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新概念教學體系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深化英語課程改革。
1、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
有些教育專家指出:離開了學生主體性的發展,教育則失去了依托和活力。傳統的教育觀認為:外語是教會的,過分強調教師的“講”,造成“滿堂灌”,課堂以教師為中心;而素質教育則認為:外語是學會的,課堂應以學生為中心,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地對學生進行訓練,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英語教學不僅是教語言知識,而且要幫助學生發展個性,開發其潛能。因此,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
2、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意識。
學生是一個個有感情、有智慧、有個性的人。他們每個人的未來是多樣的,我們的教學不能忽視學生的個性差異,而是要尊重他們學習的差異,因材施教。摒棄傳統的教育模式:一張課桌,教師唱獨角戲。在當今的素質教育理念指導下,特別是面對新課改,我們這些站在課改前沿的一線教師,應始終堅持“以生為本,為學生服務”。努力尋找學生認知結構和知識結構的最佳結合點,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和合作者,正如語言學家亞力山大所言:“A teacher is just a facilitator. Teachers cannot teach anybody anything. The student is not an empty glass that will be filled with liquid , with knowledge and with wisdom .The teacher can only facilitate, make it possible to motivate students .”
3、樹立正確的英語教學觀。
Hymes提出了“交際能力”理論。目前,我國外語教學已走出“語言翻譯法”轉入“任務型”、“交際化”的教學時代。作為一名新課程改革的實踐者,我們應當著眼于學生的發展,著眼于課堂效益的提高來設計教學行為。把英語真正當作交際工具來教、來學、來用;把語言與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有機地結合起來,真正把英語學會、學活。
二.創設語言教學環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1.創造良好的英語教學環境。
教學實踐證明:環境造就人。“語言環境”是學生學好英語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們的學生缺乏真實的英語環境,教師應創設“仿真”的語言實踐環境,營造英語學習氛圍,充分利用好有限的學習時間和空間。一是教師應盡量用英語組織教學,堅持用英語授課。二是充分利用現代化等教學設備,創設情景化的語言環境。三是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內外活動,如唱英文歌、英語朗誦、口語競賽、英語作文競賽等。
2. 創設問題情境, 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問題情境是指一種具有一定困難或難度,需要學生意志克服困難,尋求解決 問題的途徑、方法;又是學生力所能及的學習情境。所以創設問題情境為課堂教學活動創造了一個個興奮點。因此,英語教學中,教師就善于設計問題;同時也應鼓勵學生質疑,讓學生深刻領會諺語:“He who questions nothing learns nothing.”(無所問者,無所獲)。培養他們的問題意識和發散思維,創新思維的發展。
【關鍵詞】中職數學;數學概念
數學概念是數學知識的基礎,是數學思想與方法的載體。數學概念的產生和發展各有不同的途徑。在中職數學概念教學中,筆者從以下方面對中職數學概念教學進行了深層探微。
一、數學概念的引入
引入數學新概念就是要揭示概念發生的實際背景和基礎,了解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并初步揭示它的內涵和外延,界定概念等。筆者從以下幾種引入概念的策略,進行了有效的嘗試。
1.以“觀察”為基礎引入新概念
在日常中職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觀察日常生活和專業工作中的實際事例,觀察相關的實物圖標模型等直觀感性實際素材,在此基礎上舍去非本質屬性突出其本質屬性從而引入數學概念。在中職數學中,如立體幾何異面直線的概念教學中,通過立交橋,墻角線和地板的交線之間的位置關系,抽取本質特征,得到異面直線的概念;編制計劃的原理與方法網絡圖的概念教學中,通過企業生產環節安排,事務處理的結構圖等,直觀形象來引入網絡圖的概念。
2.以“體驗”為基礎引入新概念
學生已有的知識,也是引入新概念的直觀背景材料,盡管這些知識本身也是抽象的,但學生已經熟悉同化,因而也是相對直觀和具體的,通過學生自我的“體驗”來獲得新概念。如在引入函數性質中奇函數和偶函數概念時,從畫函數y=x2,y=x-2,y=x,y=x3,y=x-1的圖像入手,找出兩類函數圖像的共性:關于軸對稱與關于原點對稱。同時總結出: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關于y軸對稱的點的坐標及關于原點對稱的點的坐標分別為:(a,b)與(-a,b)及(a,b)與(-a,-b),從而得出:f(-a)=f(a)及f(-a)=-f(a),由此,引出奇函數與偶函數的概念。這樣的引入方式,抓住了奇(偶)函數的實質,確保學生不會產生概念上的偏差。
3.以“需要”為基礎引入新概念
以“需要”為基礎入手,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發揮主動性,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如在講正角、負角的概念時,從復習角的定義切入,然后結合生活工作實際:用扳手旋轉螺母時,擰緊時,旋轉的方向是順時針;擰松時,旋轉的方向是逆時針;為兩種旋轉方向與旋轉的結果,形成的角如何表示,這說明角的概念的推廣具有必要性,進而引進正負角的概念。
4.以“模擬”為基礎引入新概念
以“模擬”的方式,導入新概念,使原來陌生的事物不再陌生,而且便于理解,其性質也易被學生理解接受,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點到直線的距離的教學中,通過實際生活的案例,進行計算機模擬點到直線不同距離的比較,獲得點到直線的距離的概念,及理解點到直線距離的解決辦法。
總之,概念的引入要從實際出發,精心設計,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引導學生觀察與分析,體驗與比較,抽象地揭示對象的本質屬性,適時引入新概念,為進一步學習新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數學概念的理解
引入概念,僅是概念教學的第一步,為了使學生真正達到理性認識、形成科學概念,教學中還需在定義的基礎上準確深刻地引導學生理解概念。為此,我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了嘗試。
1.突出“本質屬性”表達
在概念的教學中,正確表達概念的本質屬性,準確理解概念的含義,是概念教學的核心環節。如講解傾斜角的定義:“一條直線向上的方向和x軸正向形成的最小正角,叫做這條直線的傾斜角”。從講明傾斜角是直線與x軸的夾角開始,要求學生掌握關鍵詞的修飾限制成份:“直線向上的方向”,“x軸的正方向”,“最小正角”的深刻含義,通過數形結合,符號引入等方法,突出傾斜角的本質屬性:描述直線的傾斜程度。
2.疏理“邏輯關系”結構
數學概念是隨著數學知識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數學概念處在一定的邏輯聯系中,要在數學知識體系中不斷加深認識,從數學概念之間的關系來學習概念,來正確認識有關數學概念間的邏輯關系。只有通過概念間的對比來加深對概念的理解,才能使所學知識系統化、條理化。例如,在“充分必要條件”的教學中,要指導學生認識三者之間的關系與表達結構。
三、數學概念的運用
數學的運算、推理和證明,都以有關概念為依據,由此可見,數學概念運用的教學是十分重要。為此,可引導學生在運算、推理和證明中運用概念,在日常生活和生產實際中運用概念。
1.在運用中鞏固所學概念
為使學生能鞏固所學概念,一般在給出概念定義后,要及時采取多種形式進行課堂訓練,加深學生對新概念的認識和理解。
2.在運用中形成概念體系
在講完一節一章或一個單元后,要重視對所學概念的整理和系統復習。如學生掌握兩直線的位置關系的知識結構后,通過同化方式很容易掌握直線與平面、平面與平面的位置關系判斷,并能找到它們的異同點,這樣刺激了原有的知識結構,形成了新的知識結構,最終達到優化。
3.在運用中強化概念解題意識
在教學中,應充分重視概念在解題中的指導作用,不斷強化學生運用概念解題的意識。特別是在運算、推理、選擇、證明中,要注意自覺地讓概念發生作用,比如證明函數的單調性、奇偶性、周期性,證明一個數列是等差(比)數列,用的方法都是“定義法”,我們應該教育學生掌握好“四基”:基本概念、基本運算、基本方法、基本應用,才是扎扎實實打基礎。
關鍵詞: 高數概念教學 概念本質 整體性教學 思維能力
一直以來,高等數學的教學質量與高等教育中人才的培養息息相關。而高數概念教學作為高數教學中一個很重要的環節,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所謂數學概念是反映一類事物在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方面的本質屬性的思維方式,往往脫離了事物的具體屬性,具有相對獨立性,抽象與具體雙重性,邏輯聯系性。我認為在高數概念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學中應注重對概念進行概括提煉
高數概念的內涵就是指那個概念所包括的一切對象的共同的本質屬性的總和,概念的外延就是適合那個概念的一切對象的范圍。在高數教學中,教師應能注重提取出概念的內涵,并能引導學生抓住抽象的詞語、符號和術語中的本質,讓學生一開始就對這個概念有一個明確的認識。例如,在極限概念的教學中,由于極限概念包含了數列極限和函數極限,而且函數極限中還包含自變量x各種變化情況,因此導致學生難以理解,在極限概念使用中出現種種不足甚至錯誤,如學生可能會產生下列錯覺:數列必單調地趨于極限,數列只能從一側趨于極限,數列的項不能等于極限,等等。產生這種學習困難的最大原因就是學生并未真正弄清楚極限語言中所蘊含的概念本質。所以在極限的概念教學中,教師應該盡可能提煉出極限概念的本質,可以提煉成一句話:極限就是自變量變化過程中,分析函數因變量的變化情況。在教學中,應對概念分析出本質后,再給出多種形式的具體例子,排除學生在概念學習中受到的非本質屬性的干擾,使學生一開始就感知到數列可以不同的方式趨于極限,從而將注意力集中到對極限本質的認識上。
二、在概念教學中應加強整體性教學
美國著名教育家布魯納曾說:“學生獲得的知識知果沒有完整的結構把它聯系起來,那是一種多半會被遺忘的知識?!痹诟邤蹈拍畹慕虒W中,教師應重視其整體結構的性質,可以說,數學概念的發展是體系化的、網絡狀的發展,別的數學概念通過改變內涵和外延獲得發展,發展的新概念與原有概念形成概念體系,個別概念既反映自身來自于其他概念的關系,又反映來自系統的整體性質。因此,在數學概念教學中,教師必須加強整體觀念,把個別概念置于概念體系之中。把新概念置于舊概念之中,通過比較個別與整體、新概念與舊概念的區別,揭示個別與整體、新概念與舊概念間的聯系,確定好個別概念在概念體系中的相對位置,使學生在對知識不斷更新、改造、組織、整理的過程中,形成有序完整的概念整體結構,這能幫助學生弄清楚所學概念間的區別和聯系。以導數概念的教學為例,導數的概念作為微積分知識的基礎,如果學生不能做到對概念真正理解和掌握,將會影響對后續導數的學習。雖然導數概念作為一個全新的概念,但是教師在講解時,應加強概念整體性教學,將導數與之前學習過的極限聯系起來講解,特別是講解清楚導數概念與極限之間的聯系。導數就是一類特殊的極限,和之前學習的無窮小、無窮大這類特殊的極限類似;又如不定積分與定積分,兩個概念的本質有著很大區別,但又有微積分基本定理將兩個概念聯系在一起,相當一部分定積分可以通過不定積分(原函數)來求。這種整體性教學的最大好處是更利于學生真正掌握所學的新概念,更能加強學生對前后所學知識的整體理解,達到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
三、在概念教學中應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數學教師在數學概念的教學中,應當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體現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通過自己的思維過程,誘導學生的思維過程,這是數學教學概念的教學活動成功進行的保證。為此,在高數概念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和啟發學生認識概念建立的必然性及概念體系的發展過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只有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更好地完成數學概念的教學。比如,在某些高數概念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概念的特點設置疑問,提出問題,然后從疑問入手,層層剝離,得出結論,從中培養學生探索求異的精神。以多元函數微分學的概念教學為例,多元函數微分學也是高數中的重要內容之一,涉及大量的概念,對概念的講述,不僅是拓展大學生思維的良好素材,而且是培養學生探索精神的很好實例。在教學中可與一元函數的相應概念作類比,我們可向學生提出以下問題:與一元函數的極限定義比較,區別在哪里?為什么會存在這種差異呢?講授偏導數概念時,也可對比提出:對于一元函數,可導則比連續,對于多元函數是否有類似的性質呢?合偏導數是否都相等呢?具備怎樣的條件才相等呢?等等。這個過程不但能夠讓教師很好地完成數學概念的教學,更能夠達到充分啟發學生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探索意識與思維能力的目的。
總之,能否把高數概念講好,直接影響高數教學效果的好壞。只有在高數概念講解時注重概念本質的講解,講清楚概念間的區別聯系,才能更好地完成高數概念的教學工作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胡傳孝.高等數學的問題、方法與結構[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
關鍵詞:數學素養;概念教學;原因;策略
“數學是研究空間形式數量關系的科學,是刻畫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的科學語言和有效工具(新課標)”,它在人類實踐活動中不斷完善更新。因而數學知識的發展總是在實踐中感到原有概念或結論的不足時,對事物的本質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為解決現有的困惑,提出更本質的新概念和新結論。
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逐漸認識到數學概念是研究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合理的抽象,數學結論是依據基本概念的基本原理,數學方法是通過分析、綜合、歸納相關概念選取得來的。因此,概念形成過程、結論的推導過程、方法的思考,是建立新概念、結論和方法的必由之路。如果否定原有的這些結論,學生就不可能真確領會新概念和結論,就不能把知識有機地聯系成為結構。例如,絕對值不等式|x|>m(m>0)和|x|0)的解分別是x>m或x
學數學的過程就是對數學知識分析?圮綜合過程。例如,在討論絕對值x+1的意義時,隨著學習的深入,引入完全平方式和二次根式后,他可以表示成■,通過分類討論又可得到函數的解析式x+1=x+1(x≥1)-x-1(x
這樣就把絕對值、完全平方式、二次根式、函數及圖像等概念聯系在一起,使學生在學習中通過互相轉換,發展能力。
所以我們必須通過概念的形成過程教學,提示知識本質的聯系,強化知識的體系。而知識體系的完善和合理的程度,是人智力的反映,由此可見,加強概念的教學是把學生智能發展作為出發點和歸宿的。課堂中的概念教學過程實際上根據需要對人類獲得基本知識過程所作的濃縮加工,它集中、突出地顯示了人類獲得基本知識的基本規律。
那么,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如何更好揭示概念的本質呢?一個概念的形成是有其原型模式和歷史背景的。教師在概念教學時,首先要暴露概念提出的背景,暴露概念的抽象、概括過程,將濃縮了的知識點充分稀釋。具體來說,對一個概念的教學,一般遵循以下程序:
一、背景性教學
新概念的發生:一是生活、生產中的實際需要;二是原有概念的缺陷。例如,由于在實數集中方程x2+a=0(a>0)無解,于是需要擴大數集;負數的引入,就是計算諸如2-8=?問題的需要,和為了表述現實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二、發現性教學
從觀察紛繁復雜的客觀現象中,抓住主要特征,抽出其本質,后經歸納、類比、聯系和推理等探索、猜想可能有的結果,最后利用現有知識深入分析,進行邏輯推理,揭示出事物內在的規律概念。如弧度制的引進,角度制單位只有度、分、秒,如一個角是27°18′23″還多那么一點,但不到1″就難以表達了,更主要的是這種角度制度得到的角度不是連續變化的量,而按角的新概念,終邊繞始邊旋轉而成的角的大小是連續變化的,這就和表示方法之間產生了根本的矛盾,如何解決它呢?就引進一種新的度量角的辦法,這也為進一步闡明“角的集合與實數R之間存在一一對應”做了準備,也正在由于這一點,才為任意三角函數的概念建立奠定了基礎。
三、發展性教學
這一階段主要是概念的引申、聯系、變化。如變化:通過變式加深認識。例如,長方形的面積和周長是否是函數關系?任意給出一個周長的值為12,因為它的長、寬是不確定的(可能是2、4,也可能是3、3等等),所以對應的面積的值也不是唯一確定的,因此,長方形的面積不是周長的函數,這樣一個變例,便從反面強調了函數概念中“唯一確定”這一要素。
布魯納指出,探索是數學教育的生命力。加強概念教學,還在于它適宜成為組織探索知識的途徑。加強概念形成過程的教學,就是讓學生更好體驗數學發現和創造的歷程,發展他們的創新意識,提高數學素養,所以概念形成過程是實現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統一的主要過程??傊瑪祵W“源頭現實,寓于現實,用于現實”(費賴登塔爾),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一方面使學生能切身體驗、感受概念產生、發展的過程;另一方面,要發揮主要概念的形成,主要結論的推導和主要方法的思考的示范作用,引導學生理解概念間的聯系,形成知識鏈,在獲取和運用知識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袁振國.當代教育學[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08.
關鍵詞:新學概念、認知結構中
在化學概念教學實踐中,要關注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并采用多種方法,提供各種直觀的、具體的范例,為新學的概念找到固定點;幫助學生將新學概念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中,使之相互作用,構建新的完善的認知體系。
一、提供適當的范例,促進上位概念的形成
高中化學在教材中存在許多概括性強,范圍廣的上位概念。上位概念是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前提,這類概念能否正確形成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業成績。對這類概念的形成,需對同類事物中若干不同例子進行反復感知、分析和比較,以歸納的方法概括出這類事物的本質屬性,從而獲得對這一概念的掌握的過程。這種概念的學習的內部條件是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必須具有促進新概念形成的相應的下位概念;其外部條件是教師或者教材所呈現的正、反例或反饋信息能促進下位概念向上位概念轉化。上位概念學習形式的思維過程是由具體到抽象,由個別到一般的過程,是一個逐步發現新概念的本質屬性的過程。物質的分散系、烷烴、酯、醇等概念的獲得就是典型的上位概念形成方式。
在對上述概念的教學時,可提供適當的范例,豐富學生的表象。提供范例的方式可有多種,如實物、模型、實驗、課件等。如在形成膠體的概念時,為了促進學生意義學習,可以這樣組織教學:
1.提出問題“溶液是均一、穩定的混合物,那么,均一、穩定的混合物一定是溶液嗎?”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產生認知沖突,讓學生感到已有的知識不能解決問題,從而激起他們的求知欲望,促使他們積極的尋找證據。
2.組織學生分組實驗:用激光筆照射NaCl 溶液、FeCl3 溶液、CuS04 溶液、Fe(0H),膠體、豆漿、墨水等均一、穩定的混合物,仔細觀察,記錄現象,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獲得豐富的感性知識,根據實驗現象的對比,引出概念;并且促使學生提出新的問題“為什么光通過溶液、膠體和濁液時會出現不同的現象呢?膠體與溶液、濁液的本質區別是什么呢?”。
3.利用課件(Flash 動畫演示丁達爾現象產生的原理并配上解說詞) 展示膠體與溶液、濁液的本質區別。實踐表明,通過這樣的方式進行教學,由于提供的材料,在層次上是逐漸深入的,具有邏輯結構;方式是靈活多樣的,內容是直觀形象的,讓學生覺得抽象的概念學習并不是想象中那么枯燥;從而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既使學生理解了概念的內涵,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發展,還能消除頭腦中原本存在的錯誤的前科學概念,形成清晰的、穩定的、概括的新概念。
另外,在教學時也要遵循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不要一步到位,高中化學新課程中的一些核心知識的編排也是多次出現,循序漸進的。比如,在開始講授氧化還原反應“專題一:化學家眼中的物質世界”時,不要急于講清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特征,只說明“元素化合價有變化的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讓學生明白氧化還原反應的判斷依據即可。
二、找準恰當的上位概念,促進下位概念的同化
概念的同化是學生在新概念學習中,以原有的化學認知結構為依據,將新概念進行加工,使新知識與原有的化學認知結構中適當的觀念相聯系,通過新舊概念的相互作用,將新概念納入原有的化學認知結構中。高中化學中的大部分概念的學習,都屬于下位概念的同化。如,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堿性氧化物、兩性氧化物,分散系和溶液、膠體、濁液,物理量和長度、質量、物質的量,單位和米、千克、摩爾等,前者均為后者的上位概念,這種學習方式所需的內部條件是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具有相關的上位概念,外部條件是教學內容的呈現需要學生掌握相關的上位概念,思維過程主要是區分新概念和同化它的原有概念之間的異同。在概念同化中,概念的本質屬性已在上位概念中揭示出來了,無須再進行發現新概念的本質屬性的活動,學生的主要思維是辨別與原有概念的異同。區分了新舊概念的異同,新的概念也就被學生獲得。一般地說,下位概念的獲得比起上位概念的獲得要容易些。
因此,在進行概念教學時,要盡量找到將要學習的概念的上位概念,使新概念變成下位概念。如,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物質的量”及“摩爾”對高一學生而言,是以前從未聽到過的抽象概念,理解和掌握它有一定的難度。但若列出國際單位制中的七個基本物理量及其單位。這樣,“物質的量”就變成了“物理量”的下位概念,也成了其他物理量如溫度、長度等的相關概念?!拔镔|的量”也就在學生的認知結構中找到了支撐點,從而消除了陌生感,學生理解和掌握該概念也就容易多了。
另外,還要幫助學生在已有的概念之間建立本質聯系。概念關系圖、概念系統圖等,這些可以簡潔、突出、形象地表示概念之間的本質聯系,有利于學生原有認知結構的重建,加速概念的同化。
三、消除混淆,促進組合關系概念的整合協調
一、通過各種形式的直觀教學講述新概念
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是容易理解和接受具體的感性認識,但是概念屬于理性認識,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為學生提供豐富、正確的感性認識,直觀教學是其主要的途徑.例如,在講解“梯形”的概念時,教師可引入梯形的典型實例如教室 樓梯、江湖堤壩的橫截面等等,先讓學生獲得梯形的感性知識,再畫出梯形的各種圖形.初中學生的抽象思維在很大程度上還屬于“經驗型”的,他們對自己感到有興趣的、新穎的、直觀的材料識記能力較強,如講“數軸”的概念時,教師問:“同學們知道稱物體重量的秤桿嗎?一根秤桿有哪些主要特征呢?”教師拿出準備好的實物秤桿給學生觀察,總結秤桿具有三個要素:一是度量的起點;二是度量的單位;三是增減方向,這樣以實物啟發學生用直線上的點表示數,當一條直線具備了3個條件后從而自然地引出了數軸的概念.這樣學生容易理解,留下的印象也比較深刻.
二、利用學生已知的概念來理解新概念
教學中許多新的數學概念,都可以從學生原有的概念中導出.例如在一般課堂學習中,教學生掌握“平行四邊形”的概念時,常常是通過概念同化的形式學習的.教師先確認,學生有意義學習這個新概念的條件已經具備,因此,直接把定義告訴學生:“平行四邊形是兩組對邊平行且相等的四邊形.”在學生主動接受新知識時,也必須積極展開認知活動.首先,必須把“平行四邊形”這個概念與自己認知結構中原有的“四邊形”知識聯系起來,并把新概念納入原有概念之中,明確新概念是對原有的四邊形概念的限制.其次,在學習新概念“平行四邊形”時,必須將新概念與原有的有關概念(如四邊形、梯形、三角形等)加以區別,精確分化.最后,還需要把一般四邊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有關的概念不斷分化和綜合貫通,組成一個整體的概念體系,達到結構化和系統化,既透徹理解了這個科學知識群,又便于記憶和運用.
三、通過應用加深對概念理解
對數學概念的深刻理解,是提高學生解題能力的基礎,概念是用詞來表達的,數學概念嚴謹、準確、簡練.教師的語言對于學生感知教材,形成概念有重要的意義,因此,要特別注意用詞的嚴格性和準確性.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概念并認識概念的前提.例如:相反數定義:只有符號不同的兩個數互為相反數.其中“只有”兩個字是關鍵詞,而缺少這關鍵字“只有”,概念就完全錯了.因此,在教學中,務必多次強調,并與學生一道分析這兩個字的含義,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又如,“方程(組)的解”這個概念,應讓學生通過判斷一個數(或一對數)是否是該方程(組)的解的練習,來加深對概念的理解.例如解方程組ax + by = -2,cx-7y=8時,甲正確解得x=3,y=-2,乙因把c寫錯解得x=-2,y=2,求a,b的值.
【關鍵詞】概念圖 高中生物教學 應用 注意事項
一、概念圖簡介
概念圖(concept map)是一種用節點代表概念,連線表示概念間關系的圖示法。它是在上世紀60年代,由美國康奈兒大學的諾瓦克(JosephD.Novak)教授根據Ausubel的學習理論提出的一種教學技術。概念圖的結構主要由節點、連線和連接詞三個要素組成。節點是指置于圓圈或方框中的概念,可以由幾何圖形、圖案、文字等表示。連線用來表示概念之間的聯系,既可以是單向的聯系,也可以是雙向的聯系或者無方向的;位于上層的概念可以分出多個知識分支,形成縱向聯系,而不同知識領域或者分支之間概念的連線就是橫向聯系。連接詞是指放在連線上的兩個概念之間形成命題的聯系詞。因此,概念圖能夠形象地表達出某一命題網絡中一系列的概念含義及其相互關系。
概念、命題、交叉連接和層級結構是概念圖的四個圖表特征。概念通常用專有名詞或符號進行標記;命題是對事物現象、結構和規則的陳述,在概念圖中,命題是兩個概念之間通過某個連接詞而形成的意義關系;交叉連接表示不同知識領域概念之間的相互關系;層級結構是概念的展現方式。一般情況下,最概括的概念置于概念圖的最上層,從屬的概念安排在下面。某一領域的知識還可以考慮通過超級鏈接提供相關的文獻資料和背景知識。因此,概念圖是表示概念和概念之間相互關系的空間網絡結構圖。
二、指導學生繪制概念圖的過程
1、確立概念圖包括的范圍。例如,以高中生物必修3《免疫調節》一節為主題,首先要找出與該主題相關聯的概念,明確這個知識范圍內所涉及的所有概念和它們之間的意義關系。
(1)、概念:免疫、非特異性免疫、特異性免疫、免疫系統、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免疫活性物質、吞噬細胞、淋巴細胞、體液免疫、細胞免疫、抗體等。
(2)、概念的意義關系:免疫的分類、特異性免疫的方式、免疫系統的組成等。
2、排列概念的層級順序。選出核心概念以及與之相關聯的其他概念,從最一般、最概括的概念到最特殊、最具體的概念依次排列,確立概念圖的結構。
(1)、核心概念:免疫。
(2)、一般概念(第一層級):非特異性免疫、特異性免疫。
(3)、具體概念(第二層級):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免疫活性物質、體液免疫、細胞免疫。
3、建立概念圖雛形。把概念按層級順序依次排列,將相關的概念用連線連結,并在線上標明二者的意義關系,使同一章節中的各個知識點通過核心概念而連接起來。同時,教師給予必要的疑難輔導,引導幫助學生建立概念圖雛形,如下圖所示。
4、修改與完善。隨著學習內容的不斷深入,許多新概念又會延伸出來,加深和改變了原有的知識結構。因此,在概念圖雛形建立以后,要不斷加以修改和完善,使知識體系更加豐富、更加完備。
三、利用概念圖進行高中生物教學
1、概念圖在新課教學中的效果
在新課教學中,教師通過繪制并講解生物概念圖,把基礎知識有機的整合在一起,并以層級拓展的立體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一目了然,更加直觀清晰的理解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如《細胞的增殖》教學中,教師可先將細胞增殖的三種方式用概念圖列舉出來,再分別深入講解無絲分裂、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區別和聯系,并最終使學生掌握細胞增殖的知識框架,提高學習效率。
2、概念圖在復習教學中的效果
在復習課教學中,盡量讓學生自己運用概念圖來探究某一章節的知識內容,找出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系,建立起新概念與原有概念之間的連續性,并最終通過教師的引導、修改、鼓勵,構建出完善的知識網絡體系。這樣既有助于學生對新舊概念的理解與把握,也有助于學生加深記憶。例如在復習生物膜系統的組成與分類等部分內容時,可以指導學生構建出類似下圖的知識網絡體系。
四、概念圖教學注意事項
生物概念圖應用到教學中,要注意以下這些問題:
1、概念圖中每個概念要用方框或圓圈圈起來,連線可以交錯,但應注意要根據相互聯系標明箭頭,連接詞要簡練、準確。要理清概念漸進的層次性,準確放置概念,通過比較概念之間的關系及其層次,充分認識概念知識體系。
2、講解繪制方法與技巧,帶領學生模擬練習,鼓勵學生創造性地構建概念圖,及時發現并糾正學生理解上的偏差和錯誤。
3、在概念圖設計和教學過程中應考慮到學習的先后順序,概念的前后聯系,由基礎概念引申拓展新概念,逐步搭建知識體系。在每一章教學內容結束后,教師要利用概念圖將本章的重點內容進行回顧,以幫助學生理解整合概念。
高中生物教學實踐表明,概念圖在幫助學生學習概念、分析問題、理清思路、形成知識體系方面起到了積極有效的作用,相對與普通的文字說明更加清晰具體,能夠有效地提高概念的認知性,并相互聯系、舉一反三,達到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概括能力的教學目的。尤其是在新課改即將全面落實的大背景下,我們更應該看到,概念圖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工具,一旦把它合理的應用到教學領域中,發揮其優勢,必將會幫助老師和學生更好地探究學習新天地。
參考文獻
[1] 雷耀華.概念圖在高中生物教學的應用優勢.新課程研究,2010(7).
[2] 羅曉敏.概念圖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有效運用.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1(27).
生物學概念是中學生物學科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對生物的結構、生理乃至一切生命現象、原理及規律的本質闡述。并且概念對于學生整體把握生物學的知識聯系、深入理解生命現象的本質特征,具有很大的幫助。
傳統的概念教學往往被形式化了,導致在解題過程中出現信息提取困難、思維定勢、知識再現失靈等常見解題障礙。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地進行生物概念教學?本人認為生物教師應借助于新課程改革這一有利時機,轉變思維,勇于創新,積極實踐,努力提高生物課堂教學實效。以下就生物概念教學方面談談我的幾點做法。
1.構建概念圖同化新概念
生物學中的概念數量眾多,且各概念并非孤立、單一的存在,概念間關系表現為從屬、同一、并列和對立。學生經過一階段的學習后若不能很好地同化相關概念即將新的知識納入已有的認知結構中,理清概念之間的層級關系、邏輯關系并形成新的認知結構,則相關概念將相互干擾,產生負遷移現象。
構建概念圖解能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它能將認知結構中雜亂、無序的知識程序化,進而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概念體系,減少或避免知識的負遷移。例如:在“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段”一節教學中,由于學生已經具備基因的上位概念DNA的相關知識,本人便采用構建概念圖的方式指導學生學習新概念。在學生課前預習的基礎上,我拋出染色體、DNA、基因、脫氧核苷酸、堿基幾個概念,要求學生自主構建概念圖。然后,教師通過投影學生作品、講評的方法來糾正學生的錯誤、幫助學生形成新的概念。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畫的概念圖大致有三種類型:
①概念詳實,關系準確;
②概念簡單,無法形成網絡;
③概念呈現較完整,但存在錯誤。
右圖是C同學畫的概念圖,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該學生能基本呈現概念,有概念間的關系,但對概念間關系存在錯誤認識(圖中橢圓標志處),且思維較為局限。這也代表了大部分學生對于概念的理解掌握情況。下圖則是C學生修改后的概念圖,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該生思維更開闊了,對概念的認識更全面了,并且可以用準確的連接詞來定位概念間的關系。
由此可見,構建概念圖有助于學生同化形成新概念。因為學生在草擬和修改的繪制中,不斷分析、比較和綜合概念間的異同之處和內在聯系,比單純靠死記硬背來學習概念更能激發學習興趣和獲取成功喜悅,而且長時記憶比重提升,記憶效果穩固,知識提取和運用的正確率較高。
概念圖不僅可以在課堂中使用,同時它也可以作為學生學習的工具,在預習、做筆記、整理筆記和復習的時候使用。
2.運用遷移理論指導概念教學
知識遷移現象早就為人們所熟悉,“溫故而知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等至理名言都可以看做遷移。學生只有在真正理解前概念的基礎上,才能發生知識的遷移,由此同化并接納新知識。奧蘇貝爾將此種由舊概念出發學習新知識的教學步驟稱為“先行組織者”。簡而言之,“先行組織者”就是充當橋梁的作用,幫助學生將新知識融入舊的知識體系中。在教學過程中,有經驗的教師常用提供“先行組織者”的教學策略。在實施概念教學時,我們可以遵循以下過程:先了解新概念與學生原有概念的關系,引導學生將新概念納入已有的認知結構中,形成新的概念。例如在減數分裂一節的教學中,本人引入有絲分裂作為“先行組織者”。首先,出示動物細胞有絲分裂各時期的圖解,目的是引導學生回顧與之相關的知識,為同化新概念做準備。其次,拋出問題串如①真核細胞分裂方式有幾種?②產生生殖細胞的分裂屬于哪一種?③減數分裂是一種特殊的有絲分裂,其特殊性表現在哪?再次,引導學生觀看形成過程課件,找出減數分裂和有絲分裂的相同或相似點,這屬于同化概念,尋找共性的過程。接著引導學生思考①減數分裂細胞分裂幾次?②得到幾個子細胞?③子細胞的染色體和DNA含量有何變化?④減數分裂染色體行為有何特殊之處?這屬于同化概念,尋找差異的過程。最后,師生共同概括出減數分裂的本質屬性,形成概念。
3.運用比較法辨析概念
生物概念之間通常有一種比較突出的聯系,即不是意義相近,就是意義相反。如:易位和交叉互換,同化作用與異化作用,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指導學生對相關概念進行比較,揭示概念之間的內在聯系,找出本質區別,使概念清晰化和系統化。
3.1正反例比較與概念同類的事或物稱之為正例,與概念不同類的事或物則稱之為反例。正反例比較有助于學生抓住概念的本質特征,排除非本質特征的干擾,準確形成概念。如教授“競爭”這個概念時,我們可以正反例比較法,舉例如“一山不容二虎”(反例)和“鵲巢鳩占”(正例),學生便能抓住競爭是指兩個不同物種之間的關系這個本質特征。
3.2列表比較對于聯系密切、過程復雜的概念如光反應和暗反應、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等,表格是一種相對簡單又有效的形式。它能幫助學生從不同角度把握概念的區別與聯系。
關鍵詞:高中數學;類比思想;學生學習
類比是指比較兩個研究對象在形式、屬性、特征和關系等方面的類似之處,從而推斷兩者在其他方面類似的推理方法,有利于發現兩個研究對象之間存在的規律.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數學教師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類比思想,不但可以幫助學生對數學知識溫故知新,讓學生發現數學新舊知識間的聯系,而且可以將復雜抽象的數學知識簡單形象化,易于學生理解與掌握,筆者從事高中數學教學多年來,不斷進行數學思想方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實效性的探索與研究,在本文中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說明類比思想運用于高中數學教學之中的優越性,希望能給讀者帶來一定的幫助和參考.
[?] 合理運用類比思想服務于教學之中,由淺入深幫助學生構建數學新知
在高中數學教學內容中,很多數學概念的知識點間相似之處較多,而在學習新概念的時候,數學教師需要將其與學生已掌握的概念進行類比,從而幫助學生較好地理解與掌握新概念. 例如在講解“點、線、面間的位置關系”時,高中數學教師可以利用類比思想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如平行線的傳遞性在平面和空間都成立,而平面條件下成立的命題“如果直線ab,bc,則a∥c”,拓展至空間時則不成立,而這樣對數學概念進行有效類比更有利于學生學習數學新概念,對數學概念的認識更為準確.又如高中數學教師在講解函數性質時,可以指導學生利用函數圖象與實例,讓學生以函數角度去類比處理不等式、方程和數列等問題,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熟練應用類比思想,又可以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再如高中數學教師在講解復數運算時,可以將復數運算與實數運算相類比,而解題中常用的數形結合、換元法等解題方法與思路,也在某種程度上是類比思想的體現.同樣,在講解數學定理時,如果教師只是要求去學生死記硬背,不注重對定理發現過程的理解,那么學生很容易忘記,無法做到理解運用. 雖然立體幾何中的某些定理已經過證明,學生只需要了解運用即可,但是如果教師有意識地利用類比思想對定理證明的過程進行適當講解,就可以拓寬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強化學生利用類比思想分析和解題的意識,幫助學生加深對數學新知識的理解、掌握和靈活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