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線上研修計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教師培訓;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融合;混合式學習
一、引言
為促進教師有效開展線上學習與線下實踐相結合的常態化研修活動,目前提倡的研修模式就是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融合。然而有關研究指出:“線上學習與線下實踐仍是‘兩張皮’ 。”因此,有必要反思目前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融合的不足,并總結融合的模式,為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的融合提供可借鑒的思路,促進教師有效開展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相結合的常態化校本研修活動。
二、研究背景及現狀
在“國培計劃”示范引領下,我國出現了多種教師培訓模式,其中,校本研修有利于解決教師師資緊缺及集中培訓經費不足的問題,但也面臨著低水平重復問題。而遠程網絡研修因不受時空限制、互動便捷等特點,可有效彌補校本研修的不足。 “遠程學習是教與學的時空分離”,要取得好的學習效果,必須實現教與學的再度整合。
2013年教育部明確提出“要推動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并于2014年研究制定了《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實施指南》,提出“實施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但有關調查結果顯示,教師參加網絡研修只注重完成任務,并沒有與線下校本實踐相結合,也沒有認識到校本研修與網絡研修的互促關系,“線上學習與線下實踐仍是‘兩張皮’”。
三、理論基礎:混合式學習(Blended Learning)
2001年,Colis和Moonen將混合式學習定義為傳統面對面的課堂學習和在線的網絡學習的混合,網絡學習是傳統課堂學習的自然延伸。他們指出混合式學習是一種靈活的課程設計方法,這種方法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以在線課程的方式為學習者提供便利的同時又沒有完全舍棄面對面交流。混合式學習開始用于學生開展學習,后來被用于在職教師培訓。
四、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融合的模式
通過對相關文獻進行梳理,提出以下三種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融合的方式。
1.由助學者引導并組織的磨課活動
這類研修方式是由助學者,如區縣級研修員、研修輔導員、學科專家等,引導并組織的磨課活動。
這類研修方式的過程大致為:針對教學實踐問題,助學者在研修平臺研修計劃,指定某個教師講課。第一,講課教師在研修平臺上傳教學設計方案,與其他教師在線討論,根據其他教師意見進行修改。第二,講課教師進行現場教學,并將教學錄像上傳至研修平臺,其余教師進行線上觀課并上傳課堂觀察表,助教者組織教師進行在線議課。第三,講課教師根據在線討論情況,再次修改教學設計方案,并上傳到平臺。第四,講課教師依據教學設計完成第二次現場教學,并上傳教學錄像,其他教師進行在線觀n并上傳課堂觀察表,助學者組織教師進行第二次在線議課。第五,所有教師提交研修心得,助教者研修總結。這類研修模式只適合解決課例研究型的教學問題,并不適合磨課。
2.視頻案例研修
馬立、郁曉華、祝智庭(2011)介紹了杭州市上城實驗區的視頻案例研修方案。整個研修活動大體上可以分五個環節:課前準備、課堂觀察、案例討論、行動反思和研究拓展。
3.網絡研修社區支持的應用課題研究型U-S伙伴合作模式
滕光輝(2015)提出的網絡研修社區支持的應用課題研究型U-S伙伴合作(即大學與中小學合作University-School Partnership,簡稱“U-S伙伴合作”)模式:“大中小學和政府共同參與、以網絡研修社區為重要支撐、以應用型課題研究為主要依托、以課例研究為主要形式的在職教師校本研修模式。”但是,這種模式需要有課題項目的支持,否則可能會缺少大學的參與,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參考文獻:
一、組織與實施
1. 搭建互通互助平臺,建設學習共同體。
(1)層層互通、共建共享。共同體是在全國范圍內推進“中國好老師”公益行動計劃的基本組織模式,有利于激發和促進學校與教師間的互助互學和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地市基地校形成“地市―區縣”學校共同體,區縣基地校形成“區縣―鄉鎮”學校共同體,層層互通,形成覆蓋全國城鄉的學校共同體網絡。不同地方可以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組建形式。“好老師”辦公室精準匹配教育欠發達地區學校的具體需求和優質教育資源的有效供給,鼓勵通過不同共同體之間的跨區域聯動,將優質資源輻射至中西部、老少邊貧島等教育發展薄弱的地區。
(2)優勢互補、互助共贏。整合區域內人力資源、設施資源、活動資源和信息資源,逐步使區域內優質教師教育資源能夠真正實現共享。引導優質學校主動扶助薄弱學校,鼓勵教師進行科學分類與精準推介,提高互學互助的效率和質量。嘗試成立共同體學校教師校本研修共同體、教師校本研修導師團或名師工作室,構建一種全員參與、機會均等、按需選擇、各有所得的教師校本研修區域協作組織網絡。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學校與學校之間,領導與教師之間實現“零距離”交流。
2. 創新教育服務模式,助力學校謀發展。
(1)線上線下、自主組建。“中國好老師”公益行動計劃網絡平臺基于云計算、大數據、移動技術等構建,是匯聚教育教學資源、教師成長與素養提升、教師和學校展示分享、宣傳和表彰先進以及教育共同體的管理平臺,不僅支持傳y的異步交流活動,還支持同步視頻的直播;不僅支持線下學校共同體的線上交流和管理,還支持教師和學校自主組建多層次、多類型的教育共同體。
(2)精準匹配、高效輻射。平臺匯集來自全國各地學校和教師的優秀育人經驗、事跡與成果,為教師、學校及各類教育共同體提供同伴學習、專家交流、資源分享、網絡研修、課題協作等活動技術支持,精準匹配具體教育需求和優質資源供給,將優質教育資源高效輻射至教育發展薄弱地區,使得傳播更及時,影響更深遠。
3. 引領教師專業成長,弘揚好老師精神。
(1)總結育人典型和先進經驗。依托系列活動,鼓勵學校和共同體通過多種途徑,總結優秀個體和學校的育人經驗、育人做法和成果并進行收集與整理。通過全國各地的共同體學校和網絡平臺,建立“中國好教師”育人典型和先進經驗案例庫。
(2)探索創新育人的方式與方法。鼓勵學校共同體對具體育人過程中發生的真實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圍繞育人主題,根據不同群體需求,提供多樣化的專項培訓。基于對當前育人中存在的難點、熱點和典型問題,、組織及指導學校和共同體參與課題研究,提升學校和教師的育人研究能力。
(3)表彰和宣傳育人事跡與成果。依托系列活動,鼓勵并支持參與行動計劃的學校、共同體和所在教育行政機構,對育人經驗及成果進行多層面的表彰和傳播,使活動不僅能激發被表彰者,還能對學校及廣大教師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利用“好老師”官網、微信號,與國家級主流媒體合作,展示好老師風采,以采訪、實錄、微電影等多種方式廣泛宣傳好老師的育人故事、學校的育人成果,傳遞教育正能量。
(4)推廣育人經驗與模式。總結和表彰獎勵中涌現出的經驗與成果,進一步梳理和提煉,分析不同經驗和成果的適用區域、適用學校、適用對象和適用場景,將其轉化為易于推廣的成果形態,組織專家和志愿者形成經驗推廣團隊。
二、建議與思考
1. 建立好老師標準的緊迫性。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從“師”的角度說,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較高的語言表達能力,是成為一名好老師的基礎。而筆者以為一個好的老師還應具有高尚而富有魅力的人格,能產生“身教勝于言傳”的良好效果,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個性的形成和發展。然而,我們對于好老師的標準歷來都無定論,近年來社會對好老師的看法也不盡相同,輿論也造成群眾對學校和老師產生很多誤解,也影響到教師的成長。提出的“四有”好老師,為我們理解好老師的真正內涵指明了方向,把好老師的標準建立起來已是迫在眉睫。
2. 網絡研修平臺的實效性。
隨著“互聯網+”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云技術、大數據等現代教育技術正在促進教育的發展,教師繼續教育的形式也在不斷更新,甚至是完全改變。云技術、大數據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已經成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但在實際操作中仍存在很多問題需要解決。比如當前教師網絡學習共同體的現狀,大多是關注前期的組織構建,而對于后期如何有效應用、構建支持或保障體系等有所忽略。提高網絡研修平臺的實效性,提升網絡研修平臺的組織與管理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3. 非行政性組織的利與弊。
非行政組織對行政組織的作用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主要取決于兩者的目標是否一致。當兩者的目標相同時,會產生積極的作用;當兩者目標相悖時,會產生消極作用。因此要正確引導、激勵,以使其更好地為組織高效率運行作貢獻。應當處理好“好老師”行動計劃這一非行政組織與教育主管部門及政府的關系,以期達到去弊存利,促進學校、教師成長,教育均衡發展。
4. 區域聯動的組織形式與考評機制。
【關鍵詞】幼兒教師 培訓 改革 “國培計劃”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2C-0182-03
一、改革背景
2010年頒布的《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提出加快推進學前教育發展的十條政策措施,提出加大力度建設規范優質幼兒園的同時,加強提升幼兒園教師專業水平。同年啟動實施的“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簡稱“國培計劃”)即是提高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特別是農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重要舉措,對教師培訓工作具有示范引領和促進改革的重要作用。為加教師培訓質量,2011年、2012年相繼頒布的《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簡稱《課程標準》)、《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簡稱《專業標準》)和《“國培計劃”課程標準(試行)》(簡稱《國培標準》),為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培訓的深入實施提供了重要依據。
隨著“國培計劃”項目的實施與推進,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培訓改革與發展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該校“幼兒教師培訓中心”與“廣西幼兒教師培訓中心”合署辦公,共同為廣西幼兒教師培訓作出了積極的努力。尤其是2012年學校通過教育部評審會答辯獲得“國培計劃”示范性集中培訓項目培訓機構資質,標志著該校幼兒教師培訓水平邁向國家級行列,在培訓規模、培訓質量、培訓輻射等方面,進入了跨越式大發展時期。據統計,2012年至2015年該校實施“國培計劃”幼教類項目的培訓人數逐年大幅增長,各類培訓項目年培訓量達上萬人,參訓幼兒教師遍及廣西區內外,培訓影響擴大到全國1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見表1)。培訓數量劇增與培訓品質提升,怎樣相得益彰,需要研究、革新、改進。
二、改革舉措
以實施“國培計劃”項目為契機,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著力進行幼兒教師培訓的整體改革。由校長擔任項目首席專家,做好頂層設計“謀篇布局”,組織團隊研讀領會《課程標準》《專業標準》和《國培標準》(以下統稱“標準”)等相關政策精神,研究幼兒教師培訓的問題、原因及對策,并提出“舉全校之力辦國培”,以保障幼兒教師培訓整體改革的落實和推進。基于“標準”的幼兒教師培訓整體改革,努力規避主觀臆測,力求思路明晰、目標明確、成效明顯。本著以人為本、實踐取向、終身學習的理念導向,該校將問題意識、任務驅動、理實結合等策略貫穿培訓全程,扎實推進改革。
(一)調研分析、針對需求制定目標。幼兒教師培訓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參訓者發生積極變化,并使參訓者在自身原有基礎上有效提升,因此,調研分析是重要前提。為滿足不同地域、不同層次、不同學科領域、不同專業背景、不同氣質類型學員的培訓需求,使培訓服務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該校圍繞“期待解決的問題、期待的培訓內容、期待的培訓特點、期待的培訓形式、期待的研討話題、期待的自身變化”等方面在訓前對學員開展問卷調查、抽樣訪談等常規調研,還專門組織項目人員到區內外優質培訓院校(機構)考察學習先進經驗,并適時通過實地回訪、網絡回訪等方式與往期學員交流,使幼兒教師培訓改革獲得重要的基礎信息。
以調研分析為基礎的培訓目標制定,更具科學性、合理性和針對性。例如,關于專業能力方面,面向幼兒園骨干教師,側重加強其保教能力提升;面向幼兒園園長,側重加強其管理能力提升。等等。制定適切的培訓目標,為培訓實施找準著力點。
(二)探索創新、分層分類實施課程。針對幼兒教師四個階段(準教師、新手教師、骨干教師、專家教師)成長規律、三種類型(幼兒園園長、保教主任、一線教師)崗位特點,探索分層分類培訓課程體系,將培訓目標、內容、方式等在實施課程中進行整體研究。
以幼兒園園長培訓為例。通過改革研究,形成了幼兒園園長“五力”課程(見圖1),切實促進了園長角色定位與領導力、幼兒園經營與管理力、幼兒園課程領導力、園本研究領導力和教師隊伍建設力;構建了“課堂+現場”培訓模式,將專家講座、現場診斷、案例剖析、情景體驗、跟崗研修、“工作坊”研討、“園務會”觀摩分享等多種方式相結合,并在同一時段平行開設不同課程、提供“課程菜單”由學員“自主選學”,有效加強園長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落實了“實踐教學”達到50%的“標準”要求(見表2),將“學、思、行”有機結合,實現理實雙向促進。
(三)整合資源、線上線下專業引領。具體如下:
首先,加強人力資源整合,組建“雙導師團隊”。學校認真遴選區內外優秀的高校專家、一線行家,組建了實力雄厚的“雙導師團隊”,通過“導師工作坊”,在訓前、訓中、訓后對學員進行全程指導。導師們定期開展集體備課,及時探討問題和對策,為每一期培訓班“把脈”“問診”并“開處方”。以幼兒園園長培訓“觀摩園務會”為例。經調研了解到園長們普遍希望加強園務管理水平,如何通過培訓得以落實?專家團隊集體備課提出在集中培訓階段“觀摩園務會”的設想,該活動由一線行家所在的研修基地幼兒園組織開展,由高校專家參與共同評議,學員在觀摩過程中記錄優秀園長如何把管理理念落實到實際工作環節、如何調配資源、如何把握時間等,并適時參與討論,在真實情境中直觀學習,效果很好。集中培訓結束,學員們學以致用,借鑒組織本園的園務會,并通過網絡平臺與導師適時交互探討,獲得持續的專業支持。
其次,加強數字化資源整合,開發建設數字化學習資源庫。自2013年至今,依托國家教育信息化試點校建設項目,采用“清華教育在線”網絡教學平臺全面上線,其中“課程教學”作為整個平臺的核心,包括課程基礎信息、課程教學內容、課程互動答疑、教學評價與評測、課程組織與管理、輔助教學工具等6個子系統,配合幼兒教師教育的職前職后一體化研究,開設了756個網絡課程個人學習空間,開發建設了3大類21種線上線下職前職后共享資源庫。平臺資源庫為學員集中參訓、在崗研修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還運用于訓后跟蹤,指導參訓教師根據“雙導師團隊”的“任務單”,在網絡研修平臺進行資料閱讀、視頻觀看、問題提交、互動研討等活動,通過文章、評論、論壇發帖回帖、視頻答疑等方式,參與導師輔導和同伴交流,為幼兒教師訓后自主研修提供有力支持。
同時,加強幼兒教師培訓實踐研修基地資源整合。與優質示范幼兒園建立穩定合作關系,校、園共同研究打造培訓專題,為幼兒教師培訓整體改革營造開放、合作、實踐、共進的良好生態。
(四)優化管理、文化自信激發后勁。優化管理有助于將紛繁龐雜變得有序高效。學校以幼兒教師培訓中心為主,從培訓管理現狀與問題入手,梳理培管理流程,改革培訓管理機制。先將項目申報、答辯(競標)、修訂、實施、評價等各個過程環節逐一梳理,建立完善培訓管理常規體系,包括培訓申報立項體系、培訓課程實施體系、培訓效果評估體系等,使培訓管理科學化、專業化、實效化;再由學校幼兒教師中心統籌規劃,發揮“中樞”作用,指導系部積極參與,通過“四個統籌”,即統籌培訓項目設計、統籌項目招投標、統籌項目實施、統籌項目督導評估,使該校幼兒教師培訓由幼教中心“一枝獨秀”轉向全校多系部參與的“百花齊放”態勢,更好地應對幼兒教師培訓日益增長的數量與質量要求。
優化管理還應將文化自信建立融入培訓。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離不開精神支持,因此重視幼兒教師精神成長也是幼兒教師培訓整體改革的重要部分。在實施“國培計劃”項目過程中,注重“動之以情、育德育心”,用學員自身或優秀教師的教育故事來詮釋師德師愛,用各地民族民俗分享來拓展教育視野,用“大愛”校園文化來引發積極情感,將幼兒教師培訓打造成為專業學習之旅、情感融匯之旅、文化交流之旅。通過培訓,幼兒教師對國家、民族、本鄉本土的文化、教育、資源等建立積極的認同感,以文化自信帶動專業自信,避免盲從跟風,更好地促進幼兒教師可持續發展。
三、改革成效
基于“標準”的幼兒教師培訓整體改革,以“國培計劃”項目實施為載體,取得了顯著成效,促進了多方共贏。
(一)“授魚亦授漁”促進學員專業成長。從集中培訓結業匯報來看,通過學習借鑒、專家指導和同伴互助,學員的研修日志、教育案例、師德故事、培訓簡報、研討課展示等,均反映出較好地掌握了正確理念和基本方法。可視為“授魚”有成效。從訓后網絡平臺交互來看,學員面對實際問題更具客觀和理性。從追蹤回訪調研來看,學員比訓前更善于找到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學員們表示,培訓讓自己在教育理念、策略、技術、資源利用和工作心態等各個方面獲益匪淺,在集中培訓時、回到崗位上,自己都對幼教工作有了更大的信心、更好的思路以及更快找到支持途徑。這可視為“授漁”有成效。傳統認識“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似乎有非此即彼之意,我們嘗試重新理解并將“魚”與“漁”并列考慮,尤其對于農村幼兒教師而言,“授魚”的直觀作用與“授漁”的長效指導,顯得更為必要。
(二)“構建共同體”促進研修基地提質。作為幼兒教師培訓“理實一體化”的重要聯結點,研修基地為幼兒教師實踐成長提供了強大的支撐。在“國培計劃”項目實施過程中,學校與近百所市級以上示范幼兒園以“構建共同體”來合作共進,高校專家入園指導學員,也同時指導基地園,基地園優秀教師加入“雙師型”導師團隊,也同時引發自我學習。在邊合作邊提升的過程中,研修基地的辦園管理、保教水平、師資隊伍、兒童發展、園所文化等均得到加強。
(三)“研究式培訓”促進學校跨越發展。幼兒教師培訓整體改革帶來培訓滿意度高、培訓受益面廣、培訓影響力大的顯著社會效益,也推動學校跨越發展。學校在廣西教育廳關于“國培計劃”匿名評估中多次獲得同類項目排名第一,連年名列前茅的好成績。以科研課題和項目帶動培訓的“研究式培訓”,在幼兒教師教育一體化研究領域取得豐碩成果。其中“幼兒教師教育一體化模式理論研究與實踐”項目成果獲得職業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此項目研究先后出版專著8部、教材5部、論文57篇、調研報告1份,核心成果《幼兒教師教育一體化模式創新與實踐框架》專著得到廈門大學潘懋元教授的高度評價,研究成果轉化實踐應用,為“國培計劃”項目及相關教師培訓提供了有力支撐,研究成果推廣到國內100多所同類院校和幼兒園的實際應用當中。“西部地區縣域農村學前教育管理機制改革研究”課題關于廣西幼兒園教師隊伍調研的成果,為廣西教育廳進行幼兒教師政策制定、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提供了決策支持。“學前教育管理體制及運行機制”有關問題研究成果為自治區政府采用,出臺了《廣西壯族自治區幼兒園編制標準暫行辦法》。
目前,實施“國培計劃”項目、打造幼兒教師培訓“新強優”品質,已經成為學校的一張亮麗名片。后續將進一步發揮教育培訓、科學研究、決策咨詢等作用,進一步推動廣西學前教育事業科學發展。
總之,幼兒教師培訓是一項系統工程,“國培計劃”是這一系統工程的重大項目,基于“標準”視閾、以個案為例來研究幼兒教師培訓整體改革,有必要性和可借鑒性。今后還可從多個視角、多個維度來探索更具普適性的幼兒教師培訓策略,如培訓機構和培訓者的專業化界定與專業化水平提升、培訓成果的學術提煉、培訓追蹤研究的信度效度檢驗等,均有待加強反思和研究。
【參考文獻】
[1]朱旭東.論“國培計劃”的價值[J].教師教育研究,2010(11)
[2]閆寒冰,魏非,李寶敏.教師培訓發展現狀及發展線路圖――從“國培計劃”的實踐誤區說起[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3(5)
[3]袁旭,李艷榮,張文軍.幼兒教師教育一體化模式創新與實踐框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3
摘 要:作為“國培計”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訓的輔導者和研修者,通過親身實踐,得出了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培訓的共同心聲,即:樹立了教師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提升了教師的信息素養及專業發展,開創混合式培訓新模式、有力促進了教師專業發展。
關鍵詞:中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效果
作為“國培計劃”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訓的輔導者和研修者,通過親身實踐,得出了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培訓的共同心聲。
一、樹立了教師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提升了教師的信息素養
此次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每一天都使教師在觀念上有一個更新。隨著信息化快速發展,作為一線教師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信息工具(網絡、電腦等)對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組織、運用;這些素質的養成就要求教師不斷地學習,補充新識,更新觀念,從根本上提升專業素養,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
這次培訓不但全面,而且針對性強,既有專家對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詳細解讀和分析,也有信息技術名師及教授們精彩的視頻講解,更有各種軟件供教師們具體實踐。學習期間,專家們精彩的講座一次次激起了老師內心的感應,也激起了我的反思。在這種理論和實踐的對話中,老師們收獲專家們思想的精髓,理論的精華。聽了教授的講座,老師們進一步體會到了信息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的重要性,尤其是交互式電子白板、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新的信息技術手段的出現,讓大家充分意識到自己的信息技術教學需要與時俱進。
二、開創了教師全新的混合式培訓模式、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
(一)線上研修熱火朝天
通過這個平臺,與全國教育專家進行了一次“零距離”的接觸,“面對面”聆聽他們的輔導講座、鮮活的案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專家學者們奉獻了他們的經驗和研究成果,讓老師們收獲了知識,增長了見識。專業方面,通過論壇與同仁們的談收獲、探迷惑,使其在思想、專業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高。
在學習安排上,以教師信息技術應用為主線,構建三維網絡空間――形成“學研用”一體化的網絡生態圈。創設了“個人空間―教師工作坊―研修社區”一體化的網絡研修體系。每一位研修教師均開設了個人空間,在個人空間中選學任務包、分享資源、撰寫日志等學習行為。此外,空間中“我的工具”中,提供了“課件助手”、“微課助手”、“常用模板”等工具。
(二)線下實踐求真務實
1.“四步”研修法夯實老師基本功
第一步:小組集中研修。首先,老師們運用自己在網絡平臺課程中學到的知識,在組內展示自己精心撰寫的原始教學設計和制作的教學課件,講解自己的思路。然后,開展討論,評出本組較為優秀的作品;第二步:校本組內研修。將自己設計好的教學設計和課件在學校教研組中進行交流討論,征求同行的意見或建議,對教學設計和課件進行再修改和完善;第三步:教學實踐研修。通過教學實踐,檢驗研修成果,對實踐中發現的問題,反復修改教學設計和課件,力求使教學效果達到最佳;第四步:集中提升研修。老師們把經過自己精心修改的教學設計和課件再次展現在大家眼前,進行研討,對好的地方給予了充分肯定,同時,也提出了一些意見或建議,供作者進行參考。
2.“兩引”研修法助推老師展翅高飛
一是知名專家“引領”:研修主辦方開展了主題是“技術為我所用,教學因我而變”的送培送教活動。專家們運用通俗易懂的道理,精品教學案例,多媒體教學的優勢以及信息技術與學科有效融合的方式、方法等進行了詳細講解,將研修成果與專業發展緊密結合起來,使活動重實效,重心下移接地氣;二是教育行家“引領”:利用名師、教學能手、知名教研員等實施“引領”。各工作坊安排一位名師,自始至終參與老師的集中研修,在教學設計方面,他們從教學過程設計合理性,教學過程的目標性,知識生成的有效性,教學交流的互動性等對老師作品進行一一點評。在教學課件方面,他們從教學課件形象性、具體性、直觀性入手,音效與動感有效結合,幫助學生突破教學的重難點等方面對老師作品進行一一點評。
3.共享研修成果,分享研修經驗
一是作品成果共享:各工作坊在網絡平臺展示了老師們線下研修活動的優秀成果,每件作品凝聚著所有老師、坊主、專家的集體智慧和心血,代表著最優秀的研修成果。展示環節精彩不斷,亮點紛呈,老師作品完美的設計理念、精準的信息技術融合手段以及精彩的團隊精神展現,無不給人帶來驚喜和贊嘆;二是工作成效共享:各坊主對線下研修活動工作進行了匯報交流,一起分享了線下研修活動的成功與喜悅,讓我們更加堅信:沒有端正的態度,任何事都不可能產生好的結果。
總之,“國培”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訓,使老師們轉變了教育理念,提升了信息素養,實現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高度融合,有力促進了教師專業發展。
參考文獻:
校本培訓是一種以任職學校為基地,輔之以大學或師資培訓機構提供必要課程和人員而開展的師資培訓模式。今天小編給大家為您整理了教師個人校本研修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個人校本研修總結范文一校本研修工作,是一項常做常新、永無止境的工作。社會在發展,時代在前進,學生的特點和問題也在發生著不斷的變化。作為有責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須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覺性,及時發現、研究和解決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掌握其特點、發現其規律,盡職盡責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們肩負的神圣歷史使命。
從事教育的我們需要不斷地學習,以適應對人、對社會的一個又一個新的要求。本學期,我從自己的教學實際出發,不斷養成自我學習與自我反思的習慣。從自己的教學中尋找突破口,為了以促使自己的工作在今后再上一個新臺階,現總結如下:
一、能夠按時參與校本研修活動,并做好記錄,并認真撰寫心得體會,在學習中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論素養。
開展有效課堂教學研究 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認真開展有效備課,有效課堂教學、有效作業設計和批改的研究,嚴格要求自己,在每周聽節課程之后,會大家共同討論分析,取長補短,發表自己的見解。這使我受益匪淺。
1、積極聽課、研討,總結優點,發現不足,逐步提高;
使自己不斷走向成熟,給課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取得更大的效益。
2、自我反思及案例反思,是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的一種有效方法,反思自己備課時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難,是否調整了教材,為什么調整教材;
反思上課時是否發生了意料之外的問題,自己是怎樣及時處理的;反思自己本節課有哪些比較滿意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經過不斷的反思與積累,自己確實掌握了很多“第一手材料”,悟出了一些道理,豐富、完善了自己的課堂,最大限度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而且,注意做好課堂實錄,并整理成文字材料及時上交。
二、參加多種研修模式,全面提升自我素質、積極參與網絡研修,多看看同行們對于課堂教學改革的認識和思考,并對自己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評論,及時與各位博友溝通交流,增長自己的見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使自己能夠更及時的了解外面的世界。
1、自主學習模式。
我學習教學理論、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然后制定自培計劃,并實施計劃,以彌補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的方式。
2、研修內容豐富多彩、加強師德培養教書育人,師德為本,認真學習《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和《新時期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等規章,把師德教育和學校的各項活動結合起來,能夠做到遵紀守法,愛崗敬業,為人師表,自尊自律,廉潔從教,團結協作,積極進取,勇于創新,成為教書育人的楷模,學生、家長、社會滿意的好教師。
3、新課程理念研修。
本學期繼續把學習、實踐、驗證新課程理念,作為師資研修的重點任務來重點學習。加強通識研修,做到課前反思新舊教材有哪些不同、新課改的理念如何滲透、三維目標如何落實、運用怎樣的教學策略等等;課中根據教學實際,反思如何調整教學策略;課后反思自己的這節課達到了什么目標,用了什么教學策略,有哪些成功之處等,幫助教師尋找課堂教學的優點與創新之處,尋找問題與不足,捕捉隱藏在教學行為背后的教育觀念。
總之,在工作中,有收獲信任的喜悅,也有困惑的苦惱。路漫漫兮我將上下求索,為這最光輝的事業奉獻著無悔的人生。
教師個人校本研修總結范文二一年一度的校本培訓也如期而至。回首剛剛走過的幾天時間,是忙碌的、是炎熱的、是辛苦的,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收獲著、成長著、快樂著。校本培訓的集中學習時間結束了,我由衷覺得時間沒白花,而且我感受今年的校本培訓是歷年來安排的最充實、最合理的一次,我受益匪淺。
在此次培訓中每一個講座都很精彩,在佩服講座專家們博學深思精神的同時,我更關注講座的內容。對我來說,講座中值得我學習的東西很多很多,總結起來有以下三點:
一、在專家的講座中,我領悟到:不斷的進步是以不斷的學習為前提的。
我個人很喜歡專家講座,當書越教越疲憊的時候,需要見多識廣又有較高理論水平的專家高屋建瓴的給我指導,助我突破瓶頸。專家講座滿足了我的需求。四天的培訓結束了,但我的學習并未結束,相反,以此為契機,它才剛剛開始。專家給我們推薦了很多有名的書籍,我將會一一去學習研讀。
二、轉變思想觀念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老百姓的意識也逐步提高,過去的“養兒防老”的觀念已經過時,老百姓逐漸意識到了知識的重要性,為孩子選擇優質教育,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已經成為了絕大多數家長的共識。所以作為教師的我們必須要轉變思想觀念,轉變教育觀念,改變教學方式,跟上時代的發展,做一個能適應社會并受到老百姓喜歡的人民教師。
三、加強學習
過去不代表未來,要轉變觀念靠的是學習,不斷地學習,以學習來改變自己,以學習來充實自己。本次校本培訓,我更強地意識到了自己知識的淺薄。在這些專家們面前我多像一只井底之蛙,什么教科研,什么新的備課理念,我都覺得很新鮮,有些以前真的連聽都沒聽過,更別提去實踐了,我有了一種很強的危機感,所以學習迫在眉睫!只有這樣才能使危機有轉機,所謂“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相信自己能堅持。
四、學會反思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師,才能成為得力的有經驗的教師。”波斯納也說過:“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成為膚淺的知識。如果教師僅僅滿足于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學水平的發展將大受限制,甚至有所滑坡。”在以前的工作中,我雖然有過反思,但從來沒有很認真地正規地把它當成一項工作去執行,只是在頭腦里想想就過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而且必須要學會總結反思,以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五、對學生胸懷要博大,情感的體驗要細微
“沒有理由要求每個學生喜歡我,但我必須喜歡每個學生”。師生關系和諧、融洽,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肯定,便會主動親近教師,樂于接受教師的教誨,使師生心靈溝通,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六、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深遠性的,影響不是一時的,而是長遠的
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學生都喜歡模仿,將會給學生帶來一生的影響,因此,教師一定要時時處處為學生做出榜樣,凡是教師要求學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學生不能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嚴于律已,以身作則,才能讓學生心服口服,把你當成良師益友。
七、在課堂上應該多給學生思考的時間
確實,只有讓學生主動去思考,即便自己的答案是錯的,都會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留下深刻印象。課堂四十五分鐘,我們應該舍得放棄,多留點時間給學生,讓他們學著思考,學著總結,留下印象。
總之,通過校本培訓的學習收獲很大,希望今后能有更多這樣的機會,使我們的教師能夠盡快提高自身能力,投入到教育教學當中,在教育這個崗位上有更高的突破。我也會努力總結自己的教學,上好自己的每一堂課,努力做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教師個人校本研修總結范文三喜悅伴著汗水,成功伴著艱辛。本學期我繼續努力工作.為了使自己在校本培訓中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加強自己的業務能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從各個方面不斷提高完善自己。為了更好地開展以后的工作,現就以下方面做如下總結:
一、在業務方面:
我樹立優良學風,刻苦鉆研業務,不斷學習新知識,探索教育教學新規律。鉆研教材,寫好每一個教案,上好每一堂課,多聽同組同事的課,多學習別人的優點和長處。另外,為業余時間多學習信息技術,適應現代教學的要求。
二、課題研究方面:這學期,我繼續進行“在自由練筆中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的小課題研究工作,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學生的習作能力顯著增強,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也是我對這項課題的研究充滿了信心。
三、理論學習方面:本學期,較為系統的學習了《課程標準》,《新課程實踐》,《行走課堂》等理論書籍,武裝了頭腦,對新課程的認識顯著加深,課堂操作能力顯著加強。
四、善于總結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點點滴滴,嚴以律己,從小事做起,當學生的表率。從小事中總結大道理,不斷改進自己的教育方式。
五、積極參加上級領導組織的各項教育教學學習活動,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積極訂閱對教育教學有幫助的刊物,學習其中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六、在課改中,多和同組的老師一起備課,一起商量課堂中出現的問題。尤其在閱讀教學中,多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在課堂中怎樣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怎樣培養學生探究性的閱讀能力,最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七、勤于動筆,善于積累總結教育教學中和班級管理中的一些典型的事情。從這些事情中,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對于好的做法積累經驗,對于不好的做法及時反思及時改正。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八、善于將自己積累總結的一些做法寫成論文,鍛煉自己的寫作能力,本學期,寫成體會文章累計二十多篇,收獲真的不小。
集團領導:
為實現集團發展目標,推動集團戰略的有效落地,快速提升集團中高層管理人員的經營管理能力,建立公司核心人才培養機制,結合各分子公司培訓計劃,特擬定集團培訓方案。具體如下:
一、培訓對象
集團培訓主要針對中高層管理人員及核心崗位人員的培訓,其他員工業務技能的培養由各分子公司培訓部門負責執行。
二、培訓內容
結合集團經營管理實際,主要從戰略與環境、管理與任務、工作與績效及發展與成長四個維度出發,緊緊圍繞集團發展戰略、集團企業文化、盈利與增長、高效團隊建設和自我修煉幾個方面開設培訓課程。所有課程都將基于集團戰略與文化的要求,激發中高層管理干部隊伍的活力,使管理干部隊伍起到文化傳承、帶兵打仗、發展團隊的作用。
三、培訓頻次
每年根據需求安排3-6次線下培訓或分享,其余為線上課程學習。
四、培訓形式
1、“請進來”學習
邀請集團高級管理人員等成立內部講師團隊或聘請外部講師講授培訓課程,促進內部中高層管理人員及核心崗位人員交流學習。
2、“走出去”學習
1)各類型中高層管理者需求存在差異,當內訓無法滿足經營需要時,可安排中高層管理者參加外部機構組織的短期培訓、各類公開課、知識講座及研修課程等,從而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把握交流機會,拓寬經營管理思路。
2)拓展體驗培訓
戶外體驗課程,克服團隊協作五項障礙,發掘學員的自信果斷、機智勇敢、團隊協作等精神
3、e-learning(在線學習)
在線學習起到對線下學習的補充作用,充分考慮到中高層管理人員時間調配困難的問題,做到能夠隨時學習,有針對性的復習,學習成果也能夠及時跟蹤。
4、分享式學習
圍繞戰略發展、經營管理經驗等主題,利用專項討論、讀書分享、TED分享或世界咖啡教學等方式開展分享式學習,共同構建知識分享、關系梳理、問題分析等相關學習體系。
五、培訓計劃及預算
根據集團每年的戰略目標及重要重點工作設計具體的培訓課程、實施計劃及確定培訓費用預算。(2020年培訓計劃詳見附件)。
六、培訓效果評估與跟蹤反饋
1、評估指標和標準
1)學員的反應:課程評估表、培訓導師的觀察與建議;
2)對主要概念的理解:測驗、角色演練、學員培訓報告等;
3)行為的改變:個人行動計劃—實施—工作業績提升。
2、培訓跟蹤
參加培訓課程之后,學員會填寫課程評估表并制定行動計劃,在課程之后學員實施行動計劃的過程中,總部人力資源部組織相關人員將對學員后期工作績效做出評估,幫助學員實現最佳培訓效果。
妥否,請領導批示。
附件:**集團2020年度培訓計劃
一、引導教師轉變教育觀念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日漸成熟,信息化對人類的生產生活乃至思維、學習方式、生活方式等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引發了教育的新思想、新形態,也為教育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教育信息化對教育領域的變革作用日益顯著,教育現代化的氣息撲面而來。只有使廣大教師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發展對教育教學和教師發展所帶來的新要求和新挑戰,產生強烈的責任感與使命感,自覺轉變教育觀念,解放思想,才能激發教師主動學、用信息技術的熱情,自覺地提升運用信息技術教學的能力。
二、加強信息技術硬件配置
硬件設施是教育信息化實現的基本保障。當前大部分農村中小學校在多媒體教室、網絡以及個人計算機的配置方面還不能完全滿足教師教學需求,這不僅制約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提升,也對學校的信息化教學產生阻礙。教育主管部門、學校要按照教育信息化工作“三通兩平臺”的總體安排部署,爭取社會支持,多方籌措資金,增加電子白板、多媒體教室、機房以及個人計算機的配備,盡量滿足教師學習、教學需求。同時,積極推進農村中小學互聯網接入,特別是加快農村偏遠小學和教學點互聯網接入進程,為教師開展網絡研修,獲取網絡資源,加強交流與溝通創設良好的硬件和網絡環境。
三、加強教師信息技術應用培訓
1. 依托項目培訓。搶抓“國培計劃”等項目機遇,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國家、省、市級教師培訓項目,認真做好培訓安排和參訓教師的遴選,分批選派校長、教研員、學科骨干教師等外出參加培訓學習和觀摩活動,接受先進的信息化教學理念和專業的教育信息化能力培訓,點燃教師信息技術應用的“星星之火”;深入實施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組織教師通過“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研修網”參加網絡學習,認真做好培訓的組織、督查和考核評價,提升培訓質量。
2. 落實縣級培訓。教研、培訓、電教部門要形成合力,共同制訂本縣區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方案,做好頂層設計。培訓內容的選取和培訓難度的設置要考慮到不同學科、不同崗位教師的業務需求和信息技術儲備水平,既要有理論學習又要有實踐操作,既要有通識內容又要兼顧學科特點。采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假期與平時相結合的培訓方式,分期分批組織教師開展培訓,使每個參訓教師的信息化應用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3. 強化校本培訓。實施“培訓與學習有機結合”校本培訓運作模式,優化培訓實施策略,宏觀引領,個體挖潛。“以問題為中心”激思引趣,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做切入點,重視教師教育理念、理論素養和實踐能力的全面提高。一是充分挖掘內部資源,由部分專業知識雄厚的領導干部或骨干教師承擔相應任務開班講課;二是聘請專業人員進行講座輔導。面向全體教師,統一安排,集中培訓,全面提升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四、廣泛開展信息技術應用活動
積極組織廣大教師參加“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優課評選、“教育教學信息化大賽”、“中小學教師微課大賽”等國家、省、市、縣組織的信息技術活動,大力開展“信息技術教學比武”,通過觀摩課、公開課、說課比賽、教學設計大賽、課件制作大賽等各種活動,營造學習運用信息技術的濃厚氛圍,調動和激發教師學習信息技術開展教學實踐積極性,推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持續提升。
五、建立信息技術應用激勵機制
一、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認知
教學改革是深化課程改革的重點。對教學改革的價值、意義有什么樣的認知,就會有什么樣的教學改革行動和進程。要把教學改革作為深化課程改革的重點,應先從認識上真正提升其價值和意義。全面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是“南通篇章”的重要組成。著力寫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南通篇章”,始終協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改革的重大戰略部署,既將教育改革納入深化改革整體框架,也對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唯有不斷深化以課堂教學改革為重點的教育改革,才能為譜寫“南通篇章”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全面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是“教育之鄉”的應有之義。南通市自古以來崇文重教、人才輩出,深厚的歷史積淀和綿延的文脈傳承,是一座豐富的寶藏,需要通過改革創新,挖掘出其所蘊含的現代價值,為現代教育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同時,要有一定的憂患意識,以敢為人先的前瞻意識與實干精神,自覺推進教育改革,主動深化教育改革,方能始終在時代的發展和未來的挑戰中立于不敗之地。
全面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是讓“人民滿意”的迫切要求。辦人民滿意教育,是政府對人民的莊嚴承諾,也是教育改革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人民滿意的著力點在提高質量,落腳點在人才培養。這一目標的實現,迫切需要大力推進教育改革,尤其是課堂教學改革。
同時,要繼續全面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必須練好“四大內功”。一是提升理念,切實轉變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傳統觀念,樹立新的教育思想、辦學理念、改革信念,科學定位育人目標,強力推進素質教育;二是聚焦學習,轉變以教師為中心、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推動課堂教學改革,讓學生快樂學習、主動學習;三是錘煉隊伍,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儲能蓄勢,以人才優勢提升改革質量;四是優化評價,探索建立有利于素質教育、有利于課程改革實驗的評價機制,積極營造深入推進課程改革的良好環境。
二、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路徑
多年來,“南通教育人”積極投身課堂教學改革的大潮,從起航到探索突破,從提升跨越到深度推進,探索出了一條課堂教學改革的新路。
1.創新作為,行政推動就位
(1)頂層設計,前瞻規劃。將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工作,納入教育事業發展規劃,納入年度工作計劃。按照“整體規劃,分層推進”原則,分別制訂專門的實施方案和指導意見,科學規范教學改革行欏1熱紓2013年南通市出臺了“限時講授、合作學習、踴躍展示”12字課改意見,并研制出體現“立德樹人”“互聯網+”“教育現代化”要求的課堂教學評價模式,確保課程改革順利推進。
(2)服務指導,引領實踐。構建“南通市教師發展學院與教育科學研究院―縣教師發展中心―鎮所在的市直學校―學科教師”線上線下結合的業務培訓網絡,形成并完善全員培訓、全面培訓、全程培訓、不斷創新培訓方式的“三全一新”培訓制度,切實解決課改推進中的問題;以案例講座、觀摩研討等方式,充分調動教師參與培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培育典型,示范輻射。主張“點上培育提升、線上引領推動、面上均衡協進”,市縣兩級教育科研部門及時總結教學改革實踐經驗,集聚教科研力量,提煉出較科學的教學活動操作程序、結構框架、方法策略,不斷培育課堂教學改革范式。通過搭建課改現場推進會、學科基地等平臺,推廣典型經驗,讓各學校和廣大教師積極行動起來,不斷推進全市教學改革均衡發展。
(4)開發資源,共建共享。以市縣教育網站為依托,各校校園網站為基礎,建立了基本滿足學校教育教學、資源應用與管理、網絡化教研、信息交流為核心的網絡教育平臺和資源庫群。啟動基礎教育優質微課資源項目,推出“慧學南通”公共服務體系,實現了資源共享,為教學改革的深入實施提供了保障。
(5)考核管理,提升績效。健全教學改革,推進管理網絡,探索改革管理新路,完善改革管理制度,強化改革工作考核。全市建立起齊抓共管、覆蓋全市各級各類學校的立體化、多層次的教育管理網絡,向下既可以及時將教學的最新理念、最新要求、最新態勢傳達到每一個教師,向上又可以及時反饋教學過程的實際狀況與存在問題,以便及時調控、整改。將教學改革工作納入對各縣教育局和各鎮、各學校教育工作的考核,納入對教師的績效考核、人才考核之中,并逐年增加考核權重。成立教育質量監測中心,進行系統、科學、有效的監控,科學診斷存在的問題和原因,為教學改革提供建議,為教育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對教學改革先進集體、個人進行表彰,有效調動了廣大教師投身教學改革的熱情,營造了良好的課改氛圍。
2.科學作為,學校實踐到位
(1)校長垂范,頭雁工程。要求基礎教育階段各校校長人人進課堂,帶頭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先行上好實驗課、研究課,并努力上成示范課,做好教學改革的排頭兵,嚴禁當“脫產干部”。同時,要求校長堅持推門聽課,并即時進行點評和反饋,努力讓每位校長都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行家里手,當好區域推進教學改革的領頭雁。
(2)個性實踐,多品工程。支持具有較好基礎的學校,在教學改革基本原則和理念的指導下,發揮本校優勢,創生校本教學范式,打造辦學特色。鼓勵一般學校在學習區域內外課堂教學改革經驗時,結合本校實際,開展個性化實踐。引導和鼓勵各級各類學校在培養目標、課程設置等方面發展特色,給予學生更多選擇機會。
(3)校本研修,固基工程。創新校本培訓的機制與方式,拓展校本研修的層次與內容,構建“四三二一”的校本研修體系。“四”指構建校本學習、校本教研、校本科研和校本管理“四位一體”的校本研修制度體系;“三”指針對新教師、中青年教師、老教師等“三類層次”的教師開展菜單式、個性化研修活動;“二”指基礎教育課堂教學改革培訓和信息技術全員培訓“兩個專題”;“一”指校本研修立足課堂“一個主陣地”,架構起較完備的教師教育工作機制。
3.主動作為,教師發展本位
(1)扎根課堂,練就真功。大力鼓勵教師積極探索課堂實踐,著力上好“三課”,不斷提升課堂教學改革的內涵、質量與水平。一是從歷時發展的角度,上好“入格、合格、品格”三課。引導教師在踐行課堂教學改革的理念與范式中,不斷從學到創,從教學走向教育,走向文化,形成個性化的教學品格。二是從工作內容的角度,上好“日常、研究、展示”三課。踐行12字課改意見,全力上好家常課,讓每一堂家常課成為懷特海所認為的“最終是使人具有活躍的智慧”的課;圍繞專題開設研究課,為教育教學研究取得第一手資料;努力上好展示課,進一步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
(2)刨根課題,破解瓶頸。主張“從問題到課題”的研究思路,強調“問題即研究”“教育即研究”的意識,鼓勵廣大教師及時捕捉和確認教育教學中的問題,并提煉為微型課題,以課題研究破解改革發展中的瓶頸制約。教師們直面問題,攻克難題,破解瓶頸,在教中研、在研中教,在做中研、在研中做,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動,為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三、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成就
一是學生成才。課堂教學以減負增效為前提,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學習,讓優質教育惠及了所有的學生,使他們的問題意識大為增強,綜合探究和社會實踐能力顯著提高,為其成功、成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是教師成功。老一輩教育家李吉林的“情境教育”,成為“時代的話語”,獲得國家教學成果(基A教育類)特等獎,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廣大中青年教師也在改革中迅速成長,一大批優秀教師、中青年名師脫穎而出。“十二五”期間,全市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9項,其等獎1項、一等獎2項,居江蘇省前列;江蘇人民教育家培養對象由過去的6人上升為17人;江蘇省特級教師由過去的215人上升為264人。
三是名校成林。堅持城鄉教育統籌發展理念,鼓勵學校多元發展、錯位發展。課堂教學改革已從少數學校“風生水起”發展到目前全體學校“千帆競發”,從“課改盆景”走向“課改森林”,整體提升了全市學校的品位和辦學水平,讓教育優質、均衡、特色發展在南通市成為現實。
四是經驗成名。南通市課堂教學改革從區域模式來看,有如皋的“活動單導學”、通州的“學的課堂”、啟東的“三段?四模塊”等;從協同模式來看,有南通教科研協作共同體、如皋的“整體推進”等。這些經驗在江蘇省內外產生了廣泛影響,實踐“南通模式”的區域不斷擴大,受到多方好評。
一、工作目標
按照“疫情防控為重、分析研判為先、分類施策為要”的工作要求,針對我區疫情防控工作實際,充分發揮“互聯網+教育”的作用,統籌利用各級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和各類開放性、公益性網絡教育平臺,整合調集適配的教育教學資源,通過互聯網、電視、家庭電腦和智能終端等,有計劃、有組織開展在線授課(聽課)、資源點播和線上輔導、討論、答疑等教育教學活動,消減疫情對教學活動的影響,最大限度實現學校春季學期延遲開學不停學、教學計劃不縮水、教學標準不降低,教育教學活動覆蓋全體學生。
二、工作原則
(一)統籌部署,分層推進。區教育局負責網上教學工作的監督指導和跟蹤問效。教師進修學校負責對各校網上學科教學活動的開展實施進行具體指導。各中小學要充分利用現有國家、省、市、區和學校網絡教學資源平臺,做好本校線上教學活動的組織實施工作。
(二)因校制宜,分類施策。各校要根據信息化基礎條件和教師信息技術素養,針對不同學段、不同學科特點,遵循教育教學及學生成長規律,科學制定差異化實施辦法和措施,靈活開展線上教學活動。
(三)精準實施,務求實效。各學校要結合自身實際,按照快捷、易用、實用、普惠的要求,優先選用本地、本校應用成熟的網絡教育平臺開展網上教學工作。科學調整教學計劃和課程安排,有效組織教師開展網上備課、授課、答疑輔導、作業批改等,確保線上教學活動科學有序、務實高效,與春季學期開學的教學工作有序銜接。
(四)協同合作,資源共享。各學校要加強與國家和省、市教育資源平臺、互聯網教育企業的溝通、協調與合作,建立優質網絡教學資源共享機制,最大限度發揮網絡教育教學資源豐富的地區和學校的輻射帶動作用。支持引導互聯網教育企業向各地、學校免費提供安全優質網絡教育資源。
三、組織實施
(一)教學組織
1.制定網絡教學方案
采取“一校一案”模式。各校要根據學校實際,結合學科特點,分析學生情況,制定《學校延期開學期間網絡教育教學工作方案》。要指導班主任和學科教師分學段,按學科,以周為時間單位,制定具體的學生“居家學習”周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
2.注重網絡教學質量
一是加強網絡備課。各校要根據教學內容認真組織教師開展網上集體備課,共建共享備課資源庫。學科教研員要加強對新任教師的指導力度,確保教學標準不降低;積極研討交流線上教學方式方法,提高線上教學水平效率,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有效學習,科學合理布置作業,及時進行反饋答疑,確保線上教學質量不降低。
二是科學設計教學內容、時長。堅持時間服從質量,線上教學內容宜少不宜多,進度宜慢不宜快,不得趕超教學進度。線上教學第1周以檢查寒假作業、在線答疑、心理輔導、指導課外閱讀為主,逐步過渡到新課內容。要嚴格把控在線時間,小學段,一、二年級網絡學習時長不超過30分鐘/天;三、四、五、六年級,網絡學習時長不超過1.5小時/天。初中段,初一網絡學習時長不超過3小時/天;初二網絡學習時長不超過3.5小時/天。高中段,高一高二網絡學習時長不超過4小時/天。因疫情期間耽誤的教學內容,開學后將酌情通過調減周末時間、壓縮暑期假期等方式來補償,以保質保量完成學期教學任務。
三是加強初、高中畢業年級教學指導。各學校結合實際靈活運用集中和個性化教學相結合方式對學生開展教學指導,切實加強備考指導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學生線上學習要留痕、存檔,要與學期“正常開學”的教學工作有序銜接。
四是幼兒園可通過APP、微信、QQ等方式,指導家長科學開展親子活動、提供科學育兒知識輔導,嚴禁幼兒園直接面向幼兒開展網上教學活動。
3.網絡教研和教學指導
充分利用教育部“教研網”“教研”微信公眾號、省中小學教師研修網等平臺,積極開展“網絡教研”活動,完成新學期線上集體備課工作。各學科教研員要加強對中小學校、教師和學生在線學習活動的指導、跟蹤、服務和監督,探索創新網絡教學多樣化有效形式,提高網絡教學質量。有關網絡教學計劃指導意見將根據省教育廳文件要求于近期另行發文。
(二)教學模式
1.在線直播課堂。具備條件的學校可以通過岡絡平臺開設直播課堂,教師集中授課,課后分班輔導。要充分發揮各級各類名師工作室的優勢,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
2.網絡點播教學。充分利用國家和省、市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存量資源和積累的“一師一優課”資源,組織學生開展資源點播。
3.學生自主學習。由學校組織教師根據網上學習資源清單,結合本校實際,指導、推送給學生供自主學習。學校和家庭要加強自主學習方法指導,提高學習效果。
4.電視視頻學習。充分利用國家和省教育電視臺,通過直播、點播等方式進行學習。
5.線上輔導答疑。各中小學在組織網絡課堂學習的同時,可利用各類網絡平臺和“人人通”網絡學習空間,組織教師進行在線輔導、答疑,并合理布置作業,嚴禁加重課業負擔。
(三)教學資源
按照“用好國家和省資源、聚集地方優質資源、開發內生特色資源”的總體思路,各校可根據實際選擇相應網絡課程教學資源。
1.充分利用國家提供的網絡教學資源。如中央電教館提供國家中小學網絡云課堂、中國教育電視合通過電視頻道播出有關課程(教育電視臺微信公眾號同步直播)、人民教育出版社開放“人教點讀”數字教學資源庫等。
2.充分利用省、市、縣等優質網絡教學資源。各地、各學校可登錄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或市教育公共資源平臺。
3.鼓勵各校開發開放本校網絡教學資源。要積極發揮現有網絡課程教學資源的作用,同時按程序逐步遴選一批微課等類型的優質資源,根據實際需要面向本校中小學生的網絡教學服務推送。在疫情期間,不提倡、不鼓勵每一位教師都錄制線上課程。
四、工作步驟
(一)全區網絡教學資源調研階段(2月20日前)
成立網絡教學工作組織領導機構。教育局分層開展基層學校網絡教學資源實地調研,組織信息技術人員和學校校長開展相關教學資源研討會。根據調研情況制定全區網絡教育教學工作實施方案,全面做好教學活動安排部署。
(二)學校網絡教學工作準備階段(2月22日前)
制定學校網絡教育教學工作實施方案。教師進修學校和各中小學要充分利用各種網絡會議系統、即時通信工具對任課教師、班主任(輔導員)和學生開展應用培訓;要以學校教研組或年級組為單位,通過微信工作群、QQ群等方式,開展網上備課。各校要在22日前將《學校延期開學期間網絡教育教學工作方案》上交教師進修學校審核,為全面實施網上教學活動做好準備。
(三)學校網絡教育教學組織實施(2月24日后)
全區中小學校網絡教學活動于2月24日起全面啟動實施。各校網絡教學領導機構要在每周日前對周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進行審核和。同時,各校負責人要將學校一周網絡教學開展情況、存在問題和解決措施進行周小結,并于每周日前上交教師進修學校備案。
五、工作要求
(一)強化培訓指導
學校教學指導部門和信息化主管部門等要加強對一線教師的網上教學指導,為教師開展高質量的網上教學提供支持服務,切實讓教師掌握網絡教學的技術要求和基本規律,提高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學組織能力和教學實效。
(二)強化技術支撐
加強與各電信運營企業、各互聯網教育企業等的溝通協調,全力做好網絡教學的技術指導和服務保障。協調各互聯網教育企業同步做好相關平臺的資源更新和教學應用支撐工作。
(三)強化家校共育
要加強家校聯系、密切合作。各學校要分班級指定專人及時向家長介紹疫情防控期間網絡教學安排,引導家長積極配合,提前做好網絡教學準備,督促學生按時參加線上教學、按時完成網上作業。要引導家長與學生共同制定延期開學期間活動計劃,讓學生保持良好作息習慣,適當進行體育鍛煉、適當開展勞動教育,控制電子產品的使用時間,防止沉溺網絡和電子游戲。
(四)強化質量監控
各學校要切實做好網絡課程內容監管和質量保障。教師直播或錄制的課程以及網絡課程的選用,由各學校負責審核,確保意識形態安全。要實施領導包保年級或學科制,加強網上教學工作的督導檢查,加大作業考核檢查、在線學習督導和課程教學質量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