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貿易企業的特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加強對中小企業貿易融資的傾斜力度并實行系統化管理
國際貿易業務是以真實的貿易背景為業務基礎的,具有業務自償性的特點,只要充分掌握了信息流,能夠確定貿易背景的真實性,可以實現貨物流和資金流的封閉式運轉,在大多數情況下便可以實現貨物資金的按時回籠,保障銀行信貸資金的安全,在通常情況下,貿易融資業務的風險性應比大多數人民幣信貸產品要低。這是該項融資業務與其他傳統信貸業務產品相比的最大特點。因此,國際貿易融資的信貸政策不應與其他傳統信貸產品一致,金融機構應制定相應的國際貿易信貸管理政策,加強對中小企業貿易融資的政策傾斜力度,對具有貿易融資需求的外向型中小企業實行系統性的管理,在有效規避信貸業務風險的基礎上達到促進我國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發展的目的。首先,對于中小型對外貿易企業的國際融資業務,銀行在融資業務申請流程和準入條件上應提供一定的便利,保證融資的時效性與業務相匹配。國際貿易受市場形勢變化影響較大,其獲得市場機會的大小程度與國際商品價格的漲跌幅度成正關聯,一旦國際市場出現獲利空間,就應盡快鎖定價格完成交易,以免錯過最佳的交易時間。而國際貿易融資產品該與傳統的流動資金貸款等傳統人民幣信貸產品也有不同之處。國際貿易融資類產品重點關注的并不是企業自身的抵押擔保強度,而是企業單筆業務的貿易背景真實性、結算方式的風險性和貿易雙方的履約信用記錄。因此,金融機構應針對中小型外貿企業的實際情況,制定符合中小企業貿易融資業務特點的信用評級以及授信管理制度,提高業務辦理的時效性,加強業務貿易背景真實性的審查,降低對其須提供較高價值的抵押品的硬性要求,為其提供合適的、專業化的和全方位的服務,幫助中小企業抓住市場機會,獲得發展良機,推動銀企之間的良好合作與持續發展。其次,我國金融機構應對中小型進出口貿易企業實行系統化管理,在國際業務管理部門或者中小企業主管部門設立專門負責中小企業國際融資業務的管理團隊,負責與中小型貿易企業實際情況相適應的國際貿易融資產品的研發,并在團隊內設置專門負責考察評估中小型進出口貿易企業風險的專業人員,能夠實現與信貸審批部門及時有效的業務溝通,保證業務的時效性;在各分支機構的考核指標中加入相應的績效考核機制,對發展銀行與進出口貿易中小企業合作機制提供組織架構上的保障。
二、建立國際貿易融資產品體系,加強國際業務人才的培養
對比流動資金貸款等企業獲取銀行資金的產品而一言,國際貿易融資有其獨有的特點和優勢。首先,國際貿易業務期限短,周轉快,且基于貿易背景真實性的原則,具有封閉自償性,只要能夠實現貨物流和資金流的封閉式運轉,就能充分降低信貸風險,且能獲得較多的中間業務收益,而除房產、土地抵押之外的更多擔保方式在國際業務中是可以實現的,例如目前己經被許多中小型企業廣泛使用的出口信用保險項下融資、應收賬款質押融資、出口退稅質押融資、大宗商品質押融資等國際貿易融資產品,只要企業符合銀行的基本信貸條件,企業只需提供一定比例的保證金,即可按照相應質押物的質押率獲得融資資金。因此,金融機構應針對國際貿易及國際貿易融資的特點,致力于推進國際貿易融資產品體系的建設。國際貿易融資產品體系應是符合銀行各項監管政策和信貸政策的管理要求的,且以各種國際結算方式為中心,建立在傳統的國際貿易融資產品基礎之上,并由此衍生或創新出更多能夠適用于不同國際結算方式和國際貿易形式的新型融資產品的有機整體。該體系不僅可以根據不同的國際結算方式設計研發提供更多既能有效防范銀行信貸經營風險,又有利于中小企業的貿易融資產品,而且可以實現結構性貿易融資創新。結構性貿易融資創新即是一種金融衍生品組合應用。它是指根據市場情況通過創造性的將傳統貿易融資產品、新型貿易融資產品和外匯交易衍生產品進行最佳組合,針對企業的實際需要貼身設計,從而滿足不同業務類型中小型外貿企業的國際融資業務需求,又同時滿足企業規避匯率風險、信用風險、國家風險和利率風險的保障需求。中國建設銀行推出的“匯貸盈”產品即是該類結構性貿易融資產品的代表。該產品是外幣融資、人民幣質押存款和遠期結售匯業務的產品組合。對于需要即期購匯對外支付貨款的進口型企業,只需存入人民幣定期存款,獲得一筆同期限的外幣融資對外付款,同時簽定遠期購匯合同鎖定遠期購匯價格,到期日以釋放的人民幣存款按照已經鎖定的購匯匯率償還銀行外幣融資本息,利用人民幣升值空間及本外幣倒掛實現規避匯率風險、利率風險的目的。
[關鍵詞]國內商業銀行;國際貿易融資;風險管理
1國內商業銀行在國際貿易融資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1.1國際貿易融資授信額度管理
目前,國內商業銀行大多把國際貿易融資納入客戶統一授信管理。在統一授信管理下,銀行往往會根據客戶的資信情況、財務狀況等為客戶核定一個最高綜合授信額度,并按授信業務品種的不同為客戶核定一個分項授信額度。但是從事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新生力量——貿易型企業和中小企業由于普遍規模較小,這種狀況使得各行傳統的企業財務技術分析對其授信額度測算的指導意義大打折扣。而中、小企業方面,雖然不考慮報表情況,但是只注重有效房產抵押。可以看出,國內商業銀行在對待貿易型企業、小企業貿易融資方面選擇的策略大多過于簡單,沒有跟上國際貿易融資發展的“節拍”。
另外,國內商業銀行國際貿易融資業務審批方式與傳統授信審批方式及審批重點缺少差別,時效性較弱且不能滿足業務需求,授信額度一旦核定,則一年內僅僅簡單地在額度內辦理業務,而非根據企業的經營變化隨時調整授信額度;而且缺乏有效的貸后管理,沒有充分利用貿易融資的特點,加強資金流和貨物流的配套管理。
1.2貿易融資業務的前期調查匱乏
傳統的信貸評估模式下,國內銀行只注重企業自身的財務能力,缺少對企業貿易背景和上下游情況的前期調查。目前支行客戶經理極少到企業進行實地調查研究,對企業的了解只停留在企業所提供的資料上,尤其對上下游企業經營情況的了解更是匱乏,有的甚至對進口貨物的用途也不甚了解,如此信息的不對稱,將對各行的融資帶來極大的風險。
1.3缺少針對性的貿易融資貸后管理
目前,國內商業銀行尚沒有針對貿易融資業務的貸后管理辦法,目前多數客戶經理仍按照傳統的貸后管理模式對貿易融資業務進行貸后管理。這會產生兩種風險:其一,一旦企業發生違約,作為第一還款來源的貨物可能已經被企業處理掉;其二,即使銀行手中掌握物權,但是缺少物權處置的能力和經驗,最終只能通過追索擔保的方式進行財產保全,處于比較被動的局面。而實際上貿易融資業務的特點就是以其業務流程本身進行風險防范,在加強對貿易融資企業經營狀況、財務狀況定期審核的同時,特別強調結合貿易融資的業務特性進行貸后管理。另外,在貸后管理方面,國際業務人員和信貸管理人員責任界定不清,容易出現相互推諉現象。
2國內商業銀行國際貿易融資風險控制措施建議
2.1建立適應國際貿易融資發展的信貸管理模式
貿易融資業務時效性強,快捷的審批流程是是否能夠獲得業務的關鍵。貿易融資業務更應注重貿易背景的真實性和貿易的連續性,信用記錄、交易對手、銀行的貸后管理和操作手續等情況的審查,并關注貿易過程所產生的銷售收入,以及期限嚴格與貿易周期匹配等。將貿易融資授信額度作為參考數值,根據業務本身特點,對貿易融資業務實施全面動態化管理。
(1)授信額度的評定不只注重財務報表的某些傳統指標,可以以應收賬款周轉率等這類更能體現貿易型企業業務特性的財務指標作為測算企業授信額度的標準;
(2)加強貿易融資授信額度評級的時效性和靈活性。針對進口商品價格波動較快的特點,改變以往一年一評審的思路,可為半年一評,也可每季一評,中途可以隨時追加或減少授信額度;更為靈活的可通過參與企業貿易流程的制定以及貨權控制,給予客戶臨時的單筆授信。在受理貿易融資業務的時候,需要將在靜態數據基礎上核定的授信額度作為參考值,對貿易企業的各項財務指標進行動態化的審查。授信額度應該是銀行對企業各項融資和擔保的風險控制上限,而不是努力爭取達到的風險暴露目標。
鑒于國際貿易融資業務風險的不確定性,以及復雜的貿易背景和票據交割背景,對于貿易融資業務的審查必須堅持動態化原則。如果簡單地使用授信額度,不考慮企業自身的變化和環境的變化,商業銀行最終會把自己逼迫到被動的地位。
2.2加強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前期調查,有效監控貿易全流程的物流和資金流
(1)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前期調查對于貿易融資的風險控制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對貿易真實性、上下游情況以及交易價格的調查,有助于銀行切實了解企業貿易融資的背景,對風險進行有效掌控。
加強貿易背景審核。對客戶的生產經營情況掌握得越全面,銀行與企業間的信息不對稱程度越輕,越有利于銀行降低業務風險。客戶經理要經常走訪客戶,掌握客戶所經營的主營業務,了解進口商品的市場行情,熟悉國內外貿易政策以及國際上非關稅壁壘等行業動態,掌握貿易融資業務的潛在風險。
(2)國際貿易融資自身的有償性是區別于一般貸款的最大特征,就單個企業而言,其主要銀行往往面對的只是貿易流的一端,而試圖僅從貿易流的一端來把握整個貿易過程顯然是徒勞的,那樣就不得不將單個企業本身的經營狀況作為主要的考察依據。如今,隨著商業銀行國際化腳步的進一步加快,使得銀行有能力和條件利用貿易流的特征和封閉管理的手段,通過境內外機構的合作,監控進出口雙方,把握貿易過程中的貨物流、資金流等,從而達到防范風險和提高整體收益的目的。
2.3強化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貸后管理
(1)在堅持動態審批的基礎上,根據每一種貿易融資產品的特點,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貸后動態跟蹤和管理制度非常有必要。這種制度的建立,至少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要對企業本身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動態監控,包括對市場環境的變化對企業可能造成的影響進行跟蹤;二是一旦發生風險,或者確定即將發生風險時,要建立起應急方案,關鍵在于要盡可能地保全銀行資產不受或少受損失。
(2)貿易融資對銀行來說能夠掌握相關的貨權。因此掌握貨權在貿易融資中極為關鍵,而對貨物的監控,銀行有人力、物力不能及的地方,因此可考慮引入第三方監管,代銀行進行質押物的監管,這是控制風險的關鍵。
(3)加強行內的聯動機制,防范潛在風險。若貿易的進出口雙方都在同一銀行辦理業務,通過行內的聯動機制有利于銀行及時了解上下游企業情況,準確判斷貿易背景的真實性,同時一旦貿易雙方出現資信風險,及早采取措施、排查堵漏;協調各方面力量,合理分工,互相配合,上下聯動。
論文摘要:在簡單介紹國際貿易融資在我國商業銀行發展狀況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了其目前存在的突出問題,并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
國際貿易融資是商業銀行最為常見的傳統信貸品種之一,它與國際貿易、國際結算緊密相連。國際貿易融資是銀行對進口商或出口商提供的與進出口貿易相關的貸款。一方面,它收益率高,利潤豐厚,具有綜合性效益,是現代銀行有效運用資金的一種較為理想的方式;另一方面,它有效地解決了企業從事進出口貿易活動所面臨的資金短缺,增強了在談判中的優勢,使之有可能在更大范圍和更大規模上發展國際貿易;同時,它也是國家貿易政策的組成部分,是鼓勵出口的積極手段之一,不僅可以調節進出口結構,而且對一國參與國際經濟可以起到促進作用。尤其在這金融危機肆虐的時刻,國際貿易融資的合理發展運用,將對企業對銀行都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銀行貿易融資業務的普遍開展始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繁榮和進出口貿易規模不斷擴大而得到很大發展。據統計,2007年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是1978年的85倍多,已經穩居世界第三位。據海關總署統計,2001至2006年間,我國進出口貿易增長了179%,2007年增長23.8%,其中出口增長27.2%,進口增長20%,全年實現貿易規模1.76億美元進出口貿易的增長,使得企業對銀行融資需求增加,為銀行發展貿易融資業務提供了廣闊的市場。但從整體上看,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發展仍然較慢,從國際貿易融資額僅占銀行貸款余額3%的比例中就可看出端倪,對應地貿易融資的收入在銀行的總收入中也是微乎其微,而國外的一些銀行該項業務已占到收入的四至八成。具體分析,目前我國國際貿易融資存在較為突出的問題:
1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授信規模核定隨意性強,標準不一
各家銀行在核定國際貿易融資授信規模標準上有較大區別,有的銀行將國際貿易融資視同流動資金貸款處理,有的銀行則根據融資品種的不同放大一定的倍數,融資政策的制訂多是根據自身對國際貿易融資的理解,缺乏深入、科學的研究。在對國際貿易融資的認識和風險控制上,中資銀行與外資銀行有明顯區別,如對打包貸款這一傳統業務,外資銀行在操作流程和手續上要簡化得多,他們更①本文作者:趙陽,上海財經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國際貿易學07級碩士研究生注重通過控制貿易全程來達到控制風險的目的,而不是過分關注企業本身的規模和實力。相對而言,國內銀行的國際貿易融資產品流程設計相對不夠科學,手續煩瑣,可操作性不強。
2企業申請國際貿易融資業務存在擔保難問題
一方面企業在找第三方擔保時,會顧慮對方將來會要求自己提供擔保,進而產生其難以控制的風險;另一方面部分申請國際貿易融資的企業為貿易公司,缺乏銀行認可的固定資產,如廠房、土地等,生產型出口企業的機器設備雖能用于抵押,但抵押率低,而且費用高、手續煩瑣、時效性差,不符合國際貿易融資方便快捷的特點;第三,企業對國際貿易融資產品不熟悉,對各種金融工具不能合理運用。在銀行產品不斷更新、新的國際貿易融資名詞不斷涌現的情況下,大多數企業不能很好地結合自身實際,選擇適合本企業業務特點的業務產品,對各類融資產品無法靈活運用。3風險控制手段落后
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所涉及的風險有客戶風險、國家風險、國外行風險、國際市場風險和內部操作風險。這些風險的管理需要先進的技術手段將銀行相關部門之間、分支行之間高效有機地聯系起來。而目前我國各國有商業銀行在開展國際業務特別是國際結算業務方面一直沿用的是分散的經營模式,外匯業務處理系統較為落后,國際結算與外匯信貸、外匯信貸與會計獨自運行,缺乏網絡資源的共享和統一協調的管理,以致無法達到共享資源、監控風險、相互制約的目的。
4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方式簡單,新產品開發力度不夠
目前我國國際貿易融資業務基本仍維持傳統融資方式,即以信用證結算與融資相結合的方式為主,而較為復雜的業務如保理業務、福費廷業務則開展有限。隨著銀行業務國際化和我國加入WTO,國內銀行在科技和管理水平、金融服務及經營方式等方面與外資銀行的差距日益顯現,據統計外資銀行辦理國際結算業務已經占有中國市場份額的40%左右。近年來,根據市場的需要,各家銀行也在不斷推出新的融資產品,但因對業務理解的差異,在業務操作上各有不同,缺乏對各種融資形式嚴格統一的標準,更缺少對各項業務相對比較規范、明細的統計資料。
5國際貿易融資的對象過于集中
受傳統授信業務理念影響,國內銀行融資業務對象集中于優質大中型企業。目前,各大銀行對優質大企業客戶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市場已經逐漸趨向飽和。而近些年來我國中小外貿企業迅速發展起來,目前全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的60%左右由中小企業實現,在從事跨國投資和經營的3萬多戶我國企業中,中小企業占到80%以上,中小企業已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
針對以上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們提出對商業銀行開展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對策建議:
(1)實行適應國際貿易融資特點的授信規模控制方法。
國際貿易融資的客戶評價標準應有別于對流動資金貸款客戶的評價標準。評價時更多地根據客戶以前在海關、銀行、外匯局、工商、稅務等辦理業務的記錄,在此基礎上,再參考客戶的財務報表反映的經營業績和整體實力。銀行應著手開發建立國際貿易融資客戶信息管理系統,為客戶建立詳盡的業務檔案,通過業務了解客戶及客戶的交易對手,分析其實際履約能力,為國際貿易融資授信提供依據。根據不同的國際貿易融資產品的特點建立不同的判別標準。不同種類的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所涉及的風險,及該業務所能提供的保證、抵押或質押要求都有區別,銀行所承擔的業務風險也因此有很大不同,銀行應根據不同國際貿易融資產品的特點制訂相應的產品標準及對客戶的授信標準。
(2)采取適應國際貿易融資特點的擔保方式,豐富業務內涵。
首先,針對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特點,創新思維,制訂操作性強的擔保方案。可由企業聯保或提供個人擔保,或開展與社會信用擔保機構的合作,對有條件提供抵質押的企業,可采取動產等質押、應收賬款質押、倉單質押等融資擔保方式。其次,充分引入第三方金融機構的信用,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企業面臨的市場風險、信用風險和進口國的國家風險。第三,積極鼓勵出口企業投保出口信用險。第四,加強對企業相關人員的培訓,使其了解銀行的貿易融資產品理解各類產品的特點和實質,適時向企業推介合適的業務品種,發揮理財顧問的作用。
(3)建立科學的貿易融資風險管理體系,加強風險管理。
建立風險防范體系,采取有效的手段控制風險,是開展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前提條件之一。如確定融資條件和標準,建立風險指標監督體系,使用外匯交易以保值或降低風險;完善分層授權設置、加強密碼管理;嚴格審查真實貿易背景、認真按照操作規程和審批程序處理;定期與客戶進行溝通,追蹤業務狀況;成立信用審批中心和貿易融資業務部門,集中商業銀行內部有限的信貸業務專家,成立獨立的信用審批中心,以評估客戶的信用;集中目標結算和貿易融資人才資源,成立國際貿易融資業務部門以專業處理貿易融資業務及其可能形成的業務風險,利用人才優勢事前防范和事后化解各種業務風險。
(4)更新觀念,積極創新國際貿易融資產品。
首先,應在傳統的國際結算業務,如L/C、托收、信用證等業務的基礎上,根據對國際市場的分析,不斷開發新的金融產品。如保理、福費廷等新業務在我國尚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當前應適當引導客戶對貿易融資的產品需求,逐步推出國內保理、福費廷、票據貼現等有市場前景的業務品種。其次,國際貿易融資的產品設計要與貿易鏈有機結合,從貿易環節出發設計產品,才能有效地解決企業在采購和銷售中的融資需求。再次,要根據客戶的需求量身定做國際貿易融資產品,將傳統方式與新的國際貿易融資方式結合起來,使國際貿易融資服務“增值”。亦可根據客戶的需求,為客戶提供包括定單融資,動產質押開證、進出口保理、全球互聯網托收、網上開證等不同類型的創新產品,解決客戶在不同的貿易環節中的個性化需求,利用科技平臺為企業提供高效優質的增值服務。
(5)依托全方位多系列的產品,培育多元化的貿易融資客戶。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擴大,參與國際貿易的企業群體也隨之壯大。對于商業銀行來說,不應再將貿易融資客戶的營銷范圍限制在傳統的外貿公司上,而應形成規模不
一、天津市出口加工貿易現狀及特點分析
(一)加工貿易出口現狀及樣本企業情況
截至2010年底,天津市共有869家企業存在加工貿易出口業務,加工貿易出口額較大,在天津市出口貿易額中占比較多。2008年-2010年,天津市加工貿易企業出口額占天津市出口總額比例均在一半以上,且這一比例連續2年相對于一般貿易出口占比高出10%以上(見表1)。我們利用出口收匯核銷監管系統中2010年的出口收匯數據對樣本企業進行了篩選,其中進料加工企業選取了19家,2010年核銷出口額占進料加工貿易核銷出口總額的42.34%;來料加工貿易企業選取了20家,2010年核銷出口額占來料加工貿易出口總額的71.1%;以上39家出口企業核銷出口額占加工貿易核銷出口額的46.7%。
(二)加工貿易境內增值率較高
如果假設天津市加工貿易企業產品不在國內銷售,且一個年度周期內進口材料全部出口,那么可以認為:海關統計的加工貿易當年出口額與進口額的差額即為加工貿易國內工繳費的增值部分。根據近三年海關統計數據所測算的加工貿易增值率顯示:近3年來,天津市加工貿易出口增值率較高,且進料加工貿易增值率遠大于來料加工貿易的增值率(見表2)。
(三)加工貿易出口額以外商投資企業為主
根據出口收匯核銷監管系統中統計的已核銷出口額數據顯示:近三年來,天津市加工貿易出口額以外商投資企業為主,占比均在60%以上,在本次選取的樣本企業中,其中一家企業既有進料加工貿易也有來料加工貿易,總樣本企業數為38家,外商投資企業共有35家,加工貿易出口額占比樣本企業加工貿易出口額的98%以上。
(四)不同企業的加工貿易增值率不同
根據出口收匯核銷監管系統中企業的來料加工工繳費率和進口貿易付匯核查系統中數據測算的進料加工貿易增值率顯示,加工貿易的增值率并未呈現出一個規律性的范圍分布,根據樣本企業數據統計顯示:一是來料加工貿易企業出口增值率與進料加工貿易出口增值率不同。由于來料加工貿易與進料加工貿易特點的不同,整體上來料加工貿易企業增值率小于進料加工貿易企業增值率。但個體企業層面上不遵循這個特點。例如:天津武田藥業有限公司來料加工貿易出口增值率高達95.84%,阿富特(天津)天津電子有限公司進料加工貿易出口增值率僅為9.21%。二是不同行業間加工貿易企業增值率不同,例如:同樣為進料加工貿易出口企業,生產重型機械的丹佛斯(天津)有限公司由于產品國內銷售占比較大且國內購買原材料較多導致增值率高達96.45%,而電子行業企業優愛特(天津)電子有限公司增值率為43.84%。三是相同行業不同企業間增值率存在差異。例如:同樣屬于電子制造行業,天津泰進光電子有限公司進料加工貿易增值率為63.23%,阿福特(天津)電子有限公司進料加工貿易增值率為9.21%。
二、對加工貿易出口及收匯的監管
(一)海關對加工貿易物流的監管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加工貿易貨物監管辦法,海關對加工貿易監管有以下幾個步驟:一是出口企業備案。加工貿易出口企業首先向海關申請貨物貿易的備案,如實申報貿易方式、單耗等。海關審核合規后,向企業核發加工貿易手冊。其中,單耗是指加工貿易企業在正常生產條件下加工生產單位出口成品所耗用的進口料件的數量,是海關憑借判斷申請企業本手冊下是否可以結案的依據。二是加工貿易進出口報關及加工。出口企業持加工貿易手冊等有關單證在海關辦理加工貿易貨物進出口報關手續。若企業發生使用非保稅物品加工、退運、退換時,應及時向海關進行申報,海關按相應數量在手冊中進行扣除。此外,海關要求出口企業將加工貿易貨物存放在經海關備案的場所,設置符合海關監管要求的賬簿、報表及其他有關單證,并按照規定向海關提交上年度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年度報表等資料。三是加工貿易貨物核銷。出口企業將同一手冊中進口材料加工復出口結束后,向海關進行申報核銷,并如實申報進口料件、出口成品、邊角料、剩余料件、殘次品、副產品以及單耗等情況,海關審核單證齊全無誤后,受理報核并予以手冊結案。
(二)外匯局對加工貿易資金流的監管
當前,外匯局對加工貿易分為來料加工和進料加工兩種貿易方式并使用出口收匯核銷監管系統和聯網核查系統進行收匯核銷的監管。一是來料加工貿易收匯核銷的監管。針對來料加工貿易進口原材料時不付匯,出口時只收取工繳費的特點,出口收匯核銷監管系統中只要求企業對來料加工出口貿易對聯網核查要求的比例內工繳費率部分進行收匯核銷;對超出聯網核查比例外的收匯,收匯銀行在出口收結匯系統中憑相應關單進行比例外登記為企業進行結匯處理。十進料加工貿易的收匯核銷監管。出口企業進行進料加工貿易分為進料對口(進口原材料后加工復出口給同一家企業)和進料非對口兩種,企業進行進料加工貿易的核銷時,允許企業使用收匯水單核銷出口報關單或者使用收匯水單和進口報關單進行抵扣核銷。若企業存在抵扣時,按照聯網收結匯核查額有關規定,外匯局定期將虛增可收匯額度進行扣除。
三、應關注問題
(一)工繳費率的核定沒有統一標準,監管難度大
選取的樣本企業中,多數存在來料加工貿易的企業和少數進行關聯交易的進料加工貿易企業的工繳費率通過關聯公司間進行協商決定,不同行業、同行業不同企業間分別受匯率因素、原材料市場、企業戰略決策等因素的影響在工繳費率制定上差異很大,因此從政策制定上無法選取一個適用于每個企業情況的工繳費收取比列來監管加工貿易出口收匯。
(二)進料深加工結轉出口收匯幣種無限制,異常資金有可能流入境內
進料深加工結轉出口,企業既可以收取外匯也可以收取人民幣,若收取人民幣進行核銷時,按照規定,企業應持相關單證到外匯局進行核銷,同時按出口收結匯聯網核查操作規程,按人民幣核銷額進行可收匯額度扣除。但是如果企業重復收匯,對同一筆出口既收取人民幣也收取外匯,通過網上核銷系統直接辦理收匯核銷時,系統無法監測該筆收匯是否為同筆收取人民幣項下的深加工結轉重復收款,因而使得企業通過此種渠道收取非貿易背景的外匯存在可能。
(三)跨境人民幣結算以外幣報關、收取人民幣,異常資金有可能借道流入境內
按照規定,出口企業出口報關使用出口收匯核銷單,以外幣報關,就應收取外匯,但跨境人民幣結算試點開展后,有的出口企業出口時使用核銷單并以外幣報關,結算時使用人民幣,有可能存在對同一項下的出口進行雙重收款的異常資金的跨境流入。
(四)外匯監管與海關物流監管的相互獨立,監管對象各有側重
當前,海關對加工貿易的監管主要以單耗為依據對同一加工貿易項下進口材料的使用情況通過電子手冊進行,對加工貿易企業境內采購、退運、退換、境內銷售實行企業報告的方式監管。外匯監管只是對企業已簽訂的加工貿易合同資金流進行監測,從而無法準確的了解加工貿易企業出口收匯規模的準確性。
四、政策建議
(一)加強部門聯合監管,有效監管加工貿易工繳費收匯的合理性
與海關聯合加強對加工貿易的監管,對企業出口報關過程的審價應參考市場行情和歷史價格各種因素,制定合理的工繳費率,對收匯異常的加工貿易企業調閱資料進行現場聯合核查。
(二)進一步從政策上完善對加工貿易的監管
加強對企業境內貿易人民幣賬戶與外匯賬戶的聯合監管。同時,加快人民幣跨境結算和外匯監管業務政策制定的對接,進一步完善對進料深加工結轉業務的法規制定,促進貿易便利化的同時堵塞異常資金跨境流動的可能性。
銀行需要發展貿易融資業務
傳統的貿易融資產品主要包括進出口押匯、打包貸款、進口代付、國際保理、福費廷以及各類保函等。近些年來,為滿足日益復雜的市場需求,通過控制貨物流、訂單流、投保中信保、結合國內票據等創新型產品層出不窮,例如物流融資、訂單融資、信保融資、進出口一票通、應收賬款池等。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后,與規避匯率風險相關的金融衍生品組合及理財產品成為貿易融資的增值服務,受到進出口企業的青睞。對于銀行來講,貿易融資作為與貿易緊密結合的一種融資類產品,具有不同于一般貸款的特殊性。
有助于銀行控制風險。由于貿易項下融資時,企業有著清晰的貿易背景,利用貿易本身的現金流償還銀行融資,銀行貸出的資金并不進入企業的生產過程,因此貿易融資具有自償性、還款來源確定的特點,貸后管理相對簡單,即使客戶無力履約贖單或還款,銀行在掌握貨權的情況下仍可通過處理貨物來歸還貸款或減少損失。
有助于減少風險資本占用,提高經濟資本回報率。巴塞爾協議將“有貨物自行清償的跟單信用證”的風險系數確定為一般信貸業務的0.2;中國銀監會規定,與貿易相關的短期或有負債的風險資本占用為20%,信用保險項下融資的風險資本為零。據信息咨詢機構LTPTrade分析,貿易融資收入波動性小,經風險調整的資本收益率較高,其夏普比高達3.1%,是具有較高股東價值潛力的銀行業務。也就是說,考慮到融資過程中可能附加的銀行信用、保險信用等因素,部分貿易融資產品的銀行風險資產權重普遍低于一般貸款,占用銀行風險資產少,屬于風險節約型產品。
有助于優化信貸結構,提高資金利用效率。長期以來流動資金貸款不流動,用途難跟蹤,存在突出的風險隱患。而貿易融資期限通常比較短,資金周轉快,流動性強,風險相對可控。特別是在融資規模受到約束的情況下,能夠更好地滿足客戶的需求。因此通過發展貿易融資,逐步替代、壓縮流動資金貸款,可使信貸結構更為合理,降低總體風險。
有助于提高銀行收益。貿易融資建立在國際結算的基礎上,是國際結算業務的延伸,可針對不同類型企業和交易鏈各環節提供配套融資服務,豐富信貸產品體系,提升綜合競爭力。該業務在前期屬于中間業務,銀行從中獲得手續費收入、匯兌收益;在后期屬于資產業務,銀行從中獲得利差收入。因此,該業務可有效帶動國際結算、衍生產品、理財等業務發展,增加中間業務收入,提高綜合回報。在相同的安全性和流動性下,多重收益提高了銀行的盈利水平。
有助于依托交易鏈的延伸拓展客戶群,開拓新的信貸市場。貿易融資不僅考察企業本身,還考察上下游交易對手,對交易鏈進行整體分析,可以發現更多業務機會,為具有穩定供銷關系的客戶群提供配套服務,形成鏈條式、網絡式市場開發,具有市場營銷的乘數擴大效應。通常來說,傳統信貸業務高速增長中往往遭遇“天花板”效應,優質企業、優質項目資源有限,市場分割基本定型,面臨信貸資金需要尋找出路問題。而貿易活動頻繁發生,創造出源源不斷的融資機會,且這一領域遠未形成充分競爭,是發展信貸業務的新市場。
有助于幫助銀行及時進入和退出業務。貿易融資與交易過程結合緊密,關注經營細節,對信息的掌握更全面和深入,能為銀行直接或間接帶來資訊信息,如本地或海外某市場情況,各種產品的行銷行情,不同行業的經營趨勢及授信客戶的經營狀況等。它對市場和風險更敏感,既有利于發現業務機會,也可在出現不利情況時及時退出。
貿易融資的上述特點不僅驅動銀行從事貿易融資業務,而且對于進出口企業來講,貿易融資比一般貸款容易獲得,特別是中小企業,因此企業也傾向于使用貿易融資產品。
國內銀行貿易融資的現狀
在國內金融體制改革的初期,各家銀行為打破業務分工而把國際結算業務作為主要爭奪目標之一,卻忽視了貿易融資業務的開展。近年來,國內各家銀行在開展這一業務方面已積累了較多的經驗。貿易融資業務市場成為各家銀行競爭的主要領域。特別是隨著中國加入WTO和中國銀行業對外開放步伐加快,越來越多的外資銀行在進入中國以后也把開展國際結算和貿易融資業務作為主要業務之一,從而使這一業務的市場競爭更加激烈。為了在市場上占有更多的份額,各家中外資銀行紛紛推出新的產品和營銷模式。
產品方面。如今的進出口企業更加關注商業銀行提供的服務能否便利其整個交易過程、擴大信息來源、減少相關風險,出口商希望更快地得到付款,進口商希望更好地管理存貨。企業對貿易結算和貿易融資服務的要求已經從最初的交易支付和現金流量控制的需求,發展到對資金利用率及財務管理增值功能的需求。這種變化意味著對現金流、貿易流、物流、信息流的趨同管理要求。為了適應這種變化,商業銀行相繼推出了自己的新產品,有些新的貿易融資產品令人目不暇接。例如中國銀行的進口匯利達、出口全益達;民生銀行的應收賬款池、物流融資、TSU、收付寶等。
營銷模式方面。由于國有商業銀行的內部運作機制是在長期的計劃經濟框架下形成的,因此在經營方面,無論是在內部機制還是業務做法上,尚無法完全適應目前市場經濟外部環境。貿易融資業務的規范化仍處于完善之中,創新能力仍有待提高,尤其是風險防范體系不夠完善。而股份制銀行由于體制靈活,在借鑒國外銀行的先進經驗,建立較為科學的經營模式方面,較國有銀行有明顯的優勢,在爭攬貿易融資市場份額方面顯得更加主動。典型的是民生銀行,不僅成立貿易金融部,專門從事貿易融資業務,而且引入事業部制的運作模式,通過垂直管理建立靈活、快速的市場反應機制,在業內處于領先地位。
同時,也應看到,貿易融資業務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一些短期內難以逾越的障礙,例如:
對發展貿易融資業務的戰略意義認識不足。有些銀行仍然將主要精力停留在傳統信貸業務上,導致貿易融資業務被邊緣化。客戶有資金需求時也習慣于向銀行申請流動資金貸款,對于貿易融資的功能和特點不了解,加大了銀行營銷貿易融資業務的難度。
缺乏專業化經營的重要保障。花旗、匯豐等國際領先銀行均以事業部形式設立貿易融資部門,專門負責該項業務的營銷推動、業務管理等工作。而目前國內大多數銀行仍然把貿易融資業務定位在依附于公司業務的產品線條,營銷、產品、風險審查、政策管理等分散在多個部門,業務主線不明確,職能邊界不清晰,流程環節多,難以形成合力和整體競爭力,也不能滿足貿易融資專業化服務和時效性要求。體制不順成為制約貿易融資業務發展的主要瓶頸。
授信管理與貿易融資特點不吻合。傳統授信方法以凈資產和資產負債率為基礎核定授信額度,而貿易型企業具有凈資產少、負債率高、經營現金流量較大的特點,按現行辦法無法測算授信額度或授信額度很小,不能滿足融資需求。在業務準入上以信用等級為主要標準,對資信狀況一般的客戶要求提供抵押擔保,使大量凈資產較少,但貿易關系可靠、物流和現金流穩定的客戶被拒之門外。
產品創新難以跟上需求的步伐。目前國際貿易結算的非單證化趨勢顯著,而國內銀行的貿易融資大都集中于信用證項下融資產品,對于匯款結算的配套融資風險難以把控,品種也相對較少,大量貿易融資需求未能滿足。供應鏈融資也主要集中于單一環節,整合化服務方案的可操作性較差。貿易鏈中貨物及資金流動數據實時傳遞和動態分析的信息技術平臺的建立尚處于初級階段,不能將信息流與物流、資金流充分匹配起來。
業務流程與貿易融資特點不匹配。目前,大多數銀行都按照一般信貸業務流程處理貿易融資,每一筆業務都要從支行到分行逐級上報,每一層級又分別經不同部門的審批,環節多、鏈條長,不能適應貿易融資業務頻率高、時效性強的特點。
業務的未來發展方向
在國際化背景下,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日益頻繁,貿易融資業務也獲得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為了促進貿易融資業務更好地服務于企業、服務于貿易,為銀行創造更高的收益,銀行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改善對貿易融資的管理。
找準定位。各家銀行對于自身未來的發展方向應有明確、清晰的定位,如果立足于發展貿易融資,就應該將貿易融資提升至戰略高度,將其作為提升銀行核心競爭力和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區分責權利,并在人財物上給予傾斜,從體制上為業務發展提供原動力。
建立合適的專項授信評審體制。根據貿易融資產品的特性,改進評審觀念,創新評審方法。對根據企業財務狀況無法核定授信額度或單筆貿易額較大而授信額度不足的,在確保交易債項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可按照單筆業務風險值核定(調增)專項授信額度。調整貿易融資業務準入,強調交易條件(包括交易對手、交易商品、合作關系和履約記錄等),適當弱化企業資信要求。對能有效控制交易項下物權或應收賬款的貿易融資業務,可不要求客戶另行提供保證金或擔保。
簡化業務流程,獲得規模效應。一是單證集中處理,組建全國或區域性單證中心,運用影像工作流等技術,將各分支機構的單證進行集中處理,實現標準化操作和專業化管理,提高審單質量和效率;二是強化內部運營管理,簡化業務操作流程,提高運營效率,同時使得部門之間的溝通制度化,合作更加順暢。
建立安全和快捷的電子交易技術平臺。國際貿易和貿易融資領域一個令人關注的發展趨勢是電子網絡技術的應用。現在,提供貿易融資和貿易結算服務的銀行不但要有序開發、整合全方位的內部業務應用系統,而且必須能夠接受、使用外部電子網絡應用系統,并且能夠很好地與有關各方合作。為供應商、貿易商、物流公司等供應鏈參與者搭建共享信息的安全技術平臺,為單證無紙化傳輸及貿易信息傳遞提供便利,為客戶提供網上貿易融資服務。
加快產品創新。產品創新是一項常抓不懈的工作,根據貿易發展的新趨勢、新特點,在市場調研的基礎上,不斷研發出適應企業需求的新產品、新模式。將融資類產品與結算、資金產品、風險管理工具等進行組合,為企業量身定做“貿易融資解決方案”。
關鍵詞: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
中圖分類號:F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11-0-01
一、國際貿易融資的特點
從國際貿易融資的根本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國際貿易融資主要具有風險低、靈活性強以及融資成本較低的特點,合理的國際貿易融資對于中小外貿企業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對于風險性低的特點來說,由于國際貿易融資是一種具有自償性較高的業務類型,并且這種業務類型和企業的融資用途具有密切的關系,使得中小外貿企業的國際融資風險較低。此外,還具備靈活性強和融資成本低的特點,使得客戶在具有較大靈活性的同時,具有較低的融資利率。
二、現階段中小外貿企業國際貿易融資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當前我國中小外貿企業的國際貿易融資狀況進行分析后,可以看出主要存在著以下四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規。與發達國家相比較來看,我國在中小企業的國際貿易融資方面的法律法規都處于完善階段。雖然我國政府正在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扶持力度,但是在貿易融資的政策要求上還顯得比較薄弱。具體來說就是當前我國中小企業在國際貿易融資的政策機制還不夠成熟,即使出臺一些有利于企業發展的政策也沒有完全的落實。
(二)缺乏健全的中小企業融資服務體系。雖然現階段我國在中小企業融資方面的信用擔保機構加大了建設力度,但是對于這種發展模式的中小企業融資服務體系來說,并不能很好的有利于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對于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來說,在信用擔保制度方面是非常完善的。例如日本建立了52個地方類型的信用擔保協會來為企業的信用進行鑒定和擔保。具體的分配模式是地方類型的信用機構承擔30%企業的損失,而剩下的70%是由日本政府所承擔的。可以說在我國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在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方面加強了財政預算來更好地對融資問題進行扶持,但是從服務機構的角度來分析,可以看出我國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機制都是剛運行不久,其業務的經營模式還處于發展階段。并且由于帶批準入門濫過高,很多中小企業都難以達到要求。
(三)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不暢。針對于我國中小企業的直接融資模式主要有股票和證券兩個方面,從股票市場的角度來分析,由于在我國境內的股票發行存在著很多限制,使得在中小企業發展規模較小的背景下不符合上市要求,進而無法通過股票市場來進行直接融資。從證券市場的角度來分析,一般情況下證券市場都是為第二產業而服務的,針對于中小企業不夠重視。也就是說在中小企業的直接融資過程中存在著融資通道不順暢的特點。
(四)中小型貿易企業缺乏有效擔保。由于當前進出口類型的中小企業都是以服務類企業為主,因此其自有資產較缺乏。表現為不但在流動資金方面,并且在可提供抵押融資的方面也沒有很大的優勢。從融資風險的角度來看,現階段在商業銀行中能夠接受的融資抵押擔保物品主要有房產以及土地等,但是中小企業作為一種新型的企業模式并沒有穩定的廠房和房產當作融資抵押物品,進而無法滿足銀行的擔保要求,使得中小企業在融資抵押擔保時受到融資限制。
三、完善中小外貿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的相關建議
(一)建立保障中小企業貿易融資發展的政府支持體系。對于中小企業的貿易融資發展的政府支持力度來分析,可以對世界中發達國家中的成功經驗汲取一部分適合我國國情的對策,在進行國際貿易融資發展的融資體系建立過程中,盡可能地采用多種手段來對中小類型的外貿企業的發展進一步提升。此外,我國政府還應該加大對企業中的合作環境進行建設,在開拓國外市場的同時還應該引導中小企業加入到一些會議中,例如展銷會、洽談會和招商會議等。
(二)創建全面的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服務。對此,合理的信用約束機制可以保證中小企業對于信用在企業發展中的認識,那么在未來的發展當中就會一定程度的增強中小類型外貿企業的信用意識,進而在加強企業進出口貿易企業的行為規范的過程中,可以更好地維護我國經濟市場的正常的運行。
(三)建立多元化的直接融資體系。建立多元化的直接融資體系,主要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首先加大對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設力度;其次在對中小企業的債券市場完善的同時,應該對股權市場入手來對企業于信用機構之間的發展。最后,可以說一個剛剛成立的中小企業的融資,無論是直接融資模式還是間接融資模式都具有較大的困難,那么在融資的過程中需要根據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制定不同的融資計劃,在適當的融資機構獲取資金。
(四)建立良好的銀企合作關系。中小外貿企業的融資和銀企是密不可分的關系,對此,首先需要中小企業自身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加強信用觀念意識的同時,轉變長期的欠債不還的形象,在企業經營的過程中注重市場信用,在講信用的同時全面提高防范風險的意識,進而避免造成自身損失。除此之外,中小外貿類型的企業應該定期的向銀行體提供準確的財務信息,在確保每一筆單筆貿易的背景真實性的同時還需要保證回籠資金和貨物均能按照銀行的要求流動,在與金融機構的合作過程中注重信用。
四、結束語
通過對當前我國中小企業的國際貿易融資問題進行分析后可以看出,其融資難的問題并不是短暫性的,也不是單方面的。那么在以后的發展中需要從中小企業的自身、政府以及金融機構等方面出發來對國際貿易的融資問題進行完善,以保證中小外貿企業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逯詞章.淺談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原因及法律對策[J].中國商貿,2012(14).
[2]朱佩珍.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模式研究[J].中國商貿,2012(14).
[3]曹菲菲.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原因探析及對策研究[J].中國商貿,2012(10).
[4]李冰.金融危機下我國銀行發展國際保理業務的難點與對策[J].對外經貿實務,2010(05).
融資問題便是影響企業對外貿易發展的重要因素,而目前我國大量的中小企業在對外貿易融資環節發展并不順利,這也成為了制約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發展的瓶頸性因素,本文就將對中小企業對外貿易融資問題進行分析。
關鍵詞:中小企業;對外貿易融資;擔保;評估
一、當下中小企業對外貿易融資發展現狀
1 專業擔保機構和業務不足
雖然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已經突破4300萬戶,對國民經濟總量貢獻巨大,但是由于單體經濟量小,在對外貿易中往往從事日用品、服飾、數碼產品加工等低端產品,科技含量低,資金流量小,回報率遠低于大型企業,且中小企業的資金周轉能力和對外貿易持續發展能力都低于大型企業,因而目前我國金融機構針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服務十分有限,專業的擔保機構更是極為稀少,這使得中小企業由于缺乏擔保支持,融資十分困難。
2 地域發展不平衡
截止2009年底,我國為中小企業對外貿易融資進行擔保的機構首次突破4000家,擔保總額達到5000億元,但是受保企業高達25萬家,中小企業單體融資擔保額度仍然十分缺乏,而這有限的資源更呈現出極不平衡的地域分布,中東部地區和全國大中城市占據了擔保資源的80%以上,地域分布的不平衡使得廣大的西部內陸地區中小企業的對外貿易融資更加困難。
3 金融機構限制條件多
在極為有限的擔保融資服務之下,中小企業往往還要面臨金融機構更多的限制條件,就目前四大國有銀行來看,中小企業對外貿易融資貸款利率遠高于大型企業,而針對融資過程中的抵押、擔保等程序,中小企業不僅要應對大量繁瑣的手續,還必須支付擔保費、資產評估費等費用,這些都在無形中增加了中小企業融資的成本,而即使中小企業能夠充分應付這些苛刻的融資條件與手續,還要等待漫長的金融機構評估與審批的時間,這在無形中又增加了企業融資的時間成本。
二、推進中小企業對外貿易融資的途徑
1 拓寬融資渠道
中小企業由于自身在發展和資金積累等方面的特點,其對外貿易發展不能完全地依賴于金融機構,因而其融資渠道的拓展不僅有利于降低金融機構針對中小企業對外貿易融資設置的不平等條款,也有助于提升企業的金融軟實力,使企業具備更強的融資能力。在這方面,首先應該打開社會融資渠道,通過發行股票和企業債券的方式直接進行社會融資;其次可以加強中小企業與大型企業的互助合作,謀求與大型企業在某一方面的捆綁上市。中小企業可以為大型企業開發二級市場提供支持,而大型企業不僅可以為中小企業的金融融資提供更強大的擔保支持,其本身也可以作為中小企業融資的來源;除此之外,還可以設立風險基金的形式,加強中小企業與社會資金的整合,為中小企業對外貿易開拓融資渠道。
2 加強政府的引導與扶持
在企業對外貿易發展中,政府無疑起著十分重要的引導約束與扶持作用,而針對中小企業對外貿易融資的困境,政府應當加強其引導與扶持。在這方面政府部門首先應該應以法律的形式對當下中小企業對外貿易融資的相關問題進行規范和界定,以保證融資雙方的合法權益與必須承擔的法律責任,是中小企業對外貿易融資逐步法制化與專業化;其次,可以參考西方國家的經驗,堅持出口融資購買本國產品,同時建立并完善審貸分離制度,而這一制度的建立必須兼顧金融機構與企業兩個層面。在金融機構層面,加強政府對中小企業的擔保與扶持,設立專項基金,同時從政府層面減免相關環節的費用,對相關手續化繁就簡,為中小企業的對外貿易融資提供支持,帶來便捷;而在中小企業層面,則要以政府職能部門的形式對出口信貸及擔保項目嚴格審查,力求保證貸款的償還。這樣的審查與跟進應該是全過程的,包括企業經營情況與清償能力的評估,,而一旦貸款批準,則又要配合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進行持續的跟進,在貸款單位出現拖欠時有效地維護金融機構的合法權益。政府的引導與規范,可以使得中小企業與金融機構雙發的權責更加分明且提供更加有力的擔保,因而對與當下中小企業的融資而言具有十分和總要的意義。
3 加強中小企業融資體系建設
融資體系的建設是中小企業對外貿易融資問題解決的根基,在這方面應該著力改革當下包括銀行在內的金融體系和相關服務。首先,可以由政府牽頭建立著力扶持中小企業對外貿易發展的政策性銀行,給予大力的優惠政策和資金支持;其次,可以對商業銀行針對中小企業的對外貿易貸款金融服務提供政策優惠,鼓勵其對開放和擴大針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服務;除此之外,還應該建立為中小企業提供服務融資擔保服務的機構,也可以由政府牽頭,金融機構、中小企業與行業協會共同建立信用擔保基金,專門為中小企業對外貿易提供融資擔保。這些措施都可以推進中小企業對外貿易融資的建設步伐。
4 建立針對中小企業的信用評估體系
【關鍵詞】國際貿易融資 問題 對策
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快速發展,國際貿易融資規模逐年擴大。特別自2008年下半年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外貿企業資金周轉普遍困難,國際貿易融資因具有高流動性、強時效性以及風險相對低的特點,成為國家支持外貿穩定發展而力推的金融工具。從2008年12月份開始,國家相關部門多次出臺支持國際貿易融資的政策措施。國際貿易融資作為一種圍繞國際貿易結算的各個環節開展的資金和信用融通活動,既能緩解外貿企業融資難問題,又能推動銀行業務的拓展,對銀企雙方都有著積極的影響。據世界銀行估計,全球80%的國際貿易都需要融資,目前,全球國際融資缺口達3 000億美元,我國國際貿易約占全球貿易總額的8%,融資缺口將達到240億美元左右,在當前全國對外貿易企穩回升的良好態勢下,進一步加大國際貿易融資的支持力度,將有效減少金融危機造成的負面影響,使對外貿易走上增長軌道。
一、國際貿易融資概述
國際貿易融資是指企業在貿易過程中,運用各種貿易手段和金融工具增加現金流量的融資方式,是銀行運用結構性短期融資工具進行的融資。在國際貿易中,規范的金融工具為企業融資發揮了重要作用。
國際貿易融資的主要方式有保理、信用證、福費廷、打包放款、出口押匯、進口押匯等6種。
(一)國際保理融資。國際保理融資是指在國際貿易承兌交單、賒銷方式下,銀行或出口保理商通過行或進口保理商以有條件放棄追索權的方式對出口商的應收賬款進行核準和購買,從而使出口商獲得出口后收回貨款的保證。
(二)福費廷。福費廷也稱票據包買或票據買斷,是指銀行或包買人對國際貿易延期付款方式中出口商持有的遠期承兌匯票或本票進行無追索權的貼現(即買斷)。
(三)打包放款。打包放款是指出口商收到進口商所在地銀行開立的未議付的有效信用證后,以信用證正本向銀行申請,從而取得信用證項下出口商品生產、采購、裝運所需的短期人民幣周轉資金。
(四)出口押匯。出口押匯是指信用證的受益人在貨物裝運后,將全套貨運單據質押給所在地銀行,該行扣除利息及有關費用后,將貨款預先支付給受益人,而后向開證行索償以收回貨款的一種貿易融資業務。
(五)進口押匯。進口押匯是指開證行在收到信用證項下全套相符單據時,向開證申請人提供的,用以支付該信用證款項的短期資金融通。進口押匯通常與信托收據配套使用法。開證行憑開證申請人簽發給銀行的信托收據釋放信用證項下單據給申請人,申請人在未付款的情況下先行辦理提貨、報關、存倉、保險和銷售,并以貨物銷售后回籠的資金支付銀行為其墊付的信用證金額和相關利息。
(六)提貨擔保。提貨擔保信用證項下進口貨物先于單據到達目的地,銀行應進口商申請,為其向船運公司承運人或其人出具的提貨擔保書以提取貨物的一種授信業務。
(七)出口商業發票貼現。出口商發貨后,采用商業承兌交單(D/A)或賒銷(O/A)方式收取貨款的情況下,將應收賬款轉讓銀行,銀行保留追索權以貼現的方式買入出口商業發票項下應收款項,為客戶提供短期資金融通的一種授信業務。
二、開展國際貿易融資的重要性
作為銀行現代化、國際化重要標志之一的國際貿易融資業務近年來已為越來越多的銀行所重視,隨各銀行新融資產品的不斷開發和工作力度的加大,貿易融資收入在銀行總收入中的占比逐步提高。
貿易融資的作用從改變企業的資金流到影響企業整個財務管理。國際貿易融資是以國際結算為依托、在國際結算的相關環節上提供的資金融通,進出口商選擇的結算方式直接決定了貿易融資的種類和操作流程,通過結算環節的融資,加速了企業的資金周轉,解決了企業應收賬款或對外付款所面臨的資金困境。但是隨著貿易融資業務的不斷發展,對企業產生的影響已不僅僅停留于資金層面,由融資帶動的服務逐漸擴大到資信調查、催收賬款、信用擔保等企業的財務管理。如保理業務即是對企業采取賒銷時提供的集融資、擔保、咨詢、收款、管賬等為一體的一攬子服務,涉及企業的大部分財務管理。如今的貿易融資已遠遠超出“融資”本身,其所能發揮的效力涵蓋企業的整個財務管理。
從國際上看,近幾年,國際貿易融資業務在融資方式、市場組織形式等方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創新的步伐遠在中國銀行業之前。從總體上看,不僅強調和重視流動性、風險性及對國際貿易發展的適應性,而且積極借鑒其他市場的做法,使國際貿易融資更為靈活和方便,如移植了辛迪加這種組織形式,由多家銀行或機構聯合對大額交易共同提供融資;采納了證券市場的管理經驗,運用諸如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來評估融資風險;通過地域分散化來降低整體風險;采用出售、貸款證券化等方式優化融資組合;甚至出現了二級市場,一改貿易融資缺乏流動性和透明的弊端。可見,我國的國際貿易融資還是剛剛起步,任重道遠,必須不失時機地創新,方能融入世界潮流。
三、國際貿易融資中存在的問題
(一)國際貿易融資的資金在不同性質的銀行中分配不平衡。為國際貿易提供資金融通的銀行其一為各商業銀行,其二為政策性銀行。相比而言,國有商業銀行的資金雄厚,但他們做的多為期限短、流動性強、金額小的貿易融資;而對于政策性銀行,由于國家的大力支持,風險由國家來承擔,就可以做那些中長期的貿易融資。因此,國際貿易融資的資金來源出現了結構性不平衡。
(二)擔保難問題仍是制約國際貿易融資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據了解,由于外貿企業資產負債率普遍較高,大多數外貿企業在辦理貿易融資時,即使在授信額度范圍之內,也被要求提供相應的擔保。因外貿企業普遍存在可供抵押的資產不多、能提供保證的單位難找的問題,擔保條件難以達到銀行要求,所以,擔保難是外貿企業在辦理國際貿易融資時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
(三)融資方式簡單,融資對象集中。目前,國內各銀行辦理的業務主要以傳統的貿易融資方式為主,如出口打包貸款、進出口押匯等,約占貿易融資總量的70%,而相對較為復雜的保理、福費廷等業務則開展有限。如福費廷是一項無追償權的貿易融資方式,對外貿企業而言,可確保應收賬款的安全性,加速資金周轉,有效防范信用風險、匯率風險和利率風險,且不占用企業授信額度,但目前各銀行對這項業務開發不夠,業務額極其有限,很難滿足企業需要。
從融資對象來看,主要集中于大型外貿企業。這些企業國際競爭力強,業務發展穩定,資產質量優良,是各家銀行主要融資對象。而對廣大中小企業,則往往設定額外條件,不利于中小企業申請國際貿易融資貸款。
(四)審批程序繁多,操作流程不暢。不少企業反映,申請國際貿易融資所需程序復雜、手續繁雜,辦理期限較長,效率較低,這些都大大增加了企業的經營成本,給辦理業務帶來很大的不便。如有的銀行將國際貿易融資的業務審批等同于一般流動資金貸款,忽略了貿易融資的業務特點,缺乏一套符合其特點的快速、高效的審批方法,有時甚至出現貨款已經收回,融資申請還未批復的尷尬局面。
(五)缺少有效的國際貿易融資風險防范措施。國際貿易融資的特點決定了其涉及的風險較為復雜,但它們
是可以預測和防范的,然而科學有效的預測方法和防范措施,并沒有在企業中得到具體的應用。如對于信用風險,仍使用傳統的、無針對性的5C法,沒有考慮到國際貿易融資的新特點和有別于一般貸款的形勢;就國家風險來講,其評估和預測的方法也不是十分的科學。
(六)我國的國際貿易融資易與國際上其他國家發生法律糾紛。國際貿易融資由一種傳統的融資方式,逐漸形成了一套規范的國際慣例和通行做法。然而在我國,卻存在著與國際慣例和通行做法不相協調甚至是相沖突的情況,違規操作的事件時有發生,法律糾紛不斷。
四、對策建議
針對上述在我國的國際貿易融資中存在的問題,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現提出以下建議。
(一)進一步加大國際貿易融資信貸力度。在銀行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繼續做好傳統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同時,進一步推廣出口信用保險保單融資、出口保理、福費廷等新興產品及目前使用不多但前景廣闊的產品,同時降低貸款利率,減輕企業成本壓力。另外,銀行還應利用國際業務方面的人才和資源優勢,加強對外貿企業的業務培訓和風險提示,充分發揮好理財顧問的作用。
(二)探索建立適應外貿企業經營特點的信用評級與國際貿易融資貸款審批制度。建立外貿企業信用等級制度,科學合理地反映外貿企業的經營狀況和償債能力,創建有別于其他企業的授信管理新模式。在進行傳統財務報表分析的同時,重點加強對外銷渠道、經營者素質、結算方式、產品科技含量、市場潛力等方面的審查,對基本面好、有訂單、有市場但暫時出現經營或財務困難的企業給予國際貿易融資支持。
(三)政企銀通力合作促進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多樣化。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快速發展,進出口企業的融資渠道逐漸由單一的銀行貸款方式轉變到更多地利用貿易融資來解決企業的資金問題,貿易融資業務以其風險小、收益高、手續簡便、融資的時效性強等優勢越來越受到銀行和企業的重視。除了銀行和企業之間要很好的合作之外,政府也在融資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并且時時關注國際形勢的新變化做到時時更新,也不使銀行和企業在做融資時不會太被動,使他們的融資更加高效和成本最低。貿易融資的其他形式如押匯、打包放款、國際保理業務、福費廷、銀行保函及備用信用證等可以在三方通力合作的背景下順利展開,先通過信貸部門對客戶進行全面考察,總體上把握經濟實力和短期償債能力,確定其可以承受的授信總額;再通過國際結算人員對該客戶的業務跟蹤,把握客戶的業務能力和業務特點,制定適用的融資方式及配套額度,在總額內充分開展相關業務。這樣,就可以借助三方的力量促進貿易融資向多樣化的方向發展。
(四)提高金融機構貿易融資能力。國家直接向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流動性,或利用國際多邊開發性金融機構、國內出口信貸機構的信用和資金,支持金融機構擴大貿易融資。我國外匯儲備充足,也可以通過回購協議向我國銀行或進口商提供外匯資金。
(五)增加對貿易相關信用保險和擔保的支持。增加出口信用保險機構的資本金,提高信保機構承保責任法定上限,擴大出口信用保險承保范圍,進一步便利中小企業投保,對部分較大的經濟體承保不受總額限制等。
(六)幫助企業解決國際貿易融資擔保問題。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由于存在貿易背景,又有物流保障,信貸風險總體上低于普遍融資。因此,在國際貿易融資過程中,建議銀行適當降低國際貿易融資的擔保要求,重點考察貸款企業單筆貿易的真實背景及企業的歷史信譽狀況,保證外貿業務發生后的資金回籠,以控制風險。同時,建議省里設立國際貿易融資風險資金,專項用于外貿企業國際貿易融資擔保,幫助企業解決擔保問題。
(七)加強法律和制度建設,規范國際貿易融資市場的秩序。一方面立法部門必須加強對國際貿易融資政策法律的研究,另一方面必須從現有法律法規存在的漏洞出發,分析國際慣例與中國現行法律之間存在的問題,為科學立法提供依據,制訂切實可行的操作方案,并與國際慣例和通行做法接軌,進一步促進我國國際貿易融資的發展。但是這需要一個過程,我國當前最重要的任務是在現有的法律環境上,如何與國際慣例接軌,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業務操作方案,依靠法律來為我國企業融資業務的順利開展保駕護航。
主要參考文獻:
[1]李巖.貿易融資的快速通道[J].出口經理人,2008(2).
[2]陳躍雪.發展國際貿易融資的問題和對策[J].經濟經緯,2003(4).
[3]賽學軍.商業銀行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問題及對策[J].浙江金融,2007(5).
[4]趙瑾璐,楊熹薇.企業國際化發展中的政府職能探析[J].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08(1).
[5]陳麗芳.國際貿易融資風險及防范措施[J].中國市場,2007(12).
[關鍵詞】金融危機;江蘇省;出口貿易
【中圖分類號】F7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36×(2013)06-0070-04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出口貿易規模快速擴張,出口占GDP的比重從1978年的4.6%上升到2011年的26.06%,出口作為需求因素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大幅增強。然而,2008年,以美國次貸危機為導火索的國際金融危機使我國出口貿易遭受巨大沖擊,出口貿易額在2009年同比下降16%,出口貿易額占GDP的比重也下降了7.91個百分點。
我國各地區由于貿易發展水平和貿易結構的差異,在危機中的表現也不盡相同。鑒于此,本文以我國快速發展的貿易大省——江蘇省為研究對象,采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月度數據,從出口總額、貿易方式、貿易主體和商品結構等方面,研究金融危機以來江蘇省出口貿易的特點,為江蘇省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發展出口貿易提供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同時也為其他地區的外貿發展提供一些發展的思路。
一、金融危機影響出口貿易的傳導機制
根據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市場供給和需求相等的狀態稱為市場均衡,對應產生均衡價格和均衡產量,市場供求狀況的變化會使均衡價格和均衡產量發生變動。金融危機沖擊了出口商品的供給和需求,因而導致市場均衡產量即出口貿易量減少。
(一)需求傳導
需求傳導的主要渠道是收入效應和相對價格效應。金融危機首先引起發生危機的國家金融機構倒閉,企業資金鏈斷裂,企業開工不足、收入和利潤下降,國家和地區經濟出現經濟增長放緩甚至負增長、失業率上升、居民收入水平下降等情況,導致國內投資與消費水平大幅下降,從而導致這些國家和地區的進口需求減少。
受金融危機嚴重沖擊的國家和地區為了拉動經濟增長,通常會采取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因而會造成本國貨幣的貶值,而其他貨幣表現為相對升值。根據馬歇爾一勒納條件,匯率變化會引起本國進出口商品相對價格發生變化,進而引起進出口商品的數量發生變化。此次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得人民幣對美元和歐元等主要貨幣大幅升值,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相對價格上升,因而會對我國的出口貿易造成負面影響。
(二)供給傳導
金融危機打擊了內資企業和外資企業的生產經營,出口產品供給減少。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施了對外開放的發展戰略,通過各類優惠的財政稅收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資。外商投資企業是我國外貿出口的主力軍,江蘇省亦是如此。然而在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下,許多歐美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資產大幅縮水,產能剩余嚴重,投資意愿下降,因而影響了我國的出口貿易。
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機的連續沖擊下,江蘇省很多出口企業特別是中小型出口企業出現了嚴重的融資壓力,銀行借貸困難,資金鏈斷裂,經營步履維艱甚至倒閉,從而大大影響了出口貿易。
二、金融危機以來江蘇省出口貿易的特點
(一)出口總額
改革開放以來,江蘇省出口貿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據統計,1985年江蘇省出口總額為15.86億美元,占全國出口總額的5.8%,2011年出口總額達到3126.2億美元,占全國出口總額的16.47%,出口總額占全國出口總額的比重呈現顯著的逐年上升趨勢。然而,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導致全國出口貿易額同比下降16個百分點的同時,江蘇省的出口貿易也受到重創,出口貿易額同比下降16.3個百分點(見表-1)。
圖-1表明,危機對江蘇省出口貿易的沖擊效應從2008年10月開始顯現。2008年10月底,出口總額開始減少,出口總額同比增速開始大幅下降,至2009年2月,出口總額和同比增速均降至最低水平,為103.16億美元和-35.6%。從2009年3月開始,出口總額和同比增速逐漸回升,但是同比增速直至2009年11月才由負轉正,2010年以后,保持平穩的增長勢態。可見,江蘇省出口貿易容易受到外部經濟環境的影響。
(二)出口貿易方式
江蘇省對外貿易的方式主要為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兩者占貿易總額的95%以上,其中,加工貿易出口所占比重大于一般貿易。但是,一般貿易出口具有較快的增長速度,因而所占比重逐年增加。金融危機期間,加工貿易的下降幅度要大于一般貿易。2008年,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同比增速分別下降了2.22和14.29個百分點;2009年,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同比下降22.95和13.64個百分點(見表-2)。這主要是由于加工貿易會更容易受到國外經濟環境的影響。從月度數據也可以看出,加工貿易對金融危機的反應要更敏感一些,加工貿易比一般貿易提前2個月于2008年11月陷入負增長,比一般貿易提前1個月于2009年11月實現正增長。從同比變化的速度來看,不僅金融危機期間的加工貿易下降幅度要大于一般貿易,而且隨著世界經濟的復蘇,加工貿易的恢復速度也明顯快于一般貿易(如圖2所示)。
(三)出口貿易主體
按照企業性質進行劃分,江蘇省的出口企業以外資企業為主,但是民營企業異軍突起、發展較快。外資企業和國有企業出口比重逐年下降,民營企業(包括私營企業和集體企業)出口增長速度較快,比重逐年增加。
金融危機對各類企業出口造成了明顯的影響,但影響的程度不盡相同。相對而言,外資企業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要更大一些。2008年,國有企業出口增速提高了4.6個百分點,民營企業出口增速下降了5.6個百分點,外資企業增速下降了13.47個百分點(見表-3)。
從月度數據可以看出,金融危機期間,民營企業出口受到的影響要稍微小一些。總體來看,大多數月份的民營企業出口增速要高于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見圖一3)。外資企業出口比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提前2個月在2008年11月出現負增長,持續12個月,國有企業2009年1月出現負增長,持續11個月,民營企業2009年1月出現負增長,持續10個月。這主要是因為,相對于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規模較小的民營企業有投資少、見效快的特點,其經營范圍寬和經營項目豐富,經營體制靈活,有“船小好掉頭”的優勢,因而在后危機時期可以迅速地做出調整,盡快擺脫危機的影響。
(四)出口商品結構
江蘇省出口產品結構不斷優化,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等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出口比重不斷提高并呈現較快的增長趨勢。金融危機前的2007年,機電產品出口1414,61億美元,增長27.01%,占出口額的69,43%;高新技術產品出口831.15億美元,增長18.8%,占比40.8%(見表-4)。
然而,在金融危機中,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均受到比較大的影響,受影響最小的是紡織服裝出口。2009年,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和紡織服裝出口,同比下降14.01%、10.77%和8.54%。究其原因是,這兩類產品多以加工貿易和外商投資為主,而加工貿易和外商投資又是在國際金融危機中導致外貿出口減少的主要因素。
從圖-4中我們也可以看出,金融危機期間,紡織服裝的出口變化下降的幅度要小一些。
(五)出口市場結構
近年來,江蘇省加大了對東盟、拉丁美洲、非洲等新興市場的出口,出口貿易市場過于集中的狀況逐漸改善。2006年以來,對歐盟、美國和日本三大市場的出口額,占同期全省出口額的比重在逐年下降,但仍然占50%以上。受金融危機的影響,2009年,對上述市場的出口額均呈現了明顯的下降趨勢,其中下降比重最多的是歐盟(見表-5)。
從表-5中我們可以看到,對東盟的出口額也受到了比較大的沖擊,但是總體來看呈現較快的增長趨勢。
三、金融危機背景下江蘇省發展出口貿易的對策建議
筆者通過全面深入地分析金融危機以來江蘇省出口貿易的特點,發現江蘇省出口貿易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機中受到巨大沖擊,江蘇省出口總額及其同比增長速度均大幅下滑,加工貿易、外資企業出口、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對歐美的出口貿易受到的影響更大。在當前國際貿易環境依然存在許多不確定性因素的背景下,江蘇省必須順應國際環境的變化,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策略,推動出口貿易,保持經濟的平穩增長。
(一)推進企業技術創新,優化出口產品結構
盡管江蘇省出口的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比重在不斷提高,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技術水平不高的產品類別中,高技術含量的產品比重較低,企業生產仍然局限于低層次加工制造領域。因此,江蘇省應該通過推進企業技術創新,增加出口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優化出口商品結構。
(二)加大對中小民營企業的政策支持力度
近年來,江蘇民營經濟在外貿出口中的地位逐漸提高,已經成為對外貿易增長最快的部門,同時民營企業也在開拓新興市場、創新貿易方式等方面起著領先的作用。但是,目前來看,絕大部分企業還處于成長期,抵御金融風險的能力還不夠強,需要通過財政政策、稅收政策和信貸政策等加大對民營企業的扶持力度,推動民營企業的轉型升級,促進其外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