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銀行內部管理制度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人民銀行內審成果,可簡言為“實績”與“實效”,是審計事項與審計管理的總結與歸納,是未來審計工作的一種預測,可通過各類方式予以陳述,并對人民銀行業務活動和內部控制活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份內審工作總結一般不會少這樣幾個字眼:“審計查出問題X個,查出違規金額Y元,整改得到落實Z個……”。這就是一個工作階段內審人員所創下的工作成績,通常,也是將此作為衡量內審成績與查處力度的一個尺碼,但內部審計成果不單指查出問題的多少。人民銀行內部審計從全面審計、專項審計、后續審計和領導干部離任審計拓展到內控評審、履職審計并朝著績效審計方向漸進的過程,可視為內審成果的“成長史”,蘊涵了審計方式從賬務的全面核對與試算到抽樣審計方式的廣泛應用;內審目標從查錯糾弊到風險全程控制的提出;審計手段從手工審計到以計算機審計為主的提出;內審職能從監督評價到監督與服務并重的提出;內審內容從財務的合規性、合法性向效益性方向轉變等幾方面的成長,這些都是審計成果借鑒、利用與轉化的結晶。內審成果推動著人民銀行審計技能與質量的不斷提高――審前調查引起高度重視,重要性水平評估、憑借風險點適時開展審計的檢查方式正在踐行,審計風險得到有效控制。內審成果推動著人民銀行內審理論與實踐的不斷發展與豐富――風險導向審計的逐步應用,使人民銀行內審內容、方式、方法、思維及工作制度與管理辦法作了相應的調整與充實,出臺了《中國人民銀行領導干部履行職責審計辦法(試行)》和《中國人民銀行領導干部履行職責審計指南》等。內審成果促進著人民銀行內部管理方式的優化――以人為本的內部管理理念不斷深入,環境建設得到加強,人人參與內控管理意識得到增強,建立了信息溝通與交流平臺,有效地控制和防范來自組織內、外部的風險,出臺了各類行之有效地激勵與約束管理制度與辦法。
審計成果不是零散的,它需要加工、提煉,它可以是一個細小審計技能的突破,審計方式的更新,也可以是一項制度與規范,更可以是新的內審理論與實踐的誕生,毋庸置疑,內審科研成果與專利屬于內審成果范疇。
二、內審成果利用、轉化與梗阻
通常,視審計結論與決定(內審意見)為內審成果利用與轉化的唯一通道。實際上,內審工作的各個環節都在為內審成果利用與轉化作各類鋪墊,如:基于職能部門的業務操作流程與規范而擬定的審計方案是審計成果雛形與有機組成部分;充分利用現有審計經驗、技術條件,圓滿完成內審任務,實現審計目標,達到預期效果是審計成果的奠基石;內審報告、專題案例分析、內審綜合分析和內審工作總結是凝煉審計成果的渠道;內審經驗交流又是新一輪審計成果的捷徑。
為查而查,為整改而整改,為完成任務而完成任務的工作態度只能成為內審成果的梗阻。當前基層人民銀行一個較為普遍的問題是“屢查屢犯”得不到徹底根治便是這種工作態度所致,其中,不排除內審建議過于籠統,針對性不強,內審整改跟蹤舉措不力;不排除內審干部對問題定性不準,證據不足;不排除因內審人員的“慎獨”而導致的審計風險所致。
各類材料僅停留在表層文字功夫上或敷衍了事,疏于開展切合實際的比照、分析和總結,只能是內審成果的梗阻。當前基層人民銀行內審部門仍不同程度存在“浮夸”的不良習氣,只看到成績,看不到缺點與差距,片面地夸大業績,拿不出真材實料,不注重工作經驗與審計技能的總結、積累與交流,只浮于人員思想動態的表層分析上,人云亦云,談不上“探索”、“預見”與“求新”。
內審自身管理制度不健全、執行制度流于形式勢必成為內審成果的梗阻。內審的“矛”一向是指向被審對象,監督被審對象的職責、崗位、流程與制度,查找各類可疑風險點,而自身內部管理制度簡陋、職責不清、工作透明度不高。現場審計除了必要的內審通知必須出具,內審報告必須遞交,內審處理決定必須下達外,一切能“靈活”的盡可能“靈活”,現場該收集的證據未收集,該整的工作底稿未整,該列的事實未列,事后補正、補救的現象在基層人民銀行內審部門時有發生。
領導不重視,工作無激情,成員不配合也是內審成果的梗阻。有了成績得不到領導層的欣賞,有求新欲望得不到領導的支持,內審成果很可能被扼殺在萌芽狀態。工作無激情,為了“績效”而制作“績效”,只能是耗費,達不到實際奏效。缺乏和諧的工作氛圍,缺乏良好分工,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發揮團隊作用,這一切都會形成一些人為的,不必要的梗阻。
三、促成內審成果利用的幾個保障
綜上所述,內審成果的利用與轉化集中體現在內審整改的全面落實,最小投入獲取最大收益以及風險的最小容忍度。要促成內審成果利用,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尋求保障舉措:
(一)把握“度、量、衡”,執行責任追究制。責任追究是鞏固內審成果的良好舉措,追究要界定出職責,分清領導責任、管理責任和直接責任,追究應圍繞人民銀行風險類別進行逐級分類,充分考慮各層級的風險源,理清性質,作出合理、公正的責任追究,避免同一組織不同部門在同類問題上追究尺度過于懸殊,追究還應圍繞內審人員崗位職責與工作質量,分析審計風險產生的主、客觀因素,建立審計風險備案錄。
(二)商議、協調與溝通,打造良好體內監督機制。一個良好的體內監督機制要求崗位監控、部門監控和內審監督達到良性互動,這個監督機制便是內審、事后監督、紀檢監察及相關部門組成的大監督工作機制。內審部門須與職能部門建立商議制度,商議要有備案,保障領導層就內審監督與職能部門的爭議進行協調,協調要有流程,內部審計還要定期通報監督結果,將部門監督、內審監督和群眾監督納入內控制度體系,取得領導重視與支持,規避審計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三)梳理、總結與分析,利用好現有的提煉平臺。《內審案例分析》、《內審查處統計報告》、《內審綜合分析》和《內控報告》組成了內審工作梳理、總結與分析平臺,從《案例分析》到《內控報告》是一個從個體問題到總體問題再到整體綜述的分析過程。內審干部必須據實、詳細地開展分析與報告,關注內在兼容性,從審計過程捕捉個性化的問題,從整體情況尋找解決問題的突破口,總結與提煉內審工作經驗與做法,并及時反饋有價值的信息,達到信息共享、價值互用、相互促進、共同提高之目的。
(四)調研、積累與交流,挖掘新的工作方法與思路。立足當地人民銀行業務活動,開展實地內審調研,掌握業務活動總體態勢,及時發現內審工作的局限與不足,有的放矢地開展內審檢查,調研不是簡單地遞交一份達到字數要求的報告或調研文章,而應具備一定的可用價值,調研內容不應局限在自身內審工作范疇,而應拓展到人民銀行各項業務活動和管理活動中,每做一件事,能有一份小結,每想做一件,能有計劃或及時補正計劃,內審工作就是一個日積月累,循序漸進的過程。評選優秀課題,開展學術交流,“請進來,送出去”的內審工作經驗與交流仍然是當前值得推崇的舉措,如何“為我所用”,如何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一切從實出發。
四、促成內審成果轉化的幾點建議
源于審計實踐的內審成果上升為理論境界之后,還必須應用到內審工作實踐中,轉化為審計工作的新生力量,這種循環往復的關節點在于:
一要謀求審計檢查方式與技能的突破。賬、表、簿、證通常是內審人員“糾纏不休”的客體,要保障“核實勾稽“和”尋找出入”的工作質量,可學習、借鑒先進的內控風險預警預報方式,運用科技手段,嘗試一些簡便易行的檢查方式,縮短驗算、核對過程。采取后續審計及時跟進的連續性監督工作方式,打破內審工作“間歇性噴泉”效應,保持內審監督信息的適時與連貫,同時,強化人員培訓,彰顯內審分析評價的透析力,謀求審計檢查效率的倍增。
二要謀求內審管理制度與規范的完善。內部審計人員的工作行為與過程,必須置于內部管理制度,每位內審成員應有相對應的崗位與職責,職責的履行應有科學、合理的激勵與約束制度。建立內審人員準入、交流和學習制度,建立現場審計行為規范,建立審計項目立項、審批、報告與信息反饋工作制度,完善內審文書流轉、保管與檢查制度,建立、健全內控評審制度,建立一套能凸顯本地內審工作特色,有利于調度每位內審人員積極性的整合辦法,梳理、修繕與整合制度,營造嚴謹、和諧的工作氛圍與秩序。
三要謀求組織內部管理制度的不斷完善。內部審計不能停留在羅列內控制度建立與否上,要上升到評價內部管理制度的優劣上,分析內控制度體系能否駕馭整個業務活動,核對每一個違規與差錯是否有條款與之對應并施于約束,科學合理地設計測試分析表和分析報告,及時提出修正建議,將內控制度評價工作列入內部審計常規性的工作范疇,促進組織內部管理制度不斷推陳出新。
一、我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我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制度在不斷發展和完善,但依然存在著諸多薄弱環節,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內部審計沒有保持獨立性
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工作應該保持相對的獨立性,這是內部審計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和前提。如果商業銀行的內部審計工作沒有保持相對的獨立性,就會給內部審計工作的實際質量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商業銀行發展之初,內部審計工作交由領導層直接領導,隨著內部管理制度的改革,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工作需要對董事會負責,并定期匯報工作。受到商業銀行發展歷史等因素的影響,現代商業銀行審計機構的隸屬關系和報告路徑都較為模糊,使得內部審計機構的監督作用不能夠很好的發揮。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審計人員與被審計單位之間存在著明顯利益關系,審計人員的獨立性有待提高,這使得內部審計操作的獨立性也有待提高。
由于內部審計工作獨立性不高,導致內部審計工作的質量會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約。在商業銀行的內部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員沒有充分重視內部審計工作,使得審計部門的地位較為尷尬,沒有發揮應用的監督作用,也缺乏獨立性和權威性。內部審計部門在工作過程中,被審計的單位和部門不會積極配合,使得內部審計部門的工作范圍受到了限制,審計工作的完成質量較差。
(二)現有的審計手段過于落后
相比于發達國家,我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所使用方法較為落后,無法適應商業銀行經營和發展的客觀需求。目前而言,我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還停留在賬項基礎審計的階段,以業務記錄和經營賬目為操作基礎,審計操作中所使用的審計方法主要是詳細審計、經驗抽樣審計等方法,這是的內部審計工作的隨意性較強,缺乏可靠的科學依據。
近年來,計算機技術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也促進了商業銀行工作方法的改革。商業銀行業務方法的改變,也對促進了內部審計工作的轉型。但是從目前的工作情況來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工作中并沒有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沒有發揮出計算機技術的優勢。在使用計算機技術進行審計操作中,存在計算機系統評價不當、測試數據不準確、數據審核不科學等問題,這些問題充分說明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工作方法較為落后,無法滿足現今商業銀行的發展需求。
二、商業銀行內部審計轉型的方向
(一)經營管理審計
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上市后,應該以維護股東權益最大化為主要的經營目標。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工作的重點應該著眼于公司治理機制,積極推進內部審計制度改革,由揭示操作風險向揭示管理風險轉變,自上而下的推行審計管理工作。積極建立審計工作制度,規范操作流程,提高審計方法的適用性,提高經營決策的科學性、合理性、有效性。
(二)經濟效益審計
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內部公司治理手段在不斷完善,業務經營也朝著規范化的方向發展,企業文化在逐漸確立。商業銀行內部管理工作中,專職合規機構在不斷確立,風險監管在內部審計中的比例逐漸降低。商業銀行審計工作方向應該由傳統的合規性審計向經濟效益審計轉變。經濟效益審計所面臨的工作對象是商業銀行所處的經濟環境、商業銀行經營狀況等因素,應該對商業銀行經營活動的效率、效益進行綜合審計,并作出客觀、準確的判斷和評價,以此提出科學合理的審計建議,提高人財物等各類資源的合理使用,提高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商業銀行開展經濟效益審計,能夠對經營管理中的優秀管理經驗和管理模式加以歸納,在經濟狀況較為相似的地方推廣,提高商業銀行的經濟利益。
三、商業銀行內部審計轉型的相關措施
(一)完善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機制
為了促進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應該積極完善商業銀行的內部控制機制,這既是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的重要保證,也是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工作保持獨立性的內在要求。為了確保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工作的順利進行,急需加強商業銀行內部控制,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實現各個方面工作相互聯系、相互貫通。作為商業銀行的高層管理人員,應該高度重視內部控制機構的重建。在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完善審計部門的內部建設,為內部審理工作的開展營造良好的環境,提高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此外,加強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部門的人員管理,明確審計人員的崗位責任,建立并完善獎懲制度,提高風險控制能力。通過商業銀行內部管理機制的完善,能夠最大程度的提高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預防和減少內部審計風險的發生。
(二)拓展商業銀行內部審計范圍
近年來,商業銀行的業務類型朝著多樣化的方向發展,內部審計工作卻沒有及時進行調整,帶有明顯的滯后性。為了更好的防范金融風險,更好的適應內部審計的需求,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部門應該盡快擴展審計范圍,特別要加強金融產品創新業務、混業經營業務的審計。商業銀行審計部門除了要擴展內部審計范圍外,還應該將財務收支審計和業務經營檢查相結合。審計部門應該向被審計部門提供改進建議,提供咨詢服務,以確保內部審計工作的完成質量。
受此影響,審計報告也應該隨之改變,由單純的發表審計意見逐漸向提出管理建議轉變,提高商業銀行的工作效率,確保商業銀行能夠高效運轉,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三)創新商業銀行內部審計方法
計算機技術在商業銀行的各項業務中得到廣泛運用,內部審計人員也應該加強學習,將計算機技術應用于內部審計操作中,使的商業銀行的內部審計從傳統審計向電子審計轉型,實現審計方法的現代化、信息化。
審計方法可以分為現場審計和非現場審計兩種,非現場審計方法的突出特點是具有事先威懾的作用,能夠對事中情況進行調控。目前而言,商業銀行內部審計方法多以現場審計、事后監督為主。但是隨著商業銀行各類業務的信息化發展,非現場審計將會成為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重點方向,會發揮出積極的作用。本文建議,應該先構建銀行業務的風險指標體系,為非現場審計方法的實施奠定基礎;其次,加強技術開發,積極推進非現場審計相關軟件的研發,提高審計工作的實際效率;最后,建立和審計非現場設計技術平臺,推進非現場審計工作的常態化發展,幫助審計人員提高工作效率,促進管理階層決策的科學性、合理性。
(四)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綜合素質
因為商業銀行內部控制工作具有一定復雜性,為了進一步提升審計部門工作質量,要加強對審計人員的管理和培訓工作。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工作人員的培養,應該從職業道德、專業素質兩個方面開展工作。對于商業銀行內部審計人員來說,專業化審計水平是必備的基本素質,同時還需要具備對審計工作一絲不茍,認真負責的態度,樹立終身學習的精神。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工作人員應該定期接受專業培訓,學習審計法和其他相關的法律,提高計算機操作水平,豐富審計方法,從整體上提高審計工作水平。
【關鍵詞】商業銀行;內部控制;問題;對策
隨著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金融機構的數量不斷增加,金融風險隨之加大。東南亞金融危機給了我們重要啟示,良好的、健全的內部控制對于銀行控制風險和達到既定的經營目標都是至關重要的。2005年9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也明確指出:當前銀行改革的重點首先是要加強內控機制。由于商業銀行內部控制建設在我國仍屬于一個較新的領域,開展對商業銀行內部控制問題的研究與探討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如何建立一套完整、有效、合理的內部控制體系,以維護銀行資產完整、保持資金合理流動、規范經營行為,已成為國有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所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
一、商業銀行加強內部控制的必要性
就內部控制本身而言,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認為,內部控制是管理層為完成既定的目標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美國會計師協會認為,內部控制是管理層在業務營運過程中為保證資金安全,檢查會計數據是否真實、準確,是遵守既定政策和預定目標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商業銀行作為經營貨幣資金的特殊行業,建立其自身的內部控制機制,必須圍繞貨幣資金經營,維護金融資產完整,保持資金合理流動,規范經營行為,確保金融機構穩健運行來進行。因此,商業銀行內部控制可以定義為:是商業銀行為了防范金融風險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制度、措施、程序和方法,從而在商業銀行形成一種自我協調、自我約束的控制體系。通過內部控制實現三大目標:第一,確保國家法律法規和中央銀行監管規章的貫徹執行;第二,確保將各種風險控制在適當的范圍內;第三,確保自身發展戰略和經營目標的全面實施和充分實現。
二、我國商業銀行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一)對內控文化的理解上有偏差、認識不充分
目前我國的商業銀行內部尚未形成必要的控制文化,這主要反映在以下二個方面:
一是,在銀行內部各部門之間缺乏必要的制約和監督機制,各部門自成體系、各自為政、缺乏協調、沒有整體聯動。目前大部分商業銀行內控制度不完整、不系統,制度之間相互作用不強或形成了單項業務管理制度。這種內控文化的缺失,加大了銀行的經營風險和道德風險,不利于規范經營管理人員的行為,對銀行目標的實現形成了威脅。 另外一些崗位職責不清或職責沒有按規定分離。比如,按要求計劃信貸部門通過報表、項目電報等監督制約信貸部門,會計部門可以通過帳表監督制約計劃部門。但是由于沒有相互協調等責任機制,相互之間的監督作用難以發揮。更有甚者,部門之間發生問題不是督促改正,而是調整帳表,隱瞞其他部門的違規行為。
二是,一些分支機構不能夠按照一級法人確定的價值準則行事,分支機構的領導缺乏誠信的品質、違規經營、越權放貸、鉆制度空子,甚至弄虛作假,觸犯法律。在我國商業銀行中,普遍存在一些行員,甚至一些中高級管理人員對內部控制的認識簡單、片面,認為只要制定了一套規章制度就是建立了內部控制機制,一些人對加強內部控制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采取敷衍的態度,只注重存款、貸款、利潤等硬指標,而忽視了內部控制監督中“軟件”的作用和建設。
(二)使商業銀行內部控制失去有效性的主要原因是有章不循
業務處理過程的風險只能靠制度來硬性規定,現在商業銀行已很注意制度建設,但這些制度的執行卻不理想。由于人為的減少控制點操作,以致銀行內部控制機制變形,失去應有的剛性,突出表現在,一是,會計、出納、信貸等崗位有些關鍵控制點的規定沒有落實到位;二是,管理崗位的人員缺位,使監督制度本身形同虛設。
三、加強我國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的對策
針對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在內部控制方面存在的問題,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進。
(一)加強員工思想教育, 提高員工素質
首先應從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入手,樹立集體主義價值觀,糾正狹隘的個人至上的思想導向;其次,在日常工作中通過培訓、建立賞罰機制、領導以身作則、廣泛宣傳等手段,培養職工良好的職業道德,以誠信、廉潔、守法、服務、敬業、勤勉、協作為標準來要求員工,熟悉崗內工作職責要求,理解和掌握內部控制的要點,積極努力去發現問題和風險,使銀行能有一個較好的內部控制氛圍。要把一個青年培養成為一個合格的金融工作者,就是要通過嚴格的訓練與規范管理,并輔之以細致的思想工作。尤其對剛入行的青年要進行系統地崗前業務訓練和規章制度學習,結業進行測試和考核,合格的方能上崗,同時要有重點地選學一些正反典型教材,以達到辨別真、善、美和假、惡、丑,做到學有榜樣,做有方向,同時行內要實施提高員工職業道德和業務技術水平的員工素質培訓,使員工能自覺遵守金融法律法規,從而增強依法經營意識,培養和造就一支政治合格、思想過硬、業務精通的職工隊伍。
(二)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建設抓緊建章立制工作
關鍵詞:商業銀行;會計風險;會計風險管理
一 我國商業銀行會計風險的表現形式
1 會計核算風險
會計核算風險主要是指會計核算的隨意性和制度的缺失導致的風險對銀行會計核算方面的風險,主要從會計基本原則的角度來進行分類和分析。
會計核算不規范、會計賬務處理失真。會計人員不能嚴格執行操作規程,使得會計工作程序散亂,會計信息失真,甚至出現了假憑證、假賬、假報表,影響了銀行的“三鐵”信譽,給各級領導決策提供了錯誤的信息,給經濟工作和金融工作造成不應有的損失。
目前,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會計報表由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組成。從報表的構成看,似乎應能滿足銀行利益相關者對銀行會計信息的需求,但實際上,這套會計報表不能完全反映銀行當前經營上的“賬款”不符的現象,使報表使用者難以據此準確判斷銀行的實際經營狀況和風險水平。同時,目前銀行會計信息的采集過于注重靜態的、過去式的信息,而忽視動態的、聯系的、尤其是可供預測的會計信息,從而造成會計信息相關性不強,使用價值不高,難以滿足銀行管理部門加強內部管理、防范金融風險的需要。
二 商業銀行會計風險的成因分析
導致銀行會計風險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歸根結底是由于銀行內部管理上制度不健全、管理手段滯后、監督檢查不力等所造成的各種漏洞和隱患,從而引發會計風險的發生。
1 會計管理制度不健全
從管理體制上看,國有商業銀行在向商業銀行轉變、向集約經營轉變的過程中,管理手段、內控方式未及時跟上。1993年會計體制改革以來,商業銀行會計雖然伴隨銀行商業化變革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是現時期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在全行統一法人體制下會計管理體制嚴重分散基層行處核算秩序混亂,使會計部門不論從縱向上,還是從橫向上,均不便發揮會計的監督功能和管理功能。
隨著業務發展,金融產品推陳出新,相應的會計管理和操作程序還不盡健全和完善。雖然近幾年我國各家商業銀行對內控制度的建設空前關注,然而卻沒有根據經營環境的變化對內控制度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使之系統化、程序化。一方面,已有的制度之間各自獨立、不完整、不系統,相互重復甚至相互矛盾,未形成一套環環相扣的風險防范程序。另一方面,在經營中重發展、輕規范,管理制度建設不到位,甚至遠遠滯后于新業務的開展,導致對新業務無管理辦法或用老辦法管新業務,形成制度對業務控制的真空。
2 會計管理不到位
會計部門本身是銀行的要害部門和風險部門。近年來,銀行各級管理人員高度重視會計內控體系和制度的建設,正在逐步健全和完善會計內控制度,各項會計制度不斷地制定和推出,現有的會計制度一定程度上能夠滿足會計風險管理的要求。但是,由于會計管理乏力,內部管理機制存在一些問題,致使現行的會計制度不能層層落實到位,或者不能原封不動、不折不扣地落實各項會計制度,這樣就形成了一定的風險隱患,從而造成會計核算質量不高和發案率居高不下。另外,目前銀行的會計內控制度實現方式比較落后,科技含量及自動化程度低,基本上是人工操作,而人工操作彈性大、效率低,難以百分之百地達到內控的目的。
3 檢查監督乏力
會計作為對“過程控制和環節監督”的管理工具,必須要求在進行會計核算的同時,依據法規制度,利用各項指標體系,對會計主體的業務行為進行嚴格監控管理。但現時期,商業銀行會計的監控功能還遠不能滿足其控制經營風險的要求,這主要表現為:一是由于時間和人員的原因,會計檢查缺乏廣度和深度,只能對被檢查行的一些表面情況進行抽查,效果有限,且檢查的面對全行眾多營業機構來說微不足道;進行檢查的管理部門自成體系,各行其責,重復檢查多,檢查成本高;實施檢查時,常提前通知被查行,導致有些行弄虛作假,檢查難以發現真實情況。
三 商業銀行加強會計風險管理的若干建議
針對國有商業銀行會計風險的表現形式、特點和形成原因,進一步加強會計風險管理、防范和抵御會計風險還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防范和抵御銀行會計風險,保障銀行資金的安全,維護銀行、投資者和公民的利益。
1 健全的會計內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有效的會計內部控制制度,是防范會計風險、保證業務健康發展的關鍵。針對目前國有商業銀行會計內控制度的現狀,要進一步建立健全會計內控制度,應對現有的會計制度進行整理、融合、淘汰和補充,并結合業務操作程序,制定一套與實際相結合的、操作性強、便于執行的制度。針對業務等外掛系統的薄弱環節盡快完善其管理制度和管理規定,并落實業務核算的管理部門,做到新業務、新產品的推出與會計核算規定和操作流程同步進行。
2 有力的會計檢查監督機制
在加強會計內控管理的同時,還必須逐步完善會計檢查監督機制,才能保證會計業務處理的全過程能夠全面、持續、長期地防范風險。要真正防范風險、解決問題隱患,必須從內部加強檢查監督管理入手,使之成為一種制度,達到以檢查促進制度落實的目的。會計檢查應采取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檢查、全面檢查和專項檢查相結合的方法,建立一套嚴格、科學、規范的檢查制度,對檢查出的問題要落實整改措施,跟蹤到底,分清責任,按照規定嚴格處理責任人。
3 有效的會計內控制度評價體系
會計內控制度的建設和執行情況是一個持續改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銀行內控制度評價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要組織建立具有獨立地位的內控評價部門,運用適當的評價方法和專業技術對各機構的內控制度建設、內控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以促進各機構內控制度的建設和執行。
參考文獻:
[1]顧偉娟.基層商業銀行會計風險成因與防范[J].浙江金融,2006,(8):64~65.
關鍵詞:銀行內部控制;風險管理
現代商業銀行是經營風險的金融主體,商業銀行會計是則是商業銀行控制操作風險的基礎。會計工作對商業銀行的資金流轉起反映、核算和監督作用。健全的會計管理制度能促進銀行的經營,反之則不能將銀行的操作風險控制到位。
一、銀行風險的發生一般在會計管理的薄弱環節
(一)會計內部控制風險
商業銀行內部人士還有認為建章立制、發送紅頭文件就等于建立了內部控制,這種認識上的誤區,弱化了商業銀行內部會計控制的剛性。商業銀行會計核算飛速發展,已經進入數據大集中時代,結合現今的云計算,使傳統商業銀行會計業務處理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而也對內部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會計核算方面的風險
會計核算處理是銀行的基礎工作,也是銀行業的立身之本,銀行系統一直就鐵算盤、鐵賬本、鐵規章。如果這些鐵的制度落實不到位,執行不到底、不到邊,就會給銀行帶來風險。由日常業務到存貸款發放,從會計科目的正確使用到帳務的處理和報表的編制;從手工記賬到電算化云計算處理,每個環都存在著風險。
(三)銀行結算風險
主要指銀行會計在辦理結算業務中出現的風險。一是支付風險,如票據的變造、偽造風險;二是章證押制度落實不到位風險;三是虛構合同和重復抵押的風險;四是信用卡詐騙的風險;五是電子匯劃業務存在的風險。
(四)會計管理風險
一是商業銀行制度不完善導致的漏洞風險;二是規章制度落實不到位的風險,主要是基層業務部門授權落實不到位,密碼管理不到位,查庫實地落實不到位,清裝鈔雙人操作不到位,以及上門服務等交接制度落實不到位。此外重要空白憑證隨意擱置,電腦管理員泄漏程序保密指令,等等這些都會形成銀行風險。
二、商業銀行會計管理在操作風險中具有重要地位
(一)商業銀行會計工作是把控銀行風險的第一關
商業銀行會計實質就是銀行貨幣經營活動的記錄和總結。商業銀行會計提供的會計信息延后、失真和不全面,就會使銀行經營者決策失誤,而形成銀行經營風險。所以銀行的經營者和決策者,要高度重視會計信息的質量,確保拿到手的會計信息是真實、準確、完整、及時的。
(二)強化商業銀行會計管理有利于防范風險的產生
商業銀行會計部門各項業務的辦理都是人在操作,因此會計人員必須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質、道德素質和業務素質,嚴格按照國家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各項規章制度辦事,嚴格遵守業務的操作規程,不折不扣地按規定處理各項業務,這樣才能有效的防范風險。
(三)加強商業銀行會計管理才能有效化解銀行風險
商業銀行風險隱藏在經營的各個環節,但我們不能懼怕風險,談風險色變。我們要正視風險,通過科學管理來預判風險,分析產生的根源,研究風險發生的過程,堵住風險發生的漏洞,化解風險。我們要不斷依據新情況和出現的新問題,完善我們的銀行會計內控制度,對會計業務和資金流動,進行事前事中事后審查、監督、審計,從而把風險降到盡可能低的水平。
三、如何加強商業銀行的會計風險管理,則是擺在銀行經營者面前的一個課題。防范和和化解銀行操作風險則是現代銀行領域的重要研究對象
(一)不斷吸收國際先進經驗,完善我國商業務的風險管理
化解銀行會計風險,要按照《商業銀行法》的要求來做,按新巴塞爾協議等關于銀行經營的標準和條件,建立嚴格的標準和完善的會計內控制度。金融監管部門要完善監管模式,創新監管手段,加大金融監管力度,,提高監管效率。在監管內容上,嚴格市場準入;要求各家商業銀行要守法經營,不越邊界,不踩紅線。
(二)加強商業銀行會計內部管理制度建設
加強商業銀行會計內部管理制度建設,就是要防范會計風險,將風險控制落實到實處。一是轉變觀念,轉換思路,將管理控的制度落實到會計核算處理的每一個環節。將風險監管的關口前移,完善風險監測與預警機制。二是扎實有效開的展會計內部控制活動,對商業銀行的控制流程進行認真梳理,把好每一個制度的關口,將內部牽制落實到位。提高領導和員工的風險控制意識,風險的識別和防范能力。三是提高會計人員素質,加強風險防范意識教育,會計內部控制機制最終還是一個員工素質的問題,好的制度如果只停留在紙上、掛在墻上,執行不到位,就達不到制度的效果。加強對會計人員業務知識培訓,完善干部交流和崗位輪換制度。四是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日益更新,應充分利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加強會計內部控制。計算機技術在商業銀行會計業務上的應用,使得商業銀行會計內部控制制度需要適當修訂,商業銀行會計業務流程須重新設計,會計勞動組合也要適應新的變化。
(三)建立完善銀行會計內控制度體系
【關鍵詞】建立;激勵相容;激勵不相容;內部風險控制
引言
根據我國銀行現行管理制度分析,造成銀行出現激勵不相容問題的原因主要包括銀行的組織結構、管理方式、考核方式等因素,并且激勵不相容問題直接對銀行的經濟效益和風險控制造成嚴重的影響,甚至會導致銀行存在嚴重的安全漏洞。因此,建立激勵相容的銀行內部風險控制是遏制激勵不相容問題的重要途徑,所以,銀行可以結合監督機制、考核機制以及管理方式進行詳細的分析,并有針對性的建立激勵相容的銀行內部風險控制措施,才能進一步降低銀行的安全隱患。
一、激勵相容控制制度的概述和作用
(一)激勵相容控制制度的概述
激勵相容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實現主辦機構、參展商、采購商的多贏,以及個人與企業“價值的”雙贏。簡單地說,只有當個人利益與企業利益一致時,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經濟效益。因此,對于銀行來說,由于在市場經濟中,每個理性經濟人都會有自利的一面,并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行為方式和處事規則;因此激勵相容制度是通過一種制度安排,使行為人追求個人利益的行為,正好與企業實現集體價值最大化的目標相吻合,這一制度安排,就是“激勵相容”[1]。實踐證明,激勵相容機制可以有效地化解個人與企業之間的矛盾沖突,并促使每個員工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便于最大限度的提升個人價值。
(二)激勵相容控制制度的作用
1、為員工提供發展路徑
對于銀行來說,工作人員是核心組成部分,因此員工的工作態度和工作積極性直接決定了銀行的經濟效益。并且,銀行內部的員工競爭力非常明顯,所以為了有效地優化資源配置,通過激勵相容機制可以為員工提供多渠道發展路徑,從而擴大了員工的選擇空間,便于最大限度的發揮員工的優勢。而且在這種激勵相容制度控制下,一般會產生兩條平等的路徑,一條是管理職業生涯路徑,一條是技術職業生涯路徑。因此,通過這種雙階梯激勵機制,可以幫助管理人員與技術人員享有平等的發展機會,從而為每個員工都提供了公平、公正、自由的發展空間。
2、凝聚優秀人才降低經營風險
銀行是一個綜合性的管理機構,因此,必須要保證充足的人才儲備才能為銀行提供優質的人力資源。并且任何一個企業緊靠條例、規章制度都是無法有效地解決管理過程中存在的現實性問題,所以,通過激勵機制可以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從而確保銀行內部員工之間能夠相互尊重團結合作[2]。所以,眼下銀行的當務之急,就是設計出一套符合個人和企業價值的激勵相容機制,才能實現“互惠互利”的目的并起到預防和降低經營風險的作用。
二、激勵不相容問題對銀行的影響
(一)不利于銀行自上而下管理
激勵不相容的主要問題是使得銀行內部從上到下比較分散,從而無法實現自上而下的統一管理。并且激勵不相容的管理和考核不能準確及時的保障下級利益,所以,在實施的過程中得不到基層員工的配合。而且下級員工為了保住自身的基本利益,往往會采取相應的措施繞開上級的管理和考核,從而整體降低了銀行內部管理的統一性和協調性,造成管理和考核“名存實亡”。所以,激勵不相容問題,對銀行的內部管理水平和考核效率起到了嚴重的阻礙。
(二)造成嚴重的管理服從成本
目前,由于大多數銀行都缺乏有效地管理措施和風險監督控制手段,導致銀行無法保障下級人員能夠服從上級人員的管理,所以,為了有效地實現銀行的管理目標,上級管理階層不得不要求下級按時提供經營數據和各項報告,從而無形中增加了下級的工作量和工作負擔。并且,由于工作任務過重容易使下級人員產生懈怠心理,所以,銀行方面為了盡可能的控制住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往往會采用嚴格的控制措施回避風險。因此,激勵不相容問題不僅會增加銀行內部的盲目管理,還會導致增加經營風險,不利于銀行的長遠發展。
三、建立激勵相容的銀行風險控制制度的有效途徑
(一)將風險管理從業務領域中獨立出來
風險管理是銀行業務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銀行的業務形式和業務種類比較復雜,并且每種業務都有較強的風險,所以,只有將風險管理從業務領域獨立出來,才能確保激勵相容的銀行風險控制能夠符合銀行的管理要求。一般情況下銀行管理風險主要來自各部門的矛盾沖突,所以,只有使部門行為與考核目標保持一致,才能有效的為建立激勵相容風險控制制度奠定基礎。
(二)建立自上而下的風險管理程序
由于激勵不相容問題會導致銀行內部的自上而下管理比較分散,所以,唯有加強自上而下的風險管理強度,才能為激勵機制的建立創造條件。因此,銀行領導階層必須要加強對自上而下管理的重視,并根據銀行的發展目標和發展特點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體系,才能有效地提高銀行整體工作人員正確的認識自上而下風險管理程序的意義。此外,還要成立風險委員會,并由銀行內部的高層組成,直接對銀行的風險進行管理,便于及時的發展問題解決問題。同時,還要制定一系列科學嚴謹的管理政策和管理條例,并嚴格按照管理原則的要求進行管理,才能為風險控制制度的順利實施提供保障,才能為進一步確立激勵相容的銀行風險控制制度奠定基礎。
(三)建立集中化風險管理模式
簡單地說,集中化風險管理模式主要是指,同時設定風險管理委員會和具體業務風險管理部門。一般情況下,風險管理委員會與具體業務風險管理部門的工作任務是不同的。風險管理委員會負責制定宏觀風險政策,以及銀行的風險監督匯報和風險治療的整理總結。風險管理部門的工作任務必須要具體到細節,包括各部門的管理內容和業務的營銷動向等方面。并且通過分類管理不僅可以提高管理的質量,還可以保證各管理部門之間不會存在較大的矛盾沖突。此外,風險委員會與具體業務管理部門必須要加強合作意識,才能充分的實現風險管理價值。并且集中化風險管理可以分別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對銀行的風險進行評估和管理,因此,銀行需要分別從組織結構和管理方式設計等方面入手,并清晰準確地認準目標,同時還要保證部門行為與設定的目標保持一致,才能實現激勵機制的相容和統一[3]。
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銀行依然普遍存在嚴重的激勵不相容問題,不僅擴大了銀行的成本投入,還增加了管理風險。所以,還需要不斷地完善和改進才能改善目前銀行不容樂觀的發展現狀。并且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銀行面臨的市場競爭力也會越來越大,所以,必須要加強銀行的監督管理力度,并借鑒西方發達國家先進的銀行管理措施,同時,還要進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和考核機制的不合理性,才能為我國銀行的可持速發展創造條件。總的來說,只有只有建立起合理、高效的風險管理制度才能為引進風險控制、管理基礎做鋪墊,才能為提高我國銀行的整體風險管理能力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胡敏.我國商業銀行內部風險控制研究[J].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3年5月10日
[2]馮國富,劉洋,原泉.銀行內部風險控制制度與激勵制度相容性分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年14期
[3]趙丹.基于激勵相容的商業銀行監管有效性研究綜述[J].商業經濟,2013年11期
關鍵詞:商業銀行 內部控制 管理
銀行是推動國家金融行業健康穩定發展的最重要支持力量,因此對于銀行的自身建設和管理也一直以來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近年來,我國銀行的建設及管理無論從規范性還是科學性方面都有了長足進步,但是面對變化快速、新舊交替頻繁的金融市場來說,不斷加強管理質量也是領導者和管理者所必須重視的現實問題。
一、銀行內部控制
(一)含義
內部控制是現代企業有效運作的基本保障,對于銀行來說,由于其經營活動及服務項目開展與一般生產經營性企業有著諸多不同,所以銀行內部控制及管理的含義和作用也有著一些自身特點。銀行內部控制最重要的面對就是通過有效管理來實現資產的使用及管理安全,實現銀行人員操作行為的有效規范以及有效杜絕商業欺詐和犯罪行為的發生。
(二)管理目標
首先,在內部控制方面既要遵循銀行的內部規章制度,同時也要有效確保國家在金融行業所出臺的一系列法律規定及政策的貫徹與執行。其次,銀行內部控制及管理不僅需要立足現在,滿足當前管理工作及經營發展需要,更加具有對未來發展戰略制定與實施的推動責任與使命。再次,對于銀行來說,一切運作與項目開展都離不開資金,而確保資金有效而安全的進行使用和管理的基礎則是各種業務記錄、財務信息及會計數據,所以銀行內部控制及管理工作的重頭戲也要落在對財會數據的及時管理、有效管理和確保其完整性上面。
二、銀行內部控制管理現狀分析
雖然近年來我國銀行內部控制及管理工作取得了許多令人矚目的成績,但是在成績取得的同時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值得我們深入思考,而想要切實提升管理工作質量也必須從問題的分析討論入手。
首先,在激勵機制與考評機制建設過程中缺乏具體針對性,未能建立以內部控制管理為核心的新型考評機制,在激勵手段方面也過于死板,無法有效激發現代企業員工的工作主動性與創造性,讓激勵機制與考評活動都流于形式,難以發揮實際作用。其次,在內部管理工作方面也缺乏足夠的科學性與獨立性,走過場做樣子的現象比較普遍。再次,由于許多銀行的法人治理結構存在著權利與約束不相統一的情況,從而造成在管理工作當中的無法協調與相互制約,管理工作一度陷入無法推進的困難局面。
三、銀行內部控制及管理的關鍵
(一)堅持全面性
內部控制應當滲透到商業銀行的各項業務過程和各個操作環節,覆蓋所有的部門和崗位,并由全體人員參與,任何決策或操作均應當有案可查。
(二)堅持嚴謹性
內部控制應當以防范風險、審慎經營為出發點,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尤其是設立新的機構或開辦新的業務,均應當體現“內控優先”的要求。
(三)堅持實效性
內部控制應當具有高度的權威性,任何人不得擁有不受內部控制約束的權力,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應當能夠得到及時反饋和糾正。
(四)堅持獨立性
內部控制的監督、評價部門應當獨立于內部控制的建設、執行部門,并有直接向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報告的渠道。
四、提升銀行內部控制管理工作質量的思考
(一)改革激勵機制與考評機制
針對商業銀行的內部管理及控制特點來說,加強激勵機制與考評機制改革主要應用從幾個方面入手。首先,應該在重視基礎性業務完成的同時強化在員工業務拓展以及創造性能力發揮方面的考核與記錄,同時也要將內部控制及制度執行作為重要的考評和評分依據,尤其是要加強中層管理人員這方面的績效掛鉤和利益關聯,從而督促她們更好的實現管理及控制。在激勵機制方面我們也要重視金融行業從業人員的特殊性進行必要調整,例如將股權、期權等作為激勵的手段,同時也要在重視物質激勵的同時增強其他方面的激勵手段研究,如內部競爭機制和崗位激勵,利用競爭意識與就業憂患意識來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與創造性以及對于制度執行的主動性,從而實現內部控制及管理制度的執行質量提升。
(二)強化內部控制管理的審計監督力度
審計監督工作是銀行內部控制管理推進過程中的一個必要環節,在當前時期更是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審計監督工作的開展首先需要切實的確立審計監督工作的獨立性與權威性,要以制度的形式給予其工作有效開展的法律保障。同時還要增強制度建設的規范性,有效確立內部審計機構直接對銀行最高領導層負責不受其他部門影響和約束的根本立場,從而實現審計監督的垂直領導體制,強化審計監督對內部其他部門的震懾力。在參與內部審計工作的人員安排方面也要從銀行內部控制管理的工作要求出發,一方面加大對內部審計工作人員的培訓與技能提升,另一方面有效加強與社會專門審計機構的溝通協作,建立內部人與專業人士強強聯合的工作隊伍,這讓不僅能夠確保審計監督工作能夠適應銀行內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具體需要、避免管理活動中的假大空,同時也能夠有效避免工作人員思想上的利益依附而影響到整個內部審計工作開展的獨立性與公正性。在外部監督環境打造方面銀行應該充分發揮金融業領軍人物的號召力與協調能力,加強與媒體尤其是新媒體行業的合作,通過各種宣傳教育手段提升公眾在監督權履行方面的主動意識,幫助銀行強化外部監督、提升自我管理。
(三)改革內部治理結構
法人治理結構是銀行內部控制管理工作推進的又一重要重要支持,法人治理結構主要包括了資產所有權人、銀行董事會以及進行日常管理工作及協調的高級管理人員,有這些人構成的符合國家債權責任關系的結構就是法人治理結構。改革法人治理結構首先要通過制度建設對董事會成員、所有權人的相關權利義務進行約束,同時嚴格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確保管理工作的科學化與規范化,同時還要針對董事會與職業經理人之間的關系進行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有效制度建設,從而實現兩者之間的權力制衡、避免一方權力過大而讓管理工作陷入混亂。
參考文獻: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金融行業迅速發展起來,銀行的產品、業務也不斷創新。由于銀行內部系統的不斷更新與升級,銀行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使銀行的產品不斷地推陳出新,這樣銀行對客戶的數量和利潤的增加要求也越來越高,在業務操作的環節上頻頻出現問題,進而導致銀行的操作風險也逐漸增加;銀行工作人員的素質、業務操作等問題,也會給銀行帶來很多的風險;銀行系統內部出現的不穩定現象、外部的干擾,以及欺詐行為、數據報告和會計人員方面出現的問題等多種原因都會導致操作風險等問題,所以操作風險是必須考慮的風險之一,操作風險如果不盡快解決,不僅會為銀行帶來巨大的損失,還會給客戶帶來很大的損失,所以更應該加強操作風險的管理。
一、操作風險
(一)操作風險含義
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曾對操作風險作出定義:操作風險是指由于內部程序、人員和系統的不完備或失效,或由于外部事件造成損失的風險。巴塞爾委員會按照風險發生頻率和損失大小將操作風險分為七大類。具體包括:一是內部欺詐,指有內部人員參與的盜用資產、詐騙、違反公司規章制度以及法律法規的行為;二是外部欺詐,指內部人員之外的第三方盜用資產、詐騙、違犯法律的行為;三是雇傭雙方間的風險事件,指工作狀況問題如企業不符合勞動健康、安全法規所引起的勞動賠償以及雇用合同能否如期履行所帶來的風險事件;四是公司經營引起風險事件,如公司產品或服務無法滿足顧客特定需求,或者是服務質量問題引起的顧客索要賠償要求;五是有形資產損失,指由于風險事件造成對有形資產的損失;六是經營中斷和系統錯誤問題,如軟件或硬件錯誤、通信問題以及設備老化;七是涉及執行、交割以及交易過程管理的風險事件,如交易失敗、與合作伙伴的合作失敗、交易數據輸入錯誤、不完備的法律文件、未經批準訪問客戶賬戶,以及賣方糾紛等。
(二)操作風險特征
操作風險具有以下五個特征,具體包括:一是具體性,每個銀行都有自己獨特的操作管理方式,必須具體地落實到每一個細節上,這也是操作風險最關鍵的一個特征;二是內生性,是來源銀行的內部業務操作,屬于銀行可控制的范圍內的風險;三是不對稱性,風險與回報適用于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但它不適合應用在操作風險當中,但是在操作風險當中風險與回報不成比例,沒有任何關系;四是模糊性,銀行的一些相關業務劃分不清晰,一些信用狀況和欺詐的行為也未明確界定,還需要銀行的進一步調查;五是多樣性,操作風險的種類繁多。
二、招商銀行和興支行操作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操作風險內部管理體系不完善
一是招商銀行和興支行的內部管理問題。銀行比較重視對行政崗位人員的培養,對高層方面的人員比較重視,忽視了最基層的工作,沒有認識到最基層的工作也很重要;缺乏對從業人員素質的培養,對從業人員業務要求的不嚴格,這就導致在操作中存在很多的風險。
二是招商銀行和興支行管理工作做實不到位。雖然支行制定了一系列的規章制度,但是沒有落實到每個從業人員的身上,或者說每個領導部門。即使是上級下達了命令,也會有人完不成任務,“偷工減料”,沒人去追究這件事。上級領導管理不完善,管理人員沒有一定的權威性,管理沒有力度,更有甚者在管理工作上并不上心,所以在管理工作方面的問題頻頻暴露出來,出現問題沒有及時去管理、去解決,導致一系列的事情出現。
(二)操作風險損失數據匱乏
招商銀行和興支行操作風險管理還不完善,缺乏完善的經濟體制以及相關的人才,導致支行的現金管理理念和技術方面的人才落后,制約了這一理念的發展,進一步影響和制約招商銀行和興支行操作風險的管理和控制風險的條件。如果沒有相關準確的數據,那么銀行對操作風險的分析、控制就比較落后,不夠及時地去處理相關問題,只要數據完善,那么招商銀行和興支行在操作風險的控制上就比較及時與靈活。
滯后的信息系統是導致我國商業銀行難以進行風險管理的另一個絆腳石。其表現主要集中在收集信息滯后,手頭數據不足,資料陳舊,更新緩慢等,而且商業銀行的相關經營狀況無法呈現,對市場變化不能實時掌握,這些都是風險管理無法進行的基礎問題,建立在如此薄弱的基礎之上的高層管理,既無法掌握有效數據,也沒有能力進行綜合研究、分類考察等風險分析活動,即便做出一個結果,也會由于基礎信息的不全面,導致結果的不真實,并且沒有任何參考價值。由此可見,滯后的信息系統是造成風險管理無處執行的根源,直接打擊了商業銀行規避風險的積極性,影響到銀行的生存和發展。
(三)操作風險管理方法落后
一是招商銀行和興支行還沒有一套完整的操作風險管理體系,其管理方法還是依據以前的定性分析的方法,缺乏量化的意識。因為沒有完善的數據來進行分析,所以對操作風險的意識也很薄弱,制定不了完善的管理辦法,制約了銀行操作風險管理的完善和發展,很難避免在操作中發生的問題及存在的風險。管理辦法不先進,會導致銀行的風險頻頻發生。
二是尚未建立完全的風險管理機制。在缺乏風險預警、風險發生管理等各項條例的情況下,內部控制機制很難實現強化和完備。隨著時代腳步的邁進,商業銀行也已經開始注重風險管理方面的問題。但是,由于缺乏獨立的管理部門和指導方針,招商銀行只能是“摸著石頭過河”,這也導致了和興支行在進行風險管理時,很難調動起職工工作積極性。國際社會早已經建立了獨立且聯合的風險甄別、風險評估、風險決策等環節,而且有著宏觀的全程監測,這樣的管理機制是我國商業銀行的弱點,也是在未來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招商銀行和興支行操作風險管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
(一)內部控制失效
一是銀行內部控制體系的不完善。招商銀行和興支行的管理缺乏系統的規劃,沒有完善的管理制度體系,管理存在單一化,沒有實際的操作性,實施起來比較困難,部門與部門之間的相互協調能力差,雖然落實到各個部門,但是部門之間的工作人員不相互溝通,缺乏團隊意識,執行起來比較分散,只是拘泥于表面上,制度更新不完善、不及時。二是內部管理執行能力差,沒有良好的實施管理方針。在沒有進行很好理解的基礎上盲目地去執行,甚至是錯誤地理解領導的指示,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完成工作,不按規定去執行,不服從領導的安排;違反規章制度,由于個人的情緒,為了自己的利益,故意去違反銀行的規章制度。
(二)人為因素不確定性
隨著銀行業的不斷擴大,銀行之間的競爭愈演愈烈,用人也比較多,所以對從業人員的管理難度加大。銀行為了自己的利益,對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修養不夠重視,甚至員工會出現欺詐行為。面對金錢的誘惑,對銀行本身造成威脅。招商銀行內部人員通過自己的消息途徑,還有對銀行環境的熟悉程度,不僅對客戶進行欺詐,而且還竊取銀行的信息和銀行的大量資金,因此,招商銀行從業人員的道德素質使銀行操作風險管理存在很大的隱患。
(三)銀行外部監管乏力
招商銀行和興支行的外部監管能力比較弱,領導管理的不善,加之部分領導的不重視,平時對一些比較重要崗位的關注,忽略了最基層的工作,其實最基層的工作才是整個銀行發展的核心,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對銀行外部監管政策的不完善,忽視了對外部人員的管理和對相關政策以及法律法規的制定,應當加強銀行法律法規的制定,嚴格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對操作風險的管理,重視對操作風險管理的控制。
四、招商銀行和興支行操作風險管理的解決對策
(一)完善操作風險管理體系
操作風險管理對每個銀行都很重要,因為操作出現的錯誤會給銀行帶來很大的損失。招商銀行和興支行應該加強內部管理控制,加強銀行內部工作人員在操作上進一步的培訓,加強操作風險管理意識,提高個人風險防范意識。應成立操作風險管理小組,定期對每個從業人員進行相應的考核,把操作風險管理作為銀行的重點來抓,減少銀行在操作上存在的問題;制定相應的風險管理制度,完善制度的規劃;把制定的計劃分配到各個部門、各個人員身上,形成操作管理系統,操作的每一步都有監督的人員,保證制度的順利實施,保證在任何環節都不會出現問題。
(二)構建操作風險損失數據系統
操作風險損失數據是銀行分析風險的重要數據,它為風險分析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是銀行的關鍵所在。因此,招商銀行和興支行要完善數據系統的建立,以便及時得到最新的數據,這樣有利于了解銀行的風險,有利于風險的識別,減少操作風險的發生,減少操作風險給銀行帶來的損失,降低了發生風險的概率,健全的數據系統能給銀行帶來豐厚的利潤,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風險發生。
(三)優化人力資源管理
從操作風險發生的原因來看,從業人員的粗心、漫不經心導致操作風險的發生,如果內部人員和上級領導不重視這一點,就會給銀行帶來很大的損失,所以必須加強這方面的管理和提高。從銀行的風險發展看,內部人員通過自己的優勢,對客戶進行欺詐,對銀行內部進行盜竊,也是操作風險發生的主要原因。所以,應該加強人員的素質教育,人生觀、價值觀的講解。
基層央行內控建設中
面臨的主要風險
目前,基層央行內控建設中面臨的風險集中表現為:管理風險、系統風險、操作風險和道德風險。
一、管理風險:是指由于尚未真正建立良好的內控體系和內控文化,因內控制度缺位或執行不到位而導致的風險。完善的內控體系包括管理制度、組織結構、權責分配、激勵約束等內容,良好的內控文化還要涉及管理理念、價值取向和內控行為規范等內容,任何方面的缺失都會引發管理風險,導致內控體系的全面性、系統性和約束力不夠。
二、系統風險:基層央行會計核算業務的發展趨勢是由分散到集中,體現了央行會計信息處理自動化、集約化、網絡化和資源共享的發展趨勢。中央銀行會計集中核算系統及大、小額支付系統推廣實施,實現了會計核算和管理體系的效益性和先進性,但會計集中核算系統及大、小額支付系統的網絡依賴性、核算環節的高度關聯性以及業務處理的不可逆轉性等特點,形成了風險隱患,體現為系統風險。
三、操作風險:主要是業務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缺乏對規章制度的執行力而導致的非預期損失。內部管理工作點多面廣,各項業務的處理都需要經過諸多環節,都需要嚴格執行業務管理制度進行控制。管理人員對管理制度和業務流程、操作規范執行不到位,就會出現有章不循、執章不嚴甚至違章操作現象。(四)道德風險:由于人員綜合素質達不到控制風險的需要形成的風險。隨著金融創新業務不斷增多,服務領域不斷拓展,對基層央行從業人員整體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會計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和操守教育顯得尤為必要。此類風險往往具有極強的危害性,主要表現由行為人主動實施和被動實施兩種:主動實施是指行為人利用工作和職務便利,違背規章制度或法律法規謀取私利的行為;被動實施是指由工作疏忽和責任心不強造成的責任事故或資金損失。
基層央行內控管理的
現狀及問題
當前基層央行的風險管理多分散于各部門,銜接和制約不充分,已有的內控制度大多體現業務控制原則,流程管理和部門制約相對薄弱,造成會計監督職責不明確,責任追究力度不夠。體現在:
一、監督檢查職能發揮不充分。在會計監督體系中,目前事后監督采用全面業務監督方式,在柜面業務、賬務處理計算機化、自動化程度普遍提高狀況下,這種全面復核式的監督占用了大量人力、物力,監督效果也達不到風險控制的需要。由于營業部門整合后的賬工作由網點主管進行,網點主管同時又兼聯行錄入,不能體現賬務處理與賬務核對相分離原則。又比如各類業務檢查較多,但制度建設相對滯后于系統建設,致使檢查標準缺乏統一性,影響工作效力,造成了風險隱患。
二、系統風險趨向集中到中心支行。一是核算集中帶來風險集中。會計集中核算的本質是變分散核算為集中核算,會計核算業務上收后,轄屬各支行的賬務全部集中到核算中心,支付風險相應集中到中心支行。二是業務核算不可逆轉。會計集中核算系統作為總行支付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核算工作各個環節具有高度的關聯性和不可逆轉性。按照日清月結的規定,任何一個專柜或網點發現上日錯賬也不能恢復到上日賬務狀態。當天大額支付系統與集中核算系統相連,自動實時發送接受往來賬務,支付匯款一經聯行柜干預確認就經國家處理中心進入客戶賬戶,發現錯匯也無法倒回。業務憑證報送監督中心后也不能再回流到核算中心。對前臺核算質量和風險控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風險識別具有非直觀性。資金匯出業務由網點錄入信息,轉由核算中心聯行柜干預后發出,系統依據賬號進行實時賬務處理,資金直接到達客戶賬戶,極易造成支付風險;聯行查詢查復業務缺乏必要的系統模塊,查詢查復的準確性和安全性缺乏保障,容易產生風險糾紛;系統內的重要空白憑證“狀態維護”缺少復核環節,易造成手工重要空白憑證登記簿與系統登記簿不一致。
三、操作風險是會計核算工作面臨的最主要的風險。目前,由于操作人員不能嚴格執行各項業務處理規定而造成的風險或隱患依然是內控管理工作面臨的最主要問題。如,對票據、憑證審核不細致易出現受理無效憑證和假票據問題,沒有堅持先記賬后付款核算原則易出現銀行墊款事故,隨意使用其他應收、應付款科目易造成對資金監控的失控等。據統計,會計核算75%的差錯和事故與操作風險有關,這也是危害最大的風險。
完善會計監督和內控體系的構想
增強風險掌控力是培育現代中央銀行宏觀決策和政策傳導職能的重要基礎和組成部分。根據內部管理工作的實踐經驗,針對基層央行內控建設中存在的風險以及產生的原因,我們提出了構建基層央行會計監督體系的構想,試圖通過內部控制與現代中央銀行管理理念、支付結算職能的有機融合,形成上下聯動、整體預防,事前、事中、事后綜合監控的內部管理新格局,豐富和打造基層央行的內控文化。
一、健全內控制度,強化管理約束。完善的內控制度體系和管理辦法是防范各類風險的前提和保障,是內控體系需要首先解決的問題。隨著中央銀行會計核算工作的持續健康發展,原有的賬務組織體系和監督辦法需要進一步優化完善,消除風險盲點,提升風險管理水平。當前,應盡快完善以下內控制度。1、強化會計事后監督制度。會計事后監督不僅是對會計核算和管理工作進行連續、系統、全面的監控和檢查,及時發現并糾正會計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差錯和瑕疵,更重要的是對業務經營活動的合理性、合法性、合規性進行監督。因此,監督中心不能局限于票面要素的審查和逐筆錄入復核,要把監督工作的重點放在資金流向的合規性、核算事項的準確性等可能引發重大風險的核算事項,加強對一線業務風險點的監督,把授權制度執行、內部賬戶使用、票據交換、大額現金支付等業務作為重點監督內容,有效防止案件事故。要注重引入預警監控手段,通過監督系統升級,利用先進的科技手段和預警監控系統,實時監督控制一線業務的處理,把風險防范的重心前移。使事后監督從簡單操作型的孤立、靜態的事后復審憑證,向智能型的連貫、動態的預警分析轉變。2、依托先進科技手段實施遠程圖像監控。對全轄營業網點實施遠程異地監控,實時檢查了解營業網點日常工作的基本情況,及時發現違規操作和柜面異常行為,對柜面業務實現事中控制。同時,為后期檢查和業務查詢留下了第一手資料。作為防范操作風險的一項重要措施和有利補充,遠程圖像監控應盡快開通實施。3、改革對賬管理制度。目前,基層央行的基本會計制度仍將對賬工作設置在各對外營業機構獨立進行。會計核算“集中”后,會計核算組織形式由原來的縣支行為基本核算單位的分散核算,變成了以中心支行為基本核算單位的集中核算,客觀上提出了對賬工作集中上收的要求。同時,從嚴密內控管理的要求出發,對賬環節應按照相互分離、相互制約的原則,指定專人、專門機構,避免前臺會計經辦人員同時具有對賬員和經辦員的雙重職責。
二、強化事前事中監督考核,有效控制操作風險。營業網點和核算中心與資金打交道,決定了它的高風險性,在整個會計監督體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建立強有力的會計事中監督制約機制,是降低差錯,防范案件的重要途徑。1、加強前臺柜面監督。首先要把好業務受理關。主要是指營業網點對柜面受理業務的真實性、合規性的審查,審查是否本行受理的業務,是否為有效憑證,要素是否齊全,交易是否符合規定。其次要嚴格按“有利于分工協作,有利于相互制約”的原則合理設置會計崗位,嚴格執行重大事項審批制度。涉及重大業務事項,核算中心主任簽字審批,切實遵循“雙人復核、雙線控制”的核算要求。再次是各柜組要各司其職。聯行柜監督各網點的往賬匯出要素是否齊全,對不符合匯出條件的及時退匯。同時,對大額匯款各網點要將會計主管簽批的付款依據傳真至聯行柜,作為聯行柜匯款的審核依據,確保資金安全。綜合柜對網點提出的確認事項,及時給予答復。發揮部門(柜組)之間相互制衡作用。2、強化后臺日終監督。一是把好賬務核對關。每日終了,網點柜主管必須全面核對發行基金往來內外賬,銀行卡清算、同城清算余額是否正確,暫收、暫付掛賬是否合規,賬據、賬卡是否相符,當日接收業務及發出業務是否已全部處理完畢,重要空白憑證使用是否賬實相符,只有全面核對相符后才能發出賬務結束通知。各環節確保核對無誤后,進行日終登賬。二是把好主管審核關。日終業務處理完畢后,各柜組傳票交主管審查。主管根據流水賬逐筆審查,層層把關后送事后監督部門。三是把好主任、分管主任監督檢查關,主任、分管主任要嚴格落實責任制,定期不定期對業務進行全面系統的檢查,確保檢查的范圍和頻率,對檢查發現的問題,要及時整改,防范資金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