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工商管理類的培養目標范文

        工商管理類的培養目標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工商管理類的培養目標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工商管理類的培養目標

        第1篇:工商管理類的培養目標范文

        關鍵詞:企業工商管理;人才;應用能力;培養

        1.引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隨著高新技術產業的進步,其對企業工商管理人才的綜合素質和整體能力的要求無疑也在不斷提高,尤其是被當下視為企業生命的創新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在此背景下,培養和提升企業工商管理類人才的綜合素質和整體能力,已成為一個十分重要且需要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

        2.企業工商管理類人才應用能力培養的現狀

        2.1培養目標不明確

        我國在企業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目標上非常模糊,本身工商管理涉及面就比較廣,因此這就給許多企業在人才培養目標上造成許多誤區,使他們不知道該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另外,我國企業在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目標上定位普遍較高,都是企業高級管理專門人才,這種目標缺乏層次感,使得各種人才無法區分,也就無法發揮各自作用,也沒有區分理論和技術型人才,這種模糊的目標就造成管理人才對自我定位不明確,在實際工作中很難找到自己應有的位置,不利于工作開展,而且這種定位模式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市場需要,使得工商業管理人才進一步短缺,供需矛盾進一步激化。

        2.2企業的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存在明顯不足

        其一,由于將企業工商管理類人才定位為高級管理人才,忽略了人才的差異性。因此在課程設置上沒有特色,缺乏變動性,使得學習內容與市場需要不匹配,人才理論知識結構單一,缺少核心競爭力。其二,課程體系中實踐與理論的相互脫節現象嚴重,沒有充分吸收高校培養人才方面的經驗教訓。工商管理課程是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強調實用性、實踐性。雖然現行的課程安排有一定的社會實踐和生產實習,但由于種種原因,有針對性的、系統的設計和實際操作顯然不夠,造成被培養者的實際動手能力不強,職業崗位適應期相對緩慢、變長。其三是過于重視理論性知識。長久以來,企業對工商管理類人才的培養大多注重理論知識的灌輸。以理論知識為中心的課程體系,雖然課程內容繁雜,課時總量增加,但是人才的實際應用能力并沒有得到明顯增加,多是眼高手低,有想法沒辦法。總之,在課程體系的設置上,仍然受到高校的影響。

        2.3培養缺乏創新

        受傳統教育模式影響,傳統一對多的培養模式很難滿足現代企業工商管理人才創新能力的需要,而且灌輸式教學方式也越來越不能適應時代需要,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教學方式,很難培養出創新能力的人才,因為這很容易讓學生喪失自我意識,使學生自己動手和解決問題能力不足,社會組織能力也會變差,不利于團隊合作。而且學生又缺乏實踐教學,這就讓學生很難把自己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在實踐中相結合,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不能充分發揮自主創新意識,培養出的人才只會機械式的學習,這就不利于企業創新人才培養。

        3.提升企業工商管理類人才綜合能力的幾點思考

        3.1完善培養計劃

        在我們確定明確培養目標后就要制定完善的培養計劃,培養計劃是以市場需求為根本前提,要學習不同國家對于工商管理在課程上的設置,然后根據我國國情和各個管理部門職能要求設置培養課程。另外,針對培養計劃中存在的缺乏實踐能力的問題,在安排學生進行實踐同時,請一線優秀管理人員進行現場講解,以提高培養計劃的實用性。培養計劃還要與經濟發展和國家政策變化相適應,把一些相關學科和企業經營管理職能密切聯系起來,這樣可以提高企業人才培養計劃的適用性,實現多方面學科交叉,拓展管理人員知識面。

        3.2開發工商管理類人才的創新能力

        創新無論對于國家還是企業都是持續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因此現代高素質人才都必須具有創新能力,這對于工商管理類人才也不例外。企業要加強創新意識培養,不僅需要企業有一定政策支持,也需要企業領導者具備長遠眼光和學習精神,積極吸取國外先進管理經驗,利用現代信息化手段,積極建立信息共享平臺,使得一些先進理念和信息能夠及時在管理人員之間傳播,這對拓展他們視野,提高創新意識會有很大作用。

        3.3要準確定位企業工商管理類人才的培養目標

        為滿足理論研究和實踐工作需要,我國把人才培養分為學術型和應用型兩種類型。企業工商管理人才的作用也不外乎以下兩大方面作用:一是把脈經濟社會發展走向,研究企業的發展方向;一是在實戰中求生存,真刀真槍推進企業的發展。所以,企業在工商管理類人才的培養上也要有針對性。對主要從事理論研究、規劃企業發展的管理人才,要側重基本理論知識的培養,要求具有能以專業理論知識指導實踐的能力;而對主要以應用實戰為主的人才,則需要側重實踐能力的培養,要求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與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有具備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敏銳的洞察力和迅捷的應變力。

        結束語

        隨著經濟發展,企業競爭的不斷加劇,企業對工商管理類人才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企業對工商管理類人才應用能力培養一定要足夠重視,這樣才能保證管理人員跟上步伐,使我國企業在國際競爭中不斷提高競爭能力,為企業和國家帶來更大的利潤。

        參考文獻:

        [1]劉中艷,羅瓊,王歡芳.行業需求視角下工商管理專業嵌入式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6,06:94-96.

        [2]楊芳,李福英,袁園,郭白玉,羅玄.管理變革與應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學創新研究[J].當代教育論壇(綜合研究),2010,12:104-106.

        第2篇:工商管理類的培養目標范文

        一、中小企業管理類人才需求的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小企業迅速發展,已經成為國家經濟的柱石,對我國國民經濟的增長具有重要推動力量。無論在確保經濟平穩增長、優化產業結構,還是緩解就業壓力等方面,中小企業都正在發揮著越來越不可替代的生力軍作用。我國中小企業的數量已經占全國企業數量99%左右,其經營管理隊伍主要由三部分人員組成。小部分是從各類院校企業管理專業畢業的專業管理人員,具有較強的實踐經驗和專業水準;另一部分是企業在“跑業務”做“設計”提升上來的,雖工作經驗豐富但管理理念較缺乏;第三部分則是利用親屬關系、裙帶關系走上經營管理崗位的人員,這部分人員既缺乏管理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又沒有現代管理理念,但能完成一定的管理任務。3在整個企業管理隊伍中,只有一小部分是從各類院校企業管理專業畢業的專業管理人員,高職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對接缺口較大。而中小企業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也為高職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挑戰。

        二、高職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社會需求

        據有關調查顯示,高職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大部分都在中小企業中從事與基礎業務管理有關的工作,只有10%左右畢業生從事其他工作。4中小企業對工商管理人才的基礎技能及專業技能的訓練要求較高,目前高職工商管理專業教學逐漸呈現出無法滿足學生對技能提高要求的趨勢。工商管理類人才在職業崗位群選擇方面較廣,在對職業進行選擇的過程中不少學生會覺得迷茫失措。另一方面,不少企業認為剛畢業的高職工商管理類畢業生普遍比較自我,抗壓能力較差且比較缺乏吃苦耐勞精神,開拓創新能力方面也較為一般。中小企業對高職工商管理類畢業生的要求還包括忠實度、踏實度等。另外,企業單位普遍認為高職在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中應注意與企業實際需求接軌。教育部就高職教育的若干意見也明確指出,高職學校必須立足區域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在對人才培養目標明晰的基礎上,促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深化。

        三、高職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學中“分方向、分層次”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性

        “分方向”培養是指對接區域優勢產業,將行業特色并不明顯的經管社科類專業的人才培養進行細分,針對具體行業實施人才培養;“分層次”培養是指對接行業的崗位需求,根據生源特質實施不同規格人才的培養。H傳統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往往帶有大一統性質,這種培養方式則突破了傳統培養方式,對行業特征與崗位特征有充分體現,在尊重學生差異的同時,將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結合起來,是以人為本培養思想的踐行,對高職工商管理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人才培養的“分方向、分層次”有利于高職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教育部2006年16號文件《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提出,高職教育是高等教育發展的類型之一,肩負著對第一線需要高技能人才進行培養的重要使命,直接關系著我國諸多領域的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文件還指出,高等院校應對市場需求變化及時跟蹤,對區域、行業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主動適應,在學校辦學條件的基礎與前提下,對專業進行有針對性地調整和設置。0從這點來說,高等職業教育的社會責任就是培養國家產業發展所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無論從培養目標還是培養規格或培養內容來看,高職教育的生命力都根植在區域經濟社會中,高職教育必須以行業、企業為依托來實施人才培養,在對16號文件貫徹落實的過程中,工商管理類專業通過“分方向、分層次”人才培養方式實施,可進一步實現與社會需求一致的人才培養目標。

        其次“分方向、分層次”模式能夠為高職工商管理人才高質量就業提供基本保障。雖然工商管理類專業具有較大市場需求,但近年來就業調查數據顯示,很多畢業生就業離職率較高,畢業生薪資水平等數據在表現上普遍不夠理想。深究該種現象的產生,根本原因在于高職工商管理類人才特征不夠明顯,在核心競爭力方面比較欠缺。所以,對市場需求進行細分,根據地方經濟產業結構實施“分方向、分層次”培養是十分必要的。以具體行業為支撐,根據具體行業需求進行人才培養,能夠促進工商管理類專業畢業生培養質量的提高,實現就業市場上高職工商管理類專業的不可替代性,從而解決高職專業人才與企業的對接問題,為高職工商管理人才高質量就業提供基本保障。

        再次“分方向、分層次”模式將人才培養進一步具體化和細分,有利于解決高職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實踐教學組織困難。工商管理類專業具有比其它行業更加寬泛的就業行業,且沒有固定的程序化,使得實踐教學的設計與組織有一定難度。目前高職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方式鮮少對畢業生就業范圍進行細分。在這種缺乏細分的背景下,學生畢業后就會缺乏具體的崗位指向。而“分方向、分層次”在高職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學的應用,則可以在崗位需求分析的基礎上,將具有典型行業屬性的工作崗位分離出來,在教學中根據崗位特征強化重點教學,促使學生崗位工作能力的提高。

        四、高職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分方向、分層次”教學模式實施建議

        第一,對行業和企業類型進行分析定位,在此基礎上改善高職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教學組織與管理方式。對專業面向的行業進行分析定位主要是對高職院校所在區域主導行業做出分析,其分析指標除了行業產值外,還必須涵蓋發展前景等方面的分析,在全面掌握這些指標的基礎上可以設定一些行業作為高職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的目標行業。H不同規模和層次的企業對人才學歷能力要求存在比較明顯的差異,因此需要對企業進行類型的分類。從實際調查可以看出,大型企業的人才需求一般學歷要求為本科及以上,中小企業多數要求大專以上學歷。那么高職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即可定位于中小企業。在分析定位行業和企業類型后,還應相應地對教學組織和管理方式加以改善。已經明確了培養方向與層次后學校應打破原有教學組織體系,將“大鍋”培養改為“小灶”培養。可采取選修式教學組織,前期實施公共基礎課教學,后期讓學生對行業方向自愿選擇,最后一個學期引導學生對崗位進行選擇,并在這一階段針對目標崗位強化學生的工商管理職業技能實訓。

        第二,對工商管理類人才行業工作崗位、核心能力及核心課程進行定位。明確行業的企業類型后,在梳理企業崗位的基礎上,根據企業需求和高職工商管理類人才職業可發展性對崗位進行篩選,對最終的崗位加以確定。在定位了工商管理類人才行業工作崗位后,確定崗位核心能力,同時立足核心能力定位教育教學核心課程并在此基礎上做好對核心課程的設計。以市場營銷專業為例,在市場拓展崗位中,其要求的核心能力是業務拓展和銷售網絡維護,則核心課程設計應包含市場調查、客戶談判、客戶服務等;在市場督導崗位中,其要求的核心能力為終端人、場、貨的管理,則核心課程設計就應包含終端管理及營銷策劃實務等;當崗位定位為銷售工程師時,其要求的核心能力是客戶開發與銷售跟進,則核心課程設計應包含推銷與談判技巧、客戶管理等。

        第3篇:工商管理類的培養目標范文

        關鍵詞 實踐教學;工商管理類專業;獨立學院

        中圖分類號:G642.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5)23-0164-02

        1 獨立學院工商管理類專業進行實踐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獨立學院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決定了實踐教學必須改革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版)明確提出人才培養要“滿足社會多層次、多類型、多規格的復合型、應用型、創新型人才需求”。獨立學院工商管理類專業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與這一要求完全一致。但是,工商管理類專業的實踐教學環節相對薄弱,導致畢業生實踐能力差,大學生就業率低。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獨立學院實踐教學改革及創新十分必要。

        實踐性強的專業特點決定了實踐教學必須改革 從專業特點看,工商管理類專業是實踐性極強的專業,它產生于工商管理的實踐,又服務于工商管理的實踐。工商管理類專業的學生應當具備扎實的實踐操作本領以及較強的適應社會的能力,但目前獨立學院的畢業生普遍存在創新能力差、適應能力差、實踐能力差的“三差”現象。因此,針對工商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探索切實可行的實踐教學改革及創新策略就顯得十分迫切。

        國家的政策要求獨立學院的實踐教學必須進行改革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加強實驗室、校內外實習基地、課程教材等基本建設;深化教學改革,支持學生參與科學研究,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加強就業創業教育和就業指導服務;創立高校與科研院所、行業、企業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機制;嚴格教學管理;健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獨立學院的工商管理類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改革有了政策的指導。

        2 當前獨立學院工商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實踐教學的定位與人才培養定位尚未對接 工商管理類專業偏重于理論知識的講解,將實踐教學作為理論教學的補充,沒有形成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實踐課程與理論課程沒有科學的銜接,更缺乏有效的滲透和融合。在實踐環節開展過程中,學生真正動手參與的機會很少,難以系統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在實踐環節的經濟投入也很少,缺少必要的硬件設備和軟件。實踐環節作為理論教學的附屬品的定位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定位完全不能對接,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失去應有的意義。

        缺乏綜合性和創新性的實驗和實訓項目 工商管理類專業的實驗和實訓項目是實踐教學的有效形式,也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最佳方式。但是由于獨立學院對實踐教學改革的重視程度不夠、實驗室搭建平臺尚未構建、師資投入的局限等原因,導致工商管理類專業缺少綜合性和創新性的實驗和實訓項目。

        實踐教學基地的教學效果不理想 工商管理類專業設計了認識實習、頂崗實習和畢業實習等實踐環節,這些實習主要在實踐教學基地完成。實際上,認識實習以參觀為主,缺乏深入合作;畢業實習通常和就業崗位相關聯,許多獨立學院讓學生自己聯系實習單位,采用分散實習的方式,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時間較長的頂崗實習和畢業實習,學生難以在一個單位完成全部實習過程,往往需要聯系多個單位,導致學校難以跟蹤實習效果和保證實習質量。

        缺少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環節 工商管理類專業的很多學生覺得理論課很虛,難以抓住專業的精髓,就業和未來的發展目標不明確。從專業發展的角度來說,創新與創業教育的戰略思想是解決這一問題的突破口。但是創新與創業教育與工商管理類的專業教育尚未很好地融合,沒有形成科學的、成型的體系。同時,對于創新和創業教育也沒有形成可行的質量評價體系。

        3 獨立學院工商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及創新策略

        明確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 人才培養目標是人才培養的頂層設計,在人才培養中起著統領和主導作用,合理確定人才培養目標是人才培養的關鍵。獨立學院工商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設計應根據國家本科人才培養標準、社會經濟發展及行業需要、培養目標定位和學生實際,合理確定實踐環節的培養目標,充分體現人才培養特色。

        轉變實踐教學的教育觀念 獨立學院的辦學特點要求必須重視教育思想觀念的先導作用,把對實踐教學的認識提升到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高度。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以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為核心,將重視能力教育、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的“三合一”人才培養觀念貫徹落實于實踐教學改革和創新的過程中。成熟的實踐教學教育觀念,為構建科學可行的實踐教學體系,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提供了指導,奠定了基礎。

        根據工商管理類專業的特點構建實踐教學體系 工商管理類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可以設計成基礎實踐、專業實踐和綜合實踐三個層次:基礎實踐培養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專業實踐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方法和思維方式;綜合實踐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每個層次可以分解為若干模塊,不同的專業可從中選取不同的模塊,選取的模塊統一于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實踐教學環節包括軍訓與入學教育、創新與創業教育、義務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實踐、各類課程實驗、各類課程設計、各類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畢業教育等。

        構建實踐教學平臺

        1)構建“政產學研用”互動合作機制。獨立學院要積極爭取政策上的支持,充分利用政府對企事業單位的影響,構建“政產學研用”實踐教育平臺。學校聯合企業共同開發實踐項目,構建與產業發展相適應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學校以核心專業為優勢,依據市場需求,與企業進行聯合研發并將成果直接轉化為生產力。“政產學研用”平臺的構建是獨立學院實踐教學發展的可行目標。

        2)加強實習基地和實驗室建設。學校嘗試采用在職培訓、聯合培養和挖掘校友資源等形式,拓寬實習基地范圍和數量;通過與行業部門和地方企業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構成完善的實習教學平臺;建立校內教學實驗中心和綜合性專業實驗室,提高實驗室綜合利用率;引進各種資源完善實驗室硬件設備和軟件,并及時更新,滿足學生對實習實訓、學科競賽和行業模擬環境等的需求。

        3)構建學生創新創業平臺。學校成立創新創業教育教研室,開設創業基礎等公共必修課;搭建學生自主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利用大學生“科創杯”“挑戰杯”等比賽、學校“大學生創業教育基地”、社團活動以及社會實踐等創新平臺,自主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培養創新創業能力[1];構建“企業高管進校園”“校友講堂”“創業講堂”等創新創業教育平臺;設立專項支持經費或者獎勵基金,推動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的開展。

        4)創建教師實踐能力提升平臺和機制,采用多種途徑培養“雙師型”教師。首先,采用“請進來和走出去”的培養方式,把企業職業經理人“請進來”,作為學校的兼職教師,負責培訓教師和指導學生;讓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走出去”,到相關單位頂崗工作,學以致用,既能積累實踐經驗,又能提升教學水平。在招聘新教師時,優先引進有工作經驗的。同時,為教師創造機會參與專業實踐培訓,并給予經濟補償和獎勵,提升實踐教師隊伍的業務水平和研究能力。

        加強實踐教學管理,建立健全保障體系

        1)改革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在教學方法改革中,以現場教學和研討式教學為主,讓學生身臨其境,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進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新性。改變考核方式,轉換考核重點,以考核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和創新性思維為主,改變傳統的唯一標準答案的評價方式。校內的實踐活動可以采取筆試、答辯、作業、報告、團隊績效考核等多種考核方式;校外實踐活動以實習產生的實際效果作為考核內容,嚴格按照評價標準進行考核。

        2)加強實踐教學過程管理。學生進入企業開展實踐活動,須自愿簽訂學校、企業、學生三方協議。采取“雙導師制”,校內導師由專職專任教師擔任,全面負責學生的教學指導和答疑等;校外導師由企業管理者或者技術人員擔任,負責企業內實習的全部事宜,包括實習內容設計和技術指導等。采用導師反饋、不定期電話或者到崗查詢等方式加強實踐教學過程管理,通過動態監控,記錄學生的表現,既能作為實踐環節成績評定的依據,又能提升實踐教學質量。

        4 總結

        獨立學院工商管理類專業只有在應用型人才培養這一目標指引下,對現有的實踐教學體系進行改革及創新,才能培養出滿足市場需求的人才,才能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中取勝。獨立學院要加強管理過程,保證實踐教學改革和創新策略的實施效果。

        第4篇:工商管理類的培養目標范文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培養;途徑

        中圖分類號:C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18(2012)05-0179-01

        一、我國應用型工商管理專業培養方案存在的問題

        (一)培養目標不適合時展的需要

        國內很多獨立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培養目標大體是要培養具備企業管理、經濟、法律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工商企業、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從事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顯然,這種定位是照搬母校培養方案的結果。獨立學院培養應用型工商管理專業人才,應該按照市場需求,培養適應現代企業管理要求、有較強動手能力、能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型人才。這種應用型人才,和高職高專學生比,有更強的理論知識體系;和研究型大學的學生比,更偏重實踐操作能力。為此,獨立學院應充分調研用人單位對人才需求情況,有的放矢,使自己培養的學生更適合社會的需要。

        (二)課程體系陳舊

        獨立學院的培養方案一般是照搬母校已有的培養方案。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往培養方案涉及的課程體系顯得陳舊落后,不能適應新形勢經濟發展的要求。

        所以,對課程體系設置進行改革勢在必行。獨立學院的工商管理類人才應更注重實踐性和應用性。在新形勢下,傳統的工商管理專業培養方案存在重理論輕實踐、課程設計不合理等弊端。實踐課的比重偏低且效果不佳,最終將導致學生學習理論知識時難以理解或者有理論知識卻缺乏運用機會的后果。

        (三)教學方式呆板

        現有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方式還是以理論講解為主,教學中過分強調理論的推導和演變。課堂式的教學往往忽視學生的個性,導致學生缺乏求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得培養出來的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的社會實踐能力、環境適應能力、溝通能力和創新能力等綜合能力較差。考核方式上,現有工商管理專業一般是以期末考試為主,平時成績占有一定比例。平時成績視考勤、課堂表現和作業完成情況而定。學生習慣平時懶散放松、期末抓緊突擊,雖然有時也能取得較好分數,但實際上對這門課程缺乏理解,更談不上知識體系的構建。

        二、加強企業工商管理類人才應用能力培養的途徑

        (一)調整培養目標

        盡管由于高等教育大眾化,近年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形勢較為嚴峻,但獨立學院對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不能急功近利,要在實踐中逐漸摸索出獨立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初次就業時一般都處在基層管理者的崗位上。只有在工作中不斷的繼續學習管理知識、深化管理理論、總結管理經驗,才有可能成長為工商企業里的中層乃至高層管理者。因此,學校除應注重對學生理論知識的教育外,更應該在能力、素質方面提出更高要求,使學生的專業知識、業務水平、學習能力、分析能力、決策能力及個人修養和個性發展方面得到全面發展。

        (二)調整專業課程的設置

        一方面要合理安排好文化課和專業課的比例、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技能課的比例,減少必修課,增加選修課;另一方面要根據社會的需要進行課程改革,把社會的需求和學生的需求有機結合,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具體的做法是:選擇一部分畢業生進行詳細跟蹤調查,掌握社會對人才知識結構的需求及變化信息,從而設置相應的專業模塊,使該專業的課程體系與社會需求相適應。在課程管理上,必須突出強調一點:那就是要高度關注各職業領域最新的變化,并將這些最新的變化內容在教材中及時體現,以改變過去那種教材內容嚴重滯后的現象。

        (三)改進教學方法

        改變以往“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引入能夠培養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應用能力的教學方法,如案例教學法、模擬教學法、項目教學法等。其中,案例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坐在教室里就能感受實踐,具有啟發性,是能夠提高學生的決策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教學方法。為達到理想的案例教學效果,一方面學校需要加強案例教學教師的培訓,完善案例教學教師管理體系;另一方面,需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以提升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具體來講,案例教學應選擇有行業單位工作經驗或對行業單位內部管理較為熟悉的優秀教師進行講授,采取公開課的形式,為管理類其他教師提供學習的機會;案例教學教師可以由不同專業的優秀教師擔任,增加經濟管理學院與行業專業教師的溝通與交流,拓寬知識面,深入開展案例教學工作;案例的采集工作很關鍵,需綜合考慮,本著科學性、適應性的原則,選取國內外有關行業行業的經典案例;學校需建立有效的教師激勵機制,鼓勵教師參與案例教學工作;課堂教學采用“互動式”,充分給予學生討論的時間,讓他們在交流中學會合作,學會換位思考,培養基本的管理思維,提高適應性。

        (四)廣泛開展實踐性教學

        首先是加強自身實踐環節的學習,訓練與總結。從實踐中來,把這些企業“鮮活”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使學生身臨其境,學生們稱之為“時尚知識”。從而,得出經驗,首先講授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師必須參加企業實際運作的實踐。其次是加強課堂實踐環節的訓練。在工商管理專業教學中,本已有成熟的課堂實踐環節教法,即MBA的案例教學法,在教學中往往還采用傳統的理論灌輸法,其結果必然是理論與實踐相脫節,教師滿堂灌,學生不愿學,為考試而教,為考試而學。

        三、結束語

        總之,培養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應用型管理人才;圍繞人才培養目標設置課程體系;將實踐教學與課程體系建設相輔相承,合二為一是提高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應用能力必要條件。

        參考文獻:

        \[1\]郭際,陳斐,陽毅.以就業為導向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以工商管理專業為例\[J\].徐州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6).

        第5篇:工商管理類的培養目標范文

        1.1高職院校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缺乏特色

        縱觀高職院校工商管理類專業,既有傳統專業,也有符合當前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新型專業,但總歸來說,與本科院校的專業設置基本相似。雖然當前對高職工商管理類專業學生的培養越來越重視應用性和實踐性,但由于各院校培養的畢業生基本相似,專業特色不明顯,高職學生在就業時,受到地方院校品牌的影響,與名牌大學相關專業的畢業生相比,還是處于弱勢,缺乏競爭力。

        1.2課程設置以專業課為主,教學過程以課堂理論講授為主

        高職工商管理類專業課程設置應體現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為根本任務,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雖然當前高職教育越來越重視“能力本位”,在教學中除了注重理論教學外,也有意識有計劃的加大實踐教學環節,但以目前的情況來看,課程設置還是以專業理論課為主,教學過程也還是以課堂理論講授為主。

        1.3高職工商管理類專業缺乏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

        高職工商管理類專業相對本科院校來說,缺乏專業特色,學校相對來說比較重視職業技能的培養,而對于企業比較看重的,比如誠信、合作精神、創新品質等職業道德、職業意識類非專業職業素養,往往學校的教育比較缺乏。

        2、高職工商管理類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的現狀

        素養是人通過長期的學習和實踐在某一方面所達到的高度。它是一個后天的教化和培養的動態過程。職業素養是指職業人在職場立足和發展應具備的綜合素質能力。專業技能是必需的,但很多時候職業素養往往在職場上能起到關鍵作用。相關部門調查數據顯示,對于高職工商管理類專業畢業生基礎知識方面,受用人單位重視的知識的前幾位分別是:管理學、思想道德修養、計算機基礎、英語、經濟學、基礎會計和、財務管理。企業重視的高職工商管理類專業畢業生的素質包括:良好的協調和溝通能力、吃苦耐勞奉獻精神、團結友愛團隊合作精神等、自學能力、領悟與反應能力、創新能力,道德品質高尚和獨立工作能力等。從以上調查可以看出,企業對于高職學生選擇中,越來越看重學生的職業素養。當前,高職工商管理類專業學生的職業素養問題主要表現為:

        2.1職業意識淡薄。

        高職教育屬于高等教育,也是一種職業教育,一切教學工作應該是以培養學生相應領域所需要的能力為出發點,以學生就業為導向。高職工商管理類專業由于專業特色不突出,教學環節中還是理論教學居多,學生進入學校后,缺乏對企業的感性認識,對職業崗位的認識、理解和適應滯后,職業意識不強。

        2.2職業發展方向模糊。

        高職工商管理類專業學生大多數沒有自己的職業規劃,對自己將來從事什么職業、進入什么樣的公司也沒有自己的想法,更不多說中長期目標。部分學生甚至臨近畢業,都沒有想清楚自己要去什么樣的企業,只是走一步算一步。在當前,每年高校畢業生數量如此多的大環境下,大學生普遍就業比較困難,高職工商管理類專業的學生大多也選擇了“先就業再擇業”。

        2.3職業適應能力差。

        高職工商管理類專業的學生很多畢業后行業適應能力差,吃苦意思弱,頻繁跳槽。高職工商管理類學生應具備的特質之一就是對崗位的適應力和可持續發展,這也是企業對這類專業學生比較重視的素質之一。不少學生由于缺乏職業認識和體驗,缺乏綜合素質的培養,進入一個行業后,不能較快適應崗位,更不能應對工作內容的變化。

        2.4交流合作意識不強。

        高職工商管理類專業的很多崗位需要從業者具有交流、合作的意識,服務意識,團隊分工協作意識,但我們的學生很多在學校由于參與集體活動不多,加上很多又是獨生子女,成長環境相對獨立,缺乏與別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2.5創新精神缺乏。

        高職工商管理類專業學生在校學習三年,雖然經過教學改革,越來越重視教學的應用性和實踐性,但是大部分還是以理論教學為基礎,教學空間較為封閉,教學方法較為僵化,學生在這種環境中也相應的缺乏創新精神。由于學生在學校里沒有進行創新、創意的探索,在工作中也很難有創新的工作方法。總體來說,高職工商管理類專業由于專業優勢不突出,高校在著重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同時更應注重非專業的職業素養的養成。

        3、高職工商管理類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

        高職工商管理類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的缺失,究其原因主要集中在培養目標定位層面、課程設置層面、實踐技能訓練和校園文化建設層面。高職工商管理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的提高必須從專業建設層面入手,同時,高職院校應多增加培育學生職業素養的有效載體,讓學生能多渠道地參與到具有職業內涵和特色的各類活動中去,對職業、職場有必要的了解和體驗,從而提升自身職業素養。

        3.1準確定位培養目標

        高職工商管理類專業培養目標的定位應該準確,這直接關系到所培養人才的質量。高職教育應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高職工商管理類專業的培養目標應定位在培養適應現代管理需要的,具備從事管理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直接面向生產第一線的應用型管理人才。這樣定位既使職業院校的畢業生區別于本科生,又有利于培養以實踐性、職業性為取向的管理人才。

        3.2優化課程體系結構

        高職教育應以就業為導向,學生除了專業學習以外,還應該包括職業素養培養。基于這個基本的認識,高職工商管理類專業學生的培養,除了個體智力與能力的培養外,還要提升和重建學生的職業世界,加強人文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內在的、隱性的職業素養。因此,課程體系設置中,應體現高職學生的基本職業素養的培養和開發。除了現有的思想道德修養、法律基礎等零星課程以外,應開設專門的職業素養課程,向學生完整的呈現職業素養知識體系,包括大學生職業素養、高職生職業生涯規劃、高職生職業指導、創新思維等。另外,高職院校應把人文課程作為選修課來豐富、發展校園文化活動,推動文明和諧的校園建設,比如文學、書法、音樂等,從而提高學生人文素養和培養良好的個性心理素養。除了人文社科課程體現職業素養外,高職工商管理類專業課程也應體現職業素養,把職業素養納入到教學計劃當中,在理論課程和實訓課程的教學中得以體現。

        3.3結合實踐技能訓練

        高職教育中的實踐技能訓練一直都是比較重視的環節。作為工商管理類專業的學生,大都要求其具有較強的開拓創新能力、應變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和說服能力,這些能力素質往往需要大量的實踐環節和實習工作加以鍛煉和培養。而企業所更看重的學生的吃苦耐勞的精神、團隊合作意識等也能在實踐技能訓練環節中很好的培養起來。高等職業教育中的實踐技能訓練教學同時也是對學生進行職業素養培養的核心環節。所以,高職工商管理類專業除了注重專業理論教學外,也應加大了實踐教學環節的力度。高職工商管理類專業的實踐教學環節應該包括:課程實訓、模擬實訓、綜合實訓、畢業實習和職業資格證書等。

        3.4建設校園文化

        第6篇:工商管理類的培養目標范文

        關鍵詞:教師;工商管理;應用型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22-0280-02

        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的建設以形成有利于多樣化創新人才成長的培養體系,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推進人才培養模式的綜合改革,探索教學理念、培養模式和管理機制的全方位創新。培養創新人才,必然要有創新教育;要有創新教育,必然要有能夠提供創新教育模式的教師。教師是教學的主體,提高教師素質,無異于堅實人才培養的基石。而這其中,對青年教師的素質培養,又是打牢這座基石的強心劑。

        根據教育部高教司的有關統計資料,2008年全國普通高校專任教師123.75萬人,其中30歲以下教師35.75萬人,31~35歲教師23.37萬人。35歲以下教師占教師總數的47.78%。就管理類而言,全國普通高校管理類教師共有8.57萬人,其中中級以下職稱(包括中級職稱)共5.64萬人,占到總數的63.72%。如何提高青年教師的專業教學能力和管理實踐技能,是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面臨的重要問題。只有不斷提高青年教師素質,才能確保整個教學團隊教學實踐水平的不斷提高,使創新教育的實施得到切實保障。針對這一問題,聯系地方普通高校建設應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的實際情況,談談筆者的看法。

        一、對人才培養目標的理解

        “應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是人才培養創新模式之一,旨在深入推進應用型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把培養應用型人才作為辦學目標,這是由普通高校自身條件和社會需求狀況決定的。

        首先,國家重點建設大學針對國家經濟發展和國際競爭需要,著力培養高層次、國際化經濟管理人才,而地方性高等學校應從區域經濟和行業發展的需要出發,著力培養復合型、應用型經濟管理人才,應以培養應用型工商管理類人才為辦學目標。其次,隨著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以及民營企業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高校工商管理類學生進入到民營企業工作。據教育部高教司的調查報告顯示,全國高校經濟類、工商管理類的學生選擇到三資企業就業的人數比例最高,達到64.8%。

        企業需要基礎理論扎實、創新型的高層次戰略管理人才,但更需要的是能夠全面展開管理工作,能夠解決實際問題,具有一定操作性的技能管理人才。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民營企業得到迅速發展,但在管理上還處于傳統方式階段。一些企業的決策者因創業而成為管理者,他們中大多數缺乏現代企業管理知識,多采取傳統的方式管理企業,管理水平不高 [1]。因此,對于民營企業而言,他們需要的是具備現代企業管理知識和技術,幫助企業解決管理當中實際問題的實用型人才。因而地方普通高校在人才培養上要突出服務地方的特色,以培養適應地區經濟發展的應用型管理人才為己任。

        青年教師要清楚的了解本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中國80%以上的高校都在辦財經,分別開設了相關專業。但不同地區,不同層次和類型學校的培養目標各不相同,以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多樣化需求。社會需求的多樣化特征,要求各高校應根據各自的辦學條件、特點和社會需求,進一步科學定位,努力辦出特色。基于此,青年教師對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目標的了解不僅是普遍層次上要求,應針對培養應用型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目標,設計教學目標、教學手段和方法。

        二、理論教學與社會實踐的雙向交流

        根據教育部高教司的調查報告,近幾年來,中國普通高校經濟學類和工商管理類本科專業人才培養規模越來越大,專業點由1998年的1 276個猛增至2004年的2 866個,500多所本科院校開設了經濟學類和工商管理類本科專業,占全部本科院校的80%以上。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隨著高校工商管理類院系的急劇擴張,青年教師在整個教師隊伍當中所占比重越來越大。現代高校青年教師基本上都受過系統的研究生教育,而中國研究生教育主要偏向學術型人才的培養,具有研究生學歷的青年教師大多專業理論知識扎實,科研能力較強,教學實踐能力較弱。這種從學校到學校的教師培養模式,使得經管類青年教師對經濟社會和企業管理的實際了解甚少,更缺乏實際管理的經歷和經驗,這在工商管理類教學上是極大的不足。比如講授市場營銷實務課程的教師,有一個很明顯的缺陷是,很多教師沒有真正接觸過營銷策劃的實踐工作,沒有深入到企業做過具體的營銷策劃,結果常常是營銷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反映在教學上則是對營銷原理簡單、機械的運用,不注重對學生操作技能、綜合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畢業后到企業從事營銷工作時,發現學校學的那些理論與現在的工作怎么也聯系不上,找不到理論與工作的契合點,無從下手。而企業通過學校招聘來的學生,遲遲不能進入工作狀態,為企業帶不來實實在在的效益,并且還要花費大量精力對新近人員進行培訓,如此企業付出了成本卻產生不了人才效益,企業也很不滿意。

        要解決這個問題,筆者認為,青年教師要從自身方面找原因。第一,提高青年教師的社會服務意識。通過社會服務,不僅使青年教師將專業前沿理論應用于實踐,更能使青年教師從實踐當中獲取書本以外的知識和經驗。到企業參加實踐活動,將書本上的理論和企業的實際運營管理結合起來,認真思考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聯系。第二,企業常常從高校請一些經營管理方面的專家到企業,對中高層管理人員進行培訓,而有一些在企業經營管理實踐上有一定建樹的人卻很少有機會走上教學一線,高校與企業間沒有建立一套雙向溝通、交流機制。作為培養應用型工商管理類人才的高校而言,讓富有實踐經驗的企業管理決策者走上講臺,讓這些企業管理者現身說法,就企業管理熱點問題與成功經驗舉行系列講座,與學生交流實踐經驗是非常必要的。青年教師也應該與這些實戰者多溝通交流,由此在案例教學中就不僅僅局限在那些缺乏現實感的案例中,更能從貼合中國現代企業管理發展實際的案例出發,分析和解決當代企業管理當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從而豐富實踐教學的素材,加深學生對理論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關心企業實際問題的積極性,極大地豐富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教師實踐教學的能力。

        三、教學手段的豐富――軟件教學

        課堂教學和案例教學是工商管理專業采用的一般教學方法,這種方法能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有計劃、有目的地借助各種教學手段,傳授給學生較多的有關各種現象和過程的知識信息,并且通用性強,一堂講授課的內容常常是通用的,可以通過增加或刪除其中的某些內容以適應教材和學習者的變化。但是,講授法是一種單向的信息傳輸方式,容易造成學生思維和學習的被動,不能使學生直接體驗知識。要培養應用型人才,必須使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進行應用實踐,掌握從事管理類工作的基本技能。實驗教學則成為達成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 [2]。例如加強學生對管理信息系統、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和會計等相關軟件進行學習。使學生學會最大限度的利用現代計算機及網絡通訊技術對企業進行信息化管理,通過計算機軟件對企業各種資源進行調查了解、建立數據、加工處理并編制成各種信息資料,以便進行正確的決策,不斷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

        軟件實驗教學是工商管理專業的重要教學環節,通過對軟件操作方法、運作流程等方面的實際演練與學習,從而達到使學生將自己所學到的理論知識進行應用實踐,從而進行從理論到實踐的技能和科學研究方法的訓練,鞏固其在課堂上所學書本知識,加深對管理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的理解,掌握從事管理活動的基本技能,并運用相關理論處理一些實際問題。同時,通過實踐教學活動,拓寬學生的知識領域,鍛煉學生的實踐技能,培養科學嚴謹、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3]。

        筆者認為,青年教師應加強對工商管理類相關軟件的學習,并在教學過程當中應盡量增加實驗環節,只有教師能更多的參與到實驗教學中來,學生才可能重視并更好地掌握相關軟件的學習,更好的掌握現代化的管理工具,適應現代化企業管理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周清.西部民營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的理性思考[J].蘭州商學院學報,2003,(6):77.

        [2]冼萍,馮慶革,吳烈善,唐艷葵.立足區域經濟發展,構建人才培養體系[J].廣西大學學報,2007,(9):410.

        [3]朱景林.論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的建設[J].中國成人教育,2008,(5).

        Discussion About the Effect of Young Teschers to Training Model of Utility Business Management Personnel

        LU Rui

        (The Department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Baoj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Baoji 721013,China)

        第7篇:工商管理類的培養目標范文

            1.目標不明確

            當前,在我國企業中的工商管理人才通常被定義為企業的高級管理人才。這樣籠統定性沒有將企業理論性人才與應用性人才分別開來,導致實際工作的開展面臨著一定的困難。在我國高等教育發展中,傳統的精英教育逐漸發展為大眾化教育,工商企業管理人才的應用能力與企業的需求日益矛盾。因此,工商企業管理人才的定位與市場經濟不符合,嚴重影響力現代企業發展。

            2.課程體系存有缺陷

            企業工商管理的課程體系存在著先天性的缺陷。首先,在具體的培養方式上,知識結構單一,沒有核心力;其次,理論培養與實踐培養脫節,盡管有一定的實習活動,但是系統設計與操作還不夠,導致了工商管理人員在應用能力方面的先天性不足。第三,過于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培養往往只注重傳授國內外相對先進的管理理念,培養出的人才通常只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應用能力明顯不夠。

            3.創新能力培養較少

            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只重視理論傳授,對于基本創新能力的開發很容易被忽略。企業在市場中競爭和發展,是非常需要工商管理人才發揮自己的創新能力的。企業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夠獲取更大的利益空間,最終實現現代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企業工商管理類人才應用能力培養的措施

            1.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企業在市場中競爭須要將企業工商管理類的人才細分成理論型人才與應用型人才。企業要根據自身發展需要,確定需要哪種類型人才,進而確定不同的培養目標。首先,如果是理論型的人才,那么要重點學習國內外在該領域的先進管理理念,最終實現創新理念對實踐工作的指導。其次,如果是應用型的人才,那么要重點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實踐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2.制定科學的人才培養計劃

            首先,要設置出人才培養的科學課程。根據企業中從事生產經營一線工作的管理人才的實際能力需要,以及創新需求等進行目標性人才的培養。可以將沒有必要的學科做適當的刪減,主要設置一些專項課程。其次,要建立一些交叉性學科,著眼于綜合管理人才的培養。建立復合型人才的培養計劃,可以將相關學科專業教學與企業管理教學聯系在一起。教學過程中還應該適當加入一些輔助學科,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其日后工作效率的提高奠定堅實基礎。最后,要建立起系統的模塊化的教學模式。因為人才在企業中的分工不同,須要將學科與專業進行劃分,所以模塊化的人才培養尤為重要,只有實現模塊化教學才能使學生勝任以后的工作。

        第8篇:工商管理類的培養目標范文

         

        一、地方綜合性大學工商管理類專業教育的現狀與問題學研究,發展尖端科技,培養高層次、創新型、適應地方需求的人才,集中本地力量重點發展建設的學科門類比較齊全的大學。改革開放后,特別是入世三年來,我國地方綜合性大學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己有了長足的進步,主要表現在:(1)開設工商管理類專業的地方綜合性大學數量大大増加,在校學生和應屆畢業生人數都有了很大的増加;(2)工商管理教育的專業學科設置得到了很好的調整和優化,許多地方綜合性大學根據經濟發展和市場需求先后増設了人力資源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工程管理等新型管理專業,及時滿足了地方經濟建采用了與國際接軌和符合現代經濟特點的新課程和更注重實踐的案例教學等教學方法,教學效果明顯提高。以典型的地方綜合性大學一南昌大學為例,該校從1984年開始,設置管理專業(國民經濟管理),在20年的辦學過程中,管理類專業擴大到7個,為地方及社會培養了一大批管理人才,其中一部分己成為江西省乃至全國工商管理界的中堅力量。

         

        但是,應該看到,隨著經濟體制改革和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加入WTO后市場對管理人才需求的變化,地方綜合性大學工商管理類專業面臨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嚴峻的競爭與挑戰。筆者將以南昌大學為例,分析工商管理類專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師資力量不強

         

        高校之間的競爭主要是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競爭,其中最關鍵的是師資力量的競爭。在南昌大學經濟管理學院,40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占2/3,其中多數有碩士學位或研究生學歷,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僅有2名,還有12名在讀博士,教師隊伍中的高學歷者尚不多。最為突出的問題是缺少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學術骨干后繼乏人。除了年齡結構和學歷結構不盡合理之外,還有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不合理的問題。不少青年教師的知識結構單一,既沒有組織和從事大型科研項目的水平與能力,又缺少工商管理的實踐經驗,反映在教學過程中,就是講普遍原則多、定量推導多、“務虛”的內容多,而講具體方法少、實際業務少,所授知識的實用性不強,即使有少量的案例教學,也與現實結合不夠,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缺乏有效的途徑和手段,對于管理人才非智力因素(如意志、信心、膽略、風險意識等)的培養更是不夠重視。

         

        (二)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手段落后

         

        隨著企業改革的深化和宏觀經濟體制改革的完善,我國工商管理的實踐發生了重大變化,而管理專業教學卻明顯落后,除課程設置外,教材和教學內容陳舊的問題相當突出。在教學手段方面,不少老師還是‘黑板+粉筆”,屬于課堂注入式的傳統教學模式。盡管企業管理、市場營銷、企業財務管理等課程的多媒體教學及模擬實驗室己經建成,但教師充分利用實驗室功能進行計算機輔助教學的還不多。

         

        (三)缺少與地方經濟和企業的緊密聯系,實踐性環節的效果不夠理想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畢業生就業主要靠國家計劃分配。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畢業生大多數要自主擇業,特別是欠發達地區的大學畢業生,缺乏為地方經濟服務的觀念,畢業后都想到沿海地區就業,當地企業也不愿意接受學生實踐,開放式辦學的路子多年來一直未能形成,造成學生從事專業實習、畢業實習沒有穩固的實習基地,只能憑指導教師的關系應付一陣子,實際效果往往不好。

         

        (四)缺乏專業特色和業務專長

         

        目前,高校培養出來的學生各方面的知識都有一些,但缺少特色,其業務能力和技術特長滿足不了用人單位的要求,再加上學生缺乏管理工作的實際能力和實踐經驗,對自身的期望值又過高,往往大事做不來,小事不愿做,不能適應企業的實際需求。高校的課程設置也滯后于市場的需求,如學生擇業己趨向市場化,技術課程就顯得比例過多,而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金融、稅務、營銷、資產評估、保險等課程相對較少。

         

        以上是南昌大學工商管理類專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國內其他地方綜合性大學的情況與之大體相同。

         

        二、入世后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需求的取向與教學改革的方向

         

        隨著我國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經濟増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市場環境由封閉式向開放式轉變,與此關系十分密切的工商管理類專業,較之地方綜合性大學中的理工科專業,更直接地面臨著如何適應這些變化的問題。我國工商企業需要什么樣的管理人才,是我們進行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學改革的方向所在。在計劃經濟條件下,我國企業需要的是生產管理型人才,工商管理類專業培養的人才也是以靜態、單一的執行型管理人才為主。現在的企業面臨著日益成熟的市場競爭環境,一方面,各類企業越來越多地進行集團化、多角化經營,經營范圍跨越多個行業,經營業務涉及生產、銷售、技術開發、金融、房地產、貿易和服務等多個領域要求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具有跨行業、多領域的復合型知識結構和靈活適應復雜環境的應變、創新能力;另一方面,工商管理工作的具體業務越來越細、越來越精,對管理人才的實用專業技能要求越來越高。因此,當今工商企業需要的是具有綜合管理能力、應變創新才能和實用專業技能的復合型工商管理人才。

         

        從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需求取向的轉變可以看出,現今地方綜合性大學工商管理類專業培養出來的學生不僅要具備比較系統的專業知識,還要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創新的精神和團隊合作的良好素質,需要學生在大學期間就能熟練掌握溝通、交往、協調、組織和領導等多方面的實際管理能力,這樣才能盡快成為社會的有用人才。目前許多地方綜合性大學仍在延續傳統的“三段式”教育培養模式,管理人才的培養過程重理論、輕實踐,重卷面成績、輕應用能力,使得培養出來的工商管理類專業的本科生不能適應實際工作崗位的需要。正如一項調查所顯示的,社會對高校培養出來的大學生滿意度普遍偏低,在校大學生對高校現狀滿意度也偏低。因此,工商管理類專業教育必須加大改革力度。

         

        地方綜合性大學基本上都屬于新興高校,在生源、辦學設施、辦學經費、師資條件等方面與一流大學相比明顯處于劣勢。因此,從地方綜合性大學的辦學條件、辦學方針和辦學宗旨出發,地方綜合性大學工商管理類本科專業的設置應貫徹以下指導思想: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立足于地方的資源優勢,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在承認學生個性的前提條件下,培養復合型、應用型、創新型人才。

         

        復合型工商管理類人才應掌握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寬廣的工商管理知識以及結構合理的綜合管理知識,能滿足現代企業對“通才”的需要。實用型工商管理類人才應具備獨立工作能力、社交能力、表達能力、實際操作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以減少企業培訓成本,滿足企業在人才使用方面“拿來就用”的要求。創新型工商管理類人才應在全面掌握知識和不斷増強能力的情況下,通過教師的引導,將各種知識和能力進一步升華,并內化為自身素質,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可見,復合型、應用型、創新型工商管理類人才的培養,必須以學生知識的全面掌握為基礎,以能力培養為核心,以綜合素質的提高為目標。

         

        三、地方綜合性大學培養復合型、應用型、創新型工商管理類人才的若干舉措

         

        為適應經濟全球化和加入WTO的新形勢,地方綜合性大學培養的工商管理類人才必須具備復合型、應用型、創新型的特征。因此,工商管理類專業的教學計劃、教學方法與手段、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和實踐環節等,都必須進行改革和創新。

         

        (一)課程設置及其體系結構改革

         

        工商管理類專業課程設置總體上以國家教育部頒布的《專業目錄》和培養目標、基本規格要求為基準,結合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優秀”的標準,本著起點高、內容新、學時少而精的原則,課內計劃總學時應控制在2600學時左右,課內周學時一、二年級控制在22學時以內,三、四年級控制在18學時以內。課程結構比例,必修課學時應占總學時的60%左右,限選課占總學時的25%任選課占總學時的15%;公共課、基礎課占總學時的45%,技術基礎課與專業基礎課占總學時的35%(根據不同專業方向有所差別)其余為專業課。

         

        在教學安排上,可以采取“521”模式,即前5個學期基本上為必修課,保證基本要求,第6、7個學期以選修課為主,増加學生選課的自由度和靈活性,第8學期為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完成期。

         

        在課程設置及其體系結構方面,應從體現加強基礎、拓寬專業口徑、注重提高素質、培養學生能力的要求出發,其基本思路有四個方面。

         

        1.強化學科基礎。為拓寬專業面,結合工商管理學科群建設,在加強公共基礎課教學的前提下,工商管理類學科可以開設現代經濟理論、管理學、會計學、統計學、經濟學、財政與金融等課程,作為各專業的學科基礎課。這些課程的設置,可以強化學生必需的寬廣而扎實的經濟管理專業基礎理論。

         

        2.加強外語和計算機教學。在總學時壓縮的前提下,英語授課時數和開課的學期適當増加,要求大部分學生達到國家六級英語水平。第6學期開設專業英語,并廣泛開展雙語教學,要求至少有一門專業選修課采用英語教材或用英語講課,保證外語教學不斷線。計算機基礎課要増加學生課外上機實踐時間,特別強調專業基礎課、專業課教學與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相結合,對選修管理信息系統專業方向的學生,應強化計算機軟件與應用開發能力的培養。

         

        3.明確專業方向,開出深層次專業課,培養學生-專多能。在現代企業經營活動日益復雜、競爭異常激烈的情況下,管理專業培養的人才既需要復合型的知識結構和跨行業的綜合管理才能,也需要有精通某一管理職能的一技之長。因此,課程設計可以組合成三至四個模塊,每個學生至少修滿其中一組,以保證在這個專門領域中有較強的業務專長與能力,學生可以根據就業需要和興趣,選擇市場營銷、投資與財務決策、工業工程、管理信息系統方向中的任一課程。

         

        (二)教學實踐性環節的改革

         

        有關院校畢業生的跟蹤調查表明,約有17%的大學生畢業后即可獨立工作,83%的畢業生要經過二三年甚至更長時間的鍛煉才能上崗。工商管理類畢業生的情況也大體如此。因此,加強教學實踐改革,是培養社會所需工商管理人才的必經之路。管理專業的實踐性教學環節多年來一直是個老大難問題,一方面,作為一個現代工商管理人才,要求其具有較強的開拓創新能力、應變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和說服能力,這些能力素質往往需要在大量的實踐環節和社會工作中加以鍛煉和培養;另一方面,學生的實踐環節又存在著諸多問題和困難,如經費不足、企業不歡迎學生、教師責任心不強、畢業論文課題軟化等,使實踐性環節的實際效果不大。因此,要創新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必須從學生實踐能力和非智力素質培養的要求出發,從多個方面對教學實踐進行創新。

         

        1.保證有足夠的實踐教學時間。管理類專業實踐性環節教學主要包括課程實驗和集中性實踐環節,管理類本科專業應保證每學期不少于2周的實踐時間,總學分維持在35學分以上。

         

        2.對原來的專業實習進行改革。可將其分為兩部分:一部分與社會調查結合起來,安排在暑假進行;另一部分改為認識實習與市場調研,促使學生在與社會接觸中鍛煉其實踐活動能力。

         

        3.師生共同參與項目咨詢和研究。在工商管理院系,老師主持研究和咨詢項目的機會比較多。應挑選一些能力較強又有興趣的學生加入到項目小組中,既可以分擔老師的任務,對學生又是極好的鍛煉機會。

         

        (三)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及考試方法的改革

         

        1.教學手段的改革。現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為高等教育提供了新的物質基礎,為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開辟了廣闊的天地。對于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學來說,由于工商管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而且處于不斷的變化之中,各種因素的變化及聯動性客觀上要求學校必須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將幻燈、投影、錄像、計算機輔助教學、多媒體技術等運用到課堂教學中。這些直觀性、動態性和大容量的信息,使教學內容實現了對時空的超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促進了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記憶。

         

        2.教學方法的改革。傳統單調的注入式教學重知識教學,忽視能力培養,在教學方法上運用單向“填鴨式”的強制灌輸,忽視調動學生積極性和運用雙向“互動式”的主動啟發,從而壓抑了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創新性的發展。啟發式教學強調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重能力的培養和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在肯定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強調學生既是受教育者,又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認識主體。因此,在教學方法的運用上,首先應著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的學習情緒處于積極的狀態之中,并將教學活動的重點放在組織與指導學生的獨立學習上,不斷加強對學生運用各種學習方法和技巧的指導。

         

        高校應堅持教學方法的多樣性。例如,南昌大學工商管理類專業推行了多種教學方法,有案例教學、項目教學、模擬管理、角色扮演、討論班(Seminar)、網上實驗等。教學方法多樣化的發展,使學校與社會的聯系更加緊密,使學生感覺到所學的東西更貼近實際、更加有用,因而上課的積極性更高,學習效果也非常好。

         

        3.考試方法的改革。考試方式可采用閉卷、開卷、兩頁開卷、口試、小論文、課程設計、文獻綜述等方式進行。對工商管理類學生來說,兩頁開卷的效果比較好。所謂兩頁開卷,是指允許學生帶兩張A4復印紙進入考場,這兩張紙由學生本人把認為重要的內容事先記錄在上,以便考試時查閱。其他形式如小論文、文件綜述和調查報告等也是比較好的考試方式,可以考核學生運用理論進行分析、總結的能力。學生還可利用Internet資源,對一些課程在網絡上申請考試試點。多樣化的考試方法,可以豐富對學生能力檢查的手段。

         

        (四)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構建

         

        工商管理類專業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需要通過不斷改善影響教學質量的內部因素(課程信息、教學過程、教學組織、學生學習及課堂教學能力)和外部因素(教育方針、政策和激勵機制等)以及制定科學的評價方案,建立通暢的信息反饋網絡,來營造、監督、控制并保護良好的課堂育人環境,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針對目前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學發展的需求,地方綜合性大學在構建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時,可以從營造四個監控渠道入手。

         

        1.學校渠道。從學校的角度看,應建立和完善以學校、學院領導和教學科研處為主體的監控渠道,該渠道從整體上把握工商管理類專業的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方案,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及學生的素質結構和能力要求。應根據工商管理人才需求組織專業建設,修訂教學計劃,并以此作為質量監控的依據。同時,制定教師教學工作規范、考核和獎懲辦法,從制度上加強對教學管理的規范。學校還可以成立教學督導組,制定督導工作條例,督導組成員由校內外的學科專家和優秀教師組成,形成教學質量監控的合力。

         

        2.學生渠道。學生是教學的直接參與者和受益者,學生評教一直是工商管理類專業的重要監控手段,今后應進一步強化學生評估教學問卷的質量。學校還應該組織一批學生信息員,明確其職責和任務,讓他們隨時提出教師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以供監控分析。另外,還可以増加畢業生離校前對學院教學的評估,請畢業生就四年的學習情況,從整體上評價課程及教師教學對自身的影響和作用。

         

        3.教師渠道。首先,教師要明確所授課程在該專業中的地位和教學要求,根據教學計劃和培養目標組織教學。其次,教師要根據工商管理類專業的要求,嚴格執行教學大綱。再次,教師應根據《〈工商管理專業教學質量評估方案》,對照自己的教學,找出差距,不斷改進。第四,教師之間應開展互相聽課、評課、觀摩教學、教學討論等。

        第9篇:工商管理類的培養目標范文

        [關鍵詞]高職教育;工商管理類;案例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4808(2015)S2-0097-02

        根據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要求,高等教育主要加強教學實踐環節中的具體教學工作和訓練內容,充分發展教育同社會實際工作相結合的培養模式,促進整體教學和科研結合。高職教育走產學研結合的道路成為未來發展的趨勢,產學合作教學將成為高職院校主要教學方法。從工商管理類課程教學來說,產學合作教學的基本特征是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案例相結合。其中最主要的核心目標是要明確教學主體是學生,著重培養和提高學生對實踐案例的分析掌握能力,以及處理問題的能力。從具體人才培養的有效性模式和角度來看,結合具體的實踐案例教學,工商管理學科,是技術型人才培養的主要方式和途徑,這同時也體現了科學教育的創新性。

        一、高職工商管理類課程教學的現狀

        高等職業教育以培養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為主,其人才培養目標與培養方式是有別高等教育培養目標與培養方式,雖然這一問題已經收到普遍關注與認識,但受傳統教育觀念的束縛和種種客觀條件的制約,目前高職院校工商管理類課程教學仍習慣于以“教”為主的傳統教學方法,導致工商管理類人才質量不高、學生就業難的局面。這主要源于以下三方面。第一,傳統課程教學方法根深蒂固。人才培養依賴于學校教育,學校教育又依賴于課程教學,高職教育雖然強調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但是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學科知識教學仍然是高職人才培養的主線,在修訂高職教育課題體系的呼聲下,僅僅對某些學科框架做了修改,并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都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第二,教師教學思想和觀念沒能與時俱進。受“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理念的影響,教師授課的主要內容仍是理論知識,這使“講授法”在教學過程中成為主要的教學方法。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教師苦口婆心地教,教學效果卻不盡如人意。第三,學生學習熱情與積極性不高。高職工商管理類課程枯燥,學生學習基礎薄弱,接受能力相對較低。學生學的過程和結果容易被忽視,學生常常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教師給學生灌輸知識與能力,而非學生積極主動地形成一種知識體系和能力結構。這不僅壓抑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埋沒了學生的潛力和創造性。

        二、案例教學法的優勢

        理論與實際相聯系是高職工商管理類課程的本質特征和教學任務,也是高職工商管理類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原則和根本途徑,而這一過程和目標的實現則必須貼近受教育的主體。因此,高職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應該緊跟時展,主動適應社會、學生需要。培養大量高技術、高技能專門人才,是當前高職教育工商管理類課程教學的主要目標和基本任務,傳統教學方法的局限性使這一目標很難實現,而案例教學法的優勢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具體實踐案例教學法,是指在教授基本的專業課知識的基礎上,充分結合相關的教學題材上的內容,選擇比較合適的調研企業。然后教師有針對性地編寫主要內容和題材案例。通過組織學生們逐一對個案進行實際的調研工作,并對調查的基本現狀和調研結果進行系統的分析研究,學生們之間可以通過討論,提出各自改進或解決方案的建議。進行小組交流后,也可以在班級上表述自己的想法和觀點,隨后教師根據具體學生的表現情況進行綜合評點。可以將學生們對方案的研究和反饋信息,給相關的調研單位。并且,邀請調研單位的有關專業人才對學生的研究有一個大體的了解,并根據學生具體的表現情況做出相應的總結或是演講,拿出其他有效性的可實施行方案進行綜合評價,讓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的不足,以便于及時做出調整。

        (一)符合社會對高職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要求

        社會對工商管理類專業學生的培養要求是具備知識能力、溝通能力、執行能力、應變能力等知識素質和職業素質。工商管理類專業學生的培養主要是在學校內部進行的,校內實習和實訓場缺少真實的工作氛圍,加之實訓條件有限、實訓指導教師不足等問題,導致學生的實踐經歷偏少。教師利用實踐案例教學,以某一具體經營或管理為案例進行仿真模擬實訓教學,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主動融入案例情境當中,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和探究能力,還能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符合高職工商管理類課程教學特點

        高職教育教學目標要求其選用適合專業特點的教學方法。工商管理類專業學生不僅需要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更要具備較高的實踐能力。案例教學法通過教學中充分挖掘教材,全方位地展示教學內容,將教、學、做融為一體,是一種知行統一的教學方法,實現教學相長。一方面,教師作為整個教學的主導者,掌握著教學進程,引導學生思考、組織討論研究,進行總結、歸納;另一方面,學生在共同研討中不僅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還可以從其他同學那里獲得大量的實踐材料。對于培養符合高職教育目標的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符合高職工商管理類學生的學習特點

        由于高職工商管理類學生自身的特點,傳統的教學方法很難調動高職工商管理類學生的積極性。以情境模擬為主的案例教學法由于不斷變換教學形式,教學內容是具體的實例,加之采用了形象、直觀、生動的形式,使枯燥、抽象的理論知識變得直觀、富趣味性和應用性,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易于學習和理解,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意識。不僅能夠提高高職工商管理類學生的積極性,更能夠調動高職工商管理類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提高高職工商管理類學生充分利用相關的理論知識,去解決實際生活或是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案例教學法從整體上來說都比較符合高職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興趣愛好。主要教學目的在于提高學生實踐動手的操作能力,培養學生對于資料的收集,歸納,分析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和小組活動協調能力。在整體教學過程中,也要求教師要做好深入實際教學工作,做好課堂案例分析的準備工作,以便于在教學中實現良好互動教學的效果。

        三、案例教學法的實施過程

        (一)課前準備

        實踐案例教學的準備和分析過程要從教學對象、教學內容以及教師自身條件出發。案例的準備階段包括理論知識準備,調研企業準備以及案例的選擇或設計。為了提高實踐案例分析教學的實效,避免常規案例教學占用時間太多的局限,實踐案例分析教學的課堂設計特別重視課前準備。案例教學法一般在正式上課前一兩周就要準備案例,案例可以是教師給學生準備,也可以是學生自己查閱資料搜集。教師在上課之前給學生安排預習要求,在上課之前學生要熟悉案例,并對案例進行初步分析、探尋解決方案。課前準備關系到課堂組織的效果,課前準備充分,課堂組織才能順利開展。在課前準備階段最重要的一環為案例的選擇,案例不能隨隨便便選擇,選取的案例要具備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典型性。典型的案例往往涉及的內容比較全面,涵蓋較多的工商管理類相關知識,有助于學生從各個方面驗證所學理論,從中得出正確結論。因此案例內容必須具備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普遍性等特點,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二是相關性。案例分析的目的是讓學生更好地消化所學的理論知識、更快地獲得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因此案例的選擇必須與工商管理類課程內容一致,具有一定的針對性。三是多樣性。案例的選擇必須多種多樣,不能一個模式、一成不變。案例如果只有一兩種處理方法,這樣的案例很難激發學生討論的興趣,也就達不到讓學生靈活處理多種問題的目的。因此案例的選擇必須要復雜多樣。四是真實性。案例要來源于實踐,絕不可主觀臆測,虛構而作。虛擬的案例很難達到鍛煉學生能力的目的。真實的案例可以讓學生有置身企業之中、身臨其境之感。這樣學生才能認真地對待案例中的人和事,認真地分析各種數據和錯綜復雜的案情,才有可能搜尋知識、啟迪智慧、訓練能力。

        (二)課堂組織

        案例教學需要對課堂進行課堂設計和合理的組織。課堂設計將基礎理論的精講和典型案例的解析都放在課前準備環節,為課堂上的案例研究、討論做好了充分準備,不僅節省了課堂討論時間,解決了一般案例教學時間不足的問題,也使案例教學避免了某些不確定因素的負面影響,具有明確的指向性。課堂的合理組織有助于師生在課堂的時空范圍內共同配合完成案例分析。案例教學的準備工作,可由學生一個人獨立完成,也可以由學生組成團隊來完成。課堂上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進行討論,教師不得干涉學生的討論。討論結束后,各個小組派出自己的代表,發表本小組對于案例的分析和處理意見。教師對學生的討論進行點評和啟發,擴展和深化學生對案例的理解深度,從而提高案例教學的效果。針對學生的討論,教師還可以提出幾個比較集中的問題和處理方式,引導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到案例的合理解決方案上來。

        (三)效果評價

        案例教學法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所以對效果的效能分析和綜合評估是案例教學法的一個重要方面。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從理論、概念、公式和技能等的掌握和運用來考核學生的學習效果。在效果評價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案例設計不同的評價方式,這個評價方式既可以是定性分析,也可以是定量評價,還要體現出對學生創新思維的評價。根據評價方式,最終確定學生成績。

        四、實踐案例教學法的引申研究

        教學方法的設計和運用是提升高職工商管理類課程教學實效性的基礎。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原有的教學方法得到很大程度的改進和創新,教學方法日趨多樣化。針對目前高職教育使然目的,高職院校的理想教育模式,主要可以以社會的現實案例作為教育的出發點。為順利實現教學目標,可以將學生的今后就業或是創業與相關的知識學習緊密結合起來。共同建立一個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教師把實踐案例帶到課堂中去,不但要注重提高學生的理論學習,還要注重對教學法延伸到校企合作的領域中。主要目的就是要提高學生今后到社會后的就業能力,培養出基本理論知識扎實,同時又有實際操作能力的全方位實用型人才。

        五、結論

        教學方法的設計和運用是提升高職工商管理類課程教學實效性的基礎。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原有的教學方法得到很大程度的改進和創新,教學方法日趨多樣化。傳統單項“填鴨式”“滿堂灌”這類滯后的教學方法逐漸被摒棄,以講授為主單向知識傳授路徑,課堂授課中過多強調了教師的講,而忽視了學生的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地位高于學生的地位,很難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潛力,有悖于教學的規律和最終的目的。在高職工商管理類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法,將傳統的知識傳授方式創新為師生雙向互通的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強調“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通過有效的課堂互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學習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探索,不僅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更為深刻,實踐技能掌握更為熟練,更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和創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實踐案例教學法實際上是一種雙向溝通、交流的教學方法。雖在理念上與傳統的教學方法不同,但并不排斥,更不能取代其他的教學方法。教師需取長補短,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提高工商管理類課程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何偉威,張立華.案例教學法及其在會計專業教學中的應用[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5.

        [2]康偉.高職教學中的案例教學法[J].遼寧高職學報,2002.

        [3]李怡雯.高職財務管理教學中應用案例教學法的探討[J].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

        [4]易斌.大學研究型教學[M].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5.

        [5]聶良佐.影響學生學習遷移問題的研究[J].中國教育教學雜志:高等教育版,2005.

        [6]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導論[J].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 |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黄 | 先峰中文字幕一二三区 | 亚洲а∨天堂久久精品9966 | 亚洲Av一在线观看 | 色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