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供應鏈包裝管理范文

        供應鏈包裝管理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供應鏈包裝管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供應鏈包裝管理

        第1篇:供應鏈包裝管理范文

        關鍵詞:綠色供應鏈;傳統供應鏈;綠色供應鏈管理

        中圖分類號:F25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15-0278-02

        一、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內容

        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內容十分豐富,它涉及到供應鏈的各個環節,其主要內容包括綠色采購、綠色設計、綠色生產、綠色營銷、綠色回收以及綠色供應鏈上企業之間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等,具體內容如下:

        1.綠色采購。即綠色供應商選擇開發與評價。綠色供應商的選擇和評價是一項復雜的工作。因為在綠色采購環境下對供應商的選擇不僅要考慮傳統供應鏈環境下供應商的衡量標準,還要兼顧供應商的環境表現,而評價環境表現本身就有很多方法,因此采購經理在選擇供應商時要充分考慮各種衡量指標重要性并最后做出決策。

        2.綠色設計。在綠色供應鏈管理下,產品設計是整個供應鏈的起點,因此設計活動不只是制造商的事,而是整個供應鏈企業的共同責任。綠色設計是指在產品設計過程中綜合考慮產品的性能、質量、開發周期和成本,論證產品在整個生命周期中對環境的影響程度,使得產品在生產和使用過程中對資源消耗和環境影響最小。綠色設計的指導思想是用“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環境保護策略徹底替換掉傳統的“先污染,后治理”的思維方式。

        3.綠色生產。綠色生產是指將在產品生產過程中貫穿綜合預防的環境策略,以降低廢棄物對人類和環境的風險性,從而最大限度地防治工業污染、提高經濟效益。欲達到這種生產模式,就必須從原料開采到產品報廢的整個產品生命周期內對材料的回收、利用、處理等全部過程進行考慮。諸如在冶煉時考慮廢氣、廢水的徹底凈化,在材料選擇時要詳細考慮到產品報廢時的材料回收重用及處理之類的問題。

        4.綠色回收。完整的綠色供應鏈管理必須包括綠色回收活動,這是產品生產過程中最后一個環節,也是必不可少的,這里主要是對產品、包裝物開展的回收活動。企業根據自身條件、產品特點、包裝物的特性以及回收品的分散程度確定具體采用何種方式進行綠色回收。

        5.綠色營銷。綠色營銷是綠色供應鏈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它是全新的營銷理念,決定著企業綠色供應鏈理念是否能被消費者理解接受進而取得應有的效果和收益。它與傳統供應鏈中的營銷觀念的區別是,傳統營銷方式追求最大限度地刺激消費者消費,而綠色營銷則是引導和鼓勵可消費者持續消費。綠色營銷的服務對象從消費者擴大到“消費者和社會”,可以通過減少物質消費占有量、提高消費滿意度來達到綠色生產的目的。

        6.綠色人事。增強員工綠色意識。企業在綠色化過程中不僅要在企業戰略和業務流程保持綠色度,還要注重培養員工環保意識,包括在生產和經營中自覺采用先進技術、節省資源的使用,減少水電紙張的浪費等。同時要關注員工的工作環境和福利待遇、關注員工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使員工能夠以最佳的狀態投入工作。

        7.綠色物流。綠色物流管理是指企業在物流過程中引入綠色標準,盡量減少物流過程對資源消耗的同時降低物流對環境的危害,實現對物流環境的綠化和物流資源的最充分利用。企業需要體現綠色物流的全新理念,加大對綠色物流新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并對運輸、裝卸過程制定出相應的綠色管理標準,如對運輸規劃進行改進,積極開發和試驗綠色包裝材料等。采購人員還可以與供應商建立合作關系讓供應商承擔部分或全部包裝物的回收工作,減少包裝廢棄物的產生。

        8.綠色供應鏈上企業之間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綠色供應鏈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不僅需要在信息和利益共享,而且也同步推行環境措施和標準。在綠色供應鏈的所有環節中,最重要的是如何選擇戰略合作伙伴,特別是供應商。選擇供應商一般從重視壞境管理的企業中選擇和培養具有共同的環境保護意識的企業,與它們結成戰略合作伙伴,由此產生的企業間成本的降低能夠通過供應鏈傳遞到下游的各個環節,從而提高供應鏈的產品競爭力和整體效率。

        二、綠色供應鏈與傳統供應鏈的聯系

        綠色供應鏈和傳統供應鏈的基本框架都是由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及最終消費者等成員組成的一個網鏈結構。其中各個成員構成供應鏈的各個節點,成員之間的需求與供應關系構成了上下節點之間的聯系。簡單來說供應鏈主要具有四個特征:

        1.復雜性。因為供應鏈節點企業組成的跨度(層次)不同,供應鏈往往由多個、多類型甚至多國企業構成,所以供應鏈結構模式比一般單個企業的結構模式更為復雜。

        2.動態性。供應鏈管理因企業戰略和適應市場需求變化的需要,其中節點企業需要動態地更新,這就使得供應鏈具有明顯的動態性。

        3.面向用戶需求。供應鏈的形成、存在、重構,都是基于一定的市場需求而發生,并且在供應鏈的運作過程中,用戶的需求拉動是供應鏈中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運作的驅動源。

        4.交叉性。節點企業可以是這個供應鏈的成員,同時又是另一個供應鏈的成員,眾多的供應鏈形成交叉結構,增加了協調管理的難度。

        三、綠色供應鏈與傳統供應鏈的區別

        綠色供應鏈與傳統供應鏈不同之處主要在于融入了“綠色”的理念,與具有綠色優勢和綠色競爭力的外部企業資源建立戰略聯盟,鞏固和提高整個供應鏈的綠色制造能力和核心業務,以達到綠色制造和綠色營銷為目的。

        實施過程中的區別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從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的角度出發,綠色供應鏈使制造業企業進行全面的環境管理,而不再像傳統供應鏈般單純靠技術解決環境問題。不僅能提高環境保護的效率和效果,同時也給企業帶來了額外的經濟效益。比如在產品設計時就考慮了環境因素,避免了未來的環境治理成本。另一方面,綠色供應鏈中的物流不僅僅包括傳統供應鏈中的原材料、半成品和產成品等“正向物流”,還包括所謂的“逆向物流”(若經回收處理的產品或包裝物能再利用,則進入新的綠色供應鏈循環,若不能再利用,則需進行焚燒或填埋以免對環境造成影響)。因此,綠色供應鏈的“正向物流”、“逆向物流”構成了一個“封閉式”的供應鏈,在傳統供應鏈所有元素的基礎上增加了產品及包裝回收再利用的環節和回收處理商要素,構成了一個半閉合的鏈條。

        四、綠色供應鏈的發展趨勢

        1.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建立。綠色供應鏈管理的概念自1996年首次提出以來,國內外對于其定義并未統一,國內的學者一般認為它是以綠色制造理論和供應鏈管理技術為基礎在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中綜合考慮環境影響和資源效率的現代管理模式,涉及供應商、生產商、銷售商和消費者,使得產品從原材料獲取、加工、包裝、運輸、使用到報廢整個過程中,對環境影響最小、對資源的利用效率最高。

        2.供應鏈戰略聯盟的形成。隨著供應鏈管理研究的不斷深入,管理理論的發展已經從單個企業內部的供應鏈管理到整個供應鏈上下游多個企業間聯合的供應鏈管理,戰略供應鏈聯盟的理論就此產生。該理論認為,在整條供應鏈上建立戰略聯盟能大幅度降低企業間的交易費用、信息溝通費用和供應鏈的構建費用,從而提高供應鏈整體效益。由于戰略供應鏈聯盟是建立在供應鏈聯盟的基礎上的概念,大都停留在理論研究上,缺乏與企業實踐的結合,而且聯盟方式也隨行業特點不同而不同,這些仍需要學者進行深入的研究。

        3.供應鏈管理全球化的發展。隨著世界范圍內跨國公司或集團的不斷增多,經濟全球化的趨勢越發明顯,更多大型企業選擇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吸引優勢資源或企業加入企業供應鏈,以獲得更有力的競爭力和更廣闊的盈利空間。但全球供應鏈管理也面臨一些挑戰:(1)全球供應鏈管理覆蓋的范圍較廣,資源整合難度方面有較大的風險;(2)不同國家或地區的企業在經濟發展程度、文化歷史、自然條件、生活習慣和管理模式等方面都可能存在很大的差異,怎樣將這些兼容并蓄完美整合是一個很大的挑戰;(3)由于經濟全球化程度有限,國際供應鏈的運作不可避免地還要受到國際貿易體制和各國政策法律的制約;(4)國家之間激烈的競爭機制對跨國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溝通協作構成很大的威脅;(5)社會環境也是制約全球供應鏈發展的因素之一。

        4.供應鏈管理中信息技術的應用。現代社會是信息社會,供應鏈的形式不僅表現為價值鏈還要表現為信息鏈,暢通的信息交流途徑和有效的信息共享率是供應鏈管理成功的關鍵。如電子化供應鏈管理技術將供應商、銷售商、客戶在全球范圍內緊密地聯系起來,及時有效地共享信息,以便根據市場需求和客戶反映迅速調整企業物流或方案。因此,電子化的供應鏈戰略管理不是只考慮某個企業或某幾個企業的信息,而是把整條供應鏈當作一個整體,從宏觀上把握供應鏈上各個企業的信息后進行整體產能平衡,從而實現整條供應鏈上的成本降低、效率提高。

        參考文獻:

        [1] 姚茜.精益生產方式下綠色供應鏈成本管理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黑龍江對外經貿,2011,(8):22-31.

        第2篇:供應鏈包裝管理范文

        【關鍵詞】涉農供應鏈 績效評價 指標體系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經濟環境下,完善而穩定的涉農供應鏈管理是涉農企業提升競爭力的重要工具。理想的涉農企業能夠為涉農供應鏈上的企業組織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鏈上合作企業的優劣也將會影響到整個供應鏈的發展和成長,進而影響到涉農供應鏈管理績效水平。對于涉農供應鏈管理績效水平高低的評價,需要建立一套精準、客觀的評價指標體系和綜合評價能力較強的評價模型。這對于涉農供應鏈管理具有理論和實踐上的指導意義。

        一、涉農供應鏈管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設計原則

        由于涉農供應鏈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所以在建立指標體系的時候應該結合涉農企業的特性和供應鏈的特性,既要注重指標體系的可操作性、目的性、科學性又要遵守以下原則:

        可操作性原則。也可以叫作可實現性原則,涉農供應鏈的特點決定了其績效評價工作的復雜性與繁瑣性,因此,在構建評價指標時要確保其可操作性。在構建涉農供應鏈管理績效評價指標時,要注意指標數據的可獲得性以及實際意義,使構建的指標具有可操作性。

        相關性原則。指共性與個性相關的原則,涉農供應鏈也有一般供應鏈的特性,可以理解為涉農供應鏈也是由供應商、制造商、零售商、顧客等要素組成的系統,是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知識流等運動的集成。涉農供應鏈又是一種特殊的供應鏈,主要是指把具有生命體征的動植物、微生物等作為主要原材料,進行生產、加工、制造及分銷直至消費者的過程。對涉農供應鏈的研究需要結合一般供應鏈的共性,同時突出涉農供應鏈的特殊性。[1]

        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原則。也可稱作可度量性原則。為了確保涉農供應鏈管理績效評價結果更加客觀合理、公平準確,在確定其評價指標時,要采取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原則,以使評價結果具有可度量性。對于一些可量化的指標,一般采用定量指標,但是定量指標不能包含所有的評價信息而取代定性指標,因此在評價指標中還需含有定性指標,保證評價指標的全面性。[2]

        多渠道、多層次、全方位的評價原則。

        盡可能多方面的搜集信息,實行多渠道、多層次和全方位的評價,有助于盡可能全面且有重點地反映涉農供應鏈管理績效,同時也有助于增強績效評價的可實現性。例如,經常綜合運用上級和下級考核、專家打分評價、同級評價、消費者評價等多種形式對涉農供應鏈管理績效水平進行評價。[3]

        二、涉農供應鏈管理績效評價指標的影響因素分析

        績效評價對涉農供應鏈上企業的經營活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其效果并不顯著,主要原因就是各個節點上涉農企業的評價指標不一致。因此,在涉農供應鏈中,績效評價從實施之初到最終結果的運用都存在較大的問題。這些問題將會影響涉農供應鏈績效評價的效果。本文歸納總結了涉農供應鏈各節點企業績效評價指標不一致的影響因素,主要從外部影響因素和內部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一)涉農供應鏈管理績效評價指標的外部影響因素

        理論與技術因素。理論與技術因素在涉農供應鏈管理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涉農供應鏈管理績效評價中更應該注重理論與技術因素的考核。在涉農供應鏈原材料的供應階段、產成品的運輸階段、貯存保鮮階段以及銷售階段對運用的先進技術理論進行考核,有利于涉農供應鏈的優化重組,提高涉農供應鏈管理的績效。因此,使用先進的無公害、電子商務、冷鏈保鮮等技術對涉農供應鏈管理績效評價具有較大的影響。

        經濟與社會環境因素。經濟與社會環境因素,主要是指影響涉農供應鏈管理的國內以及世界上普遍存在的經濟以及政治環境。經濟環境主要影響涉農產品的市場銷售環境,比如涉農產品的質量安全能夠對涉農供應鏈的節點企業產生很大的影響;社會環境能夠給涉農產品提供強大的政治保證,其中國家政策是涉農供應鏈的最大支持。因此,經濟與社會環境因素都會給涉農供應鏈管理的績效評價產生較大的影響。

        (二)涉農供應鏈管理績效評價指標的內部影響因素

        涉農供應鏈內部流程機制。供應鏈哲學的本質是將企業內部和企業之間的功能進行集成、共享和協調,達到減少浪費和提高供應鏈績效的目的[4]。因為涉農供應鏈的內部流程牽涉到鏈上所有成員的生產經營運作,所以績效評價指標就能夠將各成員之間的績效聯系起來,構成涉農供應鏈的整體績效。涉農供應鏈的整體績效越高,也就說明節點企業的績效評價指標的一致性越高。

        核心企業績效評價指標的主導作用。在組成供應鏈的所有成員中,會存在一個強勢企業,憑借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將其他的成員吸引在自己的周圍,形成協調一致的網鏈結構,該企業就是核心企業[5]。在涉農供應鏈中,也存在這種核心企業,它既能通過自身的協調作用提高供應鏈的整體效益,又能夠通過在供應鏈中的主導作用使涉農供應鏈的績效評價指標得到統一。

        各節點企業之間的競爭與合作關系。系統整體功能取決于系統要素的功能以及要素間的關系[6]。涉農供應鏈節點企業之間的競爭與合作關系優劣直接影響到涉農供應鏈的整體績效。整體績效越高,說明各節點企業的合作關系越融洽,也進一步說明各節點企業績效評價指標的一致性程度越高,通過相互競爭進一步改進本企業績效評價目標和方向。

        三、涉農供應鏈管理績效評價指標的初步確定與篩選

        涉農供應鏈管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是按照指標構建的原則,從供應鏈的整體績效出發,構建的能夠全面評價涉農供應鏈管理績效的指標體系。文章通過重復使用專家打分、分析篩選的過程,將那些代表性不強的指標剔除,留下符合研究對象目標指標。經過采用平衡計分卡這種相對平衡的方法,從以下五個方面篩選和確定具體績效評價指標。

        (一)財務子系統績效評價指標

        企業財務效績評價指標主要反映企業的財務效益、資產營運狀況、償債能力狀況和發展能力狀況等。本文選取財務績效評價指標首先通過閱讀已有的文獻,篩選出總資產報酬率、凈資產收益率、邊際收益、利潤增長率等144個指標,將重復率最高的總資產報酬率、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周轉率、企業運營成本、營業收入增長率、利潤增長率、現金周轉率以及資產負債率等8個指標選出備用;然后參照2002年國家財政部等五部委頒布的《企業績效評價操作細則(修訂)》,從財務效益、資產營運、償債能力和發展能力四個方面進行精簡,通過社會打分調查篩選出平均分高并且方差小的5個指標:總資產報酬率、總資產周轉率、企業運營成本、營業收入增長率、資產負債率。

        (二)環境子系統績效評價指標

        涉農供應鏈環境子系統績效評價指標的選取主要是站在財務角度和環境質量角度的角度思考的。財務角度就是指企業發生的環境問題而產生的財務影響,這一角度主要選擇了環保投資率;環境質量績效是指各節點企業的加工過程產生的環境問題以及環境信息的批漏。該角度主要選擇包裝回收率、原材料回收再利用率、資源消耗率、環保滿意度、環保設備的合格率、產品綠色包裝使用度、環保目標的制定、環保違規率、可追溯機制、食品安全事故發生率、檢疫力度等12項指標。其中刪除了環境違規率、食品安全事故發生率兩項指標,因為企業對這些具有負面影響的指標考核的時候會缺乏一定的真實性。最終確定原材料回收再利用率、資源消耗率、環保滿意度、環保設備的合格率、產品綠色包裝使用度、環保目標的制定等6個指標。

        (三)利益相關者子系統績效評價指標

        在本文研究的涉農供應鏈中利益相關者主要包括農戶(原材料供應商)、其他節點企業(供應商、生產商、零售商等)、顧客以及政府部門。在確定該子系統指標時主要根據已經閱讀的文獻篩選出308個指標,按照重復個數進行排序,選出重復個數在兩個各及其以上的指標21個,其中在選擇其他節點企業的指標時主要考慮他們之間的合作關系、信息共享程度以及節點企業之間的信任程度等。最終確定鏈上企業合作關系柔性、顧客滿意度、各節點間信息共享的準確度、上下游企業的信任度、契約企業流動率、應急預案的齊全度以及政府的扶持情況等7項指標。

        (四)業務流程子系統績效評價指標

        根據涉農供應鏈的特點和關鍵績效指標評價方法,按照涉農供應鏈管理的包裝、采購、庫存、運輸、配送以及銷售等模塊與物流、信息流與資金流的關系初步篩選出了產品包裝費用、原材料采購成本產品需求比率等21項指標。在社會調查階段根據打分表刪除了企業抗風險能力、產品出廠周期等13項指標。最終確定產品包裝費用、原材料采購成本、庫存周轉率、供應鏈節點間運輸總成本、企業產品的產銷率、企業對市場需求反應時間、貨物配送的及時性與產品市場占有率等8項指標。

        (五)學習與創新子系統績效評價指標

        該子系統主要是確立企業創造長期的成長和改善就必須建立的基礎框架,也就是目前和未來成功的關鍵因素,以此來彌補企業與其他企業在實際能力和實現突破性業績所需能力之間的差距。本文主要從員工學習和企業技術創新兩個角度確定績效評價指標:員工培訓率、企業科研投入比例、龍頭企業對農戶的指導頻率、管理者的創新欲望以及企業專利技術的擁有率等5項指標。

        四、結語

        通過構建涉農供應鏈管理績效評價體系,對涉農供應鏈管理績效進行評價,有利于每個節點企業健康穩定的向前發展,也有利于我國涉農企業的良性循環。只要涉農供應鏈上的每一個企業,都努力提高自己的供應鏈績效水平,就會使涉農供應鏈管理績效水平越來越高。

        參考文獻

        [1]劉永紅,陳德良.綠色冷鏈綜合績效指標設計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0(011):32-34.

        [2]羅蘊玲,李景煥,白玲.食品冷鏈整體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8(17):156-157.

        [3]中國物流產業網:http:///2014年4月3日.

        [4]查敦林.供應鏈績效評價系統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3.

        [5]蔡惠芬.淺析供應鏈中的核心企業[J].管理科學文摘,2007 (03).

        第3篇:供應鏈包裝管理范文

        新的供應鏈和物流管理的變革在海洋石油企業的發展戰略中,同樣至關重要。由于海洋石油企業自身的特殊性和生產作業的多樣性,企業應結合自身特點在新的“綠色”物流革命中找尋出路,從而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本文將簡單介紹現代企業的供應鏈和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論以及“綠色”物流在海洋石油企業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海洋石油企業 “綠色”物流 物流管理

        A brief analysis Offshore Oil Enterprises’ Logistics Present Situation and Green Logistics/New Concept Logistics Developing Trend

        Abstract:Review current global advanced enterprises and companies, are all facing a new round of supply chain revolution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 renaissance. Along with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e-commerce, I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etc advanced management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t makes that supply chain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 are developing rapidly. However, combined with the new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global business environment, and a new “green” logistics as dominant new concept logistics revolution began quietly. Enterprise development trends are toward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ahead.

        The change of new supply chain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 in the strategy of offshore oil enterprise is also very important. Due to the particularity of offshore oil enterprise itself, the diversity of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enterprise should find way to promote enterprise's competitiveness in the new “green” logistics revolution, according to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This article will briefly introduce the basic theory of modern enterprise supply chain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green”logistics in offshore oil enterprise.

        一、現代物流的基本概念以及應用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企業紛紛在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務水平上下功夫。為了以較低的交付成本、更好的物流服務在國內、國際市場中贏得競爭優勢,物流戰略越來越成為企業總體戰略中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近些年來,隨著先進理論的引進和IT技術的發展,推動了我國物流企業的物流發展。本文首先將介紹現代我國企業常用的物流理論和應用概況。

        1.供應鏈管理

        1.1供應鏈定義

        所謂供應鏈,其實就是由供應商、制造商、倉庫、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構成的物流網絡。同一企業可能構成這個網絡的不同組成節點,但更多的情況下是由不同的企業構成這個網絡中的不同節點。比如,在某個供應鏈中,同一企業可能既在制造商、倉庫節點,又在配送中心節點等占有位置。在分工愈細,專業要求愈高的供應鏈中,不同節點基本上由不同的企業組成。在供應鏈各成員單位間流動的原材料、在制品庫存和產成品等就構成了供應鏈上的貨物流。(見圖表2-1)

        1.2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是一種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執行供應鏈中從供應商到最終用戶的物流的計劃和控制等職能。從單一的企業角度來看,是指企業通過改善上、下游供應鏈關系,整合和優化供應鏈中的信息流、物流、資金流,以獲得企業的競爭優勢。

        供應鏈管理是企業的有效性管理,表現了企業在戰略和戰術上對企業整個作業流程的優化。整合并優化了供應商、制造商、零售商的業務效率,使商品以正確的數量、正確的品質、在正確的地點、以正確的時間、最佳的成本進行生產和銷售。

        2.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是指在社會在生產過程中,根據物質資料實體流動的規律,應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學方法,對物流活動進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和監督,使各項物流活動實現最佳的協調與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經濟效益。現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統論、信息論和控制論的基礎上的。

        物流管理主要有4個特點

        (1)以實現客戶滿意為第一目標;

        (2)以企業整體最優為目的;

        (3)以信息為中心;

        (4)重效率更重效果。

        3.管理信息系統(MIS)

        所謂MIS(管理信息系統――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系統 ,是一個由人、計算機及其他設備等組成的能進行信息的收集、傳遞、存貯、加工、維護和使用的系統。它是一門新興的科學,其主要任務是最大限度的利用現代計算機及網絡通訊技術加強企業的信息管理,通過對企業擁有的人力、物力、財力、設備、技術等資源的調查了解,建立正確的數據,加工處理并編制成各種信息資料及時提供給管理人員,以便進行正確的決策,不斷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目前,企業的計算機網絡已成為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及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隨著我國與世界信息高速公路的接軌,企業通過計算機網絡獲得信息必將為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企業的辦公及管理都將朝著高效、快速、無紙化的方向發展。MIS系統通常用于系統決策,例如,可以利用MIS系統找出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并將信息及時反饋給上層管理人員,使他們了解當前工作發展的進展或不足。換句話說,MIS系統的最終目的是使管理人員及時了解公司現狀,把握將來的發展路徑。

        MIS構成

        一個完整的MIS應包括:輔助決策系統(DSS)、工業控制系統(IPC)、辦公自動化系統(OA)以及數據庫、模型庫、方法庫、知識庫和與上級機關及外界交換信息的接口。其中,特別是辦公自動化系統(OA)、與上級機關及外界交換信息等都離不開Intranet(企業內部網)的應用。可以這樣說,現代企業MIS不能沒有Internet,但Internet的建立又必須依賴于MIS的體系結構和軟硬件環境。

        MIS核心

        傳統的MIS系統的核心是CS(Client/Server――客戶端/服務器)架構,而基于Internet的MIS系統的核心是BS(Browser/Server――瀏覽器/服務器)架構。BS架構比起CS架構有著很大的優越性,傳統的MIS系統依賴于專門的操作環境,這意味著操作者的活動空間受到極大限制;而BS架構則不需要專門的操作環境,在任何地方,只要能上網,就能夠操作MIS系統,這其中的優劣差別是不言而喻的。

        二、海洋石油企業的風險及多樣性

        海洋石油企業不同與其它大中型國有企業,企業自身特點存在著多樣性。企業規模龐大,物資設備種類繁多,組織機構復雜,在供應鏈管理和物流管理上無疑面臨著更大的挑戰。

        1.企業簡介及企業現狀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是中國最大的國家石油公司之一,是中國最大的海上油氣生產商。公司成立于1982年,注冊資本949億元人民幣,總部位于北京,有員工5.7萬人。 中海油自成立以來一直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由一家單純從事油氣開采的純上游公司,發展成為主業突出、產業鏈完整的綜合型企業集團,形成了油氣勘探開發、專業技術服務、化工化肥煉化、天然氣及發電、金融服務、綜合服務與新能源等六大良性互動的產業板塊。近年來,通過改革重組、資本運營、海外并購、上下游一體化等戰略的成功實施,企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綜合競爭實力不斷增強,逐漸樹立起精干高效的國際石油公司形象。2010年底,實現了海上石油年產量5000萬噸,渤海地區年產量3000萬噸的壯舉。

        2.物資設備多樣性

        海洋石油的開采環節眾多,分為測量、勘探、鉆井、菜油、運輸等。因此大體可將海洋石油設備分類如下:

        2.1勘探鉆井設備:測井/錄井儀器、鉆機、鉆頭、鉆井泵、泥漿泵、套管、配套閥門、井下工具。

        2.2采油工程設備:井口裝置、抽油設備、采油泵、井控設備。

        2.3儲運煉化設備:煉油設備、工業爐、輸油管道、濾油機、儲油罐。

        2.4配套設備:柴油機組、壓縮機、儀器儀表、管材管件、發電機、攪拌器、五金工具、吊索具、堆焊設備等。

        2.5軟件設配:勘探開發系統、工業控制系統、儲運管理系統。

        三、新型物流的發展

        隨著經濟的發展,環境惡化程度加深,作為經濟活動的一部分,物流活動同樣面臨環境問題,需要從環境的角度對物流體系進行改進,形成綠色物流管理系統,就是21世紀的新的物流管理趨勢。在我國政府對企業發展模式調整的模式下,“綠色”物流的改革旋風即將迅速掛起。海洋石油企業作為國家說雙“A”級企業,必將在物流改革浪潮中走在前列

        1.綠色物流

        綠色物流(Environmental logistics)是指在物流過程中抑制物流對環境造成危害的同時,實現對物流環境的凈化,使物流資源得到最充分利用。它包括物流作業環節和物流管理全過程的綠色化。從物流作業環節來看,包括綠色運輸、綠色包裝、綠色流通加工等。從物流管理過程來看,主要是從環境保護和節約資源的目標出發,改進物流體系,既要考慮正向物流環節的綠色化,又要考慮供應鏈上的逆向物流體系的綠色化。綠色物流的最終目標是可持續性發展,實現該目標的準則是經濟利益、社會利益和環境利益的統一。

        1.1企業綠色物流管理措施

        1.1.1綠色運輸管理

        開展共同配送:共同配送(Jointdistribution)指由多個企業聯合組織實施的配送活動。幾個中小型配送中心聯合起來,分工合作對某一地區客戶進行配送,它主要是指對某一地區的客戶所需要物品數量較少而使用車輛不滿載、配送車輛利用率不高等情況。共同配送可以分為以貨主為主體的共同配送和以物流企業為主體的共同配送兩種類型。從貨主的角度來說,通過共同配送可以提高物流效率。如中小批發者,如果各自配送難以滿足零售商多批次、小批量的配送要求。而采取共同配送,送貨者可以實現少量配送,收貨方可以進行統一驗貨,從而達到提高物流服務水平的目的;從物流企業角度來說,特別是一些中小物流企業,由于受資金、人才、管理等方面制約,運量少、效率低、使用車輛多、獨自承攬業務,在物流合理化及效率上受限制。如果彼此合作,采用共同配送,則籌集資金、大宗貨物,通過信息網絡提高車輛使用率等問題均可得到較好的解決。因此,共同配送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員、物資、資金、時間等資源的利用效率,取得最大化的經濟效益。同時,可以去除多余的交錯運輸,并取得緩解交通,保護環境等社會效益。

        1.1.2采取復合一貫制運輸方式:復合一貫制運輸(Combinedtransportation)是指吸取鐵路、汽車、船舶、飛機等基本運輸方式的長處,把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實行多環節、多區段、多運輸工具相互銜接進行商品運輸的一種方式。這種運輸方式以集裝箱作為連結各種工具的通用媒介,起到促進復合直達運輸的作用。為此,要求裝載工具及包裝尺寸都要做到標準化。由于全程采用集裝箱等包裝形式,可以減少包裝支出,降低運輸過程中的貨損、貨差。復合一貫制運輸方式的優勢還表現在:它克服了單個運輸方式固有的缺陷,從而在整體上保證了運輸過程的最優化和效率化;另一方面,從物流渠道看,它有效地解決了由于地理、氣候、基礎設施建設等各種市場環境差異造成的商品在產銷空間、時間上的分離,促進了產銷之間緊密結合以及企業生產經營的有效運轉。

        1.1.3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logistics)是由供方與需方以外的物流企業提供物流服務的業務方式。發展第三方物流,由這些專門從事物流業務的企業為供方或需方提供物流服務,可以從更高的角度、更廣泛地考慮物流合理化問題,簡化配送環節,進行合理運輸,有利于在更廣泛的范圍內對物流資源進行合理利用和配置,可以避免自有物流帶來的資金占用、運輸效率低、配送環節繁瑣、企業負擔加重、城市污染加劇等問題。當一些大城市的車輛配送大為飽和時,專業物流企業的出現使得在大城市的運輸車量減少,從而緩解了物流對城市環境污染的壓力。除此之外,企業對各種運輸工具還應采用節約資源,減少污染和環境的原料作動力,如使用液化氣、太陽能作為城市運輸工具的動力;或響應政府的號召,加快運輸工具的更新換代。

        1.2綠色包裝管理

        綠色包裝是指采用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包裝。綠色包裝的途徑主要有:促進生產部門采用盡量簡化的、以及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裝;在流通過程中,應采取措施實現包裝的合理化與現代化:

        1.2.1包裝模數化:確定包裝基礎尺寸的標準,即包裝模數化。包裝模數標準確定以后,各種進入流通領域的產品便需要按模數規定的尺寸包裝。模數化包裝利于小包裝的集合,利用集裝箱及托盤裝箱、裝盤。包裝模數如能和倉庫設施、運輸設施尺寸模數統一化,也利于運輸和保管,從而實現物流系統的合理化。

        1.2.2包裝的大型化和集裝化:有利于物流系統在裝卸、搬遷、保管、運輸等過程的機械化,加快這些環節的作業速度,有利于減少單位包裝,節約包裝材料和包裝費用,有利于保護貨體。如采用集裝箱、集裝袋、托盤等集裝方式。

        1.2.3包裝多次、反復使用和廢棄包裝的處理:采用通用包裝,不用專門安排回返使用;采用周轉包裝,可多次反復使用,如飲料、啤酒瓶等;梯級利用,一次使用后的包裝物,用畢轉化作它用或簡單處理后轉作它用;對廢棄包裝物經再生處理,轉化為其他用途或制作新材料。

        1.2.4開發新的包裝材料和包裝器具:發展趨勢是,包裝物的高功能化,用較少的材料實現多種包裝功能。

        1.3綠色流通加工

        流通加工(Distribution Processing)指物品在從生產地到使用地過程中,根據需要施加包裝、分割、計量、分揀、組裝、價格貼付、標簽貼付、商品檢驗等簡單作業的總稱。流通加工具有較強的生產性,也是流通部門對環境保護可以大有作為的領域。綠色流通加工主要包括兩個方面措施:一是變消費者加工為專業集中加工,以規模作業方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環境污染。如飲食服務業對食品進行集中加工,以減少家庭分散烹調所帶來的能源和空氣污染;二是集中處理消費品加工中產生的邊角廢料,以減少消費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廢棄物的污染,如流通部門對蔬菜集中加工,可減少居民分散加工垃圾丟放及相應的環境治理問題。

        2.逆向物流

        與傳統供應鏈反向,為價值恢復或處置合理而對原材料、中間庫存、最終產品及相關信息從消費地到起始點的有效實際流動所進行的計劃、管理和控制過程。

        3.廢棄物物流(Waste material logistics)

        從環境的角度看,今后大量生產、大量消費的結果必然導致大量廢棄物的產生,盡管已經采取了許多措施加速廢棄物的處理并控制廢棄物物流,但從總體上看,大量廢棄物的出現仍然對社會產生了嚴重的消極影響,導致廢棄物處理的困難,而且會引發社會資源的枯竭以及自然資源的惡化。因此,21世紀的物流活動必須有利于有效利用資源和維護地球環境。

        廢棄物物流將經濟活動中失去原有使用價值的物品,根據實際需要進行收集、分類、加工、包裝、搬運、儲存等,并分送到專門處理場所時所形成的物品實體流動。廢棄物物流的作用是,無視對象物的價值或對象物沒有再利用價值,僅從環境保護出發,將其焚化化學處理或運到特定地點堆放、掩埋。降低廢棄物物流,需要實現資源的再使用(回收處理后再使用)、再利用(處理后轉化為新的原材料使用),為此應建立一個包括生產、流通、消費的廢棄物回收利用系統。要達到上述目標,企業就不能只考慮自身的物流效率化,而是需要從整個產供銷供應鏈的視野來組織物流,而且隨著這種供應鏈管理的進一步發展還必須考慮廢棄物的循環物流。即管理型物流追求與交易對手共同實現效益化;供應鏈型物流追求從生產到消費流通全體的效益化;循環型物流應追求從生產到廢棄物全過程效率化,這是21世紀綠色物流管理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

        4.精益物流

        精益物流是起源于日本豐田汽車公司的一種物流管理思想,其核心是追求消滅包括庫存在內的一切浪費,并圍繞此目標發展的一系列具體方法。它是從精益生產的理念中蛻變而來的,是精益思想在物流管理中的應用。

        精益物流理論基礎:

        在沿著價值流的各個公司和工廠之間,建立一個能夠經常以小批量進行補給的拉動系統。我們假設A公司(一個零售商)直接向顧客銷售產品,而且從B公司(一個制造商)大批量、低頻率的補給貨物。精益物流將會在零售商(A公司)安裝一個拉動信號,當他售出若干的貨物之后,這個信號就會提示制造商,補充相同數量的貨物給A,同時制造商會提示他的供應商補充相同數量的原料或半成品,以此一直向價值流的上游追溯。

        精益物流需要拉動信號(EDI,看板,網絡設備,等等),來保證價值流各工序之間的平衡生產,舉個例子,用頻繁的小批量裝運方法,將零售商、制造商、以及供應商,聯成一條“送牛奶”的供應鏈。

        作為一種新型的生產組織方式,精益制造的概念給物流及供應鏈管理提供了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它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4.1以客戶需求為中心

        要從客戶的立場,而不是僅從企業的立場、或一個功能系統的立場,來確定什么創造價值、什么不創造價值。

        4.2對價值鏈中的產品設計、制造和訂貨等的每一個環節進行分析,找出不能提供增值的浪費所在。

        4.3根據不間斷、不迂回、不倒流、不等待和不出廢品的原則制定創造價值流的行動方案。

        4.4及時創造僅由顧客驅動的價值。

        4.5一旦發現有造成浪費的環節就及時消除,努力追求完美。

        所以,作為Just-In-Time(即時制管理)的發展,精益物流的內涵已經遠遠超出了Just-In-Time的概念。因此可以說,所謂精益物流指的是:通過消除生產和供應過程中的非增值的浪費,以減少備貨時間,提高客戶滿意度。

        5.第四方物流

        分析第四方物流之前,我們應先知道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指生產經營企業為集中精力搞好主業,把原來屬于自己處理的物流活動,以合同方式委托給專業物流服務企業,同時通過信息系統與物流企業保持密切聯系,以達到對物流全程管理控制的一種物流運作與管理方式。

        區別于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Fourth party logistics)是一個供應鏈的集成商,一般情況下政府為促進地區物流產業發展領頭搭建第四方物流平臺提供共享及信息服務,是供需雙方及第三方物流的領導力量。它不是物流的利益方,而是通過擁有的信息技術、整合能力以及其他資源提供一套完整的供應鏈解決方案,以此獲取一定的利潤。它是幫助企業實現降低成本和有效整合資源,并且依靠優秀的第三方物流供應商、技術供應商、管理咨詢以及其他增值服務商,為客戶提供獨特的和廣泛的供應鏈解決方案。

        5.基本功能:

        5.1為供應鏈管理功能,即管理從貨主、托運人到用戶、顧客的供應全過程;

        5.2為運輸一體化功能,即負責管理運輸公司、物流公司之間在業務操作上的銜接與協調問題;

        5.3為供應鏈再造功能,即根據貨主/托運人在供應鏈戰略上的要求,及時改變或調整戰略戰術,使其經常處于高效率地運作。第四方物流的關鍵是以“行業最佳的物流方案”為客戶提供服務與技術。

        參考文獻:

        [1]霍紅,徐玲玲.物流師實用手冊[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

        [2]宋華,胡左浩.現代物流與供應鏈管理[M]. 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0.

        [3]張鐸,周建勤.電子商務物流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劉志學.現代物流手冊[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1.

        [5]林敬松,鐘唯希.對發展綠色物流的思考[J].物流,2002,(8).

        [6]王之.現代物流學[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1995.

        [7]Donald J. Bowersox, David J. Closs, M. Bixby Cooper.密歇根州立大學。馬士華 譯著,Supply Chain Logistics Management[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8]秦英.物流運輸與組織管理實務[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9]黃培.現代物流導論[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

        [10]黃小原.供應鏈運作;協調、優化與控制[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11]馬士華.新編供應鏈管[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12]毛禹中.物流管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13]馮耕中.現代物流與供應鏈管理[M]. 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 ,2003.

        [14]王曉東.國際運輸與物流[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第4篇:供應鏈包裝管理范文

        關鍵詞:物流管理 供應鏈 整合的意義與戰略

        引言:企業為了能夠具有更為強有力的競爭優勢,物流供應鏈的整合管理不僅需要對物流源進行合理的運用,而且必須使物流資源所形成的物流能力成為供應鏈高效運作的關鍵。現代物流與供應鏈整合管理在企業管理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于我國物流行業有很好的指導性作用。

        1. 物流管理和供應鏈的概念

        1.1物流管理是指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根據物質資料實體流動的規律,應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學方法,對進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和監督,使各項物流活動實現最佳的協調與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經濟效益。

        1.2供應鏈是圍繞核心企業,通過對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控制,從采購原材料開始,制成中間產品以及最終產品,最后由銷售網絡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將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結構模式。它不僅是一條聯接供應商到用戶的物料鏈、信息鏈、資金鏈,而且是一條增值鏈,物料在供應鏈上因加工、包裝、運輸等過程而增加其價值,給相關企業都帶來收益。

        2. 我國企業應用物流與供應鏈整合管理的意義

        供應鏈管理正在不斷發展,而供應鏈管理包含了物流,物流必須迎合其發展,才能使供應鏈更好的發展,為世界經濟作出更大的貢獻。

        2.1現代物流管理發展成為供應鏈的重要部分。在全球區域經濟一體化趨勢愈加強烈的今天,不論是在生產領域還是在消費領域,不論是物資物流系統還是信息物流系統,其供應鏈狀的傳輸模式越來越明顯。這種供應鏈的模式,對各個領域和各個系統從資源到產品、從生產到消費的全過程,已經產生了非常重大的影響,從而極大程度地降低了各個領域和系統的綜合成本,也極大地提高了物資產品轉化、生產消費轉化以及信息物流轉化的傳輸效率,因此,為縮短交貨期降低成本等就要求高效物流,那么做好物流管理是供應鏈的必然要求。

        2.2明確物流只是供應鏈的一部分,去主動適應供應鏈管理的發展。物流是為滿足顧客需求,對來源點到使用點的貨物、服務及相關信息的有效率、有效益的流動和儲存進行計劃、執行與控制的供應鏈的一部分。

        供應鏈管理是指對供應鏈中的物流、商流、業務流、價值流、資金流和信息流進行的計劃、組織、協調及控制。它是在社會化生產分工越來越細、產品生產日趨全球化的過程中提出的一種管理理念,當前正處于形成和發展探索階段。它的目標是提高整個供應鏈運行的速度、效益及附加值,為整個供應鏈上的所有貿易伙伴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只有明確物流只是供應鏈過程的一部分,才能從整體看問題,去發展現代物流,適應供應鏈管理的新發展。

        2.3應用現代物流技術,融合信息流,使供應鏈管理更加科學。信息時代的到來,使每天在全球范圍內發生著數以百萬計的商業交易,每一筆商業交易的背后都伴隨著物流和信息流。供應鏈上的貿易伙伴都需要這些信息以便對產品進行發送、跟蹤、分揀、接收、存貯、提貨以及包裝等。在世界信息化高度發展的今天,物流與信息流的相互配合體現得越來越重要。

        3.物流管理到供應鏈整合戰略

        供應鏈管理理念是一種新興的管理理念。由于物流在整個供應鏈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在供應鏈管理模式下,物流管理模式、物流支持體系、物流服務職能都有創新。了解和學習這些創新,有助于我國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

        3.1 要建立物流與供應鏈整合管理模型。物流與供應鏈整合管理是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把供應鏈上各個組成部分看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對供應鏈實施管理的關鍵是規范運作、制約有效。在管理中要在供與需構成的鏈條的每一個環節中都要按照市場要求運行,引進市場機制。供應鏈環節運作辦法、業務部門、機制、效能監察等共同構成物流與供應鏈整合管理模型。

        3.2 要建立制度管理體系和模型,強化基礎管理。供應鏈有序運作,進而實現高效益,要靠電網式的系統化制度模型予以保證。管理制度體系的內容包括采購方式、合同、庫存、臺賬、資金結算、獎懲等。

        3.3合理運用物流技術。

        物流技術一般指與物流要素活動有關的所有專業技術的總稱,可以包括各種操作方法、管理技能等,如流通加工技術、物品包裝技術、物品標識技術、物品實時跟蹤技術等;物流技術還包括物流規劃、物流評價、物流設計、物流策略等;應用這些技術使物流與信息流結合而發揮更大的作用,就能使供應鏈更加科學。

        當前的供應鏈系統正面向全球化、信息化、一體化發展,通過電子、信息技術的運用,供應鏈中的節點企業能更好地實現信息共享,加強供應鏈中的聯系。在供應鏈管理中,企業可以運用一元化管理企業活動所有數據的ERP系統,企業間信息流動的EDI/Internet技術,收集零售消費信息的條形碼與POS系統,共享數據庫等多種電子商務應用技術,來改善對供應、生產、庫存、銷售的監控,與供應商、分銷商和客戶建立更,陜捷、更方便、更精確的電子化聯絡方式,實現信息共享管理決策支持。

        可見,要構建一個通暢(迅速、準確)、運營高效的供應鏈管理信息系統,必須有三種基本技術系統的支撐。

        3.4通過第三方物流實現協同化

        第三方物流是通過協調企業之間的物流運輸和提供物流服務,把企業的物流業務外包給專門的物流管理部門來承擔。它提供了一種集成物流作業模式,使供應鏈的小批量庫存補給變得更經濟,而且還能創造出比供方和需方采用自我物流服務系統運作更快捷、更安全。更高服務水準,且成本相當或更低廉的物流服務。

        3.5要建立“人本”管理模式,制度的長期規范運作和嚴格執行,靠被管理者遵守的行為準則,靠管理者全面監控。提高素質、創造發展環境,把個體目標和鏈條總目標和鏈條價值實現融為一體。這實際上突出人本的管理格局。為此,要在變他律為自律,主動工作等方面通過途徑把物流與供應鏈整合管理推向一個又一個新的階段,最終實現自主管理、自我主動創新和增強質效的人本管理。

        4總結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與管理思維的創新,有效的供應鏈管理和現代物流正成為公司贏得競爭優勢的重要源泉。以前的競爭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以后的競爭將是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現代物流作為供應鏈的一部分,需要運用以上提到到各種措施以及本論文沒有涉及到的其他方面更好地將物流管理做好來迎合供應鏈的發展,為企業和社會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第5篇:供應鏈包裝管理范文

        關鍵詞:食品供應鏈;瓶頸制約;因應對策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我國的農業生產和發展問題,始終把農業發展放在首要地位,對“三農”問題給予了極大的關注。通過解放農業生產力,改革農業生產關系,極大地促進了我國農業的發展,比較好地解決了人民的吃飯、穿衣等生活問題,廣大人民群眾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也得以迅速提高,在解決了溫飽問題的基礎上,較快地實現了小康的目標。與此同時,人們的食物消費結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相繼提出了多品種、少數量、無污染的要求,但我國食品行業現有的軟硬件條件還遠不能適應消費者“多品種、少數量、保安全”的新型消費模式。再從我國食品供應鏈的整體運行質量和水平來看,問題更多,也更加復雜,由于食品供應鏈的總體設計不合理,鏈上組織和機構之間相互脫節,缺少配合,難以協同運作,從而導致我國食品供應鏈的實際運行不但存在成本高、效率低的問題,而且對食品安全的防范、監控和保障能力極其低下。據美國埃森哲咨詢公司不久前公布的統計數據,由于我國食品供應鏈存在大量問題,致使全國每年有總值不低于七百五十億美元的食品在供應鏈的物流運送過程中腐爛變質,有些國內外學者甚至估計這一損失可能在一千億美元左右。像新鮮蔬果、乳制品、肉類和水產品等容易腐爛變質的食品,其售價中大約有七成是用來補貼物流供應鏈過程中貨損的支出。在剛剛過去的兩年里,頻頻閃亮的國內食品安全紅燈,無情的折射出我國食品行業表面繁榮背后難以掩飾其的悲哀,從蘇丹紅、孔雀石綠到奪命小果凍、回收奶早產奶,再到福壽螺、瘦肉精和多寶魚,這些觸目驚心的食品安全事件,無一不與食品供應鏈的無序性、脆弱性有關,尤其是一再引發消費者恐慌的蘇丹紅事件,更是集中反映了我國食品供應鏈的問題[1],也使我國消費者對食品行業的發展失去了應有信心和忠誠度。據調查,在許多大中城市,食品已成為消費者眼下最不放心的商品,消費者對食物類商品的不信任率高達65%以上,他們一方面處于失望與無奈的掙扎之中,一方面又熱切地期盼著擁有一個安全衛生的食品消費環境。就連食品專家也不得不面對“吃”的難題,深為吃的問題所困。如今果蔬專家不敢吃水果蔬菜,畜牧專家不敢吃肉食禽蛋,水產專家不敢吃龜蟹魚蝦,已是一個無法回避的事實[2]。

        二、影響我國食品供應鏈有效運作的主要瓶頸因素

        (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滯后

        盡管我國的公路、鐵路、內河航運和遠洋運輸航線建設速度和營運里程逐年增長,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但由于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長期欠賬,積重難返,目前全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方便快捷的道路交通運輸網絡尚未形成,專門用于食品運輸的公路、鐵路、航空及水上常年性運輸通道更是無從談起。尤其是內地的一些地區交通運輸基礎設施陳舊落后,建設規劃不到位,資金投入不落實,交通設施建設欠賬較多。還有不少地方的交通運輸布局長期不合理,建設速度遠遠跟不上發展的需要,致使食品供應鏈物流阻塞時有發生,甚至使食品供應鏈頻繁出現斷鏈現象。

        (二)港口冷藏設備和冷藏倉儲設施嚴重不足

        作為特殊商品的食品對防腐、保鮮、安全等有著較高的要求,因此,食品供應鏈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冷凍冷藏鏈、保鮮鏈和食物安全鏈[3]。但由于我國目前的港口冷藏設備和冷藏倉儲基礎設施嚴重不足且發展滯后,無法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冷凍冷藏食品供應鏈。現實中所謂的食品供應鏈,充其量不過是一般商品供應鏈的簡單延伸而已,根本無法適應食品安全呼聲日高及食品貿易國際化的要求。一位國際食品冷藏物流供應鏈發展商曾不無感慨地坦承,由于在中國港口難以找到合適的冷庫和其它專用食品倉儲設備,他的公司在過去的20多年里不得不把冷凍食品中的85%運送到香港或一些東南亞港口,然后再把冷凍食品分期分批轉運出口到中國大陸,只有15%的冷藏食品直接運到港口冷藏設備和冷藏倉儲基礎設施條件相對較好的上海,大連等港口。由此可見,目前我國的食品冷凍冷藏供應鏈還存在很多問題和不足,亟待迅速提升和不斷完善。

        (三)食品冷藏運輸專用車輛投運率極其低下

        從目前我國易腐保鮮食品的裝卸搬運上看,無論是裝船卸船,還是裝車卸車,大多都是在露天作業,而不是按照ISO9001:2000質量標準或安全食品供應鏈標準ISO22000:2005等國際食品質量安全標準的要求,在冷庫和保溫場所操作,也無法達到HACCP的食品安全危害控制要求。此外,在我國現有的公路食品運輸總量中,易腐保鮮食品的冷藏運輸率大約只有20%左右,其余80%左右的果蔬、禽蛋、肉食、水產品大多是用普通箱式貨車運輸,甚至直接用普通卡車運輸。由于我國食品運輸采用公路冷藏運輸的比例較低,因此食品損耗高、效率低問題一直沒得到很好的解決,整個物流費用占食品零售價格的70%多,遠遠高于“食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能超過食品總成本的50%”的國際標準,極大地削弱了我國食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四)食品供應鏈的現代化信息技術平臺尚未形成

        盡管我國食品行業近年來在制造過程機械化、倉儲管理自動化以及產品品牌推廣、物流配送和食品安全控制等方面已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時至今日,現代物流信息技術和設施在食品供應鏈物流中的應用仍很不充分,信息化水平較低,尤其是能反映物流現代化水平的物流信息技術和裝備設施,如BC、FM、RFID、GPS、GIS、EDI、CRM、VMI、QR、ECR、JMI、CPFR、SCOR技術,以及農產品食品保鮮技術、低溫制冷技術、冷鏈設計技術、智能化倉儲和配送技術與裝備等在食品物流供應鏈中的應用普及程度比較低,從而嚴重影響了我國食品供應鏈的總體運作水平和運作效率,延緩了我國食品供應鏈與國際接軌的程度和速度。由于食品供應鏈的信息化水平低,致使食品供應鏈上的信息阻塞,不夠透明和暢通,供應鏈各環節時常脫鉤,從而造成食品在運輸途中發生無謂耽擱,大大增加了食品的安全風險。國外的實踐業已證明,食品供應鏈的高效運作離不開供應鏈上各成員單位的精誠合作,因此食品流通領域的核心競爭早已從產品、資金、網點布局、品牌宣傳的競爭,發展到自動化技術、科學物流配送、人性化服務的供應鏈競爭,即以現代化、信息化為手段的提高周轉率、加快市場響應速度、降低安全風險和嚴格成本控制的信息化大戰。但遺憾的是,目前國內在針對食品流通行業特點,如品種繁多,單據格式復雜并日趨規范,客戶結算煩瑣,保質期管理嚴格,多單位結算、多幣種換算,操作要求簡單快速等特點,引進或開發科學實用的食品供應鏈信息管理軟件,以便為食品供應鏈管理和信息化診斷分析提供解決方案方面還非常薄弱,無法為決策者監控食品供應鏈的安全危害和關健控制點,及時解決供應鏈運作過程中的具體問題提供強有力的信息保障。

        (五)食品供應鏈自身存在的內部瓶頸制約

        我國的食品供應鏈先天不足,長期以來一直存在著不少自身問題。如忽視市場預測或預測不準、計劃調整和生產要么過剩要么不足、食品批號老化、對客戶要求反應遲鈍、渠道滲透及產品鋪貨率低、產品推廣不理想、安全責任難以劃分、橫向協調較難、配送作業主動性差等,可以說都屬于供應鏈運作的問題或與供應鏈密切相關[4]。從供應鏈集成整合的角度看,這些問題不是孤立的點,而是相互聯系的鏈,是供應鏈策略及流程運作系統的問題。如物流成本高和物流服務水平低等問題久拖不決,原因就在于食品供應網絡布局、需求預測、庫存控制和分銷政策等方面存在問題。應該說這些問題的出現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關聯的,供應網絡的不合理布局必然產生訂貨提前期延長、長距離不合理運輸、中轉配送量增加等弊端,并引發計劃和預測的提前期延長,進而使預測的準確性、計劃的靈活性下降。此外,訂貨提前期延長還意味著要應付更大的市場需求變動,使得其中的所有后勤環節都變得復雜和不可控,導致客戶服務價值大為降低。三、舒緩與化解食品供應鏈瓶頸制約的因應對策

        (一)搭建和完善食品供應鏈運作的基礎平臺

        通過不斷加大交通基礎設施投入,尤其是增加內陸地區、西部貧困落后地區交通設施建設的投入,以優化全國路網布局,盡快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一個路網布局合理、交通設施完善、交通功能強大、交通方式多樣互補、方便快捷的道路交通運輸網絡和陸海空立體交通體系。在建設資金的籌措和投入上,可以考慮采用國家扶持、地方自籌、民間集資、中外合資以及BOT等多種籌資形式,通過實施優惠政策,調動各方建設交通基礎設施的積極性。

        在食品供應鏈中大力推廣應用冷鏈技術,完善和優化冷鏈的運作和管理系統,不斷提高冷鏈運輸和配送在食品供應鏈物流運輸中的比例。尤其要在食品供應鏈系統的運輸和配送環節,增加冷藏冷凍運輸工具和車輛的投放和使用。與此同時,加快港口冷藏設備、專用冷藏冷凍倉庫等倉儲設施的建設,為食品供應鏈的冷凍冷藏化提供物質基礎。通過建立食品冷凍冷藏供應鏈,將易腐、生鮮食品從產地收購、加工、貯藏、運輸、銷售,直到消費的各個環節都置于適當的低溫環境之中,以保證食品的質量,減少食品的損耗,防止食品的變質和污染。我國在“十五”期間對冷鏈的建設投入和建設步伐明顯加快,中國肉類協會在“十五”期間,曾力推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配套發展能適應小包裝、冷卻肉生產流通需要的儲藏、運輸、銷售不中斷的“冷鏈化”物流計劃,提出要以向社會開放、市場化經營、增加配銷功能為指導原則,加速冷庫的技術改造、經營管理和全方位服務工作,提高冷庫利用率和擴大社會服務面;在運輸和銷售環節則要大力倡導冷藏集裝箱運輸和按規定溫度展銷產品的新形式。這些舉措的推出和逐步實施,已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效果。

        加快食品供應鏈的信息化進程和提高信息化水平,已成為食品業界內外和上下的一種共識。無論是食品生產企業還是食品物流企業都對食品供應鏈管理的信息化提出了迫切要求,食品供應鏈成員企業的合作也使得食品供應鏈渠道呈現百家爭鳴的局面,各種、經銷、直營、代銷、賣場銷售、高檔食品的酒店銷售和快速食品的加盟連鎖業務等發展迅速。食品供應鏈的競爭能力越來越依賴于以各種自動識別技術和計算機網絡技術為基礎的物流信息技術的支撐,競爭的關鍵也演變為以信息化為工具的提高周轉率、加快市場響應速度、降低經營風險和嚴格成本控制的信息化大戰[5]。沃爾瑪的全球信息管理系統和光明乳業的信息化、低成本配送的巨大成功說明了信息化對食品供應鏈整體水平的提升所起的作用。以鮮度維持為例,即使在供應鏈中的零售店銷售階段,要維持其新鮮度和安全度也是比較困難的,再加上終端銷售的食品種類繁多,如果沒有先進的信息系統就很難對產品貨架期和保鮮度進行有效管理。相反,若采用計算機系統對食品鮮度進行維持,可將每種食品的主文件設定為商品有效期和準許銷售期限,在商品入庫時輸入生產年月,計算機系統就可以自動判斷各類食品是否可以入庫。對在庫商品嚴格地按照先進先出原則進行作業,每日由作業人員檢驗商品日期,為保證不出現超過準許銷售期限的商品,還可以對將接近準許銷售期限的商品提供預警功能,及時提醒食品的保鮮期。

        (二)改進和完善食品供應鏈的內部運作機制

        眾所周知,食品供應鏈的流通加工環節可提高食品保存機能,從而使提供給消費者的食品保持較高的新鮮度。因此,要注重加強對食品供應鏈中的食品冷凍、農副產品分選、食品分裝、食品精制等流通加工作業的管理,通過有效實施配送和流通加工一體化策略,提高食品供應鏈的配送效率和效益。所謂配送和流通加工一體化策略,就是在實施食品集約化共同配送的同時,引入先進技術和設備,對食品進行在途加工和配送中心加工。如生鮮食品要求低溫保鮮,對質量、鮮度、營養均有很高要求,因此其配送策略應遵循“當天加工,當天配送”的配送原則,通過設置一條從進貨、分割、加工、包裝、配送運輸直至零售店銷售的供應鏈,使流通加工與配送一體化、集成化。這種供應鏈組織形式無論是對食品流通加工的有效運轉,還是對配送活動的完善與發展,都不失為一種有效的組織形式。

        除此之外,食品供應鏈改進與完善的核心還在于大力發展以冷凍食品和生鮮食品物流為主的食品冷凍冷藏供應鏈,從而實現食品生產、加工流通、裝卸搬運、保管儲藏、運輸配送和消費過程的安全化、綠色化。這就需要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開辟公路、鐵路、航空及水上常年性食品運輸通道,并按照區域分工、優勢互補和經濟合理和的原則將其聯結起來,發揮各類運輸工具的優勢,消除不必要、不合理的關卡和收費,在全國范圍內構建高效率、無污染、低成本的綠色運輸網絡和聯動運輸系統;二是在有條件的地方建立集約化、專業化的食品生產、儲藏、流通加工、物流生產配送基地,以規模作業方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環境污染,如餐飲服務業對食品的集中加工、配送中心對生鮮蔬菜的輔助加工等。與此同時,注意對食品生產、流通和消費過程中產生的邊角廢料實行集中處理,以減少分散生產和消費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廢棄物污染;三是促進食品生產部門采用盡量簡化的以及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裝,使食品供應鏈全程都盡可能采用可重復使用單元式包裝,在食品包裝物上印制的廣告與使用說明也應盡量做到規范并合乎有關規定和要求,并盡可能做到科學合理的回收處理食品包裝材料,直至實現循環使用各種包裝材料的目標。

        四、簡要結論

        在現階段基礎比較薄弱、運作環境不良和管理理念落后的情況下,研究如何提升我國食品供應鏈的整體運作質量和效率的問題,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但食品供應鏈作為復雜的社會經濟系統,其運作質量和效率問題的解決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除了下大力氣構筑和完善我國食品供應鏈運作的基礎平臺、改進食品供應鏈的內部運作機制外,還應該多管齊下,在加快食品供應鏈標準化體系、食品供應鏈質量安全保障體系的構建和促進食品物流配送的社會化、綜合化、專業化、系列化與網絡化上做足做好文章,只有這樣才能最終降低食品供應鏈的運作成本、保障食品供應鏈的運作安全,進而從整體上促使我國食品供應鏈運作質量和效率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鄒艷潔,金鑫.食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從“蘇丹紅”事件引發的幾點思考[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05(5).

        [2]張振飛,趙鵬,劉泊.食品物流業與食品物流鏈[J].中國倉儲與運輸,2006(1).

        [3]張連軍.淺析我國食品冷藏物流的現狀與對策[J].物流技術,2006(1).

        第6篇:供應鏈包裝管理范文

        包裝與銷售模式

        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包裝與銷售模式間的關系。縱觀其他行業產品的銷售模式,雖然不同行業的銷售方式不盡相同,但面對轉型或突破銷售瓶頸時,大都是從傳統單一產品的銷售,轉變為根據客戶需求和產品特性為其提供解決方案的銷售。對于包裝行業,傳統的包裝產品銷售是利用包裝產品自身固有的高質量特性與質量來贏得客戶;而包裝解決方案銷售是為滿足客戶需求或已經出現的包裝問題提供解決方法,這是一種對客戶及其產品進行半定制化包裝及相關服務的銷售。

        有的包裝企業開始謀求進一步將加工制造深化,不斷進行功能性創新,以期擴大產品的特性與質量;有的包裝企業則從傳統包裝產品加工制造,逐步轉向為產品提供整體包裝解決方案的設計與服務。在這個轉變的過程中,以“整體包裝解決方案”為理念的銷售模式自然成為這類企業的首選。而且近年來,整體包裝解決方案的推廣與發展力度很大。

        整體包裝解決方案運營現狀

        整體包裝解決方案是指以客戶為中心,為其提供包裝材料的選取、供應商的遴選、包裝設計制作、物流配送直至面向終端用戶的一整套系統服務。

        筆者通過對目前包裝企業所提供的整體包裝解決方案服務的運營模式加以分析,認為其基本的運營模式大致有以下3種。

        1.基于包裝產品或供應鏈管理的多物料服務

        大多數包裝企業在提供整體包裝解決方案前是單一或多個包裝制品的制造企業,所以這類企業基本是依托于自有的產品制造資源,通過供應鏈管理團隊的建立就可以較容易地達成客戶對多種包裝物料的最基本需求。可以說,這是整體包裝解決方案的基本雛形,也是最容易達成的一種模式。這種模式大都是企業依托已經建立起來的客戶關系及其相關資源,提供多種包裝物料,幫助客戶對一些訂單量少、品種雜多的包裝物料供應商進行整合管理。對于包裝企業而言,需要建立供應鏈管理團隊,同時在企業內部加強多種包裝物料基礎知識的培訓,這也是企業有效擴大利潤增長點的方式之一。

        2.基于包裝解決方案設計的相關服務

        這類模式是包裝企業依托自有產品的工藝技術工程師,組建包裝設計工程師團隊,針對產品及客戶的包裝需求提供多種包裝物料的包裝解決方案設計,并給予供應鏈管理團隊在貿易來料上的技術支持。這類模式可以建立在第一種模式的基礎上,也可以與第一種模式同時開始組建。這類模式對包裝設計工程師的要求較高,需要的不僅是包裝材料設計工程師,更多的是需要具備整體包裝解決方案理念以及能以此理念進行設計的包裝工程師,可以說包裝設計師團隊的建設是這類整體包裝解決方案營銷模式的基礎。

        3.基于物流配套的第三方服務

        這類模式是包裝企業結合物流資源,給予客戶在產品包裝裝配、現場打包、物流運輸上的第三方服務。這類模式是以上兩種模式的補充,包裝企業除了提供包裝材料和產品包裝解決方案的設計外,還會涉及到更多與包裝關聯的服務,如配套的包裝物料供應、現場專業的包裝裝配服務、包裝物料JIT(準時生產)供應等服務。這就相當于客戶將所有包裝相關業務完全剝離給包裝供應商,包裝供應商以此為基礎籌建物流團隊,提供更多的包裝服務。

        大部分包裝企業在提供整體包裝解決方案服務時,其服務或運營方式都是基于企業自身的優劣勢、采用三種模式間的組合,從而使企業獲得最大的利潤。

        運營模式創新探究

        營銷之父菲得浦?科特勒說過,“贏得和保持客戶的關鍵是比競爭對手更好地理解客戶的需求,向他們提供更多的價值。”包裝供應商在提供解決方案的銷售上更進一步的轉變是,前瞻性地分析客戶未來的需求,擴展其產品價值鏈的銷售。客戶價值鏈的銷售,則是完全基于客戶的特定包裝需求,前瞻性地為客戶提供不僅僅局限于產品自身現有的價值貢獻,更多的是一系列對包裝進行增值貢獻的服務。

        整體包裝解決方案實施過程中所針對的也是產品包裝物流鏈,如果在整個物流鏈中,結合客戶的特定需求,將整體包裝解決方案在整個物流鏈中能為產品創造的價值貢獻充分開發出來,就可以成為價值鏈的銷售。

        整體包裝解決方案中產品的物流鏈簡圖如圖1所示。在整個物流鏈環節中,就目前整體包裝解決方案運營模式而言,可細化和延伸的服務有以下幾方面。

        (1)包裝物料的供應及供應鏈管理:單指為客戶提供所需要的各種包裝物料,無論是公司自制的還是外部采購的包裝物料,其供應鏈管理是公司內部對外購包裝物料供應商的管理。

        (2)包裝物料的物流配送服務:物流配送服務類型的選擇是圍繞著客戶要求進行的,可以是JIT服務,也可以是VMI(供應商管理庫存)服務,但這些還是圍繞著包裝材料的送貨形式來達成的。

        (3)產品的現場包裝裝配服務:可以是針對特定產品而進行的包裝裝配服務,也可以是承接客戶生產現場所有產品的包裝裝配服務,體現的是圍繞產品所需要進行包裝裝配上的所有服務。

        (4)包裝解決方案設計、咨詢與測試等相關服務:這是整體包裝解決方案業務模式中的重點業務,將方案設計與包裝咨詢作為單獨的業務進行收費將是一種趨勢。現在,客戶越來越重視產品的包裝,但讓每個企業都去組建自己的包裝團隊是不現實的,這也就催生出對包裝方案設計的業務需求,同樣也催生出包裝技術咨詢類的服務。因為包裝總成本的節約不僅是包裝物料成本的降低,而是整個包裝供應鏈總成本的降低,所以合理有效地評估包裝供應商的包裝產品出現的問題以及解決這些問題,都必須要進行專業的調查與評估,這樣就需要專業的包裝咨詢服務。測試是評估包裝方案性能好壞的一種重要手段,不僅在包裝企業內部起到驗證評估的作用,還可以將這部分資源有效地推向市場,進行包裝測試服務,這也能為包裝企業帶來新的業務增長。

        (5)第三方物流服務(倉儲管理、貨運配送等服務):包裝與物流本身是密不可分的,企業可以根據既有客戶的需求進行獨立的第三方物流服務,如一些快速消費品類的客戶。

        第7篇:供應鏈包裝管理范文

        (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滯后

        盡管我國的公路、鐵路、內河航運和遠洋運輸航線建設速度和營運里程逐年增長,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但由于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長期欠賬,積重難返,目前全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方便快捷的道路交通運輸網絡尚未形成,專門用于食品運輸的公路、鐵路、航空及水上常年性運輸通道更是無從談起。尤其是內地的一些地區交通運輸基礎設施陳舊落后,建設規劃不到位,資金投入不落實,交通設施建設欠賬較多。還有不少地方的交通運輸布局長期不合理,建設速度遠遠跟不上發展的需要,致使食品供應鏈物流阻塞時有發生,甚至使食品供應鏈頻繁出現斷鏈現象。

        (二)港口冷藏設備和冷藏倉儲設施嚴重不足

        作為特殊商品的食品對防腐、保鮮、安全等有著較高的要求,因此,食品供應鏈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冷凍冷藏鏈、保鮮鏈和食物安全鏈[3]。但由于我國目前的港口冷藏設備和冷藏倉儲基礎設施嚴重不足且發展滯后,無法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冷凍冷藏食品供應鏈。現實中所謂的食品供應鏈,充其量不過是一般商品供應鏈的簡單延伸而已,根本無法適應食品安全呼聲日高及食品貿易國際化的要求。一位國際食品冷藏物流供應鏈發展商曾不無感慨地坦承,由于在中國港口難以找到合適的冷庫和其它專用食品倉儲設備,他的公司在過去的20多年里不得不把冷凍食品中的85%運送到香港或一些東南亞港口,然后再把冷凍食品分期分批轉運出口到中國大陸,只有15%的冷藏食品直接運到港口冷藏設備和冷藏倉儲基礎設施條件相對較好的上海,大連等港口。由此可見,目前我國的食品冷凍冷藏供應鏈還存在很多問題和不足,亟待迅速提升和不斷完善。

        (三)食品冷藏運輸專用車輛投運率極其低下

        從目前我國易腐保鮮食品的裝卸搬運上看,無論是裝船卸船,還是裝車卸車,大多都是在露天作業,而不是按照ISO9001:2000質量標準或安全食品供應鏈標準ISO22000:2005等國際食品質量安全標準的要求,在冷庫和保溫場所操作,也無法達到HACCP的食品安全危害控制要求。此外,在我國現有的公路食品運輸總量中,易腐保鮮食品的冷藏運輸率大約只有20%左右,其余80%左右的果蔬、禽蛋、肉食、水產品大多是用普通箱式貨車運輸,甚至直接用普通卡車運輸。由于我國食品運輸采用公路冷藏運輸的比例較低,因此食品損耗高、效率低問題一直沒得到很好的解決,整個物流費用占食品零售價格的70%多,遠遠高于“食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能超過食品總成本的50%”的國際標準,極大地削弱了我國食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四)食品供應鏈的現代化信息技術平臺尚未形成

        盡管我國食品行業近年來在制造過程機械化、倉儲管理自動化以及產品品牌推廣、物流配送和食品安全控制等方面已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時至今日,現代物流信息技術和設施在食品供應鏈物流中的應用仍很不充分,信息化水平較低,尤其是能反映物流現代化水平的物流信息技術和裝備設施,如BC、FM、RFID、GPS、GIS、EDI、CRM、VMI、QR、ECR、JMI、CPFR、SCOR技術,以及農產品食品保鮮技術、低溫制冷技術、冷鏈設計技術、智能化倉儲和配送技術與裝備等在食品物流供應鏈中的應用普及程度比較低,從而嚴重影響了我國食品供應鏈的總體運作水平和運作效率,延緩了我國食品供應鏈與國際接軌的程度和速度。由于食品供應鏈的信息化水平低,致使食品供應鏈上的信息阻塞,不夠透明和暢通,供應鏈各環節時常脫鉤,從而造成食品在運輸途中發生無謂耽擱,大大增加了食品的安全風險。國外的實踐業已證明,食品供應鏈的高效運作離不開供應鏈上各成員單位的精誠合作,因此食品流通領域的核心競爭早已從產品、資金、網點布局、品牌宣傳的競爭,發展到自動化技術、科學物流配送、人性化服務的供應鏈競爭,即以現代化、信息化為手段的提高周轉率、加快市場響應速度、降低安全風險和嚴格成本控制的信息化大戰。但遺憾的是,目前國內在針對食品流通行業特點,如品種繁多,單據格式復雜并日趨規范,客戶結算煩瑣,保質期管理嚴格,多單位結算、多幣種換算,操作要求簡單快速等特點,引進或開發科學實用的食品供應鏈信息管理軟件,以便為食品供應鏈管理和信息化診斷分析提供解決方案方面還非常薄弱,無法為決策者監控食品供應鏈的安全危害和關健控制點,及時解決供應鏈運作過程中的具體問題提供強有力的信息保障。

        (五)食品供應鏈自身存在的內部瓶頸制約

        我國的食品供應鏈先天不足,長期以來一直存在著不少自身問題。如忽視市場預測或預測不準、計劃調整和生產要么過剩要么不足、食品批號老化、對客戶要求反應遲鈍、渠道滲透及產品鋪貨率低、產品推廣不理想、安全責任難以劃分、橫向協調較難、配送作業主動性差等,可以說都屬于供應鏈運作的問題或與供應鏈密切相關[4]。從供應鏈集成整合的角度看,這些問題不是孤立的點,而是相互聯系的鏈,是供應鏈策略及流程運作系統的問題。如物流成本高和物流服務水平低等問題久拖不決,原因就在于食品供應網絡布局、需求預測、庫存控制和分銷政策等方面存在問題。應該說這些問題的出現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關聯的,供應網絡的不合理布局必然產生訂貨提前期延長、長距離不合理運輸、中轉配送量增加等弊端,并引發計劃和預測的提前期延長,進而使預測的準確性、計劃的靈活性下降。此外,訂貨提前期延長還意味著要應付更大的市場需求變動,使得其中的所有后勤環節都變得復雜和不可控,導致客戶服務價值大為降低。2、舒緩與化解食品供應鏈瓶頸制約的因應對策

        (一)搭建和完善食品供應鏈運作的基礎平臺

        通過不斷加大交通基礎設施投入,尤其是增加內陸地區、西部貧困落后地區交通設施建設的投入,以優化全國路網布局,盡快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一個路網布局合理、交通設施完善、交通功能強大、交通方式多樣互補、方便快捷的道路交通運輸網絡和陸海空立體交通體系。在建設資金的籌措和投入上,可以考慮采用國家扶持、地方自籌、民間集資、中外合資以及BOT等多種籌資形式,通過實施優惠政策,調動各方建設交通基礎設施的積極性。

        在食品供應鏈中大力推廣應用冷鏈技術,完善和優化冷鏈的運作和管理系統,不斷提高冷鏈運輸和配送在食品供應鏈物流運輸中的比例。尤其要在食品供應鏈系統的運輸和配送環節,增加冷藏冷凍運輸工具和車輛的投放和使用。與此同時,加快港口冷藏設備、專用冷藏冷凍倉庫等倉儲設施的建設,為食品供應鏈的冷凍冷藏化提供物質基礎。通過建立食品冷凍冷藏供應鏈,將易腐、生鮮食品從產地收購、加工、貯藏、運輸、銷售,直到消費的各個環節都置于適當的低溫環境之中,以保證食品的質量,減少食品的損耗,防止食品的變質和污染。我國在“十五”期間對冷鏈的建設投入和建設步伐明顯加快,中國肉類協會在“十五”期間,曾力推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配套發展能適應小包裝、冷卻肉生產流通需要的儲藏、運輸、銷售不中斷的“冷鏈化”物流計劃,提出要以向社會開放、市場化經營、增加配銷功能為指導原則,加速冷庫的技術改造、經營管理和全方位服務工作,提高冷庫利用率和擴大社會服務面;在運輸和銷售環節則要大力倡導冷藏集裝箱運輸和按規定溫度展銷產品的新形式。這些舉措的推出和逐步實施,已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效果。

        加快食品供應鏈的信息化進程和提高信息化水平,已成為食品業界內外和上下的一種共識。無論是食品生產企業還是食品物流企業都對食品供應鏈管理的信息化提出了迫切要求,食品供應鏈成員企業的合作也使得食品供應鏈渠道呈現百家爭鳴的局面,各種、經銷、直營、代銷、賣場銷售、高檔食品的酒店銷售和快速食品的加盟連鎖業務等發展迅速。食品供應鏈的競爭能力越來越依賴于以各種自動識別技術和計算機網絡技術為基礎的物流信息技術的支撐,競爭的關鍵也演變為以信息化為工具的提高周轉率、加快市場響應速度、降低經營風險和嚴格成本控制的信息化大戰[5]。沃爾瑪的全球信息管理系統和光明乳業的信息化、低成本配送的巨大成功說明了信息化對食品供應鏈整體水平的提升所起的作用。以鮮度維持為例,即使在供應鏈中的零售店銷售階段,要維持其新鮮度和安全度也是比較困難的,再加上終端銷售的食品種類繁多,如果沒有先進的信息系統就很難對產品貨架期和保鮮度進行有效管理。相反,若采用計算機系統對食品鮮度進行維持,可將每種食品的主文件設定為商品有效期和準許銷售期限,在商品入庫時輸入生產年月,計算機系統就可以自動判斷各類食品是否可以入庫。對在庫商品嚴格地按照先進先出原則進行作業,每日由作業人員檢驗商品日期,為保證不出現超過準許銷售期限的商品,還可以對將接近準許銷售期限的商品提供預警功能,及時提醒食品的保鮮期。

        (二)改進和完善食品供應鏈的內部運作機制

        眾所周知,食品供應鏈的流通加工環節可提高食品保存機能,從而使提供給消費者的食品保持較高的新鮮度。因此,要注重加強對食品供應鏈中的食品冷凍、農副產品分選、食品分裝、食品精制等流通加工作業的管理,通過有效實施配送和流通加工一體化策略,提高食品供應鏈的配送效率和效益。所謂配送和流通加工一體化策略,就是在實施食品集約化共同配送的同時,引入先進技術和設備,對食品進行在途加工和配送中心加工。如生鮮食品要求低溫保鮮,對質量、鮮度、營養均有很高要求,因此其配送策略應遵循“當天加工,當天配送”的配送原則,通過設置一條從進貨、分割、加工、包裝、配送運輸直至零售店銷售的供應鏈,使流通加工與配送一體化、集成化。這種供應鏈組織形式無論是對食品流通加工的有效運轉,還是對配送活動的完善與發展,都不失為一種有效的組織形式。

        除此之外,食品供應鏈改進與完善的核心還在于大力發展以冷凍食品和生鮮食品物流為主的食品冷凍冷藏供應鏈,從而實現食品生產、加工流通、裝卸搬運、保管儲藏、運輸配送和消費過程的安全化、綠色化。這就需要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開辟公路、鐵路、航空及水上常年性食品運輸通道,并按照區域分工、優勢互補和經濟合理和的原則將其聯結起來,發揮各類運輸工具的優勢,消除不必要、不合理的關卡和收費,在全國范圍內構建高效率、無污染、低成本的綠色運輸網絡和聯動運輸系統;二是在有條件的地方建立集約化、專業化的食品生產、儲藏、流通加工、物流生產配送基地,以規模作業方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環境污染,如餐飲服務業對食品的集中加工、配送中心對生鮮蔬菜的輔助加工等。與此同時,注意對食品生產、流通和消費過程中產生的邊角廢料實行集中處理,以減少分散生產和消費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廢棄物污染;三是促進食品生產部門采用盡量簡化的以及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裝,使食品供應鏈全程都盡可能采用可重復使用單元式包裝,在食品包裝物上印制的廣告與使用說明也應盡量做到規范并合乎有關規定和要求,并盡可能做到科學合理的回收處理食品包裝材料,直至實現循環使用各種包裝材料的目標。

        3、簡要結論

        在現階段基礎比較薄弱、運作環境不良和管理理念落后的情況下,研究如何提升我國食品供應鏈的整體運作質量和效率的問題,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但食品供應鏈作為復雜的社會經濟系統,其運作質量和效率問題的解決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除了下大力氣構筑和完善我國食品供應鏈運作的基礎平臺、改進食品供應鏈的內部運作機制外,還應該多管齊下,在加快食品供應鏈標準化體系、食品供應鏈質量安全保障體系的構建和促進食品物流配送的社會化、綜合化、專業化、系列化與網絡化上做足做好文章,只有這樣才能最終降低食品供應鏈的運作成本、保障食品供應鏈的運作安全,進而從整體上促使我國食品供應鏈運作質量和效率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鄒艷潔,金鑫.食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從“蘇丹紅”事件引發的幾點思考[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05(5).

        [2]張振飛,趙鵬,劉泊.食品物流業與食品物流鏈[J].中國倉儲與運輸,2006(1).

        [3]張連軍.淺析我國食品冷藏物流的現狀與對策[J].物流技術,2006(1).

        第8篇:供應鏈包裝管理范文

        [關鍵詞] 供應商 綠色指標 評價體系

        一、前言

        面對生態和環保問題,發達國家對市場準入制定了苛刻的環保標準,同時消費者也對環保型產品日見青睞,致使企業的競爭從質量、價格的競爭轉向綠色競爭。企業無論在經營戰略層面,還是產品的設計、生產、營銷方面都在貫徹落實污染預防和環境保護的理念。由于產品的環保特性直接受到原材料的影響,因此大多數企業開始改變傳統的采購方式,實施綠色采購。

        二、綠色供應商概述

        1996年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制造研究協會首次提出的綠色供應鏈(GSCM)的概念,1998年Narasimhan和Carter從采購的角度對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定義,2001年Zsidisin和Siferd對環境采購的定義,以及2002 年朱慶華和耿勇提出的綠色采購概念。結合以上觀點,綠色供應商是指在綠色供應鏈理論的指導下,以綠色制造理論和供應鏈管理技術為基礎,與采購方密切合作,在產品設計開發、物料獲取、產品加工、檢驗、包裝、倉儲、運輸、使用、報廢處理整個過程中貫徹綠色標準,以達到經濟利益和環保效益協調一致的廠商。

        綠色供應商的選擇和評價是成功實施綠色供應商管理的關鍵環節,建立科學、可靠的評價體系是供應商管理中關鍵的工作。在通常的供應鏈管理中,成本、生產、質量、價格、交貨期、批量柔性和品種多樣性是主要因素,在綠色供應商管理中,環境因素則是需要著重考慮因素。選擇供應商的過程就是從重視環境管理的企業中選擇和培育具有環境管理意識的企業,通過合作,與這些供應商結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三、構建綠色指標的原則

        綠色供應商評價體系要體現科學性、實用性,以客觀反映供應商的整體狀況及綠色環保制造水平,因此在供應商評價體系中構建綠色指標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1、科學性原則:綠色指標的構建,是依據供應鏈基礎理論及現有國內外關于綠色供應商評價體系的理論,選取既能科學地反映供應商的整體狀況和實際水平,又盡量簡明,操作難易適中便于考量的指標。

        2、獨立性原則:綠色供應商評價需用若干指標進行衡量,這些指標是相互聯系和制約的。同層次指標之間盡可能的界限分明,避免顯而易見的包含關系,對隱含的相關關系在處理方法上盡量將之弱化和消除。

        3、通用可比性:指的是依據指標對不同時期以及不同供應商的比較,無論是橫向比較還是縱向比較,效度是一樣的。指標的內涵和外延保持穩定,用以計算指標相對值的各個參照值穩定,指標評價規則穩定。

        4、適用性原則:是指實用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評價指標要簡化,評價計算方法易行,在能基本保證綠色供應商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全面性的條件下,指標要盡可能簡化。

        5、目標導向原則:指標選取是為了尋找優秀企業以結成綠色供應鏈管理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由此進行目標層層分解,以獲取可靠的不偏離目標的評價體系指標,并且對供應商進行評價的另一目的是將供應商向綠色環保制造發展方向的正確引導。

        四、構建綠色指標的內容

        供應商評價體系中的綠色指標,不僅要求企業審查供應商所提品的質量、價格、服務水平、技術條件、生產能力、管理制度及信譽等方面的情況,還要了解供應商的環保意識及采取的相應環保措施等,以對供應商持續供應能力進行綜合評價。在遵循以上五條原則的基礎上,以供應鏈理論基礎和內涵為出發點,構建供應商評價體系中的綠色指標應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綠色法律指標:該指標的選取,是考察供應商提供的產品是否符合國內外頒布的有關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我國從上個世紀末加速了環境保護的立法和標準的建設工作,幾乎每年都有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出臺。同時地方政府在環境保護方面的法規和行政條例也不斷的出現,如:《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電子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管理辦法》等,歐盟利用WTO法規,設有《廢棄電子電器設備指令》,限制我國產品出口到歐盟市場。只有那些遵守綠色法律法規的企業,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實現環保效益和獲得經濟效益。

        2、綠色設計:也稱為生態設計,是指在產品設計階段納入環境因素和預防污染的措施,將環境性能作為產品設計的考慮因素之一,采用無公害材料,減少物質和能源的消耗,減少有害物質的排放,且使產品及零部件能夠方便的回收并再生循環或重新利用,使產品對環境的影響最小。

        3、綠色制造:采用綠色工藝是實現綠色制造的重要一環,該指標是為了考察供應商是否采用既能提高經濟效益,又能減少環境影響的工藝技術。

        4、綠色營銷:也稱生態營銷、環境營銷,是指企業在營銷活動中,謀求消費者利益、企業利益、社會利益和生態利益的統一,既要充分滿足消費者需求,實現企業利潤目標,也要充分注意自然生態平衡。企業對產品的創意、設計和生產以及定價與促銷的策劃與實施等,都要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力求減少或避免環境污染,保護和節約自然資源,維護人類社會的長遠利益,實現經濟與市場可持續發展。綠色營銷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涵:提供的產品是綠色產品以及用綠色的方式來銷售其產品。

        5、綠色包裝:消費者購買產品后,其包裝一般來說是沒有用的,如果任意丟棄,既對環境產生污染,又浪費包裝材料。綠色包裝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實施綠色包裝設計;優化包裝結構;減少包裝材料;考慮包裝材料的回收、處理和循環再使用。

        6、綠色運輸:隨著物流量的急劇增加帶來車流量的大量增加,大氣環境因此受到嚴重污染,綠色運輸的管理主要是集中配送、降低資源消耗和合理規劃運輸路徑。

        7、綠色消費:綠色消費強調在消費過程中盡可能降低對環境的負影響。在產品使用階段上充分考慮產品的使用壽命和再循環利用,通過延長產品壽命、增強產品的可維護性,減少產品報廢后的處置工作。

        8、綠色創新能力:指供應商在產品制造和服務中,是否具有適應不斷更新的綠色法律法規、綠色標準的能力,例如:環保生產一致性、國際環保法規、綠色技術標準、綠色指令、環境標志等。

        9、綠色意識:本企業的綠色觀念和企業文化可以通過評價指標體系的應用向不同級別的供應商傳播,從而使這些企業的環保意識提高,并以相應的指標改善環境績效。

        10、社會責任:供應商不僅在本企業和供應鏈生產中注意環境保護,也應通過參加社會環境保護項目,將社會責任主動承擔起來,這樣可以提高企業的信譽和品牌效應,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

        11、綠色供應鏈合作意識:指企業應考察供應商與其采購商是否具有綠色供應鏈合作的意識,同時考察與供應商保持綠色戰略采購關系的企業數量。

        12、上一級供應商評價指標:指考察供應鏈中該供應商對的上游供應商是否符合綠色指標。

        五、綠色供應商評價實際操作中應注意的問題

        供應商的評價一般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在組建供應鏈之前對潛在的合作者進行評價,以尋求能夠滿足合作要求的企業作為供應商,二是在供應鏈組建之后對供應商的績效進行評價,總結其在合作期間的表現。在供應商評價體系中構建綠色指標時,應避免指標過細導致冗余信息的產生,增加評價和選擇的難度,從而使評價產生誤差。建立全面的指標體系可以拓展綠色評價的思路和指標選取方向,在實際操作中,應從企業自身需求出發,選取合適的指標集來進行供應商評價。

        六、總結

        供應商位于供應鏈的上游,它的行動將傳遞到整條供應鏈的每一個節點,如果管理得到將會供應鏈帶來巨大的利益,供應商的績效水平對下游企業的影響能夠不斷擴大,制約著下游企業的產品質量、成本、庫存及產品設計等方面的成功與否。構建供應商的綠色指標可以降低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環境管理難度和所承擔的環境風險,同時減少環境治理費用,供應商所取得的綠色成果可以在供應鏈活動過程中得到放大,從而使消費者可以得到價廉、高質、環保的產品。

        參 考 文 獻

        [1]鄭迎飛,周欣華,趙旭.國外企業綠色供應鏈管理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1(12):30~34.

        [2]王長瓊.綠色物流[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43~54.

        第9篇:供應鏈包裝管理范文

        關鍵字:條碼技術 食品安全 食品溯源 應用研究

        食品直接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食品安全一旦出現問題,消費者首當其沖會受到侵害。同時不安全食品帶來的危害具有涉及面廣、隱蔽性強、潛伏期長等特點,因此惡性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往往會影響到整個社會的穩定,不利于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另一方面,由于食品安全帶來的國際貿易問題也日顯突出,特別是我國加入WTO以后,取消了關稅壁壘,發達國家憑借技術領先、設備先進等優勢,實施以檢測標準為基礎的貿易技術性屏障,對食品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強食品安全工作,不僅有利于保護人民健康,也有利于促進我國農業和食品工業的發展,提高其國際競爭力。

        目前,我國已開始應用“危害關鍵控制點分析(HACCP)”、“良好農業規范(GAP)”、“良好生產規范(GMP)”等食品安全控制技術來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但目前我國食品安全追溯技術體系仍沒有建全體系,一旦食品安全出現問題,無法實施跟蹤與追溯,進行有效的控制和召回,這一問題迫切需要解決。

        信息技術的發展為食品溯源體系的完善提供了可能。條碼技術作為一項先進的信息自動采集技術,可以對食品原料的生產、加工、儲藏及零售等供應鏈環節的管理對象進行標識,并借助計算機信息系統進行管理。一旦食品出現衛生安全問題,可以通過這些標識進行追溯,準確地縮小食品安全問題的查找范圍,查出問題出現的環節,追溯到食品的源頭。條碼技術已經成為一項關鍵的食品溯源技術。

        一、條碼技術體系分析

        條碼技術是為了解決計算機應用中數據采集的“瓶頸”問題而產生的,它實現了信息的快速、準確的獲取與傳輸,為實物流和信息流的同步提供了技術手段。20世紀70年代出現的商品條碼就引發了一次商業革命。而在近年迅速崛起的物流供應鏈及電子商務中,條碼技術則更是擔當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當前,國際上負責條碼技術的研發推廣的組織為國際物品編碼協會(GS1)。該組織負責管理和維護的以商品條碼為核心的全球統一標識系統(EAN.UCC系統)是以對貿易項目、物流單元、位置等進行編碼為核心的集條碼、射頻等自動數據采集、電子數據交換等為一體的服務于供應鏈的開放的標準體系。該系統從標識層、采集層和交換層上為建立高效的供應鏈管理模型提供了完整的解決方案。

        對于條碼在食品中的應用而言,主要涉及EAN.UCC系統的如下技術內容:貿易項目(貿易單元)的編碼與條碼表示、物流單元的編碼與條碼表示、信息屬性的編碼與條碼表示、位置碼的編碼與條碼符號表示等。

        1.貿易項目條碼

        貿易項目是指一項產品或服務,對于這些產品或服務需要獲取預先定義的信息,并且可以在供應鏈的任意節點進行標價、訂購或開據發票,以便所有貿易伙伴進行交易。

        按照貿易項目的流通領域可以分為零售貿易項目和非零售貿易項目。零售貿易項目是指在零售端通過銷售時點系統(POS)掃描結算的商品。貿易項目根據其銷售特點,可以分為定量貿易項目和變量貿易項目。定量貿易項目是指有固定包裝,以統一預先確定的量度(類型、尺寸、重量、成分、樣式等)進行銷售的貿易項目。變量貿易項目是指那些沒有固定包裝,隨機確定購買數量的商品,例如:新鮮蔬菜、水果、糧食、魚、肉、熟食等散裝商品,在銷售過程中都是以隨機重量銷售,每一位顧客購買這些商品的重量、價格可能都不同。貿易項目編碼有四種編碼結構:EAN/UCC-13、EAN/UCC-8、UCC-12以及EAN/UCC-14。

        2.物流單元條碼

        物流單元是在供應鏈中為了便于運輸或倉儲而建立的包裝單元,是在供應鏈中需要管理的對象。托盤、箱、盒或者兩種以上的組合包裝均可作為一個物流單元。物流單元采用系列貨運包裝箱代碼(SSCC)進行唯一標識。通過SSCC建立商品物理流動與相關信息間的對應聯系,就能使物流單元的實際流動被逐一跟蹤和自動記錄,同時也可廣泛用于運輸行程安排、自動收貨等。這些信息包括:擴展位、廠商識別代碼、系列代碼、校驗碼,其中擴展位則是用于增加SSCC系列代碼的容量,由廠商分配。例如:0表示紙盒,1表示托盤,2表示包裝箱等。

        3.物流信息屬性條碼

        在EAN?UCC系統中,物流單元內的貿易項目的附加信息的編碼,例如批號、日期數量、和度量等信息,可被定義為物流信息屬性,可以運用應用標識符(AI)來表示。應用標識符是標識編碼應用含義和格式的字符。其作用是指明跟隨在應用標識符后面的數字所表示的含義。應用標識符由2位到4位數字組成。應用標識符后面的數據部分由一組字符組成。條碼符號用UCC/EAN-128條碼符號進行表示。而且,可以通過應用標識符用UCC/EAN-128條碼進行鏈接。

        4. 位置碼

        在食品供應流過程中,從安全溯源角度來講,對食品生產和流通過程涉及的參與方和實物流動的物理位置進行標識十分重要。這可以運用EAN?UCC全球位置碼(GLN)來實現。位置碼采用EAN/UCC-13編碼結構。若用條碼符號表示,必須與相關的應用標識符一起使用。目前GLN只能用UCC/EAN-128表示。

        二、條碼技術在食品溯源過程中的應用分析

        在食品供應鏈過程中,運用條碼技術對食品信息進行準確標識和自動采集,可實現實物流和信息流的同步,從而提高食品供應鏈管理的效率。尤其對食品而言,運用條碼技術,可實現食品供應鏈的跟蹤與追溯,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條碼技術已經成了構建食品安全體系的一項重要的信息技術。

        1.食品溯源的含義

        分析食品溯源要從食品供應鏈的分析開始。所謂供應鏈是指產品生產和流通中涉及的原材料供應商、生產商、批發商、零售商以及最終消費者組成的供需網絡。食品供應鏈涉及食品原材料的供應商、食品加工廠、零售商、消費者以及中間負責流通環節的如承運商等流通參與方。下圖是一個典型的食品供應鏈過程。在供應鏈實物流動的同時,也伴隨著信息的流動。

        食品溯源是指在食品供應流上,通過記錄的標識對具體實體的歷史、應用或位置進行回溯的能力。食品溯源系統包含了整個食品供應鏈中的所有類型的食品及相關產品,對從供應商到零售商的所有食品企業都有影響,甚至包括涉及的飼料及其他牧場供應品,還有包裝等與食品接觸的產品。

        2.條碼技術在食品溯源中的應用原則分析

        信息共享。運用信息技術進行食品溯源,必須從供應鏈管理的高度來進行。在整個食品供應鏈及最后市場的銷售過程中,各個環節都要進行信息化管理,各環節信息系統間要以電子數據交換的方式共享信息。供應鏈上游的參與方必須將的相關信息提供給供應鏈中的下一個參與方。

        業務流程規范化。條碼技術應用于食品供應鏈過程,實現溯源的前提之一是,食品供應鏈必須穩定,尤其是各參與方要穩定,要在運用條碼技術實施食品供應鏈溯源過程方面達成共識。運用條碼技術進行食品溯源必須建立在流程規范化的基礎上。

        必須采用統一的條碼標準。提高食品供應鏈的信息化程度,信息標識是關鍵。應該在供應鏈各個環節的實物單元及供應鏈的各個參與方進行唯一標識,采用統一的條碼標準,以保證對流通參與方和流通實體的唯一標識。

        必須使用條碼標簽。食品供應鏈上的各級包裝單元,需要用條碼標簽來標識,各級標簽的編碼要包括用于溯源的上游環節信息。

        3.應用案例

        下面以條碼技術在咖啡生產和流通過程的應用為案例分析條碼技術在食品溯源過程中的應用。咖啡供應鏈中參與方有原材料供應商(加工廠),制造商(生產廠),零售商。在加工廠的加工流程如圖2。這個環節,可以用條碼標識加工廠和袋裝咖啡豆。對于加工廠:用GLN標識,以UCC/EAN-128條碼符號表示。對于袋裝咖啡豆:每袋咖啡豆分配GTIN和批號,以UCC/EAN-128條碼符號表示。包括下列應用標識符有:01,表示其后的數據是GTIN;10,表示其后的數據是批號。由多袋咖啡豆組成的物流單元:用SSCC標識;以UCC/EAN-128條碼符號表示。

        在生產廠(制造商)的作業環節有:生產(烘烤,混合,粉碎,釀造),包裝(填充),倉儲。

        (1)生產。在生產廠,咖啡經過一系列處理,每一步處理后的產品,如果要賣給供應鏈下游的參與方,則要按貿易項目用GTIN加批次標識,GTIN結合應用標識符以UCC/EAN-128條碼符號表示。該產品的生產廠用GLN標識,以UCC/EAN-128條碼符號表示。

        如果咖啡豆的所有加工過程如烘烤、混合、粉碎、大過濾器中釀造、烘干、成小顆粒時包裝都在同一生產廠,在該廠需要在這些環節記錄各環節加工時間、加工名稱和代碼,以便于跟蹤不同的生產階段。見表2。在該表中未加工咖啡的批號是AB123,第一個加工名稱為烘烤,加工代碼為1,生產日期為020904,則新批號為AB1231020904,依此類推。

        (2)包裝。在填充階段,所用罐子和罐蓋由托盤送到填充站,裝運罐子和裝運罐蓋的托盤有不同的SSCC標識。SSCC是獲取罐子或罐蓋的供貨商信息、罐子或罐蓋相關信息(如材質、制造日期)等的關鍵字。這些信息都可以以條碼符號或電子報文的形式來傳遞。

        填充之后的一罐咖啡用GTIN標識,以EAN -13、EAN/UCC-8、UPC-A或UPC-E條碼符號表示。由多罐咖啡組合在一起的規則包裝咖啡箱也用GTIN標識,以UCC/EAN-128符號或ITF-14表示。然后,多個咖啡箱組合在一起被裝上托盤,改托盤用SSCC標識,以UCC/EAN-128符號表示。見圖3。

        (3)倉儲。在倉庫掃描托盤并給托盤分配一個空通道。當制造商收到零售商或分銷商的訂單時,按訂單配貨,如果需要拆分倉儲的物流單元并拼箱,新生成的物流單元需要分配新的SSCC。

        在零售商,制造商和零售商通過電子報文(發貨通知報文和收貨通知報文)就發貨產品達成一致。制造商貨物出倉庫時要掃描SSCC以確認發貨。零售商收貨時掃描SSCC以確認收貨。零售商用GLN標識,物流單元用SSCC標識,以UCC/EAN-128條碼符號表示。

        在消費環節,每罐咖啡用GTIN標識,以EAN-13符號表示。罐和蓋的批號以人工可識讀形式書寫。

        罐和蓋用GTIN加批號標識。

        如果消費者發現咖啡罐上有毛病,可通知零售商,零售商檢查是否其他同一批次的罐都有毛病。然后,零售商通知咖啡供應商對問題進行調查并確定和“毛病罐”同一批次的其他罐的分銷去處,從而實施召回。見圖4。

        三、條碼技術在應用中可能存在的問題

        利用條碼實現溯源功能在技術上不存在任何問題。只要食品供應鏈中的每一個加工點,不僅對自己加工的產品進行標識,還要采集所加工的食品原料上已有的標識信息,并將其全部信息標識加在加工的產品上,以備下一個加工者或消費者使用,這一環扣一環,環環相扣,就可以建立完整的溯源系統。但問題的關鍵在于這環環相扣上,如果其中的一個環節斷了,整個鏈條就脫節了,而供應鏈中各環節之間的聯系比較脆弱,這是實施跟蹤與追溯的最大問題。

        在我國現在的情況,可能導致食品供應鏈脫節的問題有:食用農產品生產與流通管理的工業化規則建設在農業及商業中基礎薄弱;一些鮮活食品的生產、經銷、批發的參與主體,組織化程度低,難以實行嚴格的行業管理;信息化在農村與初級農產品批發經銷方面發展水平低,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的技術基礎薄弱;法律法規體系尚未完善,嚴重制約了食品安全追溯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等。

        作者單位:張涵,北京工業大學經管學院; 李素彩,北京物資學院物流學院

        參考文獻:

        [1]程言清,黃祖輝.美國食品召回制度及對我國食品安全的啟示[J].世界經濟,2003,1.39-42.

        [2]孔洪亮,李建輝. 利用EAN?UCC系統開展食品跟蹤與追溯[J].電子商務世界專刊 ? 自動識別技術與應用,2003,3:12-13.

        [3]程言清.食品質量認證與中國食品安全[J].中國標準化,2003,1:38-39.

        [4]張涵,李素彩. 應用條碼技術進行食品溯源的可行性分析[J].物流技術,2006,1:25-27.

        The application of Barcode technology in food tracing

        Zhang Han Li Caiqi

        Beijing industrial university , Beijing commodity College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本喷奶水视频中文字幕97 | 亚洲视频在线视频 | 日韩亚洲欧美大陆 | 中文字幕国产日韩欧美 | 亚洲高清乱码AV在线播放 | 亚洲成a人v电影在线点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