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療消毒管理辦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口腔診療器械在使用過程中不可避免接觸到患者的唾液、血液及軟組織等,某些患者可能是HBV、HCV和HIV等病原體攜帶者,致使口腔器械污染嚴重。使用后的口腔診療器械若清洗、消毒與滅菌不徹底,可以導致血源性疾病的傳播,為了解某區個體口腔診所中口腔器械消毒現狀與消毒效果,我們于2013年4月和2013年10月分別對某區46家口腔診所消毒質量進行了問卷調查和檢測,并對2013年4月發現的問題采取了相應的監督對策。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2013年4月和2013年10月分別對某區屬46家口腔診所消毒質量進行了問卷調查和檢測。
1.2 方法 檢測前首先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內容為:是否制定了口腔診療器械消毒工作的各項規章制度,是否嚴格執行消毒隔離措施,對使用中的化學消毒劑是否定期進行濃度監測,使用的消毒劑、消毒器械是否有生產企業衛生許可證、衛生許可批件或衛生安全評價報告,手機消毒滅菌方法、個人防護及醫療廢物處置情況等內容[1]。 檢測項目為物體表面、醫護人員的手、使用中的消毒液。采樣、檢測方法和判斷標準按《醫院消毒衛生標準》GB15982-2012執行。
2 結果
2.1 專項整治效果 針對2013年4月個體口腔診所消毒現狀與消毒效果的檢測所發現的問題,區衛生局衛生監督所通過召開動員大會、制定標準、下發文件、會議培訓,加大監督力度和頻次、行政處罰等方式開展口腔診所傳染病防治專項整治工作。46家個體口腔診所全部制定了口腔診療器械消毒工作及醫療廢物處置的各項規章制度,嚴格執行消毒隔離措施,定期對使用中的化學消毒劑進行濃度監測,手機消毒滅菌方法由碘酊、酒精擦拭消毒為主,變為壓力蒸汽消毒為主。
2.2專項整治前后消毒效果比較 通過開展口腔診所傳染病防治專項整治工作,物體表面、醫護人員的手、使用中的消毒劑的消毒效果明顯好于專項整治前,具有顯著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10.43、8.42、9.95、p
2.3專項整治前后手機消毒方法比較 手機的消毒方法直接著影響滅菌的效果,資料顯示,壓力蒸氣法消毒手機合格率為80.4%,戊二醛浸泡法消毒手機合格率55.9%,而碘酊、酒精擦拭消毒手機合格率只有26.2%。開展口腔診所傳染病防治專項整治前后,手機的消毒方法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50.22、7.18、34.33、p
3討論
3.1 制定口腔診所傳染病防治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加強法律法規、院感消毒知識的培訓,是改善口腔診所的消毒狀況的 根本。
3.2 加大執法監督力度,以行政執法促消毒制度的落實 衛生執法人員依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消毒管理辦法》、《醫院感染管理辦法》、《醫療機構傳染病預檢分診管理辦法》、《醫療機構口腔診療器械消毒技術操作規范》等法律法規,督促口腔診所醫療機構加強消毒預防傳染病傳播措施的落實。對有些醫療機構消毒措施未落實,執法人員可以檢查執業許可證核準事項,病歷處方管理,醫院感染和醫療廢物管理等方面入手,嚴格執法,對違規違法案件嚴肅處理,同時建立傳染病防治工作不良記錄檔案,并把不良記錄計分作為醫療機構校驗是否合格的內容之一,對不合格機構予以停業整改[2],以醫政執法促消毒措施的落實。
3.3 加大對醫療機構消毒效果檢測頻次 對消毒措施落實不到位的醫療機構,加大消毒效果檢測頻次,對物體表面及醫護人員的手檢測項目超標的醫療機構,責令其停止執業,查找原因。對再次檢測仍不合格的醫療機構,依據《消毒管理辦法》進行行政處罰。有效地促進醫療機構落實消毒措施。
參考文獻:
[1] 趙同剛.衛生監督員手冊―醫療衛生機構傳染病防治監督[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9.
[2] 唐音,張文慧.強化醫療機構傳染病疫情報告監督[J].中國衛生監督2007,14(4)299-301.
【關鍵詞】基層醫院;醫院感染管理;問題;對策
697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6-3553-01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我縣共有25家醫療機構,其中有3所二級醫院,6家直屬縣級管理,還有12家社區衛生醫療中心,4家私立醫療機構。
1.2調查方法整個醫療管理改善工作從2011年6月1日開始,至2012年12月31日截止。工作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時間為2011年6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在此期間主要工作是對基層醫院的醫院感染管理工作進行調查,總結問題的所在;第二階段時間為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6月31日,主要工作內容是針對發現的問題制定初步的解決方案;第三階段時間為2012年7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醫院管理人員對醫院感染管理效果進行監察,完善相應措施。
2問題
2.1臨床操作不嚴格按照無菌操作原則進行雖然醫院的所有科室都有完善的無菌操作原則與消毒隔離制度等,但是醫護人員不能夠嚴格按照操作要求進行,在檢查室、病房和門診等地不戴消毒口罩和帽子,還有醫護人員在進行操作前未進行手衛生,都會增加感染的機會。對于輸液的患者,護理人員沒有做到每人一條止血帶;給患者續加液體的時候,瓶口沒有給與相應的消毒措施。因為是基層醫院,所以部分護理人員不了解消毒隔離制度、無菌技術操作原則的重要性,不能按照消毒隔離原則配置、使用以及更換消毒液。醫務人員對于醫院常用的隔離標識不了解,在接觸污染的血液、體液等物品時的自我防護意識弱,增加了醫院感染的發生幾率。
2.2醫院感染的管理工作沒有落實到實處由于我縣的醫療衛生中心中只有小部分是直屬縣里管理的醫院,還有二級醫院,只有這一類醫院才會設置較完善的醫院感染管理部門。由于醫院的感染管理工作沒有合適的部門進行監管,所以醫院感染的管理工作呈現為形式化,多數醫務人員不了解《醫院感染管理辦法》的內容,醫院不能將醫院感染管理工作落實,使感染管理工作不能順利進行。
2.3醫院對醫療廢物的處理不按照要求進行正常醫院的醫療廢物的處理都具有相應的要求。但是參與此次研究調查的25所醫院中,僅有7家醫院有專門收取的機構進行負責并進行回收處理;有15家醫院對醫療廢物進行了自行處理,主要處理方式以土埋以及焚燒的方式進行處理;還有3家醫院的醫療廢物的處理方向不明確。由于醫療廢物是污染過的物品,不合理的處理方式能夠對環境的污染產生嚴重危害。約有17家醫院不能明確標清醫療垃圾與生活垃圾的存放位置,所以常常會出現醫療垃圾與生活垃圾混合盛放,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垃圾處理的難度。在所有醫院中,僅有7家醫院有污水處理設備。多數污水都是直接排放,增加了環境的污染。
2.4濫用抗菌藥物濫用抗菌藥物對于醫院感染的發生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其主要表現為:感染機制不明確就隨意使用抗菌藥物,如病毒感染的患者接受抗菌藥物治療,無明確實驗室數據說明即使用抗菌藥,多種抗菌藥物頻繁更換以及隨意增加用藥劑量等現象,增加了細菌的耐藥性,增加了醫院感染的發生幾率。
3改進對策
3.1加強醫院感染管理的宣傳,加強培訓進行醫院感染管理的宣傳時要在衛生管理部門的監督下進行,衛生環保部門可以對醫院管理工作進行協助,成立醫院感染管理培訓班,對醫院工作人員進行分批次的授課,衛生局可以將醫院感染管理的相應內容列入醫院考核標準,可以明顯的提高醫院管理人員和醫院工作人員對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視,增強了醫務人員對醫院感染工作的重視。
3.2建立完善的工作管理體系對于沒有成立相應醫院感染管理體系的醫療中心,應在衛生局的監督下成立醫院感染管理部門,并選擇合適的人員對醫院感染管理工作進行監督和檢查。
3.3增強醫務人員的消毒隔離意識與無菌意識醫院的各科室都要具備完善的消毒隔離制度,定期對各級各類人員進行培訓。選擇合適的人員對科室的護理人員的工作進行監督和指導,對于不嚴格按照要求進行操作的醫務人員按考核標準進行考核、并與獎金掛鉤,對于造成相應事故的工作人員,給與相應處罰;而能夠嚴格按照章程進行操作的醫護人員給與適當的獎勵措施。加強各部的管理制度,保證每名患者一人一用一消毒或滅菌,患者不得共用一次性用品、更換下的床單要進行清洗并消毒。
3.4加強醫療廢棄物的管理對于醫療廢棄物的處置要嚴格按照《醫療廢物管理辦法》中的要求進行處置。醫院廢棄物的處置要交由正規合格的公司進行處置,通過對醫院感染的管理進行規范操作后,所有醫療中心都與正規的公司簽訂了合同。同時醫務人員也要嚴格按照醫療廢棄物的處置方式進行操作,將醫療垃圾與生活垃圾分類盛放,并由專人進行收取送到規定地方進行紫外線消毒,使其達到合格的標準。對于污水的排放,有醫療廢水處置裝置的應該馬上投入使用,沒有廢水處置裝置的則應該盡快建立完善的廢水處置系統,盡量降低污水直接排放對環境造成的不必要的影響。
每個醫院都應該擁有完善的醫療感染管理制度,這是一個醫院整體服務質量評價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醫院的每一個工作人員都應該了解《醫院感染管理辦法》中的具體要求,衛生局與環保部門也要對各個醫院的工作進行監督,并幫助資金匱乏的醫院完善管理。只有嚴格控制醫務人員的操作以及醫療藥物的應用,才能夠有效的控制醫院感染的發生。提高醫院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郭達,谷峰.32所基層醫院醫院感染管理中存在問題分析研究與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9,15:1993-1995.
1救護車內醫院感染的隱患
1.1工作性質的特點急救場所各式各樣,現場急救環境差;患者多為突發病,其患病性質不確定性,病種多樣;車內空間小,給預防醫源性感染帶來極大的困難。
1.2防護意識薄弱急救人員對醫院感染的認識不足,在急救過程中重視搶救質量,而忽視自我保護,在操作前后無洗手及手消毒,有的甚至連手套、口罩等基本防護都沒有。
1.3救護車內消毒不徹底院前急救用救護車運送不同疾病的患者,病種復雜多樣,其中不乏有潛伏傳染病患者,這中間可能來不及或不能徹底地對救護車進行終末消毒,致使救護車內污染嚴重,救護人員易被感染。據相關報告顯示醫院救護車內空氣細菌含量達4967cfu/ m3,并且有九成空氣細菌含量超出4000cfu/ m3,細菌在物體表面含量平均達43.4cfu /m3,而依據空氣微生物醫院評價標準,若空氣細菌含量達700~1800cfu /m3就具有空氣傳染的危險[1]。
2 預防措施
2.1加強培訓,提高認識,強化醫院感染意識在單位院感科的指導下,認真學習衛生部頒布的《醫院感染管理辦法》《消毒技術規范》《醫療廢物處理辦法及流程》,提高急救人員對醫院感染的的認知水平,嚴格遵守預防醫院感染的操作規程,并將消毒感染工作納入質控管理考核范圍中,并定期抽查和整改,切實做好醫院感染的預防控制工作。
2.2加強救護車的消毒管理工作
2.2.1消毒物品管理為做好感染控制工作,各種消毒用物一定要配備齊全,所有用物都是結合實際工作需要簡單而實用。在所有急救用救護車醫療艙內都安裝了紫外線燈,方便空氣及急救物品表面的消毒,急救車上備有專用醫療垃圾桶,一次性利器盒,快速手消毒液,84消毒液,專用毛巾,污物袋等。還備足一定數量醫療用的一次性用物,如口罩、帽子、手套、防護服、一次性床單、被套。
2.2.2車內空氣及器械的消毒每次轉運患者后,立即對車內進行清潔,開門窗通風,除污垢及漬痕,用84消毒液擦拭車廂內壁,藥箱,板凳,擔架床,扶手等物體表面后,再用紫外線燈照射30min以上,急救箱消毒擦拭后開箱蓋一同照射。吸氧裝置濕化瓶數套。濕化瓶內壁用含氯消毒液清洗浸泡,終末消毒備用,濕化液每人次更換,心電監護儀、呼吸機、負壓吸引器使用后及時消毒,以保持備用狀態。空氣消毒可用紫外線燈照射30~60min或用0.1%過氧乙酸溶液噴霧消毒。
2.2.3重視手消毒醫務人員手上攜帶的細菌是醫院感染的主要致病源,加強對醫務人員手衛生的干預,能有效地改善醫護人員手部污染狀況,減少院內感染的發生[2]。因此按照消毒常規進行六步洗手法尤為重要。同時給每位醫務人員都配有隨身攜帶的快速手消毒液,以便不方便洗手時急用。
2.3加強醫療廢物的處理嚴格按《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廢物管理辦法》的規定,對使用后的一次性醫療用品放在專用黃色垃圾袋,注射針、玻璃瓶等器放在黃色利器盒,并貼外標簽,由專人進行處理,使其無害化。
通過以上措施,救護車內工作人員提高了醫院感染意識,規范了消毒技術操作,增強了消毒意識,有效的預防了醫院感染的發生,降低了醫院感染率,保障了患者的身體健康。
參考文獻:
【關鍵詞】 醫療廢物
2003年春天,SARS暴發給人們留下了深刻教訓。以香港淘大花園SARS暴發流行為例,329名居民被感染,42人死亡的事件觸目驚心,不容忽視。我國政府高度重視,將醫療廢物的無害化處理提上了議事日程。2003年6月6日國務院總理簽發了《醫療廢物管理條例》 [1] ,同年8月14日衛生部吳儀部長又簽發了《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 [2] ,10月10日衛生部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下發了《醫療廢物分類目錄》 [3] 。現在醫療廢物的管理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醫療廢物的危害在于它不同程度地含有病菌、病毒、寄生蟲卵及其他有害物質。相當一部分的肝炎和艾滋病的傳播源于注射器、輸液器等一次性醫療用品的重復使用 [4] 。部分醫療垃圾混入生活垃圾,造成“二次污染”威脅人民的健康。70年代就曾發生過醫療垃圾處理不當引起乙肝傳播流行的事件 [5] 。
1 醫療廢物處理狀況的調查
2003年SARS發生后,我院將醫療廢物處理列為重點管理項目之一。為了解當時臨床醫療廢物的處理狀況我們對臨床醫療廢物的產生、處理、收集、去向進行了調查。調查對象為醫院住院部各科室,調查方法以問卷、視察的形式進行,同時收集資料,并進行總結。
2 分析和總結
各臨床科室產生的醫療廢物處理渠道大致分為三個途徑:第一,臨床一些生活垃圾和醫療垃圾都裝入黑色垃圾袋由工人每天收到垃圾暫存處,再由特種垃圾廠工人運出后進行處理;第二,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輸液器等在病房先進行初毀形和消毒再由工人收集進行再次消毒毀形,院感科管理人員監督處理;第三,病人的排泄物、大小便進入下水道,由醫院的水處理站集中消毒后排放。
我們認為現行的管理中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有關部門管理不夠規范,未完全落實相關制度,監督機制不夠嚴密 [6] ;分類不夠科學,造成垃圾量大,不利有效防止污染;病房的垃圾每日只清運一次不能滿足一些大科室的需要,有些垃圾要在病房存放到第二天才得到運出 [7] ;臨床工作人員忙于開展業務,在配合處理醫療廢物方面不夠積極主動;工作人員在醫療廢物處理過程中的防護不夠規范。
3 處理醫療廢物的措施
3.1 制定醫療廢物處理的有關方案 按照國務院醫療廢物管理條例,根據醫院實際情況制定“醫療廢物管理辦法”。首先,建立組織機構,成立管理小組。各科主任、醫院感染組長、護士長為小組成員。明確責任分工,臨床科室負責廢物的分類、收集、裝包、封口,服務公司負責醫療廢物的清運,房產基建科負責醫療廢物的暫時存放和與特種垃圾廠交接轉運。醫院感染科進行嚴格監控,以及對醫療廢物的分類、清運、處理“三環節”和操作規程、人員防護等提出指導意見,再就是制定獎罰方案 [8] ,將醫療廢物管理納入醫院感染質量檢查項目,進行醫療質量評分,與科室獎金掛鉤。
3.2 加強宣傳,提高醫務人員的意識 宣傳有關醫療廢物的危害及相關的法律法規,提高醫務人員環境衛生意識和“標準預防”意識 [9] ,促進人們積極地配合醫療廢物管理。
3.3 注重分類回收醫療廢物 醫療廢物分為感染性廢物、病理性廢物、損傷性廢物、藥物性廢物、化學性廢物。在執行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的基礎上著重處理好感染性廢物。嚴格分類收集,用有色袋分裝 [10] ,便于重點處理,防止污染環境及傳播疾病。
3.4 提高醫療廢物處理工作效率,后勤服務于臨床 過去的醫療廢物每日清運一次,現在改為即產即清。過去,行政管理辦法是要求使用過的一次性輸液器、注射器等在病房內進行消毒和初毀形。現在改為由工人收到暫存地集中消毒毀形。減輕臨床工作量,避免造成污染 [11] 。
3.5 接觸醫療廢物的工作人員應注意個人防護 嚴格著裝操作,掌握消毒隔離常識,防止醫療垃圾滲透和污染,一旦自身被污染或被銳器刺傷時要立即采取處理措施 [12] 。
3.6 支持和鼓勵每個公民對醫療廢物管理中的違規違法行為進行舉報 醫院職工發現有以下情況均可報告醫院感染科。如醫療廢物混入生活垃圾;在非指定地點收集、存放、或傾倒醫療廢物;醫療廢物流失、滲漏、污染環境和威脅人體健康;未經允許打開密封的醫療廢物等等。靠少數管理人員的力量是有限的,而發動全體人員對身邊的醫療廢物多關注一點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醫療廢物管理條例,2003.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2003.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環境保護總局.醫療廢物分類目錄,2003.
4 李月東.醫療廢物的管理.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0,10(2):139.
5 張屹.醫療廢物處理現狀及對策分析.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3,13(5):154.
6 徐淑慧,高文花.醫療垃圾管理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醫藥動物防治,2002,18(1):51-52.
7 梁道寶,李書建.醫療垃圾集中處理管理模式探討.中國公共衛生,2002,18(2):252-253.
8 Escaf M,Shurtleff S.A program for reducing biomedical waste:the Wellesley Hospital experience.Canadian Journal Infect Control,1996,11(1):7.
9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院感染管理規范,2002,4.
1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環境保護總局.醫療廢物專用包裝物,容器標準警示標識規定,2003,
【關鍵詞】醫院感染;護理管理
【中國分類號】R19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44-5511(2011)11-0293-01
護理管理工作包含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其中,醫院感染管理則是護理管理的重要內容,而且護理工作與醫院感染有一定的因果關系,因此,醫院感染的規范化管理,不僅是為了減少醫源性感染,同時也給醫務人員提供安全防護,護理管理應將預防醫院感染納入日常管理工作中。現將在護理管理實踐中有關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作一探討。
1、護理環節致醫院感染的原因
1.1缺乏相應的醫院感染知識:在檢查中發現由于工作繁忙,處置不同患者時不進行手消毒。手是最易污染也是最易被忽視的,若不及時消毒,細菌極易帶到醫療器械和患者身上,造成醫院感染。同時,對醫院的清潔工具如:拖把、抹布是否專用與消毒,這些極易忽略的問題也常由于行為不規范導致醫院感染。且護理者對醫院感染的相關知識,在個人防護、消毒隔離上應付了事,不認真執行,這些也是導致醫院感染的途徑。
1.2對環境、物品的清潔消毒工作流于形式:患者數量的增加,加大了醫護人員勞動強度,隨之放松了自我防護、控制感染的意識。如空氣的消毒記錄與執行情況不符;消毒器的濾過網不定期清洗;一人一套一刷一消毒的基礎護理工作淡化等,這些基礎護理不到位很容易就滋生細菌,造成醫院感染。且護理人員每日處理各種各樣的感染性體液和分泌物,處于被病原菌感染的危險中,因此加強自身防護尤為重要。
1.3工作不認真、缺乏責任心:對無菌物品的有效期、破損情況檢查不仔細;使用中消毒劑的濃度不監測;器械滅菌消毒方法不當;無菌物存放不當,不認真執行無菌操作都會造成醫院感染。
1.4 醫療用具消毒不規范:如呼吸機管路、氧氣濕化瓶、霧化吸入器、體溫計、止血帶等用具消毒時間的長短,消毒液濃度的高低,都會影響消毒效果。使用率高的血壓計袖帶、聽診器、冰袋等無有效的消毒處理措施,都會成為交叉感染的傳播途徑。
1.5 醫療垃圾處理不當:感染性醫療廢物與生活垃圾混放,袋口封閉不嚴,存放位置不妥,存放時間過長且不及時清理,特殊感染的垃圾不特殊注明等不能正確處理垃圾的現象時有發生,這些都是造成醫院感染的潛在因素。
1.6 對護士實習生的相關防感染培訓不重視:護理工作的繁忙讓護士長及帶教老師對護士實習生只局限于肌肉注射、靜脈輸液、導尿、灌腸等操作上,忽略了感染知識、防護知識的教育,使護士實習生對醫院感染的危害性認識不足,在實習過程中往往又成為醫院感染的傳播途徑。
2、醫院加強護理管理措施
2.1健全制度,提高護理管理水平:近年來,醫院感染管理發展較快,尤其是消毒滅菌的方法和要求更新很快。依據《消毒技術規范》要求,及時修訂和完善了各項管理制度,如:醫院消毒滅菌管理制度,消毒液使用登記及監測制度,規范了按標準預防制定的隔離措施;制定和規范―次性醫療用品的使用、保管和回收制度;規范了醫療垃圾的分類、回收管理等。醫院可以通過護士長例會進行布置落實,使醫院的各項消毒滅菌、隔離措施有章可循。
2.2護理人員醫院感染知識培訓:護理人員缺乏醫院感染知識,缺乏自身防護知識或工作操作不當,是造成醫院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不斷加強院內感染知識的培訓,是抓好院內感染管理的重要環節。醫院護理部應將醫院感染有關知識和要求作為在職護士和新職工以及進修實習護士上崗前的主要培訓內容。監察護理人員在獨立執行護理操作時,是否嚴格遵照無菌操作規程,所有的操作處置是否符合要求都關系到是否會發生醫院感染,所以,加強護士素質管理是控制醫院感染的關鍵因素。
2.3加大教育力度,提高認識水平:科室護理管理者是落實消毒隔離制度,減少科室感染的關鍵人。作為科室管理者,對醫院感染管理的投入會提高醫療成本、降低醫療收入利潤的想法使他們在護理工作中對手套、洗手液、消毒劑等用品的消耗感覺很浪費。所以加強護士長的感染管理培訓,從根本上杜絕這種錯誤觀念。護士長在做好表率的同時應帶領全科護士、衛生員認證學習消毒隔離知識,嚴格各項操作技術規范,加強對制度實施情況的監控。作為管理者還應為制度的實施及工作人員的自身防護提供便利條件。
2.4重點控制,定期督查:對重點科室、重點部位如手術室、供應室、ICU病房,根據各專科消毒隔離管理規范要求,從布局、潔、污流程提出合理化建議,使無菌區、清潔區、半污染區、污染區分布合理。嚴把消毒滅菌關,加強診療器械清洗、消毒、滅菌各環節的監督管理,確保滅菌物品合格率100%。實行定期檢查、監測制度,通過定期的檢查和監測,找出工作中的薄弱環節,及時改進工作,并督促各項制度的執行。
2.5考核量化管理:根據《醫院感染管理辦法》、《消毒技術規范》、《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制定統一的考核標準。每月醫院護理部及感染科一起進行定期不定期的隨時抽查和每月大檢查,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整改,反饋,對不合格的科室要求寫出細菌超標的原因及整改措施,并給與處罰。
3、護理人員在控制醫院感染的護理管理辦法
3.1進行嚴格無菌技術操作管理:護理人員無菌技術操作水平與醫院感染密切相關,作為醫院護士長應對護理人員實行人手一冊的有關醫院感染護理的各項規章制度及行為規范,實行定期督察。告誡無菌物品必須一人一用一滅菌,在進行無菌技術操作前后必須進行規范的洗手和消毒,對消毒物品每日一換,教育護理人員“謹慎”精神,自覺遵守各項操作流程。
3.2確保醫療用品的消毒滅菌質量:醫療器械的正確處理是預防醫院感染的重要因素,保證高危險性的物品消毒滅菌質量是醫院感染控制的重點,護理人員是消毒滅菌的操作者,必須掌握各種醫療用品的正確清洗、消毒、滅菌方法,嚴格按照消毒流程進行消毒滅菌。進行每月定期或不定期的消毒滅菌效果監測記錄,確保消毒滅菌質量。
3.3對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使用不當或濫用抗菌藥物與醫院感染的發生時密切相關的,所以護理人員應正確并及時執行醫囑,根據患者病情提醒醫生及時停用抗菌藥物,告知患者及患者家屬濫用抗生素的危害。在護理工作中要與醫生密切配合,合理使用抗生素,這樣才能降低醫院的感染率。
3.4做好護理五到位:一是洗手到位;二是清潔到位;三是消毒與監測到位;四是隔離到位;五是防護到位。堅持以上五到位可以大大減少細菌對醫院感染的途徑。
一、評估內容
(一)貫徹落實《醫院感染管理辦法》的情況。包括本單位感染管理組織體系建設、人力資源配置、院感專職人員及人才梯隊建設情況等;院感管理委員會、感染管理科、臨床感染管理小組三級質控網絡構成情況;
(二)貫徹落實《省醫院感染管理專職人員管理辦法(試行)》情況。包括本單位專兼職人員持證上崗、專業技術水平和素質能力培養、繼續教育培訓及院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院感“三基本”培訓學習(含全員院感“三基本”理論知識學習、理論及操作考試、知識宣傳普及和日常工作實際落實)等情況。
(三)院感基礎設施建設管理情況。包括本單位消毒供應中心、手術室、產房、口腔科、醫療廢物暫存地等重點科室規范化建設布局、工作流程、安全管理情況及各重點科室手衛生設施配備,規范化使用情況。
(四)醫院感染基礎管理、重點部門和重點環節管理情況。包括本單位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醫療器械的消毒滅菌、無菌操作技術、標準預防與隔離、外來器械、消毒器械、一次性使用器械規范化管理及醫療廢物管理等情況。
(五)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情況。包括本單位多重耐藥菌管理部門建設、多重耐藥菌部門預警機制及監測工作、臨床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微生物實驗室能力建設等情況。
(六)醫院感染監控體系建設情況。包括本單位醫院感染基礎監測如:壓力蒸汽滅菌檢測、消毒滅菌劑檢測、手衛生監測、重點科室環境監測、紫外線強度檢測等情況。
(七)醫院感染信息化建設情況。包括本單位院感管理信息系統規范化建設管理、醫院感染實時監控、風險評估和風險預警、院感相關數據及數據分析情況。
(八)本單位院感工作及所轄村衛生室院感工作督導考核情況。
二、評估方法
自評與現場評估相結合的方法。評估內容可參考《市預防與控制醫院感染實施方案(2013-2015)》。
三、工作要求
[關鍵詞] 新生兒;醫院感染;分析;對策
[中圖分類號] R197.3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0)04(a)-220-02
目前很多醫院感染登記工作不完善或無登記,預防與控制醫院感染工作執行情況及工作質量完全依賴于醫務人員及管理人員的責任心,規范登記工作可了解科室工作執行情況,也便于醫院感染管理人員及時發現醫院感染隱患,防止院內感染暴發流行,提高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
1 表格的建立
根據衛生部下發的《醫院感染管理辦法》中醫院感染管理部門的職責要求,結合我院各科室醫院感染管理工作開展情況,由醫院感染管理科負責設計統一的、便于操作的表格(A4規格),先試用,如有不妥之處進行修訂,定稿后由醫院感染管理科及全院各科室正式使用。
2 應用
2.1 消毒隔離登記表的設計及應用
消毒滅菌是降低醫院感染率的重要手段,加強消毒滅菌管理是控制醫院感染發生的重要環節[1]。表格的應用可規范科室各類物品的消毒方式、消毒時間、濃度及責任人,避免因消毒方式選擇不當或濃度不夠所導致的醫院感染隱患,一旦出現問題可追蹤到責任人。因此,可強化醫務人員的責任意識和法律意識,規范消毒隔離登記工作,提高醫務人員落實醫院感染控制措施的依從性。
2.2 紫外線累計時間及強度登記表的設計及應用
紫外線燈是目前基層醫院作為空氣消毒的主要器械。表格的建立能幫助科室醫院感染監控人員和醫院感染專(兼)職人員及時發現質量不合格的新燈管,并更換使用中達到規定時間及強度低于標準的燈管,確保消毒效果。設計內容包括日期、消毒起始時間、管號、累計時間、燈管的擦拭方式、消毒對象、功率、強度、監測結果、更換時間等。
2.3 醫療廢物交接登記表的設計及應用
表格的應用可強化科室對醫療廢物的管理意識和責任意識,有效避免了醫療廢物因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發生所造成的社會危害。設計內容包括醫療廢物的來源、種類、重量、體積、交接時間、最終去向及經辦人簽名等[2]。
2.4 醫院感染病例報病卡的設計及應用
加強醫院感染患者的管理,旨在提前對散在病例進行干預,防止院內感染暴發流行。表格應用有利于醫院感染管理人員及時了解本院院內感染高危科室、高危人群、好發部位、易感因素及抗生素使用合理性,便于擬定合理的干預措施,降低院內感染率。設計內容包括一般情況、基礎病診斷及醫院感染診斷、易感因素、微生物送檢情況、發生醫院感染前后抗生素使用情況及局部應用情況,易感因素可根據醫院收治患者的情況擬定。
2.5 一次性用品及消毒液檢測登記表的設計及應用
醫院使用的消毒器械和一次性使用的醫療器具的質量與效果與醫療安全密切相關[3-4]。依法對一次性用品及消毒器械進行管理,旨在杜絕不合格的產品進入臨床,防止院內感染暴發流行。表格設計內容包括日期、名稱、生產廠家、有效期、失效期、濃度、“三證”、監測結果。
2.6 醫務人員職業暴露個案登記表的設計及應用
表格設計內容包括一般情況(姓名、性別、年齡、科室、聯系電話、職業)、既往傳染病史、免疫情況、暴露(時間、地點、方式)、刺傷的器具(針頭的型號)、暴露或刺傷的部位、暴露源患者(一般情況、患傳染病情況)、暴露源、暴露經過、緊急處理情況、暴露級別評定(只限HIV)、預防措施及處理意見。
表格的應用能幫助醫院感染管理人員及時發現醫務人員在臨床工作中存在的職業安全隱患,并針對感染的危險因素進行防范,提高醫務人員的職業安全意識,正確實施安全防護措施,同時促使醫療機構加強對醫務人員職業安全的保護,提供必要的防護用品,保障醫務人員的安全,使他們健康、安全地為患者服務。
2.7 環境衛生學及消毒滅菌監測報告通知單的設計
在醫院感染的控制中,醫院的清潔、消毒、滅菌隔離和無菌操作技術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開展環境衛生學及消毒滅菌效果的監測,并對監測數據加以分析,找出危險因素,針對問題采取相應措施,可以發揮預警與防范作用[5-7]。表格的設計內容包括科室、時間、采樣標本合格情況,科室自查超標原因,擬定整改措施。
3 體會
筆者先后在綜合性醫院及專科醫院從事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多年,體會到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從規范相關登記工作入手,可強化醫務人員預防與控制院內感染意識和責任意識,并能幫助管理人員及時發現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消除醫院感染隱患;表格簡便易行、操作性強,可提高醫務人員的執行力。自表格建立以來,我院醫院感染管理各項工作更加符合規范要求,醫院感染率不斷降低,消毒滅菌合格率逐年提高,真正做到了全過程質量管理,從而促進了醫療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李轉芬,苗勤,王,等.某醫院環境衛生學及消毒滅菌效果監測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8,7(6):423.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第36號令.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S].2003:10-11.
[3]王羽.醫院感染管理辦法釋義及適用指南[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6:26,28
[4]邢慶華,宋志芳,于淑麗.加強護理管理工作 預防控制醫院感染發生[J].中國當代醫藥,2009,16(1):47,52.
[5]宣艷.護士在預防醫院感染工作中存在的缺陷與對策[J].中國當代醫藥,2009,16(19):86-87.
[6]潘玉波,王清,王秀萍,等.醫院感染狀況與防范對策[J].中國現代醫生,2008,46(14):32-33.
醫院感染是一個重要的全球性公共衛生問題,是現代醫學和醫院管理學的重大課題,醫院感染管理是醫療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評價醫院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的重要指標。世界衛生組織(WHO)于2004年底確定了“病人安全世界聯盟”行動計劃,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項內容便是加強醫院感染管理控制,減少對病人醫療安全的威脅[1]。我國醫院感染管理工作起步雖較遲,但發展迅速,現綜述如下:
1 起步發展過程
美國、歐洲及其他先進國家的醫院感染管理早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就已經步入正軌,而我國醫院感染管理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2]。1986年,衛生部醫政司成立了醫院感染監控協調小組,組建全國醫院感染監控網,開展了住院病人醫院感染監測和醫院感染管理知識培訓。1988年,頒發《建立健全醫院感染管理組織的暫行辦法》、《醫院消毒供應室驗收標準》等相應醫院感染管理政策。1989年,成立全國醫院感染監控管理培訓基地,將醫院感染管理納入《綜合醫院評審標準》,標志著我國一、二、三級醫院的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全面啟動。1991年,頒布《醫院消毒技術規范》,1992年,頒布《消毒管理辦法》,1994年公布我國的醫院感染率為9.7%,頒布《醫院感染管理規范(試行)》。 2000年,修訂《醫院消毒技術規范》和《醫院感染管理規范(試行)》。2001年,下發《醫院感染診斷標準》。2002年,修訂《消毒管理辦法》,使醫院感染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促進了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發展[3]。
2003年,傳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ARS)在社會和醫院暴發流行,暴露出我國醫院感染管理仍存在諸多薄弱環節[4]。衛生部進一步強調醫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提出新的要求,強化了對重點部門和重點環節的管理,陸續頒布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和《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醫療機構口腔診療器械消毒技術操作規范》、《內鏡清洗消毒技術操作規范》等,2004年,重新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2006年,頒布《醫院感染管理辦法》,成立“醫院感染管理標準委員會”。2009年,頒布《醫院感染暴發報告及處置管理規范》和《醫院消毒供應室管理規范》、《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醫院隔離技術規范》、《醫院感染監測規范》等六個行業標準。2010-2011年,分別頒布了《醫院手術部(室)管理規范(試行)》、《新生兒病室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重癥醫學科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醫療機構血液透析室管理規范》、《醫療機構血液透析室基本標準(試行) 》、《外科手術部位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試行)》、《導管相關血流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試行)》、《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試行)》、《多重耐藥菌感染預防和控制技術指南(試行)》,充分表明了我國的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已經走上法制化、規范化、科學化的道路[5-7],進入全面快速發展階段,日趨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20多年來,我國醫院感染管理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與進步,無論是從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的重視程度、各級衛生醫療機構領導的支持力度還是廣大醫務人員對醫院感染管理認知程度都有了非常明顯的提高[8],一支具有專業技能和管理經驗、愛崗敬業的醫院感染管理專(兼)職隊伍已經形成[9-10],在管理組織和法規建設、醫院感染監測、消毒隔離、生物安全、醫療廢物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績。
2 存在的問題
2.1 有關管理規范與技術標準欠完善
近年來我國醫院感染管理方面的法規和規章日益健全,但仍有很多欠缺,如醫院建筑(包括材料)方面的感染控制規范、醫院診療流程的感控規范、醫院感染專職人才的培養方案與學科體系建設要求等尚需建立。部分規范、標準的建立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常出現政出多門、條款重疊、內容矛盾、概念模糊等情況,容易造成實施中的曲解與偏差,增加管理成本(如目前在醫療廢物管理中的過度監管問題),浪費管理資源(如環境衛生方面的無效監測),未能達到理想的效果[11]。
2.2 重視不足,執行不力
部分醫院領導出于醫院感染管理是“揭醫院瘡疤”及“只有投入,沒有產出”的認識,對醫院感染管理工作重視與支持不足[3],臨床醫務人員認為開展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增加了工作負擔,也不樂意執行相應措施。
2.3 組織不健全,專職人員配備不足
部分100張床位以上的醫療機構尚未建立獨立的醫院感染管理科,易霞云[12]等的調查報告顯示,97家300張床位以上醫院有81.4%設有醫院感染管理科, 但300-500張床位的醫院設有醫院感染管理科的僅64.7%;125家醫院的專職人員配備只有79.2%的醫院達到《醫院感染管理規范》要求, 尤其是800張床位以上大醫院專職人員配備僅50.0%達到要求。
2.4 專職人員隊伍不穩定,管理水平參差不齊
李六億等[13]調查發現專職人員工作年限< 5 年者占43.9 % ,反映了醫院感染專業隊伍不穩定,專職人員流動性比較大。由于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牽涉面大、知識面廣、難度高,而醫院領導不重視、個人收入低、易得罪人、職稱晉升困難,且沒有相應的政策支持,導致“強人不來、來人不強”的尷尬局面,臨床醫生不愿意參加醫院感染管理工作[14]。我國20世紀90年代以前專業隊伍以護士為主體,且以初級人員為多[3]。醫院感染專職人員的來源有限,人才隊伍沒有形成,難以持續發展。在不同地區、不同級別的醫院,醫院感染專職人員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專職人員的政策水平、管理水平、基礎知識等均需提高。
2.5 基礎設施配備和經費支持缺乏
醫院感染管理在醫院經費支出中的地位仍較弱,相應清洗消毒基礎設施和人員培訓不足,尤其是在基層醫療機構更為突出。
醫院感染管理不規范、醫院管理者和臨床醫務人員不重視、醫院感染控制人員配備不到位、規章制度和工作措施貫徹不力、相關預防用品投入不足以及搞形式主義應付檢查等,是導致我國醫院感染發病率居高不下、惡性事件頻繁暴發和耐藥菌泛濫的重要原因[14]。
3 近年主要變化
3.1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加大監督管理力度
2006年《醫院感染管理辦法》明確了各級衛生行政部門、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在醫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職責。衛生部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分別成立醫院感染管理專家咨詢委員會,許多省市成立了醫院感染質控中心,負責轄區內醫院感染監測、控制、管理和培訓工作,協助衛生行政部門制定相應政策,各級衛生行政部門通過醫院管理年活動、等級醫院評審和醫療機構執業校驗工作強化了轄區內的醫院感染監管。
3.2 各級醫療機構加強自身管理
大多數醫療機構建立了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醫院感染管理科和臨床科室醫院感染管理小組三級管理組織體系,在引導全體醫務人員參與醫院感染防控工作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不斷完善醫院感染管理規章制度和醫院感染管理質量控制工作,加強重點部門建設與重點環節管理。
3.3 改進醫院感染監測方法
我國經過多年的醫院感染全面綜合性監測,基礎消毒隔離工作得到了明顯改進,基本掌握了醫院感染本底發病率,目前我國醫院感染發病率在6%左右。隨著醫院條件的改善,醫院感染綜合控制能力的加強,醫院感染病例監測已從回顧性監測轉為前瞻性監測,并從全面綜合性監測逐漸轉為目標性監測,消毒滅菌效果與環境衛生學監測由原來每月定期監測逐步轉向以流行暴發期監測為主[3]。對醫院感染暴發報告與處置工作進一步明確了各級組織職責、報告時限和報告情形,強調了規范的調查、處置要求。
3.4 強化重點部門建設與重點環節管理
近年,衛生部對供應室、手術室、新生兒室、產房、重癥醫學科、血液透析室、口腔科等重點部門的建筑布局、流程的設計與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強調功能完善、分區合理、流程優化,并滿足醫院感染防控要求。對手術部位感染、導管相關血流感染、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多重耐藥菌感染等提出了詳細、具體的預防控制措施。
3.5 進一步加強醫療器械清洗、消毒管理工作
供應室三個強制性行業標準和口腔、內鏡、血透相關技術規范均對各種可重復使用醫療器械的清洗、消毒工作制定了具體的標準操作流程,細化了清洗、消毒工作質量要求,有力保障了醫療器械使用安全。
3.6 加強醫務人員手衛生工作
近年,各級醫療機構和各種學術團體加強了對手衛生意義和手衛生知識的宣傳,手衛生工作逐步開展,加大投入,不斷改善手衛生設施,尤其是在醫院的改建、新建工作中,給予了手衛生設施應有的重視,包括增加洗手池數量、水龍頭開關從手觸式改為非手觸式、提供洗手液和改進干手的方式等[15]。
3.7 醫院感染學術活躍
目前,我國有2個全國醫院感染學會,各省有相應分會和培訓基地,每年均舉辦學術年會和各種繼續教育培訓項目,參加會議和培訓人數激增,一些全國性會議參會人員數甚至多達2000-3000人,并與歐美、亞太、港澳臺等地區廣泛交流,使我國醫院感染管理工作走向與國際接軌,醫院感染專職人員培訓得到加強。每年醫院感染學術論文數和專業書籍不斷增加,提高了醫院感染科研學術水平。
3.8 專業梯隊日趨合理
1998年對97所醫院386名專職人員統計,醫生和檢驗人員及高級職稱人員均有增加[3]。2003年李六億等[10]對全國76所醫院的調查結果顯示,醫院感染管理專職人員以護理專業居多占47.7%;臨床醫學專業的占23.5%;預防醫學專業的占13.2%;檢驗專業的占8.3%。朱士俊等[9]調查顯示,16所醫院中感染管理專職機構的人員學歷層次仍相對較低,本科及大專學歷占60%,但較為顯著的是碩士、博士的比例已達到25%。從職稱級別看,高級職稱占到33%,與1998年全國醫院感染監控網調查的23%相比有較大提高;初級職稱的比例有明顯下降,由30%下降到18%。從碩士及博士在調查醫院中所占的1/4的比例看,基本反映了我國感染管理專職人員水平的顯著提高,專職人員團隊的經驗及梯隊層次處于良好的發展狀態。
4 未來展望
4.1 強調全面質量管理與多部門協作
全面質量管理理論(TQC)強調一系列的組織管理中,重視質量形成的過程,各個環節互相制約,互相促進,螺旋上升。全面質量管理的核心是全程管理。醫院感染管理涉及多部門、多環節及醫務人員一切工作行為,只有全面質量管理和全程管理才能使醫院感染管理不脫節、不留死角,有效的預防控制醫院感染。多部門協作和全員參與管理是搞好全程管理的基礎和保障[16]。
4.2 推行科學的循證干預措施
美國醫院感染控制已經進入循證干預階段。我國已逐漸放棄“形式化”醫院感染控制模式,引入循證醫學新理念,強調醫院感染過程監控比結果監控更重要[17]。醫院感染管理標準委員會將不斷出臺更多的以循證醫學為基礎的適合我國國情的一系列醫院感染管理技術指南,醫院感染專業委員會將不斷推動循證醫學的理論在醫院感染監測控制與管理的實際工作中廣泛應用,促進規范化建設。
4.3 期待收取預防費和停止支付部分診療費政策出臺
中國的醫療收費非常低,成本核算中沒有包括醫院感染預防的支出。近年來,感染預防的要求越來越高。有測算,一所中等規模的醫院,按照相關要求每年在手衛生、消毒劑、個人防護用品方面的消耗達450萬元。然而,這些投入是沒有直接經濟回報的,不少醫院管理者不愿投入醫院感染的預防項目。根據誰得益誰支付的原則,增加預防收費,促進醫院在感染控制方面的人力、設施等投入,切實有效地減少因醫院感染而額外增加醫療開支,是一項雙贏的措施[14]。
4.4 組建高素質、多學科的醫院感染管理團隊
醫院感染管理部門缺乏管理權限和高素質人才,是導致目前我國醫院感染管理困難的重要原因。單純由護士組成的醫院感染管理團隊已很難勝任越來越廣泛而復雜的工作。要做好感染管理工作,首先必須解決隊伍建設問題。醫院領導要充分認識到醫院感染管理對專業要求高的特點,徹底放棄人員湊數、應付檢查的想法,想方設法組建高素質、多學科專業組成的合格團隊[14]。
4.5 強化信息管理,加強國際交流與科研工作
當今社會為信息社會,醫院感染監測、預警的信息及反饋,對快速、全面、有效地提高醫院感染控制水平至關重要[18]。通過加強與WHO 、國際醫院感染聯合會及發達國家醫院感染管理組織的聯系與交流,及時掌握全球醫院感染管理的新理論、新信息,宣傳我國醫院感染管理的新進展、新成果[8]。
參考文獻
[1] WHO.http:I/www.who.int/patientsafety.2004.
[2] 王書會,吳守彩.我國醫院感染現狀分析.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10):53-55.
[3] 徐秀華,殷大奎,于宗河,等.臨床醫院感染學(修訂版)[M].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14-15.
[4] 朱士俊,韓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防體系中醫院感染管理的研究.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4,4:361-364.
[5] 胡必杰.我國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20年工作回顧與展望[C].中國醫院協會第13屆全國醫院感染管理學術年會論文匯編,2006,9:32-34.
[6] 郭燕紅. 醫院感染管理辦法起草說明[J].中國護理管理,2006,6(7):8-9.
[7] 王羽.醫院感染管理辦法釋義及適用指南[M].北京中國法律出版社,2006.1-76.
[8] 朱士俊,郭燕紅,李六億,等.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現狀與展望[J].中國醫院,2007,11 (1):6-9.
[9] 朱士俊,郭燕紅,韓黎,等.對我國醫院感染管理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5,21(12):819-822.
[10] 李六億,郭燕紅,趙艷春,等.全國醫院感染管理專業設置的調查[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5,15(3):309-311.
[11] 武迎宏.醫院感染管理的程序化管理[J].中國醫院,2006,5(10):24-25.
[12] 易霞云,吳安華,李潔. 對醫院感染管理機構及專職人員配備狀況調查分析.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5,21(9):626-627.
[13] 李六億,賈會學,朱其鳳,等.綜合醫院感染管理科設置現狀的調查分析.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11):1386-1387.
[14]胡必杰.我國醫院感染管理工作需要新思路. 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8,1(5):257-260.
[15] 李六億.我國手衛生的現狀、問題與改進對策.中國護理管理,2008,8(1):17-19.
[16] 韓傳平,周麗,劉慧,等. 全面質量管理用于醫院感染管理的效果評價[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3,13(7):656-658.
衛〔〕71號
市衛生局轉發衛生部辦公廳關于加強以麻疹為主的冬春季呼吸道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的通知
各醫療衛生單位:
現將《市衛生局轉發衛生部辦公廳關于加強以麻疹為主的冬春季呼吸道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的通知》(衛函〔〕83號)轉發給你們,為加強我市麻疹等呼吸道傳染病防控工作,提出如下工作要求,請一并貫徹落實。
一、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責任意識。各醫療衛生單位要提高認識,切實加強對麻疹控制工作的領導,把麻疹防治作為當前一項重要工作來抓。要組織對本轄區的麻疹疫情和常規免疫工作進行認真分析,制定具體的防控措施,狠抓落實,減少麻疹病例的發生,防止疫情暴發。
二、加強監測,做到“五早”。各醫療衛生單位要加強對《傳染病防治法》的學習、貫徹,加強以麻疹為主的冬春季呼吸道傳染病的監測工作,及時準確地診斷和報告麻疹疫情,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隔離和早治療,降低病死率。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要按照麻疹監測方案的要求開展主動監測和主動搜索工作,做好個案調查和標本采集和送檢。對發生的疫情要及時進行分析,做好預測、預警工作,一旦發現有麻疹暴發的苗頭,及時進行流行病學調查處理,對密切接觸者進行醫學觀察,必要時隔離,同時實施相應的免疫措施,控制疫情蔓延。
三、做好預檢分診和消毒隔離及醫務人員防護工作。各醫療衛生單位要嚴格執行《醫療機構傳染病預檢分診管理辦法》有關要求,認真做好預檢分診工作,對就診的具有呼吸道癥狀、發熱的患者進行預檢分診,排查可疑病人,合理分流,并根據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采取救治措施。要嚴格按照《醫院感染管理規范》和《消毒管理辦法》等有關要求,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做好消毒隔離和醫務人員防護工作,防止醫院感染和醫源性感染,接診的醫療機構要保持空氣流通,當發現疑似病例時,應首先給患者及其密切接觸者戴上口罩,保障其他患者就醫安全。
四、提高常規免疫接種率,加強對流動兒童預防接種工作的管理,消除免疫空白人群。各醫療衛生單位應嚴格按照《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的有關要求,做好預防接種各項保障工作。要加強免疫規劃工作薄弱地區的工作,保證常規免疫服務次數和免疫服務質量,消除免疫空白地區。各醫療衛生單位要積極配合教育部門督促轄區學校、托幼機構按照《傳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與預防接種管理條例》等要求,嚴格督促落實兒童入托、入園、入學查驗預防接種證制度。對無預防接種證及未按規定完成接種的兒童,要及時督促其補證、補種。
市衛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