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兩化融合調研方案范文

        兩化融合調研方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兩化融合調研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兩化融合調研方案

        第1篇:兩化融合調研方案范文

        一、工作基本情況

        共進行個案預防6件,進行系統預防3個部門、行業,進行工程專項預防1次,開展法律宣傳4次,在省院預防專欄發表簡報、信息2篇。進行預防調查5次,開展預防調研3次,預防調研報告被縣委轉發2篇,發檢察建議7份,率先在全省引入懲防一體化工作機制。

        二、工作的具體做法

        (一)深入開展為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工作。按照省院《黑龍江省檢察機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工作實施方案》、市院《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工作實施方案》有關要求和部署,我院認真組織開展對農村鄉鎮兩級干部培訓工作,制定了《××縣人民檢察院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實施方案》,制定了培訓計劃和授課內容,認真編寫了培訓材料,共開展農村基層組織人員法制培訓2次,共培訓農村基層組織干部200余人,占農村基層組織干部人數的98%。今年年初,我院又配合縣組織部、紀檢委、農委、司法局等部門,對新選舉上的村級“三職”干部,進行專題法律知識講座。

        同時我們以服務“三農”為重點,抓住農業設施、水利設施、畜牧業投入、交通建筑業、新農村合作醫療投入五條主線,圍繞資金的來源、支出、用途進行全程預防,確保資金用到實處。今年1月份,我們針對群眾反映的打抗旱井上級配發的噴灌設備,被水利站工作人員私自收費,涉嫌貪污的線索,配合反貪部門進行了案件初查,并結合調查中發現的問題向縣水務部門及相關鄉鎮發出檢察建議,提出具體預防措施。

        (二)、積極開展個案預防工作。對自偵部門所立的案件,全部進行了個案預防,并結合案件的不同性質,從發案的原因、特點,認真進行分析犯罪的起因,從中探索發案的規律,找出預防的對策。如:2009年2月份,查處的××縣林業局某干部涉嫌一案,由于這位干部在2003年至2004年開展退耕還林工作時,對鄉鎮上報的不符合國務院頒發的《退耕還林管理條例》的協議沒有進行認真審查,對工作嚴重不負責任,違規發放補助金,給國家造成經濟損失80余萬元。我們在對此案進行預防時,針對相關工作人員對國家法律法規學習不夠,工作不盡職,相關領導對所管轄的部門工作情況掌握的不夠詳細及對相關職權部門缺乏監督措施,及時下發檢察建議書,建議他們應從加強具體工作人員的法律意識教育、不斷完善制度、強化責任追究意識等方面,加強監督和管理,減少職務犯罪的發生。

        (三)、認真開展工程項目專項預防工作。我院積極對由國家投資的工程建設項目開展職務犯罪預防工作,把××縣棚戶區這一惠民工程做為預防的對象并及時立項。同主管部門及建筑施工部門聯合制定了預防方案。建議從以下幾方面開展預防工作。一是對招投標工作通過媒體等進行公示。二是對重大原材料采購的來源、金額、數量通過召開會議、媒體等方式進行公示。三是工程各階段對工人工資發放情況進行公示,并向勞動部門報告。四是對拔付工程款情況進行公示,并向財政局報告。五是對工程質量情況、標準、等級進行公示。此項工作現正在進行中。

        (四)、著力開展系統預防工作。我們以國稅、教育和采油十廠系統等部門為系統預防工作重點,同這幾家單位聯合制定了預防職務犯罪工作方案,設立了預警機制,注意通過開展預防工作,發現或提供職務犯罪案件線索。年初,廢州縣國稅局和××縣教育局被評為全市預防職務犯罪先進單位。

        (五)積極探索職務犯罪工作新途徑。為了更好的開展職務犯罪預防,增強工作的實效性和針對性,在2008年,我院就把嘗試運行懲防體一體化工作機制作為一項創新工作來抓,今年年初,我院派人到山東省荷澤市牡丹區人民檢察院,學習他們的預防工作經驗。并結合我院實際,制定了《××縣人民檢察院懲防一體化工作實施辦法》。把預防、控申、反貪、反瀆職四個部門做為一個整體,在工作中相互融合,互為資源,互相服務,共同發展,這一做法,有力的推動了預防職務犯罪工作,省、市院兩級預防部門的領導兩次專門到我院對此項工作進行了調研,準備在全省推廣,現經驗材料已經完成,并上報省、市院,已被市院做為經驗在全市進行了交流介紹。

        三、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行政執法領域的工作開展的輻射面不夠寬,只是在國稅、教育等幾個系統進行了預防工作,對于工商、國土資源、交通、技術監督、林業等行政執法的職務犯罪易發部門,還沒有開展預防工作。二是預防工作開展的深度不夠,有些工作還只是停留在表面,沒有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調研分析報告的理論深度還有待于提高。三是法制宣講方式單一,還是停留在“走一走,看一看、說一說”上,預防方式單一,宣傳力度不夠。

        第2篇:兩化融合調研方案范文

        建立環渤海經濟圈要素比較優勢何在?

        環渤海經濟圈是我國北方最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城市群,是保證我國政治和經濟穩定的核心地區,在國際經濟中心不斷向亞太地區轉移的大趨勢下,環渤海地區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 2004年以來,環渤海經濟協作步伐不斷加快,繼長三角、珠三角之后,環渤海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第三大增長極,2006年環渤海五省兩市的地區生產總值占到全國GDP的30.5%,各種要素的比較優勢越來越明顯。

        楊子強(山東省金融學會會長):

        環渤海金融優勢主要體現在:一是資源稟賦優勢。環渤海地區,擁有豐富的海洋、土地、石油和其他自然資源,具有非常雄厚的科技資源和人才資源,擁有我國一流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在全國批準建設的27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本地區有7個,現有科研機構1000多個,各類科技人員達130多萬,約占全國的27%。這是經濟發展必不可少的、動態的要素,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經營成本和收益。

        二是作用平臺優勢。環渤海地區海洋、臨海經濟發達,海洋產業不僅在全國海洋經濟的主干,也是環渤海海洋經濟的支柱。以渤海為中心,由黃河、海河等多條大河三角洲組成,作用平臺呈現環形輻射狀態。這里除擁有天津、大連、秦皇島和青島港4個億噸級大港外,還擁有營口、錦州、秦皇島等數十個級別不等的中小港口,6.3萬米碼頭,344個泊位。

        三是區域龍頭優勢。環渤海經濟區由京津冀圈、山東半島圈和遼寧半島圈三個同等次級的經濟區組成,是“多核”龍頭。“多核”龍頭雖啟動緩慢,而一旦促成合作格局,就非常容易形成多點共振,持續性較強。最近,遼寧、山東兩省不約而同地提出,遼西沿海地區和黃河三角洲地區接受來自京津冀方面的經濟輻射,進而形成環渤海經濟合作“中間帶動、兩翼突破”的嶄新格局。

        四是主導產業優勢。環渤海地區是中國最大的工業密集區、重工業和化學工業基地,已經形成和擁有了相對穩固的主導產業體系。河北、遼寧、山西多為上游的原料工業、重化工業,天津、山東多在制造和物流業中占據優勢,北京則在科技服務、電子通信制造業等方面居于全國領先位置。各地主導產業能夠優勢互補,合作大于競爭,是國內產業配套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楊國中(北京市金融學會會長):

        后奧運經濟為環渤海區域經濟合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為籌辦奧運而進行的大規模投資以及與奧運相關的各種經濟活動,不僅為北京地區經濟發展提供了動力,而且也帶動了環渤海其他省市經濟的增長,推動了環渤海區域各省市的合作。一方面,環渤海區域各省市可以加強在城市圈建設、環境保護、資源開發等方面的合作;另一方面,舉辦奧運帶來了大量富有時代氣息的人文景觀,為旅游資源豐富的環渤海區域錦上添花,將會吸引更多的區內外、國內外游客。

        其次,以“總部經濟”為代表的新經濟形態的興起,開辟了區域經濟合作的新模式。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不斷發展,時空距離對企業生產布局約束大大減小,而成本控制、環保限制成為企業經營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國內外產業轉移速度進一步加快,總部經濟也因此得到發展。目前,環渤海地區很多城市都把發展總部經濟作為重點,因此,在這方面合作也將大有作為。

        再次,天津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的實施,給環渤海區域經濟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今年3月,國務院批復了《天津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賦予天津濱海新區在企業改革、科技體制改革、涉外經濟體制改革、金融改革創新等十個方面開展先行先試的改革,用5―10年的時間,在濱海新區率先基本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天津濱海新區將在國家統一規劃指導下,通過制度創新,進一步發揮環渤海區域的綜合優勢,優化區域產業布局,大大促進區域經濟相互滲透、相互融合。

        環渤海區域各省市區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文化相融,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礎。近年來,隨著經濟合作不斷的推進,給區域金融合作帶來了新的機遇。金融業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在環渤海區域經濟合作中具有重要作用。

        環渤海區域金融合作發展路徑

        加強環渤海區域金融合作,有利于突破行政區劃界限,推動環渤海區域經濟發展,有利于發揮本地區對全國經濟發展的帶動和輻射作用。與會的各省市代表對加強環渤海區域金融合作提出了許多寶貴的建議,為環渤海區域金融合作描繪出了包括市場合作、創新合作、信息合作、機構合作、人才合作等在內的清晰的發展路徑。

        楊國中(北京市金融學會會長):

        要加強組織規劃和協調,從戰略高度為環渤海區域金融合作提供制度保障,區域金融合作應加強組織規劃和協調,加快區域金融市場的融合,加強區域內金融機構的合作,以產品創新來促進環渤海區域金融合作。

        毛金明(山西省金融學會會長):

        結合山西煤炭大省省情,出于對構建煤炭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金融環境與金融市場,讓現代經濟最高端的金融與產業鏈最低端的煤炭掛鉤,建議建立“太原煤炭金融中心”。

        王景武(河北省金融學會會長):

        建議設立環渤海區域合作協調機構,建立環渤海區域金融合作制度和環渤海經濟金融大市場。在環渤海區域經濟建設中,人民銀行分支機構應聯合調研、共謀發展。

        郭慶平(天津市金融學會會長):

        環渤海區域金融合作要加強情況交流,積極參與濱海新區改革,研究外匯工作聯動措施,加強人才交流與合作。

        楊子強(山東省金融學會會長):

        要為區域經濟合作開發設計出科學合理的金融交易工具,通過合作與創新,確立一個嶄新的金融資源要素收益率的均衡化機制。具體要成立環境權益交易機構,擴充環渤海產業投資基金,設立環渤海開發銀行,整合轄區地方產權交易。

        張啟陽(大連市金融學會會長):

        加強環渤海區域金融合作,要以創新體制去打破行業壟斷和地區封鎖,促進區域金融開放、融合,讓金融在區域資源流動中更好地發揮配置導向和市場調控作用,大連可以在促進環渤海區域金融合作與創新中發揮重要作用。

        第3篇:兩化融合調研方案范文

        Abstract: Professional knowledge contest integrated the essence of practice teaching knowledge in class and outside, become the important way of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an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But by investigation, we found that the contestant participate in the national professional knowledge contest was very limited by limiting the scale. In order to expand the benefits, and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overall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ability, we explored a kind of new operation mode on professional knowledge contest. By the practice, the model had a certain effectiveness.

        關鍵詞: 機械專業;專業競賽;運行模式;探索

        Key words: mechanical professional;professional race;operation mode;exploration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2)33-0266-02

        0 引言

        創新人才是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指標,是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指出:要著力提高學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為提高大學生創新與實踐能力,有效構建大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意識,教育主管部門大力支持舉辦各類學科競賽。專業知識競賽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上發揮的重要作用得到高度一致認可。但我們通過調查發現,目前在全國舉行的這類專業知識競賽受規模限制,能參與的學生數量十分有限,每個參賽學校參加競賽最多能組建兩個隊,一個隊通常3人,組建兩個隊僅6人,致使得到鍛煉的學生數量極少,受益面很小?;谶@一現狀和背景,為了擴大受益面,切實提高高校學生整體創新與實踐能力,提出一種新的專業知識競賽運行模式——“貫通式專業知識競賽”運行模式。

        1 “貫通式專業知識競賽”競賽內容制定

        1.1 企業對人才能力需求分析

        競賽試題的合理設計對培養學生的能力有著直接的導向作用,通過走訪企業對人才能力需求的調研與分析,得出機械類專業本科生能力問題主要集中在如下幾個方面:

        ①對工程制圖的讀圖與制圖能力較差,設計機械零件時對互換性認識不深、對零件各種制造工藝過程,工藝方法認知特別差。

        ②對機械運動認識模糊,對機械結構認識不清,以車輛工程專業為例,學生到企業后企業全部重新培訓,拆裝整車熟悉結構等等。

        ②計算機輔助設計能力不強,現代機械設計都采用數字三維設計,本科生通過本科學習只掌握了簡單建模方法,遠達不到企業對機械工程師制圖能力的要求。

        ④設計過程中,創新能力不足。課題組以機械工程一級學科下的車輛工程專業為試點,合調研結果,深入研究車輛工程專業各年級課程體系要點,制定出了難度上有層次性,類型上有針對性,多樣性、綜合性及創新性的競賽試題,競賽試題主要針對車輛工程的骨干課程設置,涉及了機械制圖,計算機應用,機械設計、計算機輔助設計、電子技術、車輛構造、車輛設計等課程獨立或交叉運用。

        1.2 深入研究車輛工程專業各年級課程體系要點,制定符合課程體系特征的競賽內容

        車輛工程專業是立足于車輛設計與制造,以城市軌道交通車輛為特色,以車輛工程學科為背景,以車輛設計制造的基礎理論和工程素質教育為重點,開展適應車輛研發、制造與綜合運用需求的寬口徑工程教育。車輛集中了機械、制造、電子最先進技術為一體的復雜機電產品,以車輛為試點,研究其課程體系要點,制定課程體系競賽試題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廣泛性。根據車輛工程專業最新培養方案,其主干課程有:高等數學、大學英語、大學物理、機械制圖、理論力學、材料力學、電工與電子技術、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汽車構造、工程熱力學與發動機原理、汽車理論、汽車設計、汽車電子技術。這些課程分布在大學四年學習。

        1.3 結合調研及課程體系要點,競賽試題制定

        結合企業對人才能力需求調研及車輛工程專業各年級課程體系要點,確定了設計競賽試題主要遵循以下四個原則:

        ①競賽試題層次性:為了使專業知識競賽能在大學本科學習中呈現常態化,普及化,鼓勵學生參與競賽的熱情,提高學生參與度,在設計競賽試題時,根據學生能力上的個體差異,確立了競賽試題要具有一定層次,難度系數設置有差別,分為:較易,中等,較難三個層次。學生可根據自身能力選擇不同難度的競賽題目參加競賽。

        ②競賽試題針對性:試題設置時,緊扣培養方案中課程系統的要點,重點課程設置,旨在通過競賽活動,鞏固學生理論知識,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

        ③競賽試題多樣性:競賽試題多樣性是一個重要原則,考慮到學生興趣愛好多樣性,學習知識的廣泛性,在競賽試題設計時,盡可能設計涉及范圍廣的競賽試題。

        ④競賽試題綜合性:競賽試題還需具有綜合性,低年級階段學生知識結構體系比較單一,設置競賽題目時相對獨立。到高年級階段,設置的競賽題目應具有一定的綜合性,通過競賽題目的設置,要求學生能將主干課程中涉及知識綜合運用,深刻領會知識之間相互關系。

        ⑤競賽試題的創新性:競賽試題具有創新性,這是競賽試題中的最高要求,設計這種競賽試題,要求試題的限制內容竟可能少,不束縛學生的創造力與想象力,培養學生靈活運用專業知識進行創新活動的能力。

        2 “貫通式專業知識競賽”實施方案設計

        該實踐教學模式實施初步擬分兩個途徑實現:一是與科技活動有機結合,組建競賽主體,在全校范圍內開展“專業知識競賽”活動。二是將“專業知識競賽”:適當引入到本科實踐教學環節。專業知識競賽在課外實踐活動和教學實踐環節中進行,因此協調好競賽活動和正常教學之間的融和問題是個迫待解決的問題。要實現與科技活動及正常教學實踐環節有效結合,必須對既定的專業培養計劃革新。

        2.1 改革創新車輛工程專業培養計劃

        2.1.1 對專業知識競賽涉及的骨干課程教學大綱改革創新

        改革主干課程教學大綱中關于實驗課程部分設置,在低年級主干課程,如:機械制圖,計算機程序設計等,改革其實驗教學大綱內容,將專業知識競賽的內容引入其實驗教學環節,以一個大型設計類作業或課后競賽項目形式,將專業知識競賽試題與教學有機結合起來。這樣可使大多數學生得到實踐鍛煉機會,為后續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1.2 對實踐教學環節改革創新

        改革集中實踐教學環節中金屬加工工藝實習,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汽車拆裝實習,綜合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要求這幾個實踐環節與專業知識競賽試題有機結合,金屬加工工藝實習增設學生獨立加工出滿足競賽試題中零部件產品要求的作品,在機械設計課程設計及綜合課程設計環節,不指定設計對象,學生自主選擇用三維設計軟件完成機械結構設計。在畢業設計環節,增設一個選題條件,畢業設計選題優先選擇歷年來全國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的試題,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2.1.3 改革專業教學環節

        目前專業教學環節各過程相對獨立,各教學過程起止時間明確,順暢,教學過程無相互交叉。這可能導致學生負擔有“前松后緊”現象,教師可適當改革固有的教學模式,提前給出設計任務,讓學生合理利用空余時間,將機械設計課程設計,綜合課程設計實際設計時間拉長。給予學生充分的想象空間和時間。

        2.1.4 改革創新學分制背景下考核辦法

        為鼓勵學生參與學科競賽的熱情,原培養計劃對國家級別競賽獲獎者給予學分認定,項目組認為,參與國家級學生人數受限,對于參與達到一定水準的省部級或校級競賽項目獲獎者,按照項目水準進行考核,實現學生參賽業績與學習成績雙向融合。提高學生參與專業知識和科技競賽的熱情。增設原培養計劃中學科競賽項目學分認定項目。

        2.2 組建學科競賽小組

        創新組隊形式,按照學生意愿組建學科競賽小組,根據貫通式專業知識競賽主要內容,低年級組建:“數模競賽小組”、“挑戰杯競賽小組”、“英語競賽小組”、“計算機程序競賽小組”“電子設計競賽小組”,“機械制圖競賽小組”高年級組建:“機械創新設計競賽小組”,“汽車節能競賽小組”,“方程式賽車競賽小組”,“三維設計競賽小組”,“新能源汽車競賽小組”等。

        2.3 學科競賽指導隊伍建設

        專業知識競賽教師指導團隊的組建,根據學科特點聯合組建學科教師指導團隊。低年級以基礎教育為主,以高等數學、英語、計算機、制圖教研室教師為主,構建低年級專業知識競賽教師指導團隊。高年級依托工程實訓中心,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工程技術中心及省部級重點實驗室組建教師指導團隊。如:構建創新仿真實驗室,組建從事三維設計、仿真研究的教師為“三維設計、仿真分析”知識競賽指導團隊。構建機械創新設計平臺,組建從事機械設計研究教師為“機械創新設計競賽”指導團隊等。除本校的專業老師參與實踐指導外,再根據競賽需求,柔性聘用企業業務人員,以保證各類問題順利解決。

        2.4 努力營造校園競賽氛圍

        要高效開展工程競賽活動,取得實效,首先要使工程競賽理念深入人心,努力營造積極向上的競賽氛圍,優化學科競賽的環境平臺。在競賽開展期間,通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多點宣傳,制作各類競賽海報,校園廣播播放競賽倡議,讓競賽氛圍逐漸濃厚,競賽過程中,動員學生參與觀看,激發學生參與競賽興趣。

        3 “貫通式專業知識競賽”模式實踐

        2012年5月,結合一年一度大學生科技月活動,開展了“以內燃機為動力的節油賽車設計”專業知識競賽,在2012年度畢業設計選題上,結合“全國大學生方程式大賽”進行畢業設計選題,根據畢業設計結果看,同組學生通過協同合作,自主完成了方程式賽車設計工作,大大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培養了學生創新精神。

        參考文獻:

        [1]朱國藝.計算機技能競賽訓練方法的研究與實踐[J].現代計算機,2012,(1):39-41.

        第4篇:兩化融合調研方案范文

        關鍵詞:園藝技術;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模式

        一、園藝技術專業市場調研與分析

        (一)園藝技術專業發展的產業背景

        近20年來,浙江省的產業結構正處在不斷優化過程中,園藝行業在迅猛發展的同時,其內部結構也在發生著變化,從浙江省對園藝行業“發展精品園藝,完善流通渠道,提高產品價值”的定位可以看出,行業內部已出現了“一、二、三產聯動”的新型格局,這些變化最顯著的后果是對從業人員的知識、技能以及職業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專業市場調研及其統計分析

        根據學院統一部署,結合本專業建設實際,我院園藝技術教學團隊自2010年6月至11月進行了園藝技術專業市場調研和分析。調研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自2010年6月至9月進行專業人才市場需求調研與分析,調研對象園藝企業、浙江省同類院校、政府有關管理部門、畢業生;第二階段自2010年9月至2010年11月進行職業行動領域調研與分析,調研對象為園藝行業企業的繁育、生產技術員,流通領域的儲運、營銷技術員以及插花員。兩次調研走訪了多家園藝企業、政府管理部門以及往屆畢業生,并綜合調查、訪談和網絡信息。共發出316份調查問卷,收到有效調查問卷285份。

        1、浙江省園藝行業發展現狀及人才需求分析

        園藝行業可分為四大類產業,即園藝產品生產產業、園藝產品及資材流通產業、園藝產品“產、加、銷、研”綜合產業和園藝內涵提升產業,通過調查與分析,目前浙江省園藝產品生產產業以生產名貴花木產品為主,其規模居于全國首位,對生產技術人員的需求量較大;園藝產品及資材流通產業市場繁榮,浙江省僅大規?;ɑ芙灰资袌鼍陀?5個,并且市場運作日漸完善,急需大量高素質的營銷和儲運專業人才,農產品經紀人隊伍亟待發展和規范;園藝產品“產、加、銷、研”綜合產業主要是指各類專業合作社,全省已有農民專業合作社12,628家,主要以花木業合作社為主,果蔬業合作社次之,對高素質的生產、銷售、管理人才需要量大;園藝內涵提升行業主要是指園林綠化企業、名勝風景區和休閑農莊。浙江省園林綠化公司規模龐大,僅具有一級資質的園林公司就有55家。浙江省是旅游大省,名聲風景區眾多。近幾年來在浙江省大力推行休閑觀光農業政策的指引下,浙江省休閑農莊發展迅速,目前已有1600家之多,這三個產業對植物造景和園林區養護管理方面的專業人才需求量逐年加大。

        2、浙江省園藝企業調研分析

        本次調研共涉及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企業共計120家,其中民營企業占54%、集體企業占26%、國有企業占13%、三資企業占7%;注冊資本50萬元以下的占30%、50-300萬元占30%、300-1000萬占25%、1000萬以上占15%。

        (1)主要就業單位和部門

        通過調研園藝技術專業主要就業單位和部門見表1.

        表1

        就業單位和部門統計表

        就業單位

        就業部門

        園藝種苗生產企業

        生產部及其它生產作業部門

        園藝產品生產企業

        生產部及其它生產作業部門、銷售部

        園藝產品及資材流

        通企業 銷售部、倉儲部

        園林綠化企業

        養護部

        景區管理部門

        養護部

        休閑農莊

        生產部、管理部

        (2)職業崗位及職業能力分析

        ①畢業生初始就業主要集中在一線生產技術人員和業務員,其需求比例分別為45%和40%,見圖1;調研企業中對繁育生產技術員有需求的為74%,其次是產品營銷員為70%,養護管理員為50%,見圖2。②調查顯示,幾乎100%的企業都要求高職畢業生具有較強的綜合職業能力和較高的職業素養。對于專業能力方面,尤其強調園藝作物生產、病蟲害防治和園藝產品營銷能力,其比例分別為87%、90%和89%。見圖3。

        (3)對職業資格證書的需求分析

        調查顯示,有85%的企業需要的職業資格證書為營銷員和花卉園藝工,其次為花卉育苗工、插花員和綠化工,見圖4.

        圖4 職業資格證書需求分析表

        3、畢業生就業崗位及穩定度調研分析

        本次調研共發放畢業生現狀調查問卷200份,收回有效調查問卷180份,被調查人員均為工作3年以上的畢業生。

        (1)畢業生就業崗位分析

        調研顯示,有23%學生在園林綠化部門工作,21%的學生在園藝產品營銷部門工作,19%的學生在園藝產品繁育和生產部門工作,詳見圖5。畢業學生對目前工作很滿意的為23%,滿意的為35%,詳見圖6。

        (2)就業穩定程度分析

        調研顯示,有81%學生畢業后后一直在園藝行業工作,詳見表7.

        (三)結論

        1、浙江省園藝產業發展前景良好,將對高職類專業人才構成旺盛需求,園藝專業針對本省區域經濟發展對高職層次的人才需求缺口較大,我院園藝專業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2、農產品經紀人和植物造景師兩崗位高素質人才需求相對缺乏,但農產品經紀人從業條件是對該行業有相當的了解和一定數量的客戶群;植物造景師需有若干年園林綠化工作經驗,并且需掌握大量當地植物造景所需材料的生長習性和當地人文特點,因此這兩個崗位不能做為學生初次就業崗位,可做為園藝技術專業的拓展崗位。

        3、企業對于職業資格證書具有一定的要求,需要的主要證書為營銷員、花卉園藝工和花卉育苗工。

        4、學生就業后的主要工作崗位是園藝產品繁育和生產管理崗位、園藝產品儲運和營銷崗位和園林綠化與養護崗位,各崗位對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要求均高于對專業能力的要求。另外學生在園藝行業工作的穩定度和滿意度比較高。

        二、高職園藝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就業崗位群

        (一)人才培養目標

        1、專業定位:中、高檔園藝產品生產與管理

        2、專業培養目標:本專業面向現代園藝產業生產與管理第一線,培養掌握園藝作物栽培與管理基本理論,具備園藝作物繁育、生產、儲運、營銷等職業技能,適應現代園藝產業發展需要,具有國際視野,符合現代園藝專業技術與管理領域任職要求,能夠服務于園藝產業生產與管理第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專業人才。

        (二)就業崗位群

        本專業面向的專業就業崗位 (群)為在各類種苗公司、園藝公司、園藝研究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以及基層園藝管理部門中,從事園藝產品繁育、生產、儲運保鮮、產品流通管理以及花藝布置的相關職業崗位。就業人員應具有相關職業崗位的中、高級職業資格證書。專業就業崗位及職業資格證書頒證情況見表2。

        表2:

        專業就業崗位及職業資格證書頒證情況表

        序號 就業崗位 職業資格證書 頒證單位 等級

        1 園藝產品繁育 育苗工、組培工 農業部 高級

        2 園藝產品生產 花卉園藝工、果樹園藝工、蔬菜園藝工 農業部 高級

        3 園藝產品儲運保鮮 園藝儲運工

        營銷員

        插花員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 中、高級

        園藝產品流通及管理

        4 園藝產品藝術創作(拓展崗位) 花藝師、植物造景師、綠化工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農業部 中、高級

        (三)畢業規格

        1、相關知識

        具備專業必備的基礎文化知識和科學鍛煉身體的知識;一定程度的外語、寫作和計算機應用的基礎知識;適應工作需要的植物和土壤肥料的基礎知識;園藝作物繁育、生產、儲運、營銷等基礎理論知識。

        2、職業能力

        具備制定生產計劃的能力;具備人際交往和組織協調能力;能指導和管理園藝作物種子和種苗生產;能指導和管理園藝產品生產;可以進行園藝產品的保鮮、倉儲、包裝和營銷管理;能夠根據客戶需求設計和制作花藝作品。

        3、職業素質

        能正確看待人生和社會,心理素質好,身體健康;熱愛“三農”,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拓展能力強,具有建設新型農業的信心;專研能力強,具有應用農業生產新技術和新型農機具的能力;法制觀念強,具有依法進行農業安全生產的意識。

        三、高職園藝技術專業建設探索與實踐

        (一)人才培養模式的確定

        園藝技術專業是農業技術類專業,根據園藝作物的生長與管理具有較強季節性的特點,結合浙江省園藝產業發展現狀與規劃、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情況、我院實際辦學條件和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我院與企業共同確定了面向產業、依托行業,“忙入、閑出”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

        (二)課程體系的構建

        根據高職園藝技術專業畢業生就業崗位群所需相關知識、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以及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在第二階段行動領域調研分析的基礎上,按照“六性”的原則完成由行動領域向學習領域的轉化,同時按照“四融合”的原則構建了職業技術課程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體系,見圖8.

        (三)專業建設方案

        專業建設的基本任務是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目標,以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為出發點,緊緊圍繞一個模式,打造兩支隊伍,構建三個體系,建設四類型基地,深化“五融合”特色。

        1、一個模式

        就是園藝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即面向產業、依托行業,“忙入、閑出”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

        (1)適應區域經濟發展需要,緊密結合現代園藝產業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專業定位與專業培養目標界定,職業行動領域分析以及課程體系構建方面與區域經濟和產業發展現狀高度融合,立足浙江,面向全國培養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理論和現代園藝職業技能并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高素質、高級技能型專業人才。

        (2)依托行業,整合和充分利用優勢教學資源為人才培養服務。與浙江省尤其是杭州市園藝行業內各類企業、研究所以及相關管理部門全面合作,在學習領域課程設計等方面充分體現行業特點,把握行業發展的動向,站在行業發展的前沿。探討與同類院校就校際合作的方式和運行機制,充分利用優勢教育資源。

        (3)與各類園藝企業進行共同培養專業人才,共同建設實訓基地,共同開發實訓項目,共同進行課程建設,共同促進學生就業。企業專家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實現校企雙方在合作中互惠、互利、共贏。

        (4)根據園藝產業季節性的特點和要求,教學組織實行“忙入、閑出”,種植類課程安排在生產項目比較集中的學期,農忙時學生深入到生產第一線,以生產性實訓和頂崗實習為主,校企雙方互派教師進行教學和教學管理;農閑時學生以校內試驗、基本知識的學習和基本技能的訓練為主,課程的教學過程實行柔性管理。

        2、打造兩支隊伍

        具體的講就是校內專任教師隊伍和校外兼職教師隊伍的建設??傮w目標是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教育觀念新、改革意識強、具有較高教學水平和較強實踐能力、專兼結合的師資隊伍。

        我院根據園藝技術專業師資隊伍的現狀,專任教師隊伍建設一方面在進修、引進、外聘等多種措施并行,大力提高教師的專業理論水平和學歷層次的同時,通過支持教師參與產學研結合、專業實踐能力培訓和到企業一線掛職鍛煉等措施,提高現有教師隊伍的“雙師”素質;另一方面非常重視從企事業單位引進既有工作實踐經驗、又有較扎實理論基礎的高級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充實教師隊伍。學校在職務晉升和提高工資待遇方面,對具有“雙師”素質的教師予以了大力傾斜。

        聘任兼職教師是改善學校師資結構、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有效途徑,我院結合浙江省園藝產業和行業實際,從園藝企業和園藝行業技術培訓和指導部門聘請有較強實踐能力或較高教學水平的校外專家、高級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來獨立承擔某一門專業課教學或實踐教學任務。 3、構建三個體系

        即基于崗位任職條件需求構建的“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職業技術課程體系、“三階段遞進式”的職業能力培養的體系和“五事”的素質教育體系。

        (1)“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職業技術課程體系

        本專業的職業行動領域面向中、高檔園藝產品生產與管理的相關職業崗位。在分析典型產品與服務工作過程以及具體工作任務的基礎上,按照“過程完整、目標統一”的原則歸納出15項典型工作任務,并按照“教學實施的可行性、行動內容的多維性、工作過程的典型性、知識與能力的關聯性”原則,構建學習領域課程。職業行動領域與學習領域課程轉換見表3。

        表3

        職業行動領域與學習領域轉換表

        職業崗位 典型工作任務 學習領域課程

        崗位1:園藝良種繁育

        1.生產優良種子 種子與種苗生產技術

        2.生產優良種苗

        3.生產組織培養苗(無病毒苗) 植物組織培養技術

        崗位2:園藝產品生產 4.露地生產花卉 花卉生產技術

        5.保護地生產花卉

        6.露地生產果蔬 果蔬無公害生產技術

        7.保護地生產果蔬

        8.防治園藝病蟲害 園藝植物病蟲害防治技術

        9.建造與使用現代園藝設施 現代園藝設施應用技術

        崗位3:園藝產品營銷 10.園藝產品儲運 園藝產品儲運技術

        11.園藝產品營銷 園藝產品營銷技術

        12.花藝布置 花藝技術

        崗位4:園林綠化與養護 13.園林綠化施工管理 園林綠化施工與養護技術

        14.園林綠地養護管理

        15.植物造景 觀賞植物識別與應用技術

        (2)“三階段遞進式”的職業能力培養體系

        第一階段以專業核心課程“工作過程導向”內容體系實施為載體,結合校內外實訓基地生產項目,培養學生生產和管理的單項職業能力;第二階段通過直接參與校內外實訓基地生產項目的生產實踐,培養學生生產和管理綜合職業能力;第三階段通過頂崗實訓,培養學生的工作能力。學生的能力培養經歷三個階段,培養目標層層提升,從單項生產和管理能力提升為綜合生產和管理能力最后上升為工作的能力,社會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養貫穿于整個培養過程的始終,見圖9。

        (3)“三條線”并進的素質教育體系

        素質是知識和能力的內化,包括基本素質、專業素質和創新素質?;舅刭|是指職業勞動者具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同時具有很強的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專業素質包括愛崗敬業、學習能力、質量意識、團隊合作意識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創新素質是指開拓進取的意識、敢于接受職業挑戰的競爭意識等。高職畢業生強調能力培養,“高素質”也同等重要,我們通過構建“三條線”并進的體系,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素質。

        第一條線是以專業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作為主渠道,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和創新素質;第二條線是結構合理的通識教育課程體系,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第三條線是學生管理工作系統全方位開展課外活動和“萬向文化”的五事(樂做事、能干事、會說事、善共事、可成事)教育,全面提升學生職業綜合素質。

        4、建設四個類型實訓基地

        四個類型實訓基地為:引企入校共建高度融合型校內實訓基地、單一型校外實訓基地、緊密型校外實訓基地和服務于“訂單式”培養的校外融合性實訓基地。

        (1)引起入校共建高度融合性校內實訓基地

        依托該實訓基地,以真實工作任務為載體實施工作過程導向教學模式,同時運用“行動導向”教學法,使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得到有效培養和提高,學生通過以員工參與企業的實際生產,進而培養了學生的工作能力。目前我院已與浙江德清新天地花卉園藝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校內園藝實訓基地,通過幾年的合作,結合公司實際生產經營項目校企合作開發了4門專業核心課程,并且企業為學生提供了許多就業崗位。

        (2)單一型校外實訓基地

        可滿足某一門或幾門專業課單項實訓項目的需要,為培養學生的單項職業能力服務。

        (3)緊密型校外實訓基

        地可滿足該專業綜合實訓項目實施的需要,通過實訓項目的實施,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工作能力得到有效訓練和培養的同時,學生以員工深翻參與企業的實際生產,了解企業文化、感受企業氛圍、領會企業精神、對本行業的發展趨勢也有了一定的認識,為下一步的頂崗實習以及就業奠定了基礎。

        (4)服務于“訂單式”培養的校外融合性實訓基地

        該基地主要培養學生的崗位工作能力。按照合作單位工作崗位任職條件的需要,由校企雙方合作開發課程、依托企業實踐條件共同組織實施教學、按照崗位任職條件的要求共同考核學生,學生在職業能力和工作能力方面都得到了定向培養,成為企業合格的員工。我院已與西湖國際高爾夫鄉村俱樂部簽訂了“訂單式”培養的合作協議,經過幾年的運作,較好的解決了企業人才短缺的問題,也為學生提供了很多如意的工作崗位。

        5、深化“五融合“特色

        經過4年的研究與實踐,我院園藝技術專業已基本形成了以下“五融合“特色:

        (1)生產與教學相融合

        依托校內融合性實訓基地和校外緊密型實訓基地,在教學組織過程中把企業生產流程、企業生產組織管理、生產技術和企業文化融入到教學組織與管理中來,以企業的實際生產為載體實施工作過程導向的教學模式,學生在真實的生產環境中“做中學”,教師在真是的生產環境中“做中教”,實現了“教、學、做”合一、生產和教學的高度融合。

        (2)教學活動與農時季節相融合

        園藝作物的良種繁育和產品生產具有很強的季節性,繁育和生產類課程的安排與教學組織與生產季節相適應。根據工學結合的要求,按照園藝作物生長發育規律分為“農閑”和“農忙”兩個階段,在教學組織中分為大小學期,農忙時對應大學期,主要安排理實一體化課程學習和頂崗實習;農閑時對應小學期,主要安排通識課、職業基礎課學習以及校內試驗和單項技術的訓練。

        (3)教學內容與生產項目相融合

        園藝產品種類繁多,在選取教學內容時,根據當地園藝產品生產實際和市場需求情況,及時調整了種子與種苗生產和園藝產品生產類課程的教學內容,使其與服務區域內行業企業生產的種類和品種相一致,同時與科研院所合作適當選擇具有前瞻性的種類和品種作為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具有適應性、科學性、適用性和先進性。

        (4)專業能力與職業素質培養相融合

        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骨干課程完全采用“工作過程導向”的教學模式和“行動導向”的教學方法在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的同時有效促進了專業素質和創新素質的形成。

        (5)教師與企業技術員相融合

        在生產與教學相融合的情況下,通過校企深度合作,在實施“工作過程導向”教學模式和“行動導向”教學法過程中,教師的身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由先生轉變成師傅、由教師轉變為企業生產的技術員和管理者,同時企業的技術員在校企合作共同培養人才的過程中其工作性質也發生了變化,由單純企業的技術員轉變為教學的組織和管理者。教師與生產技術員的相互融合為實現園藝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提供了保證。

        參考文獻

        [1]溫希東.關于高職教育“工學結合”的幾點思考[J].高教探索,2008(6).

        第5篇:兩化融合調研方案范文

        關鍵詞:電子館務平臺 優化改造 實施體會

        一、引言

        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電子館務平臺始建于2003年,在信息交流與共享、促進管理規范化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06年,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系統進行了重大改革,將原有4個院級文獻情報中心整合組建了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館長負責制,總館設在北京,下設蘭州、成都、武漢三個二級法人分館,并依托若干研究所(校)建立特色分館。在新的管理體制機制、新的業務布局、跨地域多層次的管理環境下,各中心原有的館務平臺(內網)均難以滿足現有需求,建立一個全館統一的信息交流平臺成為迫切需求。經過調研分析,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最終決定將總館原有電子館務平臺進行優化改造,以適應全館創新發展的新形勢和廣大職工對信息交流的需求變化。經過調研再改造,新電子館務平臺(以下簡稱“新平臺”)于2007年2月試運行,2008年3月正式上線開通。

        二、新平臺整體結構框架和改進原則

        ⒈新平臺結構框架

        新平臺將原總、分館平臺納入一個整體進行了重新布局,通過一個界面、一套系統實現了全館內部信息交流共享的統一管理,同時為各個分館保留了獨立的交流空間。新平臺的整體結構框架詳見圖1所示:

        新平臺包括前臺應用和后臺管理兩大系統。前臺應用系統面向全館職工開放,主要提供信息瀏覽檢索功能;后臺管理系統包括信息管理、用戶管理和安全管理三個功能模塊。在后臺管理系統中,信息管理包括具有權限的用戶信息過程控制和欄目管理者或超級用戶對已信息的監督控制;用戶管理具體包括用戶權限管理、用戶個人信息管理;安全管理包括系統運行和系統數據的安全管理。分館獨立頁面的具體結構和功能均由各館自身設計制定。

        ⒉新平臺改進原則

        明確的目標和原則是保障平臺建設工作順利實施的前提條件。新平臺以滿足全館內部信息交流與綜合管理需要為主要目標,雖然追求最大限度地滿足用戶需求,但絕不是所有需求。因此,在改進過程中堅持了以下3點基本原則:

        ⑴緊密結合全館管理與業務模式特點

        新平臺設計過程中,在考慮用戶需求基礎上,結合目前全館管理體制機制和業務模式特點進行了系統設計,打破了行政條塊的分割,從業務內容出發進行欄目設置與劃分,從管理、業務、服務多個角度分多個層次進行信息聚類,并力求使平臺能更好地服務于管理。

        ⑵有限條件下盡可能滿足主流需求

        一方面,在欄目設計過程中堅持以統籌協調、兼顧整體平衡為指導思想,有選擇性地解決具有關鍵影響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平臺架構設計和技術選型上,對投入效益進行了專門調研分析,確定了在有限條件下最大限度滿足主流需求的原則,因此舍棄了滿足廣泛需求的目標,在用戶需求的技術實現過程中,堅持以經濟實用為主。

        ⑶用戶操作簡便

        新平臺沿用了原有多數用戶已非常熟悉的登陸和使用模式,大大降低了用戶操作的難度。在欄目設計方面,盡量減少結構層次(不超過3層),將比較常用的欄目盡量放到更淺(外露)的層次,以減少用戶查找進入的時間;同時欄目數量盡量少,將共性較多的內容盡量放在同一欄目,以減少用戶信息時選擇欄目的時間。用戶進行信息和獲取所需要的步驟基本控制在4步以內。

        三、新平臺內容框架及功能特點

        ⒈新平臺欄目設計及邏輯關系

        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電子館務平臺的欄目設計及邏輯關系詳見表1。

        新平臺首頁中心部分以“管理動態”和“業務動態”兩個類別分別顯示用戶在各個欄目的信息(具體來源關系見上表),不直接設置權限。一級欄目和“服務窗口”中所有二級欄目均在首頁上方和左右兩側直接顯示。新平臺的首頁頁面布局見圖2所示。

        ⒉新平臺功能特點

        新平臺充分考慮了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的實際需求和用戶操作的便捷性和靈活性,在保障總館與分館、分館與分館、部門與部門之間信息與業務工作交流順暢及時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了管理信息公開功能、學習交流和管理服務輔助功能,促進了管理效率和服務水平的提升。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⑴兼具信息、交流和倉儲功能

        新平臺除保障全館內部信息交流外,還建立了信息存儲管理機制。平臺自開通以來的全部信息都集中存儲到了平臺數據庫中,并定期自動備份,保障數據安全性、可獲取性。這些功能對記錄全館歷史活動、保存知識資產具有重要意義。

        ⑵最大限度兼顧共性需求和個性需求

        新平臺在整體層次上,除了全館的一套統一系統外,在首頁專門為各分館開辟了個性化網頁的鏈接點,各分館可以繼續在原有內網上進行交流;打破了館際、部門之間界限,按照業務內容設置欄目,并另外設專欄,為特殊需求預留了空間;在信息過程中,者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選擇信息范圍,達到控制閱讀范圍的個性化目的;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用戶可以進行個人日程設置,記錄工作日志,還可以查閱在線用戶名單并與在線的其他用戶進行短信息交流,并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信息的私密性。

        ⑶強化館務公開

        新平臺中專門設立了“文件公開”、“規章制度”、“公告”等幾個欄目,用于可以讓全館職工知曉的信息,使館務管理更加公開透明。

        ⑷突出服務功能

        除整體設計改造思路貫穿“服務全館整合發展需要、服從管理機制變化需要、符合業務模式變化需要”之外,還專門設立了“服務窗口”,將可以提供的日常綜合服務工具置于首頁,方便職工查閱和使用。

        ⑸嚴格權限管理

        新平臺繼續保留了系統管理員、一般用戶、匿名訪客的三層次系統角色,這幾類角色用戶均可以被分配不同的權限。對于某一特定欄目,用戶可以被定義為欄目瀏覽者、欄目管理者、欄目審校者、欄目出版者、欄目錄入者和欄目拒絕者。在此基礎上,本次優化改造根據每一位用戶的崗位職責,調整了用戶角色,進行了權限修改,嚴格依照崗位職責及其管理規范的需要設定管理權限,既保障了交流的開放通暢,又促進了信息的有序互動。

        四、新平臺優化改造工作的實施及體會

        ⒈新平臺改造工作的實施

        新平臺的優化改造工作主要分需求調研、初步改造、試運行和二次改造四個階段來實施完成。第一階段,主要對全館信息交流需求進行全面了解和分析,并對總分館現有內部交流平臺進行分析,了解現有各平臺的功能、欄目設置及運行情況,根據調研結果,從經濟實用的角度,選定了將總館原有館務平臺改造成全館信息交流平臺的建設方案;第二階段,結合調研結果,與技術開發人員進行交流討論,系統設計平臺的框架結構和功能,提出需求方案,并由技術人員開發完成初步改造;第三階段,將初步改造的平臺開通試運行,在此期間采取專門收集與隨時收集相結合的方式來收集用戶反饋信息,并針對反饋信息――與技術人員交流可實現程度和方法;第四階段,根據試運行情況,結合收集的用戶反饋信息,進行二次改造的需求設計和技術實現,同時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管理機制,完成上線切換。

        ⒉新平臺優化改造實施的體會與收獲

        新平臺的實施促進了全館信息化管理、加強了全館規范化管理,同時也推動了全館一體化運行機制建設和創新文化建設。在優化改造的設計與實施過程中,筆者有以下幾點體會和收獲。

        ⑴以知識管理為導向建設平臺系統將給組織帶來更大的價值

        知識管理的宗旨就是要在組織內部建立一個有利于交流的組織結構和文化氛圍,使成員之間的交流暢通無阻,最大限度地使信息和知識在交流過程中得到融合和升華,使知識交流者得到啟發和提升。新平臺欄目涵蓋內容幾乎涉及全館工作的方方面面,能夠高效地促進職工加強信息和知識的充分交流與共享,實現信息和知識價值的最大化。另外,新平臺除突出信息功能外,還非常注重信息倉儲、交流功能,通過對信息屬性的詳細標記、建立平臺信息長期保存的管理機制、提供便捷的獲取方式等手段,使廣大職工可以更加有效地相互瀏覽共享館內的信息和知識,利用平臺所積累的信息和所提供的便利的管理環境進行更高層面的知識創造,并及時應用于日常工作中,進而形成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⑵靈活運用平臺的有限功能能夠有效促進組織管理創新

        平臺建設本身就是管理創新的一種形式,對其功能的靈活運用于管理創新同樣具有積極意義。一方面,平臺使管理信息交流更加規范化、透明化,有助于增強全館各層次員工彼此間的理解和認同,從而自覺維護管理秩序,遵守管理規定,并積極參與管理,奉獻智慧和力量,促進管理不斷創新;另一方面,充分了解平臺的有限功能并加以靈活運用,將有“意外收獲”。比如,新平臺通過對會議室預定功能進行簡單優化,增加了會議郵件提醒功能,使預定會議室的人同時能通過平臺給參會者發送通知,可以大大節省會議組織成本。再如通訊錄自動生成功能、用戶組管理功能(支持自定義),都從一些細節上為職工的工作提供了方便。

        ⑶平臺建設與組織文化建設可以相互促進

        對于剛剛組建成立的國家科學圖書館而言,平臺系統的改造過程也是組織文化融合的過程,它的實施對組織文化建設起著重要推動作用。全館信息交流統一平臺的建立,打破了組織機構和地域的局限,促進了信息在全館的流動和共享,增強了彼此的認知,能夠增強組織的內聚力,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平臺改造過程中,通過廣泛的需求調研,激發大家思考管理問題的熱情和積極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大家對全館管理運行機制的認識,促進了“一體化”理念的形成。一個平臺建設的成功與否,關鍵在于平臺使用效率和應用效果的好壞,以及用戶對平臺認可程度和應用程度的高低,概括來說,也就是在于平臺與組織文化契合程度的松緊。因此,一個設計成功的平臺一定是緊密結合組織自身實際和文化特點。

        ⑷平臺建設的難點不在技術而在需求分析

        雖然平臺的成功實施必須依靠強大的技術支持,但在現有信息技術水平條件下,對于一個平臺的設計實施來說,難點卻不在技術,而在需求分析。需求分析的任務就是解決“做什么”的問題,不僅要全面地了解和理解用戶的各項要求,并且要能準確地將這些要求表達給技術開發人員,還要分析需求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用戶的需求往往非常豐富并具有較強的個性化,甚至可以被無限擴展,因此,在進行用戶需求分析時,必須先明確系統的主要功能,需要把握剛性原則,劃分需求的優先級,否則將陷入不知所措、無所適從的困境中。需求分析中還有一點也非常重要,就是要深入分析需求的根源、了解相互之間的內在聯系、并預測需求的變化方向。

        ⑸選擇平臺技術框架時必須注意高靈活可配置性

        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原有電子館務平臺系統是一個可以被靈活配置的平臺系統,搭建了一個可定制的框架,不僅支持欄目的自由增刪改和層級調整,還支持用戶權限的多維度靈活配置,甚至公文的靈活交換流轉。這為平臺系統的優化改造工作提供了很大方便,大大節約了改造成本,提高了改造效率,并為今后的功能拓展和再次優化提供了很大的可擴展空間。

        ⑹平臺改造實施應采取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的實施模式

        領導重視是新平臺改造工作成功實施的關鍵性因素。在此次改造過程中,館領導班子對平臺的改造工作給予了高度重視,專門進行過集體討論和規劃,主管領導多次參與方案制定和修改工作,并實時監督平臺的改造進程。另外,在改造實施過程中,全體職工參與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此次改造廣泛了征求全體職工的意見和建議,共收到來自總、分館職工的建議50余條,它們為平臺改造提供了有益的思路,促進了平臺最大限度地接近用戶的實質性需求。雖然新平臺最終采取的是雙向網狀化的實施模式,但在啟動的先后順序上,自上而下先與自下而上相結合是非常有必要的。

        ⑺溝通培訓在平臺改造實施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溝通交流不僅在平臺設計者了解領導意圖、用戶需求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且是保障功能需求設計者與技術開發者有機合作和改造工作順利實施的必要條件。對用戶的培訓是平臺實施過程中的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嚴格來講,這也是平臺設計者與用戶溝通的一種形式,其目的是使用戶了解平臺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⑻把握平臺的切換時機并建立完善的平臺維護管理機制

        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在平臺系統切換前做了大量準備工作,改造切換工作專門選擇全館一體化運行機制初步形成、新一年工作全面展開、信息交流需求比較多的時期,這樣的時機對平臺的迅速推廣使用有重要意義。另外,與新平臺相適應的《電子館務平臺管理細則》在切換時正式,這樣逐步建立起了較完善的維護管理機制,為平臺規范管理、有序運行提供了及時有力的依據和保障。

        五、結語

        隨著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管理信息化的深入推進,全館一體化運行機制的完善和全館統一核心價值觀的不斷形成,用戶對平臺的需求也將不斷變化,因此,此次改造工作僅僅是個開始。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下一步要在保障電子館務平臺持續開放順暢運行的基礎上,繼續對其進行功能的擴展完善,探索如何將其與全館業務工作平臺、管理資源平臺、郵件系統、ARP系統進行有機銜接,以及如何實現館內機構知識倉儲系統的統一認證和資源共享。

        參考文獻:

        1 丁卉.關于企業信息化與管理創新的研究[J].大眾科技,2005(12):158-159

        2 電子政務與政府管理創新[EB/OL].(2004-10-18)[2008-05-11].

        5 張智雄,吳振新,謝素萍,等.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電子館務平臺系統建設中的若干問題[J].圖書情報工作動態,2003(4):2-6

        6 張平.創新文化案例之二――建設電子所務 促進民主管理[EB/OL].(2002-09-04)[2008-05-11].cas.省略/html/dir/2002/09/04/5358.htm

        作者簡介:

        呂秋培,1978年生,女,漢族,河北保定人,管理學碩士,館員,研究方向為信息資源管理,已8篇。

        龔惠玲,女,漢族,湖南益陽人,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綜合辦公室主任。

        第6篇:兩化融合調研方案范文

        關鍵詞:高職;《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教學系統設計

        市場調查和市場預測總稱市場調研,是企業了解市場和把握消費者需求的重要手段,是輔助企業決策的基本工具?!妒袌稣{查與預測》課程是市場營銷專業的核心課程,也是工商管理類、經濟類專業的重要專業課程或專業選修課程,其前期課程是市場營銷學和統計學。

        1《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特征

        1.1市場調查與預測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應用性學科

        所謂應用型課程,是指相對于在教學中更側重理論知識學習和分析的理論型課程而言的,具有一定的理論性,但是實踐性更強,是更加強調理論的實際運用的課程。市場調查與預測不僅要教會學生如何設計策劃方案、編制問卷、分析數據等,更重要的是要使學生能夠到各種現場實際操作,確保完成市場調研的任務。這就是說,學生既要切實地操作一個市場調研的全過程,更重要的是能夠恰當地同客戶進行溝通,制定合理的調查計劃書,正確地解釋調查結果,提出合理的建議,為企業制定戰略計劃及進行營銷決策提供科學、客觀的依據。

        1.2市場調查與預測是一門培養學生整體能力的課程

        市場調查與預測的不同階段中,各種能力的運用是不盡相同的。在市場調查早期,需要的是市場調查方案設計能力,資料分析、整理、利用能力;進入實質性的正式調查過程,需要資源整合能力、人際溝通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市場調查方法與技巧運用能力;市場調查與預測工作結束后要有文字處理/文案能力、資料分析、整理、利用能力等。

        市場調查與預測的能力培養可以劃分為三個不同方面:“人”,即人際關系方面,包括團隊合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人際溝通能力;“事”,即處理市場調查與預測事務方面,包括市場調查方案設計能力、資料分析利用能力。協調,包括系統分析能力、資源整合能力文字處理/文案能力。在市場調查與預測過程中,這三方面的能力形成一個體系,有機結合起來保障市場調查與市場預測工作的完成。其中,“人”、“事”方面是基礎能力,協調方面的是較高一級的能力,如圖1所示。

        2真實項目教學模式的內涵表征形式

        基于課程的特征及其在專業培養中所處的地位,本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基本方向應為:以現代高等教育思想和教育目標的方向和要求為出發點,在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成績考核等方面進行全面改革,以培養學生具備研究市場基本理論和意識,靈活掌握研究市場的方法和技能,提高發現市場問題的敏銳度并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其綜合素質。以真實項目為基礎的教學模式設計,很好地契合了這一方向目標。

        2.1以真實工作任務為中心

        在課程論中,許多學者把課程中的“項目”劃分成五種類型:有結構的項目、與主題有關的項目、與體裁有關的項目、模板項目和開放性項目。按照這一劃分,高職教育課程中的真實項目指的應當是有結構的項目,即具有相對獨立性的客觀存在的工作任務模塊。在這一工作任務中,要求制作出符合特定標準的“產品”,如要有一定的尺寸、包含特定材料的有形實體產品,或者是滿足公司要求、符合市場的策劃、服務等實體作品。高職項目教學法是基于工作任務為中心的模式,具體表征為:其一,其項目的具體內容是工作世界中既定的工作任務,因此其選取不能憑主觀想象,而必須以嚴格的工作任務分析為基礎;其二,其思維與行動的目標指向是通過綜合知識與技能完成工作任務;其三,其結果是獲得制作的產品或提供的服務。

        2.2以真實產品(服務)為載體

        由于真實項目教學的教學項目是以生產和服務中的生產加工項目、培訓項目和服務流程為基礎開發的,整個教學過程以完成項目任務為主線,通過教學項目負載理論知識,體現職業崗位群能力的要求,有機融合專業理論知識與專業實踐技能,以項目為中心實現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另外,其主張選取真實產品或服務來設計完成工作任務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綜合地學習知識、技能和態度,因此其教學形態是真正的活動教學。可見,真實項目教學法進一步實現了用典型產品(或服務)來引領工作任務。要注意的是,真實項目教學一改傳統的以知識為課程切入點的觀點,取而代之以具體的產品(服務)及工作任務為課程切入點,并非意味著其課程內容僅僅局限于這些產品(服務)及工作任務,其用意在于以產品(服務)及工作任務為載體延伸出需要學生掌握的豐富的知識和其他產品(服務)及工作任務。

        2.3教學組織以學生為中心

        真實項目教學以工作任務為引領,學生全過程主動參與教學,創設有利于學生充分發揮潛能的寬松環境和真實的職業情景,使學生置身于真實的職業世界中,鼓勵積極主動地探索和嘗試。真實項目教學的過程以學生獨立實施并完成項目為主線,注重學生職業能力的自我建構和職業情境中實踐智慧的動態養成,真正體現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

        3真實項目教學模式的總體框架與子真實項目流程設計

        《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項目教學的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要以真實項目為載體,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性和實踐主線,通過市場調查項目的計劃、實施、評價等多個環節來合理選擇教學策略和優化教學過程。

        3.1真實項目教學模式的總體框架設計

        真實項目教學模式實施過程分為三個步驟,即真實項目學習與準備、真實項目實施、真實項目反饋與評估,三個環節相互銜接,依次展開,如圖2。

        (1)真實項目學習與準備環節。

        項目學習環節。此模塊主要是《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的各個項目的學習階段。項目包括:認識市場調查與預測;設計市場調查策劃方案;確定市場調查的方式與方法;學會間接資料獲取方法;進行實地調查與抽樣調查;設計調查問卷;整理分析調查資料;撰寫市場調查報告;進行市場預測等九個項目。以培養綜合調研技能為主線,建立“931技能鏈”教學內容體系?!?31”是指上述“九大項目”;“三項職業技能”,即與九大項目對應學生三項技能的培養,即市場調查策劃技能、實地調查技能、市場分析預測技能;“一個綜合技能”,即在此基礎上形成一個綜合市場調查與預測能力。其中前三個項目是訓練學生市場調查策劃技能,中間三個項目為訓練學生進行實地市場調查技能,后三個項目是訓練學生市場分析與預測技能。九個技能項目呈現流線式項目序化,即這些項目是按照前后邏輯關系依次進行的,符合學生學習的基本規律,同時又體現了真實工作流程。

        項目準備環節。具體操作為:實訓前6周,讓同學自己去尋找委托商,洽談真實項目。原則上盡量避免尋找學校周圍的店鋪,并鼓勵學生多尋找企業類的項目。在此階段,任課老師將全程服務學生,及時解決其遇到的各種困難??傮w上看,此環節為整個項目體驗中較難的一個環節。這就要求學生積極主動地與客戶和陌生人進行對話交流,磋商談判。這對經貿類和營銷類專業學生來講,又是一個非常難得的鍛煉機會。并且這一環節契合了《市場調查與預測》的課程特征之一,即培養學生“人”的能力,即人際關系方面,包括語言表達能力、人際溝通能力。

              (2)真實項目實施環節。

        此環節實質上為《市場調查與預測》實訓課程的主要部分,是整個設計過程的核心環節之一,也是歷時較長一環,工作任務也較為艱巨。學生在項目準備環節中尋找到的真實項目,即委托商交給的調查任務,開始根據真實項目學習環節中所學到的知識內容進行方案策劃、確定調查方式與方法、設計調查問卷、分析調查資料、撰寫市場調查報告等5個項目。從學生反映來看,進行實地調查這一項目任務的體驗給他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時對他們自身交流溝通、與陌生人接近能力有相當大的鍛煉。

        (3)真實項目反饋與評估。

        此階段為學生的調查報告撰寫完之后,向其項目的委托商反饋調查結果,并結合自己所學市場預測知識,對委托商進行簡單市場行情的預測。同時通過委托商的評價,學生再回饋到項目學習階段,根據此次真實項目體驗,進一步檢查自己在項目學習中的長處與不足,從而得到升華。如果委托商評價良好,還可以繼續為其服務,從而再次重復回到尋找項目階段,以此反復。

        原先的通過試卷展開考核的方式已經和現在的教學模式不相匹配,而本課程在教學模式探索中,考核主要以平時小組完成任務的質量為主,不同實訓項目考核的具體分值比例(見表1)。同時,對于每一個實訓項目本課程也都制定不同的評分標準,這也是評分公平、公開的一個體現。這里有調查報告考核標準(見表2)供大家參考。在教學考核方面中,我覺得還需要繼續摸索、探討,尋求出更有效、更切合實際的考核辦法和方式,如多個老師作為評委分別考核、學生小組之間互評考核等多樣化的考核方式。

        3.2各子真實項目流程設計:以市場調查問卷設計為例

        《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項目教學的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要以每個項目為載體,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性和實踐主線,通過市場調查項目的計劃、實施、評價等多個環節來合理選擇教學策略和優化教學過程。項目教學的一般教學流程如下圖3所示(以市場調查問卷設計為例)。

        (1)項目引入環節:教師呈現調查問卷設計職業情景,提出問卷設計的有關加工要求、生產條件與主要參數。

        (2)知識鋪墊環節:教師給學生鋪墊和引入與解決完成設計調查問卷的有關概念、背景、理論知識和原理方法等。

        (3)方案制訂環節:學生借助查閱相關資料、手冊,收集信息、制訂計劃、完成任務書和實施方案、明確團隊分工,教師要給予學生提供相關建議。

        (4)項目實施環節:要求學生根據擬定的加工方案和工藝流程完成任務,教師在此過程中要巡回指導并適時提供咨詢和建議。每個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經驗,給出不同的解決任務的方案或策略,而且應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實現從學習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轉換,進一步培養學生合作溝通與人際交往能力。

        (5)評價總結環節:項目教學不是追求學習成果的唯一正確性,評價解決問題方案的標準并不是“對”或“錯”,而是“好”或“更好”。采用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評的方式進行過程性和發展性評價,同時教師要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尤其是共性問題和重點難題予以深入分析和有效突破,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6)知識拓展環節:在學生已有知識基礎上,結合后續項目實施的需要進行理論知識的拓展和有關原理的深化理解和拓展訓練。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項目教學流程中的“知識鋪墊”和“知識拓展”兩個環節不是必備要求,要視項目的層級關系、難易程度和后續學習的需要進行靈活處理。另外,只是對于較為復雜的綜合實踐項目,在項目實施時才采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組織,而對于培養學生關鍵職業能力和專業方法能力的教學項目,學生必須過關和掌握,最好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實施和完成。

        參考文獻:

        [1] 徐國慶.高職項目課程的理論基礎與設計[j].江蘇高教,2006(6).

        [2] 陳旭輝,張榮勝.項目教學的項目開發、教學設計及其應用[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336).

        [3] 汪.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思考[j].產業與科技論壇,2009(4).

        [4] 岳廣軍,陳偉,楊曉蒙,徐明霞.淺析市場調查與預測教學中實踐能力的培養[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11).

        [5] 湯匯道.論“干中學”教學模式和方法——以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教學為例[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

        [6] 鐘敏,劉媛媛.《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教學的研究與實踐探討——以商務策劃管理專業為例[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綜合版),2009(6).

        [7] 邵丹萍.高職《市場調查》課程實訓主導型教學模式探索[j].職教論壇,2008(8)(下).

        第7篇:兩化融合調研方案范文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人才培養目標;多元化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6)12C-0003-03

        在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科學闡釋了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他強調,新常態下經濟增長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經濟發展動力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高等職業院校該如何主動對接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培養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筆者與課題組成員一起研究了蘇州市吳江經濟新常態的特征,調研分析了經濟新常態下吳江行業企業對人才需求的變化,進行了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重構。

        一、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調研與分析

        緊貼吳江區加快建設“強富美高”新吳江的要求,為更好地培養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2015年11月至12月,我們以吳江地區的中小企業為對象,開展了調研,有142位代表完成問卷。通過對問卷的分析,我們對高職院校學生人才培養目標得出以下結論。

        (一)高職學生應具備較高的綜合素養。問卷中,84.5%(120人)認為高職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這是職業人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71.8%(102人)認為高職學生應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才能適應信息時代一個社會人的發展要求,這也是“互聯網+”戰略對人才的迫切需要;67%(95人)認為高職學生應該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這是一個高職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由此可見,在“互聯網+”時代,企業要求員工在具有專業技術的同時,要具備較高的綜合素養,包括職業素養、信息素養、人文素養等,其中,職業素養是關鍵素養。

        (二)高職學生應具有“復合型”的技術技能。問卷中,70.4%(100人)認為現代企業需要人才具有“復合型”的技能,既需要適應崗位的專業技術,也需要“互聯網+”戰略背景下的企業信息化發展的網絡技術,更需要適應崗位工作任務不斷綜合化對職業人多種技術的要求,同時需要滿足職業人個性發展的需求。這表明,經濟新常態下,現代企業需要的是“網絡+專業+拓展”的多面手,是一種復合型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三)高職學生應具有一定的創新創業能力。問卷中,78.2%(111人)認為高職院校學生需要具有創新能力,才能適應創新驅動經濟的發展;71.8%(102人)認為高職學生應具備某項專長,才能發揮人的潛力,促進人的個性成長;48.6%(69人)認為高職學生應具備創業能力,才能適應“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新形勢需求。因此,高職院校應該培養“有專長、會創新、懂創業”的人,才能適應經濟新常態下創新發展的要求。

        二、經濟新常態下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構建

        (一)人才培養目標的構建基礎

        1.多元智能理論。1983年,在《智力的結構》一書中,加德納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他認為,人的智力是由相互獨立、相互平等的8種或更多種智力,即語言智力、數理智力、音樂智力、身體智力、人際交往智力、空間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以及自然觀察者智力等組成的一個有機整體。[1]多元智能強調多元性、差異性、創造性和開發性,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智能組合,每個學生個體往往在某一、兩個方面的智能特別突出。因此,學校在培養人才時,應該尊重學生的個性,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重視學生突出智能的發展。

        2.國家政策依據?!督逃筷P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教職成z2015{6號)要求高職院校加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的培養,加強思想道德、人文素養和技術技能的培養?!陡叩嚷殬I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強調要將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和創新思維養成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為學生創業教育搭建平臺。依據以上文件精神,學院在開展調查研究基礎上,全面調整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學生綜合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復合發展、個性發展,提升學生職業競爭力。

        3.區域經濟發展。吳江區積極主動適應新常態,圍繞“先進制造業強區、現代服務業興區”目標,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由規模供給向價值創造轉型。經濟增長從高速轉為中高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經濟新常態呈現出智能化、小型化、在線化的特征。作為區屬高職院校,蘇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順應吳江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特征,積極主動探索人才培養目標的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4.學院發展定位。蘇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以“服務地方發展,立足信息產業,培養合格人才”為辦學宗旨,立足吳江,面向蘇州,緊緊圍繞地方經濟,堅持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培養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這一辦學定位要求學院在人才培養中,要結合自身優勢,緊貼吳江經濟新形勢,科學制定人才培養目標。

        (二)多元發展的人才培養目標模型的構建

        基于多元智力理論、國家對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要求、區域經濟發展需要以及學院發展定位,結合調研數據分析,學院確定了“素養+技術+特長”的多元化發展人才培養目標。

        1.素養高。根據高等職業教育注重人的全面發展要求,以人文素養為基本培養目標,使學生成為合格的大學生;根據企業對職業人的要求,以職業素養為重點培養目標,使W生成為合格的職業人;根據信息時代的基本素養要求,結合學院為信息學院的辦學定位,以信息素養為拓展培養目標,使學生成為合格的社會人。

        2.技術精。根據“互聯網+”對高職學生的要求,學院每個專業都要將網絡基礎技術作為基本技術進行學習;根據專業面向的職業崗位或技術領域,確定典型工作任務的能力要求,每個專業都要學習必需、夠用的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使學生具備某一領域的精湛崗位技術;根據學生的發展需要及經濟社會發展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每個專業都要學習拓展專業模塊的知識與技能。

        3.特長優。根據多元智能理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智能優勢,學院鼓勵學生發展創新、藝術、語言表達、組織等方面的特長,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鼓勵學生創業實踐,真正做到有專長、懂創新、會創業。

        三、多元化人才培養目標的實踐

        (一)多渠道培養綜合素養

        1.職業素養課與課程教學相結合。學院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增設職業素養課程,每學期由班主任從規范執行、職業禮儀、5S活動等方面進行教育與考核,將職業素養貫穿于日常學生管理中。通過制定詳細的職業素養考核細則,以課程考核為抓手,有效地促進了學生職業素養的提高。

        2.改革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學院根據信息時代的要求與學生信息基礎知識的現狀,改革傳統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方式,實現“選修+必修”相結合的模式。在公共基礎課中開設網絡基礎知識必修課程,重點學習互聯網方面的知識,使學生在校期間就能掌握工作時所必備的網絡技術。同時,普及移動互聯、大數據、云計算和物聯網等知識的教育,使學生能更好地適應“互聯網+”時代的職業發展需要。

        3.加強人文類課程的教學。學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加強人文素養的培養,開設文化基礎課程、思想教育課程、哲學教育課程、藝術教育課程、心理健康等課程,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豐富學生的知識面,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提升學生的藝術欣賞水平。另外,學院積極開展系列講座,增加了“學說蘇州話”“詩詞欣賞”“古箏”等傳承傳統文化的課程。

        (二)深化專業課程改革

        1.實施專業群建設。學院實施專業群建設,將課程分為平臺課、分立課、互選課三類。平臺課注重群內各專業基礎課程的資源共享,夯實學生專業基礎知識;分立課注重培養專業技術,讓學生熟練掌握一個專業方向的技術技能;互選課拓展專業寬度和學生知識面,培養復合型人才。

        2.推行項目教學改革。大力實施項目教學改革,通過項目導向,引領課程的學習;在課程中,引進企業的真實案例和工作項目,以案例、任務教學內容,以任務的工作過程為行動導向,項目與課程的學習相互促進,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

        (三)開展特長培育活動

        1.開設系列公選課,培養學生專項特長。學院加強公選課的建設,以加強學生個性特長的培養;學院還鼓勵學生參加超星課程、愛課程、慕課的網絡學習,構建結構合理的公選課課程體系,滿足不同興趣學生的特長學習需求。

        2.推進創新創業教學,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特長。學院改革傳統的單一創業教育課程教學,以項目為載體,以競賽為抓手,全面營造創新創業教育氛圍。學院開展學期項目、組織技能比賽、開設創業教育課程,加強對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指導,加大對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支持力度,為學生創新創業提供場地、資金、實訓方面的扶持。

        3.開展系列社團活動,培養學生各項特長。學院著力探索社團的建設和管理模式,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社團活動,鼓勵學生在豐富多樣的活動中展示特長,激發學生創新的動力與潛能。

        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區屬高職院校只有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形勢,根據地方經濟發展需求動態調整人才培B的目標,構建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形成區屬高職院校獨特的辦學特色。

        第8篇:兩化融合調研方案范文

        一、提高高校管理者信息素養的必要性

        1 適應高等教育發展的需要

        為適應新形勢下高等院校行政管理工作的變化。各級管理人員必須掌握最新的、最具代表性的高等教育發展信息。及時向上級領導提供高等教育發展的新動向。信息處于不斷生產、更新、淘汰的過程,呈現高度動態性的特點,這就要求管理者不僅要掌握高等教育發展領域中的既成事實。還要關注與工作相關的實時動態信息。不斷拓展動態信息的收集范圍,做到既把握政治、社會、時代脈搏,又順應高等教育發展的現狀和規律。

        2 適應自身發展的需要

        行政管理人員作為領導的參謀助手,須自覺運用新的信息化技術和手段加強辦公室自動化、信息網絡化和管理科學化的建設,熟練運用網絡、電腦等工具對各種信息資源進行有效收集、組織、運用。特別是身處知識密集的高校,面對各種學科的交叉滲透,只有具備較好的信息素養,具備從各種資源中快速獲取知識以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不斷提升自身職業化水平。

        3 有效提高管理效率的必要條件

        高校行政管理人員肩負著聯系上下級、決策落實等責任。其主要工作有決策參謀、督促查辦、調查研究、收集整理信息、協調關系、處理文書、編制公文、接待來訪、安排日程等。每天面對大量的文件、電話、會議、資料。由于信息材料的時效性和指導性不盡相同,管理者需要對其分門別類收集存檔。在輔助領導決策的過程中。管理者還需在充分調研當前高等教育熱點問題及學校面臨的突出問題的基礎上,為領導提供可供選擇的方案或意見。同時,鑒于行政管理人員經常參加校內會議,與上下左右部門交流信息比較頻繁,既聯系學校機關各部門和廣大教職工,又處理來自基層的匯報和請示,這就需要其堅持原則、靈活應變、有效傳遞信息。可以說管理人員的日常工作包括了信息收集、加工、傳遞和儲存的全過程,只有將信息處理的諸要素有機地緊密聯系在一起。才能使工作流程更加順暢,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二、高校管理者信息素養的內涵

        高校行政管理者的信息素養是指具有信息化理念,掌握現代化行政方法和技術手段,在實際工作中能根據組織內外環境的發展要求,對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整理、組織、分析、使用、管理和評價的意識和能力。具體包括管理者的信息意識、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

        1 信息意識

        信息意識是信息在人腦中的集中反映,是人們憑借對信息價值所特有的敏感性,主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捕捉、判斷、整理、利用、傳播信息的意識。包括信息主體意識、信息法制意識、信息安全意識,等等。高校行政管理人員的信息意識應表現為對信息具有特殊的、敏銳的感受力和持久的注意力,能夠主動挖掘、搜集與學校當前中心工作相關的信息,能將領導潛在的信息需求轉化為自身顯在的信息需求,并充分、正確地予以表達。

        2 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人們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高校行政管理人員的信息能力是在從事行政管理工作和實踐活動中所應具備的對相關工作信息的搜集、理解、分析、處理、表達的能力。由于其工作內容包括接受信息、加工信息、溝通信息、貯存信息、反饋信息和利用信息的全過程,相應地其信息能力應涵蓋信息的搜集獲取能力、分析判斷能力、加工處理能力和信息的應用表達能力。

        3 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指在獲取和使用信息過程中應遵循一定的信息倫理和道德準則,主要包括:在信息活動中,堅持公正、公平的原則,尊重知識產權、道德信息紀律、保守道德秘密和尊重個人信息隱私,正確處理信息創造、傳播和使用者之間的關系,等等。

        三、提升信息素養的基本措施

        1 提高工作主動性,不斷強化信息意識

        信息意識在信息素養中處于先導地位,關系到對本職工作的接受和理解,要有效培養信息意識,首先須改變傳統思想觀念。高校行政管理人員被稱為“領導的助手”,“對領導活動起輔助作用”,但如果一味強調,就會使工作陷入被動服務的處境。特別是在信息快速增長的時代。各級管理者需主動圍繞學校發展重心,將強化自身信息意識作為主動參與、積極創新、做好參謀助手服務的前提。具體可加強兩方面能力:一是能敏銳感受到社會大環境變化對工作帶來的有利或不利影響;二是隨時關注領導決策信息和工作相關信息。根據工作性質。積極主動地挖掘、搜集、過濾、篩選和利用有利于決策的各種資源;敏銳地從尚未注意的事物中找到問題的本質,達到發現早、挖掘深、效率高的境界。

        此外,高校中接受過正規教育,文化素養和信息意識都較高的網民比較普遍。校園網建設和網絡的迅速普及使得師生可以輕松登陸博客、論壇、社區,或跟帖、發帖。或發表意見、出謀劃策。網絡凝聚的力量和熱點話題吸引傳統媒體介入其中。兩者已形成良好的互動模式,對社會輿論走向產生巨大影響。因此,行政管理者要充分認識網絡的積極功能,將互聯網作為了解師生民意的渠道之一。在日常工作中加強信息意識的培養。

        2 樹立學習理念,不斷提升信息能力

        ①信息的搜集獲取能力。高校行政管理者須了解并熟悉各類信息資源、信息調查方法,包括觀察、抽樣、分析方法,等等。針對平時的工作和學習特點,不斷收集適應形勢變化和學校工作重點等方方面面的資料。特別要養成及時閱讀上級領導機關文件、把握上級最新工作部署的習慣;養成研究觀察學校發展大局、大事的習慣;養成留心領導關注點、工作思路、意圖的習慣,進而及時、準確、有針對性地獲取信息。②信息的分析判斷能力。辦公室的工作性質決定了行政管理者要經常面對不同的領導層面,因此在信息的選擇和傳遞上要注意層次性。例如,在向同級部門或院系提供信息時,由于其作為職能部門需要掌握第一手具體資料,就器要提供原始、微觀、動態、未經過多加工的客觀信息;而校級領導統管全局工作,要了解高層次綜合信息的整體反映,就需要提供能夠體現各單位認識和意見的綜合信息??傊?,行政管理者要善于思考、勤于思考,準確無誤地理解、遘選、傳遞信息。對信息進行分類,并能夠在浩如煙海、雜亂無章的信息中去粗取精、去偽存真。③信息的加工處理能力。高校各級管理人員需要隨時對各種信息進行綜合分析、整理排序、歸類處理。結合調查研究、督察落實、信息收集反饋、工作建議、草擬講話稿等具體工作特點。通過以下途徑加以提高:一是有計劃、有重點地增加政務類服務內容。例如。結合工作重點。選擇領導關注的專題,開展調研,形成材料翔實、觀點明確的調研報告供領導參考;二是深入分析某項工作的各個環節,從中找出薄弱點,提出改進辦法和措施建議。比如工作中不僅要按照領導主管工作的需求對相關文件進行充分挖掘和必要的分類清理。還要加強對領導分管業務的歷史情況、典型案例、同類高校背景資料以及前瞻性發展趨勢的了解和積累。通過不斷實踐、不斷總結。增強信息處理的能力,從而真正提高信息的使用價值。④信息的應用表達能力。獲取信息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要以新角度對其進行深層次加工,從而創造新信息。為此。管理者要從新的需求角度對收集的信息進行選擇和重組、整合與加工,將自身見解與思想融入其中。并通過恰當渠道將信息傳遞給他人,充分交流溝通,進而實現參謀助手的作用。

        第9篇:兩化融合調研方案范文

        關鍵詞:高職;計算機專業;校企合作;專業建設;企業文化

        一、專業建設與企業文化對接的意義和價值研究

        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推進和國民經濟的發展,IT產業作為現代工業的代表,在社會中的應用變得越來越廣泛。然而,這種需求的急速膨脹已經開始呈現出日漸飽和的趨勢。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與IT領域相關的高職計算機專業如何適時而變、與時俱進,培養出適合工作崗位需要、適應社會需求的優秀技術型、應用型人才。

        高等職業院校在計算機專業品牌建設中應該吸收IT領域行業文化的成分,從先進企業理念中吸取有價值的元素,逐漸縮小校園文化與行業文化的距離,按照“有效對話、實踐合作、達成共贏”三步走戰略規劃,真正實現“把工業文化融入職業學校,做到產業文化進教育、工業文化進校園、企業文化進課堂”戰略目標,從而使學生畢業之后能夠迅速適應行業的管理環境,達到用人單位的要求。

        二、專業建設與企業文化對接的現狀

        目前高職院校面臨的主要情況是勞動市場的供需錯位和職業教育主體間的矛盾(即校企合作中的文化差異),現以撫順職業技術學院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為例進行分析。該專業作為我院重點建設的現代服務行業的專業群組之一,包括計算機網絡技術和動漫設計與制作兩大方向。秉承我院的“精品、特色、優質”的辦學理念,該專業建設一直堅持走內涵式的科學發展道路,按照“做強、求精、爭高、創新”的總體目標,致力于創辦“三有特色(即專業特色、教學特色、企業特色)”的精品專業建設。但在實踐中,也曾因為專業定位、培養方向與課程設置的不明確和不適應,造成學生難就業的尷尬局面,這都是由于高職院校與企業在人才觀念、培養定位、教學模式和評價標準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所造成的。

        三、專業建設與企業文化對接的方法研究

        針對上述情況應及時進行調整,加大力度將職業技能與職業素養的教育融入專業教學中,加強學生的職業能力與職業養成教育,使校企文化的對接融合在學生教育的各個環節中,從而使培養出的人員在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上更加符合企業的需求,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與產業、學校與企業、專業與職業崗位群、課程體系與職業崗位標準的不對接問題。

        在專業建設與企業文化對接中,要堅持“三個結合”和“三個注重”的研究原則。前者分別指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相結合;綜合研究與專題研究相結合;課題研究與推廣應用相結合。后者則是要求注重研究資料的準、全、深、新;注重對比和實驗研究;注重研究成果的科學性、應用性與指導性。同時,針對本課題研究過程中的不同階段,下述所涉及的具體研究方案也應該有所側重。

        1.文獻研究法。通過查閱報刊、雜志、著作、網絡等方式,選擇國內外IT領域不同地區,針對校企合作中有關專業建設與工業文化對接的模式、理念、作法、經驗教訓等相關資料,從中探索規律,借鑒有益經驗。

        2.調查研究法。采取問卷調查、座談、綜合調研、訪談等形式。調查對象針對我院IT專業往(應)界畢業生和我院所在地區不同規模的企業家及員工,通過訪談和反饋,搜集這些人員關于校企合作、工業文化對接的相關視點,為構建職業技術導向的課程體系奠定基礎。

        3.比較研究法。研究時注意縱向和橫向的比較。即,與不同類型學校和其他高職院校關于計算機專業建設特點進行比較分析,從而歸納有關信息。

        4.個案分析法。在IT領域內,對已在專業建設與企業文化對接中取得成功經驗的高職示范院校進行實地考察,以其中1-2所具有代表性的職業院校為例就其先進的辦學模式進行分析,從中獲得有價值的信息。

        5.實驗研究法。針對我院IT專業中計算機網絡技術和動漫設計制作兩大方向,繼續走校企合作之路,采取與企業合作、互動開放式的辦學模式。同時就專業建設的不同方案可以選取行業中有代表性的企業進行合作,開展工業文化對接主題實驗,如課程文化對接、專業文化對接、職業生涯指導文化對接、工作價值觀教育的文化對接等。

        四、基于校企對接的計算機專業品牌建設的研究成果

        目前,我院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在專業建設中立足于計算機網絡技術和動漫設計制作兩大方向,在校企合作的發展道路上已略有成效。

        2008年,借沈陽市“創文化名城、建動漫之都”的有利時機,我院計算機應用專業動漫設計與制作方向與沈陽動漫產業基地的骨干企業――沈陽博士兔動漫制作有限公司開展合作,采用“訂單式培養動漫人才”的教學模式。在合作期間,由公司方面聘請韓國知名動漫學者到學院進行授課和學習指導,成立由業內專家組成的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并將公司預計投入的實際動漫項目作為學生專業課程的配套內容。學院方面則輸送教師深入到行業中進行實景培訓,并且參與公司的劇本編寫和前期策劃等工作。校方與企業共建校內實驗/實訓基地、校外產學合作基地,開展具有實質意義的合作項目,培訓社會急需人才,形成校企雙方“雙贏”的良性循環合作局面。

        2010年,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網絡技術方向與網絡業界代表瑞杰公司合作,采用“在教學中體驗項目、在項目中完成教學”的辦學模式。這種校企文化對接的方案是由公司提供技術支持,進行網絡實驗室和實訓基地的建設,培訓教師。由校方結合兩者優勢,探索理論教學與實踐訓練融為一體的課程教學形式。在課程的設計中,理論課程以應用為目標,專業課程以崗位實踐訓練為主,教學內容緊密結合專業核心能力對理論知識的要求,形成有技術應用特點的理論課程體系,并采取措施促進學生取得相關的專業職業資格或技術等級證書,使其具備較強的就業競爭力。按照職業技能的需要,注重課程之間所具有的連貫性和遞進性,將其分為職業基礎課程、職業素質訓練、面向職業方向的職業技術課程、職業資格認證課程、項目工程實訓課程。在整個授課過程中,校方無形中也宣傳了公司文化理念,幫助合作方推廣了設備,擴大了產品市場;同時,取得瑞杰金領資格認證的教師又可以為企業進行人員培訓、從事技術研發等工作。

        這兩種不同方案的教學模式,均體現了校企合作的“對話、合作、共贏”的進程。通過此類模式的推廣,可以使學生順利邁過工業文化的門檻,使教師跨越教育與產業界間的鴻溝,使校企合作真正深入到文化層面之中,最大限度地推進了“理論知識學習與實踐能力培養、教學過程與設計任務、師生與市場、校內成績考核與企業實踐考核”相緊密結合的四項進程,在校企之間實現了“共建實訓基地、共享人員資源、共同調整課程設置、共同完善專業建設、共同培養高技能人才、共同開展應用研究與技術開發”六個共同目標,帶來校企雙方的共贏共榮。

        參考文獻: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日本精品第一区 | 在线观看一级大片婷婷 | 亚洲日本人成一区 | 中文字幕熟女乱码 | 五月天激情视频在线 |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第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