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等職業教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職業教育語文分層教學
一、分層教學的涵義
分層教學即教師按照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能力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層級,并根據實際情況開展教學。在分層教學中所使用的教學方法也不同,學生能夠全面了解學生的實際,為學生設立不同的學習目標,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提高教學質量。
1.是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
在中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中,對語文學科也有一定的要求,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差異,實施分層教學,以激發學生的熱情,提升教學質量。另外,在統一模式下的教學質量令人擔憂,造成很多學生對語文學習興趣低,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也不夠牢固,語文課堂教學管理困難,中等職業教育語文教學質量下降,學生流失嚴重。
2.是學生實際差異的要求
學生的實際差異也是在中職教育中實施分層教育的重要原因之一。造成中職學校生源質量不同的原因有:一是學生學習基礎的差異。中職教育的招生過程還存在很多不足,多數學生的學習基礎較差,而且學生的學習能力之間也有很大的不同。二是學生的學習目標不同。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學習目標,這就造成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側重點、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等也會不同,這就要求中職教育語文教學應積極使用分層教學,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
三、中等職業教育中的語文分層教學策略
1.學生分層
對學生分層是實施分層教學的基礎。對學生分層要從學生的成績、個人意愿和學習能力進行劃分。在入學之初,學校應組織一次入學摸底考試,將入學成績和摸底考試成績相結合確定學生的層次。對于原來的學生,應根據平時的大型考試進行分層。另外,還要根據學生的個人意愿分組,讓學生能夠充分接受分層教學,確保分層教學的效果。這樣,將學生分為甲、乙、丙三組。
2.教學目標分層
在對學生分層之后,教師要對不同的學生設立相應的教學目標。甲層次的學生的語文基礎扎實,擁有較為科學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而且學習主動性高。這一類學生的教學,教師要注重利用其特長,發展其創造性思維,擴充其閱讀量,使其了解更多的知識,讓其能夠在學習和生活中多觀察、多思考,提升其對人生和世界的認識和思考。乙層次的學生的學習水平一般,基礎知識的掌握還不夠完善,學習方法和學習主動性還有待提升。針對這一類學生,教師應夯實其基礎知識,加強閱讀和寫作訓練,提升其語文綜合素質。丙層次的學生基礎知識差,學習主動性低,學習興趣低,沒有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也較差。對于這一層次的學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努力提升其語文學習興趣,讓學生多練字,多通過閱讀掌握讓其掌握語文基礎知識。
3.教學過程分層
語文教學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在教學中應分層進行。例如寫的方面:在語文中,作文是反應學生綜合能力的載體,也是發展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應按照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寫作有文采、語句流暢的學生;第二層次是語句流暢,但文采不足的學生;第三層次是語句不流暢、文采不足的學生。對第一層次學生的教學,教師應注重其高難度語言的訓練,培養其在作為立意、結構等能力;而對于第二、第三層次的學生,教師應進一步夯實其語言基礎,加強句子訓練。同時在作文批改的過程中,教師也要對其進行鼓勵性、激發性的評價,以提高學生的寫作熱情。
4.教學評價分層
教學評價是檢驗學習成果的重要手段,教師應正確認識考試的作用,不能過度夸大考試的作用。教師在批改試卷時,應認識到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學習能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用不同的評價標準進行評價,避免了課堂提問、寫作業等評價標準的不足。對甲層次的學生,教師應嚴格要求,使有更進一步的提升;對乙層次的學生,教師應多給予鼓勵,促進其獲得語文學習的成就感,提高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對于丙層次的學生,教師應降低要求,盡可能多地給予鼓勵,提高其語文學習的自信心。
關鍵詞:職業學校;雙語教學;可行性;問題
一、雙語教學的基本內涵
所謂雙語教學,即用非母語進行部分或全部非語言學科教學的一種體系。國際通行的一般意義的雙語教學的基本要求是:在教育過程中,有計劃、系統地使用兩種語言作為教學媒體,使學生在整體學識、兩種語言能力以及這兩種語言所代表的文化學習及成長上均能達到順利而自然的發展。大連市中等職業學校實施的雙語教學,是用英語講授旅游專業的導游、前廳服務與管理、餐飲服務、客務服務與管理等學科課程。
二、實施雙語教學的可行性
大連市中等職業學校的英語教學基礎較好。近幾年進行了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進行了分層次教學的嘗試,特別是在旅游專業,更加突出英語教學。除了基礎英語每周 4 課時外,還有專業英語,學生的外語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基本可以適應雙語教學。同時我們也有勝任雙語教學的師資力量。許多外語教師都參加了旅游專業餐飲服務的培訓,拿到了餐飲服務的等級證,他們了解專業,懂得服務程序。近幾年新分配來的專業教師也有良好的外語基礎,完全可以勝任雙語教學。這些都為進行雙語教學奠定了基礎。因此,在旅游專業實施雙語教學更具可行性。
三、雙語教學的探索
大連市開展的雙語教學實驗的學科,相對較容易,學生對其具有初步的了解和一定的基礎,容易取得預期的效果。學校重視英語教學,并將英語教學作為推進雙語教學的一項基礎工程,有利于解決雙語教學中學生的語言障礙,有利于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的能力和運用英語的能力。雙語教學開始階段,根據學生的英語基礎和接受能力,教師盡可能多地使用英語課堂用語,盡量用英語組織教學。英語的使用由少到多,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授課時,可以先用兩種語言,每節課出現的專業詞匯不宜太多,每節課掌握 3 ~ 5 個專業詞匯,逐漸增加,積少成多。隨著學生詞匯量的擴大,聽、說能力的提高,雙語教學就容易開展。教學中可以借助體態語、實物,特別是 CAI 課件,通過其直觀、生動、新穎的圖像、動畫、聲音、文本等方式,刺激和調動學生的眼、耳、口、手、腦等器官,啟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正確處理好幾種關系
1 .英語教學與雙語教學的關系
英語教學是實施雙語教學的前提和條件;雙語教學是英語教學在實踐空間上的拓展和深化。英語教學和雙語教學在教學目標上有著明顯的區別。雙語教學是使用英語學專業知識、學科知識,提高運用英語的能力,不能把學科教學上成英語課。
2 .母語與英語的關系
實施雙語教學,要考慮到學生現有的英語基礎,處理好母語與英語的關系。開始階段,教師講解學科內容全部用英語是不現實的,所以需要通過母語的配合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教學內容。但是母語的使用要逐步減少,能使用英語的地方絕不使用母語,給學生創造英語學習的氛圍和實踐的機會,提高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
四、亟待解決的問題
1 .雙語師資力量還不充足
成功實施雙語教學最基本的條件之一是擁有足夠的雙語師資。師資是雙語教學最重要的因素。教師是雙語課程的設計者和開發者,教師要有能力對自己所教的課程進行加工、改造和翻譯,用英語對知識進行全新的認識和定義,把中文的書本知識變為雙語知識。這些對雙語教師研究教材、處理教材的能力和外語水平的要求都特別高。目前較為突出的問題是英語教師不懂專業、專業教師的外語能力又較差,因此,能在中等職業學校開展雙語教學的教師目前不是很多,培養雙語教師已成為當務之急。
2 .雙語教材有待開發
關鍵詞 中等職業教育;移動教學;信息化教學;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 G718.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15)29-0033-04
作者簡介
何軍卿(1967- ),男,河南省許昌科技學校校長,高級教師(許昌,461000)
基金項目
河南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項目重點課題“中職學校課堂教學重視對學生過程性評價的研究”(ZJA15143),主持人:何軍卿
加快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支撐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是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所確定的基本任務。而隨著移動終端與移動網絡的迅速發展,“一人一媒體”的新型教學模式為中等職業技術學校信息化教學提供了新的途徑和選擇[1]。
一、移動教學應用模式分析
目前,基于智能移動終端的移動教學應用模式大致有以下幾種:
(一)基于快速反饋系統的應用模式
這種教學應用模式已經在平板電腦中得到實現,并且超越之前只有選擇題和判斷題的限制,將連線、排序等難度較大的題型也納入這一系統,更加提升了該系統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快速反饋系統有效實現了教師和學生的良性互動,使得傳統的教師僅憑經驗和教學大綱死板講授、學生被動接受、缺乏自主思考的教育模式得以突破。現在及未來這一系統都是很好的應用模式。
(二)基于備課與授課平臺的應用模式
在課堂教育逐漸實現信息化、現代化的時代背景下,教學資源的共享不再是遙不可及。許多企業都開發出授課平臺,授課教師以錄音錄像的方式將自己的課程上傳到此平臺,成為電子數據儲存在特定的網站。學生只需要獲得特定的權限就可以登錄這一平臺,任意瀏覽自己需要的課件或者學習資料,而且可以突破時間和地域的限制,實現隨時隨地的學習,利用碎片化的時間、見縫插針地實現自己學習的目的。這樣的學習系統正在逐漸普及,現在市場上各種教育輔導機構,如中公公務員教育、尚德注冊會計師教育、萬國司法考試教育等,都依賴于這一模式來實現學生和教師的互動,為提升教學質量提供可靠保障。
(三)基于電子教材的應用模式
所謂電子教材,就是將紙質版的各種文字、圖片、音頻資料、視頻資料等以特定的電子形式存儲在計算機中。學生可以利用這一系統調節文字大小等以適宜自我學習需要,并可以循環往復地復習視頻資料和音頻資料,在學習相應的材料后還可以通過電子作業等方式來及時鞏固效果。電子教材最大程度上實現了寓教于樂的教育方式,不但是對傳統紙質教材的一種創新性革命,也改變了學生的閱讀方式,提高學習興趣,更可以及時促進學生溫故而知新,是移動教學不可缺少的應用模式。
(四)基于教育應用程序(APP)的人機互動應用模式
基于教育應用程序(APP)的人機互動應用模式是移動教學對傳統教育的一次突破性革命,能在最大程度上實現一對一的互動學習。它主要是將學生在學習過程所面臨的不同階段不同學習需求,比如新知識的閱讀學習、知識的背誦記憶、知識的應用練習和技能的熟練掌握等,均通過開發出的應用程序來實現,通過分階段的預習要求、學習要求、學習方法總結、難點重點疑點歸納、學習效果考察、相關知識點索引等來實現前所未有的互動性學習體驗,是對學習方式的一種有效補充。
(五)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應用模式
網絡空間學習其實是傳統教學模式的電子化。如耶魯大學的一節公開課可以實現全世界的共同分享,華盛頓、紐約、北京、東京等不同國家和地區可以在同一時間實現資源共享,所依賴的就是網絡。這種學習模式在國外被稱為“翻轉課堂”[2]。網絡學習空間實現了學生與機器、教師與機器、學生與教師、學校與家庭等各個維度的立體式學習。其打破了傳統課堂的界限,實現了課前、課中和課后的一體化學習。隨著無線網絡和智能移動終端的普及,智能移動終端和網絡學習空間的有機結合,將成為互動學習時代的主流學習方式。
二、中等職業教育移動教學可行性分析
智能移動終端及其應用的普及,使得師生對資源的獲取、交流能夠真正突破時間和空間限制,達到泛在學習的理想狀態[3]。筆者認為,在中職教育領域開展移動教學的可行性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基礎設備、技術條件具備
中職學校面向的招生對象,對于現代化智能終端設施已非常熟悉,無論是平板電腦、智能手機、電子筆記本、電子書本,還是最新的亞馬遜閱讀器、IPad、IWatch等等。這些設備在無線連接音視頻傳輸設備、軟件方面,都具有十分顯著的性能提升作用,完全有可能為移動教學夯實基礎。各種智能終端的運用離不開傳輸協議的實現,目前運用較多的是DLAN協議和Miracast協議。其中,DLAN協議在使用程序和實現效果上都存在著缺陷,無法滿足現代社會的教學需要。而 Miracast協議則能夠最大限度保障各項教學目的的實現。當使用者希望在設備間無線分享設備的畫面內容時(同屏傳輸),無須再通過繁復的手續連接傳輸線或進行設定,就能彼此識別、彼此聯結,并能管理鏈接,根據設備的功能與網絡條件,協調合適的影音傳輸格式,讓影音畫面能在不同的裝置間共同分享。
利用Miracast技術,使用者不再需要利用各種規格的線材與轉換器將各種設備有線連接在一起。除此之外,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臺式機等設備不再需要設計各種連接接口就能與其他的輸出設備,如電視機、投影儀、音響、耳機等連接,將多媒體與應用服務的內容在遠程影音設備上播放。在教學中,Miracast協議的運用可以讓智能設備屏幕的畫面同屏傳輸到電視、投影儀等設備,方便師生交流及教學反饋。
(二)師生對此有良好的期待
移動教學模式的引進,可以對教學起到非常好的輔助作用。它不但可以將教師在日常教學中的瑣碎知識傳授和抽象認識以一種直觀的方式呈現給學生,而且可以將教師關于講課知識的各種想法、思考和各種引申內容都在移動教學模式中體現出來,以此來增進教學效果,提高學習效率。因此,中職學校教師對移動教學模式寄予了很大期望。而從學生角度而言,傳統的教育模式已經很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以中職教育招生對象的年齡段特點來看,傳統的填鴨式灌輸教育無法為他們營造該有的學習氛圍。而移動教學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們會被執教教師精心分析書本之后歸納出來的插圖、卡通或照片等信息所吸引,進而增強自身的學習興趣。時代在變化,只有更新教育觀念,升級教育模式,才能夠讓學生渴望學習,渴望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
(三)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
科技發展是自然力量無法阻擋的客觀趨勢。在以時代形勢為大生態圈的發展環境中,傳統的教育模式必將被移動教學模式所替代。寓教于樂的教育模式將會成為未來教育界的主導力量。以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智能終端為代表的移動教育途徑,不但可以及時記錄學生、教師在學習生活中的足跡,積累點滴的生活財富,還可以使得學生有興趣和教師共同學習,也可以使得教師有動力去從事自己的工作,實現自身的價值。移動教學將會在中職教育的舞臺上發揮更大的能動性作用。
三、移動教學在中職教育教學中應用的困境
(一)硬件設施層面
中職教育所面臨的困境之一就是經費來源單一,硬件設施不完備。而移動教學又需要以特定的多媒體平臺為依托,無論是電腦、實物投影等設施都需要很高的資金投入。作為資金來源單一的中職學校,如何能夠籌集到這筆資金也是推行移動教學不得不面臨的現實問題。
(二)學生層面
在移動教學過程中,離不開學生的參與,但是移動教學無法實現每個學生的操作檢驗,并且由于年齡的差異,學生對于移動終端的操作水平也有所不同,也會導致教學效果不同。移動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教師對學生的監督和約束,不能夠保證學生學習的態度是否端正,不但使得學生作業的原創性難以保證,學生的學習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難以得到真實有效的反饋,給教師授課帶來誤導。同時,移動終端進入人們生活已經有好多年,學生對其興趣也已經慢慢下降。再結合中職學生年齡段的特點,往往又會被移動終端的電子游戲、交友工具、購物消費工具分散注意力,無法實現學習時注意力高度集中,自然也就對教學質量增加了諸多不確定的消極因素。
(三)教師層面
移動教學對于教師的講課方式是一種挑戰。教師不得不采取措施來保持和學生的距離,以免被過分拉大,而且必須協調好與學生的交流方式,以免導致學生對于移動終端的過分依賴。移動教學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教師的精心備課,如果教師的講課內容無法突出重點和難點,移動教學的效果就不會很明顯。從目前中職教育師資力量現狀來看,不可能保證移動終端所講授的課程都是精華。如果教師僅僅依靠自己的終端內容,濫竽充數,照本宣科,根本無法實現預期的人才輸出效果。
四、中職移動教學實施的若干建議
(一)提高師資水平,適應新的平臺技術
對中職教師的專業授課水平、移動教學工具使用熟練程度等做出嚴格要求。對于教學水平不過關、移動教學工具使用不熟練的教師要禁止走上中職教學講臺。而中職教師自身,更應積極順應時勢,掌握新科技。移動智能設備作為新的科技產物,它集諸多功能于一身,教師完全可以通過移動設備上的攝像功能,將學生的作品成果以圖像或者照片方式展現出來,提升學生自信心和學習積極性,避免出現學生因為基礎知識不扎實所帶來的消極情緒。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參與操作,同步性高、反饋及時、操作靈活是移動教學平臺最大的優勢。
(二)改變教育模式,實現科教興學戰略
當移動智能設備用于教學,中職教育的課堂涵義也將會得到很大的擴充。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無法依靠單一的方式來實現學與教的目的。依靠這些智能終端,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逐步摸索出靈活多變的教學內容來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拓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用學生的眼光和角度來發現和彌補講課中的不足。同時,中職師生還需要放棄固有的課堂陣地,消除師生間的鴻溝,利用移動教學平臺,沖破點的束縛,在學生與教師的討論、學生與學生的討論中及時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最大程度上實現教學目標。
(三)制定移動教學評價標準
中職教育的特殊性最主要的還是其技能性,這也是中職教育區別于普通院校的本質特征。當前我國對涉及移動教學的課程資源開發及其評估標準的研究很少。盡管我國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教育信息化技術標準,但目前還沒有完全的把移動教學系統的標準化納入其標準之中,對此,可以結合移動教學的定義、特征、移動設備的特性設計課程資源評估標準。立足我國基本國情,建立起一套多角度、多層次、多元化考察移動教學的測量評價方式,設計出一套符合我國國情的移動教學資源評價標準體系。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建立。
1.評級主體層面
在我國的傳統教育中,教師的獎懲等問題很大程度上僅僅依靠學校的規定,忽視了學生和家長的評價。因此,筆者建議應當拓寬移動教學的評價主體體系。改變之前教師主導課堂的模式,賦予學生對于教師的評價權利,學生可以從講解課程的透徹程度、講課內容的把握銜接、講課技巧的運用、移動教學工具使用的熟練程度等諸多方面給教師做出一個綜合、客觀的評價。同時,為了防止學生對教師的評價過于主觀,學校還需要和學生家長保持一定的聯系,從中職學生的綜合表現和個人素質提升程度等方面來考量教師的授課水平和業務基準。
2.評價準則層面
為了增強學習氛圍,提升課堂效率,移動教學的內容應當和學生知道有什么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移動教學的內容應當體現三個基本原則:首先是以學生為中心。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主動去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主動搜索、尋找適合的內容。同時,需要盡可能細化內容,或者以知識難點為基礎,為某一類型問題提供定制化內容,提高針對性。例如,移動教學的內容必須包括對教材的知識點提煉總結、課堂知識深入淺出的透徹講述、學以致用的方法指導、舉一反三的知識拓展、溫故知新的作業安排等。移動教學“內容為主”,盡管比較寬泛,但是只有高質量的課堂內容才可以體現移動教學建設的初衷和達到預期的目標,課程才能夠發揮它應有的價值;其次是優勝劣汰。移動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育模式,每位教師的熟練程度是有區別的,如果沒有好的教學內容作為依托,便是對資源的浪費和對其自身工作的否定。為了保持移動教學始終能夠發揮出最大的優勢就必須優勝劣汰,對于不符合標準的課程制作教師規定與福利待遇相掛鉤的處罰措施;最后是原創性。移動教學平臺的內容是為學習服務的。內容的設計應以學生基本概況為依托,基于學生所能理解的生活場景,模擬學生面臨困難的真實環境,只有和學生切身相關的內容才有助于直接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從學生的需求出發,結合其認知場景來設計和講授內容,才能提高學習效果,才叫做“做出好內容”。
參 考 文 獻
[1][2]方兵,楊成.I時代的高校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分析[J].遠程教育雜志,2013(6):90-92.
[3]喬軍,吳瑞華,熊才平.智能移動終端的教學應用及前景分析[J].現代遠距離教育,2013(2):81-83.
[4]寧梅,陳倩,.智能移動終端在大學生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青春歲月,2013(11)(下):279.
Exploration on Mobile Teaching Model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He Junqing
Abstract The mobile terminal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rtability, interactivity, autonomy and point-to-point transmission, which makes it possible to launch an interactive classroom-teaching and the extra-curricular interactive research. Therefore, the informationization teaching based on the mobile terminal is the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s, and its application also will be more and more widely. But for the informationization teaching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s, the mobile terminals is still a new thing. Only the role of mobile terminals is defined, and the teaching mode and the hardware and software systems which adapt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bile terminals are select and developed, the role of mobile terminals in the informationization teaching can be given full play to avoid the waste of resources.
關鍵詞:教學方法 教學質量 教學方式
我國處于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階段,仍需要大量的初級人才因此必須大力發展中職教育。數學這個自然學科作為提高中職學生的文化素質的一門重要學科,近年來出現了教師教學難學生學習沒有積極性甚至一些學生放棄了對數學學習的局面,再加上目前中職學校普遍重視專業課輕視基礎課的現象及數學教學改革成為專業課服務的一門學科,使得教學內容大量地被壓縮,學生的整體素質也在下降,導致了教學特別困難所以必須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確保教學質量。
1、中職數學教學目前存在的問題
教材內容和觀點陳舊,沒有立足于現實,缺乏時代特征.隨著當前課程的改革,教學計劃的調整使課程被壓縮了學時,但教學內容與教材卻依然如故。
教師與學生缺乏互動,現在的教學中仍然是注重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缺少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體現教學過程中教師單方面地控制教學過程,枯燥地傳遞著信息,沒有學生的參與和交流,這樣就導致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影響。
教學方法單一,數學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化,一般都是先把概念講完然后做習題,老師和學生都圍繞著教材上的內容學,這種最傳統的教學模式已遠遠地被時代的步伐拋在了后面,所以就沒有辦法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
現代教育技術在數學教學上的應用不足,雖然計算機輔助教學理念被絕大部分學校所接受,但計算機卻從未進入過數學教學的課堂,教師仍然是以粉筆黑板為主,又由于中職學校對文化基礎課不重視,使得教師沒有積極性去。
2、如何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2.1 設置問題情境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啟迪思維,培養思維能力是發展學生智能的核心,也是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教師應有效的引導學生通過多想而達到會想,循循善誘以尋思,總結規律,從而更好的開發學生思維。在教學過程中,教是外因,學是內因,教通過學而起作用。教學的藝術就在于根據學生意愿,發揮內因的積極作用。這也是啟迪思維的基礎。教學時,應在講每一個之前,首先向學生介紹此問題的重要性,以此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并且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其次說明解決此問題方法的特殊性。要求學生找到這種解法,以引起其好勝心,從而活躍學生的思維,增強其學習的興趣。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將所要講授的內容巧妙地隱含在每個問題當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通過解決問題掌握所學的知識,引導學生分析問題,這樣可以鍛煉學生的獨立意識,而不是緊緊依靠老師。當學生無法解決時老師再將新知識傳授給他們,這樣就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他們就能按照老師的思路跟著老師一起完成教學內容。解決問題時學生有一種成就感,同時培養了他們分析判斷表達等方面的能力。
2.2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上課之前教師就應該了解學生的文化基礎及他們的基本情況, 這樣才有利于教學。老師對學生的關心必然能得到學生的尊敬。老師要嚴于律己,為人正直誠實,還要有樂于奉獻的精神,讓學生確信教導的真實性和正確性。老師傳授的知識學生能認真領會,為此師生的感情才能在教與學的過程中產生共鳴,學生才會知道學習是自己的任務,這樣才會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
2.3 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中心
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努力爭取創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引導他們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 讓他們在學力。 在教學中幫助學生領會數學定義定理的技巧,改掉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通過優化課堂教學過程、結構、方法和手段,為學生主動探究提供空間和時間,同時要改變數學教學沒有實踐課的現狀,要結合中等職業的特點,按照專業組織學生積極地利用數學知識生產和實踐,這樣學生就可以進行探究性學習。
教師要改變以講為主的注入式教學為以練為主的啟發式教學。一般情況下,通常采用學、講、練的模式進行教學。教師開始只提出問題不講解,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自學、進行探討。在此階段,教師只起著檢查、引導和解疑的作用,然后教師進行精講。精講就要求教師明確重點、理清思路、解決疑難的效果,然后再練,使學生深入的了解、鞏固并能靈活運用。這樣的安排,課堂上時間由學生自己練習、思考。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2.4 采用競爭激勵法
學生都希望在老師面前能表現自己,得到老師的注意和表揚,這樣自己就有一種成就感, 經常聯系實際生活可以給學生表現的機會。
2.5 重視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
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運用。根據數學的教學內容、學生的自身素質及年齡特征,再結合他們所學的專業, 選擇出恰當的教學方法,盡最大的努力根據現有的教學狀況把現代化科學技術運用到教學中。
2.6 要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
由于近年來高校的擴招,使得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基礎知識較差,學生間的差別也相當的大。因此必須根據具體情況采取具體的方法。首先在同專業分班的時候就要盡量將文化基礎相近的學生分在一起,這樣才有利于教學;其次在教學上要照顧基礎差的學生。在課堂上盡量采用學生都能接受的教學方法,多利用簡單的例題讓他們掌握基礎知識,多做練習讓他們鞏固知識,多與實際生活聯系讓他們知道數學在生活中處處存在,從而有利于學生對本學科的重視及學習,更有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教學質量的提高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教師只有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及手段,才能使中職數學教學的質量得到保證。
參考文獻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 服裝專業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1-0167-01
隨著中國就業形勢的日益嚴峻,中等職業學校的服裝專業教學迎來了新的挑戰,如何讓學生能保持正確的學習態度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能盡快地由學習狀態向工作狀態轉變,滿足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是當前中職服裝專業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基于以上背景筆者將嘗試從教學模式、方法和內容三個方面提出改進中職服裝教學的建議,僅供參考。
一 改革教學模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第一,實現理論與實踐的高度相結合,教師的口頭講解與學生的動手練習同步進行,打破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以生產實踐為中心,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在服裝設計、結構設計與工藝制作等課程教學方面加強與實際生產和工作的聯系,在向學生傳播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加強對學生專業技能的訓練。
第二,實施項目教學,提高教學的仿真性,模擬實際的產品開發、跟單,且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開展頂崗實習訓練。校方可以根據服裝專業學生當前所處的學習階段,安排學生進行階段性的項目訓練,以檢查學生對專業性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一方面是為了檢測學生的學習成果和教學效果,另一方面為下一階段的專業教學提供參考,從而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提高教學效率。當學生具備較為完整的專業基礎時,學校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跟單練習和頂崗實習工作,使學生對服裝生產和經營流程有一個大體上的認識和了解,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和獨立創業的能力,促進學生盡快與服裝行業相適應。
第三,中等職業學校還可以開展服裝專業學生的實訓教學,與服裝企業合作,建立校外實習基地,使學生能近距離的觀察和體驗現代企業生產和經營方面的新技術、新工藝和新理念,更直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
二 改革教學方法,圍繞主題開展教學
主題教學首先要求不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要把學生放在職業者的位置來進行教學,學生不再是以學生的身份來進行學習,而是作為一個職業人的身份來進入學習,因此主題教學是基于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學生是教學的核心,通過對學生學習的跟蹤和分析來進行教學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與以往的目標教學有較大的差別,它給出了既定的成長路徑和發展條件,雖然同樣是以促進學生的就業為目標,主題教學使各專業的知識和技能得到整合,有利于增強學生對專業技能的熟練程度,對職業的適應能力和創新意識。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逐漸成為現代中等職業學校服裝專業課堂教學中的必備品,告別了傳統的“板書”時代,使實踐應用技術變得更直觀,更大程度上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求。在服裝專業的教學中應充分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及網絡技術,結合中等職業教學的教育特點,圍繞主題展開教學。此外,中職學校可依托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形式,建立校園網進行遠程教學,使服裝專業的教學變得更加便捷,與其他學校形成高度的教學資源共享,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料。
三 改革教學內容,與時展接軌
學生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理解和運用主要來自于教師對知識和技能的熟知程度和理解程度,因此要想改革中等職業學校服裝專業教學,提高教學有效性,首先要求教師要不斷地進入服裝企業學習,了解企業文化,熟悉服裝生產和經營的工業流程,學習技術和工藝以及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并予以總結和綜合,將其內化、升華運用到實踐教學之中,傳授給學生。通過這樣的做法不斷更新服裝專業的教學內容,使之與時俱進充滿時代色彩,以此促進學生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消化,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與此同時,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時,既要注重實踐教學環節,也要注重教學內容難度的遞增性。在實際的專業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進行模塊劃分,以就業為目的,擴大實踐教學比例,有層次地安排實踐教學的難度,為學生的后期發展打好基礎。
四 結束語
眾所周知,就業是中等職業學校人才培養方案的重點,因此在中等職業學校的服裝專業教學中更要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能力為中心,改革教學模式、方法和內容,促進學生盡快轉變角色,以適應職業人的身份,從而更好地與現代企業和社會接軌。
參考文獻
[1]張曉芹、李文仙.關于在“服裝材料學”課程中開展有限開放式教學模式的探討[J].科教文匯(下旬),2010(12)
關鍵詞:中等職業教育 英語教學 英語課 學習興趣
2005年國務院出臺的《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指出:“落實科學發展觀,把發展職業教育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教育工作的戰略重點。”職業教育的目標就是以就業為導向,而英語課程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基礎課程,同時也是學生們將來走向工作崗位必備的語言工具,這也就要求我們把握職業教育目標的同時,更應注意職業教育中的英語教學。
1、中等職業學校為何開設英語課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英語這一門國際性的語言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引起各領域的重視。英語作為國際間學校交往的一種公共語言,其地位越顯重要。與此同時,我國從幼兒園、小學、中學、高等院校本科和研究生課程的設置中,已顯露出逐步重視英語教學、重視學生英語交流能力培養的趨勢。學英語已成為一種國際趨勢和潮流,它具有國際間交流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學英語也是現實生活的需要。中職學生學英語是生存的教育,素質的教育和國民的教育。這不僅是學習的時尚,它更具有深刻的意義。在我國家實行對外開放政策以來,到處有外資企業,涉外飯店以及各種各樣的涉外旅游業務等。以就業為目的的職業教育需要我們的學生在很多崗位上掌握和應用一些基本的英語知識。在國內,每個用人單位都關注員工的英語水平級別;在香港,企業中會英語的員工的工資比不會英語的員工的工資多兩倍;在國外,做一名保姆必須能看懂英文的醫藥說明。所以說,中職學生學習英語是大環境所決定的。
2、在中職學校怎樣開設英語課
2.1 中等職業學校開設的英語課程要在九年制義務教育基礎上,幫助學生進一步學習英語基礎知識,培養聽、說、讀、寫等語言技能,并初步形成職場英語的應用能力;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策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學生了解、認識中西方文化差異,培養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2.2 中職學校的英語教學不像中、高考有所限定,其目的就是以就業為導向,因此,中職學校英語課的教學更為靈活和實用。英語課程的設置也應根據這一原則,依據市場需求確定培養目標和人才規格。我們可以將英語教學分為三個模塊來進行,基礎模塊,職業模塊和拓展模塊。其中基礎模塊是各專業學生必修的基礎性內容;職業模塊是適應學生學習相關專業需要的限定選修內容,各學校可根據實際情況和專業結構進行選擇和安排教學;拓展模塊則是滿足學生個性發展和繼續學習的需要可任意選修的內容。
3、教師如何上好中職英語課
中國著名的調查研究家王宏甲所著的《中國新教育風暴》中說:“全國1300萬教師需改變教育方式,3億學生需改變學習方法……”。由此可見,一直沿用的傳統式教學方法亟待改革,在中職英語教學中更應打破這種以“教”為主的教學方法。我們應該做的是“關注學生”,而不是“管住學生”。
3.1 中職學生這個年齡的特點是: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如果教學中忽視這些特點,單純沿用傳統教學模式,使用傳統教學方法機械地進行講解,把他們純粹當成知識的容納器,填鴨式地向他們灌輸在他們眼中枯燥無味、冷冰冰的語法、詞匯,他們更不感興趣,因而也就談不上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習需要興趣。就某種意義上講,學英語就更需要興趣。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保持它,使之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正是我們中職英語教學工作者應考慮的問題。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們認為不先學習音標就不能讀單詞,其實不然,例如:有些著名的歌手并不識譜,但歌唱的很好,關鍵是他模仿的好。我們在教英語時,也可采用同樣的方法,讓學生聽錄音帶來模仿,學生們模仿學習的興趣肯定會比學音標的興趣大。英國著名教育家赫伯特?斯賓塞說過:“要盡量使學生在快樂中掌握知識,使求知成為快樂而非苦惱的事。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探討,自己去推論,教師給他們講的應該盡量少些,而引導他們去發現的應該盡量多些。”這種快樂學習法與現代教育教學觀是相適應的。
3.2 對中職學生學習英語的要求不是說英語時語法對不對,結構正確不正確,關鍵是能否進行交流就行了。所以在英語的教學中教師應充分重視學生的口語訓練。在課堂教學中創造一定的語言環境,使學生置身于這種語言環境中,讓學生通過模仿和感覺來學外語。比如,在電子商務和旅游專業英語教學中,我們設計了許多日常服務中必不可少的會話內容,如打電話、問路、提出建議、請求、約會等,讓學生扮演角色,創造情境,自然會話。學生在表演中通過語言、語調、手勢、表情等,把語言材料還原為活生生的交際活動,把語言和形象結合起來了,達到了理解語言的目的。參加表演的同學和看表演的同學同時進入角色,從而激發了學生掌握口語的興趣,在愉快的氛圍中達到了訓練學生口語的目的。這樣既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又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主動。
3.3 在評價學生時,教師應以正面、積極、鼓勵的形式來激勵學生。因為,對學生進行評價的目的是為幫助他們更好的發展,通過教師積極地評價,使學生增強自信心,激發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鼓勵他們繼續上進。
關鍵詞: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實驗
1引言
中等職業教育目的是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實驗教學是和理論教學相輔相成的,是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由于教材、教學環境和實驗設備等多方面的原因,大部分的實驗項目以驗證性實驗為主,實驗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基本上停滯不前,跟不上發展的需要,需要不斷加強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與演練。我們對中等職業教育中的實驗教學改革做了初步探索,收到良好的效果,總結如下。
2開展小班實驗教學
現在有些中職學校每個班的人數較多,一個班級有四十到五十人,實驗室的儀器有限,不能滿足每個學生的實驗要求。以至于不能保證每節課每個學生都能做完做會每一個實驗。即使實驗課上,每個學生都能有儀器去做實驗,但是由于學生做實驗人數較多,一個老師不可能指導到每一個學生,也不可能解答所有學生的問題,這就導致有的學生濫竽充數,不做實驗,蒙混過關,到最后,學完這門課,什么也不會。根據這樣的現狀,我們開展了小班實驗教學。每次實驗人數最多十人,老師既能讓每個人都做實驗,又能及時指導學生的實驗情況,使學生及時更正在實驗中的不足,達到要求的實驗效果,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大大地得到了提高。
3理論和實驗教學同步進行
傳統的實驗一般是先理論后實驗的教學方法,但是由于現在的學生基礎普遍比較差,課堂所學知識無法理解,做實驗時也是照搬書本,做完實驗就以為萬事大吉了,過后也就忘得一干二凈,實驗效果不明顯。根據以上問題,我們將理論教學搬到了實驗室,也就是說,我們在實驗室上理論課,邊講課,邊做實驗。讓學生把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驗中,再將實驗和理論聯系起來,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學效果明顯有所提高。
4將實驗內容和企業的需要結合起來
我們現在用的實驗教材內容復雜繁多,大多數是沿用以前的老教材,實驗內容滯后,跟不上現在社會發展的需要,甚至和現在社會的發展需要脫節,學生沒有學習的動力,覺得學不學都一樣,只是為了那一張文憑。學生沒有學習的欲望,主觀能動性不強,就導致畢業之后什么也沒學到,什么也不會,還抱怨學校沒有教好。針對現在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提出以下幾點改革措施:第一,應該派年輕老師去企業學習,學習企業先進的管理理念,先進的實驗儀器。讓老師和員工一樣,員工做什么,老師就做什么。這樣老師的能力就會有所提高,見多識廣,老師再把他在企業中所學到的東西應用到教學中來,學生也會更感興趣。老師也會看到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我們就有針對性地去培養什么樣的人才,把學校教學和企業聯系起來,加強校企合作,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效果顯而易見。第二,針對企業的要求,我們應該去編寫適合本校學生的教材、適合企業的教材,這樣學生畢業后直接就能上崗,減少了他們對工作的恐懼感。學生也會從被動的學習轉化為主動的去學習。第三,應適當減少理論驗證型實驗,加強基本功和理論基礎的訓練,加強動手動腦的能力訓練。對于每一步操作都要作嚴格規范,以養成細心、謹慎、敏捷的實驗作風,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5適當增加創新型實驗
創新型實驗的教學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基本知識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目前所使用的實驗教材往往驗證性實驗較多,而創新型實驗較少。因此,我們在保證學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及基本方法的前提下,嘗試開設了創新設計實驗,即在教師提出實驗目的和具體要求,學生根據所學的理論知識,查閱相關資料,自行設計自己感興趣的實驗方案。實驗方案設計好后,老師和同學之間相互討論,同時指出方案中的不足和缺憾。這樣做一方面學生的知識面和能力全面提升了,另一方面,老師也可以從中可以了解到學生哪部分的知識相對薄弱,使得老師掌握以后的教學重點。這不僅可以鞏固學生的實驗基礎知識,培養學生較強的實驗技能,而且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設計水平、創新能力與獨立完成實驗的能力。
6信息化教學引入課堂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使得教學資源和素材更豐富。尤其是MOOC的興起,使得網絡資源利用達到一個新的。傳統的職業教學的方式逐漸失去對學生的吸引力,也制約職業教學質量的提高。在網絡多媒體的發展進程中,資源選擇多樣,可以全方位選擇適合本校學生實際情況的網絡教學資料,作為實驗教學的輔助材料。網絡輔助教學、虛擬仿真實驗等是重要的方式和手段。通過有效的網絡資源利用和仿真實驗的開展,輔助學生加深對實驗、實習的認知,促進職業教學質量提升。實踐中,我們把一些重要的實驗、與企業項目合作的重要實踐實習等重要內容環節錄像,通過網絡共享的方式,供給學生課外學習,或作為老師課內的重要教學資源素材,這種做法受到學生的廣泛歡迎,也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中等職業院校主要為國家培養技術型人才,因此,實驗實踐教學顯得十分的重要。我們在實驗教學通過以上改革的嘗試,收到良好的效果,激發了學生做實驗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實驗理論知識和操作能力。教學改革的路還很長,我們還需結合社會需求和學校的發展,不斷地改進和完善,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作者:王娟 單位:陜西省石油化工學校
【關鍵詞】中等職業 法律教學 改革
目前教育體制的要求是提高教學質量,為社會培養合適的人才,這也是中等職業學校的發展方向。所以需要提高中等職業教育的辦學效益以及教學質量,從而推動中等職業學校快速發展,適應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
一 法律課程教育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中等職業教育事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及人才需求類型的變化,中等職業教育法律課程教學中出現了許多問題。比如法律課程的設置與社會和市場的需求脫節,導致了畢業生就業相當困難。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總體質量不高,不能適應傳統的教學方式。很多家長只想把自己的孩子放到中職院校學習兩年再就業,這給中職學校帶來了很不好的影響,這就需要對中等職業學校的法律課程進行改革,提高教學水平,這是今后一段時期所面臨的重要的任務。
二 面向社會需求,改革法律課程體系
中等職業教育是面向就業市場的,法律課程的設置要進行改革,根據實際情況來建立符合社會中企業對人才的需求,要和社會的經濟結構相適應。教師要幫助學生學好法律知識,教育要和生活與社會緊密聯系起來,突出職業教育的特殊功能。最主要的是提高學生的能力,使學生適應畢業后對崗位的競爭,中等職業學校的畢業生所從事的工作多數都是一線工作,所以說,在對法律課程進行設置時要以實訓為主,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對過時的課程內容要及時刪除,不斷吸納新的知識,調整課程,讓教學適應時展,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要達到各占一半,運用多種培訓方式來培養學生的應用技能,教師要不斷鼓勵學生參加國家認可的法律考試,拿到相應的證書,來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三 改革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1.因材施教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以我們要根據學生的要求來建立適合中等職業學校法律課程的教學的方法,不僅要提供給學生足夠的訓練,還要讓學生對法律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為學生提供升學機會,對選擇就業的學生來說,就要以就業為導向,教師需要重點培養他們對職業的興趣,主要教授他們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對理論和專業知識都掌握得比較好的學生,根據本人的意愿,如果想升學,就給他們更多的學習理論知識的機會。這樣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因材施教,可以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2.現代化教學方式
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發展,法律教學當中也需要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方式。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因為通過圖像以及文字同時表達的手段,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聽覺和視覺,激發學生學習法律的興趣,提高學習效果。還可以運用模擬仿真的教學手段,這種方式可以把教學內容很直觀地展現出來,在法律教學當中,可以組織學生開庭,讓學生能夠親身體會法律的審判過程,給學生配置各種角色,進行實戰演練,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深入了解并掌握法律知識,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還可以把傳統的教育方式和現代的教育方式結合起來,在教育過程當中體現人性化,尤其是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根據個人的家庭背景和成長環境,生理和心理的發育程度等等因材施教,提高學生的整體法律素質。
3.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法律的主動性
首先,要明確學生學習的具體要求,教師要選擇好是從理論開始,還是從實踐課程開始,要想達到學習目標,需要把理論和實際聯合起來,根據學生的特點以及愛好來選擇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其次,對于學生而言,沒有固定的學習年限,對于已經達到了畢業水平的學生,可以讓學生提前畢業;如果沒有達到要求,那么也可以延長時間讓學生繼續學習,讓學生多學習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要使學生對客觀世界的存在產生興趣,才能集中精力好好學習,而且,興趣的培養可以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智力的開發有助于學生接受法律教育。如果學生對與法律相關的事物沒有興趣,就不可能讓學生主動去探索、去學習,興趣在學習法律的過程中不能被忽視,興趣可以激勵學生,這樣學生可以取得好的成績,提升了自己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
四 “多證式”目標,提高學生職業能力
職業教育的特色就在于使學生掌握必須的文化知識和專業知識,掌握熟練的職業技能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多證制”適應了這種需求,讓學生在走向社會之前就掌握了相應的專業知識和至少一種技能。手握一技之長畢業離校,是“多證制”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中等職業教育對學生的最基本要求。可見,“多證制”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拓寬就業范圍,這也是人才市場對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同時,實行“多證制”,還有利于促進教師業務素質和技能素質的提高,有利于“雙師型”教師的培養。通過“多證制”促使教師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中職院校法律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J〕.消費導刊,2010(08)
〔2〕黃娟娟.社會學視野下的師幼互動類型及成因的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8
〔3〕劉彩紅.中職法律基礎課中案例教學法初探〔J〕.成才之路,2009(04)
〔4〕吳全會.體驗——探究性教學法在公共心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成人教育,2010(09)
關鍵詞:職業教育;會計教學;改革
中職院校會計專業是培養高素質會計的重要源地,但我國現階段中職類院校,在會計專業的資源配置和教學模式上仍存在一定問題。為適應當代經濟發展對高素質會計的要求,必須對已有的教學模式加以調整,由原來傳統的重理論、重體系的學科教學模式向重實踐、重技能的模塊教學模式轉變。現就我國中職學校會計教學現狀及改進措施做如下淺析。
一、中職學校會計教學現狀
1.課程體系
中職學校會計專業是以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實踐環節組成的學科為中心的課程體系,沒有擺脫學科教學模式的束縛,仍然受知識系統性、學科性和完整性的制約。雖然加大了實習實訓教學的力度,但由于受學科教育的影響,還不能按照實際會計工作崗位要求組織教學,實習實訓的絕大部分內容是賬務處理,其實是準則、制度講解的繼續,是將平時做在作業紙上的作業改做在賬冊、憑證上而已。
2.教學環節
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是會計專業職業教育的一項主要任務。然而,在長期的會計教學中,一直存在著理論和實踐脫節的現象。目前,部分課程增加了實踐教學環節的訓練,但教學重心沒有真正向實踐技能訓練方面轉移,實踐教學環節效果弱化;教學內容注重于準則、制度的講解,過分強調會計核算內容;教材內容陳舊老化、交叉重復、內容偏多、理論偏深,造成教學時間和教學資源的浪費,影響實踐教學的安排;缺乏對會計工作崗位的認識和調查研究,沒有按照會計崗位所需的專業知識和專項能力組織教學,使實踐課內容缺乏實效性和針對性。
3.成績考評方面
學生成績考評基本上沿用傳統閉卷、筆試形式的期末考試評價方式,僅以一次成績作為成績評價標準,缺乏科學性,忽略了實踐能力的測試。這種紙上談兵的考評體制,造成校企人才評價標準脫節。嚴重影響了學生實際操作技能的鍛煉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從而對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產生了一些負面的影響。
4.師資隊伍方面
教師沒有實際的會計、審計工作經歷,缺乏實際工作經驗和操作技能,不能滿足技能型人才培養需要。在教學中照本宣科,鸚鵡學舌,傳授的“技能”猶如空中樓閣,學生學到的知識不能適應就業的需要。總之,師資短缺,整體素質偏低,“雙師、素質型”教師嚴重不足。
二、改進措施
1.轉變觀念、注重實效
作為一線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必須轉變以往的教育觀念,充分理解中等職業教育會計專業培養目標。教學過程中要突出學生的學習主導地位,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以實際會計崗位需求作為教學的方向。樹立“以學生為中心”、“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理念,變“傳授知識”為“傳授技能”。
2.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人才培養模式所解決的是中職教育“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和“怎樣培養人才”這兩個根本性的問題。中職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應該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會計崗位模塊教學為中心、突出實踐操作技能培養的“公司式”人才培養模式。按照公司內部會計及相關崗位要求,規定崗位職責、權限劃分及審批程序,明確各崗位會計基礎工作規范、財務流程及票據傳遞程序,進行全方位模擬實踐。同時,按照崗位模塊組織教學,使學生明晰崗位設置并掌握各崗位應具備的專業知識和業務技能,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統一校企人才培養知識體系和評價標準,使學生真正具有企業所要求的實際操作技能,從而實現零距離就業的目標。
3.改革課程體系,強化實踐教學環節
對傳統的學科課程體系進行改革,壓縮理論課時,以“必須、夠用”為原則,注重課程內容的實用性與針對性。采用模塊式課程體系,是通過對會計崗位的分析,以會計崗位所需要的知識和能力為基礎,構建課程和教學內容,形成一個個適應實際工作需要的知識和能力“模塊”。根據模塊式課程體系的構思,在實踐教學環節摒棄學科理念,展現實際會計工作崗位及其操作流程、管理制度與技能要求,使學校所學與工作所需保持一致。
4.改進教學方法,加強會計模擬教學
教學中應避免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倡導新的教學方法:如采用“啟發式”、“互動式”、“自助式”等教學方法。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提出問題,進行案例分析,小組或教學班集體討論、請學生上講臺講課等等,教師有針對性地擇疑解惑。這樣可以使學生學得更靈活更透徹,課堂氣氛更生動活潑。同時,要進行會計模擬實踐,讓學生對會計工作的全貌有更清晰直觀的了解,把學生推向系統學習和自覺實踐的主置,提高學生應用書本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加學生對會計學科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5.完善考核評價制度
以用人單位對會計人員的評價標準為導向,改革考核評價制度。考評的內容力求全面系統,既要考理論知識,也要考實際操作技能、社會交際能力、解決問題與創新能力、品德素質等;考試評價方式力求合理有效,加大平時考評力度,設置考查學生實際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的考試形式;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考核力度,特別強調綜合模擬實習與社會實習環節的考核,并將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作為考核指標。
6.師資隊伍建設
教學質量的提高,關鍵在教師。建立教師聘用、獎勵、考核和培養機制,鼓勵教師在完成教學和科研任務的同時,參加會計師、注冊會計師、資產評估師等社會職業資格考試,有計劃地選派教師到企業實習鍛煉,鼓勵會計專業教師到社會上做會計兼職工作,參加會計學會、審計學會及相關學術社團組織,同時聘請企業財務工作者到學校擔任兼職教師,以改善師資隊伍結構,強化和提高實踐教學水平。
7.實習基地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