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區塊鏈技術及開發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區塊鏈;供應鏈金融;機遇
引言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興起,供應鏈金融也正如火如荼發展著,但其與物流業、電商平臺等的融合面臨著新的挑戰。與此同時,區塊鏈以其特點與優勢在金融行業掀起一片熱潮。雖然區塊鏈的應用發展仍處于探索階段,但其在簡化操作流程、節約交易成本和提高行業效率等方面已顯現出巨大的優勢。區塊鏈技術有望突破供應鏈金融發展的瓶頸,推動供應鏈金融繼續向前發展。
一、區塊鏈概述
區塊鏈基于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利用密碼學技術將各個區塊數據連接起來,每個區塊都擁有全網所有信息的副本,因此也可以認為區塊鏈本質上是分布式總賬技術。具體而言,區塊鏈具有如下主要特征:
去中心化。區塊鏈沒有中心節點和核心機構,每一個節點擁有所有的交易信息,處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即使個別節點受到攻擊,系統仍然可以穩定運行。去除了中心化的概念,既維護了網絡系統的安全性,又降低了維護中心處理器的成本。
公開可查性。區塊鏈的運行規則公開透明,保證了系統的安全性,并且每個節點的交易信息公開可查,新記錄也將迅速復制到整個網絡中。因此,可以極大程度地降低互聯網金融交易過程中的欺騙。
可追溯性。在區塊鏈中,每一筆交易都有詳細的記錄,包括交易的時間、交易對象及數量以及交易方等,因此只需回溯歷史區塊,就可以查找到當前記錄的來龍去脈。
二、運用區塊鏈技術發展供應鏈金融的建議
供應鏈金融以供應鏈為核心,主要為供應鏈上的中小企業或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服務,有助于解決供應鏈上節點資金短缺問題,緩解供應鏈失衡狀態,維持采購、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的穩固運行和供應鏈的平穩發展。但由于供應鏈上信息不對稱,供應鏈金融的發展和應用受到了制約。區塊鏈基于去中心化特點和密碼學原理,將為供應鏈金融創造新的發展機會。
1.出臺相關政策,打造良性發展環境
區塊鏈尚處于發展階段,對區塊鏈的研究和應用勢必需要大量的資金和資源投入。為促進和鼓勵其發展,政府應盡早出臺相關政策。第一,政府可以通過設立專項基金、建設發展高新區等引導區塊鏈的發展,打造良性發展環境。第二,適時引導互聯網金融企業打造特色產品、提升行業標準。第三,防范區塊鏈對傳統金融行業的沖擊與風險,加強安全監管。
2.加強技術建設,促進區塊鏈對供應鏈金融的應用發展
目前,業界對于區塊鏈的爭論多是因為其技術尚不完善,因此,應當著重加強區塊鏈技術建設,形成成熟的應用研發平臺。針對區塊鏈與金融產業的高度融合性,需要建設區塊鏈對于供應鏈的應用系統及區域經濟。進一步發展區塊鏈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復合應用,為供應鏈金融的發展創造更大的可能性和更廣闊的應用場景。
3.重視和培育區塊鏈與供應鏈金融等新興領域復合性人才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金融市場體系的建設,復合性人才將成為社會發展的助推力,他們既要有深厚的互聯網功底,又需要經濟發展態勢具有極度敏感性,擅長利用區塊鏈和供應鏈金融的融合性,發展供應鏈金融的互聯網效應。學校可開設相關專業,開展交叉學科,培養復合性人才,同時,企業也應當注重對相關工作人員的培訓,適應快速發展的信息化經濟時代。
三、區塊鏈技術下供應鏈金融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目前,供應鏈金融的發展較為成熟,開始逐漸向線上供應鏈金融發展。線上供應鏈金融通過信息化協同合作,服務于金融業和供應鏈管理的實體產業,包含在線支付、融資和物流管理等多個環節,是創新性金融產品。區塊鏈作為一個新興技術,因其去中心化、可追溯性等特點,將對供應鏈金融的發展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并推動其向線上供應鏈金融過渡和轉型。
區塊鏈技術在為供應鏈金融的發展創造機會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挑戰。首先,區塊鏈技術尚不成熟,因此在安全監管方面仍有待進一步發展。其次,由于各個國家和地區發展程度不同,難以找到利益平衡點,難以形成統一的技術標準,并且,將區塊鏈應用至供應鏈金融需要建設全新的應用平臺及相關配套設施,開發成本高昂。最后,區塊鏈技術復雜,涉及到密碼學、計算機學等多學科和技術前沿問題,開發難度大。
關鍵詞:區塊鏈;審計系統;事前預警;事中控制
中圖分類號:G2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20X(2016)35-0066-02 收稿日期:2016-09-28
作者簡介:畢瑞祥,男,北方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管理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財稅管理、管理信息化。
傳統的審計方法是在過去幾十年累計的經驗中形成的,如從很多的紙質憑證中按照一定的規律抽出樣本進行測試等。隨著會計信息化的發展,基本上所有的行政企事業單位均實現了計算機記賬,大量的會計檔案以計算機數據文件的方式存在。審計方法和審計工具需要跟上會計信息化的發展趨勢,如逐步建立計算機審計系統,實現計算機聯網審計等。區塊鏈技術作為一種和傳統集中式數據管理方式不同的技術,具有不可篡改、分布式存儲等技術優勢,會逐步應用到金融、會計等領域,在此情況下,需要研究區塊鏈如何應用在審計系統,如何提高審計系統的適應性。
一、區塊鏈概述
區塊鏈是去中心化的、公開透明的交易記錄總賬,數據庫由所有的網絡節點共享,由使用人更新,由所有網絡節點監管[1]。區塊鏈并非單一創新技術,而是將許多跨領域技術融合在一起,包括密碼學、數學與經濟學等,結合點對點網絡關系,利用數學基礎就能建立信任效果,成為一個不需基于彼此信任、也不需依賴單一中心化機構就能夠運作的分散式系統。比特幣是第一個采用區塊鏈技術建立的一套P2P電子現金系統,用來實現一個可去中心化的數字貨幣系統,比特幣系統可以確保交易的安全性、可追蹤性。
區塊鏈可以分為交易(Transaction)與區塊(Block)兩個部分。以一筆比特幣交易為例來分析區塊鏈的運作流程,在比特幣區塊鏈中,當一筆交易經由某個節點產生時,這筆交易需要被傳送給其他節點來作驗證。做法是將交易資料經簽章加密并經由Hash函數得出一串代表此交易的唯一Hash值后,再將這個Hash值廣播(Broadcast)給比特幣區塊鏈網絡中的其他參與節點進行驗證。每個節點會將數筆未驗證的交易Hash值收集到區塊中,每個區塊可以包含數百筆或上千筆交易。各節點通過工作量證明(POW)的方法來決定誰可以驗證交易,由最快算出結果的節點來驗證交易。取得驗證權的節點將區塊廣播給所有節點。其他節點會確認這個區塊所包含的交易是否有效,確認這個區塊有效后,接受該區塊,此時這個區塊才正式接上區塊鏈,無法再修改資料。所有節點一旦接受該區塊后,先前沒算完POW的區塊會失效,各節點會重新建立一個區塊,繼續下一個區塊驗證工作。區塊鏈通過這種區塊接收和驗證方式,有效實現了對數據的分布式管理,實現了去中心化應用,這對傳統的數據集中管理模式是個全新的挑戰。
二、區塊鏈在審計系統中的作用
1.實現自動化審計
區塊鏈技術可以建立分布式總賬系統,對一筆交易能夠記錄其來源和去處,還能記錄業務發生的原始依據。如在企業中一筆產品銷售的業務,在企業的財務賬中會進行復式賬登記,借貸方分別記錄貨幣資金和產品銷售收入的變化,使用區塊鏈后,企業在記錄這筆經濟業務借貸方的同時,可以記錄這筆業務的憑據-發票,通過記錄這筆經濟業務的全部信息,提高了記賬過程的透明性,使審計進程更快速、更低耗,從而可以實現自動化審計。著名的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中的德勤、普華永道、安永三家都重金押注區塊鏈技術研究。如德勤從2014年起就成立了專門的團隊對其應用和開發進行研究,其開發的Rubix平臺允許客戶基于區塊鏈的基礎設施創建各種應用,并且也與部分銀行、企業合作成功創建了區塊鏈應用解決方案,可以實現和財務系統對接,建立一個全球性的分布式賬簿,便于審計。
2.降低審計成本
通過計算機網絡技術在審計工作中的不斷應用,計算機聯網審計成為主要的審計方式。計算機聯網審計的成本可分成一次性成本和經常性成本兩部分,包括人員成本、硬件維護成本、軟件維護成本、耗材成本、風險控制費用、其他費用等[2]。由于計算機硬件、軟件等不斷升級換代,計算機聯網審計成本較高。如果應用區塊鏈技術,被審計信息分布存儲在區塊鏈節點上,不需要中心服務器進行大量的數據處理,對計算機服務器硬件和數據庫軟件的要求降低,就降低了計算機聯網審計的硬件維護成本和軟件維護成本。
通過區塊鏈可以記錄原始業務憑證信息,可以減少原始憑證等材料的收集,降低審計成本。如一個組織在保證財務支出合規的過程中,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如一個學校規定教師報銷書費時,需要提供報銷發票和銷售單位的明細小票,如果發票金額超過100元,需要通過學校提供的公務卡支付,報銷時需要提供公務卡的支付明細表。教師在網上購買書籍,網站可能沒有提供銷售時的明細小票,教師需要熟悉發卡銀行的網上銀行系統,以便打印公務卡的支付明細表,京東商城等電子商務網站規定100元以下要收取運費。考慮到這些細節,如何買書、如何報銷都需要教師認真準備,耗費較多精力。從學校的制度定看,主要是為了加強財務監督,保證資金支出按規則進行。但這些允許教師報銷的金額不高的業務成為教師的雞肋,不報銷可惜,如報銷,付出的綜合成本幾乎超過報銷的金額。如果結合區塊鏈的不可篡改等特性,銷售單位在發生銷售業務時直接把銷售信息登記在區塊鏈系統上,需要驗證這些經濟業務的真實性時,相關單位可以直接進入區塊鏈系統查看,減少了一些費用的報銷環節和提供的報銷資料,降低了報銷環節的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降低了審計成本。
應用區塊鏈技術后,企業不需要招聘專門審計人員來公司內部審核賬本,所有交易可以集中記錄儲存在內部區塊鏈,由于區塊鏈具有不可逆性和時間戳功能,會計事務所等外部審計人員和監管機構通過跟蹤這些區塊鏈可以實時監控公司賬本,將會明顯提升審計工作效率,有效降低審計人力成本。
3.實現事前預警,防患風險發生
通過應用信息技術等,可以把審計活動前移,實現事前預警,提前防止風險的發生。如在保險業務中的投保人風險管理業務, 在日常的保險經營中,保險公司和投保人的糾紛時有發生,原因可能是投保人提供虛假的個人信息騙保,或者投保人和保險公司雙方對免責條款的認定不一致等。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建立可信的投保人信息管理系統。隨著個人征信系統等權威信息系統的建設和使用,為驗證個人信息等提供了可信的數據源。如果能夠把這些數據存儲在區塊鏈上,將成為伴隨每一個人的數字身份,這上面的數據真實可信,無法篡改,實時同步,終身有效,將給投保人的風險管理帶來較大的益處。
4.實現事中監督,加強風險控制
傳統審計重點是事后檢查分析,如果能夠有效實現事中監督,就會加強風險控制。如果一個集團企業把成員單位的采購信息和銷售信息等加入區塊鏈系統,集團總部可以隨時監控集團企業的生產運營情況,通過O置一定的監控分析指標,隨時發現一些經營異常的行為,可以有效實現事中監督,降低事后審計面臨的問題風險。如保險公司的風險監督業務,如果保險公司將日常運營流程搬到區塊鏈上,并向監管機構開放一個記賬節點,監管機構就可以實時觀察到保險公司的全部業務動向,及時發現可能存在的業務風險和違規操作。
三、促進區塊鏈在審計中應用的策略
1.加強區塊鏈技術研究,促進區塊鏈技術成熟
區塊鏈技術已經在金融領域的比特幣中得到成功應用,但區塊鏈技術在普及應用前仍面臨較多挑戰。如區塊鏈在面對大量交易的承載和可擴展性問題。如支付寶、微信支付等金融服務業務,他們的交易量往往是海量的,區塊鏈是否能和市場的海量交易需求相結合是個關鍵。目前還無法證實區塊鏈能夠解決過多數據量的問題。要在區塊鏈開發企業、高校和研究所等機構間建立研發同盟,加大資金投入,加強區塊鏈技術的研發,促使區塊鏈技術能夠解決面臨的各類隱患、在技術上早日完善和成熟,解決大家擔心和關注的關鍵技術問題。
2.研究區塊鏈應用的監管問題
區塊鏈是一種分布式、去中心化技術解決方案,在此基礎上出現了比特幣等數字貨幣應用,但對數字貨幣體系如何監管還需要充分研究。在未來,如果整個社會上并存多種區塊鏈系統,比如說比特幣鏈,以太鏈、太一鏈等區塊鏈系統,如何實現對這些區塊鏈系統的有效監管是個需要重點研究的問題。在應用區塊鏈技術建立審計業務系統方面,要研究從區塊鏈提取審計數據的全面性、可靠性、保密性等問題,確保應用區塊鏈等新技術的審計系統能夠健康運行。
3.加強和區塊鏈技術相關的專利等知識產權的保護
從目前區塊鏈的基礎技術研究看,國外比國內領先明顯。國外一些機構積極把研究和實踐結果申請專利,如美國銀行一次性就申請了70多項區塊鏈專利。國內已經有區塊鏈研究機構和企業在申請區塊鏈方面的專利。未來需要加強和區塊鏈技術相關的專利保護,促進區塊鏈基層技術研究和應用。
4.加快熟悉區塊鏈和審計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培養
國內區塊鏈技術應用面臨的一個關鍵問題就是人才極度匱乏,一方面缺乏能夠對區塊鏈底層技術進行研發的人才,另一方面既了解區域鏈技術又了解產業知識的復合人才也很缺乏。要通過多種方式加強區塊鏈人才的培養,如高校聯合區塊鏈企業建立區塊鏈實驗室,針對一些審計方面的專業人才開設一些區塊鏈技術培訓班等。
5.建立審計區塊鏈應用生態系統
目前,中國的很多區塊鏈公司主要在國外區塊鏈系統基礎上進行二次開發,能夠獨立進行區塊鏈底層技術開發的公司較少。從區塊鏈的長遠應用角度,中國國內企業應從中國區塊鏈領域知識產權自主性發展的戰略高度,加強對區塊鏈基礎技術的研發,各企業間開放融合、共同發展。一項信息技術要能夠推廣應用,需要建立一個涉及產品設計、產品研發、產品應用、產品服務等的生態鏈系統。區塊鏈在審計應用方面,需要國內的區塊鏈創新企業合作共贏,逐步建立一個涉及審計區塊鏈技術研究、審計區塊鏈系統開發、審計區塊鏈系統實施服務等區塊鏈生態鏈系統,共同推動區塊鏈在審計業務上實現規模化應用,提升中國在國際區塊鏈技術創新競爭中的地位。
參考文獻:
區塊鏈的計算能力
無發鈔機構、去中心化、去信任化的電子現金系統的實現,依賴于每一個參與者自身,“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是區塊鏈的精髓。每一個人手上都有一個總賬,總賬上記錄著包括自己在內所有人的交易記錄,每個人都可以指著任意一筆記錄與其他人核對,保證大家賬本的統一一致,人、事、物、時完全相符且客觀真實,這就是共享賬本。比特幣的區塊鏈網絡會給勤奮記賬的人以激勵,在每一輪區塊建立的過程中只有他記的賬會被傳播給大家,并讓大家驗證。大家對他的辛勤勞動及記賬結果一致認可后,新的賬目就被添加到了共享賬本中去。獲得記賬權的人會被獎勵一些比特幣,于是,整個記賬驗證機制被稱為工作量證明。
這個體現記賬勤奮程度的標準被稱為算力,而算力正是區塊鏈安全的根基。由于每一個節點都需要通過不斷地計算來解出一個基于前一個區塊信息所產生的特解,而這個計算的過程還需要不斷打包驗證網絡中其他節點產生的交易數據,因此整個過程就像是為獲得比特幣獎勵而進行的驗證工作。這個過程被形象地稱為挖礦。工作量證明機制意味著區塊鏈的安全來源于現實世界人們共同的勞動投入。由于每一個特解都包含了前一個區塊的信息,而一個特解的產生及被網絡成功驗證就意味著新區塊的形成,每一個新區塊都疊在上一個區塊之上。于是,以前形成的區塊就像地表以下的巖層,越久遠的埋得越深,也越不可能被觸碰到或者被篡改。不可偽造、不可篡改正是區塊鏈建立信任機制、打造價值互聯網絡的基礎。
區塊鏈之沉浮
在2011年5月以前,參與到比特幣區塊鏈驗證當中的算力并不充裕,比特幣也并未獲得太多人的關注。但到2011年底,通過算力記賬獲得比特幣的挖礦行為逐漸普及。人們開始發掘出了專業的芯片FPGA用于輸出算力,能耗只有GPU挖礦的1/4,比特幣開始越來越緊密地與現實資源相聯通。從2012年到2013年,人們開始意識到利用ASIC硅晶芯片進行算力輸出可以大幅提升挖取比特幣的速度,并能比FPGA更為節能。于是,多家機構相繼開始研發ASIC比特幣挖礦芯片。從此,比特幣挖礦以及比特幣本身開始形成產業。
2013年至今,全網輸出算力從2.5T飆升至1400P(1P=1000T),是原來的約56萬倍。算力的規模越大、節點越分散,區塊鏈網絡就越安全,對權力與利益機構的防御能力就越強,對應的區塊鏈應用也就越有保障。2013年底,比特幣幣價超越1000美元,并于11月29日下午達到最高價格1242美元,超過了一盎司黃金1241.98美元的報價。從某種意義上說,此時此刻比特幣成為了真正的數字黃金。促使比特幣價瘋漲的推動力,除了挖礦芯片與設備研發的軍備競賽以外,最為直接的因素來自于比特幣交易所這些推動對比特幣進行直接投資的入口的激增。
隨著幣價的不斷攀升,大量的交易所也相繼出現。中國的OKCoin、美國的Coinbase便是其中最具影響力的交易所。更多的交易入口也吸引了更多投機者的涌入。2013年5月,中國的OKCoin比特幣交易所成立,3個月后即達到每月26億的交易量,同年12月更是創造了單天交易量40億的驚人數額,從而一舉成為了全球最大交易所。
然而,比特幣在支付領域的發展表現一般。2013年以來,相比于錢包之間的支付交易,通過交易所交易的比特幣倍數常年保持在10倍以上,即每11筆交易有起碼10筆源于對比特幣的買賣炒作,而非針對服務或商品支付。根據Coinmap的資料顯示,全球可用比特幣進行線下支付的實體店僅為7709家,在中國只有北上深、港澳臺和西安等地有約10家店鋪支持比特幣。另外,各國政策對比特幣貨幣屬性的限制,也導致了比特幣作為貨幣基本的支付功能未能真正普及。
區塊鏈之產業鏈
算力挖礦行業的出現不僅打通了區塊鏈與現實資源之間的通道,更幫助區塊鏈領域形成了第一條相對完整的產業鏈體系(圖1)。而這一條產業鏈也從單純的在比特幣挖礦與交易的過程中獲取財富,進化到了從區塊鏈產業生態中去創造財富。隨著區塊鏈生態的完善和進化速度的加快,這一產業創造財富的能力也在與日俱增。
1.芯片研發與區塊鏈計算機生產。比特幣區塊鏈安全基礎的算力芯片是整個產業鏈的源頭。芯片內部結構的研發設計由算力芯片的專業團隊完成,而硅晶芯片的實際生產則是外包給臺積電、三星、高通、因特爾等專業芯片代工廠進行生產,這個生產過程被稱為流片。嘉楠耘智(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投資)等芯片研發團隊也由于關注到了區塊鏈領域的機會,從而設計量產了多款針對區塊鏈領域的專用超算芯片。
在經歷了比特幣幣價的大起大落之后,當前市場上仍具競爭力的主要超算芯片團隊有中國的嘉楠耘智、比特大陸、海外的Bitfury(中國信貸 投資)和21 Inc.(高通投資)。技術與資本是決定區塊鏈計算機行業優勝劣汰的核心因素。運作良好的區塊鏈計算機研發與生產企業一般擁有良好的現金流,但每個行業都有寒冬期。礦企競爭目前已經逐漸進入寡頭階段,之后的競爭不僅考驗團隊的技術研發能力,同樣也考驗團隊的資本運作能力。
2.礦場。所謂礦場,就是將一臺封裝數十至數百顆芯片單體通電運行的小型區塊鏈計算機,進化為部署幾萬至幾十萬臺區塊鏈計算機的大型機房。為了降低能源消耗,原本僅在算力芯片的能耗比上下功夫的芯片公司,也開始對區塊鏈計算機散熱、電源傳輸、礦場機房布設等外延性要素進行節能提效設計。因此,在產業鏈前端的這三個環節上,仍由原本的芯片研發團隊所主導,各家在這個領域各有所長。嘉楠耘智團隊針對自己研發的芯片,提供了一套低成本高性能的環境自適應解決方案,通過對系統運作過程中熱耗散的控制,以及電源傳輸過程中電壓穩定性的智能調整,使ASIC硅晶片在集群礦場的復雜環境中實現最低能耗的最大算力輸出,同時保持較低的總體擁有成本。而Bitfury則開發了針對算力芯片的浸泡式水冷系統,在沸點非常低的情況下,把硬件浸泡在液體中。一旦加熱,液體就會蒸發把熱量帶走,然后凝結再進入池中,通過這個過程降低挖礦在冷卻過程中的能源消耗。
3.礦池。礦池是將來自各地的算力進行匯聚,從而提高算得新區塊的幾率。比特幣的算法規定了算力占據總網絡比率越高的節點,能算得新區塊的幾率越大。因此,算力輸出方則會選擇匯集在一起,共享一個主節點通道,并最終將共同產生的收益按照一定的分配方式提前分配到各個子算力輸出節點的賬戶中。
數據來源:區塊鏈公開數據
當前,從各大礦池所輸出的算力占比情況如圖2所示,其中國內礦池輸出占比高達62%,這其中占具最大份額的是比特大陸的蟻池。與其他廠商專注于芯片設計領域不同,比特大陸從很早就在比特幣全產業鏈進行了全面布局。從比特幣瀏覽器項目,到大規模自有算力部署,再到云算力服務,涵蓋了算力挖礦行業的大部分環節,而礦池正是這一布局的終點。比特大陸旗下的蟻池一家就占據了礦池份額的1/4,這意味著每一個區塊由蟻池算得的幾率是1/4。也因此,每個區塊所產生的比特幣獎勵被蟻池獲取的幾率也是1/4。得益于較高的礦池份額和大量的自有算力,比特大陸收獲了大量的比特幣收益。其余諸如BTCC、魚池等幾大國內礦池中的算力則有很大比例來源于嘉楠耘智所投入制造的區塊鏈超級計算芯片。
因此,從礦池數據上也體現出了Bitfury、比特大陸與嘉楠耘智在比特幣算力行業的先發優勢。
4.云算力。在這種情況下,中小礦工的盈利空間越來越小甚至為負。它們不僅要面臨單體區塊鏈計算機供不應求的狀況,還要面對區塊鏈計算機從發貨到安裝調試再到維護的整個復雜流程。而且,最大的成本還不止是這些,使用一般家庭、商業用電進行挖礦所消耗的高昂電費,以及產生的噪音和熱量,也成為普通比特幣愛好者參與算力輸出的障礙。算力通過大規模集成礦場以及礦池的集中,造成對比特幣區塊鏈安全的威脅。
綜合這樣的市場與技術需求,云算力服務應運而生。云算力平臺將礦場和礦池等基礎資源打通,為個體礦工更便捷地接入比特幣區塊鏈網絡提供條件。這不僅降低了礦工的準入門檻,并且由于購買云算力的用戶可以自主控制算力流向,這成為解決大規模集成化礦場和礦池匯聚而造成算力集中問題的一種策略。它的出現也因此使得比特幣區塊鏈離全民分布式共享的理想又近了一步。
5.交易所。算力芯片成為現實資源導向區塊鏈虛擬資源的入口,那么,交易所就成為這條產業鏈最終的出口。即將算力所獲取的比特幣收益,轉化為現實中可用的法幣,比特幣產業鏈的循環生態由此形成。實際上,整個產業的簡化邏輯似乎是:投入資金購買設備,通過設備運作獲取比特幣,并寄期望于比特幣的溢價能夠為整個產業鏈獲取利潤;將比特幣換成法幣之后,再次投入購買更好的設備。這樣的模式其實并未跳出2013-2014年比特幣大起大落時期區塊鏈計算機行業軍備競賽的怪圈。同時,硅晶芯片從110納米到55納米,從28納米再到16納米,其蝕刻密度的提升也逐漸開始受到單位面積產熱劇增、量子效應的影響,使芯片設計的門檻進一步提高。在這種大環境下,區塊鏈的產業鏈也進一步延伸出了更多價值。
算力與區塊鏈的未來
從2013-2016年,區塊鏈計算機從CPU時代進化到GPU時代,從FPGA時代進化到ASIC時代,再到當前的ASICs時代,ASIC芯片本身尺寸越來越小。在這個過程中,礦機專用芯片提供廠商從少到多,再到如今的寡頭壟斷,每一次芯片的進化都帶來一次行業的更新迭代。根據全網算力的歷史數據預測,4年以后也就是2020年,全網算力將接近20000P,是當前1600P算力的12倍多。
區塊鏈計算機加速的軍備競賽,使得以顛覆世界不公的財富規律為目標的比特幣開始重蹈覆轍,幾乎50%以上的比特幣集中在不足20%的人手中。而現實世界的大多數人并不真正了解比特幣。作為一種平衡,云算力解決方案的提出,使區塊鏈的網絡進化增加了一種離散的力量。它致力于讓更多的人體驗挖礦,讓更多人通過真正成為分布式礦工,方便地獲得第一份數字資產,來理解比特幣和區塊鏈,從而形成由外向內吸附的生態。持有區塊鏈數字資產的人越多、越分散,整個產業產生裂變的可能性就越大。新近上線的算力寶平臺,以真實算力對應、自由調度算力資源為切入點,得到了傳統IDC上市公司的有力支持,云算力平臺的建設有可能會成為新的戰略級入口。
1.加速大數據行業發展。由于區塊鏈算力的本質是讓芯片自動通過特定算法,進行大量運算來保障區塊鏈這一公開賬本的安全與穩定。而大數據分析則是通過多種數據挖掘的算法組合,將元數據進行輸入、篩選、重構、分類、關聯并最終輸出知識。因此,通過將算力芯片進行內置算法的重新設計、定制,能夠實現高效快速的大數據挖掘、分析功能。而伴隨著互聯網時代下數據量的激增,對數據分析的計算量要求也相應增加。對海量數據的處理需求,相應地提升了對分布式技術――云計算的需求。區塊鏈則能夠與大數據的云計算需求完美契合,以當前比特幣全網算力1400P為例,若對整個互聯網中存儲的所有數據進行一次哈希運算,僅需要不到1分鐘的時間。因此,區塊鏈算力芯片行業的發展實際上推動了大數據行業的進步。
2.未來區塊鏈計算機――從致富工具到智能機器。區塊鏈算力的軍備競賽,在刺激了芯片技術繁榮的同時也造成了挖礦難度的指數級增加,而期望通過簡單粗暴的挖幣賣幣來致富的投機者們,也在比特幣泡沫破裂后的冷靜中被逐步淘汰。因為幣價保值升值所真正需要的并非是短期的利益綁架,而是區塊鏈的真正安全,以及區塊鏈上進一步可被開發的應用價值,于是真正的區塊鏈研究者與創業者們開始將區塊鏈計算機推向了智能硬件的新生態。其中一種新的應用價值開發,就來自于高通所投資的21 Inc.。這家海外的創業公司將自己所研發的芯片及設備命名為“比特幣電腦”,而非“比特幣區塊鏈計算機”,因為他們更看重比特幣的“工業用途”。
21 Inc.聯合創始人兼CEO Balaji Srinivasan認為,機器網絡是繼萬維網和社交網絡之后的第三個網絡,在該網絡中,所有的連接實際上都是機器間直接的支付行為。21 Inc.以嵌入式挖礦為理念,著眼于未來物聯網的潛力,希望通過嵌入主流的消費電子設備在后臺挖礦,通過無限的數字貨幣流來從事微交易。21 Inc.計劃向市場推出嵌入式芯片,允許用戶使用智能手機和其他互聯網設備進行比特幣挖礦。
在2015年,現實中的人和設備在嵌入軟件、傳感器和網絡之后,實現了物物連接的狀態,即物聯網。而IBM認為,未來的每個設備都能進行自我管理,即設備自治。未來10年,物聯網設備的數量將大幅增加,將如此多的上網設備通過中心化的方式來管理是不現實的。IBM認為,區塊鏈技術正好能解決這個問題。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去中心化的分布式云網絡的物聯網,各個設備彼此相連,解決節點信任問題。同樣,中國的芯片設計研發廠商也已開始從模式識別入手,對支持人工智能技術的神經網絡算法的通用芯片進行研發。由于區塊鏈共識機制建立,實際上是基于算法的一種自動化組織架構,因此,將相似的算法邏輯應用在人工智能的交互上所實現的是人工智能的“社會規則”。未來整個物聯網世界的所有智能電子設備的內部,都有可能帶有一顆接入區塊鏈網絡的芯片。一旦實現了這種區塊鏈物聯網絡,那么人與機器、機器與機器智能之間進行交互就擁有了一種通用的語言。社會規則可編程、社會資源可自由連接,在這個基礎上,自助化的電子政務、智慧家居、智慧城市、車聯網、醫療物聯等各個行業都將產生具有顛覆性的商業新模式。
3.區塊鏈網絡生態。算力是區塊鏈網絡的底層架構,維護著區塊鏈網絡的安全和正常運行。目前的區塊鏈產品的架構,都是圍繞從算力基礎設施到數字貨幣網絡再到區塊鏈應用的由下至上的架構展開(圖3)。
區塊鏈的共識機制基于算力基礎設施的保障,解決了對等實體間信任的問題,區塊鏈也因此將可能重塑除貨幣和物聯網以外包括金融、法律、審計等眾多領域的業務模式。由于受制于比特幣區塊鏈當前區塊容量1MB的限制,以及平均10分鐘算出一個區塊的交易確認時間的限制,當前給予比特幣區塊鏈的應用仍然被限制在低頻、小容量的范圍內。然而,隨著比特幣核心協議的一次次更新迭代,最新的0.12.1協議實現了高頻交易的閃電支付接口,以及能夠解決區塊容量問題的側鏈兼容,并且進一步提升了比特幣區塊鏈的可編程智能合約屬性。這一切都為比特幣產業鏈在應用價值上的衍生翻開了全新的篇章。
區塊鏈的進化并不是在比特世界(虛擬世界)里孤立進行的,它與原子世界(現實世界)有著千絲萬縷的對應關系。區塊鏈網絡生態另外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就是建立兩個世界的映射關系。不論區塊鏈擁有哪些核心優勢,最終它要在原子世界里落地和執行,要進行實物的交割,要進行人與人之間真實的接觸,社會與國家的權力執行機構并不會消失。相反,在一個透明化的體系里,他們會更加高效率、民主、廉潔地參與。區塊鏈創業公司保全網在這種映射關系上做了一些積極探索,利用區塊鏈技術來實現存證、增信和鑒真的功能。在整個產業生態中,這實際上起到了一種管道的作用。有了這種管道,我們才能清晰地看到逐步遞進的發展路徑。目前,保全網已經在金融、保險、基金、財稅、教育等領域有了應用案例。
4.新型區塊鏈創新。越來越多的技術團隊及金融公司開始嘗試構建一個獨立于比特幣區塊鏈之外的新區塊鏈結構。比特幣區塊鏈由于其完全的分布式、公開化,是當前最為典型的公有鏈。公有鏈是指任何人都可以讀取公有區塊鏈的數據,任何人都可以在公有區塊鏈上發送交易,任何人都可以參與到共識過程――該過程決定什么區塊被加入到鏈上,以及現在的狀態是什么。另一種是聯盟鏈,它的共識過程是受預先選定的多個節點控制的。它可以讓每個人讀取區塊鏈數據,也可以讓選定的參與者讀取區塊鏈數據,這些區塊鏈可以被看作“半去中心化”的。最為保守或者說更接近中心化的結構是私有鏈。因為向私有鏈寫入數據的權限只被一個機構所擁有,或許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公眾會擁有讀取數據的權限,大多數時候則只有特定的人才擁有讀取數據的權限。
相比于比特幣的公有鏈,聯盟鏈與私有鏈更具優勢:(1)由一個聯盟或者公司運行的私有鏈可以很容易改變區塊鏈規則、回滾交易、修改余額等。(2)區塊鏈上的確認者的身份是已知的,所以不存在算力集中等導致的51%攻擊問題。(3)交易費用更低。這是因為交易只需要被幾個可信的、擁有非常強大的處理能力的專業節點確認,而不需要被數以萬計的、處理能力有限還偶爾不穩定的節點確認。現在,這一優勢很有效果,因為當前比特幣公有區塊鏈處理的一筆交易的費用將近1%,并且還有10分鐘的確認時間限制。(4)節點之間的連接更好,故障可以更快地被修復,所以,可以使用區塊時間更短的共識算法。(5)如果對讀取區塊鏈數據的權限作了限制,那么,就意味著私有鏈可以提供更好的隱私保證。當然,這些半去中心化聯盟鏈與中心化的私有鏈的優勢是建立在犧牲了公有鏈強健的安全性的基礎上而獲得的,并且由于共享、共擔機制的缺失也使得聯盟鏈、私有鏈的建設接入成本遠遠高于公有鏈。
[關鍵詞]區塊鏈;教育培訓;去中心化
1緒論
1.1研究背景
當前,我國的教育資源在大部分區域存在無法有效共享、分布不均衡、信息化成本太高、學員信息過于碎片化等問題。而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于2008年提出的區塊鏈擁有著去中心化、開放性、自治性、信息不可篡改、匿名性等優點。區塊鏈技術的這些優點,能在有效整合教育資源及學生信息的同時,完成跨國、跨平臺的優秀資源共享,從而使學生用更少的成本享受更優質的教育,使畢業生擁有更加公平的就業機會。在國際上,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早在2016年就已經成功地把學生學歷證書以及學生學習成績共享到其本校所研發的區塊鏈平臺,從而實現學生信息的公開透明;而美國計算機培養學校霍普頓學校在2017年將其學校的所有學生的學歷學位證書到了相關區塊鏈平臺上,供各種招聘企業進行查詢和驗證。而在我國,目前“區塊鏈+教育培訓”仍屬于市場空白,是需要較多人研發的“藍海市場”。
1.2研究目的及意義
區塊鏈因具備的多個技術特征:去中心化、高可信度和數據不可篡改等特性,被很多專家學者認為是人類發展史上繼信息化革命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目前,在全球的各個領域已經掀起了以區塊鏈為基礎的創新應用熱潮。而區塊鏈可以憑借其技術以及智能合約技術,結合大數據應用,打造一個有利于去中心化管理、減少資源信息化冗余、降低成本、便于教育產業與平臺緊密結合的區塊鏈平臺。“區塊鏈+教育培訓”有三大核心優勢。一是區塊鏈技術合理調整教育資源,讓學生以更少的成本獲得更高的教育。當前,許多地區因經濟等各方面比較落后,無法吸引有良好教育經驗、專業知識豐厚的老師,造成當地孩子無法接受更好的教育;同時,有很多有較好的教學想法的老師無法在中國的教育體制下進入正規學校,使他們的才華沒有很好的平臺去施展。如果將這些優秀的資源上傳到以區塊鏈為基礎的平臺上,通過區塊鏈技術將優秀的教育資源傳播到整個平臺,從而讓學生享受更好的教育資源。二是區塊鏈技術可以使畢業生擁有更加公平的就業機會,同時增大企業的利益。如今社會上造假學歷流通泛濫,不僅對企業、高校的招聘、招生帶來困擾,而且也是對人才的不公。區塊鏈以其獨特特征,有利于鑒別真正的人才,使企業、高校、人才利益最大化。三是區塊鏈技術有利于跨平臺以及跨國的資源共享。目前,我國教育水平欠佳,通過全球性技術區塊鏈可以更好地實現國內與國外優質資源共享,互利性地實現教育資源最優化。
1.3研究的創新點
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突破性和創新性,主要有以下幾個創新點:在研究內容上,本文創新性地將區塊鏈技術引入教育培訓方面進行研究。雖然已經有許多專家學者對區塊鏈技術進行了較多較為深刻的討論,但對區塊鏈技術應用于教育培訓方面,還是較為少見的。本文以區塊鏈為前提,對區塊鏈應用于教育培訓進行了可行性分析,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一領域的缺陷。在研究思路上,本文在一定程度上有較為深地突破。本文切實地進行了大量國內外文獻的研讀和討論,通過對比分析等方法,對各項研究成果進行了梳理和進一步地探討。
2理論基礎及文獻綜述
2.1區塊鏈的相關理論概念
2.1.1區塊鏈的含義
區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興應用模式。所謂共識機制是區塊鏈系統中實現不同節點之間建立信任、獲取權益的數學算法。
2.1.2區塊鏈的分類和應用
區塊鏈按照不同的應用領域可分為公有區塊鏈、聯合(行業)區塊鏈和私有區塊鏈三種。而目前,區塊鏈技術已經廣泛運用于各個領域行業,其中較有代表性的包括:教育培訓行業、藝術行業、法律行業、開發行業、房地產行業、物聯網、保險行業、金融行業等。
2.2區塊鏈的特征
一是去中心化。基于區塊鏈使用分布式核算和儲存,因此區塊鏈任意節點的權利和義務都是均等的,系統中的任何數據塊都由整個系統中具有維護功能的節點共同維護。二是信息不可篡改。任何信息只要經過驗證并添加至區塊鏈,就會永久性地儲存起來,因此區塊鏈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穩定性。三是匿名性。交易對方不需要公開身份就可進行相應的交易。四是開放性。區塊鏈中的數據對所有人都開放,整個系統信息高度透明。五是自治性。區塊鏈采用協商一致的規范和協議,使得整個系統中的節點不需要人為參與就可在安全的交易環境中進行交易。
2.3國內外相關專家研究成果綜述
2.3.1國外專家學者研究成果
EricF.JeffR.(2018)批評了過去幾十年中學校領域的數字平臺存在的問題,如有效性、責任的擔當、獲得的知識的起源等方面的問題。同時介紹了區塊鏈的發展背景、特點,并詳細闡述了區塊鏈技術應用于衛生專業教育的可行性。作者認為采用區塊鏈技術的機構將能夠為沒有中間人的醫療保健專業人員提供認證和資格認證,同時認為區塊鏈有可能顯著改變衛生專業教育的未來,從根本上改變患者、專業人士、教育工作者和學習者圍繞安全、有效和負責人的信息進行互動的方式。MerijaJ.JanisK.(2018)通過對區塊鏈特征的介紹,分析了區塊鏈應用于教育行業的可行性。作者認為區塊鏈教育技術為學習者創建了評估和管理工具,這個技術創建了一個記錄、存儲和管理憑證的基礎設施,并為學習者提供了他們可以控制的可持續成就記錄,并且它還可以通過降低行政成本和官僚作風使大學受益。同時介紹了區塊鏈在教育行業目前的發展狀況:大多數歐盟國家正在試驗教育區塊鏈。
2.3.2國內專家學者研究成果
許濤(2017)介紹了區塊鏈的特征及優點,并了解了區塊鏈應用于各個行業的可行性。作者發現“區塊鏈+教育”正不斷發展,同時從三個角度:區塊鏈技術教學、區塊鏈技術校園傳播和區塊鏈技術教學平臺建設詳細地了解了“區塊鏈+教育”在歐美國家的發展情況。最后進行了對“區塊鏈+教育”在發展中國家及不發達國家的應用進行了展望。李青,張鑫(2017)介紹了以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的區塊鏈,指明了區塊倆在教育領域有很大的潛力。作者基于文獻研究和案例分析的方法介紹了區塊鏈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情況,其次,探討了“區塊鏈+教育”的主要應用模式,最后,提出了“區塊鏈+教育”技術的優點和潛在問題。
2.3.3國內外專家理論研究對比分析
自“區塊鏈+教育”提出后到至今已經經歷了一個高速成長和快速發展的過程,國內外專家學者也越來越關注這一領域,都進行了大量的相關研究。其研究成果主要關注于區塊鏈技術所能為教育事業帶來的變革。國外相關研究的關注點主要在“區塊鏈+教育”如何更為合理地應用以及出現問題的相關解決方法,而國內研究主要的關注點在于“區塊鏈+教育”的可行性分析以及對這種技術的美好期待與展望。本文在先前相關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上,一方面通過可行性分析研究驗證區塊鏈在教育行業的應用及其前景,彌補之前研究在這一方面的空白,另一方面對技術層面的特征、方式及優缺點進行詳細地介紹,為教育機構、監督部門和投資者停工“區塊鏈+教育”具體應用和技術可行性的理論依據。
3區塊鏈技術應用于教育行業的可行性研究
3.1我國教育行業發展現狀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已逐漸轉變成為了移動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更新了工作、學習等的方式。教與學可以不受時間、空間和地點的限制。資本市場的快速涌入,使我國在線教育自2001年以來蓬勃發展。截至2017年末,中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達1.44億,手機在線教育用戶規模1.2億,且白皮書預測,未來互聯網教育用戶規模將保持5%左右的快速增長率,而在線教育市場將以超過20%的增速發展。然在線教育行業在快速發展下,很多問題也隨之凸顯,如網絡授課老師良莠不齊。目前,隨著高學歷高成績被看得越發重要,在社會上出現了多個學歷造假現象。因此,人們越來越迫切地需要一套更透明更完善的在線教育系統,中國“區塊鏈+教育”行業發展任重而道遠。
3.1.1政治分析(P)
目前,區塊鏈迅猛發展,多個國家已經出臺相關政策對區塊鏈進行規范。而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順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也出臺了相關政策對區塊鏈進行較為規范的管理。2016年10月,工信部頒發的《中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白皮書》指出了“區塊鏈系統的透明化、數據不可篡改等特征,完全適用于學生征信管理、升學就業、學術、資質證明、產學合作等方面,對教育培訓的健康發展有重要的價值。”2018年,上海教委的工作要點通報中,提出了“推進基于人工智能和區塊鏈技術的教育示范應用。”中國目前擁有發展區塊鏈的良好政治環境,因此區塊鏈在中國的發展是較為可觀的。
3.1.2經濟分析(E)
當下,我國經濟在政府調控下運行在合理區間,已基本實現全面小康社會。我國目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需要更多的優秀資源來滿足自己的美好生活需要。而“區塊鏈+教育”更能有效地滿足經濟發展過后人們所需要更多資源的問題。
3.1.3社會分析(S)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中國互聯的普及率逐漸提高,人均受教育程度逐漸提高,人們有更多的機會接納更多的知識,同時也逐漸提高了對新知識的接納度與認可度。而區塊鏈作為一種帶有大量優點的新技術,在有利于各行業健康發展的情況下,會被多數人士接受。但區塊鏈技術在當今社會認可度、接受度還比較低,因此仍需要進一步的提升。
3.1.4技術分析(T)
目前,互聯網的普及率逐漸提高,并處于較高水平:截至2018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02億,互聯網普及率為57.7%。我國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升級,人們有更多的機會接觸互聯網,這為區塊鏈技術在大眾之間普遍應用提供了有利條件。隨著互聯網的逐漸發展,我國互聯網技術水平也不斷提高:截至2018年6月,我國IPv6地址數量為23555塊/32,半年增長0.53%。我國互聯網運營商已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在網絡層面支持IPv6的能力,未來互聯網市場會在用戶需求增多的條件下實現大幅度的增長。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基本完善為區塊鏈應用的發展提供了較為有利的環境。
3.2區塊鏈應用可行性之行業競爭分析(SWOT)
3.2.1優勢(S)
一是高度公開、透明性。區塊鏈系統中,除各節點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區塊鏈的任何信息對所有人公開,因此,整個系統處于信息高度透明的狀態。因為區塊鏈的這一特點,可以大大減少對教師通過教師平臺的作品的剽竊、盜版等行為;同時,可以從根本上保護知識產權。二是去中心化。區塊鏈是一個分布式賬本,可以通過將各個節點連接起來形成區塊鏈網絡。基于區塊鏈的這一優勢,可以將區塊鏈與大數據系統相結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教育鏈,使教育資源及有效信息更加有效地共享。
3.2.2劣勢(W)
目前,區塊鏈在我國發展還很不成熟。區塊鏈技術在教育行業的應用程度、社會認可度、接受度還比較低,且相關專業人士對于區塊鏈技術的研究還暫時停留在淺層的理論分析。因此,區塊鏈在教育行業還處于市場空白狀態,將區塊鏈引入其中,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與金錢,這對發展程度相對比較低下的教育行業來說,是非常困難的。
3.2.3機會(O)
“區塊鏈+教育”在我國目前還少有相關人員涉足,因此從一定角度分析,“區塊鏈+教育”仍屬于藍海市場。它的許多潛在價值還屬于埋藏階段,如果相關教育企業把握住機會,就能獲得巨大的成功與收益。
3.2.4威脅(T)
鑒于區塊鏈應用于教育行業的巨大優勢,可能會吸引眾多國內企業。把握住機會的企業會獲得大量名氣與收益,這可能會使后來進入的企業一直處于劣勢。
4區塊鏈技術在教育培訓方面的應用前景
4.1區塊鏈技術在學生教育認證方面的應用
4.1.1教育認證方面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教育認證在如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對未來的就業、生活等方面產生較為深遠的影響。根據如今的情況顯示,目前社會上造假學歷泛濫,這對企業和高校的招聘與招生產生了很大的困擾,同時也是對人才的不公平。以如今現有的技術對教育水平進行認證,需要大量的時間與金錢,這對企業和高校來說成本太高。
4.1.2區塊鏈下的應用前景
通過將區塊鏈技術作為學生教育認證的基礎技術平臺,學校可以將學生的各類證書以及學校對學生的相關評定信息至區塊鏈平臺。這種應用,不僅可以降低企業及高校在鑒別人才時產生的相關成本還可以減小造假行為,提高就業市場的公平化。目前,印度已經有了Zebi的EduChain,他們的目的是利用區塊鏈技術來幫助教育機構更加有效合理地管理學生的相關信息。
4.2區塊鏈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應用
4.2.1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還存在著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行為。據相關情況來看,對高校的學術和創造性成果剽竊、搶占等現象時有發生,這嚴重打擊了相關學術研究者的創新動力和積極性。
4.2.2區塊鏈下的應用前景
區塊鏈擁有大量的相關優勢。通過區塊鏈的不可竄改的特點,可以將大量的論文和創新作品等技術成果上傳到區塊鏈平臺,從而使系統生成不可篡改且永久有效的記錄。通過區塊鏈高度透明的特點,在利益受到侵害時,可以及時取證,從而保護知識產權。
5結論及政策建議
5.1本文的結論
通過對國內外相關專家學者相關成果的研究,發現集中關注點都在如今教育培訓行業存在的一些問題及“區塊鏈+教育”能改善這些問題的原因,同時都對將區塊鏈應用于教育行業產生的效益問題進行了探討。但國外學者主要關注與區塊鏈在各行業的應用以及如何彌補“區塊鏈+教育”在應用時所產生的一些問題,而國內學者的研究點主要在“區塊鏈+教育”的合理設想及美好展望。由此可以得出,“區塊鏈+教育”在國內還屬于藍海市場,將區塊鏈技術創新性地應用于教育培訓行業,可以使教育培訓行業獲得更大的提升。本文通過運用宏觀經濟分析、行業競爭分析等多個方法對區塊鏈應用于教育行業的可行性進行了分析,得出了如下幾個結論:區塊鏈在教育培訓行業的前景較好,具有多個優勢;區塊鏈可以降低教育認證的難度;區塊鏈可以更加有效地保護知識產權;區塊鏈可以適當降低教育培訓的成本。
5.2政策建議
5.2.1對于政府機構
區塊鏈技術在教育培訓行業被廣泛應用后,可以大大提高我國的教育程度和教育水平,同時可以增大我國對人才和資源的利用率。這正符合我國科教興國的基本國策,科教興國戰略的前進,會對綜合國力、社會結構、人民生活和現代化進程產生巨大影響。
1 區塊鏈的產生及其運行機制
區塊鏈起源于比特幣。2008年11月1日,中本聰發表了《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一文,比特幣由此誕生。2009年1月3日第一個序號為0的比特幣區塊誕生,6天之后序號為1的區塊也隨之出現,與序號為0的創世區塊相連接形成了鏈式結構,區塊鏈正式誕生。
從本質上看,區塊鏈技術是一種不依賴第三方、通過自身分布式節點進行網絡數據的存儲、驗證、傳遞和交流的一種技術方案。簡單來說,區塊鏈等同于一個大型數據庫,將其視為一本賬本,在一段時間內找到記賬最好最快的人,由其進行記賬,之后將賬本信息發給系統內所有人,所有人維護同一個賬本,也就是一種典型的分布式共享的記賬方法。
2 金融行業區塊鏈技術應用的可行性分析
2.1 去中心化
在傳統交易中,我們往往通過第三方中介作為信任中心實現交易,比如消費者和商家的交易依賴于銀行支付。區塊鏈技術認為第三方信任中心的存在不僅使得交易雙方缺乏信任,泄露交易雙方信息,而且增加了交易費用,因而采用了點對點的直接交易方式。在這種模式之下,共識和互相信任會在交易雙方進行數據交換時自動達成,不僅可以確保信息安全,與此同時有效地提高了效率并且降低交易成本。
2.2 匿名化
由于采用計算機算法實現了去信任的點對點直接交易模式,各個節點之間沒有必要公開自己的身份,交易雙方傳遞信息都是通過公共地址來實現,盡管區塊鏈上的全部數據都是公開透明的,由所有人共享,但數據并沒有具體綁定到每個個體,從而有效地實現了匿名性,極大的保護了個人的隱私。
2.3 信息安全性
區塊鏈技術下系統內部全部交易記錄都自動儲存在相應的數據區塊當中,配合時間戳的技術,即每個區塊上的記錄都有發生時間和順序,可以對每筆交易記錄進行追蹤查詢,如果個人想要篡改,必須取得51%及以上的人認可才行,這在數據和用戶量極大的現實條件下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因而可以有效解決交易后的紛爭等問題。
2.4 開放性
區塊鏈的數據系統對所有人是開放的,除了每個交易方的私有信息是被加密處理之外,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公共的接口查詢尋找區塊鏈數據,所以整個系統信息透明度極高,交易方獲取信息更加便捷。
3 區塊鏈技術在金融業的主要應用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使得全世界范圍內傳統金融的業務模式發生了改變,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對于社會金融體系的發展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由其當前直銷銀行、互聯網券商等的發展重點在于經營模式的改變,而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則會使得金融業更接近其本質――信用。
3.1 數字貨幣
目前,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是區塊鏈技術最為廣泛,也是最為成功的應用。在比特幣的基礎上,衍生了萊特幣、狗狗幣、瑞波幣等一系列競爭幣。世界上曾經先后出現數千種的數字貨幣,目前還存在的大概有七百多種。
數字化的貨幣憑借去中心化和交易相對頻繁的特點,具有相對較高的交易流通價值并且能夠維持相對穩定,全球區塊鏈信用體系今后一旦形成,數字貨幣會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傳統的國際貨幣支付結算系統中,美元占據著絕對優勢地位,人民幣沒有足夠的力量去和美元直接進行競爭,但之后人民幣也許可以借助數字貨幣的發展實現國際化。在之前召開的中央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討會上,央行也明確了發行數字貨幣的戰略目標,研究其多場景應用。
3.2 支付、轉賬與清算
當前發展條件下,商業貿易的支付與清算全都依賴于傳統的銀行體系,這種方式進行的轉賬清算要經過開戶行、對手行、清算組織、境外銀行等多個組織參與以及十分繁冗復雜的流程,花費時間長而且使用成本高。相比之下,區塊鏈技術在交易雙方之間創造直接的付款流程從而避開繁雜的流程,能夠為用戶提供跨境支付以及任意幣種的實時支付結算,低價而且迅速,無需任何手續費。
在跨境支付領域,Ripple支付體系已經開始實驗性應用,作為世界上第一家國際網絡支付公司,其利用通用的全球基礎架構連接孤立的網絡,為不同的成員銀行提供軟件接入Ripple網絡,以分布式賬本的方式做到實時結算,同時,銀行的交易支付信息通過加密算法進行隱藏,只有銀行自身的系統可以進行追蹤查詢,確保了交易的安全性和私密性,提高了金融的結算效率。
3.3 金融基礎設施
區塊鏈技術獨特的去中心化的方式能夠使得傳統的中心化為特征的金融基礎設施產生較大的改變。首先,股票、債券、衍生品等資產傳統方式下需要在相應的信任機構進行登記、保管,區塊鏈技術可以以全新的分布式賬戶對數據進行記錄、保存、管理,使其無法篡改并增強市場信息的透明度和可靠性;其次,智能合約功能的發展使得貨幣可編程化,支付可以在特定條件下執行。比如,央行發行一種特定的數字貨幣,制定某種政策,只有達到條件才可以以該種數字貨幣支付。
3.4 銀行征信管理
目前,商業銀行對所有信用主體包括企業和個人在進行信貸業務的開展時,最基礎的考量都是借款主體本身的金融信用。商業銀行會把每個主體的信用信息全部上傳到中央銀行的征信系統,在需要的時候,先取得客戶的授權然后再從征信中心下載參考。在這種情況下無法避免的出現信息不完整、使用成本高以及數據不準確的問題。然而在區塊鏈技術下,可以依靠相關算法自動進行信用信息的記錄,然后存儲在區塊鏈系統的所有計算機上,進而客戶在申請貸款時,商業銀行可以在獲得客戶準許的情況下直接調取相應區塊鏈上的信息完成征信工作。
4 區塊鏈技術應用的主要困難
從目前實踐的進展來看,區塊鏈技術在金融業的應用大多處于測試與構想階段,距離在社會的廣泛應用還面臨著很多挑戰。
4.1 技術問題
目前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仍然處于初步階段,其廣泛應用仍然面臨許多技術問題:
①沒有成熟可用的直觀產品。區塊鏈應用尚處于開發狀態,相比之下,互聯網有瀏覽器和各種客戶端實現信息的瀏覽、傳遞、應用。
②靈活性較差。區塊鏈的信息在寫入之后將無法更改,會使得交易不可以回退。
③區塊鏈的容量問題。區塊鏈的信息是一個不斷積累增加的過程,下一個區塊信息會大于前一個區塊,長此以往,伴隨著區塊的信息量不斷增大,對存儲空間的占用量也在不斷增加,從而帶來的信息驗證、存儲、容量問題有待解決。
④安全問題突出,難以保證其安全性。區塊鏈網絡的安全性是建立在有大量的可信的節點之上,確保可信節點不被攻擊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挑戰,與此同時也要確保用戶的私鑰的安全性,防止黑客攻擊竊取信息。此外,還有交易時間延遲過長、確認流程等諸多問題。
4.2 監管問題
金融領域對監管的要求是十分嚴格的,由其對于金融科技的前沿技術。區塊鏈技術特有的去中心化以及自我管理和集體維護的方式改變了傳統的交易模式,對政府部門的管理起到一定的沖擊,也影響到法律制度的安排。此外,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尚且處于初步階段,缺少完善的體系,即使對于十分成熟的比特幣,不同的國家也有不同的態度,大多數國家仍然保持謹慎觀望的態度。以上問題使得在區塊鏈發展的各項經濟活動過程中可能缺乏相應的必要的規范和制約,增大市場主體所面臨的風險。
4.3 競爭壓力
人類社會的發展是不可估量的,雖然目前區塊鏈技術受到青睞,但如果出現更加高效合理的技術,人們會立刻選擇另外的技術。比如,區塊鏈技術在信息傳遞上具有極高的安全性,只有個人才能通過私鑰打開信息,而量子通信技術通過量子糾纏效應同樣可以達到安全保障,并且量子技術也有了長久的發展。所以說,區塊鏈技術也面臨著來自競爭性技術的壓力。
5 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措施
5.1 關注技術發展動向,加強對技術的研究
區塊鏈技術仍然處于初步發展階段,未來技術的發展如何需要不斷研究探索。
為此,首先,國外技術的發展更快,我們應該密切關注國外銀行和機構對于區塊鏈的研究進展,尤其是在區塊鏈所面臨的瓶頸上的突破,不斷進行應用評估,加強對外合作和交流,同時,積極參與區塊鏈發展的國際標準和國際規則的制定,共同研究制定行業標準,取得主動權和話語權;
其次,充分利用國家創新驅動戰略的政策支持,推進產學研相結合,以專業的研究團隊確立研究方向,通過對不同應用場景的不斷測試分析,模擬建立若干區塊鏈,探索全新技術標準;
再次,加大對民間區塊鏈研究的政策支持,鼓勵參與,建立區塊鏈項目投資基金。
5.2 完善對技術的監管體系
國家監管機構對于區塊鏈發展的態度以及規范力度對行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首先,區塊鏈的發展要求與我國傳統的金融監管思路有一定的矛盾,務必要加強與監管部門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在符合監管部門需要的同時努力獲得認可與支持,同時,也可以利用區塊鏈技術的思路對監管手段和方式進行補充發展;
其次,成立專項研究小組,加強在區塊鏈技術領域的立法研究,加強對新技術法律法規的國際交流,出臺行業規范和標準,從而限制市場上的投資活動,保障參與主體的利益,降低金融創新的風險;
再次,明確新的監管體制的改革方向,可以適當借鑒混業監管模式,從區塊鏈技術行業做起,由分業監管向混業監管逐步過渡。
據新浪科技,IBM今日(10月16日)了全球跨境支付區塊鏈網絡。“這標志著企業區塊鏈進化到了新的階段”,該公司全球區塊鏈市場開發副總裁杰西-倫德(Jesse Lund)指出,“這是一種范式轉變。數字貨幣和比特幣這樣的網絡蘊含的前景已經滲透到企業層面,而且開始成熟”。目前,涉及不同貨幣的跨境支付需要幾天或幾周才能完成,而且需要許多中間人配合。相比而言,這種使用區塊鏈技術的新網絡可以通過一個網絡實時完成清算和結算。
上市公司中,易見股份(600093)2016年開始與IBM開展合作,探索研究區塊鏈技術在供應鏈管理服務領域的運用;飛天誠信(300386)在區塊鏈技術上有一定的技術儲備和研究。
中國智造:據媒體報道,正在北京舉行的“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獲得廣泛關注,其中“中國制造示范區”成為展覽最大亮點之一,“中國天眼”FAST望遠鏡、“復興號”高鐵等中國智造成為中外媒體關注焦點。建議關注:機器人、勁勝智能(300083)
石墨烯膜:據媒體報道,繼石墨烯之父、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團隊探索控制氧化石墨烯薄膜的孔徑大小淡化海水后,日前中國科學家在該領域也獲得新突破。國際頂級期刊《Nature》近日在線刊登了研究論文“通過陽離子控制氧化石墨烯薄膜層間距實現離子篩分”。該研究提出并實現了通過水合離子精確控制石墨烯膜,展示出優異的離子篩分和海水淡化性能。建議關注:久吾高科(300631)、中航三鑫(002163)
OLED屏:近日,全球領先的以太網交換核心芯片和白牌解決方案供應商盛科網絡正式面向企業級安全和融合應用的第五代核心芯片DUET2(CTC7148)。該芯片支持高達640Gbps的交換帶寬,完成了盛科在萬兆芯片上的戰略布局。新芯片主打面向企業級應用的三大融合:即“速率融合”,“應用融合”及“安全融合”,同時延續并增強了其高性價比和低功耗的優勢。建議關注:丹邦科技(002618)、濮陽惠成(300481)、精測電子(300567)
【區塊鏈概念】
中元股份:市場對公司涉及區塊鏈概念較為關注 停牌
游久游戲:公司主營與區塊鏈業務無關 復牌
恒銀金融:公司無任何區塊鏈相關技術產品 復牌
卓翼科技:區塊鏈業務實現的銷售占比很小
中青寶:公司在區塊鏈領域尚未形成相關產品
東華軟件:區塊鏈技術投入約6000萬元 尚未產生業務收入
【熱點公告】
華森制藥:股票復牌
空港股份:公司授權開發的土地并不涉及土地流轉
森特股份:收到上交所問詢函 明日停牌
寧波韻升:收到上海證券交易所高送轉事項問詢函暨公司 股票停牌
【定增并購】
悅心健康:并購重組事宜有條件通過 明起復牌
渤海金控:控股股東海航資本正籌劃涉及公司的重大事項
云鋁股份:云南國資委籌劃重大事項 或導致公司實控人變化
步森股份:控股股東暫緩并購計劃 確保質押股份不存在平倉風險
新勁剛:終止重大資產重組 明起復牌
【高送轉】
寧波韻升:年報擬10轉8派3元
維宏股份:擬10轉6派2.4元
【增減持】
陜西煤業:舉牌隆基股份 持股比例達5%
康得新:控股股東擬斥資逾10億元增持
大禹節水:控股股東擬斥資不超5000萬元增持
金鷹股份:控股股東擬增持100萬股-720萬股
華西股份:獲董事長、高管合計增持63萬股
銀河生物:控股股東承諾未來一年不減持
愛司凱:容仕凱提前終止減持計劃
【重大事項】
中國化學:控股股東改制及更名
達華智能:籌劃重大對外投資事項 明起停牌
東華軟件:繼續做好區塊鏈底層技術研發 但后續發展仍存不確定性
萬里馬:重大合同履行完畢 對業績影響積極
中國太保:2017年保費收入2791億元
萬達電影:7.14億股限售股22日解禁 占總股本60%
開山股份:與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浙江分公司戰略合作
宋城演藝:就打造西塘.中國演藝小鎮項目簽訂合作協議
中工國際:截至2017年末海外業務在手合同余額85.15億美元
中南建設:聯合中標10億元PPP項目
與分布式賬本技術(如Hyperledger Fabric或R3 Corda)相比,以太坊區塊鏈保持了相似性但也有差異。在對區塊鏈和分布式賬本技術平臺及其帶給企業的價值進行合理評估時,對其核心功能和特性進行系統梳理是很有必要的。 由于區塊鏈源于密碼學和數據配置原則,某些功能在協同數據庫系統中已經得到了很好的應用,而其他一些功能只有在真正的區塊鏈技術中才能實現。
在本文中,我們將評估面向企業平臺(包括Ethereum,Hyperledger Fabric和R3 Corda)的基礎業務功能,包括軟件如何獲取其影響以及整個系統是如何整體優化的,無論它是通過傳統的分布式系統還是通過區塊鏈系統。
特別是,我們將重點關注三個關鍵功能:
數據協調 – 系統中的信息和信任是如何更好地在利益相關者之間分發和分配;
加密經濟內部激勵層 – 系統機制如何構建,以便不同的利益相關者和用戶基于經濟激勵來確保系統的有效運行,例如博弈論和機制設計;
數字資產整合 – 系統如何融入數字商品經濟,也就是所謂的代幣經濟學。
區塊鏈的主要目標:企業想通過這項技術實現什么目標?
像Ethereum這樣的區塊鏈與其他分布式帳本技術類似,有著相似的目標。然而想知道企業希望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什么樣的目標很難,就像20世紀90年代的互聯網剛剛誕生時一樣,當時企業也不知道如何使用這種強大的工具。與現在的情況類似,目前我們都知道區塊鏈技術能夠實現很多功能,但如何將這些功能架構到商業業務邏輯上還需要進一步了解和評估其底層功能。
有三個主要的評估維度:數據的處理和協調,可信及不可變的記錄以及資產的數字化。
這三大維度足以涵蓋區塊鏈的主要用途,同時允許將這些功能進一步外推到其他商業業務場景中。通過這三個方面的討論,可以揭示實體企業使用該技術的背后邏輯。
有效處理及協調信息
如果以改進分布式系統設計或數據庫協調性作為唯一目的,那么區塊鏈不一定是必需的。在傳統的宣傳上,區塊鏈是基于技術促進平臺中數據傳輸,達到更好的數據協調和分布式共識機制。
雖然有用,但這些所需功能特性的重要部分也可通過更好協調中央數據庫或分布式系統設計進行優化。在評估當中,有必要確定平臺和協議試圖優化現有數據協調功能與實施新的區塊鏈功能程度。區塊鏈不僅只適用于更高級的數據協調。
產品和交易記錄的不可變/可信記錄
關于為什么我們需要區塊鏈的原始論文圍繞著“數字化信任”的概念展開。如ConsenSys的Andrew Keys所說“互聯網導致信息數字化,而區塊鏈導致信任和協議的數字化。”
這個論點體現了區塊鏈希望實現的精神,同時為我們的社會及商業提供了另一條路。額外的變量將是價值的數字化。當信任價值被錨定到系統時,某些聯盟結構和激勵機制將影響和激勵系統內的正確行為,從而形成強大的平臺。
在設計一個系統時,不可更改(不變性)常常被用作信任的同義詞,即因為系統是不可變的,所以人們相信系統不變性機制能確保做壞事會受到懲罰。在我們的平臺協議評估中,重要的是要評估可信系統實施背后的機制,以確保商業模式機制(通過密碼經濟學進一步探索)會對平臺用戶有益。
資產數字化
商品和資產的數字化被視為大多數區塊鏈或分布式賬本技術的主要目標。如果企業正在嘗試資產數字化,分布式賬本的數據庫協調能夠提供一些功能,但更應該考慮這些數字產品的可用性。
由于數據庫協調實質上是集中運行或通過傳統軟件模式分布在一個或多個交易小組之間,因此數字化水平可能會受限于數字化平臺提供的自由度。
雖然數字化商品的概念聽起來像一個簡單的過程,但圍繞房地產,甚至人類注意力及電力等商品如何數字化在經濟激勵動力和經濟推理的不同方面,我們要重新考慮,哪個平臺負責數字化,哪個供應商平臺在哪種情況下出現“供應商鎖定”程度以及對哪個管理平臺的依賴。
記錄和注冊管理機構(如權證系統和供應鏈)也可以通過分布式賬本系統實現,但如果依賴封閉的專有系統,數字資產與經濟激勵層的互動水平相當有限,并且在擴散到數字生態系統或市場時會嚴重受阻。利用開放市場提供的自由市場系統對于在不斷發展的數字生態系統中起促進作用。
評估數據協調特性
數據庫協調:特征
當深入分析了這些平臺的功能特性時,如不可變性,安全性,可擴展性,可管理性和性能,但通過了解構建體系結構的基礎,可以了解更多內容。
在分布式系統中進行數據協調,已經有許多工具了。其中重要的例子就是Hadoop 及其生態系統集成的Spark,Hive和Zookeeper等工具。對這些產品的依賴顯示了分布式系統工具和協議的大量集成。
進一步的相似性可以在協議中顯示出來,例如Tendermint,BPFT共識引擎被設計為具有與Apache Zookeeper等工具類似的功能。在內部,也有研究沿著事件排序數據庫的方向發展,可以從協調的數據共享系統中復制所需的多種功能。
通過評估Apache Kafka及數據流服務如何在企業環境中實現高水平吞吐量,我們可以根據對這些數據庫協調和優化的不同級別的依賴關系區分區塊鏈和分布式分類賬之間的功能差異。
包括Plasma在內的以太坊實現正在利用像MapReduce這樣的工具來增強UTXO和基于賬戶的模型之上的某些映射功能,同時也將組件減少到Merkle證明中,盡管協議的基礎層依然依賴以太坊區塊鏈。通過了解這些細節,可以進一步了解如何最好地評估這些軟件平臺的技術特性。
數據協調:平臺比較
(1)IBM Fabric
通過深入了解Fabric體系結構,該平臺創建了一個復雜的開發環境,專注于軟件體系結構的詳細配置實現出色的吞吐量,從而在分布式節點環境中實現最佳性能。客戶端和分布式背書節點網絡之間的鏈碼的移動,以及滿足認可政策的交易機制和收據傳輸在封閉系統中是有效的。
而在專用信道內傳播交易的Gossip 協議允許協調大型數據集。雖然基礎設施強大且有能力,但在思考如何設計架構以允許多邊協調結構的過程中,要考慮最終可能存在一個難以管理的網絡涉及的因素。
圖2:Hyperledger Fabric架構
該圖展示了Fabric的一些架構配置以及組件如何組織到為高級信息處理和最大交易吞吐量而設計的系統中。
主要思想是渠道提供了在平臺內移動交易的機會。在查看體系結構時,OSN(ordering service nodes)的功能用于記錄Apache Kafka交易排序的功能。在數據流生態系統中,Kafka是一個功能強大的工具,具有將各種交易排序附加到單獨的Kafka集群并最終分區的功能。
這種設置中,數據能夠分布在集群中以形成分布式存儲平臺,該分布式存儲平臺可以記錄數據結構,影射在區塊上或有時記錄在“狀態”的結構定義內被稱為“塊”或Blob的數據結構,價值儲存配置。在此軟件框架中承認的是,該生態系統中的所有參與者和數據結構都是本地的,因為它們主要與該軟件生態系統中的其他用戶一起工作。
圖3:Apache Kafka
盡管應該認識到哈希的配置并不遵循與來自比特幣或以太坊的區塊鏈系統相關聯的原始架構設計,但實際上Fabric采用了分布式帳本的子結構來部署某些哈希鏈接的數據存儲。
雖然數據blob被批量處理并經歷交付事件以最終創建交易的散列鏈接,但必須了解,此過程不一定會將數據轉換為系統狀態的修改。相反,這些塊的配置方式是將信息存儲在具有不同散列實例的數據庫類型結構中。
在Fabric生態系統中,交付事件稱為塊,而鏈代碼通過部署事件最終將數據保護在排序服務結構的鏈接部分中。該系統的數據結構和模塊的配置能夠允許分布式數據庫體系結構預期的交易吞吐量,盡管應該承認,資產代碼協調仍然是一個尚未完全解決的挑戰,作為資產和價值的Fabric生態系統不一定具有可以在賬簿中進行協調的數字表達。
(2)R3 Corda
R3 Corda聲稱不建立區塊鏈的環境之上,而是一個分布式的數據庫,利用各種形式的結構重新配置來構建,它主要由銀行和其他機構用于其流程的系統。該平臺大量借鑒了比特幣交易中使用的UTXO模型,其中狀態由一系列輸入和輸出定義,并且輸入的不同重新配置可以決定輸出的狀態。
R3 Corda架構框架依賴于被稱為公證的子模塊的節點結構,該架構有助于保持其他平臺中驗證器結構的網絡有效性,該結構有抽象共識功能。節點由附加在數據結構中的關系數據庫組成,允許使用SQL進行查詢。交易通信中受制于子協議。
這些流程與IBM Fabric中看到的渠道體系結構相當,只有與交易相關的各方才能訪問信息。類經過轉換,變成稱為Fibers或協同例程的狀態機。該體系結構與子流進行通信,并與在平臺范圍內具有預定義功能的流庫進行交互。此外,Corda內還有一個自包含的身份層,允許在整個網絡中進行不同程度的訪問控制。
R3 Corda公開聲明不打算成為區塊鏈,因為考慮到將分布式數據庫的概念重新配置到分布式數據庫確實非常依賴傳統數據庫系統。雖然系統圍繞新型數據結構和分布式系統組織方式的不同構成進行架構,但該平臺確實具有數據分配的功能,并找到了各種優化數據分配系統功能的方法。
需要記住的是,由于系統僅限于特定架構范圍內的數據協調,因此,由于模塊化和互操作性未在原始設計中實施,所以已經犧牲了與實際區塊鏈系統的集成。
圖4:R3 Corda工作流程
(3)Ethereum
以太坊生態系統由私有鏈和公有鏈生態系統組合而成。公有鏈沒有在數據協調環境中描述的吞吐量和數據處理能力,因此不應根據這些能力進行評估。在評估以太坊的這一方面時,最有意義的是綜合以太坊私有鏈的網絡拓撲的不同細微差別。
以太坊黃皮書頒布了關于以太坊的規范以及代碼庫的技術細節。由于嚴格遵守此協議,以太坊的分支以及聯盟實施方案確實與原有的技術基礎相類似。事實上,無論是在工作證明(Proof of Work, PoW ),權威證明(Proof of Authority)或利益證明(Proof of Stake, PoS)實施方面,相同的規范都是連續的,因為協議被認為是相同的以太坊虛擬機(EVM)規范的后代。
改進的體系結構仍然指定與原始EVM對齊。像Quorum這樣的平臺的關鍵變化包括改變共識機制,修改全球根狀態以適應私有和公有狀態,Patricia Merkle嘗試以及處理私人交易的附加模塊。
該架構允許該軟件從原來的以太坊配置中維護系統和數據結構,同時通過改進實現更高的交易吞吐量。除了Quorum提供的改進的數據交易優化之外,通過諸如Plasma,Truebit和Cosmos等工具協調和集成公共以太坊環境的功能為協議提供了額外的可擴展性。
通過對Plasma等工具的技術評估以及在Casper中獲得一致意見的形式,數據庫管理工具(如MapReduce和Abstract Rewrite Systems)將在Ethereum中實施。在Plasma體系統中,MapReduce是匯集基于賬戶的系統的協調和多重設置的位圖 – UTXO承諾結構的組成部分。
通過結合防欺詐機制設計(Fraud-proof mechanism designs)和權益激勵結構(Fidelitybond incentive structures),利用根鏈,Plasma鏈和子鏈之間的相互作用,精心策劃的交易處理范例有助于滿足Block-withholding和Mass withdrawalsurfaces之間的動態。
它還允許使用來自Casper或Truebit等系統的機制來填充更多的加密經濟結構,以便根據空間中普遍存在的數據可用性問題鏡像擦除編碼中使用的概念。對于多連接體系結構,以太坊將能夠將分布式數據庫系統的數據庫協調和吞吐量功能與實際區塊鏈的公有鏈兼容功能相結合。
數據庫協調:結論
關于數據庫協調能力的一個可行結論是,由于依賴傳統數據庫和分布式系統軟件架構,IBM基于整體單一設計和大量資源密集型過程,構建了Fabric,IBM擁有卓越的數據庫管理工具集。
R3 Corda仍在進一步定義其功能,同時為銀行和金融機構提供多種協調服務,對比特幣協議中的細微差別進行私人重新配置。以太坊雖然設計用于公有鏈的兼容性,它沒有IBM Fabric的原始數據庫處理能力,但和Fabric相比,在企業案例中具有很好的可用性和可伸縮性。
遵循基于unix理念的模塊化設計,以太坊和互補客戶的私人實例可以作為構建大型系統的構件。與Ethereum相關的代碼庫旨在與Fabric等數據庫平臺的事務吞吐量功能相媲美,同時允許Corda和Fabric中不存在的功能,但互補關系也可跨平臺進行探索。主要的區分因素可能會從后續因素的評估中進一步闡明。
軟件平臺內的一個加密經濟子系統需要機制設計和博弈理論的各種配合,激勵系統內角色以最優方式行事,這既有利于他們自身的利益,也有利于整體生態系統。區塊鏈系統與分布式賬本數據庫系統的核心區分原則是能夠將機制設計作為一種經濟激勵層,確保適當信任和合作,使系統的行為方式有利于實現用戶分布式共識及安全。 這些依賴于“反向博弈論”設計的系統的主要目標是在一個子系統內創建一個主導策略,從而形成激勵的均衡結構,并進一步增強整個系統的整體完整性。
加密經濟機制設計實例
Plasma & Truebit
Plasma旨在為以太坊網絡帶來可擴展性和多鏈性。通過提供以太坊體系的多個區塊鏈可以相互連通的催化劑,Plasma可充當私有鏈和公有鏈網絡之間的溝通橋梁。進一步的分析可以看出,Plasma為Ethereum網絡提供了擴展性和可用性。
要了解Plasma的有效性,了解Plasma的設計機制很重要。大量的互操作性是通過所謂的Fraud proofs來實現。通過配置區塊鏈,基于MapReduce函數的計算及通過最小化信任來實現可伸縮性,以便即使是新派生的子區塊鏈仍然可以可靠地驗證交易。
圍繞Plasma設計了一種機制,以便在發現故障鏈時允許所謂的Mass Exists。這些與錯誤操作有關的情況與數據可用性的不一致性和阻止預扣攻擊(block withholding attacks)相關。通過允許關聯鏈的交替配置懲罰邪惡活動的機制,生態系統希望實現內聚均衡。
Plasma在Truebit平臺上實現相當多高密集的經濟激勵結構,旨在增加以太網網絡的離線計算能力。通過構建Truebit系統圍繞驗證博弈進行構建,在該驗證博弈中,整體共識機制的解算器可以被驗證者挑戰,驗證者如果識別出邪惡行為則獲得獎勵,這是一個系統內部加密經濟的“檢查和平衡”公平的行為策略。
由于Plasma通過TrueBit的影響致力于創建一個多連接互操作性網絡,系統的內部實施對于實現信息和共識保真度至關重要。
以太坊Casper權益證明
在以太坊通過實施Casper權益證明共識機制的過程中,也可以看到加密經濟激勵層的一個例子。盡管工作證明(POW)有自己的內在博弈理論激勵結構來防止參與者操控網絡,但是向權益證明過渡還有更多的內部結構來阻止參與者在遇到分叉時模凌兩可或試圖創建區塊鏈的其他實例。權益協議創建了一個拜占庭容錯環境(Byzantine Fault Tolerant,BFT)。在這個環境中,Ether將被綁定到共識機制中。這意味著,參與者在系統內將受到忠誠的約束。
如果攻擊者計劃在共識機制中模棱兩可或試圖控制,那么有關切入型算法“slasher algorithms”的各種協議將會破壞Ether所有者或攻擊者的權益,從而懲罰他們的惡意行為。在懲罰背后的機制設計中,Ether破壞的數量一直被編程為與攻擊者希望獲得的數量成正比,在這個數量中,攻擊者永遠不想妥協系統。
Cosmos and Tendermint
Cosmos也在建立一個依賴Tendermint共識機制的生態系統,該機制嚴重依賴于拜占庭容錯算法。該平臺依賴于與比特幣網絡中礦工類似的驗證器。驗證人擁有一個叫Atom的token,用于通過依賴綁定驗證器生成的信任的證據機制來保護網絡。
Cosmos生態系統中的參與者之間的相互作用也表明了一種博弈理論結構,即如果發現驗證者發現違反協議,驗證者可能會丟失其令牌(Token)或委托給他們的令牌。由于這個系統中的利益相關者的這種保稅存款設計,共識機制允許保護網絡的激勵機制。此安全設計允許應用程序區塊鏈接口(ABCI),區塊鏈間通信協議(IBC)以及Cosmos集線器和區域之間的不同交互功能正常運行。
R3 Corda和IBM Fabric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R3 Corda和Hyperledger Fabric在其軟件體系結構中沒有這些加密經濟激勵層。由于軟件體系結構是基于分布式數據庫聚焦范例進行基礎設計的,因此它們最初不是為在整個框架中加入加密貨幣層而設計的。
由于軟件設計的內在差異,它們還沒有經過校準,無法參與那些與眾多區塊鏈具有互操作性和協調性的多鏈生態系統。由于系統結構的最大吞吐量考慮在內,基于這些系統的初始構建,忽略了包含區塊鏈(包括公共區塊鏈主網)的可互操作網絡拓撲的體系結構布局。
為什么加密經濟機制設計是必要的?
有人可能會問,為什么要把加密經濟基礎設施層架構在軟件上?因為存在于計算環境中的這種模型所創造的是一種不變的可信任的新層,而不依賴于中心化實體。
數十年來,我們一直在客戶端-服務器和數據庫中構建軟件。像IBM,Intel和Oracle這樣的公司在其初創及其后創的系統及子系統中完善了這個模型,而這些模型仍然在分布式系統以及新近的分布式賬本系統中使用。
盡管這些體系仍然集中在各個方面,無論是通過中心化實體還是cartel-like (卡特爾式) 的聯合體結構。這種聯盟結構為了確保系統的正常運行,激勵機制都是基于中心實體而不是真正的激勵結構。
圖6:客戶端服務器模型
去中心化系統為在軟件環境中達到某些目標提供了可行的替代方案。這種方案主要權衡是內部交易信任 vs 執行。由于大型中心系統的信任度更高,因此它被認為能夠更好地執行。盡管區塊鏈系統的特征,是在這個系統中信任和價值可以在不依賴大型中心實體的情況下合理配置。
在系統設計中倡導的一個思想是,為了優化系統,還需要對子系統進行次優化。這意味著系統的協調必須進行協調和架構,以便內部子系統在整個更大的生態系統中也具有利益及激勵,以進一步實現合作目標。
通過創建一個用于整體環境優化的加密經濟博弈理論,融合計算機科學和經濟模式,以創建數字經濟中的新軟件架構。
基于對數字經濟的這種愿景,應該認識到,使用私有鏈和公有鏈的組合互動,各層商業和商業關系超越傳統模式,創建一個可行的數字生態系統成為可能。
整合到區塊鏈token經濟體系中
為了調查的目的,有必要定義Token化的概念,它借鑒了這樣一個概念,即企業或實體能夠根據我們生態系統中目前存在的某些數字標準,創建各種形式的資產、商品和服務的可互換或不可互換的表現方式。
最初的token化設計會有各種各樣的故障和缺陷,Token經濟仍在發展,需要時間迭代才能進一步完善。盡管資產,金融產品,能源和注意力的Token化都是可行的商業模式,但它們實施的確切動態需要額外的功能和訪問層次,需要時間進行改進。
token化經濟需要博弈論機制設計和區塊鏈創新,隨著它們帶來重大發現和發展,最終促進token化經濟的成功。
正如Josh Stark關于數字經濟學的文章中所描述的那樣,評估表現出最強可用性跡象的Token,看看它是否構成了整體業務的經濟學和博弈論設計的必要組成部分。
如果企業可以對其生態系統的各個方面進行數字化或Token化,那么創建的產品線將以指數級擴展,超越了我們用來交換實物商品,金融資產,商品或技術服務的傳統方式。通過創建Token化資產可以實現數字媒體。一些重要的發展可以從新的生態系統發展而來。
在查看區塊鏈工具的生態系統時,顯然以太坊實際上是Token化經濟得以創建的基礎。如果Token化經濟模型能夠結合私有鏈,可擴展性解決方案和隱私工具(如ZK-Snarks)的功能,則數字資產的整體Token化將全面超越受內部激勵限制的傳統經濟模式。
實現區塊鏈的業務目標
為了實現區塊鏈的上述業務目標,我們必須評估需要提供服務的各個維度。在詳細介紹上述模型功能的圖表概述中,Ethereum能夠實現分布式數據庫協調方案,激勵層以及Token化,而R3 Corda和IBMFabric尚有一些功能未涉及。
我們針對現實世界不同的業務場景應用不同功能,以更好地理解平臺的功能。
圖7:功能摘要
信息的有效分配
從功能上講,從分布式系統的數據庫協調和利用角度來看,這些產品有著同樣相匹配的功能。 R3 Corda,IBM Fabric和企業版以太坊確實具有分布式信息分配功能,可以通過不同層次的訪問權限控制和聯盟配置管理來促進信息分配。雖然每個平臺的軟件架構配置都不相同,但每個平臺都可以執行有效的信息分配和協調所需的性能。
可信不可篡改的信息
在許多這些技術的背景下,不變性被視為信任的同義概念。在評估不變性特征時,必須了解的是,在利用基于Apache的數據流工具(如Kafka)的系統中,存在允許讀/寫數據訪問的固有功能。因此,由于在系統設計中進行了一些選擇,IBM Fabric的不變性方面受到一定限制。
對于R3 Corda基于UTXO模型的系統,不變性方面在整個系統范圍內保持不同。由于其系統的整體分布式賬本設計,它們已經建立了可在整個平臺上展示的某些信任方面。
在以太坊背景下建立起來的信任和不變性都是在基于Patricia Merkle Tries的公有鏈的子協議中。由于這種生態系統內核心軟件范例的保存以及與公有鏈的可連接性,以太坊區塊鏈和以太坊的相關派生能夠充分證實不變性。隨著資產數字化開始,這種不變性中獲得的信任終將增加生態系統的價值。
資產數字化
應該認識到,IBM Fabric名義上能夠創建數字資產的,因為資產的數字化實際是把產品注冊成數字格式。但是在Fabric上創建的數字化資產將只能在Fabric的系統上運行。就像如果你在某一電子郵件客戶端A上創建的郵箱只能夠與使用完全相同的電子郵件客戶端A的人進行通信,這與當前世界中存在多個電子郵件客戶端可以互相通信的不同。
R3 Corda也存在類似的不一致之處,因為R3的平臺用戶在與R3之外的其他平臺進行交互通信時會受到限制,從而導致供應商鎖定(vendorlock-in)。由于R3 Corda主要關注銀行客戶,而銀行需要獨立的銀行軟件。應該指出的是,該平臺的用戶將僅限于與僅使用R3 Corda的機構建立銀行業務關系,無法與不使用R3 Corda的生態系統伙伴進行無縫互接。
由于以太坊是一種類似于Web服務中的HTTP或TCP / IP的底層協議,因此不存在只面向以太坊的構建者“供應商鎖定”問題。通過以太坊區塊鏈的不同方面建立的信任關系能夠在全球資產數字化的新經濟體系內發揮作用。如果再參考電子郵件示例,以太坊協議可以被視為與IMAP或POP3類似的通用協議來訪問電子郵件。
以太坊和以太坊派生的協議可以充當區塊鏈基礎設施,公司可以建立數字資產。類似于每個公司在90年代后期能夠使用HTML創建網站,每家公司都能夠使用以太坊智能合約為其服務和產品創建數字經濟,這些合約可以創建token,可通過更廣泛的網絡訪問。
未來之路
為了構建一個足夠強大的平臺,可以與公共市場進行互動,該系統必須能夠滿足業務需求,以實現數據的高效處理、額外的信任分配層以及具備數字經濟資產的代表能力。顯然,這三個維度的目標都是通過不同的技術進步和技術配置來達到類似的目標。
在未來的道路上,我們必須考慮經濟商業模式在這個生態系統中的發展方向,顯然基于以太坊的平臺在融入數字經濟中具有優勢,盡管在某些數據交易中存在明顯的弱點,這正是IBM Fabric和R3 Corda的突出特點。
由于不同的區塊鏈和分布式賬本平臺被快速迭代使用,并且超越了我們當前技術時代已有功能,所以圍繞使用哪個平臺進行構建的決策將會嚴重依賴于我們的生態系統中的場景用例,可以看到不同的用例相互依賴。
本文并不試圖說明一個平臺總體上比另一個平臺更好,而是在于說明各有特色。以太坊具有的某些功能是Fabric和Corda這樣的分布式賬本所沒有的,但Fabric和Corda也有Ethereum目前不能達到的較高的性能。
為了真正實現現有系統所期望的交互和可擴展性的水平,必須構建和設計一個協議,并考慮到所有的交互,類似于互聯網最初設計的方式。以太坊作為協議,能夠充當基礎技術棧,為足夠廣泛的生態系統提供服務,可以涵蓋經濟環境中的必要因素,但請記住,該平臺目前尚不完整,并且還可能受益于之前DLT對手們固有的功能。
關鍵詞:醫院;會計檔案;信息化
醫院會計檔案是醫院日常業務活動的真實記錄,反映醫院經營過程中的各種經濟活動,從會計報表到財務分析,從預算資料到決算資料,從會計憑證到記賬憑證,從成本核算到工資發放,一系列的財務管理過程最終形成會計檔案。營改增后,電子發票數量逐日增加,用戶可以通過掃碼或郵箱獲取電子發票,一些建立網上報銷系統的企業,已不需要粘貼紙質發票,實現了無紙化報銷。中國電信廣東分公司2012年開始會計檔案電子化試點,每年節約成本1000萬元,每年節省庫房約400平方米,不需異地調卷,立卷環節減少,工作效率提高。在物聯網、云存儲、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不斷推陳出新、飛速發展的背景下,醫院完善會計檔案管理信息化已迫在眉睫。
一、醫院會計檔案信息化的現狀分析
1.醫院會計檔案管理面臨的問題。(1)檔案數量愈見增多。按照新《會計檔案管理辦法》的規定,會計檔案中數量最多的會計憑證保管期限由15年增至30年,很多年難以銷毀,銷毀檔案所騰挪的空間又不足以存放新產生的會計檔案,為庫房存儲空間帶來極大壓力。(2)紙質會計檔案查檔不便。會計檔案經移交檔案室后,財務人員及其他職工如需查閱會計檔案必須到檔案室,一旦財務人員與檔案工作人員某一方無法到場,就無法進行檔案查閱。(3)電子發票報銷未開展。自2016年開始,電子發票已被各行各業使用,而在很多醫院,仍停留在紙質載體的管理層級,甚至在電子發票日益增多的情況下,財務報銷仍需將電子發票驗證打印,電子發票的便利與現行紙質發票的管理制度已然無法對接,甚至某種程度上反而增加了職工報銷的難度。2.醫院會計檔案信息化的法律保障。信息技術得到廣泛應用,電子檔案及其法律效力逐漸得到認同。2015年,國家稅務總局《關于推行通過增值稅電子發票系統開具的增值稅電子普通發票有關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5年第84號),于2015年12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推行增值稅電子普通發票。2015年12月,財政部和國家檔案局聯合了新修訂的《會計檔案管理辦法》中,認可了電子會計檔案的地位和效力。2019年4月26日公布的《國務院關于在線政務服務的若干規定》第十二條提到:符合檔案管理要求的電子檔案與紙質檔案具有同等法律效力。2019年12月26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修改<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中提到:“電子數據包括下列信息和電子文件:……文檔、圖片、音頻、視頻、數字證書、計算機程序等電子文件;其他以數字化形式存儲、處理、傳輸的能夠證明案件事實的信息。”2020年新修訂的《檔案法》中明確提出:“電子檔案與傳統載體檔案具有同等效力,可以以電子形式作為憑證使用。”這些法律法規的出臺與修改為電子會計檔案提供了法律保障。3.醫院現行管理系統的現實依據。醫院現有OA系統、HRP系統、電子病歷系統、醫學設備管理系統、LIS系統、檔案管理系統等,分屬各部門管理與運行,互不關聯,輸出與存儲格式不同,與檔案管理系統互不兼容。這些業務系統是醫院在信息化建設方面的進展與體現,同時是信息化未能同步規劃、同步建設所帶來的負面結果,但也為醫院信息化整體構建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各自業務系統的運行或多或少都在產生電子文件,如財務工作中,工作核算、績效考核、各項明細賬目等都通過財務管理系統進行分析與生成;人事工作中,職工花名冊、職務職稱任免等都在人事系統中管理。目前,醫院會計檔案信息化需要解決的是各業務系統的數據銜接、及電子文件歸檔問題。
二、頂層設計:跨系統的信息共享平臺
1.統籌協調,系統數據兼容對接。大數據、云存儲時代,數據集中、共建共享是發展趨勢,高度系統集成是會計檔案信息化的關鍵,分散式檔案管理已不適應發展需求。新修訂的《檔案法》第三十六條提到,推進電子檔案管理信息系統與辦公自動化系統、業務系統相互銜接。第四十一條,推動檔案數字資源跨區域、跨部門共享利用。構建醫院信息資源服務平臺,集成辦公系統、財務管理系統、檔案管理系統等各業務工作系統,分系統內各自部門運行,并最終都與檔案管理系統關聯。對各業務系統中應歸檔的原始數據統一采集,所有系統內形成的電子檔案都可直接歸檔至檔案管理系統,并通過檔案管理系統獲取數據。2.統一標準,技術規范設計科學。在醫院層級實行統一管理流程、統一元數據管理、統一歸檔標準。財務管理系統作為重要部分,既包含前段財務業務流程,也應符合電子檔案的歸檔格式與標準要求。首先,梳理財務業務工作,確保會計憑證、賬簿、報表輸出電子格式,明確電子會計檔案的歸檔范圍及歸檔流程,確定“單套制”與“雙套制”的適用范圍。其次,制定數據接入技術規范,包括文件格式、接入頻率、背景結構、校驗規則等標準,實現數據在線歸檔。3.利用優化,歸檔與查檔流程簡化。紙質會計檔案的歸檔流程可細分為打印、組卷、編目、裝訂、裝盒、上架。實現跨系統的信息共享后,對于實行“單套制”保管的會計檔案,可以省略打印、手動組卷、裝訂、裝盒、上架等過程,將組卷、編目、移交等流程轉至系統間進行。財務人員在財務管理系統中對待移交檔案定期移交,編制目錄并根據統一設定的檔號規則生成檔號,打印移交清單,經領導審批后提交歸檔,編目信息、電子會計檔案元數據等信息一并移交。檔案管理系統接收移交數據后,對歸檔信息各項要求進行審核,確認無誤后歸檔流程完成。查檔利用流程進一步優化,電子會計檔案移交后,擁有權限的財務人員可自行查閱系統內生成的電子會計檔案,也可通過檔案查詢功能申請查閱存量會計檔案的原文“數字化”版本;普通職工查檔經由財務人員審批并提交申請(如圖1)。
三、電子會計檔案:數字化走向“單套制”
1.存量會計檔案數字化。選取重要程度高、用戶利用率高、紙張損壞率高的存量會計檔案進行數字化掃描。存量會計檔案的數字化可以解決異地利用的困難,方便財務人員的查檔需求,提高工作效率,同時,在會計檔案保管期限到期銷毀后,可延長電子會計檔案保存期限,以備可能性的查考。存量會計檔案“數字化”的范圍應進行明確限定。會計檔案的利用主要集中在形成時間的近十年,形成時間越久的會計檔案,其利用率會相對越低,隨時間推移,基本呈逐步下降的趨勢。同時,醫院會計檔案的利用范圍相對集中于藥品采購、大型設備購置、“三公”經費、科研課題經費、固定資產等方面。因此,可以將數字化范圍限定在以下三個方面,建立專題數據庫,方便利用。(1)會計憑證。利用率高的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進行原文掃描,甚至是保存為OCR識別后可以全文檢索的雙層PDF/OFD格式;(2)非計算機生成、手工填寫的總賬、明細賬、日記賬;(3)非計算機生成、手工填寫、永久保存的年度財務報告、部門決算。2.電子會計檔案“單套制”。電子檔案“單套制”已勢在必行,雖然目前實行全部電子會計檔案“單套制”在短期時間內難以實現,但部分會計檔案“單套制”具有現實可操作性。財務部門推進電算化后,核算、內控等業務工作都在計算機端生成、查閱,打印出的明細賬、工資冊除了保存備考外很少被財務人員查閱,極大地浪費紙張與庫房空間。實行電子會計檔案“單套制”,記賬憑證、工資發放清冊、總賬、明細賬、會計報表、固定資產卡片等經由財務管理系統生成,在財務管理系統與檔案管理系統數據對接的基礎上,都可直接歸檔至檔案管理系統,可以不打印紙質版本(如表1)。逐步擴大“單套制”適用范圍,提高電子會計檔案占比,通過條碼條、影像系統掃描等方式關聯原始憑證與記賬憑證;通過與其他業務系統信息共享,對單位內部形成的原始憑證進行數據交換,減少原始憑證打印步驟,分階段、分批次逐步推進電子會計檔案的開展。從實踐來看,“單套制”“雙套制”將會長期并存,但信息技術的應用和依賴會越來越強,因此,推進電子會計檔案“單套制”,甚至向“單軌制”管理探索勢在必行。
四、技術支撐:區塊鏈技術保障“四性”
電子會計檔案管理的風險因素主要是如何保障真實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安全性。運用區塊鏈技術可以對“四性”進行信息檢測與安全保障。區塊鏈技術將各個區塊通過指針形成不可逆的鏈式結構,每個區塊都含有非對稱公鑰與私鑰、數字簽名、時間戳等信息,且每個區塊都含有上一個區塊的哈希值,以此來驗證信息的有效性,并允許下一區塊的生成。區塊數據存儲于節點上,節點之間再通過網絡形成共享平臺。如檔案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可以看作區塊鏈中兩個節點,各自系統中的每一條包含加密信息的元數據就是區塊。財務管理系統依照統一標準,對數據進行捕獲,由財務部門對元數據信息加密,提出移交存儲請求,通過區塊鏈共識機制將信息封裝成新的區塊,存儲于區塊鏈中,檔案管理系統通過區域鏈獲取此信息。由于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特點,一旦遭受網絡攻擊,必須掌握全部數據節點的51%,才可以操控修改網絡數據,篡改難度大,幾乎不可修改,從而保證檔案信息的真實性。區塊鏈智能合約機制可以按照預設的規范流程自動執行,通過時間戳等技術記錄信息狀態,可追溯信息,保障可靠性。運用區塊鏈技術收集數據信息,減少人為參與,并通過共識機制檢查文件格式、數據背景等元數據信息,各節點相互配合,保障完整性。區塊鏈技術是新型的分布式數據庫,數據存儲于財務管理系統與檔案管理系統兩個節點上,即使某一系統信息遭到篡改或丟失,只要另一系統正常運行,數據仍可恢復,并繼續更新記錄,從而保證可用性。區塊鏈技術并不是獨立的,而應與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融合實踐,只要有利于會計檔案信息化的建設與發展,都應用辯證與發展的眼光看待。
五、人才保障:培養復合型人才
培養兼具檔案、財務、計算機三方面基礎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彌補精細化分工的弊端。無論是系統的開發運作,還是利用工作的審核批準,都無法脫離“人”的參與。現代社會,分工愈加細化,工作專業化的同時也造成復合型人才的缺失。同時,系統互聯,數據信息高度集中,對相關管理人員的要求更高。財務系統與檔案系統互聯互通,在運行過程中,必然會遇到歸檔與利用的各種問題,具備財務知識與檔案知識,可以解決歸檔的具體范圍與在線利用操作細節。同時,系統互聯構架于信息技術之上,掌握基礎的計算機技能和互聯網知識,可以自行處理簡單的系統問題,減少因計算機人員忙碌而造成的在線查檔延遲。因此,對涉及財務歸檔及利用的部門都要指定專人負責,并定期組織培訓,包括財務、檔案、計算機知識、職業道德等方面內容,由淺入深,逐步深化拓展培訓深度與廣度,為醫院會計檔案的智慧化管理儲備人才。
在新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會計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是適應技術發展的必要過程。構建電子會計檔案管理平臺,可以節約管理成本,減少資源浪費,由對會計檔案的實體管理轉向數據管理,由基礎核算工作轉向管理監督工作,發揮檔案的決策輔助作用。開展電子會計檔案與檔案管理的共建共享,實行部分會計檔案“單套制”保管,甚至向“單軌制”管理模式探索,可以有效地提高檔案利用效率,節約財務人員頻繁到檔案室查檔的時間,節省職工報銷審核來回奔波的時間。
參考文獻:
[1]孔繁杰.創新檔案管理,打造綠色賬本[J].中國檔案,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