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課堂教學的重要性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
要給學生一滴水,教師自己應該有一桶水,必須做到知識淵博,知識技能扎實過硬。不僅對所學的專業知識要有扎實的基礎,還要廣泛攝取社會、自然、人文等各方面的知識,讓學生對你的無所不知、津津樂道和幽默風趣由衷地佩服,并渴望上你的課。提高課堂效率,還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大多數學生只有喜歡這位教師,才會注意聽他的課,注意力集中,思維也會活躍。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建立在老師無私的愛,師生平等對話基礎上的。老師應該嚴而有度,而不是高高在上,應當關心愛護每一位同學,真心和他們交朋友,談思想,這樣他們才會真心喜歡你,才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這樣的課堂效率才會很高。
二、上課要有激情
展示教師熱情的一面,點燃學生的激情與學習的欲望。教師在上課時的熱情直接影響學生上課的熱情度。課堂上一定要有激情,學生有,老師更要有。一個人的激情是可以感染別人的,作為老師,要做到有激情,首先自身對生活得充滿激情,那你在課堂上才能做到講課抑揚頓挫,聲情并茂,你才會感染你的學生。如果我們每天神采奕奕,精神百倍,對生活充滿了熱情,那我們在課堂上的這種表現也會感染每一個學生,讓那些成天無精打采、萎靡不振的學生陡然有了精神,奮發向上。反之,你那輕柔舒緩的語氣就像在給學生唱催眠曲,使得學生只想睡覺。只有當課堂教學注入了教師生命的激情,學生學習的熱情才能被激發出來,他們才能積極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這樣的課堂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認真備課
教學有效性最大取決于教師備課的深度和廣度,只有精備課才能提高課程的有效性。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是要讓教學活動生活化、活動化、趣味化的人。所以教師的備課要全部圍繞這個重點來進行。這就要求教師平時要努力鉆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可利用資源,同時又能走出教材,把學生引向更為廣闊的空間,讓課堂成為學生與生活之間的橋梁和紐帶。備課不僅是備教材還要備學生,要根據自己的學生情況來制定計劃,要制定多種教學方法以吸引學生上課的注意力,讓他們在課堂當中去思考、去學習、去訓練。
每節課學生的注意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單一的教學方法或手段,學生很容易出現感官疲勞,注意力分散,這就要求我們精心組織課堂教學,采用多種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四、學生參與
教學的有效性還有賴于學生的參與度。有效的課堂,應該是全體同學能積極參與起來獲得成功體驗的課堂。新課程實施以來,課堂變活了,這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和主動精神。但在“參與”和“活動”的背后,卻透露出浮躁盲從和形式化傾向。對于同一項活動,程度好的同學一會就能完成,而程度差一點的同學卻感覺有點力不從心,不能靈活變動。時間一長就制約了一些同學的積極性,消磨了他們的自信心,以致最后失去學英語的興趣。所以教師要把握好課堂的組織權,給學生特別是程度稍差的同學充分的思考和討論時間,在小組安排時要注意好差搭配,以優帶差,互幫互助,共同提高。
五、善于觀察
課堂上我們不能只是埋頭講解知識和完成教學任務,我們還要不斷地觀察學生,看他們是否在專心聽講,是否能接受你所講的內容。我們的眼睛不是停留在備課本或黑板上,我們應該把我們的眼睛停留在學生的臉上,要讀懂學生的表情。如果發現有的學生表現出似懂非懂的表情或困惑不解的神情,那我們就得講慢點或更容易懂點或重講一遍,或課后有針對性地輔導。
六、下課前總結
臨下課前幾分鐘,要給學生或叫學生自己總結一下,這節課的學習重點是什么,有哪幾個知識點。這樣一來,記憶得到強化,不清楚的地方能及時想辦法補救。
七、練習題不宜過多
一、市場經濟條件下職高生的職業道德狀況
職高生一是他們大部分有自卑感,不少學生是出于無奈才進職高校門的;二是他們中單親家庭及父母雙下崗家庭的比例明顯要高于普通高中學生家庭,相當一部分職校生的父母親由于在文化程度、生活態度、教養方式上存在著缺陷,使這些學生往往得不到正確的家庭教育。不少學生職業理想模糊,缺乏學習動力;勞動觀念淡薄,缺乏吃苦精神和敬業精神;以自我為中心,我行我素,社會責任感淡薄。
其一市場經濟條件下職高生價值觀念發生轉變
目前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對傳統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評價標準提出了新的挑戰。市場經濟本身的功利性等負面因素對職業道德教育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尤其是目前人們對職業價值觀的判斷和取向,較多地選擇現實利益標準,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念的形成。
現實中是做不到的;在義利觀上,有人認為“利己未必不道德”,要做到先義后利、為義舍利是很難的。尤其是做事先講價錢,自己的行為用“等價交換”來衡量。在利他時先要利己,更有甚者只顧個人利益,不顧他人利益,踐踏社會公德。
相當一部分職高生的不良習氣在初中階段就已形成,進入職高時仍未轉變。由于環境的改變,他們從原先較為分散孤立的狀態變得相對集中,通過校園傳染,問題學生人數有增無減。在校內,“問題學生”破壞課堂紀律,擾亂教學秩序,言談舉止不文明,不服從學校和班主任的管教,甚而公開對抗。鑒于這種情形,我們應正視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職高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因材施教,糾正他們的不良行為,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其二市場經濟條件下職高生缺乏敬業意識
市場經濟帶來的多元價值觀念也對傳統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評價標準提出了新的挑戰。如對于“愛崗敬業”,有人認為新時期“敬業”不一定要“愛崗”,也有人認為“愛崗敬業”是有條件的。調查表明,大部分的企業認為“愛崗敬業”最能體現一個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素養,并將其作為他們選擇員工的首要因素;然而據對在校生的問卷調查,在回答“你認為用人單位最歡迎的畢業生是怎樣的”時,選擇“愛崗敬業的人才”的還不到四分之一,企業的首選卻成了學生的末選。
市場經濟條件下,職高生所學的專業知識應該切實保證跟得上用人單位的需求,這是社會對職高培養人才的要求。市場經濟的發展讓人們認識到,最終決定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速度的不是物質資源,而是人才資源,當今市場的激烈競爭,實質是人才質量的競爭。為社會輸送專門人才的職業學校,在職業道德教育上要積極探索新時期對人才質量的要求,建立新時期的人才質量標準。新時期人才質量標準,已不再僅僅是過去那種服從命令聽指揮的類型,而是復合型、適應型、開拓型的人才。因此,要培養學生具有創新意識、敬業意識、危機意識、競爭意識、公關意識、科技意識和法制意識,同時要在實踐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自省能力,能經受挫折和失敗的考驗。
二、市場經濟對職高生的職業教育采取的措施
一是結合專業實際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剛入職業高中的某些學生,認為遲到早退、吸煙打架、頂撞老師是無所謂的事,怎樣結合實際讓他們明白服從管理、遵守紀律的重要性呢?最重要的是告訴學生應該做一個什么樣的人。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就應該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對自己負責的人。市場經濟社會充滿著機遇和挑戰,要讓學生明白向自己挑戰,戰勝自己,才能適應社會。
要教給學生學會做人,首要的是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情緒能主導人的思維,它能從精神上駕馭你,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學會保持理智,遇事沉著冷靜,同時,還要告訴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好的習慣是一個人成功的始點。如按時作息、按時出勤,著裝要整潔;站如松、坐如鐘、走如風,在人前不做小動作;物品擺放在固定的位置,用畢放回原處,不亂丟廢棄物;誠信為本,信守諾言,借用他人錢物,要及時歸還;匯報工作要及時準確、不加主觀意識;在錢物面前做到公私分明,不浪費、不占別人便宜;待人和氣、克己忍讓,工作上不要偷奸耍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多為他人想,背后不議論人。經過上述反復教育和行為訓練,對于改變學生的不良舉止并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水準,大有裨益。
二是培養學生敬業精神,職高學生雖說是職業已經定向,但在他們頭腦中職業形象和對專業的了解仍然是很模糊的,學會運用智慧做事,這樣有助于你準確地判斷,開發你的潛能達到成功的目的。要告訴學生多看書,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學會聽課,才能掌握好專業知識,依靠知識改變命運,尤其職高學生,學好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是他們人生的依傍,能使他們的人生擁有更豐厚的財富。
培養敬業精神,教育學生要學會抓機遇,給自己創造機會。機遇青睞于有準備的人。此外,市場經濟條件下,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教育學生要想成功,就要學會管理時間,把握時間,做最有效的投資,用好零散的時間更是省時之道。
三是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初、高中生是處于心理發展最不穩定的時期,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顯得極其重要。職高新生大都帶著失敗、自卑的灰暗心理踏入校門,他們往往表現出兩類極端的心理傾向,一類是抗拒、逆反的心理,表現為桀驁不遜,自暴自棄。另一類是悲觀失落、自怨自艾、精神萎靡不振。特別是對那些在初中階段已有所放縱的學生,培養他們有健全的人格,教育學生要有美德,培養“不妨礙別人”的基本品行,進而提倡助人為樂的行為模范。如在進行道路交通法規教育中,可以把“為了您家庭和他人的幸福,請遵守交通規則”作為切入點,講清危害,明確法規,告誡學生要珍惜生命,從而提高學生遵守交通規則的自覺性。教育學生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不要撥弄是非、拉幫結派,全班團結一致,班集體才有凝聚力,才會共同進步。教育學生要有莊重、得體、大方的形象。教育學生要給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一個人的穿著打扮體現著個人的修養,作為學生,穿著打扮要講究,更要符合自己的身份,給人以莊重大方的印象。
初中階段英語教學的目的就是拓展學生對語言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啞巴英語”及傳統的灌輸式單向講解練習方式等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不能滿足初中階段英語教學的要求。互動教學模式能有效突破傳統的初中英語教育教學中的瓶頸,讓初中英語課堂重新煥發生機,能有效地提高初中英語教學質量和效率。
一、互動教學模式是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必然
英語學習能力主要表現在聽、說、讀、寫、譯等方面,長期以來,傳統的灌輸式單向教學讓課堂變得死氣沉沉,學生成了課堂的被動接收者,這樣的教育狀況除了讓學生“寫”的能力有所提高外,其他的英語學習能力變得非常薄弱,“啞巴英語”也就應運而生。互動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能讓教師和學生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氣氛變得和諧、快樂,讓學生在英語課堂學習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互動教學模式是要求師生雙方在課堂中融入情境、密切配合讓學生從傳統英語教學的被動聽講走向主動練習,讓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成了參與者,完成了角色的轉變。在初中英語中實現互動教學模式,能讓學生和教師在英語課堂的“互動”學習中感受到輕松、快樂,實現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雙豐收。
二、初中英語課堂中的互動教學模式
互動教學模式主要是課堂互動的體現,為了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采取的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及師生和對教材理解表達的一些互動。互動教學模式的課堂教學就是讓學生在課堂教學環境中感到輕松、自然,從而讓教師達到最佳教學狀態,學生課堂學習取得最大效率。因“互動教學”的特點,視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環境等不同,采用靈活的互動模式。
1.巧設問題,提速互動課堂
在初中英語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出問題學生進行回答是課堂“互動”最為常見的課堂活動方式。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等不同,在問題預設中引入和生活、環境等息息相關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在問題的交流互動中拓展學生學習英語的知識面,實現教師和學生的交流和互動,觸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激情,這樣就能充分利用“問題”這把鑰匙去開啟精彩“互動”課堂。
2.把握角色轉換,演示精彩課堂
語言學家們指出:能夠在自然環境中學習母語外的其他語言是最好的、最理想的學習方法。課堂的教學時間和學習時間又是那么多有限,因此當前的教育環境和狀況無法滿足初中生學習英語對環境的需求。在初中英語學習中角色的定位和轉換恰好彌補了這一學習環境的不足,在教師和學生角色的轉換中創造出理想的學習環境。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相關要求通過對所學內容中不同角色的扮演,進行相關的角色配合練習實現相應的角色定位來實現教學中的互動。在定位和轉換角色的教學中要求教師和學生根據教學內容和要求,把自己定位一個角色并切實深入教學內容進行自我裝扮,在進行角色裝扮和演示中完成教學各項目標和任務。背誦或復述課文及演講時并不是簡單的把學過的內容和已知的知識進行單調的背誦和復述,而是讓學生定位自己于教師或者主人翁的角色進行表達,這樣既能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還能有效的提高學習效率。在進行角色的定位和演示中要及時進行角色轉換,充分利用角色語言進行表演,其目的就是把所學的英語內容通過表達和角色演變融入到創造的逼真環境中去,從而讓英語的教學課堂更加生動、富有激情。
3.加強群體互動,提高教學效率
在初中生英語學習過程中,受年齡段的影響,英語教師常常會通過各種活動途徑幫助和促進學生對英語的學習。群體的活動是互動教學模式中常見的課堂活動,對于英語課堂學習效果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視。首先,組建英語活動興趣小組,同時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要求組織小組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討論,讓每一個小組成員都能參加到團體中來,在互動討論的過程中,老師給予及時的指導和幫助,讓學困生能在第一時間內克服學中遇到的困難,找回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同時在課時互動結束的時候進行適時的總結和點撥,讓學生在互動學習中體會到互動學習帶來的樂趣和激情。這樣不僅能加強老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語言交流,還能讓他們的對英語語言學習的生活化,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和興趣,同時增強了教學的效果。其次,針對初中英語的課堂特點和要求,還能擴大群體活動范圍,組織班內的全體師生共同參與的班級活動;在特定的課時內容、社會環境、節假日等組織全班學生參加英語晚會、以某一主題性質的英語辯論會等,這樣既有利于鍛煉初中學生學習和運用英語的綜合能力還能有效地改善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的交際能力等,對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提高和對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激發有著重要的意義。
三、初中英語互動式教學對師生的要求
【關鍵詞】語文教學 生成性 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6(a)-0088-01
生成性教學是一種教學方式,其強調在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主體,認為學生是認識知識、學習知識的主體,是知識的主動構建者,是教師、學生。教材三方面的互動,是學生在基本的認知基礎上,與教師、教材的對話過程,讓學生獲得知識后實現知識的生產,這是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
1 生成性語文教學
生成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基本要素,是教學預設創造性的創新過程。是教師與學生互動的實踐過程,語文課堂應該是靈活多變、充滿活力的,生成性是一種動態的、多樣的課堂表現,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中見證了國語的優美,感悟了中國文化的精髓,在不停的交流中完成學習,不僅關注學習結果,更重視學習的過程。教學預設與教學生成是互相依存的形式,在課堂預設中要考慮到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并注意發現不斷生成的新的教學資源,使課堂更具有生動性。
傳統課堂上教師的隨堂問或滿堂答,都呈現了教師更關注教學預設是否得到了使用,學生是否與課堂預設相吻合,教師提問多,學生提問少,比例嚴重失調。學生只是一味的跟隨,思維過程及思維品質被教師忽略,使學生失去學習熱情,課堂變的沒有活力,可想而知這樣的課程肯定是乏味無比的,教師本身也會覺得枯燥。在新課改下,要使語文課堂成為具有生成性的課堂,在教師與學生的多重組合教學活動中,教師敢于突破事先的備課,抓住新的生成性資源,并引導學生追思,使學生體驗到獲知的快樂,才把問題與知識相結合,實現生成性語文教學。明確學生在教學中的核心地位,是教學的出發點,利用各種因素生成的積極的教學生成資源,構建生成性教學方法,使語文課堂教學是開放的、充滿活力的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并具有生成性的。
2 生成的重要性
生成性教學最求的目標是教師與學生共同發展,其一是過程的可持續性,使過程一直向著積極的向上的階段,其二是指對結果的發展。在生成性教學中教師與學生能一起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構建,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是意愿的真實表達,而不是被動的、被迫的,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獲得知識的質量才能得到保障。學生是單獨的個體,是一個人,而不是學習的機器,只有生成性的課堂才能彌漫著人性的問道,而不是一個生產加工車間,才能使學生學習充滿活力,教師授課充滿激情。
生成性是一個動態的、多樣性的課程的呈現,是可持續發展的,生成的動力來源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的互動或實踐活動,教學的本質特征可以說就是教學者與學習者的交往,通過交往才能明確彼此間的思考及見解,提升知識認知程度、提高文化修養,在具有生成性的課堂里,絕不是根據教師的預設發送信息、學生接受信息這樣單方面的互動,而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的多重組合互動,使整個課堂具有多層次的交流空間,流動信息也不是單向性的,使得整個語文教學課堂在一個完整的、動態的、多層次的狀態下進行有效教學。
3 怎樣展開生成性教學
3.1創設生成性教學條件
沒有周密的課堂預設,就無法做到課堂上的有效引導和動態的生成,就不會有駕馭課堂的信息。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優秀教師對與教材及教參的熟悉,能做到背如流,教學的預設也是詳盡無比,具體到每一項、每一分鐘該做什么,時間與教學內容可以同步,內容的呈現順序和各個教學環節的時間安排上都有詳細的規定。這種按部就班的教學影響了彈性在教學過程中的生成,新生成的教學資源被忽略,沒有利用生成資源組織學生進一步研究與學習,忽略了學生的主觀感受、整體聯系性,因此制約了課堂的生成性教學。
夜闌教授在《重建課堂教學價值觀》中明確指出,教學過程強調課堂的動態生成,要求教師有充足的預設,并預先為學生的參與互動留有足夠的空間和時間,為課堂的生成性創造條件,語文課堂教學應有彈性化,在預設中充分考慮動態的、綜合的理念和學生的生活環境及生活經歷,預設各種情形,準備出多種策略,備課不僅僅要備教材書內的知識,還要預設學生的情感體驗,不但備教材內容,還要挖掘、發現、使用與教材相關的知識點,深入、充分的掌握,教師對教材有自己獨特的理解。使用文本信息,根據學生心理特點,設計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過程,激發學生所所富有個性化的靈感、思維,促進教學的動態生成。
3.2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語文教學最有效的途徑就是相互間的人際交流,這也體現了語文的本質特征。所以要促使課堂生成。就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鼓勵互相間的交流、積極參與課堂上的實踐活動,創建良好的語文學習環境。學生是有個性的群體,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特點,尊重學生的現實思考,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與教師平等對話,從而形成民族、平等的教學環境和寬松的心理環境。
3.3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做一個機智的調控者
關鍵詞:數學課堂練習;小學數學;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6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07-240-01
課堂練習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挖掘創新潛能的重要手段,是教師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主要途徑,高質量的課堂教學必須有較高的練習質量作基礎。因此,課堂練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著特殊重要的地位,必須精心設計。練習是教師掌握教學情況,進行反饋調節的重要措施。課堂練習在數學教學中的顯得越來越突出,結合本人的上課經驗和外出聽課的啟示,總結了課堂練習在數學教學中的幾點重要作用。
一、小學數學課堂練習既能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全面性,又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而且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提高,人人都有收獲。
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維水平決定了他不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了解教師所講的新知識,即便是通過學生間的相互合作、探索而發現的規律,也不可能個個做到能靈活運用的地步。這就需要教師精心設計一些練習,使學生通過練習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及法則的應用。但是鑒于傳統教學注重搞“題海”戰術,讓學生湮沒在無窮無盡的、機械的、重復的、毫無實際意義的練習中的弊端,新課程實施中的練習設計有它自身的特點,倡導將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內容呈現給學生,從而使學生的思維水平,數學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二、小學數學課堂練習中存在的問題
1、針對書本上的習題按部就班,把練習課變成習題課、作業課
對書上的練習題僅是做完了事,使練習走過場,使練習課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練習后知識和能力也得不到相應的提高與發展。于是出現大量機械性的、重復性的練習,結果事倍功半,極大地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有些練習課練習形式、方法較單一
學生動手、動口、實踐操作機會少,數學練習與生活實際問題的解決也得不到很好地結合,使學生應用數學意識淡薄,造成學生的片面發展。練習缺乏相對的層次性和開放性,不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極大地束縛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的發展。
3、重視封閉性練習
課堂練多是條件明確,思路單一,結論確定的封閉性習題,缺少那些條件隱蔽,思路開放,靈活多變的習題。
4、練習 “一刀切”,不關注學生之間的差異
對學習基礎、接受能力不同、興趣愛好各異的一個班的學生來說,布置同樣質量的練習勢必造成有些人“吃不飽”,有些人又“吃不了”的狀況,練習對學生的學習不具備潛在的意義。
三、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練習有效性的幾點策略
1、靈活設計課堂練習的內容
我們課堂教學可以讓學生離開座位,教室的每個角落,每個同學都可以作為學生的練習場地與合作伙伴,也可以讓學生走出教室,走向生活與社會。課堂練習的內容靈活了,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趣的練習,能使學生興趣盎然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能穩定學生的注意力,深化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要創造靈活的思維
為了讓學生在解題時保持興趣,可給學生提供一些能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習慣。新課程標準特別強調人人學有用的數學,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在設計練習不管是練習內容的選取還是練習形式的呈現都應盡可能讓學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在教學時,設計一些開放性的練習,給學生提供較為廣闊的創造時空,激發并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
3、有針對性和層次性的設計課堂練習
要根據教學內容和提出的教學目標,準確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識結構中的重點和難點;同時要符合學生思維特點和認知、發展的客觀規律。
其次,要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基本到變式,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順序去安排,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經過刻苦學習之后獲得成功的快樂的、愉快的體驗,使學生的學習更加積極主動
4、處理書上的練習,使之更加豐滿
小學數學課本上的練多來源于生活,而這些生動活潑的內容一旦被列入教材,就顯得抽象而單板,如果教師能創造地對教材內容進行還原和再創造,將數學練習融入于生活中,就可以使原有的練習為我所用。
日本教育專家板元昂認為,新老教師在教學能力上最大的差別在于對學生的反饋信息能否做出正確的判斷與及時的評價。此話也許過于偏激,但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教師課堂觀察的重要性。教師,一定要重視課堂觀察,提高自己的課堂觀察能力。
一、踐行課程改革基本理念的要求
課程改革要求語文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要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要做這一點,教師在課堂觀察中必需將眼光平等地分配給每一個學生,關注每個學生在語文學習上的差異.通過用心細致的課堂觀察,獲得有效的信息反饋,防止有部分學生的思想游離于課堂學習之外.通過全面全局的課堂觀察,來促使每一個語文學習個體都能全程參與語文學習過程。
1.實現三維課堂教學目標的要求
語文課堂教學不但要關注知識技能目標的達成,更要關注過程性目標的實現。這就要求語文教師改變過去那種以結果論英雄式的做法,通過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課堂觀察,通過對觀察得到的信息的分析、加工、取舍來進行調整、動態規劃自己的課堂教學進程和安排,確保課堂教學三維目標的有效達成。
2.轉變語文課堂教學方式的要求
課堂教學并不僅僅是教師對學生在知識與技能上的單向傳授,教師要創造合適的條件和恰當的情境,促進學生進行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式的地進行學習。要實現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兩個方面兩種方式的有效轉變,教師的課堂觀察顯得猶為重要,通過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思維和情感狀態、參與程度、學習熱情和學習困難、學生交往與師生互動等等多方位多角度的課堂觀察,準確把握課堂教學狀態,以便及時調控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行為,確保新的教與學方式的有效性。
二、轉變語文學習評價方式的要求
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語文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生和改進教師的教學.要真正實現語文學習評價方式的轉變,有賴于教師的課堂觀察.評價目標的多元化要求教師課堂觀察的多元化和多角度,評價方法的多樣化要求教師課堂觀察的多維度和全局全程性.可見,也只有在教師對整個語文課堂作為一個全面的、動態的、有機的學習共同體進行有意識的認真深入地觀察基礎上,才能真正地實現語文學習評價方式的轉變。
三、小學語文教師課堂觀察的原則
語文教師的課堂觀察對踐行語文課程改革的理念具有重要的意義,但語文教師的課堂觀察并不能盲目的、隨意的進行,在實施課堂觀察的時候應當遵循一定的原則.
1.準備性原則
可靠、有效的觀察來自于周到的安排、嚴密的計劃和精心地準備.富有教學經驗的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就會有意識地在教學的難點突、重點突出處事先準備,設置觀察點,有目的地對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行觀察,以獲取可靠的反饋信息,從而選擇相應的課堂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益,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一個語文概念的形成,一條語文定理、法則的呈現,一段語文探究的情境切入等都可能成為語文教師精心準備的觀察點。誠如巴斯德所說的那樣:“在觀察的領域里,機遇只偏愛那種有準備的頭腦”。盲目的、無準備的觀察,只會得到零碎的、割裂的、無價值的信息反饋,不但于事無補,有時甚至還會使教師在課堂上出現手足無措的局面,這樣的課堂觀察也就失去其應有的意義。
2.準確性原則
課堂觀察的準確性原則,一方面要求教師在進行語文課堂教學時,對由課堂觀察而得到的信息加以分析取舍,去偽存真,判斷出表面現象之下的真實含義。如在課堂教學之后教師問全班同學是否都懂了,這時也許有調皮的同學濫竽充數,或者有自尊心強的同學怕遭受責備,于是一齊大聲地喊“懂了”,這時就需要教師進行深入細致地觀察,從而對學生的真實掌握情況做出準確的判斷;另一方面,課堂觀察的準確性原則要求教師在進行課堂觀察時必需做到全面、全局.比如,在分組進行探究性學習時,也許整個班級氣氛都相當熱烈,所有學生都熱情高漲,積極投入,但教師一定不能被觀察到的表面現象所迷惑,而要開闊視野、善于捕捉,及時發現隱藏在熱鬧背后的問題.同樣,在進行課堂教學環節轉換時,教師在課堂觀察中要防止以偏概全,不可想當然地認為上個教學步驟中取得的良好效果也一定會持續到下一個教學步驟。
3.即時性原則
雖然說語文課堂觀察的第一原則是準備性,但語文教師同樣不能忽視課堂觀察的即時性原則。理想的課堂應該是在教師精心預設前提下,在具體的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由師生互動而動態生成的課堂。現實的教學過程由教師主導,以學生為學習主體不斷即時演進,在這個過程中,不管教師事先準備的多么充分、翔實,總會產生一些意料之外情況,這些意外之外的插曲有時就蘊含著極大的資源價值,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堂觀察的過程中時時不忘即時性原則,對發生在課堂上的種種現象、言行及時地進行觀察、分析、取舍、調控、修正;需要語文教師真正轉變課堂教學觀念,開闊自己的教學視野,跳出慣常那種狹義的課程資源認識,把出現在語文課堂上的各種“不和諧”情況都能納入教學資源,從而主動把握,積極引領,即使實現語文課堂的即時動態生成。
關鍵詞: 化學實驗 方法 研究性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以實驗為基礎”是化學的基本特征。化學的感性認識主要靠化學實驗提供,重視化學實驗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標志。
1.充分準備,規范操作,做好演示實驗
要教好、學好化學,演示實驗是一種最有效的直觀教學方法。我的感受是:即使講千遍,不如做實驗。要成功地做好演示實驗,最起碼要做以下三點:
1.1做好演示實驗,培養學生參與實踐的興趣。
興趣是從事一切活動的原動力。因此,教師在實驗教學中,要重視演示實驗的示范性,借助實驗獨特的魅力,激發學生參與實踐的興趣。
1.2要準備充分。
首先要熟悉材料,熟悉實驗內容和試驗步驟,明確實驗目的,考慮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觀察什么,如何觀察。演示實驗即使是最簡單的實驗,教師在課前也要試做兩次,對于影響實驗的各種要素都要做到心中有數。演示實驗所需藥品和儀器要列個清單,走進課堂前,一一對照,看是否遺漏。稍有不慎都會影響實驗的進程,從而影響學生的情緒。因此,必須做好充分準備,確保演示實驗萬無一失。
1.3要操作規范。
演示實驗中,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成為學生獨立操作的依據和榜樣,對學生的實驗技能起著示范作用。教師操作應按規范進行,有條不紊。演示桌上要整潔,與實驗無關的東西不要放在桌上,以免影響學生觀察。試劑的用量要適當,實驗中產生的現象要明顯。學生看不到應有現象,就達不到教學應有的效果。
2.化學實驗是研究性學習的一種重要途徑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自主地獲得知識、技能,體驗、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創新意識,樹立科學的世界觀的活動過程。
2.1化學的學科特征決定了化學實驗可以作為研究性學習的途徑。
化學實驗是化學學科發展的最現實、最生動、最有效的創新,是當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成為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標。創新來源于實踐,是實踐活動的結晶。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是創新得以順利進行的保證。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化學概念的形成、反應規律的得出,都離不開實踐,而實驗的過程正是大腦與感官、科學思維與實驗技能有機結合的過程。顯然實驗教育是培養和發展學生實踐能力的理想途徑。
2.2用實驗導學,激發“學“的興趣。
如《反應熱》的教學中,用“鋁跟鹽酸的反應”和“氫氧化鋇晶體與氯化銨晶體的反應”實驗作引導,借助鮮明、生動、形象的實驗現象,將物質間相互作用過程中內部的能量變化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通過課堂演示實驗或學生實驗,可以使學生獲得生動的感性知識,從而更好地理解、鞏固所學化學知識,形成化學概念,促進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并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3用實驗設疑,激發學生“思”的投入。
如在《鹽類水解》教學時,組織復習弱電解質電離的知識后,演示鹽類水解實驗,引發學生認識沖突,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欲望,提高學生“思”的積極性。在講授新知識之前,要有意識地復習與之有關的舊知識,設計一些彼此關聯的、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并預示新課題,借此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他們急切祈盼“探個究竟”,自覺不自覺地啟動自己的思維,而后層層遞進,逐步闡述有關的知識點,使學生充分運用自己的思維去發現、去理解新的知識。如此反復,可使學生鞏固、拓展舊知,發現、掌握新知,同時使學生有思考問題的興趣,進而發展學生的思維。
2.4拓展演示實驗,激發學生“創”的展開。
由教師設計和引發思維過程,讓學生實現和展開思維活動。由于親自參與和經歷了化學活動的全過程,學生逐步體會到化學思維的特點,了解了化學思維的策略、方式和方法,掌握和實踐了化學思維的操作技能,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例如,許多家庭使用石油液化氣,存在燃燒不充分的問題,既易產生CO毒氣,又易熏黑炊具,浪費能源。因此,在做石蠟的催化裂化的演示時教師可將產生的氣體通入一個特別的類似于燃氣灶的小裝置,通過調節空氣量,讓學生認識不正常燃燒產生的飄火、回火、脫火現象及排除措施,并調至最佳燃燒狀態,既教會了學生合理安全使用液化氣,又激發了學生研制高效、節能、安全的燃氣灶具的創造性興趣。這類實驗拓展,深受學生喜愛。
3.改進實驗,培養化學科學素質
化學知識從實驗中來,化學實驗是最好的老師,化學實驗改革應大力改進實驗教育方法,幫助學生掌握知識,發展各種能力,提高化學科學素質,應在以下三個環節上狠下功夫。
3.1實驗與觀察。
實驗是手段,觀察是入門,兩者都是獲得感性知識的重要方法,關鍵在于創造條件讓學生多動手做實驗,這已成為眾多化學教師的共識。如硝酸化學性質實驗教學:給盛有一滴濃硝酸的試管加熱,觀察現象;向兩支試管中用銅絲繞成的螺旋上分別加幾滴濃硝酸和稀硝酸,觀察現象;將一根去膜鋁絲一端浸入濃硫酸,1min后取出洗凈,將兩端均插入CuS04溶液中,對比觀察現象。上述幾個實驗僅用滴量硝酸就能獲得令人滿意的實驗現象。
3.2探究和總結。
本環節著重引導學生分析和處理化學實驗所獲得現象產生的原因,從定性、定量的角度找出內在聯系,抽象歸納、邏輯地總結成規律,即得出正確的結論,突出訓練學生的素質能力,這是在實驗教學改革的核心。例如,引導學生運用辯證觀點從化學鍵、化合價、離子反應、氧化還原反應、反應熱、物質的量濃度等不同的角度認識硝酸的不穩定性和氧化性,概括出一些規律,如稀硝酸比濃硝酸穩定,濃硝酸比硝酸氧化性強,硝酸跟金屬反應的定量關系、還原產物規律等。
3.3應用與延伸。
關鍵詞: 課堂教學設計 重要性 方法
課堂教學設計是一個分析教學問題、解決問題并對解決方案問題方案加以實施、評價、修改以獲得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的過程。課堂教學設計的內涵可見,課堂教學設計是教學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要做好課堂教學設計,就必須根據教學大綱和教學對象的特點,科學地制定出教學目標,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種教學資源,使課堂教學呈現有序、最佳狀態,以強化課堂教學效果。
一、課堂教學設計的重要性
(一)課堂教學設計為教學活動制定藍圖。
課堂教學設計內容包括:明確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案、教學方案實施、教學評價、教學方案修改五個環節。其中,明確教學目標為課堂教學指明方向,教學方案的選擇與實施,使課堂教學活動中的每一個環節受到約束,確保教師對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有一個清晰認識和整體把握。教學方案的實施、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避免了教學活動中松散、本末倒置等不良現象的出現。對實施方案進行評價和修改,保證了教學活動高效、有條不紊地開展。
(二)教學資源科學、合理、有效地利用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供的保障。
課堂教學設計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素質,使之能在實踐中熟練運用所學知識,并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和總結經驗。課堂教學設計通過經濟、高效地選擇教學資源和媒介工具,合理擬訂教學進度、精確時度,準確評價和分析教學結果;及時有效地修改教學方案,使教學活動中的教師、學生、設計方案、資源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從而取得最優教學效益。
(三)課堂教學設計促進教學理論和教師素質的共同發展。
長期以來,由于教學研究傾向于理論完善,因此脫離了教學實踐,使教學理論成為“紙上談兵”,而課堂教學設計作為理論與實踐溝通的橋梁,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統一;通過教學實踐,不僅將現有的教學理論應用于教學實踐中,而且使教學理論得到實踐檢驗,促進教學理論的充實和完善,并將教學經驗升華為科學理論。
開展課堂教學設計,離不開教師技能。在傳統師范教育中,忽視對教師教學技能培養。而課堂教學設計,要求教師發揮自己的特點成為課堂教學組織者、引導者[1]。教師不但要掌握和熟練應用教學理論,而且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因此,課堂教學設計不僅促進了教學理論的補充和完善,而且為教師教學技能的成長和素質的發展提供了一條可行、高效的途徑。
二、課堂教學設計的方法
“文無定體,教無定法”。面對不同學生,課堂教學不能“一成不變”,只有高效、合理地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一)挖掘教材、依據學情,科學合理地制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作為課堂教學設計的導向,貫穿于教學活動的始終。教師應做好對教材內容的深入挖掘,對教材進行分析及應用,將教材內容情景化、靜態知識生動化;對教學內容進行必要拓展,吸收一些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符合學科內在的邏輯性的同時,符合學生認知發展的規律。突出教學目標的重點與明確教學目標的難點;使教學目標具有整體性、層次性和針對性。
(二)課堂教學設計優化,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
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中,可供采用的方案多種多樣。此時,選擇采用哪種方案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應對各種方案的效能進行全面、系統對比,選擇出最佳教學方案,在選擇過程中,不能只考慮眼前的短期效益,還要兼顧長遠效益。要考慮設計簡單、方法易行、節省教學時間、應用范圍廣、適應性強這五個方面的因素。所以,課堂教學設計的優化應考慮到教學活動中的每一個環節,以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
(三)準確地進行教學評價,及時有效地修改教學設計方案。
課堂是教師教學的主要陣地,教師通過觀察自己或他人課堂而反思自己的教學觀念或教學行為,感悟和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2]。課堂教學設計是否“行之有效”,要從五個方面評價:教學目標是否明確、教學方法是否靈活多樣、教學活動是否圍繞教學任務開展;學生是否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教師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和解決課堂出現問題是否及時,修改方案是否有效。使教學設計修改建立在教學評價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課堂教學設計。
由此可見,課堂教學設計主要圍繞“教什么、怎么教、學到些什么”這三個問題組成,“教什么”即教學目標的制訂,“怎么教”是課堂教學方案的選擇,“學到什么”是學生是否達到教學目標,即教學監控與評價。只要將這三個問題解決好,才能使課堂教學設計變得科學、合理、優化,促進教師教學素質和技能的提高及教學理論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一 多媒體的運用,有益于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課前,可以播放適合學生欣賞的音樂或與課題相關的視頻資料,這樣既可放松學生的身心,又可為課堂的教學預設相應的情景,促進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授課過程中,看著經過教師精心挑選的精美的幻燈片背景,對于學生來說,也是一種視覺上的享受。同時,在授課中,可以播放一些與課程相關的視頻資料,有利于舒緩課堂的緊張情緒,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二 多媒體的運用,有益于提高課堂教學的形象性和生動性
在農村學校,大部分教師的教學模式還是傳統的“滿堂灌”的形式,對于大部分學習基礎較薄弱且積極性較差的學生來說,這樣聽課往往會感到無聊乏味、疲倦厭學而聽課效率極低,直接導致了很大一部分農村中學學生厭學、輟學現象的出現。比如在講授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中世界是永恒發展的一課時,講到“自然界的發展:從生命產生到人類出現,經歷了一個什么過程?”這個知識點時,我在幻燈片上向學生展示了“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以及從猿到人的演變的生動圖片,學生就能很形象地掌握“自然界是發展的”(自然界總是處在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的運動過程中)這一知識點。
三 多媒體的運用,將極大地減少教學資源的浪費
大部分農村中學的教育資金的投入十分有限,減少不必要的教學資源浪費就顯得十分必要。就如我校作為一所完中校,每年用于印刷的資金就有好多萬元,再加上一些演示實驗的用品,每年的資金投入相當大,制約了學校的進一步發展。如果我們更加重視多媒體教學的運用,將可以為學校節省一筆數目可觀的開支。比如,在教授完一定量的知識點之后,一些老師都會印發適量的練習題來檢測、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而我會換成在PPT上直接顯示練習題,以確保在每堂課后有相應的練習。當堂做題、講評分析,這樣不僅可以及時地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提高教學效果,而且可以節約大量的印刷費用。
四 多媒體的運用,將大幅度地增加課堂的容量
農村中學的學生,基礎知識比較薄弱,見識面比較狹窄,在傳統的課堂上所學的東西相當有限。而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課堂的容量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學生在課堂上可以學到更全面更新的知識,有助于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比如我在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的教學中,講到“事物的發展趨勢――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這一知識點時,利用幻燈片展示了世界第一輛汽車、福特公司生產的第一輛T型車、我國第一輛汽車、比亞迪電動車e6、通用EN-V電動概念車等一系列汽車發展變化的圖片,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并對相關汽車進行簡單介紹,這樣既增加了課堂的容量,又拓寬了學生的見識面。傳統的課堂上,老師可能會畫一個表格來直觀地分析問題。而繪制表格、填寫內容、要求學生思考等都要花費比較多的時間,這樣,一堂課用來授課的時間就很有限。如果借助多媒體教學,則可以在授課前就將表格繪制在幻燈片上,并填寫好相關內容,在課堂上很輕松地展示給學生,這樣既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教師也有較充裕的時間來進行教學內容的講解,增加了課堂的容量。
五 多媒體的運用,有利于課堂上師生互動環節的順利開展、活躍課堂氣氛
傳統的課堂,尤其是在農村中學,課堂上大都是教師一個人在唱獨角戲,學生很少能夠積極參與到課堂互動中,至多是老師點名個別學生回答問題或極個別學生主動回答問題,與老師互動,回答問題的效果很不理想,課堂氣氛比較沉悶。而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可以極大地改善這種尷尬局面。比如我在課堂上布置一個或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分組進行探究性學習,之后讓不同小組的學生代表發言。如果發現學生有新穎獨到的見解時,我就會用相機把學生練習本上的答題內容當場拍下來,及時地用數據線把拍下來的學生的探究成果轉存在電腦上,通過電腦顯示在投影屏幕上,讓全班學生欣賞這些學生的優秀成果。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就被極大地激發了出來,都積極踴躍地參與到教學互動中,課堂氛圍良好,一堂課的教學內容也得到極大的擴充。
六 多媒體的運用,將顯著地提高政治學科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