
一、引言
蓮都區高溪幼兒園位于碧湖鎮高溪鄉竹溪村交通便利,附近共有缸窯、黃塘窯、高溪村、竹溪村、嵐山頭5個村,附近的適齡幼兒都送到幼兒園就讀。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各種交通工具逐漸走入尋常百姓家。幼兒山下學乘坐三輪車、電瓶車的越來越多。為此我園重視幼兒上下學的安全,宣傳交通安全教育知識,加強安全教育管理,培養幼兒、家長自我保護意識,但由于幼兒年齡小,自我保護意識薄弱,安全教育是我們最重視的問題。為此,我園成立了交通安全調查小組,通過調查研究分析去解決問題,提高幼兒和家長的交通意識,學會自我保護達到“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確保一方平安”的安全教育目的。
二、調查內容
(一)調查目的
本次調查旨在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知道農村幼兒的上下學方式和交通安全意識的現狀,進而采取相應的措施加強幼兒園的交通安全教育工作,普及交通安全知識、營造關注安全、關愛生命的氛圍、進一步增強幼兒及家長的交通安全意識,提高防范各種安全事故的能力。
(二)調查對象及方法
本次調查活動我們主要采用問卷調查形式進行。調查對象為蓮都區高溪幼兒園全體幼兒及家長。對問卷進行了分析整理,總結出幼兒交通安全意識方面存在的問題。
(三)調查內容
首先對幼兒上下學交通方式的調查,通過了解幼兒主要的交通出行方式,以進一步確定相應的教育內容。其次調查家長及幼兒對交通標志的掌握情況。
(四)調查情況分析
1.幼兒上下學交通方式的調查
由于幼兒出行由監護人接送,將幼兒上下學交通方式分為家長接送(步行)、家長接送(公共交通)、家長接送(小汽車)、家長接送(三輪車)、家長接送(電瓶車)、家長接送(摩托車)等6種方式。調查發現,幼兒上下學出行以步行、三輪車和電瓶車為主,摩托車和小汽車接送的情況也存在。如圖一所示。
2.交通標志的認識情況
調查發現家長及幼兒除了對“紅綠燈”的認識率比較高外,對其他如人行道、斑馬線、禁止通行、危險警告等標志的認識情況都很不理想。考慮到我們幼兒園為農村幼兒園,人們對交通規則及交通標志的認識盲點多,倡導遵守交通安全規則,首先需要解決這個知識盲點問題。
圖一:幼兒上下學交通方式情況
三、對應策略
(一)加強宣傳教育,提升安全意識
針對幼兒上下學的出行方式我們將不規范交通行為拍攝下來,制成圖片、宣傳版,作為交通安全教育材料,給家長幼兒舉辦交通安全知識講座,向他們宣傳這些交通行為的有害性。向村里的村民發放宣傳材料,讓他們從一樁樁交通事故的慘痛教訓中找到原因,讓他們從這些不文明、不規范的交通行為中吸取經驗,從我做起,從教育自己的孩子做起,摒棄不當的交通行為,自覺遵守交通規則,大人做孩子遵守交通規則的榜樣,孩子做大人的交通監督員。
(二)認識交通標識,解決盲點問題
由于農村幼兒看的交通標識少,接觸不多我們幼兒園對幼兒進行認識交通標志的教育,根據年齡特點引導幼兒認識相關的交通標志。如:小班認識“紅綠燈”“人行橫道”等標志,中班在小班的基礎上認識“禁止行人通行”“注意危險”“機動車道”“行人道”等標志,大班在中班的基礎上認識“禁止停車”“禁止駛入”“停車場”“左右轉彎”等標志。在幼兒認識交通標志的基礎上,再進行遵守交通規則教育,這樣的教育才能更顯成效。其次,在幼兒園環境中布置交通標志,模擬交通現場,請幼兒遵守交通規則。
(三)開展實踐活動,認識得到內化
我們通過邀請交警叔叔為家長、幼兒講解交通規則的理論知識,理論與實際操作相結合。還安排了幼兒和家長走進交警隊去了解交警的工作。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幼兒和家長對交通規則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四)利用社區活動宣傳,加大教育成果
為了進一步加深幼兒及家長的交通安全意識,使遵守交通規則成為幼兒和家長的自覺行為,我們利用社區活動大力宣傳交通安全知識,促使大家共同遵守交通規則,使幼兒園的交通安全教育影響到家庭、影響到社會,鞏固和擴大了幼兒園交通安全教育的成果。
幼兒是祖國的花朵,社會的未來。加強交通安全教育,提升公民素質,不僅是幼兒園的一項職責,更是全社會的一份責任,我們應共同努力,一起創造孩子安全美好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