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建筑發展規劃范文

        建筑發展規劃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建筑發展規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建筑發展規劃

        第1篇:建筑發展規劃范文

        一、城鎮住房現狀

        *縣城位于業州鎮城市規劃區建城區范圍內,至**年底,業州鎮城市規劃區總人口達到6.2萬人,其中:城鎮戶籍人口5.2萬人,常住外來人口1萬人。依據我縣**年住房調查,城區現狀住房總建筑面積為*5.1萬平方米,其中,本地戶籍人口和單位擁有住房1.17萬套、建筑面積74.34萬平方米。按戶均3.5人計算,城市居民戶均擁有住房0.7套,人均擁有住宅建筑面積29.3平方米。近年來,我縣房地產業呈快速發展態勢,城鎮住宅建設和房地產開發保持穩步發展,累計完成住房建設投資55*萬元,房屋竣工面積*.7萬平方米,其中:完成商品住宅投資4187萬元,建筑面積9.1萬平方米;累計完成商品房銷售面積1.1萬平方米,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1*0.00元/m2。啟動了經濟適用住房和廉租房建設。有*8戶居民喬遷新居,城鎮人均居住面積由1992年的24.57平方米提高到目前的30.62平方米。通過全方位啟動住房消費市場,促進了房地產市場繁榮,從而帶動房地產一、二級市場的聯動發展。住房制度改革取得實效,正逐步形成新的住房分配和供應機制;住房建設和房地產投資穩步增長,經濟適用住房和廉租房建設開始起步,城鎮居民居住條件得到基本改善;房地產交易活躍,市場繁榮;房地產投資和消費對縣域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逐年提高。住宅與房地產業在縣域經濟發展中地位日益增強,為我縣城市建設、社會經濟發展和提高居民居住水平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當前,我縣住房建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居住用地開發強度高,建筑密度大,居住環境質量受到嚴重影響;住房供應結構不合理,商品房建設量大,保障型住房用地供應不足。

        2、套型面積結構不合理,中低價位、中小戶型普通住房供應不足,缺乏調控市場房屋價格的措施。

        3、住房用地布局不合理,與城市環境空間缺乏整體協調,新區開發超前,舊城改造滯后。

        二、規劃范圍和規劃年限

        本城鎮住房建設發展規劃的范圍為業州鎮城市規劃區,規劃年限為*08年至*12年。

        三、主要規劃依據

        1、*縣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年)

        2、*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19*年~**年)

        3、*縣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個五”規劃綱要》

        4《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建設部等部門關于調整住房供應結構穩定住房價格意見的通知》([**]37號)

        5、《關于落實新建住房結構比例要求的若干意見》(建住房[**]165號)

        6、《國務院關于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若干意見》(國發[**]24號)

        四、規劃原則和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住宅市場中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建立和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住宅建設模式和消費模式,堅持以滿足不同收入層次居民住房需求為導向,積極改善居民環境和質量,以住房供求總量基本平衡、結構基本合理、價格基本穩定為原則,調整住房結構,引導合理消費,建立和完善以市場為主導、多渠道、多層次的住房分類供應體系,滿足不同收入層次的居民的住房需求,加強房地產市場管理,注重住房建設和房地產業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促進房地產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五、住房需求總量預測

        預測*12年城鎮規劃區內的建城區人口將達到7萬人,其中,城區常住外來人口將達到1.5萬人。根據規劃人口規模及住宅發展目標,*12年規劃區住房需求總量39.9萬平方米,城區現存住宅總建筑面積為*5.1萬平方米,因人口增長以及改善住房條件帶動的住房需求量約為36.9萬平方米;因舊房拆遷等原因產生的被動性住房需求量約為3萬平方米;*08-*12年需新建住房總量為40萬平方米。*12年城鎮人均住房面積達到35平方米。

        六、規劃目標

        1、總體目標。滿足城區居民日益增長的住房需求,實現常住人口戶均擁有或租住一套住房,基本解決低保和困難家庭的住房問題。

        2、基本指標。規劃期內,新審批、新開工的商品住房建設,建筑面積90平方米以下住房面積所占比重,達到開發建設總面積的70%以上。規劃期末,實現市區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35平方米,最低收入家庭人均住房保障面積標準不低于15平方米,保障面達到*0%。

        3供應體系和建設總量。規劃期內,住房供應體系由四部分組成。一是建設由市場主導的滿足中等以上收入家庭需求的市場型商品住房*00套,建筑面積27萬平方米;二是建設由政府主導的政策保障性住房1600套,建筑面積13萬平方米,廉租住房366套,建筑面積1.8萬平方米。三是舊城改造拆遷房屋建筑面積2.5萬平方米,新建拆遷安置用房250套,建筑面積3.0萬平方米;四是自建住房和其他住房150套,建筑面積37000平方米。

        4、住宅建設用地指標。住宅建設用地面積28.4公頃,其中:普通商品住房用地17.27公頃;以濟適用住房用地6.53公頃(含廉租住房);其他商品住房用地4.6公頃。

        5、住房建設年度計劃。按照城區人口發展規模和住房需求狀況,根據國家新建住房調控政策規定,計劃到*12年,我縣城鎮住房建設總量達到40萬平方米,其中:普通商品房27萬平方米,保障型住房(經濟適用房和謙租房等)13萬平方米。*08-*12年住房建設年度規劃(單位:平方米)如下:

        *

        七、實施規劃的主要措施

        (一)調控市場供求

        1、發揮土地調控作用,優化住房供應結構。優先落實普通商品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土地供應,其土地供應量占城區居住用地供應總量的比重不低于70%。在限套型、限房價的基礎上,通過競地價、限房價的辦法,以招拍掛的方式確定開發建設單位。

        2、合理控制拆遷規模,減少被動性住房需求。加強拆遷計劃管理,合理控制拆遷規模和進度。根據現行城市規劃要求和房屋文化價值、結構狀況,按照保留一批、置換一批、拆建一批的方式實施舊城改造。認真落實安置房源和補償政策,嚴格拆遷管理,整頓拆遷市場,規范拆遷行為,維護被拆遷人的合法權益。

        (二)優化空間布局

        1、推進居住新區建設。適應新的城市功能布局,重點推進“一城兩園”(業州城區、小埡門現代物流園和下壩特色產業園)的六大片區住房配套建設。即老城片區、七里坪片區、松樹坪片區和小埡門現代物流工業園、下壩特色產業園。

        2、加快實施舊城改造。提高中心城區土地利用率,堅持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綜合開發、配套建設的原則,整合土地資源,提升城市品味,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居住環境,強力推進老城區舊房改造。對“五陽書院”等優秀歷史文化街區(建筑)實行保護性改造。

        (三)建立完善住房保障體系

        1、規范經濟適用住房建設與銷售管理。嚴格按照規定標準控制戶型面積,全面推行經濟適用住房購房資格審批、公示制度,加強經濟適用住房銷售與拆遷安置工作的銜接,強化經濟適用住房價格審批與監管。

        2、加大廉租住房保障力度。堅持以財政預算為主,多渠道籌措廉租住房資金。落實一定比例土地出讓凈收益用于廉租住房建設。

        3、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多渠道籌集住房補貼資金。逐步將職工住房公積金納入財政預算,進一步拓寬住房公積金制度覆蓋面,增加住房公積金歸集額,加大住房公積金個人購房貸款發放力度,簡化貸款手續。

        (四)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

        1、完善市場監管體系。按照指標科學、渠道暢通、分析準確、及時、信息全面的要求,建立一套房地產信息反饋系統;按照簡化工作程序、提高辦事效率、增加透明度、強化責任制的原則,實現交易與產權管理一體化;按照規模化、專業化、連鎖化、網絡化的發展趨勢,培育覆蓋全市的房地產中介服務網絡。

        2、加強房地產開發過程監管。按照規劃控制性要求,嚴格規劃許可證、施工許可證和預售許可證審核監管,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

        (五)提升住宅品質

        1、加強配套設施建設,提高住宅綜合品質。加強住宅小區的供水、供電、供氣、排水、郵電、通信、交通、商網、文化、教育等配套設施及管理工作,按系統集成模式集中組織建設,完善配套功能;提高住宅的適用性、節能性、安全性、耐久性、環境性和經濟性。

        2、建立有效監管機制,大力推行建筑節能。嚴格執行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和規范,積極開展建筑節能關鍵技術、可再生能源應用技術工程的示范和推廣活動;對不符合節能、節水、節材、節地和環境保護要求及質量低劣的產品實行強制淘汰。

        3、理順物業管理體制,創新住宅消費服務。理順物權關系,推動市場主體到位,積極扶植物業管理企業上規模、上檔次,鼓勵物業管理創新服務內容和方式,全面提升物業管理水平。

        (六)促進產業發展

        1、改善產業投資環境,提高產業經濟規模。遵循房地產業發展規律,理順管理體制,公開辦事程序和收費標準,簡化各項審批手續,提高工作效率,切實改善和優化房地產業的發展軟環境;進一步清理整頓土地和房地產市場秩序,加大依法處置土地力度。

        2、加快實施土地儲備,加大市政建設投入。按照合理布局、有序推進的要求,認真做好土地儲備工作,拓寬融資渠道,多渠道籌措土地儲備專項資金,確保“十一五”期間全市住房建設用地。結合城市發展需要,加大市政配套設施建設的投入。

        3、加快科技創新步伐,推動住宅產業化。強化住房質量管理健全住房質量管理體制機構,抓好質量通病防治,重點推進創“無滲漏”工程和監管等工作,嚴把住房交付使用關。推行以節能效果顯著、再生資源利用率高的優質新型墻體和門窗材料生產技術,積極引進先進的住宅部品生產領域,逐步形成具有一定生產規模和自主住房配套消費產品。

        (七)優化住房投資環境加強協調監管

        第2篇:建筑發展規劃范文

        關鍵詞:科學規劃 新型城鎮化健康發展

        中圖分類號:TU984文獻標識碼: A

        正文:

        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做好城鄉一體化規劃編制工作是我市近幾年的一項重點工作,如何走出一條新型城鎮化道路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總理指出,新型城鎮化是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并特別強調要防止城市病,不能一邊是高樓林立,一邊是棚戶連片。做好城鄉一體化規劃編制工作是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的重要保障。

        一、西安市城鄉一體化發展規劃

        西安市第四輪總體規劃確定了我市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總體策略是:增強極化、擴展規模、軸向密集、帶動側翼。即強化以西安都市圈為核心的隴海線城鎮空間軸帶,以關中環線西安段為依托形成城鄉發展環線,帶動整個區域城鄉協調發展。以秦嶺作為生態屏障,環山路以南以生態環境保護為重點,嚴格控制城鄉的發展。環山路以北作為城鄉布局和發展的主要地區,以主城區為核心,中心城鎮為節點,快速骨架交通體系為依托,形成“一城、一軸、一環、多中心”的市域城鎮空間布局。沿西安“米”字形綜合交通干道形成六條小城鎮發展軸,呈放射狀向外發展,輔以沿環山路形成的生態軸,逐步形成點軸狀城鎮布局框架。

        村鎮發展空間布局采取“點軸擴散、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極核發展戰略,即以鄉鎮為基點,沿主要交通干線,形成發展軸線,建立了鄉鎮、中心村、基層村三級村鎮等級體系。規劃依托60個小城鎮,重點發展中心村,并在中心村設立農村新型社區安置點,逐步完善和整合基層村。

        重點規劃發展區域:按照“一城多心”發展規劃,優化提升主城區,加快三個副中心城市(閻良、臨潼、戶縣)、五個城市組團(高陵、藍田、周至、常寧、洪慶)及60個小城鎮的規劃建設。

        二、縣城及重點鎮規劃

        依據《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城市發展戰略規劃》及《大西安發展規劃》,我市對四縣的縣城性質進行了重新定位,職能得到了提升、規模得到了拓展,具體為:

        戶縣:西安國際化大都市的副中心。全國農民畫創作交流中心,高新技術產業后備基地,富有山水人文魅力的新興健康型城鎮。城鎮建設用地從34.5平方公里調整為65平方公里。

        藍田縣:西安國際化大都市的衛星新城。西安休閑旅游目的地,新型商貿服務中心。城鎮建設用地從13平方公里調整為18平方公里。

        高陵縣:西安國際化大都市的衛星新城。西安裝備制造業基地,省級城鄉統籌發展示范區。城鎮建設用地從10平方公里調整為15平方公里。

        周至縣:西安國際化大都市的衛星新城。西安市的生態屏障和優質水源地,農產品供應基地和休閑后花園。城鎮建設用地從12平方公里調整為15平方公里。

        打造一批重點鎮、強化典型帶動作用。以全市13個省級重點鎮及60個市級重點鎮建設為契機,規劃建設多樣化的城鎮類型,突出各城鎮特色,加強典型帶動作用:其中交通樞紐型城鎮,如臨潼新豐鎮和長安引鎮;工業型城鎮,如高陵涇渭鎮;生態旅游型城鎮,如藍田湯峪鎮;文化型古鎮,如周至樓觀鎮;農業高科技型城鎮,如戶縣龐光鎮;商貿型城鎮,如閻良關山鎮。加快重點鎮的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建設,改善投資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逐步形成一批規模產業、特色產業、新型產業,從而為周邊農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按照陜西省建設廳《陜西省重點鎮建設標準》、《陜西省重點示范鎮規劃編制技術要求》,我市組織編制完成了6個省級重點鎮的控制性詳細規劃,規劃提出了鎮區整體的空間形態以及鎮區各類建設用地的容積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等控制要求,提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風貌導引和適合鎮區發展的環境意向設計。依據西安市第四輪總體規劃要求,我市將于2020年底建成工商貿型城鎮18個、農工貿型城鎮24個、旅游度假型城鎮8個。

        三、村鎮布局規劃及撤并村規劃

        村鎮布局規劃是對村鎮空間結構的合理安排,是村鎮建設規劃的前提,我市村鎮布局總體規劃是在西安市城鎮體系規劃、西安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指導下,依據建設部《縣域村鎮體系規劃編制辦法》規定,并結合西安市交通、教育、醫療、環保、產業等各專項規劃協調統籌下進行的,著重加強了各層次、各專項規劃編制的銜接工作。村鎮發展空間布局以鄉鎮為基點,建立了鄉鎮―中心村―基層村三級村鎮等級體系,形成了梯度有序、開放互通的村鎮空間結構體系,確定了村鎮建設用地規模及空間分布。規劃確定全市鄉鎮102個,中心村395個,其中長安44個,臨潼58個,灞橋17個,閻良17個,周至72個,藍田97個,戶縣74個,高陵16個。規劃依托小城鎮,重點發展中心村,逐步調整和完善基層村,引導鼓勵從事二、三產業的農民進入城鎮。

        撤并整合村莊布局,達到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的目的。規劃根據各地實際情況,撤并整合分散的自然村落。對人畜用水嚴重短缺地區、地質災害區、防洪區、行洪區等不宜人居的區域內不得布局村莊;對文物、生態保護區、生態敏感區范圍內的村莊,以及150人以下或50戶以下的零散居民點要逐步撤并,選擇交通方便、自然環境適宜居住、有利于生產生活的地方合并規劃新村,引導農民逐步集中居住。對布局規劃要撤并的村莊,今后不再新批宅基地。依據各區縣村鎮布局規劃,到規劃期末,全市合計撤并行政村116個,自然村293個,共節約建設用地48500畝。

        四、縣城規劃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縣城發展建設速度過快,突破了規劃范圍。由于招商引資規模不斷擴大,縣城建設速度加快,原有規劃的規模、范圍已經不能滿足建設發展的實際需要。突破規劃區范圍的建設時有發生,這給縣城規劃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戰。

        二是部分區域詳細規劃編制的缺失。由于我市四縣規劃編制經費不足,技術人員缺乏,致使四縣部分區域控制性詳細規劃、修建性詳細規劃無法編制,也導致這些區域的規劃審批依據不足、無章可循。雖然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形成了一些固有的做法,但是最終還是沒有從立法的角度予以確認,沒有法律依據。

        三是建設用地控制協調機制欠缺。一方面由于一些縣城(高陵、戶縣)發展速度迅速,招商引資項目很多,都希望能盡快落實建設用地,盡早建設;另一方面,土地的出讓和劃撥程序由國土資源局管理,他們在出讓和劃撥土地過程中和規劃部門缺乏有效的銜接,經常是根據項目的緊急程度予以批地,造成土地已經出讓而規劃部門卻不知道的尷尬境地,嚴重損害了規劃審批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四是小城鎮規劃編制滯后。上一輪小城鎮規劃年限均已到期,需要進行規劃修編,新設鎮也急需編制規劃。但由于規劃編制經費嚴重短缺,沒有足夠的經濟來源,制約著規劃的修編和編制工作。

        五是規劃管理機構人員編制不到位,四縣規劃建設管理辦公室、縣村鎮建設管理站人員編制均較少,各鎮沒有專職的規劃管理人員,且管理人員調整頻繁,工作延續性差。

        六是村鎮規劃實施管理審批程序還不夠規范,各鎮基本沒有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除省級重點鎮),規劃審批公示制度不到位。

        五、相關建議及對策

        一是建議市政府在第四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時,能考慮到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工作的實際需求,適當將建設用地指標向各縣城及各重點鎮傾斜,以保證我市的城鎮體系規劃更趨科學性、協調性。

        二是在規劃編制經費上給予更大的支持力度。往年我市對各縣及重點鎮的規劃編制都給予了經費上的補助,今后我們要積極爭取上級有關部門的專項經費,加大對各縣及各鎮的規劃編制經費支持力度。

        三是進一步加大對各縣城及各鎮的規劃編制及管理的指導及監督力度,確保各縣嚴格規劃執法,發揮規劃的指導和控制作用,保證各縣的建設目標順利實施。

        2014年12月7日

        參考文獻: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

        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城市發展戰略規劃

        西安市第四輪城市總體規劃

        陜西省重點鎮建設標準

        陜西省重點示范鎮規劃編制技術要求

        作者簡介:

        第3篇:建筑發展規劃范文

        為進一步加強規劃控制,切實解決農民住房困難問題,加快城市化進程,統籌城鄉經濟協調快速發展,構筑和諧社會,經十屆政府第18次常務會議討論研究,特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針對當前城市規劃控制區農民住房困難問題,按照“服從規劃、集約用地、分類指導、有序推進”原則,采取提前安置和按村莊整治規劃要求新建、危房改造等形式,逐步解決農民住房困難問題,以減少重復建設,節約、集約用地,為城市發展留足空間。

        二、基本原則

        1、堅持依法辦事,強化控制原則。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規定》、國土資源部《關于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見》、《浙江省實施辦法》、《浙江省實施辦法》及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依法行政,嚴格控制各類違章、違法建設,減少重復建設,優化資源配置。

        2、堅持分類指導,突出重點原則。根據城市總體規劃,結合不同區域的功能和特點,實行分類指導。總體劃分為三大類,第一類為城市規劃控制核心區內的“城中村”;第二類為城市規劃控制區內的“城郊村”;第三類為城市規劃控制區外的“城外村”。根據分類指導原則,當前重點解決城市規劃控制區內“城中村”、“城郊村”農民住房困難戶、危房戶的住房困難問題。

        3、堅持節約用地,兩限兩控原則。必須十分珍惜土地資源,加強規劃控制,限定對象、限定地域、控制建房面積、控制建房高度。根據現有城市拆遷安置房源、政府承受能力和農村宅基地情況,分輕重緩急,逐步解決。

        4、公開、公平、公正,規范程序原則。在規劃控制和有序疏導過程中,各部門、鄉鎮、行政村必須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嚴格按規范程序操作。

        三、基本政策

        1、城市規劃控制核心區范圍內的“城中村”:該區域內的農村村(居)民、社區居民住房一律不準翻建、擴建、遷建和新建。凡符合危房戶、困難戶條件的農民,一律采取“自愿申請,提前安置,量力而行,分步解決”的辦法予以解決。由農民自愿提出申請,經審核同意后,根據政府現有拆遷安置房源情況分步予以解決,安置補償標準參照當年有關拆遷政策,原有的房產土地同時收歸政府所有。具體實施細則由縣建設局負責制定。

        2、城市規劃控制區范圍內的“城郊村”:該區域范圍內的農民住房危房戶、困難戶,按照“服從規劃,一戶一宅,兩限兩控,拆舊建新”的辦法予以解決。符合住房困難戶或危房戶的對象,自愿提出申請,經審核同意后,由行政村根據其現有宅基地情況和群眾實際困難程度,按輕重緩急,逐步安排。各行政村按照村莊整治規劃,充分利用原有宅基地、村內村邊空閑地等存量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堅持建新拆舊、一戶一宅的原則,統籌安排建房宅基地。具體實施細則由縣規劃局負責制定。

        3、城市規劃控制區外的“城外村”:該區域應本著有利于保護耕地,有利于村莊整治,改善村容村貌,提高農民生產生活質量的原則,鼓勵群眾向中心鎮、中心村集聚。由縣國土資源局按照國土資源部《關于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見》的有關政策和村莊整治規劃的要求,制定具體實施細則。

        4、規劃控制區和核心區的范圍,根據城市規劃修編和重大項目建設情況需調整的另行公布;住房困難戶和危房戶的標準根據農民住房實際情況和經濟發展狀況,需變動的另行公布。

        四、基本程序

        1、由群眾自愿提出書面申請,由村委會初步審核通過后根據現有條件和群眾實際困難程度提出安排方案,并經黨員、村民代表會議討論通過;安排方案須經公示,公示時間不得少于7天。

        2、公示無異議后,報送當地鄉(鎮)人民政府審核。

        3、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后報縣政府有關主管部門批準。

        五、法律責任

        1、縣建設、規劃、國土等業務主管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嚴格規劃控制,加強依法行政,加大規劃控制力度,體現規劃的嚴肅性。

        2、各鄉鎮必須加強規劃控制和土地管理工作,要加強對本轄區內違法用地及違法建設情況的檢查,對城市規劃區外的違法建設要依法及時查處。

        3、對規劃控制、土地管理、住房安置等過程中、失職瀆職、,以及參與違法建設、妨礙公務等行為的黨員干部,縣監察和司法部門將依照相關法律法規,予以嚴肅查處。

        4、對違法建設、違法用地的行為,由相關職能部門和鄉鎮依法查處。拒絕、阻礙執法人員依法查處違法建設、違法用地工作的,侮辱、毆打執法人員的,由公安機關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4篇:建筑發展規劃范文

        關鍵詞:城市規劃 建筑設計 發展趨勢 環境保護

        中圖分類號: TU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Abstract: city planning is to implement the city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the space and specific, is the overall deploy and arrangement of the city construction, is the basis of city planning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demand of people to the cit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in the humanitie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environment has been improved. Architectural design should not only reflect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people-oriented, create a suitable environment more, mee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ity residents physiological needs and living environment.

        關鍵詞: 城市規劃 建筑設計 發展趨勢 環境保護

        Keywords: city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e design development trend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前言:中國城市規劃建設的快速發展,帶來了中國經濟的騰飛,社會財富的積累,綜合國力的提升,不論從速度還是規模上,都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中國的城市規劃建設已經取得了讓世人矚目的巨大成就,同時正面臨著更快更大規模的發展。城市規劃作為一座城市在建設時的主題,需要從城市的建筑設計與規劃設計這兩個比較有特性的方面來進行比較和分析,在確定了城市規設計于城市建設過程中的主導地位之后,就應該明白城市規劃設計是依托在建筑設計的基礎之上的,而建筑設計同時也應當服從于城市規劃。

        一、城市規劃發展的規劃理論

        城市規劃不能僅僅限于理想模式的探討,還要注重務實,及時調整思路,加強應用理論的研究,動態地解決城市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城市規劃中規劃研究是基礎,規劃技術是保證,規劃實施是關鍵。 

        1.1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思想

        可持續發展是人類發展的必然選擇,實現經濟社會文化人口等的協調發展是當代城市發展的主潮流。城市規劃建設中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在所難免,但要采取科學合理的規劃措施把這種消極影響降到最低,要把可持續發展的思想貫徹到規劃的各個層面上。

        1.2人性化的規劃理念

        城市規劃是一項與城市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主體行為,他涉及到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人與自身發展的關系。

        1.3城市規劃,就是通過對城市空間的設計和分析,來對人們的活動空間區域之間的關系進行有效的協調。下面通過對城市空間的有關概念進行解析,來探討建筑設計和城市規劃相互的制約和影響關系。

        城市空間也是“空間”概念中的一種,他不僅是指單純的城市生活空間,同時還包括在城市里生活的人們在城市中體會到的所有包羅萬象的全部感受。 尤其在中國的古代建筑中表現得極其明顯,都是以“院”作為一個中心來組織各單座的建筑,由許許多多個院落來組成一個氣勢宏偉的建筑群,繼而來產生出一種豐富多彩的空間效果。

        1.4追求和諧的基本準則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上,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宏偉目標。在構建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下,城市規劃要特別注重生態的平衡性、產業的協調性,布局的合理性等等。城市的空間結構布局和土地利用并不取決于科學性,而是取決于利益沖突和價值判斷。城市規劃實質上是一種意識形態,在這一過程中要照顧各方利益,統籌兼顧,以實現和諧的最終目標。

        二、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的關系

        (一)做好城市規劃需立足于建筑設計

        城市規劃對于建筑設計有著極強的引導作用, 想要做好城市規劃,建筑是基礎。因此我們在進行建筑設計的時候,需要通過城市規劃來將建筑組合成為一個有機的群體空間。

        1.結合實際環境。

        在進行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的時候,應當充分考慮現實的實際環境,在此基礎上再做適合的規劃,一切從實際出發。常用的處理方法有:

        (1)從人自身的感受出發,去想象局部建筑這個小環境該如何處理。通過人最真實的心理和生理需求來感受所塑造的空間。

        (2)從城市的區域規劃出發去設想這個建筑跟整個大環境是否能夠很好地融合。也就是說,從建筑整體的輪廓上看,是否和周圍現有的建筑相呼應,從立面上的色彩處理和虛實對比來看它與整個環境的格調是不是協調,在流線上是不是符合該環境的肌理。

        2.注重理性思考。

        這一方面主要是將我們的視線集中于人們視覺所能夠達到的范圍以內來進行思考,也就是著重考慮視線所及的范圍內。用較抽象的手法來延續或引用歷史的痕跡,來承傳我們歷史的文脈。對于一些視線不能及處,如多層不上人的高層建筑的頂部以及房屋屋頂等處采取簡潔的處理方式。按照一定的秩序,來滿足可能看到的一些俯瞰效果即可。

        建筑是一個城市最重要的構成要素之一,同時也反映著該城市的歷史和文化。所以我們在進行建筑方案的設計時應當既關注這個建筑物本身,又同時關注它是否和周圍的環境協調,也就是建筑設計需要在進行城市規劃設計為前提的指導下開展。

        3.對造型的設計要獨特。

        設計建筑的造型時應當要有屬于自己的獨特風格,這樣才能夠容易被人們記住,留下深刻印象。它應當是在不變中起變化,簡單中透著復雜,具有較好整體性的。

        (二)建筑設計服從于城市規劃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的城市變得越來越多,規模也是越來越大。在這樣的情況下,各城市幾乎都是以空間的利用為基礎來規劃出為人類所服務的城市空間系統。城市規劃就是動態地協調和解決各種建筑或建筑群間的聯系,用可持續發展的觀點來延續這座城市的歷史,來展望這座城市的未來。

        由此可見,城市規劃在我們城市的發展進程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而建筑作為構成城市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就必須從屬于城市的市容,它們在空間上是點與面的關系,好的建筑就是一座城市的靈魂,但是建筑也不可以脫離我們的城市環境,它必須要與城市的實際環境相結合,所以建筑設計和城市規劃都同等地重要。

        要做好城市規劃,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建筑的問題,建筑設計要服從于城市規劃設計。建筑師在對群體建筑或是單體建筑進行設計時,必須要考慮到該建筑的開發地盤內的小環境以及它所在的大環境問題。一味地追求“奇”是很不成熟的設計想法,那樣不僅會讓自己設計出來的建筑是一個失敗的作品,還會讓它與整座城市的風格顯得格格不入,毀壞這座城市的形象。

        所以,需要在城市規劃的具體指導下,關注與城市周邊環境的相互協調,也許就是最簡單、最看似平凡的建筑設計都能夠取得一個非常好的效果。

        三、城市規劃中環境保護整治規劃 城市基礎設施是城市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一個現代化的城市沒有現代化的城市基礎設施,一日都無法運營。城市環境基礎設施,是指與環境保護密切相關的基礎設施,是城市保護環境的重要手段,如城市供氣系統、集中供熱、集中城市污水處理廠及污水截留管網,垃圾收集、運輸及無害化處理設施、綠化等等。 在城市生活的居民中,城市建設已經將城市的環境保護作為一項重要的規劃之一,在新建的道路、住房、交通等基礎設施里,城市規劃都會種上大量的花草樹木,防止各種污染的再次發生。

        (一)大氣污染綜合整治規劃 大氣污染的治理應根據城市的能源結構與交通狀況確定首要污染物即濃度高、范圍廣、危害大的污染物,便于治理時有的放矢、對癥下藥。大氣污染中城市規劃的治理方法主要是: 1.工業合理布局:這是解決大氣污染的重要措施。工廠不宜過分集中,以減少一個地區內污染物的排放量。另外,還應把有原料供應關系的化工廠放在一起,通過對廢氣的綜合利用,減少廢氣排放量。 2.減少交通廢氣的污染:減少汽車廢氣污染,關鍵在于改進發動機的燃燒設計和提高汽油的燃燒質量,使油得到充分的燃燒,從而減少有害廢氣。 3.綠化造林:茂密的林叢能降低風速,使空氣中攜帶的大粒灰塵下降。樹葉表面粗糙不平,有的有絨毛,有的能分泌粘液和油脂,因此能吸附大量飄塵。

        (二)水污染綜合整治規劃生活污水主要的污染物是有機物,工業污水主要的污染物則比較復雜。分為很多種,不同的工業污染物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水污染。根據各個城市水污染的嚴重程度,城市規劃應該采用下列措施進行: 1.提倡節約用水,鼓勵城市居民重復利用廢水。并把不能在用的廢水經過簡單處理后在倒入排水管道。 2.劃分區域用水,對于城市的每個重點區域都建設廢水處理廠,利用各種自然凈化手段,對污水進行處理,采用新的科技方法將水凈化,不能讓污水直接排入江河湖海中。 (三)固體廢物綜合整治規劃 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的方式主要有兩種:垃圾填埋和垃圾焚燒。目前我國生活垃圾填埋場建設正處于穩步推進階段,在建設過程中要注意節約土地資源、減少填埋場污染、加強填埋氣體回收利用。垃圾焚燒處理主要適合于可燃垃圾,對于土地資源非常寶貴的東部沿海城市,焚燒處理會逐步發展成為這一地區生活垃圾處理的重要手段。 (四)噪聲污染綜合整治規劃 噪音控制在技術上雖然現在已經成熟,但由于現代工業、交通運輸業規模很大,要采取噪音控制的企業和場所為數甚多,因此在防止噪音問題上,必須從技術、經濟和效果等方面進行綜合權衡。城市規劃的時候可以分別采用隔聲、吸聲、減振、消聲等技術進行治理,減少噪聲污染。

        第5篇:建筑發展規劃范文

        何為綠色建筑

        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勖周期內,最大限度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提供健康適用、高效使用,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

        綠色建筑的“綠色”并不是指一般意義的立體綠化、屋頂花園,而是代表一種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對環境無害,能充分利用環境自然資源,并且在不破壞環境基本生態平衡條件下建造的一種建筑,又稱為可持續發展建筑、生態建筑、回歸大自然建筑、節能環保建筑等。

        “十三五”推進領域及重點

        全面推進:從城鎮擴展到農村,從單位建筑擴展到城市街區(社區)等區域單元,從規劃、設計、建造擴展到運行管理,從節能綠色建筑擴展到裝配式建筑、綠色建材,把節能及綠色發展理念延伸至建筑全領域、全過程及全產業鏈。

        推進重點:建筑整體及門窗等關鍵部位節能標準提升、高性能綠色建筑發展、既有建筑節能及舒適度改善、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等重點領域實現突破。

        主要目標

        (一)到2020年,城鎮新建建筑能效水平比2015年提升20%,部分地區及建筑門窗等關鍵部位建筑節能標準達到或接近國際現階段先進水平。

        (二)城鎮新建建筑中綠色建筑面積比重超過50%,綠色建材應用比重超過40%。

        (三)完成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面積5億平方米以上,公共建筑節能改造1億平方米,全國城鎮既有居住建筑中節能建筑所占比例超過60%。

        主要任務

        (一)加快提高建筑節能標準及執行質量。修訂城鎮新建建筑相關節能設計標準,提高建筑門窗等關鍵環節的節能性能;強化工程各方主體建筑節能質量責任,探索建筑節能工程施工質量保險制度;對超高超限公共建筑項目,實行節能專項論證制度;加強建筑節能材料、部品、產品的質量管理。

        (二)全面推動綠色建筑發展量質齊升。實施建筑全領域綠色倍增行動;嚴格控制建筑節能標準執行質量;實施建筑全產業鏈綠色供給行動: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加快建設裝配式建筑生產基地,培育設計、生產、施工一體化龍頭企業;完善裝配式建筑相關政策、標準及技術體系。積極發展鋼結構、現代木結構等建筑結構體系。積極引導綠色施工。推廣綠色物業管理模式。

        (三)穩步提升既有建筑節能水平。持續推進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不斷強化公共建筑節能管理:開展公共建筑節能重點城市建設,推廣合同能源管理、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等市場化改造模式。

        (四)深入推進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擴大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規模;提升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質量。

        (五)積極推進農村建筑節能。積極引導節能綠色農房建設;積極推進農村建筑用能結構調整。

        保障措施

        (一)完善政策保障機制。建立財政資金激勵政策體系,研究對超低能耗建筑、高性能綠色建筑項目在土地轉讓、開工許可等審批環節設置綠色通道。

        (二)強化市場機制創新。鼓勵咨詢服務公司為建筑用戶提供“一站式”服務。引導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特許經營等方式投資、運營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項目。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將滿足條件的項目納入綠色信貸支持范圍。

        第6篇:建筑發展規劃范文

        關鍵詞:新農村;住宅設計;園林規劃;生態產業

        一、新農村住宅特點及設計規劃原則

        1.1 新農村住宅特點

        要做好新農村住宅的規劃設計,就必須深入地研究新農村住宅的特點。新農村住宅使用功能較為復雜,所處的環境貼近自然,具有獨特的鄉土文化。

        在我國,農村住宅不僅僅有確保農民生活和居住的功能空間,很多功能空間還兼具生活和生產的雙重要求,除此之外,還配置了供農機具、谷物等的貯藏空間以及室外的晾曬場地和活動場所。

        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經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農民的生活質量不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經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農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這就要求農村住宅的建設應具有適用性、靈活性和可改性,要滿足當前的需要,又要適應可持續友展的要求,盡可能避免反復建設勞民傷財。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村莊、不同的民族也都有著不同的風俗民情,即便在同一個地區,對于生產方式、生產關系和生活習俗、鄰里交往都有著不同的理解、認識和要求,其宗族、鄰里關系極為密切,十分重視代際關系。因此,在農村住宅的規劃設計過程中,必須要根據具體的服務對象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以適應各自不同的要求。

        農村住宅通常受到歷史文化、地域文化和鄉土文化的影響,同時也受到使用對象對生產、生活的具體要求的影響,即使在同一個村落,有時也會有所不同,因此,必須注重保留原有地方風貌,創造富有地域特色的現代農村住宅。

        1.2 設計規劃原則

        首先,要充分結合現有當地自然環境及自然景觀,積極保護生態,改善農村居民生活質量,與此同時,要注重村莊的空間型式和網絡結構,創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其次,優化村莊布局結構,擴展建設的發展空間,從而適應村莊的可持續發展,此外,要盡可能節約土地。再次,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切實尊重農村居民的生活習慣,強化鄰里交往。滿足當前農村多樣化的需要,規劃多樣性的戶型。最后,要建設完善的、具有農村特色的基礎設施,進一步提高居住質量。

        二、新農村建設園林規劃的必要性

        2.1 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角度談必要性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所謂新是指“創新”、“先進”、“現代”,新農村包括創新的建設思路、先進農村科技和文化思想及現代的致富理念,建設新農村就是指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和諧農村。在我國傳統的農村建設發展過程中總是沿用“建設―破壞―恢復”的發展模式,這樣是不可能實現農村的可持續發展這一目標的。因此,必須突破傳統的建設模式,以創新的手法和思想,應用園林建設的思想和手段來解決農村建設中環境改造的問題,使得其創造出人與自然、人與人和諧的具有地方特色和風格的適宜居住的新農村。在農村建設上勇于創新,將園林規劃思想融入新農村建設是一個創造性的提出,它的意義在于它可以從根本上遏制農村環境的惡化,徹底改變了傳統的“建設―破壞―恢復”的建設模式,保持了生態系統的持續性和穩定性,有利于農村的可持續發展。相貫于現代建設理念的核心便是和諧,所以將園林規劃的思想融入農村建設是和諧發展的體現。

        2.2 從農村文化發展角度談必要性

        傳統思想即為相傳成統的思想,而農村文化又是最能體現我國傳統思想的民俗文化。我國農村文化正是繼承并發展了華夏的傳統思想,農民對土地、山水、動植物等天地自然的情意是難以言表的。他們珍愛自然,創造自然。中國的園林正是起源于人民的生產斗爭(開山、治水)。中國的造園史也體現出中國的傳統理念,即人為自然一員,人與自然協調統一,講究天人合一,并提出以人為大、以大為天及自然為君、人則為臣等天人共容的哲學思想。他們每日的耕作也從側面映射出傳統造園的理法即為雖由人作,宛自天開。人的自然化,自然的人化等種種理念,在他們身上表現的是那么渾然一體那么的交融相洽。山水園林城市的建設思想正好繼承和發展了這一思想,將其應用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將給農村的特色文化提供更大的展示機會,使農村文化得到充分發展。

        2.3 從園林美感角度談必要性

        園林美感是指人在園林建設基礎上獲得的在視覺、心靈等感官上的享受,這也正是人居環境的基本要求,符合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思想。

        園林景觀既然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那么,體現美學規律的普遍的藝術創作原理,必然成為其致關重要的組成部份。如對比襯托、均衡勻稱、色調色差、節奏韻律、景物造型、空間關系、比例尺度、“底、圖”轉化、視差錯覺、感受認知、審美情趣、意念意境等。園林景觀設計,充分利用這些藝術原理,融匯貫通,創作出賞心悅目的、富有審美特征,又具精神內涵的人居環境和人化的自然。

        三、關于農村生態產業發展研究

        3.1 開發農村特色生態旅游業

        農村生態旅游是以廣大農村地區資源為特色,以農民為經營主體,以農業旅游資源為依托,以旅游活動為內容,以促進農村發展為目的的社會活動[8],對于農村農業、經濟、文化、環境等諸方面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積極開發農村旅游資源,發展農村生態旅游業,是加快農村生態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戰略舉措。農村生態旅游開發應重點實施特色項目開發。包括: 特色休閑農業開發,河南省農村存在著多種特色農業,比如焦作的懷山藥、開封的西瓜、中牟大蒜等;特色自然與人文旅游資源開發,一方面以自然風景區、自然保護區為依托開展以農家樂、家庭式旅游為主的景區與農戶聯動發展的戰略,另一方面,以歷史文化名鎮、名村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文化資源開發為主開展農村文化之旅。

        3.2 農業生態工程建設

        首先,要探索適地發展的農業生態工程模式與技術。農業生態工程是有效地運用生態學原理進行設計與建設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保持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和高效、高生產力功能的農業生態系統所涉及的工程理論、工程技術與工程管理。為減少農業廢棄物的環境負面影響以及提高其利用效率,可以采取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再循環和物質能量多層分級利用的生態工程模式。其次,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作為發展農業生態工程建設的配套硬件,必須注重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重點是建設一批大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工程,抓好小型抗旱水源建設、小型灌區續建配套和面上除澇工程建設,合理布局,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形成田園化生產格局。

        3.3 環境生態建設

        加強農村生態環境的綜合治理與建設。農村生態環境建設與污染治理不能僅僅局限于村鎮的環境整治,應從源頭上在區域范圍內進行生態恢復與污染治理,主要體現在:加強農村水資源保護;強污染治理,禁止污染企業向農村轉移;加強對農村生活、養殖為主的生活垃圾的收集,然后集中進行資源化、能源化生態處理,同時,可適當發展適合鄉鎮和農村聚集點的能源生態工程、農村給排水工程,減少和防止村鎮面源污染,逐步引導鄉鎮和農村建立清潔的、可持續的生活消費方式;保護瀕危生物資源和生態脆弱區資源環境,建設農業資源與環境監測預警系統。

        參考文獻:

        [1] 高建明.論生態文化與文化生態[J].系統辯證學學報,2005,13

        第7篇:建筑發展規劃范文

        【關鍵詞】城鎮化;規劃;建設;契機

        借鑒我國城鎮化規劃與建設以及國外新型鄉村社區中發展的經驗,對我國村鎮規劃與建設提供借鑒,從而促進我國新農村建設和農業現代化發展。

        1特色城鎮與村鎮規劃與建設文獻綜述

        1.1城鎮化發展研究

        陸大道主編的《2006中國區域發展報告:城鎮化進程及空間擴張》認為,城鎮化是經濟結構、社會結構和生產方法方式、生活方式的根本性轉變,涉及產業的轉變和新產業的支撐、城鄉社會結構的全面調整和轉型、龐大的基本設施的建設和資源環境對它的支撐以及大量的立法、管理、國民素質提高等眾多方面,必然是長斯的積累和長期發展的漸進式過程。主編的《中國城鎮化道路》,主張對“小城鎮大問題”的再探索,并以蘇北為個案,論證了小城鎮的發展在中國的社會意義。通過對“江村”和“溫州模式”的比較研究,提出以農村工業化為基礎的“農村內生城市化”思想。

        1.2發展特色城鎮的研究

        仇寶興主編的《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發展》認為,“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既是對中國城鎮化發展未來進程和前景的重要規劃和描繪,也是對城鎮化發展“中國經驗”的高度概括和總結。論著通過對國內外城鄉發展的若干模式進行比較,從城鄉統籌、保護與開發、拉力與推力、協同與發展四個維度分析當前中國城鎮化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并從區域層面、城市層面和農村層面三個度量因子論證有序城鎮化的科學合理性。

        武權德和王源昌等編著的《國家戰略與中國特色城鎮化――來自云南的實踐》較為全面地揭示了國家優先發展戰略與核心區域城鎮化、區域協調發展戰略與西部地區城鎮化的內在規律,進而從實踐維度剖析了國家戰略推動下云南城鎮化的路徑及發展前景。論著首先探究第三級階梯中的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京津冀地區城鎮化的歷史和現狀,重點分析國家優先發展戰略與城鎮化的關系;其次分析第二級階梯中的成渝經濟區、關中一天水經濟區以及北部灣經濟區的經濟、社會和城鎮化發展的現狀和遠景,重點梳理西部大開發戰略與城鎮化的關聯。

        王克忠主編的《論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在中國特色城鎮化的戰略目標、道路和實現中國城鎮化的策略等方面,提出了某些新觀點,如中國特色城鎮化目標應定為適度城鎮化率為好,并強調了中國城鎮化目標的質的規定性;在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問題上一方面強調了發展大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另一方面強調了發展縣域鎮、中心鎮、特色鎮;在中國特色城鎮化策略上針對我國人多地少和資源緊缺的基本國情,強調了又好又快的城鎮化、緊湊有序發展的城鎮化和非均衡重點突破的城鎮化;在郊區化問題上強調了中國郊區化的特點和避免西方國家郊區化的弊端。此外,本書還強調了城鎮化產業基礎、資源環境條件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明確指出農業、農村和農民將長期存在等等。

        1.3新型鄉村社區的專著研究

        美國學者阿特主編的《國外鄉村設計》,收集了大量使用了創新型設計方法的小城鎮規劃設計的實例,包括職業城鎮規劃師、地方規劃委員會自愿成員、房地產業主、開發商、土地信用社和所有關注目前正在改變和塑造鄉村發展模式的居民。

        1.4對國內鄉村社區的實證研究

        戚本周、周達在“北京城郊結合部的發展演變及啟示”( 戚本周、周達,2007)一文中,在研究北京城鄉結合部于改革開放后發展變化歷程的基礎上,提出了城鄉結合部在北京發展中的四個作用:城鄉結合部是北京城市發展的基礎;城鄉結合部對推動北京工業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城鄉結合部地區承擔了疏解過度擠壓的城市空間的職能;以及城鄉結合部承擔著改善環境質量的職能。并對北京城鄉結合部發展中存在的六個方面的問題也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2新時期背景下的特色城鎮與村鎮規劃重點

        村鎮規劃的重點,一般包括三個層面:一個是農村的公共產品供給,另一個是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最后是實現自然生態和人文生態的良性互動。

        2.1農村的公共產品供給

        從農村的公共產品供給方面,大的方面包括農村的教育、醫療衛生、文化事業的發展以及農村的社會保障等,在農村的民生問題上有了大的突破和發展,農民養老有保障,上學少交錢,看病少交費,這三件事解決了,對農村的和諧社會建設以及縮小城鄉差距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2.2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

        小城鎮處于城鄉聯動的關鍵點,它連接農村經濟和城市經濟發展,發展小城鎮對于促進我國農村城市化建設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推動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小城鎮的建設過程中,只有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和一系列有效措施和手段,使建筑和土地合理利用的有機協調的小城鎮,創造發展空間小城鎮。

        2.3實現自然生態和人文生態的良性互動

        在保持經濟發展的同時,實現環境保護與人文生態的可持續發展。各村鎮建設中要結合當地特色和優勢,建設優勢產業。

        【參考文獻】

        [1]張維迎.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2]徐世剛著.溫州模式面臨的挑戰[J].社會科學戰線,2003年第2期

        [3]童星.發展社會學與中國現代化[M]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5月,第449頁

        第8篇:建筑發展規劃范文

        關鍵詞 大學校園 規劃建設

        高等院校的總體環境對高校培養人才的數量和質量有一定的影響。校園規劃建設的目的,就是要把高等教育的功能要求以一種與過去,現在和將來相協調的空間形式展示出來,保證學校發展的系統性,合理性和經濟性,從而創造出一個高效率的、舒適優美的校園環境。

        目前,我國正處于一個高等教育大變革的歷史時期。一方面高等教育的規模在不斷擴大,另一方面客觀形勢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要求對高等教育的各個方面進行重大改革,對高等教育的物質環境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當今在高科技、高技術、社會快速發展的挑戰面前,如何結合實際搞好大學校園規劃建設,已成為關系到教育的發展,人才培養的重要戰略問題,大學校園總體規劃建設以及老校園的環境創新等問題,是關系辦好高等教育的首要環節。高等教育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校園規劃建設必須先行。

        一、老校園建設規劃需注意解決的問題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教育體制,教學方式的變革,教學設備不斷更新換代及專業內容的增加,對老校園總平面規劃建設提出一系列新要求,因而和新建學校一樣,為了保證老校園協調和有秩序地發展,必須制定一個新的、完整的發展規劃,作為控制改建擴建的指南。但制定新的發展規劃是在校園總平面基本成型的基礎上進行的,各個校園有其自身布局特點和建筑風格。根據我國現有校園建筑密度較低,結構松散,功能分區及各區用地比例不盡合理的狀況,在制定新的續建規劃時,必須充分收集現有校園各方面的情況,在以實用為主的前提下,確定校園協調發展的方式,并研究出各個局部的詳細規劃設計方案。因此,需要對學校的建設規模和規劃布局,建筑物層數和建筑物大小、體型及校園綠化,道路管線,環境等問題進行綜合的研究,同時需要對校區內的總平面規劃和建設發展規律進行新的探索和創新。

        針對老校園總體規劃新建、改建和擴建的特點,老校園建設規劃需注意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1)老校園總體建設規劃前期工作一開始,應該注意各類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如:①校園用地紅線圖;②校園及校園附近可能發展的地形圖;③校區現狀平面布置圖;④有關上級領導機關批準學校的總體發展規模,專業設計等文件。

        (2)正確貫徹執行國家有關校區規劃的定額和政策。根據上級批準招生辦學的規模,按國家對高校校舍建設規定面積定額進行核實。在此基礎上,了解和評價現有設施和教學、活動場地等情況。預測哪些項目由于課程結構,學校發展的目標和入學的人數的變化將會受到影響。進一步調查發展專業的具體要求,各專業使用原有教育設施的情況及目前適應新教學計劃的意見和將來教學科研設施發展的需要和趨勢,便于規劃、建設時統一考慮。

        (3)充分考慮利用高校所在地(區)的自然條件和環境特點。如學校用地緊張,影響學校的發展規模和辦學條件,因此需要對校園附近各單位及居民點的現狀,包括這些單位的生產狀況是否轉向,是否發展,甚至對發展地區的地質情況,辦理各類征地手續的可能性及其他各種因素應了解分析清楚,便于對多個校區總體規劃建設方案的可行性,作出實事求是的全面分析和比較,從而篩選出最佳規劃建設方案。

        (4)重視校園布局的使用功能合理,分區明確,用地比例適當。以教學區為校園中心,教學區與學生區、體育場地及教職工住宅區聯系密切,滿足教學、科研、生活和管理的要求,創造優美的校園環境。

        (5)充分注意節約用地,適當提高建筑層數,加大建筑體積,提高建筑容積率。對校內較集中的綠化區,應更多的吸取我國傳統的小空間的庭院綠化及造園特點,豐富校園的藝術造型。

        (6)在規劃中應注意到一般高等院校的教學與科研相結合,因此既要考慮各專業必備的教學用房,同時還需考慮多學科試驗用房,滿足其功能的需要及將來的發展。

        (7)學校學生人數和學校辦學的規模及其發展,對校園規劃影響很大,因此,校區建設規劃中應盡可能考慮充分,對發展規模應進行充分的分析與論證。

        二、調整校園建設規劃中采取的幾種措施

        結合國情,在目前的情況下,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挖掘現有高校的潛力,在原有校園基礎上根據校園自身布局和環境特點,進行改建、擴建、新建調整工作。有些大學老校園在長期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校園格局,建筑形式也有其獨特的傳統風格。作為一種歷史的文化,它們反映了時展和變革,這是非常寶貴的,也是新校園難以求得的。在規劃中必須注意保持這些特色,使校園在形式上,空間上和功能上都能協調發展。

        老校園總平面建設規劃的調整工作是在總平面布局基本成型的基礎上進行的。針對原有規劃中的一般層數偏低、布局松散、建筑密度小、功能分區及各區用地比例不合理現象,對原規劃的調整,應采取的原則是堅持實用為主,在新規劃建設中對藝術性和合理性應力求做到盡善盡美。調整中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措施:

        (1)重新確定分區。對分區不明、互相包容等后果嚴重者首先要著手解決。要抓住分區這個重要環節,根據已有建筑布局及周圍環境,重新確定功能分區。

        (2)有些已建的建筑,其位置不合理,但如改變用途更不合適,因此,只能考慮作為過度性用房。同時應妥善處理好校區內新老建筑之間的關系。

        (3)疏通人流,規劃道路網。為了保證教學區功能的正常運轉,避免車輛、行人混雜,擁擠堵塞等現象,應采取加寬或增設通道和規劃網絡環路,這樣做雖要花一定的建設費用,但確是長治久安之策。

        (4)提高土地利用率,應向空中發展。對今后新建部分,如學生宿舍,教學大樓等應在五、六層以上,個別學校(大城市)還可適當建多層及高層,其它建筑也要求合理的提高層數。以解決校區內綠化用地及活動場地。

        (5)若原建筑質量好,經嚴格技術鑒定和采取相應措施,也可進行加層處理,但在規劃上必需進行經濟論證,采取拆短建高。此項工作需從嚴掌握,逐步改造。

        根據各校在不同地區,不同的位置,不同的實際情況和不同的特點,通過校園規劃方案比較、分析研究、確定調整后的校區總平面建設規劃,如能長期按建設規劃分步實施,即可促使老校園土地比較充分合理的利用。從而對學校教育事業的發展,校園教學、科研、學習、工作、生活環境的提高起到保證與促進作用。

        三、保持校園建設規劃的連續性

        校園規劃建設是一件連續性工作,它應貫穿于規劃實施的每一階段。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校園發展規劃的制定僅僅是規劃過程的開始。規劃的長期實施不但取決于規劃本身上可行性,更重要的是要有組織上的保障,使規劃的意圖能不斷延續下去。因此,高校應建立同校內各方面人員組成的規劃機構,并配備專業人員。規劃機構主要是協調規劃實施工作,定期提供規劃所需的資料和信息,并及時反饋到規劃上去,使建設規劃能與事業發展規劃密切結合,同步和諧。學校有關職能部門應負責參與發展規劃的制定,并負責實施。通過他們的努力工作,使學校各方面的發展變化能直接與規劃聯系起來,及時發現和解決規劃中出現的問題。其工作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1)收集有關方面的信息,包括了解和正確評價現有設施和教學、科研活動的狀況對建設規劃的影響,預測哪些建設項目將由于學科建設,學校發展目標和學生入學人數等因素發生變化而受到影響。

        (2)協調校區各單位和部門之間的平衡發展以及校園與城市發生的關系。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3)研究校區內在發展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做好校領導的參謀,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或方式方法。并制定有關管理文件,確保各單項工程建設計劃與長期發展目標相協調。

        (4)根據學校的發展規劃把學校有限的資金及建設項目,結合輕、重、緩、急的實際情況,負責合理安排各年度基建計劃,收集有關工程設計資料,擬定工程設計任務書。

        第9篇:建筑發展規劃范文

        關鍵詞:綠色建筑;生態城區;規劃設計;策略;實踐

        中圖分類號: S611 文獻標識碼: A

        一、綠色建筑專項規劃重要性及問題分析

        “十二五”綠色建筑和綠色生態城區發展規劃中要求推進綠色生態城區建設,應制定生態戰略,開發指標體系,實行綠色規劃,推動綠色建造,加強監管評價。由此可見,實現綠色生態城區目標,首要的是做好規劃,在具有低碳綠色理念的總體規劃與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基礎上,開展相關低碳生態專項規劃。根據要求,專項規劃應包含建筑、能源、交通及市政等相關專項。其中,能源、交通、市政等專項規劃由一級開發商負責落實,其實施有一定的保障。綠色建筑專項規劃主要用以指導二級開發商進行相關規劃設計,其操作難度較大,實施的不確定因素較多。“十二五”綠色建筑和綠色生態城區發展規劃中明確指出,在綠色生態城區的立項、規劃、土地出讓階段,將綠色技術相關要求作為項目批復的前置條件,以此來對二級開發地塊進行相應約束。因此,綠色建筑專項規劃對于實現綠色建筑的科學化、合理化及規模化發展非常重要。

        那么,綠色建筑專項規劃應該包含什么內容、如何做、怎樣實施?目前業內尚未有統一的說法。由于無統一編寫依據、規范可循,導致編制內容深淺不一、涵蓋內容各不相同的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內容空泛。有些綠色建筑專項規劃著眼于宏觀星級目標,一味迎合官方規劃要求,缺乏技術經濟可行性分析,無地塊空間落實目標與規劃,停留于概念規劃層面;(2)針對性差。沒有結合地塊提出具體目標和空間布局,或只有星級布局,但沒有地塊控制引導的措施,缺乏針對性和指導性;(3)無全局觀。編制內容不連貫,跨越規劃范疇,直接進入建筑單體實施層面。

        二、綠色建筑規劃實現路徑

        鑒于上述剖析,筆者以為,綠色建筑規劃應是可以引導項目從規劃到落地,全部的、體系的規劃。內容上不應只有微觀的綠色建筑方針需要,還應有宏觀的空間布點需要;深度上應有地塊的技術需要與引導措施,以及便于后續實施的引導措施與保證措施。筆者認為一套合適的綠色建筑規劃應有“生態碳鏈”有機四步法,經過"項目解讀――方案設計――專項設計――實施保障”簡單四步,將規劃內容像碳分子一樣有機、有序的聯系在其構造鏈中。

        第一步,項目解讀。這一步作為對項目的根本理解與開始想象,包含上位規劃、資本剖析及規劃愿景三個首要因素。經過對總規、控規及其他相關規劃的深化解讀,對氣候、資本、環境等自然條件進行綠色生態剖析,為下一步進行建筑技術策劃供給前提條件,最終提出規劃定位與理念。

        第二步,方案設計。基于第一步的剖析,包含規劃目標與規劃布局兩方面內容。聯系國家十二五綠色生態城區發展規劃方針需要,依據項目根本情況、技術經濟可行性剖析,測算綠色建筑星級份額及方針,基于項目定位、用地性質與建筑功能等特征細化綠色建筑星級及其散布,斷定地塊綠色建筑星級特點。

        第三步,專項設計。相對與第二步的規劃,方針規劃更深化、細化。將整體方針體系中適宜于落入地塊的方針獲取出來,作為建筑要點控制方針,依據地塊建造量及綠色建筑星級規劃對獲取的要點方針進行相應分化量化,根據規劃要求與二級開發地塊出讓需要,編制地塊綠色技術圖則與操控引導及獎勵制度。

        第四步,實施保障。第四步是幫忙綠色建筑規劃得以順暢施行的重要環節,包含技術扶引、保證措施與施行規劃三個方面。依據地域特征,量體裁衣給出不一樣綠色建筑星級與用地性質的相應技術措施與建造需要,繼而從辦理、建造、財務等方面為本規劃的執行供給方針保證,最終制定切實可行的綠色建筑建造進展規劃與施行過程規劃,保證綠色建筑規劃的展開與執行。

        經過上述四步的施行,一個綠色建筑規劃已經開始形成,聯系項目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應能滿足綠色生態規劃的根本需要。

        三、應用案例分析

        現以杭州臨平新城項目為例,進一步論述“生態碳鏈”有機四步法在實踐項目中的運用。

        (一)項目解讀

        該項目規劃面積約6.7平方公里,交通區位優越。規劃倡導緊湊城市、活力城市、山水生態新城理念,以“便捷-智慧-低碳-文化-宜居”為主題,倡導金融商務、生態居住、特色商貿、旅游休閑等多種功能的復合與便捷,突出杭州-上海樞紐節點形象,創造高度集聚、功能復合的副城中心區,營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山水生態新城

        建設設施完善、生活便利、環境優美的現代居住社區。

        (二)專項規劃

        參考國內綠色生態演示城區的申報需求及調研效果,聯系生態城區本身建造現狀,思考未來綠色建筑開展的前瞻性與先進性等因素,斷定綠色建筑規劃方針為堅持以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共生為價值取向,實現可持續發展;通過實現城市經濟發展、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和社會和諧,確保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協調;同時在空間尺度上實現臨平新城區域的協同發展與和諧共生,從而實現城市復合生態系統可持續、高效運轉。

        臨平新城低碳城區建設專項規劃以建立低碳城區建設指標體系為規劃的主要控制指標,以各地塊的規劃設計圖則作為實施的主要落實手段,以重點區域的環境模擬優化為規劃輔助技術,以低碳建設模式下的減碳量為評價指標,是將低碳規劃由概念層面推進到可操作層面的一項專項規劃。

        預計在低碳模式下臨平新城碳排放減量比例可以達到40%-45%,符合了打造低碳城市的建設目標。

        (三)指標體系

        依據當地特征、地塊關聯性、綠色建筑相關性及目標可量化的準則,分析項目生態建造目標體系、綠色建筑評價規范等,建立“宜居環境、城市設計與建筑控制、低碳交通、公共配套與社會和諧、能源資源利用和可持續性經濟”等六項具有代表性的要點指標體系,同時明確指標的控制性與引導性,并落入地塊進行相應規劃。依據要點目標分解成果,構成地塊綠色技術圖則,有力地合作綠色建筑規劃的建造執行,以及確保綠色建筑規劃總方針的完成。

        (四)保證措施

        技術保證,針對住宅、公建與工業建筑不一樣功能特色,擬定綠色建筑技術扶引,引導地塊的綠色開發。政策保證,從組織機構、政策鼓勵、渠道建造、人才機制、招商引資等八個方面編制生態城區辦理措施與方針措施,確保生態城區的綠色辦理機制執行。實施保證,聯系國家第一批綠色生態演示城區及其他生態城區綠色建造經歷,經過以下三個層面加以操控,構成生態城區“規劃-招商-建造”的全過程綠色建筑完成形式。1)規劃操控:將綠色目標歸入控規,從規劃途徑進行操控;2)招商操控:將綠色目標歸入土地招拍掛程序,將其作為前置條件附于土地投標條件中;3)建造操控:以土地開發方式的不一樣別離進行操控,有自建土地、代建土地、批租土地等,不一樣的土地類型有不一樣的綠色建筑操控與操作形式。

        “生態碳鏈”有機四步法僅僅是筆者初步構成的一套規劃思路與措施,尚有許多不足之處有待琢磨。它不能代表規劃的全部內容,各地生態城區仍需要依據實踐情況,量體裁衣的進行個性化調整與彌補。

        結語

        總歸,綠色建筑規劃是執行綠色建筑行動方案,落實完成綠色生態城區的重要手段之一,只有通過我們不斷的探究與努力,才干使其愈加科學、合理、可行,使國內日益增多的綠色生態城區有據可依、有章可循,朝著可施行、可操作的方向大步前行。

        參考文獻

        [1]. 關于印發“十二五”綠色建筑和綠色生態城區發展規劃的通知[J]. 建筑節能,2013,05:1-4.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国产在人线播放午夜免费 | 最新Av不卡免费在线播放 | 久久综合香蕉久久久久久久 |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ay | 日韩一级一欧美一级国产 | 最新国产精品精品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