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激勵機制的好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微課 主導 主體 關系
一、微課的興起及制作和使用誤區
在教育信息化和“微時代”的潮流中,微課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目前,微課已成為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新熱點。微課以其“主題突出、短小精悍、應用面廣、交互性好”標志性特征,正在教育領域迅速地傳播開來。運用微課教學,可以突破傳統教學模式,拓寬時空概念,翻轉教學課堂,有助于學生發揮主體性,使教師以學定教,優化教學內容、方式和過程。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應該具有設計、制作、運用微課的能力,應該邊學習、邊應用、邊提高專業能力,實現微課與數學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但是,在一片叫好的背后,也存在一些不足,隨著微課教學的進一步深化,我們不難看到很多對微課的制作運用走入了誤區,存在很不合理的現象,完全偏離微課教學的宗旨,沒能發揮微課的獨特功能。
二、微課制作中所應處理好的幾種關系
怎樣才能發揮微課的優勢呢?在制作微課時應恰當處理好以下幾種關系:
(一)主導與主體的關系
不論是傳統教學,還是微課教學,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決不能改變。
與國際上著名的微課平臺可汗學院相比,國內的微課平臺大多僅僅是視頻展播,沒有從學習者的角度及學生的學習為中心開發設計,微課的交互性較為欠缺、微課學習平臺缺乏對學生學習必要的記錄和診斷功能,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思維的微課作品還比較少。一些微課只注重呈現知識,忽視在微課的過程中提出一系列逐層深入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度思考,使學習者僅僅停留在了解知識、接受知識的較為粗淺的層次。若不以學生的學習為出發點,只站在教師“教”的立場的微課,必定缺乏真實的問題情境設計,不能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要。
制作和設計微課,教師首要的是把握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和地位,微課本是一種教學平臺,微課的設計、制作及使用都應考慮到師生雙方面的因素,要為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進行雙邊服務。微課是“大家”的,而不僅僅是教師單方的。一節真正服務于有效教學的微課,在設計時必須充分考慮到,此微課適合哪一類型的學生進行學習?要實現何種學習目標?適合什么時候學習(如課前還是課后,抑或是單元學習后)?適合哪一種學習方式?在應用微課時,還要清楚地向學生說明課程的學習方式和評價方式,這都需要教師加以必要的說明或引導。
微課本身鼓勵學生走向計算機,自我探索和挖掘,鞏固舊知,獲取新知。微課中既要體現教師利用微課對學生進行傳輸、訓練,又要有利于學生從微課中獲取點撥、幫助,親自驗證自己內心中的設想,自己動手構筑自己的知識基礎,用自己的學習思維和意圖沿著微課提示去探索新知。
(二)形式與內容的關系
微課制作中“形式大于內容”現象還普遍存在。
在第二屆福建省中小學幼兒園中職學校教師“微課堂”網絡評選活動中,有一部分老師還是將主要精力放在技術表現上,如視頻、課件制作等。
微課制作不能華而不實,嘩眾取寵。多媒體微課,集音樂、視頻、文字、圖表等多種教學媒體于一體。一個優質的微課應具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能調動人的多重感官刺激,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用微課,使某些教學重難點迎刃而解。教師在欣喜之余,往往將多種媒體統統用到教學中,這樣就忽視了心理學中的無意注意與有意注意規律。
目前微課中存在以下問題:教師出鏡或是出聲過多,這樣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影響學習的有效性。若是教師的形象、聲音效果并不理想,教師過多地出鏡、出聲,則會導致學生提前放棄學習。
有的微課是片頭或片尾過長,有的微課則是為了追求課堂形式的完整性,甚至將學生起立、師生問候及下課禮儀一起錄制,導致微課冗長且乏味,失去微課應有的短小精悍的優勢。
技術僅是手段,教學才是真正的本質。出于服務于有效教學的目的,微課制作及評價必將從重技術表現逐步過渡到重教學設計、教學內容上。
在微課中對多媒體使用得不當和過度,必將成為教學的干擾源。因此我們在設計制作微課時絕對不能嘩眾取寵、華而不實,應統籌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恰到好處地用好。不能片面追求微課形式上的藝術性,而應該更多地講求服務于有效教學的實用性,做到實用性與藝術性相結合。
有的微課形式不到位,制作技術和視頻拍攝有待加強:有些微課視頻畫質不夠清晰,影響教學效果;有些微課缺少必要的后期加工環節,如沒有進行必要的刪剪,添加特效、字幕,等等。這就需要在形式上、技術手段上加以提升。
(三)容量與質量的關系
在微課制作當中,應當注意容量與質量的關系,這是關系到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
微課程的核心資源就是“微視頻”,“微視頻”的時間以多長最為適宜?
作為中小學微課,視頻長度最長不宜超過10分鐘,5~8分鐘最為適宜。時間長度適宜的微課既有助于教師把一個知識點分析清楚透徹,對學生而言,又能夠花費較少的時間掌握最關鍵的內容而不會感到疲憊和注意力的分散。通過心理學相關研究證明,這個時間長度比較符合學生的學習認知特點和學生的視頻駐留規律。同時應注意的是不同學科,微課視頻長度需要區分對待。一般來說,理科的微課平均視頻時長要小于文科。相同學科不同的知識點,不能以一種固定式的時長標準限定微課。另外,還要考慮到微課程的視頻時長對不同學情基礎的學生學習效果的影響。
在第二屆福建省中小學幼兒園中職學校教師“微課堂”比賽中,有的微課存在選題不當的弊病。如有的微課以“理學簡史”為選題,讓學生在短短10分鐘左右了解理學概念、理學產生、理學性質、理學流派、理學演變、理學地位與影響六個部分,這樣的微課選題過大,沒有聚焦到教學重點、難點、疑點、易錯點、易混點,難免會陷于浮光掠影、走馬觀花的困局。有的微課以1929年~1933年經濟危機為題,包括原因、首先爆發的國家、特點、影響、啟示,追求大而全,這明顯不是一個微課所能解決的問題。有的微課知識點劃分得過細。沒有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像一個知識孤島,不利于知識的融會貫通,也不利于學生構建完善的知識結構。有的微課選取的是顯性知識,有的微課選取的是小組討論、小組匯報、老師點評等課堂活動,這些實踐是沒有太大價值的。
在微課制作中,應如何處理好容量與質量的關系?微課設計既要牢牢抓住一個“微”字,又要兼顧微課的完整性。一節微課只教授一個知識點,在微課制作過程中,首先創設吸引學生的學習或問題情境,注意與之前所學知識的聯系,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習者破解新的知識點(重、難點),并為后續知識點做鋪墊。同時,要設計好學習任務單、進階練習等一系列配套教學資源。
(四)程序化與創造性的關系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在微課教學中應給學生留下創造性思維發展的空間。
微課固然能使我們的教學如虎添翼,但若把握不當,就會壓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創造力。師生之間在特定情境中的雙邊交流就會變成人對計算機毫無情趣的信息接收,而教學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靈活性與創造性,如果學生為微課的程式化所縛,顯然是得不償失的。另外,微課中的多媒體技術過多地化抽象為形象,這固然有利于增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可接受程度,但長此以往,必然出現學生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訓練不足的問題。
實踐證明,真正優質的微課課應該是師生雙邊互動、師生共同創新的過程,而不是呆板地陷于某種既定的程序當中。所以,我們在設計和制作微課時應當以學習者為主體,以提高學習者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為核心目標。應增強微課的互動,在微課學習過程的關鍵節點留下必要的時間讓學習者思考(如果在視頻中提示學生“請按下暫停鍵進行思考”),在微課的表現形式上不可過度動態化和可視化,而要動靜結合、虛實結合、具象抽象結合,讓學習者留有充分的主動思考的空間,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以此提高學習者思維能力、創新能力。
三、制作優質微課所應遵循的標準
究竟什么樣的微課才能真正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以下是教育部的第二屆全國中小學優秀微課征集活動評審標準(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說明)。
教學選題(10分):選題簡明 選題典型
教學內容(20分):科學正確 結構完整 邏輯清晰
視頻規范(20分):技術規范 語言規范
教學活動(30分):目標達成 精彩有趣 形式新穎
網絡評價(20分)
關鍵詞: SOPC技術;AD采樣;接口電路
中圖分類號:TP3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0)10-2533-01
A Design Based SOPC-control for Data Acquisition Signal Processing Interface
XIANG Rong, QIN Yan-zhi, JIANG Cun-bo, CHEN Jun-da, ZHANG Shu-zhen
(Information & Control Engineering College, Gui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uiLin 541004, China)
Abstract: Nowdays the transport of the powder material is controled by SCM,but the hardware and software design is too complex so a design based on SOPC technology is proposed.It is set AD sampling, switching value, the control of the keyboard and LCD in one.It has some advantages such as flexible design,cut, expanded, upgrade online.The flexible circuit of AD sampling interface makes the transport of the powder material practicability.
Key words: technology of SOPC; AD sample; interface circuit
對于粉粒狀物料的運輸,當運達目的地后,需要將運輸車料倉中的粉粒狀物料卸出并裝入到目的儲料倉中。卸料轉儲過程需要監測氣壓,并依據氣壓值及當時卸料過程所處的狀態,反復多次操作卸料閥開啟或關閉,其卸料過程主要由手動操作完成,工作環境惡劣、勞動強度大、操作復雜且存在不安全因素。使用單片機的卸料自動控制方法部分解決了上述問題,但由于控制系統硬件和軟件復雜,因而存在系統可靠性低和維護困難的缺點。本文就是基于這個問題,利用可編程控制芯片作為一種特殊的嵌入式微處理器系統構成了卸料過程智能控制器,該控制器融合了SOC和FPGA各自的優點,并具備軟硬件在系統可升級,可裁剪,可擴充,可升級的功能,除了可以按規定的卸料流程自動完成卸料過程控制外,還可在運輸過程中監測料倉的狀態,提高運輸的安全性。
1 SOPC控制裝置總體結構
整個控制裝置針對粉狀物料運輸車卸料的操作要求對操作類型及執行條件進行分類,制定了用硬件描述語言和原理圖方式實現的卸料過程控制,確定滿足該流程需要的SOPC系統資源構成和數據通路,并用CPLD/FPGA器件實現所需要的功能。首先是對IP核功能模塊的劃分,然后進行具體模塊的設計。整個控制裝置結構如圖1所示。虛線框內為AD接口模塊,SOPC控制模塊,人機交互SOPC模塊,這三個獨立的SOPC模塊由一片可編程控制器實現,模塊間通過內部總線連接,構成一個完整的控制系統。SOPC控制模塊控制開關量輸入與輸出的隔離與驅動;人機交互模塊用于實現LCD的驅動和數據顯示以及鍵盤的控制;AD接口控制模塊產生AD采樣所需的時鐘信號和控制信號。可編程控制器可從AD讀取數據,并進行數據處理,將計算所得的結果在LCD上進行顯示。本文主要介紹AD芯片與可編程邏輯器件的接口設計。
1.1 AD接口SOPC模塊
系統是通過串行接口與外部AD連接實現對氣壓信號的采樣,氣壓的檢測是本系統的關鍵所在,要實現高速、精準的數據采集,就必須有高效而靈活的接口控制,其AD接口SOPC模塊的組成如圖2所示。
1)AD控制接口由:①接口選擇邏輯和接口信號邏輯電路、②運算器電路、③總線寬度控制邏輯、④寄存器組、⑤濾波算法邏輯等組成;
2)使用平均值濾波算法,AD0~AD3存放前四點采樣值,每次采樣,先進行移位處理,AD0AD1AD2AD3,原AD3移出隊列丟棄,新的AD值送AD0,利用運算器實現S=∑ADk(k=0,1,2,3)運算,通過將S錯2位傳送到寄存器RAD實現平均值運算,RAD保存的AD值供SOPC控制器其它功能模塊讀取使用;
3)由DW1,DW0選擇總線寬度,可以選擇8位、12位、16位、24位AD芯片,為了避免求AD∑溢出,內部總線比AD位數多2位,除寄存器AD∑外,對寄存器讀寫位數與總線寬度匹配,讀寫AD∑的位數比總線寬度多2位,總線寬度最大24位。
4)接口信號邏輯電路可以選擇SPI接口,IIC接口,單總線接口,支持算選擇總線寬度位數傳送,將接口信號處理后,將AD轉換結果按(2)所述方式送AD0寄存器。
2 數據采集流程
在數據采集系統中,上電復位后,首先初始化全部寄存器,然后依據DW1,DW0確定總線寬度,鎖存總線寬度控制信號,在下一個時鐘周期來臨時依據FS2,FS1,FS0確定串行接口控制信號,從而啟動AD配置與初始化,完成數據采集和濾波過程。 圖3為本數據采集單元控制流程圖。圖中Txx為時序編號,TR0~TR2為復位所需三個時鐘周期。TI0~TIm為外部所選AD配置和初始化所需要的時鐘。T0~Tn+2為采樣控制周期所需的n+3個時序信號,每個時鐘周期傳送1位二進制信號。
3 結束語
該文提出的基于SOPC控制系統的數據采集接口設計,利用SOPC技術通過單片CPLD/FPGA器件來實現單片機硬件和軟件的功能,不僅具有單片機控制系統的優點,并還具有電路簡單、系統可靠性高的特點。同時利用SOPC技術的數據采集接口可以達到較高的數據采集和數據傳輸速度。
參考文獻:
[1] 杜婷婷,蔣存波.基于SOPC的運動控制器總線接口層設計[J].工業控制計算機,2008(2):40-42.
關鍵詞:鋼材利用、余料管理 制造業
對汽輪機制造業的鋼材利用和余料管理進行,
1 筑牢基礎——統一并規范鋼材余料及廢料基礎管理
1.1進一步細化、明確、統一全公司余料、廢料判斷標準。相關單位在原制度基礎上進一步細化余料、廢料的范圍、定義、確認標準,統一確認流程。
1.2各分廠、事業部全面清查,摸清家底,建立余料、廢料動態分類管理機制。
各用鋼生產單位以實施精益制造為契機,區分不良資產、積壓品、短期內不使用的材料,全面清理現存原材料、余料、廢料等生產現場鋼材,建立現有量帳,將不良資產、積壓品、短期內不使用的材料報物資管理處。
1.3規范廢料回爐及處置程序。在對廢料進行回爐或處置前,對是否作為廢料進行回爐或處置要有物資管理部門的鑒定和監督,避免將可再利用的材料作為廢料進行了回爐或處置。
1.4積壓鋼材及余料應采取多渠道處置,規范處置過程。對積壓物資進行技術鑒定,確實無法再用的應按子公司、集團關聯方或外擴廠家、周邊機加工民營企業、廢舊回收單位這一優先順序,通過合理定價、規范處置程序,消化公司積壓鋼材,減少以廢鋼形式處置帶來的材料變現價值損失。
1.5進一步清理庫存物資,開展對主要材料的經濟庫存量評估,進一步降低庫存資金占用。加大力度進一步及時清理庫存材料情況,積極聯系工藝、材研等單位對因改型和代用導致庫存材料積壓問題進行分類確認,對長期不用、不良資產、報廢資產分別情況及時進行處置,減少庫存資金占用和庫房積壓。同時,對主要庫存材料應結合訂貨周期、材料周轉速度、材料特殊性、價格波動幅度等因素進行經濟庫存量評估,控制超量儲備。
1.6健全并落實鋼材余料利用的激勵機制。公司應修訂涉及鋼材激勵的兩個制度,使之更具操作性,并強化制度執行力的監督檢查,才能有效推進鋼材利用工作。
2 健全體制——完善余料管理制度,規范余料再利用及調劑流程
充分利用KG6Y余料庫的信息集成功能,進一步完善全公司余料管理、再利用及調劑機制:
2,1物資管理處歸口管理全公司余料庫,牽頭組織各生產單位梳理鋼材原材料領用流程、原材料入KG6Y余料庫及下料出庫流程、余料與廢料判斷流程、余料再利用及調劑審批流程、廢料出庫處置審批流程、余料定期清查核對流程等管理流程并形成規范文件,健全余料管理制度體系。
2,2物資管理處牽頭組織資產財務處、ERP項目組等單位,按鋼材的型號及規格尺寸啟用批次管理,將鋼材原材料入庫及項目領用(含任務領用)、余料出入庫、調劑等涉及KG6Y余料庫的操作流程實現信息化操作。
2.3通過充分發揮KG6Y余料庫的再利用及調劑功能,使之成為全公司鋼材余料形成及再利用情況、調劑情況的信息共享平臺,與一級庫庫存、廢料臺賬一起,構建起完整反映全公司鋼材消耗、再利用、結存情況的信息系統。
3 解決瓶頸問題——建立虛擬下料中心從源頭解決超量領用問題
建立虛擬下料中心源頭解決超發料帶來的余料過剩及管理問題。目前各分廠、事業部的余料產生主要源于物資管理處不具備下料能力,采取整張整根的方式進行發料,而由于超發料帶來的余料一般也不作退庫處理,故使得各生產單位存量余料較多,為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建議在目前用鋼較大且具有下料能力的四個單位,作為集中下料點,同時在下料點配備相應物管處庫房及庫房管理人員,下料過程綜合考慮全公司用鋼單位提出的用料需求,考慮任務時間要求、生產處提前下料控制要求對產品零件做好套裁拼接統一下料,由這四個下料點進行集中下料后,配送到各單位,余料在下料現場直接通回物資管理處,從而減少在各分廠、事業部現場余料的產生和由此帶來的一系列管理問題。
4 實現管理提升——深化定尺及材料優選管理
4.1材料消耗定額的標準化,與市場實際交易材料品種實現動態對接。首先,物資管理處對ERP底層金屬材料數據庫的信息進行全面清理,提出鋼材歸并取消采購品種的建議方案,總師辦牽頭組織設計、材研中心和制造技術處對建議方案進行評審鑒定;其次,結合多產業、多產品需用材料品種規格多的特點,采購處、物資管理處應與設計部門、總師辦標準化科、材研中心共同努力制定材料推薦優選標準,在設計環節完成材料優選工作。最后,總師辦牽頭組織采購處、物資管理處與設計處建立信息溝通及動態調整機制,采購處定期向物資管理處反饋鋼材市場交易品種、市場份額、采購難易程度等分析信息,物資管理處及時對市場交易品種與設計選材品種的差異性、材料優選目錄的適當性進行動態跟蹤,形成分析報告反饋總師辦、設計處及材研中心等單位,如出現較大偏差,則由物資管理處提出調整方案,提請總師辦召開材料優選評審會,適時調整材料優選目錄并實施。
關鍵詞:智能化;信號信息處理;無線通訊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6)36-0057-02
智能化信號信息處理技術開始于上世紀九十年代,是一種新興的信息處理技術并且發展勢頭很迅猛,引起了國內外的科研工作者廣泛的關注并做了大量的工作。智能化信號信息處理是由分布在監測區的大量節點組成,每個節點采集周圍環境的物理量并進行處理和傳輸,采集的信息最終達到中端觀察者,實施對監測區進行數據采集和監測,可探測的物理量有溫度、濕度、光照強度、壓力、移動物體的速度、方向、體積大小等物理量。利用它的節點部署簡單、抗毀性強、組網快等特點智能化信號信息處理被廣泛應用在在軍事國防,醫療救護,地震預警,建筑振動,交通運輸等領域。
1 智能化信號信息處理技術的發展歷程
1978 年 WSN 起源于美國軍方的需求,20 世紀 90 年代各國陸續也啟動 WSN 項目的研究。由于 WSN 要應用在不同的應用背景下,單一的路由協議不能滿足應用的需求,路由協議可分為平面路由和分簇路由協議,他們各有各的特點。我們著重說分簇路由協議,在分簇協議中,WSN 一般由傳感器節點、匯聚節點和管理節點組成,大量的廉價的傳感器節點通過智能化通信的方式自組織的形成一個多跳的網絡系統,傳感器節點把采集到的信息進行處理傳送給匯聚節點,然后匯聚節點通過特定的網絡傳給觀察節點。
網絡的形成主要的作用就是數據收集和傳送,網絡數據的傳輸離不開路由協議,WSN 的基礎和關鍵技術也是路由協議,傳感器節點的能量主要消耗在智能化通信中,所以網絡層路由協議設計的好壞對網絡的能耗、數據處理效率和網絡壽命周期起著重要作用。目前很多研究機構對 WSN 通信協議展開研究,很多種路由協議被提出,如Flooding、Gossiping等一系列平面路由協議以及 LEACH、LEACH-C等一系列層次路由協議。
數據融合技術也叫信息融合,也就是對節點接受的信息進行融合,能明顯減少網絡要傳輸的信息,以降低網絡能耗,網內壓縮技g是一種有效提高網絡數據處理效率和降低網絡能耗的方法,然而現有的數據壓縮技術如分布式變換編碼,和分布式信源編碼等,都有編碼復雜,解碼簡單的特點,無法滿足 WSN 節點能源受限的特點。
自從 2006 年,Candés、Romberg 和 Tao 等人提出壓縮感知理論,CS 就吸引各國的專家和學者的關注,是壓縮采樣的新的發展。該理論認為只要對可壓縮的信號進行少量隨機投影就可以恢復絕大部分信號,突破了傳統的香農采樣定理:要恢復原信號,采樣頻率必須高于被采樣信號最高頻率的二倍。CS 是將采樣和壓縮同時進行,還將編碼端的復雜度轉移到解碼端,使得符合 WSN 的特點編碼端實現很簡單。CS 用于在 WSN還僅限于簡單的數據收集中,加上 CS 也是新興的數據獲取理論,也在快速的發展中,還存在許多的問題等待完善,所以其有很大的實際應用價值和學術意義。
目前 CS 主要采用感知數據內部相關結構進行壓縮解碼的,而 WSN 中節點分布密集并且節點能量有限,我們要充分利用節點采集信號的內部相關性和信號間的相關性結構特點設計特殊方法和技術,由此產生了分布式壓縮感知處理技術。
2 智能化信號信息處理技術的展望
2.1 數據融合技術在智能化信號信息處理中的應用
數據融合在國內外研究的一個熱題,它是交叉性極強的學科,與當今很多新的研究方向都有交叉,并融會這些方向的最新的研究成果。數據融合就是對數據或信號進行處理、控制和決策得到更高效、更滿足用戶需要的數據的一體化過程。信號信息處理融合也叫多傳感融合,通過對空間分布的節點信息,以及各種采樣,對目標進行檢測、跟蹤、關聯和綜合等處理以更高概率、精度和置信度得到原始數據以及完整及時的狀態評估,提供決策信息。能支撐融合技術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為數據融合有以下重要作用:
能量節省。在 WSN 中部署大量冗余節點一保證網絡精度,因此產生很多節點采集的數據相似度很高,如果把所有節點采集的數據直接傳送到 SINK 節點,會造成大量的數據冗余,消耗大量網絡能量,并不能提高數據恢復精度,用數據融合處理這些數據就可以去除大量的冗余數據并節省網絡能量。目前很多學者提出了 WSN 的數據融合算法,例如 D-S 算法和貝葉斯算法,貝葉斯算法是重要的對不確定性問題處理的數據融合算法,已廣泛運用到數據融合系統中了,但此算法融合的精確度不高。
數據融合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1)像素級融合,也是直接的融合原始數據,屬于低層的數據融合,以像素為單位的傳感器節點的原始數據進行融合,然后用于中央級融合中。
2)特征級融合,對每個觀測數據提取特征向量,實際就是壓縮數據的過程,然后把特征向量融合起來,一次來身份判定。
3)決策級融合,在決策級融合中每個節點獨立處理自己采集的信息,然后節點匯聚到一個點并將來自所有傳感器節點的數據進行融合決策。
2.2 壓縮感知在智能化信號信息處理中的應用
自從 2004 年,Candés、Romberg 和 Tao 等人提出壓縮感知理論,正式成為獨立的理論,短短十年間壓縮感知理論給信號處理帶來巨大的變化,此理論最早運用在研究核磁共振成像問題上,后來被運用到智能化信號信息處理、工程數學以及圖像處理等多個學科,目前 CS 發展很迅猛,以美國為首,各國的著名大學都開始 CS 理論相關應用的研究。信號可以壓縮的前提是信號是可以稀疏的,這樣可以使信號的采樣和壓縮同時進行,通過測量矩陣把高維信號投影到低維信號,這樣減少了信號傳輸的量,減少了網絡能量和解決了信號傳輸的擁擠,然后從低維的信號通過重構算法重構高維的源信號,并且比傳統定理更精確的重構。
Candés、Romberg 和 Tao 等人得出一重要的結論:當 CS 模型中的測量矩陣為部分傅里葉矩陣是,可以對原信號精確重構,也就是可以用低維信號精確重構高維信號,經過學者對測量矩陣的研究,很多測量矩陣被提出,這些測量矩陣大致可分為三類:1)貝努利隨機矩陣和高斯隨機矩陣等,這類矩陣獨立服從某一分布,隨機性能好,重構是所需測量數小,但在重構時復雜,運算量大。2)部分傅里葉矩陣和哈達瑪矩陣,這類存在一些缺點,例如哈達瑪矩陣的維數 N 必須是 2 的 a 次方,傅里葉矩陣僅與時域信號或者頻域稀疏的信號不相關。3)根據某些特定信號專門設計的測量矩陣,這種信號普適性很低,例如二進制稀疏矩陣、循環矩陣等。CS 另一個核心就是重構算法,常用的主要有凸優化算法、貪婪算法、非凸優化算法和組合算法。
分布式壓縮感知理論在 CS 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但不同于 CS 理論,它主要可以在同時對信號的外部和內部的相關性進行有效的利用。Slepain 和 Wolf 提出了分布式信源編碼,他們指出信號在無損壓縮的條件下,聯合編碼和獨立編碼同樣有效的,信源編碼是DCS 的基礎。隨后 Ziv 和 Wyner 又詳細證明出在有損情況下的正確性。DSC 理論得出,在發射端不論信源是否聯合編碼,接收端都可以用聯合解碼得到等效的結果。分布式壓縮感知系統是在 CS 和 DSC 理論結合的新領域,D.Baron 在 2005 年第一次給出了 DCS 基本的理論概念。運用 DCS,先在編碼端對信源進行獨立測量,然后采集信源的相關特征值,最后選擇合適的聯合重構算法,對信源信號恢復。
3 結語
智能化信號信息處理技術有自身的特點也有缺陷,如節點能量有限、易受環境影響和對數據處理能力有限。首先,網絡中節點會產生遠大于自身處理能力的數據,融合會造成網絡的堵塞和數據的丟失;其次,就是能量有限,很難進行能量補充,因此如何降低能耗,延長網絡存活時間就成為 WSN 領域中的一個熱門問題,分簇路由協議和提高節點的信息處理能力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有效方法。針對這些問題最近興起的智能分簇和核醺兄理論提供了很好的解決辦法。
參考文獻:
[1] 張樹群.智能信息處理技術的應用及前景分析[J].科技資訊,2011(23):56-57.
[2] 馬少平.發揮技術優勢――搶占智能信息處理前沿[J].科技成果縱橫,2004(3):168.
[關鍵詞]壓縮感知;無線通信信號;;概念;處理方法
中圖分類號:TN91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44-0179-01
隨著無線通信網絡的發展和網絡規模的擴張,傳統的變換壓縮技術在處理大規模數據時面臨了巨大挑戰,主要表現在所要求的采樣率過高以及先高概率采樣后壓縮造成的資源浪費等。壓縮感知理論作為一項新興的利用信號的稀疏性進行信號采集、編解碼的理論,可以以遠遠低于奈奎斯特采樣率的速率同時實現信號的采樣和壓縮,且最終可對原始信號進行精確重構。壓縮感知理論己被成功應用到圖像處理等領域。在解決通信網絡中的相關問題時,壓縮感知理論也逐漸體現出其優勢。
一、壓縮感知理論
壓縮感知(Compressive Sensing,CS)理論可以描述為:若某一未知的信號是可壓縮的或者在某個已知的正交基或完備正交基下可以稀疏表示,那么能通過一個與變換基不相關的觀測矩陣將高維度的原始信號投影到一個低維空間中,理論上已證明信號在低維信號空間中的投影包含了重構原始信號所需的足夠信息,通過求解某一最優化問題即可通過低維投影值以高概率重構原始信號。
二、基于壓縮感知的無線通信信號處理方法
目前,CS 理論在無線通信信號處理方面的典型應用主要包括:稀疏信道估計、超寬帶(Ultra-wideband,UWB)信號處理、稀疏信號檢測、寬帶頻譜感知、正交頻分復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系統的干擾抑制等。接下來針對這些應用逐一展開介紹。
1、稀疏信道估計中的應用
由于許多現代通信技術都是建立在信道狀態信息是可用的基礎上的,這使得信道估計已成為無線通信領域最重要的技術之一。目前,在無線通信系統中的信道估計過程往往是通過發送已知信號來完成的,這些已知信號稱為導頻信號或者訓練序列。由于這些已知信號不傳遞用戶數據但需要消耗功率和帶寬,所以如何在保證足夠的估計精度情況下減少這些已知信號的使用一直是信道估計研究的主要目標之一。許多研究工作表明無線信道的脈沖響應在帶寬較寬的情況下通常會呈現出一定的稀疏特性。此時,可以充分利用這種稀疏特性,采用 CS 理論來估計信道以減少訓練輔助信號的使用。
2、UWB信號處理中的應用
UWB技術利用極短(納秒級)的脈沖作為傳遞信息的載體,是一種極具應用前景的短距離高速通信技術。UWB系統的優勢是其不僅能夠提供高速連接和高帶寬傳輸業務,而且具有低功耗的特點以及良好的抗干擾能力。然而,由于根據奈奎斯特采樣定理對UWB信號進行數字化時需要極高的采樣率(通常達到幾GHz)造成了較高的硬件成本,使得UWB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推廣遇到困難。與此同時,研究表明在UWB信道中傳輸一個非常窄的脈沖會導致接收信號呈現出稀疏特性。因此,利用CS理論的欠奈奎斯特采樣優勢去解決UWB信號的采樣困難問題是目前UWB信號處理領域的一個研究方向。
3、稀疏信號檢測中的應用
CS的采樣過程是一個壓縮采樣的過程,其采集的樣本是來自于未知信號向量和一組用戶自定義的測試向量的內積。這種采樣過程使得CS理論能夠通過較少的觀測樣本來重構任意的稀疏(或近似稀疏)信號,而且即使在觀測樣本中存在加性噪聲時也能較好地完成這種重構。因此,若利用CS理論去檢測被噪聲污染的觀測樣本中是否存在稀疏信號向量,則會由于其所需的采樣樣本較少而比傳統的信號檢測方法更具優勢。
4、寬帶頻譜感知中的應用
動態頻譜接入(Dynamic Spectrum Access,DSA)技術是解決當今無線電頻譜資源稀缺問題的一種新興技術。DSA的關鍵是要求認知無線電(Cognitive Radio,CR)能夠感知周圍的環境并且依據不干擾相同頻率上的其他授權用戶的原則來調整其發射行為。由此可見,頻譜感知是CR的一種關鍵技術。同時,由于未來CR需要掃描較寬(達到幾GHz)的頻譜,所以寬帶頻譜感知技術將是未來CR中所必須的技術。
5、OFDM系統的干擾抑制方面的應用
目前,CS理論已被成功地應用于OFDM系統內的脈沖噪聲干擾抑制和窄帶干擾抑制方面的研究。第一,脈沖噪聲干擾的抑制。由于脈沖噪聲在時域上具有稀疏特性,因此Caire等人在2008年基于CS理論提出了一種非參數化的OFDM系統脈沖噪聲抑制方法,該方法首先通過CS理論來估計脈沖噪聲向量,然后從接收信號向量中減去脈沖噪聲的估計值以實現對脈沖噪聲干擾的抑制。此外,Lampe還在2011年利用分塊壓縮感知的思想,提出了一種基于分塊壓縮感知的OFDM系統脈沖噪聲干擾抑制方法。第二,窄帶干擾抑制。由于窄帶干擾信號在頻域內呈現出稀疏性,Gomaa等人在2010年提出了一種基于CS理論的移動OFDM系統的窄帶干擾抑制方法,該方法首先通過一個信號接收窗來增強窄帶干擾信號在頻域內的稀疏性,然后利用CS重構算法對窄帶干擾信號進行估計,最后從頻域接收信號中減去窄帶干擾的估計量以達到抑制窄帶干擾的目的。另外,Mithuna和Prema還在2012年利用一種基于CS理論的零填充方法有效地抑制了多輸入多輸出OFDM系統內的窄帶干擾。
綜上所述,CS理論目前已在無線通信的信號處理領域展現出了較好的應用前景,如何進一步的結合CS理論自身的優勢去設計更加實用、有效的無線通信信號處理方法將是未來信號處理領域的一個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1] 喻玲娟,謝曉春.壓縮感知理論簡介.電視技術第犯卷第12期,2008年:16-18.
[2] 石光明,劉丹華,高大化,劉哲,林杰,王良君.壓縮感知理論及其研究進展.電子學報,VOI.37,No.5,May2009.
關鍵詞 信息技術 小學數學 關系處理
數學教學內容與當今的生產生活的聯系十分的密切,尤其是在小學階段的基礎數學內容,在小學教學當中至關重要。在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過程當中,有效的將信息技術利用到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當中能夠激發小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增加小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與與積極性,并且在信息技術的運用過程中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成具體的模型形式,將繁雜的知識體系轉化成簡單的認知體系,有效的幫助小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當中進行理解與認知。
1教師教學模式與學生學習模式的關系
在長期的傳統教學模式影響下,教師在教學模式上一味的全權包辦課堂,通過針對數學知識點的相關講述,讓學生能夠從中得到知識的充實,這樣填鴨式的教學理念,導致課堂教學的枯燥無味,尤其是面對數學這一思維邏輯較強的學科,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會聽的一頭霧水,從而對數學學習失去興趣,甚至產生排斥的心理。
伴隨著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當中的融合,教師在運用信息技g的過程當中,有效的沖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枷鎖,避免教學模式的單一,豐富了課堂的教學模式,避免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會感到枯燥無味。教師將傳統的從“教”到“學”這一教學模式,在信息技術的作用下將“教”與“學”有機的結合在一起。讓學生改變以往“填鴨式”學習模式,避免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的被動學習,而是化被動為主動,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進行數學學習,主動的參與到學習活動當中。
例如在學習認識幾何形體的內容時,教師利用多媒體設施進行各種幾何形體的展示,讓學生能夠直觀的看到幾何圖形的組成,將抽象的事物轉化成為具體的認知,提高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2教師課堂地位與學生課堂地位的關系
在傳統教學模式當中教師一味的引導課堂,在課堂上大包大攬,占據了課堂學習的主題地位,完全沒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相應的教學,忽視學生的在課堂當中的主題地位,造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主動性,并且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信息技術的作用下,教師利用PPT教學,根據教學內容設置出良好的教學情境,能夠調動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讓學生根據教師的引導進行相應的學習活動,結合PPT上所顯示的教學內容進行自主性學習與合作性學習,良好的提高了小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合作學習能力。
例如教師在進行一元一次方程方程教學的過程當中,通過常設教學情境,利用多媒體設施對學生進行生動的展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能夠根據教師的指引進行后面的學習,以此促進小學生邏輯性思維能力的形成。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信息技術是課堂教學的輔助教學工具。
3教師知識素養與學生知識體系的關系
小學生正處于身體發育的成長時期,小學生在心理、身體等各方面發展的都十分的不成熟,因此在日常生活學習過程當中過多的對周圍人、事、物的模范,并且針對周圍各類新鮮事物都十分的好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通常會不斷的詢問出各種的“為什么?”,在這個時候教師就應當耐心的對學生進行相應的講解,然而教師由于在某些方面的知識素養不足,面對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當中的一些細小的問題進行忽視。在信息技術的運用之下,教師利用互聯網針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搜索,然后為學生進行相應的解答。
例如小學四年級有一個“烙餅問題”,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有一定的迷茫,教師由于受到生活經驗的影響,無法用正確的方式為學生進行相應的講解,在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通過一些生動形象的例子或動畫幫助學生理解。不但能夠有效的為學生解答疑難,并且能夠提高教師的專業水準,使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
4教師科學輔導與學生個性發展的關系
在素質教育的引導下,教師開始逐步的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根據學生心理、身體、學習等多個方面進行相應的分析與思考,展開因材施教,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得到個性化全面發展。尤其是在課下輔導的過程當中,教師利用微學平臺,針對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當中所遇到的不同困難,進行相應的解答,讓學生能夠及時的查漏補缺,提高數學學習效率。
5總結
在信息技術運用下,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當中應當注意好以上幾個方面的關系,形成正確的教學理念,沖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針對學生的個性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指導,讓小學生能夠養成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意識,促進小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進行因材施教的教學,促進小學生個性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小敏.信息技術支持的小學數學教學創新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6(08):115-119.
關鍵詞: 圖像處理;交通信號燈;智能控制系統
中圖分類號:TP2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3)18-0019-02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各種智能系統應運而生,為了改變交通狀況,使各方向的車輛均勻地流通,研制出一種基于圖像處理的交通信號燈的實時智能控制系統,可以根據現場車輛的流通情況調整紅綠燈的變化,這種方法主要反映了某段時間的車輛情況,對該段時間的交通狀況進行調整,從而保證道路的暢通。
1 系統硬件設計
基于圖像處理的交通信號燈的智能系統設計理念主要是對交通信號燈因地制宜地進行有效的調控,從而使交通更加暢通,實現智能化的設計目的。基于圖像處理的交通信號燈的硬件系統組成主要包括信息采集系統、通訊系統以及控制模塊等,信息采集系統主要是通過傳感器的作用將車輛的信息進行動態的采集,通訊系統主要負責將采集完的數據傳輸到計算機終端,最終有控制系統進行有效的調控。
1.1 傳感器子系統
傳感器子系統由許多的傳感器和相應的信號調理電路組成。傳感器中有很多的節點,這些節點的作用主要就是對交通覆蓋地區信息的感知,在信息的采集過程中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高效地完成相應的任務,最后在傳感器節點的作用下將采集的信息傳送到計算機的管理節點中。用戶可以根據管理節點中的數據進行管理,可以監測信息或收集數據。圖像采集設備是通過圖像采集卡,將模擬制式的視頻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采集到計算機中或者是通過攝像機本身的數字化部件,利用計算機端口以及標準的設備將數字圖像傳輸到計算機中。
1.2 通訊模塊
數據采集儀將采集到的車流量數據存放到存儲器當中,需要通過在通訊模塊的作用下傳到上位機系統。通訊模塊能夠與局域網網絡聯系進行信息技術操縱。這種系統能夠利用在生產中所用的網絡設備,為系統擴展應用技術,這樣可以減少很多設備資源的使用。同時,信息傳輸的過程中采取一般的網絡通訊協議能夠保證信息在傳輸的過程中的及時和精準性。通訊模塊采用光纖的原料提高了信息的傳輸速度,在傳輸的過程中誤碼低于8,而且外界因素也不會對該模塊起到任何的干擾,確保了信息通訊的可靠性。在通訊網絡中的使用權限很廣泛,一般的TCP/IP在局域網或者計算機的通訊功能中作為基礎的技術,只要滿足網絡的傳輸要求,就可以實現對農業信息的在線傳輸。除此之外,該系統利用局域網在其他設備上實現了信息共享的功能,很大程度上優化信息資源。
2 軟件系統設計
2.1 軟件開發環境及程序語言的選擇
為了實現系統的智能化調控,使用了CCS的開發環境,能夠實現代碼的編譯、文件管理以及測試等功能,而且具備良好的用戶界面,操作便捷。由于C語言的編程開發周期短、可移植性強,所以比較利于維護,在軟件的程序語言設計中,可以以C語言和匯編語言混合編程的方式實現系統的調度,C語言的出現形式主要是內聯代碼或者函數的形式,就能夠實現核心算法和反復的訪問功能。
2.2 用戶界面
瀏覽電子系統主要是接收測量的數據,然后進行動態的分析,對于道路交通信息可操作性強,而且具備了瀏覽器、服務器以及數據處理等系統,在這種系統的作用下主要的功能包括以下三個方面:(1)數據庫服務層。數據庫服務層是對接收的數據進行整合,由Windows NT服務引擎提供的技術支持,減少了用戶的操作時間,可以快速地瀏覽道路交通車流量的信息,所以該服務層的安全、可靠性非常的高。(2)應用服務層。應用服務層主要是由WESGIS組成,是在數據服務層的下一步驟,但是所有的操作平臺以及技術都是與數據服務層一樣的,該服務層主要的功能就是讓工作人員直接查看信息,同時能夠實現數據的處理功能,屬于操作環節。(3)瀏覽器層。瀏覽器層是將最后的處理信息通過顯示器顯示出來,所有的交通信息都要經過傳送、處理最終達到瀏覽層。所以瀏覽層能夠方便用戶的查詢、瀏覽,而且操作上很簡單。
2.3 PLC程序設計
在PLC程序設計中采用了STEP7軟件編制,可以進行梯形邏輯圖、功能塊圖以及語句的編輯。同時PLC對于不同的工作環境會有不同的I/O模塊以及相應的設備,在這種系統中安裝了人-機對話的接口模塊,可以提高操作性能,使操作更為簡單便捷;在工業局部網絡中為了使通訊更為暢通設置了網絡的接口模塊,這些不同類別的I/O模塊為PLC的應用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在輸入接口要注意隔離的防護,為了避免輸入端的電磁干擾或者輻射干擾等現象的發生,一般采用的是光電耦合器作為電流的輸入端。在解決觸電振動的問題一般采用RC濾波器可以有效地防止這種誤動作的產生。在PLC輸出接口包括繼電器輸出、晶體管輸以及晶閘管輸出三種模式。在每一種線路上都采取了相應的隔離措施,保證系統的正常運行。
3 智能化控制功能模塊
3.1 設備庫的建立
設備庫的建立是在系統前期管理中,屬于設備入庫記錄的子模塊,在這個模塊的作用下能夠實現對交通車流量運行狀態的記錄,然后設備的運行信息錄入到系統的基本參數以及維護的歷史情況中,在設備以后運行中出現的參數不準或者突發事件中可以提供有利的參考。通過設備庫中設備的編號、類別、安裝號等能夠對設備的運行狀態進行查詢或者輸出,提高了設備的運行可靠性。
3.2 數據庫的建立
數據庫是對相關聯的數據進行集成的資源系統,在數據庫的系統設計中主要有空間數據庫和屬性數據庫兩方面。空間數據庫的特點就是容量大,能夠快速地查詢到所需要的數據,同時還能夠對數據進行修改,但是它的模型很復雜,在整個數據庫中按照不同的關系等級分為了幾個數據層。平臺數據庫中就會以數據庫格式存儲設備的運行信息,屬性信息全部存儲在數據庫中,而且有對應的空間數據。在數據庫中二者是不可分割的,通過二者之間的相互聯系維持數據庫整個系統的運行。
總而言之,基于圖像處理的交通信號燈智能控制系統,能夠根據車流量對交通信號進行實時的調控,實現了有序的交通管理,采用圖像處理技術的交通控制系統具有硬件成本低、標準化程度高等特點,在現代的交通管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具有良好的推廣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關鍵詞:污水處理;AAO工藝;節能;降耗
中圖分類號:X70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10-0022-01
1 生物脫氮除磷原理及應用評價
污水處理過程中,生物脫氮的完成主要經過了三個階段: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三個階段具體過程如下:第一,好氧條件下,通過氨化菌將污水中的蛋白氮、有機氮轉化為氨氮,這一階段稱為氨化作用;第二,氨氮在硝酸菌的作用下又轉化為硝酸鹽氮,這一階段稱為硝化作用;第三,缺氧條件下,通過反硝化菌,硝酸鹽氮又變成氨氣,從污水中冒出來,這一階段成為缺氧反硝化作用。
AA0工藝在脫氮除磷和去除有機物方面具有一定優勢,尤其是在處理高濃度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方面效果更為顯著,在低溫、惡劣條件下,仍然可以保持穩定工作狀態,不足之處在于此工藝有效發揮作用對C源要求較高,否則在脫氮和除磷之間就會產生嚴重的碳源矛盾,為了有效解決這一矛盾,當前主要做法是通過改進AA0工藝得到倒置AA0工藝,采用亮點進水方式,有效減少初沉池停留時間,并且增加進水碳源有機物,促使C源不足問題得以初步解決。此工藝的優點是操作簡潔、投資少、能耗低、運行狀態穩定,是城市污水處理廠常用處理工藝之一。
2 城市污水處理系統的控制
當前,在城市污水處理方面采用的運行控制技術是反饋和前饋控制,如圖1所示。反饋控制基本流程是科學控制系統設置值和實際值之間的偏差,從而實現有效控制變量的改變,最終消除偏差。前饋控制流程是通過科學測定干擾,靈活調整控制變量,消除干擾對污水處理過程產生的影響。實踐證明兩種控制技術都能夠在城市污水處理方面產生良好效果。與前饋控制相比,反饋控制優點更為突出,在實踐中應用也較為廣泛。
3 AAO工藝節能降耗過程
AAO工藝污水處理過程中,DO、內回流比R,外回流比R、泥齡SRT、水溫以及PH值等都會對脫氮除磷效果產生影響。污水處理過程中耗能較大的環節是回流和好氧段曝氣。污水處理過程中如果水質得到保證,則可以以入水量和水質作為參考,對各個方面進行綜合考慮,包括:工藝構型、處理單元性能、硬件條件等,從而優化整個工藝流程和提高AAO工藝運行的精度,反應池的生態環境才能夠達到最佳狀態。污水處理過程在精確的曝氣和回流作用下,需氧量和回流量大大減少,在出水量達標的情況下,運行效率可以得到大幅度提高,從而實現節能減耗。
AAO工藝污水效果主要通過三個變量來控制,分別為:外回流量、內回流量和溶解氧設定值,三個變量都可以通過進水負荷的調整得到科學控制。在實際污水處理過程中,氨氮濃度測量工作比較容易開展,并且同一污水處理廠進水氨氮總量較為穩定,因此,進水氨氮負荷可以反映出總的氮負荷。由此可見,前饋控制中AAO工藝的各項運行參數可以通過COD負荷、氨氮負荷以及兩者的比值進行科學調整。
4 控制策略的實際應用
污水廠污水處理過程中采用前饋―反饋控制系統,運用上述策略科學控制AAO工藝運行過程,發揮AAO工脫氮除磷的最佳效果,既能夠確保污水處理水質,又能夠充分降低能耗。實踐證明,采用污水處理廠前饋―反饋控制系統污水處理水質,可以有效保證出水的水質質量,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除了出水的含磷量較高,需要進行化學除磷之外,污水總含氮量可達到排放標準。因此,在污水處理過程中,一旦進水負荷發生變化,就可以實現供氣量的科學調節和控制,并且能夠保持較穩定的氧濃度,加上適時調節曝氣量能夠降低動力消耗,因此,最終可以達到節能降耗的目的。
5 結語
綜上所述,AAO工藝節能降耗技術在在污水處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促使污水處理廠提高水質的同時,還獲得了巨大經濟效益,具有較好的推廣價值。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更多新型的污水處理工藝將會出現,與AAO工藝結合使用就會獲得更好的污水處理效果。
參考文獻
[1]崔晨,王伯鐸,張秋菊.污水生物脫氮除磷新工藝的研究[J].地下水,2011(02).
關鍵詞: 信息化 人防指揮與通信 人才培養 關系
“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才興”。美軍的信息化建設之所以推進得快,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其人的信息化素質高,擁有大批高素質的信息化專門人才。目前人防系統信息技術人才的數量和質量都難以滿足信息化建設需要,是人防信息化建設的瓶頸。信息化人防指揮與通信人才培養必須以實踐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遵循人才培養的基本規律,把握正確方向,加強統籌協調,切實推進人才建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信息化人防指揮與通信人才培養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處理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處理好素質與知識的關系
與我國教育改革的總體目標一樣,人防指揮與通信專業在人才培養上以提高人防干部的綜合素質為主導方向。因為面對的是整個人防單位,所以人才培養目標也應面向整個人防單位,能經得起人防單位的選擇。這種要求突出地表現為提高學員的適應能力、應變能力、創新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使人防指揮與通信干部能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積極主動地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
素質的提高與知識的積累是分不開的。盡管對個體來說知識與素質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二者之間的聯系卻是顯而易見的。很難說一個不具備必要的專業知識的人是一個高素質的人。更重要的是素質與能力提高的基本途徑就是專業知識的學習與訓練。國家人防辦認為人防指揮與通信專業人才應該培養具有強烈的責任感、敏銳的觀察力、嫻熟的分析技巧、系統的思維方式的人才。其實,這主要就是針對人防指揮與通信專業人才的專業素質與相關能力而言的。顯然,這些素質和能力的獲得離開系統的理論知識學習是不可能的。
二、處理好通才與專才的關系
“通才”,主要是指具有復合的知識結構和綜合能力的高素質人防指揮與通信專業人才。在知識結構上,應該是較寬的知識和精深的專業技能的結合;在能力上,應該是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的結合;在意志品質上,應該是創新精神和求實態度的結合;在身心素質上,應該是強健體魄與智勇兼備的結合。
在“通才”的培養上,應把主管指揮通信的副主任、指揮、通信處(科)長的領導干部作為主要對象,采取反復培訓,多崗位、多層次地交叉任職等有效途徑。在“專才”的培養上,要著眼人防信息化建設需要,把各單位急需的專業技術人才作為重點突出來,進一步加大引進、培養和保留工作的力度,盡快形成適應人防信息化建設需要的優秀專業技術人才群體。
三、處理好數量與質量的關系
人防指揮與通信人才培養最關鍵、最核心的是質量問題,人才培養任何時候都要把質量放在第一位,都要把提高能力素質作為著力點。必須適應新形勢新任務,堅持以能力為核心,以學習和實踐為主要途徑,增大能力素質的含“金”量和含“新”量,努力培養與履行新使命相適應的高素質新型人防指揮與通信人才。抓人才培養,院校必須強化質量意識,貼近人防實際,深化教學改革,從源頭上確保人才隊伍的高質量、高素質。
數量不等于質量,但一定的質量要以一定的數量為基礎。人防指揮與通信人才隊伍建設作為一項事關長遠和全局的戰略任務,僅僅局限于培養若干精英,物色部分后備人選,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著眼于整個年輕一代,堅持不懈地培養一批又一批的合格人防指揮與通信人才。基于這樣的戰略考慮,人防指揮與通信人才的培養目標首先應定位于數量上的“一大批”,確保人防信息化建設長遠發展。各個領域、各個層次都有一大批高素質新型人防指揮與通信人才作為主體、骨干和中堅力量,形成規模宏大的科技密集、知識密集型人才群體,真正擔負起傳承歷史、開拓未來的歷史重任。只有培養數量充足、規模宏大的人防指揮與通信人才隊伍,人才資源的整體性開發和結構性調整才有堅實的基礎和充分的保證。
四、處理好學歷與能力的關系
一般來說,學歷是衡量人才素質的基本尺度,高素質新型人防指揮與通信人才應該具有較高的學歷。學歷不等同于學識,知識不等同于能力,高素質的人防指揮與通信人才不簡單地等同于高學歷的人才。對于各地人防干部要特別加強實踐鍛煉。如通過執行重大任務進行實踐鍛煉,緊密依托科技訓練、綜合演習、搶險救災等近似實戰的環境,把那些文化基礎好、發展潛力大的干部,放到重要崗位上摔打磨煉,提高他們的組織指揮和統籌決策能力;通過換崗任職進行實踐鍛煉,針對干部參加學歷教育、院校培訓的不同專業和個人發展潛力,積極做好指技之間、機關和基層之間的換崗交叉任職,增強干部的復合素質。
把高學歷轉化為高素質,要完善激勵機制。對那些有學歷、有能力、有潛力的干部,要搞好發展設計,大膽選拔任用,形成良好的用人導向。要建立健全優勝劣汰、獎優罰劣的良好機制,對那些素質優秀、政績突出的,進行大力表彰,予以重獎;對那些不思進取、平庸失職的,該鞭策的鞭策,該淘汰的要及時淘汰,以此激勵廣大干部在努力提高學歷的同時,切實增強實際工作能力。
五、處理好成本與效益的關系
人防指揮與通信人才培養成本,不僅包含培養人才所需要的經費投入,而且包含在培養過程中所耗費的時間價值。不難發現,在人才培養中不計成本的問題是客觀存在的。一是人才培養缺乏計劃性。有些人防單位明顯缺乏系統明確的人防指揮與通信人才培養計劃,更沒有制定一個經過科學論證的課程設置,強調人防指揮與通信人才培養目標時,急于求成,追求短期效應。二是培養與實際不符。一種是一些單位領導片面追求培養數量,至于學什么,如何學,起什么作用卻少有考慮,結果是付出了成本,但培養效益并不明顯;一種是上面下達培訓指標,指標的分配不是根據下面各單位實際需要而分配,而是為了讓本單位人員外出游玩,這樣想學習的沒有去,不想學習的去了也不學。三是培養與使用脫節。一種是上級下達的培養計劃、目標很明確,但卻不按要求選送對象,結果該培養的沒送學,經過培養的卻用不上;一種是按要求選送了,回到單位卻因各種原因未能得到妥善安置,合理使用。這兩種情況都是付出了成本,卻未兌現作用,在經費有限又急需加大人才培養力度的情況下,如何真正把“好鋼用在刀刃上”,充分發揮人才培養效益,這就是人防指揮與通信人才培養成本的關鍵所在。
關注人防指揮與通信人才培養成本,符合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需要。當前,提高人防指揮與通信人才培養效益要著重抓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在人才培養上,要在訓用一致上下功夫。各地人防單位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就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堅持把綜合素質好、發展潛力大的苗子作為重點培養對象,把履行職責必需、工作崗位急需的知識技能作為重點培訓內容,切實增加培養的針對性,做到“用誰就訓誰”“用什么就訓什么”。二是要嚴格把好送學關。選送院校培訓的必須是有發展潛力的優秀年輕人防干部,防止造成培養資源的浪費。三是在經費投入上,要在追求效費比上下工夫,在加大人才經費投入的同時,綜合考慮“投入”與“產生”的交費比,做到投向重點保障急需、專款專用,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才培養投入的效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