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藥行業年度工作計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主線,以創建省中醫藥工作示范縣為載體,充分發揮中醫藥的特色優勢和作用,不斷提高我縣中醫藥服務水平,更好地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服務。
二)基本原則。堅持政府主導、部門參與、統籌兼顧、共同提高,推進中醫藥在中醫藥服務機構、綜合醫療機構、公共衛生機構全面發展;堅持繼承優先、科學創新,既保持特色優勢,又積極利用現代科技;堅持事業發展、產業聯動,推動中醫藥醫療、保健、科研、教育、產業、文化協調發展。
二、主要目標
通過3年左右的努力,年11月底,縣基本落實全省中醫藥工作示范縣創建任務,并完成自查驗收工作。此基礎上由縣創建省中醫藥工作示范縣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有關部門配合,年初向市申報創建全省中醫藥工作示范縣驗收報告,力爭年底建成全省中醫藥工作示范縣。
三、創建內容
一)加強對中醫藥工作的組織領導。
1.政府出臺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將中醫藥工作納入我縣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衛生事業發展規劃和政府年度工作目標,建立與下級政府及相關部門共同推動中醫藥工作的協調機制,加強目標責任考核。制定我縣中醫藥事業發展規劃并組織實施。
2.縣政府成立全省中醫藥工作示范縣創建領導小組,制定示范縣創建活動實施方案,納入政府年度工作計劃,每年至少研究一次中醫藥工作,向相關部門分解發展中醫藥的工作任務,落實人、財、物等各項基礎保障。
3.縣衛生局有分管中醫藥工作的局長,設有中醫藥工作管理機構或配備專職干部。主管中醫藥工作的領導和專職干部熟悉中醫藥政策、中醫藥管理知識和我縣的中醫藥工作情況。
4.中醫藥事業費實行財政預算單列。縣級中醫藥投入占全縣衛生總事業費不少于20%用于中醫藥基礎條件建設、服務能力建設、人才培養等工作。基本公共衛生均等化中中醫藥服務項目經費比例不少于1/5
5.深化醫改中充分發揮中醫藥的作用。
1)中醫醫院和綜合醫院中醫科床位補助標準提高到同級綜合人民醫院床位補助標準的1.5倍。
2)將縣級中醫醫療機構全部納入城鎮職工、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管理。鄉鎮衛生院必須設立中醫科、村衛生所必須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
3)醫保經辦部門嚴格落實城鎮醫保中醫醫院起付線降低一個檔次,報銷比例提高10%優惠政策。對定點醫療機構使用《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年版)中的甲類中成藥、中藥飲片和《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年版)中的中成藥、中藥飲片,為城鄉居民診治疾病所產生的費用按照基本醫療保險規定給予全額報銷。將定點醫療機構自制生產、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備案并只在本院使用的院內中藥制劑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用藥范圍,按照甲類藥品給予報銷。
4)新農合經辦部門嚴格落實縣級以上中醫醫院起付線降低30%報銷比例提高20%優惠政策。對定點醫療機構使用《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年版)和《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年版)中的中成藥、中藥飲片以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以治療為目的基層實用中醫藥適宜技術和全省統一調劑使用的院內中藥制劑,為城鄉居民診治疾病所產生的費用,分別在門診和住院統籌資金中定給予全額報銷。
5)根據疾病譜排序確定10個優勢病種,編制中醫藥協定處方,鄉村兩級醫療衛生機構利用地產中藥材和中醫藥適宜技術治療常見病多發病由新農合全額報銷工作覆蓋率達到100%
6)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零差率銷售工作覆蓋率達到100%實施零差率銷售工作中,對中藥和中醫藥適宜技術應用較多的社區和鄉村衛生機構適當提高補償標準。
7)公立醫院改革中充分考慮中醫藥服務費用低廉的特點,科學合理增補中醫藥服務收費項目,適時調整中醫藥診療服務收費標準。
二)加強中醫藥服務網絡建設。
1.中醫醫院基本條件。
1)基礎設施達到二級甲等中醫醫院要求,通過二級甲等中醫醫院評審。
2)一級臨床科室達到10個以上(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骨傷科、針灸科、推拿科、康復科為必備科室)市級中醫醫院一級臨床科室達到15個以上(除中醫科室外,ICU為必備科室)臨床科室命名符合國家《關于規范中醫醫院醫院與臨床科室名稱的通知》要求。
3)醫院設備配置符合《中醫醫院設備配置標準》要求。縣上還要積極為醫療機構配置中醫診療設備。
4)中藥房設置達到醫院中藥房基本標準》要求,中藥煎藥室符合《醫療機構中藥煎藥室管理規范》要求。
5)積極開展中醫藥文化建設,從服務理念、行為規范、環境形象等方面體現中醫藥文化的特點。
6)信息化建設達到中醫醫院信息化建設基本規范》要求。
2.綜合醫院中醫藥基本條件。
1)設立中醫藥管理科并設有專職工作人員,門診設立中醫科和中藥房,住院部設立不少于總床位數5%中醫病床。
2)中醫臨床科室達到綜合醫院中醫臨床科室基本標準》要求。中藥房設置達到醫院中藥房基本標準》要求,中藥煎藥室符合《醫療機構中藥煎藥室管理規范》要求。
3)將中醫藥內容納入綜合醫院等級評審標準基本指標和日常業務工作考核指標,建立西醫臨床科室中醫藥業務考核評價體系和工作促進激勵機制。
3.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藥基本條件。
1)所有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設置標準化中醫科和中藥房,裝修裝飾上體現中醫藥文化特色,形成相對獨立的中醫藥綜合服務區。
2)建成10個以上有中醫藥特色的鄉鎮衛生院,中醫就診人數占總就診人數的1/3以上,中藥收入占藥品總收入的1/3以上,中醫藥收入占總收入的1/3以上。
3)建成1個有中醫藥特色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形成2個以上在當地有影響力的中醫藥優勢病種。
4)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應根據中醫臨床診室設置情況配備中醫診療設備,包括針灸治療床、推拿治療床、推拿治療凳、針灸器具、火罐、TDP神燈、中藥霧化吸入設備、刮痧板、電針儀、艾灸儀、智能通絡治療儀、頸腰椎牽引設備、中藥熏蒸設備等。
5)中藥房應配備中藥飲片柜(藥斗)藥架(藥品柜)調劑臺、藥戥、電子秤、消毒鍋、標準篩等,中藥飲片不少于300種并能提供煎藥服務。
4.村衛生所和社區衛生服務站中醫藥基本條件。
1)村衛生所和社區衛生服務站至少配備電針儀、TDP神燈和中醫治療包(箱)內含針灸器具、刮痧板、罐具、艾條等)等中醫診療設備。
2)所有村衛生所開展利用地產中藥材和中醫藥適宜技術為農民治療常見病多發病由新農合全額報銷工作。
3)90%以上的村衛生所和社區衛生服務站配備中藥飲片不少于200種,村衛生所的中藥飲片可由鄉鎮衛生院統一配送。
5.建立中醫藥業務對口幫扶與協作機制。積極爭取市級中醫醫院與縣級綜合醫院和縣級中醫醫院建立業務幫扶合同,對綜合醫院進行中醫藥技術指導,對中醫醫院進行業務幫扶。
6.加強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中醫藥業務協作。縣級中醫醫院設置基層指導科,安排專人負責,對鄉村、社區醫療衛生機構開展中醫藥業務指導。要組織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安排專人負責,對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村衛生所開展中醫藥技術業務指導,定期對基層中醫藥人員進行培訓。
三)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
1.綜合醫院院內參加3個月以上西學中培訓班學習人員占西醫臨床執業醫師總數的60%以上。綜合醫院西醫臨床科室至少配備1名中醫執業醫師。
2.縣中醫醫院院級領導班子中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比例不低于60%中醫類別醫師占醫師比例不低于60%中藥專業技術人員占藥學專業技術人員比例不低于60%
3.積極開展五級中醫藥師承教育工作,縣衛生行政部門每年至少督導檢查一次師承教育工作,強化日常監管,保質保量完成經省級有關部門批準備案的省、市、縣、鄉、村五級中醫藥師承教育任務,出師合格率達到90%以上。開展本級中醫藥師承教育工作。
4.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藥人員占醫藥人員總數比例不低于30%
5.100%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村衛生所至少有1名以中醫為主或能運用中西醫兩法防病治病的鄉村醫生。
6.開展中醫藥人員和基層衛生專業技術人員中醫藥知識與技能培訓,有培訓計劃并組織實施。
1)有具體培訓計劃和措施,并注重培訓的正規化、系統化,近3年縣級中醫醫院、綜合醫院中醫藥人員,鄉村和社區醫療衛生機構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均參加一次以上中醫藥知識和技能培訓,培訓率達到100%
2)開展《國家基本藥物臨床應用指南(中成藥)中成藥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培訓,提高鄉村和社區醫療衛生機構的中成藥應用水平,臨床類別醫師和以西醫為主的鄉村醫生培訓率達到90%
四)加強中醫藥服務能力建設。
1.中醫醫院中醫藥服務能力。
1)至少有2個市級以上或3個縣級以上重點中醫藥專科(專病)
2)急診科(室)具備常見危急重癥的救治能力,常見危急重癥救治成功率不低于80%
3)臨床科室能夠根據我縣疾病譜科學規范制定并實施本科室常見病及中醫優勢病種的中醫臨床診療方案。定期對方案實施情況進行分析、總結及評估,優化診療方案。本科室醫師熟練掌握本專業中醫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含中醫診療技術操作及常用中藥方劑等)熟練運用本科室中醫臨床診療方案。
4)中醫非藥物療法人次占醫院門診總人次的比例不低于10%開展中醫診療技術項目(以醫療服務收費項目計算)不少于60種。
5)住院病案甲級率達到90%中醫處方書寫符合《處方管理辦法》中藥處方格式及書寫規范》要求。病床使用率不低于95%平均住院日低于衛生部門公布的縣內平均住院日。
6)積極使用中藥飲片和全省統一調劑使用的院內中藥制劑,門診處方中,中藥(中藥飲片、中成藥、中藥制劑)處方比例不低于60%中藥飲片處方比例不低于30%常年應用的全省統一調劑使用的院內中藥制劑不少于20種。
2.提高綜合醫院中醫藥服務能力。
1)門診至少設立1個中醫綜合診室,開展中藥飲片、中成藥、針灸、推拿等不少于4種的中醫藥服務。
2)中醫臨床科室門診日均中藥飲片處方數和中醫非藥物療法人次占本科室門診人次比例不低于70%中醫臨床科室日均門診人次占全院日均門診人次比例不低于5%中醫病房病床使用率不低于80%
3)每個西醫臨床科室至少有1個中醫優勢病種或2個病種的中醫優勢治療環節,嚴格執行有關中醫藥診療規范,治療過程能體現辨證施治。
4)建立并完善中醫臨床科室與西醫臨床科室的會診、轉診制度以及體現中醫藥特色的三級醫師查房制度。平均全院西醫臨床科室申請中醫會診次數不少于每月10次。申請中醫會診的西醫臨床科室占全院西醫臨床科室的比例不小于80%要在急診科、ICU開展中西醫結合急救工作。
5)中醫藥管理科對全院臨床科室中醫藥服務比例、中藥使用比例、中醫藥特色三級醫師查房、中醫醫師會診、中醫非藥物療法、康復治療人次等中醫藥服務內容建立考核體系,有考核分析記錄,有改進建議,有激勵措施。
3.提高鄉村和社區醫療機構中醫藥服務能力。
1)所有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站能提供基本的中醫醫療服務,門診、病房、出診、家庭病床等工作中運用中醫理論辨證論治處理常見病、多發病。
2)有中醫藥特色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要充分結合當地疾病譜排序,至少確立3個以上重點發展的中醫優勢病種。優勢病種的門診中醫處方(包括中藥飲片、中成藥和中醫非藥物療法)比例不低于80%
3)一般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門診中醫處方(包括中藥飲片、中成藥和中醫非藥物療法)數占全院處方總數比例不低于30%
4)村衛生所利用地產中藥材和中醫藥適宜技術治療農村常見病多發病的處方數占處方總數比例不低于50%
4.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
1)縣級中醫醫院設立基層常見病多發病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基地,有專門的示教室,配置視頻會議系統、錄音錄像等設施設備,制定完善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制度,每個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至少有5名、每個村衛生所和社區衛生服務站至少有1名醫生接受不少于30學時的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培訓。
2)投入專項工作經費,為基層配備必要的中醫藥適宜技術設備,配備的必要設備不少于5種。
3)建立縣級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師資隊伍,并以師資為主要成員成立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專家指導組,建立長效的業務指導機制。
4)分層分類開展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
①推廣《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手冊》第一冊系列叢書,重點向基層臨床類別醫師和以西醫為主的鄉村醫生推廣臨床簡易、安全的中醫藥適宜技術和中成藥合理應用知識。
②推廣《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手冊》第二冊系列叢書,重點向基層中醫類別醫師和以中醫為主的鄉村醫生推廣針灸、刮痧、拔罐、敷貼、推拿、熏洗、耳壓、蠟療等臨床常用的中醫藥適宜技術。
③推廣《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手冊》第三冊系列叢書,重點向縣中醫醫院中醫類別醫師推廣平衡針、鈹針等中醫藥新技術。
5.積極開展中醫藥康復服務。
縣級綜合醫院開展中醫藥康復服務。縣級中醫醫院和鄉鎮衛生院能應用中醫藥康復手段,結合現療方法,對中風后遺癥、肢殘、骨科術后功能障礙等疾病進行康復治療。
五)發揮中醫藥在公共衛生服務中的作用。
1.健全中醫藥公共衛生服務體系。
1)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縣婦幼保健院成立中醫科,配備中醫藥人員,研究運用中醫藥預防和控制疾病的方法與途徑,提高婦女兒童的健康水平。
2)衛生監督所成立中醫藥監督科,負責監督檢查綜合醫院、中醫醫院對中醫藥法律法規、有關政策的貫徹執行情況,考核綜合醫院、中醫醫院中醫藥工作量,凈化中醫藥服務市場。
3)縣級中醫醫院設立中醫預防保健科室(治未病中心)按照《關于積極發展中醫預防保健服務的實施意見》要求,積極開展中醫預防保健服務,并對基層中醫預防保健工作進行指導。
2.居民健康檔案建立機構和鄉鎮衛生院開展中醫體質辨識服務,根據居民不同體質開展健康指導,居民健康檔案記錄中中醫藥內容不少于30%
3.開展中醫藥健康教育服務。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運用中醫藥理論知識,飲食起居、情志調攝、食療藥膳、運動鍛煉等方面,對城鄉居民開展養生保健知識宣教等中醫藥健康教育覆蓋率達到90%以上。
1)每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提供中醫藥健康教育資料。每年提供不少于10種有中醫藥內容的文字資料,播放不少于2種有中醫藥內容的音像資料。
2)各級醫療衛生機構設有固定的中醫藥健康教育宣傳欄,每年至少有4次中醫藥健康教育宣傳內容。
3)縣級醫療衛生機構每半年至少開展1次公眾健康中醫藥咨詢活動,每年至少舉辦4次中醫藥健康知識講座,引導城鄉居民學習和掌握中醫藥養生保健知識和方法。
4)每個村衛生所采取多種形式舉辦中醫藥預防保健科普宣傳,每年不少于4次。
4.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縣婦幼保健院積極運用中醫藥知識和方法(包括飲食起居、情志調攝、食療藥膳、產后康復等)開展優生優育、生殖保健等計劃生育技術指導以及孕期、產褥期、哺乳期保健等孕產婦健康管理服務。
5.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夠針對老年人、婦女、兒童以及亞健康人群等重點人群制定中醫藥保健方案,指導開展具有中醫藥特色的食療藥膳、情志調攝、運動功法、體質調養等養生保健活動。
6.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運用中醫藥知識和方法,開展不少于5種慢性病(高血壓病、2型糖尿病、冠心病、腦卒中、慢性支氣管炎、腫瘤、骨關節病等)患者健康管理服務,對相關危險因素進行中醫藥干預。
7.衛生行政部門應將中醫藥納入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體系,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和優勢,積極參與傳染病預防與控制,并及時總結中醫藥參與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的工作經驗與成果。
六)促進中醫中藥的協調發展。
1.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隴藥產業發展的意見》制定并出臺當地的實施方案,投入一定資金,扶持地方中藥產業健康發展并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2.積極開展當地中藥資源調查,擇優確定符合地方工作實際的優良中藥材品種,研究制定并積極推廣道地大宗中藥材的人工種植和加工技術規范。
3.出臺優惠政策,鼓勵和扶持有關機構以道地中藥材為主要原材料,研發院內中藥制劑、中藥新藥、保健產品、日化用品和中間提取物。
4.支持有關企業研發中醫診療新設備,并積極引導我縣醫療機構優先使用省級招標目錄中的地產藥品和醫療器械。
5.集中農林、旅游、中醫藥等部門的資源和力量,建設以中醫藥文化資源為題材的生態旅游區,積極建設中醫藥博物館和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新聞出版和廣電部門能夠以藝術形勢傳播中醫藥文化,營造中醫藥文化氛圍。
七)提高中醫藥服務滿意率和知曉率。
城鄉居民中醫藥常識科學知曉率不低于90%對當地能夠提供的中醫藥服務內容知曉率不低于85%對中醫藥服務滿意率不低于90%轄區內的中醫藥人員對中醫藥相關政策知曉率不低于95%
四、職能分工
發改局:積極爭取項目,統籌協調,督促有關部門、單位嚴格落實在深化醫改中充分發揮中醫藥的作用。
衛生局:作為創建工作的主要實施部門,要對中醫藥工作實行統一規劃,經常性開展對創建工作的督促、指導、檢查和考核;配合財政部門做好創建經費的測算工作。
財政局:加大對中醫藥事業的投入,中醫藥事業費實行財政預算單列,縣級中醫藥投入占全縣衛生總事業費不少于20%用于中醫藥基礎條件建設、服務能力建設、人才培養等工作;基本公共衛生均等化中中醫藥服務項目經費比例不少于1/5要保證中醫事業費和各項專項經費及創建經費及時到位。
人社局:優先解決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的職稱評定及人才引進工作,落實中醫藥工作管理機構負責人待遇。
工信局:按照《關于加快隴藥產業發展的意見》制定并出臺我縣的實施方案,促進地方中藥產業健康發展并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教育局:學校宣傳中醫藥文化,努力提高老師、學生中醫藥常識科學知曉率。
農牧局:集中林業、旅游、中醫藥等部門的資源和力量,建設以中醫藥文化資源為題材的生態旅游區,積極建設中醫藥博物館和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
林業局:積極開展我縣中藥資源調查,擇優確定符合地方工作實際的優良中藥材品種,研究制定并積極推廣道地大宗中藥材的人工種植和加工技術規范。
藥監局:出臺優惠政策,鼓勵和扶持有關機構以我縣中藥材為主要原材料,研發院內中藥制劑、中藥新藥、保健產品、日化用品和中間提取物。
文體局:以藝術形勢傳播中醫藥文化,營造中醫藥文化氛圍。
廣電局:積極宣傳中醫藥文化,努力提高城鄉居民中醫藥常識科學知曉率。
五、實施方法和步驟
一)宣傳動員階段:由縣政府召開創建動員大會,進行動員部署,營造創建氛圍,研究制定創建具體工作方案。
二)自查評估階段:對照《省中醫藥先進和示范市(州)縣(市、區)建設標準》進行自查評估和經驗總結,形成書面申報材料,積極創建全省(農村)中醫藥工作示范縣。
三)鞏固提高階段:積極總結工作經驗,全力鞏固創建成果,完成全省中醫藥工作示范縣建設任務,建成全省中醫藥工作示范縣。
四)建設驗收階段:由縣創建省中醫藥工作示范縣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有關部門配合,完成全省中醫藥工作示范縣創建申報工作。進一步對照標準,查漏補缺,全力完成各項建設任務,順利通過省上評審驗收。
六、保障措施
一)成立組織,加強領導。縣政府成立由分管縣長任組長,衛生局局長為副組長,發改、財政、人社、工信、教育、農牧、林業、食藥、文體廣電等部門為成員的創建省中醫藥工作示范縣領導小組,要切實加強對發展中醫藥事業的領導,把創建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統籌中醫藥事業發展。縣上每年將至少召開一次專題會議,及時研究解決創建過程中遇到困難和問題向相關部門分解發展中醫藥的工作任務,落實人、財、物等各項基礎保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衛生局,負責創建省中醫藥工作示范縣日常事務工作。
二)密切配合,協同實施。各有關部門要相互協作,嚴格執行創建內容,共同推進創建工作,要根據各自職責分工,制訂具體的工作計劃,認真落實支持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各項保障措施,共同推進中醫中藥協調發展。
三)完善網絡,全面監管。衛生部門要轉變管理職能,實行中醫藥工作全行業管理。要充分發揮中醫藥工作管理機構的職能,制定中醫藥事業長期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要建立和完善中醫醫療機構、中醫從業人員的行業準入制度,依法加強對各級各類中醫服務機構和中醫醫療行為的管理和監督,不斷完善中醫藥行業管理的有關規章制度,承擔中醫藥工作的業務指導與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