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學勞動實踐計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個人學習計劃
作為就業局的一名職工,遵照局領導的統一安排,聯系個人實際,按照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總體要求,根據本單位的工作實際,特制定如下學習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踐行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勞動就業工作,以開展學習和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主線,自覺按照政治堅定、作風優良的干部隊伍建設要求,強化自身的責任意識、紀律意識、奉獻意識;通過有計劃的不懈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更好地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斷提升服務水平,為各項工作的開展蓄積強有力的后發優勢。
二、學習目標與內容
(一)學習目標
雖然我縣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已告一段落,但我個人認為,在制定學習計劃過程中,仍要以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為重點,緊密結合勞動就業工作實際,做到學以致用,以學促用,學而能用。通過有計劃的系統學習,進一步增強工作的責任感、壓力感,增加榮譽感、自豪感,切實提高發揮黨員先進性的自覺性、保持先進性的持續性。
(二)學習的主要內容
1、黨的十七大和科學發展觀方面的精髓;
2、勞動法律法規方面的知識;
3、勞動就業及人力資源方面的理論、業務知識;
4、電腦操作技能學習等。
三、學習安排與方法
(一)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為更好地適應人力資源服務中心工作,我將既要系統地學習理論知識,把學習與工作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又要把有關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學深學透,及時掌握新知識、新技術,努力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二)加強業務學習,切實保障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1、堅持學以致用,學而能用。根據工作的需要邊學邊用,通過對業務知識的學習,打好“一專多能”基礎;
2、堅持“急用先學,緩用后學”。業務知識的學習是為了更好地在本職工作中得到應用、得到更好地發揮,要防止學習與工作脫節。
3、堅持學習中的“理論聯系實際”,發揮好“充電”作用。
(三)學習方法
1、堅持集中學習不落后。嚴格按局里的統一安排積極參加各項集中學習的機會;
2、堅持自學不放松。做到每天自學兩小時,并做好學習筆記,確保學有成效;
成都2017年中小學暑假放假時間通知 成都高新區、成都天府新區社會事業局,各區(市)縣教育局,直屬(直管)學校:
根據教育部、省教育廳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現就2017-2017學年全日制中小學教學時間作如下安排,請遵照執行。
一、全日制中學(含中等職業學校)學年時間安排
全日制中學2017-2017學年度第一學期定于2017年8月30-31日辦理入學手續,進行入學教育,9月1日正式行課。2017年1月15日結束,1月16日開始放寒假,共計教學19周;第二學期定于2017年2月13日辦理入學手續,2月14日正式行課,7月4日結束,7月5日開始放暑假,共計教學20周。
全日制中學全年共52周,其中教學時間39周,假期(包括寒暑假、國家法定節假日)共13周。初中上課時間35周,學校綜合實踐活動時間2周(由學校視具體情況自行安排,如學校傳統活動、文化節、運動會、研學旅行等),復習考試時間2周(初中最后一年的第二學期畢業復習考試時間再增加2周)。普通高中高一、高二年級上課時間35周,復習考試時間2周,勞動技術和社會實踐教育2周;高三年級上課22周,復習考試11周,勞動技術和社會實踐教育2周。中等職業學校(普通中專、職業中學、民辦中等職業學校)一、二年級上課時間為35周,復習考試為2周,機動時間為2周(由學校根據專業情況自行安排實習或見習)。
農村中學可根據農事特點,在學校綜合實踐活動的2周時間內安排農忙假,具體辦法由各區(市)縣教育局根據當地實際與勞動技術教育機動時間等統籌安排。
二、全日制小學學年時間安排
全日制小學2017-2017學年第一學期開學和放假,第二學期的開學時間與全日制中學相同,第二學期于2017年6月27日結束,6月28日正式放假。
三、工作要求
(一)各區(市)縣教育行政部門要指導學校嚴格執行本教學時間安排,未經成都市教育局批準,任何學校不得隨意更改開學和放寒、暑假時間,學校調整課時安排一天以上應報學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門批準。期末考試時間原則上在正式放假前一周內安排。
(二)各學校要按照教育部、省、市相關規定,嚴格執行課程計劃、嚴格作息時間。不得隨意增減課程及課時,不得擠占音、體、美、勞技、綜合社會實踐等課程的教學時間,不得隨意增加教學難度和趕超教學進度,不得提前結束新課;不得以任何名目、任何形式組織學生在法定節假日、寒暑假、雙休日集體補課,組織高三學生補課要嚴格按照省教育廳要求執行。學校的課程表、作息時間表要向家長和社會公示,教育行政部門應對學校課程開設情況和作息時間進行有效監督。
(三)各學校要積極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并做好師生集體活動的組織和安全工作。切實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落到實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于2017-2018學年全日制中小學教學時間安排的通知 成都高新區、成都天府新區社會事業局,各區(市)縣教育局,直屬(直管)學校:
根據教育部、省教育廳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現就2017-2018學年全日制中小學教學時間作如下安排,請遵照執行。
一、全日制中學(含中等職業學校)學年時間安排
全日制中學全年共52周,其中教學時間39周,假期(包括寒暑假、國家法定節假日)共13周。全日制中學2017-2018學年度第一學期定于2017年8月30-31日辦理入學手續,進行入學教育,9月1日正式行課。2018年1月31日結束,2月1日開始放寒假,共計教學21周;第二學期定于2018年3月4日辦理入學手續,3月5日正式行課,7月10日結束,7月11日開始放暑假,共計教學18周。
義務教育階段一至八年級上課時間35周,復習考試時間2周,學校機動時間2周(由學校視具體情況自行安排,如學校傳統活動、文化節、運動會、研學旅行等);九年級上課時間33周,復習考試時間4周(初中最后一年的第二學期畢業復習考試時間增加2周),學校機動時間2周。
普通高中高一、高二年級上課時間35周,復習考試時間2周,勞動技術和社會實踐教育2周;高三年級上課22周,復習考試11周,勞動技術和社會實踐教育2周。中等職業學校(普通中專、職業中學、民辦中等職業學校)一、二年級上課時間為35周,復習考試為2周,機動時間為2周(由學校根據專業情況自行安排實習或見習)。
農村中學可根據農事特點,在學校綜合實踐活動的2周時間內安排農忙假,具體辦法由各區(市)縣教育局根據當地實際與勞動技術教育機動時間等統籌安排。
二、全日制小學學年時間安排
全日制小學2017-2018學年第一學期開學和放假,第二學期的開學時間與全日制中學相同,第二學期于2018年6月29日結束,6月30日正式放假。
三、工作要求
(一)區(市)縣教育行政部門要指導學校嚴格執行本教學時間安排,未經成都市教育局批準,任何學校不得隨意更改開學和放寒、暑假時間,學校調整課時安排一天以上應報學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門批準。期末考試時間原則上在正式放假前一周內安排。
(二)學校要嚴格按照國家、省、市規定的課程設置和課程計劃開展教學活動,開齊開足開好課程,不得隨意增減課程和課時,不得減少或挪用體育、音樂、美術、道德與法治等學科課時,不趕超進度,不增加難度,不隨意拔高教學和評價要求。
要科學安排、科學保障學生學習時間和睡眠時間,不得以任何名目、任何形式組織學生在法定節假日、寒暑假、雙休日集體補課,組織高三學生補課要嚴格按照省教育廳要求執行。學校的課程表、作息時間表要向家長和社會公示,區(市)縣教育行政部門要定期或不定期對學校課程設置、課時安排、教學進度執行情況進行檢查、通報。
(三)各學校要積極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并做好師生集體活動的組織和安全工作。切實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落到實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特此通知。
一、 新課程條件下的勞動技術課有被削弱的趨勢
1.勞動技術教育被研究型學習等新型課程所代替
新課程的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項綜合性的實踐活動,包括研究性學習、勞動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和社區服務、社會實踐等綜合性課程。大多數的學校和學生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都選擇了具有時代色彩的研究性學習和信息技術教育,幾乎沒有學校開設傳統的勞動技術教育,即使開設了學生也不愿意選擇。勞動技術課也就形同虛設。
2.勞動實踐基地已經被占用和荒廢
在 80年代—90年代建立起來的勞動課實踐基地,由于現在勞動課不能正常開設,大多數原來的勞動技術教育基地被改做他用,只有少數被轉為綜合實踐基地,如學校農場,校辦小工廠等勞動教育基地,大多數已經轉賣或被社會占用,勞動課的開設失去了條件和可能性。現在許多學校因沒有勞動教育實踐基地而不能完成勞動技術教育的教學要求。
3.新型的綜合實踐基地缺乏勞動教師教育的條件
現在新建設的綜合實踐基地是按照新的研究型學習的要求建設的,許多綜合實踐基地不適應勞動技術課教學。綜合實踐基地建設的新的設施,沒有與勞動技術課教材的教學內容很好對接,綜合實踐基地的實踐內容主要是對現有的自然資源的參觀、繪畫、攝影等,沒有以勞動為內容的實踐內容,達不到勞動實踐的教學效果。
新課程的實施,勞動技術教育不僅沒有得到應有的加強,反而被削弱和冷落,導致了中小學勞動技能的下降和勞動觀念的薄弱。據對學生勞動技能情況的調查,現在60%以上城區的中學生分不清莊稼的類型;自己不會洗衣服,不會疊被子和疊衣服;有的學生連燒開水都不會,更不用說一般的勞動技能了。許多學生由于沒有得到勞動鍛煉,不知道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不愛惜糧食,浪費飯菜的現象非常普遍。在家里,許多學生不愿意幫助家長做家務,在學校不愿意做值日,勞動觀念的淡薄等導致學生的道德素質下降。勞動技術課的冷落和停開,帶來的負面影響已經非常明顯。
二、 新課程條件下勞動技術應該加強
1.傳統的勞動技術教育要加強規劃
勞動技術教育是培養學生勞動觀念和技能,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課程。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加和生活條件的提高,學生的勞動觀念更加淡薄,許多學生不知道勞動的作用與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浪費糧食和食品的現象十分普遍。加強勞動技術教育不單是培養勞動技能,更為主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和增強熱愛勞動的思想情感。特別是城區的中學生,一直生活在城區,很少有機會接觸勞動,加強勞動技術課教育是新課程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要求。在新課程的實施中,不能因為新課程的開設去代替勞動技術教育。傳統的勞動技術教育應該是不可替代的新課程的重要內容。
加強勞動技術教育,就要加強對勞動技術教育的規劃,真正把勞動技術教育作為綜合實踐的重要內容,從實際出發安排好勞動技術教育。在開設好與新課程配套的研究性學習等課程的同時,還要加強勞動技術教育,要明確規定勞動教育課的開設時間和內容。
2.綜合利用勞動技術教育資源
在勞動技術教育課的過程中,學校要通過整合教育資源,合理利用現有的勞動教育資源。在綜合實踐教育基地建設中要有勞動教育的場地和設施。充分利用原有的勞動教育基地和綜合實踐基地的設施,通過增加部分相關設備、設施,在保證綜合實踐的同時,有計劃地進行勞動實踐活動,保證中小學生在綜合實踐基地很好地完成勞動教育的教學任務。要不斷完善勞動技術教育條件,達到中小學勞動技術教育教學的基本要求。
3.教育學生熱愛勞動
一、注重勞動技術教育中學生獨立自主、自立自強品質的培養
現在的小學生獨生子女多,有相當一部分獨生子女由于父母、長輩的過分溺愛,在家里是“小皇帝”,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挑吃懶惰,不愛勞動,不會勞動,以至于連起碼的諸如如何吃飯、如何穿衣、如何洗臉刷牙等的基本生活能力都沒有。生活自理能力普遍低下,成了“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公子哥兒”和“嬌小姐”,成為了生活上的弱者。同時,優越的生活環境,使他們形成了任性、嬌氣的性格,不知道父母的辛勤勞累。他們在勞動觀念、勞動習慣、自我服務能力、勞動感情等方面的表現不盡如人意。這些人的問題,不只是個人問題,而是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可以想象這樣的青少年一旦長大后,不僅不會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有用人才,反而會成為社會的累贅、政府的包袱。這就告誡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不要忘了把培養學生起碼的生活能力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要讓他們從事各項有益的勞動活動,要給學生提供充足的鍛煉機會,讓他們在勞動實踐中鍛煉其勞動能力,培養其優秀品質;作為教師,也應主動與家長溝通、配合,讓學生在家中承擔必要的家庭勞動,學會洗臉刷牙、洗衣做飯、整理房間等,絕不能越俎代皰。只有這樣,才能逐步培養鍛煉學生的獨立自主意識,使之具有起碼生活能力的同時,逐步培養自立自強的優秀品質。
二、注重勞動技術教育中學生勤勞節儉、熱愛勞動品質的培養
有的家長認為只要孩子成績好,家務勞動可以自己包下來。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生活上百依百順,品德上遷就溺愛,使孩子養成浪費、懶惰的壞習慣。同時,由于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的影響,有些學生逐步形成了“好逸惡勞、貪圖享受”的思想。勞動意識非常淡薄,使不少“小皇帝”的“驕、嬌”二氣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生活上要求很高,小小年紀就攀比穿名牌衣服、戴名牌飾品,過生日要去大酒店,搞生日聚會要幾千元,勞動時怕臟怕累,只希望別人關心自己,卻不關心別人,甚至有的出資雇人為自己寫作業、做值日等等。,某些學校把追求高分放在重要位置,片面追求升學率,重智育輕德育忽視勞動技術教育陷入應試教育誤區,忽視了對學生的勞動教育,艱苦樸素和勤儉節約教育。勞動課流于形式,無計劃,無總結,無檢查,隨意把勞動課時間移作他用。勞動教育在整個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成了可有可無的擺設。由學生的種種現象表明,對學生進行勞動技術教育迫在眉睫。試想如果不讓學生親自下田感受一下農民耕作的辛勞,不讓學生親入工廠體驗一下工人的艱辛,他們怎會理解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怎會理解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意義的偉大?又怎會自覺培養這種優秀的思想品質呢?實踐證明,孩子經常參加勞動,首先可直接學到各項技能,增長才干,而通過辛勤的勞動,更讓他們體會到每一份財富和每一點成果的取得,都凝聚著勞動的汗水,從而使他們懂得這一切的珍貴,更好地珍惜這一切,體會勞動創造的快樂,進而養成勤勞儉樸、熱愛勞動的優良品質。
三、注重勞動技術教育中學生吃苦耐勞、拼搏進取品質的培養
在一些發達國家,特別注重從小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獨立生活的能力。如:德國的法律更是明確規定孩子必須幫助父母做家務,并根據不同年齡階段提出了不同的具體要求。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們看到了勞動對孩子們健康成長及未來生存都產生著重大的影響。一個人如果沒有一定的吃苦精神,沒有一定的嚴峻生活實踐考驗,是不可能成就一番大業的。一個國家、民族如果缺乏勇于拼搏進取、擁有競爭開拓品質的人才,這個國家、民族將很難在未來競爭中站穩腳跟。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從小就隨哥哥、姐姐拾破爛,勤工儉學。十六歲時,他已能獨立工作,自力更生。勞動給了他實踐的機會,培養了他堅韌的意志,更增長了他的見識,從而使他成為舉世聞名的大發明家。因此,我們的勞動技術教育要注重學生吃苦耐勞、拼搏進取品質的培養。
四、注重勞動技術教育中學生組織觀念、樂于奉獻品質的培養
【關鍵詞】以德治班;班級管理;方法探討
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堅持以人為本,實施以德治班”的管理,從而達到較好的教育效果,是當前廣大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所探討和研究的課題。
1.學校制度是以德治班的基礎
以德治班得以實施需要一個“德治”環境,要靠學校組織和制度來保證,學校行政領導的支持及相應的學校規章制度。學生在中學階段,必須認真學習《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尊師須知》、《班級文明公約》《公民道德建設綱要》、《違紀處分意見》、《國旗法》、《西沱中學學生文明禮儀規范》等制度,這樣才能真正使以德治班實施下去。
2.新型的師生關系是以德治班的基礎
建立“以德治班”的管理機制,要從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入手。
2.1 情感關系。要建立一種民主平等或充滿信任的友好關系,使師生心理達到和諧的程度,要把教師的奉獻融入學生生命的成長過程中。因此,班主任工作必須以情感教育為前提,以對學生的熱愛為出發點。如果在德育教育工作中,一味的闡述道理,而忽視感情的溝通,學生聽起來枯燥乏味,就不可能達到預期的效果。相反,如果師生是建立了情感關系,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鼓勵和期望是前進的動力,班主任應多鼓勵,少批評,想辦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尊重學生的人格,信任學生和理解學生,從而來增強師生的感情,達到師生間的溝通、合作、愉悅。
2.2 地位關系。新型師生關系是民主平等的朋友式的關系,要求教師為了學生更主動、更活潑地學習、生活、處事,應努力地適應學生,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這樣才能使師生的距離拉近。
3.科學民主的管理是以德治班的主要途徑
一個班級的好壞關鍵在于班集體的建設,但要把班集體建設好,就必須要用科學民主的方式管理班級。
要“以德治班”管理,需要科學民主的管理來實現,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他們才能主動積極的參與班集體的管理中來。具體做法如下:1、在班團干部的選拔上,實行民主選舉制和聘任制。2、成立班級管理委員會,監督班團干部職權的實施,在班級干部會上公布情況,經全班同學民主評議,“不及格”的班團干部要主動退職,以便班團干部素質的提高。3、由班團委制定工作計劃,由全班同學討論通過,并執行計劃,組織開展班團活動。4、由班干部負責處理班級日常事務,由團支部負責班級團隊工作,并制定輪流值日制,并記載班級日志。5、班主任要為班團的工作負責指導。6、評優要民主選舉產生,凡符合“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優秀團員”、“優秀學生”的同學,都要經過全班學生選舉產生。這樣就使學生人人都有參與班級管理,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生全面發展,使他們學會換位思考,極大地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的能力。
4.創新實踐活動是以德治班的重要內容
活動和交往是人們品德形成的源泉和動力。人們的道德觀點和道德行為不是從遺傳中獲得的,而是從客觀存在的社會關系中學習和仿效,在社會關系中掌握道德觀點、形成道德行為習慣的。任何良好品德。都是在教育者為受教育組織的多種多樣的活動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所以品德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說教上,更重要的是組織學生參加創新實踐活動。班主任要根據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規律和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不斷創造出良好的活動和交往的環境條件,通過各種有益的實踐活動對學生實施積極的思想品德影響,促使學生健康成長。
4.1 學習創新活動??梢岳冒鄷驼n外活動,開展一些有關學習經驗,各科學習方法的交流會、師生學習座談會、班級學習管理論壇、一對一幫扶活動、成立各種課外興趣小組、開展系列講座和學習心里健康教育等,這些學習創新活動改變了學生過去只接受理論學習的局面,能對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鉆研精神、勤奮作風、尊敬師長、愛護同學、遵守紀律等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學生在學習創新活動中形成優良的思想品質。
4.2 參加生產勞動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參加學校安排的各項勞動活動,這樣可以使學生在勞動中學會、懂得做人的道理,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優良品質,也可以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積極、熱情的勞動態度。組織學生參加寒暑假社會實踐活動,根據形勢和政策的需要,組織以一個主題為中心的社會實踐活動、如家鄉的環境保護問題,增強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為建設好自己的家鄉做貢獻。
4.3 參加集體活動。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需要,制定各個年級的道德品質主題教育。對學生進行團結互助、尊敬師長、愛國主義和自制自理;道德情操教育;勞動教育和價值觀教育;感恩教育;立志成才、理想前途教育等。班主任要根據學校道德品質教育的主題開展系列班級活動,引導學生刻苦學習,達到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摘 要】 本文從實踐教育內容、實踐教育方法和實踐教育管理三方面分析了日本高校社會福祉實踐教育的特點與經驗,旨在為推動我國高校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實踐教育改革及人才培養體系建設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啟示:實踐教育內容應具連續性;實踐教育方法應具多元性;實踐教育管理應具整體性。
【關鍵詞】 日本高校;社會福祉;實踐教育;經驗;啟示
日本是世界上開辦高等社會福祉教育較早的國家之一。自1957年日本福祉大學首創社會福祉專門教育起,至今已有643所高校開設了社會福祉類專業,學生規模達10萬人左右。[1]
日本高校社會福祉教育經過長期的發展,不僅在辦學模式和專業門類上具有獨特的多樣化和廣泛化特征,而且在人才培養規格上也滲透著強烈的實踐教育理念,該理念伴隨日本地域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已日漸成熟,并在實踐中成為一種制度。探究日本高校社會福祉實踐教育模式、過程及其經驗,對推動我國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建設,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現實意義。
一、日本高校社會福祉實踐教育的經驗
1、實踐教育內容充實
構建充實的實踐教育內容是確保實踐教育質量的關鍵。日本高校社會福祉實踐教育由參觀、演習、實習和課題研究四大階段構成,具有典型的“累積式教育”特點。
(1)福祉設施參觀。為了培養學生對福祉專業的熱愛與專注,使其真切體驗到所學專業為其帶來的“責任”與“自豪”,各校為福祉專業一年級新生普遍開設有福祉機構參觀訪問、福祉志愿者體驗和福祉學術論壇等三項實踐教育。其中,福祉機構參觀訪問是指由教師帶隊,參觀由中央、地方、社會團體、宗教團體及個人舉辦的福利院、康復中心、托老所、老年學校、老年之家等;福祉志愿者體驗是指由老師或學長帶隊,參加由NPO等非營利性社會團體舉辦的兒童、老年人貼心交流、老年人介護服務、殘疾人社會融入支援等社會福利型志愿者活動;福祉學術論壇是指讓學生參加、聆聽由學?;驅W部舉辦的含福祉主題演講、福祉發展磋商、福祉實習匯報及福祉機構宣傳等議題在內的福祉交流研究活動。
(2)福祉業務演習。是福祉援助技術現場實習的先修課程,也是各校為二年級學生開設的實踐課程。目的在于讓學生在仿真環境中體驗并掌握福祉服務的流程及方法。內容有:讓學生在校內視聽覺教室通過觀看錄像了解福祉需求者的心聲與困境;在綜合實習室進行福祉服務現場模擬演練;邀請校外福祉機構從業人員作實習專題講座,并對部分特殊業務給予演習指導。
(3)福祉援助實習。福祉援助實習是為三年級學生開設的,也是大學四年里任務最重、時間最長、要求最嚴的實踐教育h節。它要求學生在一、二年級實踐教育的基礎上,通過雙向選擇前往各大福祉機構,為福祉利用者提供專業技術服務,繼而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同時確立自我同一性。福祉援助實習要求完成于真實場景中,因此為了避免學生因過度緊張或操作欠缺熟練而給福祉利用者造成傷害,福祉機構要求每位學生的每項實習工作必須在學校帶教教師和現場工作人員的雙重指導下完成。
(4)福祉課題研究。專為四年級學生開設,以培養學生科研素質和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獨立工作能力為目的。實施步驟分為三步:第一步,要求學生依據所學知識和技能,并結合自己的興趣點,在指導教師給出的研究課題中進行選題;第二步,在文獻研讀基礎上,確定課題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研究路徑,并在小組討論會上進行匯報,接受指導教師指導;第三步,獨自進行課題調研,完成課題研究報告。
2、實踐教育方法科學
教育方法是引導、調節教學過程最重要的教學法手段,是教學中旨在實現課程目標和教授一定教學內容,師生所必須共同遵循的原則性步驟。日本高校社會福祉實踐教育通過累積式教學實現了學生實踐操作技能的連續性和積累性;通過協同式教學增強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通過探究式教學激發了學生科研能力和個性創造力的發揮。
(1)累積式實踐教育。技能是在連續不斷的積累中發展、完善和高級化的。日本高校社會福祉實踐教育通過四年連續教學,不僅讓學生扎實地掌握了社會福祉服務技能,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福祉服務技能的累積效應――福祉服務技能發展的系統化和福祉服務技能提升的加速化。以老年福祉援助為例,分層累積式教學能夠讓學生把不同階段學到的援助信息搜集、援助目標確立、援助計劃制定、援助措施實施以及援助效果評估等知識聯系起來加以整合,形成整體化、系統化的操作模式;能夠讓學生在技術習得過程中逐步實現量變現象質變現象技術革新的目標。
(2)協同式實踐教育。為了整合優勢資源為實踐教育目的服務,達到1+1>2的效果,日本高校社會福祉實踐教育強調多種教育力量互相配合。在教學團隊建設方面,要求既要有高校教師,又要有政府福祉部門和社區福祉機構的一線工作人員(福祉援助技術人員);在教學計劃制定方面,要求激發集體智慧,共同商定實踐教育流程、實踐教育場所、實踐教育目標和實踐教育時間;在教學任務分派方面,要求嚴格按照教師研究專長進行專題教學,課程單元涉及社會福祉行政、社區福祉傳輸、高齡者福祉、殘疾人福祉、兒童福祉等多個方面。
(3)探究式實踐教育。探究式實踐教育是日本高校社會福祉實踐教育的又一亮點。它以開發學生智力,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研究能力為目的。教學過程包括:①提出問題。首先,各實踐小組教師要根據自己的研究方向提出難度適中的探究問題(課題),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愿望。如,“維持高齡者生活質量之思考”、“高齡者社區護理機制研究”、“兒童福利機構的人力資源管理”、“殘疾人福利服務體系研究”等等;②自主探究。引導學生帶著問題獨自調查驗證,做到“感中學、學中做、做中悟、悟中知、知中行”;[2]③交流共研。定期召開小組討論會,碰撞思想火花,解決研究中出現的問題;④研究總結。對本次研究進行梳理、總結,撰寫研究報告并進行提交。
3、實踐教育管理嚴格
科學有效的管理是確保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日本高校社會福祉實踐教育通過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三步曲,成功有效地落實了實踐教學計劃和實踐育人的目標。
(1)事前管理。指在計劃實施之前,為了保證將來的實際成果能達到計劃的要求,盡量減少偏差的管理。包括“實習前教育”和“實習前聯絡”兩個環節?!皩嵙暻敖逃?,要求各學部圍繞實習流程、實習目的、實習意義、實習計劃以及實習編組(按照不同職業志向分編實習小組)等開展實習培訓講座3次(6課時);“實習前聯絡”,要求學生在專業實習開始前與實習單位指導教員主動聯絡,提交實習計劃書并接受事前指導。如,實習職種理解、福祉援助對象評估、福祉援助計劃編寫等。
(2)事中管理。指學校和實習單位對計劃執行過程(23天,180小時)進行現場檢查并及時糾正各種偏差的管理。事中管理要求學生必須詳細記載每天的實習內容、實習問題和實習糾正;要求教師必須與實習單位教員每周及時碰面,了解實習中學生遇到的困難,必要時應開展一對一實時改進。
(3)事后管理。指實習結束返回學校后,對學生撰寫、提交實習報告、實習職種介紹、實習體驗總結等書面材料,以及學部進行結果評價而進行的管理。其中,“實習體驗總結”要求有實習(課題)名稱、實習內容、實習成果、實習感想、后續研究課題以及對低年級同學的忠告等內容,完成后由學校統一印刷裝訂,一份留給學生本人,另一份送交實習單位留存;“實習職種介紹”要求有實習單位名稱、負責人、聯系方法以及該單位的福祉援助方針、福祉援助特色、福祉崗位介紹等對下一屆學生有參考價值的內容;“實習結果評價”,要求學部對學生實習前教育、實習中教育和實習后教育進行綜合評價。評價指標包括實習指導配合(分前后兩個階段)、實習聯絡、實習計劃、實習日志、實習單位評價表、自我評價表、實習報告、實習體驗總結、實習職種介紹等10項內容,每項各占10分,共計100分。學生實踐教育成績分為四檔,從高到低依次為優秀(80分以上)、良好(70分以上)、合格(60分以上)、不合格(60分以下或單項成績眾有6分以下的)[3]。
二、對我國高校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實踐教育的啟示
我國高校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是教育部于1998年增設的專業。該專業由于設立較晚,因此目前無論在實踐教育方法方面,還是在實踐教育內容及管理方面都存在許多不足。分析、把握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實踐教育存在的關鍵問題,借鑒日本先進經驗,開展切實有效的實踐教育改革已刻不容緩。
1、我國高校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實踐教育中的關鍵問題
(1)實踐教育內容含混。首先,從各校教學課程設置一覽表中可以看到,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幾乎每門方向課程都安排有實踐(或實驗、實訓)學時(3~8學時不等),但是這些課時是如何實施的,應涉及哪些內容,應采取何種形式,應做怎樣的次序排列等均無具體要求;其次,再從畢業實習來看,內容上也普遍過于籠統,僅要求與所學專業有關即可,至于學生去何地區、何單位、做了何種技能的實習等學?;静贿^問,只根據實習報告內容核定成績。
(2)實踐教育方法刻板。實踐教育方法是深化專業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近年來,盡管各高校已普遍關注專業實踐教育,并且部分學校也對實踐教育方法進行了改革,但是由于這些改革僅局限于部分改革,因此并未徹底擺脫“模仿秀”實踐教育模式,加之設施陳舊、形式單調,學生對綜合性、設計性實踐的興趣及動手能力也無較大提高。
(3)實踐教育管理薄弱。目前,從各校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實踐教育管理來看,不外乎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管制型管理(少數高校)。要求教師必須嚴格按照教學管理部門厘定的標準、程序、要求等展開教學,嚴禁任何改動;另一種是放任型管理(多數學校)。不僅實踐教育內容、時間安排隨意,而且也缺乏具體可行的教學管理制度和質量考評體系。另外,在實踐教育經費投入與實踐教學條件建設方面也少有作為。
2、啟示與建議
(1)實踐教育內容應具連續性。實踐教育應是漸進的、有序的、上升的,而不是突變的、無序的、迭落的。借鑒日本高校社會福祉專業連續實踐教育的經驗,我國高校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一是應制定四年實踐教育計劃,改革單靠短暫畢業實習培養職業技能的現狀;二是應構建“三層一體化”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按照基本技能、專業技能、綜合技能三個層次的具體要求循序漸進地安排專業實踐教育內容,將實踐教育目標和任務踏踏實實地落實到不同年級的實踐教育環節中。
(2)實踐教育方法應具多元性。實踐教育方法是師生為達到教學目的而相互結合的活動方式。不同的實踐教育方法對學生實踐技能培養將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但是,縱觀我國高校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的實踐教學,目前基本上都是采用接受式教學方法,這不僅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個體要求,而且也忽視了師生間的互動與溝通,使學生只能成為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和機械的應用者。[4]因此,改革現行實踐教育方法已是當務之急。借鑒日本高校社會福祉實踐教育強調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靈活性這一經驗,筆者認為,我國高校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實踐教育方法應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實踐教育內容,從“直接感知教學法”“語言傳遞教學法”“啟發暗示教學法”“引導探究教學法”逐漸過渡。
(3)實踐教育管理應具整體性。實踐教育管理應是以實踐教育的全過程為對象,遵守教育活動的客觀規律,運用現代科學管理理論、原則、方法,對實踐教育工作進行決策、計劃、組織、實施、檢查、總結、提高,最大限度地調動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以確保教育目標實現的活動。[5]分析日本高校社會福祉實踐教育的三階段管理,筆者認為我國高校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實踐教育管理今后應重點從以下三方面進行完善:①計劃管理。包括總體計劃與具體執行計劃??傮w計劃是對學生實踐環節的總體設計和安排,由于各個學校已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列出,故不再贅述。執行計劃是為落實總體計劃中的每項具體任務而做出的計劃,應包括實踐教育地點、目標、內容、方式、流程、時間、要求等,目前各學?;緵]有。[6]②過程管理。首先,應針對不同年級、不同類別的實踐教育內容分別編制教師用和學生用實踐教育記錄簿,以便及時了解教師的指導情況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其次,應建立由教師、實踐單位、學生三方參c的質量評價體系。通過對不同實踐教育項目進行相互評價、相互打分來及時掌握實踐教育過程存在的問題。③反饋管理。為了提升實踐教育質量,最后還需要對過程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定期匯總,發現偏差及其這種問題的原因,擬定糾正措施,防止問題發展或繼續出現。
【注 釋】
[1] 日本社會福祉教育學校B盟.http://jassw.jp/.
[2] (日)佐藤正夫著,鐘啟泉譯.教學論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163-165.
[3] (日)栗山隆.社會福祉g教育に演する一考察.http:///.
[4] 孫愛晶等.卓越背景下實踐教學方法改革與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培養[J].中國大學教學,2013(6)80.
[5] 孫群英.地方高校實踐教學管理的研究與實踐[M].哈爾濱:哈爾濱地圖出版社,2006.15.
[6] 公丕國.“PEER”模式實踐教學管理體系構建[J].中國高等教育,2011(9)58-59.
【關鍵詞】實訓 項目教學 職業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0-0248-01
一、職業能力分析
《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第九條有“加強實踐教學,提高受教育者的職業能力”的要求。因此,強調以“市場為導向,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已成為中職教育的核心思想。現代職業教育的任務,就是培養未來勞動者具備良好的現代職業能力以適應市場的需要。按照現代職業教育的觀點,職業能力由三大部分組成,即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其中專業能力是勞動者在專業領域內從事職業活動的基本生存能力,是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的綜合;方法能力是勞動者從事職業活動所需要的學習和工作方法,如獲得與利用信息、分析判斷決策能力等;社會能力是勞動者從事職業活動以及生活在社會中所需要的行為能力,如合作溝通、適應環境的能力等。
項目教學法將職業項目引入教學,是以發展學生職業能力為本位,以相關職業崗位及職業任務為導向的先進的教育方式,是職業教育中被普遍認可和推崇的一種教學方法。該方法是將知識點融入實際工程項目中,以項目為教學對象,教師指導學生圍繞項目收集資料、探討問題、協同作業,最后完成指定項目的一種教學方法。在項目教學中,學習過程成為一個人人參與的創造實踐活動,注重的不是最終的結果,而是完成項目的過程。項目教學法的突出優點在于將職業工作中的實踐項目引入教學中,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有利于培養其綜合素質,形成職業核心能力。
二、確定、計劃項目,培養學生策劃等方法能力
項目的選擇要注意專業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連,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為目標。實訓項目設置必須結合教學內容,并且要盡可能自然、有機地結合多項知識點并依據學生的實際水平來確定項目的難易程度。在項目教學的問題創設過程中,要清楚學生需要掌握的內容,設計的項目必須切實可行,同時要讓學生拿到項目后能分析問題并設計出解決問題的方案。這樣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興趣和挑戰性,增強學生的成就感。
如:《WORD文字處理》實訓課程的項目是項目小組通過調查與討論,在教師的指導下確定的,包括會議通知、公司簡介、商品促銷海報、人事資料表、考試試卷、工資管理表等均是來自學校、企業的實用小型項目,這些項目是現實的需要,從而增強了學生學習的實用性,從中學到今后從業所需的職業技能。如考試試卷項目的構建設想:考試試卷與每個學生都有聯系,學生對比生活經驗,易形成感性認識,這有助于使學生根據內在的需要去探究和學習,充分發揮自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其策劃等方法能力。
項目教學法的關鍵在于項目的設計。項目確定后,教師應充分開拓學生的能力,讓學生獨立制訂項目計劃,自己討論、分析項目,提出完成項目需要做哪些事情,確定工作步驟和程序,并把項目層次化。這樣學生的策劃能力可在制訂計劃中得到鍛煉。面對學生計劃中的不完善之處,教師可適當地加以點撥,然后師生合作,共同完善它。
三、利用過程性項目實施,提升學生專業能力的發展
項目實施過程中,要求學生人人參與,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去發現、探索和解決問題。這樣不僅讓學生學到了作品設計、實施、應用等方面的知識,還提高了其探索新知識的能力。如:對于WORD中圖文混排相關的操作技能學生已基本掌握,但對于靈活運用于實際,設計出與工作崗位需要的特色作品,學生還缺少必要的知識和技能。于是我和學生設計了一個有關商品促銷海報的項目任務。學生按照事先分組,分別從學校的圖書、網絡、教師制作的多媒體課件等尋找資源,通過去超市、商場的調查、訪問、分析等多樣化的形式開展學習,從海報的色調、版式布局到內容的選擇學生自己都做了詳細的規劃。有了計劃決策學生就可以實施項目。在計劃實施過程中,除了達到正常的技能訓練目的,還引導學生發揮創造能力,有針對性地把已經學過的技能和知識運用到新的或已變化了的工作中。此時的學生實現了知識與技能的正式遷移。創造性的實踐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成功地完成項目任務,著重提升了職業能力中的專業能力。這樣的實施過程讓學生獨立地獲取信息,獨立地制訂方案,獨立地決策,獨立地實施方案,通過一而再, 再而三的訓練,每當碰到新的任務時,就不再會束手無策了,大大提高了學生實際工作的能力,為其今后上崗與社會“接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四、利用過程項目評價,培養學生交流合作等社會能力
項目教學的評價在于過程而不在于結果,在項目教學中要對學生的項目完成情況作實時評價。在項目教學評價內容上,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要關注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創新精神和職業能力的發展,以及學生的學習態度、人際交往能力、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和積極情感體驗等方面的發展。這樣的評價能讓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學生體會到了動手實踐和學習的快樂。通過小組成員的協作,也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從而為學生將來適應職業需求奠定良好的基礎。在項目教學中,主要是根據每個學生在該項活動中的參與程度、所起的作用、合作能力、成果及創新點等進行評價,同時結合作品標準、時間標準、操作標準進行全面、公正、客觀的衡量。既要注重學生的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又要特別注意引導、表揚學生的創新精神及合作意識。
有理由相信,只要我們在實訓教學過程中大膽實踐、勇于創新,精心設計各種“項目”,努力創設互動合作、探究創新的愉快學習情境,就一定能提高中職計算機實訓課堂的教學效果,進而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增強綜合運用能力,在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職業能力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陸愈華.計算機學科項目教學實施研究[J].職教通訊,2011(14)
[2]卞華珍.基于項目教學的《計算機文化基礎》課改探索.科技資訊,2010
一、普通中學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制度化
為了進一步推動普通中學學生綜合實踐活動在職業中學的開展,實施制度化管理勢在必行。目前雖說已有5所高中校每年固定來我校開展學生綜合實踐活動,但每次的時間安排、班級安排、內容安排仍要經過多次反復協商才能最終敲定,存在一定的隨意性和可變性。應該進行整體規劃設計,制定《常熟市中學生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方案》《常熟市中學生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規范》,推動綜合實踐課程實施進入深層次,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制度化、常態化和規范化。一是定人員,確定初中或高中指定年級的學生必須參加此項活動,并作為相關成績的考核依據;二是定時間,明確在假期或其他合適的時間有計劃地組織,這樣各相關學校也能在整個教學周期中有計劃地安排這一項工作。
二、普通中學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精細化
實踐活動開始前要制訂實施計劃和安全預案,對重要的環節和內容進行具體設計和細致分工;活動過程中有過程記錄,根據實際情況對操作過程及時調整,注意經驗的積累和提煉;活動結束后要小組討論、匯總分析、總結反思,撰寫心得體會或活動報告,建立成果(教學設計、課例、敘事、課題、報告等)分類資源庫和案例庫。
在師資配備、經費管理、時間協調、場地安排等各方面均要有具體的方案,切實制定從事綜合實踐活動教師的工作量計算和考核標準。通過觀摩、評課等形式來指導和督促教師的工作,通過專題性展示活動進行成果推廣和階段性總結。配備綜合實踐活動專職教師和兼職教研員,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調研,既重視活動效果,又關注過程評價。
三、普通中學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項目化
在幾年的實踐中我們深刻體會到,綜合實踐活動的項目開發是實現活動目標的基礎工作和核心工作,在項目的選擇上除了要具有代表性、符合學生心理、與學生學習和生活密切相關外,更要注重項目的實用性、觀賞性和技術的通用性,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為主要目的,這也是組織好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環節。從我們目前已開發的綜合實踐項目來看,有些已具有一定的項目化,例如鉗工項目的小榔頭,電子項目的門鈴、感應燈,烹飪項目的小點心,服裝項目的手機袋、飾品袋,園藝項目的盆栽,插花項目的藝術花籃等。但也有一些項目缺乏實際產品的支撐,例如財務、營銷類項目,學生動手技能鍛煉較少,這就需要指導教師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不斷開發創新,并能形成一套操作性強、學生參與度高、能受到普遍歡迎的綜合實踐校本教材。
四、普通中學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導向性
關鍵詞:POS;特色課程;職業教育;課程計劃
美國POS(Programs of study)又稱職業路徑項目,是美國聯邦政府致力于改善中學與中學后教育,使其更好地滿足全球化經濟發展的需求,從而為走向成年的美國青年提供的連貫的路徑。POS通過分析勞動力市場的需求狀況,提供面向中學及中學后的課程。
一、POS特色課程
POS特色課程主要是融入職業教育中的數學教學(Math-in-CTE)和融入職業教育中的文學教學(Literacy-in-CTE)。
1.融入職業教育中的數學教學
通過將職業教育中數學教學的科學性融入課堂實踐中,從而整合形成專業的發展模式。該模式是通過一年時間讓各州的職業教育教師與數學老師形成搭檔,共同探討該州的職業教育課程,從而找出職業教育與數學概念的交集,最終形成課程地圖、制訂課程計劃。在職業教育教師準備上課之前,他們會定期與他們搭檔的數學教師見面交流,不斷改進職業教育課程。在職業教育教師和團隊中的數學教師共同交流如何提高數學學習效率的過程中,將數學教學融入職業教育之中。
(1)課程地圖
職業教育中融入的數學教學起始于課程地圖。課程地圖需要先由職業教育教師確認他們所教的職業教育的概念,然后和團隊的數學老師搭檔一起合作,辨認嵌入的數學十字路口,最終創建形成。一旦地圖完成,職業教育老師和搭檔的數學老師將從其中選擇一個或多個職業教育概念和相關的數學概念,發展成職業教育教案。
此外,課程地圖和相關教案包含職業教育、共同核心數學標準和選擇的職業集群區域的鏈接,通過鏈接查找,可實現為不同職業集群服務的課程地圖的共享。
(2)課程計劃
職業教育中的數學教學需要職業教育教師和團隊中數學老師先共同合作開發課程地圖,接著職業教育教師創建教學范圍和課程計劃,最終將職業教育概念和交叉的數學概念聯系起來,實現數學教學自然地嵌入職業教育課程。
2.融入職業教育中的文學教學
高技術要求的職業教育課程和高要求的勞動力市場對學生識字技能的需求變得越來越強烈。為了在職業和學術方面獲得成功,學生必須具備必要的知識技能,然而僅有三分之一的高中畢業生被認為是精通閱讀。為了解決這一困境,美國職業教育教師采用支架式教學策略促進學生的學習過程。
融入職業教育中的文學教學模式是基于數學教學專業模式的成功而創造出來的。該模式是由職業教育教師在他們的職業教育課程背景中融入有效的閱讀干預所形成的。這種融合意味著補充已經嵌入的、真實的職業教育的學習。通過共同分享他們的適應課程,職業教育教師還和有著相似內容領域的老師之間形成一個實踐社區。通過社區的教學實踐,幫助學生應對學習方面面臨的挑戰。
二、POS特色課程的創新
1.學生在獲得大學和職業準備所需的技術技能的基礎上能更好地提高他們的數學能力、讀寫能力
首先,在職業教育中融入數學、文學教學模式實踐過程中,職業教師需要先明確他們所教的職業教育的概念,保證達到職業教育的目標,這一做法保障了學生獲得所需的技術技能。在此基礎上,職業教育教師再與數學、文學相關專業的教師一起探討職業教育與數學、文學閱讀的概念交集,從交集處切入,將數學教學、閱讀技能訓練很好地融入職業教育中,通過課程地圖、課程計劃及特色課程在職業教育中的實施,實現了學生在獲得必需的職業技能的基礎上提高數學能力、閱讀能力。
2.職業教育教師與數學、文學相關專業教師的搭檔合作,為職業教育提供基礎上的數學、閱讀課程
首先,在課程設計準備的一年中,在職業教育教師與數學、文學教師的搭檔交流中,職業教師能了解到兩者教學的交融點,從而找出課程設計的出發點。其次,在職業教育教師正式上課之前,職業教師與數學、文學老師的定期見面,也能幫助職業教育教師更好地完善相關課程。
三、POS特色課程對我國職業教育課程的啟示
1.把握市場對人才質量的要求,制定相應的特色課程
由于歷史原因,我國目前的職業教育基本沿用普通教育的課程體系,許多教材、開設的課程都是直接復制普通教育,最終培養出的人才往往不能滿足勞動力市場的需求。通過對美國POS項目的介紹,我國可以借鑒其從市場需求出發,制定滿足相關人才培養要求的特色課程,讓學生真正實現職業技能與專業知識的交融學習。
2.加強職業教育教師與相關專業領域教師之間的交流合作,制定課程地圖、課程計劃
目前我國職業教育的課程設計和課程計劃仍然沿用“三段式”模式,第一學年公共課,第二學年專業基礎課,第三學年專業課。這一模式的弊端主要在于將公共課學習與專業課學習割裂開來,往往導致一會兒重公共課教育、輕視職業教育,一會兒又重職業技能學習、輕視公共課學習,總是不能保持公共教育與職業技能教育的平衡。美國POS項目的特色課程啟示我們可以通過職業教育教師與各專業領域教師的交流合作,找出兩者教學的交融點,從而制定課程地圖,完善課程計劃,實現職業教育中融入數學、文學等相關專業的教學,實現兩者的交融,最終使學生在獲得職業技能的同時,提高數學、文學等相關專業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