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綠色產業發展規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科學制定規劃,統籌產業發展。結合各鄉鎮資源特點、氣候條件、產業基礎等因素,科學編制了《特色產業發展十年規劃》、《林地經濟開發十年規劃》、《醫藥特色食品產業發展規劃》等產業宏觀規劃。圍繞發展規劃,又劃分了“綠色農特產品、長白山現代中藥和特色養殖”三大產業板塊,確立了“林、參、蛙、菌、藥”五個主導產業。
實施園區工程,引領產業發展。建設了人參種植加工、林下參種植加工、現代中藥種植加工、特種經濟動物養殖加工、食用菌栽培加工、生態經濟林產業、山珍野果保護開發產業、綠色農特產品精深加工產業等產業園區,發展綠色食品、保健品、功能食品等農特產品加工企業46戶,年加工特色農產品2000噸以上。
加大招商力度,引導產業發展。國家醫保、北京同仁堂、修正藥業、東北虎藥業、北京中科孚德、天津天士力集團等企業投資20多億元,相繼在靖宇建立基地或建立生產加工型龍頭企業,他們的品牌優勢和雄厚的資金實力,實現了與靖宇縣豐富資源的最佳配置。
拓寬融資渠道,助推產業發展。一是鼓勵開發戶個人投入特色產業開發資金2億多元。二是圍繞國家扶貧、山區綜合開發、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等相關政策,共申報特產經濟開發項目200多個,爭取到位資金3億多元。三是金融部門貸款投入。縣農村信用聯社、農業銀行、農業開發銀行、郵政儲蓄銀行等金融部門投入產業結構調整等各項貸款5億多元。
如果說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作為強大的動力,曾經把工業文明推向鼎盛時期,那么它們現在又把工業文明推向了盡頭。化石能源在生產過程中大量創造物質財富的同時,又大量排放廢氣廢渣,污染環境。一次性化石能源在把工業文明推向盡頭的時候,自己也快走向枯竭。預計到2030年世界能源需求將增加到153億噸以上標準油。到2050年前后如果沒有新探明的石油資源,就需要采用非常規石油資源或其他替代燃料。
經濟學家皮爾斯在1989年出版的《綠色經濟藍皮書》中總結20世紀70年代以來出現的一些綠色經濟雛形,首先提出綠色經濟的概念。2009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召集的國家環境部長會議正式提出綠色經濟倡議,隨后得到20國峰會的支持。綠色經濟的本質規定性在于無污染、生態化,表征為能源資源節約、環境友好,不僅主要體現在生產(產業),也體現在流通(貿易)、消費(生活)、分配等經濟環節。
隨著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我國新能源產業將呈現綠色發展的新趨勢,不僅是在產業領域,而且是向消費和貿易領域延伸,全面發展和提升。我國已形成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的新能源產業基礎。核電設備生產能力達到年產6~8臺,光伏電池產量達到200萬千瓦(2008年全球市場占有量達30%,居第一位),太陽能硅材料產能在2009年底達到3萬噸,太陽能熱水器年產量達到3500萬平方米(占全球產量一半以上)。
推進我國新能源產業綠色發展的總體思路應當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針,以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為前提,從制度和政策方面形成推進新能源產業綠色發展的體制機制,從生產、消費、貿易等領域全方位促進新能源產業發展方式轉變,努力形成符合生態文明要求的新能源生產方式、消費方式和貿易方式,從而確立新能源產業發展的綠色路徑。
具體來看,首先發展的是體制健全之路。
新能源具有與傳統能源不同的技術經濟特征,新能源的快速發展面臨傳統體制的諸多制約,如新能源項目審批與電網規劃脫節,以至于新能源發電上網困難;新能源發電上網電價采用標準電價和特許權招標電價兩種定價機制,造成上網電價混亂,等等。因而,要促進新能源產業發展,必須理順和健全新能源管理體制,如統籌制定新能源發展規劃,使電源規劃與電網規劃協調統一;統一新能源發電定價機制,如一律采用特許權招標的定價機制。
論文摘要:河南省旅游產業的發展必須與貴涯、環境相協調,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河南省旅游業經過20年的發展,已基本實現了從傳統的旅游接待型向企業為主體的開發經爹型的轉型過程。旅游產業初其規摸,但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諸知缺乏科學的旅游產業規劃、旅游產品單一、市場竟爭力腸、旅游展務業滯后、旅講產業結構不合理、現代化權度不高、國際化體系不健全。為加快旅游產業的發展,河南省應以旅游可持續發展為指導忍想,創定和完菩旅游產業友展規劃,實施像色管梢策略,走集約化經管選路,提高資本運管效率,同時完善行業于理,張化服務意識和行為,建立和健全旅游于理與法銳體系。
一、問題的提出
可持續發展是國際社會20世紀90年代提出的一種新的發展思想,是人類發展觀念的重大變革。可持續發展的實質就是指人口、經濟、社會、資源和環境的協調發展,其核心:一是要正確認識和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做到互為調適,協同進化;二是要正確認識和處理“人與人”的關系,做到和衷共濟,平等發展;三是要正確認識和處理“當代與后代的關系,做到福藺當代,澤被子孫。這是人類全面認識自己的發展歷程,重新審視經濟社會行為而提出的一種全新的發展思想和發展戰略。
旅游是經濟、社會、文化等現象的綜合反映,這一特性決定了旅游業的發展必然會給旅游地的社會、經濟、環境等各方面帶來積極和消極的影響。隨著可持續發展的思潮在世界范圍內興起,旅游人士認識到如果旅游與環境不能和諧共存,旅游業將成為短命產業,旅游產業發展應該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為此,1990年在加拿大舉行的全球可持續發展大會上,旅游行動委員會提出了旅游發展行動戰略草案,從國家和地區的角度提出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政策、措施以及政府和企業的任務。1995年世界旅游組織和其他聯合國機構在西班牙召開了“可持續發展旅游世界會議”,通過了(可持續旅游發展),強調旅游業發展要將經濟發展目標與社會發展目標相結合,保證資源的可持續利用。1998年10月,亞洲和太平洋地區25個國家的議員在中國的桂林召開亞太議員第六屆環發大會,深人討論了旅游業可持續發展所面臨的挑戰及有關的戰略行動,會議通過的《桂林宜言)確認,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是本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會議呼吁各國政府側定和實施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和政策,便旅游業的發展同本國杜會、經濟和環境保護的總目標適應,造畜于當地人民。我國毫不例外地實施可持續發展的國家戰略.并側定了《中國21世紀議程》。
河南省委、省政府在1998年制定的(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決定》中提出:把旅游業作為優先發展的支柱產業,列人全省國民經擠和杜會發展的計劃為加快旅游產業的發展,使之盡快成為我省國民經濟的一個支柱產業,從河南省的省情和經濟杜會發展長遠考慮,河南省旅游業的發展必須與資源環境相協調,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二、河南放游產業發展現狀與問題
旅游是河南省的比較優勢之一。依托豐富的旅游資滾,河南省旅游業經過20年的發展,已基本實現了從傳統的旅游接待型向企業為主體的開發經營型的轉型過程。旅游產業初其規模。2000年末,全省已建成投人使用的景區、景點有200余處;旅游星級飯店197家,其中三星級以上84家;國際旅行社28家,國內旅行社礴工家;旅游車船公司36家,旅游涉外定點單位150多個,旅游直接從業人員達到15萬人。2000年接待國際游客32.5萬人次,實現旅游創匯1.239億美元,接待國內游客5218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346.8億元。“九五”期間全省共接待人境旅游者140萬人次,創匯5.05億美元,年均分別增長8.2%和巧4%;接待國內旅游者2.4億人次,國內旅游收人1300億元,年均分別增長49%和15.6%,旅游總收人達1340億元。圍繞“行、游、食、住、購、娛”六大要素,信息服務、交通運輸、旅游制品、飲食住宿等關聯產業正在崛起,一批綜合型企業在競爭中不斷壯大,旅游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正顯現出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盡管河南省旅游業20年來取得的成績令人欣慰,但因起步晚、基礎差,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嚴重地影響了旅游業的健康發展,阻礙了全省旅游產業化的進程。河南省旅游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
1.旅游產品單一,市場競爭力弱。河南省許多地方都只在旅游吸引物上下功夫,命.點來吸引游容,旅游景區燎合開發力度不足,產品結構單一,難以適應不層次游客的箱要。雖然全省旅游景點、景區的數盆較多,但文化內湯挖掘不夠,表現手法大同小異;象南陽、陽等一些若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沒有按照旅游市場規律進行包裝和相應提升品位,形響力和市場竟爭力不強。
2.塊乏科學的規劃指導,旅游資派整體開發水平不離。在全省旅游資派開發中,個別地方仍不同程度的存在著重景點、景區建設,輕科學規劃的傾向,結果造成旅游產品質盆低下,缺乏個性和特色。同時,由于缺乏科學規龍,工程布局不合理、各種資派驚奪式的“建設性,破壞現象時有發生,嚴重形響了景區景觀的協調統一和整體觀賞效果。
3.旅游服務業滯后。一般來說,人們出游要么參加旅行社的組織,要么個人出游。目前,河南省旅行社管理不規范,旅行社種類繁多,服務質盆鄉差不齊。在個別景區,經營者急功近利,坑編游客現象時有發生;一些服務人員的服務意識淡薄.服務水平不高,服務內容沒有自己的特色和韻味。旅游服務業的滯后嚴重影響了旅游產業的健康發展。
4.旅游產業管理體制不順,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河南旅游資派開發和市場管理,涉及城建、文物、宗教、林業、環保、工商、稅務、物價等多個部門,管理職能交叉、重復、空缺等體制性矛盾突出,沒有形成整合優勢,制約著旅游產業的發展。
5.旅游產業結構不合理、不完善。從河南旅游產品結構著,傳統的文化觀光型產品仍然是“包打天下”.度假休閑產品和專項旅游產品、特種旅游產品剛剛起步;從市場結構看,國際旅游和出境旅游規模不大;從旅游六要索匹配看,交通、娛樂和購物還是河南旅游的弱項;從旅游者消費結構看.交通和門票花費過高,購物消費遠低于國際標準。
6.旅游產業的現代化程度不高,國際化體系不健全。旅游產業的現代化是指社會服務(包括交通、通訊、客房頂定、購物、導游等)的現代化和服務程序的國際標準化。河南旅游企業的小、弱、散,使得其利用現代化手段差,國際合作渠道不暢通,對國際市場的反應動作慢、視野窄,應變能力差。一些現代化手段如國際互聯網、酒店網絡預定系統等缺乏廣泛應用。一些國際上通用的標準如酒店“金鑰匙”、ISO09000標準等還未在河南全面執行。因此,旅游企業缺乏國際市場的竟爭能力,缺乏與國際市場的有效接軌,難以應對確了WTO的挑戰。
三、河南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對策
1.以旅游可持續發展為指導思想.制定和完善旅游產業發展規劃
旅游發展,規劃先行。旅游產業發展規劃包括產業政策導向、社會環境營造、旅游市場開拓、生產力要索配置、人才培養、生產素質提離等多方面的內容。要實現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以旅游可持續發展為指導思想,認真研究旅游產業發展規劃,使旅游產業發展建立在旅游資源和環境可以承載的前提之下。河南旅游產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要兼夙本省旅游資源與環境對旅游產業發展規模、檔次的承載力;同時對旅游產業自身的各要素及與相關產業之間的協調發展等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從而制定出一個長期和短期相結合的旅游產業發展規劃,使旅游產業保持適度發展規模,促進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具體而言,“十五”期間河南省旅游發展規劃!點是要構筑全省完善的旅游產業體系。第一,以“一帶四區.(一帶是指以鄭、作、洛旅游城市為核心的沿黃旅游帶,四區是指窩山、伏牛山、太行山、桐柏—大別山旅游區)為重點,構筑河南省的旅游框架;第二,以結構調整為龍頭,構造河南旅游大產業體系,重點是圈翻旅游產業“六大要素”強化旅游業的關聯和輻射帶動作用,大力開發諳如生態旅游、度假旅游、主題園游、農業觀光旅游、體育旅游、探險旅游等新興旅游產品,加快培育一批以開封汁繡、禹州鈞瓷、南陽玉雕、新鄭大棗、焦作四大懷藥等為主的具有河南特色的旅游商品系列;第三,以強化促銷為突破口,營造河南旅游大市場格局;第四,以爭創“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旅游區(點)質盆等級評定、星級飯店評定、建設高素質的旅游隊伍為重點,加快旅游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加速培育大型旅游骨干企業,創建河南旅游業發展的優良環境。
2.改變傳統旅游經曹策略,實施綠色營梢
在旅游產業新的發展階段,旅游企業要改變傳統營銷模式,實施綠色營梢策略。綠色營銷是指旅游企業在充分滿足旅游者需求,爭取適度利潤和發展水平的同時,注重自然生態平衡,減少環境污染,保護和節約自然資源,維護人類社會長遠利益及長久發展,將環境保護視為企業生產、發展的條件和機會的一種新型的企業營銷觀念和活動。
河南旅游企業實施綠色營梢,一是要實行“綠色開發”,生產“綠色產品”,二是要推廣“綠色經茜”,建設“綠色體系”。也就是說,在旅游區總體規劃和具體旅游項目設計中,要進一步強化生態保護意識,防止建設性破壞;在旅游產品創新中,要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推動旅游產業向高層次方向發展;在旅游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要開展創建綠色飯店、推廣綠色消費的活動,大力加強綠化美化,提倡文明、衛生旅游,實行垃圾分類回收,努力提高生態環境質t;同時要抓好綠色旅游管理體系的建設,制定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的各項產品標準、服務標準和管理標準,并進行示范點建設和推廣,使旅游業在促進環境優化方面的功能得以更好的發揮,推動旅游可持續發展不斷向深度和廣度進軍。
3.走集約化經營道路,提高資本運營效率
隨著交通和通訊的發展,旅游也其備了規模效應和范圍效應的條件。規模效應是相對于旅游景區而言的,尋求達到一定規模的旅游人數和次數挺高經濟效益;而范田效應則是相對于旅游者而言的,在一定時間里能游覽觀賞多個景區和景點,從而得到最大的旅游效用。河南各地市旅游業分散經營,地方割據突出、行業平均成本商,使旅游經營難度增加。為此,河南旅游產業的發展應走集約化經營的道路。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轉換企業經營機制,以河南省旅游集團等骨干企業為“龍頭”,以資本為紐帶,組建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跨國界的大型旅游企業集團。同時,積極吸收國際先進的管理經驗,鼓勵各類綜合性和專業化的旅游企業集團,實行網絡化規模經營;扶持中小企業向經營專業化、市場化方向發展,建立同大型旅游集團的網絡協作關系,推行多景區的聯網旅游,從而降低行業平均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游客旅游效用。
4.完善行業管理,強化服務愈識和行為,建立和健全旅游管理與法規體系
在實施旅游可持續發展過程中,要綜合使用行政、法律和經濟的手段,完善行業的宏觀調控和管理,強化服務理念和行為,加強“游”、“食”、“住”的質量監督,促進“行”、“購”、“娛.的協調發展,推動旅游產業的管理水平和國際接軌,提高國內旅游服務的含量;與此同時,要加快建立面向公眾的旅游服務體系,包括旅游咨詢服務、旅游傲客服務、旅游緊急教援服務和旅游投訴受理體系,以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旅游消費裕求,切實保護消費者的權益。
旅游產業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產業,旅游產業發展面臨的資源與環境問題是一個全局性的問題,不是某一個旅游企業或地區能夠解決得了的。旅游發展實踐表明,環境與旅游發展不協調的許多問題是由于宏觀決策和管理不當,缺乏保護產業健康發展的法律法規造成的。因此,應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建立合理的旅游宏觀管理體系。旅游宏觀管理體制的改革要適應旅游產業發展的需要,轉變政府宏觀管理職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對全省旅游產業的宏觀調控、旅游產業發展戰略的制定、旅游資薄與環境的保護上。要健全旅游法律、法規體系,做到依法管理。
參考文獻
1.田釗平,胡丹.試論我國旅游產業化的戰略選擇.貴州民族學院學報,2000,(增刊)
2.王興斌.旅游產業規劃指南.中國旅游出版社,2000.8
3.唐留雄.現代旅游產業經濟學.廣東旅游出版社,2001.5
1.1強化綠色經濟意識,落實科學發展實踐
在全市范圍內做好對綠色經濟的相關宣傳,讓廣大干部及市民都充分了解綠色經濟的含義以及發展綠色經濟的重要性,從而進一步強化綠色經濟意識,明確其發展趨向,堅定對其發展的信心。同時,建立科學的綠色指標考核體系,在體系中要將綠色經濟的相關要求充分體現出來。要對微觀經濟主體做出合理的引導,讓其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重視污染及資源耗費控制問題,在建設工程的設計建造階段,都要做好節能、環保以及最大利用效率的和諧。
1.2做好綠色經濟發展規劃,實現高州市的可持續發展
第一,結合高州市市情,正確分析當前高州市經濟發展存在問題,制定相應的綠色經濟發展規劃,并將其作為高州市今后的重要發展任務。第二,結合高州市未來的綠色發展規劃,應該出臺相應的配套政策,從而保證規劃實施的可行性,并且基于此規劃,制定出高州市每年的年度綠色經濟發展目標,然后結合目標,嚴格依據規劃步驟,做到有的放矢,最終實現高州市的可持續發展。
1.3做好綠色技術開發和推廣,尋求綠色能源新突破
結合高州市當前減排潛力不足的情況,適當的將減排重點從關停和治理作為主導力量向減排新技術、工藝改進、流程改善上過渡,從而在新技術下提高生產效率,減低生產成本,實現效益的提高。探尋一些新能源產業諸如熱能等,并將它們作為新興經濟增長力量。結合世界環保產業發展的前景,在工業制造以及石油化工等方面探索新的綠色突破。
1.4突出綠色優勢,推動結構轉型
第一,對增量做出相應調整,使得綠色產業的比重不斷加大,重點發展一些高技術產業、文化旅游產業、服務外包產業等,從而進一步將結構轉型到高級產業結構上。第二,對存量做出相應調整,發展高端化的生產技術并一起帶動產品結構以及產業鏈條的高端化,使得產業結構逐漸過渡為高端技術、高端附加值以及高端消費。第三,對空間做出相應調整,將一些具有相同或者相關產業的企業布局進行集中,如此使得生產要素能夠得到一定的聚集,從而有利于資源高效配置和集中處理企業污染問題。
1.5對綠色消費行為作出倡導,推動高州市兩型社會建設
第一,對于公共消費來說,要提倡節約和節能減排,推動全社會的節能降耗,進而推動綠色經濟目標的及早實現。第二,對于消費行為來說,要鼓勵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對一些大功率的私人交通工具做出相應限制,將一些因交通擁擠而造成的能源消耗及污染控制在最低。第三,對于生活方式來說,要盡量少用一次性產品,在節約資源及能源的情況下,最大化地實現可持續消費,從而推動高州市兩型社會建設。
1.6進一步完善綠色制度,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相應保障及支持
第一,抓住新機構改革的先機,將每個部門在綠色經濟發展中的職能劃分清楚,整合其管理的權限,將其工作目標進一步明確,對其問責機制做好相關強化,做好市域范圍內的發展規劃、項目制定、相關檢查及監督等工作的相關協調。第二,針對綠色經濟的發展,進一步做好地方性法規的修訂和完善,從而對綠色經濟的工作行為做好規范,對生產者及消費者的行為做好相關約束。第三,做好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的落實工作。將有利于綠色經濟發展的相關土地及資源配置政策全面實行;落實好項目審批及市場準入的政策,使得綠色經濟的門檻得以提高。落實好綠色產業及產品的相關激勵政策。政府應該對本地的綠色產品出臺相應的鼓勵與支持政策。第四,做好綠色管理工作。正確運用好各類經濟、法律、教育及行政手段,從而保證綠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對于環境影響評價制度要嚴格格執行,不斷加大執法強度和監督力度,保證信息的透明性,建立高效的綠色市場,對一些非綠色行為作出相應的處罰。
2結論
調查發現,發展游艇制造產業擁有不可多得的有利條件。
一是從宏觀上看。年國家出臺的《船舶工業調整振興規劃》,明確提出控制新增造船能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自主創新,開發高技術附加值船舶,加強技術改造。這一調整和振興中國造船業的“行動方案”,為發展游艇及其他運動休閑船艇等船舶產品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
二是從省市現狀看。據省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掌握的情況,的游艇制造企業主要制造巡邏艇、沖鋒舟、畫舫、觀光船,真正意義上的游艇數量較少,全省63家游艇制造企業,集中在等地區,尚屬空白,僅有銀河游艇俱樂部一家經營游艇關聯產業。“先人一步,遍地黃金”,“”、“”、“”區域顯現的游艇現象已發出游艇產業興起的有力信號,正是造船企業搶抓機遇、加快發展游艇業務的良好時機。
三是從的實際情況看。船舶產業園內已落戶了22家船舶制造及相關配套企業,相繼建成了一批基礎設施和重要設備,為發展游艇制造奠定了良好的產業和產業鏈基礎。適宜發展游艇制造的硬件條件,加上江中酈島宜于游艇觀光休閑的秀麗臨江環境,使得成為發展游艇經濟的絕佳之地。
發展游艇制造產業應投棋布子,搶占轉型先機。
1、完善游艇產業發展規劃設計。目前,《區船舶產業發展戰略與布局規劃》、《船舶產業園綜合配套服務區規劃》在游艇產業發展規劃上已經有初步的設想,但游艇制造業發展的方針、戰略和目標還不明確。建議進一步完善游艇制造發展規劃設計,并優先河流、橋梁、水閘、道路等游艇產品出口通道的改造、游艇碼頭服務網絡等配套基礎設施的完善。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發展游艇制造業激勵政策,在土地的確保供應和優先供應、財政獎勵的力度、對新老企業的扶持等方面,有側重的加快游艇制造業的發展。區政府應協調規劃、土地、借貸、財政、稅務和工商等管理部門,爭取國家和省市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對新企業的進入和老企業的擴建,實施“綠色通道”。
關鍵詞:休閑健康產業;發展規劃;綠色生物
中圖分類號:G8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332075
娛樂建設主要是為了幫助人們放松身心,獲得快樂,讓人們在生活的過程中能夠有一個良好的心態以及健康的身體,所以,在對休閑娛樂產業、健康企業、互聯網產業向融合發展,這是現階段休閑產業發展的趨勢,廣義上的休閑產業也是非常具有發展價值的產業之一。
1 把綠色資源開發成休閑健康產業
1.1 開發綠色生物
生命健康產業不僅僅是經濟發展的趨勢,也是提升人們生活水平的主要因素。在過去的十年里,世界衛生產業產值每五年發生一次變化,是世界經濟水平發展的10倍;“第十二五”期間,我國衛生產業的年均增長率已經超過15%,是我國GDP增長率的2倍。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城鎮居民生活在安全、健康、綠色、優質發展的同時,也從“改造”逐漸變成“好”的發展方向,可以有效地推動生命健康產業的發展。本地區依靠廣泛的地域、多樣性的生態環境、多樣性的生物物種、天然綠色的資源環境,在大力發展生物健康產業的同時,還可以有效地增長經濟。依靠草原、樹林、沙漠動植物資源、動物器官以及高效的乳酸菌、益生菌研發技術,可以有效的發展健康食品、藥品。
1.2 開發綠色能源
既要開發新型的節能能源,主要依據風能、光能、火電能進行互補,規模化電站以及分布式能源共同進行,上網外送以及示范自用,積極爭取獲得國家的支持,加強區域智能化微電網的建設以及外送通道的建設,不斷開發新型的、清潔的能源消費方法,優化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條件。同時加快綠色清潔能源基地的建設,鼓勵與支持新能源企業利用荒漠、戈壁、廢棄礦山等空閑的土地進行大規模的并網風電、光熱發電項目的建設;促進太陽能玻璃幕墻、房屋屋頂、光伏瓦等光伏建筑的使用,加快千萬千瓦的清潔型能源基地的建設。除此以外,還應該加快綠色能源研發部門的建設,增加對綠色能源開發資金的投入,積極開展風電信息接入以及利用風電運行的特征、氣象保障體系的建設,加強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管理以及太陽能發電、儲藏熱量等關鍵技術的研發,增強新能源微電網項目的研究,提升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2 發展規劃
2.1 以“食”為紐帶,打造健康食品產業鏈
民以食為天,打造以集中養殖、種植、食物加工為一體的原材料生產基地,在為食品產業提供綠色原材料的同時,促進食品企業的健康發展。將種植業、養殖業、加工企業進行有機的結合,充分利用傳統的農業精華以及現代科學技術,不斷生產綠色食物,有效地為綠色食品的發展提供能源。《中國食品報》以“搭建優質的服務平臺,促進食品行業的健康的發展”為辦報的宗旨,以“立足食品行業、面相多方面市場、進行多元化傳播、創新共贏”為創辦報刊的方針,將如以前一樣,積極的發揮娛樂媒體的作用,為生態、休閑、養生、健康產業提供更加有效地信息,進行全方面的宣傳,努力講好生態健康故事,譜好生態文明建設的旋律,傳播休閑養生的主要理念,為更好的促進生態健康產業與休閑產業的合作做好準備,培養優秀的生態休閑養生健康品牌,為促進我國生態、休閑、健康、綠色產業更好的發展,提供有效的輿論支持。
2.2 以“管”為保障,強化健康產業管理服務功能
完善公立醫療機構,為城鎮居民提供有效的醫療服務,積極促進公立醫院轉制,建立完善的醫療服務體系。不斷擴大醫療市場的建設,有序的推進社會資本辦醫,鼓勵社會資本采用出資、參與醫療改制、委托管理、公辦民營等各種各樣的方式投資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全面的形成多元化辦理醫院的方式,以中成藥作為主要的突破口,建立一批現代中藥、化學藥物、生物制藥等生產企業,不斷的提升醫院健康服務的能力,加大對醫療器械的生產及管理,充分利用先進的、科學的生產技術,加強對高新診斷技術及產品的研發。要制定相應的生產規劃,明確五年內的發展情況以及工作任務,細化節點,抓好工作任務的落實程度。充分發揮大數據管理的價值,互聯網的健康發展,云計算等尖端醫療技術行業,以及移動終端產品對健康的推廣和應用,建設、醫信息數字化和在本地和遠程網絡技術平臺,結合衛生信息管理。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公眾休閑時間越來越多。為公眾休閑娛樂提供了條件。在經濟環境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任何一項活動,如果參與的人數達到上百萬、上千萬,商家就會從中發現商機。充分利用大數據的管理方式,加大對健康互聯網、云計算等先進科學產業的發展力度,大力推進移動健康終端的生產,建立完善的數字化、網絡化管理平臺,實現本地和遠程相結合的健康信息管理。
發展高端制造業,特別是深水海洋工程裝備、港口制造業、生物醫藥產業、航空產業、游艇產業、軟件產業等。
狠抓一個核心
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步伐,走生態文明發展路子。首先是在兩個方面下功夫,一方面是在存量經濟上做文章,主要是要抓住機遇,加快產業轉移力度,淘汰高耗能、低效益、粗放型生產產能,“騰籠換鳥”,發展現代產業。同時,加強產學研合作,依托高校的科技和人才,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和轉型升級。另一方面,在增量經濟上做文章,這是我們要抓的重點。要加快招商引資力度,大力發展高端制造業、高端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要注意培育新興產業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切實做好三件事:一是選準產業發展的路子,不與周邊城市在產業上搞惡性競爭,我們主要是發展高端制造業,特別是深水海洋工程裝備、港口制造業、生物醫藥產業、航空產業、游艇產業、軟件產業等;二是推動產業集群發展,培育和發展家用電器、石化、海洋工程裝備、生物醫藥、軟件等產業集群,通過集群,增強產業配套能力,降低企業成本,增強市場競爭力;三是實施以質取勝戰略,培育更多的名優特產品,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其次,大力發低碳經濟。確定低碳理念,培養低碳生活、生產方式,發展循環經濟、綠色經濟。再次,落實有效措施,推進節能減排工作,做到“四個到位”:領導到位、措施到位、監督到位、責任到位。
格來說,清潔技術還不是一個產業,而是一個新經濟概念。而正是這一以消除負面生態影響為中心的概念,則蘊含了巨大的投資空間。
清科研究中心研究指出,2010年全年披露清潔技術VC/PE投資案例130起,其中已披露金額的案例共涉及金額11.4億美元。統計數據顯示,清潔技術目前已經是僅次于TMT、生物醫藥的第三大熱門投資行業。
透析政策愿景
產業發展離不開政策支持。從2009年開始,政府就把積極發展清潔能源作為主要任務之一。時值又是“十二五”開局之年,排在戰略新興產業首位的節能環保行業,更將面臨密集的政策扶持。最近《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簡稱《發展規劃》)、《環境服務業“十二五”規劃》等已提交至國家決策部門,相關部委還將編制節能產品目錄,完善節能產品認證制度和節能產品政府采購制度等,以確保節能環保行業快速發展。
《發展規劃》將節能環保在結構上分為節能產業,環保產業和資源的循環利用三個方面。按照《發展規劃》,將把高效節能技術和裝備、高效節能產品、節能服務產業、先進環保技術和裝備、環保產品與環保服務六大領域列為重點支持對象,在財政、稅收、金融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據了解,到2015年,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預計將超3萬億,占GDP的7%~8%。
國務院國資委召開的中央企業節能減排工作會議明確了央企“十二五”節能減排的總體目標,提出到“十二五”末,萬元產值綜合能耗下降16%左右。“十二五”期間央企節能減排的重點將有三大舉措:一是結構調整,把落后的、高耗能的、污染重的企業淘汰;二是技術進步,用好的節能環保技術提高企業運營質量,減少污染,減少能源、資源消耗;三是發展新興產業替代傳統產業,全面推進技術自主創新。
“十二五”期間,碳強度、能源強度降低,非化石能源所占的比重,以及森林面積、蓄積量等,都會成為“十二五”規劃中的一些約束性指標,這主要是為了確保實現碳強度在2020年降低40%~45%的目標。工信部節能司司長周長益表示,“十二五”期間,國家將繼續提高能源利用標準,大力推廣節能先進技術推廣和節能專項整治,為節能服務產業的發展創造巨大的發展空間,其中工業節能潛力依然很大。
破解資本瓶頸
僅靠政策支持就想撬動節能環保3萬億規模的市場無異于天方夜譚,產業發展更依賴于商業化的運作,而主體則是產業企業和投資機構。現在,資金缺乏仍是節能領域的最大瓶頸之一。據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科技與產業發展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楊秋生介紹,目前節能服務公司以自有資金為主,占全部投資的65.2%,其次是銀行信貸,占全部投資的28.1%。近年來,民間資本和租賃業務開始進入節能服務市場,分別占全部投資的4.2%和3.5%。
作為中國惟一一家以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為主業的中央企業,中國節能環保集團也正面臨資金瓶頸,盡管其擁有完整的節能環保產業鏈,號稱中國節能環保領域規模最大、最具特色、最具綜合競爭力的產業投資集團和集成服務運營商。據了解,目前,中國節能環保集團總資產接近600億元,擁有二級子公司23家,其中全資子公司12家,控股子公司11家,三級公司206家,上市公司1家,員工3萬余人。子公司分布在國內20多個省市及境外3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中國節能環保產業與資本市場接軌論壇近日在北京金融街威斯汀大酒店隆重召開,原本低調的中國節能卻也以論壇主辦方的身份亮相。而此次,其主辦該論壇,就旨在為國內國際資本市場提供了解節能環保產業的平臺,并共同探討借力資本市場推動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提升節能環保產業在國際國內資本市場的影響力。
在業內人士看來,節能產業作為一個跨產業、跨領域、跨地域,并與其他經濟部門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的綜合性新興產業,還存在著潛在的投資風險,而且投資需求總量和單個項目的投資需求較大,技術專有性較強,一般投資者進入障礙較大。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必須突破傳統的融投資模式,利用資本市場進行金融創新。這樣,才能大規模地融集資金,加速和擴大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才能為資本市場培育更多的具有較快成長性、質地優良的上市公司,為投資者提供更好的投資機會,為資本市場長期、穩定發展提供保障。中國節能希望通過此次論壇,尋求合作,探索節能環保產業在資本市場新的服務運營模式,占領市場先機。
未來很長時間內,中國節能環保產業將保持15%~20%的復合增長率,預計到2015年,產值將達到人民幣4.5萬億元。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副總經理陳曙光表示,愿與各投資機構開展日益密切的合作,力爭通過不同渠道不斷推動節能環保業務與資本市場接軌,并共同探索、創新商業模式,實現互惠雙贏。
關鍵詞:經濟社會;綠色產業;發展;動力
中圖分類號:F124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01-000-02
結合中央和自治區對桂林市發展的新定位新要求,以及桂林未來發展需要和戰略定位“加快建設新城,著力提升老城,產業融合發展,城鄉協調推進,生態文化相融,富裕和諧桂林”的總要求,桂林今后的產業發展應突出綠色發展和特色發展,在產業發展中厚植綠色元素,擦亮生態品牌。
一、桂林產業經濟融入綠色發展理念的必要性
(一)桂林的經濟社會發展離不開綠色產業的發展
國家支持綠色產業的發展,是包括金融在內資金的全方位支持,而不再是單純的政策鼓勵,在十八屆五中全會,更是首次將綠色發展理念引入“十三五”規劃之中。中央黨校哲學部教授趙建軍說,當前產業領域的變革和轉型就是要建立與綠色發展有關的目標和要求,全面實施綠色發展,才能“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同時,給社會也制造了尖銳的矛盾:資源匱乏,環境嚴重污染,生態惡化等問題,因此,必須大力發展綠色產業。綠色產業的發展,不僅可以促使農業、工業、服務業強力持續發展,還可以使生態,生活,生產等環境得到改善,使人與自然發展和諧,更是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戰略重點。多年來,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一直受到桂林市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引領全市人民快速實施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促進可持續發展戰略,從而,綠色產業的發展,是促進桂林“兩個建成”的重要表現。
(二)桂林融入“一帶一路”戰略必然離不開綠色產業的發展
中央黨校哲學部教授趙建軍說,在新常態經濟發展趨勢下,由外貿推動和投資拉動的兩輪經濟結構開始向多輪化、綠色化格局改變。為了改變資源的匱乏、環境的惡化、生態系統的退化,促進產業綠色發展,這是長遠的戰略舉措,更是當下亟待解決的行動。桂林作為著名的國際旅游城市和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以及“國家旅游綜合改革試驗區”和“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區域”要盡快地融入“一帶一路”戰略決策中,我們更需要采取和加大“走出去”的戰略,在綠色經濟、低碳經濟的競爭中搶占先機,爭取在前景廣闊且市場規模日益擴大的綠色產業發展的同時,為經濟效益的快速提升、加快促進桂林“兩個建成”獲取新的發展優勢,為桂林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新動力。
(三)調整產業結構,推動縣域經濟持續發展,實現經濟跨越發展創新模式離不開綠色產業的發展
綠色產業注重以科技創新為主、使產品服務的附加值得到提升,使經濟結構得到優化、經濟發展方式得到轉變,提高經濟質量與促進生產力的發展。綠色產業的發展是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突破口和抓手,為桂林實現經濟社會健康、科學、協調、持續發展提供新方向、新動力,對桂林“篩黿ǔ傘本哂兄匾意義。
(四)解決桂林縣域經濟發展問題的方向、途徑離不開綠色產業的發展
桂林12個縣區中,其土地面積、人口占全桂林的90%以上,縣域經濟占全市GDP的三分之二,在桂林經濟發展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2015年,桂林全地區生產總值1827.1億元,組織財政收入195.2億元,成績喜人,但與廣西其他市相比,桂林地區縣域經濟社會發展還有很大差距,經濟總量不夠大,人均發展水平低,財力不雄厚,各縣區發展不平衡,尤其以發展第二產業的工業為主導的經濟總量仍然很小,對整個桂林地區經濟的發展沒有起到火車頭的作用。因此,要使縣域經濟改革快速發展,逐步建立和完善循環經濟發展方式,利用循環資源、生產清潔、生態規劃與綠色健康消費等融為一體,努力實現生態環境保護與縣域范圍內的經濟發展的合作雙贏。
二、桂林有綠色產業發展的獨特優勢
(一)獨特的地理位置是發展綠色產業的有利條件
由于發展綠色產業的重要因素是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經濟社會條件等,恰恰桂林都具備這些條件,如土地資源肥沃、旅游資源豐富、生物資源珍貴、郁郁蔥蔥的森林資源等,同時又是歷史悠久的旅游城市,有著十分便利的交通區位優勢:地處湘桂走廊南端、面向東盟和北部灣,空中有境內外航班線路55條,直接通達44個城市,截止2015年,有560多萬人次旅客吞吐量,還有即將開通的貴廣、湘桂等高速鐵路,是連接全國高鐵的主動脈,以及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網,為桂林綠色養生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二)健康安全的、大量的農副產品是發展綠色產業的寶貴財富
廣西唯一的全國首批十個循環農業示范市之一的桂林市,其大部分縣區都屬于農產品主產區或重點生態功能區,如平樂源頭現代肉牛循環農業(核心)示范區、恭城矮寨生態鄉村、鄧扒新村,永福山洞食用菌種植基地、桂林吉福思羅漢果有限公司、灌陽雪梨、黑李標準果園、興安靈渠葡萄產業(核心)示范區、資源山區番茄種植基地、龍勝翠鴨養殖示范基地、荔浦花卉苗木核心示范基地等,有430萬畝無公害農產品、綠色和有機食品基地認證面積,有10個縣榮獲“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示范基地縣”,獲得無公害農產品或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的農產品達170種。
(三)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是發展綠色健康產業的天然保障
桂林地區是喀斯特巖溶地質地貌,山、水、景是大自然賜予桂林最別具一格的禮物。桂林山水甲天下,如優美如畫的漓江風景、陽朔的十里畫廊、龍勝的龍脊梯田、荔浦銀子巖等,古代水利工程靈渠,貓耳山下十里大{谷、全州天湖,資江等,景區遼闊,輻射面廣,開發升級潛力大。所以說桂林發展健康養生綠色產業潛力巨大。
(四)寶貴的政策傾斜是發展綠色產業的巨大動力優勢
2010年,桂林市榮獲為國家旅游綜合改革試驗區和國家首批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區域,允許大膽探索和先行先試綠色產業發展以及產業結構調整等,尤其是國土資源部批準實施的《桂林市旅游產業用地改革試點總體方案》、國家發改委批復的《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建設發展規劃綱要》,使桂林擁有全國和廣西普遍享有的許多優惠政策,更特別享有減免稅收、資金引進、調整產業、征用土地等方面更多的政策優勢扶持,為桂林發展綠色產業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支持。
(五)桂林人民擁有自然愛美的歷史文化風貌,十二縣區都有自然形成的基地――“花海”
如靈川、恭城的桃花基地、臨桂、雁山荷花基地、灌陽李花梨花基地、荔浦、臨桂、灌陽桂花基地、全州油菜花基地、興安、靈川銀杏葉基地、全州茶花基地、資源杜鵑花基地、陽朔格桑花(薰衣草)基地、龍勝、全州基地、平樂大發鄉紫荊花基地、玫瑰花基地荔浦雙江鎮蘭花基地、觀賞花卉基地。為此將桂林打造成中國南方地區的旅游賞花勝地,形成“縣縣有美景,月月有花賞”的旅游賞花格局,有效提高桂林鄉村旅游與農村休閑農業的影響力及知名度,使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成為桂林市農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三、桂林發展綠色產業的主要途徑
結合綠色產業的特點和發展要求,桂林縣域經濟發展綠色產業,應充分發揮生態優勢,以“特色加綠色”為發展方式,加快結構調整,推動縣域經濟走出一條符合自身特色的生態發展之路。不僅要統籌推進“縣域”發展的農業、工業、服務業,又要同時協調推進發展中心城區等的“縣域外縣域經濟關聯因素”的科學發展,在項目、人才、規劃、宣傳等各個方面支持促進發展綠色產業,積極宣傳綠色產業項目建設、人才培養和規劃等。以荔浦縣綠色產業發展為例,桂林地區要發展以綠色產業為主的縣域經濟,有以下發展對策:
(一)牢牢抓住生態經濟優勢,大力發展特色農業
生態農業的兩大特點是綠色與環保,當今世界農業發展的主導方向也是綠色與環保。大力發展現代生態農業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取主動、有效占領市場份額的有效途徑。而荔浦縣還擁有良好的特色農業結構和農業基礎,如荔浦芋、馬蹄、沙塘桔、夏橙、早蓮藕是荔浦的招牌農產品,近年來,荔浦縣為打造高效的現代農業園區,以發展低碳農業為抓手和突破口,積極推廣農業節能減排技術,提升特色產業檔次,推進基礎設施建設。荔浦縣全力打造提升321國道沿線百里特色效益農業示范帶,著力抓好效益農業,累計建成各類標準化示范基地193個,種植優質水果38萬畝、荔浦馬蹄10萬畝、荔浦芋5萬畝,推動特色優勢產業向產業化、規模化發展,成功打造自治區級“桔子紅了―荔浦砂糖桔核心示范區”,大力推進“桂林市現代特色農業荔浦花卉苗木核心示范區”創建。全縣共有區、市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25家,年銷售收入達25億元,帶動5萬多農戶增收。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是打造和發展綠色產業,為生態、經濟的雙贏夯實了基礎。
(二)抓住特色資源開發,以工業園區為依托,發展壯大綠色工業
荔浦現有長水嶺、金雞坪、金牛、黃寨等工業園區。荔浦近年來下大力氣以工業園區建設為抓手,以工業園區促進發展工業經濟,加速工業化的龍頭帶動作用,創建以來就開始嚴格堅持要求高起點、建設高標準、管理高效能,到逐步實現功能設施配套齊全、產業分類、資源共享、布局合理的現代工業發展格局,重點打造以農產品加工、食品、木衣架、家俱制造、小五金為主的綠色產業體系。2015年荔浦縣園區工業總產值達152億元,占全部工業總產值的72.3%,比2010年提高18個百分點。大力實施“一區多園”、“園中園”發展模式,創建廣西小微企業創業園和廣西農民工創業園。今后還將加大力度重點引進高新技術產業、高端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到園區生根發展,把自主創新、科技研發、高端服務、生態宜居和休閑旅游等職能和功能打造成為荔浦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方向和長期發展的趨勢,全面提升綠色工業化水平。
(三)抓好生態旅游開發,主動融入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建設,帶動“三產”快速發展
利用國家提出將桂林市建設為“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區域”和“國家旅游綜合改革試驗區”的有利條件,大力推進桂林―陽朔―荔浦旅游發展軸建設,實施桂林未來王國國際旅游休閑度假區、馬嶺鼓寨民族風情園等一批旅游大項目,推進全縣旅游轉型升級。結合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建設,打造農業休閑旅游新亮點。改造、完善和提升銀子巖、荔江灣、豐魚巖等現有景區景點基礎設施,創造性地k好荔浦芋美食文化節等休閑旅游文化主題等項目,不斷豐富旅游產品類型,提高接待水平,提升生態旅游大品牌,促進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打造一批休閑生態精品旅游,加快構建“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旅游產業體系,推動旅游業向更為成熟的方向發展,促進旅游資源的進一步開發利用。
(四)抓好生態環境建設,邁出生態文明建設新步伐,實現可持續發展
立足綠色產業發展理念,促使我們必須堅持資源開發與保護并重為原則,使生態優勢轉變成經濟優勢的過程中,合理開發利用資源,盡量減少不再生資源的消耗,突出竹木制品、食品、生物醫藥、小五金、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等產業發展,大力支持鼓勵縣內企業引進新的工藝、新的技術、發展高效能,無污染,低能耗的綠色生態工業,提升產品附加值;以建設節約型社會為目標,以發展循環經濟為突破口,把握好能源資源管理,管理和加強資源節約;以打造一批循環經濟示范企業為目標,建立以交通運輸、建筑、工業等領域為重點,使一批企業的節能降耗加快改造,加強重點節能工程的實施,推廣和使用先進節能技術及節能產品,加大供給側改革,淘汰落后企業產能,促進和優化林產、電力、建材、礦產、農產品加工等領域能源的循環利用。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理念是“十三五”發展的思想靈魂,為桂林經濟社會發展指明了方向。因此,統領桂林經濟社會發展必須依靠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服務,即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大力實施生態立市戰略,推動生態產業化、生活低碳化、實現產業生態化,為桂林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新動力,加快桂林“兩個建成”戰略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陳有輝.廣西縣域經濟發展綠色產業研究[J].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