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年輕人的旅游市場分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韓國旅游觀光公社的“韓流部”在促進“韓流”對旅游的影響方面,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們也可以從中看出“韓流”文化的巨大魅力及其對韓國旅游業的貢獻。下面是中國的“新京報”和新浪網合作的一項調查數據(“韓劇啟示錄”聯合調查):
性別:男8.59%,女91.41%;是否看過韓劇:是98.99%,否1.01%;是否會因為喜歡韓劇明星,而購買他的周邊:會82.32%,不會17.68%;是否會因為熱愛韓劇,前往韓國旅游:會76.77%,不會17.68%。
數據顯示,76.77%的中國人會因為對韓劇的喜歡而去韓國旅游,這無疑是一個很大的市場份額,因為在中國,喜歡看韓劇的人數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比例,有46.97%的中國觀眾觀看過10到50部韓劇。中國人越來越多的選擇了韓劇,也使“韓流”得到發展。這樣,在“韓流”的影響下,也就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到韓國旅游,“韓流”文化為韓國旅游業帶來了機遇,也為韓中旅游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韓流”產業的廣泛性對旅游業的影響
“韓流”包括的內容十分廣泛,從最初韓國的歌曲、音樂、戲劇、舞蹈、電影、電視劇、足球,進一步擴展到韓國的游戲、服裝、化妝品、餐飲、電子產品和汽車等各個領域。這些與普通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的產業本身就具有廣告作用,以其自身對韓國文化在中國的傳播做好了鋪墊和宣傳。同時,在這些行業中又涌現出一批大腕歌星、影星、球星、音樂人、舞蹈家、模特等吸引了大批中國觀眾的目光。這些明星的宣傳作用和影響力是非常巨大的。“韓流”所包含的方方面面,已極大地吸引了中國人的目光,決定著人們的旅游選擇。電視劇《大長今》在中國的播放更使“韓流”的傳播面越來越廣,借助于現代媒體,“韓流”風從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一直吹到一些內地城鎮和鄉村。“韓流”的影響是巨大的,人們從“韓流”中了解韓國的文化,發現了韓國的產品,產生了好感,很多人選擇了韓國作為旅游目的地。
2、客流量
到韓國旅游的入境游客中,中國人所占的比例日益升高。幾年來持續增長的旅游人數是一個很好的說明。在中國,年輕人一般比較喜歡韓劇,現今到韓國旅游的游客中以年輕人居多,他們中大多數都是因為受到“韓流”文化的吸引而喜歡韓國,希望利用假期時間去韓國親身體會自己在銀幕上看到的感覺。因而在去韓國旅游的中國游客中,年輕人高達70%以上。在對韓國的總體印象中,大多數人的反應都較好,其中年輕人所占的比例最高。從韓國觀光公社在2001年的外來游客調查中,對501個中國人分年齡段進行的調查分析,大部分中國人對韓國的印象很好,其中又以年輕人的比例居多。也就是說,受“韓流”文化影響的人數較多。“韓流”讓中國人認識了韓國,也讓中國人選擇到韓國旅游。
韓國文化觀光部公布的“2004年來韓旅游出入境動向”統計公報顯示,2004年在“韓流”的帶動作用下,來韓國旅行的外國旅游者達到582萬人,創歷史新高。2004年外國游客人數比2003年增加22.4%,比預期目標(559萬人)多4.1%。從國家和地區情況看,中國臺灣地區的旅游者比上年增加56.7%,增長率最高。日本游客占來韓游客的40%以上,比上年增加35.5%。亞洲地區是受“韓流”影響最多的地方,不難看出,“韓流”所蘊藏的巨大的旅游商機。
“韓流”帶動了旅游熱。顯然,這種持續增長的客流量,很大一部分是借助于“韓流”文化來實現的。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后,韓國旅游業一直不景氣,連續5年旅游服務收入下降,借助韓流文化,2004年才止跌回升。據韓國觀光公社委托韓國學者做的一份“韓流旅游營銷效果分析及發展方向調查”,2004年,來自中國大陸、臺灣以及日本的游客中,有27.1%(約71萬人次)是直接或間接受到韓國影視劇的影響來韓旅游的。這些“韓流游客”共為韓國帶來了7.8億美元的外匯收入。美國的《紐約時報》將裴勇俊稱為“創匯23億美元的男人”。韓國經濟研究院的一份報告則認為,“勇樣經濟效果”本身就超過29億美元,其中為韓國旅游業創造10億美元收入,相關產品出口到日本則賺取約19億美元。拍攝裴勇俊出演的電視劇《冬季戀歌》外景地,一個私人擁有的小島每天接待的游客量要以千計,光門票收入都使小島的產權所有者賺得盆滿缽滿。隨著《大長今》的熱播,韓國的“大長今主題公園”游客怕得日以數千計了。
二、韓中旅游文化產生后對兩國旅游經濟的影響
1992年8月24日中韓正式建交,根據1995年中韓往來數據統計顯示,中國人訪問韓國人數為17.8萬余人,韓國人訪問中國人數為40.4萬余人。2004年據中國國家旅游局統計,韓國已經成為中國的第二大客源國。但是到2005年韓國訪問中國人數達到355萬,但當年日本訪問中國的人數是339萬(兩國訪華人數相差16萬)。這也就是說在2005年,韓國取代日本成為中國的第一大客源國。據統計,從2006年1月截止到10月韓國訪問中國的人數已經達到326萬,與此同時日本訪問中國的人數是308萬人,到2006年年末韓國訪問中國的人數將達到400萬之多。2005年中國訪問韓國的人數達84萬余人,2006年1月到10月中國訪問韓國的人數已達92萬人,韓國觀光公社預計到2006年年末人數將達110萬之多。從以上的統計數據中可以看到,兩國互訪的人數已經達到500萬人,兩國客流量呈大幅度增加趨勢。現在中韓兩國的旅客都已經成為兩國旅游產業中穩定的消費者,給兩國都帶來了相當可觀的經濟收入。旅游者的互訪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韓兩國的文化交流。高速增長的旅游人數,很大一部分是受“韓流”和“漢風”文化影響的。很多中國人因為喜歡“韓流”文化中影視劇所表現的自然風光和生活方式而希望到韓旅游,韓國人也在學習漢語的熱潮推動下,紛紛到中國留學,踏上尋訪中國的悠久歷史文化遺跡之路。韓中旅游發展得如此迅速,文化功不可沒。正是因為這種日益增多的文化交流,使韓中的旅游業保持了活力和發展機遇。文化對旅游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它貫穿旅游的始終,吸引著游客的目光。
三、兩國存在的問題和需要共同改進的方面
1、韓國旅游業存在的問題
(1)飲食。中國人喜歡吃炒菜、多油的食物,而韓餐以非常清淡的小咸菜、泡菜、湯為主。中國飲食講究用油,而韓國料理講究去油。現在中國團隊在韓國用餐的餐廳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只接中國團的餐廳,一類是既接中國團又接待韓國本地人的餐廳。從實際情況看,同時接待中國人、外國人的餐廳客人意見不大,而專門接待中國團的餐廳由于旅行社的報價低導致餐費也很低,提供的飯菜質量較為低劣,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國游客的旅游心情。
(2)飲水。韓國人飲水以涼水為主,大部分的賓館飯店都不供應熱開水,所以中國游客在韓國很難喝上熱開水。
(3)導游。現在90%以上的中文導游都是旅居韓國的華僑或是近幾年由中國去韓國的留學生或打工者,他們的韓文中文都很流利,但是普遍缺乏對韓國歷史及文化的深層次了解,致使對中國游客的導游介紹上只停留在淺層次上,同時缺乏導游的專業服務意識,服務質量不高。
(4)路線安排。由于價格原因,一些真正反映韓國自然文化精華的旅游景點往往不被安排到旅游行程中,使中國公民在韓國旅游后有時會覺得“不值得”。
2、中國旅游業存在的問題
(1)中國經營韓國旅游市場的旅行社大部分掌握在承包和掛靠的個體經營者手中,其經營成本低,價格靈活,不受嚴格的財務管理制度的約束,經營范圍混亂,攪亂了正常旅游市場,給韓中雙邊旅游業的發展造成了嚴重的損失。雖然中國這些年接待了大量的韓國旅游者,但旅行社的經濟收入普遍很少,拖欠款的問題十分普遍。同時,由于一些旅游團隊接待質量低,引起了韓國旅游者強烈反感。
(2)一些韓國旅行社的代表或私人,以掛靠、就職或承包等不同形式,進入中國旅行社從事旅華市場的銷售。這些人不僅向韓國旅行社通報經營成本,還存在中國旅行社與各景點、購物點之間的協議,以至韓國旅行社要求報價時把各種回扣、“人頭稅”計入利潤,將原本已經很低的報價再向下壓,形成市場削價競爭的惡性循環。
(3)推出的旅游線路過于大眾化,熱點集中,缺少有針對性的深層開發,現有的市場面狹窄。現在向韓國旅華市場推出的是近幾年在國際市場上購買率較高的大眾線路。但實際上,由于文化、歷史原因,韓國旅游者有著和其他傳統客源市場不同的興趣愛好、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傳統線路遠遠不能滿足他們的多種需求和特殊偏好。
(4)缺少優秀的韓語導游。科班出身或經過正規培訓的韓語導游不多,韓國旅游者來中國各城市,韓語導游大多數是來自延邊的朝鮮族,其中相當部分未經培訓、無證上崗,這些人也多是掛靠某家旅行社交納“人頭稅”,過著半自由職業者的生涯,其導游業務素質、敬業精神令人擔憂。
3、兩國共同改進的方面
首先,韓中兩國政府要共同加強對旅游的宏觀調控。針對目前韓中旅游存在的弊端,兩國政府要結合實際,出臺相關管理政策,進一步規范韓中旅游市場。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韓中旅游市場目前還存在許多不足,如旅行社及導游問題,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游客的旅游心情,給他們留下不好的印象,勢必會給韓中旅游帶來負面影響。所以,韓中政府都應根據各自的市場特征,對目前存在的不良現象加以控制和調整。同時,通過出臺政策加強管理,避免類似情況的發生。
其次,兩國政府應針對目前的市場需求,指導企業大力開發針對對方的特色旅游路線。通過前面的分析我們知道,“韓流”與“漢風”文化分別給中韓旅游市場帶來了很大的發展機遇。針對這種發展機遇,創造相關的特色旅游文化路線,將會吸引大批游客,繁榮旅游市場。因此,政府應積極創造各種有利條件,比如出臺相關的優惠政策,指導和協助企業開發特色旅游路線,促進兩國旅游業的發展。同時,要進一步發展跨國旅游產品,打造連接相關國家、面向全世界的旅游精品。
再次,韓中兩國應共同抓好旅游資源向旅游產品的轉化。沒有豐富多彩的旅游產品,沒有配套完善的旅游設施,沒有良好的旅游環境、旅游服務和安全保障,旅游業就不可能興旺發達。韓中兩國要進一步發展壯大旅游產業,就必須針對相應的旅游產品,建立相關配套設施、優化旅游環境、在安全保障上做更多努力,以游客的滿意為基本要求,盡量做到最好。
最后,要進一步加強韓中兩國在發展旅游業方面的經驗交流,共同促進旅游業發展水平的全面提高。雖然韓中兩國的旅游業在經濟、政治、資源特色等各方面的因素限制下各有發展特色,也處于不同的發展水平,韓中旅游逆差也讓韓國專家頗為擔憂,但兩國各取所長,通過交流和學習共同促進旅游的發展,則是毋庸置疑的。韓國旅游業利用近年來廣泛流行的“韓流”文化,創造特色旅游所取得的成功經驗值得效仿和學習;中國旅游在近年來努力改造旅游基礎設施,通過完善旅游服務、開發特色線路等措施取得的成功也是值得學習和借鑒的。所以說,加強韓中兩國在發展旅游業方面的經驗交流,互相取長補短,就能共同加快兩國旅游業發展的步伐。
【參考文獻】
[1]胡林:略論旅游文化內涵的創新[J],江西社會科學,2003(1).
[2]李學江:旅游文化論[J],東岳論叢,2004(11).
[3]劉江:旅游文化——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源泉[J],專題論壇,2005(2).
[4]王繼慶:試析韓國旅游業的政府主導型發展模式[J],東北亞論壇,2005(9).
[5]江林、李祉輝:中國公民赴韓國旅游市場分析——以我國六大旅游熱點城市為例[J],旅游學刊,2005(2).
一、體育旅游的概念
從廣義上講,體育旅游是指旅游者在旅游中所從事的各種身心娛樂、身體鍛煉、體育競賽、體育康復及體育文化交流活動等與旅游地、旅游企業及社會之間關系的總和;狹義上講,則是為了滿足和適應旅游者的各種體育需求,以體育資源和一定的體育設施為條件,以旅游商品的形式,為旅游者在旅行游覽過程中提供融健身、娛樂、休閑、交際等于一體的服務,使旅游者的身心得到和諧發展,從而達到促進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豐富社會文化生活目的的一種社會活動。
二、研究大學生體育旅游的意義
旅游這個行業作為新型產業發展起來。其中,體育旅游是旅游產業中的消費熱點,需求規模將越來越大。它以其參與性、刺激性、專業性、挑戰性滿足了年輕人的需求,符合時代的主題,吸引了消費群體,其中包括高校大學生。因為大學生作為社會的一個特殊群體,有著獨特的敢于冒險和迎接新事物的勇氣,作為較為活躍的人群,他們是體育旅游的主力軍。他們具有一定自我生活能力,有相對寬松的時間,更具有冒險精神和超前意識,已成為潛在的出游率較高的旅游客源市場。
通過參加體育旅游活動,大學生可以豐富課余生活,為大學時光增添色彩,并且開闊了眼界,可以對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有更好地提高。各方面素質相對較高的在校大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的接班人,以健康為主題的體育旅游的發展以及其市場的開發,不僅有利于國民經濟的增長,更有利于國民身體素質的提高。
三、大學生體育旅游的特征
(一)健身性和娛樂性。體育旅游以體育活動參與為主要內容,大學生在親近自然的感受新鮮環境的同時,也愉悅了身心,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具有促進作用。(二)欣賞性與體驗性。這主要體現在大學生在觀看大型體育賽事、體育文化活動、民族體育表演及地方傳統特色的體育競賽時,既欣賞到了表演者的技能和當地豐富多彩的體育文化,也滿足了內心情感的體驗過程。(三)刺激性和挑戰性。主要是體現在刺激性體育旅游方面,如攀巖、漂流等,這些以年輕旅游者為主,可以更好地展現大學生的風采,如挑戰自我、追求極限、感受刺激、自我超越。(四)多樣性和重復性。體育旅游內容形式豐富多彩,既有普通的陸地活動,也有水上、空中活動,內涵面廣,可滿足大學生的不同需求。(五)教育性與交際性。大學生可以在體育旅游活動中,學習一些簡單的運動技術,增強體質,學習相關學科知識。還可以在體育旅游活動過程中能夠擴大自己的人際關系。
四、大學生體育旅游現狀
(一)對體育旅游的市場分析
大學生是指在大學校園里攻讀各種學位的學生,通過對大學生體育旅游市場規模分析,多數在校大學生有旅游意向,而且部分大學生有過旅游經歷。
(二)對體育旅游的認知程度
通過體育旅游,可以緩解大學生的學習壓力和精神疲勞,所以被大學生所接受。但目前,大學生對體育旅游的認知程度較低,處于只是簡單的了解的層面,需要進一步向前發展。多數學生是通過網絡和報紙來了解,其他認知渠道也只是通過電視、雜志、宣傳手冊等渠道來獲取的。
(三)對體育旅游的參與程度
在大學生群體中,從參與體育旅游次數多少來看,男生參加體育旅游的比例要高于女生。而大學生參與體育旅游人數受限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學生學業負擔較重,自身沒有經濟來源等。因此,目前體育旅游在大學校園參與程度不是很高。
五、大學生體育旅游發展的策略
(一)加強體育旅游宣傳的力度和廣度,正確引導大學生體育旅游的消費觀念。大學生對體育旅游消費的態度直接影響其參與體育旅游的行為。因此,無論學校還是社會,要充分利用各種宣傳方式(如廣播、電視、網絡等形式),加深大學生對體育旅游活動的進一步了解,提高他們的體育旅游的興趣,培養大學生參與體育旅游的意識,從而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體育旅游的消費觀念。
(二)加強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組建大學生體育旅游社團。加強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組建大學生體育旅游社團,組織更多的熱愛體育旅游的大學生加入進來,從而保證大學生體育旅游團體的質量。利用大學生團日活動進行體育旅游方面的知識宣傳,培養大學生體育旅游習慣,增強大學生學習戶外體育旅游的方式、方法,引導大學生進行積極有效的體育旅游活動。
(三)了解大學生的特點和要求,積極設計并推出深受大學生喜愛的體育旅游項目,以滿足他們的實際需求。大學生由于經濟條件的不足,影響和制約了大學生參與體育旅游的積極性。國家旅游部門應根據大學生體育旅游動機體育旅游目的地的偏好,推出有特色的大學生旅游線路,以滿足大學生體育旅游的需求。
關鍵詞:新能源電動汽車;校園租車;汽車租賃
0 引言
隨著2017年工信部《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的出臺,新能源電動汽車行業日趨成熟。同時,與新能源汽車契合度極高的汽車分時租賃行業市場也逐漸完善。越來越多的傳統租賃公司逐漸轉型成為新能源汽車租賃公司。作為當之無愧的“朝陽產業”,新能源電動汽車租賃已經逐步進入人們的視線。然而,當前新能源電動汽車租賃市場仍然面臨基礎設施不足等問題尚未解決。大學生作為“有照無車”,出行頻繁的群體,無疑將會是新能源電動汽車租賃的受益者。
1 新能源電動汽車校園租賃市場背景分析
1.1 新能源電動汽車校園租賃環境概述
近年,隨著汽車行業的迅猛發展及人們節能環保綠色出行觀念的日益加深,新能源電動汽車應運而生,開始進入現有的汽車市場中。因其節能環保、價格低廉、政府政策大力引導、價格補貼等優點,使得推廣新能源電動汽車成為汽車行業發展的剛性需求。目前,因傳統租車價格過高且手續繁瑣等問題,導致大學生群體的主要出行方式只能是公共交通。但是,公共交通方式由于出行時間路線固定、搭乘擁擠、人員繁雜等問題,往往存在諸多不便和安全隱患。此時,新能源電動汽車出現了,因其租賃費用便宜、出行時間自由的的特點,在大學生受到較高關注。借此機會,將電動汽車引入校園,提前將綠色出行理念根植于學生心中,更響應了政府節能環保政策的號召。
1.2 新能源電動汽車基礎設施搭建情況
新能源電動汽車自推廣以來存在最大問題就是充電設備問題,但現有新能源電動汽車所配套的分布式直流樁群及移動式充電設施已經可以保障分時租賃車輛的充電需求,目前全天津市充電樁數量已達1698個,充電設備功率已達20~40kW,充電速度20分鐘可達80%,行程達150~200km,并目標在2020年建設5.5萬個充電樁。傳統汽車租賃行業日前雖已日趨成熟,但新能源電動汽車由于興起時間短,租賃體系還不成熟,還面臨著諸多困境。目前新能源電動汽車租賃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1)產業總體規模偏小;(2)缺乏具有行業影響力的新能源汽車龍頭企業;(3)本地市場規模有待進一步擴大,基礎設施瓶頸尚需突破。而如果想在校園中推廣新能源汽車的租賃,目前待解決的問題就是在校園范圍內搭建足夠的充電設備,構建出完善的租賃體系,將新能源電動汽車租賃帶入校園。
1.3 當前在校大學生校園出行情況
道路條件的改善,消費觀念的轉變和旅游心理的日益成熟,自駕旅游正逐漸成為大眾旅游的重要形式。大學生作為旅游大軍中的特殊群體當然也緊追潮流,他們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在結束課業壓力的周末、法定節假日都以會出游來放松身心、增強朋友之間的感情,從長時間枯燥的學習生活中解脫出來。
然而,大學生出游往往面臨很多問題。如圖1所示,大部分人在選擇公共交通工具出游時,被行李攜帶不便和擁擠,無法直達等問題所困擾。對于追求個性、享受過程他們來說,自駕游因其靈活自由,活動范圍大,涉及景點多等特點無疑是最適合他們的出行方式。無論旅游市場如何細分,旅游產品都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的個性化需求,此時,自駕出行的觀念開始萌發,這種在自己大學所在市區、市內旅游景點以及周邊城市旅游的自助式出行方式,系統化地解決選擇公共交工具時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
另外,學生出游往往很注重過程,也很注重社會尊重,駕車游能把自己與無車族區分開來,這是一種很常見的心理作用,而這種心理作用不同程度地推動了他們選擇自駕游方式。如表1所示:有很大一部分人表示如果在校內可以租車的話,外出旅游將會選擇自駕方式。
1.4 學生是否具備自駕出行的能力
自駕出行的必要條件就是持有駕照,如圖2所示,目前大學生持有駕照一年以上的占8.51%,持有駕照一年以內的占12.77%,準備考取的占35.46%,無駕照占43.26%。駕照持有率為21.28%,無駕照大學生中準備考取人數占45.04%。
持有駕駛證的大學生中,愿意租車的人占大多數。這說明,在持有駕照的學生中,短途自駕游是大學生樂于接受的出行選擇。而關于其它幾個硬性指標包括:(1)關于新能源汽車是否能上高速公路的問題,根據《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新能源汽車屬于自動擋汽車,可以上高速;(2)新能源汽車的續航能力,絕大多數新能源汽車的續航能力在150~200km,已能夠滿足學生出行的需求;(3)新能源汽車駕照考取難度,適用的駕駛證有C1、C2兩種類型。C2駕駛證相較C1駕駛證相對約考容易,練車時間充裕,具有易學、考取周期短、考試車型與實際使用車型一致等優點,有助于緩解大學生放假在家考不完駕照,在校期間練車實踐不足的尷尬;(4)關于學生駕駛機動車安全隱患,新能源汽車多為自動擋,容易上手,在一定程度上也規避了大學生沖動駕駛風險。
2 新能源電動汽車校園租賃的潛在市場需求
2.1 新能源電動汽車享受的政策支持
汽車工業政策的大力支持。汽車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后,2012年國務院又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明確地指出了未來汽車的發展方向,引導產業往新能源方向進行突破與發展,提升我國汽車工業核心競爭能力。科技部計劃在2008年至2012年,用3年時間在10個有條件的大城市進行“十城千輛”推廣新能源汽車的示范運行,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化奠定基礎。與傳統汽車租賃公司相比,更加環保,節能化[1]。與“優步”等現在受大眾歡迎的出現方式相比,自駕游會針對學生提供出行路線更自由、更加貼近消費者的服務。
2.2 在校大學生選擇租車出行的原因
首先,對于如今的大學生來說,大學已經不僅是學習專業知識的地方,更是培養綜合素質、提前體驗社會生活之地,因此,各種社交活動對大學生也一樣重要。而⒓由緗換疃,無論是出游,約會,或是聚會,有車自然就會方便許多。但是,讓沒有獨立經濟收入的大學生都自購車畢竟不太現實,家境優越的大學生也大多因為異地讀書而放棄,這樣一來,租車就成了大學生們更佳的選擇。
其次,租車出行能夠彌補公共交通出行的不便。在大學生出行方式的調查中顯示,選擇自駕游出行的大學生占8.51%,打車占41.84%,選擇公交車和地鐵這類公共交通方式的分別占到62.41%和79.43%,在四種交通方式中顯然占比最高,然而50%以上的大學生都表明在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時候,有交通擁擠、行李不方便攜帶、無法直達、換乘繁瑣以及難以精確到達目的地的困擾,這一點表明公共交通工具并不能很好的滿足大學生的旅行需求。同時在另一項關于大學生對于租車優點的認識的調查中,50%以上的人表示租車有無須等待、點對點直達、出行便利,方便攜帶大量行李的優點,剛好彌補了公共交通出行的弊端。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49%的大學生會在校園內有租賃點的前提下考慮租車出行,而選擇其他方式出行的大學生中,有82%是不持有駕照的,而是否持有駕照恰恰是消費者能否選擇租車出行的重要因素。同時,在準備考取駕照的大學生中,有半數以上會考慮租車出行,這個數據說明,在大學生群體中,租車服務的需求量還是相當可觀的。
2.3 新能源電動汽車相比傳統汽車的競爭優勢
在調查到大學生不想租車的原因時,除了不熟悉路況(54.61%)這一主觀因素以外,其他四項諸如對安全隱患(75.18%)、手續繁瑣(46.1%)、押金高(31.21%)、租金高(44.68%)的擔憂都是基于對校園租車的流程、手續、費用等等不了解所導致的。針對于以上四點,新能源電動汽車對比社會市場上傳統汽車租賃的營運模式,已經有了相對完善優化和調整方案。在安全方面,有著完善的安全保險體系;手續方面,僅首次購買租車服務時所需的辦理時間較長,但已經能夠確保控制在半小時以內,再次租賃時的時間會大幅縮短,五分鐘左右即可辦理完全套流程;費用方面,就社會市場上的定價以及大學生的實際購買能力二者之間權衡,在將租賃價格調整到親民低廉的同時,還擁有豐富多樣的優惠方案,與其他方式相比價格更加實惠。
2.4 新能源電動汽車的潛在市場分析
根據這次的調查顯示,能夠接受的價位在80~140元/天的大學生占比為60.99%,比率遠超其他選項。大學生租車時長偏好于“按天租賃”,占比為77.3%。在租車時長的相關選擇中,所有選項的占比相差不是很大,可見租車時長這一變量較其他變量而言,更容易受其他因素干擾。而其中,達到“半天到一天”的比重較其他選項而言最大,為39.72%。同時數據也顯示了大學生更青睞租用轎車及SUV車型。
產品策略上,根據市場調查結果,制定多維化產品,實現產品定制化。價格策略上,以價值導向定價方法為主,成品加成定價與競爭導向定價方法為輔進行定價。渠道策略上,采用“即用即提”的方式,直接和新能源汽車公司建立聯系,取消中間商,長線渠道扁平化。促銷策略則可以主要圍繞打開市場展開。
因此,可以預見到,當新能源電動汽車租賃服務引進校園之后,其可以憑借租車出行費用相對低廉,定價標準符合大學生承受能力等優勢,極大地為大學生出行帶來便利以及實惠,具有龐大的市場容量。
3 新能源電動汽車校園租賃的發展前景
新能源電動汽車租賃有別于傳統汽車租賃,是一種新型的租賃模式,與傳統租車相比,新能源電動汽車具有租賃網分布更多,更適合短途出行,私人租賃成本更低等優勢。同時,從大學階段便讓學生接觸新能源電動汽車,有助于改變年輕人的思維,并對降低機動車保有量,緩解空氣污染等有著積極的作用。在平時的出行中,學生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而當中很大一部分可以隨著新能源電動汽車校園租賃的開展得到解決。將新能源汽車租賃項目帶入校園,更能夠彌補一部分公共交通的空白,為在校大學生的出行增添一種全新的方式。
目前,新能源電動汽車基礎設施建設技術已經成熟,租賃模式逐步完善,正是將其引入大學校園的最佳時機。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一排排充電樁與新能源電動汽車出現在各大高校的校園內,學生們將受益于這種新興出行方式,結伴出游,安全而又舒適。學校也能通過新能源電動汽車校園租賃業務將學生日常公共交通的費用轉化,更多的反饋到基礎教學設施的建設之中。
作為新能源電動汽車租賃推廣的突破口,校園租賃服務獲得廣泛認可并日臻完善之后,可將進一步拓展其影響范圍,擴大推廣至全社會,為更多更廣泛的用戶帶去實惠與便利。同時,也有望通過電動汽車租賃找到一條從根源上緩解日趨嚴重的城市空氣污染問題的新途徑,讓我們的家園常享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