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農業致富新技術范文

        農業致富新技術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農業致富新技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農業致富新技術

        第1篇:農業致富新技術范文

        開展農村婦女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素質,是建設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舉措。切實增強農村教育培訓為“三農”服務的能力,是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根本前提。安溪畬族鄉是一個貧困鄉鎮,農村婦女是農業生產的主力軍,全鄉農村婦女勞動力1275人約占農村勞動力總數的41%,她們是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培養高素質的農村婦女勞動者和合格的非農產業務工者,是各級農林科教部門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擺在各級婦聯組織面前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本文就安溪畬族鄉農村婦女教育培訓工作作一些粗淺的分析與思考。

        一、農村婦女科技培訓工作特點

        近幾年,安溪畬族鄉緊緊圍繞黨和政府農村工作的重點,組織動員農村婦女積極參與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大力提高農村婦女整體素質和科技致富能力,進一步完善科技培訓、科技服務、科技示范網絡,發展農村婦女社會化服務體系,深化“巾幗扶貧行動”,配合政府做好農村婦女富余勞動力有序轉移,有力地推動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婦女自身的進步。其主要特點是:1、科技培訓如火如荼??萍寂嘤柺翘岣咿r村婦女文化科技素質,提升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實現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據統計,20*年-20*年全鄉舉辦多種類型的農業新技術和實用技術培訓班84期,培訓農村婦女2000余人次,已獲綠色證書84余人,獲農民技術員職稱11余人。根據市場需求,培訓的內容進一步貼近實際。針對我國加入WTO后的新形勢,按照國際市場的標準,開展農業標準化知識培訓;把增加農村勞務輸出作為農民致富工程重要方面。結合全縣各鄉鎮建立多種形式的就業培訓基地。在培訓的內容上,不僅注重勞動技能的培訓,同時注意從促進農村婦女全面發展的角度,一并進行文化知識、健康常識、法律法規、誠信規則“四自”精神等教育。2、組織化程度逐步提高。其形式有專業合作社、營銷協會、勞務輸出組織等。這些新經濟組織有效地把農村婦女組織到種、養、加、銷等生產的各個環節,為婦女提供市場、科技和資源信息,帶領婦女進行產業化、規?;a和集約化經營,提高了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增強了農村婦女的市場意識、合作意識和風險意識。3、科技示范基地向綜合效益發展。鞏固和發展了一批集培訓、示范、創收于一體的“婦字號”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和“三八綠色工程”示范基地。同時創建農業科技致富示范村3個,各類科技致富示范基地4個。這些示范基地發揮了生產、科研、培訓、示范等作用,有的已成為產業化經營的龍頭。

        二、科技教育培訓亟待解決的問題

        1、科技服務問題。據調查,近年來我鄉農村發展的一些種養項目,由于婦女文化水平低,技術管理不到位,造成經濟損失。如高山種植項目,由于農戶缺乏科學種植知識和有效管護技術,在高山較長的生長周期內,缺乏足夠的耐心和管護,造成高山種植的生長質量的低下和產量不高,結果導致經濟損失是不言而喻的。此類現象,在其他種養業中也屢見不鮮。2、市場信息問題。由于市場瞬息萬變,及時了解把握市場,強占先機就成了農民增收致富的關鍵。一些偏遠山區、老區、貧困地區,由于信息不靈,交通不便,農副產品因找不到買主而壓級壓價出售,增產不增收成了農村婦女的一個“心病”。3、流通隊伍問題。從目前農村情況看,現有的流通隊伍組織化程度依然偏低。大部分農民經紀人、營銷大戶各自為戰,缺乏足夠的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和開展系列服務的本領。4、農副產品“賣難”問題。從調查的情況看,造成“賣難”的主要原因是:農副產品品質不優、市場競爭力不強。由于傳統農業的科技含量低,生產出的農副產品往往品質不優,在市場競爭中很難站穩腳跟。特別是加入世貿組織后,農產品進入市場競爭的門檻更高“賣難”的矛盾更加突出。

        第2篇:農業致富新技術范文

        1、加強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

        農業系統現有專業技術人員215人。從職稱上看,高級職稱32人,中級70人,初級113人。從年齡上看,50歲以上人員41人,40—50歲人員101人,30—40歲人員60人,30歲及以下人員3人。整體上看專業技術隊伍年齡老化,需培養年輕業務骨干,因此,今年經區政府批準,招聘2名農學專業大學生,充實到專業人員隊伍,現已經過公開招聘,8月25日進行統一考試。同時抓好專業技術人才繼續教育,支持、鼓勵在崗人員在職學習和參加各類業務培訓。依托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項目,年內完成對100名基層農技人員的知識更新培訓,提高業務素質。通過科技直通車、專家面對面等形式,組織專業技術人才下鄉進村直接為農民服務,提高業務實踐能力。

        2、加強農村實用人才技能培訓

        一是認真開展冬春農業科技服務。圍繞我區優勢產業,根據農時季節和生產要求,開展實用技術下鄉活動,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深入鄉鎮、村屯,開展農業技術指導員、農業科技示范戶、農業生產明白人培訓,全年計劃培訓8.3萬人次,通過實用技術培訓向廣大農民推介農業科技新成果、新品種、新技術,引導農民了解市場信息、選擇致富項目,著力解決好農業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深入宣傳農業科技知識、農民科技致富典型經驗、黨和國家惠農政策、新農村建設等內容,推動冬春農業科技服務活動的順利開展。目前共開展科技培訓1060場次,發放科技書籍及資料10.8萬份,培訓農民10萬人次。其中種植業7.5萬人、蔬菜0.3萬人、水利1萬人、農機0.5萬人、畜牧0.7萬人。

        二是實施農村勞動力培訓計劃,依托陽光工程開展規范化的技能培訓。結合我區農業產業特點,從農民的實際需求出發,堅持實際、實用、高效的原則,承擔培訓任務3290人。其中:病蟲專業防治員440人,蔬菜園藝工260人,畜禽養殖技術員80人,村級動物防疫員80人,農機操作員100人,合作社骨干人員280人,農民信息員100人,農產品貯藏加工員50人,專項技術培訓1900人。

        三是組織開辦農民田間學校。以村級種植大戶為核心,開辦5期農民田間學校,每期培訓30戶左右科技示范戶,以老師與學員互動方式為主。增強了農民學習的直觀性,通俗易懂,可及時解決生產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通過學習,學員也將成為科技帶頭人,充分發揮幅射帶動作用,進一步推廣新技術,抓戶帶村、抓村帶片,以點帶面,激發引導農民致富的積極性,讓更多的農民受益。

        四是依托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項目,培育科技示范戶1000戶。選派100名農技人員,每人包保10個示范戶,定期進行入戶指導,隨時解答示范戶在農業生產中遇到的各類問題。

        五是加強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管理人員的培訓。年內開1期農民專業合作社管理人員培訓班,通過學習提高他們的組織能力和生產技術水平,培養一批懂經營會管理、農民擁護的合作社領頭人。

        二、以服務人才為中心,營造有利于人才發展的環境

        一是加強人才工作的組織領導。成立人才領導小組,負責農村實用人才和農業系統人才隊伍建設,做好使用、培養、關心、激勵人才的各項工作。二是加大人才宣傳力度,注重發揮以農技推廣人員、種養能人、農村經紀人為主的實用技術人才典型示范作用,提高人們對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的認識,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的良好氛圍。三是完善各項制度。建立健全專業技術人員考評制度、職稱評聘、培訓等制度,落實好國家有關人才政策,加強人才服務管理,提高人才工作的積極和主動性。

        未來五年,我局擬從完善機制入手,大力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證。

        1、完善教育培養機制,提高農村實用人才素質。在每年冬春培訓的基礎上,采取與有關院校聯合辦學、定向培訓等方式,舉辦科技培訓班,培訓農民致富帶頭人、科技示范戶,輻射帶動周邊農民,使農村實用人才的傳幫帶工作進一步得到加強。

        第3篇:農業致富新技術范文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06.049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armers′ economic behavior in poverty-stricken areas, analyzed the impact of the farmers′ economic behavior on the rural poverty allevi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discu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easants′ economic behavior of implementation path for aiding the poor with technology selec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mod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iscussed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the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adaptive strategy, to studied the corresponding model of the two strategies, and given the correspond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peasants′ economic behavior; poverty allevi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trategy; adaptive strategy; poverty-alleviating model

        ?困是困擾發展中國家社會和經濟發展的一個難題,也是中國實現現代化所面臨的重大挑戰??萍挤鲐氉鳛槲覈豁椫匾鲐殤鹇裕τ谝龑V大貧困農民依靠科學、戰勝迷信、擺脫貧困、走向富裕,具有重大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意義。

        然而,通過對中國反貧困理論和實踐歷程的回顧和反思不難發現,以往無論是對貧困原因的思考,還是扶貧政策的制定,都忽視了一個最基本的事實,即“人是生產力”的決定性因素,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都離不開人思想素質的提高。因此,通過分析農民經濟行為,及農民對科技扶貧措施實施的行為反應,思考科技扶貧政策如何讓農民受益,為科技扶貧路徑研究提供了一個重要視角。

        1 貧困地區農民經濟行為一般性特征及對科技扶貧的影響

        農民經濟行為是指農民為達到一定的經濟目的所進行的經濟活動。貧困地區由于商品經濟不發達,農民的經濟活動主要以解決溫飽為目的,這使得他們的行為表現出較強的一致性和趨同性。

        1.1 貧困地區農民經濟行為一般性特征

        1.1.1 新增收入中生活消費增長高于生產性投資

        貧困農民由于長期生活水平較低,他們會將大部分的收入用于滿足生活消費,無力將更多收入用于生產性投資,即便有增加投入的條件,也對擴大生產缺乏安全感和積極性。不難推斷,當經濟收入有所增加時,農民也會將增長收入的大部分用在生活領域,用于生產性投資的部分自然會相應地降低。

        1.1.2 生產經營的兼業化 隨著二、三產業的發展,為獲得更好的效益,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農民會傾向于將資本、勞動力等生產性投資用于非農產業。但同時出于安全性考慮,他們把對土地的經營看作是抵御風險的最后一道屏障,不會輕易放棄對土地的生產經營,從而形成了一種兼業化的生產方式。農村青壯年農民由于擁有相對高質量的人力資本,在非農產業競爭中處于優勢,因而他們有更強的兼業趨勢。

        1.1.3 農業生產投資行為呈現短期性 貧困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主要動機是通過傳統的農業生產技術來實現糧食增產,投資行為主要以維持簡單再生產而發生的當年生產費用的支出為主,例如購買種子、化肥、農藥等的支出;對于一些種養周期較長、生產投入較大的農牧新品種,農民沒有興趣也無力開展。從農業勞動力的供給上看,農村勞動力的不足,致使農業生產只能局限于短周期、低投入、低勞動強度的農業領域,農業生產以解決最基本的生存問題為首要目標。

        1.1.4 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不足 貧困地區長期自給自足的生產方式,以及根深蒂固的傳統生產觀念和生產模式,使得小農經濟的封閉性在農民觀念和行為習慣上留下了深刻烙印,讓他們安于溫飽,追求穩定,長期依賴政府各方面的政策補貼及支持,缺乏現代農業生產意識、科技意識、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農業生產規?;?、產業化、標準化水平低。

        1.1.5 較強的風險規避性 由于貧困農民收入較低,無法進行必要的積累,他們承擔風險的能力較弱,追求生存安全是他們經濟活動的首要目標和理性選擇。對于貧困農民而言,采用傳統技術雖然無法擺脫貧困,但至少能維持基本的生存。因此農民在利益與風險之間尋求平衡,他們不愿意也無力承擔失敗的損失,習慣于小而全、多而雜和粗放的農業生產方式,往往不愿意冒風險去接受新鮮事物,表現出較強的風險規避性特征[1]。

        1.2 貧困地區農民經濟行為對科技扶貧的影響

        科技扶貧是通過應用推廣先進適用的新技術、新產品改變貧困地區封閉的小農經濟模式。農民經濟行為的一般性特征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新技術、新產品推廣應用,也就影響科技扶貧的效果。具體體現在:

        1.2.1 農民缺乏獲知新技術的積極性 生產性投資偏少導致農民在接受新技術、新產品時缺乏積極性。科技扶貧中,當貧困農民必須將新增收入的大部分用于生活消費,新技術的獲取和使用又往往伴隨著一定的人力投資和資金投入時,顯然會導致農民在獲取新技術、新產品時缺乏積極性。

        1.2.2 農業資源使用效率低,新技術推廣難 生產經營的兼業化傾向不利于新技術、新產品的推廣應用。農業生產經營的兼業化使得貧困地區農村青壯年大都外出從事二、三產業,出現了農村空心化、勞力老齡化,農村留守人員無力高投入、大強度開展農業生產,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土地資源浪費,農業資源使用效率低下,使得新技術、新成果的推廣和應用難度增加[2]。

        1.2.3 不利于推廣周期較長的技術應用 農民投資行為的短期性特征不利于周期較長的技術推廣應用。貧困地區農民缺乏長遠發展眼光,認為那些在短期內難以產生明顯經濟效益的新技術、新產品投入較大,費時費力,推廣應用存在著一定難度。

        1.2.4 阻礙農民新技術的使用掌握 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不足使得貧困農民不愿改變舊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他們在農業生產中選擇依靠傳統經驗和傳統做法,不能更好地拓展思維和視野,勢必對他們掌握和運用農業專門技術及操作方面的能力產生影響。

        1.2.5 風險規避性阻礙了新技術的采用 任何新技術、新產品的采用,都伴隨著一定的風險,風險厭惡型的貧困農民出于安全性的考慮,會傾向于選擇規避這些風險,因此輕易不愿接受和采用任何存在生產風險或市場風險的新技術產品[3]。

        上述各種因素長期交互作用致使農民形成的農業生產習慣,在貧困地區農民群體這種場域內,制約和影響著農業品種及技術的推廣。

        2 基于農民經濟行為的科技扶貧路徑探索

        科技扶貧要提高效率,使更多貧困人口盡快脫貧致富,只有重視農民在科技扶貧中的作用和地位,通過準確把握農民經濟行為的共性特征,在選擇科技扶貧路徑時,從“適應”或者“改變”農民經濟行為兩個方向考慮,構建不同的科技扶貧發展路徑。

        從適應農民經濟行為角度考慮,主要通過選擇合適的技術產品、適當的組織方式適應現有的農民經濟行為,提高新技術、產品的使用率。這種方式可稱為科技扶貧的“適應策略”。從改變農民的經濟行為角度考慮,主要通過科技扶貧相關的政策制度、相應的措施來轉變農民的思維方式,改變他們的經濟行為,實現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的扶貧目標。這種方式可稱為科技扶貧的“發展策略”。

        2.1 科技扶貧“適應策略”路徑

        科技扶貧“適應策略”是在確定了科技扶貧目標區域后,首先了解區域內農民的素質、收入水平、農業發展狀況等整體情況,掌握和分析區域內農民經濟行為的一般性特征,并有針對性地制定相應的科技扶貧策略(圖1)?!斑m應策略”的重點在于選擇合適的技術和扶貧方式,“投其所好”地適應農民的經濟行為。

        針對上述所列貧困農民經濟行為的一般性特征,在科技扶貧的“適應策略”路徑下:針對農民生產性投資偏少的現狀,在科技扶貧過程中注重加大政府資金對農民生產性投資的支持比例,降低農民的投入成本,調動農民參與的積極性;針對農民的兼業化生產特征,在實施科技扶貧過程中,要注重選擇“簡、便、快、好”的技術、產品項目,激發農民參與的主動性;針對農民投資行為的短期性特征和農村勞動力問題,注重選擇投資少、周期短、見效快、效益好、勞動強度低的農業新技術、新產品;?對農民創新能力不足的特征,盡量選擇先進實用的農業技術,保證更多的農民能夠學習和掌握;針對農民的風險厭惡性特征,在盡量降低農民采用新技術、新產品風險的同時,應建立起相應的風險補償機制,降低貧困農民使用新技術、新產品時的顧慮。

        2.2 科技扶貧“發展策略”路徑

        科技扶貧“發展策略”是指從影響農民經濟行為的若干因素入手,通過逐步轉變農民的思維方式,改變農民的經濟行為,使之逐漸與科技扶貧目標相契合,提高科技扶貧效率,實現脫貧致富的目標(圖2)?!鞍l展策略”的關鍵在于通過制定相關的政策制度及相應的措施來改變農民經濟行為。

        “發展策略”路徑注重具體分析農民經濟行為特征產生原因,并從這些制約因素入手制定相應措施:通過開展教育、培訓、示范、宣傳等各種途徑來提高農民的生產經營能力、科技知識和技能水平、思想認識觀念等方面素質;通過建立和完善技術供給和配套服務體系、促進農產品商品化、完善農產品市場體系、降低新技術使用的風險程度等措施,構建和完善有利于農民采用新技術、新產品的外部環境條件,使農民能通過參與科技扶貧活動受益。在選擇“發展策略”的科技扶貧路徑時,需要注意的是事物的發展變化都具有規律性,農民經濟行為的改變具有一定的層次性和階段性,在策略制定中必須遵循這個規律,循序漸進,切忌操之過急。

        3 科技扶貧模式分析

        根據農村科技扶貧的現實性和相對性,在實施農村科技扶貧過程中,根據區域條件和農民實際,選擇恰當的科技扶貧實施路徑,并在此基礎上因地制宜地選擇相應的科技扶貧實施模式,實現科技扶貧的規范化、制度化及科學化。

        3.1 科技扶貧模式的劃分

        農村科技扶貧是在多個不同的社會組織關系中形成的一種復雜的社會經濟現象,參與這個系統的社會組織包括了政府、農業科研機構、農業企業、農技人員和貧困農民等,這些主體分為需求主體和供給主體,需求主體主要是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供給主體包括政府、農業科研機構、農業企業、農技人員等為農業生產提供各項服務的單位或個人。他們為了不同的目標參與到科技扶貧活動中,供給主體在向需求主體提供脫貧致富所需要的資金、技術、產品等的同時,通過科技扶貧活動,實現自身的目標,形成了一個推動創新的網絡系統(圖3)。

        科技扶貧模式按照參與主體的不同,可劃分為政府主導型科技扶貧、以農業科研院所為依托的科技扶貧、龍頭企業帶動科技扶貧、科技特派員科技扶貧、“大荔模式”等不同類型。這些模式由于實施條件和適用范圍不同,適合在不同的科技扶貧路徑下采用。

        3.2 “適應策略”路徑下的科技扶貧模式

        3.2.1 政府主導型科技扶貧模式 政府主導型科技扶貧模式最本質的特點是由政府科技部和下屬的科技管理部門主導和推動,科技扶貧政策、方向、資金等的把握都由政府來組織完成,形成政策、資金傳遞系統(圖4)。

        在作用方式上,由科技管理部門把握扶貧方向、確定扶貧重點、制定扶貧政策、劃撥扶貧資金,通過有目的、有計劃地實施科技扶貧計劃和項目,迅速解決貧困農民因新技術、產品缺乏帶來的困難(圖5)。

        這種模式主要依靠政府部門的政治熱情和行政手段,具有一定的計劃性和任務性,因此適用于位置偏遠,基礎條件差,農村基層組織薄弱的極度貧困地區。

        3.2.2 以農業科研院所為依托的科技扶貧模式 以農業科研院所為依托的科技扶貧模式主要是在政府引導下,以農業科研院所為依托在貧困地區建立農業科技示范推廣基地,選擇適合轉化的農業成果,通過農業科技示范推廣基地開展農業科技示范、培訓咨詢、信息服務等活動,形成科技成果轉化平臺,推動科研成果和技術在貧困地區的推廣應用。

        作用方式上,該模式的核心是由農業科研機構與貧困地區政府合作建設農業科技示范基地,通過教學、科研與示范推廣,實現科技與產業結合、科技與農民對接,使科技成果迅速傳播到貧困地區(圖6)。該模式效果直觀,現場感受突出,適用于傳統產業效率低,農民缺乏進取和創新精神,不愿接受新技術和進行農業結構調整,但又適合大面積推廣新品種、新技術的地區。

        3.3 “發展策略”路徑下的科技扶貧模式

        3.3.1 科技特派員扶貧模式 科技特派員扶貧模式是由政府科技管理部門選拔一些優秀的技術人員或團體,根據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的需要,為他們提供針對性的科技服務。在科技特派員扶貧模式中,參與主體包括了科技管理部門、各類型科技特派員、農戶等。

        科技特派員扶貧模式在作用方式上,由科技管理部門通過選派各種不同類型的科技特派員,以科技特派員的創新和服務為引致需求,帶動了科技為核心的要素流轉,并和土地、培訓、金融、管理等環境要素相互影響,以開展培訓、咨詢和科技特派員創業為手段,通過對口、專業的技術服務,推動農村科技扶貧活動的開展[4](圖7)。科技特派員模式是一種“治本”的扶貧模式,其實施重點在于由科技管理部門建立起有效的選派機制、激勵機制和保障機制,調動起科技特派員工作的積極性。

        3.3.2 龍頭企業帶動科技扶貧模式 龍頭企業帶動科技扶貧模式主要是以加工或銷售企業為龍頭,以市場經濟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以農產品為原料,依靠科技發展優質、低耗、高產、高效農業,從整體上解決貧困農戶溫飽問題的扶貧模式。龍頭企業帶動扶貧模式中,參與主體主要有龍頭企業、農戶等。

        龍頭企業帶動模式在作用方式上,龍頭企業以增加自身經濟利益為目的,在各類農業產業中開展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企業化管理、社會化服務及一體化經營,將農民融入到龍頭企業的產業鏈中,通過利益聯結,將農民與企業深度融合,實現脫貧致富(圖8)。這種模式實施中重點在于找準科技興農的切入點,發展特色農業或龍頭產業,構建起有利于農民采用新技術的外部環境,喚醒農戶沉睡的脫貧致富沖動[5]。

        3.3.3 科技扶貧“大荔模式” “大荔模式”是通過橫向聯合和資源整合,建立起緊密型的縣、鄉、村三級經營網絡,以“技企結合,技物結合”的新模式開展農技示范與推廣服務。與傳統科技扶貧模式相比,“大荔模式”的參與主體更加多樣化,包括了政府科技管理部門、農業企業、農技人員、農戶等,各主體間在組織結構上實現了有效聯結。

        作用方式上,“大荔模式”主要采用“政府+企業+農戶+專家”的市場化運作方式,形成農資農技雙連鎖、農資農副雙流通、政府企業雙推動的新型農業服務方式。同時,“大荔模式”中還加入了現代信息服務支持系統,保證了農業科技信息的供給與傳播更加及時有效[6]。通過?@些調整,實現了以貧困農民為中心的科技扶貧供需主體之間的協調發展,改變了傳統科技扶貧模式中政府、企業與農技人員單獨服務于貧困農民的局面,建立起了更為有效的技術供給和配套服務體系(圖9)。

        4 政策建議

        本研究討論的農村科技扶貧路徑及模式在實際工作運用中發揮了較好的作用,但從科技扶貧工作實際需要來看,還需要注重以下方面。

        4.1 分類施策、精準扶貧

        遵循因地制宜、因戶施策的原則,根據不同情況,因地因人施策,為貧困地區提供保姆式的精準服務,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力求使確立的科技扶貧政策和措施更符合貧困地區實際,瞄準性更強[7]。

        4.2 創新多元化的科技扶貧模式

        第4篇:農業致富新技術范文

        我市是一個農民占絕大多數,以農業生產為主導的城市,在農業社會化服務尤其是在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建設上,還很難順應農民科技致富增收、農產品科技增值、農業科技增效的需要,主要表現在:

        一是科技服務人才匱乏。在機構改革前,各鄉鎮都設有“七站八所”,在推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指導農民進行科學種植、養殖,傳遞科技致富信息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深受廣大農民朋友的歡迎。但是,隨著機構改革,實行“以錢養事”,各地“七站八所”相繼被撤銷,使大部分農業科技人員轉行,另謀職業,導致了農村科技服務人員出現了匱乏。以赤壁市為例,16個鄉鎮的農村科技服務人員由改革前732人,銳減到現在的168人。

        二是科技服務效率不高。由于“七站八所”相繼撤銷,其農村科技服務的擔子不得不由一些農業職能部門來承擔。由于人員不足,這些部門只能是“走馬觀花”,“蜻蜓點水”式的開展一些培訓講座,沒有足夠的時間、精力和財力去研究、開發、推廣新產品、新技術,這就成為制約農民科技致富和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瓶頸”。

        三是科技服務缺乏支撐。多少年來,農村科技服務工作一直是以開展科技咨詢和科技培訓為主,科技服務人員的素質難以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相關部門的職能也還是停留在行政命令和指揮上,在管理工作上沒有形成長效機制,所以,導致了服務質量和服務標準不高,農民在科技服務上很難得到實惠,影響了農民朋友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術,推廣新產品的積極性。

        根據黨的《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精神,為了進一步推動農村的改革和發展,現就加強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建設的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一、創新科技服務體制,開展城鄉強強聯合,實現農村科技服務體系社會化。

        建立市級農業科技服務中心。在市直農業各職能部門和學會、協會中成立由種子供應、農業植保及病蟲害防治、測土配方施肥等專業人士組成的科技服務中心??h市級成立相應的農村科技服務工作領導小組,組織協調科技服務工作,為農村科技服務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撐。二是建立鎮級農業科技服務工作站。根據各鄉鎮農業特色產業特點,在社會上招募和吸納農業技術人員和鄉土拔尖人才,建立農業科技服務工作站。工作站可作為事業單位建制,由縣市政府解決一定的編制與經費,進行集中辦公,統一管理,其業務工作由市農業科技服務中心進行指導。三是建立村級農業科技服務點。主要依托和大力支持各種植、養殖專業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技協、農民經紀人和技術能手,成立村級農業科技服務點,在鎮級農業科技服務站的指導下開展農業技術工作,及時反饋農業科技服務的相關信息與需求。與此同時,要通過大力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等農業科技服務等組織的發展,提供多種形式的科技服務,由此逐步完善農村科技服務體系。

        二、轉變部門服務職能,合理開發人才資源,實現農村科技服務質量效能化。

        發展現代農業,關鍵在于科技創新。只有通過科技進步,才能達到農業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因此,必須打破過去農業工作的傳統服務模式,在轉變涉農部門科技服務上下工夫,合理開發人才資源上做文章,與相關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實現技術服務和人才培養上的對接,把服務的工作重點放在推廣、開發農業新技術、新品種上;積極引進農業科技人才,加大現有農業科技人員的再教育、再培訓力度,不斷提高科技人才隊伍素質,為實現農業科技服務最大效能化,提供人力資源和技術支撐。

        三、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建立服務流程機制,實現農村科技服務管理規范化。

        第5篇:農業致富新技術范文

        一、領導重視,精心組織

        該鎮黨委、政府對科技培訓工作高度重視。為確保培訓活動順利開展,鎮委、鎮政府成立了科技培訓領導小組,制訂了切實可行的培訓計劃,每年均多次召開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暨農村黨員、基層干部科技素質培訓活動動員大會,形成了上下配合、齊抓共管的培訓格局。對于科技培訓工作,周密部署、精心組織,指定主管科技副鎮長專人負責,認真抓好人員、時間、計劃、教材、技術、師資、>文秘站:大學、省農科院、縣農業局等單位的專家、教授、技術員到該鎮講課、輔導。聯合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蔬菜研究所、肥料研究所,設立穗豐農資服務部,以科技推廣為樞紐,推介良種良法。為方便農民和更好地服務農民,組成科技下鄉服務隊,定期深入到田間地頭、果園、養殖場、牛棚、豬舍,開展技術講座、技術指導、技術咨詢、技術培訓,現場開方、看病、防治,切實幫助農民解決實際問題,得到了廣大農民的歡迎。

        二、廣泛宣傳,形成合力

        該鎮黨委政府認真做好科技培訓的宣傳發動工作,幾年來,堅持每月印發《科技培訓工作簡報》1期,按時為各村免費贈送《大北農技術與服務》、《山區農業信息參考》報,并通過電視、廣播、橫幅、標語、宣傳欄、網站等各種媒體,及時宣傳在科技行動中的好經驗、好做法,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真正做到家喻戶曉,深入民心,形成了全社會關心農村、支持農村科技發展的新局面。據統計,該鎮兩年來共印發宣傳資料6萬份,贈送各類報刊10萬余份,出動宣傳車100多駕次,舉辦各種培訓班160場次,懸掛橫幅60多條,張貼標語200多條,制作大型宣傳牌15塊,營造良好的學科技、用科技氛圍。

        三、拓寬門路、增加投入

        農民科技培訓工程量大,直接牽扯到農民的利益。為搞好這項工作,該鎮領導不辭勞苦、上下奔波,積極爭取上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支持,在鎮財政極為困難的情況下,多方籌措扶持資金,每年均籌集一定的資金,用于購買培訓資料、印發宣傳資料、引進新技術、新機械、新品種。去年以來,該鎮投入資金幾十萬元制作發放科技光盤1000多套,編印各類培訓教材8套共8000本,購買各類實用技術書籍5萬多冊,購買種苗等,無償提供新品種、新肥料和無公害農藥的試用。

        四、因地制宜、突出重點

        __鎮的氣候、土壤非常適合發展糧油、苗木、林果、蔬菜、水產、畜禽產業。該鎮采取因地制宜、優先扶持的措施。突出對甘坪、大徑、河北、岳溪養殖專業戶和河北、河東、寶山、砂坑草莓蔬菜生產基地等重點產業的政策引導、技術指導,技術咨詢,跟蹤服務,形成了青梅、草莓、無公害蔬菜等龍頭產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帶動各個產業的發展,達到了以點帶面的效果。

        五、形式多樣,內容豐富

        第6篇:農業致富新技術范文

        關鍵詞:農業技術推廣;試驗示范;配套服務

        中圖分類號:F32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1)-04-0190-1

        農業技術推廣是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針對我鄉的實際和存在問題,作為一名農技推廣人員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要得到鄉黨委、政府對農技推廣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加強對農技隊伍的領導,切實抓好我鄉農業技術推廣,形成社會化農業技術服務體系,以適應新時期農業經濟發展的需要。就此論野租鄉農業技術推廣的現狀與前景。

        1 現狀

        野租鄉地處會東縣東南面,距縣城40km,平均海撥2100m,屬高寒山區,全鄉總人口3119人,耕地面積3046畝,人均占有耕地不足1畝。主要糧食作物有玉米、馬鈴薯、蕎麥,其他作物有元根、綠肥、大小春蔬菜。種植品種,種植模式都比較單一。

        近年來,農業技術推廣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由于受傳統觀念影響,以及自然因素的制約,農業技術推廣仍存在許多突出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1 農民思想意識落后,整體素質偏低

        大多數農民小農意識嚴重,有求穩怕亂的小農心理,說種莊稼就本分地種糧食,產業結構調整意識淡溥,不敢冒風險,總認為種糧食比較穩當,不敢嘗試新技術新品種,有從眾心理,缺乏創新意識。雖然有部分農民能夠大膽嘗試,但是一旦遇到自然災害,或其他原因造成減產后,就會立即放棄,甚至責怪農技人員技術指導不當,品種選擇有問題等。

        1.2 農民文化素質普遍偏低,新技術、新品種推廣難以接受

        我鄉屬于邊遠偏僻的彝族高山鄉,文盲、半文盲居多,雖然前些年辦過夜校,掃過文盲,但都是流于形式,并沒有起到實質性的效果。導致新技術、新品種推廣在他們之中沒有交流的語言,更沒有說服的理由。農民獲取知識的途徑少,首先是培訓力量不足,鄉級農技人員人數有限,雖然經常深入一線與老百姓面對面進行指導,但山區農戶居住分散,工作難度比較大;其次是培訓內容因條件限制比較單一,培訓多以三干會、群眾會主為,以會代訓,大大削弱了培訓會的作用;再次是對科技骨干,科技示范戶的培訓少,大部分只能利用趕集,發科技資料,辦黑板報等方法開展宣傳指導,效果很不明顯。

        1.3 農技推廣資金來源渠道少

        沒有固定的推廣經費,很多新品種,新技術推廣難以實現,尤其是高寒山區一旦因自然條件等客觀因素的影響造成減產或無收成,將影響全年農業收成。農民群眾無法承受全部經濟損失,不得不要求賠償,鄉鎮農技推廣機構也無法承擔全部經濟損失。從而導致今后的工作難以開展,農技推廣也迫切需要資金的支持。

        2 前景

        針對我鄉當前農業技術推廣的實際情況,必須從根本上加以解決,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真正把農技推廣工作抓好抓實,為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目標做出貢獻。為此我們必須抓好以下工作:

        2.1 多渠道多途徑,加強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素質

        加強農民技術培訓突出層次性和實用性,把初、高中的回鄉青年集中培訓,他們的接受能力強,容易發揮帶頭作用。另外,對文化素質偏低的農民采取辦培訓班與現場示范相結合的培訓方法,增強他們的科技意識。

        2.2 抓好科技試驗示范,以點帶面讓農民更直接地得到實惠

        由于大多數農民都不愿花錢,應用自己不完全了解的新技術新品種,他們中許多人抱觀望態度,認真搞好試驗示范,讓他們親身體會新技術新品種帶來的好處。近些年來,我鄉在試驗示范上做了不少工作,從早期的地膜玉米、高壟作洋芋推廣開始,到現在的規范化種植,每年我鄉從黨委書記、鄉長到基層的社長,都各有自己的高產示范片,每個村都有科技示范戶,用看得見,摸得著的學習樣板,活生生的事實教育引導農民改變傳統種植方式,應用科技致富。

        2.3 搞好配套服務,解除農民后顧之憂

        第7篇:農業致富新技術范文

        2013年科技工作的指導思想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精神,圍繞縣委縣政府“四新”建設目標,貫徹“自主創新、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以科技富民強縣為宗旨,構建科技創新體系,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為全縣的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二、目標任務

        (一)加大項目爭取力度。爭取上級科技計劃項目2項;申報省市科技進步獎1項。

        (二)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家;建好科技型企業2家;培育產學研合作示范企業1-2家、知識產權試點企業1家,開發新產品2-3個,高新技術總產值增長10%。

        (三)抓好科技興農工程。培育科技示范鄉鎮3個,村4個,戶10戶。推廣農業新技術、新品種15項以上。

        (四)增加企業科研經費投入。加強與企業的溝通和聯系,力爭企業投入研發經費逐年增加。

        (五)加速奶業、筍竹林、藥材和草山開發。辦好1個奶牛、飼草科技示范點;建好1個筍竹林示范基地。

        (六)防震減災工作和知識產權保護更趨法制化、規范化。創建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1-2所;完成專利申請12件以上。

        (七)信息化建設。繼續辦好科技服務熱線、《科技信息》和科技網站,科普工作有新的亮點。

        (八)科技特派員工作。選派20名以上,社會與經濟效益明顯。

        三、工作思路

        (一)圍繞一個中心。圍繞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這一中心,以科技成果和專利技術轉化為主線,加強科技中介服務體系建設,鼓勵企業自主創新,促進科技成果供需對接,實現科技資源的集成。

        (二)突出一個重點。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工作重點,大力推廣先進成套的農業技術,加快現代種植業、養殖業的發展。著力推廣農產品和農村資源加工技術,提高農村勞力科技素質,加快相關先進適用技術推廣和應用。

        (三)實現一個結合。實現資源優勢和經濟發展需求,促進科學技術與自然資源、人力資源、信息資源的有機結合,推動縣域經濟結構升級,提升產品科技含量,提高產品競爭力。

        四、具體措施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把抓科技進步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關鍵和正確政績觀的重要內容,強化黨政領導的科技意識,提高我縣科技工作在黨委、政府工作中的地位。

        (二)以項目為抓手,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一是充分利用資源優勢積極爭取國家、省、市各類科技計劃項目的支持,組織實施一批具有較強帶動作用的優勢項目,支持企業開發高新技術新產品。二是針對我縣特色產業,為農民提供一系列配套技術,推動主導產業的發展。三是牽線搭橋,鼓勵企業與高校開展科技合作與交流。四是建立激勵機制,支持企業和個人開展技術創新、產品開發和專利發明。

        (三)狠抓農村科技推廣工作。以促進農業優質、高產、高效為目標,以新品種培育、高效種養技術等先進適用技術的試驗、示范和推廣為重點,搞好科技示范鄉鎮、村、戶建設,引進推廣示范以奶業、竹業、菜業、藥業為主的新品種、新技術。加強農業科技培訓,提高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能力。促進農業的產業化和現代化,推動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農牧民致富奔小康。

        第8篇:農業致富新技術范文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核心,以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和科技應用水平,提高農民的致富本領,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和綜合效益為重點,通過觀摩學習、典型經驗介紹、專家講課和發放科技資料等形式,大力推廣、普及農業實用技術和致富基本技能,切實提高廣大農民科技素質,加速推進農村小康社會建設步伐。

        二、活動內容

        (一)搞好科技創新,提高農業技術的供給水平。各鄉鎮和縣直各涉農部門要搞好農業新技術、新成果的試驗示范,積極引進、開發新技術、新品種,應用于我縣農業生產。要把各種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組裝配套,高度集成,形成高效益的農業生產技術規程。努力提高農業科技貢獻率,為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提供技術保障。

        (二)搞好科技推廣,提高農村經濟的科技含量。一是搞好農產品質量優化技術培訓。重點是推廣名、特、優、新農作物品種和優質、專用玉米、大豆、葵花、花生、馬鈴薯等作物栽培技術;二是搞好節本增效技術培訓。重點是測土配方施肥、種子包衣、化學除草及化控栽培等技術;三是搞好農業可持續發展技術的培訓。重點是有機肥生產、秸稈還田、抗旱節水栽培等技術;四是搞好無公害生產技術的培訓。重點是推廣病蟲害生物防治技術、生物菌肥應用技術、標準化生產等技術;五是搞好避寒增溫栽培技術的培訓。重點是冬季大棚、溫室栽培以及早春地膜覆蓋栽培技術。

        (三)搞好名牌農產品的開發,提高農產品的競爭力。開發名牌產品是提高我縣農業效益的一項重要措施。要全面實施名牌產品開發創新工程,通過技術創新帶動資源開發和產業產品開發,按市場需要開發具有特色的名、特、優、新農產品。要利用我縣豐富的農產品資源,抓好深加工,打造名牌農產品。要圍繞名牌產品,發展主導產業,建立生產基地,擴大生產規模,吸引同類農產品向名牌靠攏,形成拳頭產品,提高市場競爭力和經濟效益。

        (四)搞好培訓教育,提高農民的科技致富本領。要針對不同產業、不同層次的農民,分類開展培訓教育。對科技示范戶和技術骨干,主要是進行農業科技新知識培訓,加速農業科技進步與創新。對經營大戶和經紀人要重點進行經營管理知識和市場營銷知識的教育,幫助他們系統地學習現代管理知識和現代營銷技術,掌握現代管理方式和營銷手段,培養更多的優秀農民企業家和經紀人隊伍。對多數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民主要是進行實用技術普及和技術更新教育,保證每個農民能熟練掌握農業生產的主推技術。

        三、活動方式

        (一)舉辦科技培訓班。農業、畜牧、林業、農機、水利等技術推廣部門要對全體農業科技人員普遍進行培訓,更新知識,開闊視野,提高農業科技人員的整體業務水平??h直涉農部門和各鄉鎮農業、畜牧、林業、農機、水管等站所要選派科技人員組成講師團,深入到村屯,舉辦各種類型的培訓班,也可以請當地致富能手現身說法,傳授科技致富經驗,用農民身邊的事教育身邊的人。

        (二)舉辦電視科技講座??h電視臺要定期播放農村實用技術專題節目,各涉農部門要積極配合縣電視臺,組織專家錄制講座,或者提供科普專題片,向農民傳授科學種田知識。

        (三)播放科技錄音、錄像。各鄉鎮可根據本地實際情況,以村社為單位向農民播放科技講座錄音和科普錄像片,擴大科技宣傳的覆蓋面。

        (四)開展科技咨詢服務。各涉農技術部門要設立“技術咨詢服務處”,為農民群眾解難答疑。也可以到集市上舉辦科技大集,通過提供流動咨詢服務、發放科技資料和提供農用物資銷售服務等形式,提高科教興農的效果。

        第9篇:農業致富新技術范文

        中圖分類號:F407.4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925X(2012)11-0106-02

        摘 要 農業機械化是現代農業最基本、最顯著的特點,推進農業現代化必須首先發展農業機械化,這是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必由之路。當前,我國農業發展的基本點是要進行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提高農業的質量、效益和農民收入。發展農業機械化是題中應有之意,在現階段要加快發展農業機械化的戰略意義在于它是解放農業生產力的重要手段。農業機械化是應用農業科技的主要載體。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關鍵是依靠科技進步,推進農業增長方式由資源依賴型向科技推動型轉變。

        關鍵詞 農業機械化;發展趨勢;農業

        實踐證明,現代科學技術每向前發展一步,其在農業中的擴散與應用,都帶來了農業生產力的大幅度提高。農業機械是科技的物化,是農業新技術有效實施和廣泛應用的主要載體。大面積地推廣應用精量播種、化肥深施、秸稈還田、節水灌溉等農業節本增效技術,提高農業資源利用率,離開機械化是不可能完成的;進行搶收搶種、抗旱排澇、大規模病蟲害防治,以及農田水利建設、中低產田改造等農業生產活動,增強農業的抗御自然災害能力和綜合生產能力,必須依靠機械化作業才能得到較好實施;利用現代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工程技術等農業高新技術,進一步提高農產品單位產量、改善農產品品質、節約能耗和改善生態環境,也必須借助機械化手段才能得以有效實施和廣泛應用。

        1 農業機械化是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

        可以說,發展現代農業靠科技,科技應用離不開農機。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傳統農業,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是發展現代農業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農業勞動力占全社會從業人員的比重和農民收入水平,是衡量農業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標。農業機械化是先進的生產力,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因素,與農業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增加農民收入息息相關。已經實現農業機械化、現代化的發達國家,由于農業機械的不斷創新和廣泛應用,大幅度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農業勞動力占全社會從業人員的比重均小于8%,而我國農業勞動力占全國勞動力的比重為46.9%。無論從國外還是國內的情況看,農機化水平高的地區,農民收入也比較高,生活相對富裕。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一是可以發揮農機的增產、增效功能,直接創造財富。二是可以發揮農機的替代功能,轉移農村勞動力。發展農業機械化的過程,就是通過農業生產“增機、減人、增收”的過程。三是可以發揮農機的吸納功能,安置部分農民實現農業內部再就業。我省農機社會化服務規模日益擴大,通過發展農機化可以吸納越來越多的農民從事農機服務業,培育一大批從農業勞動者隊伍中派生出來而尚未脫離農民范疇的農機大戶、農機作業公司、農機服務合作社等新型農機服務組織,在提供蘊藏巨大商機的農機社會化服務中發家致富,經營農業機械已經成為當前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2 農業機械化是構建和諧新農村的必然要求

        農業機械是先進的生產工具,是社會文明和進步的重要標志。發展農業機械化,實質上是一場生產手段和生產方式的變革,是推進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農業機械化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一是可以極大地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實現“文明生產,體面生活”。農業機械化大幅度地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產率,推動了農村生產力的發展,將農民從繁重的農業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讓他們能夠充分地享受現代物質文明的成果。二是可以促進農業勞動者文化素質的提高,造就新型農民。實現農業機械化的過程,要求農民必須具備一定的科技文化素質和修養,才能較好地掌握農業機械的操作、使用、維修等農機化技術。目前,農業機械已進入我國農村的千家萬戶,而且主要為農民個人所有和經營,農業機械的大量使用和農機化新技術的普及推廣,必將相應地提高農民機手的科學文化素質和致富能力,使他們率先成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領跑者和致富帶頭人。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可以有力地促進農業不斷增效、農村加快發展、農民持續增收,有利于縮小城鄉差別、工農差距,促進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

        3 現階段發展農業機械化的作用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色多多视频在线观看51 | 制服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AV |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一区 | 日日摸夜夜摸狠狠摸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