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校本研修重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校本研修是指在學校內,立足于教師教育實踐,著眼于教育教學研究,以滿足教育教學改革需求,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為目的的一種融教、研、訓于一體的活動。它是提高教師專業化發展的主要途徑。其一,校本研修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最小,可以得到基本的保障。其二,校本研修隨時性、針對性的特點有利于及時解決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大大提高研修的時效性。但由于觀念和意識上的偏差,學校和教師對校本研修的內涵理解不夠到位,校本研修往往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也未受到足夠重視。通過對上海市松江區內體育學科校本研修的現狀調查,發現目前校本研修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校本研修內容零散。部分校本研修缺少必要的規劃和計劃性;同時,規劃和計劃不夠細致,不能體現階段性內容的主旨特點;沒有建立長效的校本研修機制,校本研修往往只停留在工作計劃與責任分工階段。
二是校本研修組織形式單一。一般以教研組長牽頭為主,組織教師進行開課、評課等活動,形式較為單一,且研修過程中缺少反思與總結環節,不利于組內成員專業水平的迅速發展。
三是校本研修時間受限。目前體育教師周課時數超常,加上體育社團、運動隊、比賽等工作,要承擔的工作量很大,校本研修的時間難以完全保證,往往應付了事。
此外,由于優質教師資源分布不均,多集中在一些區、市級重點學校,所以很多基層學校有研修需求的體育教師苦于沒有優秀的領軍人物,使得校本研修無法進一步深入開展,研修質量大打折扣。
鑒于此,從校本研修的廣度與深度方面進行充分挖掘,將優質的教育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完善校本研修的內涵和組織形式,將有利于促進校本研修的實效性,全面提升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深度。基于松江區內體育學科校本研修的現狀,針對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在此闡述通過構建以教研組為單位、以不同外力與內力共同作用的多維一體校本研修支持系統切實提升校本研修實效的路徑。
二、構建多維一體的
體育教研組校本研修支持系統的策略
校本研修雖然是以校為本,以本校教師為主的一項集體活動,但它不應是一所學校內的“封閉式”的活動,而應具有開放性、多維性。
“多維一體”是指由教研員、領域專家、高級教師、骨干教師、校際聯盟等支持者組成的,為教研組的發展及組內各個成員專業發展提供切實支撐的個人與團隊力量,能更好地滿足校本研修發展需求。基于校本研修存在的主要問題,學校以教研組為基本單位,構建“以校為本,以組為本,以人為本”的校本研修支持系統。從被動接受向主動尋求的研修行為過渡,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自主學習型組織轉變,遵循“走出去、請進來”的指導思想,從區層面轉向區域層面、學校層面、教研組層面,謀求來自各個層面不同對象的幫助與支持,以最直接、最便捷、最有效的形式,做到“小規模”“大效應”,真正落實、完善校本研修的開展。
1.教研員搭橋。教研員要發揮組織領導與橋梁作用,深入教學第一線,了解教師實際情況與需求,為他們的成長與進步提供各種支持與幫助。策略:一是要了解本區內體育教師的特長,發現典型,使其各盡其能,并且要根據不同教齡和職業階段,給予不同的幫助;二是教研員除了傳達各種政策,進行專業引領外,要更多地親近一線教師,了解教師的實際需求;三是利用教研員人際網絡的優勢,為基層學校,特別是薄弱學校牽線搭橋,創造更多的交流機會。
2.領域專家點撥。科研興教、科研促教,科研對于學校體育教學有著重要作用。然而基層學校教師在開展科研工作上存在一定難度。比如有的教師雖然有科研需求和科研設想,但是通過科研方法總結和反思教學問題的能力依然有限。為此,領域專家著重于專題講座與學科前沿問題探討,為校本研修提供理論支持。策略:一是教研組邀請學科專家來基層學校舉辦學科講座,讓基層教師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與學科發展動態;二是以科研課題引領的方式,讓學科專家幫助教研組開展科研工作,在摸索和實踐中使一線實踐者真正向研究者的方向邁進。
3.骨干教師主導。骨干教師應發揮其教學上的優勢與特長,幫助其他教師提高把握課堂、駕馭課堂的能力。策略:一是骨干教師定期進行公開課展示活動,言傳身教,幫助其他教師更快、更好地成長;二是骨干教師進行現場診斷與指導,聽課、評課、再上課,通過集體備課、課堂教學模式與策略探討、學習方式改變研究等形式進行課堂教學研究;三是基層教師聽骨干教師上課,課后點評示范課,重點討論骨干教師如何在各個教學環節中滲透教學理念。
4.自主學習探究。自主學習是校本研修的內在驅動力。教師要讓自主學習成為一種習慣,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通過不同層面人員的支持幫助,提升校本研修的實效性。策略:一是教研組制定組內成員學習計劃,有明確目標,并予以監督,以提高教師的自我學習能力;二是教師要經常性地記錄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做好問題積累,主動尋找外力的幫助與支持;三是課前、課后進行常規性的總結與反思,適時地將一些教學經驗用科研方法加以理論化、系統化,提高自身科研能力。
三、結論與建議
在此,愿將五中近三年來在校本研修方面的摸索、探究、收獲、感悟與大家一起分享。
一、 完善制度保障,促進校本研修一體化
為了全面落實神木縣校本研修一體化工作方案,調動教師參與校本研修的積極性,五中確立了“以師為本,面向全體,突出實踐,全面提高”的工作方針,遵循“自主反思、同伴互助、專家引領”的宗旨,學校于2012年春成立了教科室,并從百余名教師中挑選精兵強將,配齊了一名正主任和兩名副主任,并成立了以校長任組長的校本研修工作領導小組,構建了“校長――分管副校長――教科室――教研組――備課組” 層層負責的校本研修工作管理網絡,明確了崗位目標責任和工作職責,形成了校本研修工作長效機制。
為了鼓勵老師研究課題,五中適時成立課題審核領導小組,鼓勵教師在教學中發現問題、提煉課題,積極承擔各級各類科研課題。通過向廣大教師征集教育教學中的問題,集思廣益,整理形成《神木五中校本研修課題目錄》,共有200余個小課題。而且,學校在緊張的學校經費中撥出專項資金對課題研究進行獎勵:經組織單位批準立項的國家級、省級、市級、縣級課題,分別給予3000元、2000元、1500元、1000元的啟動研究經費,經專家項目組驗收通過結題,分別對參加課題研究工作的課題組給予立項經費同等金額的獎勵。平均每學年用于課題獎勵的經費高達四萬多元,為教師的教科研工作提供了切實的資金保障。
二、搭建多元培訓平臺,開展校本研修活動
為提高廣大教師的綜合素養,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具有現代教育思想、扎實專業知識、良好教學方法、較強科研能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五中開展了一系列精彩紛呈的校本研修活動。
1.師德研修。2.教育科研培訓研修。3.集體備課研修。4.師徒結對研修。 5.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培訓。6.“五環導學”式教學模式研修。7.“八步四課”式課例研修。8.校本課程研修。9.教學主題論壇研修。10.完善校本研修的考核和學分登記工作。
三、所取得的成效
1.經過不同途徑和方式的培訓,五中教師在神木縣校本研修知識競賽中,榮獲團體獎。
2.以楊春、趙永發等老師研究的《留守學生心理問題成因及策略探究》被列為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二五”教育科研規劃重點課題,并已結題;以王慧等老師研究的《初中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方法與對策研究》課題獲得陜西省課題立項,以王香蘭老師等研究的《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研究》課題被列為中國教育學會“十一五”科研規劃重點課題;以張霞等老師研究的《初中高效課堂教學策略研究》等五個課題獲榆林市課題立項;以孟宏標等老師研究的《語文讀與寫教學策略研究》等六個課題獲神木縣課題立項,學校的每一位教師都至少一個有校級小課題。
3.2012年以來,教師共寫教學反思和心得體會 200 余篇,在各級各類報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30 余篇。
4.“八步四課”課例研究活動開展以來,切實改變了五中教師集體備課流于形式、教師無事可做的現象,尤其是促進了教師在觀課、上課、聽課、議課時的角色轉變,各學科均設置了符合本學科特征的課堂觀測點,評課時也改變了以往的一片叫好聲,都能根據觀察量表點評,教研活動有了明顯的實效。
5.“五環導學”高效課堂模式切實轉變了五中的師生關系,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益。在上學期全縣學科檢測考試中,我校七、八年級成績排名位次均有大幅提升,全縣教師兩次學科知識考試,五中老師的成績都比較靠前,王永勝老師在全市競賽中獲得了一等獎。
當然,五中的校本研修工作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在今后工作中,五中一定會在新理念的指導下,不斷加大校本教研的工作力度,加強教師業務培訓,提高教師的教研水平,為新課程的實施奠定堅實的基礎,力爭使我校的校本研修工作再上新臺階。
入手。
關鍵詞:網絡研修;校本研修;整合策略
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從根本上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這是校本研修的初衷。校本研修就是立足本校,通過本校內的研究制度的制定、研修機制的確立以及研修活動的開展達到提高教師素質、改善課堂教學的目的。當現代教育技術日趨成熟以后,網絡研修成了一種新興的研修方式。這種研修方式由于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能夠實現多得多人次,甚至可以實現多得多人次不同時間的交流、觀摩、研討,因而備受歡迎,逐漸成為一種極為重要的校本研修方式。河南省專門設立了網絡研修研究課題,開通了覆蓋全省各個學校的網絡研修網站,成立了網絡研修領導組織機構。對于新鄉實驗小學而言,已經逐漸把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起來,形成了一種既富有活力、人人愿意參與,又能真正解決實際問題、確能促進教師迅速成長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校本研修方式。下面,就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淺談一下自己的想法:
一、觀念整合――樹立大的研修觀
把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起來,為我所用,首先要在觀念上整合。即要走出狹隘的以一校為本的研修觀,樹立起“放眼全省,吸取全省乃至全國的有益養分,為我所用,促進本校研修工作”的研修觀。這種研修觀首先應成為學校領導的共識,不論在制定研修計劃,還是制定考核制度方面,都要在大的研修觀的指導下進行;其次,要通過召開會議、開展活動,把這種觀念傳遞給全體教師,使之成為教師的研修觀,這樣,教師的觀念轉變了,參加網絡研修的積極性自然也會提高;最后,號召教師們爭當網絡研修“先富起來”的一部分人,并帶動其他兄弟學校的教師一道致富,即通過網上發帖跟帖、撰寫日志等形式,向兄弟學校的教師傳遞大研修觀,使其他學校的教師也樹立起大研修觀,從而營造出人人積極參與、校校真情投入的良好的網絡研修氛圍,這樣,網絡研修質量自然會得到有力保障。
二、組織整合――建立有力的領導機制
單純的校本研修領導體制存在很多問題,例如,校本研修領導小組人員組成大多以學校領導為主,即領導小組鮮有按照組織結構進行人員調配的可能,造成領導小組結構不合理,特別是缺少專業的課程指導者,難以發揮系統功效。在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的背景下,可以進行組織整合,即可以把大學的專家學者、河南省網絡研修研究課題組的專家學者以及其他兄弟學校的有專業特長的教師吸收進學校的校本研修領導小組。這樣,校內的領導重點把握結合本校實際的問題,校外的領導負責答疑解難、提供宏觀指導。同時,還要建立起校本研修領導決策機制,對如何決策,采取什么方式決策,如何執行決策等制定出具體的、可操作的措施。
三、策略整合――確立校本研修的主體地位
多年以來,校本研修一直被教師認為是可有可無的,參加研修活動也是得過且過。要改變這種狀況,就要借助于網絡研修,使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形成合力:校本研修借網絡研修信息優勢、名師與專家優勢,網絡研修借校本研修具體接地氣優勢、完備的組織與一線教學實踐優勢。兩股力量各避其所短、融其所長,就會讓教師看到校本研修的力量,從而在內心深處確立校本研修的主體地位。
1.借水洗船,讓教師的業務在平臺上提高
船在水中時,是最佳的洗船時機,因為可以借著河水(海水)來洗。校本研修也是這樣,面對覆蓋全省的網絡研修網站,每個教師都是參與者、評判者,也都是被評判者。在這個平臺上,只有善于借助來自網絡的力量,滌蕩業務中的污垢,讓教師的業務不斷提高,才算是“借水洗船”。為達到這樣的目的,首先就要做好教師的思想工作,讓他們認識到網絡研修是他們迅速提高業務素質的重要平臺,使他們都能自覺參與到網絡研修的活動中,保質保量地完成網絡研修的各項任務;其次,建立健全教師網絡研修的各項考核評價制度,加大對教師在網絡研修過程中的考核力度,做好痕跡管理;最后,發揮典型帶動的作用,要善于發現在網絡研修過程中的典型人物,做好推廣宣傳工作。
2.借力發力,讓教學的各個環節得到優化
教師自身對教學各個環節的關注、審視、再優化的過程,來源于一個在內心不斷要求完美的心力的驅動,但這畢竟是單薄的。只有把教師融入網絡研修中,使教師個人的校本研修匯入整個網絡研修系統中,才會獲得來自群體的激勵、欣賞、指導,這是借網絡研修,發校本研修之力。
參考文獻:
[1]鄭百偉.美國教師專業發展標準及其實施研究[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5(09):27-30.
關鍵詞:校本研修;教師;實踐反思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2)07-0235-02
筆者曾經有幸到武漢參加了校本研修等培訓,在培訓中,對校本研修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也對開展校本研修,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充滿了信心。從“十一五”繼教工程開展以來,我們就開始接觸“校本研修”和“教師專業發展”這樣的專業術語,也曾在工作中摸著石子蹣跚前行,從認識到實踐,存在許多偏頗之處,難免不走彎路。通過這次學習,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在方法上,都讓我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和提高,也便于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開展校本研修,使校本研修真正成為“學校以校本研究方式開展的教師進修或教師培訓活動”,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1.以校本研修促教師專業發展
從事教學這么多年,一直以為校本研究不是教師重點探究的問題。作為教師只要把課上好就可以了,因此也不會去認真地思考校本研修對教師成長的意義。這次培訓,首先讓我明白了教師專業發展的三大標準--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態度。專業知識指普通文化知識、學科知識、教育學知識;專業能力指教學技巧、教育教學能力;專業態度指專業理想、專業情操、專業品質。人類有兩種知識。通常所說的知識是用書面文字、圖表或數學公式表述的,這只是知識的一種形式。還有一種知識是不能系統表述的,例如我們有關自己的行為的某種知識。波蘭尼把前者稱為“明確知識”(顯性知識),而將后者稱為“緘默知識”(隱性知識)。教師的專業能力屬于緘默知識,也稱為教師的“實踐性知識”,即教師真正信奉的,并在其教育教學實踐中實際使用和(或)表現出來的對教育教學的認識。當專業知識在達到一定程度后,與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教學效果已不存在明顯的相關性,而專業能力(實踐性知識)卻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教師的實踐性知識是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知識基礎,在教師的工作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種實踐性知識不能“學”,只能“習”,因此,教師專業發展的重點不在于學習專業知識,而在于提高專業能力。
以反思行動的方式,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經驗+反思。教師是以經驗的反思為基礎,面向兒童創造有價值的某種經驗的“反思性實踐家”,其專業成長的性質是,在復雜情境的問題解決過程中所形成的“實踐性學識”的發展。外出進修、集中培訓、教師提高工程等都只能是“破冰”,將重心下移,關注絕大多數普通教師,通過校本研修,讓教師自主學習、現場研究、自我反思,從而獲得持續的、大面積提高。校本研修標志著教師專業發展的“回歸”。教師專業成長最有效的途徑是反思。教師要成長就要從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入手,實現先進的教育理念與常態課堂教學行為的無縫對接;通過教育科研改善教學,形成研究能力;同時要改變和拓展自己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內容,把校本研修與日常教學活動整合,與教育科研整合,把問題診斷與經驗總結、經驗提升整合。
2.以校本研修為載體,構建教師學習型組織
教師學習型組織,能更好地幫助教師在學習中提高,促進教師專業化更快地發展。我們的教師不是不愛學習,而是缺乏有力的保障,僅僅局限于同級同科的幾個人之間的探討,涉及面窄,使教師專業化成長相對滯后。培訓中,讓我對教師之間的學習有了全新的認識:教師的學習是基于經驗的反思學習(實踐反思);教師的學習是基于案例的情境學習(案例分析);教師的學習是基于問題的行動學習(問題解決);教師的學習是基于對話的理論學習(相互對話);教師的學習是基于團體的合作學習(學習共同體)。教師的有效學習方式——研修學習:聽(看)中學 (讀書、聽講座)—— 學;做中學(實踐學習,課例/案例學習)—— 習;把聽懂的東西做出來(行為跟進)—— 行動;把做好的東西說出來(隱性知識顯性化)——反思。學習型組織最重要的部分,也就是以一種新的方式使我們重新認識自己與所處的世界:一種心靈的轉變,從將問題看作是由“外面”某些人或事所引起的,轉變為看到自己的行動如何造成問題。學校要在校本研修制度的指引下,制定相應的教師學習制度,使教師學習落到實處,確保教師在學習中提高。讓我們的教師學會學習,在組織中研修,在組織中成長。
論文摘要:伴隨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校本研修工作也對教研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研員在校本研修活動中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是當前急需思考和研究的問題。作為實施專業引領的重要力量,教研員首先要通過不斷學習和研究來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同時,要通過工作重心下移來指導研修活動。
一、以學習和指導為突破,積極引領校本研修活動
隨著新課程有效實施,教育研究部門不再是新課程的“中轉站”,而是變成教學研究中心、教學指導中心、科研交流中心、教師培訓中心。研修職能的轉變直接導致教研員角色的變化,這種轉變帶來的不僅僅是教研員的研究空間、研究內容、研究方式的變化,更多是對教研員個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要為基層的學校和教師提供校本研修專業的指導、服務和個性化的幫助。
1.研究員需堅持每日進修
教研員無論工作多么忙,每天也要抽出一定的時間進行自我學習和研修,做到博聞多學,保證自身知識更新。一方面,教研員要學習新的教育理論,學習先進的課堂教學、評價方法;另一方面,要將學習心得化為具體的實踐指導,從而促使教師在研究過程中轉變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行為,提升教育能力。
2.教研員要有自己的思想
教研員不能當新課程、新理念的“搬運工”,而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考,有超越課程的專業意識。要把學習和交流作為專業生活的支撐,在校本研修活動中,教研員與一線教師組成學習共同體,要與教師一起分享成功,共同成長。在研修工作上,要淡化指導與被指導的關系,要在品行與學識上做教師的楷模。
3.在以校為本的校本研修中,教研員工作方式要由自上而下的檢查,變為平等交流和指導
提倡教研員定期深入教學第一線聽課調研,通過深入到課堂的活動,從具體的教學情境中捕捉閃光點和發現不足,掌握第一手資料,來幫助指導教師優化課堂。更重要的是,要深入地反思隱藏在教學行為背后的教育觀念,從而找到改進的切入點,促進整個教學水平的提高。
4.教研員應當承擔課改理論指導的任務
研究員作為課程和教學理論的研究者,要努力追蹤中外課程理論和學科理論的最新發展,汲取養料,站在更高的層面研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深入研究通過何種途徑將課改理論與教師的教學更好的結合在一起,以理論指導教學。
二、以理論研究和專職培訓為核心,進一步深化校本研修活動
教研員作為研究者。通過專業的研究,構建研修模式,研究解決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遇到的焦點問題和棘手問題,研究教師成長規律、研究研修一體的制度體系,研究構建大“校本研修”體系。
1.教研員應當幫助教師提高研究能力
在以往的研修活動中,教師缺乏研究的能力,教師只是普通的旁觀者和接受者,而不是參與者。許多教師即便有參加校本研修的意愿,有專業發展的需求,也不清楚如何去做。教研員要幫助教師創造條件:一方面,要了解教師們在教學中最感困惑的問題,了解不同層次的教師的需求,從而確定研究的專題,通過有目的、有計劃的課題研究引導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改變。另一方面,教研員應當指導教師在教學中進行研究,需要讓廣大的教師意識到,教學即研究。
此外,教研員還應具有“校本研修”聯動研究意識,研究構建大“校本研修”體系。“校本研修”以校為本,并不意味著學校教學可以自我封閉。特別是在廣大農村,教育發展不平衡,師資水平懸殊,教育資源參差不齊,如何防止和克服教師各自為戰和孤立無助的現象,必須構建一個引領校本研修深入開展的支持網絡。而這個網絡需要由教研員來組織建立,教研員在這方面可以很好地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通過組織研究力量的有效整合和互動,促進校本研修和教師發展。
為了構建大“校本研修”體系,成立市、縣兩級學科研修組,將市區學校按學科成立區域學科研究組,縣級可成立學科中心交流組,定期就課改中的教學共同遇到問題開展探討、交流。在研修過程中,教師們或就學科中某一個問題提出自己的意見和看法,或把自己獲得的信息拿出來交流,或就自己在教育實踐中所取得的成功案例拿出來分享,或對理論學習中的某一觀點展開討論等。在一種開放的心態中,暢所欲言、合作交流、學習反思、溝通對話、思想碰撞。通過區域學科研究組、學科中心交流組活動開展,有效地改變農村教師個體孤立無援的教學研究狀況。為了有效地避免學科研究中的低層次重復,最大限度地發揮群體優勢,教研員在必要研究的基礎上進行跟蹤指導。這樣,可以達到智慧共生、成果共享的目的。
2.教研員應注重骨干教師培養與培訓
教研員應把建設一支過硬的骨干梯隊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在骨干教師成長的不同時期,需求是不同的。應根據其發展的情況制定個性化的培訓方案,通過深入課堂,深入教研組活動,與教師的日常交流等途徑,有意識地發現和發掘有潛力、有創造力的教師,重點培養其獨立研究和組織研討的能力。教研員應當指導骨干教師多層次多領域地涉獵知識,讓專業創造和教學創新成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有意識地引導骨干教師主動地、個性化地解讀教材,形成自己獨特的、開放的、創新的教學思想,從而形成獨特教學風格。
三、以參與和管理為重點,全面規范校本研修活動
作為教研員,如果沒有“參與者”的角色意識,不親身參與教學第一線的活動,就很難發現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也就不能開展有針對性的指導、管理工作。
教研員應當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參與年級組與學科組研修活動。只有經常親自參與課堂教學踐活動和原生態的研修活動,才能增加教研員與任課教師的教學交流,才能提升“隨堂課”的教學質量,才有對教師專業水平的正確認識,才能發現教學中的共性問題、熱點問題、難點問題。教研員作為研修活動的參與者,點撥的態度和做法非常重要。首先,從有助于引發教師思考、操作的角度提出建議,為教師的反思、選擇、創造提供空間;其次,從引領教師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提升教師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成就感。
在校本研修宏觀管理方面,教研員要做到三抓:一是要抓對整個校本研修工作的總體策劃;二是要抓校本研修制度建設;三是要抓學校層面的校本研修計劃的制定、審批,組織實施中的推進,過程管理中的監測,展示評價中的導向。在微觀管理層面上,每學期對學校學科組的研修都要提出具體要求,要組織引導、敦促學科組建立起相關的制度和運行機制。對制定研修計劃、確定主題、組織研修、過程管理、資源建設、展示評價等流程中的各環節進行管理。
總之,通過教研員在校本研修活動中角色轉變,極大促進了校本研修活動開展,保證了新課改有效推進。只有打造一批業務水平較高的教研員隊伍,才能更好的在校本研修活動中起到專業引領作用,培養具有校本研修特色的學校。
一、目標任務
以校長、教師專業成長為目標,落實五年一個周期的校長教師全員培訓計劃,完成不少于6000人的年度培訓計劃,努力建設師德高尚、業務精良的教育教學和管理隊伍。
二、培訓項目及內容
1、校本研修專家和引領者培訓。按照省教育廳及市中小學教師校本研修工作實施方案,今年重點進行市、縣(區)兩級校本研修“專家”團隊和“引領者”培訓,培育校本研修指導專家和骨干隊伍。計劃分兩個層次進行培訓:7月下旬選派50名校本研修骨干外出培訓,培訓周期10天,培養市級校本研修專家團隊;8月上旬邀請專家來培訓校本研修業務骨干300人,培訓周期10天,培養縣區和學校校本研修指導專家隊伍。
2、初、高中骨干教師業務提升培訓。7月下旬邀請中考、高考學科專家名師(英語學科除外)來延進行骨干教師業務提升培訓,計劃培訓640人(高中8個學科320人、初中6個學科320人),培訓周期10天。
3、初、高中管理人員高級研修培訓。7-8月組織各縣區及直屬中學管理人員(包括教學主任、副校長、校長)分兩批共60人外出參加高級研修培訓,培訓周期30天。
4、骨干校長、園長掛職培訓。與西安高新區教育理事會合作,進行校長園長掛職培訓,第一期3月份選派8人(高中、初中、小學校長和幼兒園園長各2人),培訓周期5個月。第二期10月份選派8人,培訓周期5個月。
5、班主任業務提升培訓。為全面提升全市班主任隊伍綜合素質和班主任工作能力水平,8月中旬邀請專家團隊來,組織舉辦一期班主任培訓班,計劃培訓200人,培訓周期7天。
6、中小學心理健康骨干教師培訓。7月下旬在組織全市中心小學以上學校教師200人,開展骨干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培訓周期15天。
7、現代教育技術骨干培訓。為全面提高教師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和水平,計劃選擇中心小學以上學校100所,每校1名電教管理人員或學科骨干教師,共100人,6月和10月分兩期外出培訓,每期50人,培訓周期30天。
8、“名師大篷車”送培到縣。按照省教育廳“名師大篷車”行動計劃要求,組織開展市級“名師大篷車”送培到縣活動,緩解基層學校選派教師參加外出培訓過程中工學矛盾突出和經費不足難題。10月份從市級名師專家庫抽調中小學33個學科(高中12個學科、初中12個學科、小學9個學科)共100人(名師、省級教學能手、教科研專家),選定3個縣(區)開展送教下鄉活動,每縣(區)3天,培訓教師5000人。
三、組織實施
1、市級校長(園長)及骨干教師培訓工作由市教育局組織實施,具體由繼續教育科牽頭負責,規劃與資金科、基礎教育科和市教育教學研究中心、電大、市教育信息網絡中心等相關單位配合實施。
關鍵詞:校本內容;互動模式;研修評價
中圖分類號:G63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5)14-0100-01
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給廣大教育人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也蘊藏著巨大的挑戰。課程體系的變革、學校辦學理念的提升、學生可持續的發展,都與教師的專業素養息息相關。加強教師的隊伍建設,促進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專業化、科學化,是學校工作的重點。教師的成長離不開不斷地吸納、學習與反思,站得高,才能看得遠,才能高屋建瓴。我們英語學科組借助校本研修的平臺,引領教師鉆研教育教學理論,并付諸于教學實踐。
一、加強校本內容研究,爭做學習型教師
校本研修實施以來,一直受到教育界的普遍關注。研修什么話題,教師群體對怎樣的培訓內容感興趣呢?以校為本,因地制宜地開展一系列的活動;以人為本,了解教師的真實需要,關注課堂教學的癥結。學校根據英語教師隊伍建設的實際情況,找出其間存在的問題,制定五年發展規劃,為校本研修提供了真實有效的一手資料。
我們發現,有些教學一線的英語教師學科基本功比較扎實,在英語題型、題量上做足功夫,但教育理論鉆研的熱情不夠,一些教育理念根深蒂固,接受新思想的能力欠缺。長期以來,課堂教學能手層出不窮,但科研型的教師鳳毛麟角,英語教學研究走得不夠深入與持久。針對這種現象,校本研修有了新的舉措。適時地開展“名家講堂”“專家引路”等專題研究,讓具有豐富的理論與實踐經驗的教師在英語集訓營活動中與教師零距離接觸,分享成功的案例。適時地開展牛津英語教材的解析活動,對一些重要的語音、語法的教法深入研究,廣大英語教師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豁然開朗。在“English learning”“Teaching English Through Activities”沙龍活動中,掀起頭腦風暴式的討論交流,豐富了教師的教學理論底蘊。實施教師閱讀推介活動,鼓勵教師多讀書、讀好書,“English teachers' teaching reading field of vision”“The English Teaching Methodology”“Cambridge English Teachers Series”……讓一些優秀的教育教學專著走進教師閱覽室,使教師廣泛汲取專業知識,積淀人文底蘊,厚積薄發。
二、豐富校本研修形式,構建多元互動模式
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水平從一定角度上來說,依賴于地方校本研修的層次。如何讓校本培訓發揮出應有的正能量,貼近英語教與學的活動,引領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是亙古不變的主題。我們應豐富研修的形式,創新活動的組織方法,創設有利于教科研的氛圍,構建出教師樂于參與的多元互動模式。
學期初,學校應建立、健全一系列的校本研修管理制度,并常抓不懈,才能從各層次、多側面促進英語教師師資隊伍素質的整體提升。還應強化校際之間的聯誼。教育領導者應考慮到各學校發展的不均衡現象,多帶教師走出固有的圈子,進行參觀學習,開展業務上的研討與交流。注重教師之間的合作。發揮教研組的力量,鼓勵年級組的英語教師之間開展課堂研究,評一評、議一議,多進行組內切磋,對課堂觀測活動進行精細化管理。另外,借助于網絡活動實現自我研修。教師可以將自己的課堂錄像放在學校的FTP上,供組內成員學習研討。可以在文件后留下自己的足跡,發表個體的意見與看法,或者提出值得商榷的地方,集思廣益,共謀發展。還可以經常瀏覽一些英語學習網站,借鑒別人的經驗與做法。網絡研修活動的開展,減少了教師定時定點的集會,拓展了教師學習的時間與空間,科學共享了有限的教學素材與資源,實現了地域之間的有效聯動與互動,英語教師的專業成長顯得更為自由與民主。
三、開展校本研修評價,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沒有科學的研修評價,教師的專業發展就會迷失方向。朱小蔓教授提出教師專業研修的幾個要求,首先應有必要的學科素養與教育教學的基本通識,還必須有健康的心理與健全的人格。為了強化對教師研修工作的管理,建立校本研修的長效機制,學校和教研組應及時組織開展英語教師研修的評價活動。
評價活動應堅持公開、透明的原則,給予每位英語教師拔節成長的機會。評價內容要多樣化,不但要考核教師自身的英語素養、聽說讀寫的能力,還應關照到教育教學能力的發展;不僅要從量上測查教師研修的頻率,也要從質上進行把關。另外,評價標準力求多元化。恰當適度的評價,能有效引領教師的專業發展。研修中,應關注教師的能力水平,了解個體之間的差異,照顧到教師特長的發揮與展示。對于不同年齡層次、不同發展階段的英語教師,要制定不一樣的素養目標,按時間段來開展相關評價,凸顯出評價體系的階段性與完整性,讓每個英語教師在原有基礎上都能有所提高。例如,組織同一年級組的英語教師開展同課異構活動,一起執教牛津英語7A Unit 6 Food and lifestyle Reading與 Unit 7 Shopping Reading部分,教師自發地從課堂教學諸方面進行了研評活動,有的從學生的學習方式入手,評價學生參與的度;有的研究師生之間的關系,發現教與學之間的微妙變化;有的關注某一教師前后的成長,探究教師專業發展的可能性與必然性。
總之,加強校本內容研究,創新豐富其形式,并適時進行多元評價,是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學生為什么擇校?表面上看是學生、家長的學習消費行為選擇,實質則是教育供給質量差異。這是經濟、社會、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會出現和存在的現象。
目前,學區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學區內教育資源均衡與公平的問題,但并沒有真正內生性增加優質教育供給。所以,如何真正提升學校自身教育供給的質量,成為每個學校的管理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2014年,東城區提出“盟貫帶”模式,北京171中學與青年湖小學實施九年一貫制,生均師資配比、生均資源配比成為學校提供優質教育供給的制約性因素。這個難題如何破解?路徑和策略在哪?
以此作為問題切入,我們從科研視角審視和探索影響學校教育供給的科研、教研、課程三者之間的關系,不斷提升學校教育供給質量。
做特色教研,提升教師質量
管理者要知道教師們在想什么,在做什么,更重要的是要讀懂教師想要做什么。要把教師想要做的和學校教育想要供給的形成一個價值共同體。
1.以理論為指導,以課題為抓手,確立學習型校本研修團隊新理念
教師發展,首要任務是構建學習型的高效團隊。而團隊建設的首要任務是形成共同的價值理念。學校可以通過設計一系列科研課題,如學案教學行動研究、課程領導力行動研究等,在不同階段,針對不同問題,有層次、有側重地采用“漸進式――議”“引領式――研”“進入式――學”“硬推式――訓”“能動式――行”等方式推進。在行動研究中,使“小成功靠個人,大成功靠團隊”的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
2.以組織變革為依托,以行動研究為途徑,搭建團隊校本研修新平臺
通過“基于學習型教師團隊建設的學校組織變革”研究,探索出級部、班級組、備課組三級學習型組織建設模式。
級部引領,研究好“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提升級部校本研修水準。級部長要聯合年級組長、備課組長、班主任、任課教師,做到“五位一體”。級部作為學校管理與實踐層面的橋梁,要搞清楚教師需要什么,學校能提供什么。級部管理重點要從四個維度著手:級部質量分析會、級部教學經驗對接會、級部考察活動、級部統領學科。
班級組連橫,研究好“綜合學習力的木桶效應”,形成班級團隊校本研修合力。在級部下設置班級組,提出“班主任是班級成績的第一責任人,任課教師是本學科成績的第一責任人”。
備課組合縱,研究好“真、實、新、活”,形成備課即研究的校本研修內涵。“真”研修:專題研究、話題研究。“實”研修:人人參與、全程參與。“新”研修:與時俱進的微創新,即倡導課堂教學中的微創新。“活”研修:活學活用、遷移變通,提倡能力立意。
形成校本課程叢林效應,提升課程質量
具有叢林效應的課程體系,能夠增加學生的學習體驗。所以,學校教育供給質量的核心是構建“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校本課程叢林。
1.國家課程校本化
國家課程校本化是學校教育基礎供給質量內涵發展的過程。學案教學、海量閱讀、自主高效課堂等是國家課程校本化的有效路徑:變課標為學標,變教材為學材,變教案為學案,變先教為先學,變接受為探究,變獨學為合作,變同質為個性。
2.特色化校本課程叢林
在“新課程實施背景下學校課程領導力行動研究”中,學校著眼于特色校本課程體系的構建。19個藝術課程模塊、13個體育課程模塊、10個科技課程模塊,豐富的校本課程叢林向學生開放并形成成熟的特色課程精品化的操作與實施路徑,全校網絡選課、全校走班、“專人、專項、專室”培養學生專長。在課程叢林中,學生至少要學習4門藝術課程、2門體育課程、1門科技課程,即“4+2+1”特色課程。
課改從改課開始,提升課堂質量
一直以來,校本研修被看做是教師提高教學質量,實現自我發展的重要途徑。職前教師校本研修更是職前教師提高教學技能、加快自身成長、不斷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過程。基于視頻標識技術的職前教師校本研修是以教學視頻案例為載體,通過視頻標識工具來完成的。本文所研究的基于視頻標識技術的職前教師校本研修在現行條件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而且省時省力,是職前教師非常受歡迎的校本研修模式。
【關鍵詞】 視頻標識技術;職前教師;教學視頻案例;校本研修
【中圖分類號】 G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458x(2013)07—0056—04
一、職前教師校本研修的
內涵、目標和意義
所謂校本研修,“研”是指教學研究,“修”是指教師進修。校本研修主要是指以學校為基本的各種教研、學習和進修活動,是校本教研的拓展與延伸,是提升教師綜合能力、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有效途徑[1]。
職前教師是指即將走上教師崗位的畢業生,職前教師校本研修就是職前教師以學校為基礎從事的各項教研學習活動,其目的一方面是完善職前教師教育教學技能、促進教學反思、提高教學質量,另一方面是加快自身成長、促進職前教師專業化發展。為達到這一目的,職前教師必須重視并全方位、多角度、寬領域地開展校本研修。職前教師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未來教師隊伍的主力軍,其自身素質的高低直接對國家未來的教育產生巨大的影響。因此職前教師校本研修很有必要,也有其實際意義。本文主要探討的是基于視頻標識技術也就是以視頻案例為載體的職前教師校本研修,這種模式也符合當今學校的現實條件,且不論是在本地環境下還是在遠程環境下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并且不需要太多的人力財力物力資源,節省時間。從目前來看,筆者認為這是當今比較受歡迎的職前教師校本研修模式。
二、視頻標識技術和教學視頻案例介紹
所謂標識,一般是指閱讀者在閱讀材料時做出標記,把相關信息增加到已有的材料上,這種行為能引起閱讀者對標識內容的深度思考,從而促進有效學習和自我反思的發生。在傳統的教與學環境中,學習者會在教科書和講義上做筆記來幫助深度理解文本資源,如突出強調某些詞與句、基于上下文進行組織總結、畫概念圖等,這些都是常見的傳統標識行為。 視頻標識是指用戶在觀看視頻獲取信息時,伴隨的對視頻片段進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評論發言等一系列操作行為。筆者所指的視頻標識區別于傳統的視頻點播技術的評論方式。傳統的視頻點播系統的評論是針對整個視頻而言,用戶在觀摩整個視頻后,對視頻的一種整體評論。這里的視頻標識技術采用的是片段注釋,即用戶在觀看視頻的時候,能夠隨時對視頻片段進行標識,可以自主選擇一定時間片段的視頻進行標識。視頻標識技術以視頻案例為載體,依托視頻標識系統軟件來完成。
教學視頻案例的定義有多種,筆者選擇比較符合本文實際的定義,即教學視頻案例是以教學觀摩、教學研究為目的, 以視頻為主要形式, 全程記錄某一真實教學活動, 并利用網頁技術制作的集成了教學案例各類材料( 主要包括文本、圖片及視頻材料) 的超媒體教學案例[2]。從這一定義也可以看出,教學視頻案例不再是簡單的課堂錄像,而是案例設計、教學研究、課堂互動等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體。本文所研究的基于視頻標識技術的職前教師校本研修就是以這樣的教學視頻案例為基本載體,依托視頻標識系統所提供的技術原理,實現對職前教師教學研修的目的。
三、基于視頻標識技術的職前
教師校本研修的必要性
(一)職前教師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
1. 職前教師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的培養要求校本研修
教學設計是一名職前教師應具備的基本能力。在當今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學設計的能力對于一名職前教師來說更加重要,它是職前教師獲得教師資格必備的能力。目前國內大多數的師范院校也開設了現代教育技術等類似的相關課程,但效果不太理想,主要原因在于這些課程僅僅提倡技能培養,而忽視或者淡化了對職前教師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的培養[3]。怎樣培養職前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是許多教育技術工作者研究的熱點問題,其中最為直接和容易實施的一種方法就是校本研修。校本研修可以讓職前教師以學校為基礎開展各種實習教研活動,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一些高校面向全校師范生開設現代教育技術課程,預設一些助研助教的崗位,提供給職前教師進行訓練培養,讓他們自主設計教學,自主開展教學研究,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職前教師信息化教學設計的能力。
2. 職前教師信息化課堂教學基本功的提升要求校本研修
具備了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并不能有效說明職前教師能夠從容地勝任課堂教學。我們一直強調傳統課堂的教學基本功,似乎在信息時代下忽略了這一概念,其實并沒有忽略,反而信息時代下對教師的課堂教學基本功要求更高[4]。信息時代下不再是“滿堂灌”式的教學,不再是教師的絕對權威,教師作為引導者,要為學生創設相應的學習情境,關注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從這些來看,信息時代下教師的課堂教學基本功比傳統課堂要求還要高很多,因此也對職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職前教師信息化課堂教學基本功的提升可以通過校本研修來實現。基于學校的教學實習可以讓職前教師充分體驗信息化課堂的教學情景,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升自身的教學基本功。
3. 職前教師實現自我完善、促進自身專業化發展要求校本研修
職前教師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必須實現自身綜合能力的完善。成為合格的教師后,在職業生涯中還要有自己的規劃,即邁進專家型教師的行列。在這種變化的征程中,職前教師必須盡早規劃自己的專業化發展。職前教師自身能力的完善、專業化的發展同樣要求校本研修,并貫穿于職前教師整個職業生涯的過程,與時俱進,只有這樣,才能使教師綜合素質永遠保持前列。
(二)當今技術發展所引起的教學變革的要求
當今技術的迅猛發展引發了教育教學變革,同時也引起了校本研修方式的變化。傳統課堂研修方式一般是觀摩討論和文本案例分析,觀摩討論不便于記錄,而且教學的過程轉瞬即逝,中間夾雜的師生的情感交互都無從體現,這從某種程度上制約了教師的自我反思。傳統的文本案例雖然內容豐富具體,但是無法摻入教學情境,顯得枯燥,也不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5]。
隨著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視頻作為一種再現事物全過程的良好手段已逐步應用于課堂教學中。教學視頻案例能夠以視頻的方式記錄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既包含文本案例的一些特性,又摻入了教學情境,顯得更加逼真。筆者開發的視頻標識系統還能夠對視頻案例進行片段標識,實時再現教學過程。這一切都說明基于視頻標識技術的職前教師校本研修具有其他研修不可比擬的優勢。
四、基于視頻標識技術的職前
教師校本研修可行性分析
(一)職前教師的積極性
職前教師的積極性是順利進行校本研修的先決條件。職前教師懷著全面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夢想,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教學實踐。同時傳統的校本研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讓他們感到厭倦,對新型技術引領下的校本研修方式充滿了好奇,他們自身的內驅力會讓其積極投身到教研中去,進而取得良好的效果。職前教師的積極性還體現在可以調動集體的力量來促進校本研修活動的開展。職前教師的校本研修不是一個人就能完成的,需要集體的力量。在一般學校中,職前教師可以利用的人員主要包括職前教師本身、學科領域專家教研員、技術人員。他們的分工主要體現在表1中。
表1 職前教師校本研修隊伍人員分工
[人員分類\&職前教師\&學科領域專家教研員\&技術人員\&主要任務\&試講課堂,提供原始素材,自身學習訓練\&案例評價、引導、分析、推廣、應用等\&提供技術支持,如獲取教學視頻\&]
(二)技術上的可實施性
基于視頻標識技術的職前教師校本研修離不開技術的支撐,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教學視頻案例的獲取、校本研修平臺即視頻標識系統的開發。
教學視頻案例的獲取由兩部分構成,一是要設計案例,根據教學設計的方法和原則設計符合教學要求的案例,將體現教學核心價值的典型案例有機地植入到教學設計中去;二是由職前教師根據設計好的教學案例進行教學,并指定一些學生和教研專家聽課,技術人員全程拍攝錄制教學視頻,這是教學視頻案例的獲取環節。
視頻標識系統的開發目前已基本完成,核心是實現對教學視頻的片段標識。系統含有大量的教學視頻案例,并擁有按視頻形式和案例形式組織分類、標識的搜索查詢功能、標識人員之間的互動交流等功能。視頻標識系統的功能模塊結構圖和教學視頻案例庫效果圖分別如圖1、圖2所示。
(三)設備資源的可靠性
利用視頻標識技術來進行校本研修需要設備資源,包括硬件和軟件。硬件包括服務器、計算機、大容量的存儲硬盤,大量的視頻資源存儲在服務器的硬盤上,客戶端通過訪問存儲在數據庫的視頻地址來讀取視頻,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訪問的速度。技術在發展,這些硬件在教育方面應用越來越普及,性能越來越可靠。軟件方面核心是視頻標識系統,可以說硬件和軟件的可靠使用有效保證了職前教師校本研修的順利進行。
(四)經濟上的可支撐性
信息技術的發展不斷提升電子產品的性能,批量生產后價格越來越便宜,這對于學校購買各種設備不再是天方夜譚。另外國家鼓勵支持信息化教學,鼓勵教師利用新設備新思維新的教學方式輔助教學,推進教育信息化,對教育的投入也在加大,可以說經濟已不再成為教學研究的攔路虎了。
五、基于視頻標識技術的職前
教師校本研修方式
(一)職前教師自行觀摩與自我反思
職前教師通過觀摩已經錄制好的教學視頻案例來加強學習和反思。課堂教學是一個千變萬化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注意到的細節在視頻上卻能看得一清二楚,通過觀摩自身的教學視頻,職前教師能有效發現自身的優勢和不足,并對優勢之處加以強化發揚,對不足之處加以反思并促進改進,從而不斷完善自身的綜合素質。職前教師自行觀摩與自我反思方式可通過圖3來表示。
圖3 職前教師自行觀摩與自我反思方式
(二)學科領域專家教研員指導
學科領域專家教研員具有豐富的教學和研究的經驗,他們對教育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策略的理解都有其獨到之處,學科領域專家教研員能夠將經驗策略總結與教學視頻案例相結合起來給予職前教師最有效的指導[6]。這種指導具有的重要意義是:將理論與現實結合起來給予恰到好處的評論,評論之后再給出實質性的建議。這樣的研修方式無疑大大提升職前教師成長的速度。學科領域專家教研員指導的研修方式可以用下面的四部曲來進行,如圖4所示。
圖4 學科領域專家教研員指導方式
(三)學科同行討論交流
與自行觀摩反思研修和學科領域專家教研員指導相比,學科同行討論交流研修方式來得更加直接。學科同行對教學的熟悉程度應該更加深刻,他們通過對比能夠很快發現教學上和技能上的缺點,從而能夠很直接地點出要害,這對于職前教師來說是一筆豐厚的財富。討論的方式也可以多種多樣,如召集同行進行訪談座談,針對某一教學提出問題,另外還可以通過論壇、郵箱、QQ、MSN、微博等多種方式互動,這種校本研修方式也是很多職前教師優先考慮的。
(四)學生標識視頻教學案例
前三種方式均是基于觀摩方面的研修,雖然也是利用視頻技術,但更多的采用的是視頻標識系統中教學案例庫的功能,學生標識視頻教學案例的研修方式則是深入到教學視頻內部去剖析職前教師的教學。
學生標識視頻教學案例就是學生根據教學視頻,任意選取時間段對視頻進行標記,標記的時候給出自己的一些注釋評論,提交以后即保存在數據庫中,每個學生都可以任意地對每個視頻的任意片段進行標記。當所有學生對一個視頻全部標識完畢后,職前教師可以搜索到該視頻的全部注釋,這樣就能夠全面具體地掌握學生對視頻片段的評論與看法,找到存在的共性問題,并進而對自己的教學情況作出反思。這種來自學生標識的研修方式無疑也是職前教師所需要的,因為教學的最終效果就是要讓學生學習到知識,來自學生標識的方式更貼近一線課堂,更具有參考價值。學生標識視頻教學案例研修方式的情況如圖5所示、職前教師查看學生標識信息如圖6所示。
圖5 視頻標識
圖6 職前教師搜索視頻標識列表
六、總結
本文主要介紹了基于視頻標識技術的職前教師校本研修,分析了職前教師校本研修的必要性,并重點論證了實施的可行性,提出了基于視頻標識技術的職前教師校本研修的幾種方式。這些方式為職前教師的快速成長和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提供給了良好的途徑。視頻標識系統為研修提供了大量規范可操作的教學視頻案例資源庫,基于視頻標識技術下的校本研修為職前教師提供了一個自我學習、再深造、再培訓和再完善的平臺。學科領域專家教研員的指導、同行的討論交流、學生的標識為職前教師自身發展提供了全方位的舞臺,它必將對職前教師的發展產生積極的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牛冬梅. 深入開展校本研修 促進教師專業成長[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2).
[2] 譙小兵. 對教學視頻案例定義的思考[J]. 教育與教學研究,2011,(5).
[3] 張豪鋒,王娟. 基于概念圖的職前教師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培訓方案設計與實施[J]. 理論探討,2008,(4).
[4] 孫眾. 職前教師的信息化課堂教學基本功能力研究[J]. 電化教育研究,2011,(7).
[5] 齊振國,荊永君. 基于視頻案例的課堂教學校本研修[J]. 中國電化教育,2011,(2).
[6] 齊振國. 基于視頻案例的教學研究[J]. 中國電化教育,2009,(6):85-88.
[7] 吳鄭紅. 教學視頻的語義標注研究[D]. 華東師范大學,2011,(4).
[8] 周勇. 校本研修現狀觀察與視頻案例研究探索[J]. 中國教育信息化,2008,(6).
收稿日期: 2013-02-25
作者簡介:王會霞,碩士,副教授,黃岡師范學院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數字媒體系主任(43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