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護理操作問題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4-0472-01
由于異物、腫瘤等原因,喉部疾病患者需要切開氣管進行機械通氣以保證患者的呼吸通暢[1]。然而因為氣管在切開之后導致上呼吸道的加溫、濕化、咳嗽以及濕化等功能的消失,就使得下呼吸道的黏膜比較干燥,影響排痰功能[2]。在這樣的情況下,對氣道進行濕化有利于促進呼吸道的管壁纖毛的活躍運動,對依附于纖毛上的黏液向上推移,促進痰液的排出。因此對喉部疾病患者進行氣道濕化是保證患者呼吸順暢的一個重要手段。
針對當前對患者實施氣道濕化在臨床上存在著一些問題,該研究以本院2013年10月-11月喉科的14名護理工作人員就濕化護理中所發現的問題做了調查研究,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研究方法
1.1 研究對象
以我院喉科14名護理工作人員作為研究的對象。均為女性,年齡為21歲-47歲,平均年齡為54.4±3.9歲。護齡為0.5年-29年,平均護齡為8.1±4.3年。學歷分布:中專3名,大專5名,本科6名。職稱分布:護士8名,護師及以上6名。對60名患者的氣道進行濕化。由3位專家對問卷內容的效度進行分析評價,其中護理專家1人,臨床專家1人,統計專家1人,并對問卷進行修訂。在正式進行調查之前先進行預測試15例,信度系數為0.89.。
1.2 研究方法
問卷調查法:對護理工作人員在氣道濕化的過程中發現的客觀問題和主管感受進行了調查問卷制定,該問卷調查以不記名的方式進行。在開展問卷調查之前,由專門人員對該調查的目的,意義以及填寫的方法等進行講解。問卷包括以下內容:I 護理工作人員的性別、年齡、職稱、護齡等個人信息。II 在進行濕化的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與相關原因。III 護理過程中的主觀感受以及體驗。
1.3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對所得分值以及數字采用均數、頻數±平均數的形式表示,當P
2結果
2.1 進行氣道濕化失敗的主要原因
再看每日為每位患者進行濕化的時間長于5分鐘的有8人,占全體研究對象的57.1%。也就是說濕化護理相對耗時較長。
3討論
氣道濕化作為喉部疾病患者治療的重要手段,如果濕化不足就會影響患者的痰液粘稠而無法順利排出,甚至還會造成呼吸困難,更嚴重者會導致窒息[3]。如果濕化過度則會導致痰液稀薄,加重發紺[4]。護理人員如果濕化操作方面經驗不足操作可能會出現失敗,并且會使得患者出現嗆咳,費時費事。
本研究是對我院喉科的14名護理人員進行了問卷調查,經分析發現濕化護理占據了他們工作時間的很大一部分,加大了護理的工作量,而且對每一位患者進行護理操作所需的時間也比較長。所以,對護理人員來說,濕化操作是他們每天工作量所占最大,時間所占最多的工作。鑒于上述情況,護理工作人員在面臨患者較多,特別是危急患者比較多的情況時,應該對各項護理操作進行合理安排計劃,確保各項護理措施都能夠落實到位。
使得護理人員無法進行正常的操作的原因也有很多種:第一,因為患者出現嗆咳現象而產生恐懼心理,不配合護理人員的操作,有的甚至拒絕。第二,患者因為外出、進食、入睡等情況也降低了患者的在醫療依從性。這也會大大浪費護理人員的時間。第三,在濕化過程中因為需要對患者的姿勢進行調整,而部分患者由于之前出現過嗆咳現象或者部位固定無法服從,或者護理工作人員需要對其進行解釋才能夠接受。這就要求護理人員在工作過程中需要進行健康教育的宣傳,對患者及其家屬對濕化護理操作的目的以及意義進行耐心詳細的講解,幫助他們正確并且充分的認識該項操作的重要性,并且對護理人員的操作進行更好的配合。
對于在濕化護理的過程中出現的痰液飛濺現象也是需要進行研究探討的問題。在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部分護理人員會產生擔憂和恐懼心理,給護理操作造成了心理負擔。再加上患者由于嗆咳而懼怕濕化護理,給護理人員的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難度。在本次調查中,有時會遇到痰液噴濺的護理人員8人,占全體研究對象的57.1%,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的護理人員4人,占全體研究對象的28.1%。經過分析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的主觀感受以及體驗,患者在濕化過程中出現嗆咳及主訴不適現象,患者對護理工作沒有積極的配合甚至拒絕,不僅會加大護理人員的工作負擔,也對患者的病情造成了延誤。上述情況就需要管理工作人員對護理人員的職業道德等加強教育,特別是護齡較短的護理人員,要培養他們良好的職業道德,一不怕累,二不怕臟的工作精神,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做好本職工作。
相關文獻以及臨床上推薦進行的“持續性的氣道濕化一般需要輔助設備”,多適用于床邊活動或者臥床的患者[5]。這一點對喉科患者的活動進行了束縛。當前臨床上采用的濕化護理方法對護理工作人員的工作帶來很多困擾,特別是延長了護理工作時間,加大護理工作量,增加了護理負擔等。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也會經常遇到患者進食、入睡以及外出等情況,嚴重影響了濕化效果。從護理人員自身來講,間斷性的濕化護理會讓臨床的護理人員覺得有缺陷[6]。所以,對間斷性的濕化護理技巧進行研究改進,以降低對氣道產生的刺激,減少嗆咳現象,減少護理人員的工作負擔,為氣道濕化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貴艷玲. 胡俊玲. 邵靜. 噴射霧化器持續霧化對氣管切開氣道濕化作用的研究[J]. 護士進修雜志. 2009.03:133-135
[2] 羅倩. 喉部疾病患者氣息濕化護理分析[J]. 醫學信息. 2013.4:226-227
[3] 王鳳琴. 影響喉部疾病患者氣道濕化護理操作的問題分析與對策[J].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3.10:118-120
[4] 華瑋. 喉部疾病患者氣道濕化護理的現狀調查與分析[J]. 護士進修雜志. 2012.8:740-741
有研究報道,通過臨床實踐教學進行護理倫理滲透的方式是一種較好的補充,有利于學生對倫理學基本理論和原則的理解和掌握,能提高他們實際工作中解決倫理沖突的能力。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臨床專科教師僅僅是在有時候簡單提起倫理道德與專科護理的問題,并沒有把倫理道德的相關知識真正的與實際操作聯系起來,那么學生也就出現對倫理知識‘‘不重視、不應用、不會用”的狀況。
本研究旨在探討護理學基礎操作中已存在的和可能出現的倫理問題,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途徑和方案,并尋求將護理倫理學知識滲透到護理學基礎操作中的有效教學方法,從而為今后改進護理學基礎教學方法提供一些理論依據和參考。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采用整群抽樣方法隨機抽取昆明醫科大學護理專業(專科)3個班的學生160人,每個班分為5組,共15組,每組10?12人。隨機抽取8組共84人作為實驗組,剩下的7組共76人作為對照組。
1.2 方法
1.2.1教學方法設計
加強床邊溝通護理:采取模擬病房的形式,要求護生加強床邊溝通護理。通過主動巡視病房而不是依靠呼叫器、到床旁采用溝通技巧收集病人資料、組織一次健康教育活動等練習,從病人的角度出發,以自己良好的情感、語言、態度、行為對待病人,以病人利益為重,體現出護理人員高度的事業心和強烈的責任感,從而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情境案例教學:在每種護理操作中設置一個案例,讓護生根據這個案例的具體情況,把相關的護理倫理知識在進行護理操作時應用到該項操作中。通過教師在示教過程中的點撥,護生在操作課之前尋找相關護理倫理理論,在操作中護生就能很好地將尊重病人、知情同意、保護隱私等倫理原則通過有效的溝通技巧應用到整個操作過程中。具體表現在出進病房敲門,合理稱謂病人,操作前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告知病人,操作時保護病人隱私、合理暴露病人身體并不斷告知病人操作到什么程度并請求合理配合,操作結束時告知操作很順利并向病人致謝等,整個過程表現出護士對病人的關心和愛護,這樣的護理既能促進護患關系的和諧發展,更能提高護理操作質量,從而展現護士的天使形象。
模擬倫理道德現場:在開始示教時,由兩位老師模擬完成兩種不同的護理方法,一個處處體現出關心病人,盡量把倫理知識滲透到每一步操作中;另個則僅僅完成護理活動。通過不同的表現,讓護生直觀感受如何在護理工作中應用護理倫理知識,同時討論有意識地在護理操作中應用倫理知識和無意識應用倫理知識的護理結果。例如在臨終關懷和尸體料理中,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使護生在模擬操作時,能夠主動了解病人的性格,鼓勵病人表達內心情感,以恰當的方式讓臨終患者正確面對死亡。對有痛苦的病人盡最大努力解除病人痛苦,并給予心理精神方面的安慰。當病人去逝時,我們應在現場,表現出同情,對親屬給予安慰,用嚴肅認真尊重死者的態度進行尸體料理。
1.2.2實施教學
開展護理學基礎操作教學,共24次課,專業教師分組進行帶教。實驗組采用課題組設計的把護理倫理學知識滲透到護理學基礎實踐的教學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對于實驗組,要求:
在每次基礎護理實踐課開課前組織帶教老師進行相關的護理倫理學問題學習討論,提出可能出現的倫理問題和解決方法。同時要求學生提前復習護理倫理學知識,并針對不同的實踐課找出相關倫理問題及解決方法。
每次實踐課前,提問或鼓勵學生主動陳述本次實踐課所涉及的護理倫理問題和解決方法,并根據學生的回答給予指導。課后組織教師進行總結討論,并學習及討論下一次實踐課的護理倫理問題,作好記錄。
1.2.3教學效果評價
采用理論考試、操作考試和場景模擬考試的方式進行,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的護理操作能力、溝通能力、對倫理學知識理解和認識程度、臨床思辨能力等進行評價。
1.3統計分析方法
用SPSS11.5統計軟件進行分析。統計學方法采用描述性統計分析和X2檢驗。
2.結果與分析
2.1人口學特征
共發放問卷160份,回收問卷160份,有效問卷為160份,有效率為100%。研究對象均為女生,生源地情況為:安寧1人(0.6%);保山2人(1.3%);楚雄34人(21.3%);大理25人(15.6%);紅河13人(8.1%);昆明10人(6.3%);麗江2人(1.3%);臨滄3人(1.9%);普洱3人(1.9%);曲靖28人(17.5%);騰沖2人(1.3%);文山8人(5.0%);宣威8人(5.0%);玉溪16人(10.0%);昭通5人(3.1%);研究對象平均年齡為21.10歲,年齡分布情況為:18歲1人(0.6%);19歲2人(1.3%);20歲40人(25.0%);21歲冊人(40.6%);22歲46人(28.8%);23歲4人(2.5%);24歲1人(0.6%);27歲1人(0.6%)。
2.2 護理操作和護理倫理學知識認知情況分析
上護理學基礎實踐課之前學習過護理倫理學的有133人(83.1%),未學習過護理倫理學的有27人(16.9%)。115人(71.9%)認為護理帶教教師提高護理操作能力更有利于促進學生倫理知識與護理操作技能的學習;103人(64.4%)認為護理帶教教師提高護理基礎知識更有利于促進學生倫理知識與護理操作技能的學習;131人(81.9%)認為護理帶教教師提高倫理學知識更有利于促進學生倫理知識與護理操作技能的學習。
2.3護理學基礎操作教學中融入倫理學知識的效果分析
對護理操作實踐課結束后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護理操作能力、與患者的溝通能力、對倫理學知識的理解和認識,以及臨床思辨能力進行比較;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護理操作能力合格率進行卡方檢驗,,2=0.229,P=0.633,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明把護理倫理學知識滲透到護理學基礎實踐的教學方法對護理操作能力無影響,結果見表1。
對實驗組和對照組與患者的溝通能力合格率進行卡方檢驗,X=6.977,P=0.00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明把護理倫理學知識滲透到護理學基礎實踐的教學方法對于培養學生與患者溝通的能力有促進作用,見表2。
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對倫理學知識理解和認識程度合格率進行卡方檢驗,X=9.530,P=0.00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明把護理倫理學知識滲透到護理學基礎實踐的教學方法能夠提高學生對倫理學知識理解和認識程度,見表3。
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臨床思辨能力合格率進行卡方檢驗,X=5.003,P=0.0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明把護理倫理學知識滲透到護理學基礎實踐的教學方法能夠提高學生的臨床思辨能力,見表4。
3.討論
隨著日新月異的醫學技術和護理專業的發展以及社會對護理專業的認可,護士在臨床實踐中的責任越來越大,面臨的倫理問題也越來越多,護理人員在工作中面臨的相關倫理問題如專業思想的穩定性、與同事和其他醫護人員之間、與護理對象及其家庭之間的倫理矛盾也日漸突出。因此,近些年來對倫理學的研究也越來越受到各醫學院校及各級臨床機構的重視。
在以往的教學方法中,護理倫理課主要是在教室里的課堂上完成,采用的教學方法常常是講授式、案例式、討論式、辯論式等多種教學法。盡管目前許多學校采取了多種教學手段來提高護理倫理課教學質量,但始終與臨床實踐相脫節。而護理學基礎實驗課教學,其教學方法有別于倫理課教學,上課地點主要在學校建立的實驗室完成,許多實驗都是模擬臨床實際工作來完成教學內容,重視學生每項操作的熟練程度和操作技巧,偶爾滲透一些倫理道德、溝通交流技巧等人文科學知識,但并沒有系統地將人文科學知識應用到護理操作中。因此,學生在實驗室完成各項實驗操作時基本不用人文科學知識,在臨床實習中有78.68%的學生偶爾想起來運用和從來沒有運用倫理學知識解決自己所遇到的護理問題,這些情況都說明學生把護理倫理知識轉化到實際工作中運用的能力較差。同時也說明護理倫理的教學必須與臨床專科課程相結合,才能充分發揮倫理道德的巨大作用。
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是以護理學基礎實驗操作為切入點,針對護理學基礎實驗操作的教學特點,分析在護理實踐教學中缺乏護理倫理知識應用的問題以及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護士進行基礎護理操作時經常遇見的倫理問題,嘗試性地把護理倫理知識應用到護理學基礎實驗操作課的教學中,尋求把護理倫理知識滲透到護理學基礎操作的教學方法,為改進基礎護理實驗教學方法提供理論依據,幫助學生把所學的倫理理論知識與基礎護理操作有機的結合起來,目的是在護理實驗操作訓練中,培養學生的臨床思辨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提高護理教師應用倫理道德知識進行基礎護理操作教學的能力,從而潛移默化地把倫理道德觀念深植于學生的思想和情感中,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倫理道德知識的內化過程。
[關鍵詞]ICU護理;安全問題;措施
基于國家對基層衛生醫療的重視及相關政策的扶持,我院通過整合資源于2009年起成立了重癥監護病房(ICU),集中收治各類危重患者,經過努力,ICU病房現已具備一定規模,病床數量已達6張,護理人員13人,有力地承擔起危重患者救治的重任,為當地民眾安康提供了確切的保障。由于ICU病房尚屬我院新興科室,醫護人員配備不足,經驗欠缺,同時由于患者病情危重復雜多變,護理安全問題突出,成了護理人員必須面對的問題[1]。這幾年我們通過加強護理安全管理,根據問題采取針對性的防范措施,防微杜漸;對護理人員進行系統培訓,提高安全意識及專業技能,經過一系列的努力,效果顯著,現報告如下:
1基層醫院ICU護理安全問題分析
1.1 護理人員配備不足:大多數醫院都存在有護理人員短缺這個問題,ICU病房作為各種危重患者集中治療點,工作量大,護理技術繁多,操作復雜,需要大量的護理人員才能滿足日常工作的正常開展。根據調查表明,醫護人員的匱乏已經成為ICU發展的巨大障礙[2]。作為西部基層醫院,人才資源尤其匱乏,我院ICU病房成立時的護理人員基本由其他臨床科室抽調組成且嚴重不足,專業知識及實踐技能有限,難以滿足ICU病房日常工作的需要,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隱患。另外護理人員結構欠合理,流動性大,根據統計我院ICU成立3年來,外流護理人員多達12人,缺乏穩定性,難以系統執行相關護理流程,增加了護理工作的風險性。
1.2安全制度執行不到位:雖然醫院對新進ICU病房的護理人員進行了護理安全專門培訓,并制定了相應的應急預案,但是由于管理制度不夠完善,護理監控不及時,安全考核流于形式,缺乏約束力,導致各項護理規章制度及技術操作規程執行不到位,現時期患者對自身權益保護意識提高,一旦違反操作常規,就可能帶來不必要的安全問題。
1.3護理文書件書寫不規范:ICU病房患者病情危重復雜多變,護理記錄繁瑣,如果沒有采取足夠的重視,尤其是在一些搶救操作、用藥上,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導致記錄不全或漏記,而且部分護理人員由于工作年限較低,缺乏書寫經驗,對一些專業術語及病情描述不當,進行不必要的刪涂改,一旦出現醫療糾紛,則難以形成有效依據。
1.4職業素養缺乏及違反操作規程:ICU護理人員看護的多為危重患者,一旦疏忽,就會釀成差錯,面臨著巨大的工作及精神壓力,需要有強烈的責任心和團隊協作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質及應急能力,才不至于延誤危重患者的搶救治療時機。在日常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若是思想松懈、缺乏責任心及對有關護理操作執行不嚴格:如有些護理人員違反“三查七對”制度,未認真核對患者姓名、床號、診療等,導致檢查或給藥錯誤,對一些侵入性操作未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及對特殊感染或多重耐藥菌患者未嚴格消毒隔離措施等,從而埋下了重大的護理安全隱患,另外與患者溝通、交流不良也常常導致糾紛的發生。
2提高ICU護理安全的應對措施
根據上述在護理工作中產生的安全問題,筆者認為,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可以有效的提高護理安全系數:
2.1提高ICU護理人員配置:我院所在地屬西部,地區經濟欠發達,囿于環境所限,護理人員數量嚴重不足,為滿足正常護理工作的需要,導致原有護理人員的工作量成倍增加,生理、心理均需承受較大的負擔,據有關研究表明ICU錯誤的發生和工作負荷過重密切相關。而且由于無法提供優厚待遇吸引高學歷人才,我科護理人員學歷結構多以大專、中專為主,學歷層次較低,且多為80、90后,理論水平的差距和工作經驗的缺乏直接影響了對危重患者病情的預判、護理操作的質量。我們通過增加護士編制,減輕護理人員的工作負擔,根據崗位特殊性,適當提高薪酬待遇,加強人文關懷,降低工作壓力。通過“走出去,引進來”的策略即外派護理人員到上級醫院進行專科學習,同時定期請外院專家前來指導、培訓以擴大視野,提高技術水平。通過一系列舉措,我院ICU護理人員數量雖未能按照《重癥醫學科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中規定的患護比例配置,但已形成了一個比較穩定、高效的團隊,滿足了病房運轉的需要。
2.2加強風險意識、提高職業素養及責任心:組織全科護理人員定期進行安全教育和法律知識培訓,增強法律意識,規范護理的行為。加強醫療安全制度的落實,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明確崗位職責,獎懲分明,做到誰出問題誰負責[3-4]。學習風險管理知識,并就已有或潛在安全問題進行討論,加深對安全問題的理解,提高風險意識及自我保護意識,從而有效地減少護理安全問題的發生,避免護理糾紛。基層醫院ICU護理工作環境特殊,壓力大,長期從事ICU護理工作,易導致職業性疲勞。而且我科年輕護士比例大,安全意識相對缺乏,情緒波動較大,抗壓能力差,一遇波折極有可能產生退避心理,推卸責任。但是ICU護理是件嚴謹的工作,需要一如既往的專注和耐心。我們根據年輕人可塑性強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的進行疏導和培養,提高其職業素養及責任心。根據工作資歷、性格特點及能力合理搭配排班,掌握危重患者的病情,做好安全評估,嚴格查對制度,制定好各項應急預案,定期演練,做好防范,以備意外之需。
2.3護患溝通、嚴格技術操作及規范護理文書:嚴格各項護理規章制度和技術操作。成立了護理質量檢查小組,定期對全科護理人員進行技術操作考核,并對護理文書進行檢查,一旦查找到問題即督促進行整改。ICU患者多有焦慮、悲觀情緒,護理人員需適時與患者交流,及時了解他們的心理情況并給予適當的處理,避免潛在危險因素的暴發。
3小結
基層醫院ICU護理安全問題突出,現有環境無法有效改變,但是通過整合護理資源配置、提高了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增強職業素養及責任心,深入學習及規范技術操作,使安全管理制度化、標準化、規范化,有效預防護理安全問題的發生,提高了基層醫院ICU的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 粱曉曼,童德軍,李金鳳,等·重癥監護病房患者醫院感染目標性監測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9,9(21):2489—2490.
[2] 馬朋林.西太平洋國家和地區危重病醫學現狀與發展—第l3屆西太平洋危重病醫學會(WPACCM)會議紀要[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04,16(9):518--519.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問題;措施
手術室,是醫院運行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醫院進行危重癥患者急診搶救以及手術治療的主要場所。這就使得護理工作在其中的作用和意義也更加重要,一旦護理操作中出現問題或事故,就容易導致患者的手術治療失敗或出現其他的并發癥情況,嚴重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手術室對臨床護理工作的要求和標準較高。下面,文章就當前醫院手術室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常見問題進行簡單的總結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從而盡可能的減少護理工作中的差錯,保證患者的手術治療成功以及臨床診治效果。
1手術室護理工作中的常見問題
1.1護理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不足 有些手術室護理人員在臨床工作中,因不注意自己的言語、行為等,在手術過程中不避諱患者,隨便談論手術敏感問題或同手術無關的問題[1],導致患者的身心受到傷害,引起患者的不滿,嚴重的還會導致醫療糾紛的發生。
1.2缺乏充分的術前準備 有些護理人員在手術開始前,沒有嚴格按照相關的護理要求和條例將手術所需的器械、設備等充分準備好,導致在手術過程中出現器械使用不正常、手術材料缺失、物品質量不合格等問題,從而影響和阻礙到手術的正常進行,嚴重的還會造成手術的被迫中止,從而造成患者手術風險的增大。
1.3缺乏全面的無菌理念 有些手術室護理人員對無菌手術操作的重視不足,缺乏全面、充分的無菌操作理念,在手術過程中沒有嚴格的依據手術無菌操作的規定和要求進行消毒、滅菌處理,對手衛生的重視和落實不到位,從而導致患者出現醫源性感染,也容易造成醫務人員的職業感染問題。
1.4缺乏先進、創新的護理技術 目前,由于許多醫院手術室的護理人員較為年輕,缺乏充分的臨床實踐經驗,對護理技術的掌握不全面、不精湛,導致在實際的護理工作中不能很好的配合醫生治療,造成臨床手術效果的不佳。同時,有些護理人員年齡過大,對當前手術室護理工作中一些先進的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缺乏了解和認識,導致其在運用新設備時不能熟練的配合醫生手術,從而影響到手術的進展[2]。
1.5缺乏有效的安全監督 目前,有些醫院手術室對其護理工作的安全監察和管理措施不完善、不到位,導致監督力度不足,沒有真正落實到實處。尤其是對手術過程中相關輔料、器械以及遺留組織標本的檢查管理不到位,導致出現敷料遺留體腔、器械消毒不合格、組織標本混淆遺失等問題的發生[3]。同時,在手術過程中對藥物的使用不當也是當前臨床上常見的一類手術安全問題。
2 手術室護理問題的解決措施
2.1加強同患者的交流溝通工作 手術室護理人員要秉承耐心、親切、安撫的態度同患者進行科學、有效的交流溝通,并在溝通過程中注重語言藝術的運用,尊重和保護患者的個人隱私,了解和掌握患者在手術治療中的實際需求,從而展開針對性的護理工作,拉近與患者之間的距離,增強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從而更好的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同時,還要注意自身的言語行為,避免在手術中交談與手術無關的話題,以便于更好的減少糾紛問題的發生。
2.2加強手術室護理制度的落實 護理人員要嚴格執行和落實手術室的相關制度要求和規章條例,遵守手術室內各項護理工作的流程步驟,從而更好的確保手術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例如,護理人員要對手術患者的姓名、年齡、性別、病史、病區、住院號、床號、手術時間、病癥情況以及手術部位等進行嚴格、仔細的核實記錄,確保患者及手術信息的準確性。同時,還要加強落實“三查、七對、一注意”的手術室用藥規定,避免出現藥物過敏、藥物用錯等事故的發生[4]。
2.3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工作 手術室護理人員要積極做好相應的術前準備工作,以便于臨床手術開展的順利。例如,護理人員要提前準備齊全手術所需的設備儀器(心電監護儀、手術臺、電子內窺鏡等)、器械(手術刀、鉗、針、氧氣罐、吸氣管道等),并對其運行情況以及消毒情況進行嚴格的檢查,確保其在手術操作中的正常。同時,還要注意相關設備器械的科學擺放,使其能夠更加方便醫生進行手術操作,避免因器械擺放不當造成的患者灼傷等問題的發生[5]。此外,還要做好手術室的術前消毒滅菌工作,以確保室內環境的衛生安全。
2.4加強手術室的無菌操作 醫院手術室要大力加強無菌操作管理,通過知識講座、宣傳教育、規章制度等途徑,提高護理人員對手術室無菌操作的重視,真正樹立全面、科學的無菌護理觀念。同時,還要加強對手術室無菌操作的監督工作,對手術室內相關手術器具、設備、環境以及其他物品的消毒、滅菌情況進行每天檢查,并嚴格檢查的標準,確保手術室內物品和環境的消毒合格。同時,還要加強對手術藥品質量的管理,堅決杜絕過期藥品的使用,并嚴格手術器械的處理流程,避免出現污染器械對患者及醫務人員的二次感染。
2.5提高護理人員的業務素質 醫院要定期的對手術室護理人員進行職業再教育和技能培訓工作,不斷豐富護理人員的手術室護理專業知識、強化其臨床護理操作技能,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水平以及職業道德修養。同時,還要加強護理人員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識,提高他們對手術室職業感染問題的了解和認識,并使他們熟練掌握全面的安全防范措施,從而更好的提高護理人員的安全。此外,還要不斷提高護理人員的創新意識,不斷在臨床實踐中優化、改革和創新傳統的手術室護理模式、方法等,樹立“以患者為中心”的現代化護理理念,積極推行和落實全面、優質、個性化的手術室護理模式,從而更好的配合臨床手術的順利進行,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舒適度和滿意度。
3 小結
手術室護理工作中要遵循“以人為本”的核心觀念,真正將患者需求做為護理工作的中心,實施針對性的個性化臨床護理模式。同時,還要嚴格遵循手術室護理工作制度,針對一些常見性的問題和不足,及時的予以預防和處理,從而更好的提高手術室護理工作的質量和水平,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更好的幫助和促進患者的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吳錦才.基于手術室護理安全隱患及防范措施的分析[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3,11(04):167-168.
[2]倪向紅.淺析手術室護理差錯的常見類型及預防措施[J].中外醫學研究,2013,10(33):122-123.
[3]田薇,李美,王鳳華.淺談手術室護理中的常見問題及完善措施[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4,03(01):210-211.
隨著社會的進步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護理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對護理專業人員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并且護理范圍的不斷變化使護理水平相應的也發生了變化,護理水平的變化同時也是對護理教學的一種挑戰。作為一名護理人員,不僅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根據護理學實踐性很強的特點,還要有較強的動手能力,所以在護理專業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這也是護理教育的最終目的。但實際上目前的護理教學中并沒有突出實踐的重要性以及還存在著其他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對護理教學的發展和護理專業學生就業有著嚴重的影響。
1 護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教學目的不明確
對于基礎護理來說,其主要就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為目標,而相當一部分的臨床實踐內容被老師只在課堂上講授并沒有讓學生去進行實際的操作。科技的進步使護理設備也在不斷的更新,以往的操作不能適應新的護理設備,也有的不能用了,但在護理教學中,對設備的操作并沒有隨著設備的更新而有所變化,一些操作項目隨著技術的更新已經被淘汰,但仍然存在與護理教學中。在護理教學并沒有體現出來教育大綱中要求學生應該所具備的專業知識和相對應的一些技能,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方面缺乏指導。從而導致老師在教學中隨意性很強,沒有計劃,對學生的教學目標缺乏考慮。會對護理專業的學生在以后的實踐中不知該從哪里著手,對許多操作要素不明白等許多不好的影響。
1.2 教學方法的問題
現在的教學方法仍然是以老師講為主,老師講學生聽,再不然就是老師操作學生看,很少有學生操作老師在一旁講解的情況。而新的教學理念就是要求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老師只是起一個指導的作用,多讓學生動手,而不是在課堂上的死記硬背。另外老師要根據每個科室和每個學生的特點合理的安排工作。但一些老師把學生的護理見習課變成了小的理論課,不給學生見習的機會而是重復的講一些課堂理論,忽視了實習的重要作用。老師自己的原因,由于講課經驗不足在課堂上不能很好地與學生進行互動,學生興趣不足積極性不夠,甚至有的學生會有厭學的心理,從而對教學質量產生影響。也有的老師讓學生去實習,但是在實習中他們忽視了培養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把他們當做免費的勞動力來使,這些問題都是由教學方法不當引起的。比如在學習心血管系統疾病時,不光要在課堂上講述有關高血壓病、冠心病等病情的有關癥狀,還要讓他們在實踐中去學會如何對血壓進行測量,在實踐中多讓他們正確認讀常見典型異常心電圖以及掌握高血壓病、冠心病的臨床特征,這樣在以后的實習中才不會慌亂,不會不知從何下手。
2 解決護理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對策
2.1 重視教學模式的改變
老師在教學中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基本情況以及見習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在課堂上要使學生敢于發現并提出問題,這樣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一定的激發作用,有了興趣之后才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外,護理教學要把課堂講授與實際操作緊密的結合,對學生進行綜合性的培養,同時使學生除了有豐富的理論知識,較強的動手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拋棄以往的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多開展一些討論、實踐等活動。
2.2 重視實訓教學
護理教學在課程的安排上可以做一些改變,增加實訓課時以突出護理專業較強實用性的特點,大大增加醫院見習和實訓課,大力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這就需要學校及時的對學校設備進行更新,多模擬病房的設施,同時對老師也要進行適時的培訓。此外,增加學校的實訓課減少講授理論知識所占用的時間,按照課程的有關要求,把理論課和實訓課相結合,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進行教學,每組學生不要過多這樣不但能使每個同學都有機會動手操作,有更多的時間聯系,還方便老師指導。以往的教學是老師講后,學生模仿練習,最后又由老師總結,這種教學模式完全是以老師為主,這不僅與新的教學理念不符,還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動手操作的機會,所以在護理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關鍵詞:護理 實驗教學 學生 綜合能力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實踐對護理人才的要求也從單一的疾病護理逐步轉向多元化的健康服務[1].為適應這一新的醫學模式,就要求醫學院校培養出來的護理學專業的學生必須具備較高的綜合能力。
一、教學方法
1.《護理學導論》為主導
《護理學導論》是以護理發展概況、護理理論、護理人文等作為基本框架,圍繞人類基本需要加以編排,并突出培養目標,以期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它是引導學生進入護理領域的一門啟蒙課程,是護理專業學生的主干必修課程。
為學生進入護理專業課程學習打下基礎,對提高護理職業道德修養,促進護理專業自身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對于護理學生的專業學習具有深遠的教育意義[4].采用的教學方法多以學導式、學討式,即教師提出思考題,提供適用的參考書,讓學生以發現者、探索者、研究者的自我感覺面對問題,認真閱讀參考書,查找資料,從中學會自己歸納、整理學習內容,再分組進行討論,擬出最佳方案,以小組代表發言的形式進行總結,最后教師講評,各小組寫出實驗報告。這種教學方式可貫穿護理專業課的始終。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更重要的是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科學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近幾年的實踐教學中,我們采用這種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護理學基礎》為主線
(1)引入競爭機制[5]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教師,應把培養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作為首要任務。應用學生的競爭心理,實驗操作引入競爭機制。各班自行小組抽簽,班內層層選拔,獲得前3名的同學可以在期末操作考試中加分,并將比賽結果記錄的實驗室設立的“護理操作競賽結果欄”內。以后我們每學期還會安排2—3次護理操作技能競賽。此舉強化了學生的參與和競爭意識,促使學生課堂認真練習,課后自覺練習,營造了互幫互練的良好學習氣氛,更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
(2) 引入情景教學[6] 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景教學是以臨床問題為中心,采用角色扮演和討論的方式進行學習的一種教學手段,它在提高教學效果及培養學生應變能力方面有著無法替代的作用。在上出入院護理這一章節時,教師課前布置作業,學生自行設計,應用雙語進行角色扮演。要求學生演示病人入院或出院的整個護理過程,角色有病人、病人家屬、導診護士、門診醫生、住院部護士、病房責任護士、護士長等。
學生以宿舍為單位,形成一個學習小組,就所設情景排演相應的護理工作,各人明白自己的角色后進行準備。病人及家屬角色扮演者提出的許多問題,激發了其它角色扮演者的學習積極性。她們利用課余時間查閱資料,進行排練。在正式教學的時候,按小組進行表演。表演者落落大方,有條有理;觀看者目不轉睛,認真記錄。同學們都被這新穎有趣的表演所吸引。表演結束后實驗教師進行評分,獲得前3名的同學可以在期末操作考試中加分,并將比賽結果記錄的實驗室設立的“護理操作競選賽結果欄”內。
(3) 開放練習實驗室,注重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
技能學習的速度一般較慢,需要大量的練習才會達到熟能生巧的程度。課后練習,不受課時的限制,形成的動作思維容易回憶。全天開放護理實驗室,為學生自覺主動的操作訓練創造了條件。
(4)改革實驗考核標準,注重體現學生的綜合能力
考試是一條指揮棒,教師會遵循考試的標準去教,學生會遵循這樣的標準去學,因此,確立新的評價教與學的質量標準是當前實施素質教育的首要問題[7].讓學生針對具體情況思考應該做什么以及操作中應注意哪些問題,以此考核學生技能知識、技能操作、個性品德、態度及交往技能。這樣,既能對學生的護理操作技能的熟練程度進行檢驗,又能使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樣的考核充分體現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醫學教育網 收集整理
二、結果
1、學生對教學活動的態度表現
以2000級教學班57人為例,從實驗報告中的學生感想得出:學生對本課程學習同其它學科相比,比較感興趣(F=0.68>0.5);在本課程的學習中,學生對有競賽的項目比較感興趣(F=0.67>0.5);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表現在上課比較認真、課后練習較多(F=0.57>0.5),對所學內容大部分能掌握(F=0.66>0.5)。學生對本課程學習感興趣的主要原因是教師引入了競爭機制、情景教學、角色扮演等較新穎的教學方法,以及實驗室的全天開放。
2、實驗教學質量效果分析
護理學實驗室近五年來在實驗課教學中,實驗目的明確,實驗室實行全天開放。 100%的學生動手練習,考核以單人操作進行。實驗課成績占本課程期未考試總成績的30%.以我系自編教材《中西醫護理技術操作評分標準》為衡量標準,對近五年來已畢業的兩屆大專學生及畢業的兩屆本科生實驗操作考試分析,四屆學生均未出現不合格現象,合格率達100%.由此證明我系的實驗課教學效果達到良好以上。
三、討論
實踐證明,以《護理學導論》為主導,以《護理學基礎》為主線,以外語及計算機教學為輔助的護理實驗教學體系是可行的。它對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無疑起到推動作用。現代系統化整體護理在臨床的普及,要求學生掌握整體護理工作模式,教師必須將系統化整體護理貫穿于實驗教學中,注重學生自學能力、科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強調學生與操作對象的溝通和交流,注意對學生觀察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這將對學生的成長和適應護理工作的需要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河北省衡水衛生學校)
參考文獻
1. 李繼平 護理人際關系與溝通教程[M]. 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3 .1:3
2. 甄蘭素 醫學生能力培養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 中國衛生人才 2003, 58(2):43-44
3. 潘孟昭 護理學導論[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2.1:1
4. 謝 虹 徐淑秀等 《護理學導論》的學科地位和教材改革探討[J] 護士進修雜志 2004,19(4):351-352
5. 郭瑞霞 提高學生護理技能水平的實踐與探索 現代護理報 2005.11.10 6版
關鍵詞:護生帶教 普外科 方法 體會
帶教老師評定護生的工作態度、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能掌握情況,把評定結果及時反饋給護生,讓她們了解自己的進步與不足,繼續努力不斷提高。同時認真聽取護生對帶教老師的意見和建議,通過師生座談會再反饋給帶教老師,而不斷地改進帶教工作,提高帶教質量。
1.制定科學合理的科內實習計劃
1.1帶教老師的要求 嚴格選擇帶教老師,根據護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有一定工作經驗、護師職稱以上、業務水平高、責任心強、溝通能力強的護士進行具體帶教,在帶教中既教技術,又帶作風、率先垂范、以身作則,同時在生活上主動關心、幫助她們,使她們在步入社會的初始階段就得到正確的價值實習觀、人生觀的熏陶;老師要有未來意識和創造意識,要有與時俱進的觀念,著眼護理未來發展需要,培養合格的人才。
1.2對實習生進行崗前培訓
1.2.1培訓護理規章制度與職業道德及技術操作規范。
1.2.2培訓無菌操作觀念,培養無菌意識。
1.2.3培訓相關醫院感染控制知識。
1.2.4培訓法律意識與護理安全的相關知識。
1.2.5培訓護生的溝通能力。
2.具體帶教實施方法
根據護生實習的時間做好安排,一般護生在普外科實習的時間為一個月,入科后帶教老師根據護生的特點,明確帶教目標,評估護生學習需求,制定相應的實習計劃及要求。
2.1第1周 護生入科后帶教老師主動熱情接待,并介紹科室其他醫護人員認識,消除其陌生感;第一天帶護生主要熟悉病區環境,包括病房結構、治療室、換藥室、搶救室、庫房、急救藥品、物品及設備的位置和相關要求;其次了解本科常見病、多發病的病名、病情及護理;再了解各班次工作流程。此后幾天護生主要以看為主,帶教老師要勤講、勤動手,每做一項治療、護理操作,都向護生講解其要點和注意事項,注重規范操作,注重與患者溝通的技巧,認真實施健康教育,讓護生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在腦海中形成一種印象,為以后自己操作打下基礎,鼓勵護生不懂就問[1]。
2.2第1-2周 對護生進行普外科常用技術操作演示講解和指導:包括氧氣吸入、心電監護儀的使用、導尿術、備皮、灌腸法、胃腸減壓術、霧化吸入、引流袋的更換、血糖的監測等。因為護理操作相對其他科室更繁多一些,所以帶教老師更要認真仔細地講解護理中的每一個問題,讓護生做到當場體會消化,所有操作都要一步一步規范操作,認真演示,特別強調無菌觀念;每項操作讓護生學習兩遍,然后采取提問式復習,讓護生了解其操作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項;下次操作時由護生自己動手操作,帶教老師放手不放眼,對護生的操作給予肯定,不足之處指出來,多表揚護生的優點,提高護生的自信心,加強練習,熟練掌握操作技巧,不斷提高技能操作水平[2]。
2.3第2-3周 理論聯系實際的臨床教學,一方面開展普外科疾病護理知識講座,由臨床經驗豐富、講解能力強的老師對護生進行專題講座,內容包括普外科常見病、急危重癥患者術前術后的護理,常見護理問題、護理措施、出院指導及健康教育等;另一方面由帶教老師在日常工作帶教中以臨床病例為引導,針對病例設置問題,啟發護生思考,讓護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并學會正確的思維和推理方法,提高自學能力。老師運用啟發式教學,鼓勵護生認真思考,仔細觀察病情,提出護理措施,鼓勵其將理論聯系到實際,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做好患者的相關護理工作[3]。還可采用兩種不同疾病作比較提問,以此加深護生的印象,并讓護生不僅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2.4第4周 出科前的總結討論和考試,了解護生有哪些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哪些操作不夠熟練,與患者的溝通方面有哪些欠缺等,對她們給予鼓勵,提出需要改進的地方,讓她們不斷進步;出科前抽考普外科常用護理操作技術1-2項,常用護理理論知識以試卷的形式考試,操作和理論考試合格方能簽實習手冊轉科。
3.帶教體會
采取上述分階段學習方法和措施,能使護生在較短時間內熟悉普外科工作環境,掌握嚴格的操作技術,調動學習積極性,學到更多知識和操作技能,而且提高她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她們在實習生涯中體會競爭、體會挑戰,養成較強的適應力和心理承受力,早日成為一名高素質的護理人才,為在畢業后的競聘中立于不敗之地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范建新,王海燕,王海江.PBL: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國外醫學教育分冊,2001,22(2):37.
隨著現代社會網絡和信息發展,社會不斷進步,患者和家屬的法律意識和自我意識不斷加強,對醫師、護士期望值也不斷提高,稍有不滿意就易引發醫療糾紛。護理實習生初次參加臨床護理工作是醫療糾紛的高發階段。成都市金堂縣婦幼保健院2005年5月至2009年5月由護理實習生引發的護理差錯和護理投訴共6例。下面就這些案例進行總結和分析,以發現臨床護理教學和工作中影響護理安全的因素,以提高教學質量,確保護理安全。
1臨床資料
2005年5月至2009年5月帶教護理實習生40名,發生護理差錯,投訴共6例,護理差錯有護生發錯藥,加錯藥,(未在帶教老師監管下操作),投訴主要原因為護患溝通不完善引起誤解。
2分析于防范措施
2.1導致護理安全隱患因素主要有以下5個方面:
2.1.1理論知識與實踐未能有效結合,所學知識不扎實,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吸氧1~2L/min,她不明白為什么?憑主觀臆斷寫成3~4L/min,影響治療效果。如糖尿病患者則將生理鹽水想當然輸成糖水。
2.1.2法律意識淡薄,風險意識不夠,護生擅自獨立操作,未認真執行“三查七對”,如發錯口服藥、接錯液體、抽錯血。護生進入臨床,對各種法律,法規了解不夠,重視不夠,部分護生有強烈的求知欲,帶教老師忙于處理急診患者,此時護生容易脫離帶教老師的視線而獨自進行操作,導致護理差錯。在實習后期護生對各個班次的護理工作比較了解,帶教老師許多方面已經放手,護生有較多的實踐機會,由此放松了防范護理差錯的警覺,也因帶教老師疏忽帶教意識而導致護理安全問題。
2.1.3護理基本功不扎實,理論知識欠缺,護理技術操作不熟練:護生因操作失敗或反復操作而引起護理投訴占30%,其中反復靜脈穿刺輸液、抽血,特別是小兒頭皮靜脈輸液,家長很緊張而引發醫療糾紛,護理投訴。護理實習生來自不同的學校,水平層次不一,部分帶教老師在因材施教方面做得不夠,讓操作生疏的護生單獨操作,當操作不順利時,患者及家屬常感覺把他們作為學習,練習的對象,因而產生不滿情緒,進而引起護理投訴。
2.1.4護理操作流程不嚴謹,如給新生兒洗澡,人工喂養時,不注意水溫,造成新生兒皮膚黏膜燙傷。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均可導致差錯的發生。護生僅憑自己習慣性思維,認為溫度是合適的,不注意檢查水溫和室溫,忽略了“三查七對”易發生護理差錯。
2.1.5護患溝通欠缺良好的護患關系建立在有效的溝通基礎上。部分護生由于語言生硬,表達不嚴謹,服務態度不端正,從而引起患者及家屬的不滿而引起醫療糾紛。如一些癌癥患者,家屬要求對病情保密,但一些護生和患者交流時不注意語言表達方式,將病情透露,導致患者出現較大的情緒變化;護生對患者提出的問題,隨意說不知道,而未及時報告帶教老師,幫助解決,引起患者及家屬的不滿,導致醫療糾紛發生。
2.2防范措施2.2.1加強帶教老師安全帶教意識明確帶教老師職責及帶教方法,帶教過程中要求帶教老師做到“方眼不放手”,在給護生提供充分實踐鍛煉機會的同時,堅決不放松對護生的監督和指導。
2.2.2加強法制教育,提高自我保護意識護生法律意識差,護理過程中缺乏自我保護意識,通過學習《執業護士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增強護生的法律意識,風險意識,安全意識,使之懂法、知法、守法。確實明白工作中存在的法律責任問題,充分認識到護理行為受法律約束,嚴格按操作規程辦事。
2.2.3嚴格執行規章制度和護理技術操作常規這是防范護理差錯的最基本措施,要求護生嚴格查對制度,嚴格遵守護理技術操作規程,規定帶教老師認真履行帶教職責,不允許護生單獨操作。
2.2.4注意三基訓練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貫穿整個臨床護理教學全過程。要求老師多講,通過操作示教和床邊指導對護生進行操作訓練;鼓勵護生多問,虛心求教。
2.2.5加強護患溝通技巧培訓在護理教學查房中注意培養護生的溝通技巧和口頭表達能力,要求護生在工作中充分體現人文關懷,經常深入病房與患者家屬進行有效溝通,建立良好護患關系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如遇患者拒絕護生操作時,不要勉強,如有技術操作不成功時,應及時致歉,避免因溝通不當引發的醫療糾紛。
2.2.6定期檢查,嚴格管理護士長每天巡視護理安全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并反饋給帶教老師和護生,帶教老師要善于發現安全隱患,將各種醫療糾紛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對已發生的差錯行為,要與護生一起分析發生的原因,避免以后出現同樣的問題。
【關鍵詞】 實習 護理 臨床工作能力 態度
護理學是將護理理論通過實踐運用到人體的一門實用性學科,實習生在臨床科室的實習過程,也就是將學校學習的護理基礎理論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作為教與學中起主導作用的帶教老師能否適時有效地對護生進行臨床護理能力的培養,直接影響護生以后的工作能力。合格的帶教教師不僅要教授護生精深的專業知識和精湛的操作技能,更要著眼于提高護生的綜合素質,引導他們做一個“有知識、有能力、重實踐、高素質、高情操”的護理人才。為此,需要用現代教育思想和觀念對臨床帶教教師進行崗前培訓,努力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明確自己在實習帶教中的神圣職責和重要作用。
1 注重對護生的專業技術訓練。帶教教師在帶教過程中,用護理理論指導臨床實踐并正確運用到基本技能上去,在專業技術帶教中要立足一個“嚴”字,使護生練就一身過硬的技術操作本領,培養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帶教教師必須熟悉實習計劃,制訂出實習的內容及要求,建立檢查和考核護生實際操作技能的制度,安排各種必考的理論及技術操作的學習。帶教教師不定期進行技術操作示范和提問,在操作上做到放手不放眼,嚴防差錯事故發生。定期召開護生會議,在會議上檢查實習計劃的執行情況及帶教中存在的問題,聽取護生對教學的意見,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總結經驗,改進工作。對疾病護理盡可能多讓護生親自操作,定期進行操作考核或理論考核,檢查護生的實習效果。
2 完善教學手段,建立良好的學習氛圍。 首先營造“愛學習”氛圍,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我們應完善各種教學設備,安排實習護生參加醫院舉辦的各種講座的學習和各種知識競賽活動,舉行護生臨床護理操作演練及示范教學,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醫院應不定期舉行先進事跡報告會,使實習生感到自已所選擇的護理事業的偉大與崇高。再次應以問題為中心開展教學,帶教教師應指導學生從各個方面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后讓護生以獨立的個體面對病人,收集各種信息,進行歸納分析,提出問題,解決問題。[1]對護生錯誤的分析和判斷,帶教教師要給予必要的啟發和指導,使護生始終處于一個發現問題-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良性循環中。
3 培養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帶教老師要針對護生的特點,選擇有代表性的病例,采取以提問的方式,使其分析、探討,讓其說出其要注意觀察的重點和內容,可能出現的一些情況和需要做哪些準備等,最后由帶教老師給予指導和補充,以逐步培養護生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可以以一個實際臨床問題為起點進行教學引導,帶教老師的作用不是提供參考答案和單純地回答護生提出的問題,而是啟發護生的思維,鍛煉其工作能力,為以后獨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4 培養護生的思考和觀察能力
培養護生的觀察能力,同時在護理觀察過程中要養成愛思考的習慣,在工作中勤動腦,從被動觀察變為主動觀察。臨床大量實例證明,護理觀察滲透著思考,思考有促進觀察的深入。只有二者有機結合,護士才能在深入觀察中結合專業知識和臨床經驗,對發現的異常情況做出正確分析和判斷。[2]針對臨床具體病例,指導護生如何進行護理觀察以及觀察的重點和具體內容,可能出現的一些情況和需要準備的物品等,講解護理觀察的規律,逐步培養其臨床思維習慣,提高護理綜合分析能力。
5 培養護生正確的專業態度,促進臨床能力提高
態度認知的形成過程在于對護理專業的認識,其來源可以有學校的教育過程、教師的影響、社會的影響等,有效的教學是促進護生形成積極專業態度的基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精心設計教學內容,使護生從學習內容中認識到護理專業的價值。另外,教師角色榜樣的作用,不論是課堂或臨床,對于學生專業態度具有非常大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態度情感的形成對于形成積極的專業態度和良好的臨床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護生只有在情感上接受并喜愛護理職業,才能對學習和今后的工作形成積極的態度[3]。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采取各種措施促進護生的態度認知向態度情感轉化,使護生喜愛本專業。
6 不斷提高護生的溝通技巧
醫學模式的轉變,要求護士在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時,將服務對象看作是一個具有生理及社會心理需要的整體,我們需要更新帶教觀念,注重護生溝通技巧的培養,通過老師示范,再讓護生臨床實踐,要求做到口齒清晰、表達準確、禮貌謙虛,多用禮貌性語言,巧用安撫性語言,逐步掌握與患者溝通的藝術性。同時,教師要注意指導護生運用傾聽、表情、眼神、儀表、姿勢等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提高護生的非語言溝通能力。
參考文獻
[1] 程靜華 新世紀護理教育培養目標的研究進展 中華護理雜志,2002,37(8):606-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