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企業中期發展規劃范文

        企業中期發展規劃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企業中期發展規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企業中期發展規劃

        第1篇:企業中期發展規劃范文

        中小企業(含非公有制企業、鄉鎮企業)是推動我省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重要力量、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安置社會就業的主體。為了促進中小企業持續、健康、協調發展,為我省實現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做出更大貢獻,特編制《##省中小企業“十一五”暨到2020年發展規劃》,通過總結分析當前中小企業發展的成績、問題和前景,提出了“十一五”期間以及到2020年中小企業發展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具體措施,作為全省中小企業發展的宏觀指導性文件,在執行過程中將不斷調整和完善。

        一、當前全省中小企業發展情況

        (一)發展現狀

        1、中小企業、非公制企業、鄉鎮企業快速發展。到2004年底,全省非公制經濟實現增加值3900億元,比上年增長20%,比全省GDP的增速高6.3個百分點;全省規模以上非公有制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944億元、銷售收入2712億元、利稅247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1.2%、43.2%、37.8%。全省規模以上中小企業實現增加值1535億元、產品銷售收入4365億元、利稅433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3%、36.9%、39.9%。全省鄉鎮企業實現增加值2643.15億元、營業收入9651億元、利稅863億元、稅金132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6.33%、16.8%、16.1%、24.1%。

        2、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到2004年底,全省中小企業共有52個行業大類。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54.14億元、2129.62億元和459.39億元,所占比重分別為2.05%、80.57%和17.38%。

        3、對外合作與交流取得豐碩成果。到2004年底,全省中小出口創匯企業4807家,其中年出口年交貨500萬元以上企業355個,出口產品涉及46個行業,1000多個品種,遠銷到歐、美、日、俄羅斯、東南亞、非洲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完成出貨值141.67億元,增長15.55%,占全省出口額的約60%。累計已建成三資企業879家,境外辦企業新增34家,達到244家。

        4、企業素質明顯增強。一是技術進步明顯加快。2004年,全省中小企業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16000項,進行技術改造12500項,已建成技術創新中心和研發機構7903個,其中已建成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5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95家。中小企業用于科技創新、科研開發資金占總投資的50%,研發資金占銷售收入的比例達到1.2%以上,部分企業已經達到4%以上,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48%左右。二是企業管理水平顯著提高。80%以上企業內部各項規章制度和監督約束機制逐步實現了科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有5000多家企業推廣實施了ISO9000質量管理系列標準,其中有3500多家企業通過了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涌現出了一大批優秀企業家。三是產品質量明顯改善。企業標準化水平進一步提高,95%企業嚴格按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或企業標準生產,產品質量合格率達到82.7%,已有300多個產品獲省、國家名牌產品或優質產品稱號。四是職工素質、人才結構有明顯改善和提高。全省中小企業具有大中專以上學歷職工密度達到4.83%,具有中專及技校畢業文化程度職工密度達到9.86%,具有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專業技術人員密度達到2.5%。五是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全省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7699家,年營業收入2381.6億元,中小企業增加值的40%是由規模以上企業創造的。

        5、產業集群和特色經濟發展迅速。到2004年底,全省中小企業產業集群及特色經濟增加值占全省中小企業增加值的25%。已形成鄭州的耐火材料、水泥和鋁型材,滎陽的閥門和建筑機械,偃師的鋼木辦公家具,林州的汽車配件,新鄉的封頭,長垣的衛生材料、防腐工程和起重機械,孟州的皮毛制品,沁陽的造紙機械和玻璃鋼制品,濮陽的玻璃制品,許昌的檔發,長葛的金剛石制品,漯河的食品加工,三門峽的果品加工,鎮平的玉雕、南召的絲毯,虞城的鋼卷尺,信陽的茶葉,周口的皮革及其制品等產業集群、生產基地或特色經濟,在全國同行業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地位和作用

        中小企業是我省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國民經濟發展、促進市場繁榮和保證社會穩定的重要力量,在我省社會經濟發展進程中處于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中小企業在推進全省國民經濟增長、緩解就業壓力、促進技術創新、吸引民間投資和優化經濟結構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1、中小企業是我省國民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支撐。目前,我省中小企業創造的工業總產值占全省工業產值的60%,占實現利稅的40%,占出口總額的60%。全省非公有制經濟占全省GDP的比重為45%。全省工業新增產值的70%以上來自中小企業。中小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對于確保我省國民經濟整體增長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戰略目標的實現,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2、中小企業是吸納就業的主渠道。我省中小企業數量多、分布廣,大部分屬于勞動密集型企業,向社會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在每年新增的就業崗位中占有較大比例。2004年,全省中小企業從業人員993.94萬人,占全省非農從業人數的92%,轉移農業富余勞動力28.18多萬人,吸收城鎮下崗失業人員數32.94萬人。中小企業已成為失業人員再就業、新增勞動力就業和轉移農業富余勞動力的主渠道。

        3、中小企業是推動全省國民經濟結構性戰略調整的生力軍。中小企業形式靈活,分布廣泛,在組織、生產、市場等方面具有很強的靈便性,在產業結構調整中,中小企業能充分發揮其易于調整、適應性強的特點,為結構調整注入活力;同時,加速發展以中小企業為主要載體的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也是保持全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重要環節。隨著經濟技術全球化的推進,中小企業與大型企業間的聯合與合作不斷擴大和深入,中小企業在逐步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的同時,通過與大企業的互補協作參與到產業鏈的優化重組中,形成了大中小企業的協作配套關系,在深化社會專業化分工、提高經濟效率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企業的發展加快了我省城鎮化、工業化進程,是城鎮化發展的基礎和繁榮城鄉經濟的主要力量。以非國有企業為主體的中小企業,所有制呈多元化結構,其發展和壯大有力地促進了國有中小企業的改制,推動了國民經濟戰略性調整的步伐。

        4、中小企業是活躍市場經濟的積極因素。中小企業以其經營機制活,市場適應能力強,顯示出了強大的生命力和適應能力,是市場經濟最重要的基礎和最活躍的主體。中小企業的存在,使市場主體更趨多元化,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創造了一個多元競爭、充滿活力的環境,有效阻滯了壟斷機制的形成,能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功能,推動市場競爭,促進市場繁榮。

        5、中小企業是提高城鄉人民生活水平的保證。中小企業廣泛分布于各行業、各區域,其發展對擴大就業,增加城鎮居民收入和農民收入,繁榮農村經濟,推進城鎮化進程,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提高城鄉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管理體制不完善,影響中小企業的發展。省、市、縣(市)三級中小企業管理部門不統一、不協調,在機構設置、職能分工、管理手段、法規與制度、統計體系建設等方面還有大量工作亟待完善。

        二是企業發展環境不寬松,缺乏完整的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法規體系。國家和省已出臺的有關中小企業的政策法規,涉及的范圍和領域未能涵蓋中小企業發展中應解決的所有問題,對中小企業的“四亂”現象時有發生,中小企業獲取資金、信息、技術、人才和各類服務的渠道不暢,市場準入的障礙較多,待遇不平等。

        三是服務機構不健全、不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尚未形成。中小企業受自身條件的制約,需要社會化服務。目前,全省還缺乏為中小企業提供信息、融資、擔保、技術、培訓、人才等方面服務的相關機構。已有的社會化服務機構由于受觀念、認識的影響,服務對象覆蓋面狹窄,未涵蓋所有類型的中小企業。有的服務機構內部結構尚未健全,部分服務職能不到位。中小企業在技術推廣、成果轉化、人才培養、智力引進、市場開拓及信息服務等方面所能獲得的支持和幫助有限,難以適應中小企業快速發展的需要。

        四是融資渠道狹窄,融資困難。中小企業受經營規模、風險承受能力、信貸抵押能力和信用水平的影響,在獲取資金支持的渠道上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約。符合中小企業特點的投資機制和機構以及相應的擔保機制和機構不健全,商業銀行集約化經營與企業廣泛的資金需求不相適應,資金投入呈逐年下降趨勢。中小企業缺少直接融資的渠道,很難通過發行債券、上市發行股票等方式獲得資金。資金嚴重匱乏,已嚴重影響了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

        五是機制創新不夠。部分國有、集體企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產權不清、責權不明、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問題,有的政企沒有完全分開,有的企業決策、管理、人事、分配和激勵、約束機制不完善、不健全,機制創新不夠,有的改制后的企業仍按照舊的機制運行等等。

        六是產業結構和布局結構不合理。我省中小企業資源開發型產業比重大,加工鏈條短,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初加工產品多,名優特新和高科技、高附加值產品少,產品結構適應市場需求變化的能力差;新興產業、技術密集型產業成長緩慢;農業產業化程度比重較低;第三產業發展滯后;地區間發展不平衡;企業布局存在著集中度不高,點多面廣的不合理現象。

        七是企業素質不高。企業創新能力弱,技術裝備水平低,生產工藝落后,競爭能力弱;一些企業內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粗放,產品質量較差;一些企業職工素質偏低,技術、管理人才,特別是知識型、創新型、復合型的企業家人才稀缺;少數企業污染環境,浪費資源。

        二、面臨的形勢

        近年來,我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得到更大程度發揮,增強了企業活力和競爭力。全球經濟一體化步伐加快,我國社會主義市場體系不斷完善,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為中小企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對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中央和省高度重視中小企業的發展,為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證

        中央充分肯定了中小企業在推進國民經濟增長、緩解就業壓力、促進技術創新、吸引民間投資和優化經濟結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提出了對中小企業采取保護、扶持、服務、引導與規范相結合的方針,在資金支持、創業扶持、技術創新、市場開拓、社會化服務等方面為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提供了法律依據。《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在放寬非公有制經濟市場準入、加大對非公有制經濟的財稅金融支持、維護非公有制企業和職工的合法權益等方面提供了政策保證。國家實行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實施鼓勵出口的政策,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建設。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決定》,召開了全省民營企業表彰大會,堅持“放心、放開、放手”的方針,提出了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放寬市場準入等,為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經濟全球化既拓寬了中小企業的發展空間,也使其面臨更加激烈的國內外競爭

        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一方面使國際間的經貿合作越來越廣泛,一體化的市場孕育著無限商機,許多限制我國產品出口的貿易壁壘被打破,市場潛力快速增長,企業的發展空間隨之擴大。同時,中小企業對外合作與交流的領域會進一步拓寬,國際市場會逐步擴大,對拉動我省中小企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我省中小企業規模較小,資金實力弱,缺乏技術創新能力,與以強大資金實力為后盾、以高科技產品為武器的國外廠商相比,實力相差懸殊;中小企業對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缺乏必備的知識,缺少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缺少具有競爭優勢的名牌產品和專業技術人才,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中小企業面臨著更大的壓力、困難和風險。

        (三)國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為中小企業帶來更多更好的發展契機,對中小企業自身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國民經濟結構和布局繼續調整,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進一步加快,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改造,中原崛起,老、少、邊、窮地區的加快發展等,創造出大量的投資機會和巨大的市場需求,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了機遇。同時,作為全省國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生力軍,中小企業也面臨著進行積極有效的自我調整,提高企業素質的要求。中小企業將通過大力發展技術密集型、勞動密集型、外向型經濟,加快產業升級,實現產業轉移,拓寬市場渠道,擴大產品出口,促進國民經濟結構調整。

        三、指導思想、奮斗目標和主要任務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樹立科學的發展觀,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堅持以發展為主題,以提高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調整優化結構為主線,以深化改革和科技創新為動力,以擴大就業、增加農民收入和財政收入為己任,實施科教興企、東引西進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積極推進企業體制創新、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全面提高企業整體素質和水平,逐步形成結構合理、優勢顯著、制度優化、技術先進、管理科學、信譽較高、效益良好的中小企業發展新格局,為加快全省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為全面建設惠及全省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二)奮斗目標

        在優化結構和提高效益的基礎上,確保到2010年,全省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達到7700億元,年均增長12%以上;全省規模以上中小企業增加值達到3000億元,年均增長11.8%;全省鄉鎮企業增加值達到8500億元,年均增長11.2%,其中工業增加值達到5400億元,年均增長10.35%。

        ——擴大就業渠道、增加就業崗位。到2010年,全省中小企業從業人員達到1120萬名,年均增加20萬名以上。

        ——企業技術水平、產品質量和效益顯著提高。到2010年,全省中小企業規模以上企業普遍采用國際同期的先進技術和標準,取得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的企業達到5000家;創出500個國家和省部級名牌產品;培育年營業收入超億元企業500個以上、規模以上企業1萬家;大中型企業主要技術裝備水平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傳統技藝形成風格獨特、達到同行業先進水平,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5%以上;企業利稅率達到12%左右;安全生產、節能降耗、職業衛生、減輕勞動強度等方面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工業廢水、廢氣排放達標率分別達到95%和90%以上。

        ——對外合作與交流進一步擴大。到2010年,全省中小出口創匯企業達到8500家,創匯40億美元,三資企業達到600家,境外辦企業達到500家。

        ——產業集群、區域經濟優勢特色突出。中小企業產業、產品、規模和區域經濟優勢特色突出。經過努力,到2010年形成50個在全國同行業中具有行業優勢、市場占有率高的產業集群;建成各類工業(貿)園區200個。

        ——企業活力明顯增強。到2010年,大中型企業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形成主業突出、結構優化、技術先進、規模經營的運行機制;規模以上企業建立起比較規范的公司制企業,積極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爭創同行業排頭兵;小型企業積極向公司制轉化,積極引進、探索與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管理方法和經營理念,建成小而專、小而精、小而特、小而新、小而強型企業;產業明晰,全省95%以上辦成非公有制企業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混合所有制企業。

        ——第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到2010年,全省中小企業第一產業有所增加,第二產業比重有較大下降,第三產業比重有較大上升。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中小企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達到5%、65%和30%。

        ——社會化服務體系基本完善。到2010年,全省以信用擔保、創業輔導、技術支持、信息服務、人才培訓為主要內容的中小企業服務網絡架構基本建成,完成省、市、縣三級信用擔保體系建設;每年為中小企業培訓各類人員20萬人次;建立一支由12個行業、3000名專家組成的專家咨詢隊伍,每年為5000個企業提供管理咨詢;推動1萬戶企業開展信息化工作。

        (三)主要任務

        1、完善政策法規,轉變政府職能。圍繞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和《##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辦法》,制定和完善促進我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法規,會同有關部門修改或廢除已有的不利于中小企業發展的法律法規。簡化審批程序,鼓勵中小企業管理、制度和技術創新。制定和完善整治市場秩序的法律法規。強化信用管理,建立信用制度,優化市場環境。提出制定創辦中小企業的優惠政策。加強和改善對中小企業金融服務,針對部分中小企業信用等級低、貸款成本高,制定信用擔保機構的扶持政策,解決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惜貸”問題;放寬民間資本的市場準入領域,在投融資、稅收、土地使用和對外貿易等方面,實行公平競爭;強化各級政府依法行政、為企業服務的意識,建立并完善省、市、縣(市、區)三級政府管理工作體系,推動政府職能逐步向政策引導、強化服務方向轉變。

        2、健全服務體系,促進企業發展。繼續推進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充分運用來自政府、社會中介組織、科研機構及大專院校、金融機構、商業性公司等多渠道社會服務資源,圍繞中小企業的特色服務需求,構造省、市、縣相互支持、互為補充的服務體系,由政府機構、社團法人和公司法人等多種組織形態構成的服務網絡,提供多樣化的服務內容。推動建立包括創業輔導、管理咨詢、投資融資、貸款擔保、技術支持、市場營銷、產權交易、信息服務、人才培訓等為主要內容的中小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使中小企業在創造、發展、壯大的過程中能夠及時獲得準確的信息和正確的引導。重點抓好以下六項服務。一是信息服務。充分利用“中國中小企業##網”為全省中小企業提供國家政策法規、產業導向、行業發展動態、經濟發展趨勢、投資融資、最新科技與成果、產權交易和合作項目、市場需求、推介產品、人才供求等信息服務。二是管理咨詢服務。積極組織社會上專業化程度高、服務質量好的咨詢、認證機構和知名專家,為中小企業開展管理咨詢、企業診斷、企業策劃和質量認證服務,全面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和整體素質。三是技術創新服務。充分利用省內外大專院校、科研機構、大企業技術中心等技術資源,為企業提供技術指導、項目論證、產品開發、科技攻關等服務,幫助企業采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促進產業技術升級。四是市場開拓服務。鼓勵各類貿易、商會、協會等組織,為企業提品洽談、展銷、訂貨、進出口、招商引資、營銷策劃等服務。五是教育培訓服務。加快建立##省中小企業的人才開發系統,確立一批培訓基地,采取多種方式,重點抓好創業者、經營者、中高層管理人員、關鍵技術研發人員的培訓。六是創業服務。積極探索建立和完善創業輔導體系,建立各種“孵化基地”,促進新興中小企業、非公有制企業的創立,開發勞動就業崗位,緩解就業難的社會壓力。

        3、加快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優化升級。重點支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中小企業的發展,使國家鼓勵發展的科技型、就業型、資源綜合利用型、農副產品加工型、出口創匯型、社區服務型中小企業能夠迅速進入市場,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增加品種,滿足市場需求。積極開發特色產品和培育名牌產品,引導企業搞好新品、精品、名品的開發、引進和培育,樹立以質量求生存、以創名牌求發展的觀念,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努力打造名牌產品、名牌企業,實現優勢產品產業化。積極發展具有一定技術含量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拓寬就業渠道,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步伐。重點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充分發揮我省農產品資源豐富的優勢,優先發展農產品深加工和儲藏、保鮮、運輸業,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拉長產業鏈條,提高農產品加工深度和附加值。培育、壯大一批各具特色的大型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特別是加工能力大、科技含量高、出口創匯多、對農業生產帶動能力強的大型龍頭企業。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并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以電子信息、機電一體化、新材料、新能源和生物技術等高新技術產業為發展重點,培育出一批科技型企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在繼續發展交通運輸業、零售業、飲食業、物資供銷業、文化娛樂業的同時,大力發展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現代物流、通訊業、房地產業、公用事業、居民服務業、旅游業、咨詢業、信息服務業、市場開拓、籌資融資、貸款擔保、風險投資、技術支持、人才培訓等服務業和為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務的教育、文化、廣播電視、科學研究、醫療衛生、體育、城市改造和社會福利業等行業。形成以高新技術為先導、傳統產業和制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對技術落后、質量低劣、污染環境、浪費資源以及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中小企業,建立退出機制,優化產業結構,優勝劣汰。

        4、加強合作交流,開拓國內外市場。積極組織中小企業參與國際貿易,開拓國際市場。通過引進管理技術、人員培訓、信息交流和產品展覽等方式,與國外政府和國際組織建立合作關系,促進對外經濟技術合作。鼓勵成長性好、市場潛力大、具有較強競爭能力的企業在境外建立資源開發型、技術開發型、貿易型實體以及技術研發機構,開展境外加工貿易業務,帶動和擴大設備、技術和產品出口。加大對外招商引資力度,多渠道、多形式吸收外商投資,切實改善投資環境,把引進外資和引進技術、引進智力緊密結合起來,著力提高招商引資水平,擴大利用外資規模,大力發展三資企業。鞏固和深度開發日本、東南亞、港澳等傳統市場;重點開發歐美市場,大力開發俄羅斯、東歐、中東、拉美和非洲等市場,培育新的出口區域。加快中小企業出口產品由初加工產品為主,向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深加工產品轉變。加快中小企業從單純的產品出口逐步開始探索資本、技術、管理的輸出,從主要利用國內資源向利用國外資源轉變。積極實施東引西進戰略,加強我省中小企業與東部發達地區、中西部地區中小企業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加大引進資金、項目、技術、人才力度,鼓勵中小企業積極參與西部大開發和東北老工業基地改造,收購、兼并、重組不發達地區的中小企業,拓寬新的發展空間和市場領域。

        5、加快創新步伐,提高競爭實力。一是制度創新。以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為目標,推動企業經營模式和運行機制的改革,進一步理順政企關系,建立管理、監督、營運體系和機制,引導中小企業進行規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健全監督和約束機制。二是管理創新。引進先進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建立科學的決策機制,逐步健全生產、質量、財務、人力資源等管理制度,使更多的中小企業轉變為企業文化先進、戰略目標明確、管理方法得當、運行狀態良好的先進企業。三是技術創新。建立以企業為中心的技術創新體系,促進先進、適用、成熟技術的引進、開發、產業化,全面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加快建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服務和促進機構,引導和鼓勵中小企業積極參與技術創新。利用政府資金,引導、帶動風險資本和各類社會資金支持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

        6、運用先進的信息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各級中小企業管理部門要全面掌握國內外中小企業發展的趨勢和動向,密切關注中小企業發展中面臨的形勢和存在的問題,全方位、多觸角各種信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快速、準確、及時的信息和政策導向,推進各級中小企業管理部門實現電子政務;構建全社會網絡化信息服務平臺,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等先進信息手段,逐步健全向全社會開放的中小企業信息服務系統,及時、準確地向中小企業提供急需的人才、技術、市場、融資信息以及政策法律咨詢,解決信息不對稱等問題,針對不同類型的中小企業舉辦信息化培訓班;積極推進企業信息化建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升中小企業的技術開發、生產制造、市場營銷、財務管理等水平,在企業內部實現商務信息的傳輸與共享,探索和嘗試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等新的貿易方式在中小企業中的廣泛應用,使企業生產經營自動化、智能化和系統化。

        7、大力節約資源,發展循環經濟。引導企業做好資源的高效利用、綜合利用和再生利用,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鼓勵企業循環式清潔生產、建設綠色工廠。加強對有色金屬、煤炭、石化、化工、建材、紡織、輕工等重點行業的能源、原材料、水等資源消耗管理,實現能量的梯級利用、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努力提高資源的產出效益。機械制造、家用電器等行業要優先采用資源利用率高、污染物產生量少以及有利于產品廢棄后回收利用的技術和工藝。包裝行業要大力壓縮無實用性材料消耗。加強對冶金、有色金屬、煤炭、石化、建材、造紙、釀造、印染、皮革、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等廢棄物產生量大、污染重的重點行業的管理,提高廢渣、廢水、廢氣的綜合利用率。綜合利用各種建筑廢棄物及秸桿、畜禽糞便等農業廢棄物,積極發展生物質能源,推廣沼氣工程,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推動不同行業通過產業鏈的延伸和耦合,實現廢棄物的循環利用。積極推進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紙、廢塑料、廢舊輪胎、廢舊家電及電子產品、廢舊紡織品、廢舊機電產品、包裝廢棄物等的回收和循環利用,不斷完善再生資源回收、加工、利用體系。使全省中小企業資源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廢棄物排放顯著減少,初步建立起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經濟效益好的工業化格局。

        四、政策措施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優化企業發展環境

        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以及中央和省關于發展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鄉鎮企業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從戰略高度認識中小企業在促進經濟增長、擴大就業和活躍市場、促進競爭、穩定社會等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加大宣傳力度,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解放思想,消除所有制“成分論”,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堅持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要正確認識科技型中小企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重視其他類型中小企業在擴大就業、穩定社會的作用,正確處理好技術密集型產業與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關系,堅持科技型與其他類型中小企業協調發展。各級中小企業管理部門要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改革和完善執政方式,強化服務意識,為各種所有制、各種類型的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營造公平的政策環境、健全的法制環境和完善的市場環境,形成思想統一、認識到位、政策寬松、措施得力的良好氛圍。要依法保護企業合法權益,堅決取消和廢止一切向企業的不合理收費,禁止向企業的各種攤派,加快改革與完善各項制度,實行政務公開,通過創新體制,形成預防“四亂”、治理和鏟除“四亂”的長效機制,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二)加強創業輔導,努力擴大就業

        充分利用社會各種資源,合理安排必要的場地和設施,為創業者提供所需的信息、咨詢服務,培養創業者的創業技能,減少創業初期的風險,簡化創辦企業開業登記手續,減免有關費用,降低開業條件,提高創辦企業的成功率。通過創業活動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提高吸納社會就業能力,解決農村大量富余勞動力轉移和城市下崗職工再就業問題。鼓勵大專院校畢業生到中小企業就業和創業,吸引外國留學人員和歸國華僑在國內創辦中小企業,提供工商、財稅、融資、勞動用工等方面的優惠條件。通過鼓勵創辦中小企業、建立創業輔導基地、完善社會服務體系、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等,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

        (三)促進企業集聚和產業集群發展,加強專業化分工協作

        引導和支持中小企業向園區集聚,促進產業集群、特色經濟發展。大力發展專業化工業園區,鼓勵有產業帶動能力的企業入園發展,通過政策引導中小企業入園配套生產。加強對產業集群發展的引導和規劃,形成有特色、有規模、體系完整科學的產業集群。堅持把工業園區建設與發展產業集群、小城鎮建設、城市建設結合起來,合力建設,統籌規劃,共同發展;堅持把工業園區建設與合理利用土地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結合起來,努力優化資源配置,資源共享,實現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協調發展。整合現有的各類工業園區,撤銷或合并規模偏小,主導產業優勢不突出,發展緩慢的各類園區。加強對工業園區的管理,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高質量健康發展的目標,修訂完善園區發展規劃,加快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加大園區招商引資力度,改善園區軟環境建設,落實各項優惠政策,促進工業園區健康發展,為中小企業提供發展平臺,提高企業的聚集度,充分發揮群體產業優勢,加快特色經濟和縣域經濟發展。重視中小企業與大企業的分工協作關系,鼓勵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積極推進大企業(集團)與中小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經濟技術合作,建立以市場配置為基礎的、穩定的原材料供應、生產、銷售、技術開發等方面的協作關系,逐步形成以大企業為主導、大中小企業專業化分工、產業化協作的產業組織體系。

        (四)大力實施科技興企戰略,加強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

        充分重視并發揮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作用,按照《中小企業促進法》要求,加大對技術創新的投入力度,建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服務機構,完善科技項目風險投資機制,改善技術創新環境,推動技術創新工作。通過政府的有效引導,組織社會科技資源,為中小企業提供公共技術支持服務、共性技術開發、擴散和轉移,有效解決中小企業人才和技術不足的問題,提升其創新能力,推動技術進步。通過組織和引導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大企業的相關資源,建立公共試驗室、檢驗檢測中心、模具開發中心等,對中小企業提供相關技術開發、技術咨詢、產品檢測等開放式服務,提高技術開發和創新能力;選擇行業發展中帶普遍性的、急需的共性技術難題,組織或委托社會技術開發機構進行聯合開發并進行擴散和轉移,對技術開發機構提供的非營利進行補助。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建立自己的科研機構,增強產品和技術開發能力;引導企業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積極與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和科技人員合作。采取購買、資助、委托開發等方式,不斷獲取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裝備、新產品等科技成果,以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推動產品換代、技術和設備更新,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

        (五)爭取財政資金,加大扶持力度

        積極組織有條件的中小企業爭取省工業(高新技術)、農業結構調整資金、縣域經濟發展資金、科技三項經費、農產品出口貼息資金、外貿發展基金以及國家和省“火炬計劃”、“星火計劃”、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資金等各種專項資金、基金的的支持,加大省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規模,用好國家和省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爭取建立省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支持中小企業進行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加快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扶持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重點項目、東西合作企業、出口創匯企業,對中小企業吸納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城鎮待業人員和下崗職工創業提供支持、資助和獎勵。研究設立中小企業風險基金,提高中小企業在未來不可測事件中的防范能力。版權所有

        (六)大力拓寬融資渠道,解決發展資金

        繼續推進和健全全省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積極探索有效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途徑。努力建立起以省、市、縣政府政策性擔保機構為龍頭,商業性擔保和民間互擔保為兩翼,多層次擔保、聯保、互保的全省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引導、推動市場化商業擔保和企業(民間)互助擔保機構擴展業務,增強服務功能,為中小企業提供多形式的擔保服務項目,積極為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提供信用、貸款擔保;建立和完善擔保機構的準入制度、資金資助制度、信用評估和風險控制制度、行業協調和自律制度;建立信用擔保風險分擔與補償機制,分散與化解信用擔保風險,加強對擔保機構的監督管理。引導和鼓勵金融部門改進金融服務,增加信貸投入;加強與金融機構合作,創建政、銀、企合作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集中授信、信用評級、資產評估、貸款擔保的“一條龍”服務,為信用良好的企業開辟融資綠色通道;指導、幫助企業做好主板上市、中小企業板上市和香港板上市的培育準備工作,支持有條件的企業發行債券等。

        (七)建立統計信息系統,為制定政策提供依據

        積極協調統計部門,增加對中小企業相關經濟指標的統計職能,建立中小企業信息統計指標體系。在全省鄉鎮企業統計信息體系的基礎上,建立和完善全省中小企業統計信息系統。加強對各項統計數據進行研究分析,關注中小企業發展動向及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為制定國民經濟中長期發展的各項宏觀政策提供及時、準確的參考依據。

        第2篇:企業中期發展規劃范文

        關鍵詞:會計規范化;企業發展;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1-0-01

        一、企業進行會計規范化建設的重要性分析

        在現代企業的日常管理中,會計工作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市場經濟的開放過程中,企業的發展有了更大的空間,但是企業同時也在面臨著極為嚴峻的挑戰,企業管理制度的規范化、現代化是需要通過企業會計工作來實現的。會計規范化工作在企業中的建立,主要就是因為在企業的發展中會計工作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們主要用以下的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第一,會計規范化建設是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核心。在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中,會計歸屬與其中的一部分,能夠很好地開展財務工作,它在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整個財務工作中,會計是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環節,我們在對一個企業財務管理工作進行評價的時候,賬目管理登記、數據整理、報表等內容在其中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些內容的完成只有在具體的會計工作中才能得以實現。進行會計工作的規范化建設,在企業中的會計行為就會有依據進行規范,并且會計工作人員的行為也會得到很好的規范,這樣的話,會計工作的水平就會得到一定的提升,只有在這個基礎上,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水平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第二,會計規范化建設關系到企業戰略規劃的制定和實施。企業的持續發展,制定戰略方針和目標是尤為重要的,企業發展的過程,其實也就是使戰略目標規劃方案得以實現。但是不管是制定戰略還是實施戰略,都會密切地聯系著企業的會計工作。會計規范制度在一個企業中是不是很完善,對于這個企業的會計工作成果的依賴性來講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站在企業發展的角度上進行分析,不管是使內部運營有所保障還是向外拓展投資,資金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企業資金的掌控最直接的部門就是會計工作。會計管理工作的規范化,對于企業的資金的良好循環周期來講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樣的話,賬面資金和實際資金才會相一致,只有將賬面資金作為依據,規劃的各項戰略才可以在實際中得到運用,不然的話,將會給企業的發展帶來嚴重的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也必定會出現困難。

        因此,企業的會計規范化建設,并不是只有在會計財務管理工作的加強中發揮作用,它在整體持續發展中也能夠發揮重要的作用。根據上述的一些分析,我們不難發現,在現代企業中,會計工作規范化建設存在著必然性,它可以使企業將自身的價值得到很好地實現,而且也可以促使企業可以在市場競爭中站穩,這些內容也正是我們在企業中推行會計規范化建設的重要目的。

        二、企業發展中會計規范化建設的策略分析

        第一,加強會計規范化建設的法律法規建設。開展會計規范化工作,一個企業或者一個行業純粹的力量是不可能達到最好的效果。這就要求我們要建立一個外部環境,這樣的話,會計規范化工作的開展才會達到很好地效果,只有環境很好,企業的會計工作的自身價值才會得到充分地體現出來,規范化管理才會得以實現。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我國的特點,在確定會計規范化工作中,也是要依據相關的法律法規來實現,這樣的做法才能夠與時俱進,滿足現代企業的不斷發展。通過法律法規的規定,會計規范化已經不單純地屬于某個企業或者多個企業之中,它已經從行業中的規定轉變為法律法規,這樣的話,在執行的時候,就會更加有說服力、會計發展的展開,不僅有法律作為依據,而且在權責區分中也更為明確。除此之外,國家還可以依據相關的法律法規,扶持一些中小型企業,這樣的話,企業的發展就會有更好的平臺,發展環境也會越來越好。

        第二,加強監管制度建設。會計規范化工作的開展,除了需要在內部提高會計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規范他們的工作行為以外,還必須在外部建立監督管理機制。單獨依靠企業自身的能力來進行規范化建設是難以實現的,必須充分借助各種有利的外部力量。監管的對象也不能僅僅局限于企業自身,在抓好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的基礎上,重點去監管那些監督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中介機構如會計師事務所等,不斷加強社會監督,使會計師事務所成為中小企業外部監督的主導力量,引導中小企業逐步改進會計核算,幫助中小企業實現會計規范化,營造良好的外部監管環境。

        第三,加強企業資金的管理。資金是企業維持運轉以及擴大投資的基礎,企業會計工作的規范,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加強在資金管理上的規范。強化資金的管理,既是會計規范化建設的途徑,同時也是其工作的目的。這項工作對于企業的生存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企業對資金的控制管理,主要通過三個方面來實現。

        首先,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資金流通使用是企業獲取利潤擴大規模的重要途徑,資金的周轉是否順暢對一個企業的發展能夠產生重要的影響,所以資金的使用不僅僅要考慮其收益,更要從企業整體的資金規劃考慮。對資金予以合理的分配,在保證盈利的同時又能確保企業基本的資金安全,提高每一筆資金的使用效率,將每一筆資金的盈利指數提升到最佳狀態,這是我們加強資金管理的首要任務。其次,加強對企業應收賬款的控制管理。企業的資金流動,除了一般的投資性支出以外,還有一些應收賬款問題。很多企業資金困難局面的形成并非完全是由于自身的經營不善,沒有盈利,而是因為對應收賬款沒有及時的清理,形成了壞賬和死賬。這樣導致的企業資金的流失是非常不應該的。

        參考文獻:

        [1]崔環.中小企業會計管理規范化研討[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0(12).

        [2]羅承選.加強規范化建設 促進高校科技產業健康快速發展[J].中國高校科技與產業化,2007(07).

        第3篇:企業中期發展規劃范文

        隨著我國特殊教育專業理論與實踐的發展及基礎教育學校體育課程改革的深入,體育在特殊教育中肩負著越來越重要的教育職能,特殊教育體育教師專業化發展已成為推動特殊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動力。“綱要”對特殊教育提出了三個發展要務,對制定特殊教育體育教師中長期專業化發展策略具有重要的指示意義。在國家相關教育政策的導引下有效提升特殊教育體育教師專業化水平是充分發揮體育綜合教育功能的重要保障,將會更有力地推進我國特殊教育事業的全面發展。

        一、“綱要”提出要支持和理解特殊教育特殊教育的第一個發展要務是支持和理解特殊教育。要求各級政府重視在本地區發展特殊教育,要有規劃的加快發展地方特殊教育,并提升社會公眾對發展特殊教育的關注度。要注重和提高特殊教育學校殘障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殘障學生不畏困難的精神和自主融入社會的意識,強化殘障學生社會適應性和操作性能力的培養。從關心和支持特殊教育的各項任務和目標分析,需要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教師在殘障學生缺陷功能補償和提高殘障學生基本身體活動能力兩方面發揮作用。殘障學生身心發展缺陷補償是特殊教育最重要的任務之一,而特殊教育學校體育對殘障學生的身心缺陷補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對特殊教育體育教師而言,需要正確認知殘障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并積極通過體育課內教學和課外身體鍛煉對不同身心發展障礙的學生進行針對性指導。國家明確提出要強化各類殘障學生的社會適應性和操作性能力。對于有各類生理和心理障礙的特殊教育學校學生,掌握各類技能和工作能力的基礎是基本的身體活動能力,而鍛煉和提高殘障學生的身體活動能力是特殊教育體育教師的首要教學工作職責。鑒于此,體育教師應更深刻的認識到特殊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更加重視自己的職責,并與學校其他專業教師一起培養特殊教育學校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殘障學生順利融入社會提供身體素質保障。

        二、“綱要”提出要健全特殊教育整體布局特殊教育的第二個發展要務是健全特殊教育整體布局。核心目標是至2020年,初步達到每個城市(地區)或者居民在三十萬以上且學齡殘障兒童數量較大的縣(區)建成一所特殊教育學校。要求各類普通學校要加大殘障學生接收力度,現有隨班就讀的學校比例要進一步提升。要從學前殘障兒童入手,普及殘障適齡學生的義務教育。逐步提升殘障學生教育層次。從完善我國特殊教育綜合體系建設的各項任務和目標分析,對特殊教育體育教師的需求有進一步加大的趨勢。具體分析特殊教育體育教師的需求可將其分為絕對數量的人才需求和掌握特殊教育體育教學能力的人才需求。絕對數量的人才需求是指按照國家特殊教育發展規劃,隨著殘障兒童入學率的提高,特殊教育學校的總體數量一定會增加,相應的體育教師的需求也會加大。絕對數量的人才需求目前來看只是具有需求的可能性,這種需求可能性具體何時能轉化成實際需求還很難判斷,對目前體育教師培養機構制定中長期培養計劃的參考作用有限。掌握特殊教育體育教學能力的人才需求是指各級各類普通學校中的體育教師要掌握基本的特殊教育體育教學能力。按照國家教育總體規劃,各級各類普通學校的體育教師需要掌握各類殘障學生的身心特征。隨著開設隨班就讀和特教班的學校數量的增加以及現有隨班就讀和特教班規模的擴大,對體育教師掌握基本特殊教育體育教學能力的要求會越來越高。

        三、“綱要”提出要建立政策實施保障機制特殊教育的第三個發展要務是建立政策實施保障機制。由國家統一制定特殊教育學校的基本辦學標準,由地方政府負責制定殘障學生的生均辦公經費標準。加大特殊教育投入,同時支持有條件接收殘障學生的普通學校改善殘障學生學習和生活條件。加大對特殊教育學校和特殊教育教師的表彰比例。資助家庭條件困難的殘障學生的力度要進一步加大。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殘障學生進入高中階段逐步實施免費教育。從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機制的各項任務和目標分析,國家統一制定特殊教育學校基本辦學標準已經有了實質進展,教育部已出臺《特殊教育學校建設標準》,由中國計劃出版社于2011年12月正式出版發行。“標準”中對不同招生類別特殊教育學校的場地、器材設施都提出了明確而具體的要求,原則上2012年起新建或翻建的特殊教育學校都要達到建設標準中規定的硬件要求。隨著國家對特殊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大,我國特殊教育學校整體體育場地器材的配置水平必定會逐步提升,為特殊教育殘障學生創造更好的身體鍛煉條件。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特殊教育學校若能采取一定的激勵手段,如適當提高特殊教育體育教師的服裝費標準等具體措施,可能會更有效地提升特殊教育體育教師的敬業態度。

        第4篇:企業中期發展規劃范文

        關鍵詞:規劃;調控;編制程序;規劃評估

        黨的十七大報告將“發展規劃”從“計劃”中獨立出來,突出了發展規劃在規劃體系中的獨特地位,進一步強化了發展規劃對計劃、政策、政府工作的導向作用,對完善發展規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規劃期限不同,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可分為短期、中期、長期規劃,其中4~5年的中期規劃最為重要。本文圍繞“十一五”規劃綱要與其他國家進行比較,注重從比較研究中總結進一步完善我國規劃的對策。

        一、中外規劃的功能

        規劃功能是政府職能在經濟社會領域的延伸和具體體現。從規劃史看,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可分為指令性、指導性等類型。指令性計(規)劃是以行政命令來調控所有的經濟活動,起到經濟運行中樞的作用。指導性計(規)劃的功能較弱,主要是擔當信息、協調、調控職能。信息功能是指規劃揭示了經濟社會發展趨勢、政府調控意向等信息。協調功能是指規劃編制過程中,協調不同群體利益,形成可代表不同群體利益的規劃方案;還包括為達到規劃目標,采取協調一致的措施。調控功能是指通過規劃所確定的政策措施對經濟社會主體進行約束和引導,促使經濟社會總體發展方向符合規劃目標和發展戰略。調控功能一度被作為刺激經濟增長的方式,主要是由于一些采用規劃方式調控經濟的國家初期都獲得了較快增長,如1951~1979年法國GDP年均增長率為4.9%,日本則在5%以上,超過了原聯邦德國(4.7%)、美國(3.6%)和英國(2.6%)。但20世紀80年代后,法、日、韓等國經濟情況并沒有好于其他國家,政府和學術界逐漸意識到規劃的功能是熨平經濟周期,而不是單項的刺激經濟增長。

        規劃的調控功能是規劃功能體系的核心,也是關系到規劃存廢的關鍵。從總體上看,社會主義國家的指令性計劃調控功能強,轉型國家的指導性計劃調控功能相對弱;發達國家規劃調控作用較強,而發展中國家調控作用較弱。

        規劃的調控功能取決于戰略目標與政策措施的有效組織方式。我國一直在探索加強規劃的調控功能,但成效不大。除規劃本身的問題外,更深層次的原因是經濟體制不完善和行政體制改革不到位。這集中體現在政府與市場間界線不清晰、財稅體制改革不徹底、政績考核體系不完善等方面。如,政府與市場間界線不清晰使規劃內容選擇不科學,許多本應由市場實現的內容,卻被政府強加干預,目標因此落空。再比如,盡管各級政府在改革績效考核方面有較大進步,尤其是2006年7月6日中央有關部門下發的《體現科學發展觀要求的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試行辦法》取得了一些突破性進展,但卻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以GDP等經濟指標為核心的干部考核機制,許多部門追求眼前利益,“領導指揮規劃”、“項目引導規劃”的現象較普遍,產業結構升級、地區協調發展、保護資源環境等戰略性內容統統讓位于經濟增長。

        要實現好、完善好我國規劃調控功能,一方面需要繼續完善五年規劃,包括進一步優化規劃內容設置、目標明確和切實可行、配套政策和措施有力、編制程序進一步科學化。另一方面,也需要堅定不移的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只有理順經濟運行體制、行政管理體制,規劃才有可能真正具備調控功能,成為政府調控經濟社會運行的基本手段。

        二、中外規劃的內容

        各國規劃內容具有較為一致的演變趨勢,促進產業結構升級一直是規劃的核心內容。但各國規劃內容的差異也比較明顯。第一,規劃的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不同。20世紀50、60年代,各國普遍以經濟增長為規劃目標,到目前為止,大部分發展中國家仍以推動經濟迅速增長作為規劃的基本目標;20世紀70、80年代,發達國家規劃開始轉而強調增加就業、消除貧困和公平分配,重視可持續發展;20世紀90年代后規劃的目標和理念不僅包括經濟增長、創造就業、收入分配公平、可持續發展,而且還包括文化的多樣性和政治參與等社會、文化和政治目標。我國經過長期的探索,確立了科學發展觀的規劃指導思想,在此基礎上對規劃內容進行調整。第二,規劃的內容涵蓋領域不同。發達國家的規劃一般集中在經濟、社會、生態環境等領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特點較為突出。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往往涵蓋經濟、社會、生態、文化、外交等各領域,“總體”規劃特征明顯,但重點又放在經濟建設領域,社會領域尤其是公共服務領域的內容偏少。第三,規劃內容的組織方式不同。規劃目標是否可行、政策措施是否有效、目標與政策措施的組合方式是決定規劃成敗的關鍵。較為成功的規劃一般都是由明確的戰略目標和可操作性強的政策措施有機組合而成。如,韓國的新五年計劃綱要(1993~1997)對于“100天、半年、各年”的目標都有清晰的界定,這些目標輔以對應的政策措施,組織嚴密。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目標和對策措施不夠明確,五年規劃中的目標多沒有具體分解,各年度實現的目標不清楚,而年度計劃又較少關注五年規劃的目標;而且我國規劃采取了“目標、戰略+配套措施”的模式,每個領域內都有相應政策措施,這帶來了各類政策如何相互協調和配合的問題;政策措施較為寬泛,許多政策往往只是指出方向,缺乏具體的路徑設計,實踐中難以遵照執行;一些支撐政策如投資政策等,與目標間的關系論證不充分,各種政策不一定能完全滿足規劃目標的需要。

        我國發展規劃內容應“有進有退”,圍繞“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要求,在政府可調控的領域內進行內容選擇,減少經濟等領域的內容,增加公共服務領域內容的比重,增加相應的對策措施。規劃內容應實現“虛實結合”,即一方面將總體規劃作為闡述和落實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載體,遵照發展戰略確定規劃目標,體現規劃的戰略導向性。另一方面,還應包含具體工程項目和切實可行的對策措施,與具體工程項目性質相似,政策措施也是規劃的“實體內容”,各項政策是保證規劃和內容實現的基本手段。因此,規劃內容與政策的組合優劣是關系規劃成敗的關鍵因素。應逐步推廣“規劃目標+配套政策”的規劃模式,保證各規劃目標都有相應的配套政策;配套政策采取總體框架和近期具體政策措施相結合的方式,強化政策對規劃內容的支撐和保障作用。

        三、中外規劃的編制程序

        大多數國家編制規劃的程序都包括五個步驟,即前期研究、規劃草案、全面協調、正式方案和公布實施。核心環節是前期研究和協調。其中,協調環節是中外規劃編制程序中差別較大的部分。協調是不同利益主體對規劃方案進行討論、修改、完善來達成共識,促使規劃方案更貼近實際、減少執行阻力的基本手段。因此,協調的范圍和深度是決定規劃成敗的關鍵。發達國家規劃都重視協調,協調的時間要歷時3年,而規劃方案編制僅需幾個月;韓國規劃從開始編制到正式公布,整個過程一般需要兩年時間。其中,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協調;日本一個中長期規劃的制定,一般需要一年左右的審議和決定過程。

        從協調對象看。發達國家規劃是與所涉及到的主要利益群體進行協調,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與各專業部門、地方政府、各類企業、民眾等進行協調,尤其是與企業、民眾間的協調更為重要。協調工作較好的法國、日本、韓國都側重于企業、民眾的協調。如,法國負責規劃協調的現代化委員會(后改稱為計劃工作委員會)由產業組織的代表、政府有關官員、政府指定的專家及工會組織的代表組成。其中,前兩部分人員占60%~70%。我國總體規劃主要與專業部門、地方政府協調,側重與不同專業部門之間的協調尤其是與財政、土地、建設等部門的協調。但與企業和民眾的協調還不夠。到目前為止,國家規劃的初步方案對企業和民眾都是保密的,只有規劃批準公布后,廣大企業、民眾才能了解規劃方案。編制“十一五”規劃期間,民眾、企業還只能通過發展改革委網站專欄反映意見和建議,或采取郵寄信件、電子郵件方式反映意見看法,還不能直接對規劃方案提出意見。目前,我國正致力于推進企業和民眾“知情權”的建設。

        從協調內容看。規劃協調的主要內容包括目標選擇(在眾多可能的目標中選擇最優目標或為大多數群體所接受的目標)、目標與政策手段的配合、討論和修改總體方針和政策建議:最后,形成規劃草案報告。協調是為了確保國家規劃目標的實現,同時又能充分調動地區或企業的積極性,實現國家目標與企業經營活動的協調一致。我國規劃協調主要是不同政府部門、各地方對主要發展指標的可行性進行重點論證,對主要措施、重點項目和資金配套關系等進行討論修改,這與國外規劃大體相同。但協調本身追求的是與大多數群體達成一致,由于我國規劃缺少與企業、民眾的協調。所以,實質上協調內容較國外少。

        從規劃協調的機構看。許多國家設有專門機構負責規劃協調工作,以提高規劃協調力度,韓國的經濟企劃院是組織規劃協調的主要機構,從第五個計劃開始,在計劃草案報送內閣批準前,必須廣泛征集有關方面對計劃目標和政策的意見。我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發展規劃司是具體負責中長期規劃編制事務的機構。從今后的發展趨勢看,我國應建立專門負責規劃協調的組織機構,以委員會的形式搭建規劃的協調平臺。加強規劃與企業、居民的協調,在進一步加大與專業部門、地方協調力度的同時,逐步加強與企業、民眾的協調,尤其是對戰略性產業的企業代表、不同階層的民眾代表進行協調。

        四、中外規劃的評估

        較為完善的評估體系包括監測和評估兩部分。監測是對規劃實施的全程記錄,評估可分為定期評估和不定期評估。定期評估包括年度評估、中期評估、最終評估(后評價);不定期評估主要是指應急評估。各類評估的差異很大,年度評估的重點是評價規劃實施的環境和進程,中期評估的重點是規劃實施環境、實施進程、修改建議和對新一輪規劃的建議。應急性評估的重點是重大突發事件對規劃的影響,最終評估的重點是規劃實施效果評價和對新一輪規劃的建議。

        目前,我國規劃評估體系還不健全,年度評估、中期評估、應急性評估長期沒有開展。2003年,我國第一次開展五年計劃中期評估,并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展規劃司提交了“十五計劃實施情況的中期評估報告”,但該報告總體上是描述式的,沒有對因素進行深度分析來解釋所觀察到的趨勢。

        不同類型的規劃評估重點差別很大,評估方法因此各不相同。指令性規劃的基本目標是實現投資、財政、信貸等的“三大平衡”,主要圍繞經濟增長速度、投資總量等指標來安排具體項目,對其評估的重點是主要指標實現程度和指標之間的平衡趨勢,方法主要是對指標進行定量對比。指導性規劃目標的重點在于闡述和落實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方向及相應對策措施,對這類規劃的評估也集中到落實發展戰略的主要領域,主要是評價各領域的發展是否符合規劃的方向,以及實現的程度如何;評估方法也由單純的定量比較研究向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轉變,包括利用定量指標判斷基本指標的實現程度,依靠專家定性判斷經濟社會發展方向與規劃戰略的吻合程度,利用問卷調查評價規劃對企業和民眾的影響等。

        我國“十一五”規劃是指導性規劃,而且具有一些新特點:一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理念得到較為全面的體現。評估的重點是這一理念的貫徹落實情況,可通過個人、企業等微觀主體在規劃前后的切身感受對比,輔助以必要的統計數據進行評估。二是產業、區域、社會、政治、文化建設等領域“虛實結合”。評估應兼顧戰略方向和具體工程的進度。三是發展指標性質不同。評估應注意到不同類型的指標。應著重從“指標、戰略、滿意度”三方面對“十一五”規劃進行評估。“指標”主要是評估發展指標的實現程度和重大工程項目的進度。“戰略”是評價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各領域的發展是否遵循規劃的戰略意圖。“滿意度”則主要調查企業、個人、政府部門對規劃實施的滿意程度。

        “指標”的評估主要可采用數值對比方法,難點在于約束性指標的評估。約束性指標包括可均分性指標和不可均分性指標,即有的指標可基本平均分到各年,如城鎮基本養老保險覆蓋人數、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等,這些指標均分后通過數據對比直接測度。許多指標包括全國總人口、森林覆蓋率等指標受自然規律影響,工作成效難以逐年體現。為此,一方面,應注重科學合理確定指標年度目標。另一方面,對指標完成情況的測度應放到較長周期考察。還有部分不可均分性指標如單位GDP能源消耗降低程度,國家已對每年實現的目標進行了確定,可對照實現程度進行評估。一些重大工程中也存在類似情況,如,科技創新工程等探索性、試驗性、風險大等項目進程往往具有時間不對稱性,存在“先慢后快”、“先快后慢”等情況,對其評估應使用不可均分性指標進行處理。

        第5篇:企業中期發展規劃范文

        簡言之,規劃即是決定如何達成所訂目標的過程。根據規劃執行,我們即可主動地利用計劃,使資源能在控制之中,而不只是被動的反應。有效的規劃具備下列正面的結果:1、有效地利用資源;2、預測問題;3、將組織的目的傳達給外部;4、評估目標的可行性;5、評估實現目標的各種方法;6、建立事情的優先順序;7、有效減少應急需要。(注:中期指三年至五年,長期指五年以上)。

        物業公司中長期發展規劃實施綱要:

        步驟一:明確進行企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的目的,在公司管理層統一思想認識。

        成立企業中長期發展規劃課題小組,確定總體負責人,確定參與人員的范圍及分工,制定課題研究的工作計劃和完成時間、整個課題可分為課題工作計劃制定、確定課題子項及其負責人、基礎材料收集與分類分析、目標提煉與確定、策略及途徑研究、分析支持性規劃、匯總統稿等幾個工作階段和步驟。

        實施重點:制訂企業戰略規劃必須充分發揮領導作用,強調全員參與。

        步驟二:討論確定中長期發展目標的核心目標組成。

        實施重點:核心目標主要圍繞兩個方向:1、市場發展目標;2、管理服務能力。將企業盈利能力和管理能力二項主指標作為公司核心競爭力的體現。目標的時間軸可分為中期目標(五年)和長期(十年)發展愿景。

        步驟三:著手進行企業診斷與分析、市場分析與預測、行業發展趨勢預測。

        1、企業診斷與分析主要包括以下方面:a、物業公司swot分析(分析企業的優勢與劣勢、機會與威脅);b、企業資源分析(包括技術資源、人力資源、社會資源以及條件資源的轉變等);c、企業經營現狀分析(收入規模、收入結構、盈利能力、管理體系能力、顧客滿意度現狀以及企業各項能力的量度指標、量度工具、量度方法等)。

        2、市場、行業分析與預測主要包括以下方面:a、中期和長期發展中的市場結構研究與預測(從供應方、消費方、競爭對手、市場新加入力量、替代產品等五個方面入手),市場細分研究;b、市場或行業的最新動態及發展方向。市場整體環境的現狀及趨勢(總體環境、產業環境、技術環境)等。

        實施重點:1、在具體分析時,需要對各單項分析維度進行合理分解并細化評估。2、各類管理分析工具及分析方式有很多種,作為管理層人員或研究分析人員在做具體個案分析時,要重點關注針對分析對象所分解的各個明細維度有否有實用價值,是否客觀真實,尤其要避免邏輯錯誤的出現。

        步驟四:分析當前的組織、激勵和人力資源狀況,提出企業中長期人力資源需求,根據業務戰略制訂人力資源規劃、組織結構的設計和調整計劃、激勵機制的設計。

        第6篇:企業中期發展規劃范文

        關鍵詞:電力;規則;管理

        中圖分類號:TM73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 電力發展規則的重要性

        為電力用戶提供充足、優質、可靠的電力,是電力企業的首要責任,同時,作為企業,經濟效益關系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是電力企業經營者必須認真考慮的重大問題。同時,由于電力工業復雜的社會性,它的發展與環境保護、土地資源、設備和一次能源供應、資金籌措、人力資源管理等有著密切的聯系,具體來說,電廠的建設和運行增加了廢氣、廢水、灰渣的排放,產生噪音(火電),對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也可能造成居民的遷移(水電、核電),這些問題需要通過電力規劃進行統籌考慮,在遵循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基礎上,發展電力工業;輸電線路的建設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與城市的發展存在著矛盾,需要彼此協調,將電力規劃列入城市發展規劃中;電力系統的運行可能生產一定數量的電磁波、諧波等,對家用電器或電子產品產生一些不良的影響;另外電力的建設和運行需要大量的資金、設備和一次能源供應、人力資源等,需要與整個社會協調發展。

        2電力發展規則的主要原則

        電力發展規劃必須進行近期、中期和遠景規劃,做到近細遠粗、 遠近結合。近期規劃是解決問題, 遠景規劃是發展問題。

        3.電力發展規則的內容

        電力是系統性工程、牽涉面很廣, 電力發展規劃應在有關設計規程、導則的指導下, 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根據社會經濟發展規劃, 經過論證比較, 形成多方案的電力系統發展規劃。電力發展規劃必須進行近、中、遠期規劃。主要內容包括:現有電力系統概況。分析現有電力系統規模,電力市場構成、供需狀況,電力系統的設備和運行狀況,與周邊地區電力系統的關系,系統存在的問題等。

        電力需求預測。電力需求預測是電力規劃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必須在分析研究電力需求發展、組成及負荷的特性,進行廣泛的社會市場調查的基礎上,總結分析電力市場發展的趨勢及電力消耗的各項主要指標,分析政府提出的社會經濟發展規劃以及產業結構變化情況,找出與電力需求發展相關的因素和規律,從而得出電力需求預測各項指標。同時,必須預測所在系統的電力負荷特性,進行分區電力需求預測。電力需求預測必須有多方案的預測結果,以適應發展的不確定性。

        電源規劃。電源的種類、分布、特性及規劃方案直接影響到電網規劃方案、系統運行的可靠性、穩定性和經濟性,是電力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電源規劃應根據電力需求預測結果,對規劃的全區及分區進行電力電量平衡,在考慮滿足電力需求發展需求和系統安全、穩定、經濟運行的前提下,根據自身能源狀況進行電源規劃。同時,根據相鄰地區的資源狀況,從資源優化配置的角度出發,論證區域間電力交換的可行性和數量,提高社會整體效益和企業的經濟效益。電源規劃必須進行多方案優化。以實現區域資源最大優化效益。

        電網規劃。合理、強大的電網是發電、輸電、用電順利進行的根本保證,電網規劃必須根據電源分布、負荷分布、區域間功率交換、設備制度供應、技術條件、建設條件、資金供應的因素來規劃網絡結構,在進行多網絡結構方案技術、經濟比較的基礎上,提出經濟、可行、滿足需要的電網規劃方案。電網規劃必須進行配電網規劃。

        聯網系統。考慮與周邊系統聯網的可能性和實施方案,通過不同地區負荷自然互補特性,降低系統整體備用容量,節約投資,以提高系統運行抗風險能力和整體效益。

        一次能源和設備供應。電力生產需要大量一次能源,主要有煤炭、油、氣、核原料等,根據電源結構及能源供應市場,對能源供應做出平衡、規劃。同時,針對國內外電力設備供應狀況、價格、資金市場,對設備供應做出評價。

        環境評價。電力工業同樣產生污染,必須對電力發展所造成的對環境的污染做出研究和評價,采取必要的措施,使之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政策。資金籌措和經濟效益評價。估算電力發展所必須投入的資金以及籌措途徑、方式,提出規劃期內的資金流;對電力發展做出比較詳細的經濟效益分析和評價,預測電價。

        人力資源規劃。人是社會發展的主體,電力系統的不斷發展需要大量的管理、技術人才。根據電力規劃方案,提出企業對各種人力資源的結構、需求和配置方案,應考慮人才儲備和培訓。

        4.電力發展規則管理

        電力發展規劃管理是保證電力規劃得以完善和實施的重要手段, 是電力事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電力企業必須制定一整套電力規劃的人才、技術管理細則和管理機制,來保證電力規劃的完善和實施。電力規劃管理主要包括人力資源管理和技術管理兩個方面。

        首先是人力資源管理。領導重視是電力規劃管理的關鍵,各級電力企業公司應確定電力規劃管理的主要負責人,實行領導負責制,負責本電力企業電力規劃的編制、滾動,協調各種相關關系。負責規劃編制工作或管理的部門,應配置足夠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負責電力規劃編制和管理工作,而且,電力規劃人員要有一定的穩定性,有利于規劃編制和實施的連續性。另外,必要時應對規劃有關人員進行技術培訓和管理培訓,加強人才儲備。

        其次是技術管理。電力公司應組織對規劃的成果進行審查,形成最終規劃方案后,上報有關政府部門,使電力發展納入社會發展規劃范疇,成為法律性文本,有利于電力工作的開展,符合社會發展的整體利益。

        各級電力企業公司應根據電力發展的實際情況,在總體規劃不變的前提下, 定期對電力規劃進行短期滾動修改,制定年度實施計劃, 作為工程項目實施的依據,在社會因素或電力工業發展產生較大變化的時候,應及時對規劃進行修編。規劃與工程實際實施肯定存在差異,電力公司應要求規劃者不斷總結、比較,從而提高規劃工作的水平和規劃的質量。

        第三是要維護規劃的權威性。對已通過審查的電力發展規劃,應作為電力企業工程建設的主要依據,在新的電力發展規劃出臺之前, 電力系統的建設要嚴格按照通過審查的規劃方案實施,任何部門或個人不得隨意更改。

        5 結束語

        電力發展規劃的內容主要包括電力系統現況、電力需求預測、電源規劃、電網規劃、一次能源和設備供應、環境評價、資金籌措和經濟效益評價、人力資源規劃等。多年來, 電力企業在其發展進程中,不斷創新管理理念, 努力夯實企業基礎性管理工作, 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也展現了許多管理亮點經驗, 彰顯了企業管理活力。

        6參考文獻

        第7篇:企業中期發展規劃范文

        1人力資源規劃的概念與內容

        人力資源規劃就是通過對人力資源的供給情況與需求狀態進行科學的分析與預測,并制定出合理的措施與政策,保障人力資源服務對象可以獲取到源源不斷的人才需求,人力資源規劃包括以下幾個含義:首先,人力資源服務部門所處的競爭環境處在變化過程中,人力資源規劃強調對各類變化進行合理的分析,保障服務對象在不同發展時期都可以取得人力資源發展需求;其次,人力資源服務部門需要定期調整人力資源政策,保障人力資源可以一直為自身的發展服務;最后,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在幫助企業實現發展目標時,也必須要考慮到它所雇用的每一位員工的合法權益。

        科學的人力資源規劃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服務工作的創造性和積極性,幫助人力資源機構順利實現服務目標,當然,在進行人力資源規劃的過程中,也需要關注服務對象的訴求與利益,幫助他們合理規劃發展道路,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人才的正常流動與配置。人力資源的規劃有著目標性和戰略性的特征,其本質是人力資源政策,在開展規劃工作時,需要根據服務對象來調整人力資源工作,如企業的目標和戰略合理的獲取、配置人力資源。

        2人力資源規劃的類型與內容

        一般情況下,人力資源規劃類型包括長期人力資源規劃、中期人力資源規劃與短期人力資源規劃三種,以企業為例進行分析,人才服務機構在幫助企業制定人力資源規劃時常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長期規劃強調根據企業未來5~10年的發展情況進行規劃,其規劃目的是為了實現企業的長期目標,在規劃時,需要考慮到各類制約因素、宏觀影響以及發展目標,一般情況下,長期人力資源規劃是由若干不同的短期人力資源規劃與中期人力資源規劃組成。中期規劃是根據企業未來2~5年發展情況實施的規劃,中期規劃與長期規劃之間是密切相連的。短期規劃是2年內的規劃,是為了實現企業的既定目標而進行的規劃,在規劃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到各類微觀影響因素。

        從上述分析可知,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綜合企業的發展情況,中期和長期人力資源規劃包括企業總體發展戰略、企業組織發展規劃、人力資源開發計劃、人事制度改革、人員補充計劃、全年績效考核計劃、年度生產計劃、人員激勵計劃、薪酬福利計劃等。短期人力資源規劃包括勞動關系調整計劃、人力資源滿意度調查計劃等。

        3人力資源規劃遵循的原則

        31多變性原則

        我國人力資源管理面臨的環境是非常多變的,不僅僅是外部環境,內部環境也是紛繁變換,服務機構在幫服務對象制定人力資源規劃時,需要對各類環境進行系統的調查和研究,了解他們發展的具體需求,根據自身的需求合理規劃。為了適應內部與外部環境的變化,需要預測可能出現的變化與風險,制定出抵抗的風險解決策略。

        32發展性原則

        之所以要對人力資源進行規劃,就是要實現服務對象的雙重發展,獲取到預測性的發展目標,在規劃人力資源時,不僅要考慮到企業需求,更要關注應聘者的愿望,要明確他們之間是相互依托的,如果不考慮到應聘者的需求,必然會損害招聘單位的正常發展目標。科學的人力資源規劃必須要兼顧兩者的雙重利益。

        33供給性原則

        在規劃人力資源時,需要明確根本的目的,首先解決服務企業人才的保障問題,只有解決人才的后顧之憂,才能夠進行系統的人力資源規劃,才能夠更深層次的開展人力資源開發和管理工作。

        34合作性原則

        科學的人力資源規劃僅僅憑借一個部門的力量是無法完成的,在開展人力資源規劃工作時,人力資源部門需要加強與其他部門的聯系與合作,吸引管理人員的參與,多聽取不同部門管理人員的意見和建議,充分解決服務對象的各類問題。

        4人力資源規劃的實施步驟

        41人力資源計劃的預測

        考慮到企業的人力資源現狀,對各個時期企業人力資源發展需求進行系統的評估,其中的核心工作就是需求預測與供給預測。

        (1)需求預測。顧名思義,需求預測就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針對企業未來發展需求對人力資源的質量與數量進行合理分析,估算其結構的變化,將企業發展目標作為預測基礎,綜合考慮到現階段的生產率與組織結構,并根據企業發展環境預測后續的發展變化,分析產品結構變化、生產工藝改進、組織結構變化、新技術推廣情況,綜合各類因素分析人力資源可能發生的變化。

        (2)供給預測。需求預測是供給預測的前提,合理的需求預測工作可以幫助企業管理人員了解到企業完成某項目標所需的人員數量和其他要求,看企業可以從哪些渠道獲取到這些專業的人才。在開展此項工作時,需要分析企業現有人力資源的狀態,了解員工工作現狀,以此為基礎制定出科學的計劃。

        42人力資源規劃的激勵

        (1)制定出簡單的激勵機制。大企業常用的階梯式考核模式是大多數中小型企業的,鑒于此,企業在制定人才管理機制時,必須要遵循簡單化的特征,要注意到,人才管理機制的建立會涉及大量的時間,在應用的過程中,需要采用簡單的管理模式,這樣才能夠有效提升應用成效。

        (2)激勵機制的實施要遵循平穩性原則。就現階段很多企業人力資源激勵實際情況來看,激勵機制并不完善,對員工多實施固定薪酬制度,員工多勞多得,有相當一部分數量的員工沒有醫療保險與工作合同,致使員工沒有歸屬感與安全感。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可以循序漸進的推行激勵機制,逐步完善員工的薪酬制度,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讓他們可以全心全意為企業服務。

        第8篇:企業中期發展規劃范文

        【關鍵詞】 企業;青年人力資源;開發利用;措施

        人力資源是企業的關鍵資源,影響著企業的競爭實力。特別企業中的青年員工,他們正處于黃金階段,精力充沛、觀念前衛、充滿朝氣與活力。因此,加強企業青年人力資源開發具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對于企業青年人才的開發與利用,應該注重長遠,實施科學合理的人才開發利用戰略。

        一、企業青年人力資源的優勢

        一是數量上占絕對優勢。在企業中,主要以青年員工為主,約占70%的左右,是企業的主力軍。從這個層面上講,抓住了企業青年員工,就抓住了企業人力資源的主體。二是整體素養占較大優勢。具有明顯的年齡優勢,他們活力四射、陽光向上、身體健康、反應快捷、可塑性強。他們對工作具有很高的熱情,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強,對生活充滿希望和信心。三是發展潛力較大。在企業青年員工中,高層次的專業人才并不多,特別是高層次復合型專業人才更是少之又少。這就說明企業青年的發展潛力巨大,一旦將企業青年的人數優勢轉化為人才優勢,將是企業十分寶貴的人力資源。故此,加強企業青年人力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加強企業青年人力資源開發與利用的有效策略

        1、不斷完善開發與利用機制

        一是完善青年人才引薦機制。一方面,要拓寬青年人才引入渠道。從高校、社會廣泛吸納企業所需的各類崗位人才,特別是高層次復合型專業人才。另一方面,完善人才推薦制度,健全青年員工晉升機制,大膽啟用青年員工,鼓勵推薦和自薦,充分發揮企業社團作用,將優秀青年員工吸納到業務骨干隊伍和重要崗位上來,將其作為企業后備人才和領軍人物培養和鍛煉。

        二是完善青年扶助機制。一方面,建立青年員工生活幫扶制度。在生活上多關心青年員工,切實為青年員工排憂解難,解決實實在在的問題,讓青年員工感受到企業集體大家庭的溫暖。另一方面,多關心青年員工的思想。對青年員工在思想精神上多關心,根據青年員工的需求,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企業文化活動,以豐富青年員工的精神生活,從而激發青年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是健全公平競爭機制。青年員工正處于積極追求上進的階段,希望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不斷提高人生的價值,每個青年員工都渴望被認可、提拔。但是企業可以提供的職位比較有限,故此,為了激勵青年員工快速成長,要根據公開公平公正的人才競爭原則,構建擇優選拔錄用人才的競爭激勵機制,建立“賢者上、庸者下”的用人環境。建立績效工資制度,將工資待遇與青年員工的工作業績、業務水平、工作表現等掛鉤,實行績效考核評價,完善青年員工科學合理的晉級加薪機制。讓每個一個青年員工都能夠在合適的崗位上發揮出最大的價值,真正做到人盡其才、各得其所。將真正德才兼備的青年人才選拔到重要崗位上來。

        四是健全獎懲制度。青年員工精力充沛,血氣方剛,往往容易沖動不顧及后果,具有很強的好勝心、虛榮心和進取心。故此,要根據這一特點構建科學合理的獎懲制度,以規范青年員工的行為,充分調動他們工作的積極性。對于表現突出,業績優秀的青年員工進行獎勵,以充分調動青年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同時,對于業績不佳、表現不優甚至出現重大失誤的青年員工,應該采取一定的懲罰制度,以增強青年員工的責任心,規范他們的行為,從而警示青年員工。

        2、健全青年員工培訓機制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青年人力資源的支撐,要不斷提高青年員工的專業素質和技能,才能夠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因此,必須高度重視企業青年員工的培訓。

        一是摸清實情,根據青年員工知識技能情況謀劃培訓計劃。要制定長期、中期和短期培訓計劃,要按照不同的崗位開展培訓,創新培訓方式,充分發揮老中青傳幫帶作用,不斷提高青年員工的基本技能。特別是要加強對新項目、新技術的培訓和學習,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同時還要注重長遠培訓與突擊培訓相結合,生產經營與崗位培訓相結合,以不斷提高企業青年員工的專業技能,從而給企業創造更多的剩余價值。狠抓培訓工作的落實,保證培訓資金、培訓時間、培訓效果,使有限的培訓經費發揮出最大的經濟效益。

        二是創新培訓模式。除了傳統的方法外,應該立足崗位實際,切實開展好企業大練兵,在推進企業培訓的同時,也推動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不斷完善青年員工培訓激勵機制,將培訓結果與員工的工資待遇、崗位調整、晉級晉升直接掛鉤,從而充分調動青年員工參與培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完善青年人才開發與利用戰略

        一是根據青年員工的特點制定青年員工的開發與利用戰略。可以根據企業生產經營需要設立專門的獎項,成立青年成才基金會,發放青年專項獎勵津貼,以不斷激發青年員工奮發有為地斗志,以促進青年員工更快地成長。將企業發展規劃與青年員工發展規劃相聯系,在制定企業發展規劃的同時,還應該切實制定好青年員工發展規劃。一方面讓青年員工感受到企業發展的光明前景,增強企業對他們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使青年員工感到工作上有奔頭、事業上牽頭、思想上不壓頭、付出后有甜頭。另一方面,完善青年員工的長遠發展規劃戰略,以青年員工的發展促進企業生產經營目標的實現,以助推企業健康快速地發展。

        二是不斷提高企業青年員工待遇。一方面,要提高青年員工的經濟待遇,想方設法為他們創設優越的物質生活條件,使他們免除后顧之憂。另一方面,要不斷提高青年員工的政治待遇、崗位待遇,以不斷滿足青年員工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給青年員工搭建實現人生價值的廣闊舞臺,不斷提高企業的生產力。同時,要充分開發和利用青年員工的實力。應堅持超前性、前瞻性的原則,充分發掘青年的潛能。

        三、結語

        青年員工是企業最為寶貴的人力資源,是影響企業當前生產經營效益實現的重要因素,更是決定企業未來發展競爭實力的核心力量。因此,我們應該高度重視企業青年人力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不斷完善開發與利用機制、人才培訓機制,實施青年人才戰略發展規劃,完善青年人才引薦、激勵、晉級和獎懲制度,完善培訓教育機制,不斷提高青年員工的專業素質,以增強企業的戰斗力和生產力,從而給企業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以促進企業又好又快地發展。

        【參考文獻】

        第9篇:企業中期發展規劃范文

        一、**年工作回顧

        1、理清思路,明確目標。年初,全面分析**年經濟運行情況,預測**年經濟發展的環境,深刻認識面臨的挑戰和可能出現的問題,根據市委、市政府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編制出**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提出了**年經濟社會發展基本思路、主要目標和工作重點,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描繪了奮斗目標方向。依此,撰寫《**市**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和**年計劃(草案)》,依法向市人大會議報告,審議通過執行。

        2、加強經濟運行監控和預警預測,當好領導參謀。根據年初市人大會議審議通過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以及市委工作會議精神,積極做好經濟運行情況的調查研究,掌握執行情況,做好經濟運行的監控和預警,及時發現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做到一季度一分析,為領導決策提供參考。依法向市人大匯報**年上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并根據市人大提出的審查意見,制定措施,加強重點經濟工作,確保經濟社會繼續持續健康發展。10月份,在科學預測**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基礎上,深入分析**年經濟運行情況,既充分看到各種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又深刻認識面臨的挑戰和可能出現的問題,初步編制出**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提出了**年經濟社會發展基本思路、主要目標任務和工作重點。并按照要求上報省發改委,為省發改委編制全省年度目標提供依據。監控“十一五”規劃執行情況,為做好中期評估奠定基礎。

        3、突出重點,抓住關鍵。項目工作是全市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發改委的中心工作。一年來,按照職責分工,增強項目意識,多方捕捉信息,搶抓政策機遇,加大向上爭取力度,項目爭取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由于經貿方面項目屬于國家、省政策導向性項目,項目少資金量小,但是為了爭取有限的項目資金,我們充分利用擴權機遇,在幫助企業完善報批材料的基礎上,加大爭取力度,今年新爭取棉花加工企業400噸打包機發行項目3個,分別是華紡企業、銀和公司和第一油棉廠等,共爭取貼息資金75萬元,每個企業25萬元,項目爭取個數在五個擴權縣市中占第一位。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年將全部關停400噸以下的打包機,項目爭取資金數量雖小,但為企業今后的發展爭取到了入場券,求得了生存權,意義重大。

        4、育特色,抓亮點。一是進口設備免稅申報工作創歷史新高,繼**年該項工作權限下放我市后,我們積極學習各項相關政策,理清工作思路,迅速熟悉了業務,當年為永泰棉紡爭取12臺進口全自動絡筒機設備免稅。今年又為南陽裕祥、華紡企業等兩個企業爭取進口設備免稅,目前進展順利,兩家企業均已獲得國家發改委的確認,進口設備正在辦理,這兩個項目將為企業節約投資2000萬元以上,同時,大大地提高了企業的裝備水平,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二是積極爭取**年進口棉花關稅配額。按照國家、省發改委通知要求,對我市棉紡企業進行全面調查,對符合申報條件的企業,進行宣傳發動,增強申報信心,通過篩選,對符合條件的華紡企業,南陽裕祥、永泰棉紡和瑞達紡織等4家企業的申報材料進行認真審查,補充完善,達到上報要求。為加強爭取力度,委主要領導赴省發改委做工作,發改委同意部分項目上報國家發改委,屆時,將為我市企業減少原材料成本500萬元以上。

        二、**年工作重點

        **年,工作基本思路是: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按照委黨組的安排部署,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開展調查研究,加大對經濟社會發展運行情況及問題的分析和預測,為市領導當好參謀。

        工作重點是:

        一)、綜合工作

        1、科學制訂好**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指導經濟社會健康持續穩定發展。

        2、加大調查研究力度,做好國民經濟運行的季度分析和均勢預測,為領導當好參謀。

        3、做好年初和年中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報告的起草,依法向市人大匯報,并依據人大提出的意見,進行調整。

        二)規劃工作

        1、認真做好“十一五”規劃的中期評估。**年是“十一五”規劃承上啟下的一年,要充分評估前兩年規劃執行情況,認真客觀預測后三年的運行情況和發展趨勢,提出主要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工作重點和任務的評估意見,并以市政府名義向市人大匯報,對需要進行的調整的,待人大同意后進行調整。

        2、全面收集整理全市主體功能區相關數據資料,積極配合省發改委規劃區做好主體功能區規劃。

        3、完成丹江口庫區**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和庫區六鄉鎮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配合做好南水北調工程對口項目支援。

        4、按照國家對進口設備免稅政策調整的要求,做好企業的宣傳服務工作。

        三)經貿工作。

        一是做好棉花加工企業加工資格的換證工作;

        二是加大督查力度,促使納入省400噸打包機技改

        計劃的3個項目(雪陽棉紡、華紡紡織、銀和公司)的建設進度,確保**年5月前建成投產。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五月天天堂AV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一级特大黄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堂麻豆 | 日韩亚洲欧美中文三级 | 午夜福利757永久网站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