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校輔導員工作要求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教育部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意見》(教社政[2005]2號)中明確提出:“要統籌規劃專職輔導員的發展。鼓勵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讀相關學位和業務進修,長期從事輔導員工作,向職業化、專業化方向發展。”近年來,無論是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各高校,還是廣大一線輔導員自身,都對高校專職輔導員專業化發展進行了有益探索。江蘇省作為高等教育大省也就高校專職輔導員專業化發展作了很多努力,積累了經驗,但也存在不少的問題與不足之處。
一、江蘇高校專職輔導員專業化發展的已有成果
1.建立政策保障體系,構建了輔導員隊伍專業化發展的新格局
輔導員隊伍專業化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的重要保證。只有得到必要的職業保障,輔導員隊伍才會穩定,廣大輔導員才會有獻身事業的激情和動力。江蘇省教育廳積極推進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從多方面著手建立政策保障體系,構建了輔導員隊伍專業化發展的新格局。為鼓勵一部分有志于從事學生教育與管理工作的優秀輔導員走專業化、職業化發展道路,成為輔導員隊伍骨干,長期從事輔導員工作,江蘇省教育廳印發了《省教育廳關于加強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從輔導員角色定位、工作職責、崗位配備,到選聘、考核、職業發展,為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化培養和發展提供政策保障。省教育廳和高等學校還根據輔導員的崗位職責要求,制定輔導員職稱評審標準和實施細則,實行指標單列、序列單列、評聘單列。在評聘中充分考慮輔導員工作的特點,在重視輔導員的理論素養、科研能力的同時,主要考核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績,為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化成長創造有利條件。
2.建立培訓培養體系,拓展了輔導員隊伍專業化發展的新空間
自中央16號文件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出臺以來,省教育廳設立高校輔導員培養培訓專項經費,制定輔導員培訓規劃,對全省高校輔導員骨干進行專業化培訓培養。依托南京師范大學、蘇州大學、中國礦業大學三個輔導員培訓基地(2011年又增設南京工業大學、江蘇大學、揚州大學、南通大學四個輔導員培訓基地),承擔全省高等學校輔導員的崗前培訓、日常培訓、骨干培訓、專題培訓,建立分層次、多形式的培訓培養體系,逐步形成了職前培養體系、職后培訓體系、在職研修體系,拓展了輔導員隊伍專業化發展的新空間。做到先培訓后上崗,堅持日常培訓和專題培訓相結合,并有計劃地安排輔導員進行脫產、半脫產或在職培訓進修,選拔優秀輔導員定向攻讀博士、碩士學位,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外,江蘇各高校也制定了輔導員專業化培訓規劃,整合利用校內外教育資源,對輔導員進行專業化培養。比如南京醫科大學開設了輔導員“菜單式”課程選學,實施輔導員培訓“三年規劃”,在全體輔導員堅持學習馬列課、專業課以及心理學課的基礎上,針對各自的學科背景,開展輔導員課程選學,優化輔導員學科知識結構。蘇州大學采取多種有效措施,建立和完善了學習培訓平臺、交流提高平臺、科學研究和實踐創新平臺,以及工作引導“四大平臺”,堅持精育原則,積極實施專業化培養。[1]
3.建立理論研究體系,開創了輔導員隊伍專業化發展的新局面
新時期輔導員工作的性質和工作職責決定了輔導員工作必須走管理實踐和教學科研相結合的道路,傳統的僅僅靠經驗開展工作的作法已經跟不上時展的步伐,時代要求高校輔導員既是管理行家,更要具有科研能力并及時總結研究工作經驗,努力使之升華為相應的理論成果,進而更好地來指導工作實踐。[2]多年來,江蘇省教育廳著力建立高校輔導員工作理論研究體系,專門安排一定的科研項目和基金,并在省級課題評審和經費上給與支持,省教育廳在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每年列出專項支持輔導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同時要求學校積極支持、鼓勵輔導員結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實踐和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發展開展科學研究,承擔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形勢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等相關課程的教學和科研工作,開創了高校專職輔導員隊伍專業化發展的新局面。
二、江蘇高校專職輔導員專業化發展中的問題與不足之處
1.專業化培養的知識體系尚未形成,影響了專業化培養質量
目前江蘇省已建設了省級輔導員的專門培訓基地6個,對新輔導員進行上崗培訓和在職輔導員的短期集中專業培訓,但由于專業知識體系建設的滯后,使得輔導員僅僅能對本職工作有個簡單初步地了解,而對其所需的教育科學、心理科學、管理科學、職業規劃等專業知識要么淺嘗輒止,要么零零碎碎不成體系。專業知識體系是輔導員隊伍專業化的堅實基礎。由于江蘇乃至全國還沒有建立針對輔導員工作領域的一套專門的知識體系,從而影響了高校專職輔導員專業化培養質量。輔導員專業化專業知識體系應包括基礎性和應用性兩個部分,基礎性部分包括理論、政治學、社會學、心理素質教育、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學生事務管理等知識,應用性部分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與服務、學生事務管理等技能。[3]
2.輔導員的職業標準體系尚未建立,制約了專業化發展進程
所謂“專業化”,是指某項工作由經過專門培訓的專業人員,專門從事并且不斷提高的一個過程。輔導員的專業化是指經過專門的教育和培訓的人員走上輔導員崗位,并且在實際工作中不斷提升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過程。要實現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就要建立職業標準體系,即要求輔導員工作是一個獨立的、自成體系的職業領域,從業者要樹立不同于其他職能崗位,體現輔導員職責和使命的職業意識;要有明確的輔導員職能定位、崗位職責以及行為規范準則;還要建立高標準、嚴要求的輔導員職業準入機制、資格認證體系、考核體系等為主要內容的輔導員的職業標準體系。目前,江蘇省還沒有建立輔導員的職業標準體系,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江蘇高校專職輔導員專業化發展的進程。
3.輔導員工作學科化建設尚未明確,限制了專業化建設步伐
輔導員工作的綜合性和復雜性要求其應具備較寬的知識面、較牢固的知識結構和較高的學識水平。而從目前情況來看,輔導員工作雖然包含了很多學科,但目前很多人認為輔導員工作不是一門專業。實際上輔導員工作涉及心理學、管理學、教育學、政治學等方面,應該說其中任何一門都是一項專業的學科,輔導員工作包含這么多學科而不能成為科學的專業學科,這是因為輔導員工作雖然包含很多學科但它卻只是各個學科的單純羅列疊加。[4]要讓它成為一門科學的專業學科,既要有學科的支撐更主要的還應有科學的內部機理而不只是簡單的各門學科的羅列疊加。這就需要更多研究輔導員工作的專家對輔導員工作進行更多的深入研究,推進輔導員工作學科化建設,建立起輔導員工作這門學科的理論體系。當前,江蘇省尚未建立明確輔導員工作學科化建設目標,限制了高校專職輔導員專業化建設步伐。只有把輔導員工作成為一門科學的專業學科來建設,輔導員工作才會在理論上得到承認,也只有當輔導員工作成為一門科學的專業學科,輔導員隊伍專業化的實現才會有根本的保障和理論依據。
三、江蘇高校專職輔導員專業化發展的對策
1.加快專業化的課程體系和教材建設,提升專業化培養水平
高校專職輔導員的專業化發展離不開專業化的培養,這是加強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的根本。江蘇作為教育大省,要通過系統的專業化教育,培養出一批專門從事輔導員工作的碩士、博士,提高輔導員隊伍的專業水平和整體素質,從根本上解決輔導員的來源、學歷與素質問題,實現高校專職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化建設。專業化教育必須配套專業化的課程與教材體系,在安排系統學習專業基礎課程的基礎上,要根據當前高校學生工作的需要,設置不同的研究方向,認真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建設,把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學、心理學、教育學、管理學等學科融合創新,以加強全省輔導員培訓研修基地建設為契機,加強專業化的課程體系和教材建設,結合輔導員一線的工作實際,提升學科地位,創新學科內涵,使學習者在專業的基礎上達到精益求精,學有所長,真正打造一支專家型的高校專職輔導員隊伍。
2.明確輔導員專業化建設理念和導向,提高專業化發展速度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長馮剛認為:輔導員的專業化不是指全體輔導員的專業化,而是指專業化培養的隊伍建設理念和導向。從時間上講,是指輔導員在從事相應工作階段的專業化;從對象上講,是指骨干隊伍的專業化。因此,學生工作管理部門要通過制定政策,選拔、鼓勵一批優秀人才長期從事或終生從事輔導員工作,專職輔導員承擔輔導員工作要按照專業化的要求來接受培養、培訓,并且按照專業化的要求來完成工作。要完成這一任務,務必盡快明確輔導員專業化培養理念和導向。筆者認為,高校專職輔導員的專業化培養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有專門的工作領域。這體現了工作職能的專業化,如果輔導員不能把自己的工作內容、領域和其它工作分開,那么就無法證明自己的工作是專業化的工作。二是要有專門的知識和技能。輔導員工作要有相應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要求,否則就不可能形成專業。輔導員的技能包括開展大學生思想教育、學業指導、生活輔導、生涯規劃等方面的教育、管理和服務活動。三是要形成專門的服務理念和職業倫理。輔導員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方面,在心理素質、意志品質、職業道德等方面都要有明確的要求,這是專業化的職業素養。四是要建立過硬的專業團隊。要以理論研究和學科建設為紐帶,建立輔導員專業團隊,促進輔導員業務工作的研究、培訓、培養、交流,加快高校專職輔導員隊伍專業化發展速度。
3.設立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輔導員)專業,提供專業化建設保障
在我國高校設立輔導員專業,是解決我國輔導員隊伍專業化發展條件的一個有效途徑。據了解,我國高校還沒有專門的輔導員專業。和輔導員專業最相近的思想政治教育專業雖然具備了本科、碩士和博士多層次的培養能力,但由于沒有明確是為高校學生工作培養人才,所以在課程設置、培養方案等方面沒有突出該職業的特征和要求。江蘇省應以現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為基礎,結合輔導員工作的內容、性質和特點,在高等學校設立相應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輔導員)專業,培養專門的輔導員工作人才。同志在2000年召開的中央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門科學,各級領導干部和政工干部都要努力認識和掌握它的基本知識和規律。”應像高等教育中的其它學科和專業一樣,設置相關專業,建立一套完整的學科體系,構建完整的知識系統,制定自己的專業標準,按照專業要求培養學生。[5]只有建立相應的學科點,加強對輔導員工作基本理論和基本規律的科學研究,進一步總結和提升對輔導員工作規律的認識,從而建立科學化、規范化的輔導員工作新型理論框架和工作模式,才能有效推進輔導員專業化發展,為江蘇高校專職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 付佳.高校輔導員職業化與專業化發展狀況調研報告――以江蘇省為例[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8).
[2] 魏小鵬.著力專業化職業化建設,提高輔導員工作科學化水平[J].中國高等教育,2010,(13).
[3] 馮剛.論輔導員的專業化培養和職業化發展[J].思想教育研究,2007,(11).
【關鍵詞】高校 輔導員 師德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6C-0049-02
師德,即“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師踐行的職業道德規范和追求的職業道德境界。2014年教師節前夕,考察北京師范大學,用“四有”標準定義“好老師”,其中就要求做好老師,要有道德情操。大學輔導員是高校教師中的一支特殊隊伍,輔導員工作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線,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和大學生日常管理的直接執行者,任務繁重,責任重大,職業道德是輔導員不可缺失的最本質的東西,職業要求其必須是德才兼備的教師,同時還應具有堅定信念,又具有與時俱進思想的職業素養。
一、新時期高校輔導員的角色定位
(一)高校輔導員是學生思想政治的引導者
2006年國家教育部公布了第24號文《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其中明確指出輔導員是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要求輔導員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積極引導學生不斷追求更高的目標,培養學生堅定的理想信念。新一代大學生生長在當下復雜的多元文化里,由于知識和閱歷的不足,部分學生對正確的價值取向仍缺乏甄別能力,而輔導員在此時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幫助他們提高思想認識水平,引導他們樹立堅定的政治立場等,同時可以為他們的思想進步和品格培養營造良好的健康環境。
(二)高校輔導員是學生行為道德的示范者。高校輔導員擁有教師和干部的雙重身份,是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師,同時也是學生的人生導師和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輔導員工作在一線,每天與學生在一起,其言行舉止都會成為學生模仿的典范,這就要求輔導員要注意外在形象、談吐用詞、精神面貌、為人處世等方面做好表率,為學生做好榜樣,通過良好的內外形象在學生面前贏得尊重,在學生中樹立威信,使學生潛移默化,從而影響學生的成長成才。
(三)高校輔導員是學生專業學習的促進者。專業學習是學生的第一要務,高校輔導員要密切配合教學需要,開展相關學生管理工作,以教學為工作重心,做學生學習和學風建設的促進者。當前,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學習上缺乏自覺性或缺乏目標,虛度大學美好時光。輔導員應該熟悉專業和學生特點,通過管理手段對學生進行有效督促或開展校園文化活動等,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目標,培養學習興趣,掌握學習方法,養成學習習慣等,以促進學生認真學習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成為社會所需的專業人才。
(四)高校輔導員是學生心理健康的守護者。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青年群體,心理上具有青年中期的許多特點,但與社會上青年不同,須面對學業、生活、情感、就業、經濟等方面的壓力,心理健康已頻頻出現問題,漸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大學生的心理狀況與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當前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已經十分集中和突出,且呈上升趨勢,高校輔導員作為學生成長的陪伴者,理應承擔起學生心理健康的守護工作。輔導員應當掌握一定的心理輔導和干預能力,積極開展談心活動,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增強學生心理抗壓能力,幫助學生排解心理困擾,并指導學生學會調節心理的方法和途徑。
(五)高校輔導員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者。2014年,高校畢業生達到727萬人,大學生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中謀得一份合適的工作,往往取決于就業競爭力,也就是綜合素質。為了提高就業競爭力,很多大學生把重心放在專業知識上,據英格瑪人力資本研發中心調研數據顯示,企業在招聘大學生時更看重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而非單純看大學生的專業能力。高校輔導員雙重身份,決定了輔導員在學生綜合素質提升上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輔導員要認真組織和開展有益的校園文化活動,為學生提升綜合素質提供舞臺,同時指導學生進行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盡早了解職業,為就業做好準備。
二、新時期加強高校輔導員師德建設的重要性
師德,是教師應有的道德和行為規范,是全社會道德體系的組成部分,是青少年學生道德修養的楷模之一。高校輔導員的工作對象是學生,其工作過程中接觸學生最多,與學生相處時間也最長,輔導員對學生的學習生活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因此輔導員的師德建設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全面發展,加強輔導員隊伍的師德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輔導員崗位職責決定了加強輔導員師德建設的重要性。教育部頒發的《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對輔導員工作職責進行了明確規定,包括八個方面內容,主要是對學生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質、心理素質、學習生活、獎懲助學、學業就業、成長成才、突發事件等進行教育管理和預防處理,職責內容覆蓋面廣,貫穿于高等教育的全過程和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環節。由此可見,輔導員對學生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輔導員的師德水平決定了輔導員對工作職責的落實和深入,而這些職責又涉及學生各方面的需求,勢必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輔導員工作特點決定了加強輔導員師德建設的重要性。高校輔導員作為學校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軍,工作在學生管理的最前線,輔導員角色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隨著社會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校園文化不再單純,新一代大學生受到多元文化熏陶較深,輔導員工作呈現出形式更加多樣、內容更加復雜、方法更需智慧等特點,此時輔導員需要擔當學生思想政治的引導者、行為道德的示范者、專業學習的促進者、心理健康守護者等多重角色。這給新時期高校輔導員帶來的職業壓力是前所未有的,對輔導員的師德提出了新的考驗和要求,因此高校加強輔導員的師德建設勢在必行。
(三)三者和諧發展的需要決定了加強輔導員師德建設的重要性。三者,指的是高校、輔導員和學生。一是高校自擴招以來,高校師生人數不斷增加,但師生的素質參差不齊,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部分師生缺乏大愛精神,對和諧校園文化建設造成了不良影響,而和諧校園文化建設離不開輔導員的參與。二是高校輔導員工作的強度大、責任重、付出多,但與之相對應的待遇、認同和地位卻不對等,部分高校輔導員出現了職業信念不堅定,職業倦怠心理嚴重等想象。三是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給高校學生的思想、行為帶來了諸多影響,部分學生經受不起多元文化的沖擊,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誠信意識、責任意識缺乏,價值觀念扭曲等不良現象,而學生健康成長與輔導員密不可分。從以上分析可見,三者與輔導員師德建設有著緊密的聯系,加強輔導員的師德建設對三者的和諧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三、高校輔導員師德塑造路徑
從高校輔導員職業特點和重要性可知,高校輔導員的職業道德既有職業道德的一般性,又有職業道德的特殊性,良好的輔導員職業道德需要高校和輔導員兩者共同塑造。
(一)高校用“三心”為輔導員師德建設提供前提保障。具體如下:
1.真心。重視就是真心,高校要真正重視輔導員隊伍建設。從人文關懷、政策支持、職業發展等方面給予主動關心,做好輔導員的“后方”工作,解決輔導員的后顧之憂,使其能全身心投入崗位工作,這有利于加強輔導員師德建設。
2.用心。細節就是用心,高校要用心加強輔導員師德建設。尤其是在制度建設上,高校應從輔導員工作特點出發,設計和制定符合輔導員特殊性的有關政策和制度,這有利于監督輔導員落實崗位職責,同時促進輔導員良好師德形成。例如:輔導員工作職責規定、輔導員工作考核辦法、輔導員職業發展管理辦法等。
3.盡心。全力就是盡心,高校要全力促進輔導員師德建設。隨著社會發展,高等教育不斷出現新的挑戰,輔導員工作也出現新的變化,而輔導員往往又被教師隊伍邊緣化,缺少學習提高和業務培訓等機會,這時就需要學校為輔導員爭取并提供切實有效的培訓和再學習的機會,這有利于提高輔導員的業務能力和職業素質,從而促進輔導員職業道德建設。
(二)輔導員用“三心”為自身師德建設打造良好根基。具體如下:
1.愛心。奉獻就是愛心,高校輔導員要用愛心為學生筑造好一個“愛巢”。愛心是輔導員師德的核心,同時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也是開展教育工作的出發點。高校輔導員的工作是一切從學生出發,為了一切的學生,輔導員要用愛心為每一位學生點亮前進的路燈,用愛心感化他們,用愛心贏得信任,懷著博愛之心與他們共成長。
2.責任心。熱愛就是責任心,高校輔導員要用熱愛耕耘好一份“責任田”。對工作的責任感是輔導員師德的基本要求,是輔導員開展一切工作的持久動力,同時是衡量輔導員工作的最基本的準則。“干一行,愛一行”,只有熱愛這份工作,才能擁有一顆責任心,將所有熱情投入工作,積極思考如何教育、管理學生,真心關愛學生,在指導學生成長成才中體驗到自我價值實現的快樂。
3.耐心。堅持就是耐心,高校輔導員要用耐心指導學生走好每一步“人生路”。凡事貴在堅持,對工作有耐心是對輔導員師德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做好輔導員工作的基本素質之一。輔導員工作的煩瑣性要求輔導員對待工作需要更多的耐心,因為耐心能夠促使與學生交心,能夠聆聽學生的心聲和訴求,能夠解決學生的大小事務,最終得到學生信任和支持,成為學生人生路上的良師益友。
高校輔導員是高校教育教學和管理中的主要力量,其獨特的角色對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每一位高校輔導員應以良好的思想道德、人格魅力去影響和教育學生,用實際行動去履行一名高校輔導員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高校則堅持不懈地加強輔導員師德建設,為輔導員良好師德形成提供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殷清.大愛精神與高校輔導員工作方法淺析[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13)
[2]陳雯.高校輔導員師德建設的問題與對策[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3(5)
[3]曹硯輝,譚來興.高校輔導員師德建設初探[J].教育探索,2010(2)
[4]項青.論輔導員如何在工作中弘揚師德關愛學生[J].高校輔導員,2012(4)
關鍵詞:輔導員;職業發展;壓力;高校管理體制
一、傳統觀點對輔導員工作存在認識偏差
1952年,國家提出在高校設立政治輔導員,此后,不少高校建立了輔導員制度,主要做政治工作,隨著我國高校教育事業的發展,教育部陸續出臺了一些改進和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件,政治輔導員工作定位依舊沒有變。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時代又賦予輔導員工作新的內容,比如幫困工作、心理輔導、職業輔導等。進入21世紀,黨和國家更加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將“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作為一項職能寫進了文件(包括幫困、心理、就業、生涯規劃、人際關系等),并從很多方面為輔導員的出路和保障作出了努力。
盡管國家賦予了輔導員工作如此重要的職能,但是傳統觀點對輔導員工作仍然存在認識上的偏差。許多高校管理者錯誤地將輔導員定位成“宿管”甚至是“帶孩子的”,給輔導員安排一些職責之外的瑣事,或者將學生工作一股腦拋給輔導員,認定只要是和學生掛鉤的事情,統統都應該由輔導員負責。長期的認識偏差也會輔導員得不到高校其他崗位同事的認同,導致輔導員被邊緣化,甚至被排擠。
二、許多高校對輔導員工作定位不夠準確
基于對輔導員工作的認識偏差,許多高校對輔導員職業定位模糊,偏頗地認為輔導員就是普通行政管理人員,人人都能勝任,因此對輔導員的在職培訓不夠重視,輔導員隊伍缺乏應有的專業培訓和在職教育,從側面加重了“不重視
缺乏培訓
不專業
不重視”的惡性循環。
例如,高校中普遍存在對輔導員和宿舍管理員權責劃分不清,輔導員常常陷身調解宿舍爭端、檢查內務衛生等瑣事的泥潭,難以抽身,而輔導員的本職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卻分身乏術,疲于應對。加之許多高校自身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規范,輔導員工作實施起來缺乏有力依據,一旦有人提出質疑,往往使得輔導員工作陷入被動。
此外,輔導員工作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極大弱化了輔導員工作的教育職能。
三、當前形勢下輔導員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新時期,新形勢下,輔導員工作面臨更大的考驗。比如,當代大學生思想波動的根源并不深刻,其中許多因素都是學校配套硬件設施不夠健全等因素引起的。例如,食堂餐食是否實惠可口、宿舍是否有空調、熱水供應是否充足等問題,往往引起學生思想波動,輔導員一旦處理不當甚至會引發。輔導員不僅要聯系學校的相關部門協調解決方案,還要與學生溝通,宣傳學校政策、安撫學生情緒。
隨著網絡媒體的發展,網絡又為學生發泄不良情緒提供了便利的渠道,如果不加以正確引導,后果非常嚴重。但是,高校往往本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原則,要求輔導員做通學生的思想工作,卻不從根本解決問題。最后,學生和學校的壓力都匯總到輔導員這里,導致工作舉步維艱。加之個別新聞工作者缺乏職業道德,為博眼球,常常作一些不實的報道,惡意激化學生和學校的矛盾。大學生思想不成熟、看問題容易片面,行動上容易走極端,這就要求輔導員做大量的思想工作。然而,實際上,輔導員的很多真誠付出得不到學生的理解,更添了輔導員的挫敗感。
四、非職業化導致輔導員隊伍流動過頻
目前,我國對輔導員如何評職稱和晉升沒有詳細、規范的規章制度,高校領導也對輔導員的個人發展不夠重視。輔導員面臨巨大的自身壓力,不僅要養家糊口,事業上被瑣事拖累,無法出研究成果,上升空間有限,容易出現職場發展的“天花板”,感到前途渺茫。
在這種大背景下,輔導員為了拓寬自己的上升空間,往往選擇尋找機會轉教學崗或者其他行政管理崗,同時,基于大家對輔導員工作認識的偏差,輔導員入職門檻相對較低,許多年輕教職員工將輔導員崗位當做自己職業規劃的跳板。筆者曾經聽到不少類似言論:“先當個輔導員解決吃飯問題,然后再考研;先入校當輔導員,以后想辦轉崗”。更有甚者,某些高校領導也將轉崗視為對輔導員的提拔,向輔導員“許愿”:“好好干,爭取明年當老師(專職教師)”。以上種種因素導致了輔導員不能安心工作,隊伍不穩定,一屆學生還沒畢業,輔導員已經換了幾撥的情況在各大高校屢見不鮮。
五、現行管理體制阻礙輔導員的持續發展
關鍵詞 高校輔導員 考核 評價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1 目前高校輔導員工作考核與評價現狀反思
我國各大高校基本已按照自己學校的實際情況,制定了相應的輔導員考核辦法,并將考核結果與職務聘任、獎懲、評優晉級等掛鉤,但在用績效考核輔導員工作,對輔導員工作作出評價時,一方面肯定了輔導員的付出,為綜合考量輔導員的工作成果找到了依據,但另一方面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因其未能真實準確地反映輔導員的工作狀態與效果,就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輔導員工作的積極性,部分否定自我,沒能發揮評價輔導員工作的正面價值。歸納來看,高校輔導員考核與評價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于以下幾點:
1.1 制定高校輔導員的考核指標的合理性、有效性、更新度不足
高校在制定輔導員考核指標之前都會對輔導員的工作作出期望評估并依此制定符合現階段的各類績效考核指標,但卻很難把握到各指標對輔導員的實際影響。指標過于細而雜,一方面將輔導員的工作圈定在了一定范圍,影響了輔導員的創新性和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另一方面沒有突出關鍵指標,導致輔導員只為追求全面而忽視了重點。而且很多高校的考核指標一用好多年,而每過一段時間后學生群體在思想動態上發生的新變化,這直接要求輔導員應對新形勢下學生的各類不同需要,面對輔導員工作中的新變化,各考核體系無法及時更新考核指標,而使很多在工作中有新思路、新方法的輔導員無法得到應有的激勵,也導致有創新性的學生工作方法在學校范圍內得不到推廣和普及。
1.2 考核時間、方式過于集中,考核內容不夠全面
各高校的考核多集中于年末或學期末,并以此視輔導員一學年或一學期的總結,這使得很多輔導員平時做的基礎工作被忽視并難以體現,令考核結果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真。而考核方式上,隨機發放問卷的不確定性也影響了考核的結果,每一個數據代表的是一個輔導員的工作的濃縮,但數據的真實程度和準確程度是有待商榷的。就考核內容而言,相對固定的指標會錯誤的引導某些輔導員為追求高數據而只攻堅考核中有的項目,如寢室衛生優秀率、課程及格率、就業率等等,但是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長期而顯效緩慢的過程,只有通過輔導員長期的身體力行才能影響到學生的思想,如果考核指標里純粹的事務性指標過多而影響學生心靈健康成長的“非顯性”指標過少的話,會造成輔導員對工作方向理解的偏失,這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標是背道而馳的。
1.3 對于考核結果的評價不夠客觀,只單純地與獎懲掛鉤而忽視了輔導員的長期職業生涯規劃
很多高校在考核輔導員時聲勢浩大和考核結果宣布后的戛然而止,給考核增添了一種重結果輕反饋的形式主義,只突出了對結果評價的定位審查功能,而沒有解讀出評價的發展功能。其實相比起對輔導員之前工作的一種評判,評價之后幫助輔導員厘清思路,為其今后的努力方向和職業生涯提出建議才是更加重要的。
2 新時期完善高校輔導員工作考核與評價建議
2.1 修正考核指標制定程序,依據情勢制定并更新指標
在制定考核指標時,應指派有相關專業背景的專人負責,首先確定考核目的與原則符合學校的育人理念,其次應從各學科、各院系與不同的輔導員一起研究考核指標的具體內容,在做到能基本涵蓋輔導員日常工作的同時力求做到全面并重點突出,然后主管部門將初步制定的考核指標返回到各院系每名輔導員手中,讓輔導員們提出修改意見,最后將進行整理后的考核指標進行試用。而且考核指標應隨著輔導員工作內容的轉變也及時有所刪減和增加,增加考核指標的有效性。
2.2 創新考核方式,拓展考核時間,豐富考核指標內容
對于考核方式,不必拘泥于傳統的問卷式,可以通過邀請各院系部分學生以座談形式側面了解該輔導員,還可以通過一些諸如輔導員職業技能大賽等可以反映出輔導員對本職工作熟悉程度的比賽,客觀反映輔導員的素質和能力。對于考核時間,可以適度作出調整,與年末才進行考核不同,可靈活地將考核內容以不同的形式于學期或學年內的任意時間統一進行,由此可避免個別輔導員在年末考核前突擊完成工作,可真實反映輔導員的工作狀態并鍛煉他們的機動性。而考核指標內容也需要不斷豐富,不僅要包含輔導員日常的事務性工作,還應設計出能反映輔導員“非顯性”工作的指標,指標應具備先進性、全面性與多元性。
2.3 充分利用評價后的反饋結果,引導輔導員正確、理性對待評價結果
輔導員工作評價的有效反饋可以促進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化、職業化和規范化建設。其關鍵在于評價后的反饋和利用,促進“考用統籌”,才能永葆高校輔導員工作評價考核工作的生機和活力。首先是拓寬考核評價反饋渠道。從學生工作部門的領導、院系學生工作領導、輔導員以及所管理的學生四位一體全面真實考評輔導員工作,幫助輔導員提高工作能力。其次是強化輔導員工作考評的反思和激勵。考評工作的宗旨在于以評促改,因此考評工作的核心在于反思和改進輔導員的工作方式,從而進一步鼓勵先進,帶動后進。因此就要求考評部門要將評價信息進行雙向互動,各輔導員要及時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充分發揮評價的發展功能。
3 結束語
因此,建立一套公平、合理、科學的考核與評價體系,對各高校今后加強和改進輔導員隊伍建設具有實際指導意義。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們要針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新問題,與時俱進,不斷思考本校考評工作,逐步改進,最終建立符合本校發展實際的輔導員績效考核體系。
參考文獻
關鍵詞:合格;輔導員
已擔任輔導員工作多年,工作之余我常常在思考,高校輔導員怎么才算是一名合格的輔導員?怎樣才能對得起校院、學生對輔導員工作的期望?通過對輔導員專業知識的學習,我進一步的了解了高校輔導員的工作,對如何做一名合格的輔導員進行了以下幾點思考:
一、 正確認識輔導員工作
高校輔導員的工作是一種不能明顯見成效的工作,而這份工作卻需要輔導員長期不懈怠的努力。輔導員期望自己的工作得到大家的認可。可如何才能真正的做好輔導員工作?輔導員工作做得好與不好的價值評判是什么?輔導員工作最重要的價值體現點是什么?沒有標準答案。
要做好輔導員的工作,高校輔導員必須自己修正自我認識度,必須明確自己工作的內容。總的來說,高校輔導員的工作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說:第一,從管理的方面而言,輔導員有責任和義務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生活氛圍,維護正常有序的教學生活秩序。第二,從關愛的方面,輔導員應該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并針對每一個學生的不同個性特點,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乃至讓每一個學生能夠身心健康的成長成才。說起來簡單的幾句話,真正要做到,卻需要每一個輔導員傾心投入,需要輔導員一定是一名非常有愛心的人。同時,高校輔導員更需要非常全面的綜合能力。
二、 擁有不可或缺的綜合能力
高校輔導員需要承擔的學生工作項目繁多,涉及到方方面面,要負責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黨團管理、第二課堂管理、教學管理和日常生活管理、就業管理等。而要完成好這些工作要求高校輔導員必需具備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黨政方面、教育管理方面、心理咨詢方面和就業指導方面的工作技能。這一項項工作技能對于輔導員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這些技能輔導員除了可以在工作實踐中不斷的總結學習外,通過不同的學習平臺進行系統的理論學習也是非常必要的。
而實際情況是什么呢?大多數輔導員在上崗前,沒有進行真正的專業能力培訓。很多輔導員們從學校剛剛畢業,僅僅經過短短的崗前培訓,就要匆匆的完成自己從學生到老師的轉變。在日常工作中,高校輔導員又由于人手不夠,學生數目眾多,每個輔導員都承擔著超量的工作,根本沒有太多時間去對這些技能進行專業的系統的學習提升。而現實卻要求輔導員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實戰鍛煉才能勝負這份工作。所以在專業技能方面,高校應該創造提供更多可能讓輔導員們可以在這些方面去系統的提升自己。
在信息化的今天,學生們的見識日益增長,他們對知識對能力的渴望大過一切。而輔導員,為師者,必須要有能夠“傳道、授業、解惑”的能力。合格的高校輔導員光是有專業知識技能的不夠的,他必須具有廣博的學識和敏銳的政治涵養。而這就必須促使輔導員不斷的學習,學習自身工作方面的專業技能,并不斷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人文素養,獲取廣博的學識,拓展思維視野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等等提高其它的綜合能力。通過這一系列的學習,輔導員知識結構不斷擴展,綜合能力提升,才能有良好的職業形象,才能取信學生,也更好的開展輔導員工作。這對輔導員來說也是不小的挑戰。
三、 找到屬于自己的創新工作模式
高校輔導員面臨的學生平均都在300人左右,所以輔導員每天都會處理大量的事務。在處理事務的同時,雖然輔導員可以從中積累不少工作經驗,但是如果沒有認真的思考和總結,就很難形成自己的系統的工作模式。所以輔導需要時間和空間對自己的工作去不斷的思考和提煉。
每一個高校都給輔導員提供了非常多的學習交流平臺。其主要目地之一是想通過這些學習提高每個輔導員老師對工作職業技能和對工作的創新能力。輔導員在平時的日常工作有非常多的實踐機會,缺少的是通過這些實踐而進行的感悟和反思。反思總結的過程才能更好梳理自己的工作,才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尋找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最好的輔導員工作方法。
當我們輔導員具有自己獨特的工作方法、創新精神時,輔導員工作起來覺得有成就感,覺得有趣,興趣是最好的導師,那輔導員才會越來越熱愛自己的工作,熱愛工作對自己所帶去的成就感和滿足感。輔導員工作才能有可持續發展,更上一個臺階。
四、樹立輔導員職業理想
從我國高校輔導員培養和培訓的歷史經驗并結合我自身的經歷來看,高校輔導員的培養基本上都是在工作中完成的。高校輔導員的培養工作基本上是在高校真實的工作實踐環境中持續進行,應該是一個終身發展的過程①。而作為一名優秀的高校輔導員要有這樣的特質:有持續學習和工作的動力,有自主創新和協調發展的能力,有從事輔導員工作的職業熱情和專業精神,有自己獨特的工作方法和個性化的教育模式②。
可實事上,高校輔導員的發展承受著很多外在壓力,比如學歷,稍微好一點的學校輔導員都是要求博士學歷;比如職稱,一般都要求輔導員要走職稱路線,不斷的上進;再比如工資,因為大多數輔導是沒有做課題,沒有科研就沒有額外的收入,只拿學校的基本工資。因此在高校當中,輔導員算是收入偏低的人群。在這些高校輔導員無法短期改變的壓力下,輔導員必須要有其它的突破口,迫使高校輔導員不斷地去改變自己,不斷地去提高自己,也就是高校輔導員必須有自己的人生目標,樹立自己的職業理想,在有了理想的基礎上,輔導員才能在面對各方面的壓力下,還愿意去不斷地全方位地提高充實自己。因為只有輔導員在關注學生的成長外,也關注著自身的成長,有自己的職業理想,輔導員的工作才能長期地可持續的發展下去。因為缺少輔導員的成長,學生的成長就會受到局限。
五、尊重認可自己的工作
高校輔導員工作是一個必須有強烈責任感的工作,輔導員工作是一個“良心活”。大多數高校對于輔導員工作的考核不完善,輔導員的升遷渠道也是“僧多粥少”的局面。外界人員對輔導員的工作不了解、不認可的也多。因此輔導員熱不熱愛自己的職業,認不認可自己的工作就顯得非常重要。不少輔導員從事這份工作的最初,都是滿懷信心、滿懷熱情想要在這個崗位上發光發熱,盡情展示自己能力和才華的。但是面對輔導員的種種現狀,大多數輔導員工作兩三年被工作耗盡了最初的理想和熱情,要么選擇轉崗,要么對待工作就只是為了生存而已。
學校要真正的重視起輔導員的工作,尊重輔導員的工作。對待輔導員的工作,在考核、評定職稱、工資獎勵等等方面要像對待其它教學的老師一樣。學校在大力提倡輔導員的職業理想和奉獻精神的同時,應該真正的尊重重視輔導員,為輔導員創造一個民主、寬松的環境,讓輔導員從內心深處認可自己的工作,為自己的工作而驕傲,進而認可自己的社會價值。真正好的高校輔導員一定是對熱愛自己工作,認可自己的工作價值的輔導員。
所以,正確認識了自己的工作,擁有了不可或缺的專業技能,可以自己創新工作模式,樹立了職業理想,從內心深處尊重和認可自己的工作,也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輔導員。(作者單位:四川大學)
參考文獻:
[1]蘇振芳.關于高校輔導員培訓和研修的若干思考.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8(4)
[2]沈壯海.改革開放以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學術版圖.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8(11)
[3]張耀燦,鄭永廷,吳潛濤,等.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注解:
一、高校輔導員職業化的內涵與意義
職業通常是指參與社會分工、利用專門的知識和技能為社會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獲取合理報酬作為物質生活來源并滿足精神需求的工作,是從業者播種勞動果實的土壤和實現人生價值的舞臺。由此可見,高校教師是一種職業,高校管理人員也是一種職業。而輔導員是高校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教師和干部雙重身份,也應當成為一種職業。職業化通常有兩層意思,一是指將社會中的某項工作固定地作為個人謀生的主要手段的現象,二是指一種工作狀態的標準化、規范化和制度化。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應當努力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和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
高校輔導員的角色定位、工作性質、工作職責和工作要求,決定了他們是促進高校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重要力量,也決定了他們在培養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過程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優質化的不斷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任務越來越繁重,迫切需要建設一支數量適當、素質精良、結構優化、相對穩定、戰斗力強的輔導員隊伍。實踐證明,有效推進高校輔導員職業化,對于促進輔導員隊伍相對穩定、增強輔導員的素質和能力、提升輔導員的工作水平、優化輔導員隊伍的結構、促進輔導員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與成才、維護校園和諧和安全穩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高校輔導員職業化的制約因素
首先,對高校輔導員職業化存在著認識誤區。其一,在輔導員身份問題上,認為輔導員既不完全屬于教師編制,也不完全屬于干部編制,出現輔導員身份的“蝙蝠”效應,使輔導員的雙重身份均得不到有效落實,影響了輔導員的職業化。其二,在輔導員職業問題上,認為輔導員工作不可能當做長期或終生職業來從事,而只能當做階段性工作崗位來從事,導致多數輔導員職業思想不夠牢固,在崗思轉崗, 工作不安心,影響了輔導員的職業化。其三,在輔導員選配問題上,認為年青輔導員和大學生沒有代溝,容易溝通,因而輔導員的選配對象要年青化,導致輔導員隊伍年齡結構不合理,影響了輔導員的職業化。其四,在輔導員職責定位上,認為輔導員只要負責大學生日常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把大學生管好、不出事就好了,不需要層次太高,導致輔導員工作職責低端化,進而導致輔導員的職稱結構、職級結構不合理,影響了輔導員的職業化。
其次,高校輔導員隊伍結構不合理現狀的影響。一是輔導員隊伍年青化現象十分明顯,絕大多數輔導員都在三十歲以下;二是輔導員隊伍低職稱化現象十分明顯,絕大多數輔導員都是助教和講師;三是輔導員隊伍低職級化現象十分明顯,絕大多數輔導員都是科員、副主任科員或主任科員。
第三,高校輔導員職業化的制度落實乏力。《規定》對輔導員的培養與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規定輔導員既可以按助教、講師、副教授和教授的要求評聘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或其他相關學科的專業技術職務,也可以根據輔導員的任職年限及實際工作表現來確定相應職級的行政待遇并給予相應的傾斜政策,這是落實輔導員具有教師和干部雙重身份的有效政策保障。
三、高校輔導員職業化的措施與其實施
首先,要堅持選聘標準,把好輔導員選聘關。輔導員的選聘標準,一是熱愛輔導員工作,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二是具有研究生學歷,德才兼備,樂于奉獻和潛心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三是具有相關學科專業背景;四是具備較強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能力和大學生管理工作能力、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指導能力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能力。
第二,堅持統籌規劃和統一領導,把好輔導員管理和考評關。一是對輔導員實行學校和院系雙重領導,明確學生工作部門是學校管理輔導員隊伍的職能部門,與院系共同做好輔導員管理工作,明確院系應對輔導員進行直接領導和管理。二是由學生工作部門會同組織人事部門制定輔導員工作考核評價標準和辦法,統一組織對全校輔導員工作的考核評價工作,按照略高于其他教職工的比例確定考核優秀人選。三是由學校統一組織優秀輔導員評選工作,校級優秀輔導員從年度工作考核優秀人選中產生,校級以上優秀輔導員從校級優秀輔導員中產生,明確將優秀輔導員表彰獎勵納入優秀教師和優秀教育工作者表彰獎勵體系中并按一定比例評選,統一表彰。
第三,堅持優勝劣汰,優化結構,把好輔導員分流關。推進高校輔導員職業化并不是要求所有輔導員都要長期從事輔導員工作,而是有選擇地推進優秀輔導員的職業化。要在把好輔導員選聘關、培養關、管理和考評關的基礎上,充分運用輔導員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和行政職級評定制度及其他各項有效激勵機制,鼓勵和吸引那些熱愛輔導員工作、職業能力較強、能夠履行中高端工作職責、工作實績突出的輔導員長期從事輔導員工作,成為輔導員工作團隊帶頭人和工作骨干。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24號《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Z].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6.
【關鍵詞】輔導員;激勵機制;以人為本
高校輔導員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生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具有教師和管理的雙重身份。輔導員是大學生能夠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高校輔導員的工作態度、專業能力、工作效果等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等具有重大的影響。有效的激勵,可以成為組織發展的重要動力保證。有效的激勵機制將有助于激發高校輔導員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高校輔導員隊伍的職業化、專業化建設。
一、高校輔導員激勵機制構建意義
(一)有利于發揮輔導員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輔導員作為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者,能否充分發揮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直接關系到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構建科學有效的高校輔導員激勵機制,能夠提高輔導員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輔導員將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要求轉化為自身素養的提升。
(二)有利于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化發展
通過構建科學有效的高校輔導員激勵機制,不僅可以激發輔導員工作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還可以使輔導員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從學生的需求出發,將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相結合,激發自己的潛在價值。有效的激勵機制還可以激發輔導員愛崗敬業,通過不斷的自我剖析,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成為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專家,進而推動輔導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的發展進程。
二、當前高校輔導員激勵機制存在的問題
(一)輔導員職業認同感低
輔導員作為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生管理工作的直接組織者和指導者,既具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老師的身份,又是高校的學生管理人員,可以說輔導員的工作同專業老師一樣重要。但在各高校,現實情況是除了學生工作相關領導,部分領導有著輔導員必要而不重要的思想,忽視輔導員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要地位。同時,很多專業教師、行政管理人員通常認為,輔導員從事的多是事務性的工作,專業性不是很強,對輔導員的工作不理解也不支持。輔導員在學生中的地位也不高。輔導員通常不從事專業教學,使得輔導員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和影響力降低。基于以上原因的影響,輔導員往往缺乏自我認同,對職業發展前景感到悲觀失望,容易產生挫折感和失落感,致使工作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輔導員工作目標缺失,職責不明確
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的到來,輔導員管理的學生不斷增多,管理的事務也隨之增長。由于工作性質的特殊性,輔導員的工作往往很瑣碎,涉及到學生的思想、心理、學業、生活等各個方面。輔導員常常要成為“保姆”,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上、學習上遇到的各種問題;還要作為“救火員”,哪里需要到哪里。長此以往,輔導員往往沒有時間思考自己的工作目標,導致主動工作意識降低。產生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學校對輔導員工作定位不準,職責不明確,學生處及院系對輔導員工作目標設置的引導不夠等。
除此之外,由于輔導員的工作非常繁雜,常常給人一種凡是和學生有關的事務都是由輔導員來負責的印象。大部分的高校,輔導員都要聽從于學校和院系的雙重管理。除了學生處和院系領導布置的各項任務,各職能部門也習慣將與學生相關的工作交給輔導員落實。因此,輔導員每天多忙于各種事務性的工作,而忽略了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這一中心工作,沒有充分發揮輔導員的工作職能。
(三)薪酬待遇低,收入缺乏公平性
輔導員通常需要管理至少一個年級學生的所有事務,還要及時處理學生的各種突發事件,手機往往24小時開機,工作強度不亞于任何專任教師與行政管理人員。但是在當今環境下,輔導員的工資待遇往往比不上專業教師甚至相差懸殊,輔導員的晉級甚至也比高校行政人員還要滯后,福利待遇也不多。高校往往以教學、科研為主,客觀上繁重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生管理工作使得輔導員很難承擔教學任務。與此同時,輔導員缺少精力鉆研科研任務,科研課題獲批的難度也較大。因此,輔導員既拿不到教學課時補貼,在科研方面獲得的物質報酬也比較少。
人們往往會自覺不自覺地將自己付出的勞動與所得到的報酬與別人進行比較,并對是否公平做出判斷。大多數輔導員都需要值班,每周至少有二三天吃住在學校,除了處理繁忙的事務性工作,還要利用空閑時間找學生談話,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幾乎沒有自己的私人空間。與此相對,專業教師往往不用坐班,只在有課的時候來學校即可。完成既定的工作量后,自由支配的時間比較多。很多專業老師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來進行科研工作,這樣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收入。因此,輔導員與專業教師相比,往往會感到不公平。收入的不公平感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輔導員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輔導員職業發展晉升空間有限
對于輔導員的工作準則、評價體系等,各高校都有一定的規劃,但在當前各個高校的體制中,卻缺少對輔導員整個隊伍的職業規劃。輔導員今后的晉升及出路,不但輔導員自身感到迷茫,學校也很難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看似輔導員既可以走行政職務晉升的道路,也可以選擇評聘專業教師職稱。但實際上確是處于邊緣化,哪條路都很難走下去。
在行政職務方面,由于高校中層崗位數量的限制,加上專業教師的競爭參與,輔導員進入高校管理層或者獲得職務晉升的機會并不多。很多高校允許輔導員任職一定年限后,可根據學校需要及在雙方意愿下轉到教學崗位上,但實際上缺乏有效的針對輔導員評聘職稱的相關制度。同時,輔導員由于平時忙于各種學生工作事務,很少有時間開展教學科研活動,因此很難達到專業職稱上對高科研的要求。
三、構建以人為本的高校輔導員激勵機制
以人為本,顧名思義,就是從人的角度來思考和考慮問題,關注人的成長與發展,正確認識并充分發揮人的主體地位,注重人文關懷。激勵機制設計的實質就是讓管理者具有以人為本的觀念,從輔導員的需求出發,尊重輔導員在學生工作中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輔導員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達到管理制度化與人性化之間的有效平衡。
想要構建有效的激勵機制,需要了解輔導員個人的真實需求。因為需求產生動機,動機可以進一步驅動行為。只有真正從輔導員的角度出發考慮問題,在了解輔導員個人真實需求的基礎上,才能構建有效的激勵機制。
(一)尊重并主動了解輔導員工作,增強輔導員職業認同感
高校應充分認識輔導員在高校人才培養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可以通過鼓勵專業教師擔任兼職輔導員的形式,讓老師真心體會到輔導員工作的難度和不易,增強對輔導員工作的尊重和認同。
除此以外,作為輔導員的管理部門或領導者,應該經常深入到輔導員隊伍中,了解輔導員的工作、生活狀況,傾聽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幫助解決他們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通過多種方式提高輔導員職業的認同感。
(二)明確崗位職責,建立科學的輔導員工作評價體系
任何工作,要想取得滿意的結果,都必須對工作內容、工作標準進行清晰的界定,輔導員工作也是如此。高校應該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建立輔導員崗位職責和工作制度,使輔導員明確自己的崗位任務和工作要求。只有這樣,輔導員才能更好的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在確定輔導員崗位職責時,應該把做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為輔導員工作的核心任務,幫助輔導員確立工作的主次,使其集中精神致力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
有了明確的輔導員崗位職責后,高校應該據此確立科學的輔導員工作評價體系,并給予反饋與表彰。這是激發輔導員積極性、增強其競爭意識的重要手段。應建立以工作業績為核心的科學的、可執行的評價體系。充分考慮輔導員的工作特點,提高學生評議的參與度,并將考評結果反饋給輔導員。讓輔導員知曉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以提高自身專業水平和綜合素養。
(三)改善輔導員薪酬體系
高校應充分考慮輔導員工作的特殊性后制定相適應的薪酬體系。根據輔導員的工作強度和工作難度,在待遇政策方面做適當的調整和傾斜。比如輔導員常常需要加班和值班,在學生有突發事件時,也需要及時進行處理。高校可設立特殊崗位津貼,適當補貼輔導員因為工作而產生的交通費、加班費等。
輔導員作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者和學生管理的組織者,具有教師和行政管理的雙重身份,工作強度大,重要程度一點都不亞于專業老師。高校在優化分配制度過程中,應從公平角度合理定位輔導員的工資水平,優化輔導員報酬結構,確保輔導員薪資水平和本校同層次專業教師薪資水平相當。
(四)建立完善輔導員晉升機制
建立合理的晉升機制不僅可以激發輔導員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輔導員的自身發展和未來職業規劃也能起到良好的激勵作用。當今高校大多忽略了對輔導員未來發展的職業設計和規劃。無論輔導員是選擇走專業化、職業化的發展道路,還是選擇晉升行政職務晉升的道路,高校都應該給予相應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高校應該允許輔導員的合理流動。
高校應注重輔導員的培訓工作,制定培訓計劃,設立輔導員培訓專項經費,努力做好各類在崗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訓,以提高輔導員的自身修養、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促使輔導員不斷適應新時期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各項新要求。創造條件選派優秀的輔導員參加國內外的交流活動,考察和知識培訓等。通過崗前培訓與在崗培訓相結合、日常培訓與專題培訓相結合、校內培訓與校外培訓相結合、理論培訓與時間培訓相結合等多種形式交叉結合的培訓結構,提高輔導員教育引導、危機處理等方面的能力,增強輔導員的自信心和對工作的滿意度,最終滿足輔導員自我實現的需要。
高校應從輔導員的需求出發,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構建科學的輔導員激勵機制。只有構建科學的輔導員激勵機制,才能激發輔導員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確保高校輔導員隊伍的穩定與專業化職業化發展,對進一步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維護高校穩定、構建和諧校園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劉鳳影,高校輔導員激勵機制研究,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5
[2]周憲斌,完善高校輔導員激勵機制的思考,教育探索,2009年第10期
近年來隨著高校不斷地擴招,大學生人數在不斷地增加,雖然許多高校提出輔導員與學生的比例是1:100,但實際在許多高校的師生比例是1: 200甚至更高。高校輔導員工作中除了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之外,還要兼職學生的日常生活管理工作,工作的繁瑣和管理學生人數的超額,造成大部分高校輔導員工作情緒出現消極的因素。大多數輔導員認為對待高校學生黨管理工作中,要有責任心、愛心敬業的精神,但是目前許多輔導員出現待遇低、工作量大、晉升機會少的心態、但是由于方面的原因許多輔導員出現對自己工作狀態懈怠的情緒,甚至出現尋找新的職位的想法,這些情況都會影響輔導員的工作的積極性。
二、影響輔導工作積極性的原因
(一)輔導員隊伍的不穩定
高校輔導員的隊伍結構存在不足,主要是以青年教師為主,缺乏有資質的輔導員,有些甚至是兼職輔導員,認為自己在這個崗位上的時間不長,沒有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沒有積極的與學生進行過多的思想交流。把輔導員工作崗位當成一個跳板,認為總有一天進入新的工作崗位,所以就影響工作積極性。青年的教師在工作一段時間后,對處理一些問題上都有自己的工作思路,對崗位適應過后與同齡人不同崗位相互對比,就發現了自己在職稱、待遇、職位方面都不對等,這點也是造成輔導員工作積極性下滑的原因。
(二)高校輔導員工作環境的影響
隨著高校擴招比率的加大,輔導員與學生的比率也在較大,一個輔導員管理班級的人數遠遠超出規定的工作量,工作內容繁瑣、工作量大。同時還要參加各種不同的會議,面對各部門的檢查,配合學院展開的各項工作;還要管理學生寢室衛生,監督學生上課考勤,幫助學生處理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和困難。相比于任課老師除了上課之外,并沒有參與學生的管理工作,而任課老師的工作甚至高出輔導員的兩倍,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下就造成輔導員心里不平衡。
(三)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部分高校并沒有制定相應的輔導員管理機制,如在考評體系中以經濟處罰來考核輔導員業績的唯一考評方法,嚴重的損害輔導員的工作積極性。無視輔導員的自尊和缺乏人性的關懷,對于輔導員管理過渡的僵化。都會影響輔導員工作的積極性。
三、提高輔導員工作積極性的措施
(一)提高輔導員隊伍素質
在高校的輔導員的隊伍中人員素質是不平衡的,及時采取措施提高輔導員隊伍素質,調整輔導員隊伍的心態,能夠增加他們的積極性。對現有的高校輔導員進行培訓,提高他們對工作的認同感和成就感,使他們得以在工作中得心應手。加強對輔導員隊伍之間的交流,地區與地區,高校與高校之間結成對子進行人才交流,互派輔導員到對方的學校,相互學習交流經驗。同時在高校招聘輔導員的時,專業需要要傾向于教育類、思想政治教育類、心理類的人才,這些人才在高校培養出來時是全面接受相關專業的培訓,先進的管理理念能過有效的應用到實踐中,在工作管理中能過很好的調節心態,調節自己的班級管理的積極性。
(二)完善高校輔導員隊伍結構
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大學生人數不斷地增加,輔導員面臨著待遇低、工作量大、師生比率嚴重失調的情況。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方面高校增加輔導員的人數,可以采取新進的青年教師兼職輔導員的工作方法,以減輕輔導員的工作量。另一方面輔導員在工作方法上可以采用培養能力比較強的班級干部,鍛煉干部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管理方式,不僅能夠減輕輔導員的工作量,還能提高工作效率,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干部們認同感與優越感。
(三)提高輔導員的組織能力
高校輔導員學生的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學習會運用組織的能力,無論是學生的活動開展,還是學生的管理,都離不開這個載體,如學生開展活動就需要解決兩個基本問題:如何策劃和怎么組織。這就要求輔導員能夠有效的運用組織能力,參與學生的活動開展中,根據方案設計的情況參與學生的指導,提高學生的活動開展的效果和實效性。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 學生管理能力 提升策略
學生管理工作是高校輔導員工作之一,管理好學生不僅可以維護校園穩定,還可以為促進學校發展奠定基礎,因此,高校輔導員工作就顯得十分重要,作為高校輔導員不僅要掌握學生管理能力內容,更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
一、高校輔導員學生管理能力內容概述
(一)具備促進學生發展的能力
高校是我國培養人才、輸送人才之地,在人才誕生以前離不開管理約束,這就需要高校輔導員做好學生管理工作,通過管理為國家培養優秀人才。作為高校輔導員,應認識到學生管理的重要性,制定合理的學生管理計劃,運用管理的讓學生參與到自我發展能力培養中。在學生管理中,輔導員應重視知識管理與愛的教育相結合的運用,聯系學生實際情況,發展他們的智力,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而努力。同時,高校輔導員還要具備幫助學生成長的能力,為其解決困難提供良策,只有這樣才能做好學生管理工作。
(二)規范學生行為的能力
盡管大學生的心智相對于高中生較為成熟,但與步入社會的人相比還要差一些,因此,高校輔導員在實際工作中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班級環境與成長環境,規范學生行為,并通過思想政治教育約束學生行為。要做好高校輔導員工作,首先應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承擔的責任與義務,通過教育讓學生擁有自我約束能力,自覺參與到遵守校規校紀中,其次,輔導員應讓學生具備自我保護意識,懂得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這對學生未來發展也有重要意義。
(三)聯系學生實際開展管理工作
現階段,高校輔導員所面對的學生基本都是90后,90后的學生個性化較強,所追求的東西也各不相同,作為高校輔導員就要聯系學生實際,在學生管理中實行個性化管理,通過與學生交談了解學生心聲,促進學生發展,這也是使自己工作獲得認可、真正做好學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二、提升高校輔導員學生管理能力的對策
(一)重視學生管理機制的建設
高校輔導員的工作離不開學生的支持,要做好學生管理工作就要做好相關機制的建設工作,這對開展學生輔導員教育工作具有重要作用。首先,高校應聯系本校實際情況,制定出適用于本校使用的學生管理機制,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也要依照該制度,并將這一制度傳達給學生,讓學生了解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一旦做了需要承擔哪些責任,尤其是一些違法違紀行為,一定要讓學生了解,這樣學生心中就會有所畏懼,才能自覺遵守相關規定,輔導員的學生管理工作也將進行的更加順利。
(二)做好輔導員培訓工作
要提升輔導員學生管理能力,還需要經常對輔導員進行培訓,讓輔導員掌握更多管理學生的技巧,減少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矛盾。在培訓工作中,高校可以邀請學校優秀輔導員與全國優秀輔導員為其他輔導員培訓,講述自己在培訓中遇到的難題與解決辦法,參與學習的輔導員也可以將自己所面臨的難題提出來,大家共同研究解決措施,在培訓的最后階段,要求輔導員寫一下自己的培訓感受,了解輔導員在培訓中都掌握了哪些管理要領,同時,通過這樣的方式,學校方面也可以了解下次培訓的側重點,進而全面提升輔導員學生管理能力。
(三)對輔導員管理機制進行改革
為做好高校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提升輔導員學生管理能力,高校方面應聯系學校發展實際改革輔導員管理機制。為調動輔導員工作積極性,可以實行評職稱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到輔導員評價中,通過學生反映情況了解輔導員工作是否做到位,對于學生評價高的輔導員給予晉升機會與物質獎勵。同時,在輔導員工作考核階段,應構建完善的考核機制,確保考核真實有效,在輔導員工作考核加入新型內容,并讓輔導員了解考核對自身工作的重要意義。如在獎學金發放上,教研組主任應看輔導員是怎樣安排學生領取的,是否出現在學生上課期間緊急通知,而沒有要求學生在課余時間領取。通過這樣的細節工作了解輔導員工作合理性。
(四)輔導員正確認識學生管理
輔導員學生管理能力的提升還在于輔導員自身是否對學生管理有正確認識,作為輔導員應認識到學生管理的重要性,了解到做好學生管理工作對學生成長的重要作用。在學生管理工作中應采取新型管理方法,聯系學生實際,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管理服務,要能承擔起家長與學校交給自己的重任,減少傳統管理方式的運用,并用自己的魅力去影響學生,多站在學生角度看問題,真正做到為學生著想,為社會著想,為學校著想,為家長著想,在教育學生中多以自己實際為例,只有這樣才能做好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
三、結論
高校輔導員責任重大,對學生未來發展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因此,高校輔導員一定要正確認識學生管理工作,通過學習等方式不斷強化自身能力,通過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真實情況,為學生排憂解難,學校也要制定合理的規章制度為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的開展保駕護航,推出新型輔導員考核機制,調動輔導員工作積極性,逐步提升他們的學生管理能力。
參考文獻:
[1]陳曉娟.高校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能力的培養[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