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中老年旅游市場分析范文

        中老年旅游市場分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老年旅游市場分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老年旅游市場分析

        第1篇:中老年旅游市場分析范文

        一、引言

        入境旅游的發展是區域開放度和旅游產業水平的標志。大力發展入境旅游一直是中國旅游業優先發展的重點戰略,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入境游客人數從1979年的180萬人增加至2012年的1.32億人,旅游外匯收入從1979年的2.63億美元增加至2012年的500.28億美元。安徽作為中國中部入境旅游的發達省份之一,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入境旅游業呈現迅速發展的態勢,入境游客人數從1995年的14萬余人增加至2012年的331.46萬余人,其中2012年安徽入境游客數增幅在全國位居第一;旅游外匯收入從1995年的3 139萬美元增加至2012年的15.6億萬美元。在安徽入境旅游業迅猛發展的過程中,港澳臺一直是安徽入境旅游的主力軍,港澳臺入皖旅游人數始終占安徽入境旅游市場份額的約50%,如1995年港澳臺入皖旅游人數為6.8229萬人,到2012年穩步上升至141.1萬人;其中臺灣市場自2010年開始已成為安徽第一大旅游客源市場,如2012年臺灣入皖旅游人數就達到72.15萬人次,同比增長27.31%,占安徽入境旅游總人數的21.75%(見圖1)。顯然,系統而深入地研究安徽港澳臺入境旅游的時空變化對提升安徽入境旅游市場競爭力,實現安徽旅游強省之夢極其重要。

        目前國內學者對安徽入境旅游研究較少,對安徽港澳臺入境旅游的研究文獻基本沒有。筆者在中國知網和中國維普網上以“安徽省港澳臺入境旅游”為關鍵詞,沒有檢索出有效文獻;以“安徽省入境旅游”為關鍵詞,檢索出有效文獻18篇和13篇(見下頁表1)。

        通過對上述已有文獻的研究綜述,不難發現,學術界關于安徽省港澳臺入境旅游的研究大多始于2010年,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入境旅游市場的結構研究。如刁宗廣(2010)等利用波士頓矩陣對安徽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場進行動態分析,結果表明安徽省入境客源市場結構存在不合理性并提出提升對策;謝五屆(2010)等借助偏移―份額分析方法,得出安徽省在基準目的地中具有較強競爭力;孫維明(2011)等通過親景度和競爭態分析,得出安徽省國際客源市場親景度較低、缺乏高峰值,主要的客源市場均屬于明星市場或金牛市場;陳鵬(2012)、尹云豐(2013)也運用親景度做了類似研究,但尹云豐加以了聚類分析,得出安徽省核心市場只有韓國,主要市場有日本和美國,低競爭力市場很多。二是入境游客人數的預測分析。如廉同輝(2011)和周廷慰(2012)運用灰色預測理論,陳鵬等(2012)基于ARIMA模型對安徽今后幾年的入境旅游人數進行了預測,結果表明安徽未來幾年入境游客市場數量將大幅增加。

        基于此,本文采用2003―2012年安徽省港澳臺入境旅游統計數據,研究并分析安徽省港澳臺入境旅游市場的時空動態變化情況,具體方法和思路如下:首先運用親景度模型分別探討香港、澳門、臺灣三大市場游客入皖旅游的偏好度,其中親景度值越高,說明游客入皖旅游偏好度越高;然后通過市場占有率和市場增長率兩大指標構建競爭態模型論證香港、澳門、臺灣三大市場所屬的市場類型;最后引入生態位態勢模型剖析香港、澳門、臺灣三大市場在整個安徽省港澳臺入境旅游市場中的地位作用,由于基于生態位模型所測算出的生態位值取值范圍在0~1之間,其中生態位值接近于1的入境旅游客源市場在整個入境市場中的影響力最大,反之亦然。基于以上三個方面的研究結論,論文進一步提出開拓港澳臺入皖旅游市場的建議。

        二、港澳臺入皖旅游市場分析

        (一)港澳臺入皖旅游親景度分析

        親景度是指某客源國(地)游客人數在某一個旅游目的地的市場占有率與該客源國(地)游客人數在全國的市場占有率之比,可運用公式計算得出。親景度計算公式為:

        Pi= (1)

        (1)式中,Pi為i客源國(地)的親景度指數(文中i=香港、澳門、臺灣);Di為i客源國(地)在某一個旅游目的地(本文指安徽)的市場占有率;Ci為i客源國(地)在某國(本文指大陸)的市場占有率。由于親景度Pi一般以1為界,大于或等于1的客源國(地)為親景客源國(地),小于1則為疏景客源國(地),進一步分析,還可得到弱和強親景客源國(地)以及弱和強疏景客源國(地)(如表2 所示)。將2003―2012年大陸以及安徽港澳臺入境旅游人數(人次)代入公式(1)、對照表2,可以得出以下結果(見圖2)。

        從圖2中可以看出,2003―2012年香港、澳門和臺灣入皖旅游親景度差異明顯。香港和澳門的親景度值基本一致,十年間均保持在0~1之間,總體上呈平穩的直線狀。對照表2得出,兩地均為疏景客源地,且在弱疏景客源地與強疏景客源地之間徘徊。這說明港澳游客對入皖旅游的偏好度低且穩定。與之不同,臺灣的親景度十年間浮動于10~17之間,總體上呈現出波動的下降趨勢。對照上頁表2得出,臺灣一直是強親景客源地。這說明臺灣游客對入皖旅游的偏好度高但有減弱的趨勢,值得關注。

        (二)港澳臺入皖旅游市場競爭態分析

        旅游市場競爭態是反映旅游目的地各客源市場在市場占有率(αi)和市場增長率(βi)雙指標作用下所表現出的狀態特征,記為Ωi(αi,βi)。其中:

        i]為第i個客源市場第t年(當年)的旅游統計量,本文是指港、澳、臺三大市場入皖旅游人(次)數的統計量;Xt-1

        i 為第i個客源市場第t-1年(上一年)的旅游統計量;[Xt

        i]為當年旅游目的地市場旅游統計總量,本文是指港、澳、臺三大市場入皖旅游人(次)數的統計量之和;αi反映的是第i個客源市場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所占地位;βi反映的是第i個客源市場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的發展潛力,即當年較上年增長率。如果以α= m,β= n 為界,把市場競爭態劃分為4 個象限,據此對市場競爭態劃分類型(如圖3所示)。對于m,n 選擇,可以有3 種確定方法:其一,平均值法,以市場占有率的平均值確定m,以市場增長率的平均值確定n;其二,坐標散點法,按市場占有率和市場增長率在競爭態坐標系中的天然分異來確定m,n;其三,綜合法,結合前兩種方法,先計算平均值,再結合競爭態坐標圖中點Ωi(αi,βi)的分布特征,對平均值進行修正,以保證競爭態的劃分既分布均衡,又科學合理。

        將2003―2012年港澳臺入皖旅游人(次)數代入公式(2)和(3),分別計算出香港、澳門和臺灣2004―2012年每一年在安徽入境旅游市場的占有率和增長率,同時以三個市場的市場占有率和市場增長率的平均值為基礎,結合競爭態二維坐標圖中點Ωi(αi,βi)的分布特征,客觀科學地確定m和n的數值,以保證競爭態的劃分合理且分布均勻;以此為界,采用Excel 軟件計算、并對港澳臺入皖旅游市場的競爭態進行分析,得出2004―2012年港澳臺入皖旅游市場競爭態格局表3。

        根據表3,可以得出以下結論:(1)港澳臺入皖旅游市場競爭態類型主要取決于市場增長率。由表3可知,香港市場和臺灣市場近十年均徘徊在明星和金牛市場之間,而澳門市場則是一直在幼童和瘦狗市場之間浮動。比較圖3可知,這是由于較穩定的市場占有率與波動較大的市場增長率。香港和臺灣市場的市場占有率一直較高,因此變化的市場增長率只會致其在明星和金牛市場之間波動。而澳門市場的市場占有率較低,因此變化的市場增長率也只能致其在幼童和瘦狗市場之間波動。(2)香港、臺灣入皖旅游市場競爭態變化情況較為相似,均徘徊在明星和金牛市場之間。(3)澳門市場僅在2004年與2012年處于瘦狗市場,2005―2011年都是幼童市場,值得特別關注。

        (三)港澳臺入皖旅游生態位分析

        旅游市場的地位作用可以通過旅游生態位分析得出。旅游生態位是指旅游地個體(包括旅游區、旅游景區、旅游景點和旅游景物等)在區域旅游發展過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表現以及與其他旅游地的相對關系。由此,入境旅游市場生態位的概念可以表述為客源國在整個入境旅游市場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以及與其他旅游地的相對關系。入境旅游市場生態位包括入境旅游市場生態位態和勢兩個方面。其中,入境旅游市場生態位的態,反映入境旅游市場生存狀態,如旅游收入、游客人數等;入境旅游市場生態位的勢是指入境旅游市場數量變化量,如旅游收入變化量、游客人數變化量等。其計算公式如下:

        (4)式中:i=1,2,…n,Ni為客源國i的入境旅游市場生態位,Si為客源國i入境旅游市場生態位中的態,Pi為客源國i入境旅游市場生態位中的勢,Ai為量綱轉換系數,本文取值為1。據此公式測算出旅游生態位的取值范圍為0~1之間,客源國生態位值越接近1,說明在入境旅游市場中發揮的作用越大,相反客源國生態位值越接近0,說明所發揮的作用越小。將2003―2012年港澳臺入皖旅游人(次)數以及安徽省入境旅游人(次)數代入公式(4),分別計算出港澳臺入皖旅游相對于安徽入境旅游的生態位圖4。

        從圖4中可以看出,首先,港、澳、臺三地入皖旅游生態位值差異較大。其中臺灣的生態位值最高,總體上處于0.20~0.40之間,但呈現出下降的趨勢。香港的生態位值也較高,總體上在0.20上下浮動,除了2008年前后略有下降,其余年份均呈現出上升趨勢。澳門的生態位值很低,總體上處于0.02~0.06之間,但呈現出逐年遞增的趨勢。比較三地的生態位值可得,臺灣對安徽入境旅游市場作用很大,但其作用性正逐漸降低,值得關注;香港對安徽入境旅游市場的作用較大并表現出逐步恢復并擴大的趨勢;澳門對安徽入境旅游市場的作用較小,但其作用性正逐步擴大,也值得重視。

        三、結論及建議

        (一)臺灣市場

        臺灣對入皖旅游的需求偏好很高,徘徊于金牛市場與明星市場之間,對安徽入境旅游市場的影響力很大。但根據P254圖2以及圖4所顯示出的親景度值以及生態位值的下降趨勢表明,臺灣游客對入皖旅游的需求偏好逐漸降低,對安徽入境旅游市場的影響力也逐漸下降。這說明臺灣對安徽市場的需求增速不及大陸其他目的地,臺灣游客對安徽市場的供給增速不及安徽其他入境旅游客源地。其原因是:第一,臺灣市場在安徽入境旅游市場發展中已進入成熟期,臺灣游客在大陸選擇旅游目的地的范圍更加廣泛,其他旅游目的地的競爭力度不斷加強,導致臺灣客源分流;第二,臺灣的中老年旅游者對淮軍文化較感興趣,但現有的景點不足以促使他們多次重游。新興的年輕旅游者對淮軍文化了解不多,興趣也不高。

        因此,針對臺灣市場呈現的優勢與劣勢,應在保證其市場現有地位的基礎上,不斷開拓新需求。應重點著力于旅游資源的開發。首先可加強對淮軍文化資源的深度挖掘,吸引中老年游客重游。與此同時,也應針對年輕的臺灣游客,推出新穎的淮軍文化旅游體驗線路,吸引他們前來了解淮軍歷史文化。

        (二)香港市場

        由P254圖2可知,香港對入皖旅游的需求偏好很低。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一是區位因素。香港與廣東、福建等省空間距離較近,加之具有相近的文化傳統與經濟往來,因此多到以上省區旅游。二是經濟因素。香港市亞洲四小龍之一,與上海市為主的長三角地區以及以北京市為主的京津唐地區經濟來往密切,便也帶動了旅游人數的增加。三旅游資源因素。香港等地區受到英國文化的影響,對文物古跡類旅游資源較為感興趣。而安徽省此類旅游資源并不豐富。但如上頁表3和圖4所示,香港市場一直處于金牛市場和明星市場之間,且對安徽入境旅游市場的影響力較大且穩定。這說明,香港在安徽入境旅游市場中是個較大市場,且保持較好的增長勢頭。

        因此,針對香港市場呈現出的“高絕對數,低相對數”的局面,應保持其增長勢頭,提高絕對數;吸引更多赴大陸旅游的香港赴皖旅游,提高相對數。首先,應尋求更多的經濟合作機會,提升安徽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和客商前來觀光旅游、投資興業,直接推動旅游業的發展。第二,加強省外旅游合作,打造聯合旅游路線。安徽可以利用臨近上海、浙江和江蘇的地理優勢,積極在口岸城市舉辦推介活動,也可以聯合其他城市,向香港市場推出聯合旅游線路如江浙滬皖包“游”體驗。

        (三)澳門市場

        第2篇:中老年旅游市場分析范文

        關鍵詞:曲靖市;工業旅游;工業旅游產品;昂譜理論

        中圖分類號:F5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0)03-0142-02

        工業旅游作為全新的旅游產品,涉及面廣,涵括工業企業、旅游業、旅游者等諸多因素,如果僅從工業資源角度探討開發的可行性,很難保證開發決策的前瞻性與正確性。本文用吳必虎(1999)提出的RMP(昂譜)分析理論,即以旅游產品為中心,進行R性分析(resourcesantdysis)和M性分析(marketanalysis),以此為基礎進行P性分析(productanalysis),即RMP(昂譜)分析方法,試圖為曲靖市發展工業旅游提供規劃設計、開發建設方面的建議。

        一、曲靖市工業旅游開發的昂譜分析

        (一)R性分析(ResoHrce Analysis工業旅游資源分析)

        1.資源數量豐富、類型齊全。曲靖市工業旅游資源涉及到化工、機械、汽車、煙草、鋼鐵等行業,目前具備工業旅游開發條件的景點近70個,占全部旅游資源總數近1/4,同時,曲靖市工業旅游資源類型多樣,在全部旅游資源亞類中占有四種,既有人文旅游資源,又有自然景觀,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曲靖市工業旅游資源的構成及表現較為豐富,可開發多種不同類型的工業旅游產品。

        2.資源特色鮮明。曲靖市工業旅游資源在全省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一部分旅游資源在全國乃至世界上都有一定影響,如魯布革小三峽和魯布革電站,已被列為首批全國工業旅游示范點;云南馳宏鋅鍺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最大的有色金屬冶煉企業之一,云南省第一家被列為國家首批循環經濟試點單位的企業,是全國最大的鍺生產基地和出口基地;會澤以禮河電廠建有世界第二、亞洲第一的土壩,是中國著名的水利發電站;完全可以成為工業旅游的重點開發對象。

        3.科普、文化價值突出。由于曲靖市工業門類較為齊全,可以充分利用兩煙及配套產業、礦冶產業、化工產業、汽車及機械制造產業對全市公民進行科普教育,如了解汽車的制造過程、鋼鐵的生產過程,特別是為中小學生開展科普教育活動提供更直接、更有意義的場所和條件,這對提高全民素質、普及科學文化知識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另外,會澤斑銅文化、宣威火腿文化、曲靖煙廠的福文化、魯布革電站等這些資源,具有重要的價值,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曲靖市工業文化沉淀十分深厚,更說明了曲靖人文旅游資源的悠久歷史和藝術品位。

        4.空間布局與經濟發展呈優勢互補狀態與周邊旅游區相比具有明顯優勢。曲靖市工業旅游資源個性突出、資源類型豐富,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與周邊的昭通、文山、紅河等地的旅游資源存在相似的一面,但從工業資源數量、特色及優勢來看,曲靖具有其他地區不可多得的先天優勢。這些地區工業旅游的開展可成為曲靖工業旅游的有益補充。不斷可以豐富產品結構,還可構建成一個大的旅游區。

        5.與其他旅游資源結合緊密,關聯帶動作用明顯。目前曲靖市整體旅游的發展速度較快。工業旅游資源在布局上與其他旅游資源具有先天的互補關系,結合較為緊密,往往與當地已開發的景點形成強勢組合,可有力地提升當地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如羅平的魯布革電站與羅平的油菜花、多依河、九龍瀑布可形成特色旅游線路。會澤的以禮河電站與大海草山、會澤歷史文化吉城等都緊密結合在一起,成為會澤縣旅游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總之。曲靖工業旅游資源類型豐富,品位較高,工業旅游資源數量較多且相對集中,旅游資源特色鮮明,個性突出,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如果將工業旅游與其他旅游很好結合起來,進行科學規劃和設計,加之曲靖的宜居特點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完全可以將曲靖建成省內一流的工業旅游、科考科普旅游、文化生態旅游、鄉村游及精品的休閑度假觀光旅游區。

        二、M性分析(Market ArlaIysjs工業旅游市場分析)

        充分利用曲靖市工業旅游資源,將曲靖市的工業旅游推上良性發展的軌道,首要的工作是根據曲靖市工業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場及特點進行研究,從分析旅游者行為的心理,特別是從旅游者的動機出發分析曲靖市工業旅游產品所面對的主要客源市場及潛在客源市場。目前,曲靖工業旅游的一個重要特征是絕大多數為本地游客,且多為團體游客,以學生、老年人為主。所以,曲靖工業旅游應緊緊抓住本地市場和學生市場,適時考慮開發以下市場客源:

        一是中老年市場,中年人對工業旅游有較強需求,是影響青少年參與工業旅游的重要因素,老年人閑暇時間較多,旅游愿望強烈。二是家庭市場,在國外,工業旅游對家庭有很大吸引力,許多家庭利用節假日參觀啤酒廠、汽車廠或礦山等。三是農村市場,當前農村經濟有了很大發展,富裕起來的農民旅游需求強烈,都市旅游一般是他們的首選,而工業又是都市區別于農村的典型特征,對農民來說充滿了新奇。四是外地市場,充分利用曲靖市在滇東北的優勢中樞區位條件,積極開發貴州、文山、廣西、昭通等地周邊客源市場,這樣可以能擴大客源市場范圍和發展潛在客源,還可以宣傳曲靖及其企業。

        三、P性分析(Product Ana Jvsis工業旅游產品分析)

        (一)曲靖市工業旅游產品特征

        工業旅游產品是以工業旅游資源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產品,它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個性特征:(1)以“工業”為旅游產品的主題;(2)工業產品生產與旅游產品生產同步進行;(3)科普教育功能突出、知識性強;(4)沒有明顯的季節性變化。

        (二)曲靖市工業旅游產品開發的重點

        參照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驗,結合曲靖市工業旅游資源狀況和旅游業發展規劃,今后一段時期曲靖市各縣、市、區工業旅游開發重點主要為:

        首先,開發以汽車制造為主的市區工業游:利用作為中國較大的輕型汽車生產基地之一的一汽紅塔云南(曲靖)汽車制造有限公司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工業旅游,除了參觀生產線以外,還可以在廠區內或是附近開展汽車娛樂觀光游,可邀請旅游者參加車模比賽、參觀汽車博物館等活動,讓游人參與到汽車生產過程及汽車娛樂活動中來,以增加游客的體驗感;同時可以開發汽車購物觀光旅游,如開發汽車模型和印有“一汽”標志的衣帽等具有“一汽”特點的旅游紀念品;還可以到汽車展示區了解汽車文化。另外,可利用一汽紅塔優越的區位優勢,與城區內的曲靖煙廠、馳宏公司、越鋼集團等進行聯合開發,形成一條獨特的具有現代化氣息的特色工業旅游線路。

        其次,開發以電站水庫觀光為主的工業游:此項開發重點在于,結合曲靖現有的自然風光、歷史文化及特有的喀斯特地質地貌等旅游資源,與工業旅游景點結合,并利用已開

        發的工業旅游景點的帶動作用,結合本地實際和企業的實際,不斷挖掘開發新的富有特色的工業旅游景觀。目前曲靖市此類景觀旅游的開發重點為:繼續深度挖掘羅平魯布革電站、會澤以禮河電站資源優勢,結合當地實際,將先進的管理和技術進行嫁接和推廣,不斷更新管理方式和手段,進行旅游形象設計,提升旅游品牌形象,加大宣傳營銷力度,將其打造成滇東工業景觀旅游的精品和重點項目,并將其塑造成曲靖市工業旅游開發的示范景區和樣板工程,在此基礎上進行長遠規劃發展其他類似的水電工業觀光區。

        最后,開發工業園區游:工業園區旅游產品的開發可以滿足旅游者不同層次的需要,可以解決單一的工業參觀游覽模式,實現園區內資源的有效整合,同時有利于促進園區的硬件和軟件建設和提高服務水平和質量。工業園區一般聚積了大量國內外的優秀企業,加上園區的統一規劃和管理、優美的環境、完善的服務配套設施,便利的交通,給園區旅游的開展奠定了基礎。目前曲靖市可將三大業園區作為開發對象進行規劃和設計。利用工業園區優越的條件開展工業休閑旅游、工業會展旅游、組合式旅游。如通過園區工業旅游領略現代化、工業化風韻,感受現代科技的日新月異和企業文化的繁榮多樣。這樣的旅游路線讓人們感受到時空跳躍的震撼,從而獲得獨特的新奇體驗,還可以把園區工業旅游資源同其他旅游資源整合起來,只要線路設計合理,工業園區旅游將會獲得市場的熱烈反應。

        四、曲靖市工業旅游開發對策

        1.加強領導、合理規劃。在工業旅游尚未形成大氣候的條件下,政府要能高瞻遠矚,用長遠的眼光來看待旅游業的發展,完善各種規章制度,形成正確的工業旅游發展觀,提供切實可行的工業旅游發展政策和良好的發展環境。曲靖市工業旅游不僅要發展,而且要大力發展,這是曲靖市社會經濟、工業發展的現實必然選擇,是進一步加快整體經濟發展步伐的需要。因此,政府要從戰略的高度重視工業旅游、做好規劃并配置更多的資源,以加快工業旅游的發展。

        2.依托現有旅游資源,綜合開發。曲靖擁有眾多豐富的旅游資源,要把工業旅游與曲靖特有文化、現有的強勢旅游項目進行巧妙組合,讓旅游者在參觀工業企業的同時大飽湖光山色之時得到另一番收獲。如與當前曲靖市發展很好的鄉村旅游、紅色旅游進行聯合推廣,讓來曲靖旅游的客人既得到文化、歷史和大自然的美好體驗,也從工業之旅中獲取更多的知識,更好地滿足游客的多方面心理需求。

        第3篇:中老年旅游市場分析范文

        一、“十五”旅游業發展回顧

        “十五”期間,我縣旅游業實現從無到有的突破后,開始逐步發展,旅游接待和旅游收入不斷增長,經濟帶動和促進作用凸現。全縣共接待游客109.38萬人次;門票收入296.07萬元,旅游總收入28760.42萬元,年均增長9.58%。旅游業在帶來直接旅游收入的同時,獲得了數倍的間接旅游收入,旅游業的發展帶動了相關產業的投資,就業崗位帶動比例達1:6,有力地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

        1、旅游發展的思想觀念不斷更新。

        通過宣傳發動,旅游業是優勢產業、動力產業、富民產業、生態產業的觀念不斷深入人心,“生態立縣”、“旅居興縣”等旅游發展戰略得以確立,并取得了顯著成效。隨著旅游開發經濟效益的初現,國有、集體、民間資本和外來資本構成的多元化投入機制開始形成,全社會合力興旅的氛圍逐步呈現。

        2、資源開發取得初步成果。

        通過縣域旅游資源普查,基本摸清了資源家底;完成了全縣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高姥山旅游區總體規劃、百杖潭景區總體規劃和靈山、雙峰、源頭、侖泉、五公山、婺江源、大盤等7個風景旅游預備區保護與開發規劃;花溪——夾溪省級風景名勝區得到初步開發,花溪和夾溪十八渦景區均已對外開放,發展態勢良好;高姥山旅游區正式獲批準為省級生態旅游區,并開展了植被恢復和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了聚貞宮區塊建設規劃。

        3、旅游設施建設有較大突破。

        成立了可以承擔國內組團和地接業務的花溪、通達假日、海天三家旅行社;全縣共有大小旅館95家,床位2015張。有花臺山賓館1家三星級旅游飯店,科信大酒店、江濱大酒店2家二星級旅游飯店,共有床位361張,能基本滿足現階段旅游、商務和會議需求。

        4、資源保護與儲備效果明顯。

        除已經開發的風景名勝區、旅游區、森林公園十分重視資源保護、生態恢復外,規劃儲備了靈山、雙峰、源頭、侖泉、五公山、婺江源、大盤等7個風景旅游預備區,劃定了保護范圍和保護等級,為旅游資源的后續開發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十五”旅游業發展的主要經驗與存在的問題

        (一)“十五”旅游業發展的主要經驗是做到了以下四個堅持

        1、堅持大旅游、大市場、大產業的發展方向。

        堅持大旅游、大市場、大產業的發展方向,進一步推進旅游產業化進程,努力擴大旅游經濟輻射面,讓旅游業這輪朝陽更加光彩奪目。

        2、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的政府主導型旅游發展方針。

        旅游業發展和資源開發必須依據市場特點,把握市場脈搏,開發符合旅游消費需求變化趨勢的旅游產品;堅持以政府為主導,各種投資主體多方參與的旅游發展方針,以適應旅游業綜合性強的特點。

        3、堅持規劃先行、科學興旅的戰略。

        重視規劃編制,巧借專業外腦,保障旅游業發展的科學性、系統性、持續性,在項目建設中自覺維護規劃的權威性,杜絕盲目性,減少失誤。

        4、堅持與城鎮建設、康莊工程、下山脫貧相結合。

        旅游業發展要與城鎮建設、康莊工程、下山脫貧相結合,形成良性互動,節省旅游開發投資,使之相輔相成,互為促進。

        (二)“十五”旅游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1、認識尚未高度統一,有待進一步提高。

        社會對旅游業的認識程度還參差不齊,與“生態立縣”、“旅居興縣”的目標要求尚有不少差距;對做大做強旅游業缺乏足夠信心;旅游是優勢產業、動力產業、富民產業、生態產業的認識還不足;對旅游企業的支持力度不夠,支持旅游業發展的政策落實尚欠到位。

        2、旅游產品粗糙,核心景區尚未形成。

        旅游產品開發處于初級階段,由于開發時間短、投入少,旅游企業和旅游產品明顯存在小、散、弱等不足,尚未形成旅游拳頭產品;旅游資源總量豐富,類型多樣,但分布分散,缺少規模大、品位高的旅游資源聚合區,未能形成上檔次、上水平、上規模的核心景區。旅游的美譽度不高,旅游形象不鮮明,削弱了旅游作為區域“名片”的作用。

        3、行業管理體制不順,促銷力度不夠。

        旅游業是綜合性行業。目前旅游業生產要素分屬不同行業和部門,旅游項目多頭審批,各自為政,信息資源相互隔絕,旅游主管部門難以統籌主要旅游生產要素,行業管理與協調力度弱化;宣傳、促銷經費少、力度不夠,影響了旅游知名度的提升。

        4、投資體制不活,資金投入缺乏。

        旅游業是大投入大產出的行業。以政府為主導,各投資主體多方參與的合力興旅投資體制有待完善,投資渠道不暢,路子不活,投入旅游開發的資金嚴重匱乏。

        5、城鎮建設與旅游發展脫節,小水電建設與旅游開發矛盾突出。

        城鎮建設與規劃未能為旅游業發展提供有效支撐,區域和城鎮形象與旅游發展的要求相去甚遠,旅游綜合服務功能不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尚未建立。小水電建設與旅游開發矛盾突出,嚴重影響旅游投資業主的積極性,增大了旅游招商的難度,解決“水問題”已是當務之急。

        6、基礎設施落后,管理人才缺乏。

        旅游交通落后,接待、購物、娛樂設施薄弱,已經成為旅游業發展的“瓶頸”。由于旅游業起步較晚,全行業普遍存在專業人才不足,尤其缺乏旅游規劃、經營和管理等方面的專業人才,使旅游業經營管理與服務的總體水平較低。

        三、“十一五”旅游業發展背景

        從年開始,世界旅游業便以每年7%的速度增長,并早在年就成為世界第一大產業。據世界旅游組織(WTO)分析,旅游業與相關產業的投資帶動比例達1:7,就業崗位帶動比例達1:5。21世紀將是旅游業真正走向輝煌的世紀,旅游消費需求總量不斷擴大,并日趨多樣化。據WTO預測,年全球國際旅游將達到10億人次,2015年12億人次,2020年16億人次。旅游業顯著的經濟地位與解決社會就業的巨大作用,使各國、各級政府都把旅游業放在優先發展的地位。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旅游業發展突飛猛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已成為世界新興的旅游大國,亞洲第一旅游接待國。年我國入境旅游人數達到12029萬人次,旅游外匯收入達到292.96億美元;國內旅游人數達到12.12億人次,旅游收入5286億元,全國已經有28個省、市、自治區明確將旅游業定位在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或第三產業的主導產業,并呈現出發展快速,由數量型擴張向質量型提升,由觀光旅游向觀光、休閑、度假旅游并舉,區域旅游合作增強等特征。

        在經濟建設取得輝煌成就的同時,旅游業呈現出持續強勁增長的勢頭,已經初步實現了從省域經濟增長點向省域經濟支柱產業的轉變。旅游的綜合貢獻日益顯現,十五期間,旅游直接收益每增加1元,社會增收達4—5元;旅游業每增加1個就業機會,社會增加4個就業人員,旅游已成為創造就業崗位的重要產業。

        金華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省旅游副中心城市。近10年來,金華旅游通過實施政府主導的發展戰略,開展旅游資源和產品整合,區域間聯手合作,使得旅游接待水平快速提高,產業規模不斷壯大,旅游景區開發如火如荼,取得了驕人的業績,年全市接待國內外游客1412.3萬人次,旅游總收入115.7億元,旅游創匯15320萬美元,分別比上一年增長了15.5%、22.61%和25.05%。旅游業名符其實地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

        豐富、多樣的自然與人文景觀,優美的生態環境為旅游開發提供了良好的資源基礎。在“生態立縣”、“旅居興縣”等旅游發展戰略指導下,旅游資源保護與景區開發、旅游基礎設施與接待服務建設等都有明顯突破。目前已初步開發并開放花溪——夾溪省級風景名勝區和百杖潭景區,啟動高姥山旅游區的前期建設,劃定了靈山等7個風景旅游預備區的保護范圍,已擁有花臺山等多家星級賓館,據統計,年全縣共接待游客28.59萬人次,同比增長8.49%;旅游收入達4803.12萬元,同比增長8.38%,為“十一五”旅游業大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章規劃的指導思想與目標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和諧社會和加快實現從旅游大省向旅游強省跨越的目標,積極呼應“生態立縣”、“旅居興縣”戰略,充分發揮旅游業在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綜合體現旅游業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不斷增強旅游業對縣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聯帶動作用和幫扶致富作用,使旅游業成為充滿活力的優勢產業、動力產業、富民產業和生態產業,使成為長三角地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休閑、度假、養生基地。

        二、規劃原則

        1、宏觀性、戰略性、政策性。

        在分析旅游業發展大背景和趨勢的基礎上,針對旅游資源狀況和旅游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提出指導旅游業發展的大思路和宏觀發展目標。提出旅游業發展的戰略方向、戰略重點。體現規劃的政策引導作用,促進旅游產品升級、產業結構調整和可持續發展。

        2、可操作性和前瞻性。

        規劃目標的制訂和重大建設項目的設立要立足實際,深度挖掘資源特色,提出的規劃思路、規劃項目、規劃策略具有可操作性。創新利用各類資源,打造具有鮮明特色的旅游產品。優先整合和開發優勢資源,提高資源開發效益,擴大開發規模。在項目設置和量化指標確定上既體現前瞻性,又留有余地。

        3、旅游開發與區域發展相協調。

        培育和壯大旅游城鎮的綜合服務功能和集散功能,促進旅游開發與區域發展的雙向互動;充分發揮旅游業強大的產業關聯效應和全方位的帶動作用,通過發展旅游業推動區域經濟發展,體現旅游業作為區域“名片”的獨特作用。

        4、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相協調。

        立足于區域可持續發展,在產業發展過程中不斷提高旅游的經濟貢獻率、社會貢獻率和生態貢獻率,促進產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協調統一。

        三、發展目標

        (一)總體目標

        以政府為主導,市場為導向,科學規劃,協調發展。加速安文(云山)、尖山旅游城鎮建設,增強旅游服務功能。整合區域旅游資源,著力打造大盤山——花溪核心旅游區,提升旅游知名度。逐步培育和凸顯區域獨特的旅游形象。積極發展生態觀光、休閑度假、養生保健三大拳頭產品,夯實產業基礎,發展核心競爭力。使旅游業真正成為第三產業的龍頭和全縣的支柱產業之一。

        1、經濟目標。

        實現旅游“快增計劃”,年全縣旅游接待人次達到年的三倍,旅游總收入相當于GDP的比重達到8%,成為縣域經濟的重要增長點。逐步使旅游產業成為全縣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2、社會目標。

        積極發揮旅游業的帶動作用,提高旅游業對農民增收和社會就業的貢獻率,使旅游業真正成為當地居民增收致富、改善生活質量的重要渠道。爭取大盤山——花溪景區、百杖潭、夾溪等景區成為AAA級以上的旅游區;新增旅游直接就業人數2000人。

        3、生態目標。

        通過旅游開發促進區域生態環境面貌和城鄉社區面貌的改善,逐步形成旅游發展與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城鄉建設、資源保護、文物保護之間的良性循環,到年,確保全縣各旅游區的生態環境質量達標率達100%。

        (二)階段目標

        1、前期階段。

        年,整合旅游資源,著力打造大盤山——花溪核心景區,完善夾溪風景區,開發建設百杖潭景區,形成以大盤山——花溪為龍頭,臺地旅游區(夾溪風景區、玉山古茶場)和百杖潭景區為兩翼的旅游區格局;完成海螺山休閑度假區、中藥材博物館建設,實施百杖潭景區一期、高姥山(孔氏家廟)旅游區建設,啟動古茶場文化旅游區、云山旅游接待中心、尖山旅游接待副中心等項目建設,適度培育發展休閑山莊和農家樂旅游點。到年全縣旅游接待人次54萬,旅游總收入1.62億元,旅游總收入占GDP的5%,實現旅游直接就業人數2000人。

        2、后期階段。

        -年,完成大盤山——花溪、夾溪、古茶場文化旅游區建設,百杖潭景區、高姥山(孔氏家廟)、云山旅游接待中心、尖山旅游接待副中心初具規模,基本形成“一核兩軸三區片”的旅游空間發展格局;基礎設施比較完善,功能完備,具有較高的旅游綜合接待能力,旅游業開始進入快速增長階段。到年全縣旅游接待人次85萬,旅游總收入2.88億元,使旅游總收入占GDP的比重達到8%,實現旅游直接就業2400人,旅游業成為第三產業的龍頭和全縣的支柱產業之一。

        四、規劃期限

        —年,并展望到2020年。

        第三章旅游市場分析與開拓

        一、旅游形象定位

        長三角地區知名的生態觀光、休閑度假、養生保健勝地。

        二、旅游市場定位

        以周邊地區為市場基礎,以上海、南京、杭州、寧波、溫州等大城市為主要客源地,積極拓展長三角其他區域市場。

        三、旅游市場開拓

        適應長三角經濟一體化和游客消費需求的變化趨勢,體現生態特色和地方鄉土文化特色。在穩固生態觀光產品的基礎上,重點開發休閑度假、養生保健旅游產品。在市場地域分布上,穩定近鄰城市和省內周邊城市客源,大力發展長三角區域市場,積極開拓國內機會市場。在客源對象選擇上,以青年市場為促銷重點,努力擴大中老年游客比重。

        四、旅游市場促銷策略

        1、宣傳策略。

        綜合利用各類媒體,廣泛宣傳優良的生態環境、優美的自然風光、深厚的中藥文化底蘊。充分考慮媒體的覆蓋面、受眾特點及費用,選擇印刷品、報紙、路牌和互聯網為主要媒體。編制旅游宣傳大綱,統一宣傳口徑,突出“生態、度假、養生”主題。建立風景旅游網并與主要門戶網站及專業旅游網站相鏈接。

        2、公關策略。

        在原有“中國()中藥科技展覽會”的基礎上,深入挖掘旅游功能,將其升級為“中國中藥文化節”,并使其制度化、定期化,成為具有廣泛影響的節慶活動。繼續做好高姥山民俗文化節及其他民間節事活動,擴大招徠能力,增強市場競爭力。

        圍繞生態、休閑、養生三大主題,不定期地邀請新聞記者、作家、畫家、攝影家來進行專題性采風活動。

        3、聯合促銷。

        加強與周邊縣市的旅游合作,積極融入浙中精品游線,新天仙配精華游線,諸永高速生態游線,走差異化開發、集約化促銷的旅游合作道路。注重與橫店旅游區的聯合營銷,利用其已有的知名度,提高營銷效率。

        在上海設立旅游宣傳窗口,加強與上海各旅游企業的聯系,針對上海游客需求聯合推出適銷對路的旅游產品。

        第四章旅游業空間布局

        一、總體布局

        縣旅游發展“十一五”規劃的總體空間布局可歸納為:“一核兩軸三區片”。“一核”為大盤山——花溪核心旅游區,“兩軸”指兩條旅游發展軸線,“三區片”為好溪源旅游區、臺地旅游區和高姥山旅游區。

        二、旅游發展軸

        1、軸線一:安文—深澤—新渥—雙峰—盤峰—大盤—方前—安文

        連接大盤山——花溪、好溪源、高姥山三大旅游功能區片,串聯安文、靈山、新渥、天頂、百杖潭、雙峰、孔氏家廟、高姥山、羅成巖、花溪、大盤山等旅游景區(點),形成環大盤山的核心旅游環線。

        2、軸線二:安文—墨林—窈川—尚湖—玉山—尖山—胡宅

        沿——新昌公路構筑連接大盤山——花溪、臺地旅游區,串聯安文、五公山、侖泉、谷將山、古茶場、皇城湖、水下孔、鞍頂山、夾溪十八渦等旅游景區(點),構筑旅游發展副軸。

        三、旅游功能分區

        1、大盤山—花溪核心旅游區。

        區域范圍:以大盤山、花溪為核心,包括安福寺、海螺山、古道紅楓、徐公巖、園塘林場、昭明院、俺老孫生態農場、五公山、侖泉、源頭等景區(點)。

        資源特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藥材種質資源庫,別具特色的地質景觀,悠遠的歷史文化積淀。

        旅游功能:養生度假、登山攬勝、宗教朝覲、娛樂購物。

        發展方向:整治花溪村,整合大盤山自然保護區與花溪風景區;逐步整合昭明院、俺老孫生態農場、園塘林場及安文各景點,使之成為核心旅游區;繼而將源頭旅游預備區納入旅游區范圍,進行統一規劃與建設,力爭在規劃期末成為以藥文化、名士文化為主要特色的AAAA級旅游區。在現有五公山、侖泉旅游預備區資源保護的基礎上,進行適度開發,將其整合成一個旅游區,并爭取獲批為以自然觀光為主的AA級旅游區。

        2、好溪源旅游區。

        區域范圍:以百杖潭為核心,包括靈山、新渥、黃檀林場、雙峰、潘潭等景區(點)。

        資源特色:三潭疊瀑,明清古建,藥市菇市,森林公園。

        旅游功能:養生度假、尋源探秘、生態觀光。

        發展方向:在現有百杖潭景區的基礎上,加大建設力度,努力構建以度假觀光為主的AAAA級旅游區。整合雙峰、黃檀林場、靈山古建、新渥藥市、冷水菇市、潘潭等景區(點)成為統一旅游區。

        3、臺地旅游區。

        區域范圍:以峽谷、臺地為核心,包括十八渦、水下孔、洞天飛瀑、皇城湖、古茶場、谷將山等景區(點)。

        資源特色:高峽平湖、蒼松古道、瀑潭連珠、高山臺地、茶海碧波、民俗文化。

        旅游功能:休閑攬勝、品茗垂釣、拓展運動、娛樂購物。

        發展方向:在現有夾溪風景名勝區的基礎上,整合國家級文保單位--古茶場等特色人文旅游資源,發展“農家樂”、“鄉村旅游”等特色旅游項目,協調好小水電與旅游開發之間的關系,積極培育尖山旅游接待副中心,爭取獨立成為以峽谷、臺地風光和茶文化為特色的AAAA級旅游區。

        4、高姥山旅游區。

        區域范圍:包括高姥山、孔氏家廟等景區(點)。

        資源特色:串珠湖群、天上人家、江南塞北、高山草坡、孔氏家廟

        旅游功能:登山攬勝、朝覲尋宗、休閑度假、觀光農業。

        發展方向:在加快高姥山旅游開發的基礎上,納入國家級文保單位--孔氏家廟等景點,形成以參與性農家度假與朝覲尋宗為主的綜合性旅游區。

        第五章旅游業時序安排

        一、旅游業發展階段

        Butler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論認為,一個旅游地的發展一般經歷探索、起步、發展、成長、穩固、衰退或復興六個階段。根據旅游業發展現狀,正處于起步與發展的過渡時期。這個階段旅游業發展的主要特征表現為:景區開發粗放,旅游產品單一,知名度不高,促銷渠道狹窄,但游客數量開始出現明顯增長,效益逐步顯現。因此,必須在科學規劃、明確方向的前提下,加快景區建設速度,完善旅游接待服務功能,拓展旅游產品,加強促銷力度,使旅游業盡快步入發展階段。

        二、年度發展重點年度項目安排

        年花溪風景區環境整治及百杖潭景區、夾溪十八渦景區續建工程建設,啟動海螺山休閑度假區、“浙八味”中藥材博物館建設;開展花溪-夾溪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修編及云山旅游接待中心規劃、古茶場文化旅游區規劃。

        年完善花溪、百杖潭景區建設,逐步開發建設夾溪水下孔景區、高姥山旅游區,啟動云山旅游接待中心建設;完成全縣農家樂旅游規劃、玉山區域旅游規劃,培育發展1-2處休閑山莊和農家樂旅游點;開展藥膳研制;逐步開展大盤山藥谷建設。

        年全面啟用海螺山休閑度假區;繼續完善花溪、夾溪、百杖潭、高姥山旅游區建設;啟動尖山旅游接待副中心、古茶場文化旅游開發項目建設;基本建成“浙八味”中藥材博物館;繼續做好藥膳研制與推廣。

        年基本完成大盤山—花溪核心旅游區建設及夾溪十八渦景區與水下孔景區的連線整合;啟動百杖潭、高姥山旅游區二期、皇城湖休閑度假區建設,完善古茶場文化旅游項目;整合五公山—侖泉旅游資源并完成規劃編制。

        年基本完成高姥山旅游區、古茶場文化旅游項目、皇城湖休閑度假區一期建設;云山旅游接待中心、尖山旅游接待副中心初具規模;啟動五公山—侖泉旅游區建設。

        第六章旅游產品規劃

        一、旅游產品

        (一)基本產品

        1、觀光旅游產品。

        觀光旅游產品是主體旅游產品。在規劃期內應繼續以觀光旅游產品為基礎,包括自然觀光、民俗文化觀光和鄉村農業觀光等。

        自然觀光:主要強化花溪平板長溪景觀、夾溪峽谷景觀、百杖潭瀑石景觀、高姥山湖群草坡景觀等,通過資源保護、植被修復、溪流整治和景觀小品構建,夯實旅游業發展基礎。

        民俗文化觀光:籌建民俗文化博物館,展示深厚獨特的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通過節慶活動挖掘龍虎大旗、煉火、高姥長旗、大紙馬等民俗文化的底蘊,發展民俗觀光。在保護的前提下適度開發古茶場、孔氏家廟、安福寺、靈山古建群、谷將山等景點,開展古建古跡鑒賞旅游項目。

        鄉村農業觀光:大力發展以中藥材、香菇、茶葉、高山蔬菜為主,包括香榧、板栗、山野菜、獼猴桃等經濟作物和特色養殖在內的鄉村農業觀光項目。在大盤山自然保護區實驗區建設藥種園,挖掘藥文化內涵;配合百杖潭景區旅游開發,以仁川、冷水為中心建成香菇種植、觀光基地;在臺地現有茶園基礎上發展以茶葉采摘、炒制為主的茶文化觀光;利用高姥山高山蔬菜種植優勢,為參與性鄉村農家度假旅游服務。在特色養殖和森林食品基地建設過程中,充分考慮旅游觀光功能的發揮。

        2、度假休閑產品。

        度假休閑將成為旅游市場的主格調。在穩定觀光旅游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度假休閑產品,使其成為吸引上海、杭州等都市客源的主要旅游產品。

        依據的資源組合與特色,重點發展山地度假、森林度假、湖泊度假等度假產品,主要分別布局在高姥山、皇城湖二個景區(點)。高姥山重點突出避暑、農家樂、滑草等項目;皇城湖重點發展垂釣、水上運動、露營等項目。

        3、養生保健產品。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產業日益成為最具潛力的新興產業。要充分利用“中國藥材之鄉”的美譽、得天獨厚的中藥材優勢和健康的環境形象,“以藥促旅,藥旅結合”,大力發展養生之旅,吸引都市人群和亞健康人群,拓展銀發市場。在各大賓館、休閑度假區推出藥膳、藥浴、針灸、推拿等養生保健項目;在中藥博物館設立中醫問診堂。

        (二)專項產品

        1、科普教育產品。

        中藥知識普及:在中藥博物館利用標本、圖片、音像等多種載體傳播中藥知識;在藥種園開展“尋藥、辨藥、采藥、品藥”活動。

        食用菌知識普及:結合云山旅游接待中心配套建設食用菌展示廳,介紹食用菌的類型、栽培、價值、辨別等知識。

        生態教育:結合大盤山自然保護區建設,利用多種手段開展生態環境教育,并將生態教育融入到旅游活動全過程。

        地質知識普及:地貌多樣,冰川、火山、斷層、斷裂等地質構造明顯,保留了目前全國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的冰臼群和國內最完整的“天下第一臼”、最大的冰臼瀑布及“天池”、平板長溪、斷層湖、“浙中大峽谷”等典型獨特的地質遺跡。加強地質環境保護,開展國家地質公園申報,向游客普及地質知識,提高游覽興趣。

        2、體育探險產品。

        利用以山地地形為主,山勢雄偉,地形復雜、山林茂密的特點,在大盤山、夾溪峽谷、天頂、五公山、侖泉等地,開發登山、攀巖、定向越野、滑索、山地自行車、高山滑翔等拓展運動和探險項目。

        3、農家樂產品。

        以“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干農家活、摘農家果、做農家事”為特色的農家樂是備受游客歡迎的旅游產品。應充分利用農特產品種類多、質量優的優勢,大力開發農家樂旅游產品。依托景區開發,在安文、尖山、大盤、仁川、高二等地開辟綜合性農家樂基地。

        (三)節慶活動

        1、中藥文化節。

        在原有“中國()中藥科技展覽會”的基礎上,將其提升為“中國()中藥文化節”。通過中藥文化節深入挖掘中藥文化內涵,突出中藥的藥療、藥補、養生、保健功能。延長中藥材生產鏈條,使文化節成為特種旅游的主要品牌。

        2、玉山茶場廟會。

        由紀念真君大帝--許遜發展起來的茶場廟會已有千年歷史,在傳統民間廟會(春社、秋社)的基礎上,以茶文化為核心,組織樹龍虎大旗、迎大涼傘、羅漢班、社戲及斗茶、茶藝表演等民間活動,使茶場廟會成為當地旅游的又一亮點。

        3、高姥山民俗文化節。

        充分挖掘的民風民俗、民間文化,將其在高姥山民間文化節集中展示,形成規模效益。

        二、旅游線路開發

        (一)省際線路設計。

        1、上海、南京——杭州——:以上海為主要客源地和旅游集散地,通過滬杭、浙贛鐵路或滬杭、杭金衢、諸永高速,串聯嘉興、諸暨、義烏等客源地。

        2、廈門、福州——溫州——永嘉——:以廈門、福州為主要客源地,以溫州為旅游集散地,通過溫廈、諸永高速,串聯雁蕩山、楠溪江、神仙居等精華景區(點)。

        3、南昌——鷹潭——衢州——金華——:以南昌、鷹潭為旅游集散地,通過浙贛鐵路、諸永高速,串聯廬山、龍虎山、錢江源、雙龍洞等精華景區(點)。

        4、黃山——千島湖——杭州——:以黃山、杭州為旅游集散地,通過黃山——杭州高速公路、杭金衢、諸永高速,串聯黃山、兩江一湖等精華景區(點)。

        (二)縣際線路設計。

        除上述省際連線涉及的省內區域外,縣際中程旅游線路包括:

        1、諸永高速生態游線:串聯諸暨五泄、東陽三都屏巖、仙居神仙居、永嘉楠溪江、樂清雁蕩山等精華景區(點)。

        2、新天仙配精華游線:串聯新昌大佛寺、穿巖十九峰、天臺國清寺、仙居神仙居等精華景區(點)。

        3、浙中精品游線:串聯麗水南明山、縉云仙都、武義溫泉、金華雙龍洞、義烏小商品市場、橫店影視城等景區(點)。

        (三)縣域線路設計。

        1、核心旅游環線:安文(云山)——大盤山—花溪——高姥山—孔氏家廟——好溪源(百杖潭、新渥中藥材市場)——靈山——安文

        2、城區旅游環線:安福寺——海螺山——古道紅楓——花溪——新渥中藥材市場——靈山——土特產市場

        3、西北游線:安文———五公山———侖泉——古茶場(萬畝(墨林)茶葉基地)----浙中生態茶葉市場----烏石農家樂——夾溪風景區

        第七章旅游綜合生產力的發展

        旅游綜合生產力包括“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和其它軟環境生產要素。以提高市場競爭力為核心,發展產業要素,調整產品結構,使產業總需求與總供給大體平衡。

        一、旅游交通配套

        以諸永高速公路建設為契機,完善公路網和站場建設。在高速公路連接線和境內道路新建、改建中充分考慮“快進、慢游、快出”的旅游需求,尤其要滿足環大盤山的“核心旅游環線”交通需求,做到便捷、安全。

        結合康莊工程建設,以“增建干道,形成環線,改善路網,提高等級”為原則,提高花溪、百杖潭、夾溪、高姥山等主要景區的可進入性,加快主要景區間連接道路建設,完善景區內部道路體系。加強旅游區(點)停車場和公共汽車站的建設,完善景區道路指示系統,開辟花溪、百杖潭、夾溪等景區旅游專線,方便游客出行。

        二、旅游住宿、餐飲設施發展

        本著立足發展,面向市場,適度超前,合理布局的原則,以體現特色,突出風味,規范服務,創造品牌為指導,大力發展住宿、餐飲服務業。

        建設安文(云山)旅游接待中心、尖山旅游接待副中心,在皇城湖、高姥山、花溪等地發展高檔次休閑山莊,在各景區(點)周圍引導發展特色旅店、農家旅舍,形成以星級飯店為主體,普通飯店、農家旅舍為補充,高、中、低檔結合,大、中、小規模適度的旅游飯店體系。發展具有地方鄉土風味的食品菜系,挖掘藥膳、保健食品,在旅游接待中心區設立“美食一條街”,各旅游飯店推出“美食一品”,各旅游區推出特色民間土菜系列,加強鄉土菜、藥膳的宣傳,努力創造餐飲品牌,爭取到規劃期末在省內形成一定的品牌知名度。積極開展旅游飯店、“農家樂”的星級評定工作,加強社會餐館的旅游定點管理,促進旅游住宿、餐飲服務規范化、標準化,提高全縣旅游住宿、餐飲接待能力。

        1、安文(云山)旅游接待中心。

        以云山區塊建設為契機,整合安文現有旅游接待資源,主要發展二、三星級飯店,適度發展高星級旅游飯店,形成以住宿、餐飲、購物為主體,集休閑、娛樂、旅游宣傳與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接待中心。

        2、尖山旅游接待副中心。

        主要發展二星級飯店,適度發展三星級以上飯店,以在建的三洲大酒店、雙星賓館為基礎,配套建設購物娛樂設施,為玉山旅游區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三、旅行社發展

        做大做實花溪、通達假日、海天等旅行社,適度發展國內旅行社。重點在于加強與主要客源地旅行社的聯系,做好地接工作。加強行業管理,培訓旅行社員工,提高市場競爭力。

        四、旅游購物與商品開發

        大力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各種旅游紀念品、工藝品、旅游用品和土特產。建立旅游商品生產基地,鼓勵農民進行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的家庭生產。在云山設立綜合性旅游購物市場,尖山、新渥開發專業性旅游購物市場,各旅游區開辟旅游購物點。大幅度提高旅游購物收入在旅游收入中的比重。

        五、旅游娛樂業發展

        娛樂項目建設是豐富旅游內容、延長游客滯留時間、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途徑。各賓館、度假區應積極開發娛樂性、參與性、觀賞性強的娛樂項目,設置晚間定點演出場所,提高娛樂檔次和節目質量;花溪、夾溪、百杖潭、高姥山等旅游區應興辦以民俗風情為主各具特色的定時定點演出場。

        六、旅游軟環境建設

        大力宣傳“旅居興縣”戰略,逐步形成全民關心、支持、參與旅游業建設與發展的良好氛圍。注重旅游從業人員崗位培訓和職業教育,以適應不同崗位對從業人員文化層次和技能的需要。開通旅游服務熱線,建立旅游網站,并逐步發展為旅游服務的信息中心。

        第八章年旅游業發展展望

        一、遠景展望

        年,將成為省旅游強縣,旅游業成為國民經濟中的重要產業,第三產業中的支柱產業。經過15年的發展,旅游業將進入到成熟期,旅游市場對資源配置作用將得到充分體現,以生態觀光為主的旅游產品升級為以休閑度假、養生保健為主的高層次旅游產品,配套的專項產品已形成能滿足游客不同需求的產品體系。成為形象鮮明、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服務規范的旅游目的地,其生態觀光、休閑度假、養生保健產品在長三角地區享有較高的知名度,旅游產業進入了一個良性循環的發展階段。

        二、發展目標

        年接待游客年平均增長率達到10%,至年,旅游接待總量達到23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到9億元。十年累計旅游接待量達到1500萬人次,累計旅游收入達到60億元。

        第九章重點項目投資估算序號建設項目總投入(萬元)“十一五”投入(萬元)

        第十章實施規劃的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完善旅游管理體制

        加快發展旅游業,確立其主導產業地位,必須加大行業決策直轄和行政管理力度,充分發揮政府在旅游發展中的主導作用,完善旅游管理體制建設。總的原則是:在市場經濟的基礎上,實行政府主導型戰略,政府調控市場、市場引導企業、企業自主經營。

        1、成立縣旅游產業發展領導小組。

        成立以縣主要領導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相關部門領導為成員的縣旅游產業發展領導小組,作為全縣旅游業的決策和協調機構。主要負責全縣旅游業的發展戰略、重點投資項目導向、產業政策配套及旅游業法規建設等重大問題的研究和決策,實現旅游業從單一部門管理向主管部門為主,相關部門協同管理的方式轉變,增強旅游業的管理力度。

        2、配齊配強縣風景旅游管理局管理隊伍,統一管理全縣旅游業。

        進一步充實縣風景旅游管理局崗位職數,招聘旅游專業人才,以適應大規模旅游開發和充分行使行業管理權責的要求;旅游局應對全縣旅游業實施統一管理,重點解決旅游部門與其它部門職能交叉、行政重復的問題。

        二、實施政府引導的“合力興旅”戰略

        旅游業的發展應在政府引導導下,調動各相關力量,走“合力興旅”的發展之路。水務部門要正確處理小水電開發與旅游開發的關系,盡快協助解決已經存在的“水問題”;農業部門在注重生態環境和社會效應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特色農業,開發特色農業旅游項目;林業部門應在配合做好景區植被保護項目的同時配套規劃生態公益林項目,以利發展森林旅游及有關的特色旅游;交通部門應盡量加快對旅游交通道路聯網和道路升級改造,并重視交通工具的更新換代,使游客在旅途中享受到安全舒適;宣傳部門做好有利旅游發展的宣傳工作,提高全縣人民的旅游經濟意識、自我形象意識、大局意識,樹立“人人都是風景線”的觀念;治安部門要大力配合旅游節慶活動的開展,保障旅游者的人身及財產安全。

        三、建立適當傾斜的投資和財稅政策

        1、創新體制,加大旅游投入。

        建設資金短缺是制約旅游業快速發展的主要因素。以“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為基本原則,創新投融資體制,形成多元化的旅游投資機制和經營模式,引導和促進全縣旅游產品的改造提升和開發建設。

        2、降低旅游投資稅率,減免旅游企業所得稅。

        在縣政府職權范圍內適當降低旅游業固定資產方向調節稅稅率,并通過減征、免征營業稅、企業所得稅,或在開業后三年內免征營業稅、企業所得稅的稅收優惠政策,予以旅游企業專門優待、特別扶持。

        四、實施旅游業可持續發展戰略

        旅游業可持續發展主要包括:生態可持續、社會文化可持續和經濟發展可持續三個方面。實施可持續發展,要堅持“嚴格保護、統一管理、適量發展、永續利用”的工作方針,協調處理好開發利用與合理保護的關系,達到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

        1、生態可持續。

        旅游開發要遵循統一規劃、依法開發、體現特色、合理利用、科學保護的原則,在旅游景區景點建設、產品策劃、企業經營、行業管理上強化生態保護意識,實行綠色開發,提倡文明旅游、衛生旅游、綠色旅游,培養綠色旅游市場體系和綠色旅游管理體系,促進資源可持續利用。

        2、社會文化可持續。

        以合理開發為保護手段,充分挖掘藥文化、名士文化等鄉土文化內涵為旅游發展所用。古跡、遺跡、民俗要確定其資源價值,明確保護等級,擬定保護范圍,以“修舊如舊”、“新建如舊”的原則,加以修復,使其文化性和社會影響得以延續和發展,促進當地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可持續發展。

        3、經濟可持續。

        在發展旅游業時,必須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則,與農民增收、脫貧致富相結合,建立健全旅游利益在各主體之間的公平分配機制,調動政府組織、企業、個人的積極性,給社會帶來更廣泛的經濟利益。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宅女午夜福利免费视频 | 亚洲国产AV日韩AV二区 | 日本午夜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最新国产自产视频 |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美女足 | 亚洲区欧美区偷拍区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