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幼兒常規管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小班;常規;安全;自我管理能力
小班孩子是獨特的,他們剛離開家,進入不熟知的環境,開始人生的第一個集體生活。他們有的會哭鬧,有的會焦慮,也有的會嘗試著適應新環境。隨著集體生活的展開,他們會跌跌拌拌的學會自己獨立吃飯,自己獨立如廁,學習一個跟著一個走,漸漸的參與到游戲活動中來。孩子的轉變是巨大的,與老師的付出成正比。而要管理好一群剛入園的孩子,光有努力還不夠,還要有一定的經驗,下面就來談談這幾年帶小班的一些體會,與大家共享。
一、多種方法解除孩子焦慮,使之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
小班孩子易感,剛入園時,只要有哭聲,其他孩子也會跟著傷心,所以教師要溫言細語順著孩子的心意“別哭,我打電話叫你媽媽早點來接你”。“寶寶最乖了,讓我抱抱看”;有的孩子為不會自己吃飯、不會如廁焦慮,老師時刻要觀察孩子,注意孩子的情緒傾向,及時伸手幫助孩子;還有的孩子因為找不到自己茶杯,跟不上隊伍等等情緒低落,這都需要老師和保育員的幫助,在老師忙不過來時,也可以請中大班孩子或班上特能干的孩子帶一帶能力弱的孩子,讓孩子感受到幼兒園的溫暖;孩子喜歡滑滑梯,喜歡過小橋,喜歡聽故事,教師可以多帶孩子進行一些戶外游戲活動,多講些有趣的故事給孩子聽,投其所好,使孩子暫時忘卻要爸爸媽媽的心,喜歡上幼兒園。
二、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小班的孩子因為不認識自己名字,所以每人的書本上一般都要用標簽紙寫上名字(給老師發書看),在名字旁邊還要貼上代表某個孩子的貼紙(給孩子用)。孩子入園后,一般會分桌、分組管理,在第一次分發書本時,教師最好給孩子確立好哪一桌用哪一個柜子,書本看好后,讓孩子自己學著疊好放在桌子中間,并請本桌能力稍強的孩子送到相應的柜子里,這樣下次只要這一桌的小朋友到柜子里拿好書放到桌上,這一桌的孩子看貼紙取到的就是自己的書了,省去了每次老師點名發書的煩惱。
有些孩子挑食嚴重,教師可以開導,“××菜真香啊,啊,肯定非常好吃!”“這個海帶吃了長個子”“這就是小白兔喜歡吃的青菜和蘿卜,寶寶們嘗嘗看”。甚至一些善意的謊言“吃了白豆腐,你也會跟老師一樣白的!”
老師要以很大的耐心陪孩子長大,教他們自己使用調羹,學習自己穿鞋子。許多小班孩子分不清鞋子的左右,經常搞錯,教師可以在孩子脫鞋子放鞋柜時指導他們放正確,這樣起床時,孩子就能輕易穿正確。
三、安全教育滲透在一日活動之中
小班孩子控制力較差,缺乏一定的自我保護能力,因此,每周教師要進行安全隱患排查,力求玩具、桌椅等安全可靠。室內外可以貼上各種標記,比如緊關水龍頭的標記,上下樓梯靠右走的標記,那毛巾擦嘴的標記等等,讓孩子一看就懂,提醒孩子按照標記做事。
小班孩子安全最重要,可以開展一些安全教育活動《我會正確用剪刀了》、《危險的東西不要碰》、《湯灑了,怎么辦》、《如何安全玩滑梯》、《好寶寶,不推人》等等,孩子從懵懵懂懂的感知到能遵守小班常規,是需要時間驗證的,我們要給孩子長大的時間和空間,讓孩子一點點的學,哪怕每天只進步一點點,那都是成功。
一些朗朗上口的兒歌,也時刻提醒孩子,比如“小朋友,要警惕,異物不放囗鼻里,吞進肚里有危險,排不出去真著急”。“散步跟著老師走,千萬不能離開隊”。“安全知識記心上,危險的事兒我不干,自我保護最重要,我是老師的的乖寶寶”等等。
隨著小班孩子認知能力的發展,他們擴大了交往范圍,但常常以自己的需要作為唯一標準,所以小班孩子常發生言語缺乏,動作來補的現象,導致同伴間常常發生咬人、打人現象,有時候是遷怒,有時候甚至沒有什么原因就動手。教師每周一必須將孩子的手指甲剪干凈,同時查看孩子口袋,預防異物。孩子每有打鬧現象時,要秉著客觀公正的心態去“斷官司”,不能因為事情瑣碎繁忙而草草了事,因為一開始的公正會讓孩子從心底里信服老師。
安全教育可以是讓孩子看圖片討論,也可以老師播放偷偷拍攝的視頻給大家看,讓孩子自己說說自己的行為,并學習正確評價別人的行為,漸漸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逐漸分清美丑善惡,為形成正確的人生觀打下基礎。
四、讓孩子在園在家一個樣
很多孩子在幼兒園能自己走路進教室,能自己獨立進餐,會自己穿脫衣服,可在家里什么事情都是大人幫忙,有的家長不但不嚴格要求,還非常溺愛,導致幼兒園的常規教育功虧一簣。所以,常規教育要延伸,讓家長參與常規教育,讓孩子在家也能獨立洗手、吃飯、穿衣等。來園離園時禮儀“老師早”“老師再見”,做客的禮儀等等要提醒孩子,各方面配合好幼兒園的教育,使常規教育常態化。
現在微信的使用使家長能常常看到老師發的視頻,諸如,孩子在園吃飯的視頻,洗手玩游戲等的視頻,自己孩子與別的孩子比一比,好的要鼓勵,做錯了的,家長要正確教育,叮囑其改正,逐漸由他律轉向自律。
一、影響幼兒園保育常規管理實效性的主要問題
首先,重視力度小。在新課程教學標準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應堅持教育與保育有機結合的原則。但是事實上并非如此,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幼兒園、家長和社會等多個方面均對保育常規管理工作存在片面認識,比較重視教育,而忽視保育,一些幼兒教師也不夠重視保育工作,導致教保割裂。其次,幼兒園保育員來源差,配置不夠合理,很多幼兒園的保育員并不在正規編制內,大多是招聘而來的,他們的年齡范圍在20歲到50歲之間,可謂是參差不齊,而且文化程度相對不高,在上崗之前沒有接受過專業培訓。有的幼兒園保育員數量不足,嚴重影響保育常規管理的實效性。再次,缺乏激勵獎懲機制。由于大多數保育員是臨時招聘而來的,幼兒園保育常規管理工作的獎懲管理與業績考評方面的制度不完善,導致他們的工作態度不夠認真,不愿主動思考和改進工作方法,只是被動消極地完成任務。而且部分幼兒園的保育員待遇較低,導致人員變動較大,隊伍不穩定。最后,保育常規管理工作質量無法保證,保育工作比較片面。大部分幼兒園保育員只是負責各種衛生清潔工作,諸如清洗幼兒生活用品、打掃班級衛生和清掃室外環境等,并沒有參與或配合教育活動,而且他們很少參與學習和培訓,無法接觸新的保育理念和技巧,只是憑借個人感覺與經驗去工作。
二、提升幼兒園保育常規管理實效性的科學舉措
1.樹立正確的保育觀
近年來,隨著健康理念的逐步轉變,人們對幼兒的健康認識更加全面和深刻,除身體之外,還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能力,這才是科學的幼兒保育管理理念。所以,為提升幼兒園保育常規管理工作的實效性,應突破保育觀念的禁錮,樹立正確的保育觀。在幼兒園保育常規管理活動中,不僅需安排與護理幼兒的日常生活、身體健康和正常發育,還應為他們營造一個和諧、寬松的生活環境,關注其情緒需要和心理狀況,從而提升幼兒的整體生活質量,促進他們身心協調、全面發展。同時,在幼兒園保育常規管理中,應將教育和保育有機結合的原則真正貫徹和落實下來,保育作為幼兒園的基本工作,保育幼兒不僅是保育員的責任,幼兒教師也有這方面的義務,需關注教育活動中的保育因素,而保育員除做好日常保育工作之外,應極力配合教育活動的開展。
2.把握保育人才質量
加強對保育員隊伍的建設,是提升幼兒園保育常規管理工作有效性的關鍵,也是現階段幼兒園的主要任務。幼兒園應嚴把保育人才質量關,在招聘時應提升崗位要求。做好保育員業務水平鑒定工作,一方面符合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發展需求,另一方面對實現素質教育與提升幼兒整體教學質量來說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國家相關部門應制定相關的制度規范,從任職資格、鑒定工作與技能培訓等多個方面著手,全面提升幼兒園保育員的人才質量。另外,需以提高幼兒園保育員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為目標,以幼教職業道德、法律法規為依據,以現代幼兒保育工作要求、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為主要內容,系統、全面地開展技能培訓和職業鑒定工作,嚴格要求持證上崗,并實施晉升制度,不斷提升保育員的對外建設。
3.加強學習強化培訓
幼兒園保育常規管理工作看似瑣碎、普通,其實極具科學性,要想提升幼兒園保育常規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與質量水平,應制定各項保育工作細則,明確規范保育工作的各項要求。因此,幼兒園需嚴格規范幼兒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的各項保育工作,以國家制定的各種標準、辦法、條例和規程為依據,從教育活動配合、衛生清潔、幼兒生活管理、職業道德與保育觀念等多個方面,制定詳細的保育工作準則,并明確相應的操作要求,促使保育工作形成有序、科學、規范的管理體系,在評價中做到有章可循。同時,加強學習、強化培訓,幼兒園在開展保育員培訓職業技能培訓活動中,應強化他們對幼兒教育、身心特點和社會發展以及應急處理等知識的學習,真正掌握幼兒保育常規管理工作的方法,運用新的保育觀念,掌握培養幼兒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能力的技巧。
4.保育員需參與科研
在傳統的幼兒園保育常規管理工作中,保育員主要負責幼兒的日常生活,工作比較片面,特別是在配合幼兒教師教育活動方面,僅僅局限于安全保護與準備各種玩具或教具,幾乎不正面參與教育活動,包括方案設計、具體實施和教育評價等。因此,為提升幼兒園保育常規管理工作的實效性與有效性,應鼓勵保育員積極參與各種保育科研活動,以完成日常基本工作為前提,樹立正確的科研意識,著重尋求保育活動中的教育知識,善于發現與分析問題,然后努力尋找合理的解決方法,并對保育效果進行總結和評價,勤于歸納管理經驗,做好工作筆記。同時,幼兒園保育員應將個人對教育理念和觀點的理解與認識、工作經驗和成敗以及與幼兒在一起時的煩惱和快樂等做詳細記錄,利用閑暇時間進行分類整理;也可圍繞某一保育主題進行討論,逐步提升自身的業務水平。
【關鍵詞】個性;常規;以兒童為本;情緒控制;理性分析
【中圖分類號】G6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017(2012)05-0037-04
【作者簡介】朱水蓮,(1982-),女,江蘇泗洪人,南京市鼓樓幼兒園教師、小學高級教師。
在班級一日活動中,影響秩序、觸犯規則的事時有發生。碰到這樣的情況,生氣、發火、教育往往是教師的第一反應。這樣的反應是能夠理解的,但事實證明:帶著氣憤的教育只能暫時將孩子的“調皮”壓制住,治標而沒有治本。如果簡單武斷的管理激起了孩子的叛逆,明顯或不明顯的“鬧學”就更加難以避免。鬧學,其實是孩子對得不到教師理解的一種反叛。
怎樣讓我們的日常帶班工作不是和“小調皮”們斗智斗勇,而是在管理“鬧學”行為時充滿更多的快樂和智慧呢?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日常工作中教師的心理與行為,反思如何做一名稱職優秀的幼兒教師,在合理解決“鬧學”行為的同時,實現幼兒個性彰顯和教師班級有效管理的雙贏。
一、挑戰:理論層面的教育觀、兒童觀與日常教育現實
在理論上,我們希望教育能幫助幼兒充分實現自身潛力,能關注幼兒內在的能力、想法和問題,能使幼兒獲得更美好的未來。我們也知道幼兒不是有待裝東西的空容器,不是等待教師繪畫的白紙,幼兒有著強烈的好奇、好動、好探索的天性。但是,在實際的工作中,理論往往敵不過現實的操作,教師更多考慮的是眼前的效應。
例:我“中獎”了!
L老師的班級男孩子比較多,而且有幾個非常活潑外向,上課的時候常常不在座位上,還時常有抓人、咬人、打架的行為。L老師帶班時就像救火隊員,不僅要顧及全班小朋友一日活動的正常進行,還要處理各種隨時可能出現的意外行為。因此,經常能聽到L老師“抱怨”:“這個班怎么會有這么多調皮的孩子呢?我真是中獎了!”
其實,每個班都有這樣行動力強、活潑外向的孩子,教師要做的是面對現實:做這樣的一份職業就是意味著總會有這樣的孩子在做我們的學生,關鍵是怎樣看待他們,有沒有智慧解決的方法。
例:現在的家長真是不一樣了!
w老師的班上有一個非常突出的調皮男生,她覺得孩子的行為經常影響集體生活,希望能夠得到家長的配合,就約孩子的媽媽來談話。當w老師向媽媽表述孩子在園的行為時,媽媽笑著說:“哦!他在家也是這樣的。我知道他肯定不是老師喜歡的那種孩子。我也跟他爸爸商量該怎么辦,可他爸爸說:萬一他是一個愛因斯坦呢?”w老師覺得家長的觀點已經擺在這里了,再深談下去只會讓家長覺得教師對自己的孩子有成見。匆匆結束了談話后不由得感嘆:現在的家長真是不一樣了。以前教師說什么,家長肯定配合的。現在的家長工作越來越難做了,根本不要指望家園共育。
現在80后的家長確實和以前的家長不一樣了,更多家長看重的是個性,是自我的展現。我們只能與時俱進想出新方法來與家長溝通,更重要的是要正確看待孩子的“鬧學”行為。
例:不抓常規?先把師生比改了再說吧!
有時年長的師傅會教育徒弟:“常規要抓好啊!常規不好班上亂,不僅自己帶班很辛苦,而且會出現安全事故。我也想尊重個性呢!國外的教育尊重個性,可看看人家一個老師帶幾個孩子,我們一個老師又帶多少呢?尊重個性,先把師生比改掉再談吧!”
“師生比”往往成為教師更多開放活動,放手讓幼兒探索、自治的“絆腳石”。而且,很多教師習慣了高控,希望一切盡在掌握之中,因而孩子一進幼兒園就必須遵守由教師制定的一系列“常規”。不可否認,常規很重要,它是安全有序的保障。但重要的是遵守規則和有個性并不矛盾,教師們應當明白什么樣的常規是必要的常規,而不是一味希望孩子守規矩。
二、沖突:尊重個性與建立常規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自己獨特的表達存在的方式,這就是個性。班級工作的常規是讓一個群體的孩子在有限的空間環境和資源中有序生活所建立的規則。怎樣在正確教育觀、兒童觀的指引下,在日常的帶班工作中,理清“個性”與“常規”的關系,平衡“個性”與“常規”的天平是每一位教師都要在內心仔細研究判斷的一道題。
蒙臺梭利指出,采用種種強迫手段培養的外表紀律,完全是虛假的,而且是不能持久的。真正的紀律是積極的、活動的、主動的、內在的和持久的,而不是消極的、靜止的、被動的、外表的和暫時的。兒童的學和習不是為學校作準備,而是為未來生活作準備;他們習得的紀律行為不應該只限于學校環境,也必將帶到社會實際生活中去。蒙臺梭利還指出:我們并不認為當一個像啞巴一樣默不作聲,或像癱瘓病人那樣不能活動時才是守紀律的。他只不過是一個失去了個性的,而不是一個守紀律的人。有獨立自主的精神的人,無論何時何地,當他意識到需要遵從某些生活準則的時候,他能夠節制自己的行為。其實個性的存在和常規的管理并不是絕對的對立。
每一個孩子都要在集體環境里逐漸成長為社會人,自我的個性需求與集體生活勢必會發生沖突,怎樣的處理讓自己更加能夠適應團體生活的需要也是必須要掌握的本領。常規無疑是必需的,但這樣的常規對于幼兒而言應是能幫助、促進其發展的常規,而不是扼殺、磨滅天性的死板規矩。
三、策略:情緒控制與理性分析
(一)不要苛求幼兒有完美表現。對工作負責的教師對孩子的要求、對班級的要求通常也會非常的高,幼兒達不到自己的要求或是對規則稍有觸動就會生氣,但經常發脾氣的教師所帶的班級一定是高控卻無序的。要想控制自己的脾氣,教師就應該學會有智慧地忽略。如果教師總是希求幼兒有完美的表現,那是不現實的,得到的也只有無盡的失望。實際上,我們需要做的是寬容、耐心地對待“鬧學”。例:被留在門口的孩子
關鍵詞:幼兒園常規管理;安全教育;問題開展
一、安全教育的重點還是提高孩子自身的保護意識
幼兒園可以開展安全演習,因為孩子會在演習活動中對危險有切身的感受。不僅如此,老師還可以通過安全演習的形式找到孩子的不足之處,演習結束后再進行安全教育。這樣一來,孩子們也會知道當危險來臨時應該如何處置,如何聯系家長、老師或警察叔叔。孩子們在身臨其境地感受危險后,才能學會怎么面對危險,并學習到應對危險的方法。另外,父母與老師要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很多父母和老師都會想當然地認為孩子年紀小,聽不懂一些話。實則不然,大人常常教育我們不要隨便拿外人給的東西。這句話相信很多人在小時候都聽到過。可見,這個道理不是孩子聽不懂,而是大人沒有耐心。因此,對于家庭教育,學校也是不能忽視的。
二、幼兒園常規管理中安全教育活動的具體策略
(一)幼兒要注意游泳安全
平時在園內洗澡、游泳、戲水時,幼兒都要在老師的看護下進行,絕不能自己或和小伙伴自行去浴池、游泳池。游泳時,幼兒要著泳衣、泳鏡、泳帽,攜帶游泳圈。離開幼兒園后,幼兒也要注意游泳時的安全問題,不能在沒有安全措施和沒有大人看護的情況下下水。特別是暑期在湖邊、江邊、海邊等地,小朋友溺水的事件也是時常發生的。老師及家長務必要告訴小朋友們這些注意事項,切不能有疏漏。
(二)幼兒要注意保護自己
父母不在家時,幼兒不可以隨便開門,讓陌生人進來。幼兒一定要記住父母的名字、手機號碼以及自己的家庭地址。在走丟時,幼兒可撥打110求助;家中發生火災時,幼兒可撥打119;有人受傷時,幼兒可撥打120。一個人在家時,幼兒不可以隨意外出,要等大人回來,以免被壞人抱走。在等爸爸媽媽時,幼兒也不可以隨意和陌生人離開,更不能乘坐陌生人的車輛。如果被壞人假裝家長抱走,幼兒要立刻呼救。在接聽陌生人的電話時,幼兒一定不能讓陌生人知道家中的情形。[1]
(三)教師在安全教育中應起的作用
針對幼師而言,晨檢和考勤問題是不可忽視的。晨檢工作的意義重大,它能將危險因素擋在園外,是幼兒園安全“最初的防線”。要做好晨檢工作,幼兒園需要注意以下幾點:1.負責晨檢的人員要嚴格執行“一摸、二看、三問、四查”的規定。2.對于晨檢中發現的存在健康問題的幼兒,老師要及時進行治療并保持關注。3.幼兒進入教室后,教師和保育員要再檢查一下幼兒的攜帶物品。另外,幼兒園還要重視考勤問題。熟知幼兒出勤情況是保障幼兒安全的基礎。幼兒園要做好考勤工作,建立嚴格的考勤制度,及時聯系未請假缺席的幼兒。在園期間,在各個活動環節后,老師都要清點人數,若發現有缺席的幼兒,要及時尋找并通知家長。對于請病假的幼兒,老師要及時了解病因及情況,并通知保健老師。
(四)居家安全問題
小朋友們要了解家中電源的位置,尤其是燈的開關,不可以在照明不充足的情況下在房間內亂跑亂動。小朋友不能玩家中有銳角或突出物的器具,如刀子、剪刀、針線盒、鋒利的紙張等等。小朋友不能在家中玩火,要遠離打火機和煤氣等火源。另外,家中要備有滅火器,家長要教會孩子如何使用。若發現火情,小朋友們要及時報警或呼救,同時用濕毛巾蒙住臉,且不能乘坐電梯。小朋友更不能隨意攀爬,在家長視線范圍外隨意跑跳,以免受傷。[2]
(五)外出游玩安全問題
小朋友在公共場合要遵守安全規則,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時應和睦相處,不可有吵架及扭打行為。小朋友要注意不在戶外高溫下進行劇烈運動,不長時間開展外出活動。在外出活動時,小朋友一定要多喝水,注意勞逸結合。
(六)幼兒要注意穿著
幼兒盡量不穿系鞋帶的鞋,他們的自理能力差,容易忽視鞋帶,導致摔倒。幼兒的鞋子不要過大,否則就容易導致摔倒。幼兒盡量不穿皮鞋、靴子等不方便活動的鞋子。幼兒的褲子不要太緊或太松,這樣會影響活動。幼兒的褲腳不要太長,會容易絆倒自己或同伴。男孩的褲頭前最好不要有拉鏈,以免夾傷生殖器。幼兒的衣服上不要有繩子,也不要有不當的裝飾。
(七)嚴格監督代接人員
幼兒園應對家長提出按時接送的要求。如若有特殊情況,家長應及時告知老師。對于放學后無人接的幼兒,幼兒園應派專人看管,絕不能讓幼兒擅自離園。幼兒交接的地點一般在園門口。對于晚到、晚接、晚送的家長,老師要提醒他們以后按時接送孩子。有人來代接幼兒時,老師應與小孩合法監護人取得聯系,在證明情況后方可允許其接走小孩。一旦發現幼兒被可疑人員接走時,老師要立即通知幼兒家長,必要時向公安機關報案。老師要熟悉,并能辨認每一名幼兒的固定接送人。
關鍵詞:幼兒園;教學管理人員;教育管理
一、教學管理者要學會劃分管理任務
幼兒園在每次寒暑假結束之前,幼兒園園長都會向教學管理者下達這個學期學校要達到的各項教學指標以及教學的具體內容。教學管理者的工作內容就是研究這些教學指標,將這些指標系統化地剖析成具體的教學任務。將這些任務區分類別,下達給相對應的部門。教學主任在劃分任務時一定要注意,不能只強調教學任務,要始終向幼兒園教育者貫徹以學生為本、以教學質量為輔的核心思想。當然,任務的下達也不能用平攤、平分的管理模式。教學管理者要做到任務與教師相結合,充分考慮每個任務細節的不同,將任務分到適合教師,保證幼兒園內的每個工作人員接到的任務都適合自己。
二、建立嚴格的獎罰制度,規范幼兒園管理工作
教學管理者把任務下達給教師后,要對教師的教學成果進行定期檢測。檢查過程中,要對教師的備課程度、教學完成質量、家長反饋意見等進行嚴格的統計。將沒有達到教學任務標準的教師排查出來,一一與其進行談話,弄清沒有完成任務的原因。如果發現問題出現的原因是管理制度上的不完善,教學管理者要及時找到錯誤,完善管理制度。如果教學任務不達標,是因為教師個人得過且過的教育思想造成,那么教學管理者就要對其進行嚴格的懲罰。
教學管理者對教師的教學衡量標準不能脫離教學活動,要走進活動,從孩子的反應去衡量一個教師的教學質量。教學管理者不能只顧審查一些硬性指標而放棄走進教學活動的管理方法。教學管理者要跟隨孩子一起走進教學活動,檢查教師的具體教學方法和教學態度,將孩子在活動中的反應全部記錄在案。每月按時召開教師工作例會,對擁有積極教學情緒、熱情工作的教師進行表揚。對那些得過且過,不把教育當成頭等大事的教育者進行批評教育,決不能姑息放任這種情況的滋生。
三、抓緊教學中的常規管理,將管理當作日常任務來進行
教學管理者不能把管理任務當作一種周任務或者月任務,要采用對幼兒園進行每日管理、每活動管理的管理態度。不能將幼兒園的教學管理任務從主題中脫離,要將對教師的管理充分與主題結合。要從教師的常規教育工作中展開自己的管理工作。備課是每個教師進行教學的第一步,也是教學管理者要抓的日常管理。定期抽查教師的備課本,檢查教師的備課是否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有沒有注意到班級內每個學生個體的不同性,對幼兒教育水平的認知程度是否達到要求,教師有沒有在每次活動前進行針對性的備課。教師如果按照備課內容進行講解是否真的能夠將授業解惑與傳道同時進行。教學管理者一定要嚴格要求教師的備課,檢查教師的備課是否兼顧到課內“三容”。教學管理者對教師備課的考查從以下三點入手:(1)教師的教學任務離不開主題,教師要想在活動中完成高質量的教學任務,就必須先把課本牢牢的吃透。有效地將活動內容轉換成幼兒階段能夠明白和接受的內容;(2)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將充分考慮幼兒的性格,將因材施教作為活動中的教學內容,絕不能把班級當作自己的知識的接收對象,要把班級內的每個幼兒分開,單獨考慮;(3)教師在進行備課的過程中,不能單單為了主題而上課,要注意每個活動的教育方式。教師要根據每個主題內容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教育方法。如,在教學活動中多增加一些小游戲幫助幼兒理解知識,或者借用一些與文字知識有關的圖畫進行教學等,更重要的是與區域活動相結合。
教師是教學管理者的管理目標,也是教學工作的實施者,教學管理者要將教師的個體情況充分考慮進管理工作中。人性化的管理不僅能提高幼兒園的整體教學質量,還能起到提高整體員工的凝聚力。教學管理人員要充分認識到,我們分析教學目標、考查教師態度、檢查教師備課、懲處得過且過等都是為了提高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不能忘記懲罰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幼兒園教學管理人員要認清自己與其他階段教學管理人員的不同。從事幼兒園教育的工作者,多數都是剛從校門里走出來,還沒有完成一個學生向一個教師的轉變,幼兒園教學管理者面對這類因工作經驗不足而產生問題時,要與他們交流,不能用過于嚴厲的方法懲罰。要對他們進行教導,幫助他們彌補自身經驗的不足。日常生活中,教學管理者要注意給他們提供一些幫助。如,經常與他們交流最近的工作經驗,發現他們在教育過程中的遺漏,幫助他們指出并改正。平時,讓一些老的、資歷深的教育者傳授一些教育方面的小技巧和一些教育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以及如何與家長進行溝通等。教學管理者是從教室中走出的管理者,我們不能因為身份的轉換就脫離活動。教學管理者要做到從教學活動中走出去,學習先進的管知識,然后再走回教學活動中,從教學活動中完成自己的日常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呂曉紅.幼兒園常規管理教學初探[J].中小學電報,2011(12).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科學、合理地安排和組織一日生活”中明確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規,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為,逐步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管理。”了解幼兒園工作的人都知道,幼兒園的工作是復雜而具體的,所以,認真做好班級的常規管理工作,讓班級工作井然有序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俗話說: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如果一個老師僅僅只是熱愛他的學生,沒有常規,沒有教育,沒有引導,任其發展,那么這個班給人的感覺就是一盤散沙。一個班級混亂的原因,是沒有制定有序的班級常規,幼兒往往不知道該做什么,應該怎樣做更好。所以建立良好的班級常規,有利于幼兒形成一定的秩序感,有利于各項活動的順利開展。
首先,要對班級幼兒能有全面的了解。我覺得作為一名工作在第一線的教師,將班級常規帶好的一個前提條件是對本班幼兒能有全面的了解。因為幼兒之間本身就存在著年齡和生理上的差異性,要對每個幼兒都熟悉,了解其個性和習慣,才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兒發展的常規管理辦法。
其次,常規教育要日常抓,抓日常。俗話說的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幼兒良好的常規也是要從幼兒身邊的每件小事做起,即從細小處開始,從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做起,如:小椅子要輕拿輕放、上下樓梯安靜有序、安靜進餐、做好四凈等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
第三,常規教育要抓重點、反復的抓。由年齡特點決定了孩子的可塑性比較強,他們良好的常規養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達到的,這就需要我們在教育中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不怕反復地練習,不斷改變形式地練習,以此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常規意識。
在日常工作中,采取的具體措施如下:
一、讓幼兒在音樂中建立行為常規
如操作課收拾整理操作材料誰比較亂的時候,我們可以讓幼兒聽一些輕柔舒緩的音樂,孩子聽到音樂就知道要收拾整理了,這樣,老師就不要用像以前那樣“喊”了,既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又提高了幼兒的自我服務意識,當體育活動或進餐及餐后活動,也可以配一些此類的音樂,讓幼兒平靜心緒,喚起輕松愉悅的心情。
二、利用餐前小故事促進幼兒進餐常規
如何讓幼兒能安靜、快速、干凈地用餐也是教師常會碰到的問題,通過餐前小故事的方法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每次餐前我們都會根據幼兒前一天的進餐情況或者是當日的食譜,自編一些相關的小故事,當然在故事中還少不了進餐的必要要求。這樣不僅能讓幼兒安靜愉快地進餐,而且還讓幼兒自覺的改正了一些進餐的不良習慣,大大提高了我班的進餐質量。
三、利用榜樣的力量激發幼兒良好的行為表現
每個班的孩子都有不同的特點,只要教師能善于捕捉孩子的這些閃光點也就能進行現場的常規教育了。例如:每次用完餐后,總會有一部分幼兒不能按要求將餐具整整齊齊地摞在餐筐里,總是隨手一放。有一次,我發現總有一位小女孩自覺地將別人放亂的餐具整齊放好,利用這個孩子的閃光點,馬上表揚了她,請她來督促其他幼兒把餐具放整齊,并鼓勵其他幼兒向他學習,幾天后,孩子們很快改正了自己的缺點。
四、將評比小貼畫落實、具體化,提高幼兒的自覺意識
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小貼畫,以前在評比小貼畫時,我總是籠統的要求,上課積極發言,睡覺乖,吃飯香等等,沒有起到獎勵小貼畫想達到的目的,現在,我一改以前的做法,每星期只定一條規則,告訴幼兒這星期小貼畫要找的朋友是什么樣的,只要符合這一條要求就可以得到小貼畫,然后將具體的要求告訴家長,讓家長一起督促孩子,家園共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班級老師間密切配合、要求一致、持之以恒是做好常規工作的基礎
關鍵詞:輕聲教育;常規培養;探究
一、輕聲教育在常規培養中的必要性
幼兒年齡較小,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正不斷迅速發展,說話的音量也逐漸增大,以至于許多幼師很難控制大班幼兒的說話音量,這對良好班級常規的建立造成了嚴重影響。因此,幼師需要從小班開始就對幼兒進行輕聲教育,用適合幼兒傾聽的、親和的聲音進行教學和常規管理,這不僅有利于幼兒養成認真聽、輕聲說的良好習慣,還能為班級良好常規的建立提供有利條件。
二、p聲教學,由內而外
(一)調整態度,語氣恰當
無論幼師多么溫柔體貼、善解人意,但在管理一群性格淘氣又頑皮的幼兒時,總會出現氣急敗壞而又不知所措的情況。大多數幼師在這種情況下會提高嗓門,用命令式的口吻進行強化教育,這樣的語氣比較生硬,容易驚嚇到幼兒。雖然從表面上看幼兒都變得聽話了,但他們內心卻是特別反抗的,長此以往,幼兒會越來越討厭和反感這樣的教育態度,以至于他們只有老師在身邊的時候暫時遵守紀律,等老師一走開就開始大吵大鬧。那么,作為幼師,我們要在幼兒調皮或是犯錯的時候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馬上批評或是大聲教育他們,這樣只會讓他們感到害怕,而根本無法真正理解老師說的是什么意思,自己應該怎么做。雖然我們并不能保證幼兒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但至少用溫和的語氣及親切的態度跟他們輕聲說,能夠讓幼兒以輕松的心情接受我們的教導,并慢慢認識到犯錯了,并不是大聲批評就能夠解決問題的。
(二)榜樣效應,促進幼兒輕聲細語
1.以幼師為榜樣,以身作則
幼兒說話的聲音很大程度上受幼師的影響,如果幼師在平時的教學管理中說話聲音大,久而久之會使幼兒養成大聲說話的習慣,而幼師若輕聲細語地跟幼兒說話,那幼兒的聲音也會隨之變小。但許多時候幼兒都比較吵鬧,而幼師為了讓幼兒聽清楚自己說的話,而經常扯著嗓子大聲喊,幼兒也就隨之增大自己說話的聲音,此時教師又不由得高嗓門試圖把他們的聲音壓下去,如此反復進行,幼兒也就習慣了大聲說話。因而幼師在任何教學情況下都要做出良好的榜樣,以身作則,學會輕聲細語地進行管理和教學。
2.以家長為榜樣,潛移默化
除了幼兒園,幼兒的行為習慣大多受家庭環境的影響,我們許多幼兒的家長平時說話聲音比較大,無論是送幼兒上學還是接他們放學,在幼兒園里面都能聽到他們熱鬧的交談聲。幼兒模仿能力強,如若他們的爸爸媽媽平時也是這樣跟他們說話,幼兒也就自然而然地學會了大聲說話。那么這就需要幼師在平時的家長會上與家長輕聲教育理念方面的交談,也可以適當地開展一些活動促進這一教育理念的宣傳,如進行“聽聽誰的聲音最溫柔”的親子活動,并請家長在家也為幼兒創造輕聲細語說話的環境。
三、運用有效策略進行輕聲教學
(一)有效轉移
幼兒一抓住吵鬧的機會聲音便會炸開鍋,而這也是他們的天性和特點,因而幼師需要在孩子們沸騰的時候選擇合理的處理方法,而不是大聲地制止。這就要求我們要學會抓住幼兒的心理特征,利用他們比較感興趣的事物轉移他們的注意力,比如說鋼琴或是音樂小游戲之類的,這樣帶來的效果就大大不同了。
(二)個別教育
無論是小班還是大班教學,班級里總會有個別或是幾個喜歡大喊大叫且很難管理的小朋友,針對他們的大嗓門,幼師應對其進行單獨教育。平時利用自由活動時間與這樣的幼兒進行交流和對話,耐心且輕聲地告訴他們應怎樣與別人說話,不要動不動就大聲喊叫,不然不僅會影響到其他小伙伴,還很容易把嗓子喊啞。當然,幼師也可以與他們進行輕聲說話方面的練習,并和他們約定如果能夠一直保持輕聲說話的聲音,就單獨獎勵小紅花給他們,并在班級上進行公開表揚和夸獎。
(三)環境會說話
幼師所創設的積極環境能夠有效促進幼兒個體的主動和諧發展,因此,我們要有意識地為幼兒創設有利于他們形成輕聲說話習慣的教育環境。其次,還可以創設“小朋友的好習慣”評比活動,每周評選出三名輕聲說話表現最優秀的小朋友,或者不定期舉行“說悄悄話”的游戲活動,給予幼兒足夠的輕聲交流空間。
總而言之,有規矩才能成方圓,幼師在常規培養中要想鑄就方圓,就需要對幼兒做到嚴而不厲,愛而不溺。
關鍵詞:幼教管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G61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1-0052-01
當前的幼教機構中,在管理方面暴露出來了很多問題,如陳舊的思維觀念,老化的管理措施等。參考以上因素,再結合實踐教學的方法和管理措施,本文將針對幼教管理的實施方法和具體措施展開討論敘述,并且提出相應的方案設計,希望能給廣大教師提供一些幫助。
1.加強教學活動常規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首先,要加強教學活動的常規管理,以此來提高管理的效率。因為幼教機構的日常教學活動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所以管理者應該對教學活動進行必要的整改和優化,尋找出一套切合實際、適合學生、符合要求的方案來進行教學活動的開展和常規管理。因此,教師的思維要與時俱進,不斷的更新觀念,改變教學策略,從而全面提升學生水平,實現教學活動常規管理的模式。例如:在日常的幼教課堂開展中,教師可以依托學生的整體特征來進行管理,如學生的思維都比較活躍,而且比較好動,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去做一些他們愿意做的事情,如簡單的體育活動,做游戲等。這時教師要注意的一個問題是,在進行類似的趣味性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將常規管理的制度概念滲透進學生的大腦中,讓學生形成一種思維,在不越紅線的前提下享受快樂和自由。如在進行跳繩比賽的時候,教師可以總計時一分鐘,然后吹哨開始,提前告訴學生,要準守規則,不要搶跳,不得提前結束,如果表現好會有相應的獎勵。以這樣的方式來激勵學生,讓學生感受到“獎勵”的誘惑,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熱情,讓學生配合教師參與各種教學活動。而且教師要切記不得使用粗暴的訓斥方式教育學生,這會對學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響,可能在整個幼兒階段,學生的天真活潑會被抹殺掉。通過這樣加強教學活動常規管理的方法來引導學生,既能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又能讓學生在參加教學活動的時候學習到一些社會知識,懂得尊重規則,對學生將來的發展有很大幫助。
2.做好幼教班級常規管理,區分層次對待
其次,教師要結合教學活動常規管理來進行幼教班級常規管理,并且要區分層次對待學生,讓所有學生都感受到關愛與溫暖,更要讓學生在一個溫馨融洽的大家庭中學習成長,健康發展。抓好幼教班級常規管理的工作,主要是為了保證幼教機構日常各項活動的正常開展。在充分發揮學生主體的作用時,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指導,并預留給學生一定的空間,也可以讓學生直接參與到管理中,在鍛煉學生管理能力的同時也能讓班級之間的氣氛更加活躍。例如:在進行幼教班級常規管理的方案設計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劃分層次,然后進行分類,再對其制定相應的管理措施。保證環環相扣,面面俱到,在不影響學生正常學習和快樂成長的前提下,讓學生在制度的范圍內活動。教師可以給學生分為小班、中班和大班,小班學生年齡較小,在制定規則的時候要結合學生的認知和興趣,如禁止踩踏草坪,教師則可以制定成“小草青青,腳下留情”。這樣學生看到后會感受到小草的生命,同時也出于同情心不再踩踏草坪。在制定中班和大班的管理規定時,教師要以“積極引導,認識社會”的方式進行設計,讓學生都積極的加入到維護制度的隊伍中去,如在制定不得踩踏草坪這一條時,可以制定為“社會大好少年的責任是保護環境,愛護家園。”以這樣的方式來制定班級常規管理規定,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自覺性和互相監督的效果,而且還可以通過規定讓學生明白社會上的一些道德法則和人文素養,對促進學生的社會公德心和個人人格的健全發展有重要意義。
3.強化師資隊伍整體水平,切實落地生效
現實教學中,為培養孩子良好的常規,老師們可謂煞費苦心,幾乎給孩子的每件事情、每項活動、每個動作都制訂了動作指令:“小手放在大腿上”“排好隊伍解小便”“閉上眼睛睡午覺”……可效果很不理想。因為孩子們的行為表現,只是在教師的威嚴及命令下的一種被動反應,并不是發自內心的自覺行為。
《3-6歲兒童學習與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實施以來,我園對幼兒一日常規教育管理進行了有效的探索,擯棄以往刻板嚴肅的紀律教育和聲嘶力竭的命令式管理,以幼兒樂于接受的形式引導孩子進行自我管理,自覺遵守一日活動規范,讓管理無痕。
一、一次律動的啟示
《睡覺 起床 散步》是結合孩子生活經驗的一個律動活動,曲中律動的節奏快慢不一,恰好能形象地呈現睡覺、起床、散步的一些情景。在一次教學中,我突然發現平常默不作聲的豪豪、天天也和著律動做起了相應的肢體動作,且滿心歡喜。我恍然大悟:原來每個孩子都喜歡音樂。不同的音樂能喚醒人產生不同的情緒和自覺的動作,那我們何不借用音樂來培養孩子良好的常規呢?
二、請音樂入駐常規
有了上述想法,我們馬上開展了“如何將音樂入駐常規”的專題研討。幼兒良好的常規表現,離不開教師的精心誘導與培養。要使孩子擁有自主管理的常規習慣,呈現全面良性的發展態勢,作為管理者的老師就必須熟諳孩子年齡身心特點,用適性的方法來促使孩子良好習慣態度的形成。最后大家一致認為,要選用合適的音樂循序漸進地規范幼兒的一日常規活動,逐步實現幼兒自主管理。那如何請音樂入駐常規呢?應演奏好以下三部曲。
(一)演好前奏――選擇音樂
不同的音樂能誘發人產生不同的情感體驗和欲望。幼兒在園一日的活動中,有激情歡快的運動時刻,有平靜安逸的學習時段,有舒適祥和的午睡時間等等。不同的活動環節需要有不同的音樂旋律來啟迪、渲染,而音樂的篩選應根據活動內容考慮到歌詞內涵、節奏快慢和風格特點等幾個因素。
譬如,在晨間區域活動結束時,我們選用了《勞動最光榮》的音樂,歌詞唱出了小喜鵲和小蜜蜂幸福勞動的甜蜜生活,旨在讓幼兒像小喜鵲們一樣愛勞動,養成自覺整理材料的好習慣;之后《太陽公公笑》的歌曲響起來了,告訴幼兒現在要自覺搬好器械,排好隊出操啦;又如,午睡醒來到用點心時間段,我們就選用了《快樂起床歌》《洗刷刷》和鋼琴曲。合適的音樂為培養良好的常規奠定了基礎。
(二)彈好主調――建立鏈接
由于孩子的發展水平參差不齊,感知音樂的能力也各有高低,因此還需要對被選用的音樂作進一步的解讀,幫助幼兒一點點地聽懂音樂,理解音樂,然后逐步建立起與之相對應的常規習慣。
1.運用體態和語言解析音樂鏈接常規。
學前孩子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認識事物主要通過感知、依靠表象來進行的,心理活動與行為都具有無意性。因此我們應該先將音樂與動作、語言鏈接起來,以此來幫助他們理解音樂,使他們聽到同一首音樂有共同的感受,會做出相同的反應。例如:聽到《小火車》的音樂時,老師用開火車的動作進行活動啟動,用動作讓孩子們猜猜接下去可能干什么,接著用言語強調“《小火車》音樂響起,生活活動時間到了”,讓孩子們像小火車那樣排好隊伍去盥洗室、喝水。又如:播放《搖籃曲》時,讓孩子說說唱了些什么?讓孩子們根據音樂來共同制訂行為規則。以后每當這首音樂響起時,孩子們就知道要干什么及應該怎么做了。
2.采用適時的提醒促使音樂鏈接常規。
讓音樂來促使孩子自主管理,形成良好的常規,并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就的,需要反復漸進。孩子的年齡特點決定了自控能力差、接收能力差,他們不能一下子就明白了各種不同的音樂所表示的常規內容和要求,而且行為規范時而遵守,時而不遵守的現象也會屢見不鮮。因此,在建立鏈接初期還是需要老師經常性用言語進行提醒,督促孩子做出與音樂相一致的行為活動,慢慢實現音樂與常規的有效鏈接。
(三)反復巡演――強化鞏固
當各種音樂與孩子在園一日的各個常規環節相匹配鏈接之后,并不表示音樂已經入駐常規,已經在幼兒日常行為中建立起鏈接。心理學實驗表明,只有長期在同一時間,同一情況,出現同一刺激,才會使人產生牢固穩定的“習慣性”,即動力定型。因此,音樂與常規相鏈接后,我們還需要不斷地強化鞏固,反復引導幼兒熟悉什么音樂響起應開展什么活動,讓音樂的刺激在幼兒的常規管理中越來越起主導作用。
三、音樂與常規完美融合
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發現在中大班孩子的常規管理中,肢體示范和口頭命令已退出“歷史舞臺”,甚至銷聲匿跡,而音樂儼然成了一日常規管理的“空中指揮師”。如今,只要有相應的音樂響起,孩子們就會做出相應的行為。音樂已真正融入常規,入駐孩子的心田。
情景一:午睡時分
《搖籃曲》響起來了,瞧,孩子們頓然忙開了,各自做午睡準備工作,喝水、盥洗……等到音量變低時,受音樂的暗示,他們的腳步變輕了,輕輕走到小床前,小心掀開小被子,躺在小床上,和著美妙的音樂閉上眼睛,等到音樂漸息,大多的孩子也都睡著了。這一環節的音樂大約有十二分鐘。雖然孩子的能力不同,速度不一,但他們都能憑著這一段音樂信號來完成一系列動作,而且都明白要輕手輕腳不能影響別人。這些都無須教師的言語再次提示了。
這里是音樂在發號施令,它的輕重緩急指引著孩子們的行動要求,它的內容長短預示著孩子的行動時間,在約定的時段內干好該干的事情。而以往,我們請小朋友統一入廁、統一喝水,他們處處要排隊,等待時間長,擁擠現象多,有些調皮的孩子還愛在各處逗留一會兒,根本沒有時間概念,隱性浪費時間。
情景二:午睡起床
“恰恰恰恰,叮鈴鈴,起床啦!one two three go!嗒嗒嗒嗒,起床起床起床床,起床起床起床床,小朋友睡得香,快快快起床,別做一個小懶蟲……快快穿衣裳……太陽都曬到屁股上了,哈哈哈!”這是我們設置的午睡起床音樂。哇!一聽到這個音樂,孩子們立刻起床,一邊唱歌一邊穿衣疊被,用不著老師的提醒與催促,快樂洪亮的齊唱聲與干脆利索的動作互相交織,誰都不愿意當小懶蟲呢!那陣勢真是相當壯觀。
回想之前老師的呼叫孩子們起床的情景,真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之前等到起床時,一個個都叫不醒,或勉強起來了,動作拖拖拉拉,好長一段時間的無精打采,影響一日活動的進程與質量。
情景三:洗手池邊
“嘩嘩流水清又清,我用肥皂來洗手,手心手背搓一搓,洗洗小手真干凈,嘭、嘭。”孩子們邊洗手邊唱歌,歌曲唱完小手洗好。這首歌曲完全是孩子們自編自唱的,表現出孩子們正確的洗手方法和節水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