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校本研修簡報范文

        校本研修簡報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校本研修簡報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校本研修簡報

        第1篇:校本研修簡報范文

        時間

        主要工作安排

        七月

        組織教師參加全省小學教師遠程研修學習。

        八月

        1.組織教師暑假教育教學培訓;

        2.制定工作計劃。

        3.落實課務分工,編制課程表。

        九月

        1.開展青藍結對活動,啟動青年教師進近制培訓。

        2、針對新進教師進行班級管理及課堂教學經驗的傳授。

        3.進行學生習慣養成教育。

        4.開展數學深度思維專題研討。

        5.以年級為單位打造示范課。

        6.制作第一期教研簡報

        十月

        1.青年教師三年成長計劃,健全教師業務檔案。

        2.新聘教師亮相課。

        3. 全體教師聽評課。

        4.校本培訓:《如何在課堂生成有效的啟發》。

        5.數學小課題探究研討,定制課題。

        6.制作第二期教研簡報。

        十一月

        1.校本培訓:《如何進行課題申報、探究和結題》。

        2.新教育兒童課程研討。

        3.共讀教育書籍體會交流。

        4、新進教師三年成長教師計劃,再次健全教師專業成長。

        5.制作第三期教研簡報。

        十二月

        1.組織古詩文考級。

        2.“迎春杯”創新作文競賽、趣味數學競賽、漢字書寫比賽。

        3制作第四期教研簡報。

        二二零年一月

        1.進行期末教學常規互觀互評及學生作業展評。

        2、組織期末復習。

        第2篇:校本研修簡報范文

        2009年暑期普通高中新課程全員培訓,通過遠程研修與校本培訓相結合的模式,在學科課程專家和指導教師引領下,以教師為主體開展學科教學案例分析和問題研討,幫助廣大教師整體把握、準確理解課程標準和有效實施高中新課程,促進我省高中課程改革向縱深發展。

        二、培訓對象與條件

        培訓對象為全省普通高中學科教師,以學校為單位集體組織報名,全員培訓,原則上不得缺額。根據《*省普通中小學管理基本規范(試行)》中“落實課程標準,按照國家規定的教育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開展教學活動,不隨意增減課程和課時”的要求,對學校尚未開設的課程,也要選派教師參加培訓。

        高中學校要提供教師上網學習條件,教師要具有上網學習交流的能力,能夠堅持全過程的遠程學習。培訓期間平均每天學習視頻課程2學時,每天參與學校及區域組織的面對面研討和在線交流研討時間不少于4小時。

        三、培訓時間

        全省高中教師按市地分兩批培訓。

        第一批:7月13日—25日(*、*、*、*)

        7月13日,完成公共課程的學習,6學時;

        7月14日—25日:完成各學科6個專題的研修。

        第二批:7月27日—8月8日(*)

        7月27日,完成公共課程的學習,6學時;

        7月28日—8月8日:完成各學科6個專題的研修;

        高中政治學科課程學習時間為10天,每天6學時,共計60學時。其他學科課程學習時間為12天,每門學科課程分為六個研修專題,每個專題2天,每天學習6小時(其中觀看視頻2小時,其余時間為教師面對面研討、提交作業和參與網上研討時間),共計72學時。

        每個專題第一天學習通過高中新課程的視頻案例分析,引導學員進入情景,直面問題和不同觀點,各抒已見,互動交流,并以作業或討論等形式,發表看法,分享智慧。第二天學習,通過視頻講課、專家文稿、相關文章、評論、課程簡報,學員提交作業及互動交流,獲得相關理論知識,提高教學能力。各學科研修進度以課程團隊制定的課程表為準。

        培訓期間,研修平臺24小時開放;集中培訓結束后,所有參訓教師仍可憑個人賬號和密碼登陸研修平臺參與討論。

        四、培訓方式

        采取遠程網絡研修和校本培訓相結合,集中學習與分散學習相結合的模式。充分發揮網絡遠程培訓的優勢,通過網絡平臺進行學習、管理與互動研討。充分發揮行政和學校管理優勢,推動遠程網絡為平臺的校本培訓的深入開展。

        ——學員學習:包括學習視頻課程、參與面對面研討、參與在線研討和專題討論,按要求完成并提交作業,與指導教師及課程專家互動答疑;

        ——指導教師:組織、督促學員學習,進行學習指導,評判作業,點評學員觀點,組織并引領學員進行研討;

        ——專家團隊:對指導教師進行指導,定期在線與學員進行交流,編輯課程簡報,對典型問題進行集中互動答疑。

        ——網絡平臺系統:提供學習資源、交流平臺,記錄學員網上學習時間、作業完成情況、參與互動研討點評情況、討論記錄和作業成績等,并根據相關標準進行綜合成績評定。

        五、培訓工作流程

        1、管理系統數據審核(6月1日—10日,各高中學校)

        各高中學校利用已經注冊的“*教師繼續教育管理系統”管理員賬號和密碼登陸管理系統,補充、修訂、審核確認參加培訓的教師名單及個人信息。

        2、綜合管理培訓(6月9日,各市教育局)

        各市教育局選派相關人員參加省項目辦組織的集中培訓,熟悉“*教師繼續教育管理系統”,了解數據審核、報名、編班以及指導教師配置等工作要求與流程。

        3、報名、編班和配置指導教師(6月11日—15日,各高中學校、各市教育局)

        各高中學校利用“*教師繼續教育管理系統”填報參加培訓的教師名單,本工作于6月10日—13日完成。各市教育局按照區域就近原則(以縣區為單位,對于教師人數少的學科,各市可根據實際情況跨區域,或以市為單位組班),每學科、每100人左右編為一個學科虛擬班級;各市教育局根據相關標準(附件)選拔成立本市的指導教師團隊,根據本市各學科班級數,為每個學科班配備指導教師1-2人。此項工作于6月14日—15日進行。

        4、指導教師團隊及技術人員培訓(6月19日,省項目辦及各市教育局)

        6月19日,省項目辦通過*省教師遠程視頻會議系統對各市指導教師及各級技術人員進行培訓,各學校領取課程資源,并下發至參加培訓的教師手中。

        5、熟悉學習平臺(6月21日—7月10日,各市教育局、各高中學校)

        指導教師、各級技術人員熟悉學習平臺,下載整理各類手冊,對參訓教師進行相關培訓,檢查各校培訓場所、設備是否正常,為正式培訓做好準備。

        6、試點培訓

        6月21日—7月初,擬組織部分地區開展試點培訓。試點培訓方案另行通知。

        7、培訓實施(7月13日—8月8號):

        (1)各學校根據統一要求,根據課程表的安排播放已經準備的課程資源,組織各學科教師觀看;

        (2)學校在區域教科研部門指導下組織本校學科教師開展面對面的互動研討;

        (3)各市指導教師在學科課程專家團隊指導下對研討內容和學員作業根據相關評價標準進行評價、點評和互動研討。

        對于培訓過程中出現的技術問題及賬號密碼錯誤等問題,由各校技術人員在本校依托“*教師繼續管理系統”予以解決。

        六、考核評價

        第3篇:校本研修簡報范文

        一、圍繞一個目標——學有優教,人民滿意

        為謀求“學有優教”的民生之福,推動西陵教育又好又快地發展,就需要立足“教師”這第一資源,敢于在破常規中求良策、促發展,推動教師成長。

        (1)行政引領力。按照“統籌規劃、改革創新、按需施訓、務求實效”的原則,本著“整體規劃,分層實施,分步推進,逐步深化”的工作思路,根據教師的“個人成長方案”、學校的“師資隊伍建設計劃”,頂層設計“西陵區教師專業發展培訓五年規劃”,提出學校及教師發展的階段性目標要求,健全教育行政部門引導、校長具體組織、教師自我發展的運行機制。

        (2)學校推動力。我們要求校長積極創造教師競相成長的環境,倡導校長要有愛才之心、育才之道、勵才之術、薦才之德。

        (3)內需驅動力。建立嚴格的教師培訓學分管理制度,教師在五年周期內,需修滿規定學分的培訓課程;探索建立教師非學歷培訓與學歷教育課程銜接、學分互認的機制,將教師完成培訓學分和培訓考核情況作為教師資格再注冊、教師考核和職務聘任的必備條件和重要依據等,從而達到調動教師成長的“動力源”的目的。

        二、抓實兩個統籌——新教師、骨干教師和名師提高培訓,集中培訓與校本培訓

        1.統籌兼顧,分層實施新教師、骨干教師、名師培訓

        (1)立足課堂,促“新教師”課堂教學基本功過關。新教師處于準備期向適應期跨進的起始階段,為此,我們本著“抓實崗前培訓歸位,立足崗位研修提升”的培訓思路,著力職業道德規范的熏陶和專業理想的培育,促進新教師基本常規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具備以及環境的基本適應和教師群體的基本認同。

        (2) 行為跟進,促“骨干教師”向“研究型教師”靠近。在各類培訓中,采取“骨干教師優先”的原則,旨在讓骨干教師形成主動發展與自主提高的工作狀態。為促其成為勤于思考的“研究型教師”,對他們的培訓注重同伴互助與專業引領相結合,案例研討與實踐研修相結合。

        (3)課例研究,促“名師”成為“專家”。我們倡導名師在教學創新中呈現四種基本行動方式:聽中學、做中學、聽懂的做出來、做好的說出來。說出來或寫出來的“成果”,通過班組交流、專題簡報、西陵網校在線等方式,分享成果,使他們的教學經驗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2.分類指導,集中培訓與校本研修

        (1)以集中培訓,促技能提高。本著層次性、多樣性原則,通過多渠道對教師專業技能進行提高培訓,整體促進教師對學科知識的通曉、學科教學技能的提高、學科教學實踐的深入、名師教學風格的研究、校本課程的開發等。

        (2)以網絡培訓,促能力發展。自2010年以來,全區投入千萬元,建立“班班通”、西陵網校直播室等,實現了資源共享一體化。

        (3)以校本培訓,促素質提升。積極摸索“理論學習、實踐探究、反思提高”的循環往復的行動研究模式,堅持培訓始終把問題、行動和研究貫穿在一起,做到“問題即課題,行動即研究,改進即成果”。

        三、創新完善三個體系——完善培訓制度體系、立體建構培訓資源體系、完善教師培訓保障體系

        (1)完善培訓制度體系,建立教師發展長效機制。深化教師培訓,自覺推進教師發展,需要系列制度保障。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區教育局先后完善了五年一周期的教師培訓相關制度,出臺了《西陵名師評選與管理辦法》《名師工作室管理及考核辦法》等,實現了教師的快速、持續成長。

        第4篇:校本研修簡報范文

        一、培訓的基本情況

        我校“國培計劃”項目實施工作從2010年9月15日至2011年1月9日歷時5個月,來自全國22個省市的734名中小學及幼兒園教師在華中師范大學分別參加了為期10天、15天、3個月等不同類型的培訓。共有201名來自全國各大學、教研機構和教學一線的著名專家、教授、特級教師為培訓班帶來了一場場精彩紛呈的報告。組織學員實地考察了武昌實驗小學、武漢市光谷小學、華師一附中、華師附小、武漢市卓刀泉中學、武漢市武珞路中學、武漢市洪山中學、武漢市第四初級中學等多所武漢市重點中小學校和湖北省示范學校。各研修培訓班組織學員班級交流研討、圓桌論壇及網絡論壇,到培訓結束,網絡論壇共發帖9 574條。每班配備了體育器材,組織了才藝紛呈、熱情四溢的聯歡晚會,參觀了湖北省博物館、黃鶴樓、東湖等風景區。培訓期間每位學員都提交了研修論文、教學案例,并組織了優秀學員評選工作。

        在培訓管理團隊、授課專家、參訓學員的共同努力下,我校2010年的“國培計劃”結出累累碩果。我們將培訓管理手冊、專家授課課件、學員教學案例、學員學習心得、學員學習論文等編輯成《培訓成果匯編》70冊,刻錄光盤10碟,編印華中師范大學《“國培計劃”項目實施工作簡報》41期約100萬字。

        二、主要措施

        1.組織完備,措施得力

        “國培計劃”是教育部為提高教師隊伍尤其是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而實施的國家級項目,肩負引領、示范和重點支持的重要使命,承載著國家對農村中小學教師的特殊關愛。對此,我校高度重視,組成了組織結構完備、工作職責明確、管理系統和學術系統清晰的培訓組織機構。成立了以校長馬敏為組長、副校長李向農為副組長、相關職能部門和學院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和專門工作班子,負責組織、協調和實施培訓工作。在教育部中南高師師資培訓中心設立“國培計劃”實施辦公室,由培訓中心常務副主任吳倫敦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學校及相關職能部門盡全力切實保障“國培計劃”的順利進行。

        為確保培訓的專業水平,我們嚴格按照教育部師范司和各省教育廳的相關要求,以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為宗旨,采取首席專家負責制,分學科組建了由省內外熟悉基礎教育實踐的教學名師組成的培訓專家團隊,抽調了一批具有教師培訓工作經驗的專業人員負責培訓管理與服務。每班配備兩名專職班主任和兩名助理,全天候參與班級管理和服務。在學員中成立班委會、推選小組長配合班主任一起管理班級事務,組織班級活動。

        由于各項工作領導到位、落實到位、責任到位,全體人員分工協作,全身心投入到組織實施工作中,保證了各項工作有序高效地進行。

        教育部師范司副司長宋永剛同志及我校校長馬敏、副書記吳晉生、副校長李向農、黃永林等領導同志關心指導“國培計劃”的項目實施情況,并出席了“國培計劃”各培訓項目的開班典禮。

        我校校長馬敏為“國培計劃”欣然題詞:“實施國培,服務國培”。

        2.課程設置科學合理,注重培訓實效

        基于“國培計劃”的重大意義,我校馬敏校長召集專門會議,組成專家組對課程設置多次進行研討,明確培訓目標,確保認識的深入性和目標的明確性,為“國培計劃”提供了良好的組織領導保證和質量保證。從培訓方案的制訂到組織實施都經過了專家精心設計和反復修改,課程設計上精益求精,充分體現教育部組織“國培計劃”“以學科為基礎、以問題為中心,以案例為載體”的培訓宗旨,強調了培訓的實效性。

        培訓課程按五個模塊設計。(1)現代教育理念模塊:通過解讀我國當前教育事業改革發展宏觀政策,把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形勢要求,介紹國際教育改革發展的主要趨勢,展現教師專業發展研究成果,引導開展師生角色認知和師德教育等,促進學員更新教育理念、開拓教育視野,形成先進、開放、多元、深入的教育認知。(2)教學改革模塊:通過追蹤學科前沿,提升對教學功能的認識,介紹課程改革和教學的最新動態與發展趨勢,探討教學設計、實施、評價的有效方法,以及開展教學研究、開發建設教學資源、運用教育技術等的有效策略,幫助學員提高教師專業知識水平和教學能力。(3)教學案例研討模塊:通過呈現、分析同行教育教學實踐,或者反思自身教育教學行為,從中提取真實的典型案例、挖掘共同關心的核心問題,對此進行教育理念探究和教學行為診斷,推動學員進一步校正教育價值觀和教學方法論,體驗、驗證理論和方法,開發、形成一批骨干教師研修的優質案例資源包和有效使用辦法。(4)教育觀摩考察模塊:通過走進武漢市有特色的中小學、幼兒園教學研究觀摩實踐基地,開展同行觀摩、座談與評價,或親身開展教學實施、監控和反思,促進學員相互砥礪,激勵專業成長,學習借鑒成功教學經驗,推動學員在真實情境中豐富體驗、深化認識、改進教學和科研方式,提高實踐能力。(5)校本研修規劃模塊:通過介紹國內外教師培訓先進理論,分享校本研修實踐經驗,講解校本研修的設計策劃、組織實施、反饋評價和績效管理等規劃思路,啟發學員從多角度整合力量、利用資源、應用信息技術等,創造良好的校本研修生態環境和現實條件,促進學員提高校本研修設計和對青年教師的指導能力。

        3.創新培訓模式,貼近一線教學

        與以往的培訓不同,“國培計劃”更加注重以問題為中心,以案例為載體,科學設計培訓課程,豐富和優化培訓內容,提升教師的課堂技能,加速教師在新課程背景下的角色轉變,更加適應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我們力爭做到從內容到形式的全面創新,貼近一線,使“國培計劃”成為最有吸引力、最有效的培訓。

        為保證“國培計劃”的培訓質量,我們改變了傳統的以講授為主的單一培訓方式,在方式上進行了許多嘗試和創新。在充分吸取2009年中小學骨干教師國家級培訓的基礎上,根據“國培計劃”的特點與要求,安排專家報告、名師講座、大會交流、小組討論、網絡論壇、圓桌論壇、參與式培訓、課堂教學觀摩等多種培訓形式,在專家的引領下,組織案例教學、問題探究,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1)案例教學。聘請研究中小學、幼兒園教育教學的專家和著名學者、教授為學員授課,并進行研討和交流,同時還邀請了具有豐富教育教學實踐經驗和創新教育思想觀念的一線特級教師、教研員等為學員介紹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做課堂教學觀摩點評。我們要求授課教師能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提供豐富的課堂教學案例,啟迪學員的思維,組織開展課堂教學觀摩活動,掌握鮮活、生動的教學案例。

        (2)參與互動。結合學員的特點,“國培計劃”采取專家講授與學員交流相結合的參與式培訓的形式,并與其他行之有效的培訓模式有效結合。這種形式我們在開展中小學骨干教師國家級培訓、省級培訓、基礎教育新課程骨干培訓者國家級培訓時就已經廣泛使用,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參與式培訓模式因其加強了學員之間的互動交流、合作探究,受到學員們的高度贊譽。可見,若這種模式使用得當,便能發揮其最大的優勢:廣泛調動學員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引導他們進行深入、多角度的思考和探討。

        (3)問題探究。在培訓前,我們已經為學員提供了一系列與教育教學相關的課題,讓學員帶著問題參加培訓,通過資料收集與整合、交流與探討等過程,分享彼此的經驗,獲得大量信息與方法,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增進對教育教學的認識與理解;組織學員對課堂教學觀摩課進行點評、研討的活動,使學員可以在思想的碰撞與交流中得到提高。

        (4)專家指導。學校專門成立了學科專家培訓指導小組,由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核心專家、教授、學科帶頭人負責教學工作,在進行充分調研和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完成了學科方案的設計,在培訓期間與學員同吃同住同學習,主持專家講座,引導專家與學員的互動,隨時解答學員的疑難,參與學員論壇,與學員零距離對話,不時將學員研討活動推向。

        4.師資團隊陣容強大,實力水平令人折服

        為確保培訓的專業水平,采取了首席專家負責制,分學科組建了由省內外熟悉基礎教育實踐的教學名師組成的培訓專家團隊,陣容強大、實力雄厚。來自全國各地的201名專家為培訓班授課,他們中有熟悉、參與中學課程改革和教學實踐的高水平研究人員、專家學者,有中小學教學一線的特級教師和優秀骨干教師(40%),有中小學教師培訓經驗豐富的培訓研究者、管理者和培訓師,體現了國家級培訓團隊的水平。如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核心專家郭元祥、佐斌、雷實、魯子問、雷萬鵬等,教育專家和學科專家朱家雄、李季湄、馮曉霞、陳佑清、杜時忠、李家清、楊再隋、劉華山、王寶祥、李季、舒白梅、吳倫敦等,以及來自一線的特級教師李鎮西、胡明道、金鶯、靳岳濱、郭文紅等。

        由于專家陣容強大、來源廣泛、結構合理、風格獨特、個性鮮明、優勢互補,深受學員歡迎,他們的精彩講授,時常博得學員的陣陣掌聲。在培訓中,學員們近距離地認識和接觸了全國著名的專家、教授以及一線特級教師,領略了名家的風采和魅力,分享了他們的教學經驗。專家們豐富的學識、嚴謹的態度、甘于奉獻的精神、積極向上的教育理念,也深深地感動著每一個學員。正如吉林市教育學院鄒春紅在感言中說:“在培訓學習中,我們與專家牽手,與精英同行。在度過一個個充實的日子之后,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蛻變的欣喜和激動。一場場專家的報告,為我們指明前行的方向;一個個精彩的案例與反思,讓我們在思想的碰撞中提升……我們汲取著理論的營養,分享著研究的快樂,充實著實踐的經驗。培訓班的學習,引領我們從小學語文的迷茫中逐漸走向清晰……”湖南邵陽市綏寧縣長鋪鎮第一小學的陶榮海老師總結得好:“短短的15天‘國培’,讓我們了解到了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對我們既有觀念上的洗禮和更新,也有理論上的重構和提高;既有知識上的積淀,也有教學技藝的增長。在這里,我們不僅成為了知識的接受者、學習者,更成了一個自覺的反思者,在不斷的自我追問中,我們對自己以前的教學行為、管理行為進行反思……”.

        5.規范管理,細致周到

        在這次“國培計劃”項目中我們抽調了一批具有較豐富教師培訓工作經驗的專業人員負責培訓管理與服務,每班配備兩名專職班主任和兩名助理,全天候跟班管理服務。我校制定了嚴格細致的組織管理辦法和工作流程,各項工作責任到人、服務到位、分工協作,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狠抓落實,把服務做到了學員的心坎上。班主任和學員學習在一起、吃住在一起,全身心投入到組織實施工作中,保證各項工作有序高效地開展,使廣大參訓教師在培訓期間學習安心、生活舒心、事事順心。

        在班級管理方面,管理人員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強化細致服務,規范管理,竭盡全力幫助學員解決困難。(1)管理規范。制定了《學員與教學管理辦法》,對教學管理、考勤管理、作業與考核管理、組織紀律管理與后續跟蹤管理等都做了明確規定。制定了《安全應急預案》,對各種可能出現的公共衛生及安全突發事件做了周密安排。(2)環境優雅。培訓地點安排在校內,教師們住在校內的三星級賓館桂苑賓館,重回優雅的大學校園,在優美、靜雅的人文環境中身體得到放松,性情得到陶冶。伙食衛生干凈、菜品豐富,得到了教師們的一致稱贊。(3)資料齊全。為每個學員準備了一個資料袋,內裝筆記本、筆及筆芯等學習用品,印發了《培訓手冊》,在手冊中有每位授課專家的講義,配發了課程改革自學參考書,并在培訓結束時將培訓課件、通訊錄、電子相冊等相關資料制成光盤發給學員。

        由于大家的配合,整個班級的管理井井有條,學員出勤率高,筆記認真,班級氣氛活躍,充分體現了管理和服務的細致到位,當然這些離不開領導的高度重視以及班委會和學員們的共同努力。

        三、培訓的特點與主要成效

        1.感受名家,增長學識

        學員們近距離地認識和接觸了全國著名的教育專家、特級教師,領略了名家的風采和魅力。學員們認真聆聽了像雷萬鵬、吳倫敦、佐斌、雷實、陳佑清等專家的精彩報告,他們豐富的學識、嚴謹的態度令人欽佩;認識和了解了像沈旎、姜瑛俐、靳岳斌等教學研究名家;分享了像張基廣等一線特級教師教育家的教育教學經驗。他們甘于奉獻的精神、積極向上的教育理念激勵著每一個學員。專家的報告旁征博引,妙語連珠。有的熱情洋溢,聲情并茂;有的風趣幽默,詼諧生動,讓人受益匪淺,感慨萬千。很多人都是含著眼淚聽完報告的。大家感慨,“原來課可以這樣上,學習可以這樣有趣”“這些也都是我原來做過的,只不過我沒有在意沒有記錄”“做校本研修就是要做有心人――有心發現,有心記錄,有心反思,有心分享,有心分析、研究、總結提煉”,這樣的感言和心聲在培訓簡報上比比皆是。

        2.系統研討,分享經驗

        在專家名師的示范引領下,各類研討呈現從未有過的深入和廣泛。研修探討內容涉及教學的理論與實踐,最新動態與發展趨勢,有效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問題與對策,教學設計與教育技術應用;開展教育教學研究的方法論、技術路徑和可利用的資源包;師德教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校本研修的設計實施等。在優秀案例和成功實踐經驗的分析研討中,學員們分享了經驗,解決了困惑,完善了知識,更新了觀念。

        這次“國培計劃”采取了多種培訓形式,如案例教學、班級論壇、圓桌論壇、問題探究、專家引領、觀摩示范、互動交流等,培訓過程強調發揮學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充分調動了大家的熱情。大多數學員感覺緊張而充實,感動而快樂。

        3.互動交流,收獲友誼

        此次“國培計劃”更加強調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長期以來,專家學者與一線教師之間存在隔膜:在教師職后培訓中,專家學者滿足于埋頭苦講,一線教師習慣于奮筆記錄,但結果卻是聽起來很有道理,用起來一無是處。這種站在各自立場,只關注自己的視域,不能形成有效對話的現象,已成為教師職后培訓的痼疾。為此,有必要開展“角色互換”,形成全面互動,從而幫助受訓教師體驗并理解不同層面的教育真諦、行為與理想。

        為幫助學員調整學習狀態,我們在活躍班級研修氛圍、激勵學員學習積極性、激發學員學習內驅力上下工夫、想點子。通過班級論壇和互動研討等多種形式,與專家的授課內容進行深度“撞擊”,摩擦出“思想火花”。每次課堂的互動環節大家都熱情高漲,下課了還“余興未了”“言猶未盡”,還與專家繼續交流學習感悟。無論是聽課還是討論、交流,大家都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與鉆研的激情。

        我們欣慰地看到,參訓教師“動”起來了,“活”起來了,不管是不太熟悉新課程理念的教師,還是進入“課改高原期”的教師,大家在“國培計劃”中互助合作,迸發出巨大的教育能量。在這里的一次次激情的交流,一句句親切的話語,使友誼的光環將整個培訓渲染得溫馨而富有情感,讓大家留連忘返。

        4.分享成果,拓展培訓

        我們通過互聯網創設網絡討論平臺,建立“國培計劃”網絡論壇,設立“網絡社區”。在這一平臺中,參訓教師自主發帖,將自己喜歡或者覺得可以和大家共享的內容上傳,和其他參訓教師與專家進行激烈的討論,交流研修經驗,探討教師培訓中的問題。為各位參訓教師提供后續研修,幫助參訓教師更好、更方便、更快捷地選擇進行后續的自主學習,反思和重構自己教育教學的理念和行為研究,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同時還建立公共信箱、QQ群等網絡形式進行交流,利用網絡的便捷、開放、交互等特點,使參訓教師不受時空限制進行互動交流,使交流和信息的傳遞變得隨時隨地,更加暢通。在共享的基礎上實現了培訓功能的延伸,拓展了學員培訓后的后續交流學習,深得學員喜愛。

        5. 以人為本,溫情服務

        在整個培訓過程中,管理人員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做到微笑服務,溫情管理,時刻把溫暖送到學員身邊,關心他們的飲食起居,竭盡全力幫助學員解決困難,讓大家在培訓中處處感受到溫暖和關心。

        來自株洲的譚飛波老師在他的稿件中這樣寫道:“我們的班主任從早到晚忙碌著,白天,上課中他們扮成一位學員,與學員一起認真聆聽教授講課,課間休息,她們扮成服務員,檢查熱水瓶是否有開水,幫我們擦黑板,幫教授倒開水。晚上,整理資料,編印簡報,打印學員通訊錄,制QQ群。令人感動的是,學員外出游覽時,她們替學員上網查找乘車線路和景點,她們處處替學員著想,急學員之所急,想學員之所想。”除了對學員的悉心服務外,我們還做到對授課教師的細致服務,如:有的授課教師要在上課前一天晚上到達授課地點,金曾妮老師一大早為授課教師送去熱騰騰的早餐;羅忻老師總是熱情地開車去接送授課教師,哪怕只有幾百米遠。這些事例無不滲透出了管理人員對學員和授課教師無微不至的關切之情。

        第5篇:校本研修簡報范文

        一、科學構建校本科研組織網絡――科研實施的有力保障

        為了深化校本科研工作,青山小學成立了以校長為首的校本科研工作網絡,采取以“校長領導――教科室管理――教研組、課題組實施――教師參與――團隊協作”的層層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為學校的科研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校本科研組織網絡見下表:

        二、科學構架教師發展的三維空間――科研教師的成長沃土

        青山小學提出了在科研工程中“打造陽光少年”和“陽光教師團隊”的工作思路,力求通過“陽光文化”的引領和“陽光教育”的實施,讓校園充滿陽光和溫暖,彰顯陽光特色。要實現這一目標,鍛造陽光教師是關鍵。如何讓我們的教師陽光起來?我們的具體做法是:構架教師發展的三維空間。

        1.構架學習空間――任務驅動,讓教師心動。心動是一種內趨力,就是一種自愿。這種心動的產生需要外力。這種外力就是一種氛圍,一個任務。

        青山小學立足于學校與教師實際,從學校自身建設需要與教師專業成長出發,制定了《校本研訓工作計劃》,擬定了《校本研訓實施細則》,引導教師制定了個人專業發展研修計劃,建立個人研修業務檔案。同時引進激勵機制,把“教師專業成長記錄”作為年終考核的依據,把校本研訓與期末綜合量化考核、職稱評定、評優掛鉤。在實施過程中,學校為教師設計《教師個人發展手冊》和《教師學習手冊》,每月堅持對教師撰寫的論文、案例進行檢查、評比,予以通報,并把優秀的論文、案例刊登在學校的簡報上,供大家交流討論。這種在任務驅動下開展的常態訓練,保障了科研工作的實施,驅動了科研工作的順利開展。

        2.構架科研空間――引導參與,讓教師行動。有了心動,就要行動。誰來做?怎么做?最重要的是要引導參與,即引導教師參與,促使大家進后而知,知后而為。

        學校實施“我買書,學校買單”、“校長贈書,我研讀”、“免費為教師出文集”等策略,開展“陽光教師讀書碰撞”、“優秀教師專題講座”、“觀摩示范課”、“專題研討”等活動,實施與兄弟學校“科研聯誼”、 送教師“異地專訓”等策略,積極探索以教師博客為載體的網絡教研工作途徑,多種平臺引領教師開展專題講座、主題研究、教師能級培訓,促進了教師個體反思,提升了教師專業發展。

        3.構架展示空間――舞臺歷練,讓教師激動。如果說,行動需要幫助、需要交流、需要實踐、需要反思,那么激動則需要給教師成功的機會。為此,我們為教師提供展示的舞臺,通過評先突出他們、發揮他們,盡可能讓他們享受教育成就感。

        (1)給我一個舞臺,我就燦爛――因燦爛而自信。學校舉行了一系列的基本功大賽:書法競賽,以“青山教育我的責任”、“讓平凡的崗位熠熠生輝”為主題的教師演講比賽,“我的教育故事”、“做一個幸福的教師”征文大賽……教師在特色舞臺上既歷練了自己,又因為被認可增長了自信。

        (2)給我一份榮耀,我就激動――因激動而奮進。學校還開展了“五好教師”(學生的好老師、孩子的好父母、愛人的好伴侶、父母的好兒女、社會的好公民)、“感動青小的十大園丁”的評選活動和事跡報告會,期末評比“ 教育教學標兵”、“明星班主任”、“科研新秀”……這些舉措充分調動了廣大教師的積極性,激發教師的內在潛力,喚醒了教師的工作熱情。更重要的是,教師的心態也因此陽光起來。

        三、科學打造課題特色研磨團隊――有效教育科研的生命力

        基于“成就教師第一、發展學生至上”的管理理念,在創建學習型組織走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道路上,學校憑借各種特色課題研磨團隊的積極介入,突出教師教育內涵發展,追求實現教師的想發展、能發展、會發展的行動研究目標,讓教師在課題中茁壯成長。

        1.管理團隊,舵手引航――有效科研的推動力。青山小學擁有一支富有戰斗力的管理團隊,即“先鋒社團”。他們親自帶領課題組展開研究并參與研究的全過程,管理團隊的積極介入和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激勵著全校教師以更加積極的狀態參與課題研究,有力的推動了研究全面深入地開展。

        2.教師團隊,劃槳開船――有效科研的生命力。在學校管理團隊的直接推動下,教師自發成立了一個群眾性組織―― “課題研究團”。這個團隊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網絡學習、與專家對話、訪問名校等一系列主題活動,大大盤活了教師資源,教師參與教研和科研的熱情進一步得到激發。隨著學校“骨干教師、課例教師培養工程”的實施,“伯樂”、“一彎新月”和“眾星拱月”等社團相繼產生。

        (1)“伯樂”社團――由師傅組成:給教師上示范課、跟蹤徒弟聽課、評課,幫助新教師早適應、立穩講臺,分析每個課例教師的優勢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2)“新月”社團――由徒弟組成:跟蹤師傅聽課、評課、每月上一次匯報課,并撰寫學習體會。

        (3)“眾星拱月”社團――由非徒弟和非師傅的同學段同學科教師組成,他們甘當綠葉,為課例教師服務,協助師傅輔導徒弟上路。

        (4)“六小齡童”社團――由六個年級組長組成:協調組內工作,上傳下達學校的各項科研工作任務。

        (5)“千里馬“社團”――由后勤人員組成:為教師的教育科研提供后勤保障。

        諸如這樣的特色團隊還有很多很多,這樣的團隊研磨機制為教師拓展了一個向上的空間,使教師有了成就感。

        3.學生團隊,撐篙破浪――有效科研的彰顯力。為了培養學生的陽光氣質,學校成立了一系列有創意的體育類、藝術類、科技類學生社團,如:“合唱團”、“琵琶團”、“舞蹈團”、“清泉文學社”、“七彩陽光廣播站”、“青山國旗班”等。在這些團隊里,每一位同學都找到了屬于自己的舞臺,他們在這里充分發揮著自己的潛能,陽光校園呈現出萬紫千紅的美麗景象。

        四、校本科研卓見成效――陽光團隊彰顯特色

        通過努力,我們一點一點地賦予學校新的含義:陽光環境、陽光管理、陽光文化、陽光課程、陽光課堂、陽光評價、陽光教師、陽光學生、陽光伙伴乃至陽光家長。“陽光”已融入了學校的每一個角落,體現于每一項工作之中。

        1.學生的素質得到了提高――學生陽光了。幾年來,青山小學的“陽光少年工程”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學生習作、繪畫作品、書法作品、科技等作品頻頻獲獎,每年都有上百人次的學生捧回獎狀。其中,“小天使合唱團”赴省演出,捧回了金獎,“琵琶團”的小演員演出的節目被荊門市電視臺教育生活欄目錄制,“七彩陽光廣播站”的播音員們赴省參加節目錄制并獲得“金話筒”獎。更為重要的是,我們陽光的孩子多起來了。

        2.教師的專業得到了發展――教師陽光了。通過一系列措施的實施,學校涌現了一批有教育科研經驗的教師隊伍。其中,省建功立業校長一名,市級學科帶頭人六名,科研明星、科研班主任六名,骨干教師十一名,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五名,區學習型教師六名……近三年來,教師撰寫的一百多篇論文獲各級獎勵,發表在各級刊物上的論文、教學設計、個案達四十多篇;所承擔的競賽課獲省級獎四節,市級獎五節,區級獎十節。課題組開發的校本教材“雙百工程”已投入使用,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校本教材撰寫小組成員所撰寫的方案、評價體系、經驗論文、典型課例在區科研現場會上交流,并發表在省級刊物上。在省級中青年教師辯論會上,青山小學的劉君、賴惠瓊等四名教師憑著扎實的功底、豐富的文化底蘊和雄辯的口才駁倒群芳,捧回了湖北省唯一的特等獎。

        第6篇:校本研修簡報范文

        [關鍵詞]現狀 培訓內容與形式 實效性

        《教育部關于大力加強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教師〔2011〕1號中提出“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全體中小學教師進行分類、分層、分崗培訓。以農村教師為重點,有計劃地組織實施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只有建立一支具有良好政治業務素質,結構合理,穩定的教師隊伍,才能從根本上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向更層次的空間發展,才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根本大計,達到教育均衡發展,才能促進社會和諧發展。但是現在農村教師進入老年化階段,素質嚴重滯后,導致生源嚴重流失,如何加強對農村教師培訓,培訓哪些內容,如何培訓如何培訓來提高師資隊伍建設將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任務。

        一、農村教師的現狀。

        在現代教育新理念中,教育必須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發展為本位的新理念,并在這一新的理念的指導下對教育的模式和過程進行新的改革創新。而目前尤其是農村地區的中小學教師最缺乏的就是創新精神,安于現狀,有相當多的農村小學教師仍停留在運用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和一本傳統教材的教學狀態中,國家大力投資的“農遠”設備資源成了一種擺設,教學資源嚴重浪費。一方面是教師缺少這方面的操作技能,因為缺少運用技術與教學資源優化整合的培訓,培訓服務沒有及時配套跟上;另一方面教師認為自已教了幾十年的書,不也走過了嗎?不愿意接受新知識新技能培訓,對培訓工作有一種無形的抵觸心理,導致教學能力偏低,課堂教學低效,這些現象的產生有主客觀原因。

        1.內因:農村教師自身因素制約專業發展

        現在農村教師步入了老年化的階段,尤其是農村小學,我縣許多學校教師平均年齡都在五十二三歲,這批教師當中有相當比例的是民師轉正的,本身學歷較低,受過正規高等教師教育和專業訓練的專科層次的教師很少,自己一輩子又都是任教在農村學校,自己是接受應試教育的產物,同樣又復制應試教育,思想觀念根深蒂固,對新事物嚴重排斥。

        2.外因:環境因素――缺少交流發展的平臺

        農村學校往往是幾人一校,就是中學任同學科的教師也只有二三個人,缺少相互切磋交流提升的空間,教學資源共享程度不高,教學資源的利用率低等。教師僅憑自己原有的知識在運用,缺少后期的知識更新與補充,對新的教育理論漠然處之。現在雖然是信息時代,但網絡對農村教育來說還是一個奢侈品,尤其是村小教學點教師,遠程培訓有相當一部分教師都是請朋友掛機,他們根本沒有辦法完成。農村學校師資不足,教師出去學習的機會更少,工學矛盾依然是農村教師培訓的老大難問題。

        二、構建有效的培訓模式與內容:采取“自下而上”需求式培訓模式----基于培訓者的需求而開展的培訓,培訓者的需求是培訓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

        從上面分析可以看出,農村教師自我發展空間狹小,可持續發展能力非常脆弱,致使農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高,影響了農村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作為縣級進修學校承擔這項工程的培訓機構和培訓者,應積極探究農村教師有效培訓模式,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提高培訓的實效性,以促進農村教師專業化發展,是作為培訓者必須要解決的理念問題和方法問題。

        1.轉變培訓理念,以課堂問題主導,需求為導向,確立以培訓對象為中心的理念

        農村教師培訓必須將培訓對象的需求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既要了解他們現實的需求,更要了解他們自身發展潛在的需要,在培訓的內容、模式、時間上,應該尊重培訓對象的選擇,在充分尊重培訓對象的基礎上來確定培訓方案,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它、豐富它。在做培訓之前,做好充分的調研工作,因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問題是研究的基礎。先設計培訓問題單,到各校征詢教師的意見,了解教師想要培訓的內容和亟待解決的課堂問題。

        根據我縣農村小學教師特點,成功舉辦了“祁門縣小學中老年教師基礎知識暨新課程課堂技能提升”的培訓,前期就對教師年齡、學歷層次、任教學科做了充分的調研,設計了《祁門縣小學中老年基礎知識和新課程能力提升培訓調研提綱暨構建有效參與式培訓問題征求單》、《祁門縣中小學教師培訓現狀調查問卷》。充分掌握了農村教師對培訓的需求,這種自下而上的培訓調研,在培訓內容上首先滿足了教師的需求。

        2.謀劃針對性強、內容科學的教師培訓課程資源----立足于教學實踐、服務于教師發展。

        確立科學的培訓內容是培訓成功與失敗的關鍵,直接影響培訓效果。培訓內容的確立必須建立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對調研結果要進行分析,要從有利于教師專業化發展出發來科學設置培訓內容,培訓最重要的是貼近農村教師的工作實踐,可操作性強,能真正滿足他們的有效需求。以往培訓的課程通常是由培訓者預設好的,培訓者決定培訓的內容、形式、進度等,嚴重影響教師自身專業能力的提高,起不到培訓的效果。從教師的需求出發,設計培訓課程,同時與授課的教師溝通,按照參訓教師的需求備課,采用教學案例與理論緗結合的方式,解決教師課堂問題。

        如根據我縣村小中老年教師所需求,依據調研材料,開設了如漢語拼音有效教學與技巧、低年級數學動手操作能力、如何有效運用農遠優質服務教學等二十三個知識模塊的課程資源(都是教師所迫切需求的和急于提高的)。培訓內容直接解決了教師課堂問題,改變了他們的知識結構與課堂教學方法,與教師的成長相關。

        (三)在培訓形式上,構建參與式培訓,提高教師的參與度與培訓效度。

        培訓形式是為培訓內容服務的,選擇有效的培訓形式直接提高培訓效果。傳統的培訓模式是授課教師在上面夸夸其談,下面是二三百教師座在一起,出現“說起來頭頭是道,聽起來紛紛叫好,干起來沒有門道,回頭看有些胡鬧”的培訓現象。這種培訓浪費了教師的時間、精力,培訓效果差,反而對培訓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在總結過去培訓的經驗上,我們以《構建參與式有效教師培訓模式的探究》課題為抓手,改變了自上而下的“灌輸”式的傳統理念,培訓對象被動接受。構建了參與式、小班化(依據教師的年齡、學歷等分班,即分層培訓)的培訓模式,老師和學員是平等的,學員和學員也是平等的,大家的參與機會是平等的,做培訓的主人,成為培訓中的重要資源,因此大家在學習過程中自然大膽地闡述自己的見解、經驗和困惑,極大地提高了參訓人員的自信心和參與意識。

        近年來的班主任培訓、上好課、評好課、命好題等專題培訓都是采取了參與式培訓模式,引起教師的極大興趣,在省市內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三、因校施訓,按需培訓,形式靈活多樣。

        我們過去做教師培訓工作,很少關注城鄉教師差別,實行一刀切,培訓內容與培訓方式縣城與農村都是一樣的,導致農村受訓教師積極性不高,培訓內容往往與農村教師實際需求相脫節,出現一種渴望而不渴及的現象,培訓結束后農村教師反而說“那是城里教師的事,與我無關,我們農村沒有那條件!沒有那優質生源!”的確一些培訓內容未考慮農村教學的實際情況與教師的個體需求,有些培訓內容不切合農村實際情況。導致教師參訓并非發自內心的需要,是為了完成繼續教育學時,評職稱,是為了完成上級培訓任務,是一種被動的培訓,一種功利的培訓。

        近幾年我們大膽創新,改變培訓思路,由于農村中小學校處偏遠地區,交通不便,工學矛盾存在,集中培訓一次非常不易,為解決這些矛盾我們探索了多種著有成效的培訓方式:因校施訓,按需培訓。

        1.“以卷推訓”

        農村教師往往重操作、重技能、重現實的多,有一種一學即用的培訓思想,而對能力素質的提高、自我發展的需求較少。作為培訓組織者必須站在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角度,既要注意農村教師現實的需求,又要考慮他們發展的需要,既要解決他們操作層面的問題,又要研究他們理論支撐和知識拓展的核心問題。理論是行動的指南,沒有一定的理論教育教學都是一種表面現象,曇花一現。現在就出現了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優秀教師,現今課堂局面都難以控制,成了很不受學生歡迎的教師了,這是值得我們大家思考的問題。如何提高農村教師理論素養呢?我們在謀劃每次培訓時,都是理論先行,把所要培訓的主要基礎理論知識點以問卷的形式發到每一位農村教師手中,通過問卷對教師理論培訓,并把“以卷推訓”納入校本培訓學時認定內,折算學時。參學的教師要寫出自己的意見,確定哪些內容適合自己需求,哪些不適合,為什么?

        2.“以課領訓”

        我們師訓部門把我縣省市級教壇新星、優秀教師、特級教師等組成一個專家團隊,他們具有較深厚的理論專業知識,又一直在教學一線,有豐富的課堂教學技能。依據農村教師的需求,把他們的課送到農村學校,通過他們的典型課例引領教師發展,農村教師能面對面與名師交流,然后通過我們專業教師的點撥與梳理上升到理論層面剖析,把新理念、新技能帶到農村學校。“這樣的培訓我們很歡迎!”這是參訓教師的心聲。

        3.“送訓下鄉”

        近幾年,我們在按照省級規定的專題培訓的內容基礎上,依據我縣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實際培訓需求,不是照搬照抄,而是找準培訓內容的切入點,因校施訓,按學校規模、教師數、師資水平結構相似的學校分層培訓,組織專家把培訓內容送到各校。如在“評好課”專題培訓中,以“觀課議課”理論為切入點,并根據微格理論設計了《建構有效學習,觀課議課記錄分析表》,從課堂提問、資源整合、教學設計、學生課堂行為、課堂文化等九個觀察點去觀課議課。在“命好題”專題培訓中,我們從“有效作業的設計與評價”、“課堂教學行為評價”“命好題”等三方面入手,同時根據學校的不同,培訓內容的側重點也不同。在培訓形式上小學分語文、數學,初中分文科、理科培訓,采取了“分學科培訓+考核+反饋”的模式,通過“送訓下鄉”教師培訓活動,把新的教學理念、優秀的課堂教學模式免費送到農村學校,讓農村教師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

        4.培養骨干,發揮骨干引領示范作用

        教師培訓我們采取兩手抓:普及與提高。在大力開展全縣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的基礎上,同時注重對骨干教師的培訓與培養,實現“以骨干帶全體,以優質作示范”,來提高農村教師專業化成長。

        近幾年舉行了全縣“備好課”“上好課”“評好課”“命好題”專題學習骨干教師培訓會。各校教導主任、教科室主任、骨干教師參加培訓,培訓目的以骨干教師培訓帶動并促進教師全員培訓和校本研修,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模范作用、示范指導作用、服務咨詢作用。

        四、加強培訓管理力度,搭建培訓交流平臺,讓教師找到職業的幸福感與成就感。

        在日常工作中,我們經常發現許多教師在整個培訓過程中“聽課時熱血沸騰”,態度認真,掌握了培訓內容中一些新的教學方法。但一旦培訓結束,回到日常教學,他們卻“濤聲依舊”,如何讓教師嘗試著把培訓時掌握的理論知識與教學方法運用到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去呢?只有教師們在日常教學中不斷反思,理論與教學實踐結合,才能使自己在培訓中掌握的一些先進的教學方法慢慢內化,變成自己的東西,才能更好地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為此我們又積極為教師搭建培訓交流平臺,展示平臺,讓教師找到職業的幸福感與成就感。

        1.編印《祁門縣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參與錄》。每次培訓人手一本,要求記錄著當天的培訓主要內容、個人收獲、思考或體會。授課教師批閱,及時了解培訓情況,進一步提高培訓效果。培訓結束后,每人需交一份培訓總結,并將參訓教師的優秀稿件編輯成書,發至各校。

        2.建立師訓網。設有“教學資源”“培訓動態”“名師風采”等欄目,是教師自己的網站,發表自己的培訓感悟心得等。

        3.建立師訓QQ群。給廣大教師提供了交流的平臺。

        4.辦《師訓簡報》。把一些有價值的培訓反思、培訓感悟、培訓收獲以及教師在課堂上優秀教學案例一一刊登出來,《簡報》發到每個村小教學點。

        讓教師找到職業的成就感與幸福感,從而改變農村教師培訓的陳舊觀念,樂于培訓,改變了農村教師拒絕培訓的現象,因為培訓給教師創造了展示自己的機會!

        5.借助《學時認定表》杠桿作用,把每年培訓的內容融入到校本培訓之中,讓教師有明確的研修目標,提高研修的針對性。如我們制定了《祁門縣中小學教師2011―2012學年度集中和校本培訓學時認定表》,設計了:“完成有效評價(命好題)以卷推訓的調研問卷,2學時”、“自學心得:以指定突出“有效評價”主題專著開展學習,并撰寫心得”、“教壇新星、教學新秀、學科培訓指導教師等每學期至少要出一份試卷或開展“有效評價”知識方面的講座1次”等等。做到把培訓內容轉化到日常教學實踐中,在課堂教學實踐中運用、消化、提升,從而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第7篇:校本研修簡報范文

        一、強化培訓,喚醒主體,實現理念學習常態化

        1.實施“換腦工程”,與書籍對話。教師對課改理念的理解認識程度決定著課程改革深入的程度。學校制定了《課程理念學習制度》,細化學習目標,明確學習內容,規劃學習進度。一是加強培訓。組織教師認真學習相關文件,明政策、懂法規;舉辦“二小大講堂”,組織學習杜郎口、洋思等學校的先進經驗,讓“先學后教”、“生本教育”的思想植根于心。二是強化讀書。在校園網站開辟“讀書沙龍”,建立“讀書博客群”,將最前沿的理念文章及時上傳。向教師發出“讓讀書寫作成為生活的常態”的倡議,積極推進“每天閱讀30分”,引導教師在讀書一品書一教書一寫作的過程中立德、立言、立行。系列活動使得教師深刻感受到課改是發展的必由之路。

        2.實行“外引內聯”,與專家對話。教師的培訓與提高僅僅局限在學校內部,效果很難保證。我們“請進來,走出去”,多層面、多角度利用校外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邀請特級教師支玉恒到校授課,現場指導教師的課堂教學;邀請市教育局領導到校進行教學指導;組織好省級遠程研修活動,使教師深刻領悟課改的真諦;全力支持教師外出學習,學習者回校必做一次報告,上好觀摩課;充分利用網絡點擊名師講座、觀摩優質課;建立教育博客,與學者專家零距離接觸,面對面交流,實現了突破時間、空間界限的高層次交流。

        系列活動的開展,促進大批教師迅速成長,涌現出省級教學能手1人,市級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9人,縣級教學能手20余人,50余人次執教過市級以上優質課。僅2012年,教師所獲獎項就有96項。

        二、精細管理,科學實施,實現課程實施規范化

        1.研究課程方案,實現科學有效。課程計劃是實施課程的保障。開學初,學校組織領導班子專題研究課程實施工作,研究課程的設置與計劃、組織與實施、管理與評價。我們對學校的課程建設工作進行了重新審視:校本課程設置是否合理,課程計劃是否有效,課程組織與實施是否規范,課程管理與評價是否科學;課程方案中,辦學理念是否得到體現,是否關注學生個性發展,是否發揮教師多樣專業特長;拓展型課程是否滿足學生個體的需求,探究型課程是否滿足學生探究實踐的欲望。組織教師開展廣泛研討,該摒棄的摒棄,該修訂的修訂,該提升的提升。

        2.落實課程方案,實現規范有效。方案是保障,落實是關鍵。值班領導每天走遍33個教學班,教導處值班干事每天至少到教室檢查四次,堅決杜絕隨意占課、隨意調課的現象發生。學校還通過學生座談、發放調查問卷等形式,全面了解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此外,組織開展“一日督學”活動,每位領導每周安排一天時間走進班級,對教師的課堂教學、班級管理、教學常規、習慣養成等各方面進行監督與指導、評估與激勵,隨時發現問題,隨時解決。

        3.狠抓常規落實,實現減負增效。一是嚴格落實《教師工作制度》。明確工作責任,大力倡導獎懲,修改完善《一周工作簡報》機制,側重于針對工作現狀表揚或批評一種現象,發揚一種精神或矯正一種行為。二是注重常規工作檢測。分管主任每天參與一個教研組的活動,對作業布置以及批改情況進行督查;每周走進課堂,進行聽課評課,深入一個教研組,解決一個教學問題;每月進行一次學科教學質量分析。三是加強評價反饋整改。查后立即匯總情況,表揚優點,指出問題,違規情況予以通報批評并限時整改。

        三、聚焦課堂,著眼研究,實現課程實施科學化

        1.課堂觀察,診斷問題。將課堂觀察引入課堂進行聽評課。觀察點由關注教師的教轉變為關注學生的表現,關注學生的參與度、運用表達、合作狀態等。還將課堂觀察的重點放在“自主探究、實踐體驗、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的體現上,倡導做、想、講有機統一的學習過程,倡導合理靈活地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和信息技術進行學習,實現學習方式的多樣化,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利用課堂觀察對教師的無效教學行為進行大搜索,為教學效率的提升打下基礎。

        2.二輪研課,解決問題。為打造有效課堂,我們采用二輪研課的方式研究課堂,第一輪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由主備人執教上研討課,隨后組織研課回放。此環節中,教師集體研討,尋問題、找方法、探捷徑,然后組織修改,形成二稿;第二輪由該教師再次執教上展示課,再進行研課同放,最終形成終稿教案,進行精品課推廣。

        3.開發策略,提升效率。通過前期的課堂觀察,我們發現教師的課堂教學存在許多小問題,往往就是這些小問題影響了課堂效率。針對這一現象,我們啟動小課題研究計劃,從小處著眼,從細處著手開展研究。如今,我們的“策略超市”初步構建。目前,我們已開發教學策略100余個,“策略超市”真正惠及每一位教師、學生,讓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

        四、立足校本,銳意創新,實現課程實施特色化

        1.學科教學,讓課程實施彰顯特色,結合學科特點,我們嘗試構建不同學科的教學特色。語文學科的“課內海量閱讀”,唱響了誦讀、積累、應用的教學三部曲;數學學科的小紙條分層教學,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找到目標和任務,并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內實現縱向提高;體育學科確立了不同年級的特色項目:一年級圍棋、二年級乒乓球、三年級籃球、四年級跆拳道、五年級花樣跳繩,讓學生享盡陽光的沐浴,盡享健體的快樂。

        第8篇:校本研修簡報范文

        關鍵詞:農村初中; 校本教研; 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4)01-037-002

        “校本教研不是學校用來裝點節日的鮮花,而應像空氣一樣每時每刻都飄蕩在校園里每一個角落,呼吸在每一個師生的胸膛里。”新課改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教師是新課程的實施者,是新課程的解釋者,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與實施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及其效果,于是,校本培訓應運而生。

        反思自己學校的校本教研,總覺得學校的校本研究自囿于同水復,邁不開實質性的步伐,往往沒什么效果,甚至停滯不前,走過場現象嚴重,從而導致形式化、平庸化。我想,這也許是我們農村初中學校的痼病。

        一、主體參與意識薄

        近幾年來,各種各樣的教師培訓日漸增多,教育行政部門出發點非常好,然而,作為被培訓者的教師并不買賬,除了抱怨,還以各種形式抵制培訓,除了晉升職稱不得不參加的計算機培訓、預報預審培訓以外,其他都是能推脫就推脫,應付了事。

        怎樣讓教師心悅誠服地、主動地參與培訓、實現專業發展呢?在學校這一研究場所中,校長是校本教研的領導者、組織者和參與者,教師是研究者;教學研究要成為教師的一種職業生活方式。校長需要做的是:能夠從紛繁復雜的現象中有信心堅持正確的觀點并付諸實踐,有勇氣摒棄錯誤的言論并走出誤區,而最為重要的則是有能力辨別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只有大家統一思想,充分意識到這些,才能同心同德做好校本教研。樹立“教師第一”的思想,改革評價標準,建設閱讀校園,開創學習之風,倡導團隊合作,關注教師精神世界,鼓勵教師成長進步,立足于教師素質提高的學校發展,才具有持久性。

        二、教研機制少策劃

        校本教研強調“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而農村初中往往缺乏研修的合理計劃和目標。學科教研組活動本身只是校本教研的一個載體,或者說一個部分,并不是全部,校本教研并不是每兩周一次學科教研組活動所能涵蓋的。不少學校也制訂了較為詳細的校本培訓實施計劃,但是一到具體情境之中,難免出現紙上談兵的現象。再加上多數地方還處于摸索階段,缺少典型的成功范式可供參照與借鑒,使得培訓走過場現象比較嚴重。因此校本教研在管理上應該建立科學可行的管理機制,要制訂必要的計劃,在實施過程中再不斷修正。對學校學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可以化成一個個小專題進行研究,如觀察課堂,用照片和錄像記錄課堂實況等,善于積累資料,總結經驗,為下一步研究打好基礎。

        校本教研的切入點來自于學校實際,決策者、播種者是校長。校長是建立校本研究制度的第一責任人,是校本研究的身體力行者,應根據學校教育教學實際和教師成長規律,把握校本教研的方向,播下具有學校特點的校本教研種子。

        三、研究內容泛而空

        我們有些農村初中校本教研內容比較隨意。研究的問題不是來源于教學實踐,沒有現實針對性,而是“跟風走”,人云亦云。這樣的校本教研很難取得實際效果。

        校本培訓的組織者就應該把重點遷移到對教師日常教學行為的考察上,關注他們對新課程理念落實的點點滴滴實踐過程。“專家講座聽聽激動,想想感動,回去一動也不動”的戲謔之言道盡了教師行為跟進的重要性。作為教師所在的學校,更應該把教師的“行為”變革作為實施校本培訓的重中之重,比如對學生作業的批改,是否注意的只是結果的對與錯,而忽略對學生作業完成過程中的思考方式的關注;教師的日常備課,是否還是習慣于一味地抄寫現成的教學參考書,而忽略了自己對教材的獨立理解與自主建構;學校常規教研活動的開展,是否只是一些日常事務的布置與商討,而忽略對教師研究的興趣的激發與培養。校本教研落在細處,需要進行教研方式的變革。要注重集中研討與隨時隨地交流相結合,現場觀摩與錄像播放相結合,課堂設計與課堂診斷相結合,培養教師從小處著手、見微知著的能力。作為教師,要經常審視自己是否把終身學習作為自我加壓與提高的自覺行為來對待,是否把教學反思納入到教研的視野之中,是否把先進教學手段的掌握與運用作為改善教學水平的切實舉措來對待。激活特長,激活教學,激活科研,激活能力,說到底,是激活教師的教學生命力和創造力,這就是校本培訓對教師專業成長的功效。

        四、具體實施無特色

        如今,像我們這樣的學校,師資還不能滿足開齊、開足課程的需要,有時還需拆東墻補西墻或使用代課教師的現象也時有發生。教師同伴互助的氛圍難以實現,而這正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先決條件。而且,由于辦學條件捉襟見肘,許多學校房舍緊張、沒有現代化教學手段、沒有電腦和互聯網,教師無緣接觸國內外先進教學理念、優質教育信息資源等,很難形成有利于教師專業成長的大環境。

        教師培訓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系統過程,活動的形式當然離不開聽課、評課、反思。但我們學校,研究課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簡單重復、低水平徘徊、缺少深層次思考等問題。當研究課成為教師的負擔,教師就會有抵觸情緒。組織者忽視了活動中教師情感參與的因素,而這恰恰是決定活動效果的重要原因。當教研活動成為強制性學習時,活動也就慢慢地流于形式了。

        組織教師參加師資培訓機構組織的繼續教育培訓,學習新課改理念;組織教師觀看教學光盤,從中領悟現代教學思想,優秀的教學藝術;同時要求教師自學、互助學習、寫學習筆記、寫觀后感、心得體會等,通過這一系列的學習活動,逐步更換教師舊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手段,使他們慢慢地接受新課改的沖擊與洗禮,達到強化校本教研意識的目的,這是校本培訓的常規手段,我們農村初中或許都能做到。但這是“教的關注,而不是學的追問”、“知者的闡釋,而不是智者的對話”、“被動地依賴,而不是主動地生成”。學校要給教師自主選擇的空間,在學校整體規劃下,教師圍繞學校校本教研的研究切入點,開展研究。教師們有選擇地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善于寫教學論文的寫教學論文,善于寫案例的寫案例,善于做敘事研究的做敘事研究,不要搞一刀切,硬性規定一個教師一學期寫多少篇反思、多少篇案例,增加教師的負擔。還要引導教師自覺研究、自主研究,取得實效,這樣教師就不會無“思”而反,無“案”而編,應付了之。

        校本教研的特點是“以校為本”、“基于校本”,但是“以校為本”不單指“一校為本”,校本教研不等于“本校教研”。我們認為,只要是以教師作為主體參與,只要是以學校層面問題為研究的對象,只要是在研究活動中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得到提高的活動,都是校本教研。所以學校要創新校本教研方式,努力創設“以強扶弱均衡式”、“學校發展共同體式”、“借助外力發展式”、“就近區域聯盟式”等豐富多彩的“走出校本”的校本教研形式。農村中小學教師缺少真正實用有效的外出培訓、學習機會。即使有機會,要么由于經費或名額問題,要么培訓不切合實際而流于形式,使得專業成長成為一句空話。以上模式解決了這一問題。另外,還可開展“磨人磨課”活動、設計和實施“響亮工程”,讓大批教師走出去,開闊教師的思想眼界;編輯校本教研簡報,提供學習源頭活水。在“關注課程,聚焦課堂”,全面推進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的大環境下,校本教研的路還很長很長,我們要脫掉俗氣,洗去浮氣,除掉匠氣,要有厚積薄發的底氣、愈挫彌堅的勇氣、蓬勃向上的朝氣,不斷地充實自我、升華自我、超越自我,才能助學校的校本教研不斷地跨越向前,無往不勝。

        五、專業引領少而虛

        一些農村中小學教師,面對不盡如人意的工作境遇,或遇到不同程度的打擊,放棄了專業成長的理想,放棄了成為一名優秀人民教師的追求,放棄了安貧樂道的精神苦旅。在平時工作中,他們對遇到的問題不去進行深入思考,沒有教學研究意識,習慣靠慣性工作、生活。一年四季忙碌于常規性事務中,不思銳意進取,惰性黯然滋長,教學熱情越來越低,最終教師這一崗位僅僅成了謀生的職業手段,而非為之奮斗終身的壯麗事業。我們身在其中感同身受的是什么呢?作為實踐新課程理念的教師們,類同于殉道者、苦行僧,伴隨他們的是無盡無休的辛苦。

        農村中小學教師團隊互助工作環境缺失,也阻礙了教師的專業成長。目前,農村地區中小學的師資力量、辦學條件極其薄弱。一是受機構改革的沖擊,農村中小學的教師編制只減不增,教師結構出現斷檔,25歲以下的年輕教師可謂少之又少,像我們學校5年中只引入了1名教師。二是新一輪學校布局調整之后,農村出現了眾多的“麻雀學校”,生源明顯減少,形成了有限教師辦無限教育的局面,教師疲于應對各種事務,無暇顧及專業成長。三是城鄉教師的不對稱流動,造成大量農村中小學骨干教師流失,使得農村優秀師資更加稀缺。我校在近幾年就流失了幾名骨干教師,其中不乏新秀能手以及大比武大市一等獎獲得者,這也無可厚非,因為農村初中的實際影響了他的專業成長。“我像個辛勤的農夫,面對貧瘠的土地,好不容易播下了些種子,又被人家挖走了。這樣的農夫還有勞作的動力嗎?”也許農村初中的校長都會發出這樣的感慨。

        在這種情況下,何談專業引領!其實農村中小學教師在平時教學實踐中確實缺少專家具體有效的專業引領,特別是缺少專家面對面地提供技術性、專題性的咨詢指導。教育均衡發展的過程不是優質教育資源平庸化的過程,而是薄弱教育資源優質化的過程。因此我認為教育行政部門應該以“城區提升,鄉鎮發展,資源整合,擴強提弱”為目標,從創新機制中求規范,從創新形式中求高效,從學校的自主創新、主動發展中求特色,從區域的政策支持、校際合作中求協調,從而整體推進區域內教師、學生、學校的和諧發展。作為學校更應該克服困難,創設條件,邀請相關領域專家進行實地指導、幫助。

        當然作為專家(在農村初中,教研員就是學科的領頭人)進行專業引領時,要更多地關注、了解“教師需要什么?” “我能給你什么?”“我們能一起解決什么?”“怎樣讓教師更快地接受和實施?在實施的過程中應該怎樣跟蹤指導?”專家不應該是新課程的“中轉站”,而應該是教學研究中心、新理念輻射中心、學術交流中心、教學服務中心。專家們應帶著疑問、困惑和理性先行,將專業引領有機地融合在基層實踐中。基層的學校需要尊重和激勵,需要專業到位的實實在在的真實的指導和服務,需要個性化的幫助和助推,教研室專家要把自己工作的重心下移到學校、深入到課堂,更多地進行具體指導、創造條件、提供資訊,最大限度地引領基層學校在不同的起點上獲得自主、和諧、持續的發展。我們歡迎下鄉督導,哪怕次數有限,我們教師更希望聽到“應該怎樣”的建議,把建議建立在教師發展需求的基礎之上,考慮教師的已有經驗和困惑,符合聽講者已有的認知基礎和工作實際,為教師實踐帶來新的啟迪。而不是“你不應該怎樣”,以免無所適從、窮于敷衍,不能獲得心理上的解放,結果老師們很難成為教育教學的明白人。當然作為學校,作為教師,更要經常審視自己是否把終身學習作為自我加壓與提高的自覺行為來對待,是否把教學反思納入到教研的視野之中,是否把先進教學手段的掌握與運用作為改善教學水平的切實舉措來對待。如果只是希望通過一兩次專家報告來達到校本培訓的目的,只會使校本培訓成為“水中月”、“霧中花”,難以結出什么真正的果實,也辜負了專家們的一片良苦用心。

        除了走出去、請進來,學校還應該向內挖掘潛力,盡量培養自己的專家。品牌教師對學校品牌形成中的作用同樣是不可估量的。“山不在高,有仙則靈”,學校誕生一名“名教師”,不僅意味著一名教師成為品牌,還意味著學校人才資源的綜合實力。在校內,名師對他的同事的輻射和引領作用巨大,而且,許多家長和學生就是沖著“名師”而來的。為此,校長應有領先一步經營教師品牌的意識和措施,要為教師搭建起展示自身才華的舞臺,要幫助教師突破原有學科的框框,使他不但在本專業學科上占有優勢,最好還要有跨學科教學的經歷,要能提供比別人更好的教學和服務。品牌教師就是學校不可替代的人,你在這個學校,在這個學科領域是不可替代的。校長應該想出辦法怎樣來培養人才、留住人才?把校外專家請進來,傳播先進的教育理念;把校內專家請上臺,探討教育的最新策略;把骨干精英推出去,升華教師的理論素養,讓其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又被周圍的教師和學生所接受,他的特色就會產生轟動效應,他的影響力就會越來越大。這就達到了增值的目的。

        校本教研是一種意識、一種理念、一種機制、一種文化,是教學研究機制的新亮點,是教學研究走向更加成功的契機。校本教研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需要我們持之以恒。只有每位教師都參與到校本教研中,都成為真正的研究者時,只有當學校和教師都真切地感受到校本教研給我們的教育教學和學校的發展帶來的好處,努力創設新的教師職業生活方式時,我們就已經走出了校本教研的誤區,校本教研才能得到真正意義上的發展,真正地走進了校本教研,農村初中的教育事業也必將走出困局,走向輝煌。

        第9篇:校本研修簡報范文

        【關鍵詞】建構;課程資源;培訓形式;成效

        隨著經濟快速的發展,大多數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重視選取優勢資源的學校。優勢資源的產生除了客觀因素外,師資資源仍是重中之重,農村師資嚴重地成了教育均衡發展道路上的“攔路虎”。教育的改革創新和科學發展,關鍵在于學校教師,只有努力提升農村學校教師的基本素質,培養一支專業扎實、經驗豐富、吃苦耐勞的創新教師隊伍,才能又快又穩地推進新課改全面發展。因為農村教師是農村教育的推動者和執行者,從這個角度來看,提升農村學校教師基本素質,其意義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現在農村教師已進入老年化階段,觀念嚴重滯后,課堂教學技能陳舊,導致生源嚴重流失。如何加強對農村小學、尤其是村小教學點教師的培訓成了一大問題,培訓哪些內容,如何培訓等將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任務。

        近三年來我校根據全縣農村小學辦學條件與小學教師的實際情況,打破墨守成規、死搬硬套的培訓,創造性地舉辦了第一輪(三年)“祁門縣小學中老年教師基礎知識暨新課程課堂技能提升培訓”。經過培訓實踐檢驗,已顯培訓效果,促進了教師專業發展,提高了基礎教育的質量,深受廣大教師的青睞,在省市里產生了較大的反響。現就如何有效開展農村小學教師培訓談點粗淺的看法。

        1 充分調研農村小學中老年教師培訓需求,準確定位培訓目標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2010年春季開學,我們重點調研了村小教學點辦學條件和農村小學中老年教師培訓需求,調研采取座談會與問卷形式進行,設計了《祁門縣小學中老年基礎知識和新課程能力提升培訓調研提綱暨構建有效參與式培訓問題征求單》、《祁門縣中小學教師培訓現狀調查問卷》。認真分析調研數據,梳理出有效的建議和要求。

        1.1 客觀因素制約著村小教師難以實現“終身學習”。現在培訓種類雖然很多,如遠程培訓、短期集中培訓、校本培訓、觀摩學習等,但對村小教師而言仍是“春風難度玉門關”。因為村小教學點大多是一人一校或幾人一校,由于經費問題,95%以上村小教學點沒有開通網絡,85%中心校也僅有幾臺辦公電腦,遠程培訓形同虛設,上網學多數教師都是找同事或自己的子女上網掛,只為完成24學時任務;教師不能走出去培訓學習,一走學校就關門;校本研修也僅停留表面上,如同蘿卜燉蘿卜的味道。

        1.2 小學中老年教師的素質與觀念制約著自身發展。這批教師大多數是民師轉正的,接受正規師范教育的鳳毛麟角,基礎知識的底子相對薄弱;幾十年一直在農村教學,教學技能偏低;又加上知識老化,年齡偏大,很難接受新觀念,也很少主動有意識地去提升自己。

        根據農村小學中老年教師這些實際情況,我校經過反復研究決定,利用暑期把這批教師進行集中培訓,著重在基礎知識與課堂技能兩方面培訓——小學中老年教師基礎知識暨新課程課堂技能提升培訓。

        2 根據教師需求,精心謀劃培訓課程資源

        以往培訓的課程通常是由培訓者預設好的,培訓者決定培訓的內容、形式、進度等,出現曲高和寡現象,教師抵觸情緒重,培訓效果差,如何有效設計培訓課程資源呢?

        2.1 采取由下到上的形式,集思廣益設計課程資源。

        我們從調研座談會與問題單中梳理出教師想要培訓的內容和亟待解決的問題,從教師的需求出發,設計培訓課程資源,采取了由下到上的課程設計思路。并要求我校每位教師都參與課程資源設計,然后召開專題會議討論,篩選出最有價值的培訓課程資源。

        2.2 廣泛征求教師意見,完善培訓課程資源。

        邀請部分校長、教導任與骨干教師等不同層面的教師對培訓課程資源提出整改意見或提出見解,要求他們本著農村小學教師培訓需求出發,力求做到培訓課程切合農村小學中老教師的需要。

        2.3 召開授課教師備課會,讓授課教師明白每一個課程設計的意圖與所達到的培訓效果。

        三年培訓中遴選了縣內一線骨干教師31位擔任授課教師,他們不僅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而且具備一定的理論基礎,都是學員身邊的優秀骨干教師,縮短了授課教師與參訓者的距離感,提高了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課程資源設計是否科學、實用直接影響培訓效果的成功與否。培訓課程資源還要考慮可持續性延伸,我們采取動態方式設計,在知識建構上力求達到系統性、完整性,科學性。2010年設計了《漢語拼音有效教學與技巧》、《小學語文識字閱讀教學與經典案例分析》、《小學低年級運算教學與經典案例》、《低年級數學動手操作能力培訓養》等15門課,共計58課時;2011年設計了《觀課議課的內涵與有效操作》、《教師如何挖掘小學低年級語文教材資源報務課堂教學》等12門課,40個學時;2012年設計了《教育的堅持與守望——為了山區的孩子同在藍天下成長》《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思維訓練與方法指導》《復式班教師如何有效備課》《小學低年級語文有效學習內容與方法》等16門課程,40課時。

        課程設計緊扣住小學低年級課程(1—3年級)、基礎知識的講解與分析、課堂教學技能的改變與提升,貼近小學中老年教師的實際需求。

        3 建構有效培訓模式:小班化、參與式:案例引領+知識講座或“知識講座+案例引領+研討”等模式

        每年參加小學中老年教師基礎知識暨新課程課堂技能提升培訓的人數300左右,傳統的培訓模式是授課教師在上面夸夸其談,下面是二三百教師座在一起,出現“說起來頭頭是道,聽起來紛紛叫好,干起來沒有門道,回頭看有些胡鬧”的培訓現象。我們采取的是“小班化(50人一個班)、參與式”的模式。每年舉行兩期,每期同時開三個班,人手一冊學習《參與錄》,記錄每天學習的內容與自己的反思心得。在培訓過程我們不斷吸取參訓學員提出的建議,逐步完善培訓模式,提高培訓的實效性與針對性。2010年安排了每期8 天集中培訓,每天3—4個專題培訓,每天下午安排一節示范課,建構“案例引領+知識講座”的模式;2011、2012年安排了每期6天集中培訓,建構了“知識講座+案例引領+研討”的模式,積極倡導多元、交流、分享、包容、合作的培訓、讓獨特視角與新穎觀點的火花相碰,讓教師在“學中做”“做中學”、“在分享與交流中提升”。

        另外,我們還借助《師訓簡報》、《祁門師訓網》把培訓者一些有價值的培訓反思、培訓感悟、培訓收獲一一刊登出來,讓參訓教師擁有成就感,分享收獲的喜悅,從另一種形式上也提高了參訓教師的積極性。三年培訓中出了6期小學中老年教師基礎知識暨新課程課堂技能提升培訓專刊。

        4 管理促效果,培訓顯成效

        面對農村小學中老年教師這個群體的培訓,我們提高了服務態度,加強人文管理,抓實培訓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每班有專門的班主任負責,關心參訓教師的身體、茶水供應、清理教室衛生,上下午實名簽到,學員參與錄的審閱等工作;班主任還要跟班聽課,及時總結,搜集學員的反饋信息,及時整理出學員優秀的培訓心得或體會,按時出刊《師訓簡報》。真誠服務態度打動學員,學員們更加自覺學習。同時班主任還要組織學員圍繞培訓主題展開討論、交流,就授課教師所講的理論或所舉的案例與自己在教學實踐中似曾相似的感覺談出了自己的感悟,心靈上產生了共鳴,搞高了培訓效度。

        通過三年的參訓教師的心得體會、培訓反思、培訓總結、交流發言、《參與錄》和后期的“送課到校”的培訓等這些,見證了農村小學教師成長的足跡:

        ①樹立新課改意識,轉變教學理念。

        只有正確的思想才能決定正確的行動。2010、2012年兩次小學語文、數學《課標》解讀,參訓教師知道了小學低年級的各學段的教學內容、教學要求和教學方法,理解和把握了《課標》中關鍵詞,如語文《課標》中“誦讀”與“閱讀”、“讀讀寫寫”與“讀讀背背”的區別,教與學要達到什么程度,教師心中有數,才能有的放矢。

        ②提高了基礎知識的運用能力,解決了教師課堂上的困惑和疑難問題。

        如程靜芬老師的《漢語拼音有效教學與技巧》,首先糾正了老教師的錯誤發音,講解了發音技巧,教會了難以讀準的拼音,其次講解了拼音教學要根據學生認知心理,要有教學方法,要創設情境教學,激發學生的學興趣,深受廣大教師歡迎。胡育林老師的《小學低年級數學認識圖形教學與經典案例分析》,運用獨特的理論框架,構建講座內容,用自己的經典案例講解認圖教學的重要意義以及如何掌握好圖形教學的基本策略,給教師們指出了一條有效教學方法等等。

        ③注重教學方法和教學技能的提升,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

        授課教師一個共同的心聲,就是新課改下的教學,不在僅僅是傳授知識,而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注重教法,注重學法,教學是一種有效的師生參與過程。如曾勤老師的《教師如何挖掘小學低年級語文教材資源服務教學》和謝彩云老師的《教師如何挖掘小學低年級數學教材資源服務教學》,即要讓學生走近文本又要讓學生走出文本,方法的指導尤其重要,讓學生自己思考和認識等等,著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④教學案例典型,生動,能起到舉一反三、拋磚引玉的作用。案例都是來自授課教師自己親身經歷的,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示范性,教師能看得到、摸得到、用得到,教師能活學活用到日常教學之中去。如汪國女老師的《小學低年級語文有效學習內容與方法》、康琰琰老師的《如何有效運用農遠資源服務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等講座,生動的教學案例引起教師的反思與感悟。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人成激情在线播放 | 亚洲欧美卡通在线一区 | 日本老熟女久久久久久久久 | 在线观看视频人成福利 |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AV | 日本少妇高潮正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