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學教育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論文摘要:現象學作為西方最重要的哲學思潮之一,對教育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由此產生了現象學教育學。本文以現象學教育學為理論基礎,通過對傳統英語課程教育的反思和對中學英語教學的理解,從現象學視角對中學英語教學進行了梳理和解讀。英語教學改革強調師生的雙向交流、知識的自主建構等,均體現了現象學教育學的觀點,同時也符合現象學教育學對教育的理解非常注重體驗、實踐和反思,并且強調知識的動態性等特點。
1、現象學教育學的內涵
現象學教育學是20世紀40年代至70年代在西歐教育思想領域逐步采用的一個名詞,現象學教育學是專業實踐者在教育領域中運用現象學的理念和方法對教育進行的理論思考和實踐建構,是針對教育中盛行的實證主義、理性主義、技術主義等科學主義范式提出的新的話語和思考方式;現象學教育學者確立了實踐認識論并運用人文科學研究的質性方法關注人類生活世界中的教育實踐。尤其重視對兒童的經驗以及教師與學生的關系維度進行探討。
2、傳統中學英語教學的現象學教育學審視
以現象學教育學為角度解讀傳統中學英語教學,將會發現傳統英語教學有很多與現象學教育學以及與英語教學改革相沖突的地方。現象學教育學強調對生活的理解,實踐過程中師生的雙向互動、知識的動態性等。而傳統的英語教學恰恰忽視了這些。
2.1 強調學生的過去世界,忽視學生生活著的現在世界和未來世界
學校的英語教學生活往往要伴隨著一個人走過生命之初的十幾年。并且會不同程度地影響一個人未來的生活,這就要求學校的英語教學與學生的生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而傳統的學校英語卻蘊藏著一種特有的隱蔽課程,一種認同的思想觀念和思維定勢,即認為只有通過學校所教授的知識才是有英語教學價值的,社會生活和日常生活并不具有所謂科學的教育價值,甚至違反學校英語教學的價值標準的。因此,傳統英語教學的內容過多地強調學生的過去世界,很少或幾乎沒有涉及他們現在生活的世界,使得學生對生活一無所知,充滿了迷茫,造成了嚴重脫離實際的后果,所培養的人才欠缺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對現實生活的感知力很弱。
2.2 強調教師的單向灌輸,忽視雙向交流
我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多類似于瑪格麗特米德所說“前喻型”文化,即知識由教師傳授給學生,兩者之間以接受,模仿為主,不太注重突破和創新。的確如此,傳統英語教學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講、學生聽,主要靠教師向學生灌輸,作為認識主體的學生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卻自始至終處于被動狀態,其主動性、積極性難以發揮。英語教師是課堂的主宰者,所謂英語教學就是教師將自己擁有的英語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教學關系就是:我講,你聽;我問,你答;我示范,你練習。在這樣的課堂上,“雙邊活動”變成了“單邊活動”,教代替了學。以教為基礎,先教后學這一觀念更是根深蒂固,它源于我國封建教育中的師法和家法,學生只能跟著教師學。復制教師講授的內容。先教后學,教了再學,教多少、學多少,怎么教、怎么學,不教不學。學無條件地服從于教,教學由共同體變成了單一體,學的獨立性、獨立品格喪失了,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最終成為遏制學的“力量”。總之,傳統教學只是教與學兩方面的機械疊加。
2.3 強調英語的客觀性,忽視英語的文化性
“任何一種認識活動,都不是純粹的‘外在的’反映過程,而是包括著非常復雜的‘內在的‘理解過程’。”英語的習得也不例外。英語是具有客觀屬性和主觀屬性的,客觀屬性是指英語本身的描述,是一種靜態的過程;主觀屬性是指人類對英語主觀認識的成果,是一種動態的過程。但傳統英語教學過分強調了英語的客觀屬性,根據布期希爾的觀點,要達到英語的客觀性,就要達到“公共性”、“可檢驗性”、“可證實性”,“一致性”,“非人格性”和“公共可傳達性”六種標準,而這六種標準是不可能達到的,這就說明英語的客觀性是不可能達到的,它不可避免地受到文化傳統和文化模式的制約。日內瓦大學的創始人雷蒙曾把知識分為客觀理性的知識和主觀心靈的知識,更能說明知識建構過程中主體的參與,他認為,第一種知識遠離事物,把思想同其客體以及所有客體隔離或割裂開來,第二種知識則是學習者的思想與學習內容所表達的思想融為一體,后者轉化為學習者的內心東西,這種東西是體驗的,反省的,如同自己的意識一樣。因此,作為英語學科知識也是同樣的道理。"
3、中學英語教學的現象學教育學啟示
3.1 中學英語教學應該強調學生對“生活的理解”
科學技術是把“雙刃劍”,它造福于人類,但同時也毀滅了人類自身。各種危害人類的問題頻出不斷,把人的“生活世界”嚴重地剝離了,在學校英語教學中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關系出現了空前的危機,英語教學過程中豐富的社會歷史性被冷冰冰的知識接受和機械的理智訓練所替代。人的主體性沒有了。而教育交往的發生、發展的根本緣由在于生活世界,生活世界是教育交往的基礎。現象學教育學視域下的中學英語教學從其本質意義上說。就是強調自然、社會和人在英語課程體系中地有機統一,使自然、社會和人成為英語課程的基本來源。自然即課程,社會即課程,自我即課程,是現象學教育學英語課程觀的基本命題。所以,英語教學著重強調自然、社會和人在課程體系中的有機統一,使自然、社會和人成為知識的基本來源;尤其是強調讓每一位學生感受生活,與生活融為一體,使學生英語知識技能的學習和生活、現實社會保持密切的聯系。
3.2 中學英語教學應該強調師生的雙向交流
“交互主體性”是現象學中一個重要的理論支點,由胡塞爾提出,其強調“教育之間的關系是交互的、互惠的。老師會改變學生,反之亦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逐步實現學生學習方式、教師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因此。中學英語教學也同時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理解、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與理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交往昭示著教學不是教師教、學生學的機械相加,而是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對教學而言,交往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平等對話,意味著合作性意義建構,它不僅是一種教學活動方式,更是彌漫、充盈于師生之間的一種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圍。
一、?W校重視
要想使現代信息技術能夠與中學英語很好地結合起來,首先離不開學校的大力支持。只有這樣學校才能購買相應的硬件設施,比如閉路電視、語言實驗室、多媒體教室、電腦、校園網建設等,購買相應的幻燈機、投影機、有線廣播、錄音機等設備。這些是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前提和必要條件。很多學校還提出了“三機一幕”,即電視機、錄音機、投影儀和銀幕。從客觀上保證了老師能充分使用現代教育設備。
很多學校因為有了閉路電視或者校園網,定期安排固定時間放映英語教學節目,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英語程度不同,還可以同時播放幾套節目,這樣做對于英語學習有很多好處,首先,創造了一種很好的學習英語的氛圍和環境。學校重視,英語節目時刻充斥著教室,同學們都在積極學習,自然而然就會形成一種學習英語的氛圍和英語的語言環境。另外,有利于在全校范圍內提高學生英語的聽力水平。因為節目的播放幫助學生拓展了英語知識和歷史背景,了解有關英語國家的生活習慣,風土人情,擴展了孩子的見識,增加了知識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
二、教師的動力
現代信息技術在學校教學中廣泛應用,不僅僅局限于硬件的使用,還有軟件。老師通過各種教學軟件的掌握,對于新型教學產生了興趣,對教學軟件掌握的同時,開始自發研究軟件,在教學中如何產生作用,如何讓它們發揮更大作用。這些教學技術與教學完美結合后,成為老師教學的新動力,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老師從原來的被迫接受到現在的主動學習,學生也從老師教學的變化中受益,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好。
三、軟硬件的結合
現代教學技術分為軟件和硬件,然而,如何把兩者更好結合,這就需要學校領導的重視和指導,老師認真學習和在教學過程中的研究與發現。學生在對于設備的操作中,從各種感官吸收知識。從原來單調教學無法想象的困境中解脫出來,通過豐富的教學設備從各種角度進行學習。教師也在使用現代教學設備的過程中,不斷發現新教學設備對于教學的作用,甚至是教育技術發明者都無法想象的,這就是教師在使用過程中把教學技術與自身教學完美結合的產物。
四、相應的培訓是普及現代信息技術的途徑
現代信息技術推廣初期,很多領導和老師都拒絕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了解現代信息技術,不知道它是什么,更無法進行操作和使用。這個時候就需要教育部門組織大家進行學習,通過相應的培訓使大家不但知道現代信息技術是什么,而且幫助大家盡快掌握對于信息技術設備軟件和硬件的操作。通過講解和案例展示,使大家知道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幫助教師更快、更好地掌握。
英文名稱:Journal of Chinese Mathematics Education
主管單位:遼寧北方報刊出版中心
主辦單位:遼寧北方報刊出版中心
出版周期:半月
出版地址:遼寧省沈陽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673-8284
國內刊號:21-1548/G4
郵發代號:8-264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2003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中國數學教育》是中國教育學會中學數學教學專業委員會會刊,正式創刊于2003年1月,由中國教育學會中學數學教學專業委員會和遼寧北方報刊發展中心共同主辦。會刊分為初中版和高中版,均為月刊,國際流行大16開本,48頁,主要讀者對象為中學數學教師、教研員以及所有從事數學教育的研究者、專家。
《中國數學教育》遵照“推進中學數學教育改革,探索中學數學教育規律,為提高中學數學教師教學科研水平和基礎教育質量服務”的辦刊宗旨,密切配合基礎教育的中心工作和中國教育學會中學數學教學專業委員會的研究課題,交流我國中學數學教學改革經驗,幫助廣大中學數學教師學習現代教育理論,掌握數學課程標準,轉變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式和方法,探索我國中學數學教育的特點和規律,切實提高中學數學教學效率,全面提高中學數學教學質量,以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對人才培養的需要。
關鍵詞:中學語文 德育教育 以道育人
德育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歷來是學校教育的永恒主題,對培養青少年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社會公德,法紀觀念和文明習慣,逐步確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起著主導作用,尤其是語文學科,德育內容十分豐富,它對一個人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遠的、廣泛的,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走出離開教材離開教材的思想內容進行純工具訓練的誤區,要把社會的主流價值(如學會尊重,學會關心、學會合作、學會生存等)貫穿于語文教學的全過程。
1.中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新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點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該把它的當作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挖掘教材的思想點,對學生潛移默化地進行思想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情操教育教育在語文教學之中,21世紀需要德才兼備的人,這樣的人才是從學校中培養出來的。因此,國家強盛,民族振興的重任就落在了教育者的肩上,尤其落在語文工作者的肩上,這是由語文學科自身的特點所決定的,因為語文工作者既要教書,還要育人,做好語文教學中德育的教育是時代的需要、是國家、民族發展的需要。
2.中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方法與藝術探索。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注意和兼顧道德和思想品質教育,是語文教師應盡的義務,當然語文教學應以語文教育為主,不能因為強調德育教育而沖淡了語文教育的本色主體。因此,德育教育在教育中要講究一定的方法與藝術。
2.1在語文教學中,挖掘教材,有針對性地進行德育教育
2.1.1閱讀教材。進行情感教育在講解課文之前,先讓學生反復閱讀課文,明白文意,把握住作者的思想感情,新的語文教材集中了古今中外名家名作。有情景交融的詩歌,有詩意盎然的散文,有引人入睡的小說,有催人淚下的劇作,這些文章都蘊含著濃郁的情感因素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如朗讀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可使學生了解志愿軍戰士,愛祖國、愛人民的高尚品德和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的同時,受到愛國主義、國際主義教育,使他們深切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2.1.2分析教師,進行德育教育。英國哲學家培根說:“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也有句至理名言: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千教萬教教人求真。現在有些學生迷戀電腦游戲,而心浮氣躁,面對紛繁復雜良莠并存的快餐文化,難以辨別真偽。所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在語文教學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3.美德教育
3.1勤儉節約和艱苦奮斗精神的教育。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漸提高,許多人對勤儉節約、艱苦奮斗這一優良傳統已逐漸淡忘。對于今天的獨生子女來說如何養成勤儉節約、艱苦奮斗這一優良作風顯得尤為重要。不懂得節約、不懂得奮斗的人,將是一個平平庸庸、胸無大志的人。語文教材中,表現這方面美德的內容是很多的。如《多收三五斗》、《柳葉兒》讓學生了解生活的艱難,現在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批判了貪圖安逸的人生態度,倡導憂患意識;《儉以養德》明白節儉的重要性,認識“要富日子窮過”的原則。
3.2助人為樂和嚴已寬人的教育。關心他人、助人為樂,歷來是我們國家的優良傳統。培養青少年關心他人、助人為樂的思想,也是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一個方面。如課文《窗》,講述了病房里靠窗的瀕危病人為另一位病人講述捏造的“窗外景色”,只是希望在生命最后階段為他人送去一些快樂。這是很感人的事例,很有教育意義的,學生在讀懂小說的同時自然受到感染和熏陶。《多一些寬容》告訴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如何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要互諒、互敬、互讓、互愛。在日常教學中要求學生聯系自己,學習這些優秀品格。
3.3道德情操和人生修養的教育。人的心靈美實質上就是道德美。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中就明確要求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道德情操。道德具有歷史性和社會性,但社會主義的道德情操作為歷史發展到一定階級的精神產品,并不全盤否定歷史上所有的道德傳統。事實上,歷史上的道德倫理對學生社會主義道德情操的形成也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當然,培養社會主義道德情操更要發揚我們無產階級革命先烈、前輩和英雄人物的革命傳統和崇高品質,《——你在哪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巍巍中山陵》就是很好的文本。
4.人生觀教育
4.1德育中要重視學生個性心理品質的發展。教師應幫助學生分清良莠,辨別精華與糟粕,在“分析”上多下功夫,并對學生在語文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不健康的個性心理品質及時加以診治,促其轉化。這就要求,中學語文德育中必須注意學生個性心理品質的發展。這種個性心理品質的發展目標,應該包括諸如熱愛生活,熱愛人民,具有強烈事業心,富有社會責任感、正義感、集體榮譽感、民族自豪感等品質在內的情感目標構建;包括積極進取,勇于探索,自尊自強,謙虛謹慎等品質在內的性格發展目標構建;包括吃苦耐勞,頑強勇敢,知難而進等品質在內的意志目標構建。
關鍵詞:體育課程教學;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18-263-01
長期以來,體育教師在增強學生體質、提高運動技術水平方面都能積極地去完成,而在進行思想道德、文化藝術、勞動素質、心理健康等方面,則不夠重視。實施素質教育就應在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在學到體育基礎知識、基本技術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智力、陶冶情操、鍛煉意志,培養集體主義精神,增強組織性、紀律性,受到思想、道德、文化、藝術等方面的素質教育,做到寓教育于體育教學活動中,做到教書育人合二為一。
一、思想品德素質的培養
1、培養學生助人為樂的思想。體育課上教師要求學生相互幫助,教育學生在課堂上做好人好事,幫助困難同學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為他人服務的意愿和行為,使學生養成助人為樂的優良品德。
2、培養學生善良正直的品格。在教學中時刻關注學生的言行,培養他們正確的禮貌禮節;培養他們尊師愛幼,平等待人,做事公正,與人為善,言行一致等諸多品德;培養他們愛護公物的公德意識。這些做法對培養學生善良正直的品格很有意義。
3、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良好合作有助于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理解只有團結合作溫暖的集體,才更有凝聚力、戰斗力,才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同時教育學生關心集體,熱愛集體,為集體爭榮譽。教會學生尊重人,理解人,善于與同學友好相處。
4、培養學生具有堅強的意志品質。在鄉鎮中學,室外體育課的教學條件較差,特別是夏、冬兩季,室外環境更差,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具有吃苦耐勞、不怕困難的的精神品質。教學中就要教育學生對應做的事堅持不懈,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和毅力,培養學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以及頑強拼搏的優良作風。
二、文化科學素質的培養
1、培養學生的求知好學精神,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為增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服務。中學體育課是一門綜合學科,它包含了多種文化的內涵。為此,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時間,不但要增強學生體質,更主要的是教會學生的體育理論和健康知識,掌握鍛煉身體的方法、原則,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學到體育文化和健康知識。
2、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在體育教學中,根據學校現有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大膽創新,把體育課的主動權真正的交給學生,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游戲的主人。
3、對學生進行“三基”教育。體育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術、基本技能、這些是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根本保證,只有在教學中重視基礎知識的傳授,讓學生掌握體育鍛煉的規律性,才能使學生的基本技術迅速提高,基本技能得到正常發揮。
4、促進學生的智能發展。 田徑教學的起跑練習能培養學生的快速反應能力,籃球的投籃命中率能培養學生的準確能力,排球的扣球能培養學生的判斷能力,體操動作能培養學生的時空感覺和運動感覺等等。所以,學生的智能水平通過體育教學能不斷得到提高和發展。
三、身體心理素質的培養
1、培養學生的自理自護能力。通過體育動作的學習,能促進學生的正常生長發育,增強體質,提高各項身體素質。
2、培養學生健身鍛煉,為終身體育打好基礎體育教學中有很多動作能伴隨人的一生進行活動,為終身體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3、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通過組織教學比賽、游戲活動及考試、達標、運動會等活動,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調控能力及心理的穩定性和適應性。
四、審美藝術素質的培養
1、培養學生審美意識和愛好。體育教學不僅要講授動作技術,而且還要教會學生在動作技術學習中去體會美、創造美、鑒賞美,把美蘊藏在動作之中,培養學生具有審美意識和愛好,讓學生親身體驗動作美與表現美的深刻含義。
2、培養學生的藝術才能和特長。通過選修體育課的方法,可以滿足學生的要求,發揮學生的特長,培養學生的藝術才能,從而使學生領悟和品出所喜愛項目的藝術內涵,從中發揮藝術才能和特長。
五、勞動素質的培養
1、培養學生的勞動精神。體育教學的學習過程實現了學生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有機結合,而且往往體力勞動大于腦力勞動。通過體育鍛煉使身體強壯有力,為以后從事各項工作打下良好的身體基礎并且能使學生明白勞動付出的越多。取得的成績就越大這一道理,所以通過體育教學能培養學生的勞動素質。
關鍵詞:體育教學 素質教育 實施策略
體育教學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任務是使學生學習和掌握體育基本知識、技術、技能和鍛煉身體的方法;提高生理、心理機能能力;發展速度、耐力、力量、柔韌、靈敏等身體素質;培養良好的身體形態;培養高尚的情操和吃苦耐勞、團結互助的協作精神等。例如在體育教學中,通過觀察法、對比法和示范法的運用,能有效地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通過技術動作的練習,有利于促進學生記憶力、想象力的發展;通過教學比賽和各種體育游戲,可以潛移默化地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敏性與應變能力。通過這些任務的完成,使學生增進健康、增強體質、發展體能、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質,以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素質教育實際上就是根據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轉變人才培養模式、提高全民素質的要求而提出的,其目和任務也就是為了使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成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人才。由此可見,體育教育本身具有實施素質教育的任務,尤其是全面實施身體素質教育的任務。然而,在體育教學中,如何實施身體素質教育呢?
一、思想品德教育貫穿在整個體育教學之中
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思想品質,樹立正確的體育道德觀,具有勇敢頑強、團結進取、活潑開朗的精神面貌,以及誘導學生養成維護道德規范、遵紀守法。體育教學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學中結合課的內容的傳授進行的,不能空洞說教和脫離教材生拉硬扯,要細心構思巧妙安排,以畫龍點睛的揭示,引導學生去感悟,使學生在鍛煉身體的同時,不知不覺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二、要重視對學生思想品德素質的培養
培養學生助人為樂的好思想。體育課上教師要求體質好的學生幫助體質差的學生完成教學任務,教育學生在課堂上做好人好事,幫助有困難的同學解決問題,并教育學生樹立見義勇為、敢于同壞人壞事做斗爭的思想,培養學生為他人服務的意愿和行為,使學生從小養成一種助人為樂的高尚品德。培養學生善良正直的品格。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尊師敬長,愛護體弱者。教育學生做事公正,為人和善,言行一致,文明禮貌,不損人利己,不投機取巧,愛護公物。培養學生做新時期合格的接班人。
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體育教學靠師生的合作,靠學生之間的合作,只有一個團結合作溫暖的集體,才有凝聚人心,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同時也要教育學生關心集體,熱愛集體,為集體爭榮譽,教會同學之間的相互交往,尊重人,理解人,善于與同學友好相處。讓學生明白,只有生活在好的合作集體中,才能創造出優異成績。
培養學生具有堅強的意志品質。體育課的學習很苦很累,要求學生必須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必須具備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品質。教學中教育學生對應做的事自己要堅持不懈,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和毅力,教育學生對失敗挫折有一定的承受力,培養學生勝不驕、敗不餒、頑強拼搏的優良作風。
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體育教學重要的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老師的講解與示范,教會學生鍛煉身體的方法手段,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讓學生逐步達到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目的。
三、注重“兩全”大面積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面向全體學生。教師要認真了解和研究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在時間和空間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接受能力、個性差異、隱性適度地分層教學,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發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在教學中,制定教學計劃及教學步驟要適宜,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始終處于通過努力能摘到果子的發展區。教師不僅要關心優秀學生,更要關心后進生,要對每一個學生負責。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標準要求,對優秀學生應擴充內容、增加練習難度、提高要求,并對他們進行超前教學;對后進生進行個別輔導,在練習方法、難度上進行簡化,但在練習次數上和時間上進行強化,給他們以信任和勉勵,加倍關心他們的學習進步,哪怕微小的進步也要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使他們獲得不斷進步的信心,激發他們的自尊和上進心。教師要確立轉化一個后進生與培養一個尖子運動員同等光榮的思想,使后進生也能達到體育課標的要求,讓所有的學生都愛上體育課,愛參加體育鍛煉。
體育教學的全面性。我們在以往的體育教學中,學生更多地獲得的是體力和技能,而明顯缺少的是對原理的理解和情感上獲得的成功感和愉悅體驗,也就是說在“懂、會、樂”這三個體育效應中,“懂”和“樂”是薄弱環節。因此我們在體育教學中,必須在“懂”和“樂”上下功夫。教師要根據教材情況,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選擇“發現式”、“問題式”等新穎多變的教學方法和形式,讓學生動起腦筋,邊想邊練;練好了,也明白了。“懂”了原理,學生就可以在以后的體育實踐中舉一反三。教材有相對枯燥和相對趣味之分,相對枯燥教材教學時,教師運用教法要力求新穎,使學生的情緒不斷變化。在學習中保持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使學生對枯燥的教材教學不是苦學,而是“樂”學。如耐久跑是體育課中比較難教的內容。學生感到枯燥、艱苦、不愿學。我們教學時,前幾次課采用與球類活動相結合的教法,讓學生在跑動中左右手運籃球,或跑動中運帶足球8分鐘和12分鐘跑。最后采用目標教學法讓學生自己制訂努力目標,教師根據學生的目標,分成幾個組進行相互競爭,相互鼓勵。這樣的學習興趣高,學習效果好。
1學習多種教學模式,博采眾長,提高教學能力
當前,中學數學教學主要有下面幾種基本模式:
1.1講授模式:
它屬于傳統模式,突出都是的主導作用有利于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系統地學習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它的基本程序是:
復習講授——理解記憶——練習鞏固——檢查反饋
它是當前教學中采用的主要模式.解放后廣泛推行的前蘇聯凱洛夫五環節教學,即組織教學、復習提問、講授新課、鞏固練習、布置作業也屬于這個模式.多年以來,在這個基本模式下,為了探索動用啟發式教學,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變革,演變出一些新的形式,正在被廣泛運用.
1.2發現模式:
按照美國教育學家布魯納的教學理論,為了培養學生探究精神和創造性,不少教師通過精心設計,經常在一些思維價值較高的課例上,運用發現模式進行教學,基本程序是:
創設情境——分析研究——猜測歸納——驗證反思
這種教學模式注重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有利于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及研究問題的方法.但是相對來說教學進度較慢,基礎較差的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這種教學模式整體或部分地在教學中運用,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重視.
1.3自學模式:
為了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各地創造了多種自學模式,它的基本程序是:
布置提綱——自學教材——討論交流——練習鞏固——自評反饋
這種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對語言的閱讀、理解、交流、運用能力.對于閱讀性比較強的教學內容,采用自學模式十分有利.
1.4掌握模式:
按照美國教育學家布盧姆的教學理論,注重反饋和評價作用.當前,不少地區使用的目標教學模式屬于此類,基本程序是:
目標定向——實施教學——形成性檢測——反饋矯正——平行性檢測
這種教學模式強調了目標和評價,注重把教學過程分解,有利于加強基礎,防止分化,在師生基礎比較薄弱的學校適應性更強.
屬于基本教學模式的,還有結構教學模式、程序教學模式和注重學生合作突出討論的教學模式,這里不一一介紹.這些基本的教學模式反映了國內外教育心理學、數學教育學、系統科學的研究成果,也是多年來數學教學富足經驗和教改的結晶.對它們的學習和研究,是提高教育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
可以看到,當前教學改革中涌現出的各式各樣的教學模式,多數是由上述基本教學模式,,多數是由上述基本教學模式交叉或變形組合而成的.抓住對基本教學模式的學習,就可以更加深刻和主動地理解和學習其它教學模式.
2綜合、靈活、發展地運用多種教學模式,立足整體,優化課堂教學過程
我們常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因材施教,貴在得法”,對于教學模式來說也是這樣,教學作為一門科學,應當有規可循,但是教學作為一門藝術,不應當也不能僅依靠某一種教學模式來實現它的全部功能.重要的是針對具體情況,選擇、設計最能體現教學規律,達到教學目的的教學過程.
為了發揮教學過程的整體功能,保持教學系統的最大活力,在教學中綜合應用多種教學模式,相互補充,形成良好的整體結構.教學模式的多樣性,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認知活動,為能力的全面發展創造條件.當然,教學模式的綜合應用,要從教學目的、教材要求、課型內容、學生水平、教師能力、教學條件等多方面考慮.
比如,在一章教學中,對于概念、定理、公式、法則,為了突出知識形成過程,可以動用發現模式;同時選定幾節便于學生閱讀;討論的內容,可安排用自學教學模式,突出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對一般內容,可以采用講授模式,以便保證教學進度.這樣在一章教學中,幾種教學模式分別發揮了它們的優勢,從整體上提高了教學效益.
再如,在一冊的教學來看,,也可選定內容比較適合結構教學模式的章節.比如平面幾何“四邊形”等內容,采用結構教學模式,貫徹整體——部分——整體的結構體系,對于開闊學生研究問題的思路是有益的.但如果每章教學人武部采用這種模式,不僅教學困難,而且也不利于學生全面掌握知識.
再如,從學生的實際水平考慮,對于基礎較好的班級可以更多的采用發現模式;對于基礎較差的班級,經常采用講授模式和掌握模式,通過及時反饋,查漏補缺,使學生樹立學習信心,這對于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是有益的.
從教學改革的角度看,教學模式的綜合應用,本身就是創新和發展,我們要在原來熟悉的教學模式基礎上,吸收其它教學模式的優勢,開拓創新,逐漸形成
自己的教學風格.
靈活地運用教學模式,是指在對比各種教學模式的理論、優點和局限性的情況下,針對教學實際,吸收幾種教學模式的特點,重新進行組合,使教學過程得到優化.比如,在一節課的教學中,知識引用階段采用發現模式,例題教學時采用講授模式,小結時運用自學模式.當然,這對教師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和功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學生的認知水平是不斷發展的,一般來說,不同的教學模式適應不同層次的認知水平.比如發現模式比掌握模式在認知水平上要求更高.我們的教學模式要結合學生的生理、心理特征,相應地不斷變化,促進學生認知水平向高層次發展.另外,從引導學生參與程度,發揮學習的主動性來看,采用的教學模式也要逐漸由封閉走向開放,體現“教學是為了發展”這一規律.比如,在較高層次的教學模式中,可以更多地體現知識結構特征,突出討論交流的形式.從教學的過程來看,發展地造反教學模式是提高學生能力,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途徑.
3了解發展教學模式的新思路,開拓創新,深化教學改革
從教學改革的方向出發,當前發展中學數學模式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呢?
3.1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使課堂教學由封閉型向開放型轉化.
啟發式教學原則是先哲孔子所強調的,但當前廢止注入式,提倡啟發式仍是教學過程中繼承與發展的核心問題.數學教學是數學思維過程的教學,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尤其是在思維上深層次的參與,是促進學生形成良好認知結構,培養能力,全面提高素質的關鍵.為了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就要由教師到學生的單向交流,變成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使教學成為一個開放的系統.
3.2運用系統科學的整體、有序、反饋三個基本原理指導組織教學過程.
一方面要從整體效益和結構考慮優化教學過程,另一方面還要加強反饋和矯正環節在教學中的作用,并立足于教學系統的開放與發展,把系統科學的基本原理具體運用到教學模式的學習與發展上來.
3.3注重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注重學法指導.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目的、興趣、意志、態度、習慣等非智力因素是教學的動力系統,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起著發動、維持、調節的作用.吸收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在教學模式中進一步發揮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由“愛學”到“學會”,再到“會學”,注重學法指導,突出從“學”的視角進行教學模式改革,無疑是一個需要加強的問題.
一、區分“教學反思”和“反思教學法”的概念
在一般的研究文獻中我們會看到“教學反思”這個概念,這個概念主要是用于界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教學反思行為。主要是體現在:教師作為教學主體,是教育工作的從業者,又是對教育進行研究的研究者,通過實踐和理論的結合,要將教學和科研相互結合;其次是解決教學中有待解決的問題;再次就是結合教學知識內容的升級,教師需要進行大量的選擇和觀察,理性的選擇教學內容。而“反思教學法”則是在教學實踐中,通過深入的思考和觀察,尋找解決在教授知識的過程中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以達到自我改進、自我完善和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目的。
二、結合中學語文教學的特點突出反思教學法的重要性
在中學階段,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階段都處于迅速發展的階段,在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也都有很大的變化。中學時期的語文教學特點主要是:首先,語文教學活動泛化,體現在中學語文教學內容的范圍已經超出了課本,它已經擴展到各種書籍、報刊、影視、戲劇、廣告等生動的教材。對于語文能力的駕馭也已經超出了課堂范圍,例如:舉辦演講會、辯論賽、朗誦會、主題班會、文娛玩會等。其次,就是在中學教育中會出現學科學習興趣分化,語文作為“最喜歡的一門課”的第二位和“最不喜歡的一門課”的第八位還是相當受學生喜歡的。再次,就是中學語文教學可以使抽象思維得到強化訓練。這種強化訓練主要體現在對語文知識的基礎上加大了對抽象思維的分量,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發展,文化知識和學習經驗不斷內化。反思教學法的手段是可以讓學生在對知識的學習過程中自我接受和更新的一個過程,將情感作為學習的動力,通過對受教育者的言行進行勸導和形象的渲染,使在情感上達到共鳴形成正確的思考方式。重視反思教學法就是要關注人在教育的影響下和情感層面的相互結合而產生的新的思考高點,也是關注作為人的生命機制之一的情緒機制,如何與思維機制一道發揮作用,結合中學語文教學的特點可以很好地將反思教學法貫徹到學生學習中,以達到最佳的功能狀態。
反思教學法從語文思維、教育學、倫理學、社會學等學科角度來對中學的語文教學問題進行研究,從理論和實證兩方面來揭示中學語文教學現狀和規律,從而為有效解決中學生學習問題提供理論依據。將中學語文教育問題作為課題進行研究,不僅豐富了教育學、倫理學等學科的研究內容,還拓展了有關中學反思教學法問題的研究,從而提高中學生的思想素質。中學生的學習建設在整個中學生語文思維建設中,必然處在至關重要的環節,應當得到我們各中學在中學生語文思維訓練時的重視和發展,將發展學習建設提升到更高的領域中,并不斷結合校園和中學生本身的情感實際,創新和發展各種建設性思路。
三、反思教學法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1、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應該把設定的教學目標提前展示給學生,然后讓學生在預習課文中根據自己的學習目標制定出學習方向,包括作業在內的設定。這樣,就使全體學生都能真正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還參與了目標的制定和作業的布置,從而,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可以在自學階段有本可依,有章可循,并取得成就感。
2、課堂中的師生互動行為是帶動學生學習的初始力量。教師和學生都是課程的開發者和創造者,而不只是被動的執行者。因此,教師、學生都是語文課程實施過程中的主體,也只有在這個意義上,教學相長才真正成為可能。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既要發揮出自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更要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動參與者,成為問題的發現者和解決者。學生通過提出疑問、自行釋疑,會深入理解課文,豐富了課外知識的。
3、突出語文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突出重點就是要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的輕重主次,在整體感知上對課文重點進行局部的深入探究或知識的遷移,最后再歸結到整體上來,深化對文章的認識。而課堂教學中的亮點應該是疑問的聚焦點,思維的交匯點,教學的創新點。學生的興奮點如果被激活了,那么他們對課文會進行再創造的。如果每天都是輕松愉悅的上課,那么學生的靈感和情感會得到激發的。此外還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了文章的主旨,又挖掘出學生的創新潛能。
4、轉變傳統教學思路。主要是說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由原來的教師教的思路轉向學生主動學的思路,由文章學的思路轉向閱讀學的思路。教師應注意重視學生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尊重學生的認識規律和獨特體驗。只有遵循學生學的思路和閱讀學的思路,才能真正激發師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5、培養學生擁有較為完整的閱讀體系是寫作能力提高的關鍵。“向閱讀要寫作能力。”學生涉獵廣泛的課外知識領域,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和適時關心。教師要參考新課標課外讀物,指導學生制定閱讀計劃,學會自主積累,幫助他們建立寫作素材庫,引導他們從中汲取精華,“博眾人之長于己身”。
【關鍵詞】英語 教學 教師 課堂 作用
【中圖分類號】G6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12-0111-01
1.引言
按照英語教學的原則,仔細講解基礎知識,重點培養學生英語口語的交際能力,給學生多創造一些更好的學習語言的環境,多提供一些英語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充分了解英語、接觸英語、運用英語,爭取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展示他們的創造才能、更好的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讓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具有較強的主觀能動性、主動觀察、主動思考、主動回答,讓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得到提高。
2.全英語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2.1全英語教學符合英語語言學習的規律,能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
學習任何一種語言的過程都是很復雜的,尤其社會環境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視的。語言的學習實際上是通過聽與說相傳,需要通過身邊的氛圍去實現。學生英語學習的最佳環境,應該如同幼兒學習母語一樣,具有良好的社會環境,最好融入其中。然而,我國的客觀條件決定了不能獲得那樣的語言環境,但在英語教學中可以努力為學生營造這樣一種氛圍,用全英語教學有利于創造這種氛圍。許多教學有成的英語教師用全英語上課,其教學效果比較顯著,都證明了環境對學習英語的重要作用。
2.2全英語教學有助于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在新教材中,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態度從被動變為主動。中學生學習英語的兩極分化現象非常嚴重,學習英語欠缺的原因在于學生沒有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動機,學習英語沒有恒心。學生學習英語并非一開始就缺乏學習興趣,而是一個從好奇到厭倦再到放棄的一個心理過程。心理學研究證明,輕松愉快的學習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效果。教師與學生之間生動的口語對話,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以及他們的反應能力,從而提高學生表達英語的能力。用全英語教學,教師在情景中教,學生在情景中學、練,這樣學生的興趣盎然,注意力持久。
2.3.全英語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新編初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明確規定:“中學英語教學的目的是通過聽說讀寫的訓練,使學生獲得英語基礎知識和為交際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這一表述明確指出了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的進行交流。聽是人們交際活動基本的方式。弗里斯(Fries)說:“學生學會說英語的前提首先是聽。”亞歷山大(Alexander)說過:“掌握一種語言,首先是聽懂,聽懂的比重占百分之九十,能聽懂你才覺得舒服,聽不懂就覺得不自在。”說是一個復雜的心理活動過程。說的素養先有說的動機,而聽得懂是前提。初學者往往要經過母語到外語這樣一個心譯過程。在中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最好用學生能夠接受的、簡單易懂的英語給學生傳授英語知識。這樣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而且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簡單的英語學習氛圍,這樣學生能夠盡可能的從母語中擺脫出來,逐漸的形成一定的英語心譯能力,進而達到不加思考的直接的用英語表達的心理過程。中學英語教材內容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融知識、趣味、實用為一體,為用英語教英語提供了必要條件,僅有這些條件還不行, 還要靠教師充分利用這些條件。中學英語教學對教師的素質要求之一就是用英語教英語。然而當前中學英語教學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教師用漢語教英語,學生用漢語標注英語的不良傾向。
3.全英語教學在英語教學中實施中的注意事項
3.1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
英語教師除了具有較好的政治素質與職業道德,還要具有較為廣博的業務知識和較強的能力素質,以便勝任教學工作;同時,英語教師一定要能夠從各方面開發學生心智,根據學生類型的不同因材施教。教學方法越先進對教師要求越高。教學的質量與教師的素質是密不可分的。要做到用英語教英語,首先要不斷加強英語教學理論和英語教學法知識的學習,用心理學、教育學、外語教學心理學、美學武裝自己;其次要提高業務素質,不斷學習英語專業知識,具有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再次要了解社會的發展,不斷吸收新知識,悉心研究國內外先進的教學方法,拓展視野,充實自己,提高英語教學的技能。只有這樣,才能提高用英語教英語的水平。
3.2課堂教學是全英語教學的主要陣地
課堂教學情景化。從起始階段,堅持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師生之間的交流盡可能用英語。這樣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把課堂教學變為趣味十足的英語交際場所。課堂教學趣味化。培養學生的興趣至關重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目標,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配以生動形象的語言,利用直觀教具,電教手段等,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加強直觀藝術感染,激發學生的興趣。
3.3豐富的課外活動是全英語教學的秀舞臺
課外活動同樣也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內容,它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繼續。良好的課外活動應成為學生運用所學語言的重要場所。例如組織學生舉辦“英語園地”、“書法展覽”、英文打字、辦英語墻報、學唱英語歌曲、排練英語節目等,豐富學生的“英語生活”,活躍英語氣氛,增長英語知識,培養英語的交際能力。例如開展英語角活動,可以讓每位學生盡量用學過的英語表達某一主題或想法。在學完初中英語課本(新編教材)第22單元What a Good Kind Girl后可組織學生討論交流What do you think of Liu Mei? Do you often help old people?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when you meet with old people? 這樣課內課外學生都能運用英語交際。開展經常性的英語課外活動不僅有利于培養興趣,同時有助于增長學生的英語知識,秀學生的四會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初明.《應用心理語言學》.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