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森林防火新技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林業(yè)森林火災是林業(yè)的重大災害,會給森林資源造成巨大的危害,給人民生命財產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對陸地生態(tài)系統造成破壞。而森林防火的工作就是保護森林資源、維護生態(tài)安全、保障林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一項重要性公益事業(yè)和基礎事業(yè),因此,森林防火在林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尤為重要。由于林區(qū)內地廣人稀,有線通信、移動電話等通信方式有局限性,為了保障林區(qū)防火工作的需要,需要建設森林防火的專業(yè)通信系統。無線通信系統是保障森林防火指揮部門組織指揮和管理的基本手段,也是確保森林防火指揮部門完成防火撲火任務的重要條件[1]。
無線通信系統傳輸距離遠、抗毀性強以及可快速部署等特點,在突發(fā)事件發(fā)生時可提供強有力的通信保障。例如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fā)生8級地震,汶川等多個縣級重災區(qū)公網通信系統全面阻斷,搶險救援人員通過無線通信設備實現人員調度指揮[2]。隨著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國家也確定了無線通信的數字化進程。
森林防火數字無線通信系統建設的整體思路如下:
構建超短波、短波、衛(wèi)星通信等多種系統相互補充的無線音視頻通信平臺;構建統一調度指揮平臺——統一規(guī)劃、統一建設、統一調度指揮,保障日常防火需要;構建應急通信指揮平臺——在撲火現場以應急通信車和便攜式通信設備快速搭建前方指揮中心,即可建立與后方指揮中心的信息通道,又可同前方通信盲區(qū)以便攜通信設備組成的臨時通信網進行互聯互通[3]。
1 系統組成
林業(yè)數字無線通信網主要包括超短波通信網、短波通信網、衛(wèi)星通信系統和應急通信保障車幾個方面,為森林防火提供了多種通信手段。超短波通信網為日常預防工作提供可靠的通信保障;在撲火應急方面超短波通信網結合便攜通信設備、衛(wèi)星設備和應急通信保障車可迅速在火場組建起以火場前指為中心的應急通信網絡。系統應用框圖如圖1所示。
圖1 超短波無線通信網
2 超短波通信網建設
2.1 數字同播系統
2.1.1 數字同播系統介紹
隨著無線通信專網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為解決日益增長的著專業(yè)無線通信用戶的需求和日益枯竭的頻譜資源之間的矛盾,新一代數字標準應運而生。基于數字技術標準的同播系統實現了模擬向數字的平滑過渡,從根本上解決互聯互通及數字加密的困擾問題;盡可能保持了模擬系統原有的特色及使用習慣,發(fā)揮數字產品的優(yōu)勢,更能滿足用戶的需求[4]。
(1) 數字同播系統采用12.5 kHz TDMA雙時隙,相對模擬大大提高了頻譜利用率,緩解了頻率資源緊張的局面;
(2) 數字同播系統采用大區(qū)制,建網成本低;
(3) 數字話音,抗干擾能力強,語音質量更好;
(4) GPS功能,終端有GPS定位功能,數字同播系統可實現GPS調度管理功能,對林業(yè)用戶特別是撲火隊員在緊急情況下更能保障其重大生命財產安全。
數字同播系統是為滿足森林防火對專網通信的需要,解決用戶從模擬向數字過渡的一種很好的專網通信解決方案。為了更好的切合林區(qū)應用,數字同播系統將充分利用并沿著集中式系統和分布式系統的混合組網,有線鏈路和無線鏈路的混合組網以及模擬模式和數字模式的混合組網方向發(fā)展。
2.1.2 林業(yè)數字同播系統解決方案
林區(qū)日常預防工作是林區(qū)為單位開展工作,需獨立運行的通信網絡;火場應急無線通信強調統一指揮、步調一致,要求具有調度指揮功能的多級通信網絡。所以適合森林防火的應急無線通信網應該是在日常預防工作以縣(林場)級為單位能獨立通信,在有撲火任務時能立刻根據實際需要組建從火場到火場分前指、火場總前指的多級通信網絡。
本方案設計了以縣(林場)為單位組建數字同播系統網絡,并在縣林業(yè)局設置調度指揮中心,這是森林防火應急無線通信系統的骨干網絡;在省、地市到縣分別組建省?地市級、地市?縣級的數字同播網絡。省?地市級數字同播網通過調度管理平臺分別同各地市?縣級數字同播網絡互聯;各地市?縣級數字同播網同樣通過調度管理平臺同各縣(林場級)數字同播網絡互聯,實現了省、地市到縣(林場)的行政級調度指揮網絡。根據省、地市、縣(林場)等地的自然條件不同,在省?地市、地市?縣級的數字同播網絡采用有線鏈路(比如E1、光纖等);在縣(林場)級的數字同播網絡采用無線鏈路(比如網絡電臺、網橋、微波等)。
數字同播網組網示意圖如圖2所示。
圖2 省、市、縣三級數字同播組網圖
在火場應急通信保障上以縣(林場)級數字同播網絡為骨干構建火場分級調度指揮無線通信網絡。一般分為三級通信網絡,一級通信網為以背負式中轉臺、背負式電臺和對講機等組成的撲火隊專用通信網絡;二級通信網為以火場分前指便攜基站與臨時中繼站、應急通信保障車和背負式中轉臺組成的火場前指同撲火隊進行聯絡組成的火場通信網;三級通信網是火場總前指通過縣(林場)級數字同播網絡與各火場分前指便攜基站組成的調度指揮網。一、二級通信網絡通過背負式中轉臺與前指便攜基站與臨時中繼站、應急通信保障車等實現組網聯通;二、三級網絡通過便攜基站同數字同播基站實現組網聯通;三級網絡通過數字同播網可實現與后方指揮中心的組網互聯。
2.2 無線鏈路系統
2.2.1 無線鏈路種類
數字同播系統基站互聯可通過有線IP(專線、E1、光纖等)和無線IP鏈路解決,滿足數字超短波數字同播系統需要的無線IP鏈路包括網絡電臺、網橋、微波和衛(wèi)星。
2.2.2 無線鏈路比較
無線鏈路比較見表1。
上述表格僅列舉一般情況下的技術參數,不完全概括所有設備和情況。
2.3 數字超短波便攜通信設備
2.3.1 便攜式設備介紹
背負式中轉臺主要應用于應急火場組建火場一級通信網絡,可快速方便的在火場以撲火隊為單位組建臨時通信網。
(1) 支持數字和模擬兩種模式,能兼容現有常規(guī)模擬系統,保證模擬產品向數字產品平滑過渡;
(2) 支持多種呼叫方式,包括個呼、組呼、全呼、緊急呼叫;
(3) 具備北斗/GPS定位功能;
(4) 靈活組網,支持數字與模擬系統互聯互通,能與固定基站組網中繼,也能單獨組網中繼;
(5) 適應野外作業(yè),防塵、防潮、防震、防雨淋等特性;
(6) 具備良好的 便攜性。
便攜基站主要應用于應急火場組建火場二級通信網絡,在火場分前指非常適用此設備,可圍繞各火場分前指組建應急通信網,即可方便的實現一、二級網的聯通,也可實現與火場三級通信網(火場總前指)的接入。
支持數字和模擬兩種模式,能兼容現有常規(guī)模擬系統,保證模擬產品向數字產品平滑過渡;支持多種呼叫方式,包括個呼、組呼、全呼、緊急呼叫;具備GPS定位功能;靈活組網,支持數字與模擬常規(guī)互聯互通,能與固定基站組網中繼,也能單獨組網中繼;適應野外作業(yè),防塵、防潮、防震、防雨淋等特性;具備良好的便攜性。
2.3.2 便攜式設備組網應用
便攜式設備應用示意圖如圖3所示。
圖3 便攜式設備組網圖
背負式設備應用示意圖如圖4所示。
圖4 背負式設備組網圖
3 無線視頻傳輸系統
3.1 系統介紹
視頻技術應用到森林防火工作中是提升森林防火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對擴大監(jiān)控范圍、及時發(fā)現、及時撲救和提高指揮保障能力具有重大意義。
林業(yè)視頻應用主要在幾個方面:
森林防火指揮中心視頻會議指揮調度;火場實時無線視頻傳輸;遙控攝像監(jiān)測林火。
下面重點介紹依靠超短波通信網絡實現的火場實時無線視頻傳輸系統。
無線視頻圖傳系統采用的是COFDM調制技術,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和最具發(fā)展?jié)摿Φ恼{制技術,可在非視距條件下進行有效傳輸,COFDM技術對噪聲和干擾有著很好的免疫力,繞射和穿透遮擋物是其核心技術;在無線視頻傳輸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5]。
采用COFDM技術的無線視頻傳輸系統,具有良好的非視距傳輸和高速移動傳輸性能,能提供高質量的實時圖像和聲音。通過車載或便攜式設備可靈活、迅速地將現場實況聲像直接傳輸或通過轉發(fā)臺,經有線(光纖、網絡)或無線(衛(wèi)星、微波、網橋等)鏈路回傳至指揮中心。
3.2 無線視頻傳輸解決方案
本文介紹的無線視頻傳輸系統采用先進的COFDM調制技術,非常適合在森林防火中應用。傳輸系統包括三部分設備,分別是視頻采集設備、車載接收/發(fā)射設備或便攜綜合監(jiān)控指揮平臺設備、基站接收/發(fā)射設備。
視頻采集設備一般是背負式的便攜設備,由單兵背負進行火場視頻實時采集,是前方的音視頻采集發(fā)射設備,將采集的圖像發(fā)送到車載接收設備活便攜綜合監(jiān)控指揮平臺;
車載接收/發(fā)射設備是配備在應急通信保障車上設備,火場視頻可經過車載接收設備接收,并通過發(fā)射設備或衛(wèi)星、無線鏈路等設備發(fā)送到后方;便攜綜合監(jiān)控指揮平臺是適合于部署在前指或火場前方的便攜式設備,可在火場前方實現視頻監(jiān)控指揮,也可以配置在應急通信保障車上;
基站接收/發(fā)射設備用于建設轉發(fā)臺,組建專用的視頻傳輸網絡。
便攜綜合監(jiān)控指揮平臺設備是一款可與視頻采集設備一起配備的便攜設備,可單獨攜帶也可配備到應急通信車上,使用方便。
本文提出的視頻解決方案是依靠超短波基站建設視頻傳輸網絡,即利用超短波基站覆蓋,在基站加設基站接收機,通過超短波網絡無線鏈路將視頻圖像回傳至后方指揮中心。
4 應急通信保障車
4.1 應急通信保障車建設目標
應急通信車即應急通信系統示意圖如圖5所示,其必須滿足以下幾個基本要求:
小型化,這里的小型化并不是針對常規(guī)狀態(tài)下的應急通信系統。常規(guī)情況下,系統是大區(qū)制的、廣泛覆蓋的,基站設備復雜,功能完善,可以滿足工作要求。在特殊情況下,諸如地震、洪水、雪災等破壞性的自然災害面前,基礎設施部分或全部受損,這時的應急通信設備需要具有小型化的特點,以便迅速運輸、快速布設、節(jié)約能源;
快速布設,作為專用專網應急通信系統,應該具有能夠快速布設的特點。
圖5 應急通信系統示意圖
節(jié)能型,由于某些應急場合電力供應不健全,完全依靠電池供電會帶來諸多問題。因此,應急系統應該盡可能地節(jié)省電源,滿足系統長時間、穩(wěn)定的工作;
移動性,指揮調度中心可以隨時接入到應急系統中。指揮調度中心可以達到指揮調度車輛、飛機,小到筆記本電腦、PDA等移動設備,利用無線鏈路遠程監(jiān)控整個系統;
簡單易操作,應急通信系統要求設備簡單、易操作、易維護,能夠快速的建立、部署、組網。操作界面友好、直觀,硬件系統連接端口越少越好。所有接口標準化、模塊化,并能兼容現有的各種通信系統[6]。
同時,據GA/T528?2005《公安車載應急通信系統技術規(guī)范 》要求,省市級應急通信車除包含語音、視頻、供電等子系統外,還應包含衛(wèi)星通信、公網通信等系統,實現現場的音視頻指揮調度以及與后方指揮中心的信息共享。
4.2 林業(yè)應急通信保障車
綜合通信指揮車如圖6所示。
5 無線通信技術在貴州林業(yè)的應用
根據貴州省地理環(huán)境和林區(qū)分布,結合現有的網絡資源,貴州省的數字無線通信系統采取三級網絡結構。在貴州省9個市(州、地)、89個縣(市、區(qū)、特區(qū))、10個省廳直屬單位及省森林防火辦公室共109個單位建設數字基站123個,以滿足貴州省林業(yè)森林防火無線通信的需求。
圖6 綜合通信指揮車
數字無線通信網絡的建設以省市縣三級調度管理中心為系統架構:建成了從貴州省林業(yè)廳到各市州林業(yè)局的數字超短波通信網;建成了從市州林業(yè)局到其所屬縣林業(yè)局的數字超短波通信網;建成了從縣林業(yè)局到下屬林場、林區(qū)的數字超短波通信網。
平時各個縣林業(yè)局獨立管理自己的人員,實現人員的到崗查詢、巡護聯絡以及信息的及時匯報,在發(fā)生火情的時候,可聯動各個縣或是各個市州單位進行統一的調度指揮。由于貴州省林業(yè)范圍廣,環(huán)境復雜,通過補充的移動中繼臺、背負式中繼臺、應急通信包、車載臺等設備解決了基礎通信網絡存在的信號盲區(qū)問題。項目建成后,貴州省森林火災預防、監(jiān)測和撲救指揮綜合能力將得到了顯著提高。
6 結 論
隨著無線通信技術的發(fā)展,專網通信解決了森林防火“聽得清、看得見”問題,在森林防火上應用集音視頻為一體的綜合調度指揮應急無線通信網是必然趨勢,合理的應用解決方案可為森林防火工作的預防、監(jiān)控和撲火提供可靠的通信保障。
參考文獻
[1] 周俊亮,張連生,肖非.我國森林防火無線通信的現狀及今后的工作思考[J].森林防 火,2004(3):35?36.
[2] 孫玉.應急通信技術總體框架討論[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9.
[3] 張偉,趙建偉,崔曉菲.如何搞好森林防火應急通信保障[J].森林防火,2011(1):53?56.
[4] 國家森林防火指揮部辦公室.國家森林防火指揮部辦公室關于做好超短波對講機專用頻率落實工作的通知[M].北京:國家森林防火指揮部辦公室,2012.
[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GB20815?2006視頻安防監(jiān)控數字錄像設備[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6.
關鍵詞:林區(qū)森林防火 火源 預報 撲救隊伍 法制建設 火險等級 基礎設施
中圖分類號: S7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2(b)-0000-00
1林區(qū)森林防火的現狀
在林區(qū)的各項工作中森林防火一直處于核心的地位,近些年隨著社會對林區(qū)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視,林區(qū)森林防火機構得到加強,領導和組織體系得到健全,初步的林區(qū)森林防火輿論和意識得到強化,林區(qū)森林防火隊伍得到壯大和發(fā)展,消除火災隱患逐步成為林區(qū)森林防火的核心,這一系列工作和措施的落實使林區(qū)森林防火工作得到巨大的提升,火災的發(fā)生次數和危害正在得到初步控制,成為近些年林區(qū)森林防火的主要成果。但是也應該看到各類負面因素和制約條件依然存在,使林區(qū)森林防火工作出現組織、管理和落實方面的問題,為了更為客觀地描述林區(qū)森林防火的實際,本研究將林區(qū)森林防火的主要問題總結為如下幾個方面:
1.1長效機制建立困難
林區(qū)森林防火需要有長期的眼光,既需要廣大職工和干部的積極參與,同時也需要林區(qū)群眾的積極配合,只有這樣才能夠建設起護林防火的體系和機制,做到對火災控制、火源管理、科學撲救、合理指揮、實時決策等重要工作的支撐。但是很多林企將林區(qū)森林防火看做是日常性的一般工作,采用短期的眼光看待林區(qū)森林防火工作,由于對林區(qū)森林防火的長期性、特殊性和重要性存在認知方面的不足,導致對林區(qū)森林防火的安排和部署難于形成系統化和長期化,失去對林區(qū)森林防火艱巨性的預判和估計,導致林區(qū)森林防火責任難于落實到具體的崗位和細節(jié),出現林區(qū)森林防火浮于表面,防火工作和管理工作都表現出懈怠和散漫,一旦發(fā)生火災將會出現無法應對、手足無措的局面,只能坐視火災的擴大和蔓延。
1.2宣傳教育不徹底
林區(qū)森林防火需要良好的社會氛圍和企業(yè)文化,當前林區(qū)受到國家環(huán)保政策和資源政策的影響,經濟條件和物質條件不甚理想,導致對森林防火的投入得不到基本的保證,造成社會上對林區(qū)森林防火出現意識淡薄,在林企企業(yè)文化建設上對林區(qū)森林防火沒有重點強調,導致林區(qū)森林防火失去社會環(huán)境與企業(yè)共識的支持,落實林區(qū)森林防火工作要點就成為空話。
1.3基礎設施落后
在林企經濟條件困難的今天,很多林區(qū)存在有大量老舊、性能低下的防火器材和防火設備,特別是對火災預報和預測的手段缺乏現代化技術和設備的支持,只能依靠傳統t望塔、撲火器材進行滅火,出現火災發(fā)生后難于控制和撲滅火災的不良后果。此外,很多林區(qū)消防通道和防火道路建設嚴重滯后,通道多年不能得到修繕,防火道路密度達不到二級消防標準,容易在森林火災發(fā)生后帶來更大的風險和后果。
1.4火源控制不嚴格
很多林區(qū)處于偏遠地域,生產和生活中需要大量使用火源,特別是少數民族農牧民在放牧、耕種、宗教等活動中用火頻繁,導致林區(qū)森林防火工作出現重大隱患,出現火源管理中點多、面廣,難于管理、難于控制的實際局面,一旦發(fā)生火災,既不利于控制,也不利于撲救,更難于確定火災的責任,帶來對林企和林區(qū)的嚴重威脅。
1.5火險等級過高
我國大部分林區(qū)處于季風氣候帶,每年春秋是多風、干燥、局部高溫的頻發(fā)季節(jié),特別是近些年推行的封育政策和資源保護措施使林區(qū)內可燃物數量增加,進而提升了林區(qū)火災風險的等級,不但給林區(qū)森林防火造成實際的困難,而且給林區(qū)生產和生活帶來火災隱患,影響林業(yè)長期的穩(wěn)定發(fā)展和資源的有效保護。
2提高林區(qū)森林防火的對策
2.1落實林區(qū)森林防火責任
要以組織結構為中心落實林區(qū)森林防火的組織領導責任,建立起行政領導和技術領導負責的林區(qū)森林防火責任制,把森林防火任務層層分解、級級落實,不但局與站負責人簽訂《森林防火目標管理責任書》,各站與轄區(qū)所在鄉(xiāng)(鎮(zhèn))、行政村、護林員、學校、工礦企業(yè)等之間也要層層簽訂責任書,形成層層抓森林防火的工作局面。同時,建立起林區(qū)森林防火的長效機制,加強林區(qū)森林防火的宣傳,完善林區(qū)森林防火基礎設施,使林區(qū)森林防火得到意識、觀念、組織、設施方面的落實。
2.2加強森林火災的火監(jiān)測預警
依靠科技支持,利用林火監(jiān)控技術和網絡通信指揮系統,建立先進的森林防火指揮中心,實現局、站、個人三級聯網、信息數據共享,提供最新、快捷、準確的信息,為正確判斷和科學決策與指揮奠定基礎。同時,健全嚴格的值班調度制度,建立以護林員為主體的巡山查火護林隊,查禁違章用火,監(jiān)督經審批的林區(qū)用火。
2.3加強林區(qū)范圍內的火源管理
堅持森林防火“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基本方針,實行野外用火管理審批規(guī)定。探索野外火源管理規(guī)律,根據農、林事活動情況,養(yǎng)成有禁有放、疏堵結合的用火習慣。護林員要認真履行職責,把好入林“第一道關”。
2.4加強林區(qū)森林防火隊伍建設
加強林區(qū)森林防火隊伍的培訓,既要進行理論知識培訓,也要組織進行實戰(zhàn)演練和日常器具檢修。同時,要依托周邊廣大干部群眾及職工組建應急撲救隊伍,配置必要的撲救機具,以應對本轄區(qū)范圍內突發(fā)的森林火災和火災初期的撲救工作。
2.5加強林區(qū)森林防火法制建設
要廣泛深入地宣傳和普及防火法規(guī)規(guī)章,使廣大人民群眾建立依法防火的意識,同時加強防火監(jiān)督和執(zhí)法檢查,建立森林消防監(jiān)督機制,以消除各種森林火災隱患。嚴格執(zhí)法,對違反防火法規(guī)的行為絕不姑息遷就。
參考文獻
[1]呂秀蓮.豐寧縣森林防火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河北林業(yè),2009(6):6-7.
[2]段颯颯.提高綜合防控能力加強昆明森林防火[J].云南林業(yè),2010(1):52-53.
[3]付思明,馬景龍.森林火災與季候在護林防火中的重要性[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12):230.
關鍵詞:營林技術;森林防火;運用
中圖分類號: S762.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332061
隨著林業(yè)的不斷發(fā)展,森林防火問題已經成為林業(yè)部門當下一直關注的主要問題之一,森林防火采用營林技術能夠使防火工作得到進一步落實的同時又能夠給林業(yè)的發(fā)展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诖耍瑺I林技術在林業(yè)中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本文對營林技術在森林防火中的應用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希望能夠對未來的森林防火工作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參考作用。
1 應用營林技術的必要性
森林防火工作是林業(yè)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營林技術可以對森林的火災發(fā)生防患于未然,采取的是一種開放和建設的方式。營林的開發(fā)與建設工作都離不開森林防火工作,所以對森林火災的積極應對意識要進一步增強,對應對火災情況發(fā)生的缺點和不足進行改善,此外,不同的林地,其實際地理形勢也各不相同。防止森林火災要全面的對其形勢進行分析,使防火設施得到有效發(fā)展,森林火災發(fā)生的幾率降到最低。營林技術可以幫助改善我國的環(huán)境,利用多種植樹造林的方法使植被的覆蓋率增加,從而使森林防火措施進一步加強;營林技術要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這樣才能對森林進行改造,為生產環(huán)境的安全做了一定的保證,使林業(yè)進行可持續(xù)發(fā)展。
2 森林防火中的應用營林技術的前期準備
2.1 森林防火初期實施營林建設工作
針對于土地造林和開發(fā)林業(yè)資源過程,一定要建設科學的建設一個防護林,將防火通道建設在林場中。而一些較大面積的幼林地區(qū)一定要采取適當而又科學的建設方案,對整體造林區(qū)域進行建設,使防火通道更加順暢。防火通道通常是采用寬度為30~50cm的設計,結合實際地形對防火通道進行相對應的路徑設計,一定要保證其對整個幼林地區(qū)覆蓋。只有適應實際地理結構的寬度和長度才能有效阻隔地區(qū)的營林建設面積,使幼林的建設和開發(fā)工作得到一定程度的保護,森林火災發(fā)展需求能否滿足取決于防火通道的設置情況,只有對撲火規(guī)劃工作進行科學而又合理的設計才能從根本上杜絕森林火災的發(fā)生。
2.2 對可燃物進行細致檢查并清理
為了使營林技術在森林防火中充分發(fā)揮其作用,林業(yè)部門一定要全面清理森林,清除可燃物,有效的避免森林火災發(fā)生;通過割灌的方式使幼苗附中情況大大的減小,使其可燃性的幾率進一步降低。徹底的清理雜草,能夠使森林陽光的投射更加充足,又能夠使森林的防火工作進一步加強。針對于幼林地的割灌,一定要以營林部門的設計方案為基本依據,按照方案從方式和時間角度出發(fā)對雜草進行合適的清理。清理雜草可以為幼兒的生長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又能夠將可燃物有效的清除。
3 森林防火中的運用營林技術具體表現
3.1 營林技術在幼林培育中的應用
在對幼苗進行培育時,郁閉成林的時間大約需要8~10a,繼而開始正常生長,進入枝干茂盛的階段。秋天,樹葉漸漸凋落,這就使樹木本身水分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枝干枯萎,增強了森林的易燃性,為森林火災留下隱患?;诖?,在這個階段有效的利用營林技術可以有效的解決這一問題。修剪幼苗,采用減掉側枝不傷害幼苗本身的辦法進行修剪。而對于一些比較高樹木的修剪,要基于樹高決定,使修剪盡可能的合理。接著要清理修剪過的樹葉和枝干,使可燃物不在森林中存留。營林技術中的修剪功能可以在為林木進行良好的修型外,還能使森林可燃物進一步減少,使森林防火功能從根本上得到加強,為林業(yè)的安全提供了相應的保障。
3.2 營林技術在修剪過程中的應用
在對林木進行修剪時,全面性的帶狀修剪能夠使林木的外觀進行美化。在此過程中,修枝要具有一定的全面性特點,但是其損耗的人物、物力和時間都比較大,這對于林業(yè)的經濟效益發(fā)展產生了一定的不利影響。根據整個森林的實際情況對林木進行帶狀修剪,其中寬葉樹木制造多的可燃物數量要比正常的樹木高很多,所以,對寬葉樹木進行修剪顯得尤為重要,它能夠使可燃物的數量大大減小的同時又能夠使其經濟效益得到充分保障,從而使森林防火能力進一步加強。
3.3 對荒山地區(qū)的植被覆蓋率進行改善
森林需要不斷的對樹木數量進行增加,使森林的植被覆蓋率得以保證。但是一些比較荒蕪的地區(qū),因為沒有受到有效的管理,使得樹木枝葉和荒草一類的可燃物量大大提高,所以給森林帶來了一定的火災隱患,而火災一旦發(fā)生,將會蔓延整個森林。因此,要對荒山地區(qū)的植被覆蓋率進行改善,使森林的密度和水分進一步加強,經過有效的通風處理,使森林的濕潤度也增加起來,這樣即能夠幫助植被生長,又能夠使森林防火的目的得以實現。
3.4 對具有防火功能的植被大量種植
在一些所被種植的森林植被中,有一部分的植被是帶有防火功能的,它的大量種植能夠降低火災發(fā)生的幾率。以生長在東北地區(qū)的紅松為例,由于其種植量比較大,使得森林氣候形成,也就使林業(yè)的經濟效益得到增加的同時又能夠防止森林火災發(fā)生;還要改造灌木林和純林在森林中種植的比例,在改造過程中要對闊葉林的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出來,改造為紅松闊葉林混交林,使森林防火的功能得以實現。
4 結語
營林技術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它能夠使保護森林的目的得以實現;森林是作為我國的寶貴資源存在的,所以更要對我國的森林資源進行保護。對森林火災的防護工作加強是我國保護森林資源的必要途徑,而營林技術在森林火災的防護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基于此對于營林技術的研究將是值得我國一項長期研究思考的問題之一。
參考文獻
[1]時德群.營林技術在森林防火中的應用分析[J].山東工業(yè)技術,2014(4):64-64.
[2]張子欽,劉少紅.解析營林技術在森林防火中的應用[J].科技與企業(yè),2014(2):87-87.
[關鍵詞]黑龍江省 森林防火 現狀 對策
中圖分類號:S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23-0295-01
1.前言
黑龍江省大部地區(qū)地處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qū),春、秋兩季干燥、大風天數多,是森林火災多發(fā)地區(qū)。據統計,近50年年均發(fā)生森林火災300起左右。森林防火是指森林、林木和林地火災的預防和撲救,森林防火工作關系到森林資源安全和國土生態(tài)安全,關系到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關系到林區(qū)社會穩(wěn)定。本文從分析黑龍江省森林防火的現狀入手,并進一步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2.黑龍江省森林防火的現狀
2.1 思想認識不深入
對日益嚴峻的森林防火形勢估計不足,思想認識不到位,沒有真正把森林防火作為農業(yè)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措施落實不夠堅決。防火責任制落實不到位,存有僥幸心理,沒有真正落實到行動中。
2.2 隱患排查不徹底
野外火源管控存有死角,隱患排查整治不徹底。近年來我省發(fā)生的森林火災,大部分是人為引起的,這足以說明問題。從歷次檢查情況看,在林內及林區(qū)邊緣隨意用火現象普遍存在,遲遲得不到有效根治。特別是冬至、清明節(jié)期間,林內墓地仍存有大量上墳燒紙現象,春耕備播時在林緣隨意燒地邊堰,沒有采取過硬的監(jiān)管措施。有的地方火險隱患排查不徹底,對排查出的隱患整治不到位,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有些護林員不能盡職盡責,空崗離崗現象時有發(fā)生,不能及時發(fā)現、堵塞野外火源漏洞。
2.3 宣傳設施不完善
宣傳活動開展得不全面、不深入,沒有做到全方位、全覆蓋,林區(qū)群眾森林防火意識還有待提高,防火責任書只簽到村,沒有逐戶簽訂。宣傳設施建設方面,沒有嚴格按照《黑龍江省森林防火體系規(guī)范化建設標準》要求,在防火重點駐地設立固定宣傳標牌。
2.4 資金投入不充足
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過多依賴國家、省、市投資,地方配套資金嚴重不足,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科技含量低。森林防火觀察了望、預警監(jiān)測、防火隔離、物資儲備等方面明顯不足。
2.5 專業(yè)隊伍不健全
多數鄉(xiāng)鎮(zhèn)和風景旅游區(qū)沒有按要求組建專職防火隊伍。發(fā)生火情時,到處湊人,有的隊伍調動不力,不能快速拉動,有的指揮不暢,隊伍的建設使用有待進一步規(guī)范。
3.黑龍江省森林火災特點
3.1 春秋兩季森林火災多
森林火災高發(fā)期春季主要集中在4月末5月初,秋季主要集中在9月末10月初。近年又出現一個新的現象,即夏季雷擊火發(fā)生率很高。2000年夏季,北部林區(qū)因雷擊共發(fā)生8起重大、4起特大森林火災,持續(xù)燃燒了45天,過火面積達3.3萬多公頃。大興安嶺林區(qū)2002年夏季連續(xù)發(fā)生了69起雷擊火、2010年6月末呼中林業(yè)局3天內連續(xù)發(fā)生了26起雷擊火。
3.2 北部大小興安嶺林區(qū)森林火災多
黑龍江省森林火災多數發(fā)生在北部的大、小興安嶺林區(qū)及其結合部黑河地區(qū)。
3.3 人為因素引發(fā)的森林火災多
黑龍江省森林火災絕大部分是由人為因素引起的,近十年火因統計表明,人為火源占火災總數的70%左右,雷擊引發(fā)的森林火災占21%左右。人為火源中,燒荒燒秸稞占8%、野外吸煙占18%、上墳燒紙占1%、燒隔離帶占3%、不明火因占36%。
3.4 森林火災蔓延速度快
北部林區(qū)為天然次生林區(qū),森林分布特征是有林地與草塘溝交錯分布,林分質量不高,林內衛(wèi)生狀況差,站桿、倒木、枝椏遍布林間,草塘溝內的蒿草繁茂。因此,林內林外聚集著載量很大的可燃物,易燃性強,燃燒過程中火強度極高,容易形成火爆、飛火和樹冠火,而且風向多變、火行為十分復雜,危險性大,圍控、撲救和清理火場都十分困難。北部林區(qū)的道路網密度較低,林區(qū)道路路況很差,交通條件嚴重制約著兵力快速調動,撲火隊伍很難做到及時到位撲救,火場容易蔓延形成較大森林火災。
4.黑龍江省森林防火的對策
4.1 強化火場督查工作
針對撲火過程中出現的出工不出力、推諉扯皮、滅火效率低等弊端,省森防指要求各地成立由紀檢、監(jiān)察、組織、公安等部門組成的火場督查組,在撲火一線全程監(jiān)督撲火情況。目前,全省組建的各級火場督查組已經達到154個,落實督查組成員1312人,并對火場督查組成員進行了業(yè)務培訓?;饒龆讲榻M的人員組成素質高、能力強,各級防火辦人員比例達到30%,紀檢監(jiān)察、組織部門、公安機關的人員比例達到70%,體現了火場督查組的權威性和執(zhí)行力。在撲火實踐中作用明顯,效果良好。
4.2 建立撲火獎勵機制
樹立“打小火立大功”的理念,“有火必報、報撲同行”,改變了過去主要靠衛(wèi)星監(jiān)測熱點反饋火情的被動局面,增強了撲救主動性。制定《黑龍江省森林防火撲火工作獎勵處罰辦法》,對年度內連續(xù)三次以上成功打小火的縣級單位給予10萬元的獎勵;對防火措施不落實、火災頻發(fā)、問題嚴重的縣級單位實行掛牌管理制度,在全省通報批評;對發(fā)生森林火災單位的相關責任人依據有關規(guī)定嚴肅追究責任。
4.3 落實撲火應急預案
全省各級森林防火部門都制定了較為完善的處置重大森林火災應急預案,并且各地每年都結合實際情況,對預案進行了修訂和完善,形成了一整套責權明晰的撲火程序。撲火前線指揮所應配備一定數量的通訊人員和通訊工具,特別是現代化的通訊設備,如:手機、高音喇叭、話筒、望遠鏡、照相機等。撲火前線指揮所要配備專用車、安排運送撲火人員和物資供應及傷殘人員的救護車輛。撲火前線指揮所要有專人負責撲火機具的補充、供應和維修,保障撲火前線生活物資的及時供應。
4.4 綜合運用撲火手段
在撲火手段方面,我省除了使用二號工具和風力滅火機等傳統滅火手段外,也積極探索以水滅火和機械化滅火等科學滅火措施。如:航空吊桶滅火和灑劑滅火,森林消防水車和履帶式消防水車滅火,接力水泵、背負式水槍、風水滅火機滅火,人工降雨滅火等。省財政投入5300多萬元,購置2臺意大利阻隔帶開帶機、4輛俄羅斯蟒式全地形森林消防車、16輛多功能履帶式森林消防車,在北部重點林區(qū)組建起4支機械化森林消防大隊。努力實現由直接撲火向間接滅火轉變、由靠人力撲救向實施機械滅火轉變、由傳統滅火向科學滅火轉變的“三個轉變”。
4.5 構建撲火指揮系統
利用信息技術建立輔助決策的撲火指揮系統,在地理信息系統中配備了全省電子地形圖和衛(wèi)星影象圖,可實現地圖查閱、火場定位、火情標繪及森林防火數據查詢、電子沙盤等輔助決策動能,為撲火調度指揮和決策分析提供了電子化手段。
5.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應始終把火災案件查處工作作為森林防火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切實加大查處力度,依法從快從嚴從重打擊各種涉火違法犯罪,嚴懲森林火災肇事者,減少人為縱火案件,有效維護森林資源安全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參考文獻
關鍵詞:森林防火;3G技術
中圖分類號:S7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569X(2010)04-0097-02
1 引 言
由于森林火災對人類及其生存環(huán)境帶來的危害,世界各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森林防火,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每年林火帶來的損失仍然巨大,森林防火的工作任重道遠。因此,提高森林火災的撲救指揮能力,實現森林防火的“早發(fā)現,早報告,早解決”,減少環(huán)境和經濟損失具有重大的科學意義和現實意義。
目前世界無線數據傳輸技術飛速發(fā)展,在消防通信工作中采用新的設備取代傳統的模擬話音電臺是必然的趨勢,現在無線數據技術已經開始從2G向3G前進,這將帶來更快的傳輸速度。3G它是英文3rd Generation的縮寫,指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相對第一代模擬制式手機(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數字手機(2G),采用數字訊號,而且還加入數據傳輸功能;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是指將無線通信與國際互聯網等多媒體通信結合的新一代移動通信系統。它能夠處理圖像、音樂、視頻流等多種媒體形式,提供包括網頁瀏覽、電話會議、電子商務等多種信息服務。3G帶來全新概念的移動通訊,鮮明的特點是高速度、多媒體、個性化。在傳輸速度上,第三代整整比第二代快上200倍。
2 國內外研究進展
2.1 國外研究進展
目前,發(fā)達國家林火撲救實現了機械化,組織指揮的信息化程度很高。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各種高新技術不斷應用于森林防火和用火的各個領域。目前,衛(wèi)星林火監(jiān)測,紅外探頭,遙感技術,航空巡護,雷達探測,GIS,GPS等現代技術在森林防火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特別是電子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林火組織指揮的人工智能系統、預測預報系統、林火管理計算機輔助決策系統等已經廣泛運用于撲火組織指揮當中。美國是利用GIS進行林火撲救輔助指揮決策研究較早的國家。1972年美國研制出國家級火險預報系統(NFDRS) ,在全國得到廣泛應用; 1988年,美國又在微型機上研制出了野外火管理輔助決策系統,90年代形成了森林消防高級系統技術,簡稱FFAST系統,取得了良好效果, 這個系統考慮了地面、航空和航天3個層次的林火和數據資料的處理傳遞。主要的功能有:能夠將數據通過衛(wèi)星通訊網和地方各級防火部門建立聯系;指出相對的森林火災強度;提供精確的定位信息;利用林火有關參數對林火模型進行核實和修正;同時也能對煙霧、病蟲害和植被生長情況等非林火情況進行處理。 2003年也設計并完成了模擬林火空間蔓延動態(tài)的Farsite軟件。比如美國正在進行一項叫做“野火空中傳感項目(WASP)”的研究,這套監(jiān)測系統建成后,飛機在3000m高空時,就能探察到直徑僅為30cm范圍的火情。
2.2 國內研究進展
國內目前對林火決策系統的研究也越來越多,但是從規(guī)模上來講與國外相比還有差距。張貴等基于3S技術建立了廣州市森林防火信息系統,能夠全天候實時監(jiān)測林火狀況、預測火行為、提供關于火情的遙感圖像信息以及撲救現場的實時圖像信息,為森林防火做出決策支持(張貴,2004)。陳輝建立了青島嶗山森林防火調度與指揮系統,該系統利用GIS/GPS技術和專家數據庫進行各種信息的處理,能及時發(fā)現火災隱情并可根據火情變化信息提供各種撲火預案并協助指揮工作。林偉華等設計和開發(fā)了基于GIS的森林防火信息管理系統,可以實現火點的定位、火場信息的查詢、撲火信息查詢、輔助決策指揮和火災評估檔案的查詢、統計和分析功能(林偉華,2004)。
3 研究及應用前景
森林火災多發(fā)生在山高林密、地形復雜、自然環(huán)境惡劣的地區(qū),而且具有隨機性、突發(fā)性的特點。當發(fā)生森林火災后需要組織眾多人員去撲救,其中有專業(yè)滅火隊、部隊以及地方百姓等各方面人員。這些人員到達現場后,指揮部要根據火場情況及時調派他們到達起火位置滅火,了解各滅火隊的情況,適時調派人員和物資。特別是在夜間,成百上千的人到現場,為有效地進行滅火,解決現場通信是十分重要的問題。如果通信不暢,就無法了解現場火情隨氣候變化的變化,沒有通信保障,就可能造成人員傷亡,達不到有效防火滅火的目的。
大面積森林火災發(fā)生后,由于受地形、可燃物狀況及氣象綜合因素的影響,火在風向的作用下,常以不規(guī)則的形狀向四周蔓延,經常出現多處狂燃的大火頭,有時南線或北線火勢比較大,有時東線或西線火勢比較強,這就要求現場消防員能夠快速反應、即時通報。便攜式通訊工具由于在體積、質量等方面具有優(yōu)勢而在消防戰(zhàn)線被普遍采用。在3G網絡中,移動主機可以在網中隨意移動、關閉,加上天線類型、發(fā)送功率、信道干擾等綜合因素的影響,移動終端間通過無線信道形成的網絡拓撲隨時可以發(fā)生變化,而且變化的方式和速度都不用預測,解決了由于火災形勢變化導致現場消防員之間頻繁變動帶來的通信困難的問題?,F場指揮中心負責火災現場的指揮,在整個滅火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通信效果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滅火進度。指揮中心既要能即時指揮現場又要能即時將現場的信息反饋給上層領導或遠程滅火專家,以供他們分析現場情況并提出有效滅火方案。指揮中心在現場有終端通信工具與消防員便攜通訊工具共連在3G網絡中,利用3G網絡與現場消防員實時通訊。同時為便于消防員以及指揮中心能與遠程專家及時交流、指揮和反饋信息,可以建立具備Internet 接入功能的互聯網關等與Internet 連接。消防員利用網絡與指揮中心和遠程專家進行圖片、語音等交流,提高森林滅火的效率。
在遭遇自然災害或其它各種災難后,固定的通信網絡設施都可能無法正常工作,利用3G網絡可以通過臨時組網的方式在惡劣環(huán)境中支持移動節(jié)點之間的數據、語音、圖像和圖形等業(yè)務的無線傳輸的優(yōu)勢,快速地恢復通信尤為重要。此時網絡能夠在這些惡劣和特殊的環(huán)境下提供臨時通信,從而為營救贏得時間,對搶險和救災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鄭相全.無線自組網技術實用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2] 何健剛.Ad Hoc網絡在Windows環(huán)境下的應用實例[J].計算機應用與軟件,2008,25(1):270~272.
[3] 郭萍.森林防火中短波通信工作方式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J].林業(yè)實用技術,2008(7):312~321.
[4] 邵曉凌.Ad hoc與Internet互聯的網關發(fā)現機制研究[J].通信技術,2007,40(12).
[5] 馮家沛,劉步寬.火險天氣等級預報方法的研究[J].森林防火,1998(1),37~39.
2012年我局林業(yè)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科學發(fā)展觀總攬全局,以國家重點工程為工作重心,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快發(fā)展,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標,有計劃、有步驟的開展各項工作,現將各項重點工作進展情況匯報如下:
一、常規(guī)工作
(1)病蟲害防治
計劃在8月末完成病
蟲害防治4000公頃次,現已制定防治計劃。
(2)幼林撫育
計劃在8月末完成幼林撫育4000公頃次,前期準備工作基本完成。
(3)林木管理
計劃在12月末使濫砍盜伐率下降5%,林業(yè)局森林公安分局嚴厲打擊破壞森林資源違法犯罪,設立群眾舉報電話。
(4)森林防火
計劃全年無森林火災。已于3月中旬召開森林防火會議,要求各林業(yè)站和國營場(圃)積極向廣大林戶和群眾宣傳防火知識。
(5)科技培訓
計劃培訓林農人次,相關培訓資料正在準備當中。
二、中心工作和重點工作
(1)農防林更新改造
計劃完成植樹面積236.51公頃,成活率95%以上。準備工作基本完成。
(2)新農村綠化美化工程
計劃美化綠化村屯90個,成活率85%以上,面積208.97公頃。各項工作正在準備之中。
(3)集體林權改革
計劃完成林權改革主體任務。調查摸底工作已經完成。
(4)農防林采伐整地工作
計劃完成農防林采伐7萬立方米,整地200公頃,正在制定初步計劃。
三、創(chuàng)新工作
(1)推廣育苗新技術
計劃推廣育苗新技術20萬株,準備工作已完成。
四、爭取上級項目資金
【關鍵詞】:航空護林;移動航站;撲救森林火災;優(yōu)勢效應
1、導言
森林是陸地生態(tài)系統的主體,即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資源,又是國民經濟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屏障。近年來,我國森林覆蓋率呈逐年下降趨勢,保護森林資源已勢在必行,要育林更要護林。經過多年護林實踐工作證明,集各種高新技術于一體的航空護林是現代化撲救森林火災的有效手段,在森林火災預防和撲救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發(fā)展航空護林事業(yè)是綠色生態(tài)建設和森林防火工作的必由之路。
2、航空護林移動航站在撲救森林火災中的優(yōu)勢效應
2.1完善森林火災的預警管理
森林防火預警是通過對森林環(huán)境中溫度、濕度、風速等數據的觀察,推斷出近期的森林環(huán)境變化,再正對時節(jié)的變化,做出森林火災預防的預警管理。通過航空護林管理的應用,能夠觀測出預警監(jiān)控未達到的盲區(qū)狀況,完善了森林火災的預警管理。
2.2協助森林失火時災情的控制
森立失火時,由于樹木的高度較大,喬木、灌木和雜草等都是易燃的物質,火勢不容易受到消防人員的控制。并且在森林環(huán)境中,道路交通并不是十分暢通,往往在消防車隊抵達時火勢已經造成了較大的破壞。通過航空護林的應用,能夠快速的抵達火災現場,再通過高空滅火技術實施,能夠快速的控制災情變化。
2.3快速的搜集森林資源信息
在較多的森林資源管理中,由于樹木的遮蓋性較強,通過地理信息系統等實時監(jiān)測時,長由于信號干擾和天氣變化,引起信息資料缺失的現象。這對于森林營林管理和防火管理等都有較大的影響,若是通過人員徒步或駕車檢測會浪費較多的時間,在航空護林的應用中,能夠在高空的駕駛中在時間與地點的限定中,獲得準確的資料信息。
2.4供給物資需求
我國的森林覆蓋面積較大,森林的分布區(qū)域都是比較險要的地勢環(huán)境中,在發(fā)生火災事故時,常通過航空護林的技術應用,為人們提供必要的生活物資和救援物資等。
2.5記錄真實的災情評價
在發(fā)生森林火災時,由于燃燒的面積較大,火焰的高度較高,無法在近距離估計森林的災情狀況。在現代技術的革新中,無人遙感技術已經得到了應用,能夠通過信息化控制,對遠距離和復雜地勢偵查和搜集資料,但是在實際的森林火災應用中較少,與航空護林相比,復雜的環(huán)境中數據真實性和可控制性有限。
3、航空護林技術森林滅火中的合理運用
3.1直升機吊桶滅火技術
吊桶滅火技術是森林防火的重要技術手段之一,對于西方先進國家而言,這是主要滅火手段。吊桶滅火有很多特征:首先,激動性靈活性強。直升機善于在低空飛行,這與它最初的設計理念有關,這正好對森林防火派上很大用場,它受地形影響更少,既可以低速飛行,也可以垂直降落或在空中懸停,這對于吊桶滅火來說是尤為關鍵的。其次,它取水較為方便且取水速度能得到保證。飛機飛行速度較慢也可以取水,而且取水要求較低,在大于1.5的水塘或湖泊就能取水。再次是噴灑位置精確。由于吊桶掛在飛機的下面,在空中飛行對火投、大火路線都一目了然。可以頂點噴灑,順利的把水撒到最需要的地方,。最后是滅火效率非常之高。我國的很多山區(qū),水系發(fā)達,森林資源豐富,吊桶滅火是一個及其復雜的過程,其技術含量要求較高,必須嚴格按照吊桶滅火規(guī)范執(zhí)行,才能保證“機到火除”的效果。
3.2航空化學滅火
航空化學滅火即;將化學滅火劑裝載在直升機等滅火飛機上,主要負責輔助灑水機滅火,防止火勢的蔓延,對直接撲火有著一定的作用。航空化學滅火的特點:首先是能夠快速到達起火地點。對于發(fā)生在幾百公里以外的火場,航天器能夠在十幾分鐘內到達,對火場周邊進行化學試劑的噴灑,使其不能在向周圍蔓延。其次是撲滅火頭。火頭是大火的燃燒中心,也是溫度最高的地方,燃燒最旺的地方,通過航空化學滅火技術對其有利控制。這樣可以有力的降低火勢。三是噴灑藥液將火與森林分隔開來,為了配合地面消防活動,阻止火勢的擴張,為地面人員的進入提供了有力的條件。
3.3機降滅火人員實施滅火
飛機通過在空中高點的優(yōu)勢,視野更廣泛,能夠看的更遠,能夠將某地的火勢盡收眼底。而火場環(huán)境往往是特殊的,環(huán)境是極為復雜的,許多地方地面消防員是無法進入火災現場的,這就需要出動空中設備將地面的消防人員空運過去,由機飛行速度非常快,這有為滅火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例如;在2010年7月,俄羅斯的一場山林大火,使俄羅斯7個地區(qū)宣布緊急狀態(tài),俄羅斯境內出動救火動員8200人,動用近架次的航空飛機滅火,其中直升機200架,灑水飛機40架,機降2000多人,經過一星期的撲救才將大火撲滅,火災結束后直接損失65億盧布,有53人死亡、500多人受傷被送往醫(yī)院,超過2000間房屋被燒毀,由此可見,“火災猛于虎”一定要做好天保林火災防范工作。
4、結束語
隨著當今社會的發(fā)展,環(huán)境保護已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大力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同時,對國家資源的保護事業(yè)也得到了人們的關注。應大力鉆研森林航護的新技術并進行推廣,同時建立與之相適應的航空護林管理制度,清除航空護林事業(yè)前進中的阻礙。
【參考文獻】:
[1]劉碩.談提高航空護林效益的關鍵環(huán)節(jié)[J].森林防火,2013(3):22.
[2]楊林.南方航空護林現狀及發(fā)展對策[J].林業(yè)建設,2014(4):108.
[3]魏振宇.對我國航空護林發(fā)展問題的思考[J].黑龍江科技,2014(10):116.
一、堅持生態(tài)為先,統籌城鄉(xiāng)綠化
去冬今春全市共完成山地更新造林面積12100畝,其中跡地更新面積7700畝,人工造林面積4400畝;完成長防林國債項目人工造林2200畝;完成低效針葉林闊葉化改造1萬畝;完成環(huán)城生態(tài)景觀林造林、補植5080畝,封育改造3000畝;建設林緣生物防火林帶100公里(20米寬50公里,10-20米寬50公里);完成50個村的村莊綠化;建設義務植樹基地110個,折合造林面積1100畝;營造農田林網45公里;完成四旁植樹135萬株;城市新增綠地面積9.8萬平方米,新建綠色通道55公里。
1、早字當頭,爭取贏得工作主動。從去年7月底就開始部署今春綠化造林的相關工作。各地早部署,早動員,搶抓進度,春節(jié)前基本完成了造林山場的清理等準備工作。春節(jié)過后,各鄉(xiāng)鎮(zhèn)抓住晴雨相間的有利時機,迅速掀起綠化造林熱潮,在一個月時間內基本完成了造林任務。
2、健全制度,確保跡地及時更新。我市已多年堅持“采造掛鉤”制度不動搖,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我們進一步細化和完善“采造掛鉤”制度,將其延伸到村、隊、戶,并出臺了嚴格的考核制度,確保了今年7600畝的跡地更新任務如期完成。
3、嚴格把關,切實提高造林質量。在項目造林招投標前,對供苗圃地苗木進行現場評價,并將評價結果作為評標的重要內容,確保優(yōu)質苗上山;大力推廣容器苗造林,重點工程造林容器苗使用率達60%以上,松類造林容器苗使用率95%以上;嚴格執(zhí)行苗木“三證一簽”制度,證簽不全的,一律不享受造林補助。
4、調整政策,注重發(fā)揮導向作用。為鼓勵發(fā)展高效林業(yè),加大了毛竹、楊梅、馬褂木等優(yōu)質用材、經濟樹種的造林扶持力度;為提高森林生態(tài)功能,取消了松類純林的造林補助,引導發(fā)展混交林和闊葉林。今年新造林中基本沒有松類純林,而經濟效益高、生態(tài)功能強的竹林、經濟林得以較快發(fā)展。
5、創(chuàng)新載體,義務植樹蓬勃開展。以開展“村莊綠化年”活動為契機,推進“十鄉(xiāng)百村”義務植樹示范基地建設。各地以村莊綠化為主題,以鄉(xiāng)鎮(zhèn)、村為單位,堅持標準,務求質量,建成10個鄉(xiāng)鎮(zhèn)級和100個村級義務植樹示范基地。并在城區(qū)設立了20畝市民義務植樹基地,組織自愿參加義務植樹的市民前往造林。全市適齡公民參與義務植樹人數達30.3萬人次,盡責率達93%以上。同時,突出重點,把環(huán)城景觀林景觀林造林補植、長防林造林、村莊綠化作為全年的工作重點,全力以赴加以落實,確保建設成效。在生物防火林帶建設、公益林建設、義務植樹基地建設等方面建立示范點、示范區(qū),以點帶面,全面推進春季綠化造林工作。
二、突出產業(yè)為重,提升產業(yè)水平
今年以來,我們以竹木加工產業(yè)為重點,以提高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為核心,以“廣聚資源,外拓市場,內建平臺”的思路統攬全局,進一步拓展思路,加大科技創(chuàng)新力度,產業(yè)總量迅速壯大,全市新增竹木加工企業(yè)11家,實現竹木加工產值12億元。同時,以實施興林富民示范工程建設為切入點,抓好其它諸多產業(yè)的協調發(fā)展。
1、精心設置載體,致力做大做強竹木加工產業(yè)。一是做好科技項目對接的前期工作。組織相關人員深入全市竹木加工企業(yè)進行技術難題、技術合作項目征集活動,并在全面分析產業(yè)發(fā)展現狀的基礎上,認真細致地對全市竹木產業(yè)科技需求情況進行了全面梳理,匯總了8大類共57項科技合作項目,為下一步高起點、寬領域、全方位地尋求各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推進企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奠定基礎。二是精心籌備在北京舉行林產品推介會。本次推介會是我市首次組織的大規(guī)模全國性林產品推介會,由市政府主辦,林業(yè)產業(yè)協會承辦;以“生態(tài)江山、與你同行”為主題;重點推介人造板系列產品,包括指接板、細木工板、松木建筑模板、竹膠板、刨花板、歐杉板、庭院木制品等,目前各項工作已準備就緒。屆時我市將組織近20家木業(yè)企業(yè)前往參展,推介竹木制品、竹制炭、森林食品、根書根雕藝術品和特色工藝等五大系列50多種林產品。1500平方米的展廳將分為家具世界、門楣生輝、板色相間、竹海茫茫、根藝無邊、木之神韻、果色天香和林山秀水八個版塊。還將精選96幅以林產品為主要內容的攝影作品,這些作品設計獨特、裝幀上乘、藝術高雅,突出現場感和視覺沖擊力。三是開展林業(yè)高等院校前期聯絡工作。為切實解決企業(yè)所涉及到的木材及加工技術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把這些技術難題上掛到省網技術市場進行公開技術招標,另一方面積極廣泛地開展與全國各林業(yè)高等院所的聯系,以期就相關木材加工技術方面的問題、難題與高等院所進行學習交流。目前,已與45家高等院所的取得前期聯系。四是繼續(xù)深化業(yè)主素質培訓工程。將提升業(yè)主素質作為提升做大竹木加工產業(yè)的著力點,深化竹木加工業(yè)主素質輪訓活動,繼續(xù)配合產業(yè)領導小組抓好“林工企業(yè)經濟管理專業(yè)大專證書班”培訓。上半年,37名竹木加工業(yè)主作為首期培訓班學員,先后完成了《林業(yè)企業(yè)管理》等四門課程的學習。共4頁,當前第1頁1
2、促進林業(yè)增效,加快花卉苗木等諸多產業(yè)發(fā)展。一是建基地。培育濕地松、山杜英、苦櫧等容器苗近120萬株,年生產能力達到150萬株。結合雜交馬褂木種子園建設,應用全光霧扦插育苗技術培育雜交馬褂木扦插苗30萬株。二是抓擴面。結合農田項目改造區(qū)的實際情況,遵循適地適樹、生態(tài)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結合的原則,選擇以塔柏、速生楊、山杜英、水杉等為主進行林網建設,共種植各類農田林網苗木26000多株,種植林帶8萬多米。三是提品位。抓好果園常規(guī)性管理和果樹生產適用技術推廣工作。編制完成“華塔早”特早熟蜜桔優(yōu)質豐產技術研究的實施方案,并選定示范基地,開始進行植物學特征、生物學特性觀察記載工作。
三、強化依法治林,維護生態(tài)安全
針對林業(yè)行政執(zhí)法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進一步完善制度,狠抓落實,切實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全力保障全市森林生態(tài)安全。
1、嚴厲打擊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犯罪活動。先后組織開展了“綠鋒行動”、“清火一號”行動(偵破森林火災案件大會戰(zhàn)行動)、林區(qū)禁種鏟毒、破案攻堅戰(zhàn)等四次專項行動,取得了良好成效。1-5月共查處各類案件64起,其中森林刑事案件3起、林業(yè)行政案件61起。依法處罰67人次,其中被追究刑事責任5人(取保候審5人)、林政處罰62人次。
2、不斷強化林政資源管理。今年以來,全市共審批木材采伐2714.1立方米(材積,下同),出運木材52.8萬立方米,查驗登記木材47.04萬立方
米,依法審核審批林地征占用45起、面積168.5757公頃,調處山林糾紛6起、面積38.5畝,受理林權變更登記申請12起。一是積極穩(wěn)妥地開展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轉工作。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關于在全市開展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權或使用權流轉工作的建議》,并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制定了《江山市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轉管理辦法(試行)》。目前,各項工作已基本準備就緒,將于本月在峽口鎮(zhèn)開展試點工作。二是做好網上核發(fā)采伐證的有關工作。從今年的7月1日開始,采伐許可證將全部實行網上在線核發(fā)。為確保此項工作的順利開展,1月份開始,行政服務中心林業(yè)窗口就在網上試行發(fā)證,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并對各鄉(xiāng)鎮(zhèn)(街道)簽證員進行了相關技術培訓。三是規(guī)范木材流通市場秩序。新制定了木材加工剩余物再利用材出運指標使用規(guī)定和運入我市的境外木材落地后即時查驗制度,使木材流通秩序得到了規(guī)范,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得到了保護。四是做好林地征占用審核審批工作。對重大項目做到提前介入,實行全程跟蹤管理和服務,主要完成了黃衢南高速公路建設、浙贛鐵路電氣化提速改造等重大項目的征占用林地審核審批手續(xù)。五是做好野生動物的保護和管理。以開展保護野生鳥類為重點的野生動物宣傳月暨“愛鳥周”活動為契機,加大對野生動物的保護和管理力度,今年以來,共查獲放生野生動物38只,依法查處非法獵捕野生動物案件3起。
3、認真做好森林防火工作。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工作方針,積極落實各項措施,努力保障全市森林資源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上半年未發(fā)生一起重特大森林火災,僅發(fā)生6起受害森林面積4畝以下的森林火警,受害森林面積20畝,無人員傷亡事故發(fā)生。一是深入宣傳,濃厚氛圍。通過專題會議、廣播、標語、宣傳車等多種形式,廣泛開展森林防火宣傳教育活動,不斷拓寬森林防火工作宣傳教育面,濃厚森林防火工作氛圍。全市開展敲鑼警示宣傳6280次,電視滾動播放宣傳標語1500多條次,召開各級專題會議213次、廣播會550次,刷寫標語2320條,印發(fā)宣傳資料68250份,宣傳車巡回宣傳180多次。清明節(jié)期間,還專門選用了幾個因失火罪而被判刑的典型案例,制作成宣傳片,在電視上滾動播放,起到了良好的警示作用。三是創(chuàng)新機制,規(guī)范管理。進一步強化鄉(xiāng)村森林防火工作基礎,逐步在全市458個行政村建立森林防火“村規(guī)民約”。層層落實森林防火責任制,及時推廣村級主要領導森林防火工作風險金責任制、“上墳無火祭”承諾和“田坎草統一燒除”等做法,全市共簽訂森林防火風險責任制300份、森林防火責任狀588份、村與森林防火重點對象監(jiān)護人的監(jiān)管協議642份,承諾上墳無火祭1.9萬多人,推行田坎草統一燒除做法80多起,焚燒田坎6萬多米,審批野外生產性用火90起。四是加大投入,夯實基礎。以浙西重點區(qū)森林防火綜合治理、省萬里生物防火林帶建設等項目為抓手,全面推進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已建成了對講機通訊區(qū)域網,并已投入正式運行;為10支500人區(qū)域性森林消防隊伍和1支25人武警江山市森林消防支隊添置了撲火基本裝備,落實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著手建設遠程視頻監(jiān)控體系,建設生物防火林帶100公里。加大對森林消防隊員的培訓力度,對鄉(xiāng)鎮(zhèn)、村森林消防隊員進行了一次全面的培訓,參加培訓人員650人次,進一步提高了我市森林火災的應急處置水平和撲救能力。共4頁,當前第2頁2
4、切實抓好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在做好國家級馬尾松毛蟲中心測報點和省板栗病蟲害中心測報點工作的同時,對馬尾松毛蟲、花木病蟲害、毛竹病蟲害等進行監(jiān)測和防治。全市實施監(jiān)測面積5064869畝,監(jiān)測率達100%,完成預防性防治面積9000畝,防治剛竹毒蛾958畝。同時,根據《江山市外來松木及其制品檢疫管理辦法》,進一步加強外來松木的檢疫管理,共檢查電纜線盤32批次。通過上門宣傳、張貼宣傳畫、分發(fā)宣傳資料等形式,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全社會防范松材線蟲病的意識。
四、推進科技興林,挖掘發(fā)展?jié)摿?/p>
以科技創(chuàng)新和科技推廣為依托,以林業(yè)高效示范基地建設為抓手,深入實施科教興林戰(zhàn)略,大力發(fā)展效益林業(yè),不斷增強林業(yè)發(fā)展的后勁。
1、精心組織實施林業(yè)科技“410”項目。即推廣10項林業(yè)科技成果和先進適用技術,完成10項科研課題,規(guī)劃10項竹木加工技改項目。目前已完成了有關項目方案的制訂,并積極組織實施。
2、興建35個興林富民示范點。其中,培育興林富民示范鄉(xiāng)鎮(zhèn)5個、興林富民示范村30個。目前,興林富民示范點建設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各示范點已完成了相關的規(guī)劃和論證工作,并啟動了基礎設施建設、整地施肥、改良土壤、改造樹體等工作。
3、做好林業(yè)科技服務工作。以林業(yè)綠色特色高效示范基地和森林食品基地建設為載體,以科技培訓、科技下鄉(xiāng)、現場指導為切入點,把林業(yè)科技成果和先進實用技術送到千家萬戶,提高林業(yè)科技成果到位率。做好毛竹園深翻墾復林地技術指導,到峽口柴村、柴家,保安、塘源口、廿八都、雙溪口、碗窯、張村等地山場進行板栗、獼猴桃、毛竹、油茶等技術培訓和現場技術指導。共舉辦科技培訓期數11期,各類現場會35多期,廣播會15多期,聯系富民示范村10多個,示范大戶100余戶,印發(fā)各類技術資料2300余份。
4、抓好重點項目的實施。啟動“10 萬畝工業(yè)原料型毛竹基地林建設工程”。今年計劃完成5萬畝,新造竹林XX畝。目前已完成3.5萬畝的毛竹林撫育改造的作業(yè)設計任務,新造林完成2160畝,完成投資129.6萬元。同時,以市場為導向,以龍頭企業(yè)為主體,大力推行定向培育的模式,促進毛竹種植向規(guī)?;⒓s化方向發(fā)展,加快工業(yè)原料型毛竹工程建設。
五、實施項目帶動,實現借力發(fā)展
結合各科、所、站、大隊的實際情況,分解落實了XX年度招商引資任務,同時制訂出臺了《江山市林業(yè)局關于下達XX年招商引資工作目標任務的通知》,進一步完善深化了XX年局機關各科室、局屬各事業(yè)單位招商引資目標責任制及獎勵政策,激發(fā)全局干部職工的招商引資工作積極性,扎實推進招商引資工作的開展,形成了全員招商的濃厚氛圍。1至5月,全局共完成招商引資項目7個,協議總投資7900萬元,累計到位資金1200萬元,完成全年任務的54.5%。同時,積極做好項目包裝和對接工作,有針對性地向上包裝項目21個,達成意向資金514.28萬元。
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
,我們將緊緊圍繞年初既定的各項工作目標,逐項對照,一一抓好落實。
一、抓好“六大”工程,服務興林富民。抓好長防林、景觀林等項目的建設,做好“回頭看”,對質量不過關的,及時組織項目實施單位進行補植。聯合財政、監(jiān)察等部門,對公益林及造林撫育補助資金的管理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稽查,有效規(guī)范林業(yè)專項資金的使用管理,切實維護生產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切實抓好村莊綠化及義務植樹基地的后續(xù)工作,做好衢州市級以上綠化示范村的申報工作。同時,積極穩(wěn)妥地開展興林富示范工程建設,確保35個示范點在建設工程中,責任、人員、資金、措施等逐一到位。
二、加快科技創(chuàng)新,助推產業(yè)發(fā)展。一是配合抓好竹木加工產業(yè)“410”工程建設。鼓勵引導企業(yè)通過自主創(chuàng)新,加大技改和擴建力度,進一步延伸產業(yè)鏈,不斷提升產業(yè)發(fā)展水平。切實轉變職能,優(yōu)化服務,幫助企業(yè)解決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力求項目早建成、早投產、早出效益。二是全力以赴辦好XX中國(江山)木業(yè)科技洽談會。對木科會的各項籌備工作進行再分工、再細化,進一步明確責任,抓好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落實。三是抓好新技術的推廣和新課題的實施。重點抓好柑桔“三疏一改”等10項新技術的推廣,以及“華塔早”特早熟蜜桔豐產增質技術10項課題的研究,切實提高林業(yè)科研成果的轉化率,助推林業(yè)產業(yè)全面發(fā)展。
三、突出依法行政,保障生態(tài)安全。一是完成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轉試點并在全市進行推廣,進一步激活林業(yè)各項生產要素,為全省開展此項工作積累經驗。二是以浙西森林重點火險區(qū)綜合治理工程等項目為重點,全面加強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森林防火各項保障能力。三是逐步開展林地保護利用的規(guī)劃編制工作,明確林地主導用途和利用方面,真正做到宜保則保,宜用則用。共4頁,當前第3頁3
四、強化項目意識,立足機制長效。完善招商引資、爭取項目工作機制,加大考核力度,確保完成市里下達的任務。對有意向的項目,要主動出擊,實施“走出去”戰(zhàn)略,努力引進新項目;對已爭取到位的項目,要按照“慎用錢,質為先”的原則,抓好項目的實施。同時,要根據上級有關部門的政策導向,分析形勢,積極應對,包裝一批有亮點、有特色的新項目。
五、加強自身建設,提升隊伍素質。加強森林公安隊伍的硬件和軟件建設,提高保障能力,努力完成張村森林派出所二級所創(chuàng)建工作,并積極向上申報,力爭使峽口森林派出所躋身一級所行列。從健全制度、強化職能等方面入手,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提高隊伍素質,為推進新時期林業(yè)改革與發(fā)展提供智力支撐和組織保障。
關鍵詞:林學類課程;森林案件;現場勘查;課程銜接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12-0193-03
Thinking on conjunctions between course on forestry and course on site investigation of forestry cases
Zhang Minxia
(Nanjing forest police college,Jiangsu Nanjing 210000)
Abstract:As the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course reform,conjunction of different courses has become a noteworthy subject both in theory and practice.Based on the course on forestry and course on site investigation of forestry case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conjunctions among related courses,clearly expresses the supporting effect of the courses on forestry on the course of site investigation of forestry cases.Besides,it raises some detailed measures for conjunction on aspects as building the cultivation plan,confirm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course design,as well as teaching practice,which provide reference for building refined course and special course.
Key words:Course on forestry;forestry case;site investigation;conjunction on different courses
南京森林警察學院作為全國唯一一所為森林公安機關培養(yǎng)人民警察和培訓在職森林公安民警的院校,不僅要求學生掌握辦理森林案件所必需的公安的知識,還需要掌握相關的林業(yè)知識?!渡职讣F場勘查》是學院的一門特色課程,其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主要講授森林公安在辦理盜伐、濫伐林木、非法占有林地、森林火災等森林刑事案件的勘查方法。本課程教學內容的完成要緊密結合我國破壞森林資源犯罪、破壞野生動植物資源管理犯罪的新情況和新特點,吸收犯罪現場勘查實踐的新技術、新方法、新經驗和新成果,根據森林案件的現場特點、勘驗對象的特點以及勘驗技術的特點對案件進行現場勘查,綜合運用刑事技術、林業(yè)技術和動植物識別的基礎知識來勘查。
通過對已學習過該課程的偵查學2010級兩個區(qū)隊68名學生的隨機調查,學生一致認為本課程是森林警察學院的一門特色課程,是學?!傲⒆懔謽I(yè),面向公安,服務社會”的辦學定位的具體體現。該課程應以《森林資源管理概論》、《野生動物識別與鑒定》、《森林植物識別與鑒定》、《森林防火》等林學類課程為基礎,輔助森林法、森林法實施條例、野生動物保護法、刑法、刑事訴訟法等相關課程的知識。在調查的68名學生中,有32名學生特別提到該課程的學習要以林學類課程為基礎,才能真正學好。因此各門課程在制訂計劃時,要不斷關注課程的實施過程[1]。如何做好林學類課程與森林案件現場勘查課程的銜接,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擔任這幾門課程的每位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筆者結合學生的建議,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和森林公安工作實際,提出以下幾點思考。
一、確定林學類課程的知識點
“銜接”一般指的是事物相互聯系[2]。不同學者對課程銜接的理解不同。Oliva認為銜接性是指課程的不同層級之間的連續(xù)性;Ornstein&Hunkins認為銜接是指課程的不同部分之間的關系,而這種關系可以是垂直的組織,也可以是水平的組織[3]。筆者認為課程銜接首先要做好課程內容的銜接。林學類課程作為森林案件現場勘查課程的基礎,在課程內容的講授上應按照森林公安執(zhí)法工作的需要,確定知識點。林學類課程應包括六大知識群,即我國森林資源概況及發(fā)展林業(yè)的方針政策;森林基本知識;野生動物保護;森林植物保護;森林資源管理;森林防火。六大知識群由四門課程組成,即《森林資源管理概論》、《野生動物識別與鑒定》、《森林植物識別與鑒定》、《森林防火》。其中《森林資源管理概論》主要介紹我國森林資源概況及發(fā)展林業(yè)的方針政策,森林的基本知識,涉案林地面積測算、涉案材積的測算、木材材積測算,森林區(qū)劃與森林資源調查成果的應用,林地管理、森林采伐更新管理與木材管理的相關內容?!兑吧鷦游镒R別與鑒定》主要介紹野生動物形態(tài)識別(國家重點保護、省級和三有動物),生活習性和地理分布,現場物證提取的主要技術要領,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guī)在案件查處過程中的運用。《森林植物識別與鑒定》主要介紹森林植物的基本概念及其保護意義,植物分類基本知識,中國植物資源概況及其分布特點,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及其識別,防火樹種,植物案件偵查及物證收集和樣本保存。《森林防火》主要介紹森林防火的基本概念及重要性,我國森林火災的特點,林火基礎理論,森林火災的撲救及撲火安全,森林火災損失的調查與評估,城鎮(zhèn)消防基礎知識等。通過以上知識點的介紹,為森林公安人員進行現場勘查提供幫助,提高現場勘查工作的質量。森林案件現場勘查課程在內容組織上,要注重對林學類知識的應用。
二、明確各知識點對森林案件現場勘查課程的支撐作用
課程銜接指的是不同學段或某一學科在課程內容、課程標準、教學目標、教科書編制等宏觀與微觀體系化上的最優(yōu)組合[4]。從課程內容方面來考慮,在林學類課程涉及的六大知識群中,我國森林資源概況、發(fā)展林業(yè)的方針政策及森林的基本知識應作為學習森林案件現場勘查課程的背景知識,使學生明白自己所在行業(yè)的發(fā)展狀況及方針政策,明白保護森林資源的重要意義和作用,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對森林案件現場勘查課程中涉及到的有些名詞術語有真正的理解,如森林的概念、森林特征的描述、我國森林采伐的方式及各方式的實施要點、森林更新、森林區(qū)劃的概念等。通過這些知識的學習,學生能更容易讀懂森林法、森林法實施條例等相關的法律和法規(guī)。在制作卷宗時,能用專業(yè)術語來描述案件,提高專業(yè)能力和水平。
掌握涉案林木材積、木材材積的測算、林地面積測量等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可以使學生了解有關森林案件定罪量刑的依據,區(qū)分刑事案件和林業(yè)行政案件,對案件進行準確定性。掌握基本的測算技能,可以在進行現場勘查時,準確判定物證提取的要點、記錄涉案面積與材積相關數據更加準確到位,防止調查數據的遺漏,為技術人員進行下一步的詳細鑒定提供更加全面翔實的資料。
學習野生動物和森林植物的識別與鑒定技術,使學生牢固樹立野生動植物作為物證的意識及野生動植物保護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在實際工作中識別野生動物的能力,使學生掌握野生動植物的識別與鑒定的基本技術。在現場勘查過程中,可以明確涉案的野生動植物的種類及保護級別,對一些物種和樹種的認定提供了方法和依據,以對案件進行正確定性。在現場勘查中確定物證提取的技術要點,以正確獲得涉案野生動植物物證,如何很好地保存物證材料,為下一步送檢做好準備,對快速破案具有積極的作用。
學習森林防火的相關知識,使學生明確森林防火的重要性,了解森林防火的基本知識,熟悉森林火災的撲救、撲火安全和森林火案的偵查等相關內容,掌握森林防火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在進行現場勘查中,能進行森林火災現場特點分析,做好現場保護工作,根據植被的燃燒痕跡,確定是地表火、樹冠火還是地下火,過火范圍及火場總體態(tài)勢,依據不同森林火災種類特點,結合風向、風力、坡向、坡位、坡度、海拔、植被等對火勢趨向的影響,分析研究現場急進火或穩(wěn)進火的蔓延規(guī)律,結合現場訪問情況和災前現場基礎資料初步判斷森林火災案件起火點,以準確判定案件性質。
三、認真研究,通過各種途徑做好林學類課程與森林案件現場勘查課程的銜接
明確了各門課程介紹的主要內容及支撐作用后,就應該尋找切合實際的方法,做好兩類課程的銜接。課程銜接應包括縱向與橫向兩方面。美國課程學者泰勒認為,要使學習經驗的組織富有成效,課程編制必須符合3條標準,即繼續(xù)性、程序性和統合性[5]?!袄^續(xù)性”是指在課程設計上應使學生對于所學知識技能有不斷重復練習和繼續(xù)發(fā)展的機會。“程序性”或“階段性”則強調后一經驗需在前一經驗基礎上更加廣泛和深化?!敖y合性”是指“橫”的聯系。它考慮各種學習經驗之間的關聯性以及學生行為與所學內容的統一和連貫,即把學生某一學科的能力,作為學生全部能力的重要一環(huán)來加以促進,而不是把它作為孤立的能力。林學類課程作為《森林案件現場勘查》課程的基礎,后者應是前者的不斷重復練習和繼續(xù)發(fā)展,在前者的基礎上更加廣泛和深化,把兩者的學習進行綜合而不是孤立起來,為此,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將林學類知識與法律知識、公安執(zhí)法知識進行綜合,使兩者相輔相成。但應注意的是要提倡兩者結合,決不是學點林學類知識,學點法律知識或執(zhí)法程序就可以,不是簡單地林學類知識與公安類知識的相加,而應該將兩者有機地結合,并合理利用。這就要求擔任相關課程的教師均應熟悉林學類知識和公安類知識,講授林學類知識的教師在介紹相關知識時,重點要講清每一個知識點的內涵,著重從合理、合法的角度進行介紹,并講清每一個知識點在辦理森林案件中所起的作用。講授《森林案件現場勘查》課程的教師重點要講清森林公安人員進行現場勘查的依據、原則、程序、人員組成、勘查工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等,而且要注意對相關林學知識的后續(xù)應用(不需再詳細展開),如涉案森林特征描述的專用詞語、徑階、材積與蓄積量、出材率、主伐、撫育伐等,不能講外行話和非專業(yè)用語。
2.在制訂各年級人才培養(yǎng)方案時,要注意各門課程的時間安排,《野生動物識別與鑒定》與《森林植物識別與鑒定》課程安排在大一下學期或大二上學期來學習,《森林資源管理概論》與《森林防火》課程要安排在前兩門課程之后,前面的課程為后面的課程做準備,在學完以上幾門課程后,即安排《森林案件現場勘查》課,不能相隔太遠,做好各門課程的合理銜接,確保學習效果和質量。
3.收集大量案例,為學生提供樣本,使學生盡快了解現場勘查的項目和內容,熟悉現場勘查筆錄在森林案卷中所起的作用,掌握盜伐濫伐、野生動物、森林植物等不同案件中林學類知識在現場勘查中的操作技能和勘查要點,掌握現場筆錄的制作方法。通過具體案例讓學生了解林學類知識和法律、公安等知識在偵破森林案件中的具體應用。收集辦理森林案件的圖像資料,使學生形象、具體地掌握森林案件的偵查過程。
4.林學類課程與《森林案件現場勘查》課程均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每門課程實踐教學的比重都比較大,可以利用實踐教學的機會,將幾門課程結合,各任課教師相互配合,為學生設計出各種類型的模擬現場,從接報案開始到現場勘查、調查測算涉案現場的面積或林木材積、認定涉案的物種或植物種類,對案件進行定性,讓學生確定處罰的方法和額度。通過綜合實習和訓練,使知識體系更完善,讓學生系統掌握所學的知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5.讓學生自己設計案例。在案例中應用到林學類知識,如描述發(fā)案地點,要用到森林區(qū)劃系統;描述涉案森林特征,要用到森林結構特征,并能根據林分調查方法進行某些特征因子的調查;會對涉案面積或材積進行測算,學會對案件進行定性。設計野生動物、森林植物案件,應用森林案件現場勘查課程中所學到的知識,確定現場的程序、步驟等。
6.改革考試考核方式,進行不同課程間的綜合考核,在考核森林案件現場勘查相關知識時,增加對林學類知識的考核,具體考核林學類知識在森林案件現場勘查中的應用,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能使所學的知識更加系統化。
7.擔任相關課程的教師應經常進行交流和溝通,探討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就如何做好課程的銜接進行研究,做到相互學習、相互補充教學中所需的知識,提高教師的業(yè)務水平和教學水平,注重應用性。通過課程間的滲透、聯系使學生的知識和能力不會產生重復和某些漏洞,防止造成學生單向的、機械的、復現性的思考習慣,這樣不利于發(fā)展他們多維的、靈活的、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能力。
8.充分發(fā)揮實驗室的功能。在實驗室建設中,打破系部、教研室的界限,做到資源共享,為學校節(jié)約場地和經費。開放實驗室,滿足學生課外學習和訓練的需要。如在《森林資源管理概論》課程和《森林案件現場勘查》課程中都用到的GPS、羅盤儀、全站儀、測樹儀、繪圖軟件等,可由一個實驗室購置,其他老師在教學和科研用到時,可以使用,提高儀器設備的使用率。
9.編寫合適的教材,進行課程內容的銜接。教材是實現教學目標、實施教學的重要資源,也是教師教學或學生自學的依據[6]。根據以上對林學類課程與《森林案件現場勘查》課程教學內容的分析,建議結合教學內容和森林公安工作的實際,編寫具有森林公安特色的教學,將現場勘查相關知識與林學類知識有機整合,編寫出版教材。
課程橫的銜接應發(fā)揮聯結性與功能性?!渡职讣F場勘查》課程的編排不僅要考慮與林學類課程的銜接,還應顧及其他課程間的聯結,如痕跡檢驗、刑事圖像、林業(yè)法與森林公安執(zhí)法等。美國學者拉姆利曾經說過,人類知識具有完整性,即使在自然科學,其部分內容有時亦與社會科學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這說明學科本身的知識不但具有統整性,且在不同學科或領域間彼此亦有橫的聯結關系。所以,編制課程時應多顧及不同課程間的呼應與聯絡。內容的選擇要注意其功能性,重視其應用性,如不同案件的具體勘查方法的介紹是學生最受歡迎的。只有重視了課程的銜接,才能形成具有特色的品牌課程,體現辦學特色。
參考文獻:
[1]張華.課程與教學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453.
[2]龔學勝.當代漢語詞典[S].北京: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2008.
[3]林智中,陳建生,張爽.課程組織[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13-14.
[4]周仕德.課程銜接:亟待研究的課程視域[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9):57-60.
[5]拉爾夫·泰勒.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M].施良方,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66.
[6]劉紅梅.對大學數學與高中數學課程內容的銜接問題的思考[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高等教育),2011,(6):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