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工商管理和項目管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室外綜合管道工程施工準備材料檢測溝槽開挖管道敷設系統試驗
中圖分類號:K82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隨著社會的發展,商業項目(綜合商場、高檔寫字樓和星級酒店等)功能要求更高,由此帶來室外管網系統更復雜,包括生活生產消防給水、生活生產熱水、生產生活污廢水、雨水、蒸汽(高溫熱水)等各類室外管道系統;同時,該類項項目容積率和建筑密度高,預留給室外綜合管道的敷設空間極為狹窄,室外管線設計布置將非常密集、管道交叉重疊,綜合管道的施工組織和施工管理的難度很大,容易發生施工質量進度的失控。
如何做好商業項目室外綜合管道工程的施工和管道,本文將以濟南某大象商業項目的室外綜合管道工程的施工組織和管理經驗為例,探討商業項目室外綜合管道工程的施工組織管理思路和過程管控要點。
1、工程概況
本項目為一大型綜合購物娛樂項目,占地約6.5萬㎡,建筑面積約25萬㎡,室外地下管道主要包括生活給水、消防水管道、污廢水管、道雨水管道、高溫熱水循環水管道、蒸汽管道。工程的特點是工作量大,工期短,立體交叉作業,工序組織技術復雜,施工組織管理難度大。
本工程室外主要管網工程量如下:污廢水、雨水HDPE雙壁波紋管(DN200~DN700) 1850米,橡膠圈承插連接;生活、消防給水球墨鑄鐵管(DN200~DN250)2300米, 橡膠圈承插連接;高溫熱水、蒸汽無縫鋼管(DN250~DN300)460米,焊接。
2 、施工準備
做好開工前的圖紙人力、機械、物資準備,是項目順利實施的必要條件,主要把控以下施工準備要點:
2.1 深化后的管線綜合圖及分專業圖紙、安裝規范、標準、施工方案等資料齊全。圖紙會審完畢,并進行設計交底,圖紙需經相關部門審批通過;
2.2 到貨的配管材料滿足施工要求,施工所需機具、工具、儀器及消耗材料等配備齊全;
2.3 對管道平面布置圖及管線表進行核對仔細,到現場結合圖紙了解工程的基本全貌,如與工作面開挖有關的地形、地貌、地物等。
2.4 施工作業帶范圍內場地清理平整,現場供水、供電條件充足;
3、材料檢驗
重點對管材及附件等進行驗收核查,確保進場材料滿足設計和規范要求,防止因施工中因材料問題引起工程返工:
3.1 管道組成件(管件、法蘭、閥門等)必須具有制造廠的質量證明書,其材質、規格、型號應符合設計文件的規定;法蘭和盲板的密封面應平整光潔,不得有毛刺及徑向溝槽;橡膠圈尺寸及斷面壓縮率符合要求,且不得有割裂、破損、氣泡、大飛邊等缺陷;螺栓、螺母的螺紋應完整,無傷痕、毛刺等缺陷,螺紋應配合良好;焊接材料必須有質量證明書。
3.2 鋼管檢測:無裂紋、縮孔、夾渣、折迭、重皮等缺陷,銹蝕、機械損傷等缺陷不超過壁厚負偏差,滿足國標GB/T 2102-2006及GB/T 17395-1998的要求。
3.3 HDPE管檢驗:管子和管件的顏色應一致,無色澤不均及分解變色線;內外壁應光滑、平整、無氣泡、無裂口、無明顯痕紋和凹陷;接口配合面應光滑平整。
3.4 球墨鑄鐵管檢驗:球墨鑄鐵管的化學成分滿足國標GB/T13295-2003、ISO2531/2003要求,產品標準執行GB/T13295-2003及GB/T17219-1998的標準要求。
4、管溝測量開挖
管溝的開挖進度及測量精度,影響整體室外管道工程的施工進度和工程質量,主要管控點如下:
4.1 平面、高程控制:依據業主和監理確認提供的坐標點進行放線;根據區內計算數據,用平面控制點,測量管道中線的起點、終點、平面折點及直線段控制點,釘中心樁,樁頂釘中心釘。并在溝槽適當位置設置栓樁;溝槽形成后,用經緯儀把中線及時投測到槽下,釘上中心樁。
4.2 管線基礎測量:根據檢底后管線中心樁及設計基礎寬度測放管線基礎結構寬度,同時測放管線基礎高程控制樁,基礎施工后復測基礎中線偏差、寬度及高程。
4.3 槽溝開挖:開挖的管槽須滿足設計坡度要求,槽底管道一側工作面寬度按照管道外徑尺寸,按照施工組織設計要求預留空間。開挖采用機械挖土,人工配合清坡、清底,土方運至堆場, 挖掘機挖土應嚴格控制標高,防止溝槽超挖或擾動基底土,當開挖接近槽底設計標高150~300mm時,用人工修整槽底、邊挖邊修至設計標高,溝槽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
5、 管道敷設
管道敷設是本工程的主導工序,是工程質量進度控制的關鍵點,管道敷設前,溝槽驗收合格并清理完畢;管材、管件核對無誤,內部已經清理干凈,無雜物;安裝時按先自流后壓力流,先大管徑后小管徑,先深后淺的原則進行。
5.1 鋼管敷設:安裝前應做好防腐(焊縫部位未經試壓不得防腐);管子對口時,應墊置牢固,避免焊接過程中產生變形;法蘭面應與管道中心線垂直,接口的兩個法蘭面應互相平行;連接法蘭的螺栓,應為同材質、同規格,螺栓安裝方向應一致;碳素鋼管鋼管焊接選用手工電弧焊,焊條選用J422,焊縫外觀要求成形良好,表面不允許有裂紋、未熔合、氣孔、夾渣、飛濺存在。
5.2 HDPE 管敷設:采用承插式柔性連接;切口斷面應平整光滑并垂直于軸線,不得有任何變形,插口處端應銼出倒角;管子或管件在承插前應將承口內側和插口外側擦拭干凈;承插時應找正方向沿軸向均勻施力。
5.3 球墨鑄鐵管敷設:應將預制好的管段按照來水方向順序排列。按施工圖紙的坐標、標高找好位置和坡度以及各預留管口的方向和中心線,沿管線依次放好,清理管材、管件,清理膠圈、上膠圈。安裝過程中,定管、動管軸心線要在一條直線上,否則容易將膠圈頂出,影響安裝的質量和速度。管道安裝要平,管子之間應成直線。
5.4 附屬構施工:砼井室澆筑時要嚴格控制井底和預留口標高、方位和坡度;道路上的井蓋,應同路面齊平,其允許偏差為+5 毫米;非道路上的井蓋,應高出設計地面的50~100 毫米,并在井口周圍作好護坡;排水檢查井內做流槽時,流槽表面應用水泥砂漿抹光。
6、系統試驗
管道敷設完畢,做好系統試壓,檢驗施工質量,以便后續的施工回填工作。管道系統施工完畢,除接口外管道兩側及管頂以上不小于500mm,及時進行回填土。埋地管道試驗、防腐檢查驗收后,進行竣工復測,并填寫相關施工記錄。
6.1 壓力管道水壓試驗:埋地壓力管道試驗管段的長度每次不宜大于1km;強度試驗合格后方可進行嚴密性試驗,試驗壓力值及持續時間滿足規范和設計要求。
6.2 無壓力管道閉水試驗:無壓力管道回填前應以閉水法實測滲漏量進行嚴密性試驗;試驗段劃分宜以井為界,每段長度不超過1km。兩端封堵牢固且不得滲水。管道嚴密性試驗時,實測滲水量應小于或等于允許滲水量時,嚴密性試驗為合格。
7、管溝回填
管溝回填前,管線坐標、標高、防腐層共檢完畢,系統試驗合格,溝槽內無積水、雜物等。回填時,嚴格控制回填土含水率不得過高。管頂以上500mm 范圍內,回填土不允許含有有機質和直徑大于50 毫米的石塊;鋼管、鑄鐵管應采用細粒土;塑料管管底腋角90~120°范圍內應使用中砂或粗砂回填。分段回填時相鄰段的接茬應呈階梯形;管溝回填夯實中,應夯夯相連,不得漏夯。
8、竣工驗收
室外管線工程按照工期要求,隨主體工程同步完工。并組織了業主、監理、設計及政府市政監督部門的進行工程竣工驗收:各分部分項工程質量驗收合格;材料檢驗、施工檢測、使用功能性檢測、施工測量記錄等質量保證項目驗收合格;工程觀感質量核查及主要功能抽查合格,工程一次驗收合格。
工商企業管理學什么 工商企業管理主要研究工商企業經濟管理基本理論和一般方法,主要包括企業的經營戰略制定和內部行為管理兩個方面,能熟練利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等現代管理技術。例如:開拓公司業務、進行銷售統計、對客戶關系進行維護,合理規劃人員安排、為公司節省成本,提高員工工作效率。
課程:《管理學》、《經濟學》、《會計學》、《公共關系理論與策劃》、《營銷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生產與運作管理》、《管理信息系統》、《物流管理》、《項目管理》、《質量管理》、《企業經營戰略管理》、《電子商務概論》、《商務談判》、《連鎖經營管理》、《中小企業管理》、《企業經營管理》、《組織行為學》、《企業文化與形象策劃》。
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就業方向 1、企業管理:各類工商企業、銀行、證劵公司等金融機構,會計事務所等中介機構,已經征服經濟管理部門。從事管理已經教學、科研方面的工作。
2、市場營銷:到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從事管理決策、營銷管理、銷售、公關、品牌傳播、理論研究與教學,或者是實際操作與管理性工作。
3、會計小額:主要導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會計事務以及教學、科研方面的工作。
4、財務管理: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從事學術研究,在工商企業、金融機構、征服與事業單位、中介機構從事財務管理、咨詢服務及其他相關經濟管理工作。
5、人力資源管理:到企業、事務單位及征服部門從事人力資源管理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
工商管理學專業介紹 工商管理專業(英文:Industry Business Administration)是研究工商企業經濟管理基本理論和一般方法的學科,主要包括企業的經營戰略制定和內部行為管理兩個方面。工商管理專業的應用性很強,它的目標是依據管理學、經濟學的基本理論,通過運用現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來進行有效的企業管理和經營決策,保證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關鍵詞:國內外;工商管理現狀;發展建議
一、前言
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加快了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將國內外發展現狀的對比和校驗事務作為工商管理研究的主體,希望能夠與一切的先進技術手段聯合起來,大幅度地提高我國工商管理對外交流的引導和水準,指導性線索的內容更加充足[1]。因此,國內有關的技術人員與國內外工商管理的現狀聯合起來,細致地進行對比和驗證,主動與工商管理國際變化趨勢相適應,是直接的途徑。
二、國內外工商管理的研究過程
(一)國內研究工商管理的過程
從國內研究的一些工商管理取得的成果可以知道,我國研究工商管理的活躍度很高,尤其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上,在人力資源管理等相關的領域,很快就會對營銷進行開發和研究。最近幾年,經濟主體已經開始由政府轉型為市場經濟體制,在這個轉型過程中,企業要面臨許多不適應的情況,無論對于商業和工業,還是電力,都是主要的管理理念[2]。此外,我國將工程學科與工商管理學科合放在一起,從這些數據上可以看出,社會已經漸漸地認可企業管理,正在向更加成熟的道路邁進。
(二)國外研究工商管理的過程
國外分析工商管理的歷史已經長達數百年,而且形成的企業管理理論體系已經很完善。根據調查的數據表明,國外在研究企業管理關鍵的問題上,各個時間段都不一樣,當前社會是經濟全球化,在廣泛的地區,企業怎樣才能夠將資源合理地進行配置,怎樣才能夠將成熟穩定的客戶更多地獲得,從而使企業無論在操作資本的工商管理的研究市場上,還是其他的問題上,都能夠更加具有競爭力,所以,占有主導地位的仍然是分析理論。
三、國內外工商管理方面發展現狀的對比
在工商管理事務的處理上,西方的先進國家可以說是獨具匠心,迄今為止,一類比較完善學科的規范引導體系已經形成。觀察驗證記錄的文獻材料,無論是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內容和相關的國外企業多元化的技術結構,還是文化交流的體制等,都有本質性變化的發生,而我國對外改革開放政策實施以后,國際型的工商管理的思維模式,開始向我國轉移,并且大范圍地進行試用和拓展[3]。
(一)項目管理模式
與實踐經驗的整理判斷相結合,在國際經濟領域中,工商管理的專項研究始終圍繞著調試既定項目集群化的規則,進行跟蹤式的校驗延展。特別是借助網絡技術在不斷地進行完善,針對于各類企業的傳統運作管制的手法,也提出了嚴重的質疑,傳統形式“一體化”的控制體系結構,與國際改造多元化市場的需求已經具有嚴重沖突的跡象。而我國對于調節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的前景和供應鏈的結構,具有獨道的見解,但是,在研究這方面的內容上,我國起步相對比較晚,內部基層的工作人員無論是職業道德的素質,還是專業技能都比較有限,相關的各項實際要素的結合效率偏低[4]。
(二)市場營銷領域
中西方國家在工商管理工作中,差異效應內容最顯著的就是市場營銷。新世紀以后,國際范圍內的熱點話題就是營銷控制戰略體驗式的內容,客戶適應生命周期的規則,搭建客戶和諧的交流關系以及保護客戶資產等相關的理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效發展的背景下,相關的工商管理人員對于日漸成熟和機智的消費群體更加重視。市場經濟環境的變動比較激烈,與分析材料聯合起來,實效性地鑒定傳統樣式的廣告推廣宣傳和品牌營銷工作,工商管理事務的有關熱點始終在市場營銷領域之中徘徊。對于打造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場銷售的渠道,我國工商管理事務的研究人員具有獨道的見解,并且具有網絡和涉獵關系等相關領域新型的營銷模式,但是,與市場經濟的實際發展條件還是不能夠進行無縫的對接[5]。
(三)創新技術的要素應用
通過精確化的有關文獻資料,細致拆解和提取重整發現,在國際領域中,我國的技術管理和信息成就是比較深刻的,同時,與我國市場結構也不會有任何的沖突產生。在這種背景下,國際化的市場競爭空間中,國企改革和國內企業的成長機制,將會有更多工商管理類的創新思維火花碰撞出來。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控制技術和創新形式的綠色營銷都是國外首先公布以后,我國特定的經濟管理機構才進行吸納和沿用。從當前來看,國內的工商管理的研究主體需要做的是:盡可能適度解析我國市場結構獨有的問題,有必要的話,可以結合自身長期的實踐經驗和與西方經濟管理類文化主動聯合,搭建多元化戰略的服務指導體系,對于基層工作人員不良的行為及時進行糾正。如此這樣,就會提高我國工商管理學科的世界先進性的競爭水準[6]。同時,在特性解析國際化經濟項目和復雜項目集群化管制中,國外的有關學者投入了很大的精力。此后,管理模式將供應鏈作為基礎,全面進行覆蓋,不可計數的工商管理的研究熱點也在同期引發出來。從總體上來說,當前國外重視的是物流鏈和供應鏈控制的層面,對應的熱點話題相應地向精益生產的配送中心等相關的方向進行過渡和延展。透過宏觀的角度,對我國的工商管理研究進行觀察和界定,正在將一切的技術手段集中起來,吸納國際創新規范的經驗,對于各類項目工程施工現場的進度保障和安全防護,希望都能夠做出優質化的指導貢獻。在交叉控制該類異質化國度文化范圍的內部,對于國內工商管理一段時期的核心理念,與國際對應的專業熱點的掌控要求,都無法避免地出現背道而馳的現象。
四、促進國內工商管理發展的建議
(一)加強企業內部控制
企業可持續發展既需要企業內部良好的控制和循環,又需要外部良好的發展環境,所以,企業內部管理的控制必須要加強。企業應該根據內外部的情況變化及時地進行應對,若想對企業內部腐化有效地進行防范,必須要進行獨立的經濟監督,并且要將企業風險防范機制的優化和內部的管理水平有效地進行提升。同時,還需要審計企業的內部,相對獨立的審計機構設立起來,企業的資本運行和企業自身的財務狀況定期匯報給企業,從而將企業內部管理進一步加強,同時,還要時刻具有警惕性[7]。
(二)借鑒國外優秀的研究方法
結合比較進行分析和研究,我國工商管理在研究方法上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較,比較滯后。通常是國外工商管理領域的研究方法已經出現了,我國還在起步的階段。例如,跨國并購和綠色營銷等相關的領域,在研究方法上都是在國外研究熱點首先形成了,我國才跟隨在后進行研究,這對于我國工商管理可持續性的健康發展非常不利。所以,我國應該結合國內實際的情況,根據國內市場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將國外工商管理研究方法的熱點問題,有針對性地引入到國內來進行研究和改造及創新,成為國內獨特的工商管理的創新模式,同時,對于我國工商管理學科在世界上的研究地位和發展水平也能夠起到推動的作用。例如,國有企業股份制的改革,致使我國工商管理研究在世界上保持著先進的水平。
(三)培養工商管理專業化的人才
隨著時代的飛旋,互聯網誕生了,我國的經濟在快速地發展,經濟結構也在不斷地轉變,需要更多地專業工商管理人才,所以,對工商管理專業化的人才應該加快地進行培養,來將這個缺口進行彌補。其一,在高等教育進行擴招的前提下,我國對于招收工商管理人才的規模應該進一步地加大;其二,在上層建筑的層面上,國家應該給予政策的扶持,對工商管理教育的活動有效地進行幫扶;其三,教育部門應該將工商管理專業的教育機制進行完善,課程內容及時進行更新,與時代的發展同步,使學生能夠學有所得,從而將素質型的工商管理人才有效地培養出來。
(四)改革工商管理體制
從當前來看,我國工商管理體制并不完善,還有很多的弊端之處,企業人性化的管理并沒有實現,大多重視的都是企業的經濟利益。若想使企業內部的管理有理有據,必須要將工商管理體制進行改革,才能夠將企業管理的人性化和規范化得以有效地實現。所以,工商管理的制度在制定時,應該將企業員工需求和企業發展實際的情況作為導向,既要對企業的結構進行優化,又要對員工賞罰分明,使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得到有效地刺激[8]。此外,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計算機信息技術系統化也在不斷地發展,傳統市場經營的管理模式的很多漏洞也出現了。此后,很多的企業領導的主體對于零庫存的生產理念比較提倡,致使結構經濟的危害得到了有效地解決,市場經濟的損失也得以避免。因此,企業應該將學習力度加強加大,深入探討和研究企業工商管理理念,讓企業管理成為發展的動力源泉,走在發展的最前沿。
五、總結
綜上所述,針對市場經濟體系而言,維持經濟秩序管理,企業管理非常重要而有效,因此,必須要繼續探索企業管理,整合各種管理職能,建設更好的業務管理平臺,優化管理,從而使市場資源能夠將市場多元化穩定和可持續發展進行有效地促進。
參考文獻:
[1]吳建華.工商銀行大慶分行客戶關系管理問題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6.
[2]陳銘.國內外高校圖書館電子書管理服務現狀比較分析及發展策略[J].情報資料工作,2015,(04):70-74.[2017-08-16].
[3]朱雁.淄博工商銀行中小公司客戶貸款風險管理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5.
[4]倪穎哲.網絡商品交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監管問題研究[D].山東財經大學,2015.
[5]王安平.淺談國內外工商管理現狀比較及發展建議[J].商場現代化,2014,(14):82.[2017-08-16].
[6]崔亞飛.工商管理研究熱點與發展趨勢的國內外比較[J].中國外資,2013,(16):156.[2017-08-16].
[7]婁迪.安徽工商管理學院MBA會計學課程教學改革研究[D].安徽農業大學,2013.
【關鍵詞】企業;系統化;工商管理模式
中圖分類號: C2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引言】隨著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速和科技化水平的不斷發展,“唯一不變就是改變”這一觀念也以及逐步深入了各個企業的建設當中。在當今社會巨變、快變的環境當中,許多企業的生存環境也變得更加難以預料和捉摸,如果企業始終保持固有的發展方式而不進行主動的創新或變革,那么這些企業就很難保持自己的競爭優勢和發展速度。
鑒于當前企業內部管理的工商登記工作的起步發展較晚,在這之中所存在的問題在一定的程度上削弱了企業的監督和管控能力。因此,在企業的日常經營中,加強對工商管理每項活動中每個環節的行為規范,同時常見與企業相適應的系統化工商管理模式,不僅有助于企業對自身的組織行為進行監管,而且對于提高企業的工商管理能力和健全建立企業不同部門的管理制度而言也是極其必要的。
1.企業建立系統化工商管理模式的意義
1.1建立工商內部登記的管理機制
創建工商管理系統化模式能夠使企業集團公司充分認識到工商登記內部管理在防范企業法律風險,對煤炭企業的管理在改革發展方面及控制方面起到了的有效的促進作用,形成一個將獨立、綜合、系統的工商管理工作,并使其納入法律事務部的業務職責范圍[1]。
1.2工商管理系統化模式的創建是企業實現發展戰略目標的需要
保證企業合理存在并持續經營的資格和對外開展經營活動的前提,是依法辦理企業設立、變更、年檢等工商登記事項。因此加強工商管理登記工作、創建系統化模式,是減少企業集團在組建和并購以及資源擴張等方面存在的風險的必要條件。
1.3工商管理系統化模式的創建是提高企業控制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需要
工商登記內部管理是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依法對企業及所屬子分公司涉及的企業設立登記、注銷登記、變更登記、年檢、備案等工商管理登記活動進行管制。各種資質證照與工商執照之間是密切聯系的,企業內部的工商登記管理與投資管理活動、項目管理活動、人員管理活動、機構管理活動、股權管理活動、以及財稅管理活動各項管理活動是密切相關的。
1.4工商管理系統化模式的創建是實現工商登記內部管理轉變的需要
法律事務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工商登記內部管理工作,工商登記管理也是防范企業法律風險的重要環節。企業公司本著控制事前、事中為主的工作原則以控制法律風險,實現管理人員的工作模式從辦理工商登記手續階段到全過程參與的轉變,有效地提升了企業的管理控制能力。
1.5工商管理系統化模式的創建是提升企業的內部監管能力的必然要求
工商登記內部管理模式的建立是適應企煤炭業集團管理體制要求的管理,并且保障各企業為公司順利推進各項改革發展工作做出積極貢獻。使企業的管理和控制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2.系統化的企業集團的工商管理模式
創建的內涵及主要做法系統論要求將所研究和處理的對象作為整體進行全面統籌考慮的理論是適應企業管理和控制要求的工商管理系統化模式。運用到企業工商登記管理中,也就是在辦理工商執照及各種資質證照的時候需要進行協調推進和統籌考慮。
2.1加強工商管理意識
加強企業工商管理工作的意識和認識及重視程度,加強對工商登記內部管理工作的大力宣傳,引導相關責任人樹立依法加強工商登記管理的意識,為公司順利推進各項改革發展工作做出積極貢獻。以觀念創新為先導,拓寬管理視野。樹立現代管理觀念是他們適應市場經濟的前提,先進的管理觀念才會帶來先進的管理模式,落后的管理總是因為落后的觀念而導致。
管理觀念的創新要求企業管理層必須樹立四種創新觀念:一是以人為本的管理觀念,堅持科學發展觀,放棄權力本位的思想,管理要以人為中心,把提高員工的素質,滿足員工的需要,不論資排輩,唯才是用。二是拓寬管理視野的理念,改變過去管理視野的局限,積極主動拓寬市場,尋找商機,實行全面管理的新理念。三是與時俱進的觀念,把握時代脈搏,關注當代企業管理領域出現的新趨勢、新動向,摒棄守舊的生產經營觀念。四是樹立在發展中壯大的觀念,管理層應該致力于企業的發展壯大,不斷深化改革,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2.2建立健全企業工商登記內部管理工作體系
2.2.1加強工商管理的隊伍建設
開設針對工商管理員對工商登記管理業務的相關訓練班,聘請經驗豐富的工商管理人員講解工商登記業務知識,及時向各個部門關于工商登記業務的法律法規,以加強業務交流與培訓來加強工商管理隊伍的建設,以提高工商登記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逐漸形成一支懂業務、懂法律的管理隊伍[3]。
2.2.2建立健全工商管理機構,有效完制度體系的建立
大力發揮集團公司法律事務部對工商登記內部管理的主管部門辦理集團公司自身登記事項的職責,制定內部管理制度的職責,參與相關法律文件的審查論證的職責,審核分公司工商登記事項的表格材料的職責等。如為加強企業子分公司的管理提出清理整合的意見等以完善工商管理的制度體系。
2.3協調整理工商登記業務與相關業務的關系
企業工商登記業務與許多相關的業務關系有密切聯系,因為企業主體資格的全過程包括企業的設立、變更、注銷等環節,參股、控股公司的工商登記事項也要經過本企業公司董事會或股東會的決策,甚至有特殊的工商登記事項還要上報省政府國資委審核批準。這些業務會涉及到包括人力資源部門、企業管理部門、資本運營部門、戰略發展部門、審計部門、戰略發展部門、資本運營部門、房地產部門、法律事務部門、工會等部門。
2.4加強分公司管控,縮減工商管理鏈條,防范開辦企業集團法律風險
為防范法律風險、加強分公司管理,應重點對分公司進行調查和分析,對分公司的設立進行嚴格控制,整頓清理注銷部分子、分公司,嚴格分公司管理,減少對外經營主體。
2.5規范和保證營業執照注銷工作的程序
企業單位應規范其營業執照的注銷工作,并作出明確規定,對子、分公司需要注銷的營業執照的情況必須依法履行注銷程序,在工商機關吊銷之前應妥善做好管理人員的安置工作、相關檔案的交接工作、一些債權債務的清理工作以及資產的處置工作等,保證營業執照注銷工作的規范性。
2.6嚴禁無照經營和杜絕違反工商登記的行為
為了有效地保證煤炭企業合法持續經營的資格,不管是企業還是所屬各個單位必須嚴格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按照正規的程序、期限、條件辦理設立、變更、注銷、年檢等工商登記事項,必須保證其合法性。如果未經工商機關登記辦理經營執照的,企業機關或者所屬單位一律不得以公司、分公司名義對外從事經營活動,已經辦理營業執照的不允許把其出借或出租給他人,或轉讓給他人使用。
3.結語
就目前許多企業的實踐情況而言,建立企業系統化工商管理模式是未來發展的必然目標和趨勢。但由于很多企業存在著基礎管理體系較為薄弱等問題,許多核心業務的管理活動不能進行有效的提升和開展。所以,如何依據權變思想和系統思想的概念并以此為指導,建立一個行之有效的企業系統化工商管理模式,從實際上解決企業的提升和發展問題,同樣也需要受到各企業主的關注與重視。
【參考文獻】
[1]劉歡.制造型企業實施六西格瑪的成功關鍵因素與實證分析[D]. 南京理工大學.2008.
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進一步深化,我國企業為適應經濟政策的需求,進一步落實黨的相關政策法規,采取了很多相關的措施。企業在不斷地改制和轉變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層出不窮。面對這些新思想、新問題,企業的管理者在不斷地更新自己的觀念,為適應新形勢的變化不斷了解新概念,學習新知識。而工商管理作為一門綜合性管理學科也是企業家必須掌握和學會運用的一門學科。基于此論文綜合分析了我國企業工商管理現狀,并對其未來的發展方向進行了初步的探討。
1 企業工商管理概述
企業工商管理是研究工商企業經濟管理基本理論和一般方法的學科,主要包括企業的經營戰略制定和內部行為管理兩個方面。
首先,工商管理作為一門結合了管理學思想、工程技術及企業的綜合性分析研究的管理學學科,是企業的必修課。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企業的管理者及工作人員可以掌握一定的分析能力,學到一些企業管理相關的研究方法,同時可以較為全面地提高管理者及相關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和相關工作技能,也有利于其開拓精神及創新精神的培養。
其次,企業管理包含企業的運作管理、戰略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技術管理、質量管理、項目管理、生產管理、品牌管理等。同時,也包含一些企業的軟性資源建設,比如企業文化,企業的一些公益活動等。而企業工商管理正是通過對這些日常數據的分析,還調控企業的發展方向,以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企業工商管理的另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針對企業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給出相應的改進措施及策略,從而最終促進企業更有效地實現企業的目標。
2 企業工商管理現狀分析
企業從計劃經濟步入市場經濟,工商管理概念隨之引入,企業管理指導思想也不斷地發生巨大的轉變。綜合來看,我國企業工商管理還是存在一些比較明顯且突出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企業工商管理水平不高
隨著市場環境的不斷變化,企業市場競爭壓力不斷增大。就本質而言,企業的市場競爭是企業間實力的較量,更是企業管理水平的綜合比拼。目前,我國很多企業都出現戰略目標不明確、管理理念陳舊、管理機制僵化、生產活動閉塞、生產部門與市場部門協調不及時、日常管理混亂、組織結構缺乏柔性、工作人員執行力不強等問題[1]。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到企業的生產運作,進而嚴重影響企業的發展,導致企業難以滿足經濟規模化的發展要求。
2.2 企業經營模式適應性不強
目前很多企業盲目地采用“零庫存”策略,忽略企業的經營模式中最為關鍵的是市場需求和企業自身生產模式的有機結合。如果生產部門只顧自己的生產工作,而市場部門也不能有效及時地反應市場需求的變化情況。這樣極容易導致企業生產出來的產品無法銷售出去,因為市場需求發生了變化,而企業的原有產品無法滿足這變化了的需求。最后,積壓的產品不僅占用了企業的生產資料,同時還浪費了大量的管理費用。這對于企業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同時,企業對于物流環節的認識還不到位,沒有意思到物流的重要性。
2.3 企業工商管理目標不明確
很多管理者以追求高額利潤為企業的首要目的。財務報表中的數字的增長,已經不能不能滿足現代企業的需要,更多的企業開始制定企業的戰略規劃。更多的企業越來越愿意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注重合理利用資源,環境保護意識也越來越強[2]。除此之外,企業對企業員工的職業生涯的規劃、人生意義的實現更加關注。
2.4 企業工商管理國際化意識不強
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地域問題對企業管理者的約束力不斷變弱。企業管理者對于國家與國家、城市與城市之間、城鄉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這要求管理者在考慮環境因素的同時,也要適時地調整企業的經營模式、產品結構、管理方式等。然而,我國很多企業的管理者國際化意識嚴重欠缺。
2.5 企業類型的轉變難度大
改革開發初期很多企業都是按照生產型的企業進行建設,企業依靠的是外來的訂單。正因為這種類型的企業不斷增多,而且沒有及時轉型,才使得我國很多企業都處于產業價值鏈的低端[3]。現在企業管理者開始逐漸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開始逐漸轉變企業的類型,向著學習型企業轉變。但是很多企業仍然通過減少工資、不斷裁員的方式實現企業升級,而忽略了提高企業自身實力的重要性。
3 企業工商管理發展方向分析
無論從國內還是國外,實踐研究還是理論研究來看,企業工商管理都呈現出不斷創新的發展趨勢。論文結合我國企業工商管理發展現狀,從企業管理模式、企業價值、企業經營管理等方面對我國企業工商管理的發展方向做了詳細的探討。概括而言我國企業工 商管理的發展趨勢主要表現在知識管理將成為企業工商管理的管理核心,模糊經營管理模式將迅速地發展,企業價值的內涵和外延將更深更廣,經營管理的國際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學習型企業大量出現并發展等,具體內容如下。
3.1 知識管理成為企業核心管理內容
最新工商管理的研究成果表明,現代信息技術革命催生了發達國家工商企業管理變革,這種變革使新的企業工商管理理念隨之產生。最顯著的就是知識資本代替金融資本等其他傳統的生產要素,成為企業的動態能力,知識管理也隨之成為企業的工商管理的核心。這種管理理念的轉變將進一步完善企業職員參與、以及共享知識的機制。企業管理的核心不再是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而是構建一個能夠學習知識、共享知識、運用知識的平臺[4]。同時,企業的經營從控制經營發展為自由經營,這不僅有利于推動企業經營管理模式的轉化與再生,還有利于提高員工的積極性。知識管理不僅加強知識資本管理、知識資本共享,同時也會加強企業間的協作,這樣使企業間的交互變得更為廣泛、頻繁,為企業帶來更多市場機會,企業間的依存關系更為密切,企業的競爭方式也將由市場競爭發展為競爭與合作方式。
3.2 模糊經營管理模式將得到迅速發展
由于隨著電腦技術應用于工商企業經營管理中,開發商、制造商迅速進入終端市場,直接面對用戶。這樣使得商品的開發商、生產制造商、經銷商、零售商之間界限變得模糊,模糊經營模式因此產生。模糊經營模式產生發展后,以物流為手段進行營銷的物流管理商應運而生,工商企業也開始了“即時生產”,“零庫存”的理念與實踐模式。這種經營模式降低了企業成本,加速了資金周轉速度。同時能有效的化解和消除結構性經濟危機,避免社會勞動和社會財富的損失與浪費。使工商企業處于均衡發展、形成良好的企業生態。因而可以預測在未來的幾年模糊經營管理模式將得到迅速發展。
3.3 企業價值多樣化趨勢出現
隨著社會的發展,工商企業界逐漸認識到“利潤最大化”僅僅是企業財務目標或近期目標,而不應該是企業的最終目標或長遠目標。企業價值最大化才應該是企業追求的長遠目標。企業開始主動積極地承擔應承擔的社會責任。企業在政策、法規的范圍內,利用資源創造企業利潤的同時,還注重承擔改造社會、優化社會環境、發展教育事業、控制污染、保護環境、培訓和吸收失業人員、積極參與和促進公共福利、幫助解決社會問題等社會責任和義務。可以預測,這種將企業利潤目標與社會責任目標統一的理念將越來越受到重視。
3.4 企業經營管理國際化趨勢呈現
在現代社會工商企業管理理念已經呈現開放性的國際化趨勢。現代交通技術手段、通信網絡技術設備的迅速發展和應用,世界經濟呈現一體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市場和企業管理的國界變得模糊,這種管理的國際化意味著企業間的關系由競爭關系轉變成一種“競合”關系。這種“競合”關系,加強了國家、區域、種族、民族之間經濟組織的關系和經濟資源共享。同時,企業工商管理國際化要求企業以更開放的理念,更深邃廣闊的國際意識、國際視野以及國際觀來認識企業管理和實踐。
3.5 學習型企業將大量出現
學習型組織管理理論是當今世界最前沿的管理理論之一,是企業未來發展動力源泉。學習型組織能增強員工的創新意識,提升企業素質和員工價值條件,能夠充分發揮人力資源、知識資本的作用。同時,能夠實現企業滿意、客戶滿意、社會滿意的經營理念。例如,美國通用公司就是一個成功的學習型組織企業。通用公司前總裁韋爾奇說過,企業最終的競爭優勢在于一個企業的學習能力及其將其迅速轉化為行動的能力。
1.1工商管理專業人才需求行業特征及現狀
由于工商管理專業培養的是具備管理、經濟、法律及企業管理方面的各項知識和能力的人才,因此具有就業口徑寬、就業范圍廣的特點。工商管理專業人才能在各類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生產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營銷策劃、市場分析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各項工作,所以需求行業沒有限定,涉及社會各層次各行業。在本次調查中,用人單位所屬行業遍布制造業、房產建筑業、金融投資、消費零售、外貿、政府機構、廣告媒體等行業,比例最高為消費零售業(21.2%)、其次為房產建筑業(15%)、第三為制造業(12.4%)。在這些單位中,12.4%的用人單位表示上年度沒有對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需求,其余87.6%的用人單位對本專業人才都有需求。從單位性質上來看,民營企業占了絕對數量,為調查樣本的57.5%;其次為合資企業,占21.5%;其他單位性質包括了國企(4.4%)、外資(4.6%)、政府機關(3.5%)、事業單位(2.7%)等。由此可見,工商管理專業人才需求行業泛化,需求狀況比較樂觀。
1.2工商管理專業人才需求數量及趨勢
從總體需求數量及趨勢來看,雖然歷年來對本專業的需求絕對量依然很大,但近年來工商管理崗位需求略顯不足、且呈一定的下滑態勢。以人社部委托中國人力資源市場網進行的2013年第一季度全國部分人才供求情況調查數據結果為例:用人單位專業需求情況排名工商管理專業高居第三位,但相比2012年第四季度,需求減少了3.2%,是所有職位中需求下降最多的。本次調查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有需求的99家用人單位中,本專業需求占單位人才需求總量比重以1%~10%為主,占49.8%;此外,1%以下的占了21.3%,10%~20%的占18.6%,20%~50%的占了10.3%。在這些平均單位規模約200人(對單位規模的調查顯示:20人以下的占23.5%、20~99人的占28.6%、100~499人的占28.5%、500~999人的占8%、1000人以上的占11.4%)的單位中,最近一次招收工商管理專業人才225人,平均每家單位招收2.3人,可見目前需求數量不大。另外,在需求趨勢表現上,主要體現為“穩中有升”(占34.5%),其次為“平穩”(占32.7%),此外還有7.1%表現為“急劇上升”、5.3%表現為“穩中有降”、“急劇下降”的僅為0.9%,可見從具體樣本調查而言,工商管理專業人才需求趨勢還是較為樂觀的,這可能與調查對象主要分布于青島地區及周邊,與全國整體需求情況略有不同所致。
1.3需求單位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質量要求
本次調查選取了專業知識、外語水平、溝通能力、適應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組織能力、學習能力、執行能力、抗壓能力等九個維度,調查用人單位對工商管理專業人在以上素質能力方面的要求。調查結果顯示,87家單位都選擇了“溝通能力”,占77%;其次為“團隊協作能力”,有67家單位選擇,占59.3%;另外有56家選擇了“適應能力”、52家選擇了“專業知識”、49家選擇了“學習能力”。在對以上因素進行重要性排序的調查中,得分最高的(排序第一位得5分、第二位得3分、第三位得1分)為“溝通能力”(284分)、其次為“團隊協作能力”(133分)、第三為“專業知識”(93分)、第四為“適應能力”(88分)。由此可見,用人單位最注重本專業人才在溝通、協作、適應方面的素質能力,同時對專業知識的要求也很高,整體質量需求體現為高素質、全面化。
2青島地區整體人才供給情況
2.1青島地區各高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供給數量
工商管理專業作為多年來的熱門專業,幾乎所有綜合類高校都設立了該專業。在青島地區23所駐青高校中,包括青島工學院在內的本科層次10所(中國海洋大學、青島大學、青島科技大學、青島理工大學、中國石油大學青島校區、山東科技大學、青島農業大學、青島理工大學琴島學院、青島濱海學院等),全部設立了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規模較大。
2.2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層次及模式情況
從各高校對本專業人才培養層次來看,重點本科院校如中國海洋大學、青島大學等著重培養的是工商管理高級專業人才,注重理論知識素養的培養,畢業生有相當一部分選擇繼續就讀研究生及進入機關、事業單位等;其他普通本科院校,包括青島工學院在內的各民辦高校,偏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著重培養本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畢業生勝任用人單位的崗位工作要求速度快、可塑性強。目前兩個層次的人才供給情況大致相當。
2.3需求單位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供給質量的滿意度
本次調查中,需求單位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滿意度評價顯示為:“比較滿意”占比重最大,為43.9%;其次為“一般”,為41.0%;選擇“非常滿意”的占13.3%;另外僅有1.8%表示“不太滿意”、“非常不滿”的為0。由此可見,需求單位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供給質量的滿意度整體較高,但差強人意的現象也較普遍,應該引起重視。
2.4目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在素質能力等方面的不足
在本次對工商管理專業不足之處的調查中,需求單位反映最多的為“心浮氣躁、不扎實”,占51.3%;其次為“缺乏吃苦耐勞精神”,占47.8%;第三位為“動手能力不強”,占45.1%;另外,“缺乏責任意識”(37.2%)、“抗壓能力較弱”(35.4%)、“團隊觀念較差”(26.5%)也是反映較多的問題。這與案頭調研中得到的目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總體呈現出的不足較為接近(實際操作能力弱、知識匱乏、安于享樂缺乏吃苦耐勞精神、缺乏良好工作態度)。在需求單位提出的對本專業學生培養建議方面,很多單位提出了加強實踐操作能力培養方面的要求,可見,該方面素質培養的重要性及迫切程度。
3青島工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
3.1招生年限及畢業生人數
青島工學院工商管理專業自2005年建校伊始開始招生,目前已有5屆共996名畢業生。目前招生數量較為平穩,每年均穩定在250人左右。
3.2就業率及就業去向
青島工學院工商管理專業就業形勢較好。近年來就業率始終較高:2013年總體就業率75.56%(其中正式就業率46.67%);2012年總體就業率82.27%(其中正式就業率68.64%);2011年總體就業率95.74%(其中正式就業率75.53%)。畢業生的就業去向方面,根據2013年對青島工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的跟蹤調查顯示,用人單位性質方面,64.5%的畢業生在私營企業工作,23.4%的畢業生在國有、集體和機關事業單位工作,另有10.4%的畢業生在外資、獨資、合資企業工作;在用人單位規模方面,50%畢業生在50人以下和50~100人的小型企業工作,在100~1000人規模企業工作的占24%,另有7%的畢業生工作單位規模超過1000人;而用人單位所屬行業方面,則是和問卷調查結果相近,畢業生就業行業不固定,遍布國民經濟各行業領域。
3.3用人單位對青島工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的評價及反饋
從用人單位對青島工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的評價及反饋來看,主要還是對前述實際操作能力欠缺的反映較大;另外畢業生流動性較大、不夠扎實、不能安于現狀也是反映較多的一個問題;還有專業知識掌握不夠系統全面、將理論知識靈活用于實踐的能力不強等。當然,用人單位對青島工學院工商管理專業學生能吃苦、團隊協作能力較強、思維活躍、有一定創新意識、社會經驗較豐富等方面也給予了較高的評價及肯定。
4基于社會用人單位的工商管理專業培養改革思路
4.1強化內功,打造地域性優秀教育品牌
學校品牌優勢與生源質量是相輔相成的。面對短期內還無法爭取到優質生源的現狀,青島工學院應從挖掘學校資源特色及現有學生資質潛力方面入手,爭取打造屬于自己的競爭優勢,進而加強宣傳、擴大影響,以贏得用人單位的青睞,同時吸引優質生源,從而促進“生源優——培養精——就業好”的良性循環。可以依托當地資源,爭取多與當地政府及各用人單位合作交流,首先在當地建立并鞏固青島工學院的品牌優勢,獲得當地用人單位的認可,進而逐漸擴大知名度及影響力。
4.2修改舊版培養方案,重構教學體系,合理配置理論與實踐教學的比例
按照青島工學院《教學計劃修訂實施意見》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要求,管理學院對工商管理2010版教學計劃進行了修訂,本次修訂是結合教研室的研討記錄、社會單位需求角度、用人單位的意見、專家的意見和學生的評價等方面進行的綜合性修訂。2010版人才培養方案,沿襲了母體高校中國海洋大學的培養特點。學校自2011年轉設為獨立建制的民辦本科高校后,首先根據《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12]4號)和《教育部關于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評估工作的意見》(教高[2011]9號)等文件精神,全校上下進行發展定位討論,明確了學校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定位,根據培養定位,管理學院自2012年6月啟動修訂本科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歷時一年多,經過6次反復修改,完成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其中修訂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人才培養方案模塊的安排。人才培養方案中所有課程分為通識教育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技能課程(含專業方向課程)以及創新與素質拓展課程四大課程模塊。培養方案的設置形成了“專業教育與素質教育相結合、理論講授與技能培訓相結合、政治、軍事、體育教育與素質、體質提升相結合、校內教育與校外教育相結合、科研活動與培養創新意識相結合”的“五結合”育人模式。(2)學分的設置。總的學分要求方面,青島工學院文科將從2010版160學分調整到2012版150~155學分之間。管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學分調整到153.5學分,培養方案中理論課程每16學時計1學分,實踐課程每16學時計0.5學分,按周計的實習、實訓課程每周計1學分。工商管理專業要求學生在校期間最低修滿153.5學分,其中通識教育課程(環節)5分,專業基礎課程(環節)31學分,專業技能課程(環節)55.5學分,創新與素質拓展課程(環節)8學分。其中專業選修課程至少3學分,鼓勵有能力的學生多選。而且,凡是2個學分以內的課程集中到半個學期開設,提高課程開設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效果。(3)實踐課程設置。為了體現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課程設置緊貼社會單位需求,并邀請相關學科、行業專家充分參與課程設置論證,突出管理學院各專業的實踐性特點,確保課程內容反映學科專業最前沿最實用的知識。2012年修訂過程中在第七學年加設了實踐課程。工商管理和市場營銷、項目管理專業在前面六個學期學習了專業基礎和專業方向課程后,第七學期主要突出實踐特點,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管理學院工商管理本科專業增加實踐課程學分,工商管理專業實踐學分占總學分的25.1%。日后將繼續調整增加比例以提高學生實踐能力。(4)通識課程設置方面,規范、精簡、調整了通識教育課程,嚴格遵循國家關于思想政治課評估改革的精神,調整課程開設模式,如《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除講授以外,另外單獨開設2周的社會實踐課程,學生利用寒暑假通過社會實踐、撰寫社會實踐報告,完成社會實踐部分。通過舉辦時事講座的形式完成《形勢與政策》課程,逐步引進并建立《形勢與政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及《大學生就業指導》全國性的精品網絡課程,提升課程質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5)專業課程設置方面,專業主干和基礎課程設置完整,為滿足學生就業需求,在專業技能課程模塊設置專業方向課程和一定數量的專業選修課程。工商管理專業設置了4門專業技能方向的選修課。
4.3明確工商管理專業培養特色,改革教學方法
工商管理專業將總體培養特色思路確定為:“以能力為本位,以案例為依托,以企業模擬大賽活動為劑,以企業經營模擬實訓為助推劑,圍繞職業資格考試,以培養適應21世紀市場需求的新時代、具有綜合素質的工商管理專業大學生為最終教學目標”。圍繞工商管理專業能力本位的培養特色,我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專業課程教學方法改革。
(1)將理論課程與企業案例有效結合,實現“延展性課程”案例教學的靈活性。古今中外、成功與失敗、著名公司與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甚至校內的小店鋪、學生的創業小公司都可以作為課堂案例,課堂教室、操場或者商場都可以作為案例教學的場合,以便學生有效結合社會實際理解抽象的理論知識,而且能讓學生切身地體會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作用。
(2)將模擬實訓與企業經營模擬大賽有效結合。為更好實現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畢業后熟悉企業經營規則,在本科大四學年進行ERP軟件模擬運行的“企業經營模擬沙盤演練”的模擬實訓,讓學生扮演企業相關角色,切身思考企業的戰略決策,營銷策略,廣告策劃與財務管理等。該課程考核以小組對抗賽的結果作為學生的最終成績,讓學生更能體會市場的競爭的殘酷,以此激發學生潛能。
一、高職層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改革勢在必行
(一)專業設置逐步細化,減少了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機會
前幾年,大部分高校對管理人才的培養主要設置工商企業管理這一個專業,該專業的畢業生主要從事行政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項目管理、物流管理等各種工作。現在,各個高校紛紛設立了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行政管理等各種工商管理類的專業,這些專業的畢業生相對工商管理這個大專業的畢業生來說,更能滿足企業對相關人才的需求。所以,目前對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的需求雖然很旺盛,但是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就業機會卻相應減少。
(二)新形勢的出現,減少了工商管理專業的生源
前幾年,部分畢業生和家長在填報志愿時由于信息渠道不暢通,對各專業的了解不夠深入,存在著盲目填報志愿的現象,許多家長和畢業生覺得“工商管理”名字比較好聽,甚至推論學習了此專業就能夠從事比較體面的管理工作,所以工商管理專業的生源很好。但是,隨著信息渠道越來越發達,就業形勢也日益嚴峻,畢業生和家長在專業選取上越來越理性,工商管理專業的受歡迎程度不如從前。
(三)人才培養層次與社會需求不符使畢業生競爭力不強
目前,社會上對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雖然比較旺盛,但大部分需要的是具有一定經驗和較高學歷的管理類人才。對北京25所2008年招生的高職院校進行的統計顯示,有13所院校包括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北京財貿學院、北京工業職業學院、北京科技經營管理學院等都開設有工商企業管理專業,所以,高職層次的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就面臨著競爭形勢激烈同時競爭能力不強的尷尬局面。由此,工商管理專業必須細化專業方向,辦出特色、辦出水平,才能夠使得其培養的人才更好地滿足社會的需要。
二、店鋪管理人才(店長)的社會需求量呈增長趨勢
(一)零售業發展迅速加大了對店鋪管理人才的需求自2008年以來,為拉動消費,國家相繼出臺了很多消費刺激政策,包括“家電以舊換新”、“家電下鄉”等,同時,針對城鄉的“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雙百市場工程”大大激活了農村消費潛力,各種農家店、農村連鎖便利店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城鄉之間。截至2009年2月,全國農家店的數量已超過27萬家,零售業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趨勢。從北京來看,2001年北京的連鎖店所屬的門店個數為2123個,到2008年已增加為8611個,具體如表1、圖1所示。分析圖1、表1可以看到,2001-2008年,北京連鎖門店個數呈上升區屬,從業人員的數目也急劇增加,零售業發展迅速,行業的發展,對店鋪管理人員的需求也隨之增長。
(二)目前的店鋪管理人才難以滿足巨大的需求缺口
截至2006年,從事零售業工作的總人數已接近1.3億人,但真正高水平的管理人才數量仍太少,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各類專門人才只占3%左右。目前,主要缺乏熟悉各類工作程序,并且有豐富管理經驗的賣場管理者,尤其是信息管理、生鮮經理、營銷能手、采購人員等四類管理人才。據《2006年中國零售人才需求調查報告》顯示,零售企業急需的人才中,店長的需求數量更是位居榜首。同時,目前零售行業中層管理人員每年的流動率為7.6%,其中以“店長”這一職業流動率尤其突出。在中國商業聯合會零售人才論壇上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零售業店長的年流動率超過50%,管理人才缺口至少有10萬人。中國的零售業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狀態:一方面加速店面擴張,另一方面,企業管理人才不穩定,存在巨大缺口,難以支撐其零售店內部穩定發展。
(三)高校的人才培養與實際需求脫節
在零售業中門店的經營業績和店長有很大關系,好的店長能讓門店營業額和利潤率明顯提升。而按照慣例,零售企業培養1名店長至少需要3年時間,基層員工要經過層層選拔和大量培訓,在各個部門充分鍛煉,才有可能成為店長。富有經驗的成熟店長所需時間更長,程序更多。所以,目前零售行業主要通過高薪吸引人才和“挖人”來解決人才匱乏的問題。作為重要的人才輸出地的高校卻沒有發揮其人才培養的作用。根據相關部門的統計,目前開設有零售學相關專業的本、專科以上院校屈指可數。根據中國商業聯合會提供的數據,在2000年全國零售店店長數量僅有200名,到2007年這一職位的需求數量已經猛增到近4.5萬名,然而高校對該類人才的培養卻與市場需求嚴重脫節。以北京市為例,根據中國教育在線高考填報志愿參考系統提供的北京地區高職高專院校名單,在北京高職高專類院校共有25所,通過調查發現,沒有一所學院開設店鋪管理專業,只有北京培黎職業學院和北京財貿職業學院開設了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其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首都社會與市場經濟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較高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掌握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連鎖零售業及服務業(含百貨、超市、倉儲商場、會員店、專業店、專賣店等)從事一線業務管理崗位的高級技術人才。與店鋪管理人才(店長)的社會需求有相同之處,但還是存在很大差異。可見,高校在零售業人才的培養方面,數量上是遠遠達不到市場的需求的;從培養質量上來看,也存在脫節問題,我國目前的高校提供的還是傳統的“正規”教育,普遍采用的是灌輸理論的教育方法,然而零售企業需要更多的是職業培訓。正規教育側重于理論素養的提升,企業急需的是擁有實際操作能力的專業性人才。所以,如何培養、鍛造出既懂理論又有實際操作能力的專業人才是目前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必須考慮的問題。
三、對工商管理人才培養轉向店鋪管理人才(店長)培養的幾點建議
通過分析可以看到,社會對店鋪管理人才(店長)的需求量巨大,通過對中華英才網、智聯招聘網等對店鋪管理人才(店長)的職位描述中可以看到大部分企業對店長一職的學歷要求是大專,可見,店鋪管理人才(店長)專科層次的人才培養比工商管理人才(專科)層次的人才培養更能夠滿足社會的需要,將工商管理專業調整為店鋪管理專業是可行的,同時,在人才培養方向的調整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結合店長的工作內容確定人才培養的能力架構
通過對多家店鋪店長每日的工作程序進行總結,店長的主要工作職責及內容如下:
1.員工管理。主要包括員工的招聘、培訓、績效考核、激勵,制定員工管理制度、相關表單以及組織員工開會等。
2.銷售管理。主要包括進行產品價格的制定、促銷方案的制定、促銷方式管理、廣告促銷的具體操作、促銷人員管理等。
3.顧客關系管理。主要包括了解消費者的購買心理,掌握顧客接待技巧,能夠妥善處理顧客投訴。
4.商品管理。保證貨品安全,確保店內存貨合理,督導貨場布置、展示及貨品陳列,監管收貨、退貨及調貨事項,并確保準確無誤,留意市場趨勢,分析顧客反應及競爭對手的變化,向店鋪提供積極建議。
5.收集紀錄和相關信息。主要包括收集相關的市場信息,負責盤點、帳簿制作,撰寫通知、制作各類表格等。
6.負責店面的安全與防損管理。主要包括店鋪關鍵部位的安全管理和店鋪的緊急事件處理等。
7.店鋪的設備管理。掌握關鍵設備的使用規范,進行設備維護,制作設備管理表單。
8.財務管理。掌握收銀工作流程,收銀規范操作,能夠進行現金管理,熟悉財務分析的步驟及方法,能夠進行成本控制管理,能夠制作財務管理表單等。
通過分析店長的工作職責,結合對智聯招聘上百家店鋪對店長這一職位的招聘要求,可以看到,一個好的店長首先要認同店鋪的經營理念、管理理念和文化理念,愛崗、敬業,另外,還應該具有人格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運用人、財、物、信息的領導力,以及對商品知識的接收和表達能力,具備經營能力和經營知識,能夠掌握數據報表,對各種問題能做出決策,具備對財務、成本、庫存和損耗的管理能力,對員工進行培訓和激勵的能力,改善店面、控制突發事件、維護和管理客戶、做好公關和外聯等能力,具體如表2所示。
(二)結合店長的能力需求確定店鋪管理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
由于店長這一工作崗位的能力需求非常明確,從人才培養的角度來講,應該從崗位的能力需求出發進行課程設計,設置一些實用型、技能型課程,實現崗位需求向學習的轉換,同時在課程設置過程中,適當增加實訓課程,延長實訓時間,甚至有些課程要使用“學中做,做中學”的方式,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崗位適應力,課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要求教師和來自一線的店鋪管理者(店長)共同制定,經過調查,店鋪管理專業(店長)可參照如表2課程體系。
(三)加強實訓基地建設,實現產學研相結合產學研相結合就是要求高校的專業建設把教學、科研、成果轉化與產業化的三大職能結合在一起。實踐教學環節是培養學生熟練的職業技能和綜合職業能力,實現理論與實際、教學與經營管理有機結合的有效途徑。要實現產學結合,實踐教學是其中的關鍵環節之一,實踐教學環節完成的好壞又與實訓基地建設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店鋪管理專業(店長)可通過如下幾種形式完成實訓基地的建設。
1.建設校內實訓基地
根據專業特點,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主要是籌建校內實習商店,將學生以前所學的理論知識有選擇地進行組合,綜合運用到實踐中來。
2.創建科研機構或產業
學校的科研機構或產業在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經營管理的過程中,不斷對新店鋪管理技術和市場需求情況進行全面了解,就能提升為企業服務的能力、為地區經濟發展服務的能力。
[關鍵詞] 管理信息系統C/S模式遠程數據訪問外資企業
一、引言
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的經濟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這20多年間,中國經濟體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經濟實力得以迅速增長,中國的企業數目也在相應增加。無論是內資企業、外資企業還是私營企業都實現了大跨步的飛躍。同時,工商管理部門的管理工作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然而,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外資企業的數目高速增長,同時對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外資企業的監督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有的外資企業登記管理系統已不再適應目前工商業務發展的需要。
外資企業注冊登記的數據是整個工商系統使用數據的基礎。其登記數據的準確程度,關系到其他處室的業務進行情況。針對目前工商行政管理的現狀以及存在的一些問題有以下一些具體需求。
1.提高、完善現有軟件的功能,例如使操作更方便,數據操作準確、安全,增加工作人員業務考核、計算機管理和綜合分析能力,完善查詢功能和打印功能。
2.建立以企業數據為核心的數據處理系統,為其他處室提供共享信息。
3.加強信息采集,規范分局數據錄入,擴展企業信息量,改善數據采集方式,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和及時性。
4.建立省局、市局、分局、工商所之間的網絡傳輸系統。
基于現有工商軟件系統的現狀和問題,根據用戶的要求,新的外資企業登記管理系統的設計目標為:在總結多年工商管理信息工作經驗,掌握信息技術發展趨勢的前提下,采用規范化的業務操作管理,并可由用戶定制業務流程,使軟件滿足實際工作需要;加強查詢、統計服務、數據管理等功能;采用大型關系數據庫,合理設計數據庫的表結構,加強信息資源的共享利用;基于Windows圖形界面環境,優化界面設計,方便用戶使用;注重遠程數據訪問交換功能,建立一個覆蓋面更廣的企業管理系統,努力實現企業管理的流程化、規范化、標準化、電子化。以提高工商系統的現代化管理水平。
二、系統設計及功能模塊
1.系統平臺。服務器端操作系統選用Windows2003,以SQL SERVER為數據庫支撐平臺,為應用系統提供數據服務及相關系統服務。客戶端以Windows2000為系統平臺,安裝有SQL客戶端軟件。應用層采用powerbuilder10,既保證了底層的高效率和穩定,又有利于應用開發的效率。
2.系統設計。外資處根據國家有關規定集中處理外資企業的設立、變更、注銷等業務,管理著企業的出生、變化和消亡。它針對外資企業的投資人資格、法人組織、經營范圍等進行審批,以確定該企業是否具備成立條件。
外資企業現在實行的是審批登記制,這與內資企業中實行的直接登記制是不同的。外資企業的登記事項都需要經過外經委審批(代表國家)。現在的審批權已經由國家下放到了計劃單列市和省級單位。外經委以產業結構為主要依據,代表政府對外資企業的登記進行審批,而工商局從投資人資格,法人(自然人)組織的合法性和經營范圍方面進行審批和登記。
外資企業登記實行資金認繳制,這與內資企業登記的規定不同。認繳制的特點是企業成立時資金不必全部到位,企業的全部資金可以分批到位。在外資企業的執照上有一項“執照有效期”。該項內容主要是用來控制外資企業資金到位狀況的(見圖1)。
3.功能模塊。按照外資企業的實際管理方法,結合信息管理系統的特點和系統管理的一般流程,本系統大致分為以下幾個部分:登記信息、數據維護、監督管理、數據查詢、統計分析、前置審批管理等模塊(見圖2)。通過這些模塊能夠實現外資企業從開業登記到各類管理的全過程計算機管理。各模塊由多個子模塊組成,各子模塊在信息上相互聯系,在功能上相互獨立,利于系統的維護和擴展。
三、系統特點
本系統的功能設計比較完善,涉及外資企業登記信息管理的各個方面,包括:登記信息、數據維護、監督管理、數據查詢、打印功能等各個方面的內容。各個模塊既獨立,又統一。登記情況、變更情況可即時更新,管理人員可隨時進行企業查詢,查看外資企業最新狀態,便于外資企業的總體管理。
1.基于C/S體系。在C/S體系中,應用程序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由多個用戶共享的信息與功能,即服務器部分;另一部分是為每個用戶所專用,稱為客戶部分。客戶部分負責執行前臺功能,如管理用戶接口、數據處理和報告請求等;服務器部分執行后臺服務,如管理共享外設、控制對共享數據庫的操縱、接受并應答客戶機的請求等。這種體系結構將一個應用系統分成兩部分,由多臺計算機分別執行,使它們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協同完成整個系統的應用,從而實現系統軟件、硬件資源的最大限度利用。
2.用戶界面友好,操作簡便。該系統用戶界面設計采用菜單驅動方式操作,提示信息完備。數據輸入以流行的列表方式處理,簡短明了,操作簡便.系統中還采用了人性化的設計,在個人工具中設置了個性設置模塊,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設置符合自己習慣的個性參數,比如設置起始展開工作目錄的界面和每頁顯示的記錄數等。主界面中還嵌入了計算器,可以隨時供財務人員調出使用。
3.權限設置和工作移交。系統具有權限授權功能,通過權限授權,可以嚴格限制不同職位員工的訪問權限。如發生人員出差或離職等情況,還可以將本崗位的權限授予他人來行使,或通過工作移交模塊解決因此造成的流程中斷的問題。
4.查詢功能齊全。系統除支持每個工作模塊的普通查詢外,還可以進行復雜查詢和年檢查詢。
四、應用效果
圖3為系統登陸主窗口,單擊下拉列表框選擇所要登陸的工商局(所),然后輸入用戶名和密碼進行登陸。系統根據用戶所選擇的工商系統自動判斷是登陸本地服務器還是進行遠程登陸。
圖4為外商投資企業開業登記窗口。在此窗口錄入外商投資企業開業登記所需的所有信息。
要推進地方本科高校工商管理類專業轉型發展,應準確把握國民經濟社會和人才需求新形勢,深刻理解轉型發展就是要適應新的商業模式及其外部環境需要,實現人才培養觀念、人才培養定位、人才培養機制以及人才培養保障方式的根本性轉變,科學設計實施方案。要對接企業需求,創新校企合作機制和模式;對接產業需求,構建特色專業模塊和集群;對接職業標準,完善“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對接培養目標,建設高水平“雙師型”隊伍。
[關鍵詞]
地方本科高校;工商管理;專業轉型發展;認識與實踐
2015年3月,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又一次強調,要“引導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之后,教育部為此專門組織舉辦了地方高校校長培訓班,印發了《關于加快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若干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引導和推進地方高等學校轉型發展,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成為深化高等教育體制改革、優化教育結構體系的重要舉措。同時,引導和推進地方高等學校轉型發展,也是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客觀需要,還是形成地方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內在需求。作為地方高校市場需求最旺而辦學資源相對較少的工商管理類專業,如何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才培養需要,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現自身轉型發展,已成為工商管理類各專業師生迫切需要思考和解決的重要理論和現實問題。近年,學術界從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課程體系建構、教學資源開發優化、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有價值的研究成果。但受國家宏觀教育結構布局、經濟社會形態轉變以及人才市場需求變化等局限,系統研究工商管理類專業轉型發展的成果還不太多,特別是置于經濟社會轉型、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和新商業模式背景下的研究成果還不是很多,開展工商管理類專業轉型發展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就顯得十分重要且迫切。
一、推進工商管理類專業轉型發展的理論認識
根據國民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國家高等教育發展新戰略和基于互聯網技術發展的商業新模式,按照教育和人才成長的一般規律要求,立足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人才培養需求,總結近幾年的探索和實踐,我們對加快工商管理類專業轉型發展,形成了三個方面的基本認識。
(一)準確把握新形勢,是推進專業轉型發展的前提
黨的十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生了深刻變化:經濟發展方式轉型、教育發展戰略調整、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人才市場需求變化、商業經營模式轉變,為工商管理類專業轉型發展帶來了新機遇,也提出了新要求。深化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學改革,促進專業轉型發展已成為適應新的社會形勢、響應國家政策要求的基本路徑選擇。加快專業轉型發展,首先要求我們準確認識和把握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專業發展所面臨的新形勢。只有把握住國民經濟社會和人才需求新形勢,才能明晰專業轉型發展方向和思路,才能明確專業轉型發展目標和任務,才能把握專業轉型發展重點和難點,才能增強專業轉型發展的緊迫感和自覺性,進而解決好工商管理類專業“為什么轉”的問題。首先,經濟社會新常態和教育發展新戰略,提出了工商管理類專業發展的新目標。為應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完成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的任務,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我國實施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經濟社會發展步入新常態,經濟發展速度開始由高速增長轉變為中高速增長,發展方式由粗放式資源消耗型向集約式知識技術密集型轉變,發展動力由出口主導向內需拉動和創新驅動轉變。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特別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經濟發展格局的培育和形成,必然要求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方式和人才培養質量發生根本性轉變;相應地,地方高校工商管理類本科專業發展方式特別是人才培養模式必須深化改革,使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匹配。國內外經濟社會發展經驗表明,經濟發展越快,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需求總量越大,質量要求越高。另外,為適應和促進國民經濟社會轉型發展,自2014年開始,國家同步實施高等教育發展新戰略,“引導和推進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型發展”既成為國務院2014年全國職業教育會議的重要議題,也是總理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的重要內容。加快向應用型高校轉型發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已成為地方本科高校發展的重要目標和任務,也已成為工商管理類專業發展的基本方向和要求。其次,科學技術的新發展和商業經營的新模式,指明了工商管理類專業發展的新方向。以計算機網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經濟社會與信息技術高度融合,特別是具備高度自動化、高度信息化、高度網絡化特征的工業4.0體系全面實施,將實現工業生產縱向集成、端到端集成和橫向集成,人類經濟社會全面步入“互聯網+”時代,智慧制造、智慧工廠、智慧社會將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思維、新策略和新常態[1]。生產經營組織新模式推進管理創新,管理創新推進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經營管理模式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促進工商管理專業轉型發展。另外,以計算機網絡為基礎平臺,以B2B、B2C、O2O、C2C等為基本形式的電子商務快速發展,以突出車間縱向數字集成、產業鏈與供應鏈集成、多價值鏈橫向集成的商業模式創新和商業流程再造,將越來越廣泛地影響我們的生活,也將越來越深刻地影響工商管理專業的發展。新商業模式要求工商管理類專業無論是教育觀念,還是教育內容和技術,都要發生深刻變化。主張職業導向、突出適應能力、促進管理創新,越來越普遍地為業界所認同,進而成為工商管理類專業教育的基本價值取向,網絡化、遠程化、信息化將成為工商管理類專業教育的基本形式,案例型、體驗型、行動型教學體系將成為工商管理類專業教育的基本方式。再次,產業發展新方式和人才需求新變化,明確了工商管理類專業發展的新任務。經濟轉型發展要求產業轉型升級,產業轉型升級要求人才轉型提質,人才轉型提質要求專業轉型發展。專業轉型發展要求以現代教育價值觀念為指導,深化以提高學習需求、保障能力為核心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而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必將通過專業課程結構、教學內容方法、實踐教學體系、質量評價標準的根本性變革予以體現和落實。事實上,國內外經濟社會發展實踐充分證明,經濟發展需要管理創新為支撐,管理創新需要管理人才為保障;經濟發展速度越快、水平越高,工商管理專業人才需求量越大、質量要求越高。此外,還要充分認識當前地方本科高校并不讓人樂觀的人才培養模式及其缺陷。近年來,地方高校工商管理類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雖然有所改善,但無論是人才培養觀念、培養目標定位、課程體系設置,還是培養過程管理、質量評價體系以及畢業生就業去向等方面都還存在不少問題。從人才培養觀念看,普遍重視學生知識的灌輸和理論學習,同質化趨向嚴重,而忽視個性發展和職業能力培養,更談不上學生團隊協作意識訓練和企業家精神培養;從培養定位看,主要參照名牌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設定,目標定位普遍過高、過大,既沒有考慮自身辦學實力和水平,又忽視了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從課程設置看,存在重視統一的基礎理論和知識體系教學,而輕視了學生實踐應用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從培養過程管理看,存在重視課堂理論教學管理,而忽視實踐實訓環節監管,“放羊式”畢業綜合訓練普遍存在;從質量評價體系看,評價主體單一、以校內教師為主、社會參與不高,評價內容強調校內課堂基礎知識學習質量評價,而忽視學生應用能力和社會適應性評價,評價方式以形成性評價為主,忽視過程監管和目標考核。人才模式中存在的種種問題直接導致當前學生社會適應能力不足、創業能力不強、就業質量不高。
(二)深刻理解新內涵,是推進專業轉型發展的關鍵
2014年以來,國家根據國民經濟發展轉型需要,強調要引導和推進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提高地方高校滿足行業產業需要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能力,增強地方高校服務區域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實力。作為緊密聯系市場、直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工商管理類專業,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工商管理類專業按照需求導向和需求保障原則,加快轉型發展已是刻不容緩。加快工商管理類專業轉型發展,關鍵是要深刻理解轉型的實質和內涵要求,只有把握專業轉型的實質和內涵,才能更加明確專業轉型的目標和任務、突出專業轉型重點、破解專業轉型難點,進而妥善解決好工商管理類專業“轉什么”的問題。教育結構功能主義代表人物涂爾干認為:“在解釋教育的功能時,不能片面地、孤立地進行,更不能人為地將教育系統從社會中割裂開來,而應該將教育置于社會整個大系統中進行分析,教育和社會兩者之間是相互依存和促進的。”“教育的主要功能是發展社會所需的能力而非發展個人的能力和潛能。”[2]顯然,地方高等學校和工商管理類專業轉型發展都應該遵循教育內外部結合規律,只有這樣才能準確把握轉型發展的邏輯起點和本質內涵。具體到地方本科高校當前面臨的教育轉型發展而言,就是要通過教育內部諸要素及其結構轉換優化,實現教育與外部市場有機結合,從而持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支持和保障社會發展需求。而所謂“專業轉型發展”就是指專業教育適應和服務于國民經濟社會轉型發展需要,實現教育思想觀念、內部結構狀態以及運行模式根本性轉變的過程。具體對于工商管理類專業而言,轉型發展就是要適應新的商業模式及其外部環境需要,實現人才培養觀念、人才培養定位、人才培養機制以及人才培養保障方式等根本性轉變,其本質是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滿足國民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應充分體現外部需求導向與內部需求保障原則和要求。據此推定,工商管理類專業轉型發展,從內部看,就是通過人才培養觀念的轉變、培養定位的校正、培養質量的監控以及培養流程的再造,重構人才培養機制模式,完善人才培養需求保障,提高培養質量;從外部看,工商管理類專業轉型發展就是要適應經濟新常態、教育新戰略、技術新發展、商業模式新特點等要求,服從和服務于國民經濟發展特別是區域經濟發展需要,引導行業企業參與人才培養全程,共建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人才培養機制,創新復合型應用性人才培養模式。加快工商管理類專業轉型發展,首先要實現專業人才培養觀念轉型。只有在思想觀念轉型方面取得突破,才能獲得更大動力,這既是歷史經驗,也是現實選擇。同志在向十八屆三中全會說明《決定》時指出:“沖破思想觀念的障礙、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解放思想是首要的。……思想不解放,我們就很難看清各種利益固化的癥結所在,很難找準突破的方向和著力點,很難拿出創造性的改革舉措。”對于地方本科高校工商管理專業而言,轉變人才培養觀念就是要倡導和踐行以行業職業需求為導向、以學生成才需求保障為核心的人才培養理念,重構社會理解支持、師生全面認同并自覺實踐的新型人才培養觀念體系,實現“四個觀念轉變”。一是教育價值觀念轉變,即加快由傳統專業教育向全面性教育觀念轉變,加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實現學生身與心、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協調發展;二是教育質量觀念轉變,即加快知識性教育向適應性教育觀念轉變,加強學生社會適應、職業適配、持續發展能力培養,實現業務學習與就業技能、學校教育與終身學習、專業學習與管理創新的和諧統一;三是教育管理觀念轉變,即加快外部壓力式管理向全面質量管理觀念轉變,突出學生需求保障,實現教學監督管理與學生自我管理、教師外部引導服務與學生內部響應激勵、扁平化系統管理與學習團隊建設管理有機結合;四是教學觀念轉變,即加快知識型教學觀念向人本型教學觀念轉變,加強學生學習成才需求保障,實現知識學習與能力提高、知識運用與素質養成、知識增長與成才發展的完美統一。其次,加快工商管理類專業轉型發展,要明確專業人才培養定位,只有專業人才培養定位準確,才能明確人才培養職責任務,才能實現教育資源合理配置,才能構建優良培養機制,這既是教育規律的一般要求,也是新發展形勢的客觀要求。事實上,現階段經濟新常態、教育新戰略、科技新發展、商業新模式,已經為我們重新認識和明確地方本科高校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定位提出了要求,提供了思路,指明了方向。按照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指標要求,高校人才培養定位是培養目標、類型、層次、規格四個維度的有機統一。專業是高校辦學核心載體,專業人才培養定位應該服從和服務于高校人才培養定位,同樣應該是四個維度的結合。但由于地方本科高校工商管理類專業辦學實力不強、規模擴張過快,人才培養定位要么模仿名牌高校發展模式,定位過高難以保障;要么由于教學資源不足,定位保障力不從心。因此,科學定位成為地方本科高校工商管理類專業轉型發展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再次,加快工商管理類專業轉型發展,還需要重構專業人才培養機制。只有建構與專業人才培養觀念和定位相匹配、相適應的人才培養機制,才能實現校內外優質教學資源的最佳配置,才能實現學校教育與行業職業需求有效對接,才能找到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最佳路徑,才能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機制重構,主要是要實現四個方面的轉變。一是課程體系及教學內容轉變。就是要對接行業要求和職業標準,實現由傳統的、注重專業基本理論和知識傳授的課程體系向新常態背景下突出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培養的課程體系轉變,把現代職業標準、新技術背景下的新商業模式、行業企業需求等內容植入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促進產教融合,加強學生就業、創業技能培訓以及社會和職業適應能力培養。二是人才培養過程轉變。就是要對接人才市場需求,實現由原來單向從校內到校外輸出式的人才培養過程向校內外雙向互動融合的人才培養過程轉變,加大校政企合作,主動吸收行業企業專家參與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課程體系設計、教學過程管理和人才質量評價,使校政企合作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諸環節、各層面,共建校內外實踐教學平臺,實現人才、信息、資源的雙向互動流動和共享。三是教學模式轉變。就是要對接人才成長需求保障,實現由以課堂教學和校內實訓為主體的單一課堂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向以校內外實訓實習為主導、以校內外教學資源綜合利用為基礎、以學生成長需求保障為目標的多元聯動自主式教學模式轉變,深化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授手段改革,突出學生學習和成長需求保障。四是質量評價標準轉變。就是要對接新商業模式及行業企業人才需求標準,實現人才質量評價體系由單一校內以學業成績為主的評價標準向行業企業多元多層次標準轉變,引進市場化專業和人才質量認證體系,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社會適應性。
(三)科學設計新方案,是推進專業轉型發展的基礎
教育觀念轉變也好,培養定位校正也罷,其關鍵都在于全面推進落實。全面推進學科專業轉型發展,首先要有一個論證充分、設計合理、系統周密的實施方案。只有方案科學合理,才能保證轉型工作本身目標明確、思路清晰、措施得當,才會少走或不走彎路,實現事半功倍之成效;才能營造成本低、陣痛少、風險小的良好的轉型發展環境,減小轉型發展內外部阻力,實現最優投入產出效益。科學設計工作方案應該立足當前新形勢要求和自身基礎條件,以國家宏觀政策和教育的一般規律為指導,按照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才培養要求,緊緊圍繞“為什么轉”和“轉什么”的核心問題,著力解決“怎么轉”的問題。制定工作方案,首先要解決轉型發展目標問題。從高等教育本質和地方高校當前內部發展需要看,人才培養仍然是地方高校一切工作的中心和重點;從國家轉型發展政策目標和地方高等學校所面臨的形勢看,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是地方高校亟待完成的任務和目標。因此,地方高校轉型發展目標特別是工商管理類專業轉型目標必須服從和服務于人才培養需求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如果不牢牢把握住人才培養和區域服務能力建設這一核心,而一味追求種種外在形式,就會本末倒置,也不可能真正實現轉型發展的目標和任務。其次,制定工作方案,要解決轉型發展基本思路的問題。既然轉型目標指向已經明確,轉型發展基本思路就比較清晰了,就是要對內加強建設、對外加強合作,在建設與合作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服務區域能力。從具體內容看,思路設計應體現五個方面的共建共管。一是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把市場需求和企業思維深度反映和融入人才培養方案設計各方面,指導人才培養各環節工作;二是共同設計課程體系,把企業需求和行業職業要求對象化到課程內容和課程體系之中,深化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三是共同建設實踐教學平臺和隊伍,按照人才需求共同建設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踐教學場地,共同組建實踐教學指導教師隊伍;四是共同管理教學質量,將企業需求融入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之中,校企共同確定評價原則和指標體系,共同評定學生學業成績;五是共同開展項目研究,共同組建隊伍,開展轉型發展和企業管理創新問題研究,共同研究解決新技術背景下商業模式創新和商業流程再造中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從實施步驟看,轉型思路設計還應體現醞釀準備、試點實施、總結提高等環節,在實施中改進、在改進后實施,盡可能降低轉型成本。再次,制定工作方案,還要解決好轉型重點和難點問題。保障和促進工商管理類專業轉型發展,前提是實現師生教育思想觀念轉變,核心是要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服務區域社會發展的能力,關鍵是要培育形成一支適應轉型發展的師資隊伍,重點是要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新模式,基礎是教學資源和管理體制建設。此外,制定工作方案,還必須解決轉型發展基本保障的問題。專業轉型發展保障既源自專業內部教育思想觀念、管理機制體制、教學設施條件和人員隊伍等因素,也源自院(系部)和學校的配套支持的深度、廣度,還源自校外合作行業企業的配合和支持力度。這些要素都應在方案中予以充分體現并合理設計。
二、推進工商管理類專業轉型發展的實踐探索
筆者所在學校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工商管理類專業通過充分醞釀、試點推廣、總結提升等步驟,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實踐。
(一)對接企業需求,創新校企合作機制和模式
1.明確校企合作導向
積極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共同規劃、管理、實施、評價的合作機制,使人才培養深度進入企業生產服務流程和價值創造過程,使學科專業建設和科技創新全面反映和滿足企業生產經營各環節需求。
2.改進校企合作方式
聘請校外專家加入專業發展咨詢委員會、教學指導委員會和學術委員會,指導發展規劃設計,參與學科專業建設、課程體系重構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鼓勵青年教師和學術骨干到企業掛職鍛煉、頂崗實踐,參與企業規劃、診斷咨詢和管理創新。
3.規范校企合作管理
進一步制定和完善校企產學研合作、學生企業實習實踐、校企訂單人才培養、畢業生頂崗實習、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基地建設管理、教師參加企業實踐管理、企業兼職教師聘用、校企合作項目管理、校企對口幫扶管理、校企合作績效評價等系列制度,加快校企合作規范化、科學化發展。
4.完善校企合作機制
探索建立專業進企業、企業進專業,集發展咨詢、人才培養、合作攻關于一體的校企合作互動機制。
(二)對接產業需求,構建特色專業模塊和集群
1.調整專業建設思路和導向
按照學校所在城市婁底市產業發展“四轉三化”的要求,圍繞“一城兩業”重點,對接相應服務產業鏈,調整改造5個學科專業模塊,重點建設“工商管理類”、“旅游管理類”和“電子商務與物流類”三大專業群,提升學科專業建設對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吻合度、依存度、貢獻度和滿意度。
2.改進專業建設組織方式
按照“專業學的”要適應“企業要的”的思路,建立校企互動專業建設機制。通過校企共同制定實施“學科專業改造提升計劃”,讓企業深度參與專業建設,使專業建設高度適應企業發展需求。
3.改造專業模塊和結構
依據行業、企業從業標準和職業流程,改造專業模塊和結構。財務管理專業加強企業財務會計與投資理財方向融合,突出職業要求和從業標準,試辦職業資格專題學習班。市場營銷專業按照現代技術背景下的商業模式創新和商業流程再造要求,結合不同行業產業要求完善專業模塊,引進企業課程和人力資源,加大“互聯網+營銷”教學比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按照“規劃設計、招聘配備、培訓開發、績效管理、薪酬管理、勞動關系”六大模塊,整合課程資源,加大職場模擬實訓項目的開發,繼續辦好“職要有你”、“模擬招聘”等專業特色項目,擴大對外影響。旅游管理專業按照旅游活動六要素整合課程資源,加大學科競賽指導和導游職業資格證培訓,加強與國內外知名旅行社和酒店合作,籌備申報酒店管理專業,完善旅游管理專業群。電子商務專業按照“懂技術、會經營”的思路,對內整合電子商務技術平臺開發和市場營銷管理資源,對外引進課程資源和職業技能培訓項目,籌備申報物流管理專業,建立電子商務與物流管理專業群。
(三)對接職業標準,完善“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
廣泛開展校企合作,積極推進產教融合,著力構建“以人才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就業職業技能為核心,以實踐教學體系為主線”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1.轉變人才培養觀念
深入開展人才培養理念研討,提高師生思想認識,樹立“人才培養目標以就業職業技能為核心、專業改造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課程體系以實踐環節為主線”的人才培養觀念,引導和保障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2.明確人才培養定位
對照行業職業標準要求,通過開展人才需求調研、校企同行專家座談、教研室專題研討等措施和辦法,進一步明確5個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
3.重構專業課程體系
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專業模塊建設和職業從業資格標準要求,堅持“需求導向”、“以人為本”、“能崗匹配”、“持續發展”的原則,重構以就業職業技能培養為核心、以實踐教學環節為主線的課程體系。新型課程體系包括公共基礎、專業通識、專業主干、專業模塊(企業引進課程)、專業拓展五大課程模塊。公共基礎課程結合專業教育要求,突出思想政治素質、人文科學素質和身心素質的培養;專業通識課程強化經濟類和管理類的核心課程學習,夯實學生專業基礎,服務于終身學習和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主干課程增加實踐教學項目,加大實踐實習比重,強化職業思維和專業技能的培養;專業模塊課程按照對應專業方向和行業職業要求,開設以培養職業就業技能為目標的課程,包括校企合作課程和企業引進課程;專業拓展課程是按照與職業崗位要求匹配的非專業素質培養需要,或者滿足人的全面發展要求所開設的課程,包括橫向拓展和縱向提升課程。
4.加強實踐環節教學
按照“四年不斷線,兩個相結合”原則,建構四年全程貫穿,包括專業崗位認知、專項集中訓練、專門課程實驗、專業綜合實訓、畢業頂崗實習和畢業設計(論文)等環節和內容,校內校外、課內課外緊密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按照“三基地一平臺”定位,建構融“學生實習實踐基地、學生就業創業基地、‘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技術和管理創新平臺”于一體的校企合作平臺。
5.推進教學改革
通過課程內容整合、理論課程與實務課程互通、課程組設計、增加實訓內容等方式改革教學內容;通過加強案例教學、網絡課程教學、引進微課、慕課等方式改革教學方法;通過實施分段式教學、課程負責人負責制,開展職場模擬大賽、假期社會實踐、學科競賽等系列活動改革教學組織方式;通過校企合作評價、引入計算機考試等方式改進課堂教學評價機制。
(四)對接培養目標,建設高水平“雙師型”隊伍
按照“引培并舉,以培為主;專兼結合,以專為主”的思路,通過內部培養、外部引進、外聘兼職等方式,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一是通過制定優惠政策、構建學科平臺、合作攻關等方式,加大優秀人才引進力度。二是通過行業頂崗實踐、合作項目研究、國際交流合作等方式加大“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三是深度推進“六個一”工程實施,切實提高在崗教學專業學識水平、團結協作精神、教學科研能力、服務區域發展實力,增強教師行業產業發展適應能力和應用型人才培養能力。四是通過開展教學競賽、實行青年教師導師制等方式,加強青年教師培養。
(五)對接地方發展,加強學科建設
對接地方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集約資源,加強學科和服務區域發展能力的建設。“十三五”時期,力爭建成1個省級重點建設學科,培育2-3個優勢特色學科專業方向,爭創1-2個省部級教學科研基地平臺,申報2-3項高級別科研項目和獎勵成果,建好10-15個穩定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爭取10-15個地方政府和企業委托合作項目。
1.加強重點學科建設
聘請校外專家組建新一屆系學術委員會,指導制定“十三五”學科建設發展規劃,加強重點建設學科建設。
2.凝練學科方向
根據人才培養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加強學科方向凝練;根據區域經濟和行業產業發展需要,征集研究選題,以企業研究選題支撐學科方向發展;突出服務區域能力建設重點,聯合校企合作資源,加強特色學科方向建設。
3.凝聚學科隊伍
根據學科發展需要和教師研究方向,凝聚學科隊伍,明確研究目標,分解研究任務;對接校企對口幫扶企業需求,以合作項目為基礎組建學術創新團隊,開展合作攻關,提高團隊創新能力、服務水平和協作精神;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和提升在職教師學歷職稱支持力度,改善學科隊伍結構。
4.爭創學科平臺
依托現有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基地,圍繞“一城兩業”,確定研究選題,改善研究條件,加大專題研究支持力度,聚合研究成果,提高學科建設水平。
5.培育學科成果
以現有重點建設學科、學術創新團隊為基礎,通過開展團隊合作研究、加大成果獎勵、加強對外合作和聯系等措施辦法,培育高水平成果,提高學科競爭力和影響力。
(六)對接終身教育,創新大學生管理機制
1.實行四年一貫導師制
全面實行學生學業導師制度,完善支持保障、分配激勵等配套制度,改善導師制實施模式,提高實施成效;聘請行業企業專家擔任學生導師或參與學生導師管理,增強學生職業規劃、學業學習、職業精神培養等方面指導的針對性、科學性;制定校內學生學業導師評價細則,加強學生學業導師績效考核,強化學生導師責任;制定鼓勵政策、加大學生導師績效考核結果運用,強化制度激勵。
2.完善學生指導服務體系
以學生特色成長室和創新實驗室為依托,建立和完善大學生指導服務中心;建設“專兼結合、以專為主”的學生管理隊伍,形成“全員參與、全面指導、全程監控”的學生管理格局;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等現代技術手段,建立學生管理專家信息庫,多渠道開展學生指導服務;充分發揮獎學、助學等激勵杠桿的示范導向作用,傳播正能量;通過開展“一專一品”職場模擬競賽、學科專業競賽、社會實踐、專題學術報告會等方式,增強大學生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加大實驗室開放,加強創新創業指導,創設學生自主學習環境和條件;通過《致家長公開信》、開通家校微信平臺等方式,共建家校互動平臺,完善家校督學機制。
3.構建創業教育體系
全面開設《大學生創業基礎》課程,開展SYB、SIYB等創業意識培訓和創業模擬實訓;依托湖南省工商管理類大學生創新訓練中心,加大大學生自主創新實驗項目開設,定期開放實驗實訓室,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精神和能力;組建創業指導團隊,聘請企業家,招聘校外創業指導專家,與學生創業項目進行“一對一”對接,提高學生創業能力;建立和完善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加強創業指導。
(七)對接開放教育,加強國際交流合作
一是積極聯合教育部認證的國外高校,開展國際教育合作,按照現代國際教育模式,支持并鼓勵學生和老師出國留學深造。二是積極聯系國外合作高校,鼓勵學生利用假期參加國外短期培訓,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和國際合作能力。三是通過申報教育部各類公派海外學習項目,積極支持教師參加國際交流項目和學歷教育項目。四是通過爭取和實施海外名師項目,積極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提高和保障人才培養質量。五是聘請海外名家名師參與人才培養規劃、學科專業建設、課程體系優化和教學改革指導。
作者:朱強 單位:湖南人文科技學院經濟與管理系
參考文獻: