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生物技術發展前景范文

        生物技術發展前景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物技術發展前景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生物技術發展前景范文

        關鍵詞:生物工程技術;社會經濟;弊端;影響

        一、生物工程技術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生物工程技術的發展帶動了一些新興產業,給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就全社會的就業量來說:在全社會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崗位,緩解了就業壓力使我們的經濟發展和產業調整更加具備物質基礎和更具活力。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具體如下:

        一是相應的研究生物工程技術的企業日益增多;早在二十世紀初期生物技術就已引起投資者的重視,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全世界范圍內的生物技術企業已達到了上萬家,其中以美國為首,日本、英國等經濟發達的國家已經在生物工程技術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他們已經意識到生物工程發展的巨大潛力以及給經濟發展所打來的前所未有的機遇。尤其是在二十世紀末生物工程技術所帶來的經濟利益已經可以用千億美元的單位來計算了,短短時間內的發展變化已經深刻的證明了其巨大威力。尤其在全球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的情況下對解決人類的生態問題也提供了相當大的幫助。

        二是生物技術相關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日益擴大;隨著生物工程技術的不斷發展,其存在的潛能以及發展的勢頭都是銳不可擋的,是各個國家爭先發展和搶奪市場占有率的重要領域。特別是經濟發達的國家,他們有充足的人力物力財力來支持新興技術的發展,且極力的實現生物技術的商品化來獲得更大的經濟利益。特別是在當今的世界舞臺上誰掌握了技術,擁有了人才就獲得了話語權,因此各個國家對生物技術的相關產品都采取了保密措施,且更加重視情報工作的開展,都希望汲取世界范圍內的先進技術用來制造相關暢銷商品以引領世界潮流,提高自身的綜合國力。

        二、生物工程技術對社會的影響

        一是幫助人們解決能源短缺和環境污染問題;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世界范圍內人口的不斷增長,能源短缺問題以及環境污染帶來的經濟壓力也越來越大,世界各國都在尋求解決的辦法,而生物工程的發展給這些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契機。例如:生物技術的相關研究人員都在尋找一種特殊微生物用來生產出成本低且使用率高的乙醇來作為新型能源替代和彌補傳統能源帶來的不足。對于環境污染問題也在利用生物自身之間的性能進行生物性的分解以免造成二次污染,例如人們可以利用這些微生物凈化有毒的化學物質處理廢水廢渣,達到凈化環境、保護環境的目的。

        二是改善農業發展現狀,解決糧食短缺問題;現代生物技術特別是轉基因技術的發展給我們解決世界糧食不足以及解決貧困地區的饑餓問題提供了莫大的幫助。例如:轉基因大豆、轉基因水稻等都是生物技術解決糧食問題的重大體現。轉基因技術的主要功能包括:抗除草劑、抗病毒、抗鹽堿、抗旱、抗蟲、抗病以及作物品質改良等。其培養出來的生物具有抗病害高質量的效果是我們提高織物質量,減少農藥以及化肥使用量的有效方法。利用生物工程技術可以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使得所使用的食物更加綠色健康。

        三、生物工程技術的弊端

        技術的發展往往兼有正反兩種作用,生物技術也是一柄“雙刃劍”。現代生物技術在帶給人類新的社會、經濟效應的同時,也可能帶來潛在的負面影響。具體表現如下:首先,由于生物技術的對象是生命,使基因在人、動物、植物之間進行人為的相互轉移,因而其負面影響可能會超越以往任何一種技術,可能危及生命或環境;其次,社會存在敵對勢力和犯罪分子,很難確保他們對生物技術成果進行正確合理的操作和運用,進而危害人類和社會安全。最后,在醫療方面,生物工程技術也有一定的風險。基因導入造成的遺傳改變將決定個體遺傳前途而且會跨代遺傳。利用體細胞與胚細胞進行基因治療,在添加外來基因時容易產生原性基因損傷或某種基因紊亂。此外,在動物體內清除與某種疾病相關的基因的同時,也有可能清除了該基因給動物所帶來的其他好處。

        參考文獻:

        第2篇:生物技術發展前景范文

        1食品工業中的常見生物技術

        1.1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是基于分子遺傳學的理論建立的,又叫做DNA重組技術。對于來源不同的基因,基因工程根據預先設計的藍圖,借助于分子及微生物學,按照現代化的方式,實現雜種DNA分子的體外構建,通過活細胞的有效導入,完成生物遺傳特性的全新轉變,從而達到獲得新品種的目的。在現代生物技術發展中,基因工程是關鍵組成,食品的包裝、保藏等多個環節,都可以將該技術應用其中,實現包裝材料的改變,達到降低食品生產成本的目的。同時,將基因工程應用于食品貯藏中,既是一種貯運方式的創新,也能獲得食物貯藏期的有效延長。以延熟番茄為例,該種食物的生產就應用到了轉基因技術,以調控乙烯合成途徑這一辦法來使乙烯的合成得到有效抑制,達到番茄延遲成熟、貯藏期延長的效果。

        1.2細胞工程

        細胞工程中涉及多項生物學理論,既包括現代細胞生物學,也包括發育、遺傳學,更對分子生物學方法進行了運用。作為一種生物工程技術,細胞工程基于人們的需求,按照預先的設計,實施細胞層次的遺傳操作,對細胞內含物進行重組,對細胞結構進行重組,從而實現生物功能以及生物結構的科學轉變。通俗來講,細胞工程主要是完成新物種的快速繁殖,在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有效應用了組織培養、細胞培養等生物學辦法,引入了基因移植技術、核質移植技術等多項技術。作為一種科學研究辦法,生物工程的多個領域都可以看到細胞工程的滲入。在食品工業發展中,細胞工程更是得到了廣泛的科學利用。

        1.3酶工程

        在生物技術中,酶工程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種技術,主要實現的是物質轉化。就酶本身而言,是具有一定催化作用的,在生物反應器內,利用酶的這一作用,就可以實現物質的轉化。

        1.4發酵工程

        在生物技術組成中,發酵工程同樣是不可缺少的。在發酵工程中,借助現代工程技術辦法,通過對微生物特定功能的科學利用,實現對某一生產環節的有效控制,或是就此產生一種新的需求物質。

        2生物技術在食品工業中的應用分析

        2.1肉類食品中的生物技術

        在肉類食品生產中,通過生物技術的科學應用,既可以施行對肉類食物資源的有效改造,又能夠實現對肉類傳統加工工藝的創新,從而使肉制品功能得到進一步增加、肉類加工深度得到更大提升,推動肉類生產的產業化發展。

        2.2果蔬保鮮中的生物技術

        現階段,在果蔬保鮮技術中應用較為廣泛的就是化學殺菌劑以及冷藏的處理方式了,然而,這樣做也存在著很大的弊端。一方面,使用化學殺菌劑,果蔬中的殘留會對食用者的健康造成一定威脅;另一方面,化學殺菌劑的長期使用,植物病原菌也會出現抗藥性。鑒于此,需要用另一種果蔬保鮮處理方式來取代現在應用較為廣泛的化學殺菌劑,而且,新的果蔬保鮮處理還最好是對人體健康沒有毒害威脅的,同時又具有高效防腐效用的,生物保鮮技術就能夠很好的滿足這一要求,國內外都加強了對這一保鮮技術的研究。據相關研究顯示,茄子保鮮中應用木霉發酵液能達到極好的保鮮效果。實驗發現,在20℃至25℃的貯藏溫度范圍內,茄子果實如果被木霉發酵液處理,可以保鮮貯藏長達20天。

        2.3飲品中的生物技術

        在飲品生產中應用生物技術,不僅可以使飲品的風味得到有效改變,也會使飲品品質發生變化,對于產品質量的提升發揮著良好的效果。因此,在飲品產業發展中,生物技術的應用是非常廣的。據相關研究發現,在南瓜汁乳酸發酵飲料生產中,以5%的乳酸菌接種量1:1.75的南瓜漿和水配比,分別向里添加7%以及0.05%的蔗糖、蛋白糖,給以40℃以及8小時的發酵條件,由此得到的飲品,不僅可以保持穩定的外觀,還有著酸甜適中的獨特口感,深受大眾歡迎。

        2.4食品添加劑中的生物技術

        當前,科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在食品添加劑生產中,生物技術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成為新型生產技術。在各種食品添加劑生產中,如何更好利用生物技術,成為國際研究熱點。國內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績。比如在牛奶生產中,尤其是在雙乙酸奶味香精生產中,可利用雙乙酸乳酸乳桿菌進行發酵。向發酵液中,添加一定量的CuS04,可增加雙乙酸活性,而添加一定量的0.1%檸檬酸鈉,可抑制雙乙酸還原酶。因此,制備的奶味香料,具有雙乙酸的純正奶油香味。

        2.5食品包裝中的生物技術

        現階段,在食品工業發展中,食品包裝也更多的應用到了生物技術。而且,在包裝食品毒理檢測以及食品的防腐方面,生物技術應用也取得了效果。食品檢測中的生物技術評價食品品質、開展食品質量監督、實施食品生產監控、加強食品研究等,在食品檢驗的多個環節,生物技術檢測都得到了較好的應用。尤其是在食品衛生檢測環節,生物技術的應用為提升食品質量做出了重要貢獻。比如,對于蔬菜食品,可以通過免疫分析、活體生物分析等生物技術辦法來檢測藥物殘留。同時,在藥物殘留檢測環節,利用生物芯片技術也能獲得準確的結論。再如,對于食品中是否含有病毒污染的檢測,通過核酸聚合酶連鎖反應這一生物技術,可以在短時間內擴增DNA和RN斷,從而獲得需要的檢測數量。除此之外,將基因工程應用于食品檢測,通過DNA指紋技術,食品原料是否摻假就可以準確的鑒定出來。而且,通過DNA指紋技術,也能判斷出牛奶飲品中是否含有微量毒素。

        3生物技術應用于食品工業的前景展望

        在高新技術中,生物技術雖然興起沒有多長時間,但卻在社會生產發展的多個領域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對于全球性重點關注的問題,如能源問題、污染問題、糧食問題等,都可以通過生物技術的應用得到科學的解決。可以說,生物技術出現而帶來的種種經濟、社會效益是無法預估的。而隨著生物技術的繼續發展,將其運用于食品工業,也必然會出現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4結語

        第3篇:生物技術發展前景范文

        【關鍵詞】:生態型;污水處理技術;發展前景;

        中圖分類號:U664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 Abstract 】 : With the constant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dustrial agriculture and life wastewater discharge of makes originally very limited supplies of fresh water destruction resulted in the city and the countryside freshwater resources shortage of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water pollution protec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s imminent sewage is available with the value of the resources, ecological green sewage process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for wastewater reuse and recycle to provide a broad prospect

        【 Keywords 】 : Ecological; Waste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rospects

        引言

        隨著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與水處理技術的進步, 污水處理的發展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技術和設備的更新, 從傳統的物化和生物處理工藝向先進的生物除磷脫氮、微濾、膜組件與膜生物反應器等新型材料、新工藝技術發展; 從單一的設備組件向成套型、低能耗型發展, 自動化控制系統與管理技術不斷更新。二是充分利用生態、自然型技術與傳統及新工藝相結合, 努力達到污水處理的技術和經濟優化。三是注重從單一處理向綜合環境的改善和資源綜合利用方向發展, 大力推進中水利用技術及生態環境改觀技術。

        一、 生態型污水處理定義

        污水生態處理技術是指運用生態學原理、采用工程學手段對污水進行治理與水資源利用相結合的方法。具體一點說,就是把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土地上,利用土壤— 植物—微生物復合系統的物理、化學、生物學和生物化學特征對污水中的水、肥資源加以回收利用,對污水中可降解污染物進行凈化的工藝技術。

        污水生態處理技術以土地處理方法為基礎,是污水土地處理系統的進一步發展。以土壤介質的凈化作用為核心,在技術上特別強調在污水污染成分處理過程中植物-微生物共存體系與處理環境或介質的相互關系,特別注意對生態因子的優化與調控,是生態學4大基本原理在水資源領域的具體運用.

        二、 生態型污水處理技術的發展現狀

        生態型污水處理技術在污水農業回用上已有一定的應用歷史, 國外利用污水土地處理后直接灌溉農業; 近來利用生態工程原理發展起來的人工濕地技術對城市污水處理也呈現一定的發展趨勢。先進國家如德國、美國利用自然的山地、河海岸興建了不少生活污水濕地處理系統, 我國近年來也正對一些城市和生活居住區搞濕地生態處理系統, 生態型污水處理技術發展趨勢良好。

        三、 生態型污水處理技術的特點

        生態型污水處理技術用于污染治理已有悠久的歷史。但是,由現代處理技術和環境工程技術相結合的污水處理技術,是20世紀 80年代才誕生于歐美地區。 污水處理技術是21世紀國際生物技術的一大熱點領域,它將在環境治理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生態型污水處理技術產生、發展及演變與一系列的環境污染問題有著密切的聯系。 近年來,隨著各種新科技的發展,污水處理技術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生態型污水處理技術主要是指利用土地系統和自然型及人工型的有一定調節功形成一定植物、土壤、微生物、水復合生態系統來有效地處置污水的技術。主要有土地滲濾處理系統、地表漫流處理系統、濕地處理系統等, 利用生物態勢使污水得到充分凈化, 并能將污水處理與環境生態有機結合起來, 創建新的城市生態景觀。其主要優點是利用生態技術, 成本大幅降低, 水質標準較高。生態污水處理技術對污水必須經一定的預處理,對污水特性、土地處理場地與土壤和載體特性、植物種類、氣候條件等均有較高要求。

        比如環境生物技術就是其中的一種:生物與環境之間既有對立的一面,又有統一的一面,生物體靠體內調節和變異來適應環境變化,同時通過自身來影響和改變環境。 環境生物技術擁有許多其他方法不可比擬的優勢,如微生物對各類污染物均有較強、較快的適應性,并可將其作為代謝底物降解和轉化,具有效果好、運行費用低、無二次污染等優勢。用生物方法處理污染物的最終產物大都是無毒無害、穩定的物質,如二氧化碳、水、氮氣和甲烷等,通常可一步到位,避免了污染物的多次轉移,因此它又是一種消除污染安全而徹底的手段。另外,生物處理技術的產物或副產品,大多可以較快生物降解的,并可作為資源加以利用,有助于把人類活動產生的環境污染減到最小程度。

        四、 生態型污水處理技術的發展前景

        現在很多城市都在大力開發旅游業, 由于地方由于地處山地, 離交通主干網遠, 處于集鎮區外緣, 污水收集輸送困難。隨著產業推進, 污染問題日益突出,并影響該地區的飲用水源、水庫, 如就地采取生態濕地處理技術, 也是一項十分有利的舉措。

        現在一些城市在河道兩岸整治采取了傳統的駁岸、疏浚、建集污管渠的技術措施, 特別是中心城區采用的新型集污渠和河底硬化技術措施, 但工程的技術難度大, 投資上仍不很經濟, 如果對局部河道兩岸采用生態型人工濕地處理以生活污水為主的污染, 不但解決了污水收集難的問題,又改善和創建河道兩岸的綠地及生態景觀,并能還河道本色。

        在推進農村鄉村化規劃建設進程中, 在城鎮集鎮區外的一些大的生活集居區由于污水收集難度大而造成的污染又嚴重影響河網水系。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和生態技術, 興建一些小型的生態污水處理廠, 能綜合治理農村水環境污染, 促進農業灌溉回用。

        生態型污水處理技術與城市規劃的適度規模集中污水處理廠技術相結合, 作為后置保障工藝系統十分有利。發揮城鎮土地資源價值, 并且合理利用豐厚的灘涂土地資源。由于土壤的滲水、透氣性差, 不易直接搞大型的生態污水處理廠, 但可作為集中污水處理廠的后置工藝系統, 確保并提高水質標準, 使之改善環境生態和污水資源利用。

        結語

        總之, 發展生態型污水處理技術前景可觀, 但又必須因地制宜, 充分考慮土地資源,土壤、氣候、作物與污水特性, 充分考慮綜合景觀的改善與工程布局, 使之穩定、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杭世珺.小城鎮污水處理工程設計的反思與建議[J].給水排水,2004,30(10).

        [2]張克峰,王永磊.我國中小城鎮污水處理適用工藝探討[J].凈水技術,2005,24(6).

        [3]劉建軍.常用油田水處理技術及其現狀探討[J].石油工業,2011.4.

        [4]馬宏倫.油田水處理技術發展前景的分析[J].水處理工業,2010.12.

        第4篇:生物技術發展前景范文

        關鍵詞:現代生物技術;醫藥領域;應用

        引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急速進步,尤其是分子生物相關先進理論成果、當代先進技術不斷侵入現代生物技術,全面社會需求,生物技術由高新技術代替過去傳統技術儼然成為現代生物技術發展的必然。現代生物技術作為一項高新技術,其與醫藥領域存在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現代生物技術發展一方面能夠促進醫學基礎學科發生革命性轉變,一方面能夠為醫藥工業開辟出又一片天地[1]。

        1現代生物醫藥的重點領域

        1.1腫瘤治療

        世界范圍內,腫瘤死亡率在疾病死亡率中有著十分高的占比,每年各個國家用于腫瘤的治療費用數以億計。腫瘤屬于一種多機制的復雜病癥,現階段依舊采取早期診斷、放療、化療等綜合方式治療,療效并不十分客觀,同時會對患者造成極大的痛苦。當前,唯有現代生物醫藥方可肩負起徹底攻克腫瘤的人類使命,腫瘤治療著實進入到一個兩難的局面。在對腫瘤患者機體癌細胞進行殺死時,同時會危機到患者機體的正常細胞。基于此,現代生物醫學提出了導向治療理論。導向治療指的是借助抗體尋找靶標,就好似導彈的導航儀,于病灶中有效引入腫瘤藥物,從而不至于傷及到其他正常細胞[2]。現階段,在數百余種開發的現代生物技術藥物中,存在一半被用于腫瘤治療,對腫瘤發病機制研究、抗腫瘤新藥研發及現代生物技術均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前景。

        1.2神經退行性疾病治療

        神經退行性疾病,好比小腦萎縮癥、帕金森氏病、腦中風等,勢必會愈來愈有賴于現代生物醫藥的發展。單單美國每年中風患者就超過80萬,且死于中風人數達到20萬,而治療此類疾病的有效藥物十分有限,特別是治療不可逆腦損傷方面的藥物更是極少,伴隨神經生長因子、溶栓活性酶的開發為治療此類病癥帶來了希望[3]。

        1.3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療

        當前,現代生物醫藥在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諸多炎癥是由機體自身免疫不足造成,好比風濕性關節炎、哮喘、皮肌炎等,全球范圍內全年單單用于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費用超過千億美元,治療此類頑疾的高效基因藥物市場前景十分可觀。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艾滋病(AIDS)是屬于對人類危害最大的一種病癥,現階段治療AIDS仍舊還沒有十分有效的特異性藥物,但很顯然,醫藥領域已經把攻克AIDS的希望寄托于現代生物技術。

        2現代生物技術在醫藥領域的應用

        2.1制取活性物質

        在現代醫藥領域中,醫療環節應用的抗生素、菌體藥物及酶制劑等各種類型藥物,均是通過微生物發酵而成的,此類微生物發酵產物只不過是不計其數生物活性物質中的幾種。一般而言,生物活性物質均是通過液體深層培養法而生成的,一些物質可發揮對生物體內酶活性予以抑制的作用,此類物質即為酶抑制劑,酶抑制劑在醫藥領域有著十分可觀的發展潛力。在現代醫藥領域中,諸多生理活性物質均可借助現代生物技術得以生成。就好比,在治療大部分關節炎過程中,體激素往往能夠獲得滿意的療效,體激素成分中可的松對于風濕性關節炎療效則更為顯著。而醋酸可的松屬于以脫氧膽酸為生產的原料,通過32個環節的化學反應合成而來,如若借助黑根霉將黃體轉換成11-a-輕基黃體酮,則能夠省去多個不必要的化學合成工序,有效提升其收率[4]。

        2.2開展基因治療

        自基因角度而言,基因治療指的是將具備正常功能的基因置換或是增補到部分存在缺陷的基因中,進而實現對基因缺陷予以修復的目的。自治療角度而言,基因治療指的是借助導入遺傳物質對病患機體細胞基因予以轉變,進而實現防治疾病的目的,此種導入基因既可以是與缺陷基因有著對應功能的同源基因,又可以是與缺陷基因不存在關聯的治療基因。在應用現代生物技術開展基因治療期間,多采用下述兩種治療方式:(1)生殖細胞基因治療法,即借助現代生物技術對生殖細胞基因表達予以轉變;(2)體細胞基因治療法,即借助現代生物技術對體細胞基因表達予以轉變。自理論角度而言,對生殖細胞缺陷予以修復,一方面能夠對當代基因缺陷展開治療,一方面能夠保證基因缺陷不至于遺傳到下代人細胞基因中。

        2.3改進生產工藝

        現如今,我國已設立了國家基因資源庫、生物樣本庫及蛋白質庫,將各式各樣化學藥物制劑技術、基因重組治療性抗體、大規模培養、基因治療等作為關鍵,通過一些大規模企業構建健全醫產學研密切相融的新藥研發體系。在應用基因工程技術改進藥物生產工藝期間,其能夠起到提升菌種生產性能和水平、簡化工藝改善收率、優化工業生產菌種及極大降低生態污染等作用。世界范圍內生物制藥市場中基因工程藥物已經占據很高的份額,有著高成長、不易攻破壁壘及極佳市場潛力等特點。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基因工程藥物復合增速超過5層,平均毛利率高達80個百分點[5]。基因工程藥物包括單抗、重組蛋白及新型疫苗等,近些年借助基因技術改進亞歐無生產工業、生成高產菌株的實例不斷增多。

        2.4單體克隆

        單體克隆抗體一經問世,便得到醫藥領域專家、學者的熱切關注,其不僅具備可標準化、質地均一、反應靈敏等優勢特征,還能夠展開大規模大批量的工業化生產。現如今,市場上已有數以百計的單抗治療制劑、單抗診斷試劑,且還存在諸多單抗治療制劑正在被開發。單抗偶合物能夠展開機體定位診斷,有效促進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等病癥診斷工作的開展。單抗偶合物一方面能夠促進機體腫瘤定位,一方面能夠展開導向治療,強化腫瘤治療藥物的細胞毒性功效,降低不良反應及用于殺死機體腫瘤細胞等。此外,單抗簡易家庭診斷藥物,好比糖尿病診斷藥物、妊娠診斷藥物等逐步在市場中推廣,簡易診斷法作為一種時展趨勢將逐步由醫院轉至家庭。

        3結束語

        總而言之,現代生物技術在醫藥領域的廣泛應用,為人類增強體質、攻克病魔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預防、診斷和治療影響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方面也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基于此形成的生物醫藥產業是截至目前現代生物技術最為龐大的應用領域。

        參考文獻

        [1]臧秀兵.淺談生物技術在現代醫藥行業的應用[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27):32-32.

        [2]黃金會,羅浩原.基于生物技術在現代醫藥行業的應用分析[J].生物技術世界,2015(9):155-155.

        [3]王可煒,羊芳明.現代生物技術在中醫藥創新發展中的應用和挑戰[J].按摩與康復醫學(下旬刊),2011(36):34-35.

        [4]高巍,劉佳.醫藥領域中現代生物制藥技術的作用分析[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2(3):162-163.

        第5篇:生物技術發展前景范文

        關鍵詞:生物制藥技術;發展現狀;趨勢;產業化

        生物制藥技術的應用歷史已經有五十年左右。在這近半個世紀的發展中,生物制藥技術從最初的簡單DNA重組技術發展到今天的抗體工程技術、基因工程技術、細胞工程技術等等多種多樣的高新生物制藥技術,其為人類的健康所做出的貢獻的非常巨大的。直到今天,生物制藥技術依然是國際醫學界最重視的高新技術,具有很大的發展前景。在我國,應用生物制藥技術的時間相對較晚,生物制藥技術水平也與國際先進水平有著一段差距,但我國目前正在加大生物制藥技術的投入,并建立了一定的生物制藥產業基地,相信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國的生物制藥技術必將得到飛速發展。

        一、當前我國的生物制藥技術發展現狀

        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相比,我國在生物制藥技術的研究方面相對起步較晚,且在早期受經濟、技術以及其他因素的限制,其發展速度較為緩慢。直到近年來在社會經濟、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推動下,生物制藥技術才得到了較快的發展,目前我國的生物制藥技術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并且生物制藥產業也在逐漸形成并不斷擴大規模。現如今我國已經在腫瘤、心腦肺血管、免疫以及內分泌等諸多疾病的藥物研制中充分應用了生物制藥技術,研發出大批特效新藥,為這些疑難病癥的治療技術水平提高提供重要支撐。但相對來講,我國當前的生物制藥技術水平還是落后與西方等發達國家,且在發展中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問題與不足,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點:

        1、新藥研發力度不足

        在生物制藥技術的發展中,我國對新藥品的研發力度依然相對較弱,尤其是在經費投入上 ,更是略顯落后。在國外的生物制藥技術研究發展中,對研發環節是非常重視的,在研發經費投入方面一般都會占新藥銷售額的20%以上,而我國則遠遠達不到這一經費投入標準,且國家相關部門也沒有給予足夠的監管與引導。就生物制劑的上市情況來看,我國只有重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與IFN-α-1b等藥物產品被批準上市,其他的則都是仿制藥。從當前世界范圍內的生物制藥產品發展來看,最有市場的生物制藥將會集中在單克隆抗體、基因治療藥物、疫苗、反義藥物和可溶性蛋白等五個方面,由此可見,我國的新藥研發力度還遠遠不能滿足生物制藥市場發展的多樣性需求。

        2、融資渠道不通暢

        由于生物制藥技術產業是一種高新技術產業,在研發初期是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才能順利進行的。尤其是生物制藥產業屬于醫藥產業的范疇,其行業特點更是決定了只有巨大的資本支撐才能推動新藥的研制。而這數量較大的資金需求除了企業自身資本承擔部分以外,還可以依靠政府的相關財政補助,但這仍然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要進行一定的融資來為生物制藥的發展提供經濟保障。但目前我國生物制藥產業的融資渠道相對較少,其所具備的風險和較長的資金回籠周期都使得很多投資者不敢輕易給予投資,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生物制藥技術的進一步發展。

        3、研發成果轉換困難

        與生物科學的發展水平相比,我國的生物制藥技術水平并不與之成正比,這主要是因為我國的科研成果轉化較為困難,使得一些先進的生物科學技術不能很好的轉化應用在藥品研發生產上,這對于我國生物制藥技術的發展來講是非常不利的。

        二、生物制藥技術的發展趨勢

        盡管目前我國的生物制藥技術發展進程中存在著諸多問題,但我國目前已經開始將生物制藥產業作為重點產業來對待,并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從當前的發展形勢來看,我國未來生物制藥技術的發展趨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 生物制藥產業呈現集群式發展

        產業集群發展具有明顯的發展優勢,能夠極大地促進產業的快速發展。生物制藥產業作為高科技產業,不僅需要在基礎設施、上下游配套產業等方面的支持,還需要同教育培訓、專業服務、技術轉移中心等相關服務組合在一起,方能發揮高效作用優勢。當前,我國在生物技術產業迅猛發展的浪潮推動下,經過多年的發展和市場競爭,加上政府不失時機地加以引導,我國生物技術、人才、資金密集的區域,已逐步形成了生物醫藥產業聚集區,由此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生物醫藥產業鏈和產業集群。這些產業集群對于促進生物制藥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使得生物制藥整體產業鏈得到優化,在生產效率方面得到大幅提升。我國生物制藥產業以后仍會朝著這一方面快速發展,政府也將會加大投資力度、重點建設產業集群區,在基礎設施、配套服務業、研究開發、服務創新、教育培訓和風險投資等方面進行發展和創新,為生物制藥產業集群發展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

        2、生物醫藥技術向產業化推進

        將生物醫藥技術從科研轉向產業化生產是科研的重要目的,只有將技術轉化為生產力,才能使得社會生活水平得到提升。我國生物醫藥技術當前很大一部分還停留在科研方面,并沒有有效地轉換為生產力,這不僅浪費了很多的資源,也使得我國的生產實踐跟不上研發,造成了生產的滯后狀況。生物醫藥技術向產業化推進要求企業通過委托外包策略,建立技術同盟,形成優勢互補,使得自身能夠專注于自身專長方面,從而能夠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競爭優勢。我國生物制藥公司在未來發展過程中,勢必會朝這一趨勢發展,通過外包方式進行新藥開發,將技術較強的研發內容分包給具備研究實力的小型公司來完成,充分發揮小公司在某些領域的技術優勢,共同開發新藥,大大提高新藥開發效率,使新藥研發周期縮短,實現技術與資金互補。

        3、生物制藥新興技術將不斷應用于產業發展

        生物制藥產業作為高新技術產業,需要不斷進行技術創新,才能不斷解決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不斷滿足醫藥水平提升的要求。我國通過不斷參與國際前沿生物發展課題來提升科研水平,如在人類基因組和功能基因方面參與到國際化發展研究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績;藥物相關基因藥理學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對于提高我國基因治療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生物制藥新興技術的發展將會不斷應用到產業發展當中來,從而促進產業技術水平和社會醫療水平的提升。

        三、結語

        我國生物制藥產業具有起步晚,發展滯后的特點,但在國內龐大市場的推動下,我國生物制藥產業仍然有著非常良好的發展前景。再加上我國政府對生物醫藥領域不斷加大的投資力度和政策扶持,未來我國生物制藥產業將會成為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朝陽行業。

        參考文獻

        第6篇:生物技術發展前景范文

        關鍵詞 微生物;環境保護;作用原理;發展前景

        中圖分類號 Q939.99;X50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12-0177-02

        Abstract Modern microbial technology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environmental microbial detection and governance. In this paper,the application of microorganism in the fields of air pollution control,industrial waste water treatment,pesticide residues control and environmental purification was elaborated,its action principle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ere expounded,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icroorganism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Key words microorganism;environmental protection;action principle;development prospects

        微生物是指個體難以或無法用肉眼觀察的一切微小生物的總稱,包括細菌、病毒、真菌、少數藻類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1]。微生物個體微小、種類繁多,涵蓋了眾多有益和有害的生物種類,由于其體積微小、體表面積大、吸收多、轉化快、自身生長繁殖迅速,已經被廣泛應用于食品安全、醫藥醫學、工農業、環境保護等諸多領域[2]。

        由于現代科學技術發展迅猛,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各個領域間的技術發展也是飛奔猛進,人們在生產、生活中對化工產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但是隨之而來的環境問題卻一直困擾著人們。

        目前,我國的環境保護工作進入“以環境優化促進經濟增長”[3]的階段,而利用微生物進行環境治理是便捷、高效、無污染的措施。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微生物技術的優勢已經越來越明顯,利用微生物進行環境治理已經不斷深入和完善。實踐表明,微生物技術將成為環境保護的重要手段。各國都在大力研發微生物技術,今后微生物技術在環境保護領域中將占據更高的市場。

        1 微生物在大氣污染治理中的應用

        隨著工業的迅速發展,人口激增,進而帶來的是一系列的大氣污染問題,從而引起各種危害,如臭氧層被破壞、酸雨發生越發頻繁、溫室效應等。F主要從4個方面介紹微生物在大氣污染治理中的應用,包括NOx的微生物凈化技術、微生物煙氣脫硫技術、微生物除臭技術、二氧化碳的微生物固定技術[4]。

        1.1 NOx的微生物凈化技術

        NOx的微生物凈化技術原理是利用脫氮菌在外加氮源的環境下,將大氣中有害氣體NOx還原成無害氣體N2,在進行還原的同時,脫氮菌利用NOx作為氮源營養物質進行自身增殖,如此循環還原,從而達到多次凈化的作用[5]。愛德荷國家工程的實驗室研究人員利用脫氮菌進行脫氮,已經將氮凈化率提高到99%[6]。該方法能有效去除廢氣中的NOx,因其工藝流程簡單、能源消耗低、凈化效率高、無二次污染、能進行循環利用等優點,可以推廣用于其他工業有害氣體的治理,從而達到有害氣體的再利用。現在,各國的科學家正在研究將NOx的微生物凈化技術與細胞固定化技術相結合,從而尋找對有害氣體NOx進行凈化的更便捷、易操作的方法。

        1.2 微生物煙氣脫硫技術

        現階段,對煙氣中的SOx、H2S的治理有2個方法:一種方法是利用化學反應原理,將SOx、H2S轉變成H2SO4;另一種方法便是利用氧化亞鐵硫桿菌的特性,吸收大氣污染中的SOx,同時利用吸收液中的微生物使Fe2+和Fe3+進行相互轉化。由于Fe3+具有較強的氧化性,是良好的氧化劑,所以Fe3+的濃度越高,氧化性越強,脫硫的速度也就越快[7]。同時,反應生成的Fe2+又可以作為氧化亞鐵硫桿菌的營養源物質,轉化成產物Fe3+,再次加快SO2的消化、吸收。研究表明,現在的氧化亞鐵硫桿菌的脫硫率已經達到95%以上[8],并且脫硫技術可以運用于煤炭中硫的去除、工業硫化氫氣體的凈化。

        1.3 微生物除臭技術

        由于工業氣體污染包含多種污染成分,其中還夾雜著部分固體顆粒,產生臭氣,故科學家研究出微生物除臭技術,用于處理工業污染引起的臭氣。微生物除臭技術[9]是先將臭氣溶于水中,然后運用微生物的體表面積大、細胞膜和細胞壁可以吸附溶于水中的臭氣的特性,將臭氣分解為可溶性物質,使工業污染中的臭氣被消除;同時,微生物利用臭氣中的成分作為自己的營養物質,進行自身的生長繁殖,增加了微生物的數量,加快除臭環節的進行。此技術凈化效率高、成本低,是可以推行的工業除臭技術。德國、荷蘭等國家已經開發了生物臭氣處理裝置,除臭效率可達1萬~15萬m3/h[10]。

        1.4 二氧化碳的微生物固定技術

        二氧化碳污染是最常見的氣體污染,可利用物理、化學技術進行去除,但微生物的各種條件更為優越,能在進行污染物治理的同時實現自身的生長繁殖,故使用微生物進行碳的固定,產生許多有利的物質,如有機酸、多糖、維生素、氨基酸等。常見的固碳微生物有螺旋藻、小球藻、真養產堿桿菌等進行固定作用,分解二氧化碳[11]。

        2 微生物在工業廢水處理中的應用

        微生物對工業廢水進行處理的方法是利用其生化反應,通過酶催化對工業廢水起到轉移和轉化作用,從而使工業廢水得到凈化、循環利用。微生物技術處理工業廢水主要是進行有機物的降解、重金屬離子的處理及其他物質的除雜。

        2.1 廢水中有機物的降解

        微生物降解污水中的有機物是利用微生物的新陳代謝過程中需要進行物質間的吸收利用,產生容易分解的代謝物,周而復始,使污水中的有機物被分解完全[12]。

        20世紀70年代微生物絮凝劑已經問世,其來源為微生物,來源廣泛,安全性高,是自然的新型水處理劑[13],現已經應用于高濃度、難治理的農藥廢水中。高效微生物的研究應用是解決農藥廢水實現高效、快捷處理的關鍵[14],可以利用EM菌、小球綠藻、芽孢桿菌等對農藥殘留的有機磷、硫等物質進行消化吸收。經過科學家們的研究,降解率已經從72.3%[15]升高至99.7%[16],同時,中國科學院與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從污泥中分離出假單細胞,其在18 h內能將1 000 mg/L甲胺磷降解75%左右[17]。

        2.2 含重金屬離子的處理

        微生物治理重金屬離子主要是靠真菌,由于真菌生長速度快、菌絲綿長、附著力強,利用靜電吸附作用和霉菌體內的催化轉化作用及絡合作用,使重金屬被吸附消化[18],而且微生物的代謝產物可以自行分解,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優勢。近年來有研究表明,已經利用微生物從廢水中分離、凈化、回收銅、汞、鉻等重金屬,多次凈化率高達99.9%[19]。

        另外,1998年Kuhn[20]利用海藻酸鈉固定生支動膠菌除去溶液中95.9%的Cd2+。至此,科學家開始利用各種生物技術與現代科技技術相互結合,除去了廢水中99%的重金屬離子,實現了廢水再利用,達到了凈化水質的效果。

        2.3 廢水中其他物質的去除

        廢水中除了有機雜質、重金屬外,還有其他有色顆粒存在。目前,對有色廢水的處理是采用微生物絮凝劑進行脫色,該處理劑是利用生物分解性,將細菌、真菌等微生物發酵、提取、精制而成。研究表明,它克服了無機高分子和合成有機高分子絮凝劑本身固有的缺陷,現在已經研發了微生物絮凝劑NOC-1對發酵后的有色廢水、造紙堿性黑液等進行脫色,發現其脫色效果顯著,可使廢水變為清澈、透明[21]。

        3 微生物在環境凈化中的應用

        19世紀末,經濟日益增長,環境問題越發嚴重,隨著微生物治理方法的出現,標志著人類利用微生物進行環境保護的工程開始,經過上百年的研究,微生物已經在治理環境中被廣泛應用。

        3.1 廢棄物的降解、轉化

        微生物由于代謝類型的多樣化,幾乎能降解環境中的各種天然物質,尤其是有機化合物。現在國內外已經普遍采用微生物技術降解轉化石油、農藥、重金屬、多氯聯苯(PCB)等未能被利用的污染物。大量研究發現,采用紅色諾卡氏菌與釀酒酵母結合,能夠完全降解毒性極其穩定的多氯聯苯[23]。日本環境科學與民間企業共同研究發現一種可以分解PCB的微生物,分解率可達64.5%[24]。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篩選出高效降解RDX的棒狀桿菌、降解TNT的芽孢桿菌,其降解率高達90%以上。故微生物是現代工業發展的堅強后盾。

        3.2 環境監控

        微生物無處不在,現在已經利用微生物的特性進行環境監控:用糞便污染指示菌(大腸桿菌、克雷伯氏菌)檢測水質[25];用鼠傷寒沙門氏菌檢驗物質的突變性及致癌性[26];用熒光細菌的靈敏性快速檢測環境中的毒物[27]。

        3.3 固體廢物堆肥處理

        固體廢物中水分充足,營養物質充分,有大量的微生物群存在,在一定溫度下,只要有適宜的條件,微生物便會大量繁殖,并進行生物分解,從而引發堆肥發酵,發酵后的堆肥可以為作物提供生長所需的養分。最近研究發現,白腐真菌對含苯的有毒物質具有很強的耐受、降解能力,有利于進行堆肥的處理[27]。

        3.4 活性污垢處理廢水

        活性污垢是指經過人工培養,含有有機物和細菌的污水,經過微生物的不斷生長代謝,產生絮狀、有很強吸附能力的微生物團。活性污垢適用于工業廢水、造紙、合成纖維廢水等的處理,可實現廢水凈化與循環利用,從而提高物質的再利用率[28]。

        4 微生物在其他污染治理中的應用

        微生物除了應用于大氣、廢水的污染治理外,還可以應用于其他方面的治理,例如生活垃圾、農藥、土壤等處理。生活垃圾主要是白色污染,這需要運用微生物的分解原理,對塑料袋進行分解;農藥殘留主要是多余的有機磷、硫,引起藻類的瘋狂增長,而導致赤潮、藍藻水華等危害,近年發現可以利用EM菌抑制藍藻的生長,同時控制水中氮的含量;土壤中微生物的利用方面,主要是利用根瘤菌起到固氮的作用,將空氣中的氮轉化為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物質,從而進行生命的正常活動;后期,開始利用嗜熱及嗜溫細菌、硝化細菌、蛋白及果膠水解微生物、固氮微生物和纖維素分解微生物對固體廢物進行堆肥處理,讓微生物快速分解并進行自身的生長,從而提高土壤肥力,利于作物生長[22]。

        5 微生物在環境保護中的發展趨勢

        隨著科學的發展,人類越來越重視環境保護,微生物環境保護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其體現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引發企業、科學界的關注。微生物在環境保護中的發展呈現以下發展趨勢。

        5.1 綜合利用

        為使物質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并減少能源消耗,微生物污染治理趨向綜合利用。根據各微生物的固有特性,如微生物菌體、微生物體內酶等將生活垃圾、固體廢棄物制成沼氣池發電,產生能源供人類使用。當前的微生物技術已經日趨成熟,由于其經濟高、投資少、重利用率高的優點,已經成為各個發達國家青睞的城市垃圾處理途徑。目前,世界各國有200多座垃圾沼氣田處于運營階段,不僅收獲了電力資源,還獲取了肥力資源。

        5.2 從治理到預防

        早期工農業因追求經濟效益而忽略環境治理,現在世界各國已經高度重視環境保護,正在研發各種環境保護技術措施,同時時刻關注重要的世界性環境問題,采取相應的方法防患于未然。微生物環保技術是首選的環境治理方案。現階段各國正在研發微生物農藥用以代替化學農藥,從而減少化學農藥帶來的污染,如分解快、毒性低的微生物殺蟲劑等。

        5.3 完善微生物環境保護技術

        目前,對微生物技術的研究都應放在基礎研究與應用相結合上,大規模推廣微生物技術,構建生物反應器,優化運行條件,研究新方法,高效地進行環境保護與污染治理。

        5.4 開發微生物資源

        微生物具有種類繁多、資源豐富、繁殖快、生存條件要求低的特點,根據現階段國際社會對微生物的重視情況,各國應該繼續開發微生物資源,使其應用于更多的領域。繼續尋找新物種,如耐熱性菌、抗耐性強的菌種、在特殊環境下仍可以生存的菌落,使之更多地用在環境保護上。同時,由于微生物結構簡單,可以從分子水平對微生物進行深入研究,運用基因工程及生物技術,讓微生物技術更好地服務于人類[29]。

        6 結語

        綜上所述,微生物在環境治理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應該對微生物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將其可利用率提高到最大化。目前,我國的微生物應用已經取得很大的成功,然而進一步的研究仍需要科技、經濟的持續投入。大力開展以微生物技術為主體的環境保護技術研究,將推進微生物技術在環境保護中的應用,通過微生物技術的不斷發展,滿足國內需求,并占領國外市場。

        7 參考文獻

        [1] 張小凡,周偉麗,王志平,等.環境微生物學教學改革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微生物學通報,2014(4):748-752.

        [2] 周德慶.微生物學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 周生賢.加快推進歷史性轉變努力開創環境保護工作新局面在2006年全國環保廳局長會議上的講話[J].環境保護,2006(9):4-15.

        [4] 劉岑岑.環境微生物工程在大氣污染物治理中的應用[J].安徽農學通報,2009,15(22):34-35.

        [5] 畢列鋒,李旭東.微生物法凈化含NOx廢氣[J].環境工程,1998,16(3):37-39.

        [6] LIMBERGEN HV.Bioaugmentioninalctivatesludge:cur-Rentfeatures and futureeperspectives[J].Apple Microbiol Biotechnel,1998,50(1):16-23.

        [7] 魏在山,孫佩石,黃巖華.生化法凈化工業有機廢氣的研究[J].環境科學動態,2001(1):21-23.

        [8] 耿紹宇,李紅霞.臭氣污染的有效控制[J].山西建筑,2004,30(1):126-127.

        [9] POMEROV R D.12ee odrizing of Gas StfCams by the Use of Microbial Growths[P].US Peter:2793096.

        [10] 王慶峰.中高硫煤浮選脫硫脫灰試驗研究[D].青島:青島理工大學,2013.

        [11] 王建龍,文湘華.現代環境生物技術[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280-285.

        [12] 于忠民.污水生物處理應用微生物研究與進展[J].污染防治技術,1998,11(4):246.

        [13] 況金蓉,龔文琪.微生物絮凝劑在石化廢水處理中的應用[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2,24(8):38-40.

        [14] 林齊.工業綜合廢水深度處理與污水廠工藝升級改造研究[D].北京:北京工業大學,2011.

        [15] 張本蘭.有機磷農藥(樂果)生產廢水的生化處理新技術[J].環境科學進展,1994,2(2):12-17.

        [16] 裴亮,張體彬,趙楠,等.有機磷農藥降解方法及應用研究新進展[J].環境工程,2011(增刊1):273-277.

        [17] HUNG C J.Adsorption C haracterristics of VariousHeavy Metals on Fungal Surface[D].Newark,USA:The University of Delaware,1990.

        [18] 吳乾著,李福德.微生物治理電鍍廢水的研究[J].環境科學,1997,18(5):47-50.

        [19] 孫鵬軒.微生物絮凝劑的研究進展及應用現狀[J].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2013(1):53-55.

        [20] 陳玉成.污染環境生物修復工程[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3:17-30.

        [21] 陳鋒,柯振東,周建平,等.復合菌劑治理磁湖富營養化的研究[J].環境科學與技術,2007,30(5):29-33.

        [22] 姜琪.微生物在環境保護中的應用及前景[J].農業信息化,2011(7):120-121.

        [23] 黃文偉.紅色諾卡氏菌發酵罐工藝及其抗腫瘤藥理學進一步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5.

        [24] VARGA A.The OMNET++ discrete event simulation system[D].Esm′,2001.

        [25] 韓小姣,黃正.自來水消毒對內毒素及微生物處理效果分析[J].中公共衛生,2016(2):215-217.

        [26] 張增峰.上海市臨床鼠傷寒沙門氏菌耐藥性和食品載體溯源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6.

        [27] 葉建斌,孟芹,劉世友,等.發光細菌毒性檢測應用方面的若干研究[C]//第十五次全國環境微生物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大連:中國微生物學會,2012.

        第7篇:生物技術發展前景范文

        關鍵詞:植物;生物技術;應用

        始于20世紀中葉的新技術革命,可稱為第三次技術革命。它是在20世紀自然科學理論最新突破的基礎上產生的,包括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等。近20年現代生物技術在環境保護及食品工業、醫藥衛生、農林牧漁等領域示了廣闊的發展前景。植物生物技術不僅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農作物的培育和種植,也為社會生產帶來了新一輪的革命。

        一、植物生物技術的發展現狀

        隨著植物生物技術的發展,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不斷擴大,我國主要是黃豆、玉米、棉花、油菜4種轉基因作物,約占全球轉基因作物栽培面積的99%,其中抗除草劑黃豆占63%,抗蟲玉米占19%,抗蟲棉花占13%,轉基因油菜占5%。其他還有抗病毒南瓜、番木瓜、抗蟲土豆、水稻和甜菜等。各國加大轉基因植物研究開發,取得了重大突破,進入田間試驗的轉基因,作物已超過500多種。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是采用轉基因作物最迅速的國家,我國于80年代初期后開始啟動,在基因組研究和轉基因技術等重要關鍵技術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二、植物生物技術的應用

        1、植物雄性不育及雜種優勢

        自從孟德爾發現遺傳規律,雜交優勢被揭示之后,利用植物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方法,進行栽培作物的遺傳育種和新物種的創造。當前,已創造了一批不育系,并生產上得以應用,最典型的例子是油菜和煙草不育系培育。

        2、植物抗逆性研究

        2.1抗除草劑作物。全世界目前約有2000多個品種的除草劑。除草劑的使用有著自身難以克服的局限性,如很多除草劑無法區別莊稼和雜草,有些除草劑必須在野草生長前就施用,而且由于抗性草類群落的出現導致使用量增大對環境的危害也日益嚴重。因此,抗除草劑的轉基因作物是最理想的途徑。1987年美國科學家成功從矮牽牛中克隆出EPSP合酶基因轉入油菜細胞的葉綠體中,使油菜能有效地抵抗草甘膦的毒殺作用。另有人把降解除草劑的蛋白質編碼基因導入宿主植物,從而保證宿主植物免受其害,該方法已成功地用于選育抗磷酸麥黃酮的工程植物。還有人用基因突變的方法改造除草劑作用底物特定位點上相應氨基酸殘基,從而阻止除草劑與酶的結合及生物功能的發揮。抗除草劑的轉基因植物將給農業生產,特別是大面積的機械化生產帶來極大的方便。目前已商品化的轉基因抗除草劑作物有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向日葵。由于抗除草劑作物在選育過程中具有耗資少,周期短,見效快,無污染等特點,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2.2抗昆蟲作物。植物病蟲害數目多達數百種,幾乎所有作物在生長期內都會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全世界因蟲害所造成的糧食產量損失占14%左右。長期以來人們普遍采用化學殺蟲劑來控制害蟲。一方面,全世界每年用于化學殺蟲劑的總金額在200億美元以上;另一方面,化學殺蟲劑的長期使用造成農藥的殘留,害蟲的耐受性,環境污染等嚴重的問題。而利用基因工程的手段培育抗蟲植物新品種除可以克服以上缺點外,還具有成本低,保護全,特異性強等優點,成為當前研究的熱點。1987年,比利時科學家首次成功地將Bt(Bacillusthuringiensis,Bt)毒蛋白基因導入煙草,美國用農桿菌介導法將Bt基因導入殼籽棉,育成世界上首例抗蟲棉,棉鈴蟲危害率下降50%。

        2.3抗真菌作物。自1986年首次報道提純的菜豆幾丁質酶具有抗真菌活性以來,已經相繼從菜豆、水稻、煙草、油菜、馬鈴薯、小麥、玉米和甜菜等多種植物中克隆到了幾丁質酶基因,對立枯絲菌等20多種真菌表現出體外抑菌活性。將幾丁質酶等基因導入番茄、馬鈴薯、萵苣和甜菜,達到抗真菌的目的。

        2.4抗重金屬作物。由于人類活動,礦山的開采,工業化進程的加劇,空氣,土壤,水體面臨著越來越嚴重的重金污染,不但嚴重影響作物的產量和品質,更重要的是通過植物食物鏈危害人類的健康。土壤中的重金屬主要有Cd、Cr、Cu、Hg、Ni、Pb、Zn、As等。20世紀80年代,提出植物修復,超富集植物。但由于自然界中已發現的絕大多數重金屬富集或超富集植物往往生長周期長,生物量低,植株矮小,因而限制了其對污染土壤重金屬的移除效率。通過基因工程技術改良植物對重金屬的抗性,增加或減少重金屬在植物體內的累積量被認為是進行污染土壤的生態恢復以及減少食物鏈重金屬污染的一條切實可行的有效途徑。富集重金屬的相關基因不斷克隆,應用轉基因技術提高植物對重金屬的耐性已取得一些重要進展,一些轉基因植物地上部分表現了較高的重金屬離子富集量,并在污染土壤的生態恢復中進行了初步應用。

        2.5抗病毒作物。傳統的抗病毒作物,是將植物天生的抗病毒基因從一個植物品種轉移到另一個植物品種,然而抗病植株常會轉變為感病植株,而且作用范圍較窄。目前最有效的是將病毒外殼蛋白基因導入植株獲得抗病毒的工程植物。如1986年美國華盛頓大學已將煙草花葉病毒(TMV)的外殼蛋白基因轉移到煙草、番茄中。除上述以外,我國還將黃瓜花葉病毒(CMV)衛星RNA基因轉入煙草,番茄,黃瓜,馬鈴薯x病毒(PVX)的CP蛋白基因轉入馬鈴薯等。其中煙草抗TMV工程植株已進入大田試驗。

        3、生物農藥及生物控制

        微生物農藥具有對人畜安全,不破壞生態平衡,害蟲不易產生抗性等優點,但也存在著藥效速度慢,專一性強,受自然條件影響大的缺點。而利用基因工程改造微生物菌種,創造出自然界不存在的新型菌種就可以克服這些缺點。20世紀70年代末國外就把蘇云金桿菌伴孢晶體毒素蛋白基因(BtICP基因)轉移到大腸桿菌和枯草桿菌中,通過發酵工程進行工業化大量生產,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產量。目前已轉到假單胞桿菌中,由于該菌對環境適應性強,土壤中廣泛存在,可望成為更優良的細菌殺蟲劑。我國對雜合毒素基因的廣譜蘇云金桿菌Bt新毒株的研究也在進行之中。

        三、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現代生物技術發展,植物生物技術將在社會生產和實踐中的應用越來越廣闊。相信不久的將來,隨著我國現代生物技術的發展,我國的社會生產將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將會迎來更加美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第8篇:生物技術發展前景范文

        有人會把生物科學與轉基因結合在一起。事實上,轉基因只是生物科學技術中的一部分,從業者都需要具有很高的職業道德。這么高端的科學技術,其實是能夠運用到日常生活用品中的,比如化妝品、美容膏、綠色食品等。目前熱銷的運用生物科學的化妝品、食品,雖然不能夠起到像廣告中所述的“延緩衰老”這樣夸張的作用,但卻昭示了一個趨勢,就如同喬布斯預言:“如果未來有一種專業的發展前景可以超過蘋果機,那便是生物科學技術。”

        生物科學(技術)是科學技術發展的產物,是近十年來才出現并發展起來的學科,目前位于最具發展潛力十大專業排名之首。“十一五”期間,我國生物技術進入大規模產業化階段,并開始進入產業盈利期。生物技術和產業化將是我國“十二五”布局的重點。“十二五”規劃中,將進一步推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技術產業化,促進生物產業集群化和國際化發展。這無疑將為生物技術從業者帶來更多的機遇。

        生物技術專業就業:不是“四不像”,而是“潛力股”

        據河北農大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楊學舉教授介紹,生物技術專業是一個涉及面廣泛且技術要求很高的專業。楊院長主攻植物新品種選育(小麥高產超高產新品種選育、優質專用小麥新品種選育),植物遺傳資源的鑒評與創新,以及小麥產量性狀與品質性狀的遺傳與相關工作等。

        目前生物技術專業的專業主干課程不但有高等數學、無機及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等基礎學科,還有植物學、動物學、微生物學、遺傳學等多種類似的學科,更有細胞工程、基因工程、微生物工程、酶工程等高科技學科。除了要學習書本上的專業知識外,還要進行大量的實驗,比如生物工程下游技術、發酵工程設備等方面的基本實驗技能。而除了技術操作層面的知識,生物技術專業的學生還要熟悉國家生物技術產業政策、知識產權及生物工程安全條例等有關政策和法規;了解生物技術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和最新發展動態,以及生物技術產業發展狀況。因此,這是一門對學生綜合素質要求極高的學科。

        針對社會上流傳的生物技術專業畢業生的“四不像”處境——“當生物老師比不過師范畢業,進工廠比不過化工專業,去藥廠比不過制藥專業”的看法,楊院長給予了否認的態度。在他眼里,生物技術廣泛的課程涉及工業、醫藥、食品、農業、林業、微生物、發酵各個方面,也是生物技術專業學生的優勢所在,因此生物技術專業的畢業生基礎更廣泛、就業選擇面更寬、可塑性更強。

        生物技術專業就業

        根據記者的調查,僅河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2009年、2010年畢業生便約有75%的人選擇了繼續深造,研究生畢業后有的人選擇留校從事教育工作,有的人在生物醫藥、生物化工、輕工、食品、能源、環保等行業的高新技術企業從事相關產品、工藝及裝備的研究、開發、設計、管理及市場營銷等工作,也有的在環保、商檢、藥檢、海關、工商、稅務和政府管理部門從事相關的監督管理工作,或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而如今的畢業生,還可以去高科技生物醫藥類的公司,如果自己創業,國家還有優惠政策和創業資金。我國政府正在從不同層面大力推動生物技術產業的發展。無論是技術研發還是產業化示范,都有政策、財政以及稅收等不同方面的支持。

        其中,一些生物技術專業畢業的學生,找到了令人艷羨的“歸宿”。有的在醫藥器械廠當了醫藥代表;有的去了生物醫藥公司從事發酵工藝有關的工作;有的進了事業單位技術監督局,有的進了中科院研究所從事有關DNA測序、轉基因作物的研究以及新能源的開發工作等等。

        就業故事

        去年從中國科技大學生物技術專業畢業的小劉稱,自己目前在石家莊某藥廠做藥廠質檢員,雖然藥廠的規模不是很大,但是效益還是不錯的,她工作也比較得心應手。今年藥廠打算送她繼續深造,以增強自己的專業技能知識。畢竟做這一行,小劉說,上升空間非常大,而且實用性也很強。只要對自己及所學的生物技術有足夠的信心,在大學期間不斷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將來就會有廣闊的發展平臺。

        隨著社會對生物科學行業需求的增加,國家對該專業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提高,在行政事業單位也設置了一些關于生物技術的崗位。此外也可以選擇去中小型企業做醫藥代表、化妝品工程師,從基層做起。

        化妝品研發工程師:時髦,但不等于化妝師!

        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人們觀念的轉變,化妝品不再只是舞臺上表演所需的東西了,在日常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需要化妝產品,過去人工合成單一的化妝品已經不能再滿足人們的需求,人們追求更高質量的產品。這么大的化妝品市場需求要求化妝行業有專門的技術人員來開發、研制、改進、改良化妝品配方。

        去日化公司做化妝品研發工程師絕對算千萬個女生心目中的“白富美”工作之一。這種職業就是根據市場需求,使用符合化妝品安全標準的日用化工原料,進行化妝品配方研發并組織試產,測試其作用機理及功效。

        而不同于很多女生心目中的暢想,化妝品研發工程師的日常工作實際上是非常嚴謹的,包括:負責化妝品原材料的測試、開發以及測試方法的建立; 根據開發計劃進行新化妝品的配方開發和研制工作,進行新化妝品的配方穩定性、包材相容性測試,以及微生物競爭測試; 總結新化妝品的開發經驗,改善老化妝產品配方,提高化妝品品質;組織新化妝品試產并制訂相關標準操作規范、化妝品檢驗規范,指定化妝品內控以及化妝品原料的檢驗指標。這四個方面,每一個方面都對從業者的自身技術素養及心理素質有著很高的要求。

        而生物技術專業畢業的學生,從事化妝品工程師這份職業就很有優勢,這主要體現在他們所學的專業課與日常實踐上。首先,植物學、植物生理學奠定了他們充分的知識儲備,有利于化妝品工程師從植物中提取天然無害物質作為化妝品的原材料;無機及其分析化學、有機化學能夠幫助他們在工作中改善老化妝產品配方,提高化妝品品質,持續改進化妝品性能;微生物學的理論知識能夠讓他們從事微生物競爭測試,提高產品效能。更不用提生物技術專業的學生大部分時間在實驗室中度過,動手操作能力較強,符合化妝品工程師職業技能的要求。

        生物技術專業對口的畢業生從事化妝品工程師,工作第一年可拿到月薪5000元左右,待積累更多經驗后月薪可達10000~20000元左右。

        生物技術專業:從業者道德先行,再談技術

        生物技術的快速發展,已引起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有人高興,有人擔憂。然而在這個領域,關于人類胚胎學的研究始終受到法學界、社會倫理界、社會學家的普遍批評,他們強烈呼吁禁止人類胚胎干細胞的研究。對于從業者來講,就務必做到恪守基本的倫理道德了。

        首先,與其他科研類專業相同,生物技術的從業者要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基本道德素質。二十一世紀是生物科學的世紀,生物科學將會在本世紀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從而對人類產生重要的影響力。但是從業者在工作的過程中,還要堅守住固有的倫理道德,比如面對一些克隆雜交、基因重組的技術手段,我們要適可而止,不能夠讓這些相悖于自然規律的成果危及子孫后代。

        第9篇:生物技術發展前景范文

        關鍵詞:生物制藥 影響因素 發展 建議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438-01

        1 我國生物制藥業的現狀

        我國生物技術藥物的研究和開發起步較晚,直到20世紀70年代初才開始將DNA重組技術應用到醫學上。短短的30年的時間,我國生物制藥領域發展迅速,已是航空航天、信息技術等7個高技術領域之首,成為我國一些城市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新的支柱產業。據有關部門預測,未來我國生物技術藥物,年增長率將不低于25%,年總產值將超過20億元,發展前景十分看好。

        2010年1-11月中國生物制藥市場銷售額達到1112.7億元,2000年其市場銷售額僅為75億元。2010年下半年,生物醫藥產業被列入重點培育和發展的七大新興戰略產業(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伴隨全球生物制藥領域的高速發展,我國生物制藥產業呈現勃勃生機。

        2 影響我國生物制藥業發展的因素

        2.1 政策制度。

        2.1.1 政府的政策對醫藥企業產生有最直接的影響。生物制藥的處方藥屬性明顯,具有特殊的銷售渠道,如醫院等,因而導致了其更容易受到國家政策制度的影響。

        2.1.2 新醫改的不斷推進有助于我國整個醫療衛生體制的改善,但改革存在地區性的差異和滯后。

        2.1.3 我國的生物制藥產品以仿制品為主,與國際技術存在差距,技術的開發研究則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與大量資金支持。

        2.2 技術創新相對于生產環節,真正創造高額價值的是新藥的研發。我國生物制藥企業規模小,重生產,輕研發,與研究型機構脫節。與國際先進技術水平相比,平均落后3—5年,90%以上的現有生物制藥以仿制品為主。

        2.3 產業結構。

        2.3.1 目前生物制藥的同類產品生產企業較多,水平低,缺乏有國際競爭力的領頭企業帶動,引發激烈的價格競爭。重復生產同時又會導致運營效率低,消耗大量的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

        2.3.2 生物制藥園區數量多,水平低,分散明顯。大多數地區資金缺乏、技術創新能力弱,缺乏核心技術、創新型人才、研發與生產銷售的配合等關鍵要素。

        2.4 投資機制。我國科技投入明顯不足,R&D經費遠遠低于發達國家。多數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的發展受到資金的制約。政府對企業的資助占總額比例偏低;項目資金的審批手續復雜,及時性差,批準率低,缺少融資基金。

        2.5 知識產權我國醫藥產業領域普遍存在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淡薄的現象,使得具有價值的生物制藥科研成果未能得到法律保護,導致技術的流失。

        2.6 人力資源我國高校、研究所、生物園區的分布格局造成研究型人才相對集中、分布不均,缺乏綜合性的高素質研究型人才。我國正處于與世界接軌的特殊發展時期,制藥企業整體上還缺乏產業化、國際化的高素質科研人才。

        3 建議

        3.1 政府繼續加大支持力度。

        3.1.1 我國對生物技術的投入與發達國家差距不小。美國NIH生物技術基礎研究的預算在五年前的基礎上翻倍,達到了200億美元;歐洲國家也都以調撥專款的形式支持生物技術發展。因此,我國政府應繼續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促進前沿技術的開發和技術創新能力的提高。

        3.1.2 加強宏觀調控,優化資源配置。生物制藥業低水平重復生產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急需政府在宏觀層面進行合理的引導和有效的控制,規范市場環境。

        3.1.3 保護知識產權。知識產權保護關系到生物制藥產品的創新。由于法律的不夠健全,國外競爭對手搶先申報專利,導致國內的前期開發前功盡棄。政府要將我國的新藥知識產權作為重點保護對象,加快健全相關知識產權保護體系。

        3.2 正確資本運作,增強企業實力。巨額的前期研發投入是企業發展的動力。解決資金投入不足問題需利用金融手段。

        風險投資逐漸成為國內生物產業融資的新途徑。近幾年創業板的推出很大程度解決了資金問題。在風險與成長同在的資本運作環境下,我國生物制藥業的發展有賴于自身實力的增強,有效利用有利于發展的政策資源,抵御金融市場的負面影響。

        3.3 加大生物制藥企業研發投入。相比研發能力較高的國外藥企,國內藥企研發水平低,規模小,科研實力弱。應加快建立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增加創新型生物制藥產品的投入,鼓勵高校和科研所的加入。民營藥企資產規模小,資金有限,但研發成果市場化程度高。對于民營藥企,應制定有利的政策制度,創造參與研發項目申請的有利條件。

        3.4 科學合理地建設生物制藥園區。我國的生物制藥園區應與各地高校、研究所應當盡量集中在相近區域,以便建立密切的聯系,增進合作。一方面,生物制藥企業與高校的合作能夠提高在校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創新思維;另一方面,高校可以為生物制藥企業輸送高素質的科研技術人才。

        3.5 重視綜合型高素質人才。為儲備更多的生物技術研發人才,應當著重培養國內人才和積極吸引海外人才,共同致力于我國生物制藥的發展。

        國內人才的培養應涵蓋從事基礎研究的生物制藥技術人才;醫學、生物學、藥學信息技術人才;負責企業運作和整體規劃的管理人才;維護國內生物創新技術知識產權的法律人才。發達國家的生物制藥業具有很高市場化程度,企業研發的資金運作機制也較為成熟。因此海外人才的引進還應當重視金融人才,為我國生物制藥的發展帶來前沿投資理念和運作模式。

        參考文獻

        [1] 王世聰.中國生物制藥企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J].經濟與管理,2004,11

        [2] 王珊珊,祁艷麗.淺談美國生物制藥企業的成功對我國的啟示[J].科技論壇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中文乱码在线精品日本 | 在线免费看永久AV片 | 亚洲不卡另类在线 | 日本久久午夜不卡免费 | 思思re久久精品66在热线热 | 在线激情小视频第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