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財經專業就業方向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職業環境 財經類大學生 職業生涯規劃前言
近年來,大學生就業困難問題已經是社會中的熱點問題之一,尤其是在金融危機之后,全球經濟都進入低迷期,提高就業問題就成為了各個國家中的重點。自從我國高校開始進行擴招之后,每年的各類畢業生不斷增加,社會中的需求嚴重不足,大學生就業形式復雜,所以大學生能否順利就業就成了社會發展的重點問題之一。為了使這個問題能夠解決,更加合理的進行人力資源分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非常必要。我國的大部分高校都以經開展了職業生涯規劃的教導課程,但相比于國外來說,我們的職業生涯規劃發展還是比較落后,還有很多問題需要我們去研究和改善。
一、財經類職業環境現狀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社會對于財經類的專業人才需求量還是很大,雖然目前應屆畢業生數量急劇增加,就業困難,但是對于財經類專業來說職業環境依然比較好,在各職業中,財經類的招聘需求量依然是前幾位,根據調查表明,社會中對與財經類的畢業生接受意愿還是很大,有百分之九十的企業可以有長期需要。目前財經類職業環境的優勢還有很多:
(一)財經類專業就業方向比較廣
目前我國很多大型國有企業、合資企業、或者中小型民營企業對于財經類畢業生的需要還是很多,而且行業結構的變化影響也很少。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財經類的就業渠道也越來越多。比如有很多財經類的報紙雜志周刊等都不斷出現,很多非專業性的綜合報社都需要對財經做很多文章,這就需要大量的財經記者或者財經編輯,這就為畢業生又提供了很多就業空間,而且很多學校和培訓機構也十分需要工作人員。
(二)市場需求量大,發展穩定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財經市場中對于專業的人才需求量一直都很高,在職業市場的需求中可以占據前三名,而且有很多專家分析在以后的財經市場中,還有很多專業有發展空間,所以相對于其他的專業,財經類的職業環境還是非常好的,畢業生能得到穩定的發展。
二、大學生職業規劃問題
雖然目前財經行業的職業環境相對良好,但是對于但學生來說,這也并不代表財經類畢業生就能在非常容易的就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
目前我國財經類畢業生的知識體系還是不夠豐富,缺乏社會經驗,對于就業信息的獲取也沒有特定的渠道,只是簡單的在網上看看招聘,道聽途說。目前大學生中的獨生子女比較多,有嚴重的啃老思想,對于就業的意識也很薄弱。根據對全國大學生的調查研究,有百分之六十三的財經類大學生對自己日后的就業類型有模糊的方向。有明確規劃的大學生僅有百分之二十三,百分之十二的大學生表示目前還沒有考慮過就業問題。在調查過程中,很多被調查的大學生對與日后的職業生涯都沒有太多考慮。百分之五十五的學生對職業只有模糊的概念和想法;百分之二十的同學表示對畢業之后感到迷茫,不清楚自己能做什么;只有百分之二十五的同學對于未來職業有二到六年的職業規劃。而且目前很多畢業生都是從家里到學校里,兩點一線,對于社會經驗還是很匱乏。很多大學生知識利用假期進行短暫的打工,對于日后的就業問題和生活壓力沒有準確的認識。簡單的以為畢業之后就能找到工作,沒有就業的危機意識。這就會導致學生在學習中的學習目的不清楚,在大學期間知識混時間得到文憑,不為日后的工作努力學習。
在學校方面,對于職業生涯規劃的教導還是不到位,教師一般都是使用學校干部或者輔導員,這樣的情況下教師沒有經過專業的職業生涯培訓,對于教學來說起不到好的效果。同時,在職業生涯教導中,學校的硬件不夠,教學方法單一,大部分都是集體進行講述,只是單純的教導理論知識,在實際的實踐應用中很少,這種敷衍的教學方式讓很多大學生對于職業規劃教育只是停留在表面上。
三、加強職業生涯規劃的對策
在我們的人生過程中,職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我們參與到社會中的關鍵,我們的職業生涯規劃關系到我們的職業能否順利的進行,能否愉快的工作。所以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加強自己的職業觀念,提高自己的規劃能力,養成終身的職業生涯規劃理念,這樣才能在滿意的狀態下進行工作。
在大學生本身來說,要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職業意識,并對自己的目標進行激烈。如果有高目標就要努力克服過程中的困難,有堅韌不拔的意志向自己的目標努力。不斷鞭策自己,讓規劃成為現實。在大學學習期間,要培養自身的興趣愛好,明白自己的缺點,了解自己的性格,并且對相關的職業信息進行了解,明白日后的射虎需要和自我的發展方向。對于財經類的各方面知識都進行學習輔修,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
對于學校而言,可以組織大學生多進行職業實踐活動,讓大學生能有正確的就業理念,增加社會經驗,對于日后能夠分配職業資源打好基礎。
在社會方面,要繼續發展財經行業,讓大學生能有更多的工作崗位,有更好的發展空間。另外,在教育制度方面要持續進行發展建設。按照社會中的實際需要來設立學科、專業,控制好專業的人數,避免畢業生過于“擁擠”,就業困難的情況出現。另外,要讓大學生的就業市場更加規范化,提高大學生的培訓和保障,讓大學生的發展更加優化。
參考文獻:
[1]張芝萍,倪志華.大學生就業狀況及對策淺析[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12).
[2]金國峰,董富華.高校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方式與就業渠道探索[J].理工高教研究,2005.
[3]向欣.當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現狀與對策[J].現代教育科學,2008,(5).
關鍵詞:地方財經院校;金融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投資理財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4156(2013)01—153-03
教育部和財政部2010年7月在《關于“十二五”期間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指導思想別強調,本科教育應更好地滿足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對應用型人才、復合型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的需要。在高等教學錯位競爭發展趨勢下,復合型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是研究型重點大學的培養任務,地方院校應重點培養應用型人才。
金融工程本科培養以地方財經類院校作為中堅力量,51%的金融工程本科在地方財經院校。財經類院校的人才培養受到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快速推進嚴峻的挑戰,其人才培養目標的合理定位是“根據多樣化的社會需求,確定財經本科教育培養應用型人才”(張進,2006)。因此,地方財經院校金融工程本科也需要實施面向應用的人才培養改革,以順應高等教學大眾化趨勢和響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與教育部的本科質量工程。
一、地方財經院校金融工程本科專業培養困境
國內金融工程本科專業屬于教育部認可的目錄外專業,其培養是以國外金融工程碩士教育(Master in FinancialEngineering,MFE)為藍本,要求學生具備金融學、數學和計算機科學交叉學科知識背景和專業能力。從學科結構、培養層次和學生能力分析發現,作為金融工程本科培養中堅的地方財經院校根本就培養不了本科生具備這種金融、數學和計算機科學交叉的專業能力。
1.地方財經院校數學和計算機科學基礎薄弱。作為金融、數學和計算機三學科融合交叉的體現,國外金融工程碩士通常由大學的商學院(國外金融屬于商科)、數學系和工程學院聯合授課,其實質是以數學工具來建立金融市場模型和解決金融問題。然而,地方財經院校傳統的經濟管理專業和學科體系限制了其對金融工程的數學和計算機學科支撐:一是這些院校的數學教學以“經濟數學(俗稱數學三和四)”為主,要求較低,即使為金融工程專業開設“理工科數學(俗稱數學一和二)”,教師長期習慣“經濟數學”的教學模式,導致教學的深度和難度以及課程的成熟度都難以達標;二是地方財經類院校的計算機教學也缺乏專業性,授課主要由偏重管理的信息管理學院負責,難以實現程序設計、算法優化等教學要求。數學和計算機偏科的現象不僅是地方財經院校,中央財經大學等教育部直屬的財經院校也同樣因為學科問題而被排除在“985工程”之外,與研究型綜合大學差距明顯。同時,財經院校學科偏科還體現在“金融工程”課程建設上,所有獲得“金融工程”國家精品課程的高校都是具有綜合學科優勢的“985”研究型綜合大學,沒有一所財經院校,即使是教育部直屬的重點財經院校也如此。因此,數學和計算機學科缺陷嚴重制約了地方財經院校金融工程本科的培養。
2.地方財經院校本科層次難以到達金融工程的培養目標。在金融、數學和計算機學習過程,金融工程本科生面臨工商管理專業同樣問題,跨學科學習導致學生疲于應付金融、數學和計算機課程學習任務,泛泛的學習難以精通,因而數學建模的金融工程專業技術能力難以形成,這種天方夜譚式的學科交叉培養形同虛設。因此,以金融、數學和計算機學科交叉培養不適合地方財經院校當作金融工程本科的培養要求和培養定位,只適合相關專業研究生的培養。這不僅是國外金融工程只有研究生項目的原因,而且也體現國內實力雄厚的“985”綜合性大學不設金融工程本科之上,例如四所“金融工程”國家精品課程高校僅武漢大學保留金融工程本科,而同是首批開設金融工程本科和“金融工程”國家精品課程高校的廈門大學2009年取消了金融工程本科專業。
3.地方財經院本科畢業生難以勝任目標職位。從培養方案來看,金融工程本科定位培養面向投行、基金和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高層次金融技術人才——金融工程師(Quant),從事衍生品定價、模型的建立和應用、模型驗證、模型研究、程序開發和風險管理等工作。這些工作需要精深的數學建模能力,而事實上金融工程本科生只具備金融基礎知識和常規業務素質。因此,地方財經院校培養的金融工程本科畢業生不能勝任需要數學建模的金融工程相關職位,同時各大財經招聘網站的相關職位招聘信息也從來不把本科畢業生作為招聘對象。
綜上,地方財經院校難以將本科生培養成具有數學建模能力的金融工程師,因此,其金融工程本科培養必須重新定位。
二、金融工程本科面向投資理財的培養定位可行性
地方財經院校難以培養跨學科合格的金融工程人才,其金融工程本科培養必須順應人才需求的趨勢,經分析和梳理,面向投資理財的專業定位是現實的選擇和最可行之路。
1.投資理財就業穩定而有潛力,是金融工程本科最佳的就業渠道。遵循著名哈佛校長德里克·博克將學生的發展與社會需求(就業市場)相結合的高等教育思想(潘金林,2010),將投資理財作為金融工程本科學生發展和社會需求的結合點:從培養規模來看,金融工程本科只需很小的金融就業細分市場,2010年金融工程專業畢業生僅有2000—3000人,不到金融專業的8%;同時,整個金融就業市場前景廣闊,2003-2007年我國金融從業人數比例不到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四分之一(齊小東,2010);再者,資本市場擴容和直接融資比例增長的趨勢下,以證券業發展為基礎的投資理財就業將獲得結構性增長和突破,金融工程以投資理財作為就業方向將非常穩定。
2.投資理財緊密聯系金融實務,是金融工程本科最好的切入點。由于數學和計算機培養的學科缺陷,地方財經院校實現不了數學建模解決金融問題的金融工程本科培養目標,只能退而求其次,弱化數學和計算機的培養要求,利用其經濟金融的學科優勢,凸顯培養以投資理財為主的金融知識和能力,不失為可行之路。拋開數學和計算機課程,國外金融工程碩士的金融課程主要是股票市場分析、投資組合分析、期貨和期權、資產定價、資本預算、固定收益分析、利率模型、金融風險管理等,這些課程正好構成投資理財的知識體系。與此同時,投資理財是金融工程的基礎性工作,本科生可以從投資理財切入證券業,積累經驗提升成為真正意義的金融工程師,未來發展空間和潛力無限。
3.投資理財實務素材豐富,是金融工程本科合適恰當的教學內容。投資理財內容翔實具體,既可發揮地方財經院校的學科優勢,又能作為金融工程本科生的培養定位:(1)投資理財教學內容充實豐富,與以期貨期權為重的金融工程教學因國內實務匱乏而枯燥空洞截然相反,投資理財實務工作成熟而繁榮;(2)投資理財的教學素材易于收集,例如,豐富的證券軟件財經資訊和各大網站財經專欄的投資理財專題;(3)投資理財不僅是有豐富的案例和實務可供講解和學習,而且得到以資產組合理論為代表的現資理論體系強有力支撐。因此,投資理財非常適合用來培養本科生。
三、面向投資理財的金融工程專業教學改革
應用型金融工程本科面向投資理財的培養定位是一條現實可行之路,為了進一步理清地方財經院校金融工程本科培養的教學改革,本文以貴州財經大學為例,考察金融工程專業知識能力結構重新設計和課程改革。
1.貴州財經大學金融工程本科的背景介紹。貴州財經大學金融工程本科教學和培養由金融工程教研室具體負責,所屬金融學科背景扎實、優勢凸顯,是貴州省唯一的金融學碩士學位授予點、金融學重點學科建設單位和金融學省級示范專業建設單位。同時,該學科的教學改革也備受關注,先后獲得了教育部2009年度“‘面向基層、面向三農’的金融類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009年貴州省級教學團隊“金融學主干課程教學團隊”和2010年貴州教學改革重點項目“面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地方財經院校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整體優化改革研究”等項目。
同時,金融工程教研室師資科研實力強勁,投資理財專業背景扎實。該教研室15名教師博士占10位,集中金融學科70%的科研力量。同時,教研室以投資理財教學為主,有“證券投資學”省級精品課程、“金融工程學”和“投資銀行學”校級精品課程;教師證券研究和從業經驗豐富,在《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金融研究》和《管理工程學報》權威期刊發表證券文章5篇。
2.金融工程專業知識能力結構設計。參照劉德仿等人(2009)的“以能力為主線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框架”、發揮學科背景和教師專業背景優勢,貴州財經大學金融工程教研室將金融工程本科專業培養定位為投資理財,以知識能力結構體系作為議題進行教研室討論,采用逐層分解的結構化方法,將專業能力結構體系分為方向、崗位、能力和知識點等四個層次:(1)就業方向分為投資分析和理財規劃,其中投資分析是理財規劃的基礎;(2)崗位以就業方向為導向,梳理出適合本科生工作的相關機構的基礎崗位,投資分析方向面向實務投資、證券投資、金融市場創新等三個崗位;(3)能力則是崗位需要具備專業核心能力,為了凸顯專業能力,省略通識能力,以證券投資崗位為例,以基本分析、技術分析和投資組合等三種能力為主;(4)知識點是專業能力的知識基本框架,技術分析能力包括基本指標、分析指標、圖形學、分析理論等四個知識點。
3.金融工程專業課程設計與建設。與此同時,依據面向投資理財的專業知識能力結構體系,貴州財經大學金融工程教研室也提出了金融工程專業課程設計和建設基本方向:(1)教研室集中精力重點建設專業主干課建設,專業課是教研室的主要任務和特長,而通識教育和基礎課非教研室所專長,由基礎教學部門負責;(2)選擇投資分析作為專業主干課,理財規劃為專業選修課,以體現投資分析作為理財規劃基礎的課程規律;(3)采用馬建榮(2010)學科邏輯和問題邏輯的課程教學設計方法,投資分析專業主干課以“證券投資學”、“金融工程學”和“金融衍生工具”為原始藍本,借鑒國內相關課程的主要成果,按照不同投資工具分為八門課程(詳細見表1)。
四、展望
地方財經院校是培養金融工程本科的中堅,但在由于學科結構、培養層次和學生能力的原因很難培養出真正具有數學建模能力的金融工程人才。依據地方財經院校的學科優勢、金融工程專業基礎知識和本科培養的特點,地方財經院校將金融工程本科培養定位面向投資理財,以順應高等教育大眾化和與研究型綜合大學錯位競爭的地方院校應用人才培養趨勢。與此同時,針對地方院校應用金融工程本科培養,面向投資理財梳理出方向、崗位、能力和知識點的專業能力結構體系,并提出按照學科邏輯、問題邏輯和投資工具的課程教學改革方案。
依據學科優勢、金融工程專業基礎知識和本科培養的特點,順應高等教育大眾化和與研究型綜合大學錯位競爭的地方院校應用人才培養趨勢,作為地方財經院校的代表貴財金融工程教研室將金融工程位面向投資理財,并提出由方向、崗位、能力和知識點構成的專業能力結構體系和按照學科邏輯、問題邏輯和投資工具改革的課程教學方案,這種應用型金融工程培養模式可以作為其他地方財經院校借鑒的范式。
未來落實面向投資理財的金融工程應用化培養,地方財經院校教學改革和教學方式轉變還需要注意以下問題:一是對金融工程的主要理論和思想進行重新梳理和組織,分課程講解,避免同一個理論在多門課程重復出現的現象;二是吸收豐富的投資理財實務資料作為教學素材和教學案例,增強金融工程專業實用價值和實際意義;三是兼收并蓄,吸納成熟的投資類精品課程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將按投資工具細分的金融工程專業主干課程建設成為特色課程。
論文關鍵詞: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析
一、引言
“就業難”已不是什么新話題,始于2007年末的金融危機對國內外各行各業的影響至今仍未消除,尤其是對外貿行業影響巨大。雖然國家采取了許多諸如調整出口退稅政策等多項措施,但終因主要出口市場需求下降而影響巨大。與之相對應的是外貿企業的裁員、減薪等措施,使本已嚴峻的就業形勢更是雪上加霜。 國際貿易形勢趨冷,國際貿易專業就業形勢令人堪憂。據《中國就業報》關于國貿畢業生流向調研報道: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畢業生從事與國際貿易行業的只有20%,約有50%從事與所學專業毫不相關行業。另外,從201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中,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成為排名第十的所謂失業量較大,且薪資較低的“紅牌”專業。就內蒙古財經學院國際貿易經濟與貿易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實際情況來看,情況與全國趨同,出現了就業難、就業不對口的現象。
二、國際貿易專業就業現狀分析及折射出的問題
近年來,內蒙古財經學院國際貿易專業就業現狀堪憂:其表現在就業率較低、專業不對口,長此以往,對我院的國際貿易專業的發展極為不利,下面以我院國際貿易專業2009屆及2010屆已畢業學生為例,分析國際貿易專業學生就業的現狀及折射出的問題。
(一)畢業生就業統計情況分析。
2009屆共有我院共有國際貿易專業畢業生117人,截止到畢業生離校止,共有50人簽訂了就業協議,67人處于待分配狀態,就業率42.7%,具體就業方向如下:
表1:2009屆國貿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統計表
2009屆
共有畢
業生:
117人,
其中50
人就業
就業方向
所占比率(在就業人數中)
20人進入企業(與專業有關的企業)
40%
18人進入銀行
36%
8人西部計劃
16%
1人當兵
2%
1人考研
2%
1人教師
2%
【關鍵詞】財經類院校 畢業生 就業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11C-0180-03
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轉型與結構調整進入攻堅階段,畢業生就業問題也面臨新的挑戰,尤其是財經類畢業生如何在經濟新常態條件下順利就業,實現自身價值,成為各方關注的熱點。廣西財經學院作為廣西區內唯一一所財經類本科院校,在財經類畢業生就業方面積累了一些經驗與做法,結合該校與麥可思數據有限公司合作的對該校2013、2014屆兩屆畢業生畢業半年后的跟蹤調查,能為更好地提升財經類院校畢業生就業質量提供有益借鑒。
一、廣西財經學院2014屆畢業生畢業半年后就業情況分析
為更好地反映廣西財經學院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廣西財經學院與第三方數據調研機構麥可思數據有限公司聯合開展了對廣西財經學院2013、2014屆畢業生畢業半年后追蹤調研項目。其中專業相關度、職業期待吻合度、離職率等與就業質量密切相關的數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以廣西財經學院為代表的財經類院校畢業生就業現狀及可能存在的問題,具體分析如下。
(一)專業相關度。廣西財經學院2014屆畢業生的工作與專業相關度為68%,比該校2013屆(70%)低2個百分點,比新建本科2014屆(65%)高3個百分點。畢業生選擇專業無關工作的最主要原因是“專業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職業期待”(33%),其次是“迫于現實先就業再擇業”(25%)(參見圖1)。
(二)職業期待吻合度。職業期待吻合度是指畢業生目前的工作與職業期待吻合的人數百分比。職業期待吻合度反映了當前的就業質量和職業匹配度。
1.職業期待吻合度。廣西財經學院2014屆畢業生的工作與職業期待吻合度為53%,與2013屆(53%)持平,比新建本科2014屆(49%)高4個百分點。
2.職業不符合期待的原因。廣西財經學院2014屆畢業生中認為目前工作與職業期待不吻合的,有44%的人是因為“不符合我的職業發展規劃”,有28%的人是因為“不符合我的興趣愛好”(參見圖2)。
(三)離職率。離職率如果較高,會影響到學校在用人單位的聲譽。被動離職反映了畢業生沒有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主動離職會使用人單位認為本校畢業生缺乏忠誠度。
1.畢業生半年內的離職率。廣西財經學院2014屆畢業生半年內的離職率為28%,與2013屆(28%)持平,與新建本科2014屆(29%)基本持平。
2.離職類型和原因。廣西財經學院2014屆畢業半年內發生過離職的畢業生中,有98%有過主動離職,與該校2013屆(99%)基本持平;主動離職的最主要原因是“個人發展空間不夠”(48%),其后依次是“薪資福利偏低”(46%)、“想改變職業或行業”(39%)等(參見圖3)。
二、財經類院校畢業生就業存在的問題及主要原因
自從高校擴招后,大學生就業難成為普遍的社會現象。財經類院校以其特色鮮明的優勢定位和與社會經濟發展密切的專業供給,在各類院校中獨樹一幟,通常擁有較好的生源及較高的就業率。然而,隨著各類院校財經類專業數量的不斷增加及財經類院校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近些年財經類院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凸顯,就業質量并不盡如人意。這其中,從宏觀到微觀,涉及國家、高校、用人單位及畢業生等層面問題及原因。
(一)從國家層面看,財經類畢業生就業市場供需不平衡。當前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意味著我國經濟發展的條件和環境已經或即將發生諸多重大轉變,勞動力市場對于財經類院校畢業生的需求總數和經濟高速運行時相比,穩中有降,然而從勞動力供給看,財經類院校招生每年都在擴招,不斷疊加的畢業生基數,使得就業市場勞動力的供需失衡。這也催生出畢業生先就業再擇業的無奈心理,上文廣西財經學院與麥可思數據有限公司合作調研的2014屆畢業生畢業半年后從事與專業相關工作的畢業生比例僅占68%,有25%的畢業生“迫于現實先就業后擇業”的調查數據很好地折射出這樣一個現實。
(二)從非財經類院校角度看,專業設置欠缺平衡與規劃。伴隨我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而來的,是教育領域財經類院校和專業的蓬勃發展。名字好聽、收入高、工作體面、就業范圍廣等因素吸引著廣大學生及家長奔著財經類專業而來。財經類院校的生源一直保持著穩中有升、每年遞增的勢頭。非財經類院校則通過增設財經類專業等方式“分一杯羹”。高校發展需要良好的生源支撐,在這種市場化的招生爭奪戰中,財經類專業成為了“香餑餑”。然而,各自為政的專業設置欠缺了根據本地實際情況的平衡與規劃,導致財經類畢業生的人數連年上升,并且由于一些不具備很強師資、實訓等條件的院校不能很好地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培養的畢業生質量不高,這種數量與質量的失衡,加劇了財經類專業畢業生的就業難度。
(三)從財經類院校自身來看,與市場需求信息不對稱。由于當前高校的體制問題,生源的擴大與教師收入等密切相關,因此,財經類院校也在千方百計擴大本校生源。在重數量的同時,容易忽視質量,缺乏對結構進行調整與優化的意識。從廣西財經學院的實踐來看,招生總數每年都在增加,專業也是每年都在增加,然而這種專業調整,多是為了增加而尋找理由,而不是根據現實需要推出增設的必要性,對市場需求因素的考慮往往不足。為了擴大本學院規模,為了本學院教師收入增加等利益考慮而增設專業的做法,脫離了社會需求的專業設置與人才培養,最終必然導致高校培養的人才不能很好地滿足社會的需要,導致畢業生就業質量不高,這對于教育資源和學生個體來說,都是一種消耗與浪費。
(四)從用人單位來看,學歷盲目攀高現象嚴重。伴隨高校擴招而來的,是教育領域“學歷過剩”的普遍現象。大量的本科畢業生就業難,使其中一部分人轉而追求更高的學歷,然而這也導致了碩士博士的大量增加。這種就業難導致盲目追求學歷的惡性循環,投射在職場就是專科生能做的工作本科生做,本科生能做的工作研究生來做。對于用人單位來說,一方面高學歷的求職者不斷增加,用人的門檻增高,因此在學歷上存在盲目攀高現象;另一方面,用人單位也反映,和高學歷對應的是求職者更高的薪酬期待,然而高學歷的求職者未必具備用人單位所期望的動手能力和實踐經驗,因此用人單位并不會因高學歷而提供高報酬,這又加劇了就業競爭與壓力。
(五)從財經類院校畢業生自身來看,未樹立科學的就業觀念,就業期望偏高。從廣西財經學院2014屆畢業生畢業半年后的離職率數據來看,畢業半年內有高達28%的畢業生發生過離職,其中主動離職的最主要原因是“個人發展空間不夠”(48%),其后依次是“薪資福利偏低”(46%)、“想改變職業或行業”(39%)等。從離職的原因我們不難看出,畢業生自身的職業發展規劃不清晰及就業期望值過高導致就業半年內心理比較浮躁,未能很好地處理職業發展遇到的一些問題。對任何一份工作來說,半年的時間還太短,不足以掌握該職業甚至該行業的精髓。任何職業都需要與人進行磨合,半年內主動離職,實際上更多地是畢業生內在職業規劃模糊和就業期待過高的反映。
此外,財經類院校畢業生基層就業的形勢依然嚴峻,大部分畢業生期盼高收入的城市生活。廣西財經學院的“啟航獎勵”數據顯示,廣西財經學院2014屆畢業生報名參加大學生村官、農村特崗教師、“三支一扶”項目和“西部計劃志愿者”項目共48人,僅占畢業生總數的0.88%。而對2014屆畢業生做過的問卷調查結果表明,想在南寧、柳州、桂林三個城市工作的學生比例占了約68%,更多畢業生考慮選擇在城市工作和生活;愿意到省外工作的學生只占16.2%。畢業生在選擇就業地區時,往往從個體角度出發,因此都希望選擇一個具有良好工作、生活環境的城市就業,然而其實更多的就業需求和就業平臺在基層,從接待用人單位的情況來看,來校招聘的基層中小企業用人都相當緊缺,然而畢業生卻寧愿在城市里待業甚至失業,也不愿意到這些基層單位就業,這提醒我們,要積極地通過各種途徑引導畢業生樹立科學的擇業觀,認清當前就業形勢,勇于到基層這個更大的舞臺去就業創業,施展抱負。
三、解決財經類院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的對策建議
財經類院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是由社會、經濟、教育、民生等諸多因素綜合構成,因此這些問題的解決也必須從國家、非財經類院校、財經類院校、用人單位及畢業生自身著手,形成合力,才能共同促進財經類院校畢業生就業質量的提升。
(一)國家層面應重視就業問題,做到平穩過渡。就業是經濟問題,也是民生問題。經濟新常態不可避免地帶來經濟增速的放緩,經濟和就業結構都面臨轉型的挑戰。高校畢業生已經成為數量龐大的就業群體。高校畢業生是勞動力人群中最具有知識性和創造性的群體,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不僅對于人力資源是極大的浪費,同時也會使社會產生不穩定的因素。
在經濟新常態下,就業領域必然出現一些新的變化,如就業崗位減少、勞動力市場競爭加劇、勞動者素質能力與產業結構升級不匹配等。如何在經濟新常態下處理好就業問題,考驗著國家層面的智慧,一方面國家需對現行一些不合理的就業政策進行調整,消除束縛勞動力自由流動的體制機制壁壘;另一方面要發掘新的經濟增長點,激發中小企業活力,為有意愿創業的畢業生提供優惠政策和資金支持,推進萬眾創新創業,使創業帶動就業,最終實現經濟和就業結構的轉型升級,以及經濟和就業的平穩過渡。
(二)非財經類院校層面應著眼自身特色,合理規劃專業布局。面對經濟新常態下的就業壓力,非財經類院校應冷靜思考自身定位,找準發展方向,突出優勢特色,合理規劃本校的專業布局。如果說在以往的經濟高速發展的條件下,各高校都設立財經類專業的話,那么在經濟新常態下,財經類職位減少,各高校的財經類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壓力加劇,那些財經教育實力不雄厚的院校的畢業生就業空間可能會進一步被擠壓,從而不能順利地實現自身價值。因此,在國家的教育改革及應用型本科高校的設立的大背景下,非財經類院校應結合自身實際,找對發展路徑,走出適合自己的特色發展之路,做強做精本校的特色專業,而不能一味地貪大求全。
(三)財經類院校自身層面應建立“招生―培養―就業”聯動機制,加強就業指導與服務。財經類學校應建立健全“招生―培養―就業”聯動機制,將就業端口前移,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注重在人才培養各環節增強學生的核心競爭力,以招生促培養、以培養促就業、以就業促招生,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為使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更好對接,可以把就業工作作為一個重要的考核指標,出臺相應的管理辦法。根據畢業生就業意向、就業狀況和就業分布,結合用人單位的人才需求狀況和對畢業生的反饋,科學制訂招生計劃,調整專業招生規模,對就業質量較低的專業進行停招或隔年招生,優化招生專業結構和區域結構,使人才培養更好地與社會需求接軌。
在就業指導與服務層面,建立較為完善的就業指導服務機制。一是在學校層面上,在校院兩級分別建立就業咨詢室,安排就業指導工作人員為學生提供就業咨詢服務,有針對性地提供就業政策、求職技巧、職業規劃等幫助。二是分層次、有針對性地開展就業指導工作,將就業指導服務貫穿大學教育的全程。三是分類別、有重點地開展就業指導工作。針對學習成績好的學生群體,重點鼓勵他們早就業、就好業;針對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群體,鼓勵他們面向基層、面向中小企業、面向西部地區就業;針對就業困難的學生群體,認真做好就業困難學生的摸底、調查和幫扶資格認定工作,建立就業困難學生信息數據庫,統一組織培訓幫扶,努力幫助他們順利就業。四是一對一、有目的地開展就業指導工作。建立校系兩級就業指導服務咨詢室,開展“一對一”就業咨詢,使就業指導更具人性化。
(四)用人單位層面應堅持能力導向,任人唯賢。由于學歷崇拜和就業壓力等多種原因,教育過度和學歷過剩在中國已成為普遍現象,不少畢業生選擇繼續深造以逃避眼前的就業壓力,這也造成了基數不斷增加的高學歷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同時擠壓了相對低學歷的畢業生的求職空間,使用人單位在優中選優的思維主導下,優先選擇學歷更高的求職者,從而導致不科學的用人觀念和不公平的用人標準,有些單位甚至設置了與崗位不匹配的學歷條件作為篩選條件,使能力有余而學力不足的求職者望而興嘆。而這種用人導向,又反過來作用于求職者,使更多求職者盲目追求用人單位所要求的高學歷,造成惡性循環。因此,用人單位應回歸市場經濟本義,堅持以能力為導向,實現人職匹配,任人唯賢。這也是為了實現經濟新常態下企業更高效的人力投入和更高的盈利。
(五)畢業生自身層面應認清形勢、科學謀劃、建功基層。對于畢業生個體而言,能夠順利就業是實現個人抱負及家庭幸福的重要途徑。畢業生要想順利實現就業,應把個人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結合起來,對經濟形勢、就業形勢及個人的生涯規劃結合起來。就目前而言,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增速放緩,然而高校基本都在擴招,畢業生數量連年攀高,在勞動力供需矛盾面前,畢業生切忌好高騖遠、心浮氣躁、眼高手低。畢業生初入社會,欠缺工作能力和經驗積累,想要短期內獲得很高的薪酬待遇和較寬廣的發展空間是不現實的。只有踏實肯干、不斷學習,科學謀劃并做好足夠的積累,變換工作才有意義和價值,盲目地跳槽只會使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陷入更漫長的迷茫與困惑之中。此外,畢業生應將眼光放長遠,勇于將自身發展與社會需要結合起來,到基層更廣闊的平臺施展才華與抱負,基層極缺人才,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極缺財經類人才,相比城市,基層有更多的商機和市場有待開發。
總之,在當前經濟新常態及畢業生就業結構矛盾的大背景下,財經類院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逐漸凸顯,然而解決這些問題并非毫無規律可循,只要國家、高校、用人單位和畢業生多方共同努力,當前就業問題的挑戰也會成為優化就業結構的機遇。
【參考文獻】
[1]汪平.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踐行招生、培養、就業聯動機制[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5(3)
[2]閻小平.就業取向視角下的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 以南京財經大學為例[J].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11(1)
[3]李海霞.財經類大學畢業生就業狀況調查研究[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14(4)
[4]孟丹,汪央.財經類大學生就業意識調查與分析―― 以上海商學院為例[J].上海商學院學報,2013(4)
【基金項目】2014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重點項目(2014JGZ141);2014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一般A類項目(2014JGA220);廣西財經學院2014年度校級課題(2014C110)
法學熱的背后,也需要有些冷思考。根據麥可思研究院的大學生就業報告來看,近幾年來,法學專業就業頻頻亮紅燈,屬于“失業量比較大,就業率比較低的高失業風險型專業”。因此,在報考的時候,你就要對開設法學高校的專業設置有所了解,發掘相同專業名稱背后的秘密,結合自身情況有針對性地報考,才能在法學的天空飛得更高。在本科層次,除了政法類大學,幾乎所有的綜合性大學都開設法學專業,而一些理工科的院校也開設了具有行業特色的法學專業,下面我們就來一覽它們的風采。
法學(不分方向)
很多學校的法學專業不分方向招生,在培養方面也比較注重宏觀。法學專業四年本科時間,重點在于培養學生形成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說話的條理性,樹立社會責任感。在理論層面,學生需要學習法學基本理論和系統法律專業知識,熟悉我國法律法規及有關政策。在技術層面,律師實務、司法鑒定、法醫等技術也要求有所了解與掌握。
必修課程:法理學、中國法制史、憲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刑法、刑事訴訟法、民法、知識產權法、商法、經濟法、民事訴訟法、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等。
就業方向:因為沒有進行專業分流,重視學生法律基礎知識的培養,所以就業范圍比較廣。隨著就業門檻的提高與近年來法律碩士的大規模擴招,許多同學選擇攻讀法學碩士或者法律碩士,提高自己的職場競爭力。如果你還想繼續充電,讀研是最好的選擇。此外,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部門、公檢法機關、公司企業、律師事務所、金融機構等都為法學專業學生提供了大量崗位,可從事律師、法官、法律顧問、法務專員等相關工作。當然,如果你性格外向,熱愛媒體工作,也可以選擇與法律相關的媒體工作,如去法制日報社。央視著名主持人撒貝寧就是法律碩士。
推薦院校:開設法學專業的王牌院校有中國政法大學、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吉林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西南政法大學等。如果你對沖擊這些名校有所顧慮,西北政法大學、山西大學、云南大學也是不錯的選擇。
小貼士:如果不愛做學術,研究法理學等理論型專業,那么司法考試是你在法學領域從業的通行證。這個被稱為“國內最難考的考試”其實對于認真學習的本專業學生并非高不可攀。對法學躍躍欲試的你,不要因為外界的輿論對自己向往的專業望而卻步哦!
法學(衛生法方向)
時下,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成為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當前醫患糾紛愈演愈烈,衛生系統中專業的法律人才的缺口也越來越大。此外,該專業對國家醫事法律的健全,有著推動作用。因而有規范化教育背景的,既懂醫學又知法律的人才的作用日益凸顯,衛生法專業也成為越來越多學生的選擇。衛生法學是醫學與法學交叉的前沿學科,學生既要學習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的知識,對醫學領域有所了解,又要系統學習法律知識,能從法律層面解決衛生系統存在的問題。因而,該專業的可替代性較弱,一旦學有所成且對口就業,前景十分看好。
必修課程:
在法學部分,需要修的課程有憲法學、法理學、民法學、刑法學、經濟法學、商法學、中國法制史、國際經濟法、行政法、知識產權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等。
在醫學部分,需要修的課程有基礎醫學、病原學概論、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概論、護理學概論、藥學概論、公共衛生學導論、診斷學基礎、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等。
專業特色課程:衛生法學、醫事法學、醫事仲裁與訴訟、藥事法學、衛生監督學、醫療糾紛法律實務、外國衛生法學等。
就業方向:除了司法部門、法律服務機構、行政機關,還可以去醫院醫務科做專兼職法律顧問,去衛生系統如衛生局政策法規處等,在與醫療衛生活動相關的執法監督和醫療事故鑒定、醫療糾紛調解等司法工作中有突出優勢。
推薦院校:很多醫科大學都開設有這個專業,在法學專業下招生,如首都醫科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天津醫科大學、大連醫科大學、南方醫科大學等。也有一些醫科大學在公共事業管理(衛生事業管理)中開設衛生法相關方向,授予管理學學位,如重慶醫科大學公共事業管理專業(醫事法律方向)、南京醫科大學公共事業管理(衛生事業管理與法學方向)。
小貼士:不得不承認,很多報考醫學院的學生最初都希望學習醫學專業,因為成績原因不得不調劑到法學等文科專業,也因此造成醫科大學法學招生難、專業差的誤解。事實上,當前法學畢業生眾多,而真正能將法學知識運用到醫學領域的人并不多,在醫事法上術業有專攻地去學習與研究,就業自然不是難事。另外,很多名校招收衛生法、醫事法相關方向的研究生,如北京大學法學院法律碩士項目的衛生法方向,吉林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醫事法學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報考這些熱門高校的人數必然眾多,而如果你本科就是學習衛生法方向,那么備考自然更加容易,成功率更高。
法學(國際法方向)
國際法是作為國際法律關系主體的國家(或者地區)之間制定和實施的法律,這個方向的法學專業主要學習國際公法、國際經濟法、國際私法、軍事法等內容。在大學四年里,你需要學習國際法基礎理論、原理與法律方法,能夠運用國際法分析并解決現實問題。所以,這個方向的學生可以算是復合型實用人才。
隨著國際的交流與合作越來越密切,高校專業設置也越來越國際化,現在一些院校的法學專業的本科向國際法方向傾斜。雖然在專業目錄上沒有體現出來,但通過課程介紹你可以有所了解,所以,如果你有志于學習該專業,就要多關注那些以外交等專業為強勢專業的院校。
必修課程:理學、憲法、行政法、民法、刑法、訴訟法、商法、經濟法、知識產權法、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國際組織法、國際人權法、國際貿易法、國際投資法、診所式法律教育、法律英語等。
推薦院校:這一領域內比較好的院校有外交學院、國際關系學院、中國政法大學、華東政法大學等。
就業方向:國際法方向的學生外語要求更高,從事涉外方向的法律工作較多。可在政府機關、司法部門、對外經貿、涉外律師、投資、金融、證券、保險、海事等法律相關部門工作。此外,大型外企的法務專員也更傾向于要這一專業的學生。
小貼士:帶“國際”二字的專業一般聽起來都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專業,所以更多的付出自不用說。這個專業對英語有極高要求,甚至很多專業課采用雙語授課,所以填報此專業時需要同學們注意,部分院校會對英語單科有所要求。
法學(經濟法方向)
很多年來,高考生對經管類專業追逐的熱度一直居高不下,經管類高校成為報考的大熱門。一些學校往往也開設法學專業,且都和經濟密切相連,法學專業的經濟法方向的錄取分數水漲船高。該專業的培養目標是有堅實的法學基礎知識,特別要掌握國際經濟法方面的基本知識,同時要掌握國際經濟貿易基礎理論知識與實務,并能熟練掌握英語,具有較強的綜合分析問題和獨立解決國內外法律問題能力的法律人才。
必修課程:法理學、中國法制史、憲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刑法、刑事訴訟法、民法、知識產權法、商法、經濟法、民事訴訟法、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公司法、證券法、票據法、保險法、國際貿易法、國際投資法、國際金融法、外國合同法等。
推薦院校:中央財經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上海財經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西南財經大學、東北財經大學、大連海事大學等。
摘要:
在高職財經類特色專業建設中,專業定位至關重要。通過分析目前高職財經類專業定位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高職財經類專業定位的原則和途徑。認為高職財經類特色專業適宜于“寬口徑,窄定位”,關鍵是核心崗位要明確,并根據市場變化適時調整。
關鍵詞:
高職財經類專業;特色專業建設;專業定位
在高職教育市場競爭日益加劇、生源日趨緊張的現實背景下,高職院校依據區域經濟發展和市場崗位需求,立足高等性和職業性建設校本特色專業,是其打造核心競爭力并保持持續競爭優勢的必要手段。專業定位問題是特色專業建設的首要考慮。沒有清晰準確的專業定位,就不可能建成特色專業。財經類專業屬于文科專業,與工科專業相比,較難突出其技術性、操作性和創新性等專業特征;該類專業對應崗位的目標市場范圍廣、需求大、細分多,設置該類專業的院校多、同質性強。因此,明確專業定位是高職財經類特色專業建設中迫切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相關概念的界定
(一)特色專業
專家學者對于特色專業的理解角度和層面有很大差異。我們認為,特色專業尤其是高職院校的財經類特色專業,是指專業設置與區域產業結構及其變化趨勢相匹配,適應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發展實際,課程設計與崗位能力要求相適應,專業技能與職業素質同步提升且最終能得到社會認可并實現高質量就業的專業。其優勢與特色可體現在辦學理念與辦學思路、專業教育、專業教學、專業教學管理和專業建設等方面。
(二)專業定位
專業定位是結合區域產業經濟發展和變化需要以及學校整體發展規劃,以學校整體辦學定位為前提,確定本校專業發展和調整方向、目標等,所進行的一系列具有戰略性的構想和規劃。專業定位問題實際就是想要培養出什么樣的人才,這樣的人才針對什么樣的行業、能勝任什么樣的工作的問題。專業定位的主要項目包括本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具體內容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方向定位,明確專業對應的職業崗位群及核心崗位;二是規格定位,即與同類專業相比,人才培養規格(包括知識、技能、素質及態度要求)的差異性表現在哪里;三是素質定位,明確該專業所培養的人才素質(包含思想道德素質、基本職業素質、身心素質、科學與人文素質)有哪些具體要求。
二、專業定位對特色專業建設的意義
(一)專業定位是建設特色專業的首要一環
專業定位決定著專業的發展方向,進而影響學院的發展目標和方向。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的任務,決定了高職院校首先要解決本校在專業建設中的專業定位問題。只有做好頂層設計,找準就業崗位群,才能有的放矢地按職業崗位群所需人才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構建課程體系,進行課程建設、實訓基地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專業文化建設等,才能滿足區域經濟與社會的發展需求和學生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才能真正建成特色專業,創造真正的高職教育特色專業。
(二)專業定位是特色專業人才培養的出發點和最終目標
只有按照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發展需要和自身優勢明確專業定位,才可能把學生培養成社會需要的、有競爭力的人才。教師教育教學的一切工作需從專業定位的要求出發,由其引領并服務于專業定位目標的實現;而且學校教育對學生成長具有指引作用,在入學教育中就讓學生了解所學專業的專業定位以及未來職業發展方向,圍繞專業定位制定學習與實踐計劃和職業規劃,進而加強自我塑造和培養。教師和學生的目標一致,共同努力,才能增加學生成才的概率。
(三)專業定位是特色專業得到社會認可的前提條件
特色專業只有做好專業定位,適應未來區域經濟和科學技術的變化趨勢,處理好專業定位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適應性與前瞻性的關系,才能創出品牌,專業特色才能堅持下去,才能得到消費者(學生家長和學生)和用人單位認可,讓他們感受到只有這所學校和這個專業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形成品牌效應。
三、目前高職財經類專業定位存在的問題
(一)財經類專業定位與產業的發展和變化趨勢相脫節
這屬于專業定位的產業契合度問題。社會產業發展瞬息萬變,新技術、新產品、新思維等無不改變著我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這就需要與之相匹配的職業教育,而仍有部分專業滯后于這種發展變化,多年一貫制,缺少修訂和變革的動力,直接導致在專業定位的引領下的專業建設、人才培養的步伐跟不上時代的變化,這樣的專業入口(招生)和出口(就業)都面臨嚴峻的困境,更談不上建設特色專業。
(二)財經類專業定位與區域經濟的特定需要不匹配
這屬于專業定位的區域經濟對接度問題。同一專業名稱的專業在不同區域經濟下的人才需求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不能生搬硬套。很多院校在專業定位上普遍存在“跟風”現象,缺乏區域經濟調研,各校同質性強因而可替代性強,缺乏特色因而競爭力不足,造成“千校一面”的現象。
(三)財經類專業定位與市場崗位的需求有偏差
這屬于專業定位的市場認定問題。我們經常講專業建設要實現“入口望,出口暢”,暢不暢要市場說了算。目前就業市場上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的崗位需求不能對接的情況十分嚴重,體現于畢業生在專業知識、技能、專業能力、社會能力和素質等方面供給與用人需求方的要求不一致。因此,學生就業的專業對口率是最終檢驗專業定位準確與否的標準,高職院校需要通過市場調研挖掘市場需求,調整明確專業定位中的培養規格要求,依此來加強教育教學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四)財經類專業定位層次模糊
這屬于專業定位的層次是否清晰的問題。因為國情的原因,我國目前的高職院校中有部分是由過去的專科院校轉軌而來,這部分院校過去在走“小本科”的路子,在專業建設和模式上向強調學科式的本科靠近,重理論教學輕實踐教學,培養出來的學生實踐能力弱,動手能力差,缺乏跨入職場的競爭力。另一部分高職院校是從中專或中職校升格的而來的,從師資準備和運行慣性等方面會較長時間保留著中專或中職校的底色,過分強調技能和動手能力,培養出來的學生雖可能具有初入職場的競爭力,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差,職場晉升的潛力不大,達不到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的要求。由此可見,一方面由于高職教育介于本科教育和中職教育之間,兼具高等性和職業性的特征;另一方面由于不同學校的背景,演變和師資基礎等方面的差異,與本科教育和中職教育相比較,高職教育的定位最容易模糊。
四、高職財經類專業定位的原則
(一)以社會對財經類畢業生的需求為導向
專業定位首先要與產業的發展和變化趨勢相順應,并且能夠滿足本地區的區域經濟的特定需要。依據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高職財經類專業主要是要面向服務和管理第一線來定位專業,比如金融、會計、審計等專業。這類專業的工具、技術的創新頻繁,政策、法規的更新調整迅速,專業定位更需要與時俱進跟上產業的發展和變化的步伐,其調整要做到既積極主動又及時準確;隨著社會經濟和產業的發展,區域經濟的發展特點和需求也會發生改變,專業定位還要善于發掘區域經濟特征和優勢,調整人才培養的方向和重點,以滿足社會尤其是區域經濟對人才的需求,增強為本地區社會服務的功能。與此同時,還需要定期進行社會調研,通過找準產業、行業和區域經濟出現的新特征、新變化,準確預測專業人才需求,合理調整定位,保證一定的前瞻性。簡言之,要解決好專業定位的“需求側”問題。
(二)以財經類職業崗位(群)為依據
高等職業教育的專業人才培養的直接目的是要培養出能勝任某類職業崗位的人才,所以專業定位應該以該專業所對應的職業核心崗位或職業崗位群為依據,即針對著一個職業崗位或一組相關職業崗位來定位。財經類專業由于專業口徑較寬,對應的職業崗位通常以崗位群的形式出現,但在較廣的崗位群中,應明確其核心崗位。比如金融管理的核心崗位是銀行柜員或客戶經理、會計專業的核心崗位是出納、會計等。專業定位應通過對崗位和職業的系統分析,找準職業崗位(群)與核心崗位及相應的素質能力要求。而且高職畢業生一般就職于中小企業,中小企業出于對培訓成本的控制,希望畢業生來了就能用,對畢業生的專業“對口性”和素質能力“適應性”要求較高。這就需要定期調研本專業畢業生的崗位分配、應聘條件、崗位職責、主要工作任務和工作內容及其變化。據此為該專業課程設置與建設提供支持,將典型工作任務所對應的工作領域轉換為學習領域即課程,建立工作領域與學習領域的對接。這樣,學生在學校就可以學習如何工作,并培養相應的職業素養,從而實現學校教育與工作崗位的零距離對接。
(三)以財經類教育資源為基礎
根據以上兩個原則的專業定位能否實現最終還要落實到本校所掌握的教育資源上。要進行一個新專業的專業定位或調整舊的專業定位,必須有一定的教育資源作基礎。客觀的評估本校現有的教育資源,有所為有所不為。避免凡事要求“大而全”的心理,在客觀條件有限的情況下走差異化戰略,充分高效的利用現有資源,仍可創出特色。當然也應當積極創造條件利用各種機會,提升學校的教育資源水平。積極推動校企合作,充分利用行業和企業的師資資源和實訓資源。在本校的教育資源基礎上,合理進行專業定位,挖掘本校特色與優勢,并隨著教育資源的變化適時調整專業定位。簡言之,要解決好專業定位的“供給側”問題。
(四)與財經類職業資格相銜接
現代社會除了學歷,職業資格證書越來越被畢業生和用人單位視為獲得某個職位的敲門磚。根據市場調查和畢業生的反饋,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已不僅僅是從事某個職業的基本要求,更是企業所看重的畢業生知識、能力的象征,是畢業生具備專業崗位職業能力的標志。學生取得職業資格的比率也成為檢驗學校培養質量的指標之一。財經類的職業資格包括銀行業專業人員初級職業資格、證券從業資格證、保險從業資格證書、會計從業資格證,等等。進行專業定位時,與相關職業資格證書的要求相銜接,校正和規范專業定位的方向,并據此調整人才培養目標、設置課程與課程要求規范、做到課證融合,對學校來說,可以保證和提升其教育教學質量;對學生來說,可以增強其就業競爭力。
五、高職財經類專業定位的路徑
(一)建立財經類專業定位的組織機構
成立由行業專家、相應崗位的實踐專家、教學專家及專業教師組成的校內外專家組,為開展特色專業定位的調研、討論、制定方案提供人員安排。組織構成上必須由學校和企業、教學和實踐、一線和管理人員參加,保證工作的順利開展和方案結果的客觀性與科學性。
(二)開展財經類專業定位的調研與分析
1.掌握區域經濟形態的主要特點和地方政府經濟中長期發展規劃。區域經濟未來經濟發展規劃的需要,是確定高職院校財經類專業定位準確性、穩定性、超前性的核心依據,是影響到高職財經類特色專業建設方向是否正確的關鍵問題。以北京市為例,到2014年末第三產業占比已達到77.9%位居全國第一。同時,北京作為首都明確了其核心功能,即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四大功能。非首都核心功能要按照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要求逐步疏散到天津和河北。在北京能夠存在并有進一步發展的必然是圍繞核心功能的現代服務業,可以預期第三產業的比例還會逐步上升。北京地區高職財經類專業定位應緊密契合首都經濟的這些特點和趨勢,與區域產業結構及其變化趨勢相匹配。
2.調研并分析所定位行業的發展潛力和前景。這個分析涉及到特色專業定位能否實現畢業生就業出口通暢的問題,而且這種通暢要有預見性、成長性和持續性。這就需要具有宏觀視角和預見性。為此,可以建立產學研相結合的專業建設委員會,利用不同方面的智慧,發揮各方的作用;同時也可以借助高水平的第三方專業研究機構的報告作為參考或委托其作出專門的調研。這樣才能保證財經類特色專業定位具有預見性、成長性和持續性。
3.明確財經類特色專業定位的差異化。經濟學原理告訴我們,產品的差異性越強,其被替代性越弱,壟斷性越強。對于專業定位來說亦如此,只有明確財經特色專業定位的差異化,才能在競爭環境中打造相對的壟斷地位。高職財經類專業只有從專業定位、定位層次、定位口徑、專業名稱、培養方案、培養方式、就業崗位等多維度塑造差異性,才能提升專業的獨特性和壟斷性,才能使專業獲得成長空間并得到行業、企業和社會的認可。
4.深入調研和分析財經類專業的核心崗位。財經類專業的特色專業定位必須確定其核心崗位,然后才是以核心崗位為圓心的崗位群分析。核心崗位不明確,就無法培養核心崗位應有的知識、技能、素質。
(三)制定財經類專業定位的方案
根據以上調研分析,制定特色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包括該專業對應的職業崗位群分析)和培養規格(包括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即完成定位方案。
(四)建立財經類專業定位的調控機制
根據專業定位的調研分析結果制定的專業定位方案并不是一勞永逸、一成不變的。要適應行業、區域經濟發展需要和市場崗位需求的變化進行評估、反饋和調整,因此要建立專業定位的調控機制。建立專業定位的調控機制是保障特色專業建設活力的有效途徑。通過對區域經濟、行業、企業和專業人才市場進行跟蹤調查,及時掌握市場對高職專業人才需求的變化和專業發展狀況,作為專業定位調整的主要依據,建立職業崗位能力需求變化和崗位人才數量需求變化的調研機制,形成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隨市場需求調整的機制,同時還要形成對培養過程的跟蹤評價機制、畢業生回訪和跟蹤調查的機制,以保證專業定位調整決策的科學性和調控行為的有效性。以專業定位的調控機制為龍頭,建立相應的培養方案的調控機制,以此為綱,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增強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張力.重新思考職業教育定位[N].光明日報.2016-03-10.
[2]邢暉,佛朝暉,郭靜.當前職業院校的定位困惑與政策建議[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3).
[3]牛國良.高職院校財經類特色專業建設探討[J].職教論壇,2015(33).
[4]晏涵,左美蓉,肖清華,袁淑君.高職院校專業定位及人才培養目標體系研究與改革建議——以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國土資源調查專業為例[J].湖南農業科學,2015(3).
[5]范偉.發掘高職學校不可替代的生命力和競爭力[N].中國青年報.2012-02-13.
[6]吳后寬.高職金融保險專業定位與課程設置實證分析——基于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的視角[J].職業技術教育,2011(29).
[7]吳建橋.對高職院校專業定位和品牌戰略的思考[J].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2).
[8]崔巖.高職院校特色專業建設探析[J].職業技術教育,2008(32).
一、調查設計與實施
(一)調查對象
此次調查研究以四川省三所開設財經類專業代表性院校(四川財經職業學院、四川商務職業學院、四川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的就業指導機構和全日制高職專科在校生和畢業生為調查對象。接受調查的抽樣學生四川財經職業學院200名,四川商務職業學院200名,四川工商職業技術學院200名,涵蓋大二、大三階段學生和2012屆部分已畢業學生。參與調查的600名學生分別來自會計、財務管理、財務審計、市場營銷、會計電算化、電子商務、經濟貿易、國際貿易、連鎖經營管理、物流管理、工商企業管理等專業。
(二)調查內容
本研究的調查包括兩項內容:一是關于就業指導與服務情況。包括就業指導服務機構、人員、經費、場地等;就業指導師資隊伍建設情況;就業指導的內容和形式;就業政策與就業幫扶等情況。二是學生就業狀況。包括在校生的就業意愿、就業準備和畢業生的就業狀況。具體內容包括就業率、薪酬、行業分布、區域分布、社會保障、就業心理、就業政策了解、就業方式與途徑等。
(三)調查方法
從高職大學生就業心里、就業服務、就業權利和權益保障等方面確定問卷調查的指標內容。通過搜集和查閱大量資料,確定選題。在調查過程中根據問卷回收、接受調查的機構和學生反饋等情況進行整理,選取與高職學生就業緊密相關的一些問題,力爭在各選題之間保持相對獨立性和邏輯關聯性,最終完成調查問卷。
(四)問卷發放與回收
我們分別調研走訪了四川財經職業學院招生就業處、四川商務職業學院招生就業處、四川工商職業技術學院職業與就業指導中心,發放問卷調查3份,回收3份,回收率100%。在三所學校二、三年級和2012屆畢業生中各隨機抽樣200人,涵蓋會計、財務管理、財務審計、市場營銷、會計電算化、電子商務、經濟貿易、國際貿易、連鎖經營管理、物流管理、工商企業管理等專業。共計發放問卷600份,回收有效問卷561份,回收率93.5%。其中四川財經職業學院回收有效問卷192份,回收率96%,四川商務職業學院回收有效問卷183份,回收率91.5%,四川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回收有效問卷186份,回收率93%。
二、調查結果分析
(一)就業狀況分析
1、就業率從調研結果看,2012年四川財經職業學院就業率99.02%,四川商務職業學院就業率97.76%,四川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就業率93.3%。三所院校的財經類專業近三年平均就業率約在96.69%,其中四川財經職業學院平均就業率約在97.7%,均高于全國和全省高職院校平均就業率。數據顯示與麥可思研究院撰寫的《2012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是吻合的,說明財經類專業依然受到社會的歡迎,就業前景廣闊。2、就業區域從調研結果看,財經類專業學生的就業區域集中在經濟發達的大中城市。選擇成都就業的351份,占62.6%;選擇四川省內二線城市(主要是德陽、綿陽、樂山、自貢等)就業的106份,占18.9%;選擇西南地區重慶、昆明等地就業的45份,占8.1%;選擇上海等東部一線城市就業的35份,占6%,選擇縣級城市就業的16份,占2.9%;選擇西部農村就業的8份,占1.4%。從統計數據看,財經專業學生主要在學校所在區域的大中城市就業,地域觀念強,面向西部、面向基層、面向農村就業意愿不強。3、就業單位類型調研結果看,就業選擇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的113份,占20.1%;選擇國有企業的212份,占37.8%;選擇非公企業的208份,占37.1%;選擇自主創業的28份,占5%。說明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公召吸引力仍然很大,希望職業更加穩定。國有企業的品牌效應、高薪酬和高福利對學生吸引力很大。實際就業中,非公有制企業、中小企業就業的比例更大。受市場激烈競爭的影響和創業條件的制約,學生的創業意識和意愿不夠。從畢業生創業情況看,創業成功至少需要5-10年的時間。4、就業報酬期望與實現分析調研結果看,就業報酬期望值在800-1200元的40份,占7.1%;在1200-2000元的104份,占18.5%;在2000-3000元的243份,占43.3%;3000元以上的174份,占31%。據麥可思公司《2011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高職畢業生平均工資2010屆2142元,《2012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高職畢業生平均工資2011屆2482元。調研數據看,大部分的學生的薪酬期望與現實吻合,能夠比較好的實現,但有部分學生期望值過高,心態不穩定,對就業產生影響。5、就業模式調研結果看,就業選擇考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93份,占16.6%;面向企業就業357份,占63.6%;選擇參軍49份,占8.7%;選擇西部志愿者、三支一扶等31份,占5.5%;選擇自主創業31份,占5.5%。從數據看,學生大部分就業選擇是面向企業和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就業,選擇參軍和參加西部志愿者、三支一扶等項目就業意愿人數有所增加。6、就業途徑調研結果看,自行參加社會招聘就業72份,占12.8%;靠父母親戚幫助就業53份,占9.4%;通過社會中介服務就業81份,占14.4%;校企合作單位實習就業的93份,占16.6%;學校招聘會等提供崗位就業197份,占35.1%;通過互聯網上信息就業65份,占11.6%。從數據看,目前學生就業的主要途徑是招聘會,用人單位集中招聘,規模大,直接可靠。通過學校招聘會和校企合作單位實習就業應該成為職業院校學生就業的重要途徑。7、就業選擇主要因素調研結果看,就業選擇考慮的主要因素薪資213份,占38%;企業發展前景84份,占15%;個人發展前景157份,占28%;專業對口86份,占15.2%;其它21份,占3.7%。數據顯示,學生就業考慮主要因素為薪資和個人發展,對于初次就業學生而言,對專業對口率要求并不高。8、就業心理調研結果看,充滿自信145份,占25.8%;壓力較大213份,占38%;迷茫109份,占19.4%;自卑心理68份,占12.1%;依賴心里26份,占4.6%。面對激烈的就業競爭,多數學生就業壓力大。自信心強的一般是能力強,綜合素質好的學生干部;知識技能較弱,相貌平平,個人素質較差的學生具有自卑心理和依賴心里,希望學校和老師幫助其解決就業。相當多的崗位要求本科以上學歷也是一個重要因素;還有部分的學生就業迷茫,沒有職業方向,值得重視和加以解決。9、畢業去向調研結果看,選擇求職就業414份,占73.8%;選擇專升本58份,占10.3%;選擇出國學習19份,占3.4%;選擇應征入伍17份,占3.1%;選擇創業36份,占6.4%;暫不就業的17份,占3%。數據顯示,絕大多數畢業生選擇就業,但其中創業比例較低,應加強創業教育和引導。2013年國家調整了大學生應征入伍的時間,應加強引導和鼓勵畢業生應征入伍。10、未能順利就業學生情況分析從三所院校看,近幾年來大概5%的學生未順利就業。主觀原因分析:畢業后有旅游、治病等其他安排暫不就業;結婚生小孩;繼續提升學習;不愿工作啃老;就業期望值過高等。客觀原因:因病治療不能堅持工作;身體殘疾學生暫時找不到工作;就業能力欠缺學生,難以適應競爭等。大中城市生存成本高、生活壓力大。蟻族對貧困生在大城市的心理沖擊很大。貧困生求職成功比例大大低于非貧困生。
(二)就業指導和服務情況分析
1、組織機構四川財經職業學院和四川商務職業學院均沒有獨立設置就業指導中心,招生就業合署設招生就業處,就業服務指導作為常規性、事務性工作。四川工商職業技術學院設立職業與就業指導中心。三所學校均成立了學院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在各系建立了學生就業工作小組。四川商務職業學院還在各系專門設立了就業指導工作崗位,其余兩校均沒有設立。2、師資情況三所學校均沒有建立專業化師資。職業指導師資由行政和部分輔導員兼任,雖經過培訓多數教師持有職業指導師資格,但學歷、專業、能力、水平參差不齊。還沒有建立一支有企業人士、社會專家參與的校內外結合、專兼結合的職業指導師資隊伍。調研結果看,認為就業指導教師應具備的知識背景(多選):就業政策知識521份,占92%;就業指導知識561份,占100%;心理學、教育學知識502份,占89.5%;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知識519份,占92.5%;法律知識441份,占78.9%;信息技術網絡知識410份,占73.1%。3、就業指導服務對就業形勢:調研結果看,對當前就業形勢了解并認為非常嚴峻的448份,占79.8%;認為就業形勢較樂觀,就業容易72份,占12.8%;對就業形勢盲目,不了解的41份,占7.3%。對就業政策:調研結果看,對當前就業政策關注和了解的94份,占16.8%;對當前就業政策關注,但不十分了解的318份,占56.6%;對當前就業政策不關注,基本不了解的149份,占26.6%;對行業和企業需求:了解,比較明確的64份,占11.4%;有一定了解,但不明確的296份,占52.8%;基本不了解,也不明確的201份,占35.8%。對職業指導有效形式:選擇專題講座的204份,占36.4%;選擇職業指導課的195份,占34.8%;個體職業指導的106份,占18.9%;網絡指導的56份,占10%;對就業指導服務滿意度調查(多選):提供招聘信息493份,占87.8%;職業適應度測試386份,占68.9%;職業生涯規劃525份,占93.7%;擇業指導417份,占74.5%;求職簡歷制作指導460份,占82%;面試技巧指導521份,占92.3%;商務禮儀培訓539份,占96.2%。4、就業平臺服務希望學院提供就業平臺(多選),從調研結果看,選擇畢業生雙選會的541份,占96.6%;專場招聘會552份,占98.6%;就業網站314份,占56.1%;就業信息QQ群486份,占86.6%;頂崗實習451份,占80.4%。5、就業能力服務希望得到提升就業能力幫助(多選),從調研數據看,選擇職場分享的408份,占72.8%;選擇職業素質訓練提升的515份,占92%;選擇模擬面試的496份,占88.4%;選擇創業教育的174份,占13.2%。
三、對策與思考
(一)加強學生就業觀念教育
1、先就業后擇業。教育學生以務實的態度,積極引導學生畢業后先就業,在實際工作中再選擇就業方向和更適合的就業崗位。特別是要面向基層和大量容易進去的中小企業就業,淡化考公務員,到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外資企業等競爭激烈,人才擁擠的就業去向。2、立足西部,面向基層就業。西部是中國經濟發展最具潛力的地區,也是最急需人才的地方。要引導學生到西部,到基層和艱苦地方去勇于實踐鍛煉成才,實現人生的理想和抱負。但不要太集中在成都、重慶、西安等發達的省會城市,應眼光下移到區縣、鄉鎮和農村地區就業。3、自主創業。市場經濟機會多多,國家對大學生創業政策支持力度逐年加大。要加強創業教育,引導和支持學生在校期間創業實踐,設立創業基金、提供創業項目、建立創業園區、網店等幫助學生創業。鼓勵畢業學生自主創業,加強創業初期的繼續扶持和幫助。
(二)加強學生就業全程指導服務
1、建立學生就業全程指導和服務體系學校應當建立學生在讀期間和畢業后半年或1年內的就業全程指導和服務體系。將職業指導課作為重要的必修課納入課程體系,幫助做好學生職業發展規劃,培養職業素質;建立專業化的職業指導中心,創業孵化中心,配備職業化的指導教師;建立校內外學生實習實訓基地,建立常態的就業信息網絡,努力開拓就業市場,促進學生順利和充分就業。2、建立和打造就業指導專業化師資隊伍就業指導是一項政策性強、要求高、難度大,涉及面廣而復雜的專業技術工作,必須要依靠專業化的師資隊伍才能確保就業指導工作的有效開展。學校應當建立由職業指導師、政府人力資源部門人士、企業負責人、專家學者、職業顧問等組成的專兼職結合的專業化師資隊伍。3、建立政府、學校、企業、家庭四方聯動機制就業是系統的民生工程,應當建立政府主導,企業需求,家庭需要,學校參與的四方聯動機制,切實將政策落地,工作落實,學生滿意、社會滿意。學校要承擔整合資源,幫助和服務學生順利就業和充分就業的使命。
(三)加強學生就業跟蹤反饋
加強畢業生就業信息采集、整理、分析,促進學校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提高學生就業率,促進學校人才培養。目前很多學校委托麥可思數據有限公司等專業公司開展此項工作,專業性、針對性、科比性、權威性較強。
(四)加強學生就業幫扶
學生就業群體中部分因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身體殘障學生、少數民族學生、就業能力較低的學生,在就業的競爭中處于劣勢,需要采取措施,進一步加大關注和幫扶力度。
(五)加大就業工作經費投入
一、財經院校雙語教學目標
目前關于雙語教學目標的認識比較一致即應當是以提高外語運用能力和掌握專業知識作為雙重目標,但應以掌握專業知識為重。通過雙語教學,了解國外的專業理論知識,將外語應用于專業知識的獲取,以專業教學來推動外語水平的提高,并將專業知識用外語來推廣和交流,這才是根本目的
(一)結合課程實際切實提高學生的英語交流能力
財經類院校各專業對英語水平要求相對較高,因此通過雙語教學過程強化學生的英語交流能力特別重要。如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是國際貿易專業的主干課之一,具有較強的國際共通性,多數貿易規則、貿易術語都是直接從英文翻譯而來,開展雙語教學有利于增強教學內容的準確性。外貿業務的各環節,如報盤、還盤等多用英文表述;確認書、合同、提單等文件也多以英文書寫,開展雙語教學有利于增強教學的實用性。因此,掌握國際貿易專業的英語知識,是學生以后順利進行外貿業務工作必不可少的知識和技能準備,這正是本課程開展雙語教學改革的初衷。
(二)提高專業知識水平
對于財經類課程而言,國外相對于國內的研究來講已遙遙領先,相關教育開展也比較成熟。其完整的學科體系、課程設置都是我們要學習的重要內容。通過引入國外優秀教材可以更為直接地學習專業知識,同時為追蹤相關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如在開設國際銀行業務這門雙語課程時可以部分或全部采用國外教材,因為相對國際銀行來講,國內銀行國際銀行業務開展落后,課本知識陳舊,很難見到比較新的業務介紹。因此,如果采用雙語教學將有利于學生對最新知識的學習,為培養適應我國金融業完全開放所需要人才具有重要意義。總之,雙語教學目標同人才培養目標是內在一致的,它是人才培養目標的細分化。
二、雙語教學模式的調查
根據對雙語教學目標的定位,筆者就教材、教學方法等調查了相關財經院校及相關高校,基本173反映了財經院校目前雙語教學情況及學生對雙語教學模式的需求。本調查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對湖南商學院、西南財經大學、廣東商學院、中央財經大學部分學生展開調查。其中研究型大學2所,教學型院校2所,中部1所,沿海1所,西部1所,發達地區1所。共發放問卷800份,回收800份,有效問卷680份。
(一)雙語課程開設基本情況
為了更好地研究財經院校雙語課開設基本情況,筆者對雙語課開出比重、覆蓋率、平均課時、開課性質等做了調查。各學校雙語課程開出率均在10%左右,雙語課程覆蓋率較高甚至達到90%,雙語課時也在36課時以上。但開課性質主要以必修為主,以選修課開出的不多。如表1所示。根據調查可以看出相關學校對雙語課程比較重視,這同教育主管部門對雙語教學的重視是分不開的。這也是經濟開放下,培養新世紀國際財經類人才的要求。表1雙語課程開設情況單位:%
(二)學生相關需求調查
開設雙語課要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因此,完全有必要了解學生對雙語課教學的要求以豐富雙語課教學模式,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從調查結果看,研究型院校學生對雙語教學要求較高,他們均更多要求使用全英文教材、全英文授課和全英文作業,這和生源基礎有很大相關性。調查對象中,中央財經大學有95%的同學要求用全英文教材,西南財經大學有88%的同學要求全英語上課。而湖南商學院僅有52%的同學要求用全英文教材,廣東商學院也僅有60%的同學要求全英文授課。此外,對于是否全英文作業也有相類似的趨勢(表2)。
注:雙語課程覆蓋率指雙語課程學習的學生人數占學生總數的比例。資料來源:湖南商學院商科院校雙語教學模式創新課題組。表2相關財經院校雙語教學模式與學生需求內容調查情況單位:%
(三)教學方式及教學資源調查
從教學環節、教學手段及教學資源來看,各院校相關專業課普遍缺乏實踐環節,而且實踐環節多集中在少數幾門課程上,如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等,而課堂上的實踐環節非常少。筆者對湖南商學院經濟學系所開雙語課程進行統計發現,僅有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課程開設相關實踐環節,但模擬實習開設在大四上學期同在大三上學期開設資料來源:湖南商學院商科院校雙語教學模式創新課題組。174的雙語課程明顯脫節。此外,國際結算國際金融等雙語課程幾乎沒有涉及必要的實踐環節。顯然,加強雙語課程實踐環節對于培養學生應用能力非常有必要。
另一方面,教學方式創新較少。從所列出的幾種教學手段上看,各院校使用比較少,一般采用傳統教學方式或案例教學,很難突破傳統教學手段的束縛,創新教學方式,豐富雙語教學方法。因此,很難適應雙語教學的需要。從雙語教學資源看,研究型財經院校雙語資源應用好于教學型財經院校。相對而言,研究型高校雙語資源較為豐富。各財經院校學生直接運用雙語與國外專家交流機會普遍較少,參加雙語學術報告機會不多。中央財經大學每學期有3次報告,而湖南商學院每學年僅次。由此可見財經院校教學手段較為貧乏,教學資源缺乏,這直接對雙語教學的效果產生較大影響經過調查,湖南商學院雙語教學學生滿意程度僅為60%,其他研究型高校也很難超過70%。往往一些學生感到英語沒提高知識也沒學到,甚至還沒有漢語授課聽得懂聽得明白。這在一些高校產生了誤區,認為雙語教學僅是“花瓶”,好看沒有實用性。筆者認為通過雙語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的豐富,完全能提高雙語教學效果。從長期來看,對培養國際性財經人才非常重要。表3教學方式及教學資源調查
三、財經院校雙語教學模式的建議
積極探討雙語教學模式下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緊跟知識經濟的發展步伐,對于擺脫傳統教學中陳舊、制約教學效果的因素,取而代之,實現高等教育的教學制度更新、教學方式更新、教學設備更新、教學基本技能更新及教學思想和教學意識的更新等具有重要意義。這不僅是當前高等教育教學內容與方法改革的需要,更是培養高素質、復合型經濟活動人才的需要。在我們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與摸索中,有必要揚長避短,進一步推動高等財經教育的新型教學制度改革的深入發展。
(一)加強雙語課程實踐環節構建,鼓勵學生使用英語交流
實踐教學環節能增強學生運用語言理解專業知識,加強學生的交流能力,從而提高雙語教學質量。我國財經院校對雙語課程實踐教學環節普遍重視不夠,很少有與之配套的雙語實踐體系。因此,應加強對實踐環節的管理,切實挖掘相關雙語課程實踐內容,增強課程中雙語實踐課時數量及加強對實踐環節效果的課后檢查。
增加學生使用英語進行交流的機會。一方面學校要加大力度進行對外交流以增加國外專家講座。同時,有條件的學校部分章節還可直接邀請國外教師講課。另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合理有效利用互聯網資源,鼓勵學生直接閱讀相關英語網站如國外專業論壇及相關研究網站。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使用英語進行專業交流的機會。
轉貼于 (二)引導雙語教學與考證結合
隨著近年來考證熱的升溫,國外證書也進入了學生的視線。這些證書對于學生的就業,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和專業知識水平是不無裨益的。通過雙語課程的學習,引導學生處理好考證與雙語學習的關系就能營造良好的雙語課程學習氣氛,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從目前情況來看,國外主要有注冊金融分析師、注冊會計師等證書,國內有金融英語證書。北京、上海一些高校已經形成了報考國外證書的良好氛圍。由于要完全通過證書難度比較大;因此需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因勢利導,絕不能舍本逐末。如:目前湖南商學院財政金注:交流次數為每學期國外學者報告場數
資料來源:湖南商學院商科院校雙語教學模式創新課題組。175融學院相關雙語課程已同金融英語掛鉤,教師授課時指定參考書即為金融英語考試用書,課堂上也盡量聯系金融英語證書內容。
(三)處理好雙語教學過程中的幾個關系要形成有效的雙語教學模式,在雙語教學中應處理好以下幾方面的關系。
1.循序漸進與一步到位的關系
各院校應該根據自身師資和學生英語水平實際狀況開設雙語課程,切不可好高騖遠必須量力而行。如果必要的話,可采取分級教育的辦法,即對于學生基礎好、師資強的學校可以采用100%的全英文上課、全英文作業、教案等;而對于英語基礎較差的學生可以采取預備級、提高級的步驟,逐步提高英語使用的比例和要求。
2.處理好學校定位與雙語教學的關系
對于定位不同的學校應該采用不同的雙語教學模式。比如對于研究型財經院校,應該適當加大雙語教學的比例,加強對相關理論研究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加強對國外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的借鑒。而對于教學型高校,則應著重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例如在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中,應當加強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如報價、做單等基本操作,而不是對貿易理論的掌握。
對于研究生教育同本科生雙語教學而言,兩者存在明顯差別。研究雙語教育應當切實加強學生研究中利用英語的能力,包括資料查閱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本科生雙語教育是基石,研究生教育則是大廈主體。因此研究生同本科生雙語教學模及體系存在明顯差別。
3.“洋教育”與本土教育的關系
在雙語教學中要遵循“洋為中用”的原則,不能照抄照搬國外教學模式,應該同我國國情相結合通過對國外優秀教材的借鑒、對國外優秀教學模式的吸收,從而提高學生的素質與能力。雙語教學絕對不是把中文教材一字不漏地翻譯成英文,教師照著英文講,也不是一成不變地把國外教材拿過來即可。
通過實戰性電子商務職業資格證書教育,學生完全明白了自己的就業方向和就業崗位,知道了自己將來可以從事哪些工作,從而找到了在電子商務應用中自己喜歡的方向,對自己的就業前景充滿信心。找到了自己在電子商務應用中喜歡的方向,學生就會下功夫進行有針對性的實際應用操作訓練,專業技能就可練專、練熟、練精。通過雙證書教育學生可以充分了解企業的各類崗位及需求,如,企業網絡營銷業務崗位:主要具備利用第三方電子商務網站為企業開拓網上業務、網絡品牌管理、客戶服務等工作;網上國際貿易崗位:主要具備利用第三方電子商務網站開發國際市場,進行國際貿易;網上貿易崗位:主要具備利用第三方電子商務網站開發國內市場,進行國內貿易;網上零售崗位:主要具備利用第三方電子商務網站開發零售業務,進行零售貿易;網上采購崗位:主要具備利用第三方電子商務網站完成采購業務,為企業節約大量的采購成本;自主創業:具備借助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利用虛擬市場提品和服務,為虛擬市場提供服務,從而獲取利潤,實現自主創業等。除自主創業外,以上崗位都是我國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在電子商務應用方面長期、大量用人的崗位。
(四)雙證書實現了學院與社會的對接
通過實戰性電子商務職業資格證書教育,在教學中幫助學生分析和了解社會和企業對電子商務的實際應用需求,使得學生懂得如何描述自己的技能,如何說服企業自己是某個職位的最佳人選。
(五)雙證書提升了師資水平
通過實戰性電子商務職業資格證書教育,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考證之前必須先提升自己,必須比學生更早一步拿到證書,必須之前就接受更多更高的職業技能和證書應試能力的培訓等。因此雙證書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師資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
四、結論
目前,我國正處在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大好形勢下,面向社會和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電子商務應用人才極其缺乏,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只要認真做好與社會的對接、找準今后就業方向、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結合學校雙證書教育,從企業和社會的需求出發,努力學習和實踐就業崗位的知識與技能,就會大大提高自己的就業能力與就業競爭力,實現更好更快的就業。
[參考文獻]
關鍵詞:應用型;財經專業;理論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71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0-0216-02
近年來,隨著本科院校的增加以及擴招等因素的影響,本科生教育的供給大為提高。另一方面,大學生就業壓力的增加使得高校對課程的應用性更加重視。這種背景下,上述院校的財經專業應用型建設逐漸成為這些專業演進的主要方向之一。應用型財經專業建設過程中,理論教學的作用與定位,是一個普遍受到關注的問題。
一、應用型財經專業理論教學的必要性
(一)理論教學的設置是應用型財經專業的培養任務所決定的
199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布《國際教育標準分類法》。該分類法將人的教育經歷分為7級。其中,本科教育被分在第5級。第5級教育經歷分為A、B兩類,A類是理論型本科教育,教學目的為構建受教者的科學研究基礎;B類是應用型本科教育,教學目的為形成和發展受教者的實際工作技能。有鑒于此,應用型本科院校中,經濟學課程的教學任務是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技能。
顯然,應用性教學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技能。不過,這并不意味著理論教學在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毫無用處。相反,理論教學在此過程中的作用與影響更加擴大。理論教學已經不再是單純的介紹專業理論,而是成為指導其他應用型專業課程的原則和基礎。
(二)理論教學是應用型財經專業與其他類型院校財經專業的主要區別
在學生培養方面,高職高專院校的應用性課程比重較大,理論課程居于次要位置。這種課程設置使得學生進入工作崗位后,角色轉換時間短,可以迅速發揮自己的作用。不過,由于理論課程比重小,學生的專業基礎較弱,知識的自我更新速度較慢。而且,高職高專院校在課程設置上具有很強的行業針對性,這使得學生就業時的沉淀成本較高。在應用型本科院校里,理論教學的目的在于使學生形成財經專業知識更新能力以及對各種問題的經濟學專業視角。因此,在課程內容上,理論教學在應用型財經專業中的比重更大。
此外,就理論教學本身來說,應用型財經專業與研究型財經專業之間也存在差異。一般來說,研究型財經專業側重培養學生的學術素養和研究能力。因此,在理論教學方面,研究型財經專業注重理論的演進與理論的驗證。在這種模式下,學生的優勢主要在于行為的封閉性、邏輯性和嚴密性。與之相對照的是,應用型財經專業所需要的理論教學,注重的是學生執行能力的培養。因此,應用型本科院校理論教學更強調理論的開放性和靈活性。
(三)理論教學是應用型財經類專業未來的發展基礎
目前的應用型財經專業大多由升級前的專科院校相應專業發展而成。今后,應用型財經專業設置碩士點,向研究型財經專業轉變是發展趨勢之一。理論教學為未來應用型財經專業的轉型與升級起到了兩個方面的推進作用。一方面,理論教學提升了教師隊伍的教學水平,為今后的研究生教學工作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學生的專業理論素養的提高也有利于學生的進一步深造,可以增加學生的發展方向。
二、應用型本科院校經濟學理論教學特點
(一)培養專業思維模式是應用型財經專業理論教學的根本任務
應用型財經專業培養的目標,是財經行業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因此,理論教學應以專業思維模式的培養為根本任務和目的,而不僅僅是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根據這一要求,理論教學應讓學生掌握對各種經濟現象的微觀、中觀、宏觀三個層次的分析方法,具備對經濟問題進行專業化分析的基本能力,熟悉專業術語的運用,以區別于沒有受過經濟學理論訓練過的人們。最終,學生經過理論教學的熏陶,對經濟現象做出的分析結果應該是經濟學專業視角下的本質性結論。因此,應用型財經專業中,理論教學應該培養學生從專業的視角對分析對象去粗取精、透過現象看本質。
(二)財經理論體系的熟悉是應用型財經專業理論教學的基本要求
財經理論是應用型財經專業學生的基礎所在。只有扎實基礎,才能使學生在畢業后具有強勁的發展后勁。作為本科教育,必須使得學生具有深厚的經濟學理論基礎。因此,在課程設置中,財經理論課程的比重不能過低。這些理論課程,邏輯性、嚴密性較強,因此,教師在講授時的引導作用非常重要。此外,為了保證學生對經濟學理論的理解和熟悉,必須加強數學、外語、計算機等公共課程的教學。只有這樣,才能有助于財經理論教學的順利進行,為學生熟悉整個財經理論體系提供堅實保障。
(三)學生理論應用能力的形成是應用型財經專業理論教學的最終目的
對應用型財經專業學生實施理論教學,最終目的是為拓寬學生的就業口徑、增強其在市場中的適應能力。應用型財經專業種類繁多,涉及面廣,如果沒有理論教學,那么各專業學生在今后的職業選擇和人生規劃中必然沒有充裕的空間,從而造成單一和僵化。即便實施了理論教學,如果學生沒有形成理論應用能力,那么學生的發展空間同樣狹窄。因此,經濟學理論教學在應用型財經專業中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形成理論應用能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保持自己專業優勢的前提下增強發展后勁,從而擴大自己的發展空間。
三、應用型財經專業理論教學設計
就教學設計來說,應用型財經專業的理論教學設計既要符合教學設計的一般規律與理論,又要遵循應用型財經專業的經濟學理論教學特點,做到共性與個性的統一與協調。概括來說,經濟學理論教學設計應以理論應用為目的,在“手段-目的”為主要特征的泰勒模式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考核方式。
(一)在教學內容上,要注重對熱點話題、身邊案例的專業分析
經濟學理論教學目的的實現,首先體現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但要要傳授基本的經濟學專業理論知識,還要根據經濟運行的發展情況,在教學過程中,運用課本中的理論知識分析經濟熱點問題,這樣可以為學生提供理論應用的具體思路。同時,在選擇分析案例時,還要注意學生日常生活中案例的比重。通過對身邊案例的分析,可以拓寬學生思路,培養學生對時刻以專業視角思考問題的習慣。
除了教學內容結構上的調整,在進行經濟學理論教學時,還應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對經濟學新理論、新方法的探討應成為課堂教學的基本組成部分。教師在課堂上介紹經濟學方面的新觀點、新方法,引導學生對此進行討論,并啟發學生運用新理論和新方法對經濟問題進行分析。這樣做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又能激發學生對新理論、新方法的求知欲。
(二)強調過程教學,改進考核方式
單一的填鴨式教學方法不但不能向學生有效傳授經濟學理論,還會因為其枯燥無味使學生對理論知識產生厭倦。因此,教學方法必須多樣化。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應用能力。
此外,還需要對考核方式進行改進。一般來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什么樣的考核方式,學生就會運用最能適應該種考核模式的學習方法。在學生看來,只有如此才能在考核中獲得優異的表現。這實際上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一種博弈。傳統的考核方式主要是在課程結束時進行閉卷考試。這種考核方式可以有效考查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程度,但對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考查效果較低。而且,學生可以通過考前突擊復習方式應付這種考核模式,忽視了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從而造成高分低能等后果。因此,有必要對上述考核方式進行改進。首先,在題型的設計上,減少單純的理論問答題,增加理論應用題。其次,在考核形式上,避免一站式考核形式,采取多樣化考核形式,將考核體現在課后作業、課堂討論以及課程論文當中。
(三)在教學課程上,注重跨課程內容的融合與交叉
應用型財經專業的經濟學理論教學,主要是為了擴大學生今后的就業口徑。因此,不同課程內容之間的交叉應該成為教學過程中的一大特色。一方面,不同經濟學理論課之間進行交叉。不同經濟學理論課程的側重點不同,在內容上實現交叉融合后,學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這些理論,這提高了學生理解經濟學理論的高度和廣度。另一方面,理論課與實踐課之間進行交叉。這種融合可以幫助學生更快地形成實際工作能力。目前,市場上用人單位急功近利特征比較明顯。對于招聘進來的畢業生,用人單位往往要求他們能夠立即應付和處理實際問題,并且盡快為單位創造收益。從課本到實際,很多問題及其處理辦法都會存在差異,而且,實際中存在的問題一般都不是單純某一領域的片面問題,往往涉及學科較廣。在這種背景下,已經在學校接受過跨課程融合教育的學生顯然具有較大優勢。
總之,加強和改進應用型財經專業經濟學理論教學,既有利于專業自身的發展,又有利于學生今后就業空間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樊琴.論應用型人才培養中的專業理論課教學[J].職教探索與研究,2007,(4):35-36.
[2] 李鋒.應用型本科院校藝術設計理論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J].考試周刊,2009,(35):25-27.
[3] 林鐘鑫,歐志華.理論創新與應用型經管類人才的培養[J].西江教育論叢,2006,(4):34-38.
[4] 吳立軍,王瑞金.面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理論力學改革與實踐[J].浙江科技學院學報,2008,20(6):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