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療管理應急預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護理應急預案;演練;護理風險管理
護理風險管理是針對病人、工作人員、探視者可能產生傷害的潛在風險進行識別與評估,并采取正確行動的過程[1]。護理應急預案是在國家衛生部、醫院整體應對突發事件預案的基礎上,針對護理工作的專業性、特殊性所造成的風險而制定的有效措施和處理流程。我院實施護理應急預案演練旨在通過模擬現場實地訓練,培訓及提高護士面對風險的應對能力,幫助護理人員增強責任感,掌握相關急救知識,提高其自我安全保護能力及應對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現將做法介紹如下:
1資料
1.1一般資料:我科為全軍創傷骨科中心,分4個病區,現有病床265張;護士92人,學歷:本科10人,大專68人,中專14人;職稱:主任護師1人,主管護師1人,護師15人,護士65人。科室建立護理風險管理組織小組,由總護士長擔任組長,病區護士長擔任組員。
2方法
2.1培訓方法
2.2.1以往由病區護士長或高年資護師進行授課來鞏固理論知識護士往往專科護理知識累積量不夠,因此,要求護士在掌握急救流程的同時,必須結合學習專業理論知識,知其所以然,這樣才能提高護士的主觀能動性。
2.2.2改變慣有護理晨會學習模式:在既往科室晨會中,常用學習方法是:提問作答總結方式,我科在原有晨會提問基礎上,計劃性指派高年資護師進行急救護理應急預案的演示,力求將語言記憶上升到形象記憶,突破了在理論學習中的局限性。
2.2.3情景模擬式培訓:通過設置一種逼真的工作場景或管理系統,讓被訓練者按一定的工作要求,完成一個或一系列任務,較好地模擬了現場的緊迫感,使訓練者感到緊張、急迫甚至忙亂[2]。在每月的業務培訓中,由高年資護師做指導老師扮演患者角色,進行應急病例病情描述,要求培訓對象不僅要正確評估,并要立刻應用預案程序采取相應措施,結束后指導老師對急救護理措施的實施進行講評。
2.2.4情景模擬式考核:由護理風險管理小組確定考核時間、地點、形式及內容,原則上演練時間選擇在下午,此時是治療護理相對較少的時段;選擇風險隱患易發的患者,每周針對本病區1例危重患者組織1次應急預案為主題的情景考核。考核開始后,讓家屬按鈴告知護士患者突發的風險情況,由專人記錄演練過程及所用時間,觀察護士對患者突發病情的處理能力與速度。通過考核,使護士加深對培訓內容的理解,由此所獲得的知識是在思考、觀察、分析、歸納的基礎上得來,記憶牢固。
3效果
3.1構筑主動護理平臺,提高護士綜合素質。鞏固了護士的專科急救理論知識。通過不斷的模擬演練,提高了急救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在突遇病情變化,醫生未到達之前的寶貴時間內能積極做出反應,給予急救措施。全體護士參與應急預案的演練,使得護理人員在有關護理理論和技術、風險意識、自我保護意識、呈報制度的相關內容及國家重大法律、法規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
3.2增強了護士面對應激源時的心理承受能力。護士在需要急救的應急事件中多數表現為緊張、恐懼、驚慌,甚至不知所措,定期的情景模擬式培訓可為今后類似的情景處理積累經驗,把突如其來的急救變成一定的操作流程,并在演練中逐步鍛煉了在應激狀態下的心理適應力,保證了在實際搶救患者的緊張環境中技術的穩定性發揮[3]。
3.3保證醫療環境安全,降低突發事件發生率 隨著全民法制意識的增強,護理人員在做好護理安全工作以外,對住院期間影響患者人身安全的突發事件做到心中有數,處理得當。
參考文獻
[1]魏杰,吳健.如何正確對待改革中出現的不同聲音[].西北學學報,2006,36(3):13~19.122
以開展國家衛生應急工作示范市創建活動為契機,健全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優化、整合各類資源,建立指揮統一、布局合理、反應靈敏、運轉高效的應急管理體系,全面提高我市應對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
二、創建內容和要求
國家衛生應急綜合示范縣(市、區)的創建和評估內容主要包括衛生應急組織體系、指揮協調、預案體系、應急準備、監測預警、應急處置、總結評估、社會動員等8個方面。
(一)組織體系。政府成立突發公共事件衛生應急領導組織和工作機構,將衛生應急體系建設納入市政府相關規劃,將衛生應急工作考核納入政府目標責任書;各鎮(街道)政府成立衛生應急領導組織,轄區內的村(社區)指定公共衛生信息員負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收集與上報等工作。衛生局成立有獨立編制的衛生應急辦公室;市醫院、中醫院、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構、衛生監督所設立或指定部門、人員負責衛生應急工作;其他醫療衛生機構明確專人負責衛生應急工作。
(二)指揮協調。在市政府突發公共事件衛生應急工作機構的領導下,衛生局與相關部門建立突發事件衛生應急處置協調聯動機制;衛生局、各醫療衛生單位、有關重點企事業單位建立衛生應急聯絡網;建立衛生應急指揮與決策信息系統,具備信息共享、決策支持和視頻會商等基本功能。
(三)預案體系。市政府制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和《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案》;衛生局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各類單項衛生應急預案;市醫院、中醫院、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監督所制定相關衛生應急預案、技術方案或行動方案,各類預案和方案實現動態更新;衛生行政管理人員、醫療衛生專業人員應熟知本市、本單位衛生應急預案和方案的內容及要求;各鎮(街道)政府制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社區(鎮)應急預案》;轄區內重點企事業單位制定符合本單位實際的衛生應急預案或行動方案。初步形成政府專項預案、部門單項預案、企事業單位預案為架構的突發事件衛生應急預案體系。
(四)應急準備。市政府將衛生應急專項工作經費列入政府財政預算,并能根據衛生應急處置需要及時安排臨時處置經費。衛生局組建突發事件衛生應急專家咨詢委員會和分類的專業衛生應急處置隊伍,配備相應的裝備;制定衛生應急專業隊伍、衛生應急管理干部和醫療衛生人員的培訓、演練計劃,并按計劃落實,定期進行效果評估;制訂衛生應急物資儲備目錄并落實儲備,相關制度完備;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具有一定的衛生應急資源擴增能力,能迅速及時做好收治傷病員的準備。
(五)監測預警。衛生局有完整的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實驗室檢測、健康危害因素監測、救災防病信息網絡直報等監測網絡,并指定專業機構負責監測工作,建立監測基礎信息數據庫,定期組織專家對轄區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風險進行常規和專題評估,提出評估意見、預警和干預措施;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有專人負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絡報告與管理工作,每月至少匯總分析1次數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率、報告及時率、網絡直報率、報告完整率、事件評估率均達到100%。
(六)應急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衛生局能及時組織醫療衛生單位對事件進行初步核實、確認,采取必要措施,并及時向市政府和有關上級專業部門報告;市政府能迅速啟動或配合上級部門啟動相應級別的應急響應;醫療單位能及時高效承擔病人現場救治、接診、收治和轉運工作,并能有效開展事件相關病例上報工作;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能按要求采取相應的應急措施;衛生監督所能及時開展飲用水、公共場所衛生等衛生監督工作,能協助衛生局及時調查處理應急處置工作中的違法行為;職能部門能利用大眾媒體及時經授權可由其的應急處置相關信息,有效開展面向公眾的風險溝通。
重大活動開展前,衛生局、各醫療衛生單位、疾控中心能有效開展公共衛生風險評估工作,提出排查治理意見和干預措施,制定相應的衛生應急保障預案和工作方案;重大活動期間,各醫療單位、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監督所能相互配合,有效完成醫療救治、流行病學調查、實驗室檢測、衛生監督等工作,保障措施得力、效果良好。
(七)總結評估。突發事件衛生應急處置和重大活動保障結束后,市政府或衛生局均能對衛生應急準備與保障、應急處置與救援措施、危害及處置救援效果等內容進行評估,并形成評估報告。按政府的統一部署,開展轄區內恢復重建工作的衛生學評估及衛生系統內的恢復重建工作。制定并執行合理的補助標準;對因參與應急處置和醫療救援而致病、致殘、致死人員,配合有關部門按國家標準給予補助和撫恤,做好相關善后工作。
(八)社會動員。衛生局制定衛生應急知識宣傳教育年度計劃。利用多種形式開展衛生應急知識的宣傳、教育,居民衛生應急知識知曉率達80%以上,提高轄區內居民的衛生應急知識素養。市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組建衛生應急救援志愿者隊伍,制定管理制度并能定期開展培訓、演練,志愿者能掌握基本救援知識與技能。
三、職責分工
市政府創建國家衛生應急綜合示范市領導小組負責國家衛生應急綜合示范市創建的組織領導和管理工作,組織召開動員會、制定工作方案,建立協調聯動機制,全面部署創建工作。
市政府應急辦負責制定《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體系建設“十二五”規劃》,協調有關部門建立協調聯動機制,制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和《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案》,對衛生應急處置、醫學救援和重大活動保障進行評估。
市衛生局負責健全衛生應急體系,完善應急預案,做好應急準備、監測預警等工作,開展衛生應急專業隊伍的應急培訓和衛生應急演練工作,指導各醫療衛生單位做好物資儲備、信息報送、醫療救援等工作,組織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突發公共事件醫學救援和重大活動保障,開展衛生應急健康教育。負責收集整理各部門創建工作材料,完成自查報告,報上級衛生行政部門。
市財政局將衛生應急專項工作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并能根據衛生應急處置需要及時安排臨時經費。
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負責制定對參加衛生應急處置和醫學救援行動的工作人員合理補助的標準,對致病、殘、死的工作人員按國家標準給予補助和撫恤。
市教育體育局負責指導各學校、托幼機構健全衛生應急管理組織和應急預案的制定,指導轄區內中小學、托幼機構建立晨午檢全日觀察和因病缺課登記制度,指導學校開設衛生應急健康教育課程。
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負責指導各餐飲單位健全衛生應急管理組織、制定應急預案,及時向有關部門上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
市住房與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負責指導各建筑工作健全衛生應急管理組織、制定應急預案,及時向有關部門上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
市地質礦產局負責指導各礦業企業健全衛生應急管理組織、制定應急預案,及時向有關部門上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
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負責指導各危險物品生產、經營、儲運、使用等重點企事業單位健全衛生應急管理組織、制定應急預案,及時向有關部門上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
市公安局負責將110、122與120急救建立信息互通和應急聯動機制。
市消防大隊負責將119與110、120急救建立信息互通和應急聯動機制。
四、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部署工作,開展自評(年3月15日前)。市政府啟動衛生應急綜合示范市建設工作,召開動員大會,印發《國家衛生應急綜合示范縣(市、區)評估標準》。各有關單位對照標準,結合本單位實際開展自查,完善各項資料,并于3月10日前報市衛生局。3月15日前市衛生局上報自評報告和創建申請。
第二階段:迎接市和省級專家評估(年6月30日前)。市衛生局(4月25日前)和省衛生廳(5—6月)對我市進行評估,根據評估情況,上報創建申請報告。
第三階段:迎接國家級專家組復核命名(年12月31日前)。由衛生部衛生應急辦公室對各省(區、市)申報的示范縣(市、區)進行復核,對通過復核的命名為國家衛生應急綜合示范縣(市、區)。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應急預案;危機管理
〔中圖分類號〕G25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0821(2012)09-0037-04
近年來,恐怖事件、種族沖突、戰爭和自然災害等重大事件和危機對圖書館的破壞、造成的損失引起圖書館界的廣泛關注。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許多發達國家的圖書館開始重視應急預案的構建,甚至以“是否擁有完備的應急預案”作為圖書館重要的評價指標或資金投入的依據[1]。應急預案又稱“應急計劃”或“應急救援預案”,是針對可能發生的突發公共事件,為迅速、有效、有序、科學地開展應急行動而預先制訂的方案[2]。國際圖聯保存保護中心(IFLA-PAC)于2006年的IFLA Disaster Preparedness and Planning:A Brief Manual(《國際圖聯災害預防手冊》),在面對災難、準備應對災難、處理災難、回應災難并回到正常狀態等方面闡述了具有可操作性的預防災難指導原則[3];2006年,國務院了《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旨在宏觀層面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4]。作為公共場所的一部分,國內許多圖書館也相應建立了自己的應急預案,但普遍比較簡單和零碎。很多圖書館只是在圖書館管理條例或相應規則中,做出諸如防火、禁止室內吸煙等表面化的規定,缺乏可以依據的危機應對計劃和災后恢復重建計劃[5]。國內學者在危機預案構建方面也開展了一些探索,如劉秀娥等從圖書館應急預案編制的依據與流程角度,提出了5W2H原則與PDCA模式[6];潘梅指出圖書館在編制應急預案時,應該對圖書館的行政結構圖、特定部門的業務范圍、圖書館的網絡結構圖、圖書館關鍵系統與關鍵資產列表、已有的安全管理制度等信息進行收集整理[7]。總體而言,我國圖書館關于危機應急處理具體對策的理論研究還相對薄弱,而實踐環節上有待加強。本文立足我國高校圖書館現狀,從圖書館應急預案制定原則、內容設置及考核評估等方面進行詳細闡述,對高校圖書館應急預案的構建進行了積極的嘗試性探索。
1 圖書館應急預案制定的原則
1.1 以人為本、預防為主
在突發危機事件發生時,保護圖書館的館藏資源和設備等公共財產固然重要,但是保證讀者與圖書館員工的生命安全乃是圖書館干預危機事件的第一要務。圖書館在制定應急預案時,首先應該考慮如何避免讀者與員工的生命財產受到損失。英國著名危機管理專家Mike Regester曾經指出,預防是解決危機的最好方法[8]。因此圖書館制定應急預案,必須重視各項預防措施,通過各種日常規章制度的制定和預警設備、預警措施的使用,在危機事件初露端倪時加以控制。各項預防措施中也應該考慮到危機事件后的恢復問題。圖書館在危機事件后如何采取措施盡快地恢復關鍵性的服務,把由于危機事件給讀者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對穩定讀者情緒、維護本館信譽、消除由于危機事件給本館帶來的消極影響有著重要的作用。
1.2 危機分級、重點突出
圖書館在考慮本館可能遇到的突發事件時,應該從圖書館所處地理位置、館舍館藏狀況、員工基本素質、資金運作狀況以及曾經在本館發生過的突發危機事件等方面綜合考慮,并根據危機事件的類型與影響程度不同,采取不同的處置方法與反應力度,進而使得制定出的預案更有針對性。危機發生時的決策時間非常短暫,因此必須重點突出,使最為關鍵、最重要的應急工作優先進行。圖書館的館藏資源和相關設備則是圖書館最寶貴的財產,圖書館應該對這些資源設備的重要性、易破壞性與成本的可負擔性進行綜合考慮,確定它們在搶救工作和災后恢復工作中的先后次序,從資源設備的角度盡量把損失降到最低。
1.3 信息公開、權責分明
圖書館在制定應急預案時,應該重視信息公開原則,通過有關渠道及時與媒體、讀者進行溝通,及時匯報危機事件處理的最新情況。應急預案的制定也要考慮讀者和員工及時掌握預案的途徑,可以邀請讀者參與本館應急預案的制定過程,從讀者角度出發制定的預案更能保護讀者利益。
《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單位制定和修訂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框架指南》明確指出應急預案要“明確各組織機構的職責、權力和義務”[9],權責明確是應急處理工作順利開展的有效保障。圖書館應急管理應建立統一的指揮中心,指導危機管理的全過程,保證各應急反應系統的協同應對;在應急組織結構方面可以館長為核心,建立由館長、副館長及各部門負責人組成的突發事件指揮中心,以保證全館各相關部門的協同與快速反應;而且要把責任分配到圖書館每位員工,使員工切實地把自己當成處理危機事件的重要成員。
2 圖書館應急預案的內容設置
2.1 應急預防
2.1.1 風險評估
對圖書館進行風險評估是預防危機事件的第一步。其內容主要包括本館可能遇到的風險、現有的應急反應程序、災前預防與災后恢復措施。根據評估結果采取相應措施,可以使應急預案更加周密。評估風險的專家一般來自本館的館藏保存部門與技術部門、本校的衛生與安全機構、所在地區的建筑物鑒定機構及應急服務部門,也可以請外地或外單位的專家進行風險評估的咨詢工作。
【關鍵詞】創建;衛生應急;體會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6-3514-02
晉江市通過開展衛生應急綜合示范市創建工作,有效地優化和整合了全市各類應急資源,促進各級各部門衛生應急組織體系的建立和健全,構建科學靈敏、全面準確的衛生應急決策指揮、衛生應急監測預警和信息報告系統,完善應急預案體系建設,優化工作流轉機制,強化衛生應急隊伍建設和應急物資儲備,規范開展應急處置,普及衛生應急知識,衛生應急管理水平和衛生應急能力顯著提升。現將基本做法與體會報告如下。
1 一般情況
晉江地處福建東南沿海,全市陸域面積649平方公里,轄13個鎮、6個街道,293個村,94個社區,戶籍人口106萬,外來人口110萬左右,祖籍晉江的華僑華人、臺港澳同胞300萬左右。經濟實力連續19年保持“福建省十強縣(市)”首位,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列全國百強縣(市)第5位。2012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23.69億元,增長12.2%;公共財政總收入161.02億元,增長18.3%;農民人均純收入13508元,增長12.9%。在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同時,晉江市高度重視醫療衛生事業,以“建設衛生強市”為目標,以醫改為主線,加快衛生事業發展,全市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共有858家,其中公立醫療衛生機構28家,民營醫療機構45家,個體診所33家,社區衛生服務站85家,村衛生所667家;衛技人員總數4487人,開放病床數3930張,形成比較完善的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疾病防治能力不斷增強,群眾健康水平顯著提高。
2 主要做法及成效
2.1 健全組織體系,明確工作職責
將衛生應急體系建設納入《晉江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成立以分管副市長為總指揮的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及時修訂《晉江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進一步明確了各級各部門的職責。把“完善應急救治體系”和“創建衛生應急示范市”分別列入2013年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和市政府工作報告目標任務,多次召開全市衛生應急工作會議,總結成效、查擺不足、部署工作。經市委編辦批準在市衛生局設立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辦公室,核編3人。各醫療衛生單位設立應急管理辦公室,明確專人負責衛生應急工作,辦公用房、設施設備按工作職責需要配置。各鎮(街道)、村(社區)和學校、危化企業等重點單位成立衛生應急管理組織,指定專人負責衛生應急值守和信息上報等日常工作,各級各部門衛生應急組織機構日臻健全。
2.2 搭建指揮平臺,建立聯動機制
以國家社會管理創新試點為契機,整合110、120、122、119四個報警臺,成立晉江市社會管理應急指揮中心,構建全市綜合應急指揮決策平臺,負責全市突發事件應急指揮與聯動協調工作。市衛生局搭建“晉江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與決策系統”,負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的指揮和決策。應急指揮系統具備信息共享、指揮決策和視頻會商等基本功能,并實現與上級突發事件應急指揮決策系統、本級政府各部門、各鎮(街道)和醫療衛生單位的有效對接,進一步提高全市衛生應急指揮協調和聯防聯控能力。在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建立起宣傳、衛生、安監、教育、農業、公安等多部門協調聯動機制,醫療衛生機構之間建立突發事件衛生應急協調聯動機制。單位間平時注重聯合開展應急培訓與演練,戰時聯合開展應急處置。2012年以來,市衛生局分別與安監局、地震辦、人武部、經濟開發區、企業等多部門聯合開展“企業化學品泄漏燃燒事故應急互助救援演練”、“地震應急救援演練”、“災民安置演練”和“航班災難事故應急救援演練”等活動,有效地提高部門間應急隊伍協同作戰能力和隊員的實戰水平。在應對霍亂、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傳染病疫情時,部門間的協作聯動更是得到充分磨合和展現,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疫情帶來的危害。
2.3 完善預案體系,優化工作流程
市政府印發《晉江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晉江市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案》和《晉江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機制實施方案》,各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制定本區域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市衛生局制定并完善重點急性傳染病、食物中毒、職業中毒、自然災害和不明原因群體性疾病等專項或單項預案20個,建立了預案管理制度,并根據人員變動、技術或標準改變及時進行修訂。醫療衛生單位和重點單位結合自身職責和實際需要制定衛生應急預案、工作方案或技術方案。同時,在實踐中對處置流程不斷進行優化和細化,提高預案的可操作性。建立起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系統全面、切合實際的衛生應急預案體系,為各級各部門規范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提供可靠的依據。
2.4 加強隊伍建設,強化培訓演練
以“晉江干部學堂”為載體,開設《公共突發事件與政府危機管理》專題培訓,有效地提升了政府各部門工作人員應對突發事件的意識和能力。對衛生應急專家咨詢委員會進行調整、充實,充分發揮專家咨詢委員會的咨詢、指導、建議和評估作用;以市直醫療衛生單位專業人員為主力,組建了市級傳染病、中毒、核和輻射以及醫療救援等專業應急隊,在基層醫療衛生單位建立衛生應急綜合隊伍并配置相應裝備;制定并實施專業隊伍、管理干部和醫療衛生人員分類培訓和演練計劃,要求各醫療衛生單位結合自身業務定期開展衛生應急相關培訓和演練,推動各單位培訓和演練工作的常態化。通過培訓和演練,促使應急隊員更加熟練地掌握衛生應急處置流程和相關技能,時刻保持高度警惕性,做到召則能來,來則能戰,戰則必勝,提高了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
2.5 加大投入保障,充實物資儲備
市政府將衛生應急經費列入財政專項預算,每年劃撥70萬元作為衛生應急日常工作經費,投入衛生應急體系建設經費不少于200萬元;印發《晉江市突發公共事件財政資金保障應急預案》,為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安排臨時經費提供依據。市衛生局結合實際情況制訂《衛生應急基本物資儲備目錄》,并指導市直各醫療衛生單位依照“滿足需求、平戰結合、實物儲備與信息儲備相結合”的原則,完善衛生應急裝備配置和物資儲備,同時制定并完善應急物資采購、驗收、保管、領用、補充、更新、安全等方面的制度。全市公立醫療機構現有急救車56部,醫療應急救治設施設備齊全,建立起以市120急救中心為樞紐,以市中醫院、安海醫院和市醫院晉南分院急救分中心,金井中心衛生院、東石中心衛生院和英墩華僑醫院急救站和各醫療單位急診(救)科為網點,覆蓋全市城鎮、功能完善、高效快捷、指揮統一的醫療應急救治網絡體系。市疾控中心設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物資儲備庫,各類衛生應急物資較齊全,并擁有A、B級防化服各5套、C級防化服6套,能較好地滿足一般級別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的需要。
2.6 構建預警體系,及時監測報告
全市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鎮(中心)衛生院規范開展預檢分診工作,設立發熱門診、腸道門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直報覆蓋率達100%,設備設施運轉良好,近10年通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報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相關信息30起。教育機構建立晨、午檢制度和因病缺課登記制度;市疾控中心定期對轄區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數據和風險進行分析、評估,及時發現各類事件苗頭,及早開展采取干預措施。市衛生局根據歷年來傳染病疫情概況和監測結果制定了部分重點傳染病預警線,市疾控中心根據預警線指標實時預警,為政府制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策略提供及時、準確的科學依據。
2.7 規范應急機制,科學高效處置
通過開展衛生應急綜合示范市創建,晉江市已形成了預案較完善、體制較健全、機制較順暢、準備較充分、宣傳較到位的衛生應急新局面,衛生應急能力大幅度提高。2012年以來,轄區內發生的183起傳染病散發或聚集性疫情、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均控制在萌芽狀態,未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較好地保障了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在CBA聯賽、“4?19中國(晉江)國際鞋業博覽會”、“世界晉江同鄉懇親暨愛心城市公益活動”、“2013年全國沙灘排球巡回賽(晉江站)比賽”和“2013年中國?晉江自行車公開賽”等重大活動中,組織市疾控中心、市衛生監督所等單位科學開展公共衛生風險排查和評估工作,順利完成了醫療救治、流行病學調查、實驗室檢測、衛生監督等醫療衛生保障任務,為活動的順利進行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2.8 全面宣傳教育,普及應急知識
制定全市衛生應急健康教育和法制學習宣傳計劃,由市衛生局聯合團市委、教育局、總工會、紅十字會、各鎮(街道)、村(社區)、電視臺、經濟報社等有關單位,通過有線電視、報紙、廣告牌、宣傳欄、墻報、傳單、講座和培訓等多種形式,在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社區中開展衛生應急知識和《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衛生應急知識宣傳效果良好,宣傳覆蓋率超過80%,居民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知識知曉率達80.53%(244/303),群眾普遍掌握衛生應急相關知識,掌握自救、互救基本技能。團市委、市紅十字會各組建了一支衛生應急救援志愿者隊伍,并制定管理制度,定期開展培訓、演練,幫助志愿者掌握基本救援知識與技能。
3 工作體會
3.1 領導重視是創建衛生應急綜合示范市的前提
全面提高衛生應急綜合管理水平和處置能力,是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大事。晉江市委、市政府對此高度重視,在多種會議上和場合中,市領導對創建衛生應急綜合示范市的任務要求、進度安排和工作目標均進行強調,并組織督查組開展專項督導檢查。各有關單位把創建活動列入議事日程,嚴格按照《晉江市衛生應急綜合示范市創建活動工作方案》要求履行職責,有效落實,按時完成各項創建工作任務。
3.2 經費充足是創建衛生應急綜合示范市的保障
衛生應急工作是一項以社會效益為主、涉及民生的公益性工作,在應急指揮體系建設、物質儲備、隊伍裝備、宣傳發動、應急處置和培訓演練等方面均需要大量經費支持。晉江市政府將衛生應急經費列入財政專項預算,并印發《晉江市突發公共事件財政資金保障應急預案》,為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安排臨時經費提供依據,充足的經費支持是晉江開展衛生應急綜合示范市創建工作的厚實保障。
3.3 部門聯動是創建衛生應急綜合示范市的關鍵
在創建衛生應急示范市過程中,衛生系統是創建的主力軍,責無旁貸,而且必須能起到示范作用。各有關單位從大局出發,不僅加強了本單位的應急管理工作,落實好自己職責,還加強縱向和橫向的協同配合工作,主動加強與相關單位或部門的聯系,建立了聯動機制,密切配合、齊心協力開展創建工作。部門協作在本次創建工作中發揮了關鍵性作用。
3.4 廣泛發動是創建衛生應急綜合示范市的基礎
國家衛生應急綜合示范市創建工作共涉及衛生應急組織體系、指揮協調、預案體系、應急準備、監測預警、應急處置、社會動員和總結評估等8個項目48項工作指標,要全面保質保量完成這些任務指標,就必須廣泛發動,全民動員,共同參與創建活動。晉江市委、市政府通過召開動員會、階段性工作匯報會,深入開展宣傳發動,并組織專項督導檢查和模擬檢查工作,確保創建的各項工作措施得到有效的落實,為如期完成創建的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5 真抓實干是創建衛生應急綜合示范市的根本
【關鍵詞】新發傳染病;護理應急管理;護理
近年來,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嚴重,新發傳染病也越來越多,并且由于現代交通日益發達,傳染病的傳播和蔓延途徑越來越多、速度越來越快。可以說,傳染病問題現今已經成為了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極大地影響著人類的健康安全與社會的穩定。所以,作為全市唯一一家傳染病防治醫院必須要重視對新發傳染病的護理應急管理,通過科學的對策和有效的措施抑制新發傳染病的蔓延。多年以來,我院在應對新發傳染病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現介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目前共有床位262張,其中專門應對新發傳染病應急救治的床位15張;護理人員共有104人,其中工作年限1-3年的共有8人(7.6%)、4-15年的共有57人(54.8%)、16年以上的共有39人(37.5%);護士27人(25.9%)、護師34人(32.6%)、主管護師21人(20.1%)、副主任護師18人(17.4%)、主任護師8人(7%)。
1.2方法
1.2.1建立護理應急管理組織體系成立院級新發傳染病護理應急管理小組,挑選傳染科、外科、呼吸內科經驗豐富的護士作為小組成員。由各科室護士長擔任院級應急護理隊護士長,負責管理應急病區的護理工作。護理部主任負責做年應急隊伍人員配置計劃,一年一輪換,組織各科室護士長及院級培訓小組負責急救、技能培訓及疑難問題會診工作。由院感護士組成感染控制小組,負責管理醫院感染相關工作。由醫院總務處組成后勤小組,負責為醫患提供飲食和醫療物資保障。各小組分工明確,各司其職1.2.2動態維護應急管理預案修訂完善的新發傳染病應急管理預案,每年按照應急預案的相關要求以及新發傳染病的特點和護理人力資源動態來不斷完善應急管理預案,從而提高其實效性[1]。1.2.3合理配置護理應急人力資源在突發疫情時,醫院應當要迅速配置足夠的護理應急人力資源,以保證應急救治工作有效開展。基于目前我國的傳染病護士工作過于繁忙、承擔壓力過重,醫院應當要對護理人員進行合理分配和排班。可采取科室推薦和個人自愿報名的方式抽調具有豐富臨床經驗和較長工作年限的骨干護理人員加入新發傳染病應急隊伍,當接到疫情報告后,應立即抽調應急護理人員開展急救工作。1.2.4加強護士應急能力培訓為使護理人員滿足新發傳染病的急救護理工作要求,醫院和科室應當要加強對護士應急能力的培訓,提高護士的應急意識、專業知識和技能以及團隊協作能力。培訓工作應當要規范化開展,首先制定詳細的輪轉培訓計劃,各科室輪轉時間為兩年,強化護士的應急意識,提高護士對傳染病疾病知識的掌握程度。其次每季度開展應急模擬演練,一來檢驗培訓成果,二來總結經驗,尋找問題,及時反饋,優化流程。每當有新的疫情發生后,都要盡快掌握疫情信息動態,對護士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2]。1.2.5建立長效激勵管理機制為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工作態度,醫院應建立長效激勵管理機制,通過激勵政策來鼓勵優秀護士,促使全體護士積極提高專業技術和工作水平。另外院內、市內及省內每年評優時,都要優先推選新發傳染病應急護士。1.2.6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制度醫院要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制度,利用計算機網絡信息平臺收錄應急護士的姓名、職稱、科室、聯系方式等個人信息,以保證當突發疫情時能夠第一時間通知應急護士來到崗位開展工作[3]。并且信息要定期進行更新,對于離職、病假者要及時進行調整,確保隨時有人能來、來之能戰。另外還要建立短信管理平臺,要求全體護士保持24小時開機、信息暢通,以隨時備戰。
2結果
我院于2009年-2014年間順利完成了甲型H1N1流感、手口足病、禽流感等新發傳染病患者的收治任務,實現了醫護人員零感染,促進了醫院醫療、科研、教學工作的正常進行。
3總結
綜上所述,建立護理應急管理組織體系,動態維護應急管理預案,合理配置護理應急人力資源,加強護士應急能力培訓,建立長效激勵管理機制,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制度,是保證新發傳染病防控救治工作順利完成的重要舉措。根據結果表明:我院于2009年-2016年間順利完成了甲型H1N1流感、手口足病、禽流感等新發傳染病患者的收治任務,實現了醫護人員零感染,促進了醫院醫療、科研、教學工作的正常進行。可以得出結論:重視對新發傳染病的護理應急管理,采取科學的應對措施,是保障護理質量與護理安全的關鍵。
參考文獻
[1]謝翠琴.應對新發傳染病的護理應急管理[J].全科護理,2015,(34):3499-3500.
[2]鄭麗平,陳玉芬,葛小玲,吳午音,晏定燕.醫院應對突發新型傳染病的護理應急管理對策[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11):72-73.
[關鍵詞] 護理查房; 應急演練; ICU
[中圖分類號] R4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12-325-01
護理查房是護理管理中評價護理程序實施效果最主要的方法,也是理論指導實踐,不斷提高護理專業水平,促進護理質量提高的必要手段之一[1]。針對ICU病人病情危重、復雜,對護理人員業務技術要求高等特點,我院ICU自2010年1月份以來采用與護理應急預案結合實施護理查房,取得良好效果,顯著提高了ICU病人的護理質量、護理人員的專業水平及醫生對護理人員的搶救配合滿意度,現介紹如下:
1 護理查房的實施
1.1 物品的準備 護理查房的用品分為基本用品及專科用品,應根據病種的需要攜帶齊全,以保證查房的順利進行。基本用品:查房車、必要的影像資料、血壓計、聽診器、體溫計、手電筒、壓舌板、消毒液等。
1.2 查房程序
1.2.1 查房的對象 病人應選擇具有ICU代表性及疑難性的病人為對象。
1.2.2 查房的內容 針對病人護理中的難點、疑點、欠缺進行的專項護理查房。
1.2.3 查房的程序 ①查房者、責任護士問候病人,向病人說明目的。②責任護士報告病人病情:自然情況、社會狀態、心理狀態、一般狀態(入院天數、各項檢查結果、生命體征、飲食、睡眠質量)、現存的護理問題、各項檢查化驗指標、正在進行的醫療護理措施及效果、需要查房解決的問題等提出護理難點。③查房者對疾病進行系統講解,包括診斷、臨床表現、治療等。④對病人進行全面護理體查,與病人交流了解病情,解答病人的提問,進行健康指導。⑤查房者針對責任護士在查房中提出的護理難點、疑點進行解答。⑥專科組長提出可能出現的各種意外及突發事件,講解如何正確進行系統評估,組織討論。
2 護理應急演練的實施
2.1 物品的準備 急救車、除顫儀、心電圖機、呼吸機、吸引器、深穿包等搶救設備及藥品。
2.2 人員的準備 由科室護士長主導,成立護理專科小組,由高等級護士任組長,在查房中,根據ICU病人的疾病特征及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確定演練內容制訂演練計劃、模擬突發事件急救方案及人員分工,并組織實施。
2.3 技能儲備 每月組織1次技能培訓。技能培訓包括:心肺復蘇術、氣管插管術、深靜脈穿刺術;各種搶救儀器:如呼吸機、吸引器、心電圖機和除顫儀等的使用操作訓練,由科室經驗豐富的高等級護士及專科醫生承擔培訓任務。
2.4 基本資料準備
2.4.1 制定疾病的各種并發癥及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 護理組長確定各個小組成員的特定搶救位置,制定人員職責。
2.4.2 制定需聯絡人員的聯系電話 要求每名成員熟記內容。
2.5 應急演練實施步驟 由護理組長主持演練,發現病人出現突發事件及意外,值班護士應馬上啟動應急預案,將相關人員迅速集合到ICU,在組長的指揮下分工展開演練,配合醫生做好給藥、插管、深靜脈穿刺及心肺復蘇等工作。
2.6 分析總結 全體人員進行討論分析,找出不足,為下次演練積累經驗。
2.7 再次演練 全組成員共同分析總結后,修改并確定救護流程,再次進行預案演練,并將該演練過程做好記錄,為其他的演練方案提供參考。
3 效果
3.2 提高了醫生對護理人員配合的滿意度 見表2。
4 體會 1)ICU病人病情危重、復雜、突發事件多,開展護理查房與應急演練相結合,能實質性的解決ICU病人的護理問題,護士能熟練掌握各類病人突發事件的護理評估,冷靜、及時、準確、有序地處理。2)查房者是關鍵人物,查房者的能力、水平直接影響到查房效果,查房者應在查房前對病人的基本情況、特殊情況、難點、可能出現的突發事件有基本了解,并在查房前查閱資料及相關信息,做到對病人情況、治療護理、需要解決的問題、解決的措施、所查病種的前沿信息心中有數,使自己在有知識儲備的狀態下高質量地完成護理查房。3)在應急演練過程中,護士長將權力下放給護理組長,充分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與能動性,既提升了自身價值,又帶動了年輕護士業務水平的提高,而年輕護士從醫療、護理的不同角度了解該疾病的臨床表現、護理,鍛煉了應急反應,開拓了思路,豐富了知識,增強了對危重病人的護理應對能力,有利于掌握新技術、新業務,使理論知識盡快強化。4)提高了護理人員的救護水平應急演練作為一種有效的培訓方法,在國內已得到廣泛應用[2]。其充分體現了演練的直觀性、實用性、有效性、重復性和可控制性[3]。結果顯示,通過演練,護理人員的急救知識和急救技術得到了提高。5)提高了醫生對護理人員配合的滿意度在ICU實際工作中,護士不僅要有全面、扎實的臨床理論基礎,更需要有快速應對及與搶救人員的默契配合與協調能力,它直接關系到搶救成功率。當病人出現突況,護士立即配合醫生按照分工開展搶救工作,迅速、主動地準備搶救物品,以最快的速度做好搶救中的各項護理操作,為搶救贏得寶貴時間,結果顯示,醫生對護理人員配合的滿意度明顯提高。
5 小結 傳統的ICU護理查房模式過多依賴于醫療指導性查房,而對ICU護理本身的工作重點缺乏重視,這不利于護理觀念的轉變及護士能動性的提高,我們采用與應急演練與護理查房相結合的模式,對ICU危重病人的針對性強,從而提高護理人員學習的積極性及參與能力,促進了護士整體理論水平、臨床專業水平、技術操作水平及搶救配合能力,大大提高了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 蘇新英,任輝,廖建梅等.危重病人護理模式的探討[J].現代護理,2006,12(22):2141.
關鍵詞: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法治理念;法律制度
堅持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深化應急管理工作規律性的認識。我國是自然災害、公共衛生事件、事故災難等突發事件較多的國家,國際風險對國內安全的影響也在不斷加大。現代社會的高風險性,需要我們增強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的法治理念,需要我們自覺地依法有效地預防和及時應對各類突發事件的發生,需要我們建立完善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的法律制度體系。
一、增強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法治理念
近年來,各種自然災害、公共衛生事件、事故災難等突發事件頻繁發生,特別是2008年四川汶川5.12大地震的發生,在考量了我國現行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法律制度體系的同時,也考量了各級政府的應急管理的行政法治理念。各級政府在強化效能政府、陽光政府、服務政府、責任政府和誠信政府等法治理念方面成效顯著,為世人矚目。總結這些年來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的經驗和教訓,還應當依據突發事件應對法律制度,增強以下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的行政法治理念。
1.增強自覺學習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法律知識的理念
據統計,我國目前已經制定涉及突發事件應對的法律35件、行政法規37件、部門規章55件。中央、國務院及部門文件110多件,在應對各種突發事件方面基本上實現有法可依了。各級黨委政府都發出了學習貫徹《突發事件應對法》等法律規范的通知。但是,一些地方對《突發事件應對法》等相關法律知識的培訓和宣傳普及落實力度不夠,無償開展突發事件預防與廊急、自救互救知識的公益宣傳落實不夠,基層人民政府、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企事業單位開展必要的應急演練落實不夠,一些公務員對應對突發事件法律體系和規范不甚了了,在面對突發事件的處理時,習慣于傳統的計劃經濟管理經驗,依法救災觀念亟待增強。
2.增強依法處理非常時期非常事務的法治理念
增強依法處理非常時期非常事務的法治理念,提高依法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是政府推進依法行政的客觀要求,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迫切需要。能否有效預防和處置突發事件,直接考驗著政府依法行政理念和應急管理能力。突發性事件的發生需要建立信息暢通、反映迅速、救助及時、保障有力的應急和權力運行機制。但是,打破常規并不等于可以違反法制規范和法治精神。總書記強調:“越是工作重要,越是事情緊急,越是矛盾突出,越要堅持依法辦事。”面對突發事件,一些地方政府及其公務員缺乏依法行政理念,忽視職權法定和正當程序要求,出臺規范性文件的隨意性取代了規范性文件制定和的權限和程序,導致了群眾的反對和專家的批評。在處理突發事件時,一些干部作風粗暴、工作方法簡單,缺乏執法主體、執法程序和執法依據的合法性。
3.增強依法預防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的法治理念
為了改變“有錢救災,無錢防災”的現狀,應當強化突發事件的預防和應急準備制度的監督落實,堅持“預防為主、預防與應急相結合”的原則。應急管理應當重在防范于未然,加大財政投入從目前看,處置突發事件監測網絡、預警機制和信息收集與報告制度還需加強,基層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危險源、危險區域的調查、登記、風險評估,定期檢查、監控還需落實,各單位安全管理制度尚需建立健全,礦山、建筑工地等重點單位和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場所等人員密集場所的隱患排查制度和應急預案還不完善,組織社會公眾學習安全常識和參加應急演練不夠廣泛等等。因此,應當加大預防成本的投入。
4.增強全面預防和管理突發事件的法治理念
應急管理應當全面預防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和經濟安全事件等,克服“重防人禍、輕防天災”的管理思維的片面性。近年來,各地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維護社會穩定工作,無論是在這方面的機構建設,責任制度,還是在監測網絡、信息收集與報告、應急預案等制度方面,都積累了不少有益的經驗,使維護社會穩定的工作成效顯著。但是,在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和公共衛生事件和經濟安全事件等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在思維上防天災的“弦”繃得不緊,在財力上投入的“錢”不足,在管理上付出的精力不夠,在整個工作的“棋盤”上僅僅視為“小卒”。因而,一些地方嚴重的自然災害和事故災難不斷出現。
5.增強災害救助中政府職能轉變的法制理念
人民政府必須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尤其是在大災難來臨之時,盡職盡責的人民政府,更是不可或缺的凝聚人心、協調各方、集中力量的主心骨。非常時期的人民政府必須擔負起非常之責任。但是,災害的突發對我國傳統的救災模式提出了挑戰。政府能否把自己過去長期集中掌握的公共權力和公共資源更多地向社會組織轉移、釋放,從而更好地發揮政府履行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職能,把該做的事作好,這是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
6.增強動員社會和公眾自救與互救的法治理念
在強調政府的行政救助的同時,政府還應當依法增強動員社會和公眾自救與互救的法治理念,重視我國38萬多個民間組織和億萬人民群眾的“共救”、“互救”的力量。從而強化社會廣泛參與應對突發事件的工作理念,提高公眾危機意識,提高公眾自救與互救能力。應當借鑒德國政府的經驗,設立專門的社團、志愿者組織機構。德國的聯邦公民保護與災難救援署,專門負責對志愿者的組織指揮,8萬名志愿者訓練有素,集中迅速,六小時內可全部集中到其法蘭克福機場待命出國進行國際救援。日本在最近二十年來發生的地震中總結了許多教訓,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單純依靠中央政府的行政力量和自衛隊救援的“公救”,受災者自身要超越受災意識,主動團結起來,更多地依靠互助“共救”和生產“自救”。美國法律規定,每個家庭要有一個72小時的家庭災難自救計劃,要有一個裝有食品、藥品、自救工具的自救箱。
二、完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的行政法律制度
1.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的“雨天”法案體系尚待健全
近年來,我國加強了突發事件應急法制的立法建設,以憲法為依據,以突發事件應對法為基本法,以相關犖行法、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應急預案等為補充的應急法制體系初具規模。但是,從落實依法治國方略和法治政府建設的視角看,我國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的法制體系尚需完善和健全。
一是應當制定緊急狀態法。現代法治國家都有國家緊急狀態法,我國憲法沒有關于各類緊急狀態的確認、宣布、期限、解除等環節的明確具體的法律規定,也沒有專門的國家緊急狀態法。通過制定緊急狀態法,規定緊急狀態下應急管理的基本準則、管理方法,應急預案及啟動程序。明確規定可以宣布緊急狀態的具體情形,緊急狀態下公民權利的保障底線、公民得到救濟的途徑、方式和手段,政府應對緊急狀態采取的非常手段,政府應對緊急狀態的組織架構和人事任用,以及宣布進入緊急狀態的范圍、時間和解除緊急狀態的程序等。
二是制定落實《突發事件應對法》的配套制度。各級政府及其部門應當依據《突發事件應對法》的規定,根據本地區實際,研究制訂相關配套制度,例如突發事件分級制度,應急預案調研與制定修訂程序制度,危險源及危險區域的調查、登記、風險評估和監控制度,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培訓制度,突發事件綜合性救助、專業性救助與單位專職救助的組織制度,志愿者組織與機構設置制度,應急物資儲備及保障制度,突發事件信息報告員制度,突發事件監測、預警制度,社會動員制度,財產征用制度,突發事件信息制度,災害救助制度等,從而真正履行《突發事件應對法》授權地方政府的法定職責。
三是增強應急預案的合法性、綜合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各級各類應急預案應當與突發事件應對法等相關法律保持一致性,需要對于突發事件應對法出臺之前的應急預案進行清理和修訂,要對下級的有關應急預案根據上級相應應急預案的修改和補充而及時作出相應的修改和補充,以保障其合法性與協調性。目前的應急預案,大多為應對單一突發事件的預案,而綜合性、前瞻性的預案少,如突發事件應對法所規定的比例原則在各級各類應急預案中體現得不明確、不充分。
2.建立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的行政征用法律制度
“社會主義能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在“5.12”大地震中充分顯現出來。但是,我們又必須遵循市場經濟的客觀規律性。市場經濟條件下利益主體的多元化,使我們如果僅僅依靠計劃經濟模式的行政指令來調集人力、物力,來應對突發性天災人禍事件,又必然顯得力不從心和捉襟見肘。在“5.12”大地震中,我們對抗震救災的大型機具的調動就是如此,即便我們的國有企業服從調動,我們的民營企業和公眾鼎立支援,也亟需建立起穩定的常態的行政征用法律制度,才能適應我國災禍頻仍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的需要。目前的《土地管理法》、《人民警察法》、《法》、《防震減災法》和《突發事件應對法》等法律,對行政征用的規定都非常粗疏。因此,應當加快對《行政征用法》的研究和立法工作,對人民政府在突發事件中向單位和個人征用應急救援所需設備、設施、場地、交通工具和其他物資等行政征用行為的基本原則、征用條件、征用范圍征用程序、征用補償或賠償、征用救濟、違法責任等作出全面規定,以利于國家在突發事件和緊急狀態中,依法強制地征用應急救援物資。
3.建立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的行政救助法律制度
突發性公共事件來臨后,政府必須迅速通過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與調配,提供災后救助與物質補償,重建基礎設施和公共建設,促進經濟補償、情感補償、文化及文明保護、生態環境涵養、社會功能恢復等目標的實現。因此,行政救助的定義應當有更加寬泛的內涵,應當突破多數學者對行政救助在對象上的研究局限,即年老、疾病或喪失勞動能力的特定的公民,而應當擴展到特定的區域,即天災人禍不可抗力波及到的區域及其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行政救助的內容不僅是給予被救助對象的物質權益或與物質相關的權益,而應當擴展到精神、情感、心理的補償以及災區社會功能的恢復等。目前我國行政救助的規定散見于<殘疾人保障法》、《軍人撫恤優待條例》、《革命烈士褒揚條例》、《防震減災法》等。這些規定明顯缺乏對政府行政救助的原則、職責、權限、程序等內容的規定;缺乏對救助要件、救助對象、救助形式等方面的法律規定,缺乏常態的法治化的行政救助制度。需要明確建立政府行政救助的資金來源和保障、資金的專項管理、專款專用的制度,需要明確建立醫療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等專項救助和自然災害救助制度,需要明確建立受災人員的基本生活,提供食品、飲水、取暖、衣被、住所和醫療等臨時生活困難救助的制度等。因此,應當借鑒日本的《災害救助法》、美國的(1974年災害救濟法》,抓緊制定《行政救助法》或《災禍救助法》。
4.健全房屋建設質量行政指導和行政監督法律制度
一、加強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預防,建立信息系統
任何突發事件都不是孤立的、偶然的。它必然是在各種內在或外在的因素共同作用下發生的。排查潛在事故隱患,旨在早發現、早治理、早消除。排查對象包括固定污染源和流動污染源。流動污染源由于無組織性、多樣性、突發性,事實上已成為環境監管的難點。
由于環境系統地理位置緊密相關。因此,地理信息系統數據的管理和存儲,應包括空間數據庫和環境數據庫。空間數據庫主要包括重點風險源和環境敏感點的分布、行政區劃圖、交通網絡圖等(如重點污染企業、產生危險廢物的單位、學校、醫院、療養區、飲用水源保護區);環境數據庫包括大量的屬性數據(如監測數據庫、監測人員庫、氣象、水文數據庫、危險化學品資料數據庫)、文檔數據(包括環境標準、環境法規、應急處理預案等)、模擬數據(包括大氣污染物擴散模型、水體污染擴散模型等)。據此建立地理信息系統,實現各相關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
二、依據信息指標,建立健全應急反應體系
于事故發生后采取的末端管理,以保護區域環境安全為目的的預警系統,通過獲取污染源信息、環境標準值、衛生防護標準限值以及其它環境參數,可以及時表征污染物遷移,擴散途徑等內容。有效的應急反應體系應包含兩個層次:環保管理部門和企業。企業應建立自己的應急預案,并上交環保部門備案。
通過在環境風險應急預案中,嵌入預警功能,建立了一個完整的“風險——安全——預警——控制”系統。根據環境風險壓力,一旦區域或流域環境質量無法滿足預定的功能要求或具體范圍時,就認為環境安全存在風險,需要發出警報,并由相關信息作出響度,以實現對系統的調控。
預警系統由4個部分組成:① 利用實時監測系統。可記錄各監測點位污染物數據,還可以查看歷史資料,報警數據,匯總報表等。②評價預測系統。在日常監管和新建污染源、環境信息的基礎上,根據污染源的類型、氣象參數、環境參數,選擇適當的擴散模型,模擬重點監控的指標對可能發生污染的區域或流域及可能引發事故的污染源作出數據趨勢預測提出預警。同時,要建立環境公告、環境污染預警報告制度。③污染應急子系統。根據污染物動態模擬結果,針對不同的污染情況,選擇不同的污染物消減方案。在發生污染事件時,能迅速確定污染地點、污染物種類以及污染源強最大點,由此確定安全距離、防護范圍、隔離范圍。④可視化輸出。通過圖形及圖形變換、聲音及與通訊設備互聯傳遞消息等技術、實現人機交互。可在電子地圖上直接顯示污染發生的地點、范圍,污染程度、污染源物理化學性質、健康危害等信息的查詢結果。一旦污染發生或進入預警狀態時及時在界面上以圖形網絡或警戒色報警,并向有關責任人發送信息,
預警系統還應包括環保科普知識宣傳,增強政府及職能部門應對環境突發事故的意識和能力;增強群眾自我防護、自救意識;提高企業防范和處置污染事件能力,客服麻痹大意思想,全面消除事故隱患。
三、控制事態,提高事故處理的應變能力
根據危險品的特點,事故性質,污染程度等方面,靈活地采取應急處理方法。如化工廠發生爆炸時,苯發生泄漏,苯的燃點較低,在泄漏口彌散著高濃度的苯蒸汽,回收苯已不可能,為減少苯對大氣的污染,可采取適當的滅火措施,在不發生爆炸的情況下讓苯繼續燃燒,使其轉化成二氧化碳和水,以清除其污染。
總之,提高事故處理應變能力的根本,是對潛在的事故隱患有充分的考慮,需要企業、環保、市政、消防、醫療等多部門的配令。
【關鍵詞】護理風險;風險管理;心內科
風險管理是指對患者、工作人員、探視者面臨傷害的潛在風險進行識別、評價并采取正確行動的過程[1]。護理風險管理是把發生護理不安全事件后的消極處理變為護理不安全事件的積極預防,處理更全面、更科學[2]。心內科存在患者年齡大、病情重、治療復雜、猝死率高等特點,護理風險始終存在于護理操作、危重患者處置、配合搶救等各個環節和過程中。為了杜絕事故、減少差錯、確保患者安全,就必須將護理服務過程中的風險隱患加強評估,制訂并落實各種風險管理措施,確保護理質量,有效規避護理風險。
1 護理風險評估
1.1 患者因素
① 心內科大部分為老年患者,病情變化較快,易發生并發癥以及意外事件,護理工作稍有疏忽就容易引起糾紛;②患者對醫療行為要求過高,不能理解或諒解一些難免發生的技術性失誤;③不配合治療、護理工作或部分患者及家屬的利益驅動。
1.2 護士因素 ① 個別護士按醫囑被動工作,對潛在的、無形的工作重視不夠,護士法律意識淡薄,缺乏危機意識、風險意識[3];②專業理論技術知識缺乏。心內科患者病情復雜多變,護士若對病情變化觀察不及時,對病情變化無預見性,防范并發癥準備不足,就很容易出現并發癥或加重病情;③護理工作和服務理念沒有很好地結合。65%的護理糾紛是護士語言使用不當所引起的[3]。年輕的護士工作經驗欠缺,缺乏與患者溝通的意識,缺乏溝通技巧,“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未落實到位,不能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使患者對其缺乏信任感。
1.3 環境因素 ①基礎設施配備及布局不當存在著不安全因素:如地面過滑導致跌傷、床旁無護欄造成墜床、熱水瓶放置不當導致燙傷等;②噪聲,分貝太高影響患者康復;③病區防盜問題等。
1.4 時間因素
忙時、閑時均是高風險時段。護士超負荷工作,在有限的工作時間內無法完成全部工作,不能滿足患者要求,勢必導致工作質量下降,護士處于疲勞的工作狀態,容易因精力有限,判斷失誤而出現護理缺陷甚至出現護理事故。護理人員在工作過于輕松時容易放松警惕,同樣是高護理風險時間。
2 護理風險管理
2.1 進行全員培訓,提高護士防范護理風險的能力
組織全科護士學習《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明確醫務人員和患者各自的權利,認清工作中存在違法、違規行為可能引發的法律問題,讓每個護士通過參加學習,從中吸取教訓,強化意識。每月進行護理缺陷討論分析會,每個人提出至少1條心內科存在的安全隱患及整改措施,使之自覺遵守規章制度及常規。結合本科實際制定新入科人員專科護理安全培訓制度,提高護士防范風險的意識。遇到疑難病例、復雜病例,邀請醫師講課,制訂護理計劃,有效地做好病情觀察,預防并發癥的發生,提高護士對疾病發展的預見性。
2.2 制訂護理風險預案,完善工作流程,完善各項護理制度 結合護理部下發的文件,組織落實質量安全制度,根據心內科特點制定患者突發猝死應急預案、跌倒墜床應急預案、停電斷氧應急預案等。根據收治情況,完善普通新患者接診流程、急癥患者接診流程等。組織護士學習并熟練掌握,通過考試、提問等方式檢查護士應急能力,保證每位護士均能獨立應對各種護理風險。
2.3 加強人文關懷,提高患者滿意度 ① 樹立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及時與患者或家屬交流溝通,解決患者的疑問及不適,疏導不良心理反應,滿足患者合理要求,確定把患者服務放到首位,強調主動服務意識,取得患者及家屬的理解和信任;②建立護理風險預告制度,維護患者知情同意權,并實施簽字認可制度,使護患雙方共同承擔起生命和健康的風險,建立抵御風險的共同體,提高患者滿意度。
2.4 合理配置人力資源 排班新老搭配,加強中午、夜間、節假日重點時段的護理安全;根據病房重患者多、護理工作量大的特點,加派人員協助早、晚班護士完成護理任務;抓重點環節,即重點患者、重點操作,特殊操作、高難度操作由護理骨干專人負責,防止出現意外。
2.5 改善服務環境,改進服務設施 使用腕帶系統,方便護士識別和核對患者;病區走廊和衛生間加扶手;更換兩側有護欄的新病床;地面鋪設防滑地板,保持病房地面平整、干燥;改進病房設施,合理放置病房內家具;衛生間配置坐便椅;醫用危險品放置合理,標識明顯。
3 總結
護理工作是一個連續、動態的過程,特別是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高新技術的應用,護理工作的難度和風險也在加大,理應切實加強風險文化建設。護理人員只有做好風險評估,針對評估結果做好環節控制,在事情可能發生之前采取積極的前瞻性護理干預措施,才能在工作中有效地避免風險。
參 考 文 獻
[1]林菊英.醫院管理學護理管理分冊.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