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國防教育原因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辣椒;爛果;原因;防治;方法
椒又名番椒、海椒、秦椒、辣茄。辣椒果實色澤鮮艷,風味好,維生素C的含量豐富,除鮮食外,還可腌漬和干制,加工成辣椒干、辣椒粉、辣椒油和辣椒醬。
1 環境要求
辣椒對溫度的要求介于番茄和茄子之間。種子發芽適溫為23~30C,低于1~5℃則不能發芽。辣椒幼苗要求較高的溫度,溫度低,生長緩慢。開花結果初期白天適溫為20~25℃,夜間為15~20℃,結果期土溫過高,尤其是強光直射地面,對根系生長不利,且易引起毒素病和日燒病。如光照不足,除低坐果率。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嚴格,以肥沃的砂質壤土更為適宜。甜椒類型對肥料的要求(特別是氮素)高于辣椒類型,辣味素的形成與氮肥供應有關系,氮肥過多會使辛辣味減少,增施鉀肥有利于提高辣椒的抗病性。
2 病害原因及防治
夏秋辣椒在栽培過程中,由于受到大風、強降雨等惡劣多變的氣候條件影響,爛果現象比較普遍,常常造成產量下降,品質降低,危害十分嚴重。由于引起辣椒爛果的原因比較多,了解造成爛果的原因,以期達到有效快速的防治目的。
2.1 辣椒疫病
疫病是一種流行性很強的病害,條件適宜時,短時間內就可以流行成災。多雨、潮濕是關鍵因素,借雨水傳播為害。果實染病多從蒂部開始,初期出現似熱水燙傷狀,后使局部或整個果實腐爛,逐漸失水后成為黑褐色僵果可殘留在枝條上,病果干縮不脫落。該病除危害果實外,還可危害莖、杈、枝、葉等部位。
防治方法:加強田間管理。進入高溫雨季,要注意暴雨后及時排除積水,雨季應控制澆水。發病初期,及時噴灑和澆灌70%乙膦?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劑600倍液,連續防治2~3次。此外,于夏季高溫雨季畝撒96%的硫酸銅3公斤,后澆水,防效明顯。
2.2 軟腐病
該病主要通過灌水飛濺使病菌從傷口侵入,田間低洼易澇,鉆蛀性害蟲多或連陰雨天氣多、濕度大易流行。主要危害果實,具惡臭,最后果實變形,好象在袋子里裝滿了泥水, 病果多數脫落,少數留在枝上失水后干枯呈白色僵果,僅余果皮,中空狀似“燈籠”,是辣椒栽培期間的一種主要病害。
防治方法:用72%農用鏈霉素4000倍液或53.8%氫氧化銅2000干懸浮劑1000倍液或DT殺菌劑500倍液7天噴一次,連噴2~3次。
2.3 炭疽病
果實接近成熟時易染此病。初呈水漬狀黃褐色長圓斑,邊緣褐色,中央灰褐色,上有稍阡怕同心輪紋,常密生小黑色。潮濕時,病菌斑表面常溢出粘稠物,被子害果實內部組織半軟腐。干燥時,病部干縮成膜狀,易破裂露出種子。葉片染病初為水漬狀褪綠斑點,后變為邊緣褐色、中部淺灰色的小斑。
防治方法:合理密植,做好配方施肥,注意排水及通風排濕。藥劑防治上可用70%甲托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25%溴菌腈可濕性粉劑500倍防治,7~10天1次,連防治2~3次。
2.4 黑霉病
該病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翌年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病菌喜高溫高濕條件,多在果實即將成熟或成熟時發病。濕度高時葉片也會發病,病菌腐生性強,借空氣、土壤傳播。黑霉病引起的爛果一般先從果頂部發病,也有的從果面開始,初期產生淺褐色不規則形病斑,大小10~26毫米,病部顏色變淺。果面漸漸收縮,并生有綠黑色霉層。濕度大時,黑霉擴展,有時布滿整個病斑,有時病斑融合,形成更大的病斑。
防治方法:可選用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400倍液或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7天1次,連噴2~3次。
2.5 腐病
該病屬于一種生理病害。一般認為是由于缺鈣引起,臍部受害,初呈暗綠色水漬狀斑,后迅速擴大,皺縮,凹陷,常因寄生其他病菌而變黑或腐爛。
防治方法:澆足定植水,保證花期及結果初期有足夠的水分供應。采用根外追施鈣肥技術。辣椒結果后1個月內,是吸收鈣的關鍵時期。可噴灑1%的過磷酸鈣或0.5%氯化鈣或0.1%硝酸鈣。從初花期開始,隔10~15天1次,連續噴灑2~3次。
2.6 綿腐病
該病發病初期產生水浸狀斑點,隨病情發展迅速擴展成褐色水浸狀大型病斑,重時病部可延及半個甚至整個果實,呈濕腐狀,潮濕時病部長出白色絮狀霉層,最后病果多落地腐爛。
防治方法:可用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40%乙磷鋁可濕性粉劑250倍液,或15%惡霉靈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30%綠得保懸浮劑500倍液,或72.2%普力克可濕性粉劑400倍液等藥劑噴霧防治。
2.7 日灼病
發病原因:高溫天氣,果實向陽部分受陽光直曬,使果皮退色變硬,產生灰白色革質狀斑,病部表面變薄,果肉組織壞死發硬。后期易被其他病菌浸染,出現黑霉并發生腐爛。
防治方法:應及時澆水,均衡供水,改善田間小氣候。在整枝打杈時適當留兩片葉再摘心,這樣可起到遮陽降溫的作用,減少病害發生。
3 辣椒蟲害防控技術
3.1 農業防治:選用抗病蟲品種;培育適齡壯苗;嚴格實行輪作;采用高壟地膜覆蓋栽培;合理密植,科學施肥,及時灌水、排水,培育健壯植株,促早封壟(行);清潔田園,深翻炕土,減少越冬蟲源。
關鍵詞:普通高校;國防教育;國防理論;教學評價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中規定,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必須開設國防教育課程。作為普通高校國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防理論教學正在逐步加強,而國防理論教學評價在整個普通高等學校國防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有一定的標準,這個標準依據人們對高校國防理論教學的期望而制定,因而根據標準所得出的評價及結果將會影響國防理論教學活動的發展方向,教學評價本身也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一、普通高等學校國防理論教學評價的意義
1.有利于提高國防理論教學的教學質量。教學評價已成為從宏觀層面監控教學制度實施,保證教學質量提高的有效手段之一。國防理論教學評價的目的,除了評定優劣好壞,更重要的是對教學過程進行管理、診斷、選擇,以控制和調整教學過程,實現教學向著正確的方向方展和改進,促進教學、科研以及課程管理的改革,從而提高國防理論教學的教學質量,促進普通高等學校國防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2.有利于完善國防教育的科學研究。普通高等學校國防教育的科研工作任務就是從高校國防教育的實際出發,結合我國國情以及我國高等教育的實際情況,研究探討具有中國特色的高等學校國防教育理論體系。而科學研究工作的首要問題就是需要大量的、真實可靠的信息,我國普通高校國防教育科研領域也正缺少這樣的信息,使得國防教育科研工作不能更快一步發展。恰恰國防理論教學評價工作可以從不同角度得到大量的信息,通過評價的導向、診斷、選擇作用,對這些信息進行處理和辨別,使它們向正確的方向改進,最后提供給國防教育科研領域。總之,國防理論教學評價工作可以提供大量的、經過正確處理的信息,使普通高等學校國防教育科研工作得以更快的完善和發展。
3.有利于加強高校國防教育的管理。與其他學科相比,我國開展普通高等學校國防教育工作起步比較晚,其管理工作還不夠完善。開展國防理論教學評價,按照評價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構建評價指標體系,并獲得信息反饋,把獲取的信息通過評價的診斷和選擇作用加以處理,診斷結果反饋給教育行政部門、教學管理部門,及時修正錯誤、彌補不足,使國防教育工作向正確的方向發展,可見國防理論教學評價對普通高等學校國防教育的宏觀指導和管理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二、普通高等學校國防理論教學評價的作用
1.評定作用。評定教學的優劣好壞是國防理論教學評價的最基本作用,也是教學評價的共性,因為任何教學評價都是依據教育評定的結果進行分析統計而獲得的,所以對國防理論教學工作的優劣好壞做出判定,起到評定國防理論教學是否達到標準和要求的作用。
2.診斷作用。國防理論教學評價不僅要發現問題所在,而且要診斷其產生的原因,對問題加以修改和完善。通過國防理論教學的評價結果找出存在的問題,并為所存在的問題找出產生的原因,再針對這些原因提供改進的方法和途徑,使其向正確的方向發展,這是高校國防理論教學評價的重要作用。
3.選擇作用。國防理論教學評價不是為了評價而評價,而是要對被評價的內容和對象給予鑒定和判別,并擇優棄劣。國防理論教學評價的選擇作用實際上包括三種類型的評估:一是水平評估,對包括國防理論教學課程建設的水平、教育教學的水平和學生認知的水平等做以評價和選擇;二是評優評估,與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評估接軌,選擇出優秀的國防理論教學工作,作為榜樣,做以推廣;三是資格評估,主要指評估評價對象是否有開設國防理論課程的資格、是否有教育教學的資格,評估其各指標是否達到最低要求的標準,把不合格的選擇出來給以淘汰。
4.導向作用。國防理論教學評價是一個“航標”,起著導向和指揮的作用,指導完善教學工作。在國防教理論教學評價中,對任何評價對象和內容所作的評價,都是根據一定的評價目標、評價標準進行的,這些評價的目標、標準,對被評對象來說,起著“航標”的作用。通過評價的導向作用,可以確保國防理論教學的改革朝著正確方向發展。
5.激勵作用。科學、合理的評價是嚴肅的、負責的,它有利于公平競爭,可以調動被評價者各方面工作的積極性,可以使教學活動的參與者認識到自己的優勢與不足,促使他們揚長避短。根據國防理論教學評價的結果,被評價者按其達到目標的優劣程度可以分為不同等級,不同的等級會使個人與個人、團隊與團隊之間進行比較和辨別,從而對被評價者產生積極的刺激和有力的推動。也就是說,通過國防理論教學評價,被評價者根據評價結果可以了解自己的優劣,優秀的給予肯定和推廣,不足的加以注意和改進,使自己保持繼續向前努力的動力,這對國防理論教學工作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6.管理作用。國防理論教學評價可以為教育行政部門、高等學校教學管理部門及國防教育相關單位提供許多有效信息,從而加強國防理論教學的管理,而評價方案本身也是教學管理部門管理和指導教學的有效途徑。
7.研究作用。國防理論教學評價使用的是科學的評價方法,對測得的數據進行分析研究,得出科學的結論。評價作為教學研究的一種工具,可以為教學研究提供大量的研究依據。國防理論教學評價方案、評價過程和評價結果,以及評價本身的研究過程對國防教育學術研究都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進行普通高等學校國防理論教學評價是開展普通高校國防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全面推進普通高校國防理論教學改革和發展、提高國防理論教學效果的重要舉措,對推進普通高等學校的國防教育工作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參考文獻
[1] 曾德軍.大學通識教育課程設計與評價體系研究[J].武漢:武漢大學,2004
[2] 魏月俠.對我國新課程評價體系的認識[J].衡水師專學報,2004
【關鍵詞】高職院校;軍事訓練;國防教育
一、高職院校國防教育現狀
軍訓教育對大學生認識國防、了解國防,提高學生精神境界、健全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拓寬學生眼界,端正學生愛國熱情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高職院校的軍事訓練和國防教育雖然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高職院校不同于四年教學制的本科院校,相對于本科院校,在教學經費、師資力量和教學時數等方面都與部分重點高校存在很大的區別,致使在國防教育的策略和效果上都暴露了一些弊端。
(一)國防教育重視度不夠,定位模糊
目前在高職院校中仍存在著部分領導和師生狹義地認為國防教育只是軍隊或軍事院校才應該開展的教育內容,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只要讓學生學到應用型的技能知識和具有實踐應用能力就足夠了。例如,把軍訓教育僅僅當作是學生國防教育的全部內容,片面地認為學生進行了軍訓,就是接受了國防教育,學校的國防教育就已經完成了任務,達到了目的。
(二)教育體系及內容不完善
據了解,在高職院校開設的軍訓和國防教育課程,沒有統一的教材和軍事訓練的指標。軍事訓練通常只是站姿、坐姿、隊列、拉練等訓練,對于一些慣用的軍事技能常識和常用的兵器使用知識很少涉及,甚至根本就不接觸,課程體系不夠健全和完善,課程建設缺乏科學性引領而嚴重滯后。國防教育或是邀請名人到校講座,或是參觀國防教育基地走馬觀花游覽一遍或是觀看相關視頻而不解其意等,這種形式使學生只了解皮毛而不知其內容,再加上在課程學分計劃少,時間安排短,講授內容少,授課形式單一,考核不到位、教師授課不深入等原因一并存在。
(三)學生國防觀念淡化,軍訓熱情不高
高職院校的學生,由于能力和基礎知識參差不齊,學生的教育環境和生活的處境各不相同,接受國防安全知識的意識也有所差別。他們認為進入高職院校,就是來學習技能知識而不是進入軍校,何必浪費時間去學一些和技能知識相差甚遠的國安知識呢?在這種思想意識支配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滯后,學生的行為能力遲緩,對國防教育和安全知識等社科性的問題產生麻木不仁的或是浮現了事的態度。
(四)缺乏對接教學合作單位
高職院校沒有軍事教育師資,沒有專門的國防教育機構,通常是學院學工處聯系并邀請駐地武警軍官或是專門從事高校軍訓教育的培訓機構來校指導軍訓,這些教官每年都在變換,由于教官個人綜合素養不同,其在軍訓期間對學生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也寬嚴不一。表現在行為上疲于應付而缺乏訓練激情,對軍事訓練產生倦怠而又不得不訓練的無可奈何心理。另外,制訂的國防理論課程也不盡規范和符合要求,師資力量不一(由學校的黨課教師、思政老師兼任),國防教育缺乏專業性和權威性。
(五)教育資金匱乏
高職院校的國防教育經費不足是制約開展國防教育的重要因素。高職院校中除了試點院校有國防教育專項撥款外,大多數是由學校自籌經費,甚至有些學校要求新生入學繳納軍訓費。由于教育資金的匱乏,致使邀請來校指導國防教育的軍警人員少、專業性不強,從而降低了國防教育質量。
二、開展軍事訓練和國防教育的策略
要實實在在地落實好國防專項經費,切實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與時俱進地積極開展網絡互動軍事理論和軍事實踐教學等形式以推動國防教育的深入細致并落到實處,提高國防教育和教學水準。
(一)明確國防教育定位。高職院校開展軍事訓練和國防教育主要目的是提高大學生國防意識,樹立居安思危的國防觀念,增強熱愛祖國、保家衛國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培養學生奮斗不息、勇于獻身的奉獻精神。高職院校的國防教育意義和教學目的要明確寫入教學計劃中,明確教學定位,并結合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大學生思想教育體系。
(二)建立科學系統的國防教學體系。高職院校要成立國防教育專門教研組,設立國防教育專項資金,通過爭取政府財政撥款、學生承擔部分經費、學校承擔剩余經費“三結合”的方法確保國防教育資金的充足,保障國防教育的正常進行。
(三)理論教學和實踐訓練相結合。國防教育的軍事訓練必須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為豐富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可與武警單位建立長期聯系,在周末和假期派遣實踐小分隊進駐部隊感受軍人的生活,帶領學生參觀軍事博物館,拜訪老兵,傾聽革命英雄事跡等,增強學生的愛國意識和國防危機感。還可以根據學校的實際,開展國防教育月、教育心得征文、國防教育基地和武器裝備攝影圖片展,制作軍事武器模型展覽等。舉辦這些活動的目的是使學生體會國防科技的魅力,提高對國防教育課程的興趣,營造和諧健康的學習氛圍。此外,學校還應注重集中教育與經常教育相結合的活動開展,如在“九.一八”、“八.一”、“一二.九”等紀念日開展國防教育系列活動,挑選學生干部作為“國旗班”和“學生教官”的成員,讓學生切身體會軍旅的生活并進一步增強國防意識。
(四)成立必要的國防教研組并定期開展教研活動。成立國防教研組,合理調整軍事訓練和國防理論課程在期末學分中的所占比重,重視軍事訓練的過程和國防理論課程的考核成績,避免國防教育流于形式化。只有準確把握國際形式,了解實時動態,關注時局走向,做到客觀分析,理性判斷,才能在國防教育工作中有的放矢地展開相關的教學活動,在此基礎上不斷創新國防教育的方法和形式。
三、結語
由于我國長期以來的和平環境,很多高校領導忽視了國防教育工作,沒有將國防教育放到事關國家生死存亡的角度去考慮并予以重視。這主要源于多數高校領導不是國防教育相關專業出身,對國防教育的重要性未有直觀深切感受,因此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忽視情形。高校教師包括從事國防教育和非從事國防教育工作的兩類。非從事國防教育工作的教師在高校中占了絕大多數,他們普遍認為國防教育與自身關系不大,如何加強國防教育是專職教師的事情,不屬于自身關注的范圍。甚至有些教師認為“在學生中開展以軍訓為主要形式的國防教育,干擾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影響了學習”[3]。他們沒有從根本上看到國防教育的全民性和全方位性質。國防教育與當前社會高科技發展、國民經濟發展等等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需要進一步增強教師隊伍的國防教育觀念。對于高校從事國防教育工作的教師而言,對國防教育的認識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不管是部隊轉業干部還是新引進的教師,由于體制原因,很多轉業干部未能取得高校教師任教資格,教學積極性受挫。而新進教師由于多數不是軍事教育相關專業出身,對軍事課程的認知程度存在一定差距。
目前,大部分高校學生因為以前從未系統接受過國防教育,對國防教育教學內容不夠了解。同時,學生普遍對軍事課程持排斥或無所謂的態度,認為該課程與所學專業關系不大,可有可無。認為國防教育應當是國家的事情,軍隊的事情,自己要不要了解都無所謂。這也是我國教育長期以來實用主義的流弊所致。因此,改變學生對于接受國防教育和提高自身綜合素質認識的任務仍然繁重。在軍事課教學實踐過程中,普遍存在著對國防教育目的定位不準確的問題。很多人認為國防教育就是讓學生踢踢正步、練練隊列,體驗一下實彈射擊的感覺。這種簡單和膚淺的錯誤看法亟待糾正。根據有關法律規定和軍事課教學大綱要求,我國高校開設軍事教育課,開展國防教育的目標定位為:“按照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要求,適應我國人才培養戰略目標和加強國防后備力量建設的需要,為培養高素質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保衛者服務。”
開設軍事課程(含軍事理論教學和軍事技能訓練)的目的是:“以國防教育為主線,以軍事理論教學為重點,通過軍事教學,使學生掌握基本軍事理論與軍事技能,增強國防觀念和國家安全意識,強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觀念,加強組織紀律性,促進綜合素質的提高,為中國人民訓練儲備合格后備兵員和培養預備役軍官打下堅實基礎。”概括說來,國防教育目標定位可分為兩個層次。這是針對全體學生提出的國防教育目標。開展國防教育,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國防素養,增強學生綜合素質。具體包括:一是國防知識:掌握國防、戰爭、武裝力量、國防法規等有關軍事和國防知識;二是國防觀念:培養學生具備愛國主義情感、集體主義觀念,嚴格的組織紀律性和團隊協作精神等思想觀念,培養學生具備憂患意識和現代國防觀念;三是軍事技能:讓學生掌握輕武器射擊、戰場救護、單兵戰術、野外生存等軍事技能。在提高全體學生的國防素質基礎上,對有志投身國防事業的學生,應當積極鼓勵,并通過各種途徑進一步予以培養,為我軍的發展提供高素質后備兵員和預備役軍官奠定良好基礎。
關于加強當前高校國防教育工作的建設性思路
現有高校國防教育工作主要通過武裝部和軍事教研室進行,內容主要側重于短期的軍事技能訓練和軍事理論知識傳授。從長期發展來看,隨著國防教育內容的不斷豐富與深化,高校國防教育體制可做適當調整。從教育部層面,可將原包含國防教育職能的國防教育辦公室(設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改設在思想政治工作司,以彰顯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緊密性,同時可整合國防教育課程,在傳統的理論課和思想政治課之外,開設國防教育課。在學校領導層面,可設立國防教育的領導機構———國防教育委員會,負責全校國防教育工作計劃的審定和工作督促檢查。在各個高校具體工作層面,可設立國防教育訓練中心,掛靠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門,負責國防教育課程理論和實踐教學任務。同時設立武裝部,負責軍事技能訓練和武裝、人防等日常工作。“教學內容改革是整個教學改革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國防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4]目前我國高校開展的國防教育主要集中在軍事理論教學和軍事技能訓練兩個方面,教學內容略顯枯燥,不能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多樣化的教學內容較少。因此在原有軍事課教學的基礎上,應當豐富教學內容,注重“實踐性教學”和“研討式教學”[5],以增進育人效果。
改革軍事理論課教學手段,使用多媒體、網絡教學等,“堅持以課堂教學為抓手”[6],充分發揮第一課堂的知識傳授功能,讓學生掌握必要的軍事和國防知識。充分利用好學校校史館、博物館、兵器館等教育教學資源,讓學生接受更多的課外科技文化知識,增進國防意識和愛國愛校觀念。通過軍事技能訓練,培養學生組織紀律性和吃苦耐勞能力的同時,讓學生掌握基本的野外生存技能,應急避險知識和受傷救護能力。建設好一批高水平的國防教育網站,通過網絡吸引學生接受國防教育,增強學生國防素質。依托高校和社會相關教育教學資源,成立學生綜合素質拓展基地,增強學生體質,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高校國防教育教師在高校承擔軍事課必修課程,“以軍事學科為主要依托,以軍事理論課程和軍事訓練課程為重要載體,開展國防教育活動,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具有國防觀念和愛國主義精神的大學生。”[7]其所承擔的責任重大,因此在師資隊伍建設上必須要予以重視。
“我國從2003年開始,廈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武漢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東南大學和中南大學六所高校在全國范圍內招收高校在職教師攻讀國防教育專業碩士學位。”[8]這為高校國防教育師資培訓起到了重要的提升作用。隨著高校教師隊伍學歷的整體提高,僅有碩士學位已經不能夠適應當前教育教學形勢的發展。因此,有必要通過在部分高校設立高等教育學(國防教育方向)博士點或與軍隊院校合作培養博士的方式,提高軍事教師隊伍的整體培養水平。當前我國高校從事國防教育工作的教師職稱晉升工作仍然沒有統一的要求和硬性規定。教育部有關部門可參照高校其他公共基礎課教師職稱晉升有關辦法和規定,牽頭制定相應的軍事教師職稱晉升辦法。我國高校目前已經建立了畢業生入伍預征機制,但在實際運作過程中,仍然存在著入伍學生數量不足的問題。因此,可借鑒國外發達國家的成熟模式,在高校成立兵員后備力量培養輸送基地,建立健全征兵機制,增強征兵吸引力,吸引優秀大學生到部隊進行鍛煉。#p#分頁標題#e#
【關鍵詞】國防觀念;淡化;發展;形式
培養和強化高校大學生現代國防意識,對于促進大學生喜愛國防、關注國防、了解國防,增強國防教育及相關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高校國防教育的實效性有著重要的意義。大學生的國防意識和國防責任感總體來說是建立在對傳統國防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我國國防教育出現上述問題的原因是復雜的,而現代國防意識比較薄弱,大學生現代國防意識的淡薄和弱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和平環境下,國民的國防觀念普遍淡化,缺少氛圍
近年來,我國的周邊環境相對趨于平靜,隨著國際地位日益提高,原本存在的一些危境也基本消除,我國已經30年沒有經歷過戰爭。當然誰也不想戰爭,但是就是這種長期的和平環境,也使得在這30年期間成長起來的青少年產生了松懈和麻痹思想,都認為現在天下太平,不必再枕戈待旦了。這30年,幾乎是成長了兩代人,因此就形成了近乎兩代人都存在了輕視國防、放松國防建設的情緒和現象。特別是在對孩子的培養上,從上幼兒園開始就被強烈灌輸“考大學”、“掙大錢”,如今的青少年很少有人會想到保衛國家是自己的責任,只有那些高考落榜生、打工回鄉者以及難以在社會上“混下去”的人才會考慮選擇軍營。而同時,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部隊只是在大型災害中出現過,沒有體現出應有的價值,這也給國人傳遞著一個國家太平、天下無事的信號,導致普通國民都認為國防建設的任務不是那么緊迫了,國防觀念也自然不會強起來。美國外交政策網站也曾發表文章稱美國目前過度擔憂中國軍力增長還為時尚早,現今的并沒有可在太平洋挑戰美國的軍事實力。特別是中國的“獨生子女一代”會削弱其軍力。
市場經濟制度建立,經濟利益的推動帶來的沖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給國防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物質和技術上的支持,為開展雷防教育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國民經濟的發展,利益的驅動,國防教育也遇到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許多領導們認為只要經濟上富裕就會使國防建設自然強大起來,國防教育講起來主要,干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軟"任務,缺少真抓實干的精神,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沒有足夠的重視。同時,經濟利益的多元化,使人們的價值取向發生分化,不同利益的個人和群體有不同的利益價值取向。價值利益取向上的不同,反映到國防教育上就是重利益輕大義的觀念在不斷上升。
二、軍人社會地位始終沒有得到有效提升,職業榮譽感降低
職業榮譽感是激發勞動者積極的重要因素。長期以來,由于我軍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因此國防勞動者普遍具有較高的職業榮譽感。然而,近些年來,國家發展了,但軍隊的社會地位卻降低了。比如,我們對于中學生、大學生的調查表明,大多數人認為軍人社會地位不高。高中生、大學生和國防生中分別有54%、66%和65%的人認為軍人的社會地位“不高”或“一般”;認為很高的只有16%、5%和8%。
據有關部門1999年的一項調查表明,中學生關注的35個熱點話題,國防狀況名列第23位。另據1998年9-10月對北京、上海、重慶等27個城市進行的當代中國城市青年狀況調查表明,在青年中最愿從事軍人職業者僅占4.8%,比最愿從事私營或個體勞動者職業的僅高出0.2個百分點,比最愿從事專業技術人員職業的低21.3個百分點。這進一步驗證了由于軍人地位的下降,已影響到軍人的職業榮譽感,并進而影響到青少年國防教育的開展。
三、嚴峻的就業形勢影晌國防教育的投入和發展
高校畢業生近年增量多、壓力大,整個就業市場需求崗位的總體狀況相對趨緊。除了要解決大學生就業,還有200多萬的中專畢業生等待就業,加上多年積累下來的待業人員,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局面相當嚴峻,就業問題成為當前高校和畢業生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業形勢的嚴峻一方面打擊了大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感,另一方面使他們把絕大部分精力放在“考證、考研、找工作上”,沒有時間和精力來關注國防;也使學校將一切工作重點放在如何提高大學生就業率上,從而忽略了國防教育。
四、國防教育內容形式缺乏吸引力影響了國防意識的培養
高校國防教育工作主要通過軍訓、軍事理論課教學、開展國防教育活動等形式開展,而在軍訓中,訓練科目主要是隊列訓練、內務衛生、軍體拳、輕武器實彈射擊等科目,由于擴招很多學校軍訓在校內進行,缺乏軍營氛圍,為了確保安全很多學校連大綱規定的輕武器實彈射擊都取消了,軍訓成了隊列訓練和整理內務的代名詞,更不用說定向越野、野外生存等具有挑戰性和吸引力的科目了。軍事理論課師資隊伍的現狀是制約課程建設的重要因素,許多學校軍事理論課沒有專職教師,教學是臨時安排的任課教師,而教授軍事理論課的教師需要具有較強軍事、政治、歷史、法律、科技、國際關系等方面的專業知識,這些教師沒有受到系統的培訓,課堂教學學生渴求的“國際形勢”、“國際關系”、“國家安全”、“國防科技”、“兵器常識”等方面的知識的講授難以勝任,所以不能緊扣學生關注的熱點焦點和興趣點教學,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導致學生對于國防教育缺乏興趣,導致大學生國防意識的淡薄和弱化。另外國防教育活動受經費、條件等限制,不能做到日常化和多樣化,很難給學生以心靈上的震撼而形成強烈的國防意識。
五、國防教育缺乏長效性、深入性制約了國防意識的形成
短期的軍訓是一種強化教育,一學期的軍事理論課的教學影響如果不加以鞏固的話,往往容易消失。當軍訓國防教育結束后,學校認為完成了任務,學生也開始感覺“松了一口氣”,軍訓和軍事理論教學結束后,學校基本不再安排系統的國防教育。而發達國家如美國是大學生整個就學期間都安排有軍事課程,每周至少安排2小時左右,軍事技能訓練中,基礎訓練時間和高級訓練時間的比例約為1:2,三軍共同科目和軍中專業科目訓練時間比例約為1:4,集中訓練(夏令營)和理論課程時間比例約為1:10。不僅設有必修課,還有軍事類選修課,還組織國防教育社團,利用紀念館、博物館、紀念日進行教育,組織各種軍事體育活動,以及利用廣播、電影、電視、展覽等進行普及性的軍事宣傳和國防教育活動。總之,國內外形勢的變化,社會得發展,給我們的高校國防教育工作帶來的很大的沖擊和挑戰。認真的分柝問題產生的原因,我們可以看到,除了社會大形勢的變化之外,高校國防教育自身的發展跟不上時代步伐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參考文獻:
[1]管益農.對大學生進行國防教育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1990(3).
高等院校擔負著為國家培養高知識高素質人才的重要任務,大學生是整個民族中具有高級文化知識的群體,是祖國發展的未來,是民族強盛的希望,是未來知識與文化的最為主要的傳承者和創造者。做好高校國防教育,對增強大學生的國防意識和國家安全觀念,強化大學生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思想,提高大學生從戰略層面分析時局的能力,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大學生國防教育現狀分析
為掌握蘇州地區高校國防教育的現狀,采用問卷調查、實地訪談、查閱資料等方式對蘇州市部分不同層次、不同類型高校國防教育的現狀進行調查。調查對象為蘇州大學、蘇州科技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蘇州大學文正學院、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蘇州市職業大學、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蘇州高博軟件職業學院、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等10所高校,通過問卷統計分析,調查結果客觀真實反映蘇州地區高校大學生國防教育現狀。
21國防教育機構設置現狀
1986年8月,原國家教委和解放軍總參、總政、總后聯合發出《關于加強高等學校軍訓工作的通知》,要求“高等學校設立直屬軍事教研室,與人民武裝部合署辦公,形成一個機構、兩個名稱”。[1]同時,教育部、總參謀部、總政治部關于印發《學生軍事訓練工作規定》的通知(教體藝〔2007〕7號)指出“普通高等學校軍事教學機構與人民武裝部共同負責軍事技能訓練、軍事理論課教學的計劃安排和具體組織實施”。從調查結果看,各高校的人民武裝部和軍事教研室設置情況差距較大,參差不齊。
211人民武裝部設置情況
人民武裝工作是高校黨委領導的重要工作,所以大部分高校按照上級文件規定設置了人民武裝部,設置情況如表1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由于學校領導重視程度不同和部門機構設置數限制,獨立設置的高校極少,與其他部門合署辦公是主要形式,然而有部分高校竟未設置,合署辦公或未設置人武部為國防教育工作帶來諸多不便。
212軍事教研室設置情況
按照規定要求,軍事教研室應設置為教學機構,承擔軍事理論教學,協助軍事技能訓練,不應設為行政管理部門,但是從表1結果分析,沒有高校獨立設置軍事教研室,少數高校成立軍事教研室與人武部合署,未設立軍事教研室,把軍事理論教學任務納入教務、體育、思政、人文等部門為主要形式,這種設置方式嚴重違背了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學大綱》(以下簡稱《大綱》)規定,對軍事理論教學工作開展造成極大的不便。
22國防教育課程開設現狀
大綱規定“軍事課(含軍事理論教學和軍事技能訓練)列入普通高等學校的教學計劃,考試成績記入學生檔案,學校應當按照本《大綱》組織實施軍事課教學,嚴格考勤考核制度”。各高校都把軍事課列入教學計劃,作為一門基礎必修課,基本都開展了學生軍事技能訓練和軍事理論課教學,但離大綱要求還存在一些差距。見表2。
221軍事技能訓練情況
大綱第五條規定“軍事技能訓練時間為2~3周,實際訓練時間不得少于14天。在組織軍事技能訓練時,要以中國的條令、條例為依據,嚴格訓練,嚴格要求,培養學生良好的軍事素質”。從表2中可以看出所有高校基本都按照大綱要求開展軍事技能訓練,但是訓練的內容和學分設置情況不容樂觀,多數高校只把軍訓作為新生入學的短時集訓課程,未列入教學計劃,未按照大綱要求做到時間保證、內容保證,僅有一半高校能夠達到大綱規定的時間要求,訓練內容也僅僅以條令條例為主的“踢正步、走隊列、內務整理”等內容,武器知識、戰術應用、野外拉練等實戰要求高的內容只有極少數高校開展,大部分高校僅僅解決軍事技能訓練“有”的問題,未解決“質”的問題,離“培養學生良好的軍事素質”還有很大差距。見表2。
222軍事理論課情況
大綱第四條規定:“軍事理論教學時數為36學時,學校在完成規定的學時外,應積極開設與軍事課相關的選修課和舉辦講座。在軍事課教學中,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掌握好深度和廣度,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確保教學質量。”從表3可以看出大部分高校都能按照大綱要求開設軍事理論課,列入教學計劃并給予學分,同時為了擴大學生的軍事知識和國防視野,有一半高校開設了國防知識選修課,但大部分高校軍事理論課授課學時都“不及格”,合班、大班教學是主要的教學形式,大部分高校都能對大綱要求的內容進行教學,但是由于課時很少,教學的效果達不到要求,甚至有些高校最基本的學分都未給予,采取在軍訓期間集中上軍事理論課,總體而言,大部分高校對軍事課程的支持力度遠遠不夠。見表3。
23國防教育教師隊伍現狀
大綱第八條規定:“軍事教師是完成軍事課程目標的具體執行者和組織者。學校應當在教育行政部門核定的教師總編制內,按照軍事課程教學任務配備相應數量的合格軍事教師。”《江蘇省學生軍事訓練工作規定》規定“幫訓官兵,按照1∶40~1∶50的比例配備”,“普通高等學校應按年招生人數800∶1~1000∶1的比例,配備專職軍事教師”。從調查結果表4看,各高校軍訓教官和專職軍事教師隊伍建設情況遠達不到要求,嚴重影響國防教育課程效果,制約高校國防教育課程建設發展。見表4。
24國防教育經費投入現狀
教育部、總參謀部、總政治部關于印發《學生軍事訓練工作規定》要求“普通高等學校實施學生軍事訓練所需的經費,按照現行財政管理體制,納入學校主管部門預算管理,合理確定人均經費標準,實行綜合定額撥款”。江蘇省教育廳規定本科院校生均經費120元,專科院校生均經費90元。從調查結果表5看,多數高校都沒有按照規定保障軍訓經費,而且軍訓經費大部分用于軍事技能訓練,教學、科研、教師培訓、設備添置費用很少,絕大部分高校軍訓經費沒有逐年增加,甚至有的高校還在減少,不能滿足軍事技能訓練、軍事理論教學、國防教育活動的現實需求,使國防教育工作陷入困難窘境,國防教育保障機制難以建立。
25國防教育教研科研現狀
大綱第九條規定:“軍事教師要與時俱進,努力提高自身思想素質和業務能力,積極開展科學研究與教學改革,開創科研教學新局面。”通過對軍事課程教科研項目支持,提升教科研水平,是國防教育成果的重要體現,但從調查結果表6看,由于軍事教師的職稱學歷偏低、年齡偏大、經費減少等原因,多數高校軍事教師的教科研成果較少,層次較低,沒能促進國防教育工作。3提升高校國防教育成效對策
第一,創建高校大學生國防教育領導機制。建立高校黨委書記或校長負責制,成立國防教育領導小組,把高校國防教育工作納入黨委議事內容,建立專門的國防教育機構,保證國防教育課程按規定要求得到有序開展。
第二,建立健全完善的國防教育課程體系。制定課程標準,明確考核要求,切實建立軍事理論課、軍事技能訓練、國防教育選修課、國防教育實踐活動這“四位一體”的國防教育課程體系,把大綱要求的內容“上全上好”。
第三,打造業務能力強水平高的師資隊伍。招聘具有國防專業知識和背景的高學歷專業教師來開展國防教育,把國防教育教師納入師資建設范疇,解決事業編制,做好評聘職稱,同時加強國防教育教師隊伍培訓,加大科研項目支持力度,不斷提高國防教育專業教師的業務技能和水平。
第四,完善經費投入和物資基地保障機制。各級高校的政府主管部門高度重視,為高校國防教育提供足夠的國防教育經費,為高校國防教育購買相應的軍訓器材和教學器材,興建一批滿足高校國防教育要求的軍事訓練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國防教育活動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2]。
參考文獻:
關鍵詞:大學生;軍事理論;愛國主義教育;憂患意識培養
高校國防教育將保衛祖國、弘揚愛國主義熱情和精神作為教育的重點,并隨著社會進步和時展賦予新的內涵,從而激發廣大學生的愛國熱情,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培養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國防憂患意識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職責。在軍事理論課程中包含的愛國主義教育功能有:幫助大學生掌握基本的軍事知識和技能;還要培養他們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作風;增強他們的國防觀念,憂患意識和愛國主義觀念;形成強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力量。
一、抓好《軍事理論》師資隊伍建設,明確高校國防教育中的愛國主義教育功能
根據教育部、總參謀部、總政治部頒發的《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學大綱》(教體藝〔2007〕1號)和《學生軍事訓練工作規定》(教體藝〔2007〕7號),切實加強普通高校軍事課課程建設和大學生學軍活動,促進高等學校軍事課課程規范化、科學化,建立有資質的軍事理論課程教育教學研究師資隊伍是落實這項工作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保障。高校應當把師資隊伍結構狀況、建設培養看作大學生國防教育的生命線。
二、結合軍事課堂教學,開展國防教育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個國家和民族興盛與發展的基本條件。當今社會,“振興中華,實現四化”,全面實現社會主義小康社會是我國各族人民共同的奮斗目標,是中華民族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共同追求。而國防建設,既是這一奮斗目標的組成部分,又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保障。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是我們倡導一切進步思想和先進文化的永恒主題。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讓學生牢固樹立“國家興盛我榮耀,國家衰敗我恥辱”的觀念, 激發廣大學生的愛國熱情,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這也是高校國防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點。
三、軍事理論教學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國防憂患意識
古訓曰“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孫子兵法云,”天下雖安,忘戰必危”,無數的歷史事實表明,一個國家倘若沒有強烈的國防憂患意識,就會處于十分危險的境地,國防憂患意識的重要性無論如何強調都不為過,尤其是未來國防建設的主力軍一大學生的國防憂患意識水平更是至關重要。國防教育活動是增強大學生國防憂患意識的重要途徑,因此我們要在高校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國防教育活動,引導學生認識國防憂患意識是愛國主義的思想核心和具體體現。
四、開展軍事理論國防教育“第二課堂”有利于拓深學生的愛國主義
愛國主義教育主要是使學生在政治觀念、國家意識、民族利益等較高層次上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它主要解決學生的政治立場、愛國主義精神及民族精神等方面的問題。根據《教育法》、《國防法》和《國 防教育法》開展的國防教育“第二課堂”活動,凝聚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內容,在目標、原則、對象上與愛國主義教育保持高度的一致,以其特有的教育內涵,在全方位落實愛國主義教育的作用,發揮愛國主義教育的功能,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培養學生勇于創新的品格和能力等方面,進一步拓深了愛國主義教育的內涵,已經成為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利用國防教育場所,開展參觀訪問活動;利用優秀的文學作品、影視和戲劇作品進行教育;利用大眾媒體開展教育,宣傳表彰英雄人物;開展各類的國防教育講座;鼓勵大學生自發組織各類國防社團;組織各類軍事體育運動等等。
五、提高學生的愛國意識和自覺性,保駕護航實現偉大“中國夢”
中國為什么會出現被史學家稱為“康乾”盛世在僅隔44年后,淪為帝國主義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悲慘境地呢?究其原因,除了國家自主創新能力弱,經濟科技落后外,主要是清政府國防廢弛,國防觀念和國防意識異常淡薄,以致中國國防力量極其虛弱,整個國家處于“有國無防”狀態。當今世界是大變革、大轉折、大發展的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千載難逢的大好時期,正處在偉大復興的歷史新起點。在提出的實現偉大“中國夢”的宏偉目標下,需要強大的國防力量作支撐,也更加需要全體社會公民具有更強烈的國防觀念和憂患意識,在思想上筑起一道牢不可破的精神長城。國防教育使大學生青年明白,隨時接受祖國的挑選,懂得公民的國防權力和義務,樹立青年報效祖國的意識,培養護國之志。
通過開展大學生軍事理論教育教學活動,必須充分激發其中包含的強大愛國主義教育功能,不僅僅是幫助大學生掌握基本的軍事知識和技能,還要培養他們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作風,增強他們的國防觀念,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觀念,形成強大的精神力量。高校國防教育力爭能夠使大學生把民族的共同利益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能夠和全國人民團結一心共同抵御外來侵略顛覆的威脅,能夠為民族的共同利益不惜犧牲個人或局部利益。這樣,就能在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下把大家緊緊地團結起來,使中華民族具有堅不可摧的偉大力量——濃烈的的愛國主義情感。(作者單位: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
參考文獻:
[1]焦樹國;加強國防觀念教育的思考[J];中國商界(上半月);2012年02期
近年來,我鄉在區武裝部的領導下,通過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征兵標準,嚴格執行征兵政策,嚴格按照區征兵辦的步驟和程序,克服 了征兵工作中遇到的種種困難,圓滿完成了區下派的任務。在征兵工作過程中,我鄉同時也遇到了一些常常使征兵工作陷入困境的問題和矛盾,針對我鄉的征兵工作現狀,根據調研,作一些簡單的分析。
一、存在問題及原因剖析
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青年不愿參軍入伍,甚至逃避服兵役,由八、九十年代的“當兵熱”降到“當兵冷”,究其原因,我鄉對此作了一些專門研究,并結合當前社會情況,總結出三點:
1、青年本人及其家長的思想意識,現在的適齡青年基本上都是家中的獨生子女,條件普遍較好,他們認為當兵要吃苦、受累、遠離家人,舍不得自己在家里的“幸福生活”;另-方面對入伍缺乏正確的認識,很多青年獨立生活能力差,依賴性強,報名參軍也是很大程度上遵從家人的安排,自己當不當無所謂,其家長不鼓勵,甚至不同意子女去當兵,以上這些情況都反映出應征青年及其家長的主觀思想上的偏差。
2、家庭經濟條件的改善,現今我鄉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的開展,農民的生產生活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全鄉工業長足發展的過程中,也為青年同志畢業后創造了良好的就業條件;符合入伍條件的青年,如果家庭條件優越,又有一技之長,或是穩定工作,家人都不愿讓其應征入伍,因為現在我們都生活在商品經濟的大環境下,社會上都普遍追求物質利益,而依法服兵役的青年是為國家做出了一種無私奉獻。
3、我鄉臨近開發區,地理位置優越。高新區工業的飛速發展及勞動力培訓力度加大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且政府又加大勞動力培訓,大部分適齡青年都可在本鄉離家近的地方或外出就業,且薪資待遇較為優厚。我鄉每年的征兵工作都要通過宣傳、發動、上門發信函、打電話做思想工作勸他們報名參軍,往往是一些適齡青年和家長不愿讓其參軍。
二、相應對策
1、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強化青年及其家長的國防意識,各級政府及職能部門首先應充分重視征兵工作,在各類教育過程中,特別在各村各戶開展思想工作中,相應增加國防征兵教育內容,其次可以結合初、高中學習的暑假軍事訓練工作,以及民兵、預備役訓練工作,增強廣大學生、青年職工的參軍愿望,激發其應征積極性,結合每年“八一”建軍節,“國防教育日”以及歷史紀念日,合理引導青年及其社會廣大群眾樹 立必要的國防意識,營造良好的征兵軟環境。
2、健全法規,形成完備的獎懲機制
兵役法規約束力偏弱,獎勵和懲處規定操作性不強,也是當前存在的一個問題。現行《兵役法》雖然有專門的“懲處”規定,但對執行主體規定模糊,缺乏具體的處理辦法和細則,操作和落實起來困難不少。往往不同地方、不同單位按照不同理解、以不同標準實施不同的做法,影響了法律法規的嚴肅性、權威性。如逃避服兵役的,各地有罰款的、處分的、批評教育的、取消招工考學招干的,也有不了了之的。而對單位和組織在征兵工作中的獎勵則基本是空白。因此,適應形勢的需要,完善兵役法,將獎勵懲處和優撫上升到法律法規高度,提高法規制度的可操作性,以便于遵循和監督實施,是做好征兵工作的關鍵舉措之-。應盡量以法律形式固化征兵、優撫和安置內容,使征兵優撫同時走向正規化、法制化軌道。
3、適應市場經濟規律,改革完善優撫政策,國家已有的優撫政策落實不到位,應征者的權益不能得到有效保證,優撫安置政策滯后于形勢發展的需要,也從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應征入伍的積極性。比如,在部分地區農村青年當兵2年所得到的優待金,比在家勞動、外出務工收入差距過大,遠遠低于《兵役法》規定“不低于當地平均生活水平”的標準;非農業戶青年服役回來工作安置在全國普遍存在困難;有的地方優撫安置與地方人事制度改革、企業改制發生矛盾后,不是積極設法解決,而是單純以犧牲優撫對象利益、違反優撫安置政策為代價處理矛盾。因此,當前必須適應社會發展的大環境,調整完善優撫安置政策,尤其應大力糾正現有合理政策在落實方面的偏差。一是嚴格落實已有的優撫制度和政策。二是改革調整優撫政策,給予參軍入伍以較為優厚的經濟補償。比如,提高義務兵的優撫金標準,嚴格落實國家兵役法規定的“不低于當地平均生活水平”這一標準。改革優撫金發放機制,城鎮統籌,以體現和達到負擔均衡。為退役人員提供應業培訓和指導,在成人教育招生、國家公務員招收及一些招工中給予退役人員優先錄取(用)等優惠。對退役軍人待安置期間實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或設立待業保險制度。對于自謀職業加大經濟補償額度,探索并實踐貨幣化安置的有效途徑,解決應征青年以及政府的后顧之憂。三是提高軍人職業的社會吸引力。通過改善軍人的待遇,提高軍人的社會地位,提高軍人職業的社會吸引力。與此同時,加快軍隊改革的步伐,提供更大更寬的事業平臺,吸納更多的社會精英來軍隊建功立業。
【關鍵詞】國防生 國防教育民族精神 文化認同
1民族精神的內涵、結構與重要意義
1.1民族精神的內涵與結構
民族精神是一個文化范疇,是一個民族經過長期歷史積淀的產物,它集中體現為一個民族所遵循的思維方式、行為習慣和文化的共同心理。民族精神可具體界定為為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平追求、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等精神內容,這提示了民族精神的三個重要結構:國家意識、文化認同、公民人格。
1.2民族精神教育的意義
國防生教育是新世紀我軍解決軍官生成問題的一條探索性途徑,它主要依托簽約地方高校為軍隊培養軍官。從近年來國防生的發展看,這種培養軍事人才的模式已經成我軍干部隊伍補充的重要來源。因此,國防生的政治思想素質成為衡量國防教育質量的重要指標,國防生的民族精神培養就是其中的重要內容。
2增強國防生的國家意識
2.1國家意識的主要內容
領土、人民、政府和是國家構成的基本要素。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認為,國家是壟斷性的正當集團,只有國家和政府有權利用軍隊和警察等暴力機器維護社會秩序,這是政府的公權力,具有正當性。就中國而言,中國長期以來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而建立起來的宗法社會,中國人潛意識的具有“只知有家,不知有國”,因此中國人的國家意識和國防意識很淡薄。國家意識是一個價值觀念的范疇,它是一個國家的公民對其祖國的認同和向心力,是國民對國家忠誠并自愿承擔相應義務、責任的同時取得相應權利利益保障的認識和心理狀態。國家意識有三個方面的基本內容:國家意識、國家利益意識、國家安全意識。
2.2培養國防生國家意識的主要教育構想
要增強國防生的國家意識,就需要做好以下教育工作:
2.2.1要注重培育國防生的國家意識
意識是國家意識的核心。國家是指任何國家都有權獨立自主地選擇適合本國國情的政治、經濟制度,并獨立地處理自己的內外事務、管理自己的國家,任何國家和國際組織不得以任何借口、任何方式干涉別國內政。強烈的國家意識使保證國家神圣不可侵犯的基本前提,也是保證生活于該國領土內的各族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的基本條件。長久以來,一些西方國家為達到和平演變目的,繼續維持和鞏固其在國際上的優勢地位,大肆鼓噪民族國家“過時論”,以便為限制、越過、侵犯其它國家的制造輿論。當前,全球化進程已對發展中國家的構成了威脅和挑戰,削弱了發展中國家的國家職能。因此在對國防生實施國防教育過程中,必須要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引導他們樹立強烈的國家意識。
2.2.2要引導國防生樹立維護國家和民族利益的自覺意識
國家利益內容豐富,一般來說,凡是能夠滿足國家生存和發展需要或者對國家有好處的事物都可以叫國家利益。國防生教育工作之所以要重視國家利益意識的教育,是因為國家利益的明確是國家意識明確的最重要體現。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全球化的時代尤其要注意國家利益的明確。當今世界國際關系是以國家利益為主軸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國家的經濟利益。世界的經濟活動主要是由各個企業參與,資金、技術、產品乃至人員的全球性流動,使國家的界限越來越模糊,不可避免會存在為了團體利益而犧牲整個國家的利益等現象。這就需要在國防生教育中要不斷強化強化公民意識,使形成自覺服從于國家最高利益的自覺意識。
國防教育的核心是愛國主義,它的本質就在于對國家利益的深刻關注。如果離開了對國家利益的維護和關注,愛國主義就是一句空話。地方高校的國防生教育工作要強化國防生的公民意識,提高他們的國家利益意識,最主要的就是要引導他們樹立國家主人翁精神,尤其是培養國防生獻身國家整體利益的意識。由于我國經歷了三十年的相對和平的發展期,經濟快速增長,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同時我國面臨的安全形式并不樂觀。從世界大環境來看,局勢仍然動蕩不安,地區沖突此消彼長,一些資源匱乏的國家打著人權民主的旗號披著經濟合作的外衣加強資源掠奪,甚至是用武力裸地掠奪。對我國而言,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國力的增強,一些周邊國家不斷制造摩擦,加緊爭奪中國的領土和自然資源。同時,雖然國際關系的主流仍是交流與合作,但這并不意味著意識形態上的分歧完全消除,一些西方國家或團體不斷地制造各種形式的“中國”,妄圖阻礙中國的進一步發展與進步,給國家安全帶來一定的威脅。就國內來說,宗教極端勢力、民族分裂勢力與國際恐怖勢力已經構成當今國家安全最主要的威脅。特別是今年國內形式更加嚴重,這不斷制造事端,并且常常與國外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2.2.3要激發國防生的國家安全意識
隨著時代的發展,除傳統安全以外,國家安全的內涵也發生了巨大變化。當前,國家安全既包括國土安全、安全、政治安全、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國民安全等傳統內容,也包括文化安全、科技安全、金融安全、信息安全等時代內容。文化、科技、金融、信息等方面的安全問題則往往更加隱蔽。由于國防生所處的時代環境及有限的活動范圍和知識視野,他們對國家安全問題的認識是非常模糊的、抽象的,甚至是極度缺乏。地方高校的國防生教育工作要承擔起教育重任,不斷激發國防生的國家安全意識,引導他們認清當前國內外形勢,準確理解國家安全的內涵,啟發他們自覺維護國家利益,居安思危,不斷增強憂患意識和民族危機感。
3提高國防生的文化認同
3.1文化認同的內涵
所謂文化認同是指個體對所屬文化的歸屬感以及內心的承諾,文化因具有認同心理從而獲得保持與創新自身文化屬性的社會心理過程。對國防生國家意識的培育和強化依賴于他們對中華民族祖先所創造的文化傳統的認同感、歸屬感。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形成了相對穩定的文化傳統,歷來強調國家、民族的團結和統一,愛好和平,擁有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高貴品格,這就是中華民族綿延久遠的民族精神。面對紛繁復雜的時代環境,這些優秀的精神品質既能為國際秩序提供一個合理的戰略框架,也是維系民族團結統一的強大精神紐帶。
3.2培養國防生文化認同的主要做法
地方高校國防生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注重文化傳統教育,引導國防生了解國情、認識歷史。近代以來,中國面臨前所未有的大變局,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將中華民族命運推到了生死邊緣。整個中華民族對民族、國家前途的命運的思考超過以往任何一個時期。在民族的生死存亡之際,中華兒女把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同仇敵愾抵御外敵侵入;八年抗戰更是把全國各族人民反抗侵略的意志推向了頂峰。這說明了在中華民族這個
大家庭中,各民族都認識到“唇亡則齒寒”的道理。而能把全國各族人民維系起來的不是宗法社會的血緣親情,而是綿延兩千多年的文化傳統,因為五十六個民族都處于數千年的文化積淀之中,從而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心理。中華民族在經歷一百多年的戰亂之后,步入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各種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相互激蕩,良莠不齊,又出現了如何正確處理民族文化與世界文化關系的問題。由于全球化是以西方發達國家為主導的,因此,面對以西方強權勢力利用其資本、技術和市場優勢推行文化霸權主義,對其它弱小國家進行文化滲透和控制,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保護和弘揚本民族文化,便成為民族國家維護自己利益的一個重要內容。由于時代原因,當代大學生對民族傳統文化存在一定隔膜,加之在社會主義新時期,新的文化體系和價值觀念尚未形成,大學生正面臨著從對西方文化的感性欣賞和共鳴向內在的理性追求和認同轉變的問題。同時大學生面對現實生活中存在的物欲橫流、精神空虛等現象,或多或少會引發一些倫理道德、價值取向等方面的困惑。他們渴望解決思想和道德上的疑惑,渴望有堅強的精神支柱。
4塑造國防生的公民人格
4.1公民人格塑造的意義
人格是人才素質的重要內涵,人才素質是決定一個國家在未來的世界競爭中能否取勝的重要因素。國防生教育不僅具有增強國防生的國防觀念,提高國防生的國防意識,而且對于促進國防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尤其是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具有積極的作用。
4.2國防生公民人格的塑造內容
增強國防生的自主意識是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注重的重要內容,國防生正處于青年期,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在形成之中,這就決定了他們的自主意識不強,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依然薄弱。因此增強國防生的自主意識是地方高校國防生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自主意識和自主能力的獲得從根本上說依賴于主體的意志和獨立。國防生教育工作不僅要通過軍事訓練磨練國防生的意志力、忍耐力,而且要通過室內的課堂教學活動引導國防生做自己的主人,敢于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和義務。在此過程中,要不失時機地用在歷史中涌現的無數對國家和民族抱有強烈責任感和使命感的英雄人物進行感化教育,讓這些先進典型人物的事跡成為國防生公民人格塑造的光輝榜樣,不斷激勵他們成長為對社會、對國家、對民族有貢獻的人,成為人格品質高尚的人。這些公民人格塑造教育對國防生今后的部隊任職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