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效課堂心得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要有現代化的教育教學觀念
正確的觀念就是人的大腦對客觀環境的正確反映。人類的行為都是受行為執行者的觀念支配的,觀念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到行為的結果。在教育方面,教學觀念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我們應該從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從灌輸式的教學方法轉變為啟發式的教學方法;由從課堂的封閉教學轉變為課堂內外相結合的開放式教學;由傳授知識的教學轉變為既傳授知識、又發展能力的教學。因此教師應由數學課堂的組織管理者變為學生的學習服務者;由知識的傳授者變為知識的引導者;由教學任務的完成者變為學生能力的培養者和發展者。
2精心設計新課引入
好的課堂引入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其思維量充分發揮到最大值,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徐文暉在講授《函數的奇偶性》時,先讓學生舉例生活中的對稱現象,美麗的蝴蝶、六角形的雪花晶體、汽車的車標、京劇的臉譜……,用多媒體演示,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進而提出數學中那些函數的圖象具有對稱性,為學習數學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程春民老師設計《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時,開始模擬“幸運52”現場,讓學生做猜某種商品的游戲,學生積極表現,既體會了數學和生活的緊密聯系,又滲透了二分法的思想,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思維。
3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課堂教學應有利于讓學生學會學習,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傳統的課堂教學,常常是“教師問,學生答,教師寫,學生記,教師考,學生背。”這樣的教學,學生機械被動地學習,不能主動對話、溝通、交流。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必須轉變角色,尊重學生主動性,以新的理念指導設計教學。在課堂學習中,教師不但自己要耐心地聽學生的發言,而且還應善于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別人的發言,因為聽與說是緊密相關的,學會集中精力,靜靜地聽別人講話,于人,是尊重別人,也是向他人學習的表現;于己,是積極開展思維活動的過程,是在他人意見的基礎上進一步思考和提高的需要。徐冬發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經常采用分組教學,依據總人數把學生分成組,盡量利用小組優勢,讓課堂變得生動活潑,讓課堂變得有理有趣,師生互動,讓課堂變得熱烈主動,讓課堂使每位學生受益。
4利用“班班通”進行教學
利用現代教學技術及計算機的多媒體技術,將現代教學媒體與教學目標緊密聯系在一起,來優化課堂教學效果。恰當引進現代化教學媒體,如利用powerpoint、flash、幾何畫板等制作課件,既能使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得到享受,又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提高數學空間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從而提高課堂的效率。謝輝老師在“函數的圖象”的教學中,用flash制作《用沙擺演示簡諧運動的圖象》,向學生們展示函數圖象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生研究該函數圖象的興趣。用幾何畫板演示振幅、平移、周期這三種變換過程,直觀形象地展示形變的過程、由靜到動,化抽象為具體,讓學生親身體驗“形變”的過程,達到了良好的效果。
我省開展的新一輪數學課程改革從理念、內容到實施都有較大變化。新課程所倡導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也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
對數學教學,教師要根據初中數學課程的理念和目標,在教學設計中充分考慮數學的學科特點,初中學生的認知特征和心理特點,不同水平、不同興趣的學生的學習需要,積極探索適合初中學生數學學習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地學習,發展學生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使學生對數學有較為全面的認識,提高數學素養,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為未來發展和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
一、巧妙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導入語是一節課開始時教師為引入新課所說的話。導入語不僅為教學過程定下基調,確定好教學的邏輯順序,而且也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關鍵一步。記得有位特級教師曾經說過:“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激發學生的興趣,首先應該抓住導入新課的環節,一開始就把學生牢牢吸引住。”
我在導入新課時,往往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征,借助一些淺顯易懂的生活現象,運用形象化的語言敘述和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的思維,從而達到“課伊始趣亦生”的境界,使學生精神振奮、興趣盎然地去學習新課,積極主動地去接受新知識。當然,每一次設計導入語時,都要與教材的重點、難點等因素聯系起來考慮。比如,在講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三點作圓時,不是直截了當講方法,而是先向學生展示一個問題:“這節課,我們的任務是要讓破鏡重圓”,學生一聽炸開了鍋,破鏡還能重圓?這樣,學生是懷著好奇又期待的心情去探究新知的。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帶著學生的好奇心,我說出了問題情境。“一個圓鏡子破了,現在只有邊緣的一塊碎片,根據它,你能制造出一個和原來的鏡子一模一樣的鏡子嗎?”這樣就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思考,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問題,就這樣一步一步由淺入深,從生活實際到解決數學問題,從而引出要講授的知識。整節課學生都很好奇,都在積極的思考、討論,極大地激發了他們的興趣,直到問題解決以后,同學們才恍然大悟,“哦,老師說的原來是這樣啊,”。還有同學在總結時說:“原來實際生活中遇到的一個問題竟然能夠和三角形的全等聯系起來,數學果真是神奇”。同時,通過以上方法的引入,還讓他們感覺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數學并不是枯燥空洞的。
三、點綴趣味,營造一個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很多學生剛進入初中學習,對各學科都有著濃厚的興趣,可是有的學生上數學課沒多久,興趣就慢慢消失,這幾乎成了七年級數學教學的普遍性問題。而新教材在編排上版式活潑、圖文并茂,內容上順理成章、深入淺出,將枯燥的數學知識演變得生動、有趣,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能很好的鉆研教材中的每個環節,要善于運用幽默的語言、生動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別開生面的課堂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
教初一數學“幾何體”部分時,我鼓勵學生深入到生活中去尋找或制作教材中的幾何體并拿到課堂上來。在尋找的過程中,學生就開始對幾何圖像有了感性的認識。當學生尋找、制作的東西成為課堂上的教具時,學生興趣高漲,教學效果遠比教師拿來現成的教具要好得多。
四、引導探索,給學生一個積極思考的空間
課堂教學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讓學生動手實踐,使他們從中獲得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使他們深刻地理解知識并有效地運用。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新教材中的“做一做”“想一想”“議一議”“讀一讀”等欄目,讓學生去動口數、動口說、動手擺、動腦想,從大量的感性認識中逐步抽象出數學概念,變枯燥被動為主動學習,從而達到激趣樂學。而且通過讓學生具體實踐,動手操作,能不斷地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求知欲。設法使學生學有趣、學有法、學有得。例如在講三角形內角和定理證明時,學生初學幾何,引輔助線對學生來說是個很困難的問題。為此在課前讓每個學生準備一個三角形,在課上讓學生把其中三個角涂不同顏色,然后剪下來拼在一起,問學生有幾種拼法,通過拼湊學生自然就會發現輔助線的四種引法,并能總結出最少要作一邊的平行線。
五、課堂小結,必不可少
一、同伴互助聽課的內涵
同伴互助聽課實質是基于合作基礎上的聽課活動。是真實地發生在課堂教學情境中的教師研究活動。教師針對需要研究的教學內容,由兩人以上的教師共同開展制定計劃,實施教學,檢驗效果和該井提高的工作,這是一種橫向的同事互助的指導活動,不含有上對下的考核成分,而是同事間的互助指導式的聽課。其目的主要是通過聽課后,雙方在某些事先預設的都關心的問題方面的研討、分析和相互切磋,以此來改進教學行為,提高教學質量。作為聽課者的教師既是學習者又是研究者。同伴互助聽課的具體內涵如下:
首先,教師在研究過程中強帶哦互動和配合。教師之間的互動是指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專家之間的對話交流,在對話交流的過程中加強教師間的專業探討;配合是指教師間在研究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協調性和積極的相互幫助,沒有這樣的配合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合作。
其次,教師之間能夠信息資源共享。教師之間的教齡、庭背景、求學歷程、認知結構、智慧水平、思維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信仰、態度、價值觀等等都存在著差異,這種差異本身就是一筆寶貴的資源。教師間通過聽課、對話與交流,分享經驗,澄清認識,借鑒和吸收他人的經驗,反思和提升自己的經驗。
最后,同伴互助聽課的結果是能達到共同提高。通過教師間、教師與教研員或業務領導間積極地思維互動,達到互相豐富彼此的思想,提高各自對問題的認識,同事在思維與智慧的碰撞中,生成許多有價值的新見解,每位參與者在此過程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同伴互助聽課的實施過程
首先是聽課前的準備。一要確定聽課的重點,如果說在學期的初期我們已經確定了聽課的主題,那么具體到某一堂課的主題,或者我們也可以稱之為重點,內容更為詳細和具體。重點可能是聽課者很想借鑒的教學方法和雙方都很感興趣或困惑的其他教學問題。雙方可以通過協商,確定聽課的重點。聽課的重點可以依據被聽課者的意見或聽課者的意見來確定。二要確定聽課表,聽課的表格在課堂研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它不僅能將聽課具體化,還為下一步的分析提供了科學的依據于數據,同事也給教師留下了課后自我提高和自我反思的材料。最后是分配任務。
其次是課堂上的聽課過程。聽課者作為課堂的介入者,必將對課堂教學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作為聽課者應在上課前進入教室,坐在教室的后面,盡量不要坐在中間或前面,以免影響課堂教學。在聽課過程中,避免交頭接耳、竊竊私語,另外應將手機關掉,并避免進出以及早退。在做到上述基本要求后,課堂觀察正式開始,聽課人員根據分工運用觀察表進行觀察并做好課堂記錄,包括課堂實錄和教學點評。
再次是聽課后的討論。課后評價是聽課與評課的重要環節,課后應及時安排研討活。通過研討,一方面,為上課的教師提供“言出心聲”和理清思路的機會。回顧行動和事件本身,就是審視其起因、掂量其后果的過程,是教師進行自我反思的機會;另一方面,基于同伴互助和專業引領,通過對話與協商,可以豐富人們對事物的看法,對知識的理解從而更加豐富和全面,課后研討主要包括反饋聽課記錄,開展自我評價、檢查教學目標、發現優缺點和制定改善措施。
最后是及時反思,形成案例。評課活動的結束,并不意味著整個活動的結束,。執教教師應及時整理教案和反思,以及互助組對這節課的整體評價,形成一份案例。撰寫案例的過程對教師而言本身就是一個學習、反思和整理自己思路的過程。同伴互助聽課時主題鮮明,且是連環跟進的系列活動,因此在案例撰寫時應體現其過程性,我們在撰寫時可采取夾敘夾議的方法,將自己對教育的理解以及對這一節課的某個教學事件的反思插入到相關的教學環節中。
這一過程有助于教師對課堂教學事件進行分析,進而得出共性的東西,從而將教學行為提升為理論,。此外,這一案例不僅將聽課具體化,還為今后的研究分析提供了科學的依據和數據,同事也給教師自己和同伴提供了自我挺高和反思的材料。教師可據這些顯性化知識,對自己的特點、優勢和需加強的領域有較為清晰的認識,從而為自身制定或專業發展的計劃。
三、同伴互助聽課的反思
同伴互助聽課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增進教師間的合作。同事間的合作學習,是每個教師成長的最直接的實踐資源之一。同事間互相了解,學校中的所有教師都處于一個相同的教育環境下。面對同樣的受教育者,需要完成相同的教育任務,為實現相同的教育目標而工作。因此,盡管教師間存在差異,但這些教師必然都會遇到相似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群體中的共同學習與研討就具有了更大的意義和價值。這種合作學習對每個教師而言所產生的作用,不僅只是學習到書本或理論的知識,更在于學習到其他教師的實踐經驗。這是個別自學無法實現的。
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在現實生活中,教師往往有了研究意識后才逐步產生對理論的需求。在沒繞主題的同伴互助聽課過程中,專業理論與他人經驗使得教師的經驗世界受到沖擊,教師切身體會到自身個人實踐理論的不合理之處,從而產生更新它的欲望與動機。教師的思考意識在增強,研究意識也隨之增強,當教師持續地思考某個問題,自然地,他會對雜志或書本上關于這方面的理論產生共鳴,此時,理論學習就成為一種需求,一種自覺。教師的理論素養在不知不覺中就提高了。
增進教師的專業自信心。長期以來教師教育的模式在某種程度上忽視了教師作為成年學習者的主動性、能動性、個體特長的差異性以及自身實踐經驗的豐富性,忽略了教師自主性的發揮以及教師創造潛能的挖掘。實踐證明,這樣的教師教育很難讓教師形成積極主動參與自身發展的態勢,不利于教師在研究狀態下的工作中獲得自我效能感。而同伴互助聽課強調教師在活動中的主體性,它通過讓教師參與到活動中來,為每位教師發揮個人的資源優勢提供各種展示平臺,使他們從被動的聽眾變為主動平等的交流者,從而增強他們的主體體驗以及在事業上的成就感,有助于提升教師的專業自信。
參考文獻:
1、卞東華評課:《怎樣聽課》 《教學與理論 》 2002年
11月。
2、侯愛民:《教師專業發展與校本培訓》 《教育探索》 2003年1月。
通過學習《高效課堂的四個要件》,我受益匪淺。我認為從以下幾個方面抓起可以改善教學,使得教學更加有效和和諧:
一、預習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前提。
新課程標準要求樹立“以學定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理念,倡導實施“先學后教,精講精練”的課堂教學模式,堅持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為主要任務,這也是構建有效課堂、高效課堂的主要目標。課前預習是聽課前的一種預備工作,其著眼點是為學生自己“更好地學”,為教師“更順利地教”,為真正實現課堂的有效、高效打下基礎。經過課前預習,學生掃除了課堂學習的障礙;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在這個時候學生的各方面就會調整到最佳狀態。當一個人的思維狀態進入最佳時刻,大腦活躍起來,它就好像一臺巨大的吸力器,會把知識源源不斷吸收進來,課堂效率就會大大提高。由此可見,課前預習在有效課堂、高效課堂地構建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積極的課堂展示是高效課堂的核心: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努力建立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朋友式的師生關系,形成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使學生能在一個歡樂、和諧、寬松的良好氛圍里學習。在這個環節上,讓學生放開手腳,人人參與,積極展示,學會交流,學會研究,善于傾聽,營造陽光、和諧、高效的課堂。實現用空間換時間,用面代線,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在交流展示中,學生的自信心增強了,心理穩定了,表達流利了,思維敏捷了;在交流展示中,學生有了成就感,找到了自身的價值;實現了由模仿性學習到自主性學習,研究性學習,創造性學習的轉變,提高了學生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高效的課堂展示可以體現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即使是同一節課,同樣的教案,不同的老師的課堂展示是不一樣的。
課堂展示的同時也要考慮到課堂目標。課堂教學目標的定位不只關注學生掌握知識、提高能力,更要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與獨立獲取知識、形成能力的方法,關注學生對人生、對人類、對社會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教學中用心去激活教學內容,營造充滿真情與關愛的課堂氛圍,使教學過程成為教師與學生相互作用、相互生成的互動過程,成為知識交流、能力養成、靈魂碰撞的過程,從而造就既有理性力量又有豐富情感的人格健全的學生,實現課堂教學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根本目標。充分實現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的統一。
三、建立自主合作的學習小組是高效課堂的保障:
司寨鄉 李紹興
《高效課堂22條》是李炳亭先生的著作。這本書,內容詳實,論證有力,拿到手后,我一口氣讀完。下面是我的一些感受。
讀了這本書,感受頗多。別的不說,就是封面的題的這本書的主旨就特別好。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學校就是學習增長知識的地方,可是超市的概念我覺得提的恰當而準確。首先你進超市沒有壓力,看著琳瑯滿目的商品只會讓你高興,有購買的欲望。這就是說我們要在平時上課時給同學們提供一個民主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從而讓學生有學習的興趣和環境。再說超市,你去都有一定的目的,缺什么買什么,什么是必須的,當緊的,什么可以以后再買,心里都有數,再就是自己知道要買哪一類哪個牌子,哪個價格區域,花色形狀等等,做到有的放矢,各取所需。這就好比我們在在平時要知道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也要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從而做到孔子說的“有教無類”,“因才施教”。你講的知識她聽不懂,消化吸收不了,不就像是要她買買不起,或者買了卻用不著的東西嗎,浪費了時間,消耗了精力,降低了興趣,得不到應有的效果,更別說高效課堂了。(范_文_先_生_網)再說超市,你去超市買東西得會使用里面的電子向導,得不知道的問服務員,這樣才能直奔目的。還要學會比較挑選,砍價還價,這樣東西才會買的趁心。知識的超市這句話告訴我們課堂要達到高效,就必須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了解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哪些是學生感興趣的東西,真正的做到知己知彼,還要教給他們一定的學習方法,才能讓學生得到應有的提高,才能實現課堂的高效。
關鍵詞:高效課堂;積極心理學;學案
積極心理學告訴我們“每個人內心都存在固有而積極的力量,通過后天教育均可使每個人的積極品質不斷增長,使每個人的積極力量得以充分發揮”。而課堂中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愉快的情緒是教與學得以順利開展的前提,因此,我創造性地把積極心理學融入自己的地理課堂,創建了一種全新的施教和學習的課堂環境,從而使學生的主動性得以激發,思維品質得到錘煉,課堂有了溫暖的人性關懷,教學效率大大提升。
把積極心理學貫穿于學案設計和教學的全過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把時間還給學生,把能力還給學生,把質疑的權利還給學生,既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突出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實現了變教師“教”為學生的“做”與“思”,將先學后教、多學少教的理念落到實處,讓自主合作學習成為現實。設計多樣積極心理學框架下的小組合作,學生參與熱情高漲,交流積極深入,學生體驗到了被關注的快樂和做“焦點”的愉悅,直觀感受了積極心理學的“魔力”。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學案中我把教學內容設計為一個個積極心理學框架下密切聯系的“問題串”,利用啟發性、層次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積極心理態勢,引領學生學習與思考。基礎知識我用小填空題的形式呈現,學生可輕松作答,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合作探究問題可在小組討論下得以解決,成員都能體會合作的快樂與甜蜜;趣味探究問題在優秀學生的帶領下展開,小組成員都能有所思、有所得。利用積極心理學框架下的問題設計,更使得學生用發現的目光、探索的頭腦參與課堂教學,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欲、探索欲和創造性,培養了質疑精神,并在合作交流中實現知識共享,讓每個同學都有成為“發現者”的可能和體驗。
一、運用積極心理學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效率
高效課堂追求的是高效率,核心問題是“教學效益”,實質是提高教師教學效益,提高學生學習效益,向課堂40分鐘要實效,它既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行動和實踐。我在地理課堂中充分利用積極心理學框架下設計的趣味游戲和探究活動,學生思考積極、討論熱烈,交流多樣,加之積極心理的激勵效應,學生的創造性得到激發,潛力得以挖掘,課堂效率極大提高,課堂深度得以拓展,學生學習質量得以提高,學習自信心得以增強,學生更是體會到了久違的學習快樂,使課堂真正走向高效。
二、運用積極心理學能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
在以積極心理學理念設計學案為特色的地理高效課堂上,我大膽放手讓學生討論、交流,鼓勵他們思考、爭辯、質疑和解答,學生的積極性得到釋放,主動性得到激發,學生能夠完成的老師絕不代勞,學生能合作探究出的教師應徹底“放權”,創設真正意義上的“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課堂模式。把積極心理學引入課堂,成功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使他們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讓高效在課堂中時時體現,讓頓悟在學習中處處頻現,學生真正做了自己學習的主人。
三、讓積極心理學框架下的“教師寄語”拉近師生的心理距離
教育最大的成功莫過于激發出每一個孩子的學習興趣,所以我在學案中設計了積極心理學框架下的“老師寄語”環節,當孩子們拿到學案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溫馨教師寄語,讓深情的話語成為一劑心靈雞湯,讓激勵的話語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產生不突破問題誓不甘心的心理渴求。如“相信自己,你一定是地理科學的NO.1”,“地理會因為你的思考而更美麗!你的人生會因地理而更加精彩!”每次一點小進步,明天擁有大成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等。堅持讓每一次“教師寄語”都能在孩子心頭蕩起一絲漣漪,盡可能讓孩子對下次的“教師寄語”充滿期待,讓“教師寄語”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強心劑”和師生情感溝通的“劑”。
四、在高效課堂中運用積極心理學能促進教師的創新能力的提高
由于積極心理學框架下學案的使用,學生的主體作用不斷得到強化,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主角,是學案中問題的研究者、解決者,是高效課堂的推動者、踐行者。教師的主導作用得以真正實現,教師將慢慢變為引領學生對知識進行持續研究的“設問者”,學生學習的“引路人”,敦促我們做課標、教材的深挖者,學案的開發者,爭做專家型教師,激勵教師創新教學理念、教學策略和方法,做創新型教師。
總之,在以學案為特色的地理高效課堂中適度運用積極心理學后,學生的積極品質大大得到激發,學習興趣極大提高,加之自己對孩子給予及時尊重、肯定的評價和贊揚,讓他們產生了極大的內驅力,讓他們在積極心理的情境下學習、探索和提升,讓他們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真正做學習的主人,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
1 讓思想政治課放射活力
首先,在課堂上要形成營造一種“生生互動”的學習氛圍。學生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課上先進行小組的討論與交流,實現小組內的互幫。然后,每組選出代表利用集體交流、實驗操作、電教演示、小品情境展示等形式,展示小組預習的成果。對疑難問題或有價值的問題先在小組內協作解決,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再在班內進行組間交流互動,最后老師進行簡要的點撥和概括。這種小組討論、展示新穎有趣的學習活動,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自主實現生教生、生幫生、生促生,在學習和展示中不斷地感受著新鮮,激發學習興趣,鍛煉自主學習能力,同時還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其次,在小組學習與展示之后,學生要整理學案而后教師組織達標測評。學生整理學案,主要包括對疑難問題的整理、個性化重難點、知識系統梳理;結為對子的兩名同學相互檢查,狠抓重難點、疑點的落實;養成學思結合的好習慣,在反思中不斷感悟、不斷提升。
2 多給學生參與的時間,優化課堂教學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的過程中是師生共同活動的雙向過程。在這種過程中,學生是主體。美國著名教育家布魯姆認為: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知識獲得過程的主動參與者。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解放學生的頭腦,使他們思想;解放學生的雙手,使他們能干;解放學生的嘴巴,使他們能問;解放學生的空間,使他們能到大自然大社會里擴大知識和眼界,獲得豐富的學問;解放學生的時間,使他們有時間學一點他們渴望要學的知識,干一點他們高興干的事情。” 我覺得陶先生說的這段話非常有利于優化課堂教學。我們如何才能改變一灌到底的教學模式,怎樣讓學生也有機會“插上話”;我們又如何讓學生對政治學科真正產生興趣,我想都是我們努力的大方向。以下幾點我覺得比較有效:
首先,重視課前三分鐘演講。初一學生的演講內容我沒有定,初二學生的演講內容我有個限定:必須和法律有關。學生們很重視在老師和同學面前亮相的機會,演講質量不斷提高,特別是激發了廣大學生的參與熱情。
其次,給學生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以初一的思想品德第12課《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為例,同學們的參與熱情高漲,我講第一框題《走進青春》的時候,建議幾個同學把自己的不同成長階段的照片拿幾張,沒想到很多同學把自己家的影集都“搬”來了,搶著介紹自己的成長趣事,我不忍心打消學生的積極性,讓更多的人上前介紹;第12課的最后一個框題是《彈奏好青春協奏曲》,我讓學生們互相祝福,并分別標上序號,同學門抽號,由我來讀大家的祝福。我為他們的文采而喝彩,更為他們的友好而感動;同學的參與更加激發了他們學習政治的興趣。
一直以來,關于課堂教師學生活動方式一直有許多看法,“填鴨式”“滿堂灌”,早在很久以前就飽受口誅筆伐,后來又提倡“點撥式”“合作討論式”“探究式”,但不論哪一種方式,語文教學效率及效果總不能令人滿意。所以如果從教師這個課堂次主體來講,明確的教學目標設置顯得尤為重要。今年我擔任高二年級兩個不同層次班級的語文課,一個文科普通班,一個文科奧班,不同的知識接受主體及不同的教和學的課堂學習氛圍,讓我鼓起勇氣接受挑戰,同時又不得不讓我深深思考:面對兩種不同的班級,語文課上教學內容怎么確定?教學目標怎么設定?下面就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的一點心得體會。
一、課堂目標的有效設置先從課堂預習入手
高中階段,大部分學校都設有早讀課,如果把課堂預習這一環節,融入早讀時間里,將大大節省語文課堂上的時間,而且讀是語文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輔助環節,但是長期以來,老師缺少對早讀內容的具體布置,更加缺少對學生預習目標的針對性指導,使得早讀與教學內容脫節,早讀的作用得不到體現。所以語文教師必須高屋建瓴,深入透徹地去研究課程標準,教改要求,切實地制定出每周每天,早讀要完成的課堂預習任務,為課堂目標的完成打下堅實基礎。
二、課堂目標的有效設置在課堂過程中具體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課堂教學目標實施對象既要全面化,又要有針對性
細讀《語文新課程標準》有一個引人注目的課程標準,就是進行綜合性學習。綜合性學習強調團體合作精神,所以我在教學進程中把所教班級的學生,按不同層次均分成了若干個學習小組。
新課程又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要讓教師成為“導演”,學生成為“演員”,在教學活動中必須充分調動每個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給每一個學生解決問題的機會,關注所有學生,而不要只顧局部。學習小組成員之間團結合作,既使程度差的后進生身上也要舍得時間,鼓勵他們積極發言,大膽闡述自己的想法,同時對于問題的解決,一定要做到對了表揚,錯了引導,不能為了趕進度而讓程度好的同學或老師代替其問答。那么在這種優越的教學主觀環境中,每個學習小組就會充分發揮各個成員的個體優勢,形成互補、互相競爭、互相勉勵的小組學習氛圍,所以在這個教學活動中既照顧到了各個層次的同學,做到了全面化,又讓不同層次的同學做到每個層次的練習,體現了針對性。
2.課堂教學目標的設定要簡潔化、層次化
學生在完成預習目標之后,簡潔高效而且有梯度的問題形成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如果學生再在自主學習中發現問題,存在困難時,就會讓他們形成強烈的求知動機。“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而后其節目”,此時教師設計的由易到難層層遞進的問題就像“攻堅木”,一層層、一環環,合理而嚴密,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這是必然的結果。
3.課堂教學目標的設定要明確化、具體化
《新課程標準》倡導學生個性化學習,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方式進行知識的吸收,能力的訓練。不同知識水平的同學們在接受時,什么方式才是他們最易最快的方式,這都受教學目標是否明確化,具體化的影響。如果目標設置過于寬泛,學生操作難度大就會難以完成教學目標。如“感悟文章內容,領悟生命的哲理”,“品味本文委婉、清新、自然流暢的語言風格”。感悟、領悟等詞語意思模糊,學生操作缺乏精確、具體的實施步驟,目標要求學生了解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意思模糊的詞語是不能把它表述清楚的,實際上,每班的學生層次水平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直接給學生點明,理解、識記哪一個詞、哪一句話、哪一個句式都是十分重要的。
總而言之,教學目標的精確設定是完成教學目標的首要前提,而有效的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從自主學習到有效指導再到自主學習的無限循環,螺旋上升的過程。而這個過程的完成需要一個轉變和成熟的階段,需要師生共同努力。目前各級各類教育的共同目標和任務是讓受教育者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工作、學會創造,讓學生通過自主的經歷獲得體驗,以增強理解知識的能力,掌握各種解決問題的途徑方法。
高效課堂,是指授課教師在課堂上用最短的時間完成教學任務,達成教學目標,學生自主、合作、創造性地完成學習任務,從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最大限度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成就感。如何創設思想品德高效課堂呢?
一、備課——高效課堂的“先行軍”
備課是教師教學工作全過程的重要環節,是上好課的前提。一堂高效的課堂教學取決于高質量的課前準備工作。備課不是單純的寫教案、抄教案,更不是“背課”,而是授課人用心、精心謀劃:一堂精彩演出的準備工作。
1.準確定位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實施的方向和預期達成的結果,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因此教師在備課前,要充分認真·閱讀教材、教師參考書對所授課內容的三維目標要了然于心,并且結合學生的實際,制訂教學目標要具體,且便于操作。如講授《孝敬父母長輩》(蘇教版)這一內容時,我是這樣設計教學目標的:
知識與技能
(1)了解關愛父母,學會孝敬的基本含義,懂得這種品德是青少年的重要思想素質。
(2)學會結合日常實際生活,為關愛和孝敬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培養自己關愛和孝敬父母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課堂學習和對家庭、學校生活的調查訪問,了解自己和同學在關愛和孝敬父母方面的情況,思考是否存在對父母不夠關愛、孝敬的問題。
(2)留意自己和觀察同學在家庭生活中與父母的關系,思考是否存在需要改進的問題,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關愛和孝敬父母的感情,激發崇尚關愛、尊敬長輩的精神。
(2)保持“為父母長輩盡一份心”的良好行為習慣,不講不尊敬父母和長輩的話,不做讓父母、長輩煩惱的事。
2.精心打造教學設計
備課的另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備教學設計,備學生如何“學”。教學設計是關注學生學習基礎、學習狀態,精心設計學生學習的過程。要充分預設學生對哪部分可能存在困惑,如何解決;對哪部分內容學生容易產生分歧,如何應對等。
例如,講授《學會親近社會》(蘇教版)時,我設計選取了“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等大型活動中志愿者的事跡,以此讓學生增強責任意識,培養親近社會的情感和行為。同時,針對近年來社會上屢次出現的“彭宇案”等好人難做社會現象,學生可能會提出異議及如何看到該類事件設計了小型辯論環節,使學生能夠以一種積極態度承擔對自己、對社會的責任從而親近社會。
二、授課——高效課堂的“主力軍”
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那么授課的過程則是上好課的重頭戲。首先,課堂上師生之間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作為教師,要放下傳統觀念中“師道尊嚴”的架子,要“俯身”與學生交流。“親其師,信其道。”只有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有師生的全情投入,才會有教者神采飛揚,學者興趣高昂的情景。
其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思想品德課程由于自身學科的限制,枯燥無味。無法像語文學科帶人進入夢幻般的情景,也無法想理化學科幫人解決生活實際問題。那么,怎樣才能激發學生對思想品德學科學習的興趣呢?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導入顯得尤為重要。如授課《理解我們的老師》(蘇教版)時,首先播放歌曲《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讓學生跟著唱從而深切體會教師工作的辛苦,讓每一個同學感受到教師工作的艱辛,也為這節課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一堂高效的課堂不能光有生動有趣的導人,還需要“有血有肉的身軀”,此時貼近生活的教學設計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貼近生活的課堂是最親切的,也是學生最能體會和感知的。而初中思想品德課的內容和編排又是緊密圍繞學生的生活展開,從道德教育到心理品質和健康教育,從法制教育到發展常識和國情教育,無不與學生的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生活中有豐富的案例和素材。因此,教師可以多觀察留心采集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事例,深入淺出,讓事實說話,這樣就可以使原本枯燥的問題趣味化,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復雜的問題簡明化,深刻的問題通俗化。如授課《保護環境》時,先讓學生講講我們所處鄉鎮的環境衛生狀況,以及每年農忙時節焚燒秸稈的污染狀況,然后針對這些污染狀況結合教材學習了解我國的環境狀況,深切體會我國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樹立環保意識,懂得如何保護環境。
再次,思想品德學科講究時效性。一堂高效的思想品德課堂可以緊密圍繞鮮活的時政材料。枯燥乏味的學習使得絕大多數學生養成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習慣,如何發揮思想品德學科的優越性,突顯本學科的特性?怎么將鮮活的時政材料融入思想品德課堂?多年的教學使筆者發現,但凡將書本知識與最新的時政聯系起來講解時,學生的聽課效率極其高,所以往往在教學中筆者都會不時穿插一下時政內容與課本知識相互銜接,讓學生在學習書本知識的同時也能了解到時事政治。如講到《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蘇教版)時,提到了發生在拉薩、烏魯木齊的打砸事件,發現有些學生也能娓娓道來,其興致遠遠超過了教材上的其他內容;講到“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時,提到北京奧運會、抗震救災、世博會,教室里就炸開了鍋,每個人都有話說,并且在討論中明確了這些偉大的事跡無不凝聚著中華民族偉大的民族精神。講到《學會與人合作》(蘇教版)時,播放了“天宮一號”發射升空的視頻,學生的興趣即刻被調動起來,在觀看視頻過程中討論學習與人合作的方法。這種知識點與時政的有效結合,既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同時也符合思想品德課的特殊性,這節課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習動力都在被調動,怎能不算是一堂高效的課呢?
最后,一堂高效的課堂,不能只有導演,而缺少觀眾。教師的備課如何充分,教學流程何其完美,缺乏演員的表演也只是徒勞。因此,高效的課堂不能缺少學生的參與。課堂預習時的自主學習,課堂展示時的合作學習,課堂討論時的探究學習能見到學生的身影,高效課堂應該將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完美有機的結合,在最短的時間內,充分發揮最大的效益。換而言之,就是在45分鐘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充分發揮教師的潛能,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以盡可能少的時間和心力學到最多的知識,感悟更多的道理,培養更強的能力。筆者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盡可能控制授課時間,每節課都能留10~15分鐘時間給學生當堂完成本節課的作業。此舉既是對本節課所學內容的檢測,同時也能保證學生作業的真實性。
三、反思——高效課堂的“后備軍”
葉瀾教授曾經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但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由此可見,反思對教師教學的重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提高課堂的高效,反思顯得更加重要和必要。反思自身的“教”,積累成功經驗,探索應對的措施;更要反思學生的“學”記錄課堂教學的生成,審視學生的困惑,只有這樣才能促進課堂高效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